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地”心得体会

2024-10-01

“下基地”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下基地”心得体会 篇1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2011级专 业: 学 号: 文化产业管理

“下基地”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思绪仿佛还停留在那简陋的房屋、旧时的器物、黑白的照片„„那段让人难以忘怀却又不知如何想起的历史,那段热血澎湃的辛酸血泪史,那段用革命人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历史。通过这次“下基地”实践活动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感受到了那时人们的不屈坚韧的抗争。

7月1日早晨,我们来到了华东烈士陵园准备举行“下基地”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仰望着那高入云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有一种莫名的威严与庄重,油然升起深深的敬意,不知牺牲了多少革命人士才使得这塔如此高大肃穆。走在两旁都是古树的小径上,周围的风景有一种古老的神韵,仿佛脱离了这喧哗的城市,独自矗立在这,始终保持着它应有的清静。让人不敢或不忍去打扰。陵园的西侧零散的分布着常恩多、张元寿、刘炎同志以及众革命烈士的墓碑,这些墓形态各不相同,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人不禁驻足细看深思。之后,我们又相继参观了解放军战争纪念堂、革命烈士纪念馆。最后,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举行了启动仪式,在塔下我们脱毛默哀,举起右拳,庄重宣誓: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遵守实践纪律,服从活动指挥;认真基地锻炼,主动磨练意志;实践育人工程,培育沂蒙特质。现在回想起来,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曾散去。

7月2日,星期一,我们“下基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一站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它位于苍马山脚下,以“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为主题,由战地。由战地重逢入口服务区、滨海传奇红色历史纪念区、激情岁月红色文化休闲区、红石古寨红色民俗游乐区、亲情1942红色主题接待区组成。主要有滨海革命史纪念馆、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刘少奇旧居、中共山东分局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纪念馆、山东战工会纪念馆、百名将帅在临沭、红石古寨等展馆和景点。在展馆中,细细的观看那些古老的照片,仿佛看到了刘少奇爷爷在这生活工作的场景,心中暖暖的。

从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出来,我们又来到了滨海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致的参观游 1

览之后,我们简单地吃了午饭,下午便来到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纪念馆,这里原是庄氏家族的大宅院,后成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在这里一座座伟人的雕像显得格外高大,还有着些许历史的痕迹。记得在一组“中共山东省级领导机构历任主要负责人”的照片中,有八张竟是没有照片的,为了革命他们鞠躬尽瘁,却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我在一面墙下驻足了,因为那上面满满全是连级以上革命烈士的人名,细细的看,不想落下一个人,心里想着光是有名字的连级以上的干部就牺牲了那么多,那些没有名字的应该比这更多吧!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今天的胜利。从主展馆出来,我们来到了各个小展馆,这些小展馆各有特色,我印象深刻地是一个油画展馆,里面大多是画的农村老妇人,零乱而轻飘,满脸的皱纹,深陷的眼窝,散落的老年斑,都显现出浓厚的沧桑感,眼神立是一种无助,一种迷离,这可能就是那个年代独特的写照吧!

7月3日,星期二,这是活动的第二天但丝毫没有减少我对接下来行程的兴趣,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区。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滨临沂河,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1946年6月—1947年2月,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在该村,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南线阻击战,镇压了叛匪郝鹏举,并制定了莱芜战役的作战计划。2003年,该旧址被临沂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又将其确定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列入全市红色旅游专线的重要旅游点之一;2005年,该旧址又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0月,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四合院,保持了当年的外型、结构和风貌。馆内设有复原室、史料展览室,陈毅办公室、军部办公室等场景。展陈以文物、图片为主要展览语言,共展出有历史价值的图片130余幅,重要革命文物60余件;运用声、光、电、工艺油画、循环灯箱、浮雕等现代手段突出重点亮点,再现了军民浴血奋战的艰苦斗争历程;以较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展现了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和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诸葛亮影视城,诸葛亮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紧邻诸葛亮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3567平方米,是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由山东欧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所开发的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囊括了动漫城、豪华影视城、KTV、儿童智力娱乐城、商务酒店、书画城、健身中心及训练馆、咖啡馆、茶座、酒吧等休闲区域,地方餐饮名吃区域,珠宝玉石、名表、电子产品、家居综合城、旅游产品及地方特产等 购物区域。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商业综合体,建成后的诸葛亮城既是沂南县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更会成为沂南县最大的商业、文化中心。漫步在十里汉街上,古朴中带着一点现代,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我们的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终于在中午的时候来到了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曾不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在石板巷上漫步,感受着这古老山村的气息,寻找着那些电影电视里的场景,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每找到一处场景都会很兴奋,互相诉说着在这儿发生过的故事情节。在这些电影电视中,我最爱的是《沂蒙六姐妹》,这部电影我看过四遍,每一遍都会哭,朋友们都说我感情泛滥,眼泪太多,但我却感觉每一次都是我真实的感情流露。

晚上我们住在沂水分校,学校依山而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时我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篝火晚会,首先我们全体起立唱起了校歌,在洪亮的校歌声中晚会正式拉开帷幕,熟悉的《相亲相爱》,精彩的舞狮表演,好看的舞蹈,好听的歌曲,好玩的游戏,都使我记忆深刻。然然的篝火照亮了夜空,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热闹而又温馨的篝火晚会在辅导员精彩的演唱中圆满结束。

7月4日早上整理好行囊,吃过早饭,坐上车又开始了我们一天的行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沂蒙山根据地和大众日报创刊地。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沂蒙山根据地,记得在这儿有一片坟墓,墓碑上去都没有名字,战争让太多的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美好的生活,就已经逝去,连一个起码的名字也没有留下,告诉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接着我们来到了大众日报创刊地,《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创刊,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馆内陈列着当时印报用过的石印板、照相机、铅字、四开印报架、油沙盘、文件等实物,以及用板面绘制的《大众日报》创刊经过和办报史。除此之外,我们还去了沂蒙风情园,园内有很多沂蒙特有的东西,还有好玩的秋千、木桩、绳墙以及铁索桥,让同学们玩性大发,像一群刚下课的小学生尽情的享受着快乐。

中午我们吃的是沂水分校的爱心午餐,下午便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我们在墓前脱帽三鞠躬,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

红色之行在参观完孟良崮战争纪念馆之后圆满落幕,印在我们心里的不仅仅是那以一张张照片,更是那永垂不朽的沂蒙精神。

“下基地”心得体会 篇2

1 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变迁

所谓农村宅基地,是指在村庄范围内,农村村民住房、辅助用房(主要指杂物间、厕所、畜舍等)、院落以及村民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活动等涉及的用地。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产权制度经历了4次比较重要的变迁过程。

