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024-06-12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共12篇)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1

现在拥有的条件一定要加以把握与利用,摸不到的东西尽量先放在一边。宏伟的事业不是说我们永远都做不到,只是现在的底子太薄,我们需要慢慢积累。

不尊重实际是我们走弯路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照现有的情况行事,这是明智的选择与生活的出路。

如果一个人脱离了实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必将走好多弯路,但是我们很少去全面考虑,直到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才去分析主要原因。年轻人要有长远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实现这些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这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别指望绕过这一段路程而轻易胜利。其实大家都很要强,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生活中好多事情并不是我们好强就能赢得的,如果过度的去经营某些事,特意地去赶一段路程,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

现在的年轻人都肩负了重任,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肩负来自个人的重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个人价值问题(其中包括他的事业、家庭、婚姻)。第二阶段是肩负来自社会的重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个人价值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去影响社会、改造社会。

现在的我们几乎都处于第一阶段,其中有这样一点我们年轻人要注意:一个人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待个人价值达到一定成度后,我们自然就有提高各方面水平的要求,这时候我们也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因此年轻人不要过早对物质生活及高水准的事物要求过高,还是尊重实际为好。人生能够达到第二阶段的人群相对就比较少了,为什么说我们即使也很有成就与财富却不能达到影响社会的效果呢?单从哲学的观点出发,事物有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为社会及人民作贡献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或是某一领域进步大、对人民影响深刻的事物才会引起人民群众或是社会的关注,这样我们才会变成社会上的焦点或是名流。也就是说在成千上万的普遍事物中必定有相对比较特殊的事物才有机会跨入到第二阶段。所以说年轻人过早地追逐名利不但会迷失人生的方向而且会耽误脚下该走的道路,现在的路都走不好,以后的路会非常不稳,尊重客观实际依然很重要。

要实现远大的抱负必定要闯过很多难关,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处于为事业攀爬的第一阶段并且会长期处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事情我们暂且不需要花太多心血去考虑,这个包袱我们必须先暂且放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出发是当前我们每个人的出路,即使做一些调整也不可过度。我们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结实才能去恶劣的环境中继续成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适应了才能抵挡狂风暴雨的不断袭击。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2

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图与教材的具体内容不一致

教材第二单元前面附有如下一个知识结构图 (见教材第26页) :

从上图来看, “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二级标题, “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 属于三级标题。然而, 教材在具体内容编排上却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放在了“意识的作用”这一标题下, 隶属于意识的作用, 明显与知识结构图相悖。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讲,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二级标题也不能涵盖“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个三级标题, 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讲的是意识的作用, 或者说是意识的能动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 在体系上应置于“思维统一于存在”这个二级标题下才是。

附带说一句, 教材在体系安排上的不当并不限于此。如“运动是有规律的” (见教材第33页) 作为第四课第二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第26页的知识结构图中没有得到反映。笔者认为, “运动是有规律的”, 讲的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应该作为一个三级标题置于“世界是物质的”这个二级标题之下。

二、教材的编排容易使人误以为“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有两节内容, 第一节讲意识的本质, 第二节讲意识的作用。教材在“意识的作用”这节中设置了三个分标题, 分别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见教材第38~40页) 从内容来看, 前两个标题讲的都是意识的能动性, 具体阐述了意识活动的三个作用: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的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却是从物质世界多样性统一原理中得出的方法论意义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既然宇宙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 物质世界是人们思考、改造着的唯一现实世界, 那么我们就要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 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虽然“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也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也不能据此就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列为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方面。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作为方法论更侧重于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要求按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教材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放在了“意识的作用”这个标题之下, 于是就出现了知识结构图不能统领内容的矛盾, 使人误以为“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也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导致教学思路不清, 知识逻辑混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方法论, 但是行文没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思路

教材第二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编者的思路总体来说还算清晰, 是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作为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所得出的方法论来处理的。但是, 教材在具体行文时却没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思路。从内容来看, 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都属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在这两课的最后介绍“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这个方法论是合适的。从哲学原理到方法论意义, 逻辑严密, 顺序得当。问题是, 教材在章节安排时, 却没有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作为这两课的一个小结来处理, 也缺少交代性的文字说明呼应前面的哲学原理, 只是简单地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放在了第五课的最后一节“意识的作用”这个标题之下, 不仅无法使人看出这是学习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得出的方法论意义的结论, 反而会使人误以为这是意识能动性的一个方面。

笔者建议, 教材在此处应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作个总结, 或者概括点明:既然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那么, 就要求我们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 把“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另外, 教材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概括是放在了第四课的第一节。该节的最后一段“总之,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见教材第30页) 在此处概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逻辑上虽然没有在第五课的结尾处介绍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之后概括完整, 但基本上也还算顺畅。可是, 教材却没有在此处承接“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这个方法论, 而是把它放在了第五课的第二节“意识的作用”这个标题之下, 并且未作任何衔接性说明, 如此缺乏逻辑性, 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3

A. 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B. 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C.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D.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2.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我俱在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3.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 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 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 “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2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完全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全体航天人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结果,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迈出了新的一步。这表明( )

