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精选10篇)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1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⑶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
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5)、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六、语言上、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 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 X 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七、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XX ”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手法的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八、给文段拟标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九、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一、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附 1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2
一、英语阅读理解题常见题型
1.直接题
这种题比较简单, 只要阅读整篇文章, 细心了解文章所叙述的事实或细节, 就可以找到答案。
2.理解题
这类题要求学生对文中个别难句、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
解答这类题目时, 需要学生对文章上下文、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完全通读、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分析题
分析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全文, 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 领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作者对某人、某事所持的主观态度、情感价值观取向, 此类题有一定的难度性。
4.推理题
这类题学生往往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后, 才能找到答案。这就不是一般的简单推理, 而是要经过思考, 归纳、分析全篇的重点句、文章结构、形式和内容, 甚至有时还需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5.归纳题
归纳题常见考题形式多为: (1) 找出文章的主题句。 (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 给短文命出最恰当的标题。英语文章的主题句多数出现在文章开头, 有的时候也在段尾;对于概括中心思想和命出标题, 需仔细推敲揣测原文, 反复斟酌, 筛选答案, 此类题属于阅读理解题里最难的题型。
6.词义、句义题
词义、句义题是指对文章中某个词或某个词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或前缀、后缀、同根词的转换等构词法知识猜测其在文中的意义。
二、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步骤
大多数英语阅读理解题是以选择题或正误判断的形式出现, 解题步骤主要有:
1.先看短文后面的问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短文后面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这样就可在节省阅读时间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2.快速阅读短文
在明确题后问题的要求后, 可以快速阅读短文, 题后容易的问题或浅显的答案一般可以在短文中找出答案。
3.通读全文, 捕捉信息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 可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细心捕捉、重点留意与题后问题选项有关的信息, 并加以标记。
4.舍取答案
舍取答案是指把阅读短文时所获取的信息与问题答案进行匹配, 根据短文的信息与选题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5.重读全文
在做完第四步之后, 可以让学生再细心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确定所选的答案准确无误。
三、英语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1.先读问题, 弄清考查要点
2.快读原文, 理解大意
带着问题将短文一口气读完, 了解短文的大意, 注意捕捉与题后问题有关的信息。对大多数短文, 尤其需关注第一段, 或每段的第一句, 该部分常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作者持有的基本观点, 而文章的结尾部分往往是结论或结局, 因此准确把握首尾句就非常重要。
3.细读短文
这是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核心步骤, 学生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中心。 (2) 抓线索。 (3) 联系上下句、英语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分析生词、难句。 (4) 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蕴义。
4.根据题意, 确定答案
5.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3
[关键词]英语 常见题型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26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归纳、逻辑推理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特别注意文章的个别词、词组或句子、文章的某些细节或情节,文章的主题或文化背景知识、文章的结论、文章的内涵等;另外,阅读理解题的内容涉及相当广泛,文章体裁也呈现多样化。
一、英语阅读理解题常见题型
1.直接题
这种题比较简单,只要阅读整篇文章,细心了解文章所叙述的事实或细节,就可以找到答案。
2.理解题
这类题要求学生对文中个别难句、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学生对文章上下文、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完全通读、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分析题
分析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全文,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领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作者对某人、某事所持的主观态度、情感价值观取向,此类题有一定的难度性。
4.推理题
这类题学生往往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后,才能找到答案。这就不是一般的简单推理,而是要经过思考,归纳、分析全篇的重点句、文章结构、形式和内容,甚至有时还需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5.归纳题
归纳题常见考题形式多为:(1)找出文章的主题句。(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3)给短文命出最恰当的标题。英语文章的主题句多数出现在文章开头,有的时候也在段尾;对于概括中心思想和命出标题,需仔细推敲揣测原文,反复斟酌,筛选答案,此类题属于阅读理解题里最难的题型。
6.词义、句义题
词义、句义题是指对文章中某个词或某个词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或前缀、后缀、同根词的转换等构词法知识猜测其在文中的意义。
二、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步骤
大多数英语阅读理解题是以选择题或正误判断的形式出现,解题步骤主要有:
1.先看短文后面的问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短文后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这样就可在节省阅读时间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2.快速阅读短文
在明确题后问题的要求后,可以快速阅读短文,题后容易的问题或浅显的答案一般可以在短文中找出答案。
3.通读全文,捕捉信息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细心捕捉、重点留意与题后问题选项有关的信息,并加以标记。
