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2024-09-15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通用8篇)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1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系别:艺术系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

这次我们09级的学生外出考察,在南京的雨花台,我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了解毛主席的生平,甚至包括毛主席脸上的痣的由来。毛主席脸上的痣并不是天生的,那颗痣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才长出来的,预示他中年得志。感觉自己对毛主席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恐怕妇孺皆知。但我们却未必知道,在118年前的12月26日,中国诞生了一位伟人,他就是毛泽东。

说起毛泽东,他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无论从老一辈的口中还是从教科书上,我都深深地感受到这伟人的伟大之处!在教科书上我们知道,从1921年7月,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他在1976年9月于北京逝世,这55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犹如一滴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人会料到会有如此变化,而这一切的存在都与毛泽东分不开。他的出现宛如太阳般耀眼!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毛主席语录。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就从这里学会了如何做人。

我们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里学会了强身健体,张弛有度,懂得了友谊比成绩更重要。我们从“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懂得了团结和严于律己。我们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中学会了立志。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学会了节俭。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学会了争分夺秒,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学会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学会了选择人生。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学会了自信。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中学会了沉着。从“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中学会了乐观。甚至在高考时,我的数学老师都用“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教我们如何对付考试。

而这些语录却影响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之要做到谦逊、诚实、乐观、向上、坦荡等,应该听从老人家对我们的教导。可以说,毛泽东不仅仅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应该是影响了一个世界,影响了中国从1927年以后的整个历史。

毛泽东是湖南湘潭人,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伟人,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他在革命年代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5年,在被迫长征的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往后的革命日子里,毛泽东在实际当中实事求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与共产党的先进分子一起努力地改造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采取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新中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然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也犯过错误,那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和晚年的错误。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结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野心家的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难以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虽然毛泽东的晚年犯下了如此的错误,但是我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毛泽东的一生,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的话,我觉得就是“有功亦有功,但功大于过!”

中国的改变与与毛泽东分不开,更与毛泽东思想分不开!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

同时我也认识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极“左”的错误观点,明显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因此,我们既要坚持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又要坚决摒弃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力量。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也让我很感动。今天我们的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点只是放在高层,而缺少了对台湾群众的细致工作。所以我对毛主席很佩服,也很尊敬。

我们今天如何学习和继承毛泽东思想。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让人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但是改造社会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社会。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还要不断的参加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2

(一) 毛泽东文化观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 新民主主义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1]就是说, 文化建设要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

1. 民族的文化。

民族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有着自己民族的伟大灵魂。这个灵魂, 累积千年文化底蕴,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的生命血脉中至关重要的精华。由孔子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 这一精神信念蕴藏无穷的力量, 闪耀着东方文化智慧的火花。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更是启迪着世界上所有关注幸福的人们, 它像浩瀚的长江一样, 源远流长, 奔流不息。毛泽东文化观主张文化要具有民族性, 他指出, 如果大家都画一样的画, 都唱一样的歌, 千篇一律就不好了, 就没人看, 没有人欣赏。因为人民的习惯、感情和语言, 和每一个民族自身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 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2]民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倡与其他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的民主的文化沟通交流, 与西方帝国主义文化及其腐朽思想划清界限;其二是主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和外来文化相互融合, 形成先进的世界文化。

2. 科学的文化。

科学的文化, 指的是文化的内容和方法是科学的。科学性反对一切文化遗产中的封建腐朽思想, 倡导实事求是与客观真理, 倡导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毛泽东文化观的实质就是其内容的科学性。毛泽东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主张客观真理, 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3]第一,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毛泽东文化观中关于文化的内涵,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等的系统论述, 都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 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第二, 毛泽东文化观的方法论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且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伟大理论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实践联系起来的, 是意识形态对物质的科学反映。我们要解决中国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以马克思文化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毛泽东一系列文化观点就是在这一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的文化观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的革命现状, 只有依靠毛泽东文化观, 才能更好地为当代中国革命事业服务, 并指导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胜利发展, 从而更好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任务。

3. 大众的文化。

大众的文化, 是指文化建设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 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文化观的最终归宿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毛泽东说过“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 因而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4]文化始于广大人民群众, 也应以人民群众为归宿。对此,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问题上都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要求文化工作者要面向人民大众, 在文化造诣上精益求精, 不能为了数量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 要严谨地对待文化作品的创作, 重视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争取给人民群众带来最优秀的精神食粮。