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②要想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会有所成就 ④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12年4月24日某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8.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⑦③ D. ②④

9.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的观点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 辩证法的观点

D. 不可知论的观点

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11. 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

A.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B. 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 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

12.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曾经考虑过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

请分析“小鱼胜大坝”的故事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智慧。

14. 2012年4月24日,科学家仍在对日本福岛核泄漏进行灾难评估。为了应对中国能源紧张的状况,我国已经投入使用和在建的核电站已达十三座。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中国政府决定,对新建核电项目暂停审批,并对正在使用和在建的核电站加强安全检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4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有什么要求?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属性和规律出发

答:它要求我们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主观思想和行动。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1)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3)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反对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2)从整体的、全面的、变化运动发展的实际出发。

(3)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怎样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答:(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C、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

(2)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抽象思维 1 来认识和发现规律

(3)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4)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直到变害为利

(5)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实事求是

1、什么是事实求是?

答:“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即我们去研究。也就是做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按客观规律办事。

2、实事求是有什么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实事求是(1)是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优良传统;(2)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根本点;(3)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核心。

3、如何坚持事实求是?

答: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VS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的要求;实事求是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的要求

F、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2)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3)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坚持矛盾观点。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③在运动中把握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⑤做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VS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育应一切从实际出发 篇5

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然经济需要科技以及创新,人才又是科技的必要因素,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于是在我国就有了九年义务教育。很多人也知道,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不用出任何费用就可以在学校读书,无论成绩的好坏,都可以在学校呆着。

九年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国家的政策是好的,考虑到了国情,也帮助了不少家庭解决读书难的问题,老百姓也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专有教育还不行,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的是人才,于是在我国诞生了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可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而素质是在下降,学生中有辱骂老师的,有提着刀砍老师的,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吗?归其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教育的过错,也不是学校、老师的过错,而在于家长,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家长,他们根本不重视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他们知道不用出一分钱,自己的孩子就有书读,是多么好的事情啊,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就放松了,因为他们担心书学费的问题,只要有人给自己管教孩子就行了,不管成绩如何?不管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如何?据了解,有些家长会这样说:“老师,我家的那个是学不了的,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管教,就是把他放在学校希望老师管严格一些”,从这些话中,我们老师就成为保姆了,而不是教育者,试想,家长都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提升吗?素质从何而来?很多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也会知道,这样没有家庭配合的教育是无效的,但责任也许会归宗于老师的身上。老师并不是每天都在和学生相处,也不是时时刻刻给学生作思想工作,但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时间较长,孩子始终是听父母的话,家长的教育胜过老师的教育,老师只是起个引导的作用,此时,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呢?

谁说天下会没有免费的午餐呢?现在有了,营养餐。在贵州省的乡镇学校,都开展了营养餐,学生中午时可不用跑很远的路就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县城所在地学校除外)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是一项很好的政策,学生能够安心的吃上了午饭。此时学生应该有很好的精神进行了学习,但结果不然,因为学生中午有免费的午餐了,很多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有饭吃了,中午在家可以免除一餐,所以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更少了,他们担心的是孩子在学校都吃了什么?有没有被老师体罚?有没有被学生欺负?没不是问问今天学得怎样?很多学生吃饱了没事做,到处玩耍,喝酒、打架,一事为了一事又起,老师能做的只是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因为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无论学生做错什么?因 为这是九年义务教育,老师能做什么呢?体罚学生要被处罚,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与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近期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学生的学籍上网管理,只要学生的学籍上了网,就必须要读完初中,中途辍学的,老师要做动员,让其返校,不管在教室里做什么?老师不得让其离校。我班有一名学生辍学,问其原因,家长说因成绩不好,所以不读了,去学挖掘机,可他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怎么不让其返校呢?经过我的动员,家长让该生回到了学校。无意中,听到了同班同学说,出去玩几天还能回来读书,那我们也出去玩几天再来上课。试想,把学生在校的地位看得比教师的要高,这教育能出质量吗?学生不畏惧老师,有的还在课堂上威胁老师,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老师不能开除学生、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在无意当中作出了轻微的体罚,家长就要纠其责任,就会说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伤了,要讨个说法。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那么,现在的严师有何能力出高徒。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篇6

一、学生素材灵活选择

学生素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认识、研究的对象。教材里的学习素材都是精心选择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学中,不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下面是引入“比例尺”的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前面那条铁路叫什么铁路吗?生:兰青铁路和兰新铁路。师:对。这两条铁路都是从兰州市出发,一条去青海,一条去新疆。你知道兰州到青海西宁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长吗?生:不知道。师:能不能利用这幅地图来计算兰州到西宁的直线距离呢?