(1)我国农村的宅基地与房产制度“房地合一”,均属农民私有,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初期。在1950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提出“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合作化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进行了重大变革,但没有对农民宅基地和房屋的私人产权属性提出改变。公社化初期,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大集体所有制,取消了农民退社的自由,仍未对农民宅基地的产权规定作出新的修改。

(2)农村宅基地归集体所有,房屋属农民私有,形成了“一宅两制”的产权结构。1962年通过的《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第1次规定农村宅基地归生产队所有,不准出租和买卖。同时承认房屋归农民所有,可以出租和买卖。这项规定在1982年写入宪法,正式形成了“一宅两制”的产权制度,即宅基地和房屋分属于集体所有和农民所有。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明确规定了具有面积限额的一户一宅制度,同时允许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买卖而转移,以及允许某些城镇非农业人口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建房。改革开放后,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出现了建房热,为规范建房秩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最有代表性的是: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1986年6月公布的《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修订)。这些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农民每户只能拥有1处宅基地,且面积要有限额。同时,这些政策法规也允许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买卖而转移。

(4)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形成了“一户一宅、禁止交易”、“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严格规定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给在农村购买房屋的城市居民发放土地证和房产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建房和农民宅基地的严格管理,从1990年后,出台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文件,即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严格规定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不能为在农村购买房屋的城市居民发放土地证和房产证,严禁城市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2 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新矛盾

(1)宅基地利用粗放,土地浪费现象普遍。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用地上一般应表现为城镇用地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城乡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呈下降趋势。但事实并非如此,从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3%增长到25.98%,在城市化增长最快的近10年间,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23亿人,人均宅基地面积却从193.33m2上升到226.67m2。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底全国村庄建设用地1 653.33万公顷,占全国建设用地总量的52.4%,人均村庄用地218m2,远高于城镇人均占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宅基地浪费严重的问题逐渐明显,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闲置、空置宅基地,宅基地面积超标,“一户多宅”和宅基地利用不充分等。分析宅基地粗放利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双重占地难以解决。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也使得部分农民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长期工作乃至购房定居。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本村内部成员对于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处置权。因为房屋和宅基地的不可分割性,虽然农民对于其所拥有的房屋具有处置权,但是农村房屋转让、买卖受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的限制。另外,由于农村房屋转让和买卖只能在本村范围内进行,本村集体组织以外成员无权购买。而我国《土地管理法》又规定,“农村村民1户只能拥有1处宅基地”,本村村民只有满足“无房或者宅基地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且购买房屋后取得的宅基地也不超标的条件,才能进行房屋交易”。这样的规定,使农村房屋交易几乎不可能,从而导致迁移到城市的原农村居民的房屋只能闲置,造成宅基地的土地浪费。由于这些宅基地的取得是合法的,只要农民集体成员的身份存在,村集体组织就无权收回宅基地。已经转移的人口继续占有宅基地,而新增的人口,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即可新发宅基地,这样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新增建设用地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农村宅基地属于无偿、无限期使用,无疑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需求,出现农民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建房,农民建新房后不交闲置宅基地,甚至占有多处宅基地的现象。同时,基层政府对于村民建房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管理,农民住宅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中,出现“新屋渐增,旧屋不减”的现象。

(2)宅基地隐性流转和交易大量存在,宅基地交易纠纷不断。随着实际生活中农村房屋买卖的出现,又因为“地随房走”是我国现行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宅基地的流转已成既定事实。这些宅基地的流转行为不受现行法律法规保护,属于私下流转,一旦发生纠纷,难以妥善解决。另外,有些地方村民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意识到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将农村宅基地进行一些不合法的处理,使城市近郊农民宅基地被城市人买去,甚至出现开发商占用农民集体耕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3)农民财产权益受损,阻碍农村金融发展。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以及财富增长的保障。在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下,农民对于自己建的房屋具有处置权,但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宅基地由于没有分户土地证,不能单独作为完整的房地产产权进行交易,使得农民的房屋不能进行自由流转而失去财产性。另一方面,农民住宅产权的不完整性,使农民仅有的财富不能作为资本来运作。这不仅影响了金融资本进入农村,使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也使广大农民缺少了生产资金融通渠道,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1)完善农民对于宅基地的主体权利,切实保护农民权利。赋予农民宅基地永久使用权,宅基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移权归农民所有,宅基地可以买卖、继承是农民的私有物权。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宅基地作为农民的生产要素和农户财产,就可以在市场活动中对宅基地进行合理估值、估价,避免市场交易和政府拆迁活动中的压价行为。当农民的宅基地按照政府规划用作商业开发和非农业用途时,农民作为宅基地的产权主体,按照其土地作价可以从土地商业开发和商业用途中获得收益,避免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陷入失去生活来源的窘境。这样,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或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土地仍是我国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能够保证使土地保障功能得以延续,同时也能保障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应得到的利益。另外,农民拥有宅基地的永久使用权和完整物权,农民的房屋就可以同城市居民的房屋一样成为资本化财产。除了具有升值的可能性外,最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抵押物品而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样必然能够促进金融机构在农村扩大业务,使农村金融得到发展,也使广大农民获得生产资金融通渠道,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实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控制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改变农村宅基地无度需求的现状,使宅基地使用者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对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实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村宅基地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对于申请取得宅基地的住户,需支付一定费用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占用耕地新建住宅的要提高收费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收益金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

(3)进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明晰农民宅基地产权。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土地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利用,降低交易费用和外部性影响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宅基地的登记工作,依法确定宅基地的权属范围,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的产权主体,保障交易的安全性,为宅基地流转做好准备。在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时,应实行城乡联网,查清空置、多占和面积超标宅基地,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造册,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4)加强农村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使宅基地管理有法可依。针对当前宅基地管理方面的法律“真空”,以及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及《土地登记条例》等,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范围、流转条件、流转程序、监管体系、收益分配及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保证农村宅基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放开农村宅基地市场,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及地上房屋与城市商品房一样,合法上市流转。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行为,使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同时保证农民的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到有效实现,农民共享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

参考文献

[1]韩康,肖钢.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研究[J].理论前沿,2008(13):5-9.

[2]冯文嘉.宅基地市场化的设想[J].当代经济管理,2009(4):42-45.

