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育思想

2024-07-15

毛泽东教育思想(精选10篇)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1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时, 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发展的极大关注。他既亲身进行过办教育的实践, 又提出了许多发展教育的宝贵思想。毛泽东的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教育思想, 对于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我国各类教育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一、全民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全民教育, 就是以全民作为教育对象, 实现人人能够接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接受教育, 实现教育的平等, 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前提。毛泽东说, 中国从前的教育, “是贵族资本家的专利”, 一般的平民阶级, 绝没有机会去享受。这样一来, 贵族、地主、资本家“既独有知识, 于是生出了智愚的阶级”。①因此, 实现全民教育, 让广大劳动群众学习知识文化, 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还以自己的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1917年筹办工人夜校, 1925年开办农民夜校, 都是专为工农群众提供免费教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主持修订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在进行革命战争许可的范围内, 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又提出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 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 努力扫除文盲。”从此, 全民教育成为我党发展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加大了对全民教育的推进力度, 多次发出指示:不仅要办正规的学校, 也要办各种业余的学校, 不仅要办普通学校, 也要办职业技术学校, 不仅要办全日制学校, 也要办各种半工半读学校, 国家、工矿企业、农业合作社要积极参与办学, 利用一切条件让尽可能多的民众能够接受教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至毛泽东去世时, 我国有几千万人得以扫除文盲, 国民普遍的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改善。

毛泽东的全民教育思想提供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今天, 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初步实现了毛泽东的全民教育目标。但是, 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人们对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 对教育的层次要求更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继续深造, 但有限的教育资源却制约着他们愿望的实现。以高等教育为例, 我国只有普通高等院校1 000多所, 经过多年扩招后大学毛入学率也才超过20%, 这意味着仍有大量的青年人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带学历性质的成人教育对他们就是一种较好的补偿教育。可以说, 成人教育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 对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要求更强。经济越发达, 社会分工就越细, 对知识的专业性和工作的职业性要求就越高。这样, 专业突出、职业性强的成人教育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就存在广阔的市场。其三, 产生了教育终身性的需求。教育终身性或终身教育, 就是将教育当作一生的目标, 在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权利和机会随时获取、更新知识与技能。从某种意义讲, 终身教育可视为全民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化发展。在实施终身教育方面, 成人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形式。

二、素质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本质目标

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育人, 即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元构成的系统概念, 大致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技能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毛泽东关于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 极力强调施行素质教育, 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代中国, 教育不发达, 致使国民素质低下, 如毛泽东所说:“国民性惰, 虚伪相崇, 奴隶性成, 思想狭隘”。②如此, 中国人既被世人所鄙视, 同时, “民智未开”又成为社会改良进步的巨大障碍。因此, 毛泽东认为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出要“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③要“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④要求全民大力学习科学文化, 造成一支庞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新队伍。

在毛泽东看来,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乃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即“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⑤德育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智育就是要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杰出的工作能力;体育就是要有强健的身体。三者紧密联系, 不可或缺。德育是统帅和灵魂, 智育是核心内容, 体育则提供物质基础。

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毛泽东提出应改进教育方法。如, 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育, 实行以开发智能为主的启发式教育;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 而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促使学生体育发展, 应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样, 学生既了解了生产知识, 又得到了身体锻炼等。

毛泽东的素质教育思想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可以从三个层面看:首先, 就成人教育的主办者而言, 必须明确, 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子系统, 育人仍是其最基本功能。因此, 应该把通过教育提高成人的整体素质始终作为首要目标, 决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其他功利目的来损害这个目标。否则, 成人教育发展势必步入歧途。其次, 就成人教育的施行者教师而言, 必须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把学生智能、素质是否得以提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再次, 就成人教育的接受者而言, 必须放弃学习就是想方设法通过考试、取得学历证书的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 而是应该将学习当作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与过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最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效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效教育, 就是要求注重学习的实际效用, 贯彻学以致用原则,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实现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毛泽东受湖湘文化提倡实学思想的影响, 历来主张学习须注重实效, 达到学以致用。他提出, 要学习, 更要善于应用。以马克思主义为例,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⑥他反对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的方法, 认为这是“无的放矢”, 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他反对读死书的书呆子, 认为这类人缺乏真才实学, 于社会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如何才能要达到学有实效、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即将理论学习与研究实际问题结合, 将理论学习目标确定于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认为, 要理论联系实际, 就须多走进社会, 多参加实践, 多向群众学习。他说:“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 要向生产者学习, 向工人学习, 向农民学习”。⑦

毛泽东提出, 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尽量体现实效原则。课程设置不要太多, 不要给学生增加太大压力;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和工农大众的实际出发, 来确定教育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学生, 他批评“在学校教育中, 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 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 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技术”这种行为, 认为是“谬种流传, 误人不浅。”⑧

毛泽东的实效教育思想反映了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第一, 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确立实效的重要原则。成人教育的大量内容属于专业技能的培训, 这类学习更需突出实效的特点。成人是成人教育的主体, 而成人学生大多数已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是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他们参加学习, 需要能够将其所学尽快地应用于工作领域, 能够将知识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 注重实效也必然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原则。第二, 要用实效原则审视成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用实效原则引导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当代成人教育起步较晚, 在发展中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缺乏对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 所以在办学模式上有与普通教育同模化的趋势。追求大而全, 学科缺乏突出特色, 课程设置太过繁复;强调理论色彩, 教材内容脱离生产实际;老师的教学较少针对成人的特点, 仅以完成教材任务和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其目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成人教育的考试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背离实效教育原则的弊病。以全国自考为例, 许多考题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教材, 题目既难又偏。这种如毛泽东所说的“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的考试方法能否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确实值得反思。

