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小学了(精选5篇)
孩子要上小学了 篇1
不良的习惯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 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去调控课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运用肢体语言,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 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 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 老师与学生交往的时间越长, 学生对老师上课的风格、习惯等就会越来越熟悉。而在这种长期交往的过程中, 老师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些欠缺经验的老师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 在音乐课中经常费力嘶喊着:“安静!”“嘴巴闭上!”可是有时候这种喊声还是淹没在学生的音浪里。而讲究方法的老师往往只用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既不会干扰教学的程序, 又不会使孩子情绪过分激动,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醒。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 比如当学生还在热闹地议论时可以做一个停止的手势, 这时总会有些学生明白老师的意思, 自觉地闭上嘴巴, 老师就可以表扬这些学生。鼓励其余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顺势可以开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学生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 要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二、借用乐器的旋律语言, 与学生进行交流
我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春晓》, 老师整个课堂设计新颖, 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可就是喜欢在讲桌上重重地敲教鞭, 发出很响的“叭叭”声, 有时是在给学生唱歌打节奏, 有时是维持纪律让学生安静下来。这个方法虽然保护了老师的嗓子, 让学生唱准了节奏。但总觉得课堂中的“叭叭”声与美好的春天那么不和谐。在下课时, 不经意间听到有个学生小声在嘀咕:“我的耳朵都快被教鞭震聋了!”是啊, 虽然教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却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音乐老师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的使者, 乐器是音乐老师上课必备的教具, 我们为何不能利用乐器的音乐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呢?
比如当我弹起“11|33|55|1—||”旋律时, 学生会开心地笑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是老师在表扬他们;当我弹出不和谐的低音和旋时, 他们就知道老师“生气”了, 对他们不好的表现进行提醒了。当我弹起“56 54|34 5|2 5|1—||”旋律时, 他们会很快自觉地闭上嘴巴, 当我弹出《幸福拍手歌》的旋律时, 孩子们会自动坐成小组讨论的圆圈式, 再次弹起旋律时, 学生就会马上恢复原来的位置。无需太多的言语, 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乐器的音乐语言, 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我们的课堂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三、制作“文明听众卡”, 对学生进行奖励
在教学中, 我总会遇到一些特别想表现自己、喜欢插嘴的学生。记得有一次在上《小花猫和小老鼠》这一课时, 我刚播放乐曲, 就有学生兴奋地说:“在幼儿园里学过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跟着音乐唱起来, 结果我发现“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小花猫”的音准被学生唱成杂乱无章了, 这时, 我就引导学生说:“小花猫最喜欢文明的小听众了, 谁能仔细、安静地把乐曲听完, 并找一找这两句有什么不同?认真听的学生就能得到老师制作的文明听众卡。”这样学生很快投入倾听了。在学期结束时得到听众卡最多将评为文明听众标兵。一个学期下来, 越来越多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在平时关注和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听众, 这还需要老师们长期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实验小学)
孩子要上小学了 篇2
一、正确认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 教育不是学校专利或专责。
学校无疑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无疑是专业教育者。但家长必须清楚认识: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也是家长的义务。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 有老师管, 他就可以松口气, 或者孩子只听老师的, 就听任孩子任意行为, 而消极应对。仅靠学校和老师管理, 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 同样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二) 教育是“慢工细活”。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个道理容易懂得, 做起来却相当难。家长们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正因为期望过满, 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过分, 一小点错误就会夸大, 甚至辱骂, 断言孩子无用, 伤其自尊, 打击其自信。家长们总是抱怨:不论我对孩子管得多严, 娃娃只听老师的。其实不然, 孩子都希望上进, 但需要一个过程, 急于求成必然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家长只要能静下心来, 根据孩子的需要去引导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三) 教育不只是“看分数”。
到今天为止, 尽管分数仍是我们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尺, 但不是唯一标尺。家长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 在班上的排名第几, 很少问孩子在班上习惯如何, 和同学的关系怎样。孩子本身有些业余爱好, 甚至某方面天赋, 家长怕耽搁学习, 坚决不让孩子学, 说浪费时间。其实一个优秀的孩子除了学习好, 综合素养和灵活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有自己的特长更受欢迎, 而且, 只要合理安排, 学习和其他活动是能够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
二、对孩子的教育坚持“四个一”