[3]刘庆,张军连,张凤荣.经济发达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初探——以农村宅基地为例[J].农村经济,2004(2):33-34.

[4]卢向虎,张正河.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5(5):41-43.

[5]金晓月.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构建探析[J].农村经济,2006(7):32-34.

[6]赵树枫.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理由与思路[J].理论前沿,2009(12):10-12,15.

[7]厉晓华.农村城镇化制度性障碍分析[J].农村经济,2006(1):100-102.

[8]贺东山.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新模式的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0-102.

“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篇3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先后去过九间棚、大青山、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省府旧址等等。几所红色景区将沂蒙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是沂蒙儿女努力奋斗的结果。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把握好精髓。

九间棚位于平邑县,座落在龙顶山上。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九间棚村以艰苦创业而闻名,保存了完好的九间棚旧址。该景区具有独特的天然景色和乡村风情,景区内森林茂密,民风淳朴。在这片土地上九间棚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奉献精神对全国的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大青山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1941年冬,八路军与侵华日军在大青山激战,很多领导干部及士兵英勇捐躯,成为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这场战斗中万余战斗人员与装备齐全的敌人展开了山东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为了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大青山战斗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沿山而上,探寻战争的足迹,除了一些纪念碑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战斗外,已经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但是,我们永远呼唤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发生在大青山的,不仅是一场壮烈的战争,更是一曲深情的军民同心曲。

孟良崮战役纪念地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陆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远地,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白色院墙,下车后,我们纷纷白色花岗岩塑像前拍照。陈毅元帅、粟裕将军并肩而立,他们身后是一匹白色的战马,两位元帅的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伟大形象。跟随着导游,我们走进了纪念馆。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了当时的情景。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整编七十四的分割包围。蒋介石认为这是作战的良好机会。因此,令该师坚守,吸住华野主力,另一方面急调十个整编师,向蒙阴一带集结,企图决战。但增援之敌遭到华野增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最近时虽距整编第七十四师只有5公里却不能前进一步。华野担任攻击的部队则以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不惜一切代价向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进攻。最后,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全师被歼灭。当导游讲到这时,我们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红嫂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模范将“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向世人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嫂护理伤员、缝军衣、做军鞋等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我们追随着导游走进纪念馆,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导游讲述着那传奇般的感人故事。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摊煎饼、做军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沂蒙红嫂”她们血乳交融、感人至深的难忘故事将会永远被我们铭记。她们用汗水、乳汁、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凯歌。“红嫂”已经成为女性拥军模范的尊称和代名词,是沂蒙妇女乃至中国妇女的群体形象。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位于苍山脚下。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面对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我们追忆红色历史文化,触景生情,想象出当时的传奇情景。大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5年8月13日,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就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那一天,我们到达莒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当时很热,但莒南人民的热情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淳朴与勤劳深深吸引了我们。在这里,罗荣桓等革命家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到处流传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精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明白艰苦奋斗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法宝之一。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会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赶超意识,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冲劲、那么一种拼搏精神,勇敢担当。

老师告诉我们,沂蒙精神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今天的我们继承沂蒙精神也应该付出同样的努力。

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崇高的理想、培养深厚情感。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沂蒙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以此作为奋发向上的的动力。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沂蒙精神的情感。

2.增强诚信为人、乐于助人观念。一个人若无信,则无颜立于天地之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拥有着悠悠的历史熏陶。然而当今社会诚信缺失、世风日下。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理应做到诚信为人,待人忠诚,感化身边的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

3.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应当抛弃一切消极的思想,做事寻求方法,当机立断。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寻求生存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应有打破陈规旧俗的勇气和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在学习中,从悠久的沂蒙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要领略其精髓。我们要勤劳勇敢。

“下基地”心得体会 篇4

年 级:

姓 名:

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专 业: 学 号:

2012年9月21日,临沂大学2012级新生和辅导员来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即省政府旧址,悼念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拉开了临沂大学“下基地”实践活动的序幕。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 大店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从明万历年间到清末,这里共出了八名进士、二十三名举人、二十名拔贡。300多个朝廷为官者。我们同学听到这里心产生了钦佩之情。

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115师在罗荣桓的率领下,从山西挺进山东,长期驻扎大店庄氏庄园内,作为党政军指挥中心,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军区、省战工会、滨海地委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目前,纪念馆分为滨海革命史纪念馆、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临沭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临沭纪念馆等展馆、展厅,主题定位为“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临沭县作为抗战时期滨海根据地的核心县,曾经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滨海区、山东战工会、八路军115师、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和刘少奇、罗荣桓、陈毅、朱瑞、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和工作过的地方,而刘少奇又是建国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来山东指导工作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成员。

1945年8月13日,为迎接抗战胜利,接受日寇投降,在莒南县大店镇集合准备出席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38名山东代表,联名向省临时参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写出申请,要求

2012届临沂大学新生开学下基地实践活动报告 陈圣君

成立山东省政府。省临时参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召开第20次联席会议一致决定,成立山东省政府,选举黎玉为省政府主席。8月13日,黎玉签发布告,昭告全省:山东省政府自即日起行使职权。当时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公安总局、财政厅、民政厅、实业厅、司法厅、教育厅及卫生总局7个厅局,分别住在三元、四喜、五柳、慎余、安仁、三余、燕喜7个堂号内办公。

作为当年沂蒙老区的集中体现和代表,罗荣桓等革命家在莒南指挥山东军民与日、伪军战斗达四年之久,上万次之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今天看来这是我们同学值得学习的!

