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2024-08-19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通用14篇)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1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郭荟兰

3月5日《教育时报》(第二版)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读来颇有同感。

既然一个人改变整个世界是不可能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认真去审视,去思考这个世界呢?面对职业,工作岗位的选择,每天逃避,终究能怎样?

原本的满腔激情一扫而光,文中说“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和毅力,自己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丧失了斗志、勇气和锐气,工作上开始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想半年来的风雨变幻,因为不想到中学教书,使得自己一个安定、温暖的家没了(家就在学校),一份称心、舒适的工作没了,(呆了十年的小学不让呆了),连一个可以供我栖身的避难所也没了------那时,眼泪总也才擦不干净,感觉自己没有了做人的尊严,走在街上,总觉背后有一群人对我指指点点,每一个眼神都充斥着嘲笑和讥讽,我死的想法都有。

失落、悲观、抱怨,而后痛骂、绝望,可又能怎样?!

“惋惜!不值!教师们缘何要放弃自己?”

“当我们去认真审视、思考这个„世界‟时,发现改变„世界‟并非一蹴而就时,别愤慨,别气馁,停下来,思考琢磨一番。等自己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开始行动,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不必悲观,不用抱怨。“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照样潇洒!

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们没有冷眼相待,而是把自己当成一只临时落了难的白天鹅,给予了悉心的呵护和关爱,理解和鼓励。让我感动,让我释怀。他们在用他们的言行同化着我那颗受伤的心灵。

渐渐的,我从自己心底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也有了久违的笑容,教学上的热情也在慢慢升温。

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班上的孩子挺可爱的。不知不觉中,我竟爱上了他们------那帮曾经我讨厌透顶的孩子。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才发现世界原来还是那么美!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2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 我们遇到太多困惑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难以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校在困难面前没有找到突破的路径而重蹈覆辙,学校教育现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教育的诟病自然无法解除。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面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这才是校长的作为之思、之行。通过此次培训,在建构先进的办学理念上受到太多启示。

1.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办学的功利色彩过于浓重,这集中体现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上。只要能保障有足够多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学校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于办学的功利性过于明显,学生学习的功利意识过于突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多种理念难以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处在这种办学环境中,学校教育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却无法得到保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认为:“基础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的学习权利得到保障。”“基础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大众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升学的需要。”钟启泉教授结合中外教育经典案例生动地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保障学生基本的学 习权利,特别值得校长们深刻地反思反省。

上海市黄浦学校张宝琴校长把“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作为重点研究与探索课题,采取“托稳底部”的做法,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确保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足够的尊重。她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每位校长都应树立“我们没有差 生,只有有差别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在保障所有学生学习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的真正平等。

2.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权利。

作为校长,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如何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尽管本人没有进行过问卷调查,但教育的现实可以告诉我们在尊重学生发展权利上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用心思考过。即使有的学校 提出了尊重学生发展权利的口号, 但在实际教育行动中,只是尊重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权利,而大多数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权利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况且多数校长对学生发展权利的理解又过 于片面,仅仅把学生发展权利集中在学习权利这一层面。在考察上海闸北八中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的生源差、学苗差,但是通过闸北八中几年的教育学生建立起了成功的自信,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了理想的发展,这与刘京海校长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成功办学理念息息相关。

成功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成功的标志不是停留在升学应试上,而是坚持“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上的成功是学生将来走向更多成功的基石。 在成功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诸多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因此获得了理想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就是要尊重所有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权利。尊重学生发展权利的重要表现则是学校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适合其 成长的教育。

3.给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需 要的课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赵才欣在其《校长的角色和课程领导力》 的报告中指出: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校的生活,重要的前提是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其喜欢的课程。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 都在学习一些课程。由于多数学生不喜欢其所学的课程,加之个别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倍感学习的单调、乏味,结果导致著名心理咨询师、沟通专家林贻真所言的现象:好多孩子上课就是为了下课。在这样的学校课程学习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怎能喜欢学校,喜欢所学的课程。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真正让我们的孩子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获得最为理想的发展,赵才欣主任在其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实施策略,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校本化实施,才会让国家课程更适合于个性差异学生学习的需要。

上海市黄浦学校为了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首先细化国家课程标准,由此开启学校“托稳底部”的教学实践探索,努力做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的国家课程。除此之外, 学校开发了大量适合于学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这均是给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需要课程的理想做法。相比之下, 我们在课堂上依然整齐划一地实施国家课程,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诸多教育问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是解决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二、抓住关键,借力前行

此次高端培训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名家云集,各抒己见。既有前瞻性理论,又有务实的教育实践。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任何一位校长不可能把所见所闻面面俱到地体现在办学实践中,更何况在倾听专家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专家们的观点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专家便认为其所讲的内容就是绝对的真理。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认知,懂得如何做出理性选择。结合自己的办学个性和办学需要, 在学思融合中消化专家所讲的内容。借用专家的思想和名校的经验,助力学校发展步入一个理想的平台。