四、创新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启迪

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毛泽东提倡要敢于思考, 勇于创新。提出, 不唯书、不唯上, 冲破迷信。在1930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讲到:“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 而是因为他的理论, 在我们的实践中, 在我们的斗争中, 证明了是对的。”⑨50年代时又讲过, 对于经典著作要尊重, 但不要迷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 不能抄书照搬。毛泽东提出要有大胆的创造精神。提倡“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⑩要求“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 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11)

具体到教育的创新, 毛泽东提出,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他极力推崇启发式教学。他在延安创立了“十大教授法”, 其中启发式居于首位。启发式就是要求教师着重于启发与引导学生, 主张“教师的讲授要少而精, 不要把学生束缚死了”, “把精力集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其次, 学生要确立“靠自己学”的精神。学生要“大胆主动地学”, “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 自己没有主动性。” (12) 有了“靠自己学”的精神, 方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有利于锻炼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发展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 毛泽东还主张改革考试方法, 以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扫清障碍。他说:“我主张题目公开, 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 出二十个题, 学生能答出十题, 答得好, 其中有的答得很好, 有创见, 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 也对, 但是平平淡淡, 没有创见的, 给五十分、六十分。” (13)

毛泽东的创新教育思想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启迪。我国现在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 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各类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摈弃创新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事的错误观念, 充分认识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也是成人教育不能推卸的重要职责。事实上, 由于成人工作经验丰富、理解能力与自学能力更强的特点, 因而在成人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必要, 而且还可能产生更迅捷的效果。例如, 老师对成人学生采用一定的启发引导、互相探讨的教学方式,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五、实践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实践教育, 就是将教育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 强调以实践检验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进一步达到学习目的。

毛泽东认为, 理论与实际不能脱离, 教育与实践也不能脱离。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同时, 在实践中也能进一步学习。他说:“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14) 为实施实践教育, 毛泽东更是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著名思想, 并将其确定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各类学校目前对实践普遍重视不够, 学生偏重于书本理论的学习, 参与实践的机会太少。与普通教育相比, 成人教育对于实践具有更高的要求, 然而, 其实践教育的现状仍与要求目标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调查, 在现行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中,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为70%左右, 这类课程一般很少安排实践环节。剩下约30%的专业课程也往往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经常削弱了实践的训练。由于缺少实训, 因此很多学生结业后却并不能马上适应工作需求, 这显然违背了成人教育培养迅速适应社会的适用人才这一办学目的。所以, 我们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这个关键环节, 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构建实践教学的资源平台, 以此来保障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 从而推动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注释

1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湖南出版社, 1990, 339.

2逄先知.毛泽东年谱 (1983-1949)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31.

3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4、51、65.

4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815、798.

5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407.

6 (14)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11、116、181.

7 (11) 毛泽东文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08.

8 (12) (13) 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2

一、单项选题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D)

A.组织路线 B.思想路线 C.政治路线 D.群众路线

3.就毛泽东一生来看,他的功绩和过失的比重是(B)

A.过大于功 B.功大于过 C.功过参半 D.有功无过

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D)

A.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兴中会 D.同盟会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共产党的建设

7.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D)

A.资本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C.民粹主义思想 D.共产主义思想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革命的对象不同 B.革命的动力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9.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

A.议会斗争 B.罢工斗争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观点的文章是(C)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 D.《<共产党人>》发刊词

11.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2.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是(B)

A.国民党 B.共产党C.民主同盟 D.抗日救国会

1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

A.劳动者联盟 B.非劳动者联盟C.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D.无产阶级联盟

15.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 D.古田会议

16.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C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C.政治领导 D.军事领导

17.中国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政权是在(C)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 B.三权分立制C.民主协商制 D.集体领导制

19.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是(D)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0.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是(B))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ABD)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艰苦奋斗 D.独立自主E.奋发图强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CDE)

A.工人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E.民族资产阶级

23.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是(BCE)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官兵一致的原则C.军民一致的原则 D.独立自主的原则

E.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2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BE)

A.组织工人罢工 B.进行土地革命C.建立统一战线 D.加强党的建设

E.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5.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BD)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E.群众路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

一、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27.在中国革命中,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关系是什么?

答: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但不是唯一的,其要与他非武装斗争直接或间接相结合。

2、其他非武装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28.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是什么?

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的策略方针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集中力量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29.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答: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经走向社会主义。

3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3

关键词: 和平教育 加尔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加尔藤提出:“和平教育就是增加人们创造性处理冲突和减少暴力的能力,获得解决冲突,维护和平所需的大量技巧,理论与实践,并树立牢固的和平信念与和平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把维护和平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他在传统意义的和平教育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冲突解决教育观、跨文化理解教育观和人权教育观。

一、冲突解决教育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加尔藤认为冲突是破坏和平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国家间、地区间的冲突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态势。德国人通过学生剧团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犹太人曾遭受的残酷迫害。美国人开设纳粹和大屠杀的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民族间团结的重要性。同样,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让学生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在和平教育的过程中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加尔藤提出,非暴力和创造性转化是冲突转化的基准方法,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意识:第一,实现和解或签订协议的障碍可能并非如原先想象的那么大。第二,还有潜在性资源没有被运用或认识到。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培养学生以非暴力形式解决冲突的能力,促进学生培养和平的理念,使学生具有更牢固的宽容、同情、大公无私和相互关心的品德。[1]可通过高校广播台、电视台、校报等方式进行和平观念的宣讲,给学生讲授冲突、暴力的危害,宣传抵制战争的思想等。也可以对高校主流媒体进行和平教育的培训,尽量在高校广播和电视、校报上的内容中增加和平的内容。媒体可以应用影视作品向人们传播和平观念、和平解决问题方式等。许多经典影视作品,如《白求恩》、《辛德勒的名单》等,都向人们传递了与和平、正义等主题有关的信息。

