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2024-09-03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共11篇)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1

英国莱斯特大学语言学家、雅思考试创始人Keith & Taylor教授在福州大学科学报告厅为福州大学师生350余人作了一场题为“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把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介绍给了大家。

“要学的是信息,而不是语言”

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得知道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要学习英语就得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大家请看这个公式:“E≠C; C≠E”,翻译成中文就是:英语不等于汉语的翻译;汉语也不等于英语的翻译。学习英语,我们要学习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请问大家,你们能列举出中国的主要港口吗?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但是,请问各位,你们能列出英国的五个主要港口吗?你们知道苏格兰的首府吗?回答这两个问题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要把英语学习好,请大家记住:L=I=K,;Language=Information=Knowledge。语言就是信息,语言就是知识。要把英语学好,请大家把英语语言本身忘记,把精力投入到语言所包含的信息上来。尽可能多地了解英国的人文知识和目前的社会状况。

“学英语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我要学习什么?我什么时候学习英语?我要在哪里学习英语?我要和谁在一起学习英语?

在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再来学英语,你就会发现进步得更快,效果会更好。我们应该成为有想法的学习者。我们学英语是为了什么?为了出国深造?为了移民?为了出国旅游?带着你的目的来学习吧。这样就能更有成效。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是学不好的。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是一种不好的学习方式。选择好你的目标,再开始学习吧,不要着急,记住学英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只要每天花17分钟,你就可以学好英语”

请问各位,哪儿是学英语最好的地方呢?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是--洗澡间。洗澡间其实是最好的学英语的地方。大家一定会笑吧。要知道教室并不是学习英语的最好地方,在课堂上,我们所能学到的是如何去学习。而洗澡间才是学习的好地方,在座的肯定有在洗澡时唱歌的吧?的确,洗澡时唱歌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下次,大家冲澡的时候不妨朗诵一段英语。要朗诵多久呢?不长,只要两分钟就足够了。大声地朗读,每天坚持大声地朗读两分钟英语就够了。只要坚持几个月,也许三个月,也许两个月,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英语突飞猛进。相信我,信任我,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不妨试试。2分钟在洗澡间,那么另外的15分钟呢?在睡觉前的15分钟你可以听听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节目,也就是我们英国人所熟悉的Radio;4。记住:是在睡觉前的15分钟。为什么要在睡觉前15分钟?这是由于当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并没有休息,它依然在不停的运转。这样我们的记忆无形中就得到了加强。2分钟在洗澡间,加上睡觉前的15分钟,只要17分钟,每天只要17分钟,就可以学好英语。请大家记住这17分钟的学习法。要问其中的奥秘?其实很简单:我们是在快乐地学习。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工作也是最有效率的。在早晨的时候,我自己冲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早晨的宁静,咖啡的浓香,感觉就是这样好。带着这样好的感觉,写作可以说就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享受。大家在学英语的时候,也不妨为自己创造这样的快乐环境。如果看书看累了,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如果你喜欢巧克力,可以在口中嚼一块。如果你喜欢喝啤酒,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喝上一杯。学英语要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互联网是学习英语的好去处”

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学习英语的好材料,还有现在的一些聊天工具,比如ICQ就是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的好工具。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可以让你的英语水平提高更快。

“要学习做一个‘懒惰的学习者’”

中国的学生,特别是中国的留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学生比英国学生勤奋多了。中国的学生通常学习到很晚,经常熬夜。但是,你要知道夜晚是睡觉的时间,不是学习的时间。学英语是一项体力劳动,我们的身体在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后,是会疲劳的,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休息。不论是学习英语,还是学习其他的科目,都是如此。累了就得休息,这也是有效学习的方法。不要强迫自己。休息过后,再接着学习,你会发现学习的效率会更高。还有一点,书要有选择地阅读,很多书是不需要每一页,每一行地阅读的。在英国,老师会给你推荐很多很多的书,阅读清单有长长的一串。我在教学生的时候,其实是在教他们如何偷懒--如何有选择地念书,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书都完完整整地阅读一遍。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2