提供鲜活的素材并创设出乎意料的问题引出学习的主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呈现方式适当变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心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喜爱并愿意接受的积极情感。新课程标准教材已有了较大的改观,采用了大量的卡通、图片、对话、表格等表现形式。不管怎样,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单一、机械的呈现方式,将教学内容变成适合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学习素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助建构和主动发展。以“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为例,例题是两道单纯的计算题,没有现实背景的依托。我根据算式编了这样一道题:一支钢笔14元,一盒钢笔12支,买5盒钢笔一共要多少元?学生很快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列出不同的算式,得出:(14×12)×5=14×(12×5)。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材又呈现了类似的三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我没有和盘托出,而是采用了如下分层次呈现的方式。

(1)出示“(3×4)×6○3×(4×6)”,○里应填什么符号?两边算式的运算顺序相同吗?(2)出示“10×20×3”和“10×20×3”,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计算着两道相同的算式吗?它们的结果相同吗?(3)出示“(7×12)×5”,你能很快知道它的结果与那道算式相同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有了前面几组题的认识经验,第⑶题很快写出“7×(12×5)”,并在叙述思考过程时就把规律说了出来。教学内容的动态呈现引起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了自主建构。

三、理解、表达富有个性

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数学的理解与表达应重视质而轻形式,不必苛求标准化、最优化。要给学生提供结合具体情境,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可能。例如“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一结论确实比较精炼、科学,但是,不这样表达是否就一定影响学生对其实质的理解呢?教学中,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整理如下:(1)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3。(2)一个橡皮泥圆柱可以做成3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3)在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等底等高不见了”)。这里既有以客观事物为支撑的具体形象描述,又有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表达方式的转换,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课堂成了放飞想象的空间,学生不再为形式化所累。

四、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传统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强调演绎推理的严谨,忽视合情推理及其他非形式化思维(直觉、联想、顿悟)所具有的创造性,磨灭了学生天性中潜在的创造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敏锐感知问题的实质,准确捕捉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如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到新华书店买书,他带的钱如果都买连环画,可以买15本,如果都买故事书,只能买10本。已知每本故事书比每本连环画贵2元。李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通常的方法是:买10本故事书比买10本连环画多用2×10=20(元),两种书的本书相差15-10=5(本),即20元可以买5本连环画,每本连环画是20÷5=4(元),总钱数是4×15=60(元)。这种方法属于常规方法,但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思考过程有些复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助探索,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有创意的非常规方法。

方法一:李老师带的钱必然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30元,则30÷15=2(元),30÷10=3(元),相差1元,不符合题意;如果是60元,则60÷15=4(元)60÷10=6(元),正好相差2元,符合题意;所以李老师带了60元。

方法二:根据单价相差2元,可列出下表: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只有4×15=6×10,可见李老师带的钱数是4×15=10×6=60(元)。

告别“减负”,要从实际出发 篇7

“减负”反复地被炒热, 实在很不应该。说“减负”, 意味着认可必要的负担, 只是希望卸去其余部分。那么, “必要的负担”如何界定?“减负”一再被提起是否反证它前景广阔?课改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是否也得“减负”?凡此种种, 必须告别“减负”, 别让它阻碍我们前进的路。

一、一日有考试, 一日难“减负”

目前, 我们依然面临升学的压力, 中考、高考仍然是热门话题。有考试就有应试, 有应试就会加重负担。恢复高考以后, 莘莘学子“破万卷书, 挤独木桥”。他们千方百计地问老师、求同学、挖家教、搜教辅;大剂量练习测查、模拟考试, 学生愿意、家长乐意、社会满意。社会有需求, 加重负担就当仁不让地存在, 这就是市场调节。家长的重托、社区的期待、官员的评价, 还是跳不出“考中多少、重点几个”这个圈子, 城里、乡下, 重点、普通, 每所学校无一例外地需要回答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问题。学校要生存, 教师要面子, 学生要实力, 别的学校加压我校怎么办, 别的教师用劲我怎么办, 别的同学刻苦我怎么办, 学校不增负可能有教师增负, 教师不增负可能有学生增负, 学生不增负可能有家长增负, 不敢坐失事机, 战战兢兢地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我们渴望从考试大棒的重压下解脱出来, 我们渴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或业余爱好, 但是, 只要应试存在一天, “减负”就成了奢望。

此外, 现阶段, 家长除了要求子女读好书外, 还要求子女学习某些技能, 认为“艺不压身”, 可待将来派上好用场。即便学校不增负, 家长也会增负的, 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显而易见, “增负”的源头不在教师。

二、学生“减负”与教师“增负”

从世界范围来看, 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许多人就认为罪过在于教师, 他们没有认识到教师的尽心尽责, 没有认识到究竟谁该为“增负”负责。

学校的确存在部分教师“增负”的情况。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思想不够端正, 眼睛只盯着分数, 忽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门类过多, 教材内容偏深、偏难, 此问题在中学更为突出;部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盲目采用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 延长学习时间, 搞“题海战术”等。但从社会方面来看, 也有其原因: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取得高分、满分;升学考试指挥棒的错误导向, 特别是出现“自费生”与“择校生”后的“分钱挂钩”影响更大;某些地方政府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搞升学率排队, 单纯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和奖罚学校领导与教师等。

