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2024-10-13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共8篇)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1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精选多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总是与那个时期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在一定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国际大背景。列宁曾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点,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下进行的;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这种伟大实

践的理论,也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下行成和发展的。

20世纪前半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阶段,后半期是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各个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果发展不起来,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貌一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

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从而邓小平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科技和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

1987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如果一切从本出发,思想僵化,迷性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还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动员令。这个报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思想,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是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事实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他认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实事求是。

总之,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仅仅是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

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还因为邓小平在新的形势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做了新的阐述,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勃勃生机。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国两制”更是让香港、澳门重回祖**亲的怀抱,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也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让世界重新了解了中国。中国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也能感染更多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中国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中国在这样一种互相学习的气氛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中国的迅猛发展也让世界的人们领教了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与民族凝聚力。而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硕果,是因为邓小平等优秀的领导人克服重重阻隔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城墙”推翻,使中国重新展翅飞翔。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塑造出了全新的形象,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中国的优秀人才施展他们的“拳脚”,为

中国的腾飞添上了健强的羽毛。

邓小平为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现在的中国因为他而有了崭新的未来。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们在中国的羽翼下成长,我们正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我们的努力下成为更强大的国家。我们也将把邓小平提出的理论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当我们迎来上海的世界博览会,北京的奥运会等国际性的盛大活动时,我们一定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中国的强大实力而惊讶,为中国的美丽而倾倒,为中国人民的智慧而赞叹。现在的我们不断学习就是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都希望自己有能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有着一腔热血想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我们有着无法打倒的身躯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有着无穷的梦想要展翅高飞,我们有着强烈的信心把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发扬得伶俐竟至。

我们将为祖国,为前人的辛劳,为

自己而不断努力!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4月26日

敬爱的党组织:

在昨天的党校培训课程上,大家聚精会神的聆听了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寇富安为我们讲授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相关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将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直到当下共产党总书记所提出的党员应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及加强党员的先进性等都可以看出,共产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科学发展观,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七千多万党员三百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数据表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

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不断的用理论武装全党,完善自身,从西湖会议开始到十一届三种全会,我党始终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经验教训中成长,这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才能使全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被党的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所感染。

回顾我党的历程,有多少共产党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近几年我们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承诺,无论是在抗击冰雪灾害的前线,还是在抗震救灾的角落,他们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危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谱写了一曲赞歌。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但要用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素养,更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行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为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两年头了,接下来只剩下一年时光,确切地说,只有半年了,很多同学已经开始紧张了,因为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

是的,21世纪的大学生最难的就是就业问题,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目前的一个难题。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大学连年扩招,导致人才的富余,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情。那么这么多富余的人才要如何安置呢?这就关系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来了。

《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认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上,都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

我们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难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很多是因为看不上目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工资待遇不理想,总之各有理由。我们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适应它的变化,所以要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就要让我们放弃原有的“理想念头”——专业对口、高薪等,脚踏实地,找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从基层做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受过高等教育,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关键就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对工作的要求太多,不体面、太辛苦的工作不做,在平时工作中比较

浮躁,动不动就辞职,我看这就是太高估自己的结果。刚出校门大学生其实什么技能都不会,或者说技能有限,有的只是理论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地去磨练自己,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是: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戒骄戒躁、杜绝眼高手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凡而有信心的人。

始终相信这句话: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汇报人:xiexiebang

敬爱的党组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爷爷于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讲话的意义十分深刻,因为这次讲话是为党的十一届中全会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关于中国将如何发展并迅速

走出文革这个历史重大错误的阴影的问题,是党和国家最重视的问题。而邓小平爷爷的这次讲话,正是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可以说,这次讲话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铺垫,又是党的一次正确的决策。

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爷爷着重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想这两个词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对于我们这些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应该充分了解的理论。我认为对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分开来讨论。

关于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这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抛弃那些老旧的无

