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精选12篇)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1
孩子学习计划书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态度决定一切
3、不要过于强调进步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集中很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孩子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孩子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我们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可以在学习前与孩子共同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孩子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当孩子投以很大的热情,孩子虽然没有争取做得很好点。但孩子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二、态度决定一切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孩子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作业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得到了进步。进取可以让孩子不停地向上,防止他变得堕落。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1、培养孩子学习一定要预习态度;
2、告诉我们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要记笔记,但是不要死记;
3、晚上要叮嘱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复习今天上课上过的内容,包括笔记,包括概念,还有配套的练习;
4、学习目标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
三、不要过于强调进步
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孩子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他就已经在进步了,至少他现在在思想上已经进步了。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孩子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孩子暂时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努力去鼓励孩子多学习,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篇二:幼儿学习计划表 篇三:如何制定孩子学习计划
如何制定孩子学习计划
儿童甚至成年人都能较好地适应某种制度的约束,并逐步形成习惯。当我们知道什么事预期将要发生时,心里就会感到踏实(你若需要证实一下,就回忆一下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感想,并与你的孩子早上急于上学时的心情比较)。这就是我们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家庭作业计划的主要理由。这个计划能有效地摆脱家长强迫孩子做家庭作业而发生的争执:什么时候做作业和什么时候完成作业。最终,能够训练孩子自觉地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做事拖拉是很多孩子的本性,如果我们放任不管,他们也可能拖到该上床睡觉的时间才开始做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
也可能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学习不需要督促或提醒。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家长只需稍加监督。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家长必须直接干预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制定孩子完成作业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的指导方法:
大部分孩子在放学之后需要一些时间松弛一下再做作业,但不能玩得精疲力竭,否则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不好。
当孩子们饥饿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作业必须在饭前做,应当先喝一点饮料(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年纪较小的孩子很难持续长时间的学习。花多次较短时间学习,往往比持续长时间学习的效果好。例如:安排两个10分钟的时间学习比持续20分
钟学习的效果好。
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父母亲什么时候下班,孩子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就餐,孩子什么时候去运动或踢足球等等。虽然这种作息计划经常会发生冲突,但要设法把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固定下来,尽量避免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应当优先考虑:学习计划是否能够认真执行下去。我们无法告诉家长们,在什么环境中让孩子做作业最好,因为我们不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能够使家长相信,一旦为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就要坚决执行它,随后做起来就容易得多。当你的孩子习惯了他(她)的学习计划,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地完成作业。当然在执行孩子的学习计划时,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问题是:不要过多地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很多父母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学会,把课外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星期一学拳术,星期二和星期四学钢琴,星期三训练足球等等。这实在太贪心了,孩子的学习计划当然不能落实。
虽然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要保证,但应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还应使其有自由活动时间。如果让孩子再卷入过多的课外活动,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下降,或者有迹象表明孩子的学习遇到困难时,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警惕。特别要注意留心孩子以下几种情况:
不愿意上学或者谈论学校的情况。
拒绝做家庭作业。
身体状况不佳,但又检查不出什么病。如果你的孩子显示了上述任何一点,或者你有其它理由认为孩子的课外活动过多。那么,必须减少孩子的一些额外负担。当家长为孩子确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做家庭作业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下一步:考虑如何安排好这个时间。这里介绍给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几种方法:
鼓励你的孩子在每次做作业之前,先把需要做的作业题浏览一下,并关心地问孩子:“哪些题能自己做,哪些题需要帮助?”