1 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

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党所有工作的宗旨。马克思指出: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应该把关心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942年12月,他对陕甘宁边区的党员干部说,共产党对人民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就目前情况来说,给予“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毛泽东还从党性修养的角度,对共产党人提出了严格要求:共产党员要不谋私利,而只为人民群众求福利;共产党员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基础上教育人民;共产党员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每时每刻都考虑着人民的利益。毛泽东说,共产党员要做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的事情,改掉与人民利益不一致的错误。

2 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既然要为人民服务,那么负责也是应有之意。毛泽东指出:“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5]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以人民利益为准,是党员干部说话办事的原则;第二,党员干部做工作如果出现了失误,要及时改正。把给人民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共产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欢迎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只要批评得对,共产党就改正。

毛泽东一贯认为,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人民把权力委托给共产党,党就一定要办好人民交代的事情,保持人民的信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处理好党群和干群关系。毛泽东指出,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由党的性质与党的宗旨决定的。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完成了党的工作,反之亦然。对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机械照搬上级的政策和指示办事,毛泽东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要在领会上级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党的任务,这才是为人民负责。

做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要求党把满足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准则。毛泽东强调,真理都有利于满足人民利益的需求,错误则做不到,因此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否联系群众,是否与群众的要求相适应,是判断党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的标准。他提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自己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

3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中国共产党只有充分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谈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有一个态度问题。共产党能恩赐、包办人民的解放事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追求解放的活动中,人民群众不但是被解放者,同时还是解放者,换句话说人民群众既是解放的主体,又是解放的客体。马克思指出,“人在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中,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依靠恩赐和给予是不能够真正解放人民群众的,要相信人民群众可以自己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的自觉和自愿是解放活动的前提。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觉去争斗,自愿去争取,然后群众才能获得和巩固斗争的果实。仅靠共产党自身的力量,没有自觉自愿的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解放事业是不会成功的,历史也不会向前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自觉参与,党的政策和策略再怎么正确也没有用。所以人民群众的自觉和自愿是党一切工作的动力,离开了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党将一事无成。

那么,怎么才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呢?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是要不得的。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密切联系群众。要通过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只有在他们自身的解放活动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动起来。

4 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一切依靠群众”,其中就包括依靠群众的智慧、经验的问题,向人民学习也是其内在要求。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而知识从实践中来,向谁学习的问题,不言而喻。列宁指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既要善于教育群众,还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农民的学生,而不是农民的先生。”斯大林也提出:“平常的人有时候竟比某些高级机关更接近于真理的多。”共产党的直接经验并不能满足领导中国革命的需要,还需要吸收借鉴人民群众的经验。毛泽东指出,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先向群众学习才能教育群众,群众并不需要高高在上的领导者。

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进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预见性、足够的知识和经验。预见性指的是党对将要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具备这三个要素,党就必须重视学习。学习的对象有两个,书本与人民群众。学习书本知识与学习群众知识本质上是一致的,书本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人民群众。毛泽东说,“只有我们同志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个人的主观臆想和生搬硬套别国经验是无用的。

向人民学习是毛泽东倡导的一贯作风。他认为,智慧和知识来源于群众。“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毛泽东说,正确的认识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深入群众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毛泽东指出,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的前提就是先做人民群众的学生。他强调,“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14不虚心向群众学习,是永远也不会了解中国实际的。毛泽东不仅对全党同志提出了学习群众的要求,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总是深入群众之中,通过调查研究,努力学习群众的知识和经验。他说:“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15。向群众学习还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辨别能力。人民的意见与建议、经验和知识有正误之分,党员干部要摒弃错误的部分,吸收正确的部分。

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仅有群众观点还不行,还需要找到一条实现的路径。毛泽东将这个路径总结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指的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需求和智慧等信息收集起来的过程。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党制定正确政策和策略的第一步。收集起来的信息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肯定不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党对其进行辨别、加工和提炼,使之成为系统的、正确的信息,用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党制定正确政策和策略的第二步,是党制定正确政策和策略的关键。

“到群众中去”指的是将党制定的政策和策略转化为群众行动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从群众中收集信息,然后经过加工制定出政策和策略,目的就是为群众实践提供指导,并在实践中检验政策和策略的正确性。这是党制定正确政策和策略的第三步。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要想成为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还必须向群众做宣传,以便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人民群众对党政策和策略的接受与否,决定了党事业的成败。所以毛泽东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永恒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人民群众的实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党制定的政策和策略也必须不断的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关键就在于党的政策既代表了群众的意愿,又不断地在群众新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文集(1934-195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 篇3

这是《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所见所闻,她说:只谈扶贫济困,不谈怎么给弱势群体说话的权利,不谈监督强者的权利,就像往一只空杯子里倒水。如果这个杯子没有底,要倒多少水进去?