意义的想法,然后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新的想法。解放思想也可以理解成为开动脑筋,努力去想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针或政策,然后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说给党听,说给人民听。因为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想,必须结合实际并且始终联系上级和群众,有了想法就要大胆的说出来,不能藏着噎着,如果有了想法不说出来,那不是等于没有一样,那还谈什么解放思想。邓小平爷爷对于过去出现的一些同志有“话”不说的现象做了大篇幅的分析与探讨,他认为过去,尤其是文革期间,很多同志不是那么敢讲话,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也不那么敢反对,并且认为这是由于当时的民主政策不成熟的表现。于是对于解放思想,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

其实对于民主的重要性,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早已验证,无论何时期何种社

会,民主都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我认为,解放思想,不光是解放党内以及那些国家领导人的思想,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原因很简单,人民群众是绝大多数的,我们党和国家做出的任何决策也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既然解放广大群众思想是重中之重,那么我们就要给群众解放思想的机会,即实行民主集中制。过去,老百姓不敢说,不敢做,只能一味的服从,认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执行,于是在“大跃进”这个错误的思想面前,群众下意识的就是支持与执行,但是当大家察觉到这是错误之后却已经晚了。但是,想一想,如果当时民主思想能够深入人心,群众如果能够大胆的解放思想,我想很多有智慧的群众会意识到这个决策从它一产生之时便是错误的,那么如果他们能够大胆的将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可能我们就不会遭受那么多损失。当然,人民群众的意见也有错有对,但是党和国家可以全面系统 的分析,采纳其正确的意见,然后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行民主,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

邓小平同志论述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并且更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回看过去的那些错误,正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才导致没有一个合理的法律体系。所有人都把国家领导人或他们相应的上级的指示当做“法律”,认为他们所说的任何话,所做的任何指示,都要坚决执行,不能违背,违背了就等于“违法”,“法律”随着领导人的意识而改变。这让人民过分听从于领导人变化的“法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法律体制,不仅使人民感到不安,更失去了自由,因为他们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不是违法,这样的社会就不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所以综合来说,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是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则是人民民主的保障。

对于解放思想,我认为,其另一点重要的要求就是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如果说实行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条件的话,那么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就是解放思想的方向。这个我想我也不用再多说,过去那些错误的决策,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当时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而盲目的实施决策,所以才导致那么大的损失。而那些遵循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的决策,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其实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那些思想就是我们主观的想法,而实际则是客观的事情。谈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不正是实事求是的要求吗,于是便引出了实事求是。

关于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条见证成功与失败的思想路线。它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的胜利,也曾在1957开始,由于当的工作背离这条路线,而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但是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又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且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影响之深刻,不是一言一语能够阐明的,但是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实事求是,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也不会有如今如此健全的国家。

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早已作过精辟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加了四

个字:“解放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让毛泽东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

可见,事实求是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始终,并且一直不断的被完善。这里的完善就是指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具体实情,不断的深化实事求是的思想,使其更适应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单独分析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后,我发现,其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互联系不容分开的一个整体,邓小平爷爷就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结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正如我上文用解放思想引出实事求是一样。解放思想就是邓小平对于毛泽东实事求是的一个深化和补充,是不断完善的理论。

因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才能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决当代社会的矛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

而且,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党的马列主义,尊敬的党组织:

在经过上学期党校毕业后,在这学期被党支部批准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我知道这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深知我自身存在许多不足,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加强改进的。在这学期中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在老师的深刻讲解下,我对党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

党的实事求是战略的确立是经过了一个很漫长时期,从1921年我党成立到第二次国内大革命,再到1931年红军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真正地第一次做到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由于个别领导的失误造成了文革路线的错误。这一时期,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收到了严重的挑战。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导的道路方针,在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逐渐的向世界强国之列迈进。在今看来,我们党真正的理解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在***总理接任以来,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中日发表联合新国公报,重申了台湾问题,二战问题的真实性,在日本国会的演讲中,总理从历史谈到如今,从理论联系实际,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智慧。