建议孩子先做最困难的或最乏味的习题。疲倦了以后再做这类题就会厌烦,容易出差错。家长应避免这种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即孩子要求你解释一个复杂的数学题,而你迟迟答不上来。
当作业中涉及到记忆性的问题或者为准备考试而复习功课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时间。首先让孩子抢记一遍,因为开始学习时,孩子和家长的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随后再把有关内容复习几次:如果可能的话,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还可以再复习一次。本文有送礼送什么好|/网编整理发布篇四:一周学习计划表
一周学习计划表
姓名
记得你的座右铭:不要以为还存在,就永远不会失去。记得你的人生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记得你的口号: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今天是 年 月 日,结束时间为 月 日。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2
长期以来, 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为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我们通过对教师、家长问卷, 与领导、教师座谈等形式, 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一年级学生中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平均高达22.8%。这对于智力上无明显差异, 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 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 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2) 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 使得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视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3)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少学习活动中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 (4)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衔接不到位,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综合以上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成绩偏低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学习习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提出了《构建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体系研究》这一课题, 旨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最终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学习、学会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 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 进而全面提高全县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研究抓住学生成长的起点, 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 在教师中树立并推广了一种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一生成长奠基的理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幼小衔接方面, 进行了细致、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 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 而且初步构建了适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 制定了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比照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
通过反复讨论、实践、研究并结合实际, 我们制定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参考细则》。对教师来讲, 《细则》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来讲, 其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细则》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 以及课前准备、上课、读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
(二) 初步构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体系。
1. 建立档案, 抓早抓实
在学生入学时就应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档案。内容包括:个人档案、学生照片、老师及家长评语 (每学期一次) 、好习惯培养目标细则 (分年段) 学生学期初计划 (我的小小心愿) , 以及学生取得的各种荣誉、参加的活动材料或其他相关内容。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点滴进步, 既有利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情况, 又为学生积累了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 循序渐进, 反复抓, 抓反复
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 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养成,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但巩固却需要至少36个月, 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 我们在研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 从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入手, 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例如:在课前准备上, 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书本、学具等, 并在指定的位置摆放好, 但有的学生总是做不好。对此, 班主任经常跟组长一起检查、督促对不会整理的学生亲自指导、帮助整理, 连续几次后, 这些学生受到了感动与启发, 达到了教学要求。
3. 立足课堂, 落实《细则》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重点在课堂, 同时将其渗透于班队会和其他课外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始终把《细则》渗透其中。根据一、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分年段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 并将分解后的目标细则粘贴在班级的醒目处, 夹在学生的档案中, 不仅教师要了解, 而且让学生熟知, 起到时时督促、事事参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依据《目标细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读写姿势、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 时时进行提醒, 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 树立榜样, 启发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是按照家长、教师的要求或在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要为低年级学生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 对此, 我们的做法是:在班上尽量多表扬一些课前准备充分, 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书写工整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养成习惯。随时抓住学生的点滴良好行为, 尤其是平时习惯较差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营造有利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同时, 教师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 如:教师的仪表、教学语言、教态、板书等尽量规范, 以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
5. 幼小衔接, 合力联动
在座谈中, 我们感到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习惯培养方面缺乏联系, 衔接不到位。因此, 在研究中,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 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交流和合作, 努力使教师在思想上对孩子学习习惯方面达成共识, 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1) 幼小结对, 互动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 小学和幼儿园互相结成对子, 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例如:“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小学的校园及课堂学习, 模仿小学生的听、写、读的姿势等;邀请小学生来幼儿园与小朋友座谈, 教幼儿一些书写、读书的姿势, 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通过环境布置、图片、录像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 尽量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生活。”[2]
(2) 专题研讨, 加强合作
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 如: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专题研讨, 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专题研讨, 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的专题研讨等。
6. 家校合作, 形成合力
首先, 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 促使家长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 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联系卡、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定期召开有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家教经验交流会, 表彰先进, 以点带面。家校合作, 形成合力, 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 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效果。
三、成果实践效果
(一) 学生良好习惯得以养成。
按照《细则》要求, 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 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读写姿势, 基本做到认真听课;能带着问题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 尽量不打断他人的发言;能借助一定的条件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在活动中能够遵守活动规则, 合作意识明显加强, 我行我素的行为得到改善, 初步学会整理玩具、学具, 用后能放回指定位置。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较好地做好课前准备, 能专心倾听他人发言, 不随意插话, 养成课前阅读、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阅读中能抓住重点圈划, 阅读、预习能力明显提高。多数学生能说几句完整的话, 表达比较清楚, 声音响亮, 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 乐于发现和思考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 书写和握笔姿势有了明显改善。在教师、家长的指导、督促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成为自觉行为。
(二)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提高了, 课堂教学中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能够利用各种, 途径和形式, 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养成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践, 教师们探索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总结、积累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撰写了许多案例和论文。
(三) 家长观念明显转变。
通过课题的实施, 转变了家长重成绩轻习惯的传统观念, 明确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掌握了一些指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合作交流活动, 使幼小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教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 不仅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 而且在行动中做到了一致在两个不同的阶段, 采取更加有效合理的教育手段, 在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过渡, 有效地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谈.吉林教育学刊, 2013 (2) :73.
