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共7篇)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篇1
2013年6月26日,住建部第83号公告批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9—2013,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量很大,重点解决了2003版规范执行性不完善的问题和与相关分部工程的协调问题,并明确具体了智能建筑工程的验收程序,对于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因此,主编单位编制组专家们对于规范制订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
1 编制背景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结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和进步非常迅速。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出台,迈出了智能建筑行业标准化的第一步;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施行,在建筑工程中新增了智能建筑子分部,并明确了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GB/T 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006版已执行,且已修订并进入报批阶段;新制订的GB 50606《智能建筑施工规范》已于2010年颁布执行;智能建筑子系统(如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等)中多项专业规范相继出台或修订。另外,建筑节能、消防等重要内容都有相应的国标出台或修订。因此,GB 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陆续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等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主编单位将反馈意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内容无法涵盖目前智能建筑工程实施中所包含的系统,需要补充。
(2)规定定性的检查项目多,定量的性能检测少。
(3)规定需经过“1~3个月试运行”才可进行系统检测和验收,而该阶段是在竣工验收之前,因此无法严格执行,该规定形同虚设。
(4)智能建筑各系统的专业性强,而监理单位、质检站在技术上不能完全熟悉,且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导致过程控制及竣工验收走过场。
(5)规定系统检测应由省市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而智能建筑的技术发展较快,缺乏社会化、专业化的检测机构,此条规定很难做到。
(6)部分条款中系统检测的抽检比例高,如光缆点要求全部检测、系统检测的时间长、耗费费用高并导致执行难度大。
(7)第3.2.7条提出“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测试方案,接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而检测机构的进场时间一般为系统检测开始时,而接口测试方案的形成和执行时间均早于系统检测,此条款实际无法执行。
可以看出反馈问题均体现在规范可执行性和操作性方面不完善,这些也是本次规范修订着重解决的问题。
2 编制过程概述
2.1 编制单位
本规范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国内有关科研、高校、设计、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和质检等18家单位31位专家共同编制。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原部分参编单位的经营方向转变,且原编制组成员年龄偏大,因此本次参编单位和成员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主编单位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工作二十余年,在有统计的近五年来,一直雄居国内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工程量之榜首。在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智能建筑工程的验收难点和重点有充分的了解。并从事了涉外工程如中东、北美地区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对国外的工程建设也有一定的认识。
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合肥爱默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从单位的工作性质到在全国的地区分布均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部分编制组专家也参加了相关标准的制订,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规范》等的编制和修订,便于与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
2.2 编制过程
2011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委派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2003版规范编制组代表、行业专家、主编及参编单位等共40余位领导、专家和代表们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确定了编制大纲、编制组成员分工及编制进度计划。
在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应政策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的征求意见稿。2012年1月11日~2月29日,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向行业内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检测单位、系统集成商和国内外产品厂商等相关单位和专家发出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函,开展定向征求意见工作。
《规范》征求意见稿得到了行业专家的热烈反馈,共收到50余个单位70多位专家的800多条意见,专家所在单位有高等院校(8个)、行业协会(6个)、科研单位(8个)、设计单位(12个)、质检站和检测单位(7个)、系统集成商(13个)、建设和使用单位(3个),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位专家对规范的各章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有:(1)关于验收程序,应明确工程验收的组织程序和文件资料;(2)关于检测机构,是否需要规定进行第三方检测、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和认证范围如何要求等有争议;(3)关于试运行时间,2003版规定不同智能化系统从1~3个月不等,时间过长无法实施。
编制组于2012年3月17~18日在三亚召开了对征求意见的讨论会,确定对意见的采纳和修改原则。会后完成修改,形成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的送审稿。在标准编写的同时,对行业内热议的主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完成四项专题研究报告:原版规范实施问题调研、试运行时间、相关标准分析、子分部和分项工程划分。
2012年4月24日~25日,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议。以张文才教授级高工为主任委员、程大章教授和谢卫研究员级高工为副主任委员的审查专家委员会,对《规范》送审稿进行了逐章逐节逐条的认真审查,提出在系统名称统一和分项工程划分方面还需协调统一,同时对本次修订工作给予了肯定:将验收程序和试运行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便于贯彻执行;《规范》的技术指标合理,依据充分,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协调,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全面、系统地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指导和规范国内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该规范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与智能建筑体系的相关标准协调统一。《规范》的制订有利于智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审查会议意见,编制组对《规范》的送审稿和条文说明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规范》报批稿和强制性条文送审文件。2012年5月7日送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委员会审核,2012年5月9日提交给住建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审查。2012年5月16日得到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的复函(强条委函[2012]7号),同意将第12.2.4和22.3.3条作为强制性条文。
编制组进一步修改完成了《规范》报批稿,于2012年5月21日提交给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委员会。标委会定向发送给送审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进行函审,并于5月28日将函审意见反馈给编制组。编制组完成了《规范》报批稿和条文说明的修改和相关报批文件,于2012年6月提交给住建部标准定额司。
2012年11月得到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院的修改意见反馈,编制组进一步完成了《规范》报批稿和条文说明的修改,并于12月提交修改稿。