(二) 毛泽东文化观为当代我国文化建设确立了方法论原则。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高度重视, 毛泽东文化观为当代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确立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先进文化事业的长远规划。

1. 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 文化为社会服务的原则。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毛泽东较为成熟地阐释了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在他看来, 文化建设和服务的原则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为什么人服务, 怎样为人服务。因此, 毛泽东指出:“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 必须联系群众, 而不要脱离群众。”[5]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利用行政力量, 强制推行一种风格, 一种学派, 禁止另一种风格, 另一种学派, 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 是正确对待人的精神世界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双百”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开放的文化建设心态, 同时也对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中外”关系, 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关于这一问题, 毛泽东有着长期的思考和探索, 发表过许多明确的论述, 并在1964年明确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只要是对我们的社会建设有借鉴的东西都要尽量吸收, 但是我们不能全盘接受, 要有选择有判断地加以利用。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提出, 文化的选择和使用应该以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为导向, 尽可能地妥善利用比较先进的国外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要以史为鉴, 为新文化建设服务, 而学习外来文化则是要汲取外来文化中的精髓,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避免走弯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批判地接收它, 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我们发现, 毛泽东在如何对待不同文化关系问题上, 是立足于“现代”和“使用”的基础之上的,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作为取舍的最终标准。因此, 中国人民要融化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毛泽东在如何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问题上以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和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标准来决定取舍的, 这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认为,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实践表明, 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才是我们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以他深邃的历史眼光, 洞察到封建主义文化残余和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提出:“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 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外国文艺与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一切优秀的和进步的作品, 我们都应当借鉴和学习。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 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

二、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特点

毛泽东在领导与建设中国的过程当中, 长期思考应该如何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的重要问题。毛泽东的先见之处在于他善于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规律, 认识与指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目的、途径、方针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毛泽东发扬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 明确了文化同政治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 也指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所具有的文化大众性、科学性与民族性的本质与特征的内涵。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 毛泽东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出来“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的文化发展方针, 针对不同时期形式, 他提出了不同的方针政策, 比如:当人们运用教条主义的观点看待学术与文学的时候, 他针对这一问题又提出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毛泽东文化思想具有时代性。

历史在进步, 时代也在发展。在如今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 也有很多人会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价值产生怀疑。很多人会想,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主要诞生的年代正好是我国的革命与战争时期, 而我们现在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两个所处的时代主题与背景各不相同, 那么,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对我们当代来说, 到底有没有价值,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时代特征, 同时能够指导我们当代文化的内容建设, 具有当代价值。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无论是何种理论都是一定时期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时代产物。而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体系的诞生是为了解决那个时期落后的中国而产生的, 也就是为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而如今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问题与情况, 我们的新时期也有着和革命时期不同的问题。世易时移,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同时, 我们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也在不断地作出新的解读。对于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来说, 在如今以发展与和平为主题的时代, 它仍然拥有并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

(二)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体系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

文化的发展不管在任何时间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的文化是由以前的文化发展与继承而来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同样也是离不开我们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传统文化, 而非凭空产生的。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在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有相当一部分, 对我们所处的阶段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仍然适用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们要取其精华部分, 也就是仍然符合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那一部分。另外, 对于一种文化的价值评价, 要从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阶段性来审视其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文化所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尽管晚年的毛泽东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思想轨道, 使那个时期的社会遭受了挫折, 但他给我们社会, 乃至整个人类带来的价值是不可否定的。

(三) 毛泽东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文化观充实了马克思主义若干文化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纵观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过程,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中国化的过程, 整个过程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框架下进行的, 同时密切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毛泽东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根基,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先进的观点, 同时也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文化理论。1940年2月, 毛泽东撰写并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这成为了其文化观成熟的标志。毛泽东的文化观是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第一, 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 毛泽东关于文化的科学表述, 唯物地揭示了整个文化的政治属性和阶级本质, 准确地阐明了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发展变化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密切联系, 以及文化在整个社会变革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第二, 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体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 都是人的创造品。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人, 文化应该反映主体的活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到,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世界是人民的世界, 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三、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向”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势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因此这两个方向将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倡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贯的文化思想, 是他为全党、全军制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毛泽东主张, 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将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确立为文化建设的价值指标。而从我们的国情观之, 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 时刻体现人民群众的阶级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二) 在坚持双百方针中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双百方针指在艺术文学上的百花齐放, 在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它既提出了对艺术上的要求, 在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也提出了对学术上的要求, 在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这就打破了艺术流派和学术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 更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不断进步。1956年,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中正式提出: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作为我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 专门论述了“双百方针”, 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6]。时代在进步, 但是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及一些老辈的革命家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却一直沿袭至今, 并在不断扬弃中发展, 还将向着创新方面继续前进。