随后来到了刘少奇纪念馆,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据悉,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8亩,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纪念馆在布展设计上,以文物、文献、历史图片为载体,结合馆藏实物,通过场景、模型、数字技术、图文等手段展示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日、拥军爱民的伟大沂蒙精神,特别突出再现刘少奇同志来山东指导工作的情景。展馆在展示上的一大亮点就是以文物、图片取胜,通过向各地征集有关革命文物,当年支援前线运粮食的木轮车、柳编筐,当年的手雷、三八大盖枪、八路军冲锋号、粮票、军功章等文物260余件。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沂蒙影视基。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曾不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自从在这里拍出了《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沂蒙英雄》等多部影视剧后,这个偏僻的山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更随着电视剧《沂蒙》在央视的热播,以及在山东卫视和临沂新闻综合频道的隆重推出,聚集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尤其电影《斗牛》的主演黄渤先生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帝后更是将我们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宣传了出去,这就是地处沂蒙山腹地的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马牧乡常山庄村,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处处保持着战争年代历史风貌的小山村。这里仍保留着的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垣断壁式的老石屋、茅草屋,脑海里浮现的便是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村貌。近日,临沂市委宣传部组织多家网络媒体采访《沂蒙》影视拍摄基地。采访中看到,拍摄基地已经修建了地主大院、李家大院、日本宪兵司令部、据点炮楼等景点。2008年大型电视连续剧《真心英雄》、《地道英雄》、《沂蒙六姐妹》、《娘》等影视剧在这里拍摄,为该基地又留下许多

2012届临沂大学新生开学下基地实践活动报告 陈圣君

有价值的红色旅游景点。同时,随着《沂蒙》等大型电视连续剧在建国60周年之际的热播,这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沂蒙古村落”现在正成为红色影视拍摄和红色旅游的首选地。

沂南县目前正对这一资源进行高标准规划和包装,开发建设《沂蒙》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区。按照规划,下一步将修建引景区(大门、长廊、停车场等)、综合服务区(酒店、旅馆等)、抗日山村、沂州影城、常山古寨、沂蒙水苑、欢乐农庄等景区,其中在抗日山村中,主要建设影视街、红军街、抗日街、支前街、民俗街等各具特色的景点。目前,该项目开发的主体规划已经确定,相关基础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党的活动历史在沂蒙山区最早的县份之一。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今沂南县马牧池乡)。”党政军领导机关较长时间驻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和19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境内发生了九子峰战斗、留田突围、大青山战斗、孟良崮战役等上百次战斗,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在这块奉献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火线桥”队长李桂芳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尤其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事迹,成为军民鱼水情的千古绝唱,先后推出了电影、芭蕾舞剧等影视作品,教育影响了几代人,“沂蒙红嫂”更成为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集体称谓。

这里就是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至今仍保留着战争年代历史风貌的小山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如今,这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被誉为中国“山村好莱坞”、“中华红色堡垒第一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

接着,我们乘车来到今天的最后一站——孟良崮战场遗址,也就是今天的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纪念馆前的大门上题写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几个字,我们几个连被分成两队,一对先进行参观烈士墓地,另一队进行参观孟良崮纪念馆,我们四团三连先进性烈士墓地参观后,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烈士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孟良崮纪念馆,导游向我们介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随后参观完展厅后,一天的活动顺利结束,我们乘车回到了学校。虽然爬山很累,走了很长时间,但我们为烈士们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身心感觉不到累。

2012届临沂大学新生开学下基地实践活动报告 陈圣君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沂蒙山区是山东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早在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就在沂蒙山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30年代,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的著名的苍山暴动、日照暴动、龙须崮暴动、沂水暴动等,显示了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的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英勇献身精神。刘之言、郭云舫、刘晓浦、刘一梦、孙善师、孙善帅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铭沂蒙大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山东华东党政军领导指挥中心,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赵博、罗炳辉、刘炎、陈明、李竹如、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生命。从沂蒙山区出发,罗荣桓率雄师挺进东北;从沂蒙山区出发,陈毅率大军直下江南。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征途上,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车轮的辙印。沂蒙人民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本次活动时间短暂,为了更全面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又把《红嫂》、《沂蒙六姐妹》等描写临沂历史的视频看了一遍,然后又查阅了相关历史书籍,更是感受到了临沂的伟大和临沂人民的伟大。

通过临沂大学组织的这场红色“下基地”活动,我相信每个同学一定收获满满的,我想在这里感谢我的大学给了我们新生了解沂蒙精神的机会,这次活动使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我想这也正是为了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和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这次 实践活动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师生们纷纷表示,在实践中受了教育,长了才干,活动结束后,将总结心得体会,做好实践报告,把活动所得内化为自身的沂蒙精神特质,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下基地总结 篇5

在沂蒙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颜真卿、被誉为“算圣”的刘洪、被誉为“孝圣”的王祥、被誉为“宗圣”的曾子、孔子老师郯子、大秦砥柱名将蒙恬、东晋名相王导、民族英雄左宝贵、大将羊祜、文学家刘勰、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文学家鲍照、西汉著名丞相匡衡(凿壁偷光,好学典范)、荀子、王献之、著名教育家《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同样,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来临沂视察时曾为其题字“事在人为,后来居上”。

沂蒙精神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成长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升华。进入新世纪以来,沂蒙精神融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全国人民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了解沂蒙精神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为了提高我们对红色沂蒙精神的理解,增强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学校组织了“下红色基地”活动。.华东烈士陵园。滨海革命文化纪念园、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即省政府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区、诸葛亮城、沂蒙影视基地、沂水分校。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沂蒙山根据地、蒙良崮站役纪念馆。这些都是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的革命老地。

华东烈士陵园在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群。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位于临沭县苍马山景区的苍山脚下,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纪念园分为滨海革命史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临沭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临沭纪念馆等八大馆。

据了解,抗战时期滨海区是山东的五大战区之一,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临沭县是滨海

区的中心县,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及山东省战工会机关所在地,时称“红

色小延安”。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

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

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

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

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

延安”。

诸葛亮城的主体构架便是以诸葛亮一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为元素,以历史时间为轴

线,形成一条中央景观雕塑带,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形条件规划设计出以汉代建筑网络为主的仿古现代商业建筑群,建设面积为42000平方米。囊括了动漫城、豪华影视城、KTV、儿

童智力娱乐城、商务酒店、书画城、健身中心及训练馆、咖啡馆、茶座、酒吧等休闲区域,地方餐饮名吃区域,珠宝玉石、名表、电子产品、家居综合城、旅游产品及地方特产等 购

物区域。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商业综合体,建成后的诸

葛亮城既是沂南县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更会成为沂南县最大的商业、文化中心。

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

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

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

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里曾不

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

自从在这里拍出了《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沂蒙英雄》等多部影视剧后,这个偏

僻的山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更随着电视剧《沂蒙》在央视的热播,以及在山东卫视和

临沂新闻综合频道的隆重推出,聚集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尤其电影《斗牛》的主演黄渤先生

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帝后更是将我们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宣传了出去,这就是地处沂蒙山腹地的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大众日报社创刊纪念地位于沂南县彩蒙休闲度假区内,是彩蒙休闲旅游中的重要景点之

一,自然景观与革命遗址瞻仰结合,旅游价值很高,报社旧址分四处,机关总部设在黑山安村,物资库设在罗圈崖村,印刷一厂、二厂分别设在凤凰崖、青家洼两个自然村。目前,除了旧址原房舍还保留一小部分,其他遗迹没有保存下来。