4.舍取答案
舍取答案是指把阅读短文时所获取的信息与问题答案进行匹配,根据短文的信息与选题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5.重读全文
在做完第四步之后,可以让学生再细心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确定所选的答案准确无误。
三、英语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1. 先读问题,弄清考查要点
2.快读原文,理解大意
带着问题将短文一口气读完,了解短文的大意,注意捕捉与题后问题有关的信息。对大多数短文,尤其需关注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该部分常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作者持有的基本观点,而文章的结尾部分往往是结论或结局,因此准确把握首尾句就非常重要。
3.细读短文
这是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核心步骤,学生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中心。(2)抓线索。(3)联系上下句、英语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分析生词、难句。(4)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蕴义。
4.根据题意,确定答案
5.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总之,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积累,持之以恒,熟练地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提高,考试时阅读理解题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4
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
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
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5
在记叙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中,经常设置如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语句含义的把握等问题。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还原词句就近找论点
首先,找到这个词语或句子的出处。把词语或句子还原到文中,然后再思考问题。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推断词语的含义,准确了解语句在文中所占的位置。考生万不可一见到题就草率作答,这样极易断章取义,偏离文章中心。 其次,不要随意联系现实。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联系现实,当现实与文章内容不一致时,总认为文章的作者是错误的,然后就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已有认知答题,完全不顾文章,这是大错特错的。 再次,遵循就近原则。议论文中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某某文字直接证明的道理是什么?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在回答时,首先应关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后面是否有说理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没有,再找某某文字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没有,那么再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技巧四、依靠重点词完善采分点 有的考生做阅读题时,发现问题简单,自己会做,就盲目乐观,精神松懈,考生常因此丢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点。 譬如《扬州个园》中有这样一段话,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如果根据此段内容设置问题:此园名为个园的原因是什么?考生会感到回答此题非常轻松,但是却容易忽视一个最基本的采分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因此,考生越是认为试题容易,越应该慎重。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6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低年级
考察要点 能力要求及题型形式
字 给指定汉字注音、注音正误判断,多音字注音并选择
词 联系上下文释义,正反义词选择、判断、替换,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词义已有答案选择,词义正误判断,用词造句,用关键词表示指定食物,词语使用优劣比较判断,重点词义选择填空,成语、谚语、短语、熟语的积累运用。句仿句造句,句子使用优劣判断与选择,句意理解选择,找重点句和中心句,修辞句优劣判断与应用,在原文中找出指定句,自然段中句数判断,句式变换。
文段(自然段、意义段)用规定符号划分意义层,归纳段意层意,空段补段,提供答案的层意的选择判断,根据内容设计广告语。
整篇(内容)给文段加标题,完善文题,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找出文章的总起句或尾结句、中心句,提供答案的主题中心思想的选择判断,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歌颂、赞美、表扬、讽刺、贬斥、憎恶、反对),用原文回答指定问题,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特定内容问题的判断与回答,特指事物的特点判断与分析、修饰,指定内容填空。不定内容的考察:读后感,谈理会、心得、收获。
整篇(结构)某种问题的内容安排特点:如按时间推移,空间变化,逻辑推理,作者观察点变化。总体结构安排: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语段、自然段顺序调整、分析、判断。
语言 修饰语的选择判断,修辞法的选择与判断,修辞法的仿写与替换,句式的灵活使用与判断,长句短句的使用与效果判断与选择,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判断、分析、选择与综合运用。动词、形容词、连词的运用。
文体常识 分别以记人、写事、状物为主的文段的特点的选择与判断,简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选择与判断,简单的古诗、词、曲的节奏、句意选择与判断。
文学常识 名家名著作者的时代,作者简介,代表作,名篇的主要人物,人物与事件的选择与判断。
标点 空白处加标点,常用标点的作用选择与判断。
诗、词、精彩语段 识记。多用于填空与选择、判断。
短语、谚语、格言、名家名言 识记。多用于填空与选择、判断。
高年级
小升初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考法:
1、考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
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举例: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6、“为什么”的题型:为什么说……
方法: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7、“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方法: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
补充:(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7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简称CET) 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标准化考试。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激增, 四、六级考试规模日益扩大, 有“中国第一考”的戏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笔者认为要想通过考试拿到高分, 做好阅读理解题是关键。因为阅读理解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占很大比重, 任何考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 阅读理解部分题答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四、六级考试的成败。许多考生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努力, 可收效却甚微,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呢?