1.自觉践行 《义务教育校长 专业标准》。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目的在于建设高素质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以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此次培训中,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泠沅为我们做了 《校长的十二项历练》的报告。在其报告中顾教授重点解读了 《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标志。如果校长不能较好地发展自己,学校不可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机遇。作为校长秉持怎样的办学理念, 《校长专业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就是我们应然坚持的办学理念。我们经常提及更新教 育观念,其实许多教育观念已经存在,更新是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坚持新型教育观。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更好地落实《校长专业标准》,作为参与标准制定人之一顾泠沅教授为我们做了具体的阐释。如,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如何做到引领发展,顾教授在其报告中指出: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其重要使命。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校长首先应该懂得如何发展自我, 在此基础引领教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终身学习是校长成就个体素养的需要。校长应该把学习作为改进工 作的不竭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及时把握国内外教改发展趋势,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家园。校长的专业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在校长工作岗位上,校长将一直行走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

2.没有教研就没有学校质量。

在考察上海黄浦学校过程中,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德育主任所讲的报告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即如何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校长在其报告中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角度整体设计学校发展思路, 而各部门主任则是围绕着学校核心办学思想研究如何细化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开展主题化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如何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进行精 细化研究。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不单纯是学校教科研主任的事情, 全校所有职能部门及每位教职员工都是学校教研的参与者。教研事实上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流。

为了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 上海黄浦学校开展了“1—422学业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的研究。即“课程标准的细化”为第一任务,视其为“1”,“做预测、订指标、行诊断、施干预”为“4”个阶段,“学生和教师”为“2”个方面,“教育和教学”为“2”条线。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学业水平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浦学校相对于其他学校学苗基础较差, 却在黄浦区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令人敬佩。为了更深入地学习黄浦学校的教研经验,我在休息之余特意找到负责学校教研工作的张英主任,向她取经学习。学校教研研究什么?张英主任认为: “在学生、教师、家长中调研,把握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是学校教研的出发点。”学校教研不应研究一些“高大上”的问题,教研的关键是结合学校现实需要, 通过实实在在的教研解决学校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引领广大教师把上课当成研究开发,把研究当成生活方式,这是学校教研活动的理想境界。由她倡导建立起的“问题启动—任务驱动—合作互动—专业引领”的学校教研 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3.用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上海交大二附中吴金瑜校长是一位充满激情、才思敏捷的校长。倾听其《校长的文化追求与 校长的地位与作用》的报告直到现在依然让我心潮澎湃,翻开学习笔记便会回味在他的报告中。我一直以为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本应该更富于文化的味道。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缺失了文化品位而变得死气沉沉、魅力扫地。吴金瑜校长一直以来坚持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实现学校文化的自觉,这是成就学校品位的领导艺术所在。那么,如何创建学校的特色文化,实现学校文化有品位地发展呢?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学校的特色文化?昊金瑜校长认为:“学校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内容是学校成员在教育思想引领下, 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习惯与教育生活理念等。”“我们的教育追求就是让学生成为有一定文化特质的文化人。”“我们的 文化追求就是建设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学校文化。”吴金瑜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解读可谓真知灼见,揭示了特色文化建设的真谛。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的前提是形成学校特有的教育思想。吴校长认为,特有的教育思想一是源于学校办学历史的反思;二是源于师生现状的分析;三是源于对教育的哲学思考。一所学校只有具备属于自身的教育思想才会创造出独特的学校文化。吴金瑜校 长结合交大二附中创建学校特色文化的实际,从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的确立,围绕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5个实验项目,即基于理解的零距离德育、基于理解的学校课程、基于新知识的分类教学、三反思两实践教师教育、多元理 解的教育国际化,系统讲解了交大二附中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路径。思想独到、做法实在、特色鲜明。如何建设学校的特色文化,上海交大二附中便是我们学习的理想范例。

三、采取行动,落地生根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上海之行收获满满,这份收获如何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生先进教育理念及教改经验的“移植作用”,关键在于校长的现实行动力和执行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每一场报告,每一所学校无不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学习的同时,也在反思着,建构着,梳理着…这一切都是基于学校教育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哪些理念值得我细细品味,哪些经验值得我借鉴学习,这些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占据着我思维的主线。学习他人的先进思想及先进经验以提升学校的办学 内涵和办学品位,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学校教育,让每一名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发展得更好,这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上海教育有着上海的地域特色,本土特色,绝对不可抛弃自我,全盘复制。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上海先进的教育经验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密切结合学校现实,符合学校需要;二是坚持自身的办学优势,放大学校特点。受上海教育改革的启示,结合学校现实,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采取即时行动,让上海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快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预示着当今社会已经完全处于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时代的 主旋律。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 任何行业不可能游离于信息技术之外。教育同样如此。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发展到一个高端领域的重要标志。

在此次培训中,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原处长、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为我们所作的《基础 教育课堂教学十个新概念》的报告,全面展示了信息技术在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魅力, 令全体学员眼界大开,惊叹不已。倪区长认为:“课程将进入超个人化的时代,将会出现一个人的书本和课程,从而填补信息与课程间日益增大的鸿沟—用课程的多样化填补课程的真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因为有了信息化, 我们的教学流程需要再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态将发生质的改变。同时,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适合于自己需要的课程。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 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 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偶尔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学习方式,选择适合于自己学习的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如果现代信息技术仅仅是学 校的一种摆设,不能较好地加以利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