加尔藤认为“冲突的转化基本上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新旧矛盾一起呈现。牢固、持久形态意义上的解决方案只是转瞬即逝的目标。转化的能力也就是以一种可接受的和可持续的方法处理冲突转化的能力,才是一个远为重要的目标”。[2]据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在解决冲突的课程目标设计上更加注重让学生了解冲突的本质、成因等,让学生学会使用沟通等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解决冲突时,除了消极反应与攻击外,还有更好的方式,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决策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文化,教给学生辨别和处理偏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创造和平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增强学生和平的知识涵养和理念,建立具有正面意义的团体关系,拓展学生多维度的思维方式。

二、跨文化理解教育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加尔藤的跨文化理解教育观是以整个世界或所有文明为出发点的。他认为,通过和平教育的实践可以了解其他文明、尊重其他文化,学习其他文明的法律、意识形态、宗教、艺术、语言、经验性科学等文化知识。加尔藤还促使挪威国际和平研究所与奥斯陆大学进行合作,举办了“国际暑期学校研究生课程班”。每年都有超过25个国家的学者在这里进行和平研究的跨文化研讨。据此,我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全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粹。通过这种途径,有利于逐步向学生传播世界知识,形成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了解各国人民及其文化传统,反对任何种族歧视和民族偏见;有利于形成文明友好的社会风气,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跨文化理解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在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平等、和平共处,相互学习、借鉴;提倡通过教育途径促进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承认并尊重所有文明的深刻内涵,在不同文明之间寻找共性,共同面对、应付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由此,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如在国际政治的课堂上,可根据钓鱼岛危机布置学生完成“用现实主义分析模式分析钓鱼岛危机”的学习论文,不仅可以起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现实主义”的知识点,还可以深刻理解主要应该用对话等途径解决钓鱼岛危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的理念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对话、和平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的各个组成部分。

加尔藤认为和平已经是一种全球的和平意识而不是一国或一种文明的和平意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必要实施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习、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文化,实现让不同文明的人理解各自的文化,从而减少文明摩擦,减少误解与冲突,形成共同的和平意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三、人权教育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当今时代,许多战争、冲突都可以归因于侵犯人权。人权教育观提出人权与和平是密不可分的。加尔藤认为,维护人权在于创造和平,人权教育是和平教育的一部分,人权教育一样需要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因此,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为学生的人权理念等进行厘清、建立、传播与生根,实现学生人权理念的逐步清晰,促进人权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人权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条件。加尔藤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是非物质需求(主要指的是人存在的精神需求)。据此,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着重培育学生对人性尊严的了解,让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人权教育内容应包含许多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权利,比如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工作和环境的权利等。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报告书第2条曾对人权教育做出以下定义:所谓人权教育,是指借助传递人权知识和技能及形成人权态度以构筑人权这一普遍文化为目的而开展的培训、普及和宣传活动。由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剧团演出、心理教育游戏等有趣、新颖的方式渗透人权理念教育。比如,高校社团向师生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正确地宣传人权、和平的理念,在高校艺术团中通过剧团表演生动传达人权、和平的重要性,在心理教育课程中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了解友爱、团结、和平的力量,通过合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理解、宽容的重要性,认识到性别平等和友好关系的积极作用,从而推进学生有效参与自由社会,促进文明对话,唤醒人类意识,培育人类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人权教育与民主教育综合行动纲,[EI3/OL].http:/lunesduc.unesco.org/images/0010/001018/101803cb.pdf#pade=8I.

[2]约翰·加尔藤著,陈祖洲等译.和平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31.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4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伟大思想都是顺应历史潮流而产生的, 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是顺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一)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萌芽时期

毛泽东从事革命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1917年, 当时他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 通过举办夜校的方式传播革命思想。“五四运动”前后, 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共成立后, 毛泽东把他教育精力放在基层组织的工作上, 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 如创办文化书社、开展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演讲活动、纪念马克思、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和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等, 引导工农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 提高阶级觉悟。1920年, 毛泽东在给法国新民学会会员的回信中指出:“教育所以落在资本家手里, 因为他们有议会、政府、法律、军队和警察”。深刻地阐述了教育、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如果无产阶级不夺取政权“教育救国”只是一种空想。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 随后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 在宣言中他提出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教育思想:教育要实现平民化, 教育要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

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 毛泽东在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斗争实际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当时毛泽东强调要重视工农教育、干部教育和红军教育, 积极创办各种教育基地, 并且自己亲自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1927年,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取得政权才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教育的前提, 所以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要想接受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夺取政权。如果不推翻一切反动政权, “普及教育”就是一句空口号。1929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中, 毛泽东总结了自红军建军以来的教育经验, 提出了红军的教育方法论, 总结和整理了十项教授法。1934年他在第二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阐述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 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教育方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的标志。