与孩子一起学习制定计划 篇3
女儿丹丹开始读小学了,要开始学着长大了。我曾经听说过“让孩子自己订立学习计划,是孩子自立的第一步”。丹丹迈出长大的第一步,就应该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在此之前,丹丹的作息时间都由我来安排。然而丹丹交给我的计划订得非常笼统。例如六点吃饭、七点看电视、八点做功课……这实在算不上一份周详的计划。这种情形,我不知道怎么办?
到底父母能否帮孩子制定较周详的计划呢?如果可以的话,何种程度的帮助才是适当的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意见:
其实,对这位妈妈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作息计划从完全由她安排,到能自订笼统的计划,已是难能可贵。孩子在踏出第一大步时最需要父母的鼓励与辅导。过于严苛的要求往往会带给孩子挫折感。我们习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却忘了孩子的身心各方面尚未成熟,这对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虽然孩子制订的计划欠周密(以我们的标准来说),但是就“计划”本身而言,应该给孩子鼓掌褒勉,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已经具备独立分配时间的能力了。
学习計划包含生活计划与读书计划。孩子制订的计划虽然笼统,却已经涵括生活与读书时间的安排。因此,我们可以说,孩子已经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比起以往事事由父母代为安排,是不是已经跨出自立的第一步了?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的自立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他会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或由朋友的做法得到启示,然后慢慢修正自己的计划,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因此,父母适度的引导对孩子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何种的引导才是适度的呢?举例来说,晚上八点到九点是孩子计划做功课的时间,他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呢?你可以给予孩子较具体的建议,例如“复习今天的课业”、“预习明天的功课”等。假如以上的功课都做好了,而孩子的精神、体力也都还很好,你不妨再建议孩子看课外读物(如传记故事、科学丛书等),相信更有助于孩子制订比较周详的学习计划。
专家支招:
要提醒你的是,最好避免下列三点:
第一,刚开始,父母对有关计划的内容和建议,不要强行加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前面说过,我们往往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孩子行事的成败,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愿,无形中造成压力与孩子反抗的心理。例如,你觉得男孩子应该念理工,于是强迫孩子阅读科学丛书,但是孩子却喜爱文学故事。于是孩子变得不爱读书。让孩子学习自立的先决条件是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和希望。
第二,学习计划的内容不要安排得太紧凑。让孩子没有喘气休息的时间。例如,读书的时间是一个钟头的话,顶多演练二至三题,太多的习题反而会令孩子觉得厌烦。此时父母不妨引导孩子,以他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目标,也就是重质精而不重量多。
第三,在最初实行计划时,假若孩子无法依照计划行事的话(原先计划六点半起床,却往往拖延至七点才起床),父母要避免挑剔或责难。因为如果他刚开始就失败而又无法获得父母的鼓励,通常就再也提不起继续的劲儿了。
如何制定孩子学习计划[定稿] 篇4
儿童甚至成年人都能较好地适应某种制度的约束,并逐步形成习惯。当我们知道什么事预期将要发生时,心里就会感到踏实(你若需要证实一下,就回忆一下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感想,并与你的孩子早上急于上学时的心情比较)。
这就是我们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家庭作业计划的主要理由。这个计划能有效地摆脱家长强迫孩子做家庭作业而发生的争执:什么时候做作业和什么时候完成作业。最终,能够训练孩子自觉地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做事拖拉是很多孩子的本性,如果我们放任不管,他们也可能拖到该上床睡觉的时间才开始做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
也可能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学习不需要督促或提醒。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家长只需稍加监督。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家长必须直接干预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制定孩子完成作业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的指导方法:
大部分孩子在放学之后需要一些时间松弛一下再做作业,但不能玩得精疲力竭,否则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不好。
当孩子们饥饿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作业必须在饭前做,应当先喝一点饮料(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年纪较小的孩子很难持续长时间的学习。花多次较短时间学习,往往比持续长时间学习的效果好。例如:安排两个10分钟的时间学习比持续20分
钟学习的效果好。
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父母亲什么时候下班,孩子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就餐,孩子什么时候去运动或踢足球等等。虽然这种作息计划经常会发生冲突,但要设法把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固定下来,尽量避免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应当优先考虑:学习计划是否能够认真执行下去。我们无法告诉家长们,在什么环境中让孩子做作业最好,因为我们不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能够使家长相信,一旦为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就要坚决执行它,随后做起来就容易得多。当你的孩子习惯了他(她)的学习计划,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地完成作业。当然在执行孩子的学习计划时,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问题是:不要过多地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很多父母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学会,把课外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星期一学拳术,星期二和星期四学钢琴,星期三训练足球等等。这实在太贪心了,孩子的学习计划当然不能落实。
虽然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要保证,但应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还应使其有自由活动时间。如果让孩子再卷入过多的课外活动,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下降,或者有迹象表明孩子的学习遇到困难时,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警惕。特别要注意留心孩子以下几种情况:
不愿意上学或者谈论学校的情况。
拒绝做家庭作业。
身体状况不佳,但又检查不出什么病。如果你的孩子显示了上述任何一点,或者你有其它理由认为孩子的课外活动过多。那么,必须减少孩子的一些额外负担。
当家长为孩子确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做家庭作业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下一步:考虑如何安排好这个时间。这里介绍给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几种方法:
鼓励你的孩子在每次做作业之前,先把需要做的作业题浏览一下,并关心地问孩子:“哪些题能自己做,哪些题需要帮助?”