轻松自由是人心所向, 减少压力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向来被冠以“清闲”的教师不会愿意主动找“负担”。也许有人会认为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给教师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教师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才“增负”的, 但总体状况是, 校内的补习、辅导收入远远低于做家教, 做家教收入低于相应知识能力付出应得的代价。因此, “增负”是学校屈服于社会压力, 教师执行学校行政命令的结果;“增负”对教师而言是迫不得已的。

三、学校“减负”不等于学生“减负”

在“减负”浪潮中, 不少学校下午三点就让学生离开了校园, 学校硬性规定了每门课的作业时间, 如此等等。然而仅仅靠减轻学生的书包, 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等措施, 学生的课业压力是减小了, 然而这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果真有利吗?一定的课业负担 (或压力) 对于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中小学生在受教育阶段, 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经过高度浓缩的科学文化知识, 需要在学校习得主要的社会规范。从长远的眼光看, 学生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与人合作、组织性纪律性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都有赖于以课业负担为载体的外部压力。那种片面地强调学生负担“过重”, 不断为学生“减负”的想法, 恰恰忽视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降低了学生日后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 现在的“减负”措施只能减轻来自学校的正常的、合理的课业负担, 对来自社会的、家庭的“额外”负担 (如“奥校”、家教等) 却无能为力,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我们经常能看见, 下午三、四点钟就离开校园的学生, 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合理、健康地支配时间而沉溺游戏厅、迷恋网吧甚至误入歧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多元化的价值观, 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怎一个“减”字了得。

四、正视压力, 因势利导

有考试、有压力并非全都是坏事。心理学家给了我们准确的定义, 所谓压力就是“用来对付威胁的常规方法的失败”, 压力是有害的, 压力的作用可以在身体和情绪反应中表现出来。有人说“活着就是遭受压力”, 没有人会否认压力是人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处处有压力。人生充满变数, 没有紧张、挫折和失败而顺顺当当地过完一生的人恐怕一个也找不到。面对横亘在前面的种种负担的压力, 需要的是全面分析和正确化解。压力是让人讨厌的, 但它可以让我们在应对中产生和提高适应能力, 甚至于适应极端强迫条件的继续活动。我们完全有理由把考试、学业负担、“增负”、“减负”等看作自身适应生活能力的一种锻炼, 当我们成功地应对压力后, 我们将获得更强的信心和更大的成就感。

1. 深化课改。

当前的课改总体上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发展学生的同时, 教师们也在不断挑战自我, 努力寻求同伴的帮助和支持, 认真反思自身的学习和工作, 争取一步步完善自己。当我们看到教师自觉“增负”时, 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教师的思想观念正在慢慢转变, 多数教师也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了, 这也正是为学生减少某些负担的有利时机。天天对社会大声疾呼“减负”只能增加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撇开“减负”的没有价值的讨论, 让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去探索、去推敲, 因地制宜落实“减负”。

2. 把握方向。

课改的方向是“全人”教育, 也就是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每个学生都能终身发展, 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对学生而言, 学校教育仅仅是他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的一个小片段, 教师无法决定学生的一生, 无法传授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 无法完全塑造学生的灵魂, 学校和教师的能量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劳厄认为剩下来的就是素质。现行的课标已对原来大纲中难繁偏旧的知识进行了剔除, 尽管它还仍需完善, 但只要我们准确定位, 无效劳动将会大大减少。

3. 真抓实干。

切实做好制度的保证和评价的改进这两项工作, 在纵向的深入开展工作和横向的评估比较中, 有章可循, 有参照物可比, 就可以消除许多顾虑, 增加工作的积极性。要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卸下应试的思想包袱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转变过程, 因为这需要与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的学生的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和现实利益、与学校的上级管理者艰难磨合, 但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行动转变。

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 篇8

本届SOLIDWORKS WORLD 2016上,发布了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战略,包括继续扩展基于mD体验平台的纯云端产品XDESIGN,完全实现其在公有云上使用,以及与ALTIUM合作推出机械、电子电气设计整合式的IOT智能设计解决方案,基于mD渲染的SOLIDWORKS VOSUALIZE等。GOAN PAOLO BASSI表示,SOLIDWORKS当前及未来提供的产品模式分成三大类型:传统的桌面软件(DESKTOP)、桌面软件与在线服务共享(CONNEC7ED)模式,以及纯云端(ONUNE)模式。其中所谓纯云端模式,是真正的公有云应用,用户不需要本地安装,而完全基于浏览器模式使用,目前的产品包括此次发布的SOL,DWORKS XDESIGN和SOLIDWORKS XDRIVE,前者是基于云端设计,后者是基于云端存储。基于这三种模式的软件产品,SOLIDWORKS将提供三种授权方式:首先是传统的终身软件许可证授权+维护服务方式,其次是灵活的短期授权方式(TERM LICENSE),最后是ONLINE的月租式授权方式。这些策略将在2016年逐渐推出并落地。

在体验时代,设计领域变得更加社交化,协作也变得至关重要。为期4天的SOLIDWORKS WORLD 2016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000多名工程师和设计师相互交流、学习、分享并探索SOLIDWORKS 3D应用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帮助数百万用户实现出色的设计。其中,SOLIDWORKS用户发起了300多场分会与实践培训活动,包括建模必备知识和生产力工具以及仿真和协作等;130家展商在SOLIDWORKS WORLD 2016合作伙伴展区展示新技术和产品;公布了源自用户社区的SOLIDWORKS未来版本十大功能增强列表;以及SOLIDWORKS2017新技术功能预览。

