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行业

2024-10-11

智能建筑行业(精选12篇)

智能建筑行业 篇1

近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细分系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产品融入到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中来,而智能建筑行业内的企业也逐步向外拓展。随着“十二五”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实施,智能建筑在建筑节能降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为了促进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引导智能建筑市场规范发展,服务智能建筑行业,《智能建筑》杂志社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产品系统品牌企业颁奖大会暨201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高峰论坛于2014年3月20日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以下简称智能分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行业协会、杂志社领导、业内专家、工程商、产品商及获奖代表等近200人参会。

该评选活动由《智能建筑》杂志社于2012年首次举办,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用户的认可。2013年,通过企业自主申报,有关机构、专家推荐,基础数据汇总,专家组评审等一系列科学、客观、严谨的程序之后,评选出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一卡通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十大品牌企业,系统集成软件六大品牌企业,信息网络系统、能耗计量系统等三大品牌企业。智能分会会长、《智能建筑》杂志社社长黄久松,智能分会秘书长李翠萍,智能分会名誉副会长、《智能建筑》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郭维钧,《智能建筑》杂志社总编辑毛剑瑛,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会议系统专业组组长顾克明,公共安全专业组组长刘希清,智能分会副会长金星,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劲飞,北京新奥集团副总经理暴伟,北京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伟,铭基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华伟,智能分会专家陈崇光为获奖代表颁发“2013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产品十大品牌企业”证书。

会议在颁奖之外还安排了201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高峰论坛环节,黄久松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解读了“201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认为行业企业应增强综合实力,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利公司中国区控制系统销售经理吴俊以“开利先进控制系统在节能改造中的创新应用”为题分析了建筑物的能耗状况和公司控制系统达到的节能效果;北京中创立方软件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吴丹以公司在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创新与优势分析了“云时代的智能建筑管理”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楼宇事业部行业经理薛凯以“大趋势新成长”为题分析了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各方面的业务成长;深圳达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华以丰富的应用实例分析了“一卡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演讲从不同层面为与会者带来了行业及技术发展动态,使大家了解了最新的趋势。会后本刊对部分获奖企业进行了访谈,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会议使大家看到了智能建筑行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快速发展态势,为表彰先进、树立行业品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行业媒体,《智能建筑》杂志社希望更多优秀的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以评选出一批具有综合实力和核心技术的品牌企业,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智能建筑行业 篇2

2011-1-25 15:40【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智能建筑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得不到学科人才支持。在智能楼宇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院校较早就成立了培养楼宇智能工程技术人才的相关专业,如英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从职高、高职专科、本科、硕士直至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英国和香港地区还有专门对应的屋宇装备工程师协会,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互通桥梁。我国高校现有培养模式各有不同,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没有一套合理的系统培养模式,造成国内智能建筑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目前探索一条正确合理、并且能适合社会需要的智能建筑专业人才是个

紧迫课题。

国内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专门从事楼宇智能化相关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引起很多高校的高度关注。普通高校自2000年以来,主要基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或“建筑电气工程”等本科学科专业,开设“楼宇智能化”专业方向,探索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课程方案。但受普通本科学科专业范畴限制,仅以专业方向来培养跨多学科新技术应用的“楼宇智能化”专门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对楼宇智能化

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的需求。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行业急需人才的规格不相适应,在2004年高职规范专业目录出台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杂乱,专业名称不统一,曾出现过“楼宇自动化”、“智能建筑”、“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管理”、“现代建筑自动化”等

多个名称。2004年以后专业名称统一为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各高职院校开设新专业,都是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扩充、延伸,逐渐成立一个新专业。据调查,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形成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由电气类、机电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改造而来;二是由暖通、空调、建筑环境专业等增加一些自动控制类课程改造而来;三是由建筑类学校的工民建、建筑电气专业改造而来;四是由管理类、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延伸而来。正是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有的偏重电气方向,有的偏重机械方向,有的偏重管理方向,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规范,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

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新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建筑行业生机勃发 篇3

首先,我校建筑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开设了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法学(建设工程法律)等30个本科专业,能够培养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评估、咨询等所有关键环节的人才,具备建设行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系统。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高,目前北京市建设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70%是我校校友。

其次,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直把人才强校放在发展首位,教师注重科研、实践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校主干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上升到60%左右,学校科研经费年年过亿元,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近三年我校主持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7顶,其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3项;主持教研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

最后,我校地处北京,周边密布住建部、中规院、中建院、城建院、北京建院等国内优势建筑科研资源,地缘优势突出。学校建有1个北京市大学建筑科技园区、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2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聘请请多位建筑大师、设计轰师、行业主管等作为我校客座和兼职教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到国内顶尖设计院去实习、有机会聆听大师们面对面的教诲,这种高端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是在其他高校很难实现的。

