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2024-09-17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通用7篇)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何桥镇朱楼小学“五一”活动总结

今年“五一”节放假时间共3天。我校认真做好了五一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效防止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度过了一个安全、欢乐的节日,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五一”期间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五一”期间张贤校长亲自带队,重点对学生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校内道路、学生活动场所、警务室、器材设备、实验室、仪器室、电线电路、防雷设施等重点要害部位的隐患认真排查治理。重点加强了防火、防盗、防电、防雷击事故隐患的排查,检查后详细记录在安全检查记录本。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认真及时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二、“五一”假前我校对师生开展了一次遵纪守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

“五一”假前我校对师生开展一次遵纪守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强调关好门窗、锁好门,切断电源,关好水阀,做好防火、防漏水、防雷击安全工作。针对假日期间学生回家、外出活动等实际,着重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防溺水以及治安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传销、网骗)、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特别要注意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注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防止受虚假信息诈骗上当。反复教育学生,不要乘坐无牌无证和超载的车辆,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到沟渠、池塘等处玩耍,不要购买“三无”食品,不要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确保人身、财产的安全。

三、我校开展了各种活动

1、养花、爱花活动

“五一”期间我校要求每人在家养花至少一盆,教育学生爱护我们的家园。

2、开展教师乒乓球单打赛

4月30日,通过比赛我校张辉主任获得第一名。此次活动共有6名教师参赛,比赛竞争激烈,比赛氛围友好。通过这种小巧灵活的比赛活动形式,丰富和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在友好的比赛气氛中,增加了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凝聚人心;达到了以活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

二、举行学生诗歌朗诵

4月28日下午2:20,在我校教师的大力协助下,举行学生诗歌朗诵。本次活动精彩纷呈,8名学生选手朗诵风格各异,有娓娓道来、深情演绎的,有慷慨激昂、一路高歌的。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校园和谐。“五一”假 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师生业余文化生活,又活跃了师生的身心发展,更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团结,增进友谊,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使广大师生能以旺盛的精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2013何桥镇朱楼小学 年5月2日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2

1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现状

1.1 我国现有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为中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法律层面, 涉及中小学安全管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这些法律从宏观层面规定了中小学校在开展文体活动和管理相关设施设备时应当遵循的规则和承担的责任。

在行政法规、规章层面,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0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005年11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2007年2月, 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年6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2013年5月,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同时, 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例如:2011年10月, 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这些行政法规、规章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2 我国现有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现状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推进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安全管理标准, 有助于改善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管理现状,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 从而整体提升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水平。在国家层面, 2006年以来, 教育部组织编制了国家标准GB/T 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GB 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2013年6月1日, 由公安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00) 归口并制定的GB/T 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开始实施。在地方层面, 相关标准也陆续出台, 例如: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DB11/528-2008《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地方标准等。

上述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代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标准化管理已经起步, 但总体而言, 针对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现有的安全标准大多针对教学场地、器材、用具等客观方面, 且呈现碎片化状态, 没有形成有序的体系;在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方面, 相关标准仍然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因此, 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亟待跟进。

2 发达国家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现状

2.1 美国

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建设, 早在1994年国会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 随后又制定了《危机事件响应和学校应急管理指南》 (Critical Incident Response and School Emergency Management Guide) 、《危机响应和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指南》 (Critical Response and School Emergency Safety Management Guide) 等法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上述文件来制定具体的校园安全管理行动方案。

在校园安全管理中, 学校备有各栋建筑物和文体活动场所的详细位置图, 建筑和房间的每个入口, 包括窗户、门、通风口等都有专门标注。

美国的中小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

除此之外, 美国中小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获得必要的安全管理资金资助。这些拨款主要用于购买物资和装备, 培训工作人员和组织学生应急演练等。

2.2 新加坡

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 由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实行科学、规范、标准的直接管理。各个中小学都通过网络系统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直接联系, 从而保证信息的通畅。在具体的中小学资源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 新加坡制定了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方式, 主要包括: (1) 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确保其正常运转; (2) 硬件设施有问题, 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维修; (3) 至少指定一位专职员工管理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维护必须形成书面记录; (4) 中小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对硬件设施的投诉; (5) 必须制定防止硬件设施损坏的计划; (6) 对于硬件设施维护的响应时间要设立目标进行考核; (7) 中小学管理层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硬件设施资源; (8) 确保校园的安全, 确保紧急通道的畅通, 定期进行防火演习; (9) 确保校园内的人身安全, 安装保安报警系统。