在此次大会上,SOLIDWORKS生态系统得到前所未有的呈现。客户会上台讨论创意、梦想,畅谈如何实现梦想,并突出展现SOLIDWORKS用户社区中所有成员所作出的努力。跟历届SOLIDWOBKS WORLD一样,此次大会讨论并展示了SOLIDWORKS 2016产品组合增强功能,让用户对SOLIDWOBKS 2017新技术功能进行了预览和亲身试用。

当代杰出的设计师、创新人士和梦想家们,包括硅谷最火的智能硬件设计公司FUSEPROJECT的CEO、《时代周刊》2015年度最佳设计师YVES BEHAR,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科学美国人》评出的科技界50大领袖之一、FAB FOUNDATION主席NEIL GEBSHENFELD,YAHOO TECH创始人、《纽约时报》前科技专栏作家DAVIDPOGUE,国际创新、激励竞赛和商业太空技术领域的先驱,被评为《财富》杂志2014年世界最伟大领导者之一PETER DIAMANDIS纷纷登台发言。这些人的热忱激发了在科技、商业和可持续性领域大大超越前人想象的各种可能性。

达索SOLIDWORKS的CEO GIAN PAOLO BASSI指出:“在这个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协作和设计的时代,三者总要在某个时间、地点以某种方式迈出第一步。SOLIDWOBKS WORLD就是这样一个起点,时间就是现在,方式就是采用SOLIDWORKS创新产品组合。我们通过最优异的设计技术,为客户提供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推动伟大设计的诞生。”

SOLIDWORKS推出SOLIDWORKS VISUALIZE

在本次用户大会上,SOLIDWOBKS首次发布可以给非SOLIDWORKS用户使用的软件产品——SOLIDWOBKS VISUALIZE。

在SOLIDWORKS WORLD 2016上,SOLIDWORKS VISUALIZE更新了多项功能,它可让SOLIDWORKS用户和其他CAD数据程序得以创建、传达高质量视觉、情感内容,并与之协作,从而推动创新、设计决策和业务解决方案。

SOLIDWORKS产品经理BRIAN HILLNER演示产品时说道:“SOLIDWORKS VISUALIZE的特色就是让工程师在设计产品后,直接就能用计算机依照对象设计的参数,模拟出用相机拍出实际产品的3D拟真效果,不只做到接近真实外观、质感,就连周围环境的光影效果也能逼真呈现,更提供了如滤镜等功能效果。它的应用能覆盖航空、汽车、工程装备、产品包装、家具、塑料、厨房用品、珠宝等各行各业。”

从硬件支持来说,SOLODWORK5 VISUALIZE可以实现100%的CPU和GPU的兼容,这也就意味着这款软件可以在高、中、低任意硬件上使用。尽管如此还是要强调SOLIDWORKS VISUALIZE实现了与NVIDIA显卡在产品研发层面的结合,用户只需要升级显卡就可以大幅提升产品使用性能。

目前,SOLIDWORKS VISUALIZE提供15种不同的表面,可以渲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材质,然而在云端有超过1千个素材可以使用,这一素材库包含超过100种环境、HDR、纹理,帮助每个工程师可以快速渲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SOLIDWORKS VISUALIZE预计第一季度上市,基础版售价1495美元,高级版2995美元,基础版可以输出JPEG、PNG等格式文件,而高级版还可以输出各种视频文件。只要是SOLIDWORKS的用户,就可以免费使用基础版本,并且可以与公司的同事,或者单位的任何人共享。

NANO DIMENSION推出全球首款3DPCB打印机

电子领域mD打印领导厂商NAN0DIMENSION在SOLIDWORKS WORLD 2016上展示了它们如何借助SOLIDWORKS设计并制作出最新的可打印PCB板的3D打印机——DRAGONFLY 2020。DRAGONFLY 2020 3D打印机汇集了极其精确的喷墨沉积系统、先进的纳米化学和先进的软件打印技术,使得多层印刷电路板快速原型的成本更低、打印更迅速。“我们的目标是制造一种可以放在桌面上的系统,该系统能够打印高质量、高分辨率,完全符合工业测试标准,并能小批量制造的多层PCB。”NANO DIMENSION的首席商务官西蒙(SIMON FRIED)在介绍产品时说道。利用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COMPOSER和PDM软件,DRAGONFLY 20203D打印机实现了从产品设计、精确的3D绘图到实际生产。西蒙介绍到除了设计之外,SOUDWORKS还完成了DRAGONFLY 2020的3D模型的仿真和验证,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精确的元件尺寸,为系统选择最好的材料,并确定其性能。