孪雪华:我曾经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女生,在我读大学时工科专业女生普遍较少,那会班里男女比例大约3:1,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受宠,男生们把最好的实习、就业机会都让给我们女生先挑,因此我一直主张换个视角来看,我个人认为女生在从业人员男生较多的行业反而是种优势,所以现在学习建筑类专业的女生越来越多,目前我校男女生总体比例大致在3:2,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女生甚至比男生还要多。女生热情、认真、心细、容易沟通的性别特色在设计、咨询、管理领域上优势突出,我的师姐师妹们很多现在都是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像罗玲、包琦玮、褚平等这样著名的大师级设计师。

我18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来到北建工学习,可以说北建工就像我第二个家,我在这里不仅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首先,北建工治学严谨,记得我上学时没有计算机编程辅助,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全部靠手算,老师就一再叮嘱我们要认真、要细心,告诉我们结构设计必须零误差,声称考试时即使过程再对结果错一点点也是零分。当然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了,现在基本都是电算取代人算了,但这种严格的工程训练造就了我们做事周密严谨的作风,这种作风延续到工作中受益颇多。另外,土木工程是需要多专业配合的工作。我们实习和毕业设计时必须要学会和做规划、建筑、水、暖、电等专业配合设计,同时还要学会和施工组织、工程监理等部门打交道,通过分工合作,不仅锻炼了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在团队中求和谐、求发展的作风同样也是受益终生的。

建筑行业本身生机勃发,学校的知识体系随着行业的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因此课程体系丰富而饶有趣味。建筑是城市的符号,我们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伫立在城市中,那种喜悦和自豪的感觉是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

李雪华:2011年9月我校大兴千亩新校区正式启用,学校办学条件跃居北京市高校前列,随着2011年我校增列国家急需项目博士点单位,学校各方面建设取得突破进展,2012年我校会有较大幅度的扩招,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继续全国招生,进一步增大外省招生计划比例,提高我校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二是新增两个招生专业,分别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其中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继同济大学之后我国第二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下设汽车工程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向。三是增设两个理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学生采用本科优材生培养计划试点改革,入学后不分专业,强化数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习成绩再自主选择专业就读。

李雪华:建议广大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注意“四准”和“三稳”。“四准”一是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倾向;二是准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范围和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三准是准确判断自己的成绩所对应的高校层次;四准是准确了解该高校该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就业前景。“三稳”:第一是稳定心态,不攀不比,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前进,尽曼少受外界的干扰;第二是稳定成绩,一模后成绩尽量稳中有升,避免大起大落;第三是稳定发挥,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相信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必然会有很好的收获。

特别提醒一下,我校在不同省份录取批次不一样,请考生按照本地录取批次填报志愿。同时为了降低考生报考风险,我校采取分数优先、没有专业级差、加分进专业、提档学生没有特殊问题原则上不退档的录取原则,所以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报在最前面,以此类推。

智能建筑行业 篇4

会议由智能分会秘书长李翠萍主持。她在会上介绍:近期,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已完成修订,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各级资质中均涉及对工人的要求,其中《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要求一级资质专业工人30人,但对工人工种没有具体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到2020年,实现建筑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而现住建部认可的工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修订的《职业大典》,但此次《职业大典》的修订不含智能建筑行业工种,另外一个就是住建部系统的行业工种,目前也不含智能建筑行业工种。经多次与住建部市场司、人事司沟通,现住建部希望智能分会先做市场调研、方案,然后上报住建部设立行业工种。为此,智能分会特邀各地协会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展此项工作,并依照住建部思路先在行业内统一工种、统一培训大纲和考核题库,以上两项工作同时开展。

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在发言中从产业规模、工程技术人员情况、产业工人情况等方面介绍了智能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而对建立“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种”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特殊性做出诠释。最后,黄会长表示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资源、师资队伍、行业组织保障、院校合作及以往经验已经完全满足建立“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种”体系的条件。

智能分会专家董玉安在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技术工人培训方案的介绍中,对培训意义、基本原则、培训目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训网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组织、考试与考核进行了重点阐述。与会代表纷纷就各地智能建筑行业工人现状、建立智能建筑行业工种的意见、建议及培训方案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最终确定了建立智能建筑行业职业工种的决议,并建议工种命名为“智能化工程安装工”;并将在行业内广泛开展现状调研,参考上海市智能建筑建设协会关于行业工人的表格,建立智能建筑行业职业工种培训体系,满足智能建筑行业职业工种需求;各地智能化协会联系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发函,促成智能建筑行业职业工种在住建部立项。