2.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 态。

尊重学生的最佳体现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状态。尤其是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其课堂上的生命状态如何,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生命质量。我们不得不承认课下的学生活蹦乱跳、笑逐颜开,生命的本真色彩得以绽放。而课堂上的他们往往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个体生命处于极度压抑状态,教师主宰着课堂上的一切,学生没有自我发展的权利。即使老师给了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也处于教师的控制中。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讨厌课堂, 厌恶学习,即使是学习成绩最出色的学生也盼望着假期的来临。如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他们展示出积极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应该从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做起,改变“绝大多数课堂都是从头讲到尾”的现象,给学生提供更多属于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刘京海校长《实践中的课改》 的报告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集中力量研究国家课程,尤其是国家核心课程的校本化,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二是针对国家课程的不足与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三是课堂改革的三个操作点,即“三个增加一个减少”。增加思维, 增加动手,增加自学,减少教师的讲。我们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中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就是对学生生命存在的 最大尊重。

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学习个性特点的需要改造国家课程,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而“三个增加一个减少”更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 思考、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 会 , 建构起“ 学—讲—思—练”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闸北八中倡导的成功教育追求每名 学生在课 堂学习中 的成功 , “学—讲—思—练”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值得改进借鉴,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3.明确并强化自身的责任和 担当。

只有“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的面向全体的优质均衡教育才能实现公平而卓越的教育质量。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其 《上海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其对校长发展的启示》的报告中如是说。只有校长善于更新教育理念,并善于通过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引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才会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纵观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状况,为什么基础教育改革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我们依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于改来改去课改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最关键的原因是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难以适当教改发展形势的需要造成的。在上海学习期间,我有幸倾听到了许多鲜活的教改理念和教改实践经验。相形之下,真实意识到自身在教育理念更新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实上,学校目前在课程改革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自身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有直接关系。

作为一校之长,如何担当起对学校、学生、教师的责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而承担起校长的完整责任。其次,认真梳理学校办学中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尽管每年学校都保持着极高的升学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在上海培训期间,通过倾听专家报告、名校实地考察,我发现了彼此的巨大差距。差距就是问题。有些差距一时难以改变,但是多数差距是可以缩小的。如,上海黄浦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别具特色,极其符合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而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建设过于简单化, 其功能并不完善,不利于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类似的差距, 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以改变。

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3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不是爱情有瑕疵,就是婚姻本身有问题。婚姻其实是男女在享受爱情的愉悦时,为了幸福的延续找到的一条唯一途径。但是慢慢的,它被异化成坟墓,因为人们在走进婚姻的同时,也不自觉地装上了保卫自己却要伤害婚姻的“子弹”,一些人把“子弹”射了出去,一些人把“子弹”留了下来,于是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婚姻景象,于是,住在婚姻里的很多人心如止水、身如僵尸。

为了不让“子弹”射出去,每一个他(她)都曾有过“改变甚至塑造对方”的想法,仿佛这是通往幸福的唯一路径。为什么她说话一点不温柔,我要改变她;为什么他回家就沉默寡言,我要改变他;为什么他看见别人就说说笑笑,看见自己就沉默寡言,我要改变他;为什么他不喜欢看电影,我要改变他;为什么她不喜欢吃西餐,我要改变她……

总而言之,她(他)为什么不像别的女人(男人)?我要改变她(他)。

然而,古往今来一个无情的事实却是——这种希望改造对方的初衷,成就的是彼此伤痕累累,是轻伤不下火线,是批评和责备,是阴谋和阳谋塞满家庭的每个角落、岁月的每个时段。

真的没有出路吗?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接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先改变自己——是的,要想改变别人,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在家庭里,你就是最强大的力量,除了你自己,别无他人。

正如有人所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那么为了不让“子弹”真正射出去,修正自己的毛病是改变他人的最好方法。因为连自己都不能改变的人永远不可能去改变别人。于是,我们又来扪心自问:

——她说话为什么不够温柔?也许是我常让她心中焦急有火气;

——他回家为什么沉默寡言?也许是我没有真正体贴他的忧虑;

——他(她)为什么总是不努力、不奋斗?是不是我们把幸福的指数调得太高;

——他看见别人为什么喜笑颜开,对自己沉默寡言?也许是自己给了他太多的压力;

——他(她)为什么不像别的男人(女人)?也许因为自己也不太像别的女人(男人);

作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4

唐俊文章中他说:成功需要具备下列素质:一是转化,学会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之中;二是机遇,要不断争取机遇;三是勤奋,要有持久的勤奋精神;四是激情,激情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执着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他的种种反映都是你所做到了的吗?种种反映你听了之后有没有什么启发呢?他说的,在学校,在家,我们无时无刻受到教育者的提醒。但是时间过长了,你会觉得这种提醒,已经烦厌,所以心态应该调整好。

创新,不能忽视理念。说起创新,不但要新颖,而且还需要新奇。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啊!我们现在还小,不需要像那一些科学家一样发明什么电灯、电脑等等。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要一个能创新,能发明的一个脑袋。我们现在要的是一个清醒的大脑来面临升学考试。

现在真是我们励志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态度。现的态度在就已经的决定了你的成绩,你的未来了。我们就应该从小就励志,从小就有远大的梦想。现在我们的性格就好比是电脑的软件成分和系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它包含了正直、向上、乐观、宽容、友善等所有良好的素质。