作为一名英语阅读考试的亲历者和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授者, 笔者试图根据个人学习和从教实践, 结合前人经验对如何进行高效英语阅读作一初探。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来源和特点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对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大学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 阅读理解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篇快速阅读和4篇阅读短文。快速阅读测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和在实践语言环境中查询有效信息的能力。后边的阅读理解部分阅读总量约1000~1200个词。语四、六级考试进行历史性改革, 阅读部分比例调整为35%, 我们看到虽然阅读部分所占的比重较以往有所降低, 但还是试卷四部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 因此仍是我们拿分的重点。
二、阅读理解题的类型
无论是快速阅读还是阅读理解其题型都可分成5类:即主旨大意题、细节性问题、态度性问题、词汇性问题、推断性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这5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一) 主旨大意题
顾名思义, 主旨大意题就是要求考生找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命题形式有以下两种:1.直接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主题和文章的写作目的等;2.要求考生给文章定题目。抓主题句是概括中心思想的一个最常见方法。它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 在文章的第一段首句、末句和全文末句。
(二) 细节题
细节题在阅读理解题中占很大比重, 比较简单, 是学生得分的部分, 考生应该争取全部答对细节性考题。细节题多涉及人物、地点、原因、数字等具体的内容。解这类题时, 要找出线索词 (题干中的重要信息点) , 然后运用查读 (Scanning) 的方法找出线索词在文中的位置, 以及包含试题所涉及信息的一段文字, 最后根据这些句子或短语做出正确选择。
(三) 词汇题
测试考生对阅读文章中关键词和关键句的理解能力词汇题涉及到很多超纲词汇。做这类题时, 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的词语和构词知识, 通过寻找字里行间的线索进行分析和大胆猜测, 最后确定正确的含义。
2、要特别注意新词汇和短语的引申义。有不少词或短语考生也许见过或认识, 但这些词或短语的意义在新的背景或上下文中可能与原义不同, 这就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才能确定一个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
(四) 态度性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作者或中某人对某事物所持观点、态度或情感倾向。解这种题目要辨别清楚文章的文体:
1、议论文中, 文章的主题句处一般暗示作者的态度, 考生要琢磨所用词汇的含义, 弄明白作者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 是肯定还是否定。
2、说明文, 因为其体裁的客观性, 作者的态度也往往采取中立。
3、描叙性文章中, 文章的观点不直接提出, 考生在读这种文章时要注意捕捉暗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表态度性问题的词可分为以下三种:
表示褒义的词:positive, support, useful, enthusiasm admiring等。
表示中性的词:indifferent, impassive, neutral, apathetic, objective等。
表示贬义的词:hateful, contradictory, disgust, critical, disappointment等。
遇到这样的词最好第一遍阅读时就用笔划上标志, 以免以后不好找。
(五) 逻辑推理题