沂蒙山根据地旅游风景区 不仅可开展“红色之旅”,自然、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崮崖众多、农业观光资源丰富,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之地。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旅游区内孟良崮山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于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建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耸立于大崮顶之巅的白色碑身,高20米,分外引人注目。孟良崮地处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在山上修建的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

这些革命老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诠释着沂蒙精神的内涵。踏上“沂蒙古道”的青石板路,顿感革命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买入“马牧池”城门,雄关险隘的崔巍之气便从心底油然而生,至此方知李太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绝非仅适用于蜀道只剑阁;视野中“红色堡垒村”“红嫂院”的茅草屋,石头院,小土路,石台阶,典型的山村乡景,古院风貌,放佛带我们穿越回了可歌可泣的抗战时期。这些虽然低矮破旧甚至有些肮脏凌乱,但他们不仅再现了沂蒙民俗,而且反映出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更见证了革命前辈们生存的艰苦和抗战斗争的顽强,面对这一切,我内心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什么让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扔铮铮不屈,坚强斗争?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决拥护抗战?是什么让他们在极其恶劣艰难地环境下,仍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院落中红嫂明德英和那一尊尊烈士塑像向我们讲述着他们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中国抗战事业的贴见到一和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此刻耳边放佛又想起那首《跟着共产党走》。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沂蒙红色精神症闪耀着沂蒙人特有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沂蒙精神,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念,不惧困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德育基地心得体会 篇6

德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 齐行舟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德育创新首先要牢固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汲取营养。如果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道德行为却不多。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德育必须优化德育形式,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 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

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我们的德育方法不能满足于开设了多少德育课程,开展了多少次主题活动;不能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发挥教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更不能忽视了家庭、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思想形成的影响。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 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篇二:【德育活动基地心得体会】1 德育基地活动心得体会

新民学校

2011年7月

德育基地活动心得体会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开展<我爱祖国的蓝天》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3、环保教育:

2011年7月

篇三:德育工作心得体会

德育工作心得体会

刘统新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好管理。诚然,这里包含了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但事实上,却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得不够所致。

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都会陷入这么一个误区:认为要想搞好学生的成绩,只能抓教学,而与德育与关。实际这是大错而特错的。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优秀的成绩是从哪来的呢?其实,无论是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都早已明确地给我们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德育工工作要始于课堂,融于生活

德育工作可不像各学科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事。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

三、德育工作要言行并举,以言促行,以行养德

现在我们所谓的德育大多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即以说教为主要形式,而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德育不仅要言传,更需要身教。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而言,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养成起“示范”与“诱导”的作用。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前,我曾在无意之中听到过学生这么一句话:“老师不让咱们在学校吃零食,可他们却在办公室内嗑瓜子„„以后我也在学校吃!”多么童稚、直率呀!然而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教师言行不一致,只注重了言教,而没有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四、德育应从低年级抓起,并且要长抓不懈

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并且要长抓不懈。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德育效果持久,才能促进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的形成。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什么是人才呢?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便是:“人才=道德+才能”。

五.注意德育工作的隐性衔接

现在大家对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几乎所有学校不仅设置了德育领导小组,而且还有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班主任等来层层把关,许多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但笔者认为,针对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应一提到德育工作就是听书记报告、校长训导,或是由团委、学生会上课,学生没完没了地写心得体会,或是把学生拉出去参观少管所、各种先进事迹陈列馆、祭扫革命烈士墓等等。而应该寓德育于一切活动之中,注意隐性衔接。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

篇四:学生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心得体会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元宝山发电厂实践活动体会

老官地镇小学 王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停电,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但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到底是怎样发出来的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们到元宝山发电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从这里面可以总结出电是这样发出来的:化学能(煤)-热能(燃烧)-机械能(蒸汽)-电能(发电机发出电)。原来看似简单的发电还有这么多的工序和学问。据说一个人即使是一辈子呆在电厂也不一定能搞懂电厂里的所有技术。电厂里的科学技术之多,涉猎的范围之广,真是让我瞠目结舌了。现在全国的生产、生活用电主要依靠于火力发电厂,而火力发电厂又是以燃烧煤炭来发电的。虽然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但是每发出1度电还是需要300多克煤,一年中所燃烧的煤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以后没有火力发电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们现在就应该要采取措施。一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争取开发出更清洁的能源。

敬老院实践活动体会

老官地镇小学 孙宇铭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了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在敬老院中,我们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此次敬老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的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次敬老院之行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学会的怎么付出爱,还让我学会了怎么得到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自私,不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

牧香园养殖场实践活动体会

老官地镇小学 孟宪威

2011年6月15日,我们参观了老官地镇牧香园养殖场。在鹿场场长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鹿场。场长为大家做了细致的解说。观看鹿加工产品,如鹿茸、鹿血酒、鹿骨制品等。简单了解了它们的制作过程。大家与鹿亲密接触。

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厂长的讲解,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场长也给出了清楚的解答。

参加鹿场里的义务活动虽然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告诉我,在新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有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严密的思辩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接受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

篇五:学习德育大纲心得体会

学习德育大纲心得体会

近日,学校组织学习了《中学德育大纲》,大家讨论热烈,均觉感受颇深。

以下是我对《中学德育大纲》的解读:

一是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明确地把学校的德育置于社会宏观环境(思想和政治)、社会中观环境(道德和法律)和个体微观环境(心理健康或心理正常)的系统中,三者的交互作用不仅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也是学生生活的成长系统,有利于德育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把握。

二是对德育目标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一定的朦胧、好奇之心了,他们对社会,人际,将来等都充满了渴望,想要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就开始尝试判断。他们用自己的想法,结合他人的行为,做出一些个人以为正确的事来。由于所谓的“幼稚”,我们就得给他们以耐心的引导和解释。我也认为学校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实施执行这个德育任务的主阵地了。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更多校外教育的场点和营地。比如定期参观德育基地,召开家长委员会等。工作重点就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诸方面。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研究对象的配合,也要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