我们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见100位企业家连续十年每年捐出10万元支持阿拉善治沙,看见李嘉诚楼、邵逸夫楼、×××楼在全国各大城市拔地而起,看见著名大学里的冠名奖、助学金越来越多;另一只眼睛看到的,却是成片的原始森林被毁坏,大量的废水污水将江河湖海变成了黑色和红色,十几岁的孩子连续加班十几个小时哈欠连连手臂被卷入齿轮……

两千多年前,儒家亚圣孟轲就倡导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国的企业家虽非文人,但是基本上都受儒家文化精髓的浸染,因而成功了都不忘回馈社会,树立一个乐善好施的儒商形象。然而,如马克思所说:“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来。”资本的天性是冒险逐利,对企业来说,“达不离道”易,“穷不失义”难。毋庸置疑,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工商企业、民间团体都在热烈讨论这一问题。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只是以某些偶然事件为国人所知晓,继而争论,再而追捧。

许多人觉得企业社会责任是新概念,其实不尽然。它既有传统伦理的印记,也有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特点,是新旧结合的产物。经济、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变迁促使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一种非常原始、非常朴素的价值观。要说它有什么新颖之处,那只能是紧扣时代特征、融入了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

由于时代发展的差异,环境污染、性别歧视、商业贿赂等问题在历史上并不突出,因此这些内容未被纳入传统商业伦理范畴。然而,近几十年来,诸如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反商业贿赂等被要求作为公司经营的行为准则,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实际上,“企业”和“公民”都是外来词。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国家里,具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才称为“公民”,奴隶和异邦人都被这个概念排除在外。资产阶级革命后,公民成为一种普遍权利和义务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一群理性的自私的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按照一定的契约规则建立起私人部门,包括公司、企业、个体户、行会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网络等等。发展到今天,人们不仅希望企业赚取利润、解决就业、缴纳税收,还希望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关心环境和生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在这种期望中,“企业公民”应运而生。企业跟人一样,都是社会的公民,应承担起对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公民”虽然有其内在的驱动力,但是体现其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却是由消费者、劳工组织、环保组织、媒体等外界力量推动的。

2006年6月15日,一则以“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为标题的报道揭露了台资工厂富士康深圳基地工人超时加班和工厂环境恶劣的现象。富士康公司因此起诉该篇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侵犯名誉权和商业信誉,并索赔3000万元,随后又戏剧性地撤销诉讼。这一事件已经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史上的经典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实际上,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并非纯粹的黑心老板,他个人生活朴素、乐善好施,曾向深圳和自己的山西老家捐赠数亿。但是,这一切作为根本不能平息民愤,富士康数年努力经营的“企业公民”形象因为劳工事件而斯文扫地。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4

独立思考是个好东西,希望你能有。

1

过年的时候,表姐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相亲对象,大家都以为他们俩会有戏,可是还是被表姐一口回绝了,表姐的意思是觉得这个男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简介,跟他讨论某件事的事情,不是沉默以待,就是想了半天就只会说给你一声“嗯”,让人觉得很无趣。

不过想想也是,要是一个人连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都没有,说的话也只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就只会给人无趣的印象,就不会吸引到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时候,就选择默不作声,当别人问他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就结结巴巴的,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一起讨论的时候,面对其他人的询问,就只是会说“我没意见”。

要是在工作中,你习惯这样子的`话,就很容易处于被动的位置,沉默只会让你错失更多的机会。不管什么话题,你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重点,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是有想法的人,把握先机,才能为自己赢取更多的利益。

2

那么如何去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个人素养,为你的话题提供更多的论据做支撑。还有,读的书越多,你持续思考的能力就会越强。

