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改革

2024-10-20

小学教育改革(共11篇)

小学教育改革 篇1

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小学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经第三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两个活动园地。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

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进入三年级,随着国学经典学习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经典诗词已不少。小学教育工作总结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

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小学教育改革 篇2

《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如何最直观地了解与呈现学生的参与效果呢?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课堂提问。二、分组讨论。我认为这两种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师生双边活动形式,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教师以信息反馈,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突出的弊端。

1、评价学生多夸奖肯定,少缺点指正

《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提问因为是老师与学生直接的面对面的单一的交流,它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具体的明确的指向性,所以有些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学生一味地夸奖和肯定。

2、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重感情,充满热情和激情,有积极探索的能力和欲望,但是因为年龄所限和知识储备的缺少,老师们为了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往往非常乐意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这一方式来完成。

以上两个方面,从表面上看老师们的做法都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际上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原则。因此我认为现行的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实践探索。

二、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并且学会利用材料,最后达到终生学习、学会生存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思维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三、引导主动参与,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知识、行为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常常会使得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厌烦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与生活相联系的引发悬念的提问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分苹果”的时候,就预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如何准备利用餐具装水果,课堂上先给学生出示组图,接着抛出问题:“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按学习小组进行探索……由于有了先前的观察,爸爸妈妈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怎样动手去操作,学生心中有了大概的勾画,自然不会在课堂上感到害怕,乃至于厌烦了。

四、“先学后教”,指导学生自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卓越的教育家郭沫若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最负责任的老师恰恰是“霸占”课堂,搞“一言堂”的老师,但是学海无涯而知也有涯,一个人的能力再大,脑子再聪明,毕竟是有局限的,尤其是课堂时间更是有局限的,因此课堂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听课效率。因此,预设情境,引导学生先学发现问题,然后再由老师进行引导,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的自学呢?先引两个例子。

例子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以上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会做吗?

生:会做。

师: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己做课本第28页和29页的“做一做”来巩固一下这部分知识。

例子二:《圆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比赛谁能套中小旗。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排在中间的人容易套中。

生2:这也不一定,排在边上的人也会套中。

生3:我也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距离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师:站的近总是容易套中些,看来这样站是不公平的。那么站成正方形呢?(出示教材游戏图二)

生1:这样较公平,因为大家距离差不多。

生2:不对,这样也不公平,因为边上的四个人距离近,角上的四个人远。

师:站成正方形也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怎样使得比赛公平呢?你来设计一个方法好吗?

生开始思考,也有窃窃私语的,还有偷偷翻书的。

生:我有办法了,站成圆形。

师:(出示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生:因为不管站在那个位置,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看来圆确实与正方形等图形有不同之处,还有其他不同吗?

生:圆没有角,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线是直的,圆的线是弯曲的。

师: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你能自己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开始各想办法画,然后进行展示,点评……

两个案例,教学效果孰好孰差,一目了然,第一个案例好似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是仅限于在老师预设下的一问一答,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是学会了这个题,而根本做不到举一反三。第二个案例,老师没有急于把自己的知识呈现出去,而是设置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实践探究,所有的发现都是学生自己观察所得,老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整个的过程学生不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再遇到类似的知识点,相信不用老师讲,学生也会进行相关的探索发现了。

五、总结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多优秀的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但不论我们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或电教技术,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观念是不应改变的。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当前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只有深人到数学教学的内部, 从课堂教学入手, 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培养兴趣,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浅论小学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改革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应试观念的约束。在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时一直以考试成绩为主,虽然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却无法显示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情况,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把学生置于死记硬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应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实施,而这种改革是否能够走远,其关键在于小学教育能否成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走进课堂接触课本知识的关键一步,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极易接受外界信息,也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乃至一生能否走得更远,小学教育至关重要。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对小学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首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而是除了课本知识外,还要重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不再是光以分数判断学生的水平,而注重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的价值观。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要把知识、智力、和培养小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的价值观放在同等地位,相互结合,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其次,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在教育改革后,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小学的学制改为六年,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旧课本和应试教育模式,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他们能否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小学的学制改为六年,有利于学生启蒙阶段教育的巩固和强化,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小学课本改革和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是否有必要,一些人可能持否定态度,我个人认为这样做还是利大于弊。因为小学开设英语就为以后初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初中的英语学习变得比较轻松。而课本改革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出能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是一种好的趋势,在这种趋势前,小学教师又应该做出那些努力呢?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这也是小学教师应该并且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首先就要具有一颗奉献的心,把自己的所学倾心相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行教师之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现在的小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模式,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机械地死搬硬灌,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比如:从封闭性教学改为开放性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相互讨论、分组合作、观点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精神状态和主动进取精神,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教学。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有可能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甚至造成更大的悲剧,这就要求教师懂得一定的心理知识,处理好师生关系。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感情的过程。小学生生理发育还不成熟,教师应结合这一点进行教学,不能体罚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心灵。