“下基地”心得体会 篇7

目前学界关于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退出的必要性、[1,2,3]退出内涵和模式、[4,5,6]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7,8,9,10]退出补偿[11][12]等方面,大都侧重于退出机制的单方面研究,缺乏系统性的运行机制研究。从各地农村宅基地退出实践看,国家在各地开展改革实验试点、探索改革思路,并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相关政策,通过宅基地整理、置换等方式来盘活农村宅基地,但宅基地退出一方面过度追求宅基地数量上的退出以及宅基地退出中大拆大建,整理复垦成本过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退出巨额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多数由政府主导,农民少有参与和选择的权利,往往造成农民权益受损,从而致使农民不愿退出。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在宅基地退出中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我们通过总结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对宅基地退出要求的基础上,将宅基地退出方式、退出运行模式、退出利益分配及退出相关配套措施和建议四个部分纳入宅基地退出框架体系,通过协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宅基地退出机制,为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的合理退出提供借鉴。

一、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要求

1.循序渐进推进宅基地退出

经济新常态追求平稳的前进速度,多元化的增长动力。宅基地制度改革事关8亿多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社会难以承受大范围改革失误的后果,需要慎重稳妥地推进。宅基地退出是长期的过程,盲目追求退出的速度与数量,强制从农民手里夺走土地,只会造成农民生活困境,激发社会矛盾,反而阻碍宅基地退出进程。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退出应循序渐进,稳步实施,以稳定健康的步伐向宅基地合理利用状态转变。

2.节约资源和改善农村环境

经济新常态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宅基地退出和整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退出宅基地农户住宅的新建和拆旧补偿,若盲目地大拆大建,农民“被迫上楼”,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于宅基地退出,以节约资源能源、改善农村环境为前提,并结合宅基地整理同步进行,才能在保障农民经济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配套政策改革

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的退出是整体的、系统的要求,宅基地有序退出涉及退出方式、退出补偿、整理后收益分配、承包地调整等问题,若在城镇安置,还涉及户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问题。退出程序包括退出、整理、置换、复垦实施等过程,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系统与宅基地退出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配套实施,宅基地退出将难以有效推进。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退出强调系统地调整和转变,因此,既要纵观全局把握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又要细致考虑各方面的具体要求,考虑实施操作的可行性,将土地、人口、法律等层面的政策改革系统地同步进行。

4.注重公平并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

经济新常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平等,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因此,经济新常态下的宅基地退出,应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农民意愿为前提,提供农民更多的参与及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保证农民充分参与宅基地退出及整理的各个环节,并将退出收益大部分返还农村,真正实现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的保护,切实做到农民愿意、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

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市场配置下,宅基地价值将大幅度提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因此,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建设,应尝试从以市场为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探索,将退出成本和退出的收益更多的交给市场,政府重点做好用途管制和退出机制监督,加强宅基地退出工作后续的制度配套措施,确保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

二、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构建

我们在文中的宅基地退出是指农户在相关法律规定下,将宅基地退出并归还村集体组织的行为,是一种农户彻底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具体形式包括两种:一是土地性质的转换,即退出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二是土地用途的转换,即退出的宅基地收归集体,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村内开发建设。而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指宅基地退出中各相关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具体包括宅基地退出方式、运行模式、利益分配方式、保障合理有序退出的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各个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及运行方式。

结合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退出要求的分析,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根据低耗-高效理念,构建“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的退出方式,以实现宅基地退出的低成本、高效率,并为宅基地退出实现财产功能提供载体(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更为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宅基地指标)入市,为改变以往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实现其在整个宅基地退出运行过程中向中介角色的转变提供基础;依托市场,农民携“宅基地指标”入市交易,政府发挥中介调节和监督作用,实现各主体行为之间的平等交易、有序运行,实现农民市场平等交易的权利,为政府、村集体和退出宅基地农户三类主体,按“谁贡献,谁收益”的分配方式实现公平、可行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相关配套措施和建议,包括推进宅基地退出的激励措施、约束条件,以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相关制度安排等,为整个宅基地退出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最终,构成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1.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有偿退出的目标

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最根本目标为实现宅基地主动退出,从而改变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宅基地两头增加的不合理现象。在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退出应循序渐进,从农户本身条件出发,促进满足条件(能基本满足城市生活需求的)的农户主动退出,具体目标分三个方面:一是促使面积超标、违法占用及一户多宅的宅基地退出;二是促进已在城镇就业并稳定迁移的原农户占用的闲置或粗放利用的宅基地退出;三是促进农户主动放弃合法宅基地申请。

2.“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退出方式

农村“宅基地指标化”是将宅基地实物变成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农村宅基地(包括偏远农村地区)的指标化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异地流转,即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在大范围、远距离上的置换,使不同区位土地资源都能发挥其各自的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宅基地整理”在本研究中则是指对“宅基地指标化”退出后的宅基地及村庄剩余的宅基地(未退出的宅基地)进行规划再整合,使宅基地集中化、布局合理化、人居环境舒适宜人化。

部分闲置宅基地退出后可能存在几方面问题。其一,复垦为耕地后,地块较小,呈现零散分布状况;其二,可能导致原本规划合理的村内未退出剩余宅基地呈现零散分落;其三,未退出宅基地可能因历史或规划滞后等原因导致布局不合理。针对上述情况,从减少资源能源浪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理念出发,将退出宅基地(包括地上房屋)尽可能再利用,如将其与未退出且规划不合理的宅基地(包括地上房屋)进行“交换”,少建少拆,减少资源浪费。宅基地退出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限制宅基地退出主体。宅基地退出实行自愿原则,申请退出宅基地的农户,首先须提供集体土地使用证或其他权属证明;其次须提供拥有其他稳定居所或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最后须提供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

(2)对退出农村宅基地确权和颁证,取消宅基地实物分配制度,采取指标化分配制度。以“人”为主体配给集体组织成员一定数量的宅基地用地指标,以“户”为单位申请获得宅基地的实际占用,按照全国(或全省)统一人均面积进行确权颁证。对于合法取得的宅基地的退出,若实际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使用面积不足全国(或全省)人均宅基地面积标准,以指标形式进行相应补偿。同样,对于新申请农村宅基地的农户,不再实行农村基地的实物分配,而是给予一定的宅基地使用权指标,以利于新获宅基地农户将宅基地退出或选址新建。对于超过人均宅基地标准的农户,其宅基地的退出在合法取得的情况下,尊重历史,按实际退出宅基地面积进行确权和颁证,但对于非法取得的超过人均宅基地面积(包括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的农户,由村集体收回超占宅基地部分。

(3)允许农村宅基地以实物和指标两种方式退出。对于农民实际占有的宅基地,允许其以实物方式退出;而对于有资格申请新的宅基地而不想申请的农户,也允许其转换为指标直接退出。转换为指标的形式需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对于农村居民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实行复垦的,按照宅基地颁证面积给予宅基地使用权指标。