改变,从自己开始作文600字 篇5

萧伯纳曾经说过:“明智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的确,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不理智的人。而我,也曾经是这样一个不理智的人。

那时我已经十三岁了,和现在一样,几乎每天往返于学校的家中间。我会遇到很多人,但我没有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成为朋友。那时的我认为他们都有缺点,而且不愿意改变,我无法与这样的他们相处。

然而,那时的我也是十分孤独的。

其实,我渴望同那些生命中相遇的人愉快的.相处,就像他们彼此之间一样。有时,我也很羡慕他们,总是那么开心的玩着、闹着,而这一切,我却不明白。

直到后来,那位聪明的、善解人意的老师出现,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员工对老板说:“我要辞职。”“为什么?”老板问。“和我同一个宿舍的员工大多来自湖北,晚上啊他们喜欢听黄梅戏,可我喜欢看功夫片,我让他们改,他们集体抗议……”

她问我:“你觉得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和舍友们的习惯不同,他接受不了,让他们改,他与舍友产生了矛盾。”我直白的回答道,没有任何思索和犹豫。

“那他为什么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习惯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那一刻,我才明白,老师不是来给我讲故事的,他是想帮我找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出路”。是的“出路”我现在要用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如果不是老师点醒我,我可能到现在还是个孤独的少年,不曾体会与朋友融洽相处的快乐。

那一天,老师问我:“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智的人非要世界适应自己,你想做哪一种人?”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6

这周把平克的几本畅销书读完了,《全新销售》探讨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做好销售工作。正如平克所言,销售这个词已经不是原来的推销员这种原始概念,而是把自我营销出去,进入主流社会的分工协作中。

平克提到了非销售的销售这个概念,如今我们40%的时间都在做着销售工作,通过沟通协调,说服老板给予资源支持,说服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说服客户购买公司的产品,控制项目范围和进行交付。

《全新销售》提到了我们需要建立三种核心能力,相对于老的ABC法则,Alwaysbeclosed一定要成交,新的ABC法则,内外和谐,情绪浮力,头脑清晰(这几个英文单词我记不住了)。内外和谐是指和客户接触时,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位置上对自己会比较有利,理解他人立场,进入他人的.头脑,容易根据他人的观点来协调自己的行动;情绪浮力是指,事前通过自我问答方式得出做事的原因和策略;事中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一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比例3:1,销售工作经常会被拒绝,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消极情绪则是自省式的自我控制和提醒;事后进行复盘,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乐观的心态。头脑清晰内容,平克提了六种技巧,少即是多别给客户太多选择和选项;客户希望先有满意的体验,再购买;多用标签,即和友商对比的优势;利用微量负面信息突出正面信息;有潜力比有实力更有吸引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改变从备课开始 篇7

首先, 我们需要完全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之前, 我们上的是欣赏课, 我们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心灵的感悟。但是现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欣赏课变成了音乐鉴赏课, 音乐课标上指出:“针对高中学生, 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们除了在音乐中要获得心灵的感悟以外, 更多的是要获得一种学习音乐的方法。所以,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要摒弃原来的“老师教, 学生学”的老的教学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变成音乐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是音乐海洋中的小船, 那我们就做一个导航标, 让那一艘艘小船乘上新课改的风帆, 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我平时的备课环节就与过去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前在备课时很少听作品, 现在会反复聆听

以前遇到课本上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 我几乎是不听的, 以为已经把那些旋律熟记于心了, 只有碰到自己不是很熟的作品才听那么很少的几遍, 如果放在只是欣赏的层面, 这样也许可以。可是新课程改革后, 我们的音乐课变成了鉴赏课, 学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作品, 这需要我们音乐教师首先要反复聆听, 聆听是任何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一些音乐教育专家也指出在上课前, 老师对一首作品要反复听至少2 0遍以上。这些音乐只有打动了我们自己, 才能感动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先吃透作品, 这样上课的时候心里才有底, 才能更坦然的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2、以前备课不很看重教师专业的展示, 现在会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以前备课不是很注重专业技能的展示, 只是为了教而教,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 而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再学习。新课改后的教材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充实自己, 需要我们有满满的一桶“水”, 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技能的展示, 这样更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 我看了一些很好的优质课教学片断, 看到了北京十五中的张亚娟老师在教授京剧这节课上为学生们演唱京剧片段, 广州的陈岸如老师在教授艺术歌曲时弹奏正谱伴奏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他们在向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 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以前只是为了教学而备课, 现在会为了学生而备课

备课就是为了上好课, 可是课是给谁讲的, 为谁上的, 当然是学生。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学生, 那我们备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 学生永远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适应学生的心理, 备出一节节适合学生口味的音乐课。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以学生为本”的最终目的是考法学生的潜能, 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以前备课追求整体性, 现在备课注重每一个环节

新课改以前, 我在备课时只备出这节课一个大体的主线, 只注重了外在的而忽略了内在的每一个环节。新课改以后, 我会从导入、教学内容、学生活动预设、师生互动、拓展与探究以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环节去仔细揣摩, 尽可能的把这节课准备的更完美。比如宋曼蕾老师的《纸乐》那节课, 他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们把他们脑子里关于纸能发出的音响按照一定的节奏组织起来, 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音乐, 在快乐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方法, 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 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面临的学生是新时代的高中生, 他们都是有想法的孩子, 所以在备课中, 我们要想着尽可能的去引导他们把他们的想法付诸实施。