2013年6月,住建部第83号公告正式批准了《规范》,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3 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中,全面调整了章节划分,对不同子系统工程的验收程序和试运行时间等进行了统一,重新调整划分了各系统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不再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3.1 章节结构
《规范》2003版包括13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通信网络系统;5.信息网络系统;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8.安全防范系统;9.综合布线系统;10.智能化系统集成;11.电源与接地;12.环境;13.住宅(小区)智能化。另有附录A~D,共四部分。
本次修订的2013版包括22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智能化集成系统;5.信息接入系统;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7.信息网络系统;8.综合布线系统;9.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10.卫星通信系统;1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2.公共广播系统;13.会议系统;14.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5.时钟系统;16.信息化应用系统;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20.应急响应系统;21.机房工程;22.防雷与接地。另有附录A~D,共四部分。
可以看出,本次修订取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一章,增加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将原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接入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共4章,将原第5章信息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2章,将原第12章环境调整为机房工程,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关于智能化子系统的划分和定义,本次修订中与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其正在报批中的修订版进行了协调统一。从工程实施角度出发,将具有独立功能,可单独设计、施工、验收的子系统均作为独立的一章,规定为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子分部工程。
对于工程验收的程序统一规定在第3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GB 50606《智能建筑施工规范》进行规定,本规范明确规定在验收阶段需要检查的技术文件和记录,并在附录中列出表格样式。因此,除第7章(按系统构成分节)外,各系统的章中不再分节。
3.2 强制性条文
根据住建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写规定》第四条规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且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应列为强制性条文”。
为了更好地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及运行时的人身安全,《规范》中设置了第12.0.2和22.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两条分别是对紧急广播系统防火措施检查和接地系统检查的规定,强制性条文和条文说明的具体内容详见规范。为保证强制性条文的落实,在其条文说明中对于设置理由、技术要求和实施与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规范2003版共设6条强制性条文,其中保留1条(现第22.0.4条)、取消5条。需要说明的是,原第5.5.2、5.5.3、7.2.6、7.2.9和7.2.11条不作为强制性条文,并非其技术内容不重要,而是在行政管理上不再重复检查。主要原因如下:
(1)原第5.5.2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部门审批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特殊行业有其他规定时,还应遵守行业的相关规定。
(2)原第5.5.3条:如果与因特网连接,智能建筑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的特点,条文陈述内容属于间接性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另外,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和82号令《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中对条文所列内容已有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法令法规中的基本要求,必须执行且有专门行政部门管理,故在本规范中不再列为强制性条文,但在本规范第7.1.4条中仍要求有相关检查的记录。
(3)原第7.2.6条:检测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检测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其火灾运行模式,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4)原第7.2.9条:新型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功能检测应包括:
1)早期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
2)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检测系统、大空间红外图像矩阵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
3)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原第7.2.11条:安全防范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安防监控(录像、录音)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火灾模式操作等功能的检测,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实际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重要内容,合格与否由负责验收的消防机构依据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判定,且必须通过专项验收才可进行智能建筑工程验收。因此本次修订中,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验收完全执行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不再单独列出强制性条文。
3.3 与相关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为智能建筑专业的通用标准,目前本专业共有三项通用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第3.1中已经介绍,本标准在系统划分等方面与GB/T 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协调统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GB 506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本规范与其规定避免重复。
由于智能化系统涉及的领域多,各类不同功能、规模的建筑中有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要求,不同类型子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有着其独特要求。这些不同专业的个性化要求,通用标准不能一一满足,因此已陆续出版了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专业的通用和专用标准。本标准与相关的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关系如下: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涉及重大人员和财产安全问题,本标准直接引用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执行其规定。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必须经消防专项验收后,才能进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因此本规范不再单独设置具体规定,保持与相关规范的协调统一。
(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本规范抽取智能建筑工程中验收的基本要求,将GB 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 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引入便于实际操作;而对于高风险对象如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银行营业场所、民用机场、铁路车站、重要物资储存库等,则要求执行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3)其他系统,实际工程中属于智能建筑工程范畴的:将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引入便于实际操作,如用户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机房工程、防雷与接地。
(4)其他系统,实际工程中大多由相关行业进行验收,智能建筑工程主要检查与其专业交接内容的,在本规范只进行简要规定,如信息接入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
