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改革

2024-10-07

小学教育改革(通用12篇)

小学教育改革 篇1

一、《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弊端

《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如何最直观地了解与呈现学生的参与效果呢?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课堂提问。二、分组讨论。我认为这两种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师生双边活动形式,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教师以信息反馈,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突出的弊端。

1、评价学生多夸奖肯定,少缺点指正

《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提问因为是老师与学生直接的面对面的单一的交流,它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具体的明确的指向性,所以有些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学生一味地夸奖和肯定。

2、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重感情,充满热情和激情,有积极探索的能力和欲望,但是因为年龄所限和知识储备的缺少,老师们为了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往往非常乐意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这一方式来完成。

以上两个方面,从表面上看老师们的做法都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际上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原则。因此我认为现行的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实践探索。

二、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并且学会利用材料,最后达到终生学习、学会生存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思维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三、引导主动参与,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知识、行为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常常会使得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厌烦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与生活相联系的引发悬念的提问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分苹果”的时候,就预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如何准备利用餐具装水果,课堂上先给学生出示组图,接着抛出问题:“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按学习小组进行探索……由于有了先前的观察,爸爸妈妈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怎样动手去操作,学生心中有了大概的勾画,自然不会在课堂上感到害怕,乃至于厌烦了。

四、“先学后教”,指导学生自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卓越的教育家郭沫若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最负责任的老师恰恰是“霸占”课堂,搞“一言堂”的老师,但是学海无涯而知也有涯,一个人的能力再大,脑子再聪明,毕竟是有局限的,尤其是课堂时间更是有局限的,因此课堂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听课效率。因此,预设情境,引导学生先学发现问题,然后再由老师进行引导,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的自学呢?先引两个例子。

例子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以上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会做吗?

生:会做。

师: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己做课本第28页和29页的“做一做”来巩固一下这部分知识。

例子二:《圆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比赛谁能套中小旗。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排在中间的人容易套中。

生2:这也不一定,排在边上的人也会套中。

生3:我也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距离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师:站的近总是容易套中些,看来这样站是不公平的。那么站成正方形呢?(出示教材游戏图二)

生1:这样较公平,因为大家距离差不多。

生2:不对,这样也不公平,因为边上的四个人距离近,角上的四个人远。

师:站成正方形也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怎样使得比赛公平呢?你来设计一个方法好吗?

生开始思考,也有窃窃私语的,还有偷偷翻书的。

生:我有办法了,站成圆形。

师:(出示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生:因为不管站在那个位置,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看来圆确实与正方形等图形有不同之处,还有其他不同吗?

生:圆没有角,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线是直的,圆的线是弯曲的。

师: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你能自己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开始各想办法画,然后进行展示,点评……

两个案例,教学效果孰好孰差,一目了然,第一个案例好似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是仅限于在老师预设下的一问一答,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是学会了这个题,而根本做不到举一反三。第二个案例,老师没有急于把自己的知识呈现出去,而是设置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实践探究,所有的发现都是学生自己观察所得,老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整个的过程学生不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再遇到类似的知识点,相信不用老师讲,学生也会进行相关的探索发现了。

五、总结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多优秀的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但不论我们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或电教技术,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观念是不应改变的。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当前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只有深人到数学教学的内部, 从课堂教学入手, 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培养兴趣,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冷国华.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1) .

小学教育改革 篇2

一.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以党风带政风、师风和校风,建设儒雅校园,让校园充满阳光。

1、支部“三项建设”扎实推进。年初,学校确立了加强支部思想建设、阵地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三项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上台阶。一是思想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加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各项要求的态度更加坚定,以思想建设为统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是阵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学校建设规范党队活动室,并于七一正式启用,学校复校以来建设第一个固定党员活动阵地,让党员第一次拥有了党员之家,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地方。阵地建设不仅仅是场所问题,更体现我们加强党建工作的决心。三是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支部明确支委会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党建工作;对党小组进行改组;成立了“_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员示范岗建设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评选20_年度优秀党员并进行表彰,利用高方先生捐赠“党员之助”奖学金,奖励我校德才兼备的党员、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做好纳新工作。

2、“两学一做”活动有效推进开展。学校制订《关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实施方案》;每周二作为党员活动日,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小组会议、党员民主生活会,丰富政治学习和党内生活;大力推进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遵规守纪大行动、干部作风大建设”三项活动,开展了“七个一”活动;积极组织 “金点子”创意大赛并代表教育局参赛获奖。

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掀起高潮。为迎接十九大,全校师生掀起喜迎十九大的热潮,开展做手抄报、举行演讲比赛、制作标语等活动创造迎接氛围。十九大召开后,学校立即组织党员教师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当干事创业先锋”系列活动,通过听报告、写心得、谈体会、议发展、正教风、做演讲、做君子等系列活动,将十九大精神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用十九大精神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通过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办学思想。

4、校园充满积极向上、阳光活力的校园风尚。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洁纪律,做到带头上课、带头教研、带头执勤,率先垂范,以上摔下。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好师德建设活动,组织师德培训,邀请山东20_年度最美教师师德报告,评选了附小仁爱教师树立师德榜样,组织遴选师德故事,努力争做 “四有”好教师。在学生中推进君子教育行动,提升学生君子修养。我们把争创_市文明校园作为我校本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做好了各项创建工作,成功被评为_市文明校园,并被推荐为省文明校园候选单位。此外,我校关爱教师身心健康,丰富教职工生活;落实好学校计划生育、妇女工作;及时慰问退休教师以及困难教职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

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大大增强了我校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风带政风、师风、校风,学校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常规工作有效开展,以常规促质量,以常规促发展。

1、坚持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科学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依法治校方面,我校严格落实依法治校要求,开展依法治校专题学习;聘请法制副校长;修订学校章程制度;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在治理有偿家教工作中更是不折不扣,严格落实。学校根据新形势,将依法治校落实到每个细节中,在职称评审、推优树先、购物审批、学生营养餐补助等重大工作都严格制度、严格程序,严格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依法依规对党风廉政、制度执行、作风建设进行监察;定期开展督导工作,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管控,对采购、招生、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事项进行联合审计。学校一直重视民主管理,20_更是得到加强,特别面临新形势、出现新问题必须加强民主管理。一是规范决策民主,家委会参与,校委会决策,党支部监督;二是做好校务公开,学校三公经费公开,学校评优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政策公开,尊重每个人的知情权;三是尊重民意。面对家长教师述求,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只要有反映必有答复,本年度困难最大,解决最好。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民意通。以民意促规范,以民意促改进。科学管理是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调动每个人的自觉。管理是一门学问,我们继续完善部门中心负责制,明确各部门常规工作的基本管理规范,每学期下发重点任务目标任务书。本年度推进的督导制度,中心周例会制度,中心简报制度,成效明显。