(三)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成熟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成熟时期应该是从土地革命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的教育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并且逐渐完整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遵义会议之后, 毛泽东教育思想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不断丰富并日益成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下创办了一大批学校, 毛泽东的制订的教学方针和的教育政在这些学校得到贯彻, 这些学校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理论著作和重要讲话, 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在这些著作中新民主义革命的教育观点逐渐形成, 标志着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 教育的目的应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即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毛泽东极力反对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起来的做法, 他认为二者对立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他主张教育应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 所以他认为新民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期间, 毛泽东提出了工农大众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提出要用文化武装他们,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进而促进他们的个性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针对社会上一些歧视体力劳动的做法, 他明确提出要消灭两种劳动之间的差别;即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成为脑体结合、又红又专的新型人才, 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完全, 从而实现“劳动人民要知识化, 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2. 受教育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在革命实践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早年在给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毛泽东就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 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 以为可配德、智、体三言”。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和教育的现状, 对德智体三者的内涵做了不同的阐述。如在1957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提出这一教育目的是基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教育提出新要求下提出的, 这一教育目的统一了客观要求与主观意志,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不仅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而且对此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3. 教育应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要保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服务,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 社会主义教育应该要坚持明确坚定的政治立场, 为此毛泽东向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一定要掌握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权。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奋斗的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打倒帝国主义, 完成民主政治。这个政治方向, 是代表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的。共产党, 从他生下来的那天起, 就决定了这个方向。”他提出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真正的灵魂。

(二)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毛泽东的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要是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想通过劳动与教育相统一的方法, 以此来增进学生和工农群众的情感, 并且引导知识分子走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把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一些设想:首先学校可以创办一些工厂和农场, 把劳动引入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和当地的一些工厂和农场签订用工合同, 城市中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附属的工厂或作坊参与生产, 农村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参加劳动活动。其次是学生可以实行半工半读。1919年, 毛泽东发表文章对广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面读书, 一面从事生产工作, 半工半读。”。毛泽东鼓励师生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 应该到工厂或农场等地方接受劳动锻炼。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师生改变轻体力劳动重脑力劳动的观念, 而且还可以师生做到自力更生, 从而达到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最后是提出了“劳动一段, 学习一段”的观点, 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热潮。毛泽东提出的把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化, 改造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 促进了“知识分子劳动化”和“劳动人民知识化”。

(三) 坚持群众路线发展教育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 旧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实际上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只是为少数的剥削阶级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应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力, 实现教育的大众化, 这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而言毛泽东教育思想, 他一直强调人民大众要享有教育的优先权。比如在抗战时期, 他把新民主义文化定性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他强调这种文化应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 不应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 “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群众路线的教育思想另一个表现就是毛泽东大力提倡教育的普及工作。战争年代, 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消除文盲斗争, 广泛开展识字运动。他还倡导多种办学形式, 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如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自修大学、干部培训班等。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毛泽东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错误和不符实际的想法, 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有巨大影响。他创立了一整完整的人民教育理论体系, 不断完善为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些观念至今仍有重大借鉴意义, 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事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版)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60.

[2]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5.

[3]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七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40.

[5]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0.59.

[6]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258.

[7]毛泽东[N].新中华报, 1939, 6, 6.1版.

[8]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26..

[9]毛泽东.学生之工作[J].湖南教育月刊, 1919.

毛泽东军事思想 篇5

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第一是它的科学含义;第二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它的主要内容;第四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思想五个部分。(重点掌握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和建设都需要人民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在蒋介石背信弃义,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痛定思痛 1的共产党在血的教训前得出的经验。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酷现实中,毛泽东第一个“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奥妙所在。

2、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党指挥枪”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毛泽东讲:“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是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体现了我军内部在经济、人格和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军民一致(体现了我军的宗旨)、瓦解敌军及宽待俘虏(这是人民军队所进行战争正义性的体现)。

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人民战争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所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人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是为了广大民众服务的,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二是战争的群众性;也就是说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我们要以全面的观点来加强战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

(4)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就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高超绝伦,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主要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立足全局,审时度势。讲战略问题。第二是灵活用兵,因敌制胜。讲用兵思想。第三是集中兵力,运动歼敌。讲歼灭战思想。

一、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所以我们称毛泽东为战略家。他在战略上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气势磅礴,运用自如。中国有句古话,说:“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下面我们来举一些例子,简单地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个例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例子——论持久战。

第四个例子——三大战役的决策。

战例分析: “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毛泽东所说的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战例分析:四渡赤水战役。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战法变幻无穷,奥妙无比。举例:《西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中的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2.掌握人民战争的含义及两个基本特征。分析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3.掌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4.理解、掌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6.概括毛泽东灵活用兵思想的五个基本要素。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6

一、强调理论教育, 提高干部素质

早在革命初期, 毛泽东就特别强调干部教育的重要性:“指导伟大的革命, 要有伟大的党, 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 并且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214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 通过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毛泽东锐意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 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 没有历史知识, 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 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为了建立一支适应抗日作战需要的坚强有力、能文能武的干部队伍, 针对农民成分的党员居多、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普遍不高这一客观实际, 毛泽东多次向全党发出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的呼吁和号召, 认为干部理论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938年9月,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反对教条主义, 废止洋八股, 提倡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之后, 中央特设了“干部教育部”, 以加强和推进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1940年1月,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 中共中央就干部学习问题又发出了明确指示, 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把干部教育放在党的重要工作的地位上来”。1942年2月, 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共中央再次发出通知, 强调“在目前条件下, 干部教育工作, 在全部教育中的比重, 应该是第一位的”。关于干部理论学习的具体内容, 毛泽东也进行过缜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布置。首先, 毛泽东号召干部多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旨的学习, 他曾向青年干部推荐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认为这本著作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其次, 毛泽东号召干部多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方法论的学习, 他曾向青年干部推荐列宁撰写的《“左派”幼稚病》、李达等编译的《辩证唯物论教程》等经典著作[2]9。这样, 从理论内容与理论方法两个层面, 毛泽东特别注重对干部的理论教育和素质培养, 并且号召广大干部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方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比如有一次, 一支刚刚从抗日前线返回的部队途经一个村子预备宿营。由于连续多日马不停蹄地赶路, 部队处于人困马乏的状态。为了尽快安顿下来, 部队领导的警卫便使劲敲打道路旁边一位农户的木门。过了一会儿, 门开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非常生气地对这位警卫说:“你们是八路军的部队吗?怎能这样粗暴对待老百姓?”对此, 警卫员辩解道:“我是给首长找房的。”闻听此言, 老太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干部越大, 就应该越得讲群众纪律!”听完老太太的话, 这位干部有点想不通, 认为部队士兵在前方流血牺牲, 回来还得挨老乡的批评, 感到相当憋屈。然而, 当这件事反映到毛泽东那里之后, 他非常果断地说:“老太太做得对!”毛泽东认为, 任何干部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 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始终做到“不侵民、不扰民”, 并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将人民群众利益是否放到首位看做是检验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