(5)其他尚未有相关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本规范进行了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的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如: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
3.4 定性与定量指标
关于验收中的定量指标,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复杂性,本次修订中明确列出各系统验收时需要检测的功能项(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和抽检比例,合格判据主要以符合设计要求为标准,选择了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业标准中数据作为补充。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思路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工程项目好收尾的重要前提,项目竣工验收的目的是检查工程的质量及其各方面功能是否合格,把这项工作做好,有利于避免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延期,提高竣工验收工作的效率,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一、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许多参加工程建设的单位对竣工验收工作不重视
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包括对设计文件、质量评估报告和勘察设计经验总结资料的整理和归类,这些都是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施工单位负责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将工程设计的图纸变成现实存在的物体,施工单位的人员往往忽视竣工验收的工作,导致整个施工过程的资料不完整,工程项目的质检部门人员较少,对监理资料的审查、施工等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致使审查的进度慢,竣工验收的周期延长,严重的会对整个工程的效果造成影响。
(二)工程项目竣工后出现超期验收的情况
根据我国有关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企业应该从工程施工开始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向有关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该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有的企业由于不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尤其对工程建设的周期不清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进度的掌控意识,这就对工程的竣工验收造成了延误,有的甚至认为验收不需要办任何手续即可通过,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尚未进行工程的竣工验收,同时又没有申请延长验收的时间周期,这不仅违背了我国法律的规定,还使工程项目的效益大大降低。
(三)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时机不对
项目竣工的验收在时间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确保不延误工程验收的周期,还要找准恰当的时机,如对工程项目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废水排放的检测与验收,在一般情况下,污水的处理都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即利用污水的生物化学反应来净化污水,气温对水的生化反应影响较大,因此,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气温,最好是在冬季进行。有些污水处理由于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这就导致净化的效果不佳,有的企业为了使水质达标,甚至采用增加药剂的办法,这种方法是显然不可取的。
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一)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规范是企业地位和价值提升的基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国内的大多是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在项目竣工验收的规范流程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一些基础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持续有效的快速发展,公司在项目开发、施工、投资及技术人员发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然而,一些小型建筑企业往往没有意识到项目竣工验收流程规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追求进度,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只有把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提到一个高度,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地位和价值的提升。
(二)竣工验收流程的规范是企业工程建设保障能力和工程技术提升的前提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动态的掌握和控制及对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这些工作都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其次,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格外严格的,因为施工人员一旦出现技术不过关,就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施工人员不仅应了解基本的建筑技术知识,还应具备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要使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达标,首先就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竣工验收设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和能力。
三、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任何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都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新动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的反映,来设计出工程项目最规范的验收流程。
(二)坚持及时性的原则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目的是提高竣工验收的及时率,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设计人员在对项目竣工验收流程进行设计时,首先必须考虑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周期,在确保不延误时间的前提下,来对验收的规范流程进行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到流程中每个程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竣工验收的流程得到更好地执行。
(三)坚持环保的原则
环境保护对于任何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企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必须堅持环境保护的原则,任何企业的运作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约束,一些企业由于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结果还是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流程的设计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准则,严格做到不破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方法
(一)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分工
企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领导小组是由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项目开发部、设计规划部、环保部、质检部、安全部等部门,竣工验收的领导小组必须确定一个专门的组长,负责对各部门验收人员的领导及工作安排,各部门负责验收的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在验收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各部门验收人员之间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做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是竣工验收的必要环节,建设企业必须从确定项目之日起就组织人员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监理、生产、施工等方面的工作,使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在同一时间进行,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设备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及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动态,使采购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达到契合。