目前NANO DIMENSION的打印技术可以达到90微米,但这个等级仍达不到目前的工业量产水平。DRAGONFLY 2020定位则是在PCB板的试制和小量生产,并非用于工业量产制造,即便如此,它的推出对于产品开发者而言却是一项革新的改变。在研发者看来,DRAGONFLY 2020的尺寸如同一台多功能打印机,用户可以摆放在桌上,在办公室就能快速制作电路板样品。几小时之内就可以打印出4层、甚至达到10层的电路板,而传统电路板厂商进行试制则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

BREWBOT研制智能酿酒机

在参展商的展示上,来自北爱尔兰初创公司BREWBOT展示了他们借助SOLIDWORKS设计的一套智能酿酒机,赢得与会观众的广泛关注。这家初创公司在SOLIDWORKS软件的帮助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产品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试制,实现了他们的创意。目前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和销售。据BREWBOT产品技术总监赛缪尔(SAMUEL M.KHAMIS)介绍,全球每年的啤酒运输市场高达240亿美金,BREWBOT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啤酒的运输成本,让酒吧老板或消费者可以就地制作世界各地的啤酒。

这款在自动酿造、手工酿造中间取得技术的啤酒酿造机,用户可以通过专用APP自由选择、订购自己想要暍的啤酒的原材料。等到材料送达到自己家中,只需要按照手机上的指示,先按比例把材料加入木桶内,接着在手机APP上点击开始酿酒,BREWBOT就会开始烧水,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之后,热水会流入木桶内,与酿酒的原材料混合,然后经过发酵过程,发酵结束后,BREWBOT会自动过滤啤酒杂质,将啤酒收集到酒槽中,几个小时后,消费者就可以喝到自己酿造的手工啤酒,并且口味是自己中意的。无需久等,更无需远行,即可享受美味啤酒。当然,这款机器的研发也受到不少挑战,主要是如何把握水质、热度和机器之间的平衡性,每次的设计变更,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测试,并保证酿酒机器和程序的可靠。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篇9

(1987 年 8 月 29 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艰苦奋斗,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

今年十月我们党要召开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重申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要使领导班子更加年轻化,这样就会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更具有活力,同时保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

你们到农村去看了一下吗 ? 我们真正的变化还是在农村,有些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一搞改革和开放,一搞承包责任制,经营农业的人就减少了。剩下的人怎么办 ? 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乡镇企业反过来对农业又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比如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什么建设也搞不成。我们有过“大民主”的经验,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种灾难。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选自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51 ~ 252 页。导读:

1987 年 8 月 29 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科学结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基础,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篇10

走创新之路

2009年的烟叶工作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契机,从实际出发,从基层抓起,按照国家局“一基四化”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烟叶生产的到位率,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减工降本,从而实现泸州烟叶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围绕烟叶质量的目标,创新生产科技。

从2008年评吸结果来看泸州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还不够明显,不同区域的烟叶质量存在差异。在烟叶生产科技创新上要突出“主攻质量、改善结构、突出特色”的三大任务,积极推广砂培苗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的实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今年,古蔺、叙永两县各种植2.5万亩CF209,通过特色品种来实现泸州烤烟的特色定位,力争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要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技术网络。要深化特色烟叶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烟叶生产的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开发和推广的集成优势,实现“泸烟”上档升级。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二、围绕提高单产的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1、加强烟叶户籍化管理。将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这一从卷烟网点建设推广市场访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烟叶生产管理上,其核心是“落实制度、考核到位”,即通过对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过程管理的细化和量化考核,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户籍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对烟叶生产技术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实行四包一挂”,即对烟农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按月考核,奖惩兑现。

2、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烟草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迅速推广,确保烟叶质量和安全,促进烟叶的正常流通,从而达到技术标准化、生产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将分散经营、各行其是的农户,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其烟草种植行为,从而生产出规格一致、质量高、风格特色稳定的烟叶产品。

3、加强推广GAP管理。我市通过两年的GAP管理试点,对推行烟草GAP的认识逐步加深,对GAP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理解逐渐提高,大力推广GAP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去组织指导烟叶生产的管理模式,变松散、粗放型管理为紧密型、专业化管理,提高为烟农的服务质量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

4、加强督察考核管理。层层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大对烟叶生产的过程考核,特别是几个关键环节实施阶段性考核,注重细节监管,根据考核情况兑现阶段性考核奖励,奖惩分明,建立富有效率、激发活力的新型考核机制。

三、围绕减工降本的目标,创新组织模式

1、走烟叶生产合作社之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本着“入社自愿、合同产销、互助互利、利益均沾”的原则,吸收有劳力、有技术、又愿按照章程要求种植烟叶的烟农参与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的烟叶生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烟叶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把烟农组织管理起来,社员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共同组织烟叶生产,所得收益依入股份额归社员所有。

2、走专业化生产之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作业方式上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和专业化烘烤,在移栽、采收、植保、分级等环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队,有效推进机械化作业,节约了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烟叶质量。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因地制宜地拓展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进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病虫害防治等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伸专业化服务范围。

删繁就简 一切从语言出发 篇11

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但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如何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教学,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精选的文本,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固定的语言架构包裹着“语言”这层硬壳,要明白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就要“剥开这层硬壳”,就必须聚焦在对文本语言的品读上。阅读教学就要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这件表达世界“美丽的外衣”,喜欢它,并让它逐渐成为手中日趋熟练地理解和表达的工具。