2、强化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校园安全,打造平安校园。20_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我校实际,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做好校园安保、周边治理、安全知识宣传、消防设施检修、防火避震疏散演练、食品安全检查等专项教育,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大力实施平安校园“素质固安”工程,全面提升师生安全素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疏散演练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应对危险的自主合作意识、逃生意识。节假日安排教师教师值班,实行领导干部每天巡查值班和全天候备勤制度,定期向_市安监科报送安全信息。坚决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承诺书,全力保障校园平安,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按照上级要求,3月份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5月份起开展_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6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防溺水安全宣传,9月份开展秋季安全大检查,10月份十九大期间落实安全_工作,11月份开展冬季安全百日大行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没有发生一起舆情事件,没有发生一起_事件。真正实现平安校园,让领导放心、师生安心,家长满意。

3、落实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以规范促发展。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规范化标准,规范加强待课、晨诵午读暮省、小组合作学习、学思行课堂教学、“35+5”等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教学、听课、通评课、学生分项测评、教师业务考评、教科研课题研究、学分核定、功能室管理、社团管理、春季运动会、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_学院学生见习实习、六年级毕业班教学管理等任务。应用《教师业务评价手册》、《每日诵读手册》规范和推进规范管理,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努力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课题研究继续深入。多位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学校还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学文化示范基地、《传统的力量》学校、加入_市第一批创客空间建设学校和_市创客教育联盟。由于我校持续加强管理,教育教学成绩始终保持曲阜市前列。在曲阜教体局召开教师表彰大会表彰全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校语数外三门学科均在全市前三,获得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我校六年级三位老师各获得孔子教育基金奖励1000元。

4、以规范化班级建设为依托,加强班队管理,完善36个君子教育活动体系。修订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意见,组织班主任管理培训,明确班级建设基本要求,修订管理措施,加强规范意识,继续推进规范化班级建设。规范上下学秩序和路队管理上,进行家委会轮流值勤,各班唱响班级口号,凸显班级风采;规范红领巾佩戴检查,增强集体意识、遵守校规意识。坚持大队委每周工作例会,组织大队委成员开展每日操场巡查、每天广播工作、每日评价等工作,凸显了大队委的带动作用,充分地锻炼大队委的组织意识、协调能力;大力推进全员育人:每名任课教师定期帮扶两名后进偏差学生,学生指导中心上训导大课,多种形式帮助偏差生成长进步。加强君子教育推进措施,紧扣学月主题活动统筹安排,落实到每一节班队课上,落实到升旗仪式上;各班更新班级主题活动展板,呈现各主题活动的过程资料,展现君子教育的成果。继续强化志愿者管理与评价,注册了160名学生志愿者团队,鼓励学生在书吧、执勤等岗位发挥志愿服务精神。深化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亲密伙伴。各级部各班级充分调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执勤,交流意见,进校园、进班级开展了“预防疾病”、“交通安全记心中”、“青春期健康教育”等专题讲座,家长志愿者成为各班活动的坚强后盾。我校多名少先队员、辅导员荣获曲阜市_市优秀队员、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少先队先进个人、美德少年等荣誉,参加少先队队课比赛并获奖,部分班主任担任了山东省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的良好风采。

5、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 “漂书、博客、论坛”教师三大行动;以开展教研活动为引领,通过开展通评课、展示课、交流课,参评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等方式进一步锻炼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20_年度教师远程研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外派听课、学习、进修。邀请山东省最美教师到校演讲,组织王立平范荣专家报告。安排5位教师参加_市“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6位教师参加曲阜市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成立了学术专业委员会。深化教研组建设;发挥名校长、名师带动作用,形成辐射影响。全校开展青蓝工程建设,开展师徒结对,促进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制定各人三年发展规划。组织了年轻教师基本功比赛,组织学生和青年教师讲论语。加入山东省教育智慧团队培育项目积极参加管理团队培训活动。

6、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人事工作协调力度,按照新编制标准顺利完成岗位聘任工作。本年度我校招聘新任教师13人,是我校师资队伍的一次大充实。我校根据教学需要,制定用编招聘计划,严格按照招聘制度做好教师招聘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加强合同制聘任教师的管理工作。除了不断加强对合同制教师的制度管理,建立辞聘机制,学校正继续凝聚更多办学资源,加强对外合作,拓宽办学途径,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解决临时用工问题。精心做好后勤、财务服务。一是后勤财务常规管理,科学统筹利用,开源节流,物尽其用。二是积极利用有限资金建设完成心理咨询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机器人实验室建设;三是升级学校文化建设,设计制作了家风浮雕、君子文化墙、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使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更浓厚。四是全面改造下水道。更新800套新桌椅。

7、聚焦幼儿特色教育,进一步提升幼儿保教水平。本年度,幼儿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指针,团结全园教职员工聚焦幼儿园特色发展,以保教结合为原则,以贯彻安全工作为主线,严格规范安全管理、晨午检、安保、安全疏散演练、卫生保健、食品安全、设施安全等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开展“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活动,举办幼儿才艺大赛、亲子运动会、毕业典礼、传统文化教育、幼小衔接教育等特色活动。 以师资队伍建设与内涵建设为重点,加大师资培训、狠抓规范、推动发展、力求创新,深度推进幼儿教育科研。拓展交流,我校幼儿园还接待了_塔城裕民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的跟岗学习。通过幼儿园全园努力,有效地开展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促进了我校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三.学校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格局多元化发展。

1、搭建“一校三区”格局,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9月1日,曲阜市教体局委托我校托管_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正式开学。该校是由金鲁城集团、金鲁城置业有限公司出资为曲阜市小雪街道投入建设的9年一贯制学校。我校派驻部分领导教师进行管理。这样我校形成一校三区(校本部、幼儿园、托管校)的集团化办学雏形。是我校下一步发挥名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拓展规模进行集团化办学的一次重大尝试。