(三)及时办理工程项目验收的手续
每项工程项目的验收往往都涉及多个方面的检验,其中最常见的是工程卫生验收、环境保护验收、消防验收和安全设施验收。工程卫生的验收是由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的,相关人员应联系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卫生专项验收的手续;环境保护验收也是由企业的安保部门负责的,部门负责人应向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消防检验由企业的消防安全部门向政府公安消防机关联系办理相关手续;安全设施验收由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办理手续。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检查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益具有促进意义,为使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符合管理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对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加以重视,并使之趋于规范。
参考文献:
[1]李琴.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制模式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J].山西建筑,2014,(21):269-270,271.
[2]马庆双.关于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92-193.
[3]伍伟成.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105-105.
金属吊顶工程验收规范 篇3
本节适用各种金属板(条形板、方板、格栅)吊顶工程,
检查数量:观感普查,允许偏差项目随机抽查总数的20%。
(1)保证项目
金属板的吊顶基底工程必须符合基底工程有关规定。
吊顶用金属板的材质、品种、规格、颜色及吊顶的造型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金属板与龙骨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不得松动变形。
设备口、灯具的.位置应布局合理,按条、块分格对称,美观。套割尺寸准确边缘整齐,不露缝。排列顺直、方正。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尺量检查。
(2)基本项目
金属板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板面起拱度准确;表面平整;接缝、接口严密;板缝顺直,无明显错台错位,宽窄均匀;阴阳角收边方正;装饰线肩角、割向正确。
优良:板面起拱度准确;表面平整;接缝、接口严密;条形板接口位置排列错开有序,板缝顺直,无错台错位,宽窄一致;阴阳角收边方正;装饰线肩角、割向正确,拼缝严密异形板排放位置合理、美观。
金属板表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表面整洁,无翘角、碰伤,镀膜完好无划痕,无明显色差。
优良:表面整洁,无翘曲、碰伤,镀膜完好无划痕,颜色协调一致、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拉线、尺量检查。
纸面石膏板、木质胶合板吊顶验收规范
适用各种金属板(条形板、方板、格栅)吊顶工程,
资料
检查数量:观感普查,允许偏差项目随机抽查总数的20%。
(1) 保证项目
罩面板的材质、品种、规格、及吊顶造形的基层构造、固定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轻钢龙骨或木龙骨架的安装必须符合本标准第二章有关规定。木质龙骨、胶合板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罩面板与龙骨连接必须紧密、牢固。
设备口、灯具位置的设置必须按板块分格对称,布局合理;开口边缘整齐,护口严密不露缝。排列横竖顺直、整齐、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手扳检查
(2)基本项目
罩面板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表面平整、起拱正确,颜色一致,洁净、无污染,无返锈、麻点、锤印,无外露钉帽。
优良:表面平整、起拱准确、颜色一致,洁净、无污染,无返锈、麻点、锤印,自攻螺丝排列均匀,无外露钉帽、无开裂。
罩面板的接缝、压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接缝位于龙骨上宽窄均匀、压条顺直,无翘曲,光滑通顺,接缝严密,无透漏。阴阳角收边方正。
优良:接缝位于龙骨上均匀一致,压条顺直,宽窄一致,无翘曲,光滑、通顺平直,接缝严密,无透漏,阴阳角收边方正。
有造形要求的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造形尺寸及位置正确,收口严密平整。
优良:造型尺寸及位置准确,收口严密平整,曲线流畅,美观。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绿化212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82—99
1、前言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经建设部1999年2月24日以建标[1999]46号文批准,业以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市园林管理局。
1总则
1.0.1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是大都市与国际接轨的主要指标。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发展迅速,但是,自建国以来,我国未专门制定过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性规范,五十年代基本套用苏联的有关模式,1956年国家建委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的第九篇对绿化工程施工曾做了部分规定,但由于这些技术法规不完善,且原有的规定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使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依据和必要的法规管理,致使一些绿化工程质量不高、成活率低,影响了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国内各主要城市绿化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园林植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城市独特的生存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施工规范,作为绿化工程施工法规性文件,使城市绿化施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提高城市绿化树木种植成活率,改善城市绿化景观,节约绿化建设资金,创建良好的城市环境。
编制本规范的依据是:
一、建国以来,我国务城市在绿化工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进行了技术总结,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城市的绿化技术规程以及其他城市绿化施工经验是制定本规范的基础。
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中指出:“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有相当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绿化工程施工后,应当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或者该工程的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本规范即是绿化工程质量和验收的依据。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各类绿地及风景林地的工程施工及验收,不包括农村及山区绿化,因其使用功能和立地条件不同。其中生产绿地的施工,育苗规范已有详尽规定。
1.0.3—1.0.4绿化工程施工中相关的各专业应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以提高绿化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术语
在绿化工程中,由于我国幅原辽阔,个别施工术语,各地名称不一。本章内容是对本规范涉及的基本术语进行统一用词、统一词解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对于用词,本规范力将使用的术语给出确切的名称和内涵。
如:本规范中的种植穴和种植槽,有的地区称种植坑和种植带,或称树坑和树带。
为了统一用词,经分析,坑的内涵随意性较大,穴的内涵有一定要求;槽的内涵有一定长度和深度;带的内涵泛指一定长度。因此,本规范对种植穴、槽的定义为: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圆形、方形称穴,长条形称槽。
又如,在栽植树木时,有时需带土球栽植,有的地区称为土台,大多数地区称为土球,本规范根据大多数地区使用习惯,对土球和土台加以区分命名;即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加以捆扎包装。圆形者称为土球,方形者称土台。肯定已成熟的术语。如修剪、定干高度、鱼鳞穴等均采纳使用。
3、施工前准备
3.0.1绿化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是规划和种植没计图。绿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绿地系统。种植设计是园林植物造景和进行合理配植的依据,在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和有关文件。
3.0.2为了在施工中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施工前,应由设计人进行设计交底,到现场进行核对地形,以减少工作中失误。