5、现在更加注重二次备课

上学年我带的是高一1 2个班的音乐鉴赏课, 其实每讲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有来自上课时学生给我的启迪, 也有自己上课时忽然会产生的灵感, 还有在讲课时感觉遗漏的地方,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二次备课, 随时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中备, 再在备中教。

6、制作导学案

新课改后, 我们学校采用了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会在备课后, 根据备的内容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学案, 我们会把我们预设的一些问题都呈现在导学案里, 以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去更好的自主探究, 这样就会目的明确,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新课改后我在音乐鉴赏课备课中感觉到的一些变化。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 既然时代在变, 教育模式在变, 那我们也要积极改变, 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让我们所有的改变从备课开始!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一场革新。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改变应该从备课开始。

关键词:音乐,新课改,新理念,备课,改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

[2]、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教育学生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8

关键词:教育学生;改变自己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在教师。教育事业之艰,任重而道远;教师角色之重,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一、明确职责,自我加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意义之重大,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神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跟其他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不是雕塑家,但是我们却在雕塑着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品。

作为备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声,是自身可持续大发展的基石。我们应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守属于自己的这片神圣的净土,爱生如子,爱生如友,爱生如己,深刻领悟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甘愿做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点亮学生智慧的夜空,为学生驱散无知愚昧的黑暗;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一个“永远旋转的陀螺”,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全力以赴,顽强拼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二、开动脑筋,科学育人

我们身为一线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每天都有面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事情、问题、矛盾怎么解决?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当然,不同的解决办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名师大家善于“冷处理”,采用妥善办法科学解决问题,做到了治病救人,科学育人,很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和学习。

我们的学生不学习、不听话,症结何在?我认为并不是什么学习问题、知识程度问题,应是心理问题,也就是症结在“心”,也就是思想问题。名师大家的成功无非是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教师要想让学生好好学习,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教师就必须注意讲究方法,决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武断行事。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师”,教师自己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尊重学生,做学生可亲可敬可信赖之人。如果你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学生对你只能是敬而远之,也不会乐于跟你学习。虽说教无定法,但是教育工作亦应有法,且教师应须教而得法,教师只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学生才有可能“亲师”、“信道”。

三、多方学习,提高技能

思想认识要到位,不能自满,要勇于承认自身的差距。要意识到学习很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習,向网络学习,向他人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理念思想,学习他人教育教学之长,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德高为范修身以培德,学高为师勤学以求精。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投入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中,力争改变我们自己,成为脱颖而出的名师,改变我们目前落后的教育现状,实现真正的教育腾飞。

四、虚怀若谷,关爱有加

学生再大也是孩子,虽然他们有很多的错误,但是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的宽容和谅解,帮助和支持,关怀和鼓励。我们教师应以和风细雨润化学生的心田。正如名师大家所言“宽容中有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学生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要做个好人”,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孩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心比心换得学生的真心,无私的爱定会化作学生前进的动力。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五、学会科研,积累点滴

我们教师要想搞好教育,必须做科研型教师。我们要把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记录好,整理好,研究好,以便更好地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记录原始数据资料,勤于写作教育日志,做好工作记录,搜集整理好所有工作材料。因为这既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前提,同时也是保护好我们学校、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有利武器。

一切从好奇开始 篇9

一切从好奇开始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记者李杨李文 由于在天文、物理、生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5位“小科学家”3月30日获得了首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一殊荣。作为第23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重头戏”,5个小家伙登上了领奖台。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一副小大人样,但仍掩饰不住脸上流露出的童真。1“小科学家”不都是尖子生北京市日前决定,从今年起设立这一奖项,每年评出5名“市长奖”,以褒奖在科技实践中发扬创新精神、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获得首届“市长奖”的同学是:80中的孟奂、四中的王思远、65中的曹鹏飞、101中的陈炜和马尧。“按照排名,我们处于第一梯队的中等,或者中下;以5分制计,我们的学习成绩是5减或4加。”孟奂告诉记者,他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接触到的伙伴,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最顶尖的。今年高三的孟奂说,只要学校的功课掌握了,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了”,没有必要非争第一名。他说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只拼分数的做法是风格上的差异,并且认为保持这样的风格需要“抵制力”。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韩静老师说,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有时不是学校的“好学生”,他们“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一般不是最好的,有时被学校视为“捣蛋鬼”、“不务正业”,而这些孩子中,不少人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创造潜能的。2兴趣能带人走一千里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而这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获得“市长奖”的5名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却都坚持了很长时间。其中孟奂观测天象,曹鹏飞研究植物生理竟长达5年之久,几乎占到他们年轻生命的三分之一。是什么驱使他们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坚持做同一件事?答案很简单,小家伙们几乎异口同声――“好玩”。量子生物化学专家温元凯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实验”,用墨水瓶装上灯芯做酒精灯,把电灯泡改成烧瓶,然后自己装小火箭,虽然闯了不少祸,却很好地培养了他的创新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正是在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玩”中,形成他们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创造心理。参加今年科技创新初赛活动的青少年有24万人之多,几乎占到北京市青少年的十分之一。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快乐科学”,就是让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产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逐步走上科技创新之路。3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由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一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当今我国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吹拉弹唱班挤破门,科技馆门庭冷落。”中国农业展览馆每年的参观者只有5万人。情况稍好的北京天文馆每年的参观者也不过20万人,“与社会上的英语班、奥校班根本没法比”,北京天文馆的王宗良说。大赛评委、北京创新思维研究所副所长李全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也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差的原因之一。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等。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这种“积淀”由社会、学校、家庭施加给了青少年。曾经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标准答案应该是“化成水”。有个学生回答“化出一个春天”。这本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答案,但教师却判他答错了。长期形成的一些保守死板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青少年小小年纪就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4让孩子们走出泥潭有关人士认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目标就直指高考。除了学校的课业外,“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等各种与提高考试成绩有关的课外辅导班,成了他们普遍的必修课。许多本来蕴含在各种知识和技能中的创新元素慢慢被抛却,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了一种纯粹应付考试的工具性技巧。他们往往还来不及好奇,就被大量更“奇”的题海所淹没,其大脑就被更多的课本知识所充塞。有关专家认为,我们总在谈考试的弊端,但却摆脱不了考试,结果掉进了“考试主义”的泥潭。教育部日前宣布,今年将允许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在内的22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尽管这一做法需要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以避免暗箱操作,但无论是鼓励青少年创新的“市长奖”的设立,还是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尝试都在试图走出“考试主义”的泥潭,还青少年本真的创新天性。但必须承认的是,一切还刚刚开始。《中国教育报》203月31日第2版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 篇10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