2、“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大行动”,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为深化丰富我校学校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办学的纵深发展,同时也为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校总结经验,梳理了 “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大行动”教育成果,“十大行动”包括:诵经典、兴礼乐、祭先贤,习六艺、传家风、办讲坛,研学游、过节庆、讲故事、做君子。以孔子学堂为平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示范效应。我校参加孔子学堂嘉兴年会,并在年会作典型经验介绍;还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学术年会。本年度,我校接待孔子基金会介绍参观团队31次580余人,宣传孔子学堂,推介孔子学堂,围绕孔子学堂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发挥引领带动示范效应。通过一系列专题性、特色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形象化、活动化和常态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

3、学校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提升。本年度,经市教科院推荐,学校“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小学教育实践研究”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列为重点培植项目,推荐教育部重点教学奖励项目。学校入选《人民教育》杂志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届协作体学校”,包括北京一零一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天津南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浙江春晖中学等共10所国内一流名校。我校学生童蒙养正开笔礼在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三礼”示范教育暨孔子故里行活动中展示,并向全国播出。中央电视台“传承的力量”到我校录制“丁酉年少年明德志学礼”,_教育网、曲阜教育网、曲阜电视台、孔子网等宣传媒体都进行报道;《中国德育》来我校进行采访,陶继新老师采访我校《以孔子精神成就今日君子》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我校文章《传统文化十大行动进校园》和《圣地曲阜一所小学的君子文化》在《教育家》杂志发表,李校长的《孔子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在_微教育播出。“CETV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国学台国学中心”和我校达成合作意向。本年度共接待参观交流团队42批2200人次,我校向来宾毫无保留地传统文化办学经验,受到来宾一致好评。由于传统文化办学的特色突出,本年度我校被评为“_市首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

4、我校成功承办“寻找乡村教育家活动“颁奖盛典暨乡村教育家高峰论坛”代表参观活动现场会。10月29日下午,来宾在我校领导教师引导下观看我校传统文化办学的系列教育成果,包括展示开笔礼、学思行课堂教学、益智课堂、国学课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

四、主要经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下步设想。

1、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办学必须要有思想;二是办学必须有队伍支撑;三是办学必须有领导核心。

2、目前学校主要存在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党的领导弱化。党员组织生活不健全,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不突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力。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配备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名师队伍,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进一步深入,学校自行聘任教师比例较大。现在有校本部有24个教学班,1458人,在职在编教师55人,所以从曲阜市借用23名教师,校聘12名教师,幼儿园2名在编教师,其余全部29人都是校聘教师,给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部分教师理念陈旧、业务素养不高,个别教师不思进取,上进心不强,庸教懒教、职业倦怠等问题。三是,学校有了理念、思路、框架、方案但落实不力,推进乏力,实施中缺乏活力的问题非常突出。在管理体制上还不能够破除窠臼,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发放方面还没有突破制约瓶颈;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大量有效经验和方法还需总结梳理;教育科研工作有待更加扎实有效;学校资源和特色有待挖掘强化。孔子教育思想还有待挖掘;学校德育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君子教育还有待走向深入;社团活动特色项目需要学校进一步科学规划。四是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大班额造成生均面积小,造成师资不足、功能室不足等问题。校舍面积相对小、少。功能室不全,机器人实验室和3D打印室合用,实验相关设备、器材、药品短缺,实验课未能开全;操场仅为200米田径,体育器材不完备;社团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楼道和室外开展活动。

3、学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大继续确定将教育放在先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为学校各项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两办《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我校特色建设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各级领导部门对教育高度重视。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办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不断汇集,为我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在继续深化特色办学同时,还需要把握核心优势,吸收多种教育方式、方向、理念有机融合,加强内涵发展,形成聚合反应。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为学校可持续深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核心发展力不能适应多元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电子书包、空中课堂等在新信息技术手段下得到快速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提升专业素养的挑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德育一体化建设、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模式的构建,都对教师发展提出新要求,教师发展不能适应教育的飞速变革形势的需要。家长社会期待更优质、更能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但学校教育普遍提供是大一统的通才教育,学校发展不能满足家长社会对教育优势资源的期待。

4、下步重点工作打算:以“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学校”为目标,全面深化君子教育,大力弘扬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打上文化底色,建设儒雅校园,塑造仁爱教师,培育君子学生。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实现“学校变样、教师变样、学生变样”。

重点任务: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创建党建示范校,争创省级文明校园。

二是积极筹备建校110周年校庆暨第三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以筹备工作为引领,全方位全速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经验成果。

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各方面改革。积极响应并坚决落实好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层领导改革、职称改革、绩效改革等重大改革项目,保证圆满完成《_市“一纲五线二十目”教育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中的落地我校的各项任务。

四是召开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工会委员、学校领导干部换届工作,修订完善学校管理章程,审议我校第五个三年发展规划(20_年-20_年)。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拥有扎实的数学能力。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并未在小学数学改革中得到推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几个方面,小学数学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长久以来,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应试教育,实际上这并不可取。目前小学生依赖性非常强,必须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还要注重数学公式与法则的提出过程,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力、想象力、审美力,这些都是依靠素质教育才能够达到的。

二、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小学数学改革

1.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心理素养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应该体现出群体性、全面性、持续性、发展性的特质,作为教师,需要对这一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社会实践,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在数学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不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学,实际上,学生不仅有技能和知识的一面,也有意志与情感一面,情感是信仰、品德的基础,对学生意义重大。作为教师,需要注重言传身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用精炼、规范的语言来讲解。此外,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引导,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教与学实现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可以用美的眼光来发现数学中的美,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将美育教学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让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美感。

3.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往,教师只是单纯的照着课本去教授学生知识,这样的教学,造成了很多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扼杀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扼杀了老师在教学上的开拓创新的精神,最终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闭塞和桎梏。我们老师不能做单纯的教书匠,我们要做培养人才的工程师。老师要培养自己自主开发教材,取舍教学内容的能力。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去筛选教材,我们要做到既系统的给学生教授教材上的知识,又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传授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后者是我们更为重视的。教师应把教材作为一种辅助工具,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重新编排教材,处理教材。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教材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摸索一种学生更能接受的教育方法和整理出一本更为生动形象的教材范本。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的方面都异于传统的教学。首先,现代化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多地包含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细更新,有许多知识很抽象,或是微观世界的现象。传统的方法教学,只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学生接受这些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就相当不容易,常常是老师讲了很长时间,学生仍然一脸迷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能很好地克服这个困难。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从产生至今已迅速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行素质教育是一个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深化自身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主动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秀珠. 浅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 考试周刊. 2013(27).