再联系我们大学生自身,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的经典语录。它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深刻含义,告诉我们大学生就是

应该从实际出发。

二、全面,比较,反复,有了坚定地唯物论立场和坚定的实事求是的信念,就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全面,比较,反复。

三、深入调查研究,这也就是说我要积极的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体会实事求是。

四、加强党性培养。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了党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2

党的思想路线, 又称党的认识路线, 它是多位一体,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 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 否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偏离了出发点, 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 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 只有从实际出发, 以实际为出发点, 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 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 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胸怀理想, 思想活跃, 自我张扬, 个性突出, 求真务实, 自立自强,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 心理不够成熟, 处事方法仍显青涩, 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以此为起点,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 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 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 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 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 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 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 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 否则, 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 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 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 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 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需要做到, 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 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 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否则,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 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老师孤单寂寞, 学生痛苦难熬, 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 国家有明确要求,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 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 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 促进理解, 凝聚共识, 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 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 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 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 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 从而达到既答疑, 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 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党要坚持, 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 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 “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 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 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按照规律办事。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 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 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 即朝良性方向发展, 但是, 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 即使有正确的认识, 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 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 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 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 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 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 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 特别是对知识群体, 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 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 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元关系, 形成了多种结构, 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 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 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 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 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 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 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 既不可以过强, 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 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 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 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 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 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 坚持实践育人, 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认同真理, 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 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 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 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 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 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 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 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 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 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 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 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 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 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 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主要表现为,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 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 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 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 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 既有理论功底, 又有教学经验,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 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 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才会彰显理论魅力, 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 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 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 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7) .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8]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第二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3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党的认识路线,它是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否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偏离了出发点,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出发点,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胸怀理想,思想活跃,自我张扬,个性突出,求真务实,自立自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心理不够成熟,处事方法仍显青涩,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此为起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否则,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需要做到,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否则,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老师孤单寂寞,学生痛苦难熬,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国家有明确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促进理解,凝聚共识,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从而达到既答疑,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按照规律办事。endprint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即朝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即使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特别是对知识群体,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元关系,形成了多种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既不可以过强,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坚持实践育人,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一是要认同真理,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主要表现为,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教学经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才会彰显理论魅力,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大学生思想汇报:关于实事求是 篇4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两年头了,接下来只剩下一年时光,确切地说,只有半年了,很多同学已经开始紧张了,因为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

是的,21世纪的大学生最难的就是就业问题,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目前的一个难题。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大学连年扩招,导致人才的富余,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情。那么这么多富余的人才要如何安置呢?这就关系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来了。

《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认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上,都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

我们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难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很多是因为看不上目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工资待遇不理想,总之各有理由。我们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适应它的变化,所以要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就要让我们放弃原有的“理想念头”——专业对口、高薪等,脚踏实地,找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从基层做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受过高等教育,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关键就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对工作的要求太多,不体面、太辛苦的工作不做,在平时工作中比较浮躁,动不动就辞职,我看这就是太高估自己的结果。刚出校门大学生其实什么技能都不会,或者说技能有限,有的只是理论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地去磨练自己,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是: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生存技能)、戒骄戒躁、杜绝眼高手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凡而有信心的人。

始终相信这句话: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5

第一个成为我党指导思想理论体系的是毛泽东思想。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把当时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斗争行动指南的毛泽东的理论思想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五大上,我党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中又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我党又将科学发展观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样,在我党指导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就经历了四个特别的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每一个具体发展阶段上,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创立自己的指导思想的。

一、我们首先来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作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同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相结合的产物。自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中国就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阶级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的事实。由此产生的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多少仁人志士和时代先驱,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和统治,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英勇反抗斗争,但由于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和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都失败了。这个历史责任最终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坚持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认真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和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艰苦探寻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开辟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整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凭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历史和现状的深刻理解,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独立地开创了一条既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原理,又适合中国革命实际并带有鲜明中国特点的能够夺取革命胜利的理论和实践道路,并胜利地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