(三) 在践行中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原则。

文化创作必将源于实践, 只有经过了实践才能得到切身的体会, 并将其总结归纳, 形成一种令人信服的观点, 即为好的文化。而文化的发展必将源于生活, 并反作用于生活, 这也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样的文化才会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的创作与发展一定是要贴近群众的, 文化是由群众创作的, 还依靠群众传播与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化的创作与发展也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路线方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大众的喜爱。

(四) 力求推陈出新。

毛泽东把批判继承旧文化与创造新文化的关系概括为“推陈出新”。“推陈”就是要在继承和吸收中外文化遗产时, 抛弃那些不适合于今天需要的东西;“出新”就是要在继承和吸收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创造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推陈”和“出新”是文化发展辩证统一的过程, 也是文化扬弃论哲学思想在毛泽东文化观中的集中体现。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不是让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创作的替代品, 而是要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并为现在的文化建设服务。新文化的创造, 不仅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更要立足于现实, 从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素材, 激发创作灵感。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彰显多样性。

建国初期, 我国也曾学习别国经验, 甚至照搬他们的经验, 用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这种做法给我们实际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得出结论, 不能盲目地跟风, 也不能盲目地不加修饰地学习他国经验。因此, 我们自己从艺术与学术的角度提出了“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的方针政策。此方针政策的提出, 使那个时期的文化与科学领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各种错误的做法与思想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由于后来的政治与社会的变化, 文化失去了它的繁荣景象。但这种方针政策本身是正确的。我国有多种民族, 其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 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从而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是当今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表现。

四、结语

毛泽东文化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并在发展壮大中, 提醒我们认识自我。在政治变化多端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 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之峰, 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加强, 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有待重视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同时, 一定要借鉴老一辈革命前辈的优秀思想, 从而使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健, 葛森.浅析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2].王珉.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内容和当代价值[J].理论与实践, 2011, 11

[3].卢苑霞.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12, 第3卷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98, 第2卷

毛泽民在盐池 篇3

由于盐池刚刚解放,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之反动分子暗中破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风尘仆仆赶到盐池,帮助恢复和发展生产,指导开展经济工作。

毛泽民是搞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进入盐池城之后,在认真听取盐池县城市革命委员会的汇报。

为了便于广大劳动群众买卖货物,节省支出,增加收入,抵制商人的过分剥削,毛泽民指示城市革命委员会帮助人民群众建立自己的商业机构。按照毛泽民的指示,城市革命委员会把没收的“聚和兴”“万兴和”两家豪绅的财物集中起来,于1936年7月成立了消费合作社。有了资金以后,又在消费合作社附设了一个食品合作社,专门供应熟食品。消费合作社内杂货供应齐全,价格低廉,买卖公平,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市场。为了扩大资金,推动合作事业的发展,苏维埃政府在县城召开了一次有几百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毛泽民在会上宣传了办合作社的目的、意义和办法,号召群众积极入股,集资办好合作社。

毛泽民还及时纠正了当时打土豪分浮财中打击面偏大的问题,释放了不该捕押的几个商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县城的20多家私商都陆续开门营业了,不愿拿出来卖的货物,在消费合作社的影响下,也摆出来销售。市场很快活跃起来,城乡交流日益增多。外逃的地主、富商闻讯后,也纷纷返回,还向红军捐款,支援抗日。

毛泽民还广泛和商人结交朋友,发展贸易,组织物资内购外销,以保证边区的物资供应。当时边区的食盐、皮毛、牲畜、青油、药材、粮食的贸易收入占边区财政收入的90%以上,而盐池的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占了大部分。这些产品收购以后经石嘴山运到包头,再运到天津、北平销售。

1936年10月,成立了盐池税务局,各区设立了税务所,并且确定了公平合理的应征税目和各项税率,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与好评,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4