3.0.3绿化的景观好坏,取决于优良的植物材料,所以在施工前,对准备的植物材料应进行检测,以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3.0.4为了使绿化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事先必须编制施工计划,部署全部施工活动,以达到施工程序合理,施工方法和技术先进,施工机具、劳动组织合理,各方面协作配合协调,确保全面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0.5凡是遇有建筑、市政、绿化的综合工程时,同时施工,必然会产生矛盾。为了避免绿地遭到损坏,应在建筑、市政及地下管线工程完工后,再进行绿化栽植,有利于巩固绿化成果。
4、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
4.0.1—4.0.2植物材料直接影响绿化的效果和成活率,除了符合设计要求的干径、树冠造型以外,还必须选择根系发达、树形美观、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从而保证绿化工程质量。
4.0.3种植露地花卉、根据其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如一、二年草花,要求植株高度、冠径、分枝不少于规定数,卅簇丰满花色鲜艳。宿根花卉与球根花卉,要求根系茁壮,根径及幼芽不得少于规定数,观叶植物要求叶簇丰满茁壮。
4.0.4水生植物类别很多,各类水生植物都要求根系发达,具地下横茎的,如荷花则要求根茎健壮。
4.0.5—4.0.7铺栽草坪的草块和草卷要求规格划一,便于运输和施工,要求不含杂草。草种及花卉的种子要求纯净度和发芽率高,以保播种后,达到预期观赏效果,因此.在播种前要求做发芽率试验。
5、种植前土壤处理
5.0.1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含有害物质及杂物必须清除,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化验,对不合格土壤,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5.0.2园林植物按其类型划分为草坪、地被、露地花卉,灌木、小乔木、乔木。最低土层厚度,是指园林植物生长的最低根系发育空间。
5.0.3城市人口密集,因各种构筑物、地面、地下管网的施工,导致城市土壤大多数失去自然性质,并且由于地区不同,有的土壤含酸,碱、盐等有害成分,有的土壤为重粘土、沙土,均不符合园林植物生长。凡不符合种植的土壤均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5.0.4按照设计形成绿地的地形构筑及种植草坪、花卉前的施肥、翻地、平整等均为绿化工程的土壤整理工序。
6、种植穴、槽的挖掘
6.0.1挖种植穴槽前,应调查附近所设地下管线标志,并联系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设施情况,避免损伤设施。
6.0.2各种树木种植的位置必须准确,挖掘种植穴时,按图进行定点放线。属于规则式种植时,树穴要排列整齐。属于自然式种植时,树穴应保持自然,力求达到设计的配置艺术要求。
6.0.3挖种植穴、槽时,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决定大小。在新垫土区,挖穴后应将穴底踏实,避免浇水后沉陷。种植穴、槽的规格,按花灌木、常绿树、乔木、竹类、绿篱分成五类,树穴规格大小,有伸缩幅度,各地区可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在幅度内调整。
6.0.4土壤含水量不足的土层干燥地区,新填垫土壤地,均应在种植前在穴、槽浸水补给水分,并有夯实作用。
6.0.5树穴施肥作为基肥,应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土壤搅拌均匀,在穴底铺平再复土—层,以防根部直接与肥接触,烧伤根系。
7、苗木运输和假植
7.0.1苗木运输是绿化工程重要环节,必须与当日种植数量衔接,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种植,以减少暴露时间。
7.0.2—7.0.7苗木在运输工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因此规定了苗木在运输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如:苗木在装卸车时,必须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散球。带土球苗木起吊时,应用绳网兜土球,不得用绳索缚捆根颈起吊,重量超过h的大型土台,应在土台木箱外套钢丝缆起吊,装车时应注意码放整齐。大型土台应放置车箱承重部位。裸根苗木长途运输时,应将根部加以覆盖或喷水保持根系湿润。也可将根系沾泥浆减少蒸发量,保持根系不失水分。
7.0.8竹类地下横茎竹鞭上的鞭芽和不定根,可延伸生成竹笋和新根,损伤后影响生长。
7.0.9—7.0.10苗木起苗后至种植,裸根苗应尽量降低暴露时间,超过规定暴露时间不能及时种植时,应用湿润土壤埋填根系,假植储存苗木。带土球苗木当日不能种植时,应喷水保持土球湿润,珍贵树种和非种植季节所需苗木,必须在起苗前按规定直径挖环沟切断根系,填充种植土培养须根,在需要时切断主根种植,或起苗后用容器假植备用。
假植是减少暴露的有效措施,安排好假植,能降低苗木脱水,提高成活率。
8、苗木种植前的修剪
8.0.1种植前对苗木进行修剪的目的,有以下三条:
(1)起苗后苗木根系受到严重损伤,为了保持地上和地下平衡,必须适当对树冠进行疏剪,使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能充分供给地上部分的需要。
(2)修剪有保持树冠均匀分布、造型美观、促进生长的作用。
(3)修剪树冠具有特殊造型。
8.0.2对乔木修剪列举了(1)有明显主干的高大乔木;(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3)常绿乔木;(4)常绿针叶-树;(5)行道树;(6)珍贵树种六类。所作的修剪规定,只提出原则要求,不可能包括所有树种,有的树种受地区立地条件影响,修剪方式可能与规定略有不同,均可参照本地区习惯修剪。
8.0.3灌木种植一般带土球者较多,根系损伤较轻,加以灌木要求发挥现场种植效果(特别春季开花的花灌木),一般不应做强剪。
8.0.4提出修剪苗木的质量要求目的是使修剪的苗木栽植后能尽快愈合,以免感染病害,合理形成树冠,促进生长。
9、树木种植
9.0.1树木种植选择能保持生理平衡的非生长期,种植效果最佳,可达到节省人工和设施的目的。因各地季节性不同故具体种植时间不做统一规定,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提出落叶乔灌木、阔叶常绿树、针叶常绿树和早春开花的灌木适宜种植期。
9.0.2—9.0.3树木种植是绿化工程的重要环节,树木种植为生命工程,不能返工,在种植时应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做到一次种植成活。为了保证种植质量,对种植时根部填土、根系置放、分层还土、种植的垂直度等工序都作了严格规定。
9.0.4鉴于我国尚未达到常年供应苗木的水平,因此分别提出疏枝、强剪、摘,十、断根、容器假植等措施,供应非种植期对苗木的需要。今后应在适宜种植期,用适宜的容器假植,全年可随时供应苗木出圃。
9.0.5—9.0.6对特定条件的地区,如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种植时规定可在苗木根部喷布生根激素,针叶树喷布抗蒸腾剂等措施,提高种植成活率。对排水不良地区,铺没渗水管等措施,为树木生长创造条件。
9.0.7种植浇水是树木成活的关键,迟浇、浇水过多、过少均不适宜。对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种植时,浇水和浇水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各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进行浇水。
9.0.8树池铺设通气的护栅,应在土层上保留空隙,不可平铺土层上而影响通气。护栅可采用铸铁或水泥制成。
9.0.9--9.0.10为防止种植后树木受人为或自然损害、产生摇晃,规定丁种植胸径5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对攀缘植物可根据生长需要,进行绑扎牵引。
10、大树移植
10.0.1大树移植范围,落叶乔木胸径20CUD.以上,常绿乔木胸径15皿以上,即视为大树移植范围。对于少数特大树木和珍贵树种应予以保护,宁移构筑物,不移大树。
10.0.2要求大树移植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移植技术方案,目的是保成活,限制任意移植大树。
10.0.3--10.0.5大树移植前,做好断根、修剪等措施,能促使树木成活。大树移植后,养护管理更为重要,为树木成活的关键,一般应养护二年以上,确认成活后,方可进入正常养护管理。
10.0.6大树移植建立技术档案,能促使进行实施方案调研、施工和竣工记录、各种资料汇集、养护管理措施等内容,为移植大树积累经验。
11、草坪、花卉种植
11.0.1草坪种植可以选用播种、分株,茎枝繁殖、铺草块等方法。选择不同方式,应注意适宜季节和草种类型。
11.0.2草坪播种节省人工、收效快,适用大面积铺设,必须选择优良种子,播种前做发芽试验,确定合适的播种量。
11.0.3混播草坪可以使草种适应差异较大的环境条件,加速草坪形成,使草坪维持时间较久,但难以获得纯色草坪。发展混播草坪主要注意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草种之间的互为利用及配比,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11.0.4~11.0.5分株种植也是发展草坪的主要方法。茎枝繁殖适用于暖季型草,在夏季和多雨季节进行。
11.0.6铺设草块需要掘块、装卸运输、铺设,费人工、投人大,一般不采用。近期推行铺设草卷,工艺先进,草卷规格大的可达1.2mX.5一10m,小的约30~40cm,施工速度快,效果好,可缩短工期,适合各类草坪需要,国内已有大量生产,为今后草坪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草坪铺设以播种(含喷播)、分株、植生带、草卷等方法,优点较多,可根据本地区条件采用。
11.0.7~11.0.9花卉种植用苗应选用经过1~2次移植,根系发育良好的植株,裸根苗应随起苗随种植,土球苗不得散球,注意保鲜不得萎蔫,目的是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
11.0.10~11.0.11花坛种植时,应按设计要求分色彩种植,在起苗、运苗、分苗当中,应将不同品种,不同色彩分别置放,严防混淆。
11.0.12~11.0.14花苗种植时注意植株高低,冠径大小合理搭配。栽植深度以原种植深度为好,栽后及时浇水,注意浇水方法,不能沾污植株。
11.0.15~11.0.17水生植物的挺水类如荷花,对水深要求严格,必须控制在100m以下。
12、屋顶绿化
12.0.1屋顶绿化是为城市绿化和利用建筑向空间多层次发展的新技术。我国有的城市也都不同规模的开展屋顶绿化,但国内房屋建筑大多数不具备屋顶绿化的条件。本章只做屋顶绿化的原则规定,大规模屋顶绿化必须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允许范围内进行。建筑设计时,即应提出适应绿化种植的条件,否则会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