一、亲近文本,悟出文本语言表达效果

阅读文本首先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效果。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理解语言。理解力的发展,直接表现为主体对言语隐含意义感知的深度和广度。所谓隐含意义,就是隐藏在“言”之内的言外之意。“言”,即言语形式;“意”,即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正是使理解力得以广化、深化、敏化的主要对象。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对言语形式的分析。

所以学习语文,就是先要推敲语言,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子写了些什么,写出什么。在阅读教学时抓住语言,逐句逐词地推敲、揣摩,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进而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读出了什么”。

在课的开始我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随同课文走近这盛大的典礼。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标出小节号。课文写了典礼的哪几个场面,注意表示顺序的句子。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作者就是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主要记叙了典礼主体、阅兵式、游行三个重要场面。

二、潜心涵咏,读出文本语言蕴含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读出感情,就要潜心涵咏,学生要既在读中理解,又要在理解中读。读中体味文本的情感,从而产生与文本共鸣。与此同时,这种被召唤的情感又形成一种气氛,使心中的意象一步步地清晰,充满韵味。这样,由情感联结起来的文本和读者便会在对话与交流中走向深层的阐释和理解。

教学第七小节。

为什么毛主席和全国人民都如此激动?

看课件——灾难中国

(放录像资料)痛苦、屈辱、灾难……近代百年的苦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

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读毛主席的话。

引: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学生接: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学生接: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三、推敲语言,品出文本语言的味道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彩色的,是有味道的。学习语文需要去品味语言,通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通过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会文,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直达作品的奥妙之处。

如果说悟出语言效果,是对局部的推敲,那么品出文味,就是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要引导学生紧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出酸甜苦辣,品出语言怎么生动、有趣,怎么形象、优美。促动学生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求语言蕴涵的意义;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如冰心的亲切自然,老舍质朴、幽默,朱自清的清新、优美,丰子凯的风趣、诙谐等等。

在学习第八小节第二、三句时,我抓住了“严肃、恭敬”两个词进行教学。

出示句子。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你还读懂什么?

学生:大家很严肃地站着。(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师哪里看出来。你们认为肃立的肃是严肃的意思吗?

出示字查意思:肃:严肃、恭敬、肃清。(选择意思)

生:肃立就是恭敬地站着。

师: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表达恭敬的意思。(瞻仰)

读。这儿的激动与刚才人们欢呼、欢跃的激动一样吗?

这儿的激动更让我们觉得庄严庄重。谁来读。

当时,除了国歌,全场没有一点儿声音,人们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再读

学生不仅理解“严肃、恭敬”这两个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激动”。这便是语言的魅力。

四、发现运用,习得文本语言的方法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我们强调阅读技术的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应抓住阅读技术这一清晰有序的东西作为突破口,去带动语感、习惯等相对模糊的能力水平的提高。该讲的要重锤敲击,该练的要反复运用。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语文阅读教学,若很少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是不能够培养起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直到掌握。

点面结合是学生描写场面活动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但学生又用不好。整堂课以发现写作方法,体会写作方法为主线。在课堂的开始处让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与人民群众的句子,然后一一对应互读。

在课堂的总结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采用点面结合的方面。

师:在毛主席庄严的宣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国大典上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来瞻仰五星红旗。多么热烈,多么激动。这三十万人的激情迭宕起伏与一个人有关密切的关系——毛主席。正是他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新社会;正是他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正是他亲自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生接: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如果把毛主席看作是会场上的一个点,那么三十万人民群众就是一个面。作者正是采用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写了四个场景,有条理地、生动地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大热烈场面,给我们留下了这永远刻骨铭心的一幕!

阅读教学就应该抓住文本,揭示语言的规律,习得写作的方法,再反复的实践运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尽情拥抱越过千山之后所呈现的碧海蓝天,享受大海赐予我们的博大精深。

从实际出发的产教融合 篇12

然而, 中国地大人多, 学校多, 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每个学校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在国家层面上, 只能是宏观的指导性方针、路线, 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制订不同的政策, 这就要靠我们这些职业教育人, 按照实际情况落实国家的政策。

一、产教融合的不足

笔者身在武汉的一所高职院校, 就以我所处的环境来说明下当前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所体现的不足。要实现产教融合, 无论是《决定》还是《规划》都强调了企业参入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制定规划的领导和专家们也意识到当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没有参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产经营, 职业教育的职责归教育部门。他们没有这个公共意识, 其实办好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所以在《决定》中提出了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 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深化产教融合,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举例论证, “专业指导委员会”不是最近而是很早就提出的, 必须有将近一半的成员来自行业用人单位。我们的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甚至课程标准的制订都需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讨论, 把专业指导委员会里面的企业成员请到学校参入讨论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这些成员往往是企业的骨干成员, 耽误他们的时间, 就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专业指导委员会往往流于形式, 除非给予他们足够的补偿, 有时候都是靠关系、人情, 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事”。关于企业参入职业教育的消极性, 无需举过多的例子。