2.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为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小学科学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 与此同时,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 导致实验室成为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

澳大利亚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 (1) 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完成入门课程, 了解实验室基本配备和操作方法, 对于复杂或新的设备维护, 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2) 在实验室安全保障方面, 相关管理人员专门配备实验室管理手册, 在设施设备上标注安全标识, 同时配置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备; (3) 对于设备安全管理, 澳大利亚中小学制定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 对故障设备的隔离维修、化学物品的运输存储、废弃物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2.4 日本

2003年8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施建设方针》, 2007年12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立标准》, 这两个文件对中学的校舍、室内外运动设施设备、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以及相关照明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排水设备、空调设备和防震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

综合以上国家针对中小学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意识较高, 制度较为完善, 安全管理可操作性较强, 具有较好的管理实效, 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3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

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 还是主管部门, 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或出台过相关文件。各地方或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具体的安保措施,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 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 甚至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学校的领导过分重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 追求升学率, 而学校的安全管理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畏惧承担安全责任, 将单杠、双杠等器械拆除, 跳马、跳山羊等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对文体活动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缺乏主观推动力和事先预防, 使很多本能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 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局面。

3.2 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的手段支撑

任何制度的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有效的手段支撑。近年来, 各地在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安保制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校园安全, 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 我国中小学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 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缺少相应的标准支撑。尤其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十分有限, 这导致了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 茫然无力。

3.3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

在具体实施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时, 有些地方中小学的管理者存在职责不到位, 这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不可否认, 定期评估、监测、检查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教室、会场等工作负担较重, 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 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疏于维修、更新老化设施设备, 检查活动走过场, 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甚至擅离职守, 最终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4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立足我国现实需要, 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4.1 加紧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工作

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客观上需要加紧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方面, 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现有法律、法规, 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 要构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使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有法可依而且便于操作, 为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2 建立健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体系是否完善合理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既要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情况, 做到协调互补, 又要重点制定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 从设施设备的选购、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使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修、安全事故报告、设施设备淘汰更新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 从而增强各方面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3 注重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

针对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实践中还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教上, 必须切实遵守, 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4.4 落实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践

(1) 为了能够更好地明确中小学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和任务, 熟悉各项标准化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措施,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方面, 要对各安全管理岗位的负责人进行考核;另一方面, 也要向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预防检查工作。将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常态化管理, 排查安全隐患;对设施设备进行登记, 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标准, 并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建立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制, 确保消除隐患,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组织安全演练。通过培训、学习, 在演练中检验安全管理实施工作, 做到练以致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应急工作机制和相关救助系统, 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安全演练。通过演练, 真正提高危险发生时的及时处置能力, 减轻甚至消除安全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

摘要:本文就我国中小学校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齐格奇, 刘俊华, 李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 2013, 1.

[2]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中小学管理, 2007, 4.

[3]孙中仁, 郭敬东, 赵燕.校园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2, 12.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目标,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全员育人、学科渗透为途径,让生活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扎实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守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体性,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结合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班主任综合素养,努力建设一支无私奉献、善育善导、合作互助的良好德育工作团队。加强德育工作理论学习和研讨,全面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育人能力。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2、强化以“美”为核心的系列主题教育。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推动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进一步塑造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学生形象,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强化常规管理、常规检查。加强学生在仪容仪表、语言、行为、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仪容仪表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4、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5、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工作,班主任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用心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各班集体要力争优质、有特色,促使班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6、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增强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味。

7、提升家校共育工作效果。注重提升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分年级组成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学校”工作。

8、深入开展读书教育活动。通过“和雅”读书和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9、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努力探索、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有效帮教转化机制。

三、工作措施

1、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提高师德水准,加强全员育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制定《朱楼小学德育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德育骨干力量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德育工作典型。在全校强化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

2、加强年级组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年级组组长协助政教处负责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常规管理。

(1)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积极推进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采用校内培训和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教育实效。