建筑行业求职简历 篇5

姓名: yjbys

性别: 男

年龄: 23 岁 身高: 178CM

婚姻状况: 未婚 户籍所在: 贵州省关岭县

最高学历: 本科 工作经验: 1年以下

联系地址: 贵州省关岭县

求职意向

最近工作过的职位: 无

期望工作地: 贵州省

期望岗位性质: 全职

期望月薪: 1500~元/月

期望从事的岗位: 施工员/技术员,建筑制图/建模/测绘,资料员

期望从事的行业: 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

技能特长

技能特长: 技能:施工员证、CAD证(熟练CAD操作)

语言及水平:英语(一般交流)

计算机能力:熟练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其他:驾驶证(C1)

教育经历

云南工商学院 (本科)

起止年月: 209月至7月

学校名称: 云南工商学院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获得学历: 本科

工作经历

贵州公路集团第十分公司 - 施工员

起止日期: 7月至2月

企业名称: 贵州公路集团第十分公司

从事职位: 施工员

业绩表现: 内容:1.掌握施工工艺流程,明确施工工艺,制定每项工作的作业顺序,使施工步骤有条不絮 2.沟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3.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资料,对工程进行测量放线,对建筑物定位放线 4.监督施工过程、质量、等检测,对结构和隐蔽工程验收

企业介绍:

培训经历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施工员

起止日期: 年11月至2013年11月

培训机构: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筑革命:向手机行业学习 篇6

如你所知,谈及未来建筑,人们更愿将目光投向智能家居这一属于内表皮的领域,然而回顾人类建筑史,外表皮的迭代更新意义似乎更为重大。比如在工业时代,骄傲的人类将触手伸向地表下沉积多年的古代生物,用化石能源加工水泥、钢筋和混凝土等机械材料,怀着改造世界的雄心建造城市。

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吗?至少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苏运升看来,这一切值得怀疑。他在不久前的腾讯WE大会上阐释了一个颇具冲击力的观点:他希望被互联网界奉为圭臬的摩尔定律也能发生在建筑和城市这样的宏观尺度,让建筑的空间更缩减,能耗更低,同时更加智慧。“这场革命并不是把硬件或家居简单地智能化升级,而是整个建筑体系的进化和调整……这一轮建筑革命的意义不亚于混凝土钢玻璃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替代传统土木建筑的那场革命。”苏运升向《时间线》杂志表示。

两张“皮”的蜕变

其实苏运升的观点并不难理解。在他的定义里,智能建筑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自动化,如今大热的智能家居与智能建筑只是包含关系——智能建筑可以被拆解为“智”和“能”两部分,也就是建筑的内表皮和外表皮。

大体而言,所谓“智”皮是指内部信息一张皮,符合今人对未来炫酷的想象——譬如整个墙壁就是一张OLED屏幕;而“能”皮指的是能源转型,是与自然接触的那部分——每一栋建筑都可通过新技术,让风、水、太阳光通过建筑的外表皮来获取能源,收集雨水和风力。由于这两张皮的存在,每个居住空间都将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生态系统,与自然形成更好的共生关系。

苏运升具体解释道:“若将建筑比作人类的‘第三层皮肤’,我们希望这层皮肤是直流电的,不希望卧室里出现220V这样一个担心小孩会触电的高能流密度的环境,我们希望起居室和卧室可以直接和阳台上的太阳能板相连,变成一个直流的电器,一个电脑。而材料的革命已经能够支撑这样的变化,只是建筑师很容易忽视,比如说碳纤维、气凝胶、薄膜晶体管、薄膜太阳能发电等,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

事实上,苏运升看待能源转型的态度很容易令人想到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后者看来,一场通信与能源革命性的结合正在孕育发生。

里夫金认为,前两次工业革命切断并封闭了地球上大量生物的相关性,第三次工业革命恰好逆转了这个过程,导致这一结果的正是“物联网”。由通信、能源互联网和物流构建而成的物联网“将使‘产消者’能够监测自己的用电量,优化能源效率,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其他人分享多余的绿色电力”。他写道:“数百万先驱已将住房和办公场所改造成了微型发电厂,以现场获得可再生能源。”

3D打印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WE大会上,苏运升现场展示了一个名为“易茧”的概念性房屋。这款仿佛来自未来的产品形似气泡,空间不大,拥有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循环系统,但其更吸引大众眼球的是:它由3D打印的高分子材料构成,40分钟左右即可自动完成建造。嗯,作为已席卷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基础性新技术,3D打印也正在改变建筑业。王石早都说了:“三年之后,在万科建研中心出现3D打印机在建房子一点儿不奇怪。”