摘要: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学习在他的生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诗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来自他对一切先进文化孜孜不倦的灵活学习与运用。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内容的广泛性等都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大学时间进行学习,从毛泽东学习思想中会得到许多启示。关键词:毛泽东;学习思想;大学生;启示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一个探求知识,寻找真知的过程,是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以及个人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是国家的的人才和希望,他们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和他们在校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大学时间读书学习,这几乎是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在学习领域里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堪称是学习的典范,他的学习思想中关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等对于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毛泽东学习思想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等,并不是天赋造就,而是跟毛泽东一生孜孜不倦的学习有关。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他的学习,一直到老。1.1 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毛泽东从小就养成爱读书学习的习惯。无论什么书,只要他认为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见识,能够寻求到救国救民的真理,他都会废寝忘食地读。少年时,他在学习和干农活之余,经常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借阅各种书籍躲在被窝里或田间地头勤奋学习;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毛泽东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购买各种书报。

全国解放后,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毛泽东有了自己的图书室,他的读书内容就越发的丰富了: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名著,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到一些地方杂志,甚至是一些读书笔记,他都拿来学习。毛泽东读书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很惊人的,可与其相比的大学问家也不多。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在中南海的各类藏书近10万册。因此毛泽东在和客人谈话时总是能够博古通今,旁征博引,让人感到他的学识渊博和明达开朗。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从最初的“自由主义、民族改良主义、乌托邦等混合思想转变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读了第一本马列著作《共产党宣言》后曾说:“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初步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我只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除了认识更加深化,他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民族资本赎买理论等。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毛泽东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道路,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总之,毛泽东不仅是一代伟人,而且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话幽默风趣的伟大学问家。

1.2 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毛泽东不仅爱学习,而且非常讲究学习方法。他在看书的过程中总是边看边记笔记,对书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他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认为学习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因此在他看过的书里,经常会发现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有些书不仅看一遍,如果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还要反复看,甚至能达到过目成诵的水平。比如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毛泽东至少读了五遍,对书中塑造的人物和书中的语言非常欣赏,他甚至在文章中经常引用《红楼梦》中的故事和语言,并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通过《红楼梦》的学习可以更形象的了解封建社会的生活,对于阶级斗争也有更深刻的体会。

毛泽东还非常重视自学。可以说毛泽东的知识大部分是自学得来的。除了在家乡私塾及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受过老师的直接教育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自己抓紧一切机会进行学习。在他私塾毕业辍学回家后,尽管父亲经常给他布置很多农活,可他还是在干完农活之余抓紧时间看书:有时候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在晚上豆大的油灯下,就这样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后,毛泽东去了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时,毛泽东更像是一个如饥似渴的孩子疯狂的吸取知识的甘露。在革命战争中,有过毛泽东担架上学习的故事,马背上看书的笑谈。建国后,毛泽东在学习方面从来没有懈怠,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同时提倡干部们都要发扬“钉子”精神,勤于钻研。

毛泽东经常告诫身边的战士和干部,学习不要死板教条,否则就要犯错误,要活学活用。他提倡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曾经在1938年的抗大毕业典礼上告诫学员们:“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是讲义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谈话中,引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反复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毛泽东本人一生中也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写出了许多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秀著作,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3 学习态度的严谨性

毛泽东认为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只有靠老老实实的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并且在学习中要有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态度。学习可以从人民群众中学到想要的东西,也可以从其他行业中学到知识。因此,毛泽东自幼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只要有空就去向学校的教员讨教学问,如杨昌济、李锦熙、徐特立等,他们经常谈论“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改造社会事”。很多老师很欣赏毛泽东的才华,认为他的言谈“大有见地,非庸碌者”。而毛泽东也认为“生平不见良师友,甚愿日日趋前请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谦虚好学的态度。毛泽东还认为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他曾经对身边的秘书表示要“决心学习,至死方休”。他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晚年毛泽东在患了老年白内障时,仍然坚持学习英语,有时候用放大镜看,有时候让工作人员给他读。一直到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他还让人给他读报纸。毛泽东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用自己严谨治学,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毛泽东学习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毛泽东学习思想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全方位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系,对当今的大学生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过去相比,大学生现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技术的发达,让他们面临的诱惑比过去增多了,休闲娱乐方式也变的多样化,他们缺少完整的时间规划读书学习。因此,当今的大学生在学习