(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修订《创“双优”班活动方案》和《班主任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激励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3)力抓班会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课必须有教案,政教处定期检查主题班会教案。政教处周一组织检查班会课的教学情况。执行主题班会公开课制度,本学期每年级安排一节。

3、培养一支学生干部队伍。班主任应认真探索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方法,让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与学校的管理。以班级活动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的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四、强化目标管理,加快内涵发展

1、年级管理目标。三年级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强化管理,潜心研究,夯实基础”为重点。四年级以“陶冶情操”为目标,以“扎实管理、突出重点、全面合格”为重点。五年级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争先创优”为目标,以“理想教育、健全人格”为重点。

2、学生管理目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各类层次、各具特长的学生健康发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新颖活泼的德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定期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学生和先进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班级管理目标。各班利用开学教育之机,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内容实在、便于操作的班规。班主任要重小事、重细节、重管理、重过程,细化班级管理,严格执行班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双优班”争创建设、五、做好基础工作,增强综合绩效

1、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活动。强化对学生手机使用、仪容仪表和节俭生活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刻苦、朴素、助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终身发展。

2、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设心理建康课程,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经常性通过板报、讲座、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支持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构建学校和家庭良性互动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机制,发挥家校共育,拓宽德育途径。

(1)继续加强家校联系活动。要求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发挥指导功能,构建良好的家校网络。形成了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认真进行特殊群体学生情况调查,继续开展好扶贫帮困活动,让特殊群体学生享受到学校的温暖,激发起他们的努力学习的热情。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向贫困学子奉献爱心,真心实意地全面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秩序、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学生安全知识学习工作,用好《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确保学生健康安全。一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警钟常鸣,利用班会、学校广播和法制报告会等校园文化阵地,深入宣传安全知识,教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推进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能力。二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对出入校园的人员和车辆实行准入登记制度,严防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三是建立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为师生身心健康点亮心灯,为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确保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四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落到实处。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好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安全。

6、扎实抓好“和雅读书”和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浅谈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 篇4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座座拔地而起的校舍悄悄侵占着学生们活动的地盘, 种种竞争侵占着学生的时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学生的课间活动也正在不知不觉中“与时俱变”。

这让学生欢喜无比的课间, 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忧愁。现在安全问题使得现在的学校对课间活动充满了畏惧。这本来使学生快乐、期待的课间十分钟却让我们教师过得提心吊胆, 时常会跑出办公室看看, 一有学生急促地来打报告, 总会让教师把心提到嗓子眼, 生怕会出现什么安全事故。

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还是高举安全大旗?是把课间十分钟充分还给学生还是非法剥夺学生的休息权利?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一个看似简单, 实则复杂而又两难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充满快乐而又确保安全, 让他们在欢快的课间十分钟里更好, 更快地茁壮成长?纵观当前学生频频发生事故的课间活动不外乎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间的时间完全开放给学生的。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时间不属于教师。另一种是教师参与的课间活动, 但角色是监督者, 只是负责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之为“放养式”的课间, 那么后者就是“圈养式”的课间了。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做了如下探索。

一、学生随意活动, 活力四射却是处处充满了危机

没有学习任务的课间学生是快乐的, 没有教师的课间学生是原生态的, 他们身心得以彻底的放松, 无所顾忌地尽情放纵自己, 可以说是生龙活虎, 生机盎然。这样的课间能给学生充分的体能锻炼和思维放松的空间。但这样的课间也成了班主任和班级学生的真空隔离带, 是教师教育和管理网络的一个盲区。这十分钟里学生的活动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 很多问题在这十分钟都有可能出现和发生。在这拥挤的活动场所, 在学生缺乏自制的状态下, 在学生高度密集的现状中这样的课间活动显然是危机四伏。今天这个砸坏了玻璃, 明天那个可能又碰破了头, 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显然放养的课间不可取, 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是幸运, 是侥幸, 出了安全事故那是必然。这种课间活动教师就成了“消防员”, 天天紧张, 天天繁忙, 今天这里灭了火, 不知明天又会在哪里出事, 可谓是防不胜防。结果是坐在办公室里也搞得自己很紧张。