建筑行业最新一项炫酷的项目就与3D打印有关。不久之前,瑞典一家名为Belatchew Arkitekter的建筑公司,宣布将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听起来就颇具未来感的“水上房屋”项目——SwimCity,旨在为瑞典的年轻人提供浮动房屋。在BelatchewArkitekter的构想中,利用可再生的3D打印材料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建造水上房屋,将充分利用港口和码头处空置的水上空间。而海水除了是一片未被使用的天然“建筑工地”之外,还可提供各种各样的潜在可再生能源,譬如波浪能、海水温差提供的能源等——事实上,来自建筑业的废物占了全球碳排放相当大的一部分,使用再生的建筑垃圾作为3D打印材料可以降低其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这些浮动“水屋”会为这个城市平添一道独特风景线。

当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范围内,相比于为“房事”发愁的年轻人,3D打印能为贫民窟里的社会底层人士带来更多益处。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蔓延,对于地球上不少发展迅猛的大型城市而言,居住在“城乡结合部”那些贫民窟的人口增长速度,一般是中心市区的两倍,且居住环境大多比较恶劣。

于是,也在不久前,一位名叫Jean Baptiste的建筑师在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一个“3D打印住房”的众筹,希望能为这些流浪者打造廉价房屋。在他看来,只要利用3D打印,一栋独户住宅的建筑成本只需10000美元左右,而且这已经涵盖了门窗、厨房和厕所在内的一切基础设施。“这个项目将会给先进的建筑施工行业带来极大变革,同时也会给传统的商业住宅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3D打印住房会让房价变得更加平易近人。”Jean Baptiste认为。

房地分销

若你觉得“易茧”这样的3D打印技术已照进现实,没有太多未来感,那么你也许低估了苏运升的“野心”。在他看来,当单户住宅或建筑发生上述质变之后,就可以想象—种被称之为“房地分销”的模式。

如果说这一轮建筑革命的本质是反化石能源,那么如今横行的“以工地为中心,以开发商为单一实施主体”的高污染和高能耗建造模式谈不上任何优雅可言——你一定对城镇中写在水泥墙上的那个硕大、朱红色的“拆”字尤其敏感,它往往伴随着尘土和各种灰飞烟灭。另—方面,现代建筑的不可逆性也让用户被排斥在决策体系外,一旦房屋出现大的结构性问题,用户很难申诉。

于是,苏运升希望推动一种被称为“内胆框架分离”的建房机制——政府管土地,开发商管框架,用户管“内胆”。在他眼中,—栋建筑更应像一个“书架”——或者一个“立体停车库”,本身也许还是混凝土构建,却能把建筑框架和内胆两件事分开。“房价要让用户而不是房地产商决定,用户买的是‘停车位’,然后再决定是买一个‘QQ级’房子,还是‘法拉利级’房子放在上面,‘房子’本身这个智能空间的迭代是以十年——家用电器的寿命来定义。”苏运升表示。

具体呈现方式上,用户可通过数码library,在网上将家具、装修、门窗等室内一切进行模拟,然后订购。“飞机头等舱的智能化环境完全可以实现,空间更小,能源效率更高,所有家电带USB接口。”苏运升说,“它的外表皮也可由用户定制,所有人都可根据日照、风,这些自然因素确定到底是用‘喜阳植物’的遮阳表皮,还是热水器、太阳能硅电板,有没有外遮阳的部分不是由建筑师的美学来决定,而是用户自己。”

另外,若将建筑比作“停车库”,那么停在上面的“车子”——这些内胆,都可被打包,像宜家家具一样平板化。用户可选择不同档次的内部装备,然后通过外墙用6米的集装箱将它推送到建筑主体里。这些内胆可在一定程度匕使得房屋成为快消品:“我们希望像iPhone一样每年举行新技术发布会,推出下一代产品。”

不过这是人类未来的建筑样态吗?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在苏运升眼中,未来建筑样态的片断已在科幻片中出现过了,“我推荐大家观察一下描绘2035年的科幻电影《机械公敌》和更远一些的《阿凡达》中的细节。总体而言,人类未来建筑应是异质多元却又和谐共生,如原始森林一般美丽。”

智能建筑行业 篇7

近年来,随着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智能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提高,据有关专家测算,由于新需求、新功能而衍生出来的产品每年正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块巨大的市场空间孕育着无限的商机。为了促进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引导智能建筑市场健康规范地发展,《智能建筑》杂志社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会议扩声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五个专业领域首次开展了产品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于2012年10月启动,面向社会公众征集产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了评价系统的公正性和严谨性。经过专家推荐、企业报名、机构推荐、专家初评、网上公示等环节,评选出2012年度智能建筑行业产品分系统十大品牌(获奖名单附后)。