二、注重联系实际, 加强工作绩效

除了对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之外, 1941年5月,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 毛泽东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 不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学理论……而是使这种理论同各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学习理论……, 是为了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主张实事求是,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认为学习和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来看, “目的全在于应用”, 也就是说“理论和实践要统一”, 并且还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 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比如1941年6月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 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下午开会期间, 突然雷电交加, 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 不幸使正在参加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触电身亡。噩耗传开以后, 人们议论纷纷, 其中一个妇女却借题大骂:“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呢!”基层干部们闻听此言后立即抓捕了这名妇女, 并声称要将她枪毙。当这个消息传到毛泽东耳中之后, 他马上叫人安排约见了这位妇女, 当面咨询她谩骂的缘由。见到毛泽东后, 该妇女声泪俱下, 痛不欲生, 向毛泽东陈述说公粮任务太重, 又适逢三年旱灾, 自己交了公粮之后, 家里已是颗粒无存, 只能忍饥挨饿了。得悉详情后, 毛泽东对当时抓捕这位妇女的革命干部的粗暴做法进行了无情批评, 并且也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 最终与其他领导同志一道, 下决心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工作的措施, 通过“自力更生”实现“丰衣足食”, 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三、坚持以身作则, 改进工作作风

为加强干部教育工作, 在强调“多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读好马克思主义书籍”的先进思想指导下, 毛泽东还经常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实际生活中改进工作作风。

比如延安时期, 每次到各个干部学校为学员作报告时, 毛泽东总是安步当车, 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某日, 按照预先安排, 他要去马列学院作报告, 步行到半路之时, 遇到了马列学院教育处长邓力群等四人。毛泽东抢先问:“你们四个人风风火火准备干嘛去啊?”邓力群回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扬起手说:“你们这样做真是不好, 一个人作报告, 却要四个人来接, 要不得!要不得!”接着, 他又环顾一下四周, 意味深长地说:“过去皇帝出朝, 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 要坐八抬大轿。我们共产党人, 是讲革命的, 万万不能沾染丝毫的官僚习气。两万五千里长征我们都走过来了, 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 实在算不了什么。”最后, 他语重心长地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养成一种新的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干部新作风打败西安官僚旧作风。”[3]1

四、关注民生发展, 倡导自力更生

抗战时期, 毛泽东领导的干部教育活动无处不在, 尤其是体现延安精神的大生产运动轰轰轰烈烈开展之时, 无疑也是一次考察和检验干部素质的重要机遇。毛泽东不但是这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 而且也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关注民生, 心系百姓, 倡导自力更生,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干部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

比如大生产运动初期, 当看到在中央机关的生产任务中没有安排书记处几位同志的生产任务时, 毛泽东专门请来时任的负责人李富春咨询详情。李富春解释说:“我们考虑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工作太忙。所以没有安排。”毛泽东笑着摇摇头说:“这种做法欠妥, 对于如此大事, 我们机关领导不能仅仅发个号, 施个令就完了, 我们必须躬身力行, 以个人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作出表率。”后来, 中央机关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为每位中央领导同志都分配了劳动任务。在工作之余, 毛泽东经常到分配给自己的一块地中进行劳作, 他种植了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和辣椒、南瓜、土豆等蔬菜。1942年6月, 斯大林派飞机送医务人员到延安之时, 顺便给毛泽东捎来了一些礼品。第二天, 当飞机要返回莫斯科时, 毛泽东专门把自己种的红辣椒装到小布袋中, 请机组人员将其转交给斯大林, 并微笑着说:“延安这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 我就给斯大林同志送点自己生产的辣椒, 以表示对他的由衷谢意吧。”实际上, 这袋赠送国际友人的辣椒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礼品, 其中包含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劳苦大众, 倡导自力更生的光辉思想与躬身实践, 也是对抗战时期毛泽东注重和提倡干部教育的一个最好注解。

参考文献

[1]从喜权, 马卓.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 :214.

[2]孙来斌, 李玉姣.毛泽东干部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03) :9.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7