(四)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课堂本身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利用好课堂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情境教育,把小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其在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并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再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运用兴趣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桥梁;抑或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实现愉快教育,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取知识。

(五)不断充实自己并提高创新意识。对于教学有一段时间的教师,心理上已经形成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有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就要求其转变教育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提高创新意识。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建议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对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必修课程。

但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浅谈以下几点: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对乡村小学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没有使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根本转变。

主要体现在:(1)对教材过分依赖,忽视学生;(2)注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忽视学科整合;(3)强调教材,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并且农村乡、镇的部分基层领导缺乏对语文教育和教学的了解。

他们认为低年级语文极其简单,是人人都可教的课。

所以,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在众多农村小学的语文作业本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方言现象。

因此,我认为要想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引起农村小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2、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滞后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毫不考虑。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这些理念只是耳闻而已。

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沿袭完全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且已经根深蒂固,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很难注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大脑中。

3、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对语文教育的投入不够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都比较落后,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很低,没有太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因此,在农村小学想要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是很困难的。

一间多媒体教室要注重东西的安全,防盗、电脑维护、维修以及每月的上网费用,对于一个只有百把人甚至就几十人的农村小学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自然大多数农村小学就没有设置或不愿设置多媒体教室;其次,农村小学的师资资源较为缺乏,一般一个教师不仅要教两门主课还要教一大堆副课,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抽更多的时间做多媒体课件。

就算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也很少运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最多也就是在公开课或赛课时用一下。

这就使语文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最重要的是多数教师不懂电脑操作,甚至连一些简单的课件都不会制作,那他又如何去教学生呢?

4、语文教材内容较深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多数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孩子来学校读书都是一张白纸,在此情况下,一篇低年级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十个字,认识七八个字,还要会背诵课文,教师还要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教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更费劲。

这样,很多学校虽然定了教材,但不能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

很多教师不读课文,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不渗透,更谈不上如何让孩子去欣赏文章,导致语文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及丰富性。

二、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改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自觉摒弃,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设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相关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对办学条件进行逐步改善,特别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可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与电教设备。

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增设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3、更新教学方法

通常来讲,制定目标的任务多数是由各地教学科研机构来完成的。

农村小学教师的任务是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去。

从一些教师的目标教学研究课来看,模式化的倾向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以目标教学的思想为指导,而是亦步亦趋地对目标教学课堂结构模式进行套用。

4、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水平

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会经历频繁的调动,常常每隔一两年就要换一所学校。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让他们积累语文教学经验和进行教改活动。

所以,要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改变,就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水平。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必须尽快转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此共同努力。

树立真正的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 彭光福.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浅析[J].时代教育,2014(20):196.

[2] 唐永香.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82):10.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篇5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李英芹 长葛市金桥中心小学,河南 长葛 461500

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新。但在许多学校,数学教育仍旧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课堂上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无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乐学、会学、爱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 篇6

有人说, 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 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阅读速度的挑战, 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事实上笔者认为也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来说, 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首要条件是必须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能力哪里来, 靠培养。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就有人提出学生到学校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这里的第二个“学习”即我们所指的学习的能力。

虽然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应该改变语文教学观念, 但是, 从实际效果来看, 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广大的语文教师,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 依然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分析惟恐不全, 讲解惟恐不深, 练习惟恐太少。教学环境的封闭, 教育观念的陈旧, 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 学生学语文的少、写的少、生活少、思维训练少;教学进度慢、学生知识积累慢、智力开发慢、能力增长慢;教师教法差、学生学法差、教学质量差、教师与学生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到头却事倍功半。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教法呢?

一、更新观念, 注重角色的调整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这样的抱怨, 一节课下来, 上课的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懊丧地说:“准备了这么久, 结果学生没有配合, 好好的一堂课上成这样.......”在这里教师似乎变成了演员, 而且是主角。上公开课似乎都是为教师们而设的, 而学生则成了配合演出的角色。至于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没有, 学到了多少, 关心的人并不多。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教师长期形成的旧有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老师往往较多重视那些教的问题而忽略学生学, 较多重视教法而较少重视学法, 较多重视“学会”而较少重视“会学”, 较多重视学生听讲领会而较少重视学生多思多疑……这些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学习的乐趣没有了, 创新的意识也没有了, 学生成了装灌知识的容器, 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转变自己的观念, 换个角色来上课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学习的主人。将传统意义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教师则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做到导而不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利,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将是大有益处的。