毛泽东创立中国革命正确发展道路,是从正确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情况开始的。他认为,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联合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情况下,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革命势力的强大和革命力量的弱小、中国人民所受灾难的深重性以及中国土地的辽阔广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斗争形式,从而也决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全部策略。根据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阶级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和统治,而中国人民则毫无自由权利的基本事实,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决不能通过合法斗争的形式来达到目的,只有用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才能取得胜利。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斗争形式。

同样,依据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以及敌人几乎占领着所有的大城市和政治经济集中的地方的现实,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不能首先在城市或政治经济集中的地方进行,革命的目标和任务也不是首先占领城市,而是先占领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这样,毛泽东就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武装斗争。但是,仅仅有了武装斗争这个革命的中心任务和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策略和正确的领导,革命才能成功。为此,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两个问题,并把这两个问题与武装斗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或曰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他在统一战线中阐明的关于怎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革命的主要敌人的策略,是对马克思主义策略原理的最好运用;而他把党的建设归结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完整的正确结合,规定为党对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的思想,则永远是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这三件武器,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其复杂和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辟出一条革命胜利的道路,关键就在于他始终不逾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革命实际相联系这个根本原则。早在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就坚决主张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提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的这些思想理论对中国革命正确发展道路的创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往后革命实践斗争的发展中,毛泽东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理论思想,最后,终于发展成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同样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党纠正自己错误的指导思想原则。实践证明,我党在任何时候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时,都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的,从来没有依靠过任何外来的力量。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为我党创立实事求是这样的思想路线,这不仅源于中国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而且更深植于他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就是他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以对立统一为核心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中,毛泽东从实践这个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活动出发,精辟地阐明了在人类社会的整个认识过程中,人们怎样经由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往返无穷的辩证过程,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从而开辟了一条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真理发展道路。这为我们认识整个客观世界指明了方向。

而他在他的以矛盾对立统一为核心内容的唯物辩证法中,在充分肯定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规律之后,则主要详细地阐述了矛盾在每一事物,在每一事物的各个发展过程和每个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每个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中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它们所具有的矛盾都是不同的,都各有其特点。我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时,必须从它们所包含的不同矛盾及其本质去分析它、研究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归纳起来就是毛泽东经常所说的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著名的毛泽东关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它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具体事物的根本指导原则。此外,在其它的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毛泽东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继续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几乎没有引起任何社会震荡和生产力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又毕其精力地致力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严重干扰破坏和严密封锁之下,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这个时期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和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思想,成为了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

总之,毛泽东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创立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思想。在这些理论和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胜利。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理论,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教会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他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给以了中国人民;他一生的光辉实践,已经溶入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国家兴旺的壮丽事业之中,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前进发展的行动指南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永远无愧。

我们简略地叙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的创立及其发展过程。我们看到,这三个指导思想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社会前进发展的规律,创立了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实际的思想,理论和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证实,丰富和发展,从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毫无疑义,在这整个创立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是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在我党历史发展的长时期中,我党始终不逾地坚持着这两条根本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历尽千辛、战胜万难,不断地开创出适合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实际的思想理论,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是我党任何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也是创立党的指导思想的坚强基础。

但是,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因为在每个历史地存在的社会实际中,都有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它们之间的斗争,因此,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发展倾向。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遵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引导和支持那些代表先进阶级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力量,使他们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完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如果我们在考察和研究那些众多存在的社会实际时,把那些并不代表先进阶级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力量错误地当成了主要的现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主流,那我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那样,我们的发展就会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就会步入歧途,走上斜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一样。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这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容置疑的。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所面临的社会实际的不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所坚持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武装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而在社会主义时期,主要坚持的则是怎样发展生产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虽然在这两个时期中坚持的原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的一部份,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和社会实际随时相联系的。因此,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发展时期中,如何根据这个时期的具体实际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应尽之责。