这类题具有较大的难度。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根据文章上下文的暗示与线索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得出推论。因此考生必须以原文内容为依据或前提, 切忌无根据地随意地猜想或凭空推断, 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
三、解题技巧
(一) 采用合理的阅读解题步骤
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有两种方法:1、“文章—看问题—解题”。2、“看问题—读文章—解题”。一般说来, 先读文章, 能较好把文章主旨和大意。先读题目, 可以更准确有效地回答具体事实细节和词汇类题目。究竟采用哪种方法, 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 做到因人而异, 因题而异。
(二) 把握英语文章的结构特点
作者为了把文章的主题表达清楚, 必须遵循基本的写作原则, 所以如果考生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阅读速度会更快, 理解会更深, 做题的准确率也会更高。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主要在于掌握以下几个面:
1、抓住主题句。
一般来说, 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处、结尾处, 或是中间, 70%-90%的主题句是在文章或段落开头的。
2、找衬托性细节。
细节是用来支持心思想的, 它会以多种形式出现, 例如举例, 下定义, 比较, , 类比, 比喻 (明喻, 暗喻) 等。
3、读信号词 (signals) 。
阅读时, 如果你善于发现并利用文中的信号词,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常见的信号词有:
(1) 顺承信号词:and,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first, second.
(2) 转折信号词:but, however, yet.
(3) 总结信号词:in conclusion, in short, in summary, tosum up, in a word.
(4) 结果信号词:consequently,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 so.
(5) 比较信号词:similarly, like, in the same way.
(6) 例证信号词: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三)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正确性
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指标, 但是这并不是说考生只要能一目十行, 读得越快越好。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呢?
首先, 考生要克服掉一些影响速度的不良习惯, 如:“指读”、“头读”、“出声读”.
其次, 考生在平时阅读训练时, 应该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任务, 不要在某一题目上过多地浪费时间, 这样可以培养考生在考试中, 合理分配时间。
再者, 考生应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阅读时要把视线集中在句中, 避免眼球的左右移动, 还要注意按照句群来读, 不要一字一字地读,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四) 按顺序解题, 跳过棘手的问题
遇到很难的棘手问题或主旨题, 可以暂且留下, 等其他题做完后再解答。待其他题做完再返回来时, 或许会恍然领悟, 这是由于通过解答其他题目, 对文章整体有所了解, 就比较容易能找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 这些应试技巧希望对考生能够有所帮助。阅读不仅能够促进词汇的记忆与巩固, 而且还可以带动口头表达和协作水平的提高, 培养语感, 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博采, 足以长才”。此外, 我们应该明白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在英语学习中, 只要持之以恒, 掌握阅读技巧, 坚持阅读报刊杂志等, 学习者也必将迈上崭新的台阶, 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 2004 (1) .[1]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 2004 (1) .