一般而言,我们读的书,有经典书和畅销书,经典书有深度,能锻炼人长时间思考的耐力,而畅销书就比较通俗易懂,里面所涉及的话题内容都是比较新颖的,更加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很多人也比较喜欢阅读畅销书,这样就能快速拉近你和对方之间的距离。

3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不被淘汰,失去自我,就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放弃独立思考,成为没有思想的傀儡,也终将失去生活的乐趣。

记得有个名人说过:每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领域上就是一位君主。

党员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篇5

自我们党创建以来,先后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深入了解后会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有时你会眼含泪水,有时伏案沉思: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非常强的党的意识,人人都是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的典范。

在现今我们党员与这些英雄相比,我们党的意识树立得怎样?现实告诉我们,一些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人,从来就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更遑论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有所奉献。他们入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利用执政党的地位捞取好处;一旦掌握权力,便以权谋私、祸害人民,那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就是明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一个争取入党的同志来说该是多么地重要。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指争取入党的内在原因是忠诚地信仰共产主义,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决心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争取入党,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像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那样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因此,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前,至少必须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入党,意味着自己此生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要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每个人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最自由、最全面、最充分的发挥机会,使人类永远摆脱阶级分裂、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心中永远不落的旗帜。倘若一个要求入党的人,心中没有这个理想信念,只是想从执政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方面受益,势必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格格不入,最终必将惨遭淘汰。党的历史上那些叛徒、野心家、腐败分子,侥幸投机入党,终被大浪淘沙。

第二、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个人利益的实现,包含在党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之中。这表明,我们党是承认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并且要尽量爱护和关怀党员的个人利益;同时,我们又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心目中,个人的一切可以抛弃,惟有党的事业才重如泰山。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有着明确的人生航标,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考虑入党。

第三、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共产党人从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际地工作,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孔繁森、邓平寿,都是这样的人。所以,那种企图到执政党内来以权谋私、捞取好处,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人,是不能加入到党的行列中来的。实践证明,凡抱有不纯目的入党的人,即使侥幸入了党,肯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十有八九必露原形,最终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那些大大小小的、已暴露或尚未暴露的贪污腐败分子就是前车之鉴。

第四、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有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在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共产党员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条件。今天,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但是,国外敌对势力入侵的危险依然存在,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直没有停止;国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有时还可能激化;即使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灾祸和事故。因此,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今天不仅依然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共产党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因此,每一个争取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有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思想准备,具有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那些革命意志薄弱、与党离心离德的人,在危急关头经不起考验、畏难退缩的人,有辱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根本没有资格做共产党员。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6

4月25日的晚上,文学院第四十一期党校培训开课了,我作为其中幸运当选的一名入党积极份子,参加了此次的学习。在党校课程班主任介绍一些班级情况后,我们有幸听取了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圣兵老师的开班报告,随后谭根稳书记为我们讲授了本期党校的第一课——《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些关于党组织和党员的问题,知道了我党的严格性和先进性,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努力争取早日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举出的一些共产党党员的事例,更是让我知道了共产党员的伟大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而中国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份子,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凡是年满十八岁的我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都可以申请入党。

老师说其实这只是申请条件,而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同时,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的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作为一名党员,他还必须自觉遵循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真确行使党员权利,他必须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党的基本呢知识以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他必须在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参加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他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服从党的决定和组织安排,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他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坚决反对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以及两面派等各种阴谋诡计;他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他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搞好党群关系,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他还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正确履行党员的八项权利。

在讲完党员的一些条件后,谭老师还跟我们详细介绍了入党的整个过程,在确认党员条件后,先要写申请,然后经过有关组织评选成为重点对象,进入党校学习,参加各种考核并及格,然后进过党组织一年多的观察考虑,支部讨论交院党委审批、校党委备案,最后通过支部大会表决成为预备党员并进一步参加党校学习,然后进行半年小结,写转正申请,在进行一年小结,经有关党组织表决通过成为正式党员。在填写有关表格时,谭老师还特别提出了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员是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先进分子,是一个严格的革命斗士,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勇士,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方志敏、雷锋、焦裕碌、王进喜、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是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他们用鲜血、生命和汗水高唱着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颂歌。然而进入了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了,看着我们周围的人一天比一天潇洒,上酒楼,洗桑拿,开着名牌的车子,住着高级洋房,少数一些党员的心理就极度不平衡起来,在各方面的诱惑下慢慢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作为现代大学生,国家未来的人才和栋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为党和国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党对那些腐败现象我们要坚决反对并与之斗争。因此我觉得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好地为党和国家服务。