来公司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司特别重视计划工作,从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都有做计划工作的良好习惯。公司管理者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计划,公司就不能合理地安排协调公司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而公司的各项活动将不会得到有效的开展,公司以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在管理实践中,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列宁指出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计划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公司管理者经常强调,一切工作的开始都是始于计划,做任何事情前都必须先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并尽可能做到周密细致。也正是通过这种凡事都做计划的良好工作习惯,公司的各项活动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位朋友跟我说过,“当一件事情需要每天反复做,每月反复做时,当一件事情的结果影响极大时,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意义了。因为一个计划可以让每天重复的事情都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可以让一件重要的事情得到预想的效果。不会做计划的人,一般表现为能力低下,特别是不配做领导,一位合格的领导是必须有策略思考的头脑,策略思维的习惯,策略做事的行为。这种领导往往做事显得高明,效益明显。” 怎样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富有成就的最好办法,就是针对每项工作都制订一份性质有效的工作计划。对于员工而言,做计划比那时他们工作能力最基本的技能,因为做好计划,可以使员工养成一个严谨细致的良好工作作风,也是体现其责任感最重要的因素。做一个优秀的计划,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按照意愿进行,有条不紊的发展,提高工作的成效,增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告诉我们计划对于做事情成功是很重要的。“我们将要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去做?我们应该做什么??计划的制订,就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工作,使之不再混乱并有效的开展组织活动,也是体现其责任感最重要的.因素。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才能做到工作有序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才能得到保证。   松下幸之助在其管理日记中谈到,有些人计划归计划,但实际上却并不去做,结果计划失败了,也不觉得难过。这在本公司是绝对不允许的。当然一个计划并不是百分之百能实现。但遇有困难,就要下加倍的工夫去达成,这样也才有工作的乐趣;如不能实现,那一定是工夫下得不够,或是创意不行的缘故。   计划的制定将会使企业的奋斗方向明确,会成为企业的指示灯,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宪法”。企业行为必须依据计划开展活动才有意义;如果一个没有任何计划,或是制定了计划,却随意更改计划,不依计划行事,毫无稳定性和权威性,那么,这个企业的行为一定是随机的、盲目的,必将会失控甚至失败。

一切从平静开始 篇11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他的全部劳作都蕴含在一张纸上。从一张张淡薄的纸中,能够看到明净的湖面里如水的青春,能够看到劳作者身影里生命的活力,能够看到无语乡村里故园的落花,能够看到父母皱纹里爱的博大……

当曾经的文字以平缓的流速再次经过我眼前的时候,当往昔的岁月以饱含的神情遥遥地涉梦而来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可能,像无法躲避某种引诱,不自觉地靠近美而真的壮景。此时,我的心灵在升腾,血液在行吟。于是,灵感又一次迸发,铺开稿纸,播种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一亩方格纸。这样的生活,已成为我平淡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写作在今天对旁人来说已经无足轻重。

也许,只有在此时,我才能更平静、更坦然地珍视生命;也许,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更真实、更纯粹地享受生活。在碎片的整理中感到快乐,在文字的碰撞中渐渐沉醉,慢慢忘却了成长过程的幸与不幸。“如果你用一双诗性的眼睛打量周遭、审视世界,你会发现生命的许多地方都充满了诗意。”脑子里突然闪出这么一句,话语的内容很清晰,可作者的名字却朦胧。不过,这个模糊的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追问了。

有位诗人曾说,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远离自然状态的时代,我只想起那些质朴而单纯的事物,并深深倾心于她们:花朵,流云,湖泊,山峦,星辰,乡村……偶尔,我也会想到夜,想到台灯,想到返家,想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在我写作的时候,我更多地想到怎样应用语言和文字以及它们的气味、色彩、声音和形状。它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如你我的心情一样,诗思与生命同步。