此次活动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参选企业积极踊跃,上报资料系统详实。获奖产品中不仅有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成熟产品,还有相当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在各自领域中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智能分会会长、《智能建筑》杂志社社长黄久松指出,这项活动以行业媒体的第三方视角进行客观评选,专家和有关人士参与,一方面交流行业发展、技术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推选出行业优秀产品,供行业了解和参考;更重要的是宣传行业知名品牌,展示行业风采,这也是本刊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的服务。

记者为此采访了参加评选的部分专家,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祝敬国介绍说:“此次评选的原则是国产自主品牌产品优先推荐;产品质量稳定且有一定成熟度的优先推荐;产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有应用案例、业绩比较显著的优先推荐;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优先推荐。”

智能分会名誉副会长、《智能建筑》杂志编委会主任郭维钧总结了此次申报产品的特点,他认为参评的五项专业领域中的产品系列齐全、覆盖面广,在参与的多项重大工程中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在业内享有普遍好评。

在与颁奖会同期举行的智能建筑行业高峰论坛上,智能分会的领导和此次获奖企业的代表就产品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发表了演讲。黄久松首先分析了智能建筑行业的现状,他认为:2012年智能建筑行业企业本着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宗旨,将各种类型建筑的智能化项目做深、做专,获得了比较好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一批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已经将业务项目延伸到了其他相关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他鼓励行业企业扬长避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祝敬国针对智能建筑产品设计中的关键点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开利空调冷冻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陈智波作了“开利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的发展优势”的演讲;威海家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振介绍了家和全息网络系统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北京东方佳联影视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宋华详解了“通用互联无限集成”——集成化的音频整体解决方案;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飞分析了“Techcon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城市建筑节能”的特点;广州市瑞立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波介绍了瑞立德一卡通系统在地标项目中的应用。他们的演讲丰富多彩、视角独特,展示了产品企业的风采和产品的应用前景,使与会者耳目一新。

智能建筑行业优秀民族品牌 篇8

北京达尼利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恒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创立方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锐丰建声灯光音响器材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基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行业 篇9

此次会议表彰了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和先进工作者,智能建筑行业14家优秀企业斩获殊荣。据了解,该评选旨在鼓励“十二五”期间在建筑业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多年来,智能建筑行业企业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创新实践,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建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瑞拓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江苏达海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冠林电子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其中,多家企业负责人荣获“全国建筑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以上获奖企业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推荐,经中国建筑业协会严格审核、评选,最终脱颖而出。

智能建筑行业 篇10

会议由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尊宝酒店设备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之所以选择在武汉召开,是因为武汉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武汉城市群和智慧城市建设蕴涵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武汉市正处在城市建设高峰,其建设规模、速度前所未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行业年会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年会倍受业界关注,已经打造成了具有一定魅力的行业交流平台,成为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广大用户及各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和参与的盛会,她传递着国家相关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最新信息。通过行业间、企业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吸取优秀元素,促进行业、企业稳健发展,争取更大的优异成绩。

另外,湖北省住建厅副厅长、湖北省建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弘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前景广阔。湖北的智能建筑企业不多,欢迎大家到湖北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遵守《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协会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做好桥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保障工程质量。

湖北省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涤清在致辞中肯定了智能分会在提供政府咨询、促进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业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协会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指出,如今的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最好时代,他希望协会间加强合作,带领会员企业把握时代潮流,努力开拓企业交流平台,创新会员企业服务方式,挖掘会员企业急需的信息资源,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宇林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历程,去年智能分会隆重召开了十周年成立大会,发布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智能建筑分会已经站在了下一个十年新的发展起点上。目前,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迅速,企业和专业人才队伍也在建设和成长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住建部中心工作,需要着力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也是智能建筑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各位领导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年会表现出了高度重视。

智能分会秘书长李翠萍在《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构想》中总结了智能分会2013年的主要工作,并宣读了2014年的计划,她指出,2013年智能分会以十周年大会为契机,全面梳理了协会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协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发展规划。她表示,2014年,协会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坚持搭建平台、汇聚合力、共处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协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站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进步。