(4)腾出的宅基地或复垦为耕地,或作为村内建设用地。自愿申请退出或通过整理腾退的宅基地,根据退出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及土地本身条件,可以复垦为耕地,将宅基地指标化(以下都称为“宅基地指标”),或将其收为村内建设用地,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改建和完善。两种情况所获得的土地都收归集体所有,集体管理。复垦的耕地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分配。

(5)宅基地退出及整理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进入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进行交易。宅基地指标交易由供给主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是退出宅基地的农民的代表,与城市用地需求者(包括企业、个人和事业单位等)以双方自愿原则进行市场化交易。宅基地指标入市进行交易,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用规划、法律法规及税收等手段对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进行引导和调节。

3.宅基地退出的运行模式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宅基地退出运行模式,应遵循科学的运行机理,既需要将政府排除在直接的利益分配决定方之外,又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调控,还需要赋予农民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更需要实现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和收益的最大化。我们在文中提出的宅基地退出的运行模式,是构建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中介,制定政策措施,编制实施方案,做好技术指导、项目审核、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并同时为需要帮助的村集体提供贷款支持;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方式所节余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通过增减挂钩形式入市交易;村民自治则是指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资金筹集、收益分配、土地用途管理等重大事项,涉及农民集体产权的由农民集体讨论决定。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市场的配置以及村民自治相结合推动和完成宅基地的退出。具体的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引导和激励符合条件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按照宅基地人均面积对农户宅基地丈量登记,并确权颁证。在农户自愿申请宅基地退出的基础上,对因历史原因宅基地面积超标、一户多宅的情况,以及已在城镇有稳定工作而农村原有宅基地闲置或粗放利用情况同意退出,但获准退出需经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区和县级进行相关审批,而对违法超占的宅基地直接收回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次,对于获得批准同意退出的宅基地,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及退出的农户共同商讨后,依据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等或收归集体经济组织(仍然作为村内建设用地),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村内开发建设用地和预留征收备用,或复垦为耕地,同时获得宅基地指标。若作为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或村内开发建设用地的,需由村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协商决定,由村民自主进行村内建设或开发利用,政府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或咨询等;若进行复垦,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制定复垦方案,或请专门复垦机构,同时让村内村民都有参与复垦的机会,协助复垦,政府则需对复垦后的耕地进行验收,同时为村民复垦提供相关服务支持。最后,作为宅基地指标供给方的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1(市场交易的法人代表)直接参与宅基地指标在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的交易,将宅基地指标出让给城市用地需求者1(包括企业、个人和单位)并获得收益(补偿1);城市需求者1凭借宅基地指标,并支付土地出让金1可从政府获得城市用地实体;政府以宅基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形式,从另外的村集体(村集体组织2)征收土地获得城市需求者所需的建设用地实体。同时,在城乡统一用地市场上,政府直接通过征收指标获得的城市建设用地实物,并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城市需求者1与城市需求者2(或城市需求者3)都处于同等竞争地位。在市场上,国家(包括各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规划等引导和确保市场交易合法、有序进行。

4.宅基地退出主体的利益分配

根据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利益分配者的性质,[13]可以将利益主体归为三类:政府(包括政府和中介方)、村集体以及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或个人。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分析各主体的利益分配。

(1)政府。包括政府和中介方。在宅基地退出及整理中,政府主要起引导、调节和监管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了宅基地退出及整理实施前期的规划编制、调研、验收等实体项目,以及在城乡统一用地市场上的调控和引导等相关工作。在规划编制、调研、预留建设区进行一级开发、复垦验收以及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的调控和管理过程中需第三方中介提供技术、决策支撑等方面的服务,均由政府负责组织和安排完成。整个宅基地退出机制运行中,政府更多的是以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和引导,对于收益的获得也理应以行政方式,通过“税”和“费”等形式实现。

(2)村集体。在宅基地退出及整理中,涉及的村集体有两个,其一是宅基地退出及整理的村集体,也是宅基地指标的供给主体;其二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被征用的村集体。宅基地退出及整理的村集体负责了宅基地退出及整理的运行安排,对宅基地退出复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等,应直接参与收益的分配;被征地的村集体,直接负责被征地各事项的组织和运行,在征地过程中理应获得相应的利益。

(3)退出宅基地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在增减挂钩中通过转让宅基地指标(实质是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后的农地发展权)而产生宅基地退出收益,是直接的利益主体。此外,通过宅基地的退出及整理获得相关的社会生态收益由该村集体及村内所有成员共享。被征地的村民失去了耕地的承包经营权,理应获得相应的征地补偿,是重要的利益主体。

在三类利益主体的收益分配中,除政府获得的部分“税”和“费”外,“税”用于建立农民长久生计保障基金(是再分配的主要资金来源),而“费”用于支付组织管理、规划编制、复垦验收以及预留区开发投入等成本和平台(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运行成本。对于剩余利益的分配,即宅基地退出的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分配比例,首先,对村集体在“宅基地指标”获得中复垦投资、拆迁整理等费用的投入等进行计算,予以相应补偿;其次,对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地上部分予以补偿;最后,对剩余的收益部分分配由两者共同商量自主决定,其中以补偿退出宅基地农户为主,兼顾村集体村内建设和环境改善的投资专项基金,同时政府公正、公开地提供相关鉴证和服务支持。

我们从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出发,对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无须新建农村居民点,因而成本支出中不涉及到新建宅基地这一费用,大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三、宅基地退出机制运行的相关配套措施和建议

1.实行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

为了确保满足退出条件的闲置宅基地有效退出,需制定宅基地相适应的奖惩制度。首先,按照宅基地人均面积对户宅基地丈量登记,并确权颁证。对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超标准多占和一户多宅等情况,实行超标准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超出用地标准多占宅基地的,采取以面积和年限累进加价的收费办法征收超占土地使用费;若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超出部分,则按照“宅基地指标化”退出方式获得退出部分宅基地的收益。其次,宅基地每年空置的时间不得超过1/2,否则需要按有偿使用缴纳一定的费用;而宅基地空置时间达到2年,也未进行宅基地退出申请的,村集体无偿收回。但对于已获批复而暂时无力建设的宅基地,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人没有其他宅基地的话,则不应将其视为闲置。最后,对于非法占用的宅基地,村集体组织有权无条件收回。此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参照城市国有土地上的住房土地使用权期限规定为70年,到期可根据农户是否已有宅基地,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对其原有宅基地续期或申请新的宅基地。