12.0.2为了减轻屋顶荷载,选用轻型塑料容器较为理想。
13、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
绿化工程即园林植物种植工程,包括种植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它不是园林工程,因此诸如园林小品、园林建筑等不应包括绿化工程之内,但考虑到绿化工程往往离不开给水、排水、花坛构筑物等设施,它涉及到植物种植的成活率和今后养护管理的保存率,与绿化工程关系密切,所以绿化工程附属设施一章列举了5个类型。(1)给水灌溉设施;(2)绿地排水设施;(3)绿地护栏设施;(4)花坛设施;(5)绿地园路。
在天津专家审查会上,同意列入本规范内容,有利于绿化工程的施工和绿化成果的巩固。
13.0.6~13.0.8文中所用“M”为砌砖沙浆代号,“C”为混凝土强度代号。
14、工程验收
14.0.1绿化工程施工环节较多,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做到预防为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种植材料、种植土、肥料)的验收。
14.0.2必须强调中间工序验收的重要性,因为有的工序属于隐蔽性质。如挖种植穴、换土、施肥等,待工程完工后已无法进行检验,14.0.3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资料整理,作出技术总结,提供有关文件,于一周前向验收部门提请验收。提供有关文件如下:
(1)土壤及水质化验报告。
(2)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3)设计变更文件。
(4)竣工图及工程预算。
(5)外地购人苗检验报告。
(6)附属设施用材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7)施工总结报告。
14.0.4验收时间,乔灌木种植原则上定为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进行。因为绿化植物是具有生命的,种植后须经过缓苗、发芽、长出枝条,经过一个年生长周期,达到成活方可验收。对于草坪、花卉种植,缓苗时间较短,可参照本节规定,确定验收时间。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篇5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工程验收结论应经(审查通过。A.启委会 B.验收委员会 C.竣工验收委员会 D.试用和移交生产验收组
2.具备工程启动验收条件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设计单位
3.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应由(组建。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设计单位
4.关于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光伏发电工程单位工程和启动验收均已合格 B.工程试运行大纲经试运和移交生产验收组批准 C.生产区内的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已验收合格 D.设备及系统调试与天气情况无关 5.工程验收中,属于监理单位职责的是(。
A.组织或协调各阶段验收及验收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B.对工程启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进行监督管理 C.提供工程建设总结报告
D.负责编写调试大纲,并拟定工程启动方案
6.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中,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的有关规定。
A.《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 B.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C.《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D.《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544 7.光伏电站消防工程设计图纸应到当地(审核。A.环保部门 B.消防部门
C.建设部门 D.安监部门
8.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审议(的启动准备情况。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9.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由(提供。A.监理单位 B.运行管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施工单位
10.分部工程的验收应由(组织。A.监理工程师 B.总监理工程师 C.建设单位 D.总包单位
11.下列不属于光伏方阵过电压保护与接地安装应符合的验收要求的是(。A.接地网的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B.光伏方阵过电压与接地的验收应依据设计的要求进行 C.连接处焊接应牢固
D.自检验收记录等资料应完整
12.下列关于光伏发电工程单位工程划分正确的是(。
A.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绿化工程、安全防范工程、消防工程 B.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绿化工程、消防工程 C.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绿化工程、安全防范工程 D.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安全防范工程、消防工程 13.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由(组成。
A.建设、监理、调试、生产、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主管部门 B.建设、监理、调试、生产、设计、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主管部门 C.建设、监理、生产、设计、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主管部门 D.建设、调试、生产、设计、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主管部门 14.光伏发电工程中,土建工程验收包括(分部工程的验收。A.光伏组件安装、场地及地下设施、建(构筑物 B.光伏组件支架基础、防雷与接地安装、建(构筑物 C.光伏组件支架基础、场地及地下设施、建(构筑物 D.光伏组件支架基础、场地及地下设施、电气设备安装
15.下列单位中,(应提供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安装图纸、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及其清单。
A.设备制造单位 B.运行管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施工单位
16.工程验收中,不属于调试单位的职责是(。A.负责编写调试大纲 B.拟定工程启动方案
C.负责准备各种备品、备件和安全用具等
D.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17.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完成后进行。A.试运和移交生产验收 B.单位工程验收 C.工程启动验收 D.分部工程验收
18.消防工程验收由(组织验收。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19.单位工程验收应由(组织。A.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施工单位
20.关于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先测试方阵正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再测试方阵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 B.方阵正负极绝缘电阻对地同时进行测试 C.绝缘电阻不需要进行对地测试
D.先测试方阵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再测试方阵正极对地的绝缘电阻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
1.关于工程验收依据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B.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C.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调整概算文件 D.经批准的设计文件
E.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光伏电站工程验收中,关于施工单位的职责说法正确的是(。A.提交完整的施工记录、试验记录和施工总结 B.负责编写调试大纲,并拟定工程启动方案 C.收集并提交完整的设备装箱资料、图纸等 D.参与各阶段验收并完成消除缺陷工作 E.参与审核启动调试方案
3.下列基础中,可用于光伏组件支架基础的有(。A.筏形基础 B.混凝土独立基础 C.混凝土扩大基础 D.条形基础 E.桩基础
4.关于汇流箱安装的验收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箱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B.箱体和支架连接应牢固
C.采用金属箱体的汇流箱应可靠接地 D.汇流箱应有标识 E.安装高度可以自由选择
5.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中,调度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A.《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 B.《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 C.《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544 D.《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E.《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T598 6.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应组织(编制工程启动大纲。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调试单位 D.监理单位 E.质量监督部门