观念一变天地新。只有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 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正常进行, 才能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也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观念不更新, 教育改革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 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需要的是从点滴做起, 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但愿今后再也不要听到“学生没有配合好”之类的话了。

二、重视“读”的训练

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比, 当前教育观更注重学生“读”的训练, 这是因为我们已充分意识到“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读可益智、读可审美、读可怡情、读更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读的天地, 认识世界, 发展身心, 其作用不可低估。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好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摒弃过去那种婆婆妈妈式的问答讲解, 运用各种读的手段, 如:齐读、自由读、默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课文的思想感情。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以读代讲或从读促悟。以教学《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例:当教学“人, 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一句时, 如果单单靠讲解分析“, ”在这里的好处,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如果要求学生与“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一句反复对照朗读, 无须教师多讲, 便能使学生悟出加上“, ”时, 这一句有如警言, 字字铿锵有声, 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高大形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寻珠探宝的习惯。同时在读———感悟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兴趣。

三、培养“说”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 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提问讲解, 学生说的机会很少。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呢?在课堂上让他们在唇枪舌剑、高潮迭起或是大胆质疑、侃侃而谈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教师讲得少了, 学生学的知识少了怎么办?五年制小学阶段有近三百篇, 六年制还不止。这么多篇课文, 每篇只要讲清两、三个重要的点就够可观的了, 何况还有识字、学词、学句、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准备, 切实做到“精讲。”“讲”要讲在点子上, 讲在要害处。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张扬的个性,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逐步获得将来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四、改变课外作业内容

张志公曾说过:“每个有文化的, 能说能写的成年人如果仔细看一下自己的语文能力, 他将发现他认识的字、掌握的词、成语、谚语等等, 能够熟练运用的表达形式, 相当不小的一部分不是从语文课中、从学校里, 而是从别的学科中, 从自己的阅读活动中, 从社会生活里的接触和实践中学到的。他还将发现, 他说话的习惯和能力, 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写东西的习惯和能力之中……大都能从语文课堂以外的其他接触的活动中找到对他有影响、起过作用的来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清楚, 你所教的学生也许将来不是文学家、语言学家, 不是研究汉语言的专门人才, 但是他却是一个必须走向社会的人, 他必须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而我们的课外作业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一样。那种机械的重复练习, 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造就考试的“高手”, 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无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无法使学生有自觉更新知识, 获取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而另一种现象, 因为要“减负”而完全没有课外作业, 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学生乐于接受, 而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又有很大帮助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呢?

关于课外阅读作业:

家长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是一个教师教, 我的孩子作文水平怎么这么差?其实稍做调查便不难发现, 这与孩子的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阅读量大的孩子不仅仅在作文, 在其它各项语文能力中也明显强于同龄的其他孩子。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的经历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书读的多了, 见识多了, 视野开阔了, 书中的遣词造句, 表达方式就会化为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 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能为学生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材料、思维材料和写作知识, 而且可以启迪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当然布置课外阅读, 教师应当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推荐优秀读物, 指导阅读……

关于语文活动作业:

比如:手抄报、演讲比赛、文学社、广播站、社会调查与实践……上述的这些活动, 由于带有较多的语文性,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主动出击, 精心策划, 占领这些阵地, 使之为教学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举办这些活动时, 应避免办成个别的活动, 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 并对弱者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

课外作业的布置既要做到量度合适, 又应做到劳而有获发挥最大的作用, 收到最好的效果。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篇7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要站在21世纪人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高度,着眼于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掌握有用的数学。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改革 篇8

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意见》提出,加强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德育课程建设,各类教育基地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就强化体育美育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为全省农村完小每校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测试结果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就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意见》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式的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统考。严禁学校、教师违规补课和惩罚学生做作业。

3年后高考英语“一年两考”

《意见》就稳妥实施普通高考改革作出规定: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单项改革试点;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高考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上升为国家教育考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小学生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也将有所变化。《意见》规定,小学生考试成绩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此外,将开展中小学“绿色评价”,将课业负担、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等作为重点内容,为社会评价学校、政府考评学校提供依据。

鼓励“学校联盟”和“名校办分校” 就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意见》提出,将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由“校管校用”到“县管校用”,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达到10学年以上的,纳入交流轮岗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意见》还提出,多形式扩大交流轮岗,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对口支援、紧缺学科和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

打通从中职、专科等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意见》要求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纵向衔接,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贯通,构建和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意见》还要求推行和完善企业和职业院校领导“双向挂职或交流”制度。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引导和支持发展民办幼儿园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篇9

摘要:

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断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缘于学习而受教师指导,教师在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创新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边学边思的空间,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3、要因材施教,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对当前教育形势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即所谓的个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去设计实施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去评价和塑造每一个学生,不断用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拘一格,学会求异求变。国际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小学教育教学艺术的创新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地发挥。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创新型小学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不应该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范围内或教材、教学参考的规范中。教学的组织开展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教师应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威信和力量不是建立在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上,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的个性魅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和学生问应保持着流畅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被动趋从,人云亦云。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有流畅性、多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能超越传统习惯的模式,能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有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能另辟蹊径和别有新意地将知识要素重新的加以事例变换,形成新的保险单和构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思维及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经验的敏感性”与“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所以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过程必然重在鼓励大胆想象,勇于科学探索及进行仓U造实践,提高创造技能,开拓认识领域。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教育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也就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即要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威风和刺激,使学生启疑、激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不拘泥于课堂、书本、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灵活性。公务员之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活生生学生的亲自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浅识 篇10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当前教育理论界所形成的共识,我国21世纪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学习和初步掌握一定的运动健身方法,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促进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体育和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教会学生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实现体育的时代价值。学校体育目标的改革应主要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1.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总体脉络,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设计,应当包括如下几类课程:一是由具有相对稳定价值的体育健身、保健知识和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等组成。二是超前性的课程,这种课程具有鲜明的动态特点,它以社会发展需要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体育运动实践的变化为依据,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活动中拟化出来。三是社会化的课程,这类课程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从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认识因素和非认识因素的协调发展。如体育课中的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和体育野外活动等。

2.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中小学体育课内容的改革,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传统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考虑最多的是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对孩子来说是否是基础的、必要的、恰当的;一般从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去设计和把握课程内容,较少考虑不同社会环境下儿童少年的需要。因此,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应特别注意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编上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起来,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留有余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和特色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保持课程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开放课程结构,不失时机地将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到开放的课程内容中。同时,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文化差异的特点,体育课程内容应选择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民族运动文化的内容。这样,既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又能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材的实效。教材应增加身体锻炼知识、健身方法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学生掌握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他们才谈得上参与体育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非是要求他们掌握很多体育项目,但要求学生熟练参与某一项或几项非常感兴趣的项目,这样才可为今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可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

高等师范体育院系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水平决定了未来教师的素质高低。

1.培养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所谓教学理念就是指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学校体育实际的认识、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以及处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种种问题等。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促进体育学科同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的合作。

2.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学术性是指学科领域知识创造力和应用能力,从教育、教学角度看,一方面是指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学术思维,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所谓师范性就是体现高师的专业性和特色。师范性包含了学术性,而这一学术性又是具有高师教育特点的学术性,也包含着师范性。学术性和师范性是有机地统一于高师教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一于高师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目标之上。

作者单位

昆明学院体育系

实施愉快教育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阅读,艺术,改革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 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小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 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地、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到知识。

其次,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这样一个较为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天性, 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者, 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进行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与融洽。

所以说, 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不仅促进师生建立融洽的和谐关系, 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一) 实施情境教学, 在感受快乐中获得知识

实施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或者是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与真切感,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材中所讲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 运用多媒体, 把声像以及图片还有影像给学生直观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并且在这种轻松、快乐的知识氛围中获得知识。

例如, 我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我会把桂林的山水美景以及人们泛舟游漓江的画面, 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来, 还有船夫在漓江上唱的歌声也用音乐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漓江以及桂林的美景。之后, 我会引导学生畅想置身在桂林山水中的情境, 然后顺势为学生解读像“危峰兀立”或者是“拔地而起”这样的不常见的词语, 逐步引导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美景, 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体会到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 这样学生就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

(二) 实施欣赏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还应该实施欣赏阅读, 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欣赏阅读, 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对学生加强引导,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课文, 在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从多个方面去欣赏与品读, 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并且在欣赏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 在学习《我的“自白”书》的时候, 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的情感。并且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对这篇阅读的感悟,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我还会指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 以及自白内容的角度去欣赏这一篇阅读, 各抒己见, 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 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 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愉快教育, 还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原因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着主动的学习者, 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快乐地成长。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或者是小组表演的方式, 还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例如, 我在讲解《小猫种鱼》的时候, 会让一些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并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者是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 把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快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 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转变。运用这种教育方式, 能够抵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 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成长与生活。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能够把枯燥的学习变为愉快的学习, 学生在这种情感教育中感受到快乐,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良.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育[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2) .

[2]张小苗.如何营造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情境[J].学子 (教育新理念) , 2013 (12) .

[3]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为及策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 2012 (4) .

上一篇:汽车4s店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