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2024-08-08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共8篇)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1

论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

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

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实事求

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想路线不仅挽救了落后的旧

中国,同时,对现代社会政治、文化、商业乃至生活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

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

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实事求是的初步确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验证了中国社会

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教训。使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对毛泽东思想

进行了完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

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实

验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绪,“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阵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救助主观主义”的问

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

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时间的依赖关心,以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

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中国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典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同时,极大程度上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巩固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地位,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的重新确立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注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虽然毛泽东曾在方向“大跃进”的错误并 加以纠正,但党在时间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心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此后,在江泽民,胡锦涛的领导下,依旧贯彻实施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其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体现了其重要性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革命意义

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实施下去的结果。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地深入人群,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而不会浮在上空,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而不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的现代意义

实事求是寓于万物之中,它是一种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人人得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种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是一种诚实正直的人格操守。

在政治方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路线,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政治道路。如此,才能使国家繁荣发展。反之,如果国家干部一味的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实行家长制,那么,国家只会渐渐走向衰落。

在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以诚为本,如此,经济发展也会相对加快。如果为图私利而弄虚作假,那么,轻者将会出现经济滞后,重者会出现国家混乱的情况。

在道德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不说信口开河,不无中生有的谎话,不办知行不一的违心事,做到言行统一。如此,才能提高社会素质,使社会更加和谐。反之,如果人们没有对‘实事求是’的认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事将时有发生,言行不一也将成为家常便饭。那么,所谓的道德也将不复存在,国家也将置于一片混乱之中。

在文化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求学,求甚解,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做到学历与能力统一,使国家文化程度得到真正的提高。如果不懂装懂,于你,在毕业时很难找到工作;于国家,文化直接影响经济,会使得国家经济也会相对滞后。为什么拿诺贝尔奖多为西方国家?难道我们比他们差吗?我想,坚持实事求是与否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所以,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提出,不仅对当时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是是一项伟大的成果,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依旧具有不朽的意义。我相信,对于国家以后的发展,依旧会依照这一思想路线继续实施下去!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年级:2010级 经济系

班级:金融班学号:01057078姓名:徐丹丹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2

党的思想路线, 又称党的认识路线, 它是多位一体,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 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 否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偏离了出发点, 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 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 只有从实际出发, 以实际为出发点, 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 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 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胸怀理想, 思想活跃, 自我张扬, 个性突出, 求真务实, 自立自强,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 心理不够成熟, 处事方法仍显青涩, 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以此为起点,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 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 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 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 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 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 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 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 否则, 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 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 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 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 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需要做到, 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 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 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否则,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 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老师孤单寂寞, 学生痛苦难熬, 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 国家有明确要求,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 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 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 促进理解, 凝聚共识, 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 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 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 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 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 从而达到既答疑, 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 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党要坚持, 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 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 “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 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 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按照规律办事。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 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 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 即朝良性方向发展, 但是, 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 即使有正确的认识, 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 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 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 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 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 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 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 特别是对知识群体, 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 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 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元关系, 形成了多种结构, 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 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 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 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 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 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 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 既不可以过强, 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 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 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 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 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 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 坚持实践育人, 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认同真理, 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 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 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 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 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 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 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 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 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 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 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 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 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 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 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主要表现为,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 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 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 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 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 既有理论功底, 又有教学经验,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 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 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才会彰显理论魅力, 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 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 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 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7) .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8]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第二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3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党的认识路线,它是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否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偏离了出发点,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出发点,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胸怀理想,思想活跃,自我张扬,个性突出,求真务实,自立自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心理不够成熟,处事方法仍显青涩,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此为起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否则,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需要做到,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否则,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老师孤单寂寞,学生痛苦难熬,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国家有明确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促进理解,凝聚共识,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从而达到既答疑,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按照规律办事。endprint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即朝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即使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特别是对知识群体,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元关系,形成了多种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既不可以过强,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坚持实践育人,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一是要认同真理,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主要表现为,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教学经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才会彰显理论魅力,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4

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

2018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一部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灵魂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不过时,被一代代共产党人弘扬、继承和发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所以本文整理了相关核心内容以及相关习题,力求考生对此知识点有个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例1.下列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析】D。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建设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是()。

A.六届六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解析】C。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A项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B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D项,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第一次概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在下列()中正式指出的。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解析】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3)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例1.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

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D.“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解析】ABD。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的精髓()。

A.独立自主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群众路线 D.实事求是

【解析】D。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对实事求是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 B.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 C.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D.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

【解析】ABC。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D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篇5

——第一阶段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已经开始三天了,今天晚上全组进行了第一次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阐述自己这几天来的收获与感悟,而我在认真听取其他人发言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这几天来的党校学习,以及对党的认识的丰富与发展。这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在3月10号下午洪成得老教授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看到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共产党员在主席台上激动地讲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政党,我突然为自己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洪教授关于‘分工,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最高目标的指导作用’等的一系列问题的独到理解与生动讲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悟的,也是洪教授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下我将重点讲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一原指治学态度的格言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他自己的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他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而实事求是则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也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而‚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质上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表述,实事就是具体问题,就是客观存在,求是就是具体分析,因此实事求是实质上就是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俗概括和通俗表述,这种创造性的概括和表述,符合毛泽东思想中处处体现的那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风格,更容易为全党全军所理解所接受。