在我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发展时期。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增添了不少困难。所有这一切现实最后都集中到了一个非常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上,那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怎样团结领导全国人民继续不断地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

不言而喻,这个任务只有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完成。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坚持共产党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创立者和维护者的本质,坚持共产党永远是先进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的历史本性。大家知道,正是我党在这个时期中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并把它贯彻到党的一切实际行动中,才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虽然处在十分困难复杂的形势下,仍能沉着应对,克服艰辛,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顺利地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光辉范例。无可否认,在这个发展时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地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经验。

这些理论经验不仅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同时也让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说,这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把本来就属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东西拿来与马克思主义并列在一起称作党的指导思想。当然,我们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我们所需要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那些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个具体阶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决地从现实实践运动中产生且又为实践所检验的,符合社会历史前进发展的正确思想理论体系。比如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创造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和实践的道路,开创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革命的光辉典范,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同样,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我们在某个具体的发展时期提出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原理(尽管这些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本质的东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予了新的阐释,就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就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那些正确思想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从实践中产生,还必须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并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有着长期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就是这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都是党的指导思想。

由此可见,确立一个党的指导思想,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随随便便的事情,它必须要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经过长期检验证明之后才能最终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实践行动和精神灵魂所依托的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心向所属和希望所在。党的指导思想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它的严肃性。它是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对待党的指导思想的立场态度问题。除了严肃性之外,党的指导思想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科学性。从本质上讲,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国人民长期英勇斗争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它的每个思想理论体系中,都包含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阐述。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的科学。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它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整个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党的指导思想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是创立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指导原则。任何违背这两个原则的思想,都不是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篇6

——第一阶段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已经开始三天了,今天晚上全组进行了第一次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阐述自己这几天来的收获与感悟,而我在认真听取其他人发言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这几天来的党校学习,以及对党的认识的丰富与发展。这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在3月10号下午洪成得老教授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看到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共产党员在主席台上激动地讲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政党,我突然为自己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洪教授关于‘分工,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最高目标的指导作用’等的一系列问题的独到理解与生动讲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悟的,也是洪教授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下我将重点讲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一原指治学态度的格言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他自己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他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而实事求是则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也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而‚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质上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表述,实事就是具体问题,就是客观存在,求是就是具体分析,因此实事求是实质上就是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俗概括和通俗表述,这种创造性的概括和表述,符合毛泽东思想中处处体现的那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风格,更容易为全党全军所理解所接受。

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它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和根本点的。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出发,在科学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最突出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正是根据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特殊国情,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通过整风的形式,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艰巨任务。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系统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创立了丰富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正是通过对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科学分析,逐步制定一整套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中的正确政策与策略,建立和领导了统一战线。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单刀赴会,深入虎穴,团结了各阶层的人士,成了众望所归的核心领袖。这就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开创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比较顺利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可以这样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成功是与坚持实事求是分不开的,而后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也是因为脱离了实事求是这条基本路线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形象。针对长期教条主义和当时两个凡是造成的危害,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阶段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命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接段的科学论断。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战略步骤来看,关于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

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丰硕果实。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7

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这在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都有显著的反映和体现。“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有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和解释。毛泽东在其著作中, 对“实事求是”有过简洁而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所谓“实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内部联系, 也就是所谓的规律性。“求”就是人们去探索研究。[1]“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精髓,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开始在中国传播, 尽管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毕竟是外来的东西, 还需要一个本土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则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现了理论的飞跃。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概念的丰富内涵有过系统的阐述。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阐述恢复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的根本地位。邓小平指出, 在许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 思想还很不解放, 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状态。如果思想一僵化, 就会条条、框框, 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的随风倒, 就会使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多起来。全国范围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其实质性的观点也就是围绕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这场争论既是是思想认识问题, 又是当时的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重要问题。中国当时的发展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则只能造成思想僵化, 个人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就会在停滞中灭亡。[2]邓小平上述论断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和论述。