二、校办企业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 政策上不仅允许还鼓励校办企业

在《决定》中还指出:“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从实际情况出发, 学校办自己的企业, 这是我们现阶段, 学校可以努力的方向。

(二) 校办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决定》明确指出学校可以办企业, 和其他企业目的不一样, 一般企业主要是为了实现最大的盈利, 学校办企业是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事实上, 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由于经济水平高, 财政拨款充足, 聘请的都是已经具备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博士, 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老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研发能力不足, 其他硬件设施也不具备, 所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办企业, 不可能生产出比市场上技术水平更高的产品。那么学校办企业靠什么立足、靠什么生存, 学校的财政能力也不可能允许亏损。首先, 学校办企业虽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但是既然是企业就要面向市场, 可以把懂企业的人请进来, 找准校办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其次, 校办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1) 享受税收等优惠; (2) 场地优势, 无需租用写字楼或厂房; (3) 劳动力成本优势, 员工由学生组成, 学生工作即是实习实训; (4) 用水用电按照居民价格类执行。再次, 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办企业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上去竞争, 只有回避我们的技术短板, 由于老师的主业是教学, 跟一般企业的专业研发人员比, 只能在课余时间业余研发。怎样回避我们的技术能力短板, 我们可以瞄准市场上技术含量低, 又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生产项目。应该说市场上应用广泛, 职业院校老师和学生可以做出来的产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生产的对象。

(三) 校办企业的起步阶段

在学校这种行政体制鲜明的环境下, 校办企业的建立, 初期的发展出路在哪里。首先, 结合专业群, 学校的硬件条件, 找准市场定位, 最难的当然是产品的出路。以电子专业群为例, 可以先生产实验所需的实验箱, 从最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开始, 搭起生产的平台。再考虑把实验箱推销到其他兄弟院校, 也可以和兄弟院校联合生产。依靠成本优势, 无需盈利, 应该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再逐步地扩大到其他产品, 如LED显示屏及给LED屏供电的开关电源。产品有了出路, 生产可以按照学生人数确定规模。

三、校办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优势

(一) 能让职业院校教师拥有充足的机会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笔者所在的地区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利用暑假深入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 分期分批委派青年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参加一年的社会实践, 并把教师参入社会实践的时间纳入到职称评定中。实际情况往往是走过场, 因为老师到企业只是一个学习的角色, 企业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一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老师, 一般的老师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校办企业需要很多老师亲身参入进来, 一边教学一边参入校办企业的工作, 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能跟这个行业接轨, 了解、接触最新的生产技术、材料及工具仪器, 在学校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双师培训基地。

(二) 可以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

职业院校的实训一般持续1~3周, 如果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对于企业来说, 就要打乱他们的生产秩序, 还有交通、学生生活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根本不现实。如果有校办企业,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灵活的调整生产计划, 在校内, 交通生活都不是问题。职业院校的实习是国家规定的, 高职毕业生不少于半年的实习。现在要联系实习单位并不难, 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 为了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 他们欢迎实习生。至于是不是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及特长来安排实习岗位, 那就不一定了。很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 往往从事的繁重的流水线作业。有些娇生惯养的学生根本无法忍受, 给学校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麻烦。校办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岗位, 生产时间可长可短, 劳动强度可大可小。在实习教学中, 让学生能多一种选择。

(三) 可以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在《意见》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 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我们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如:多媒体播放现场视频、展示真实的装备、仿真软件虚拟、模拟现场的实验室、虚拟真实工作的教学项目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贴近真实工作工程, 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紧缺, 并不能充分的运用。尤其是实验室的投入可以说是个无底洞, 校办企业可以把生产作为教学, 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企业的员工, 在生产的过程中, 老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办企业总会有一定的利润, 可进一步的投入, 至少维持学生实训、实习所需的耗材、工具、器件等。

(四) 能更好地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从过去我们的调研中可以看出, 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到了就业单位刚开始什么都做不了, 用人单位好不容易把人培养起来, 人马上就跳槽走了。校办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建立起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人才梯队, 通过校办企业生产规模和专业招生规模协调统一发展, 校办企业可以接受毕业生就业,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毕业生, 欢迎别人来这里“挖”人才, 也欢迎毕业生跳槽。学校学生每年新陈代谢, 校办企业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补偿, 从校办企业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是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的职员, 把学校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输送基地。

四、结语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已提出好多年, 不仅在中国,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界都是公认的。然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除非足够的眼前利益输送, 靠企业主动、积极地参入, 那是不现实的事情。靠制定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支持职业教育, 在中国这个法治还不完善的国家那更是遥遥无期。作为我们职业教育人不能等, 国家的经济要转型, 我们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 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综合以上对现状的分析, 学校自办企业是当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唯一出路。

摘要:本文从国家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出发, 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 阐述了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不足, 为了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本文提出了职业院自办企业, 论述了校办企业的可行性和诸多优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办企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5) .

[2]教育部等6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z].2014, (6) .

上一篇:大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情况总结下一篇:九岭片学校党支部分类定级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