建议孩子先做最困难的或最乏味的习题。疲倦了以后再做这类题就会厌烦,容易出差错。家长应避免这种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即孩子要求你解释一个复杂的数学题,而你迟迟答不上来。
当作业中涉及到记忆性的问题或者为准备考试而复习功课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时间。首先让孩子抢记一遍,因为开始学习时,孩子和家长的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随后再把有关内容复习几次:如果可能的话,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还可以再复习一次。
孩子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篇5
学习计划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制定
计划是需要自己来执行的,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来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在学,这是自己对父母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让父母失望。
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
很多学生的计划总是重视学习时间,不重视学习的效果,容易导致有数量没有质量。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学习计划强调效果,要设定可以检验的目标,家长定期检查。这样,孩子就能跳出读死书的怪圈。
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
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因此,学习计划要留出休息时间,适当的放松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作为家长,在孩子放松的时候可以陪他共同娱乐,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或半个小时,也能很好地调节情绪,给孩子带来新的学习动力。
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最好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园,可以陪孩子吃一次麦当劳,也可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奖励是一种父母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欢乐。
学习计划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为了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习计划要特别强调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画知识结构图是一个好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讲解图上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孩子增强自信
初中家长如何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篇6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但是,学校和老师的计划针对全体学生,每个人还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否则就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建议初中阶段的家长在暑假末最重要的是陪伴和监督孩子一起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首先学生要进行自我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排名位置怎样?其次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奋斗的力量。再次要科学安排时间,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以及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同时,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点,注意文理交叉安排。一般来说,需要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7
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
目前, 小学数学 (课改) 是一门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科。可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学好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特征, 及其发生的条件。还可以获取的数学信息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 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渴望, 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 使学生在观察问题上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例如:小学二年级实验教材的内容, 在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恐龙不同位置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 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 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亲身体验开始, 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 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从小处入手,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年龄较小, 积极性易于调动。所以, 我从点滴之处入手, 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 并培养主持人, 让学生明确一些合作的方法。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重在学会合作。在异质小组中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小组中确立主持人、发言人、讨论员。同时, 很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使学生建立小组合作的最初的意识。实行第一次合作, 小组共同商议起组名, 并讲出叫这个名字的原因。如:有的小组叫“柯南”, 是受动画片的启发, 柯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的小组叫“春苗”, 听起来有点俗气, 但学生在讲述道理时头头是道, 说:“愿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像春天的小苗一样茁壮成长!”……为了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胸卡, 上面写好组名、姓名及自己在组内担任的职务。学生只要一戴上它, 小胸脯就挺得高高的, 在组里也能积极发言, 胸牌成为提醒学生进行合作的标志。
三、利用学具操作, 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 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教学9的组成, 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木棍, 分成两堆。提问:“9能分成几和几?”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分, 一边问, 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并且指导学生做到手、脑、眼、口同时并用, 调动多种感官, 进行有序思维。最后, 归纳出9的组成。这样充分运用学具, 让学生边动手、边思维、边动口, 用操作启发思维, 用思维指导操作, 并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 学生对9的组成既能加深理解, 又能牢固掌握。