[2] 许白宁. 深刻理解新课改全面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J]. 才智. 2012(35) .

[3] 孙延霞.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19) .

新加坡小学教育改革解读 篇4

一、减少小一小二班级人数

从2005年起, 小一班人数减至30人;从2006年起, 小二班人数减至30人。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班级人数一般是在30人以下, 小一小二学生刚从幼稚园升上来, 不适应新环境, 需要教师的特别照顾, 把小一小二班级人数减少至30人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小一小二的学习生活。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 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好地满足同一班学生的不同需求, 使他们打好识字与数学的基础。此外因为减少班级人数, 每所学校会获得额外师资, 可以让学校在各年级进行更灵活的课堂教学以及更好地调整班级的安排。

二、部分单班制

大多数的学校将高年级 (小三至小六) 的班级安排在上午上课, 低年级 (小一小二) 的班级安排在下午上课。大多数的政府学校将在2014年实施部分单班制。

2000年, 新加坡教育部完成一项22亿元的计划, 以便使所有中学都能实行单班制, 教育部开始研究小学是否也推行单班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小学开始实行单班制。

实行单班制后, 学校可以利用下午空出来的设施, 组织更多不同的课程辅助活动及深广学习活动,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实行单班制, 可让学生有更充裕的学习时间, 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可以发展个人的特长取向, 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平衡身心的发展。此外, 把小一小二年纪较小的学生安排在下午上课, 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改进小学分流制度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对于新加坡的学生来说, 他们总共要经历小学四年级结束、小学六年级毕业和初中毕业时的三次分流, 这三次分流基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小四分流”是小学四年级结束时按照学生能力把他们分入3种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语言分流课程 (EM1, EM2和EM3) 。EM1 (约占10%) 是英语和母语都是第一语言, 此流是为学术性强并具有杰出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一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EM2 (约占70%~75%) 是英语为第一语言, 母语为第二语言, 学生的英语和母语达到中等水平, 大多数学生进入该语言流。EM3 (约占15%~20%) 是英语为第一语言, 母语只要求掌握熟练口语, 此流为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和母语较差的学生提供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和达到熟练口语水平的母语。学生在定向阶段可根据年中和年末考核成绩的升降转换语言流。小四分流, 一方面选拔了那些具有优异语言才能的学生,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业负担, 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进行英语和数学的学习, 因此能有效地鼓励他们继续留在学校求学, 不会感到跟不上其他同学而放弃学业。这样尽量为学生安排一种合适的学习速度,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这一政策也受到家长、媒体的广泛抨击。很多人认为小孩在四年级的时候还没充分成长, 过早分流对发育迟缓的学生有不公平之嫌;学生承受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太大。此外认为EM1和EM2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 惟一不同的是EM1的学生学习母语的要求更高, 该政策并没有什么管理意义。新加坡教育部鉴于“小四分流”的实际情况, 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革。

1.2004年, 新加坡教育部合并了EM1和EM2, 让EM2的学生能选读高级母语。EM3的源流仍然保留, 以便集中为这类学生提供基本知识。校方将为家长提供关于孩子是否适合报读高级母语的专业意见。

2. 从2004年起, 各小学有了自己拟订小四分流考试考题的自主权。学校可以灵活地制定小四年终考试, 以确定哪些学生适合进入EM3源流 (小五至小六) 。不过家长还是可以参考学校的意见, 自行决定是否让孩子进入EM3源流。这场考试是为了鉴定哪些学生适合修读高级母语, 哪些学生需要进EM3源流, 巩固好基础知识。

3. 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让EM3学生同其他源流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事实上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把EM3的学生和所有学生合在一起不分班, 以便鼓励他们更好的学习。

上述改革给予了学校更大的灵活性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也更加配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卓越学校计划

为了能够重点培养更多的人才, 让学校发展有益学生的教育强项, 从而塑造各自的特色, 目前新加坡开始进行“卓越学校计划”。被选中的学校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拨款 (可申请高达10万美元的资金) 提升学校在各方面的设施, 发展自己的专长项目, 以确保达到与先进国家的学校同等的水平。同时, 教育部也将调动资深校长及教师来掌管这些学校, 且让校长有更大自主权, 学校管理层可以用他们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去管理学校, 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不过有关的名单并非是固定的, 一旦这些学校的表现未有如期般出色, 他们将会被踢出“卓越学校”的行列, 由其他的学校所取代, 同样的, 那些表现出色的学校, 也同样有机会被获选参与这项计划。

五、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有效益、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母语课程

为了使母语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的语言, 提高他们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兴趣, 新加坡政府对母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采用量身定制的母语课程以配合不用语言能力和学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改革后的母语课程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 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 改进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及强化教学资源。从2006年起, 实施修订的小学离校考试, 减少死记硬背, 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此外各小学分别设有高级华文课程、高级马来文课程、高级淡米尔课程, 供学生选读。除以上共同的改革外, 还分别对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进行了改革。

1. 华文课程的改革

从2007年起, 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 小一小二从2007年起采用, 小三小四从2008年起采用, 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 小六从2010年采用。所有学生都修读核心单元;导入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减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立的, 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学校将鼓励那些在华文方面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深广单元以提高华文水平;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 更广泛运用歌曲、诗词朗诵等教学策略。

从2006年起学生将能在学校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从2007年起, 学生将能在小学离校考试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此外, 在低年级阶段通过增加华文授课的科目提高学生接触华文的机会。

2006年, 在25所小学试行快乐学习的“单元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法”的小学华文新课程后, 有90%参与试教计划的教师、以及85%参与试教计划学生的家长, 观察到新课程的确能够引起他们的学生或子女学习华文的兴趣及参加华文的乐趣, 使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更有信心。目前, 新加坡共有2700名小学华文教师, 已有1900名小一小二的华文教师接受培训。从2008年至2010年, 新加坡教育部将逐步落实小三至小六的华文教学改革计划。为了全力支援华文新课程, 教育部还成立了一支由试教学校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规划员组成的70人“咨询队伍”, 从2007年起随时给予全国学校提供支援。教育部还将向各小学增派两名华文教师, 他们将在2007年7月和2008年到校。