总之, 在理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 一定要既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不同侧重点, 又要高度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把握这条思想路线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又是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结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期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理论交锋和斗争。“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后, 中国该往何处去, 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1977年2月7日, 中国当时理论宣传三大权威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共同发表了《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社论公开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关于“两个凡是”思想的权威表述。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那样:“两个凡是”观点就是打着维护毛泽东形象和思想的旗号, 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在此背景下,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 或结合革命斗争历史, 或援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优良传统思想作风的历史贡献和现实理论意义作了强调和阐发。这就客观上为全国范围内的关于什么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0日, 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文章随后被绝大多数报纸也陆续转载。该文的发表和不断转载, 使其观点不断深入人心, 影响也越来越大。随后, 在邓小平和中共中央许多领导人的支持下,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压力, 在全国广泛展开。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道理, 虽然从该文章理论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在当时“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时候,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冲垮了以“两个凡是”方针为代表的“左”的思想的束缚。因此,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 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他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中共中央正式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重要的思想路线。全会提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在解放思想旗帜的引领下, 努力研究我们前进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 才能正确解决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才能顺利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 等等。

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以后, 在改革开放实践的许多重大历史关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经受住了多次严峻考验和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保障。

一是指导“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展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结束了“文革”结束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长期处在徘徊的困局窘境, 开始全面和认真地审视并纠正“文革”中及其以前党的“左”倾错误, 最终实现了党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 中共中央逐步掌握拨乱反正的主动权, 逐步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并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是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和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1992年春天, 邓小平不顾自己80多岁的高龄, 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邓小平指出,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 主要问题是不敢闯, 思想和行动上存在顾虑, 总体上讲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怕被有些人指责为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犯了错误。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判断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他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不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还强调指出,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仅仅是经济调解的手段和基本的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 这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这些在当时带有前瞻性的大胆论断, 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的超凡勇气, 没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 是断难做到的。

三是蕴育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纪之交, 面对国内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我们党又面临如何建设党和怎么建设党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使全党思想从旧的思想框框中解放出来,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提出,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对促进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指明了方向。

四是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新时期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又赢来了一个充满新机遇和挑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继续高举“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旗帜, 立足于国内和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要求,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进而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极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在, 我们仍然需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入发展, 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并在推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在历史转折时期, 思想理论领域仍然受制于“两个凡是”枷锁控制, 新个人崇拜逐渐升温的特殊历史时期提出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既为当时冲破思想枷锁羁绊指明了方向, 又为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邓小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 篇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国情中国梦

“实事求是”最早见于班固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随着明清“崇实黜虚”实学思潮的高涨,考据学也兴起,重新提出汉代的“实事求是”。清乾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则把“实事求是”当做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实事求是”,对其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准确而全面的概括。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所有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习近平说,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他说,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

对待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应当以史为鉴,深刻理解违背这一原则的危害。回顾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而很多重大的失误都源于我们违背了这一根本思想路线。

中国社會主义建设过程中,因“大跃进”“文革”等原因,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初衷是好的,希望我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实现超常发展,但由于这场运动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及苏联撕毁合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困境,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全国人民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我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共产风”的问题,中央采取了十二条措施,纠正“左”的错误,为扭转农村的经济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之后,毛泽东又提出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以往的某些做法做了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得到肯定。

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文化各方面全面倒退,给我国建设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文革错误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错识地估计了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没有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才使得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近几十年我国建设成就的取得都与这一路线分不开,如冲破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经济建设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等等。

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正确走他的发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从,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取决于党的领导人是否找准了方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按照国情抉择策略,那就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问题,不切实际考虑事情,不能夸大事实去说话,如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为了争高低,盲目做事,不顾实际夸大其词,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惟有立足实际,立足国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始终稳步前行,才能早日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汉书》卷53.中华书局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前演讲下一篇:秦观: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