[2]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简介[DB/OL].[2]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简介[DB/OL].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8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抓住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即题眼),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的知识,如(仅列一部分):
1. 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2.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3. CuSO4粉末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4·5H2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受热后又会变成白色(CuSO4)。
4. 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
5.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下面把初中科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可以含有____。
分析: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问(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问(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
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练习: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实验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可能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
分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题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2SO4。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2SO4,可推得C为CuSO4。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2SO4,在(1)中可推得A为CuO。
练习: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D;E。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现有全透明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用其进行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的现象如图1所示。
(1)根据上述变化可推断A、B、C、D、E、F6种物质的名称依次是: 、 、 、 、 、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C+KOH→ 。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有两处:(1)初中科学中红褐色沉淀仅有Fe(OH)3,据此可断定E为Fe(OH)3,E受热后生成的固体物质B是Fe2O3;(2)由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F的生成特征可知F是BaSO4,经逆推知D溶液中必含SO42-,其阳离子是KOH溶液中的K+。从C+KOH→D(K2SO4)+E[Fe(OH)3]↓的变化中可知C为Fe2(SO4)3溶液,再从A+B→C[Fe2(SO4)3溶液]+H2O的变化中可推出A为H2SO4。
练习:有NaCl、NaOH、BaCl2、HNO3四种无色溶液,某同学仅用一种试剂X溶液(X是一种镁盐)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其实验过程及有关现象如图2。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有A、B、C、D、E5种无色溶液,它们是待鉴别的硝酸钙、稀盐酸、硝酸银、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试验,结果记于表1。表中“↓”表示有沉淀出现,“↑”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现象。据表可以判断(写化学式)A为 ,B为 ,C为 ,D为 ,E为 。
分析:对于本题,不宜用常规的方法来解,我们可用下面的办法来解决:先横向写好各物质,然后在其下方标上与其它物质反应的情况。如下:
然后,看表中A,它与另四个反应中,有两个“↓”,两个“-”,再看图中只有BaCl2有两个“↓”,两个“-”,故A为BaCl2。依此可推得B、C、D、E分别为AgNO3,HCl,Na2CO3,Ca(NO3)2。
练习:a、b、c、d 可能是Na2CO3、AgNO3、BaCl2、HCl 4种溶液中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如表2现象。
则a、b、c、d 依次是()
A. Na2CO3、AgNO3、HCl、 BaCl2;
B. AgNO3、Na2CO3、BaCl2、HCl;
C.HCl、AgNO3、BaCl2、Na2CO3;
D. BaCl2、HCl、Na2CO3、AgNO3。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 图3中有A、B、C、D、E、F 6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5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均可发生科学反应。试推断:B是 ,C是 ,F是 。(填化学式)。
分析:这类框图题难度较大,不像我们平时所做的推断题那样有明显的现象特征作为突破口,故这类题常常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质为突破口。解题办法如下:先按题中物质顺序写好,然后把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用线相连,找到最多或最少的连线物质,然后用假设法往下做。以本题为例,做法如下:
由图4可以看出,Na2CO3和H2SO4都能与另4种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我们用假设法确定:
(1)假设A为Na2CO3时,由图3可知只有D不与A反应,由图4可知只有Fe,故D为Fe,进而可推知B、E 应为H2SO4和Cu(NO3)2中的一种,而C、F应为Ca(OH)2和BaCl2中的一种,由图3可知C与F应该会反应,但Ca(OH)2和BaCl2却不会反应,故本假设不成立。
(2)假设A为H2SO4时,结合两图可知D为Cu(NO3)2,故B、E应为Ca(OH)2、Na2CO3和Fe中的一种,由它们的连线可知E只能是Fe。再由B、C、F的连线可知,F为BaCl2。因为 F为BaCl2,所以C只能为Na2CO3,B为Ca(OH)2。
练习:图5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
式。
六、计算型推断题
例6由钙、硅、氧3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Ca∶Si∶O=10∶7∶1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分析: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xSiyOz,则40x∶28y=10∶7,x∶y=1∶1,40x∶16z=10∶12,x∶z=1∶3,x∶y∶z=1∶1∶3,即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SiO3。
练习:足量的金属钠与18.4g甘油(科学式为C3H8O3)发生类似于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逸出了0.6gH2。反应后,除H2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该化学式中的元素应按碳、氢、氧、钠的顺序书写)。
相信经过上面的分类阐述,对大家一定会有所帮助。其实,不管是怎样的题目,虽然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但“根”在知识,“源”于实践。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能行,积极尝试,任何成功都会来临。■
雅思阅读解题技巧之题型分析 篇9
由于之前考生做判断题都没有遇到过Not Given这种选项,考生常常很难区分no和NG的区别。如果考生第一时间无法判断题目是否是错的,可以选择NG。
小编建议考生在考试时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在判断题中,能够分清这两点很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区分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答案在原文中的范围,一定要将内容看完整,注意是否有转折,一旦有转折,句义完全相反。
初学者一定要知道的10个雅思阅读技巧
1,在阅读中培养每种问题的技能。大约有14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考生需要找到每个问题相对应的策略。有些问题类型是按照文章顺序,有的则是无序的。掌握雅思阅读技巧不仅可以帮助考生节约时间,还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2,学会略读和泛读技巧。考生应该在雅思阅读的时候学会略读和泛读,这样能够在雅思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略读是获取全文观点的方法,最好在看题目之前。略读和泛读只是一个了解主题和布局的机会。考生应该在2-43分钟内浏览完整个段落,不需要在重读。同时,考生应该为所有的关键词加下划线。通常在标题匹配题中不需要理解段落,考生可以通过泛读,抓住相关关键词来快速定位信息,这样才能学习到雅思阅读技巧。
3,培养你速读的技巧。这个要求最注重的就是严格的时间限制,这将极大挑战考生及时完成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要培养起速读的技巧,以便能够快速找到答案。这也意味你必须要能够快速扫描通道以查找信息。
4,不要试图理解完整的段落。在雅思阅读中考生的任务是找答案。大多数问题都会测试你定位信息的准确度,然后在理解包含该信息的句子。只有两种类型的问题需要更详细的了解整个段落,即匹配标题和选择标题。所有其他问题都是基于查找信息的训练。
5,发展词汇。这是考生获取高分的关键所在。学习词汇不只是学习单词的意思,而是学习如何用好词汇。同时也能提高考生搭配单词的能力。考生应该每天养成背单词的习惯,然后每周再温习一遍。
6,寻找关键词。每个问题都有关键词,以帮助你找到文章中的信息,并且找到正确的答案。考生应该学习发现关键词的技巧,并且能够联想出相关同义词。对于初学者,可以通过答案反向寻找文章段落中的关键词,慢慢了解寻找关键词的技巧。
7,在雅思阅读技巧积累中,强调语法有两个作用。第一,掌握相关的语法问题,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好文章段落的意思,不会出现脱离中心思想的问题。第二,当考生在文章寻找答案之后,用最正确的语法形式填写好。这个往往是考生很容易忽视的,不能直接就把文章答案直接填写到问题中,要注意题目的时态,动名词等问题。
8,要习惯困难的段落。考生通常都习惯优先看简单的段落,很喜欢回避复杂的长句。因此,考生在雅思备考阶段,一定要优先训练长难句,要理解透。这样不能能够提高阅读速度,还能更好理解全文大意。
9,了解自己的弱点。在雅思阅读备考中,一定要总结自己的错误,最好是每周总结一次。这样能够准确知道自己那些地方不足,下周可以着重训练。雅思临考的时候,还可以温习这些错题,巩固雅思阅读技巧。
10,要有详细的备考计划。考生应该遵循5大原则。第一,扩展词汇和释义限制,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单词。第二,提高特定问题的类型,通过对过去练习错误的总结,着重训练那些薄弱环节。第三,提高定位信息的速度。第四,不在考试条件下进行练习测试,这样你就可以学习技能。第五,在考试条件下进行练习测试以测试你的分数和进步。
10月11日雅思阅读真题回忆详情
雅思阅读Passage 1
题目:How to find your way in a food desert?
雅思阅读题型:填空题6+判断题7
文章主旨:
第一段:提出food map的概念
第二段:详述该地图的优点和所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段,四,五,六段:主要讲述不通研究人员对于foodmap的观点和改进意见。
第七段和第八段:总结全文并提出food map的发展意见。
填空题6:
1. location
2. polices
3, government
4, income
5, land
6, competition
判断题7:
6. F
7. F.
8. NG
9.NG
10. T
11. NG
12. T
13.待回忆
雅思阅读Passage 2
雅思阅读题目:Gender Gap in Newzealand’s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results.