关键词: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指导意义

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的肌体健康的重大政治问题,而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有意识地规范、引导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等,以提高思想觉悟,遵循为政准则,从而达到廉洁政治的目的。毛泽东非常重视廉政教育,他的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不仅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的初步思想和列宁的反腐倡廉思想,还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国家和阶级的特殊关系以及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巩固的论述中,蕴含了许多廉政教育的思想。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除腐败,体现出了一定的反腐败的思想。其次,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上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阶级政党最大的不同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种思想蕴含了反对腐败的基本要求。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即“社会公仆”理论。在巴黎公社时期,要求公职人员由人民群众普选产生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随时撤换,防止个人专断独裁,这些都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二,列宁在领导俄国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的廉政思想,并做出了对反腐倡廉的新探索和总结。首先,他深刻认识到了腐败问题受到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必然会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这就要想办法解决,将腐败的危害降到最低。其次,他提出了“节约为本”的思想,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强调要警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后,列宁还提出了党政分开、民主监督、坚决反对特权等一系列反对腐败的有效措施,为毛泽东的廉政教育思想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三,中华民族发展积累沉淀了许多丰富优秀的传统廉政思想和经验教训,为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太多优秀的廉政思想。“君为轻,民为贵”的民本思想、“以德治天下”的廉政主张、“以身正人”的行为准则等,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精华思想都被毛泽东结合时代的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廉政教育思想。其次,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发展历程为毛泽东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中不难发现,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政治局面: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官吏以清廉为纲,从而出现治世或盛世的繁荣景象;另外一种则是统治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官吏腐败,导致乱世和衰世。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政治统治者对官员的教育思想,都引发了毛泽东对此的思考和认识。

二、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政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教育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有机统一;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政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手段。毛泽东强调,不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要从多个层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开展党的主旨教育,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其次,开展知识理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为了使党员干部保持廉洁自律、防止腐化堕落,在各地组织兴办了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理论知识。最后,重视历史教育,防微杜渐。毛泽东热爱历史,并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见解。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全国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为全党敲了最后关头的警钟,为全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毛泽东也十分重视法律法规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制定必要的法规,依法肃贪惩腐,是反腐的关键所在。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针对当时存在的纪律问题提出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在全体工农革命军队严格执行,并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调整。1947年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从此就成为军队铁的纪律,一直沿用至今。建国后,党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反腐败活动。之后又不断制定了相关法规条例,完善反腐的各项制度建设。

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需要进行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依靠党章党规、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二者必须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看得见的规范和看不见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共同推进廉政建设的进程。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一直都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他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党风、军风都秉承防微杜渐的态度,反对腐败。他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坚持理想信念,要秉持“三大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大力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这些都体现出他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下坚持不懈地与腐败做斗争。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毛泽东始终强调的革命风范。在革命胜利前夕,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就一再强调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时期,也一直以这一优良传统教育全党。毛泽东曾讲述过“酸菜里面出政治”和“苹果里面出精神”两个典故,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定信念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很难坚定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化作动力,为其努力,在实践中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三)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中,他善于运用正面榜样人物和反面典型来引导和警示党员干部。他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推广学习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号召学习雷锋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朴素精神。这种正面典型的塑造,为整个社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为保持政治清明,反对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毛泽东还善于利用反面教材,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建国后,天津出现了前后两位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件,毛泽东高度重视,指出要发动党内外群众大张旗鼓地惩处贪污人员,用来警示更多的人。

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之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用来打败不正之风,保持廉洁的优良作风。这种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方法对党内及时纠正作风问题,保持党内的清廉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还运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揭示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要坚持不懈,在廉政建设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我们重视开展廉政自我批评与自我教育,人们的廉洁意识就会增强,就会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

毛泽东强调,不仅需要以树立正反面典型引导、监督的外部教育,也需要通过自我批评和改造的自我教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事物的内外因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要把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廉政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毛泽东廉政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廉政教育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沉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仍对我们进行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强力有效地预防腐败

当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秉承毛泽东居安思危的思想,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并付诸实践,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要将廉政建设不断拓展领域,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当中。还要加强创新,不断地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把廉政教育思想融入到音乐、舞蹈、文学作品以及民间艺术当中,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将廉政文化逐步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在全社会营造出以廉洁为荣的良好风尚。

(二)要坚持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反对腐败,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

在落实反腐倡廉的工作中,对贪污腐败要学习毛泽东严惩不贷的坚决态度。思想上,要运用各种典型事例引导、警示党员干部,让拒腐防变的警钟长鸣。学习毛泽东对待党员干部的功过分明、以理服人、深得民心的态度,对腐败行为绝不姑息,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如专题学习、读书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持续进行自我教育。制度上,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党派以及人民群众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落实公开制度,加强法治建设,规范用权行为。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对高度重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部门进行表扬及适当的奖励,对问题频出、长期处于落后的部门实行领导责任制,努力将廉政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总之,要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党风廉政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喻仕平.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O2,(3).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8

毛泽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范。 在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 毛泽东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讲课, 洗涤了无数学子心灵上的污泥浊水, 化解了无数学子思想上的疙瘩, 大大激发了抗战热情。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毛泽东把这一原则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一直主张教学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 1930年,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1941年, 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理论和实际统一”是一条基本的原则, 并批评党内有人“违背了这条原则, 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 在学校教育中, 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 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 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 诸如此类。 其结果, 谬种流传, 误人不浅”。毛泽东在讲课前, 先把提纲发给学员。讲课时, 他观点明确, 重点突出, 深入浅出, 形象具体, 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 例如, 毛泽东讲《矛盾论》, 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P302这个论点, 举了因为有了合适的温度鸡蛋可以变为小鸡, 但是有了合适的温度, 石头也不能变成小鸡的生动例子。 毛泽东讲《实践论》, 为了说明“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3]P287, 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那就是“一个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通过这些生动的例证, 让听课的新老学员甚至后勤人员都明白了这些哲学原理。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毛泽东在每次讲课前, 总是先了解学员的思想情况。 他在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 先是请来学员、干部了解情况, 然后认真准备讲稿, 一直忙到深夜。 讲课时, 毛泽东运用大量案例, 深入浅出, 很受学员欢迎。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 中共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帮助张学良和杨虎城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很多学员一时想不通。 毛泽东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的角度, 用“毛驴上山”的生动故事教育学员。 他说, 陕北毛驴很多, 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 一拉、二推、三打。 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 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一样的办法, 拉他, 推他, 再不干就打他。西安事变就是这样。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 但是驴子是会踢人的, 我们又要防着它, 这就要既联合又斗争。 毛泽东的话很有说服力, 使学员深刻理解了当时的形势。