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仍然以被动学习为主,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面对就业压力,学习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也增强。很多大学生把对自己在将来的就业中有利的科目,放在首要位置,如英语和计算机考试;然后是自己的专业书籍。除此之外,其它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的社科类书籍则很少涉猎。

毛泽东学习经验启示我们,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大学时光。2.1 要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业适时地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近期的目标。然后结合一系列的学习计划,从而不断达到自己的近期目标。在学习中,要像毛泽东一样善于思考和质疑,勤记笔记,不懂就问或反复阅读达到理解消化的目的。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2.2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从毛泽东学习的经验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知识也是同等重要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但反过来又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只有把书本知识融汇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强化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这种相互融汇的过程中有所创造和有所发明。青年学生应该在学习之余走向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然后总结出自己的不足,再进行充分的理论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因此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由老师向学生推荐需要看的书籍,同学之间也可以自发组织读书学习会,经常交流看书的内容和体会,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这样就可以发挥学习自主性,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总之,大学生一定要摆脱考试性被动的学习模式,要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边学边做,为解决实际问题去读书学习。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奋发学习的氛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学习思想的精华,做到全民学习,人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业题及答案 篇5

2、为什么说经济上的半资本主义、政治上的半主权、文化上的多元化趋势是诞生具有特定质地毛泽东思想的条件?

3、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同志又继续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使它又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它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它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它源于马列主义,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5、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看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有何独创性发展?

6、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验对当今社会有何启迪?

7、为什么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怎样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

原因:

(1)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

(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农民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主要受害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主要是对农民的压迫,因而在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民主革命胜利也主要靠工农联盟.中国革命的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与农民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而解决农民问题是解决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主要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离开农民则一事无成.(3)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场斗争中,人力物力的主要源泉在农村。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际上是就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取得农民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权。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哪些对马列具有独创性?

2.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去把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独创性发展

要完整地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还需将其放在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特别是将其放在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中去加以把握。因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创造性的伟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原理或新的论断。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首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中国无产阶级应该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的独创性理论。

由于东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西方国家的民主革命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联合农民及其他革命阶级夺取革命胜利。而中国人口中80%是农民,他们是全国的基本群众,是农村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低下,受压迫最深,具有要求变革现状的革命积极性,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实际上就是农民运动。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也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既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个基本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独创性发展,突破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古典式结论,无论是对中国革命还是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巨大的贡献。

(2)提出了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独创性理论。

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资产阶级,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大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论断,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它的独创性表现在,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最基本的特殊国情出发,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应根据革命所处的不同阶段之不同需要,以及资产阶级自身不同的地位,对其采取相应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即总体说来又联合又斗争的理论。在这一点上,中共没有照搬俄国共产党的做法,不像后者那样,对资产阶级绝对加以打击。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认识蒋介石政权的性质成为党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这时,毛泽东在深刻分析蒋政权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概念;并指出,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完成了民主革命阶段对资产阶级的基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内容,至此也得到了更为完整的表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新民主主义理论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武装夺取政权,用战争来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基本原理,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都适用。但是,执行这一原则的表现形式,却可以而且应该基于不同的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毛泽东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的突破,是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的总结。它有两层涵义:一是,中国革命不像苏联十月革命那样,先占领城市后夺取乡村,而是走与此相反的道路;二是,中国革命不是一蹴而就地夺取全国政权,而是先在局部地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扩大乃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只有从以上几个独创性方面来把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涵,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抓住它的思想特质和理论精髓。

9、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蓝图。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最后,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深刻地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经验。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总之,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发

展。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10、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

11、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其突出特点是什么?建军思想对今天有何意义?