雅思阅读题型:填空题3+段落信息匹配4+人名/观点配对6
文章主旨:
第一段A段:提及新西兰高中男女学业成绩的差异
第二段B段:提及新西兰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三段C段:研究者表明男女成绩差异只体现在部分科目
第四段D段,第五段E段,第六段F段:均分叙男女成绩差
异的分析。
第七段G段:提出男生在年龄增大后会更有竞争力
第八段H段:表明男生在男校比传统的综合学校表现更佳
填空题3:
14. points
15. decade
16. Australia
段落信息匹配题4
17. C
18. B
19. D
20. H
人名+观点匹配题:
21. H
22. E
23.G
24. C
25. F
26.B
雅思阅读Passage 3
题目:How to win a 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
雅思阅读题型:多选题2+填空题7+判断题5
文章主旨:
第一段:介绍word memory competition,并说明其参赛者的记忆能力并非异于常人,知识掌握了特点的记忆方法。
第二段:具体提及记忆方法
第三段:详述loci method,及其应用
第四段,第五段:不同研究人员对记忆的不同看法
第六段:讲研究者W对与记忆的区分,一种是先天的natural,一种是后天的习得的记忆里
第七段:研究者C认为好的记忆里是依靠后天训练的
多选题3:
27.B28. C29.E
句子完成题7:
30. 30 seconds
31. loci methd
32. Spatialinformation
33. Naturals
34.待回忆
35.待回忆
判断题5:
36.T
37. T
38. NG
39. T
40. F
月13日雅思阅读真题回忆详情
年10月13日雅思阅读考题回忆
雅思阅读Passage 1
题目:The Changing Ideas of Selling
雅思阅读题型:判断题6+填空题(notes)7
文章主旨:
第一部分:美国销售员的销售模式---fast-selling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尤其网络,销售人员和买家之间关系转变,变得更平等
第三部分:提出新型销售理念ABC(attunement, buyance, clarity)
第四部分:attunement含义---理解买家所思所想
第五部分:buyance含义--性格和购买力关系
第六部分:clarity含义----通过购买对手产品了解对手
第七部分:总结新销售概念发展
判断题6:
1. In the past, people had little respect for salespeople.T
2. The fast-selling practice is hard to learn. NG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lers and consumers is more equal in the past. F
4. Fewer people work as salespeople in the USA.F
5.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salespeopl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persuasion in their selling practice.T
6. Alstee company had a specific apartment for selling.F
notes填空题7:
Attunement:
7. focus on their thinking rather than their emotions
8. imitation of their gestures
9. check on orders in a restaurant
Buyance
10. learn to be optimistic whatever theirpersonality
11. fin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12.explanation
Clarity
13. buy from a competitor
雅思阅读Passage 2
题目:Going with the flow
雅思阅读题型: 段落句子配对4+人名观点配对4+判断5
文章主旨:
第一部分:解决美国Florida state及周边小岛的方案
第二部分: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方案
第三部分:不同研究人员对此方案的观点及对污染原因探讨(含盐量过高,氮化物过多等)
第四部分:提出各种解决措施但是价格昂贵
第五部分:对生态未来发展的探讨
段落句子配对4
14. a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expensive ways H
15.E
16.C
17.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animals harmedB
人名观点配对4
14.run-off rubbish from sewage C
15.Nitrogen A
16.Saltiness B
17.Reclamation of marshlands for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A
判断题5
18.There is agreement on the effect of the new approach of flowing water...F
19.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agriculture depends on the types of crops cultivated. NG
24. One solution to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fertilizer is mentioned.T
25.F
26.T
雅思阅读Passage 3
题目:The secret sound of elephants
雅思阅读题型:图片填空4+summary填词5+段落句子配对3+单选题2
文章主旨:
第一部分:实验表明大象可以感知到地震seismic sense