毛泽东不但课讲得好, 而且善于做学员的思想工作。 有一次毛泽东收到了一封学员汇报自己的思想问题的信。 毛泽东在百忙中亲自给学员回信, 勉励他努力学习政治、学习军事, 为抗战胜利作贡献。 这封信很快就在学员中传开了, 很多看过信的学员都深受鼓舞。 针对一些从敌占区来到延安的青年对抗大的疑虑,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来到延安找共产党, 很不容易, 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进抗大没有考试, 你们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延安, 这就是最好的考试。 别看抗大没有楼房、书本、教授, 但是我们学的是革命的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学了就要用。 我们这个大学理想很大, 要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呀! ”[4]毛泽东还鼓励大家, 不要小看这山沟里的土窑洞, 土窑洞里出马列主义。 毛泽东的话, 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学员的心灵。

二、使用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

毛泽东特别注意使用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毛泽东从1937年4月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为抗大学员讲授《辩证法唯物论》, 讲课总时间超过一百个小时, 重点讲了《矛盾论》和《实践论》。 他在讲课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每次讲课, 他先解决上次课留下的问题, 再导入本次课要讲的问题, 最后详细阐述本次课的问题。 在讲授《实践论》时, 毛泽东阐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提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 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 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 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 ”并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P296

在讲课中他广泛组织学员讨论, 听取学员发表各种意见, 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起来, 结合历次反“围剿”的战例加以概括、充实。 1938年, 毛泽东针对有的同志讲课中只照本宣科地讲大家已读过的内容时说“教书, 讲义上写得多的少讲, 写得少的多讲”, 而且要培养学员分析和批判的学习态度, 独立钻研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组织纪律性, 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工农运动及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 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 而且不实行劳动。 现在全国广大地方的学校, 革命理论不多, 生产运动也不讲。 只有我们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们根本不同, 他们真是抗日救国的先锋, 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 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 所以我说, 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 ”[5]P568文中提到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工农运动及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徐特立同志曾指出:“苏维埃的教育, 是要扫除那种读书同生产脱离的寄生虫式的教育制度的残余, 而使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密切联系起来。 ”[6]P19很显然,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工农运动及革命实践相结合, 是党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

党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直提倡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农村, 开展社会调查、宣传革命理论、组织群众运动;要求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土地改革、生产劳动等革命活动。 例如延安时期, 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一面学习, 一面生产”、“丰衣足食, 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的号召, 延安大学的学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积极参加各种生产实践活动, 实现了学校物资供应的半自给。 陕北公学积极组织学员走出校园, 走进农村、地方政府, 开展政权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运动, 还鼓励学员参加其他抗日救亡工作。 鲁迅艺术学院深入农村和部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 创作出了《白毛女》、《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许多反映群众生活, 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抗大师生遵照毛泽东的指示, 把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抗大开始创建的时候, 教学条件很差, 没有教室, 师资力量也很缺乏。 在修建教室的劳动中, 全校师生两个星期就挖了一百多孔新窑洞, 大大改善了抗大的校舍条件, 师生还建成了一条长达三千多米的“抗大公路“。 在最艰苦的时候, 学员还自己制作了学习文具, 用木棒做蘸水笔, 熏烟做墨, 桦树皮做纸。 教学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在修建窑洞的过程中, 有些刚到延安的青年学生说:光打窑洞, 啥时候才学习啊? 毛泽东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对这些青年学生说:打窑洞也是学习, 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不要小看打窑洞, 你们知识分子是读书人, 长期脱离劳动, 不会打窑洞怎么会和劳动人民有共同语言呢? 打窑洞是接近劳动人民的第一步, 打窑洞就是在打通和劳动人民隔开的墙。 为了帮助一些青年学生克服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 毛泽东给他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他说:有人看不起工农, 这是不对的。 工农是最伟大不过的。比如上海有掏大粪的工人, 别看上海那么“香气”, 如果离开了他们, 上海就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城市[4]。 毛泽东通过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道理。

在毛泽东“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思想的感召下, 抗大经常组织学员到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学习和锻炼, 到群众斗争的实践中积累群众斗争经验。 他们或是组成武工队深入敌后, 发动群众, 袭击敌人, 或是帮助地方坚壁清野, 参加群众减租减息斗争。 学员在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复杂斗争中, 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立场, 迅速成长起来。 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成为他们最好的课堂。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 工农运动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不仅使广大学员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而且通过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 让广大青年学员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阶级关系、 社会状况及革命发展趋势的认识, 以及对马列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增强了广大学员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了他们救国救民的革命热情。

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 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 为了保证抗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下决心从机关和部队中抽调一批军政素质高, 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同志到抗大当老师, 还从来自部队的师团级学员中挑选了一批人员留校任教。 当时全军部队和机关也很缺乏干部, 抗大要从部队、机关选调优秀干部, 或者将部队、机关来的学员留校任教, 遇到了很大阻力。 抗大选调教员的工作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本人的大力支持, 大部分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毛泽东还十分关心学校教员的思想状况, 在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时候, 部分抗大教员不安心教学工作, 要求上抗战前线。 毛泽东亲自到抗大给全体教员做思想工作, 他从抗战及未来革命发展前途的需要出发, 认真地教导大家。他说:“你们想一想, 你们在抗大当教员教学员, 每个队七八十人, 如果他们都当连长, 就会是七八十个连;如果都当营长, 就是七八十个营;如果都当团长、师长呢? 教育工作也是革命工作, 要树立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上的决心。 ”[4]毛泽东语重心长的话给抗大的教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1938年10月, 抗大政治教育科长杨兰史不幸病逝, 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 题写挽联, 号召大家下定决心, 做一辈子教员。 毛泽东不仅关心教员的思想问题, 还十分关心教员的生活问题。 他自己穿着打补丁的旧军装, 却指示有关部门给教员做新军装。