(一) 树立一个目标。
六年级孩子马上面临升中学。孩子能上什么中学, 适合上什么中学, 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 让孩子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未来,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梦想, 将来究竟做什么, 要让孩子细细思考, 有了人生方向, 学习有的放矢, 才会更努力。
(二) 培养一种意识。
六年级了要有紧张感, 家长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虽然现在小升初没多大的压力, 但应该告诉孩子, 毕业考试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考试, 这既会为童年画句号, 又会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在以后会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更多的竞争和困难, 要鼓励孩子有理想、有目标, 肯吃苦, 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三) 制订一份计划。
到初中, 课程门类多, 任务繁重, 要适应这样的学习, 必须教孩子从现在学会定计划, 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劳逸结合。
(四) 形成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孩子习惯的方法很多, 比如以身作则, 坚持让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循序激励, 孩子做好了就鼓励, 引导继续做得更好。前面教孩子定计划, 并一步步按计划行事, 实际上是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好习惯的孩子, 在今后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中, 都会有条不紊, 会事半功倍。
三、用心为孩子做好四件事
(一) 看“透”自己的孩子。
“知儿莫如娘”, 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六年级孩子在逐渐进入青春期懵懂期, 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变化, 读懂孩子的心思, 而不是把大人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该从关心的角度, 用理解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 疏导孩子的心理, 引导其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学习、情感、心理困扰;学会思考分析, 明辨是非;学会正确交朋友, 处理好关系。
(二) 每天跟孩子说话。
家长常说:娃娃有什么总是不愿意和我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孩子不和你交流, 你就无法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此家长首先要放下身段,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不苛求完美, 每天和孩子讲讲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问问孩子:你今天最开心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我分享?有需要我帮助的吗?我们甚至可以把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 让孩子帮我们解决一些“小困难”从而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这样就会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
(三) 课余时间的管理。
一是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张贴上墙, 并监督孩子按时间计划表学习、运动、玩耍。二是督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六年级主要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后进行检查, 发现作业的质量不高一定要让他重新做好, 再签字认可。三是保证孩子的安全。除了陪同孩子查阅学习资料, 不能让孩子随意上网和玩手机, 因为手机、网络游戏如精神鸦片一样危害孩子的成长。家长必须多留心, 手机最好佩戴只有接打电话功能的, 上网限时等, 防患于未然。多余时间静心练字、绘画、看书、听音乐或参加体育运动以保证孩子精神和身体的健康。
(四) 经常与老师联系。
学校和和家庭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平时, 家长应主动和老师联系, 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 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另外毕业班在后半期要办理毕业升学的一些手续, 交证件一定要及时, 随时保持通讯畅通, 并随时关注孩子升学的一些政策。
说到底, 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每位家长都走在教育孩子的路上, 不妨每天问一问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我给了孩子什么?
摘要:六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年, 是孩子人生路上十分关键而紧张的一年, 这一学期中, 孩子们既要完成本年度的学习任务, 又要面临即将 (有的已经) 进入的青春期后思想、心理、性格、行为上的悄然变化。由此孩子的教育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这就需要学校、社区、家庭、自身四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状体系, 发挥教师、家长、环境影响的作用, 推动学生自身学习、反省、改进、成长。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篇3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呢?
一.激发情感, 体验语文味
“文章不是无情物”,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绝大多数的文章不管是写景, 还是叙事, 本身就都包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体验、感悟这种情感, 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饱含激情, 必须找准课文和学生的情感点, 调动学生情感, 教出课文情感。
在教《二泉映月》时, 笔者紧紧抓住阿炳辛酸的成长历程, 深入体会主人公的孤苦伶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读“双目失明”这个词只要几秒钟, 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啊!同学们, 请把眼睛闭起来。
(生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一片黑暗, 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看不见什么?
生:看不见二泉。
生:看不见他的二胡。
生:看不见美丽的月色。
生:看不到静影沉璧的美景、树木葱茏的惠山。
师:是啊, 由于双目失明, 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 渐渐地……齐读!