2014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在主论坛上,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祝敬国以“校正航向,夯实基础——2013行业发展报告的解析”为题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志勇以“延华集团‘智城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应遵循“本土化公司+与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以“大数据,平安城市与智慧城市”为题为大家定义了不一样的“大数据”及其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必龙在主题演讲“构建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中,为大家介绍了更快速、更安全、更模块化、更节能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武汉中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应在“设计引领发展,科技铸造未来”的主题演讲中,以丰富的案例分析了方案设计的重要性;锐捷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部副总经理江红杰以“设备网建设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之道”为题讲述了锐捷网络设备网解决方案可以解决IP监控的视频质量不能让人满意、室外和准室外环境下交换机部署和维护麻烦的问题;惠州市尊宝酒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以“尊宝酒店客房智能节能分析软件的应用”为题论述了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售前方案工程师徐灵伟以“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为题分析了安防行业的四大趋势以及海康威视安防解决方案的七大优势;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管理总部技术总监陈晖以“中央能源系统CPMS策略研讨”为题探讨了智能建筑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以“最新视频科技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为题,利用视频现场演示了科达视频技术的先进性;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售前技术经理钟武以“监控视频大数据解决方案”为题分析了公司视频采集、数据管理、视频存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德宝以“数字生活与绿色智能建筑的有机融合”为题分析了绿色智慧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地产副总经理陈发梨以“通讯技术创新楼宇对讲系统——安卓时代与云服务时代新篇章”为题介绍了公司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方面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演讲涵盖智慧城市、大数据、网络建设、酒店客房控制、安防、视频监控、绿色智慧建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态势,紧扣当前行业热点,为与会者了解行业全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值得关注的是,主办方还在主论坛安排了高峰面对面环节,由祝敬国主持,以“智能建筑行业如何实现从立足智能建筑到面向智慧城市的跨越”为主题邀请了黄久松、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公共安全组组长刘希清、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柴永茂、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黎明、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杰、H3C通信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唐国生为嘉宾展开探讨,他们分别站在协会、专家、集成商、产品商等角度提出了智能建筑企业实现向智慧城市跨越应该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行业协会今后的工作重点。

在安防一网络一大数据分论坛中,来自政府机关、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企业领导就视频安防、安防监控、信息网络、周界入侵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发展态势发表了精彩演讲;在建筑能效优化管理分论坛中,来自高等院校的专家和企业领导围绕节能、能耗计量、节能分析软件、优化控制、可持续发展、能效评估与建筑能效优化、绝对湿度控制、能源管理等介绍了众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和经典案例;在高清会议系统分论坛中,来自设计院及企业的专家领导与大家分享了会议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舞台机械系统、多话筒扩声系统、交通枢纽公共广播、高清会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应用。主论坛及三个分论坛的演讲基本涵盖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各个细分专业,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实用信息。

此外,2014武汉智能建筑新技术及新产品展览会同期举办,此次展会是华中地区召开的首届智能建筑专业展览会,得到了国内外智能建筑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广州世荣电子、浙江一舟、广州市瑞立德、北京中创立方、星网锐捷、耐威国际、海康威视、延华智能等公司均搭建了专业化的展台,全方位展示了公司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吸引了来自华中及周边地区的众多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建筑装饰公司、建筑承建商、建筑师、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房地产开发商/业主、楼宇/物业管理、市政管理、能源供应商以及批发商/经销商、行业终端用户前来咨询洽谈。通过展览会现场调查表明,76%的观众有全部或部分采购决策权,90%的参展商对本届展览会的展出效果非常满意,与会者和参展单位进行充分沟通,达到了预期效果。展会为寻求企业间的合作机会提供了平台,得到了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各参展商表示,来年一定踊跃参与,大力支持。

会后,主办方还组织专家、企业代表分别参观了“光谷智能港”、武汉天地智能化工程、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代表们对项目采用的先进技术及达到的智能化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智能电视打响跨行业战役 篇11

2011年,国产电视厂家争相推出智能电视。数据显示,2011年1至10月,智能电视销售量为245万台,其中创维、康佳、海信、长虹、TCL的智能电视在中国市场销量份额分别为16.7%、16.5%、14.3%、12.4%、11.9%。

刚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结束的2012年CES消费电子产品展上,三星、索尼、LG、联想等企业也都展示了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集中爆发成为最大的看点之一,跨行业战役打响。

智能电视,是指像智能手机一样,搭载了操作系统,可上网,可以由用户自行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程序,以此对电视的功能进行不断地扩充。

业界共识,智能电视将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慧聪邓白氏预计,继智能手机后,智能电视将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互联网终端。

智能电视跨行业战役打响

与智能手机不同的是,智能电视的竞争直接跨越了IT和家电两大行业。其实,智能电视是由IT巨头谷歌、微软发明的,而非TV巨头。这与双方巨头对电视产品的理解不同有关,TV巨头如索尼、三星历史性地倾向于认为电视是显像的技术,而IT巨头认为智能电视的根本是智能,是基于互联技术的智能,因此非我莫属,绝不会给电视企业做配角。