通过学具操作,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思维过程, 通过分析、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如教“退位减法23-7”时, 让学生带着“从被减数个位3里减去7, 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 用小棒摆摆看, 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在幻灯片上分别作出演示: (1) 将7分成3和4 (因为小棒有零头的3根) , 先拿走了3根, 再解开一捆, 从中拿走4根, 剩下的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 (2) 解开1捆小棒, 从中拿出7根, 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 再与另一捆 (10根) , 合并得16根; (3) 解开一捆小棒和3根合起来得13根, 从13根中拿出7根, 剩下的6根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 一致认为, 三种方法都正确, 但第三种方法最好, 因为第一种方法摆小棒要动手操作5次,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虽然都是动手操作4次, 但第二种摆法, 易将原来的3根漏掉, 而第三种是先合并再拿走, 可以避免这个错误。这样, 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 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 培养了思维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等新理念,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分享成功
【中图分类号】 G6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切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掌握这种教学艺术,就能调动孩子的学习数学的热情,给孩子以快乐和美的享受,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机勃勃,满堂生辉。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设计的许多教学情境,采取幽默风趣的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孩子的心扉,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迎合孩子好表现的个性特征,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上既能动眼、动耳,又能动脑、动手,对回答问题能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去回答,去板演,让一个个孩子仿佛变成了可爱、活泼的小动物,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插上快乐地翅膀,在数学的迷宫中汲取营养。下面具体来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动力。要想培养孩子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就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动静结合,同时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寓乐于学。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协同先进教学模式,以两案为引导,以爱和责任要求自己。倡导学生“我自主、我思考、我参与、我快乐”的思想,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实施主体教育。打破教师的“话语权”,实现“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导师,灌输边探究。”的转变,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明确目标,让学习目标成为人本课堂的方向盘,引导学生思、议、展、评。老师教学要打破常规,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情感丰富的肢体语言,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使课堂达到小学生乐学的最佳境界,使孩子以学为乐,乐中接受知识。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斯基说过:“数学能力实际上只能在对于数学活动有爱好或明显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发展.”这就是说能力的发展,爱好的产生,有赖于兴趣的推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孩子天生好动、好讲、好问,但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师道尊严”下,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使知识的化身,加之老师课堂上总板着面孔,在心里上据学生千里之外,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自然学生对老师的数学课也产生了抵触情绪,抹杀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学习兴趣没了,教学成效自然大打折扣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我们是师生,生活中我们是朋友。要想学生爱戴老师,首先老师着装要浅淡色,柔和色,整洁干净,课堂上要面带微笑,精神要饱满,语言要幽默风趣,知识要渊博,给学生感觉就是数学表演魔术家,对学生要有除了有责任心,还要有爱心、耐心、包容之心,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温暖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特别对待数学的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老师都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例如,“你真聪明”,“你很棒”,“你回答的正确,进步很大。”对一些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正确,不要横眉冷对,讽刺挖苦,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使之丧失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应该鼓励话语进行精神慰藉,与他们带着情感沟通,帮助分析成绩差的原因,课后孜孜不倦的为他们单独辅导,让他们在老师的身上体验到父爱或者母爱,用温情唤醒他们对学习数学冷却的心;上课时,数学老师可以用富有多种情感的肢体语言,进行煽情,有的是期待的,有的鼓励的,有的赞赏的,当然有的是启发的,这些使学生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其教学效果因学生参加而精彩,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某一运算律简便计算,可用“比赛”的方法,出示几组可用这一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跟学生比赛,看谁算得既准确又迅速,当听着老师脱口而出的答案,学生则惊讶不已,急切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101×50我看谁算的快,学生用笔算了好一会才得出结果,我一下就说出答案5050,学生非常好奇老師算的速度,我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悬念进入新课,50×(100+1)=5000+50=5050,利用乘法分配律更加简便些,然后再让小学生举一反三,使之触类旁通的掌握结合律,即ab×ac=a(b+c),50×23+50×77=50(23+77)=50×100=5000,这样抛砖引玉法启发孩子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了知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顺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发展创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声、形、色、动、静相结合的优势及独特效果,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辅助教学手段,它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恰当使用的多媒体,不仅给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素质在新的课堂气氛中得到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既充满无限乐趣,又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9
怎样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一、反思一个问题:
有的孩子整天埋头苦读,甚至没有课外活动,成绩还是不好。相反,有的孩子课外活动很丰富,生活很充实,成绩倒挺好的。结论:时间分配科学有计划的分配时间,是快乐生活轻松学习的方法之一。
二、怎样让给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才合理有效呢?