2.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用地市场

为了确保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指标的交易能够切实落实,应建立和完善全省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所有的宅基地退出指标化后均应在该市场进行交易。首先,从供给主体上来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中土地的供给主体就是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宅基地指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退出农民的代表)与城市用地需求者(包括企业、个人和事业单位等)以双方自愿原则进行市场化交易。其次,在宅基地指标交易及用地方获得城镇建设用地全过程,政府只充当中介,将征地获得的土地让渡给用地单位;同时,政府也处于“调控主体”地位,运用法律法规及规划的方式,引导和调节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交易的公正公平,交易指标量的适度等,确保市场上交易的良性循环运行。此外,对于交易运行模式,宅基地指标交易的程序、方式等可借鉴已经成熟的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程序、方式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交易的登记、缴费、发证等事务,并向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支付相应的费用。

3.改革征地制度,保证宅基地指标交易的活跃

为活跃宅基地指标交易市场,满足各地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应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改革征地制度,引导地方政府逐步通过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整理节余建设用地,以增减挂钩的形式(即通过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获得)获得城市建设用地,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完全通过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获得。如果各地方政府征收指标过多,一方面,将增加直接通过征地获得城市建设用地的机会,而减少宅基地指标的需求量,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则难以真正建立起来;[15]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因征地将享有巨大的增值收益,而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应制定相关政策,缩小征地范围,减少各地的征收指标,并通过调研村庄建设用地(主要指宅基地)腾退潜力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协调村庄与镇、市及省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量与征地指标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相应的指标量的弹性范围,以保障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宅基地指标交易的活跃和满足各地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

4.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保障退出宅基地农户在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能有享有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应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在资金筹集上,政府应加大市和县两级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并调整财政政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社会保障。其次,在法制建设上,要从法律上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资金来源、保障标准、管理办法等进行明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社会保障法》,从国家层面进行规范。各省市可根据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与全国性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不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政策。

四、结论与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目前仍然缺少科学合理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以破解当前所面临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率低下”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之间的矛盾。我们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宅基地退出要求的分析,构建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并完善宅基地退出运行的相关配套措施,才能有效推动宅基地退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依据循序渐进、低耗-高效的原则,从农户本身条件出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户通过“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的模式有偿退出,防止了过度追求宅基地数量上的退出而导致的“农民被上楼”和“拆迁悲剧”的发生,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资源浪费,也加强了农村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政府作为中介,进行协调和管理,依托市场配置,让宅基地指标直接入市交易,农民自主选择和决定是否参与、资金筹集、收益分配、土地用途管理等重大事项,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农民收益的最大化,保障了宅基地退出的公平和效率。

我们构建的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在经济新常态要求下,使宅基地退出稳中推进,赋予农民平等受益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但因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宅基地指标的交易密切联系,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仍然享有较高的利益,如此,地方政府就有足够的动力利用征地制度追求地方收益的最大化、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也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但征地制度的改革必将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因此,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在配套改革征地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改变财政收入结构,摆脱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摘要: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退出的要求,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建立“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的退出模式,构建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机制,并提出保障宅基地退出机制有效运行的配套措施和建议。

“下基地”心得体会 篇8

根据反恐情报员长期对基地组织非洲分支的观察:它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威胁当地和平。AQIM的军火实力被称为“恐怖分子的完美武器库”,比如他们拥有先进的俄罗斯产地对空导弹SA-24和较早版本SA-7。SA-24和SA-7这些精准的空中热源追踪弹,能够在发射器或货车后部轻松发射,击落低空飞行器。2002年基地组织曾试图用SA-7击落途径肯亚蒙巴萨的以色列客机,但最终未能成功。基地组织非洲分支已经显现出一定“自信”,在整个非洲范围内证明着自己的“存在”,他们频繁对毛利坦尼亚、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尼日尔(Mauritanians,Algerians,Mali and Niger)发起恐怖袭击。

现在,基地组织正延续地对空这一恐怖袭击方式,在撒赫勒部署上千导弹,欲直接发起对西方国家的袭击。无用的政府、泛滥的走私活动和病态的经济,撒赫勒地区俨然成为了恐怖活动的温床。有人曾推测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逃亡的目标是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如果卡扎菲寻求AQIM的保护,在撒赫勒这片无尽沙漠、崎岖陡峭的山区,是这个星球上能够给他最好庇护的地方。过去几年里,AQIM通过绑架赚取大量赎金,并在被无能政府边缘化的村落给予民众经济援助,在拉拢人心的同时扩充势力。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人们甚至表示欢迎像卡扎菲这样“带着钱来的麻烦人物”。AQIM的资产数量无法准确得知,但平日周转的大量现金有数百万美元,可见其财力雄厚。2011年8月,他们靠绑架两名西班牙人获得了1000万美元赎金。

AQIM拥有基地组织发展的一系列“传统”有利条件:虚弱的国家、混乱的管理和愤怒的人群。AQIM在北非进行着大量毒品走私,越过利比亚边境在该地区各处销售。他们还和北非其他恐怖组织联手,在马里山区进行恐怖训练。AQIM与马里政府在较早时间达成了协议,只要他们不在马里境内实施袭击和绑架,马里政府不反对其在马里山区建立的训练基地。

基地组织的北非分支如今已恶名远扬,2011年7月7日~8月29日期间,AQIM在阿尔及利亚地区发起了32次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多数为自杀式人肉炸弹,死伤人数超过200。之前,卡扎菲军事力量对毛利坦尼亚和阿尔及利亚有威慑力,卡扎菲限制了他们的活跃度。如今,AQIM一方独大,毛利坦尼亚的军力被其重挫,阿尔及利亚也接连遭受打击。8月末,AQIM原计划在毛利坦尼亚和马里交界附近军营制造炸弹袭击,以报复7月毛利坦尼亚军队受法国援助(1名78岁的法国人质曾在该地被杀害)摧毁其马里基地。人质在马里遭绑架撕票违反两方协议,于是马里军队在毛利坦尼亚军行动时给予了帮助,他们允许毛利坦尼亚军穿过马里边界埋伏突袭AQIM军营,毛利坦尼亚军甚至占用马里部队的战壕和地堡进行交战。这对于国际打击恐怖主义来说是个利好信号,增加可用资源加大了捣毁AQIM的把握。

上一篇:民营企业的企业性质下一篇:仓库保管员岗位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