联想很早就布局内容,此次在CES上发布智能电视,完成了在智能终端的整体布局

微软的windows是智能电视三大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其智能电视系统仍在研发中。在本次CES上,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智能电视将是IT产业的下一个5年主要战役,这一战役的核心要素为“占领”家庭。应用商店、互联网、移动、广播未来将被智能电视无缝融合。

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离开的同时,公布了“抢占数字化居室”战略,正式进军智能电视市场。而苹果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升级数字视频项目,苹果希望能把在iPhone和iPad等移动领域的成就拓展至家电市场。苹果公司于2010年已推出了名为苹果电视的机顶盒服务。2011年参与了免费视频服务公司Hulu的收购竞争,可见试图为进军智能电视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谷歌发展基于Android系统的电视软件(该软件对网络流媒体播放与标准电视收费进行了结合),并和包括索尼、三星、LG、联想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推出谷歌电视。

2010年,谷歌、intel、索尼宣布联合开发谷歌电视(GOOGLETV),随后索尼推出了配置英特尔芯片、运行GoogleTV的电视机,但当时市场表现未达到外界预期。谷歌2011年10月推出了新版谷歌电视软件,能更好地支持YouTube,同时提供了一个平台,供Android开发者为电视机开发应用。

近10余年来,IT企业不断尝试进军家电行业,但均铩羽而归。此番智能电视则提供了绝好的契机,IT巨头志在必得。而家电企业虽然自身在智能方面并无优势,但没有把本属于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的道理,加之传统电视利润日益薄弱,因此,也要借机从“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内容+服务”盈利模式转变。这场电视产业升级、家电IT化、IT占领家庭的跨行业的竞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会达到产业的部分融合。

“内容和服务”成竞争焦点

智能电视的开放性特点,要求企业拥有开放的平台,能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应用软件。而IT人士甚至认为,找到属于自己的杀手级应用粘住客户,是未来竞争的重点。

各个厂家,也都在向内容与软件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如联想很早就开始布局内容方面。

苹果目前拥有iPhone专用软件50万个,iPad专用软件10万多个,更是与2011年参与了免费视频服务公司Hulu的收购竞争,虽然Hulu最终撤销出售,但苹果为进军智能电视事业储备内容的意图明显。慧聪邓白氏认为,苹果涉足智能电视,必然会推出与传统智能电视不同的平台和应用。

索尼则从20年前就开始购买美国的影片、唱片业娱乐公司,在确保内容资源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并计划将这一投资成果应用在智能电视市场竞争中。2011年,索尼推出了可以在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上自由使用的“索尼娱乐网络”服务,这一服务在含有1000万首以上歌曲的“MusicUnlimited”的基础上添加了视频欣赏服务。

三星于2011年9月推出了与世界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携手合作的资源合作战略,即推出“YouTubeonTV”服务,用户可以欣赏每天上传到YouTube上的数干个3D视频。三星还准备借助公开征集,2012年内推出上千个智能电视应用程序。

LG电子为确保内容资源,与飞利浦和夏普携手合作,决定开发共同软件开发工具包,使不同软件统一起来,以实现共享。LG电子还在智能电视资源中增加了与《国家地理》共同制作的自然纪录片以及部分韩国明星演唱会等3D电视内容。

用户体验成市场制胜关键

慧聪邓白氏认为,智能电视市场上竞争企业众多、产品纷呈,而最终决定市场的关键因素是用户体验——用戶接触、使用智能电视产品的功能、内容和服务的“全PC体验”。

慧聪邓白氏认为,简单的用户界面(UI,UserInterface)体验可能是市场决胜的关键因素,并可期望苹果的智能电视新产品将利用“最简约的用户使用界面”来与所有其他苹果产品进行同步。

此外,相对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在安装、使用中会有更多的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售后服务也会成为比以往更重要的购买决策要素。

慧聪邓白氏认为,在智能电视市场上,传统电视厂商的优势是具有核心电视技术研发能力,包括液晶模组开发能力和多年电视渠道销售经验,而搭乘智能电视的契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是彩电企业,尤其是国产彩电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机遇。而IT企业具有对IT、互联网应用、新一代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借助三网融合,把“全PC体验”引入电视领域,是积极拓展业务的重要途径。而除了双方各自推出智能电视产品外,IT企业提供服务内容和平台,家电企业负责产品和营销的谷歌模式也是可以尝试的合作模式。

智能建筑行业 篇12

20多年来,在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建筑产业和行业初步创立,行业的标准规范、技术、产品、工程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十大类建筑,并外延到了城市建设和相关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项目中。

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国产化,产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在行业企业中上市公司近5 0家(主板、中小和创业板、新三板)。