总之,通知这次党课的学习,我收益匪浅,知道了党的崇高,党的伟大。更让我们知道了党的严明和严肃。因此,我要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关心党和国家大师,时刻牢记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认真、刻苦学习党的知识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已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以党章要求为基础,以身边优秀党员为榜样,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而做自己的贡献。

论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 篇7

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内涵

儒家思想作为积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理论精髓, 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内核。从内涵来看, 儒家和谐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为国以礼和中庸之道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仁者爱人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儒家强调要关心他人, 即“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确定的最高道德准则, 核心是“爱人”, 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 我们甚至把孔子的学说称作“仁学”。在《论语》中, 孔子多次从不同角度给“仁”下了定义。仁, 包括恭、宽、信、敬、惠、智、勇、忠、恕、孝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但又都以“爱人”为其根本立场。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 主张“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爱人不仅仅要做到爱自己和爱自己的亲人, 还要做到: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能做到这一步, 就可以收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回报。孟子主张“仁者爱人”, 要在“仁政”上体现出来, 并认为“民贵君轻”, 赞扬重视百姓利益, 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

二、为国以礼

如果说“仁”是儒家和谐思想的本体论概念, 或者说以今天的说法叫总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的话, 那么, 儒家的“礼”则可以说是“仁”在具体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操作运用。那什么是礼呢?《礼记·曲礼上》指出:“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 别异同, 明是非也。”所谓“礼”的就是用来区分、确认并维护古代社会中的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等社会关系的规范。

儒家主张“为国以礼”。 (《论语·先进》) “礼”是最重要的治国工具, “治国不以礼, 犹无耜而耕也。” (《礼记·礼运》) 因此, “礼治”是儒家理想的治国模式。

在儒家看来, 通过“礼治”, 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使人们对礼的高度认同, 养成了守礼、约礼、行礼、为礼的自觉意识和以礼自律的能力, 社会就会步入和谐、稳定、有序的良性循环, “礼”正是统治者和百姓共同维护社会关系与和谐秩序的最有效的工具。

三、中庸之道

中庸在儒家思想里既是德行, 又是方法。

在儒家看来, 中庸之道既是天地之道, 又是为人行事之道。此命题后由其再传弟子子思加以发挥, 并著《中庸》, 形成完备的思想体系。

中庸思想对传统中国民众的个人修养, 精神生活和为人处世之道及对中国的国民性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中庸思想来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尚中思想。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先民逐渐认识到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有一个从弱到强再到衰老, 死亡的过程, 所谓“月满则缺”“水满则溢”, 表明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度的问题, 只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最佳合适的时候采取行动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最佳合适的时候就是“中”。

中庸也是儒家处理问题的最恰当的方法。孔子认为, 尧舜治国有高超的智慧, 不过激, 不偏执, 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具有中庸思想方法的管理者就能做到:“在上位, 不陵下;在下位, 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 则无怨。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中庸》) 孔子还说:“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孔子认为, 中庸的方法本身不是拘泥不化的, “中”的标准要因时因势而移之, 无论社会诸事有何变迁, 而衡量是非的标准总是中, 总要保持中, 即“中”的原则永远不变, 但具体“中”是“时中”、“事中”, 要时时做到“中”, 事事做到“中”。这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真谛。

结语

儒家和谐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 它将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生活的智慧。儒家和谐思想既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 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习俗、价值、制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我国改革发展、社会转型时期, 我们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儒家的和谐思想, 对拓展和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版

[2]于春梅.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意义[J].理论探讨, 2007 (03)

[3]论中国古代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4]郑杭生.社会和谐——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的主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06)

[5]王力.儒家社会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D];吉林大学;2006年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自主案例