实践证明,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正确的, 也是成功的。 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并亲自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方面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他使用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 培养了学员的注意力、思维力和理解力, 充分发挥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学员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真正掌握知识。他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产劳动、工农运动及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做法, 使学员在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中,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改进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具有巨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3]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何长工, 陶汉章, 李夫克.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回忆毛主席对抗大的亲切关怀[J].教育革命, 1977-02-15.

[5]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9

(一)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 内容概要。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先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矛盾的问题, 他对我国当时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及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2. 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要在实践中, 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 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问题和各种思想问题, 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的不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实质的不协调, 这就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来, 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 我们必须要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行的, 对运行环境进行时时调控, 要对运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并根据运行效果调整这个“大系统”, 以确保其发挥最大最好的功效。由此可见, 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实践论》

内容概要:1937年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 使我国革命遭受重创, 在这样的背景下, 毛泽东同志以实践观点为基础, 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 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当代价值:其一, 实践的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品质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综上来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青年教师必须是有所担当的, 实干兴邦, 奔着共同的目标, 坚定理想信念, 到基层去, 到农村去。我们还应该真正了解中国国情、中国社会, 我们要了解我们的人民, 不分民族、阶层、性别, 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了解他们的渴望与期待。其二, 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与个人行为的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征, 在低级阶段, 认识表现为感性的, 在高级阶段, 认识表现为论理的, 但任何阶段, 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 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 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从这里不难得出, 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应该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 小心取证,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具体的生活工作及其他实践活动中, 在对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 都不应急于做出任何结论。其三, 知和行的关系与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反观之我们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原因, 第一是中学生觉得社会对自己的期望遥不可及, 很难在情感上对社会期望引起共鸣, 以至于失去信心;第二, 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活动, 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体系, 还要唤醒和启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 切实强化“知行合一”, 学校应当旗帜鲜明地弘扬“知”, 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大学生的“行”, “知”必须有效管用。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意义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而德育又是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学校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项教育活动, 而在众多的教育活动当中思想政治课是核心, 其花的时间最多、涉及的教育内容最广,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 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途径

1. 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 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他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 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 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 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 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 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 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加强与其他德育渠道的配合,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 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 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 优化社会环境, 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 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 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5. 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 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 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 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 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王明泉.中学时政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8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丁秀梅.用现实资源加强时政教育充实政治课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5]罗仕勤.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景教学[J].才智, 2009, (8)

[6]张维山, 黄秀华.对时政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7]王小斌.新课程理念与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 2008, (5)

毛泽东教育思想 篇10

在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活动中, 党的领导者是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同时, 他们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与方法忠实践行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确保了毛泽东思想的顺利推进与实效的取得。同样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需要构建相应的组织领导、教学互动、动态开放和监督管理等管理运行机制。这其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政领导工作职责之中, 党委要统一领导, 党政要齐抓共管, 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 分管领导具体抓, 部门科室领导分级抓、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网状”体系, 实行密切合作、互相监督、多管齐下、互补优势的新机制。

二、组建一支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优秀、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使其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传“道”传“德”, 重视加强对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业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定期组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和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努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选聘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辅导员) , 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制度。重视理论业务培训工作, 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提高学生班主任 (辅导员) 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有关配套政策, 充分调动和发挥班主任 (辅导员) 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学院实际, 按照以班主任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原则配齐人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方法。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党团员的发展, 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作用,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作好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

三、创造出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育环境

在毛泽东思想的开展和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等媒体为其服务, 为毛泽东思想的开展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宣传渠道。充分运用各种学习形式, 开发隐性教育环境。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去群众中宣传马泽东思想, 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毛泽东思想内容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使毛泽东思想很好地指导实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引导, 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切实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行为相脱节的状况。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具体要求, 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 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 加强马列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 努力构建学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以校园网、教师博客、微博、职教新干线等为载体,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 将校园新闻、报刊信息摘编、重要报告及院报的电子版内容及时上网, 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学院的改革发展, 网上设立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两课”学习辅导与答疑等栏目;积极开展网上党校、团校活动, 在网上体现形势政策教育、理论学习、党团建设等内容。开展网上论谈、院长接待日活动, 开设院长信箱, 鼓励学生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为学生解答有关问题, 设立网上心理诊室。

四、规划组织教育活动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科学统一

高校的学生教育活动也应该总体规划, 精心组织。规划组织的核心是在青年学子思想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1. 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程, 完善实践育人系统。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列入教学计划, 并保证必要的课时。专业课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计划安排要突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内容, 以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 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必修课,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加强组织纪律观念, 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利用寒暑假开展文化、科技下乡活动, 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 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完善环境育人系统。

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与专业特点, 拓展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校风学风建设。建立校史展室、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学院报、广播、宣传板、电教室等宣传媒介, 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 弘扬主旋律。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时机,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办好校园文化节、文化周、体育系列赛、专业技能大赛, 将文化活动与育人紧密结合, 同时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活动, 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塑造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 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激烈, 东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不断, 在信息化社会中, 个体随时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 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 必然对学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和困扰。对于这个问题相当多的人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市场经济的影响、文化多元化的冲突等。

上一篇:多元发展模式下一篇: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