1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做出了那些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是半殖民地条件。在半殖民地,城市虽带有领导性质,但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因为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不在城市。第二是大国的条件。失去一部,还有一部。第三是今日的条件。今天主要的是中国进步了,有了新的政党、军队与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指出,由于城市总是集中的,乡村又总是分散的,当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线后,共产党在乡村建立的阵地就在地域上被分割,给革命战争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规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但是,毛泽东坚信,乡村能够战胜城市,因为有上述三位一体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可以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去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磨练中生息自己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等将来条件具备时,就能举行反攻,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6

2.古田会议,1929年,福建古田。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3.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4.瓦窑堡会议,1935年,陕北瓦窑堡。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5.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4年-1945年,长达11个月,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6.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8.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北京。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毛泽东的发言——《不要四面出击》。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9.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年,北京。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党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它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的组织路线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第一,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买行高度的集中,加强组织纪律,健全党的生活,保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组织上的巩固和统一。第二,正确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选拔、使用干部,把最恰当的人选派遣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建设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使每个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带头作用。第三,教育全 党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

11.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北京。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注意:《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12.中共十二大,1982年,北京。邓小平在这次大会开幕式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13.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北京。《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北京。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5.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6.中共十四大,1992年,北京。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7.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北京。《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18.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北京。《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中共十五大,1997年,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0.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21.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北京。《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2.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北京。《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3.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北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4.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北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项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7

一、从哲学层面看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论者们从哲学视角出发, 从不同角度对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不同看法。雍涛从邓小平哲学有关领袖在革命事业中的作用出发, 认为邓小平一方面充分肯定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领袖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坚决批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方针。雍涛认为, 邓小平对毛泽东和对他自己的客观评价, 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即充分肯定领袖的作用、又反对个人崇拜的科学精神。 (1)

陈福雄认为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历史观理论的一大特点, 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邓小平亲自指导制定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把科学的领袖评价论变成党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维护了全党团结。他认为邓小平的科学的领袖评价论, 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路线, 坚持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 (2)

赵恒一从邓小平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出发, 认为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时坚持了思维结论的科学性。邓小平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同党和国家的历史相联系, 作出的结论恰如其分。思维结论的科学性使邓小平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 (3) 刘歌德从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出发, 认为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 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要用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和人民。 (4)

二、关于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宋惠昌从3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1) 思想原则 (2) 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3) 科学和理性原则。 (5) 有三位学者从4个方面作了概括。李合敏提出了以下4条原则: (1)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 功过比较。 (3) 由表及里, 辩证透析。 (4) 分清是非, 把握体系。 (6)

宗峻概括为以下4点: (1) 评价人物和历史, 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 (2) 分清党所犯错误的责任和毛泽东的缺点错误。 (3) 要正确认识毛泽东所犯错误的性质。 (4) 不能把毛泽东的错误归结为个人品质问题。要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 (7)

吴珏撰文指出, 邓小平在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时提出了4条原则: (1) 反对从个人角度评说领袖, 指出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 (2) 主张实事求是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 (3) 注重分析犯错误的历史背景。 (4) 评价历史人物, 是为了总结经验, 探索未来。 (8) 林建公等人概括了以下5个方法论原则: (1) 从不同角度作科学的区分, 把毛泽东的错误讲清楚。 (2) 要分析犯错误的客观条件和历史背景。 (3) 不能把错误的责任放在毛泽东一个人身上。 (4) 不提毛泽东的错误是“路线错误”。 (5) 走出认识误区, 联系现实中的问题批评毛泽东的错误, 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9)

荣长海等人认为, 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时坚持了大局观原则。邓小平认为正确评价毛泽东是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分不开的。邓小平认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 着眼于大局”。 (10)

三、关于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涉及制度方面的探讨

刘书林认为, 正确评价毛泽东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 并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走向成熟的标志。⑾

秦立海在讲到邓小平论述毛泽东晚年错误时指出, 邓小平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所犯错误的历史背景。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和组织制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邓小平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指出了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治制度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严重弊端。⑿

解超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邓小平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时指出, 邓小平认为对毛泽东的评价, 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问题, 这是同我们党的整个历史分不开的。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时着重指出中央领导集体应共同承担历史的责任, 强调要从制度方面来寻找原因。⒀

张景良认为, 邓小平从法制观出发, 在坚持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前提下, 认为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 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⒁

李锦坤从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发展和贡献的角度出发, 指出邓小平针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提出了要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制, 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时, 提出制度问题更重要这一新的重要思想。⒂

欧阳超从邓小平正确对待犯错误的角度出发, 认为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时, 认识到制度是决定因素, 必须健全制度。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 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⒃

戴均从邓小平有关制度建党的思想出发, 指出邓小平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发生、发展, 有着更深层次的根源, 这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的弊端和缺陷。⒄