“以生为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充分展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文科,大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选择的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导致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的现象出现。然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活动当中不仅能够给枯燥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还有助于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进而为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的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为了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人,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本节课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同时,我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家长私自看孩子的手机是否属于侵犯隐私?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这样不但能够使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更具目的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自主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使用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突出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效地开展案例分析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探究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导入课时,我引导学生对下面的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如,小飞家日前买了一台彩电,回家按说明调试,却始终调不出来,于是,向厂家求助,谁知调试人员要另外向小飞索取30元,可小飞感觉这应该属于厂家的问题不应该收取费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顺势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引入课堂当中,并使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也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有人曾经说过: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而且,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轻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高学习效率;而压抑的环境会让学生出现紧张心理,甚至是畏惧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评价的主体也要由教师转变成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结合,以确保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能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最终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走进课堂。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给学生搭建一定的主体展示平台,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9

“党性是一个党员的灵魂,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它指引着党员行动的方向。”在第二十二期预备党员培训班上,李天保老师用身边鲜活的例子给我们上了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第一课。

李老师用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例子告诉我们,党性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丧失了党性,那么不管他行为上如何表现,他都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对于每一党员来讲异常重要。作为学生党员,我们今天在校园里可能没有名利的诱惑,但是当我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们可能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那时候一个党员能否做到坚定立场、坚持原则、不为利益所动,这都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我们的信仰,用党性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这一课对于我们学生党员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防微杜渐,让我们认识到党性的重要性,及时随时检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李老师生动的讲课当中,我认识到了党性修养包括多方面的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政治修养、共产党*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学生党员首先要加强党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入党不仅是在组织上加入这个先进的组织,更要在思想上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员的义务时刻记在心中。

加强党性修养贵在自觉,即使没有人监督,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次,要加强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对理论的深入学习才能从更高的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党的理论蕴含了巨大的思想能量,不是一天一次的学习就能理解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理解,而科学文化知识则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国家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努力做一个又博又专的人才能为共产党*理想、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积极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意见,深刻地进行自我剖析,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我们学生往往空谈理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只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党的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真正提高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而思想上入党则是一生一世。”这次学习让我们加深了对党性的理解,也鞭策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时时反省自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篇10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我党的政治宣传口号,最先由我们伟大领袖、中国***员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句口号确立了党的阶级性质也决定了党员根本的行为准则。随后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建道德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

首先,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服务对象。即为拥护中国***为执政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稳定的中国公民。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切实的为老百姓做实事。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人民权重的历史地位决定的。这里的人民不包括违法乱纪,侵害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极少数反动分子,不包括反党反动危害社会稳定的极少数阶级分子。

其次,为人民服务的层次上各有不同。在历史上每一位被冠以“为人民服务”的同志都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肯定。在不推举出了不同的党员模范代表,革命战争年代的董存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新时期的沈浩等等。有些同志舍生忘死,为革命事业一次次深陷虎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显出宝贵的生命;有些同志为人民事业,放弃人间天伦,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扑在为人民服务上,他们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死而后已。这些优秀的***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敬。但是,我们不能将其神化,忽略了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性。其实,中国的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从大处讲,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支持党的方针政策,为推动国家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处说,工作上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并且积极进取;生活中乐于助人,团结友善,能以自己的存在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能以自己的努力更多的人带来便利;学习上刻苦努力,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思想层次等等。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认并努力做到的奉献,是我们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最基础的“为人民服务”。“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一样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不应该忽略最简单的奉献。例如最初毛主席提出这句口号正是鉴于张思德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令人尊敬的不平凡的举动。总之,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该明确自身价值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要义,理解“润物细无声”似的奉献。在我们感叹先贤们的伟大之余,也应该相信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们。而身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积极争取入党的过程中,更应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努力实践党的宗旨。为此,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予以理解和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其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再次,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是为人民服务成为自己的习惯。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 篇11

误区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居思想品德三维目标之首,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又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过去过分注重知识教学的课堂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大大减少,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矫枉过正,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弱化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一节“世界文化之旅”课(八年级上册),教师以一位初中生参加“文化旅游”活动为教学载体,教学设计别具匠心。课前教师也作了大量工作,准备了中国传统节日常见的粽子、年糕、对联等物品。不同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着实让学生过了一把“文化瘾”。可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师的各国文化风情介绍还未结束。除了对上课节奏把握不准外,教师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失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尽管在课堂上领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仍没有达成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留下了不少缺憾。这种误区在各级公开课中比较多见。