其实课间学生的活动并非完全不可预见, 学生的喜好, 学生的性格, 近期班级的状况, 都可预测学生近期可能发生的动向。所谓知已知彼, 我们教师要打入学生内部, 这种打入不是卧底, 更不是窥探, 而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 而是心和心之间的沟通, 空间上的走近那只能是看住了学生的身却看不到学生的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有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才有可能知道学生们心里想什么, 会发生一种什么问题或者是出现什么苗头。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就不会因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 而担心不知明天哪里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二、教师参与, 学生活动无味, 班主任疲惫不堪

出了事, 学校和教师都很麻烦, 看来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是不行的。于是本来就很辛苦的教师就下到了班里, 看起了学生, 或是在教室或走廊一会指着这个“慢点跑, 这样危险”一会对那个嚷“不是讲过了吗, 不要玩这种危险的游戏”……乃至出现下课了不许动, 还在座位上待着, 没事就是不许出教室, 也不许离开书桌。教师就这样看着, 疲惫不堪了, 还是不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课间让教师始终徘徊在学生之外, 劳累而又低效, 繁琐而又紧张, 无奈而又尴尬。学生则总感觉有双监督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玩不尽兴, 学不上心, 自然就衰竭了课间活动应有的休息、调节、承上启下的功能。长此以往师生关系更是得不到加深和改善。那么如何才能智慧地引导学生过好十分钟, 使班主任从这种尴尬的境地走出来呢?

1. 参与学生的活动, 让管理覆盖课间。

让课间成为师生共同的课间。其实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的活动, 也应该成为教师的活动。任课教师下课后慢走一步与学生交流片刻, 这时的交流可能是最有效的交流。哪怕是和学生说上一句话, 回答他们一个问题, 甚至是和学生会心的一笑也许会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导。下课铃响起, 班主任教师不妨走出办公室, 加入到学生活动中不妨也来放松一下, 跳几下皮筋, 踢几脚毽子, 参与学生的游戏, 引导他们唱唱歌。这样的课间就在教师可以掌控范围之内, 教师的参与也让学生游戏得更加起劲和投入, 玩得更加健康和向上。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提醒不间断。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个课间都能参与到学生中去。这就要在班级中选出负责任的安全员, 让他们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引路人, 以便能及时发现课间的不安全因素, 及时提醒同学。安全员的作用不仅是对他人的提醒和监督, 更多的是让他影响到全班每个成员, 让安全约束由他律发展成自律。

3. 充分利用班级布置, 让警示常在眼前。

教室的布置不仅具有装饰性, 更应当具有感染性和教育性。在班级的布置中巧妙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友情提示等载体发布活动提醒, 让这些善意的提醒象电波一样源源不断地向活动中的学生发射, 让学生处处都置身于温馨的提醒之中。比如, 我在班级门前的创造栏中标有“你慢一点, 我慢一点, 安全多一点”, 在班级前面提示有“时时注意安全, 处处预防事故”的字样, 学生无论在走道里还是室内眼前都有醒目的警示提醒自已。

4. 开发课间文化, 创造快乐健康的课间环境。

课间活动, 学生是主体, 是活动的主角和支配者, 但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 健康向上的课间活动能更好地发挥课间活动的精神调节, 情感交流等作用。不当的课间活动则会让课间活动丧失它应有的功能。所以课间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正正确的引导和研究, 需要充分开发课间文化, 让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带给学生无限的快乐。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新一代的初中生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合格的身体素质。国内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对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较低,部分初中生甚至从不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近年来,政府愈来愈重视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工作,要求各学校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较多风险,为此必须要做好大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们的安全。

1.初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1.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在中考前废寝忘食地学习,不惜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这样做非但难以有效地提升分数,反而会无形中增加自身的学习压力。一直以来,体育活动在减轻锻炼者压力、增强锻炼者信心等方面的工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暂时将学习上的事情抛之脑后,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许多学生向笔者反映,打过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或者认真完成了一整套体操后心情会非常轻松,短暂休息过后注意力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1.2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大部分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较弱,终日里在教室学习,不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通过走动跑跳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关节,使得关节更灵活、肌肉更结实。学生长期在教室中学习,室内污浊的空气容易影响心肺健康,严重时可损伤呼吸系统。让学生多在户外进行集体体育活动,既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随着身体素质的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对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生活都大有裨益。