2. 马来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 使教学更能符合来自不同语言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2008年起, 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马来文课程, 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 小六从2010年采用。

3. 泰米尔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 篇5

当下,全世界普遍开始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我国也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这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展开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激活学生智商与情商为目的,以真善美教育为方向的教育。然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我国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但是,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大大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例。所以,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必须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1.注重社会实践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尽可能使问题情境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社会实践,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培养科学精神

开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地将一个个知识当做一个个科学的问题来对待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应该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做是问题的解决。因为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要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储蓄式教育”被动的和单纯的知识储存,而是利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

3.加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如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有意识地不断强化这种刺激,使之成为有行为倾向的兴趣。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群体中受到赞扬与尊重的欲望,从而避免因在群体中受到多次的失败与谴责而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方式

1.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统计表明,在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兴趣,兴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理论曾经提出过“三主”的观念: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儿童乐园布置大门的游戏,有4盏灯笼为一组的3组;6面小旗为一组的2组;5朵小花为一组的4组;还有不规则摆放的10枝气球和7棵小树。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装饰品,用已经学过的方法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孩子们通过列式4+4+4=12;6+6=12;5+5+5+5=20;1+3+4+2=10;1+2+3+1=7;发现这些算式有的有相同的地方,有的没有。相同的地方是前面的三个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加数,通过引导很快地得出有3个4相加,2个6相加,4个5相加。我马上加大难度,有30个4相加用加法算式要怎么列式呢?同时抛开用纸条事先准备好的3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学生一下子就感悟出加法算式太麻烦了,想寻求简便一点的方法,从而引出了乘法的认识。再让学生对比3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学生立刻得出有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用乘法算式比较简便。通过给学生创设这些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有力地激发出来,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为了使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难以养成思维习惯,解题不灵活,常常错误百出,我们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小学生天生就拥有的、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联系三个方面进行有意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会

学”而不是“学会”的能力。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会学”中可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要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设计习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三、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相径庭。首先,现代化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大多都涉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细更新,大多数知识还很抽象,甚至是微观世界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一张嘴加上一支粉笔,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接受这些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就非常难,往往是老师讲了很长时间,学生仍然一脸迷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能很好地克服这个困难。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喜欢这门学科。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从产生至今已迅速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主要原因。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一旦在教学中以活泼的图像和生动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静态的知识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就能够将知识发生的整个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慕课”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篇6

“慕课”是一个以“在线学习”为特征的新课型,它的引入与实施,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将得以实现。要使这个“舶来品”落地生根,必须正视两种教育哲学的差异,必须实现教育时空与教育理念的跨越与超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改善教育生态,优化育人环境,才不致缘木求鱼,才能摆脱教改的宿命。

慕课课堂教学课堂翻转课程改革教育生态“慕课”(简称MOOC,或MOOCs),是一种在线课程模式,以其大规模(Massive)、开放性(Open)、在线型(Online)的特点,“如地震海啸般从高等教育涌向基础教育”。那么“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将产生哪些冲击?真的能够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吗?如何打造更加适合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这是《“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7日第3版)一文提出的“三问”。

这“三问”,启人深思。诚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对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使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教育的未来走向。”

愿景: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慕课”,既有“在线”的特征,更有“学游”(学习进程以“游戏过关”的形式进行)的特点,势必给课堂带来显著变化: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自主学习方式的实现——自学在先、自学为主——实现“先学后教”、“自学待教”,甚至臻于叶圣陶先生憧憬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换言之,就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慕课”有可能第一次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

需要强调的是:有人认为,“慕课”的运行,是以“翻转课堂”为依托的;实际上,“慕课”的实施,才使“课堂”实现“翻转”。所谓“翻转课堂”,是课堂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角色与地位的“翻转”——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将精力前置于“备课”、将教学转变为“辅导”,而不再是课堂上的“教课”或“讲课”。

如此,“慕课”以学生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学习,第一次真正地促成“学生中心”课堂模式的实现,也可能因此第一次真正地实现“学生中心”从教学理念到课堂现实的“翻转”。

这两个“翻转”的实现,对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无疑将是一场深刻的巨变,乃至革命。一旦成为现实,将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移植:从“热切憧憬”到“生根发芽”

“慕课”意义重大,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慕课”的核心是“微课”,“微课”的生成,需要:(1)勾勒“知识树”——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系统(也就是专家所称的“知识图谱”)的构建;(2)把握关节点——根据文本特点、知识结构、考试指向,找出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地方;(3)再造思维流——有专家把它与“知识图谱”等同,其实不然:“知识图谱”是客观的、静态的,“思维流”是主观的、动态的,是教师依据经验、预估学情、运营智慧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即“学游”)流程;(4)设置区分度——根据学习层次,设置相应的难易度或等级系数,即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学习。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创新工程,还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工程。对教师的知识学养、教学素养、应试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新的挑战与学习。

理想:从“课堂翻转”到“全员翻转”

有了“慕课”,有了课堂“翻转”,有了“学生中心”的落地,人们似乎有理由乐观地甚至理想化地预期:课堂旧貌必将彻底改观,原有问题即可一扫而光。比如,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参与的提高,不仅是最大程度与幅度的,甚至应该是臻于全员的、全面的。

作为理想,可以理解;着眼现实,不免误解。是否应该承认:一个群体中,善学与不善学、爱学与不爱学的,始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以“慕课”为特征的“翻转课堂”,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课堂生态,最大程度与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但总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不爱学的,变得爱学;不善学的,变得善学——因为他们“上瘾”:“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有的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得不善学、或不爱学——试问:“电游”很火,有没有人就是不玩?还有那些横竖不爱学的——任你怎么改变,也还是撼动不了那颗坚如磐石的心。

“慕课”说到底,还只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参与的诱导;并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也不能改变所有学生的学习原生态。论及这一点,并不是对“慕课”的虚无主义,而在于建立一个理性的目标预期。

也因此,需确立对“慕课”的理性态度:一是不要过高、理想化地预期;二是不要以偏概全、因噎废食;三是更要坚守与坚持——在“对的”时候,用“对的”态度,做“对的”事情。