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它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和根本点的。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出发,在科学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最突出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正是根据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特殊国情,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通过整风的形式,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艰巨任务。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系统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创立了丰富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正是通过对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科学分析,逐步制定一整套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中的正确政策与策略,建立和领导了统一战线。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单刀赴会,深入虎穴,团结了各阶层的人士,成了众望所归的核心领袖。这就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开创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比较顺利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可以这样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成功是与坚持实事求是分不开的,而后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也是因为脱离了实事求是这条基本路线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形象。针对长期教条主义和当时两个凡是造成的危害,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阶段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命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接段的科学论断。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战略步骤来看,关于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

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丰硕果实。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6

解放思想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蛮干而是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作为执政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前提下解放思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

解放思想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解放思想决不是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解放思想的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准确地而不是模糊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学懂弄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解放思想不是流行语,更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今存在的问题。诸如特权和腐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假冒伪劣、安全事故频发、以及被群众称之为的“新三座大山”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从根本上、源头上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堵漏洞式的、隔靴瘙痒式的治标不治本在实践中证明不奏效的办法,更不允许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大行复辟倒退之实。

解放思想是我党历史上一贯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贯反对因循守旧,强调创新,开拓前进的。他曾经郑重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7

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这在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都有显著的反映和体现。“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有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和解释。毛泽东在其著作中, 对“实事求是”有过简洁而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所谓“实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内部联系, 也就是所谓的规律性。“求”就是人们去探索研究。[1]“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精髓,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开始在中国传播, 尽管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毕竟是外来的东西, 还需要一个本土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则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现了理论的飞跃。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概念的丰富内涵有过系统的阐述。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阐述恢复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的根本地位。邓小平指出, 在许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 思想还很不解放, 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状态。如果思想一僵化, 就会条条、框框, 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的随风倒, 就会使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多起来。全国范围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其实质性的观点也就是围绕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这场争论既是是思想认识问题, 又是当时的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重要问题。中国当时的发展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则只能造成思想僵化, 个人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就会在停滞中灭亡。[2]邓小平上述论断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和论述。

总之, 在理解“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 一定要既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不同侧重点, 又要高度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把握这条思想路线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又是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结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期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理论交锋和斗争。“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后, 中国该往何处去, 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1977年2月7日, 中国当时理论宣传三大权威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共同发表了《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社论公开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关于“两个凡是”思想的权威表述。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那样:“两个凡是”观点就是打着维护毛泽东形象和思想的旗号, 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在此背景下,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 或结合革命斗争历史, 或援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优良传统思想作风的历史贡献和现实理论意义作了强调和阐发。这就客观上为全国范围内的关于什么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0日, 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文章随后被绝大多数报纸也陆续转载。该文的发表和不断转载, 使其观点不断深入人心, 影响也越来越大。随后, 在邓小平和中共中央许多领导人的支持下,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压力, 在全国广泛展开。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道理, 虽然从该文章理论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在当时“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时候,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冲垮了以“两个凡是”方针为代表的“左”的思想的束缚。因此,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 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他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中共中央正式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重要的思想路线。全会提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在解放思想旗帜的引领下, 努力研究我们前进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 才能正确解决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才能顺利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 等等。

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以后, 在改革开放实践的许多重大历史关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经受住了多次严峻考验和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保障。

一是指导“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展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结束了“文革”结束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长期处在徘徊的困局窘境, 开始全面和认真地审视并纠正“文革”中及其以前党的“左”倾错误, 最终实现了党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 中共中央逐步掌握拨乱反正的主动权, 逐步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并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是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和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1992年春天, 邓小平不顾自己80多岁的高龄, 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邓小平指出,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 主要问题是不敢闯, 思想和行动上存在顾虑, 总体上讲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怕被有些人指责为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犯了错误。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判断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他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不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还强调指出,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仅仅是经济调解的手段和基本的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 这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这些在当时带有前瞻性的大胆论断, 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的超凡勇气, 没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 是断难做到的。

三是蕴育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纪之交, 面对国内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我们党又面临如何建设党和怎么建设党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使全党思想从旧的思想框框中解放出来,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提出,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对促进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指明了方向。

四是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新时期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又赢来了一个充满新机遇和挑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继续高举“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旗帜, 立足于国内和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要求,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进而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极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在, 我们仍然需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入发展, 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并在推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在历史转折时期, 思想理论领域仍然受制于“两个凡是”枷锁控制, 新个人崇拜逐渐升温的特殊历史时期提出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既为当时冲破思想枷锁羁绊指明了方向, 又为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邓小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篇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国情中国梦

“实事求是”最早见于班固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随着明清“崇实黜虚”实学思潮的高涨,考据学也兴起,重新提出汉代的“实事求是”。清乾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则把“实事求是”当做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实事求是”,对其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准确而全面的概括。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所有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习近平说,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他说,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

对待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应当以史为鉴,深刻理解违背这一原则的危害。回顾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而很多重大的失误都源于我们违背了这一根本思想路线。

中国社會主义建设过程中,因“大跃进”“文革”等原因,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初衷是好的,希望我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实现超常发展,但由于这场运动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及苏联撕毁合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困境,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全国人民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严重的经济困难使我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共产风”的问题,中央采取了十二条措施,纠正“左”的错误,为扭转农村的经济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之后,毛泽东又提出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以往的某些做法做了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得到肯定。

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文化各方面全面倒退,给我国建设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文革错误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错识地估计了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没有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才使得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近几十年我国建设成就的取得都与这一路线分不开,如冲破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经济建设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等等。

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正确走他的发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从,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取决于党的领导人是否找准了方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按照国情抉择策略,那就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问题,不切实际考虑事情,不能夸大事实去说话,如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为了争高低,盲目做事,不顾实际夸大其词,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惟有立足实际,立足国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始终稳步前行,才能早日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汉书》卷53.中华书局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上一篇: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下一篇:优秀选调生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