1、周期性明确。时间最好是一周。
2、学习计划不要拘于固定的格式。
3、适合自己的孩子特点。
三、制定计划把握以下原则:
1,按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这个计划确保他能完成。2,时间要安排合理。
3,计划要目标明确,适度。
四、孩子不能按计划进行的原因:
1、自我约束能力太差。
2、有拖延的习惯。
3、计划规定不合理,任务重,时间不够用。
五、怎样解决(不能按计划进行)这个问题:
1、务必今日事、今日毕。(重要)
2、注意保持时间弹性。做到松弛有度。
新世纪教育中小学教育专家
新世纪教育,家庭教育资料(001期)
六、结语:
我们帮孩子制定计划时,必须切实可行,不可好高骛远,一周制定一次学习计划,孩子既有目标,又无压力。以短期计划,达到长远目标,才是让孩子成长的合理途径。
孩子小学学习不好怎么办 篇10
孩子学习不好,跟孩子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分不开的,,没有学习兴趣,不爱学习,学习成绩怎么会上去呢,所以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效果是比较好的。
孩子学习已经不好了怎么办呢?孩子学习不好了,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对孩子的基础进行辅导,而不是不管不问,或责骂孩子。孩子其实很需要你的帮助和陪伴,一味的责骂孩子会使孩子彻底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样是非常糟糕的。
不能给孩子灌输学习无用的观点,这点非常的重要。我不是说您有意的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往往你是在无意之间给孩子灌输了这种思想。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的父亲,和朋友谈话中说道:“读书好没什么用的,读书读出来要多少钱多少钱,读书读出来工作也 不一定好什么的”。孩子无意中听到,就会产生读书没什么用,反正读书和不读书一样的想法。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对父亲是非常崇拜的,而且缺乏判断能力,您的一句玩笑话,孩子有可能会当真的。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读书无用。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 篇11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此, 一些教师在实践方法上存在着误区。
1. 口头传授学生才省劲
一些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学习经验尚欠缺, 所以总是反复进行口头指导。一味的口头传授, 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主观能动性, 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 而且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上, 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和进行“系统性”把握, 更谈不上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与监控, 让学习策略的调整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了。
2. 整体推进才扎实有效
在学习策略培养上注重循序渐进是科学的, 但一些英语教师采用机械的程序化训练和所有学生整体推进的方法,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学习策略缺乏个性和开放性。事实上, 因为学生自身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环境背景上存在差异, 学习策略的培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实现整体推进。
3. 合作学习总是“灵丹妙药”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经验分享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发展, 但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经验时就无法拿出经验与人分享;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时, 就无法与团队合作。因此, 合作学习的前提, 是个体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其次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团队。
二、应用: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根本途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不能仅仅限于教师指导的角度, 而应更多地基于学生自身认识和实践的角度, 从而避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只停留在“抽象概念”的层面上, 而缺乏具体直观的了解。笔者认为, 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用出来”的。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应该指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而且在指导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 学生已有具体学习方法的基础
随着年级的提高,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 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也有了一些认识, 如朗读的方法、写记叙文的方法、解题的方法、预习和复习的方法等。
2. 学生已有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智力特点、兴趣爱好等, 也有了一些比较粗浅的了解。他们已经认识到, 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依靠具体的方法, 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已有自我管理资源与时间的能力
在资源管理方面,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和利用学习资源, 开始懂得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 能够对时间进行一定的安排等。
基于此,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依据自身条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 自主调整计划和改善学习效果, 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从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出发, 将直观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书” (见表) 作为蓝本, 把学习策略的“抽象概念”转换成一种“具体操作方案”, 真正实现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目标。
三、制订英语学习计划书的指导要领
1. 计划书周期要短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性”和“近景性”学习动机。制订计划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没有真正形成, 加上自我调控的意志力又不能持久, 所以在制订计划时, 不宜考虑“远景性”学习动机, 而应更多地关注较为具体的、容易立竿见影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即计划书的周期不宜过长, 一般以一周或一个月为最佳。这样才不会因为计划周期过长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或懈怠, 而是让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体味到成功的快乐, 或反思到失败的原因,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2. 总结要客观