一切从平静开始!让我们走向她,融进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读每一个故事,

改善健康,从一个简单的改变开始 篇12

走上健康之路,开始时你会感到喘不过气。努力让自己的饮食、体重或运动有一个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当你想同时实现它们时,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很极端或不现实。但就像所有的旅行一样,开始行动仅仅只需要迈动第一步。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的助理教授Michael CraigMille博士说:“开始行动时,我们小步缓慢的前进,但却有极大的力量。小改变会聚集成大成功。例如,如果你步行10 分钟,那以后10 分钟就变得更容易了,然后也许可以轻松地尝试大约15 分钟、20 分钟。你会乐在其中。在你还没意识到这点,也没有被累倒之前,你会感觉更好。”

和一下子变换几种主要的生活方式相比,这个想法并没有艰难地让人却步。但是从哪里开始呢?可考虑以下的建议。试着开始用一两天去尝试其中的一个,然后坚持一个星期。如果你喜欢它,继续保持。或者尝试清单上的另一个建议,直到你有所感悟。尝试一个简单的转变,你会发现改善健康是多么容易。

每天步行10 分钟

步行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运动之一。它可以帮助降低高血压、心脏疾病、卒中和糖尿病风险。它还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燃烧卡路里,提升情绪。试着一周每天步行10 分钟。先慢走几分钟热热身,然后快走几分钟让心跳加速,再慢走缓和心跳。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和有裂缝或破碎的人行道上步行。如果在散步过程中,你有舒适享受的感觉,便可以每周逐渐增加你的步行时间。你的终极目标是每周150 分钟的快步走。

改善睡眠习惯

你的睡眠环境和睡觉前的活动可能会让你无法睡个好觉。解决这个问题,也要通过一周改善你的睡眠习惯。决心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表有助于改善生理节奏。晚上要保持房间凉爽通畅,调低光线。睡前的一个半小时关掉电脑和电视机等电子产品。晚饭后限制饮酒,起初酒精可以帮助你入睡,但此后会反复地中断睡眠。睡觉前避免吃东西,尤其是辛辣的食物,因为可能会导致胃灼热。如果能轻松地做到一周改变一点,那逐渐地实现其他几点。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降低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甚至有助于预防一般的视力问题,这些得益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植物的天然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我们每天吃五份水果和蔬菜。改善健康的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每天让自己再多吃一倍的水果或蔬菜。试着一个星期将水果当零食,在煎蛋、三明治添加蔬菜、豆类。如果发现可以坚持下去,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再增添另外的水果或蔬菜,直到每天能食用五份或者更多一些。

增加流质

一切从15岁开始-初三作文 篇13

15岁那年,我们放飞了童年的风筝,开始奔向更空旷的原野去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父母的叮咛再也束缚不了我们不羁的脚步,老师的批评再也牵不出我们无助的眼泪,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再单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

我们开始幻想那些个虚无飘渺,开始着迷于贝克汉姆,甚至开始崇拜希特勒,课堂上,闪现在我们瞳孔的再也不是单一的文字与A.B.C,而是更多多愁善感思绪,我们不再会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而落泪,却早已被三毛和荷西感动的稀里糊涂,我们不再羡慕杰姆斯与德拉纯洁的爱情,而早已陶醉于痞子蔡与轻舞飞扬,鲁迅不再是我们唯一的偶像,而韩寒的不羁却成了我们的向往,也许他才是青春的至尊。

15岁,我们也读懂了父母,开始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弥补父母头上的白发,开始因能搏得父母的一丝微笑而觉得自己伟大;15岁,我们变得多愁善感,我们的思念开始悠悠的.漫延,我们的眼泪开始无常,在我们心中最可怕的不再是妖魔鬼怪,而是孤寂与离别,我们害怕最真挚的友谊一滑而过,害怕一个人的世界;15岁那年,分数开始让我们麻木,我们也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学习,为的是一个分数,但它却麻木不了我们心中的圣地——友谊,是它湿润了一切的干涸,是它点缀了青春!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篇14

郭珊瑚

“,你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当主持人朱军把话筒递给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时,麦家回答最温暖的事就是和儿子的关系缓和了。还记得《朗读者》中麦家朗读写给儿子的信,拳拳爱子之心,坦诚用情交流使观众们无不为之动容。而我2017温暖的记忆之一就是从改变自己做起,应用正面管教理念处理班级事务,处理亲子关系,一幕幕具有“温暖”气质的瞬间,值得细细回味。