生: (齐) 渐渐的, 渐渐的, 他似乎吸到了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这样, 引导学生诵读、比较、想象, 与文本“对话“, 不仅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 又让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局外人, 而是与主人公共患难, 体验双目失明所带来的痛苦, 从学生动心动情的诵读中可以感觉到他们与阿炳的内心是贴得如此之近。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 更是灵性的涌动、情感的流淌、内蕴的提升, 富有深厚的“语文味”。
二.注重朗读, 释放语文味
语文味还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上。在琅琅书声中, 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 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 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如小语第四册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这是一首儿童诗, 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 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在教学中, 笔者先设疑:“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以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第二、三、四小节时, 先让学生自读, 感知我“想变点什么”, 思考“我”为什么想变成“雨滴、蝴蝶、蝈蝈和星星”,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唤起他们的美好回忆, 形成意境。通过有声有色的诵读, 读出味道来,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融入自然界的“我”和自然界的事物相亲相近, 是多么令人愉快, 从而激起学生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当“我”看见一个“小小的荷塘”时, 又改变了主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到了最后, “我”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导读第五节, 进一步启发“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接着, 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学中, 通过反复的指导朗读, 让学生品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思美感。在琅琅书声中, 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作品的情思美感, 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三.嚼词析句, 品出语文味
对于课文的传神点,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咀嚼、激活思维,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 笔者就紧紧抓住“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关键句来进行嚼词析句:读这句话, 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 从“像石头似的”, 你读出了什么? (老天鹅下落的速度很快;老天鹅一点儿也不怕疼痛;老天鹅决心很大, 意志很坚强。) 仅仅只是扑打了这么一次呢?这样继续扑打下去, 老天鹅可能会怎样?通过反复咀嚼, 浓浓的语文味自然就会荡漾在学生心中了。
高校档案管理要上新台阶 篇4
1、强化意识, 健全机构。
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意义, 还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对档案信息服务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就会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尺, 搞好档案现代化建设, 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要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档案意识, 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加强档案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 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认真执行档案法, 强化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 把档案法制建设纳入普法宣传计划。在国家的档案法规和本校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 努力做到“三纳人”, 即在工作中, 做到档案工作纳人学校的规划和计划、纳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并给予档案工作以各方面的支持。
2、依法治档, 建章立制。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 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新形势, 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 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业务, 提高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 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要求档案员真正坚持“业务精通, 爱档如珍, 维护历史, 兢兢业业, 服务现实”理念。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建设, 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 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 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 选拔年纪轻、懂电脑且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学校专职档案管理员, 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使学校的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 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因此, 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4、稳定队伍, 改善条件。
要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一支有较好政治、业务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档案干部队伍。专职档案干部属专业人员, 与教学、科研、图书管理人员同等对待, 按有关规定, 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档案干部中的骨干, 一般不要轻易调动。档案部门的经费, 应列入学校预算, 统筹解决。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对与本部门关系密切的归档材料、设备, 从学校经费中给予支持。要为档案部门添置必要的设备, 以便于开展工作。档案馆 (室) 的库房建设, 应列入学校基本建设规划, 逐步改善工作条件,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注重收集, 科学管理。
学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 搞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直接反映本单位工作实绩的有力证明。学校文件材料收集整理, 一方面, 要根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要求, 抓好上级单位发给本校的文件材料的传阅和归档, 定期对文件材料进行清理检查, 确保材料齐全;另一方面, 要强化文书管理, 抓好学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 使“帐外”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有请示没有批复或有批复没有请示等有联系的文件材料, 档案人员应及时查询, 保证这类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档案人员在复印文件材料时, 对有价值且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留下原件, 以备日后归档。同时, 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 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 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 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 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6、提供服务, 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 注重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做到热情、主动、准确、迅速。强化学校档案室的服务功能, 努力开发其教育功能, 使档案由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化为以开发利用为主。健全档案的检索工具, 汇编各种能反映学校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编研材料, 利用多媒体辅助档案管理, 使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机构高效化、档案工作标准化, 不断增强档案室的综合服务功能, 让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高校快速发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形势下,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 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摆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 篇5
一、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读”文本,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要让学生有层次地读,读通、读懂、读情,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语言材料应读熟读透。短文能成诵,长文能复述,能随口引用文中的语句。达到这种程度,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语文“读”的味道。读出情趣、读出激情、读出个性,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出来了。
二、语文味表现在“圈点批注、揣摩文章”的“情味”
有位前辈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而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语文味表现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品”语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品的境界。品味语言,反复揣摩、推敲、涵泳,才能习得语言,获得语感。在散文教学中,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美的语言点,或词或句或段,加以品析,说出美在何处,并要求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对于学生阅读中的疑问,我告诉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再读读,你再品品”,意在引导学生涵泳文本,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悟”内涵,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充满激情,投入其中
李镇西老师的课充满了激情,他曾说:“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扬激情于课堂。”如果教师能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激情所点燃,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火把,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李老师或如《诗经》般经典,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或如交响乐一般,层次分明,交相呼应,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激情澎湃。总之,教师的本事越大,魅力越大,激情越大,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让语文课真正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孩子要上小学了】推荐阅读:
孩子的小学评语05-12
乡下孩子小学作文10-12
幸存的孩子小学作文05-21
孩子上小学,家长别陪读08-28
小学《诚实的孩子》阅读答案09-25
如何提高小学孩子的学习质量08-08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的寄语06-16
小学毕业给孩子的一封信08-09
别人家的孩子小学作文500字05-13
战争中的孩子小学作文500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