总结在学习计划书的制订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 具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第二, 具有反馈和评价的作用;第三, 通过学习总结, 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 形成关于自己的元认知知识, 并为改进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如何作好总结?心理学家海德 (F.Heider) 提出的“归因理论”指出, 在从事一项活动或工作后, 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果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并将其划分为“情景归因”和“性格归因”。前者指他人影响、工作难易、奖惩、运气等环境因素;后者指自身的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 因其心理年龄不够成熟, 道德评价标准还不完善, 缺乏应有的自我反思与监控, 他们往往会把成败因素归于运气、他人干扰等外在因素, 而对个人主观因素却几乎不会涉及, 因而他们的总结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基于此, 学生在制订计划时, 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 并及时调整自己, 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 是否完成目标是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原因;单词记忆效果差是由于没有掌握记忆方法, 还是由于努力程度不够或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 自己又该怎样改进或调整等。这种反馈调整多数是对前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 因此也可以算作是对个人的一次“纵向”的、“短期”的、“形成性”评价, 对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 目标要具体合理
一般而言, 小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他们不太喜欢抽象、笼统的概念。因此, 在制订计划书时,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目标, 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目标内容定位在“听、说、读、写”等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上, 并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这样, 教师一方面可以落实实际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明确, “学习策略”培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
因为学生缺乏对自己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能力, 所以他们多数会仅凭美好愿望来设置目标, 对于诸如个人智力因素、基础实力、外在学习环境等方面几乎不会考虑。这样, 他们的目标就会出现不符合个人基本情况的设置。比如自身基础一般, 却非要强迫自己进行课外拓展;自己智力一般, 却非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超过自己能力的知识。所以制订计划书时, 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关注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合理设置目标, 既不能盲目攀比, 又不可妄自菲薄。
4. 执行要彻底
一份计划或目标的制订固然重要, 但对其执行力度更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了计划而不执行, 等于没有计划;有了执行, 但没有清晰的思路, 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 仍会收效甚微。所以, 有了计划就一定要执行。既然执行了, 就一定要讲求彻底和高效, 而不是苦干、蛮干。
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 由于他们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经验尚不丰富, 教师必须就实施方案给他们以具体细化的指导, 将目标进行描述, 好便于操作。如将方案划分成课上和在家两个部分, 将在家的时间再划分成早晚两个部分。并将各个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达标标准都给出一定的参考标准。这样, 一方面, 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时间进行了细化安排, 使学生不至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紧张与疲劳;另一方面,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效率比较高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 在效率比较低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简单的活动性学习任务, 形成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5. 赏罚要有分寸
凡事都是这样, 只有罚没有奖, 不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只有奖没有罚, 则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监督和落实。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 奖励的效果一般优于惩罚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讲, 他们大多是依赖一定的外部强化物来实现的。但是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分寸的赏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不愿或不喜欢的事或物作为惩罚条件, 如, 完不成就罚自己双休日不出去玩, 完不成就罚自己某天不看动画片, 完不成就不再当组长等。同时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渴望的事或物作为奖励条件, 如希望本周能当上小组长, 希望自己能带领同学们读书, 希望到肯德基大吃一顿, 希望妈妈给买一个玩具等。因为所有这些赏罚条件都是由学生自己制订,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 他们都不会找托词或逃避。而且, 这些赏罚的条件都在学生生理或心理的承受度之内, 没有过分、出格或不适之处, 学生完全乐意接受。