2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

2020年之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及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建设发展将进入高峰。当前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各行各业产业提升的大趋势,这预示着智能化/信息化工程将会延伸到各行各业,市场空间巨大。当前,智能建筑行业进入转折期,也表现一些新常态,具体如下:

(1)近两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智能建筑主业相对减少,市场显得清淡。

(2)外延项目百花齐放,国家资金投向以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主,涉性需求差异较大,对行业企业综合实力要求越来越高。

(3)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以各类工程项目业态需求为中心,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智能建筑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提升是机遇和挑战。

(4)目前智能建筑用户的建设理念越来越明确,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均要求与公司经营业态紧密结合(项目功能个性化、运行维护、节能增效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这是对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商、品商的工程能力的考验需行业企业真抓实干。

(5)市场模式在潜移默化地变革,如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建筑总承包、机电、装修等公司——延伸到智能化工程施工的房地产开发商、三大运营商、电商、家装工程商及部分区、智慧养老、智能家居的建设与服务的新模式。这些现象预示着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定位与方向。

(6)房地产开发“买地到卖房”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向房地产开发产品多样化和全生命周期经营模式,关闭市场不景气业态,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大力发展以客户服务需求为中心的新业态。

(7)国家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PPP模式逐步推行,这一建设模式将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同时也改变了市场竞争模式。

(8)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总承包制度,对专业承办企业市场行为是严峻挑战。

(9)住建部与相关主管部门正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停车、海绵城市及政府主管部门信息化监管平台,这些领域均蕴涵着智能化工程市场空间。

3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对策

面对新发展、新常态、新契机、新挑战,行业协(学)会作用至关重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

(1)应继续打造坚固的智能建筑产业链,它是行业企业的技术、产品、工程、人才、文化、市场的源泉,如脱离产业基础,企业将会成为无源之水,丧失生命力。行业企业既要夯实智能建筑主业,又要合理拓展外业,收放自如,内外兼收,稳步发展。

(2)要充分认识智能建筑行业是服务于建设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行业,以智能化工程应用为龙头,制订(全国和省市)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技术、产品、工程、标准、人才体系,加快提升行业企业综合实力,努力为建设领域和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3)加快智能建筑的“五个融合”

第一,智能建筑与绿色、节能、生态等建筑类型融合,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共建节能增效的精品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系统集成创新与工程实施模式的创新,将工程项目运作的个性化、交钥匙工程、节能增效和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形成行业的共识,付诸实施。

第二,加快“IB+IT”融合,即智能建筑技术与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完善和提升智能建筑技术体系。这就寄希望于各产品商,要充分考虑各类智能建筑工程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到应用平台的能力。

第三,智能化工程与建筑相关专业融合,达到资源共享,高效管理,协同发展。

第四,本行业标准规范要与相关专业标准规范融合,并提高执行力,促进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要与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熟悉相关技术、产品和工艺,为本专业发展所用。

4加快行业企业创新与转型发展

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尽快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通过自主创新和转型发展,在智能建筑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1)解决好“两手硬”。多年来,多数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工程实施上已经轻车熟路,但缺乏软实力,即系统应用开发能力,同质竞争激烈,利润逐年下滑。要解决好“两手硬”(即智能化工程实施和系统集成应用平台),重在突出“以项目类型为背景、以业态需求为核心、以各系统产品为基础、以整体解决方案到系统集成应用平台为龙头”的设计理念,形成项目智能化工程专业总包能力,提升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所为,有所不为。

(2)有条件的企业向“一主多业”发展。目前,智能建筑外延项目涉及各行各业,市场广泛存在,通过“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路拓展新业态,最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行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资源,有步骤地实施“一主多业”,通过新业态的确立,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3)行业大企业要具有“技术+资本”的市场能力。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企业自身条件,确定企业发展定位,努力拓展新业态。具体落地工作如下:

第一,要积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家政策新举措,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积极关注和参与新业态、新产业,将主业做实,外延做深,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第二,要有一批较大企业具备智能化工程总承包能力,达到交钥匙工程和工程项目全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服务能力,让最终用户省心、省力、放心,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产品商要积极协同系统集成商,全面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各类项目需求为背景,进一步完善产品系列配套、系统兼容、系统安全和质量可靠,配合系统集成商完成各类项目解决方案到应用平台的设计、施工、调试、开通、运行等全程工程服务,共同完成交钥匙工程。

第四,国家工程建设PPP市场模式已经形成发展趋势,行业企业要根据企业技术和资本实力,积极参与相关项目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创立行业品牌企业,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新业态的差异化竞争发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会计基本思路管理下一篇:创造性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