2.如何提升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质量

2.1严把体育器材质量关

在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初中生与教师们需要使用许多体育器材,其中包括单杠、双杠等锻炼设施,在锻炼者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体育器材突然发生严重损伤,轻则令锻炼者受伤,重则可能引发人员伤亡事故。

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学校应当严把体育器材的质量关。农村初中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与社会寻求帮助,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体育器材的采购工作必须由专业、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在器材安装完毕后需要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器材的使用情况,察看其表面螺栓是否紧固,定期保养维护各类体育器材,进而为初中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2.2加强安全锻炼知识宣传工作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了解相对较少,一些体育器材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在此情形下,农村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极具风险,学生不熟悉体育器材的操作、自身安全锻炼意识的匮乏等可能成为潜在的安全事故诱因。

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针对学生的安全锻炼知识宣传工作,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负责纠正学生的不良体育行为、强化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初中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强行向学生灌输安全锻炼知识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学校可以定期组织面向全体初中生的安全锻炼知识竞赛,初中生一般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安全锻炼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了解安全锻炼知识。

2.3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在初中生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负责指导学生的锻炼工作、提供训练建议等工作,然而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总体综合素质不高,表现为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较差。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议学校通过定期举办体育教育专家讲座以及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来切实地扩充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强化其专业能力,从而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3.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农村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做好体育器材质量把控工作、尽力提升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从而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学生体质依旧堪忧,中央决策亟待落实——写在中央7号文件发布五周年之际[J].中国学校体育,2012(04)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6

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课间十分钟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师生无法休息;教室里,乱打乱闹,把桌椅碰得东倒西歪;操场上,狂追猛跑,不顾后果,经常出现流血事件。再看厕所里,上完厕所不冲水,洗完手不关水……诸如此类小事数不胜数。我校每年一年级学生在课间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的比例在全校都是最高的。2015年9月至今我校一年级就有两位同学课间意外受伤。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则偏多要求偏急,一方面是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绝非故意与规则对抗。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其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课间活动的规则意识,低年级学生养成安全的课间活动方式规则策略如下:

一、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有序健康的课间活动

1.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适合以集体活动为主,这样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2.学校一定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课间安全监护工作,合理划分课间活动的物理区域,使不同学段的孩子互相区分开来,避免身体冲撞的伤害。

3.指导学生开展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自主灵活的课间游戏,这样孩子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进入和退出课间的集体活动。

二、营造课间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氛围

1.学校要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班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品德课、班会课等教育主阵地,老师宣讲,学生讨论、家校互相配合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课间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课堂上、课下教育学生都不大声呵斥,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男生如小绅士、女生如小淑女。

三、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认知教育

1.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品德课、常规教育等活动,端正学生师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法治安全规则意识。向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活动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课间活动方式,确保其安全健康的成长。让每个低年级小学生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2.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四、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1.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通过奖励与惩罚原理规范良好习惯。惩罚方式之“镜子”方法的运用;奖励方式之精神奖励好于物质奖励;“即时”的效果好于“及时”,更好于“滞后”。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3.如学校课间文明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结合课内外教育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做到“心中有规则,安全记心中,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健康、安全的享受课间时光,健康成长。

摘要:爱玩是人的天性,正如罗大佑《童年》中唱到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学校每节课课间都有十至二十分钟课间活动时间,这样算起来小学生每天都有近一个小时的课间活动时间。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他们愉快的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去。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每年9月刚刚进入校园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课间活动是快乐与危险并存的,小朋友们就好像刚刚学飞的小鹰,面对每节课的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健康安全的玩,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频发。我认为老师利用品德课、班会课等途径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指导,养成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行为习惯,健康、安全的参与课间活动。正确认识身边的危险、学会和伙伴对话、一起健康安全玩耍,孩子们只有初步具有规则意识、在认识到危险的基础上,才能远离危险,享受课间十分钟和小伙伴们一起健康安全的玩耍。

朱楼小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7

此次推进会上, 推出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山东国电、武汉钢铁集团、中石油辽河油田金马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厂等多家单位先进的创建经验, 总结推广了这些企业在创建活动中的好模式、好方法。

另外,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著名班组长许振超, 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著名班组长白国周到会, 并分别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会上还发布了“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管理平台”和“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软件, 用于该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上一篇:著作权法复习下一篇:来客接待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