跨越:从“理想世界”到“现实世界”

“慕课”的实施,必须考虑三个“距离”参数。

第一,从国外到国内。

“慕课”发端并发展于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其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自主性、探究性、个性化的学习,是“慕课”诞生与应用的土壤;而我们,则是运用“慕课”来改造土壤,“倒逼”自主性、探究性、个性化学习的生成——教学的自然环境与课堂的自然生态不同,决定了教育的哲学不同、实施的路径不同,也决定了路程与效率的必然不同。

第二,从大学到中学。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自主学习是“顺应”的——1本教材,教授用几十个课时作提要式的讲授,剩下的便是学生“自学”;学生有问题,与教授提前预约、届时辅导。

差异表明:在大学,“慕课”中的“微课”,对教授,是教学的补充、辅导的替代;对学生,则是变“预约”为“随时”、“随机”,——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方便了“师”生的交流。在中小学,则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平衡,建立新的教学秩序与新的教学关系,进而培育新的学习方式。

因此,如果说“慕课”在大学是顺应、是改善、是补充;在中小学则是打破、是颠覆、是革命,经历“解构——重构”的过程,这对教师、学生,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会经历“阵痛”。

第三,从弱校到强校。

是谁对“慕课”有着迫切的需求?一般来讲,是那些师资、生源、教学质量薄弱的学校。初期,固然可以弱校自营;长期,则需强校的加盟。最佳的实施模式,是教育的行政、科研、教研、强校、弱校的共同参与、协作经营。

拓展:从“课堂教学”到“课程改革”

“慕课”的优势,基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则仍有优化空间——回顾基础教育领域,30多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20多年致力于“素质教育”,10多年致力于“课程改革”,虽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上成效不彰,但方向是正确的。

第一,从“学科”素质走向“综合”素质。

以实施“课程改革纲要”为先导,以实施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的“课程改革”,虽然其目的之一在于“倒逼”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但其外延远大于此。“慕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取得“攻坚克难”的成果,但外延明显小于“课程改革”,比如以课题为单位的综合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就目前而言尚未纳入视野。

第二,从“知识”学科走向“实践”学科。

很显然,“慕课”适用于知识体系严密的学科,而音乐、美术、体育等知识性弱的学科尚未纳入视野——在学科范畴上,明显窄于早先的“素质教育”。这固然因为这些学科的实践性强,也因为它们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小,或不占份额。

第三,从“有限”自主走向“完全”自主。

“慕课”实现了“学生中心”,实现了学习的“自主”;但这个“自主”是有条件、有限度的——以“学科”为中心——学生自行规划、独立“自学”的“自主”,尚未纳入视野,因而目前的“自主”不是全面、彻底的。

因此,“慕课”要真正彰显活力并行之久远,就不能囿于课堂、限于主科;必须在实现“课堂翻转”的基础上拓展空间,在“课程改革”上有所作为。

回归:从“学习生态”到“教育生态”

毫无疑问,引入“慕课”的初衷,一是改善课堂生态,二是提高学科成绩(含学科考试成绩),这只是教育功能很小的一个部分。教育的终极是满足学生的“发展”——自主、多元、个性化的发展。要达此目的,得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得满足学生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需要;并得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评价机制。

比如,一个人不具学术研究潜质、或不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可进入自己喜欢的“技能型”大学——酒店管理、汽车修理的专业学院,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美国,有乔丹的“粉丝”,放弃哈佛、耶鲁的“橄榄枝”,直接去了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为的竟是体验乔丹的大学校园生活。

人才的评价亦如是。乔丹“粉丝”的选择,在美国很正常,很平常。在我国,考入清华、北大而放弃的,无异傻瓜;北大毕业而“卖猪肉”的,则被视为愚蠢得无以复加。

这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这也是将这个话题单列的原因。

第一,教育“生态”(大环境)不改变,学生终难体验“慕课”的乐趣——斤斤于得失,汲汲于名校,学生终在“被评价”中体验“失败”而不是“自我”的成功,“慕课”又将回到原点:“主宰”了课堂的学生,还是主宰不了自己。

第二,教育“生态”(大环境)不改变,“慕课”将难免教育改革宿命——“地震海啸般涌来”,悄无声息地退去。多年前江苏南京整体教改的历史与尴尬,殷殷可鉴:学生素质上去了,高考成绩下来了,成就了“县中”,“砸了”自己。

第三,教育“生态”(大环境)不改变,“慕课”将背负不能承受之重——万千期待集于一身,必欲“倒逼”出教育的艳阳天。事实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如此厚望:“慕课”,只是网络时代的应运而生,绝不是医治中国教育问题的“百应”灵丹。相反,只有教育生态的改善,才能有平和的心态看待“慕课”,才可使“慕课”发挥其应有效应,也才能真正地引领我国教育的“未来走向”,那才是真正的居功至伟。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 篇7

有人说, 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 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阅读速度的挑战, 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事实上笔者认为也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来说, 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首要条件是必须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能力哪里来, 靠培养。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就有人提出学生到学校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这里的第二个“学习”即我们所指的学习的能力。

虽然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应该改变语文教学观念, 但是, 从实际效果来看, 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广大的语文教师,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 依然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分析惟恐不全, 讲解惟恐不深, 练习惟恐太少。教学环境的封闭, 教育观念的陈旧, 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 学生学语文的少、写的少、生活少、思维训练少;教学进度慢、学生知识积累慢、智力开发慢、能力增长慢;教师教法差、学生学法差、教学质量差、教师与学生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到头却事倍功半。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教法呢?