7.工程启动验收主要工作应包括(内容。A.应审查工程建设总结报告
B.应按照启动验收方案对光伏发电工程启动进行验收 C.对验收中发现的缺陷应提出处理意见 D.应确定工程移交生产期限 E.应签发“工程启动验收鉴定书”
8.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内容。A.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及其审计报告 B.竣工工程图纸及竣工报告 C.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D.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方案执行报告 E.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9.光伏发电工程应通过(阶段的全面验收。A.单位工程 B.工程启动
C.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 D.工程竣工 E.预验收
10.《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中,分部工程验收应符合(。A.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B.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C.场地必须平整
D.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E.主要功能项目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规定
浅析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篇6
1 智能建筑工程现状分析
1.1 智能建筑工程现状
目前智能建筑工程的投资已占建筑工程总投资的5%-10%, 全国每年智能建筑总投资达到上百亿元。我国智能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 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某些智能建筑工程因种种原因无法竣工, 导致工期延误, 投资浪费。有的建筑物虽然已投入使用, 但智能化的功能名存实亡, 不能正常工作。
1.2 智能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智能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 除了技术应用的水平不高, 地区发展不平衡、技术产品尚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因素外。从另一方面来看, 系统集成商作为建筑行业的新军从电信、信息、工业控制等产业进入建筑行业后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工程包括现场勘查、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各方接口、质量控制、系统调试、完整的工程文档、试运行、符合规范的工程验收、维护和服务等诸多环节, 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堆砌。标准与规范不健全、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 已经直接影响智能建筑工程的进行和发展。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国家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保证工程质量, 制订了一部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以下简称《验收规范》) 。下面关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讨论就是以这部标准为依据。
2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简介
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于200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的关于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的规范, 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0)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系列规范之一。《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是按“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 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而组成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
2.2 简述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2.2.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和原则
按照《验收规范》的要求,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 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按分部工程划分应包含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等子分部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原则上按“先产品, 后系统;先各系统, 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
2.2.2 产品质量验收
产品质量是《验收规范》中规定最先验收的项目。它涉及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智能化系统中使用的材料, 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等。
产品质量检查分为两类:一类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 通过检查许可证等方式检查;另一类是未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或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这类产品 (包括硬件设备及材料) 在现实检测中一般是依据供需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合格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避免争议。
对于软件产品质量的检测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商业化的软件一般只需要检查许可证及使用范围;承包商自编的应用软件, 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 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靠性, 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对自编软件进行测试也是常用的验收手段。
对系统接口的质量检查应要求系统承包商提交接口规范, 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口测试方案。接口规范应在合同签订时由合同签定机构负责审定。
2.2.3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验收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实施条件准备, 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1) 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 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2) 工程实施前应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 工程必须按已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 应填写设计变更审核表。
(3) 对设备, 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与验收的相关人员签字。经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妥善保管。
(4) 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按照《验收规范》的要求填写记录表, 做好外观、品种、数量、产地相关信息的记录, 新材料和新产品还要检查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进口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
(5) 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和观感质量验收一般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测试等方法。
(6) 系统承包商在安装调试完成后, 应对检测项目逐项自检检测。
(7) 试运行的验收要按照合理周期对系统进行连续不中断试运行。并做好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
2.2.4 系统检测
系统安装调试完成, 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行后方进入验收程序, 验收需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系统检测一般由检测机构依系统检测方案所列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其检测结论与处理如下:
(1) 检测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2) 主控项目有一项不合格, 则系统检测不合格;一般项目两项或两项以上不合格, 则系统检测不合格;