6. 外力调控要到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所制订的学习计划书肯定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目标订得偏高或偏低;时间分配不合理;惩罚条件不足以形成对其不良行为或学习习惯的规避作用;奖励条件脱离教师或家长所能兑现的能力等。因此, 只靠学生本人是无法制订出一份客观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书的, 这必然要通过外在的调控方可实现, 而教师和家长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外控方了。通过调控, 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学生传达, 在学习上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使他们形成恰当的期望:对那些因成功而期望过高的优秀学生, 要让他们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对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后进生, 要使他们提高期望值。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自身行为中哪些与高期望有关, 哪些与低期望有关, 在师生和亲子互动中传递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期望等。同时, 教师和家长通过对学生的调控,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行为和心理需求, 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 并最终促成其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四、推行英语学习计划书应关注的细节
第一, 本文所讲的策略培养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 因为计划书所涉及项目比较多, 而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有限, 为使计划书不流于形式, 教师最好给他们每人提供一份项目齐全的计划书, 让他们直接当堂填写完成, 而不是在课外完成。
第二, 填写之前必须给学生提供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作参考, 根据学段及教学目标的不同, 对计划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三, 最好让学生把制订好的计划书张贴在他们认为最显眼的地方。
第四, 答应过学生的校园愿望, 教师一定要诚信实现;对于他们的家庭愿望, 教师要通过经常与家长沟通尽量促成其愿望的实现。
小学新课标,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篇12
今天,开学第四天,和以往每年的9月一样,小学一年级的新同学们可能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翻开课本,上第一或第二课;不一样的是,新课程标准、新课本从他们这届开始启用,老师和新同学们将一起翻开每一页新课本。
那么,新课标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本与原来的课本有什么不同?家长们面对的新课标,又该注意些什么?很多新生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求解。今天,新民生请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关注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文。其实家长们大可以放宽心为宝宝高兴高兴,因为除了学术上的评价,老师们都说―――
数学:用一节连加课阐述新课标
■文/文三街小学陶敏青
“滴铃铃铃……”
踏着铃声我径直走向黑板,干脆利落地写下了大大的“2+4+3”。随着两尺多高的2、4、3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教室里的“哇,哇”声一浪高过一浪。写完等号之后,我一言不发地看着学生,学生也惊讶地看着我,看得出,他们被我逗乐了。火候已到,我一字一顿地问:“你知道和它有关的知识吗?”
“我知道!……”“这叫连加……”“我会算……”
“那好,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我就请谁!”很快学生就说出了三种方法:(1)先算2加4等于6,再算6加3等于9;(2)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3)先算2加3等于5,再算5加4等于9。
“原来这道题有3种算法,你们真棒!一般来说,做连加题,我们要从左往右算:先算2加4等于6,再算6加3等于9。”“老师说得对,我妈妈也这么说。”看着那个小男孩赞许的神情,我不由得笑了。
“谁知道‘2+4+3’表示什么意思?知道的请举手!”“刷……”齐崭崭的小手举得让人无法拒绝。“哇,都知道。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可以一个人摆摆学具,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看谁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开始吧。”
教室里每个学生都忙开了。我穿梭在学生中间,哪里合作有纠纷了,急忙指导、调解;哪里“技术”上遇到困难了,引导一下;哪里有成果了,我认真地欣赏,并鼓励学生再想一种……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汇报的学生一个个慷慨激昂,方法标新立异,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小朋友先后摆了三堆圆片来说明,有的小朋友一边画小动物一边讲故事,还有的小朋友四人一组,一个人介绍,另外三个分别出示2个、4个、3个手指来演示,也有9个小朋友合作表演舞蹈的……
新课标让教师积极地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表现。在“连加”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缺乏对连加的意义的理解。教师通过“把加法算式写得特别大”这一有异于常规的做法,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和学生已有知识呈现逆向性的特点,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它叫什么算式?怎么算?表示什么意思?”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在学生充分表达的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课堂资源,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而且使得原来不会的学生也学会了,原来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的.学生也掌握得更好了。在学生表现的过程中,学生的说理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科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创新
■文/文三街小学傅盈
这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称为《自然》,90年代称为《常识》,现在新课程正式定名为《科学》。与前两者相比,“科学”似乎显得更加专业化、更严谨,那么对于自然界的一切都满怀好奇与敬畏的小学生来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呢?
新课标涌动着新的教学理念,催生了新的教学方式,小学《科学》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六七十个平方的教室,而是广袤天地,小学《科学》的学习重心不是科学知识的获得,而是更注重亲历过程。
因此,《科学》课上,你可能会更多地在校园、公园甚至马路边看到孩子们积极探求的身影。比如:“认识一棵大树吧!”―――学生不会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都呆在教室里只能享有“看”图片或“读”教材的权利,而是真正地“做”科学了。
【小学孩子学习计划表】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孩子的学习质量08-08
小学生个案分析-不爱学习的孩子09-03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06-07
初中孩子的学习计划08-0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制订学习计划?12-04
孩子的小学评语05-12
乡下孩子小学作文10-12
幸存的孩子小学作文05-21
孩子上小学,家长别陪读08-28
孩子要上小学了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