当我和善坚定去说

“你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你怎么又来迟到了?”“你的作业怎么还没写完?”……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企图用自己的谆谆教诲赢得孩子的专注积极,她每天起早贪黑,不肯浪费一分一秒,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说教孩子的机会,她就是接触正面管教之前的我,那种身心俱疲的低效能的勤奋耗时耗力,严重影响我的专业成长。《正面管教》强调的关注点应该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帮助他做得更好,把焦点放在“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惩罚),其中“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则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善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周三下午,当我看到通报栏里女生的519宿舍上周的纪律卫生都退步甚大、床铺不整,多次被扣分时,第一个念头就是立刻把她们叫出来狠批一顿,就在气呼呼的往教室路上,我想到了“积极的暂停”,对,我要专注解决问题,于是语气一变:“请519宿舍女生晚上八点下晚自习到宿舍开会”,已经经过几个小时的冷静沉淀,晚上到宿舍后,我启发式提问:“大家对上周咱们的宿舍表现满意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满意?”她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有人晚上总喜欢接话睡得晚,有人说早上起得晚没时间整理床铺,有的说值日生太潦草,有的说总有人去卫生间后不冲净,我克制住想要说教的冲动,接着问:“那大家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感觉?”,她们纷纷说睡眠质量低,扣班级分数,拉班级后腿,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心情不好等等。“既然有这么多的坏处,那现在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哪些是自己能解决的?哪些需要老师帮忙?”我的问题表达了我的理解和接纳,解决方案由孩子们通过头脑风暴自己提出,自己执行,他们心甘情愿主动去做往往会事半功倍。结果不到一星期时间,宿舍各项指标急速上升。

如果没有这一系列和善而坚定的启发式问题,她们就不知道自己在宿舍想要怎么去做,会继续搪塞、逃避。我也很有可能把重心放在对她们进行惩罚,导致她们被动受罚,因为老师的外力去修正,而真正内心的渴望被抹杀,师生站在对立面。当我和善坚定地去说,师生更加亲近了,工作更有智慧了,我离幸福近了一大步!

当我不动声响去做

我们可以用行动代替语言吗?“上课坐端正”“把脚下垃圾捡起来”“把桌面排整齐”“要多读书”……几乎每一次走进教室,都能发现问题并且滔滔不绝,尤其是周一大课间升旗仪式后是我的语文课,升旗仪式政教处总会总结上周表现,自然就有很多的注意事项要给学生交代,而我往往计划两分钟之内说完的话,总是一发就不可收拾。难怪同事笑话我角色错位,总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用行动代替语言。这一次,我又发现上课预备铃已经响了,但黑板还没有擦,我试着闭上了嘴走到哲哲面前,拉着他的胳膊送到黑板前,温和地把粉笔擦递给他,然后让其他同学打开课本,同学们非常惊讶,立即安静下来投入学习。同样晚上回到家,以前的家庭约定亲子共读时间是8:30―9:00,儿子总要让人催,今晚我没有说话,时间到了,自己先拿起书津津有味读起来,惊讶的是儿子不到半分钟也安静坐下来了。

当我不动声响地去做,我成了原件,你们成了复印件,我明白了想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率先成为那样的人,我离幸福又近了一步!

当我不遗余力去爱

有人说:你真不幸运,今年碰到了一个差班,学生纪律差考试成绩差。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同样在人们眼中所谓的差班,也是最需要班主任无条件的接纳、关爱的班级,孩子们浸润在一点一滴的师爱里,从错误中学习、成长、历练,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把课间操从教室到操场的这两三分钟路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美好的特殊时光”,跟孩子们一起走路,我会问一些无关学习的话题,如:这周回家做了什么高兴的事?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都表现出特别的新鲜与好奇,课下关系好了,课上自然信其道。可是一天我特意去接近洋洋,同样的话题被她一句“没啥高兴的.”怼了回来,“那我给你分享我做的高兴事,你愿意听吗?”我想缓和一下,没想到咯噔一声“随便”,我还是绘声绘色去讲,讲完后我用了《正面管教》中的“我很……,因为……,我希望……”句式:“我很高兴,因为你今天认真倾听,和我一起度过了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美好特殊时光,我希望下次能分享到你的开心事。”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足够的鼓励并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回到班级以后,班会课上我又一次应用《正面管教》中的致谢、头脑风暴等解决问题,用一个苹果作为发言棒,在同学们中间传递,传递正能量,传递流淌在教室每一份空间的爱。

当我不遗余力地去爱,我对班级坚定了信念,对美好目标不动摇,我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们既有健全的人格更有优异的成绩。追梦路上,我离幸福又近了一步!

当我换位思考去想

孩子们的行为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我们如果只能看到这一角,而未去探索那隐藏在水面下的内心世界,那可能我们永远无法走进孩子,《正面管教》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归纳为错误目的表中的四种需求:1、寻求过度关注2、寻求权力3、报复4、自暴自弃。桐桐小学时特别优秀,见多识广文学素养极高,刚入初中就因非凡的口才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因为处处要给别人当榜样,所以我对他的要求更高一些,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他并非名副其实,于是更加严厉批评,剥夺了他的很多学生会权力,但他越发经常故意犯错,成绩也退步相当大。我只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显然没有。反思自己,我只看到了桐桐冰山上的行为,完全没有去探寻他内心的想法,他是在用他的错误行为告诉我:“老师,我很伤心,请注意我鼓励我,让我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于是我改变策略,寻找一个又一个小契机,在班级同学面前肯定他、赞美他,看到他两眼发亮、下课都在专心写作业的样子,我悄悄地笑了!接着我又用“错误目的表”和好几个同学对号入座,收效良好!

当我站在你的角度去想,用鼓励并赋予你力量的话语来代替令你沮丧的训斥,你在教室里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你的笑容更灿烂了,我离幸福触手可及!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制度下一篇:浅析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改造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