一、更新观念, 注重角色的调整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这样的抱怨, 一节课下来, 上课的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懊丧地说:“准备了这么久, 结果学生没有配合, 好好的一堂课上成这样.......”在这里教师似乎变成了演员, 而且是主角。上公开课似乎都是为教师们而设的, 而学生则成了配合演出的角色。至于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没有, 学到了多少, 关心的人并不多。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教师长期形成的旧有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老师往往较多重视那些教的问题而忽略学生学, 较多重视教法而较少重视学法, 较多重视“学会”而较少重视“会学”, 较多重视学生听讲领会而较少重视学生多思多疑……这些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学习的乐趣没有了, 创新的意识也没有了, 学生成了装灌知识的容器, 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转变自己的观念, 换个角色来上课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学习的主人。将传统意义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教师则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做到导而不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利,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将是大有益处的。

观念一变天地新。只有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 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正常进行, 才能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也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观念不更新, 教育改革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 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需要的是从点滴做起, 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但愿今后再也不要听到“学生没有配合好”之类的话了。

二、重视“读”的训练

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比, 当前教育观更注重学生“读”的训练, 这是因为我们已充分意识到“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读可益智、读可审美、读可怡情、读更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读的天地, 认识世界, 发展身心, 其作用不可低估。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好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摒弃过去那种婆婆妈妈式的问答讲解, 运用各种读的手段, 如:齐读、自由读、默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课文的思想感情。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以读代讲或从读促悟。以教学《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例:当教学“人, 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一句时, 如果单单靠讲解分析“, ”在这里的好处,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如果要求学生与“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一句反复对照朗读, 无须教师多讲, 便能使学生悟出加上“, ”时, 这一句有如警言, 字字铿锵有声, 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高大形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寻珠探宝的习惯。同时在读———感悟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兴趣。

三、培养“说”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 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提问讲解, 学生说的机会很少。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呢?在课堂上让他们在唇枪舌剑、高潮迭起或是大胆质疑、侃侃而谈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教师讲得少了, 学生学的知识少了怎么办?五年制小学阶段有近三百篇, 六年制还不止。这么多篇课文, 每篇只要讲清两、三个重要的点就够可观的了, 何况还有识字、学词、学句、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准备, 切实做到“精讲。”“讲”要讲在点子上, 讲在要害处。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张扬的个性,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逐步获得将来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四、改变课外作业内容

张志公曾说过:“每个有文化的, 能说能写的成年人如果仔细看一下自己的语文能力, 他将发现他认识的字、掌握的词、成语、谚语等等, 能够熟练运用的表达形式, 相当不小的一部分不是从语文课中、从学校里, 而是从别的学科中, 从自己的阅读活动中, 从社会生活里的接触和实践中学到的。他还将发现, 他说话的习惯和能力, 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写东西的习惯和能力之中……大都能从语文课堂以外的其他接触的活动中找到对他有影响、起过作用的来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清楚, 你所教的学生也许将来不是文学家、语言学家, 不是研究汉语言的专门人才, 但是他却是一个必须走向社会的人, 他必须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而我们的课外作业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一样。那种机械的重复练习, 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造就考试的“高手”, 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无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无法使学生有自觉更新知识, 获取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而另一种现象, 因为要“减负”而完全没有课外作业, 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学生乐于接受, 而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又有很大帮助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呢?

关于课外阅读作业:

家长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是一个教师教, 我的孩子作文水平怎么这么差?其实稍做调查便不难发现, 这与孩子的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阅读量大的孩子不仅仅在作文, 在其它各项语文能力中也明显强于同龄的其他孩子。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的经历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书读的多了, 见识多了, 视野开阔了, 书中的遣词造句, 表达方式就会化为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 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能为学生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材料、思维材料和写作知识, 而且可以启迪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当然布置课外阅读, 教师应当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推荐优秀读物, 指导阅读……

关于语文活动作业:

比如:手抄报、演讲比赛、文学社、广播站、社会调查与实践……上述的这些活动, 由于带有较多的语文性,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主动出击, 精心策划, 占领这些阵地, 使之为教学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举办这些活动时, 应避免办成个别的活动, 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 并对弱者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

课外作业的布置既要做到量度合适, 又应做到劳而有获发挥最大的作用, 收到最好的效果。

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新理念 篇8

武术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的适应性,群众基础较强,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由于社会的进步,国际之间的友好往来,西方体育运动的盛行,武术运动的发展受到负面的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都倾向于跆拳道、健美操、瑜伽等项目。如何使人们重新认识武术的社会价值、重新接受曾经的“国术”。武术运动的发扬光大重点在中小学,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与传统武术教育相区别,要形成:快乐型、健康型、传统文化型、终身武术教育型四大教育新理念。

1 中小学生武术教育过程是享受快乐的过程

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开设了武术课程,每个学生的习武目的是不同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不同的。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吃亏”;有的希望能有个好成绩,对将来升学有用;有的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等等。传统的武术教育要求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有吃苦的精神。就这吃苦的精神不知道打消多少学生的习武积极性。

“吃苦精神”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做什么事情都要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良言警句。可是出生在新世纪的孩子们怎么会体验到在旧社会时期中国人民生活的困苦?现在的中小学生吃不了苦,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而要习武至精确实是很苦的一项运动。因此,为了传承中华武术,在培养中小学生武术兴趣的初级阶段一定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习武是件痛苦的事。要培养“快乐武术”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要把“吃苦型”武术教育改为“快乐型”的武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和平与发展背景下,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要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武术的社会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武理念。在中小学武术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快乐武术的教育理念。学生进行武术锻炼,不仅身体上得到锻炼,而且在心理上也要得到放松,老师要设置一些带有武术性质的游戏,要让学生感到习武是件快乐的运动。课堂气氛要使学生心情愉快,陶冶情操,武术课是要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要让他们轻松地度过每一节课,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让他们知道练武不是为了厮杀格斗,是为了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后得到一种思想上的放松,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只有那些满足学生需要,拨动学生心弦,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和练习的欲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他们爱学乐学的兴趣,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想学到喜欢学,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接受新教材的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中小学武术教育是要以身体健康为第一为目标

武术运动发展至今,基本上形成了二种形态: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二种形态在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各自发展。由于西方体育的迅速崛起,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偏离了自己轨道,朝向了竞技武术的方向,含有的竞技成分越来越多,追求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这种环境下,中小学武术教育也把武术运动看作是一种竞技体育,忽略了传统武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们跳的更高、跑的更快。从事专业体育运动的人们都知道,每一个优秀运动员都是伤痕累累,浑身都是职业病。这不是我们中小学武术教育所期望的结果,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要确定中小学武术教育要以身体健康为第一目标。

因此,中小学武术教育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竞技的关系,要重视传统武术的传播,淡化竞技武术。