第二部分:描写大象形体特征
第三部分:1994实验发现大象会freezing,这一现象实际表明大象感知到了地震,但是否还有其他含义还未知。
第四部分:进一步实验表明大象会运用这一现象和同类大象进行危险信号的交流
第五部分:实验使用录制好的能使大象恐慌的声音来验证大象得知危险时的动作
第六部分:实验将声音转化为震动(vibration)测试大象反应
图片填空4
27.hammer bone in big ear
28.Large body
29.Fatty pad
30.Sinus cavity
Summary填空5
31.helpfarmers
32.trunk
33.earth
34.insect
35.acoustic
段落句子配对3
36. human investigation has benefits to elephantsH
37.待补充
38. How elephants communicate with other elephantsD
单选题2
39.In theexperimentof 2002, the researcher CA was not sure
Whether the elephants really understand the signal-----B
4大雅思阅读题型解题小技巧 篇10
我们举一个中文阅读的例子:
原文:如果你随便停车,要罚你款,还要把你的车拖走。
题目:如果你随便停车,将:
A. 被罚款
B. 你的车被拖走
C. 没事儿
D. both被罚款and你的车被拖走 答案:D
如果选项中有一个是all of the above,它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很大。Both…and是正确选项比all of the above小一些。总之,如果一个选项合乎题意,不要马上选。看一眼其余选项中是否有both…and,all of the above的字样。
2. 注意题干中是否有not,except的字样。
题干中有这些词时,通常是将它们大写并使用黑体,特别醒目。如果不注意看,必然答错题。
如前面的关于帕金森症的中文阅读文章,可能出一道四选一的题目:
题目:下面的人得过帕金森症EXCEPT
A. 邓小平B. 里根C. 拳王阿里D. 陈景润 答案:B
3. 干扰选项的特点
做选择题的过程就是与干扰选项做斗争的过程。清楚干扰选项的特点,就能做到百战百胜。干扰选项特征如下:
A. 无
选项中所讲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不存在,或找不到语言依据。要注意,答题的唯一依据是原文,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或主观想象。
B. 反
与原文相矛盾的选项。这时要注意题干或原文中是否有NOT、EXECPT等词,也要注意反义词。
C. 满
含有“绝对意义”的词汇如must、always、all、will的选项,一般为错误选项。选项中含有“相对意义”的词汇如can、may、sometimes、some、not always,一般为正确答案。也就是说,越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越可能是正确答案,因为它适用的范围更广。这条规律的适用性很强,实践证明它的准确率在90%以上。
D. 偏
似是而非,与原句部分相似的选项。这是不太容易排除的。
E. 混
张冠李戴,有时题干是主语,选项是谓语,要留心题干的主语和选项的谓语构成的主谓结构是否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规律也比较明显,常常是这样的:
原文:甲事物的特征是X。乙事物的特征是Y。
题干是甲事物,选项中肯定有特征Y,但肯定没有特征X。为什么呢?特征Y就是让你选的干扰项,如果选项中有特征X,你肯定会选它,就不会选错了。也就是出题者为了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成功,他会舍弃特征X,而在文章的其它地方谈到甲事物的时候,出现一个正确答案。
例1:原文:Small parties are often based on one major current issue. Green party, which is a small party, is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
题目:Small parties
其中选项C:are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就是一个很容易误选的选项。注意,选项中肯定没有are often based on one major current issue。原因前面已经讲过了。
4. 正确选项应是原文的改写,与原文特别一致的选项应引起怀疑。
正确选项应是原文相关词句的改写,所以与原文特别一致的选项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不大。
总结:
选择题的答案数是已知的,多选一般为举例部分,答案一般都集中在一起出现;
题目顺序和原文一致;
如果选项中有一个是all of the above,它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很大;
题干中有这些词时,通常是将它们大写并使用黑体,特别醒目。如果不注意看,必然答错题;
含有“绝对意义”的词汇如must、always、all、will的选项,一般为错误选项;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说明文的解题技巧09-30
试讲初中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技巧06-11
1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10-17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解题技巧03-30
初中记叙文解题技巧03-13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01-17
初中语文的阅读技巧11-06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01-05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