我认为,真正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辨证看待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目标,而是一节课中需要同时贯彻落实的一个整体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每节课,应视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情感目标。但强调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并不能因此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否则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次,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往往相辅相成。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误区二: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没有学生们的自主参与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课堂活动固然优点多多,但设计不当,同样会产生各种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脱离教学目标,过分注重热闹与新奇,为活动而活动。一些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联欢会”,教师变成了“报幕员”,课堂上活动翻新,欢声笑语,但学生动脑筋思考的不多。在一节汇报课上,一位青年教师讲的是九年级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内容。在讲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时,这位老师设计了“演一演”活动,由老师与学生即兴表演“大街上警察与孙志刚迎面相遇”与“收容所里发生的故事”两则小品。两则小品花了近15分钟时间,台下学生被惟妙惟肖的表演所感染,笑声不断,气氛煞是热闹。暂且不说这样的活动跟教学主题关联大不大,也不说时间安排显得拖沓,单是老师塑造的反面角色就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片面强调“活动”,忽视传授“知识”。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于是有的教师就出现了片面强调“实践”、弱化“知识”的倾向,一味强调实践性,无计划、无目的地让学生调查、参观、访谈和进行社会服务,让学生开展很多活动,却很少或者根本不讲“知识”,甚至认为讲授了“知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结果一节课下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没什么知识收获。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活动无疑是课堂上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但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解疑点;还必须研究和把握学情,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感悟人生、健全人格。同时,活动还必须注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为形式而形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还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对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以确保活动设计真正起到实效。“动”仅仅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境界,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注重让学生“身动”的同时,更应注重让学生“心动”和“神动”,使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都能“随心而动”,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表达独到的见解。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正“高效”。

误区三:不断发问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针对过去“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的不解或是曲解,他们往往以“提问”、“启发”、“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的名义,把课堂演变成了“满堂问”。

“满堂问”的表现,一是频繁提问。教师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以提问代替讲课。我听过一堂课,细细数来,教师竟然提出了八十多个问题。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无暇思考,大部分时间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随意提问。教师似问非问,目的不明,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三是封闭性问题多于开放性问题,预设提问多,灵动生成少。许多政治课,直白的问题、照书寻找答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需要或值得学生真正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却很少,并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管“满堂问”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无效提问,其结果只能导致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问题该问吗?有必要吗?问题“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误区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于有效的教学活动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演绎为活泼生动的画面,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当前,教师已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但实效并不是很理想。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只为表现教学媒体,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主题。

有些教师将教学媒体当成展示自己利用现代化媒体的高超技巧的“辅助”手段,教学课件花俏,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与完美,如有些课件自始至终滚动播放着Flash小插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需要注意的内容由于没有“声音”与“色彩”的强化,往往被忽视,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依赖教学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媒体,将讲解的内容均设计进课件,甚至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也设计进去,课堂上教师会说:“我们来看看答案是怎样的?”鼠标一击,便将开放性论题的答案显示出来,完全排斥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成了“播放员”,学生便成了地道的“观众”,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便弱化了。

其三,堆砌材料,脱离教学目标。在组织“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课教学时,有位教师为了说明当今社会未成年人受到非法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播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图片,还配以很刺激的音响。脱离教学目标的材料堆砌,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现代教学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误区五:忽视教材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现在许多教师不再把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并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质疑和超越,这已成为课堂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还有许多教师把教室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但是,开发教材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过多补充教学内容,导致偏离文本。这种问题在评优课中尤为明显。不少选手为吸引评委与学生的眼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整整一堂课都未让学生翻阅教材,教材中的认知点束之高阁,有些很贴切的案例也弃之不用。还有的老师,大量补充乡土文化的内容,删除反映当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材料,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感受和认知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机会。

其实,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主张彻底不要教材了。教材虽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它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受到冷落,课堂教学便失去了认知的基点。把教材完全抛在一边进行教学,既不利于教师“教”,也不利于学生“学”,背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将广义教材与狭义教材有机融合,做到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促使教材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

上一篇:竟聘述职报告下一篇:2016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