铁锴从邓小平政治制度化思想出发, 认为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时, 认识到如果不进行政治制度化建设, 过去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进行政治制度化建设, 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⒅四、从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看邓小平的人格

林建公等人认为, 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时不仅不计较个人恩怨, 而且要求全党同志一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邓小平不计前嫌, 维护毛泽东的形象, 给毛泽东以客观公正的评价。⒆

华建宝等人认为, 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显示了邓小平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他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区分开来, 成功地解决了既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又要彻底否定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问题, 为扭转历史, 开辟新时代创造了条件。⒇

王章维等人认为, 邓小平之所以能科学评价毛泽东, 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非凡素质有关。邓小平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开创新局面。对毛泽东的功过和历史地位, 对毛泽东思想, 做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21)

宋惠昌认为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体现出邓小平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宏伟气魄。作为一个政治家, 对它的政治品质考验的途径之一, 是看他在重新掌权之后, 如何评价他前任的功过。邓小平对毛泽东公正的评价本身, 生动地反映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宽阔政治胸怀。 (22)

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篇8

原来,在举行罢工斗争前,1922年5月1日俱乐部成立时就提出了“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的宣传口号,并于7月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李立三首任总经理。但由于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合作社直至罢工胜利后仍然没有多大的起色,股金只有百余元,社员只有30多人,也没有独立的经营商铺,只设立在工人补习夜校内,工人对此颇有微词。李立三当即请求毛泽东能否派出能人去安源把合作社壮大起来。毛泽东表示,这件事很重要,要认真考虑一下合适的人选。11月,毛泽东决定派易礼容,还有刚入党不久、时任文化书社经理的毛泽民等一同前往安源。

到了安源后,易礼容接替李立三担任总经理,毛泽民始任兑换股经理,后为代总经理。当时工人们在经济上受到矿局和商人的剥削,最主要是来自银元兑换铜元方面,一块银元按市值应当兑换280枚铜元,但在商人那里只能兑换260枚铜元。矿局还仗势把应当发给工人的银元、铜元,兑换成只能在萍乡煤矿总局内流通的矿票,用强迫兑换或兑换减零的办法再度盘剥工人。矿局和商人还联合起来,当工人发工资时银元就跌价,物价就暴涨;当工人工资快用完时,银元又涨价,用人为造成价差的方法,再次让工人吃亏,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们早已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对此,毛泽民提出合作社要想经营有起色,真正帮助工人减轻经济负担,就要面向工人发行股票,大量扩充本金,让工人参与分红,还要保证工人的货币在合作社按市值兑换,不得人为跌涨。经俱乐部同意,以易礼容、毛泽民两任总经理的名义发行了消费合作社的股票,规定每股为5角,年终分红,这样迅速筹集了一大批资金。又经多方选择,最后看中了安源老街繁华地段的一幢二层楼的房屋,以此作为合作总社办起了一个独立门面的消费合作社,1923年2月7日正式对外开张营业。从此,第一个由党独立领导和开办的工人经济组织诞生了,第一张红色股票也首次发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被当时的报纸誉为“工人的红色店铺”。

在此期间,为了方便工人,毛泽民又在兑换股内加设了储蓄部,自行在俱乐部内部发行铜元票纸币1万元,以增加股本,扩大营业范围,更好地服务全体俱乐部成员,使合作社办得日益红火兴旺。1923年3月易礼容调走后,毛泽民接任总经理,到了当年的8月,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3万多人,资本达2万多元,还在安源矿区内开设了3个分社。开始办社时由于经验不足,对购物对象没有加以限制,一些奸商和矿局职员平价买进商品,然后按市价转手倒卖,使工人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害。为此,毛泽民及时提出了一整套经营管理办法,规定须给每个社员发放购物证,只有本人持证才能购得廉价物品,无证者只能按市价购买,以防止差价倒卖。他还提出股票分红的办法,拿出红利的十分之三分配给股东,让参股社员受益得惠。

面对工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扩大物品的采购数量和种类,降低价格成本,毛泽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俱乐部是由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组成的,可利用株萍铁路局火车司机开车的便利,到汉口、长沙、株洲等地收购和采购各种便宜物品,并通过火车捎带回安源。这样既减少了中间的差价,又省去了存储运输费用。如此购买商品,成本果然大大降低,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基本满足了工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深得工人的拥护和赞许。

上一篇:党员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下一篇: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