(3) 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 然后重新检测, 直至检测合格, 重新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加倍。不合格项要限期整改直到整改合格, 并应在竣工验收时提交整改结果报告。
(4) 检测机构应按要求填写系统检测记录和汇总表。
2.2.5 分部工程竣工验收
(1) 分部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
a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检查:
b系统检测合格;
c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完成, 管理制度健全;
d运行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 并具备独立上岗能力;
e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完整;
f系统检测项目的抽检和复核应符合设计要求;
g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h智能建筑的等级符合设计的等级要求。
(2) 竣工验收结论与处理方式
a竣工验收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
b验收内容包含的条款全部符合要求, 则各系统竣工验收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c各系统竣工验收合格, 为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d竣工验收发现不合格的系统或子系统时, 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直到重新验收合格;否则系统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将智能工程引入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 规范了管理, 加强了工程质量控制, 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浅谈智能变电站的验收 篇7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网;验收
【中图分类号】TM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17-01
1 引言
智能电网,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利用的关键、节约能源的重要举措,是公认的21世纪的发展趋势。我国自2009年启动以来,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均做了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安排,智能变电站作为全面推进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部按照智能变电站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为确保智能变电站建设和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对站内设备及系统的工厂验收和现场检验都必须严格把关。针对变电站的设计特点,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应重点从变电站智能化的角度,对站内一、二次设备智能化、全站网络总体配置、智能组件通信及传动,以及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保护、测控、在线检测、电能计量、站域控制、标准对时系统和全站一体化高级应用功能进行验收,本文对其中部分作了阐述。
2 验收总体要求
1 竣工验收。智能变电站建设或改造工程移交生产运行前,必须全面检查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的各环节,以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2 验收依据。智能变电站建设或改造工程的验收必须以批准的智能变电站相关文件、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送变电工程建设的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和法规为依据。工程质量应按有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考核。
3 验收计划。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智能变电站验收应结合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现状及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验收计划。
4)资料审查。智能变电站验收要进行资料审查,包括装置说明书、厂家出厂合格证、出厂测试报告、检验报告、现场调试记录等。
5 事项检查。智能变电站采用大量光缆,应对现场的分布位置与设计图纸、光缆、设备之间进行校对,同时进行屏柜、光缆及智能装置的标号和编号进行检查,检查光缆应留有足够的备用光芯,对光纤通道的衰耗进行测试并记录在册。若使用槽盒,其安装应与支架固定牢固,封堵严密,满足防火要求,槽盒端头、交叉口、电缆(光缆)引出孔洞应封堵严密。
3 验收要点
所谓智能变电站,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即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
3.1 过程层验收
过程层,又称设备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交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一次设备检查:传感器外观、电气回路、机械特性、元器件固定和导线连接可靠性、绝缘性能、远程通信数据上传、下达。智能组件检查:各部分监测IED的安装接线以及软件调试,主IED与站控层的通信联调情况,控制单元传动试验。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输入光纤接口调试、合并单元输出接口调试、采集器调试及交流模拟量采样精度检查。
3.2 间隔层验收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所有设备、线缆、元器件均应有正确标识,保护、测控等装置的出厂技术资料逐套验查,户外端子箱、机构箱、接线盒等应有个防风、防潮、防水、防小动物的措施,二次接线及二次回路验收时,应检查跳闸逻辑、出口行为与政体制要求一致,配合进行相关信号的传动试验,开关传动试验需注意各保护装置、故障录波、信息子站、监控系统以及对应一次设备动作行为是否正确,并检查各套保护与跳闸压板的唯一对应关系。
3.3 站控层验收
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操作闭锁以及同步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对传输规约、应用功能做测试,对设备检验、测试、调试报告做审查。如,监控系统“四遥”信号功能是否完善,测控装置通流是否满足要求,逆变电源进行交直流切换是否正常,网络报文是否完整,等等。
3.4 顺序控制功能验收
验收应确认系统中指令能完成对设备(如,开关、二次设备)的控制要求,顺序操作指令中能输入操作的检查、校核条件和操作完成的返回信息。
3.5 设备状态可视化功能验收
采集存储一次设备状态信息,验收信号选择性内容及方式的显示、告警信号的逻辑关联功能,验收提前预置的事故及异常处理方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与变电站现场相符。
3.6 智能告警与分析决策功能验收
利用网络拓扑技术,根据故障(如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发生的关键条件,结合接线方式、运行方式、逻辑、时序等综合判断,给出故障相关信息、结论及处理方式。
4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及改造,对于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集成度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协调管理和竣工投产后的运维衔接,生产、调度运行单位应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工程的中间验收、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和优化意见,为下一步智能变电站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勇军,叶庞琪,陶骞,陈宏,王晋.湖北电网智能变电站验收技术规范[J].湖北电力,2011,S1
[2]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通过评审[J].华东电力,2009,11
[3]国内首座500KV智能变电站在浙江通过验收[J].浙江电力,2011,01
[4]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工作总结报告[R].2011
作者简介
肖斌男1972年8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大学本科,高9ix_程师,1997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电子信息光电专业,现于长治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专业。
黄晓红女1966年10月生,山西沁县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毕业于太原电力高等专业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于长治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专业。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推荐阅读:
建筑智能10-11
建筑楼宇智能12-10
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09-21
智能化建筑06-24
智能建筑结构08-30
建筑电气智能设计10-06
智能建筑行业10-11
建筑工程智能化08-09
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11-17
智能建筑工程风险分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