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健身,增强学生的体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身体的基础和需要,按照学校武术课程所获得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健身方法,科学地自我选择体育内容与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实施全民武术健身计划的过程中,要以中小学为重点,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改革武术教育,提高武术课程质量。武术课要坚持以改善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为主,传授武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常用的自我锻炼健身方法。每节课的准备部分要积极地静动交替,武术操和各种套路,定时、定量的武术基本功,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健康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为了健康从祭天求神,祈讨长生不老药,到积极地预防疾病,人类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岁月。什么是健康呢?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业余时间月来越多、在紧张工作学习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不仅注意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也被人们逐渐认识。在武术的健身价值得到重视。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深受人们的亲睐。

中小学武术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健康武术的理念,要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小学武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竞技武术人才,而是为了普及武术运动、培养拥有健康体魄的自然人,不能使学生以为参加武术锻炼就是要当一名运动员、要出成绩。武术教育过程中时刻体现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一定要使学生、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现代武术的本质与社会功能,使他们能够意识到健康武术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正在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保证青少年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3 传统文化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武术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而且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学的武术课堂不仅要培养快乐型武术、健康型武术的理念,而且要培养传统文化型武术理念。要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武术文化知识,让他们正确的认识武术、认识武术存在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武术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把它作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武术教育,使学生们了解武术文化,从而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易”、“道”、“儒”、“释”、“医”、“诗书音律”及传统天文地理等内容。人类文化就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方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源于华夏先民的实践活动。

我国正处于对外开放时期,开放带来先进文明与生产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一种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我们应充分挖掘利用中华传统文明,使其发扬光大,在中小学中大力传播。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都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中小学武术教育是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周济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讲:“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充分认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和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武术文化也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的很多历史典故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如: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其领导的“岳家军”令金兵闻风丧胆,使金兵感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以“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望国泰民安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侮,击败帝国主义列强拳手,雪我“东亚病夫”之耻,振我中华武术之名,扬我中华民族国威。这些人这些事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事迹将会永远激励我们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通过这些千古流芳的英雄事迹和高贵品质的介绍和宣传,我们的中小学生会更深一步的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可贵并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加强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光大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4 武术运动是实施终身武术教育的首选项目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武术运动的适应性非常广泛,长拳的舒展大方、跌仆滚打可以满足青少年的锻炼需要;形意拳的刚劲有力、步伐稳健适合于中年人的锻炼需要;太极拳、八段锦的修身养性适合于老年人的锻炼需要。于此相比,没有哪一个运动项目能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锻炼需要。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武术——健康一生——终身受益”的思想,要让学生们把武术运动作为终身武术教育的首选项目。

学校武术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利用学校专门设置的武术课程所规定的武术教学大纲,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武术健身教育。我们要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让武术运动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使武术运动走进校园。在学校有新的发展契机,成为校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会练武术,要让他们懂得武术是国粹,是国之宝,我们要珍惜、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思想都要形成“我是中国人,我要会武术”的理念。要让学生们知道练武术需要有“学到老,练到老”的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形成学生的终身武术教育思想。

坚持以终身武术教育为指导思想改革学校武术,正确地引入学生的武术目的论。中小学武术教育必须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必须确保学校武术健身目标的实现,充分掌握中小学武术与全民武术健身的关系,明确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终身武术教育战略目标的统一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学生提出了终身武术教育的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和健身锻炼的习惯,无论学生开学或毕业后从事任何工作的国民,都要与全民武术健身计划——终身武术教育接轨。

5 小结

武术运动要发扬光大,就必须使青少年重新认识武术,及时地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形成快乐型、健康型、传统文化型、终身武术教育型四大教育新理念,从思想上让学生们重视我们的国粹——中华武术。同时,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也要靠政府、学校的大力支持,正确的宣传武术运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习武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淑杰, 董刚强.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习武兴趣培养探析[J].渝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

[2]刘代荣.武术与传统文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3]杨焕峰, 马雷.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6) .

小学教育改革 篇9

在首届中国小学国际教育研讨会开幕之际, 我代表教育部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小学校长和专家表示诚挚欢迎!

小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 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 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 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小学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第一所学校, 带来了第一任教师, 带来了全新的学校生活。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中, 小学的职责特别神圣、工作格外重要。从一定意义来说, 小学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奠基!为世界和人类的和平繁荣奠基!今天, 我们在这里以“面向未来”为主题, 研讨小学教育的使命, 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 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国家发展大局、教育发展大势。要清醒地了解和洞察:在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科技、面向世界、富于创造的建设者, 政治建设需要民主参与、遵守法纪、富有责任的主人翁, 文化建设需要崇尚先进、追求崇高、胸怀理想的传播者, 社会建设需要诚实守信、富有爱心、身心健康的参与者。

面向未来, 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深刻地认识:教育教学过程必须时时回答“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本源问题, 实践“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什么人”要体现在办学指向上, 体现在教育教学细微之处;“怎样培养人”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 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把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与学校生活、与师生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育人, 认知离不开课堂,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 各学科的课堂也必须是育人的课堂;在实践活动中育人, 认知内化离不开实践和体验, 实践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使之成为认知的重要环节;在校园文化中育人, 成长离不开环境, 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适宜的土壤。

面向未来, 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校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要分析学校发展的客观条件,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实际, 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 努力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要使学校的一切工作, 都把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获得真正成长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 既教育人又服务人, 不仅仅把学生当成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因势利导、循序善诱, 不提大而空的口号, 不提做不到的要求。要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 在育人中体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 不用过去眼光看待现在的学生, 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不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简单化一地进行教育。要把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当前建设、长远发展等众多学生教育因素和学校发展因素综合考虑、协调推进。

面向未来, 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校的科学管理。要认真分析学校工作的实情, 查找薄弱环节, 确定推动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完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目标责任, 层层分解落实、环环相扣。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 凝聚全体教职员工, 努力把学校建成和谐之家, 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实干的精神带动人, 相信人、激励人、成就人, 给教师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 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特别要关注教职员工的精神需求和切身利益, 努力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 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总之, 面向未来, 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国家发展大局、教育发展大势, 要着眼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要着眼于学校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学校的科学管理。

我们衷心希望此次研讨会, 成为推动教育观念更新的会议, 成为促进教育方式创新的会议, 成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会议。

最后祝首届中国小学国际教育研讨会圆满成功!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标题为编者所加)

实施愉快教育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阅读,艺术,改革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 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小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 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地、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到知识。

其次,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这样一个较为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天性, 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者, 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进行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与融洽。

所以说, 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不仅促进师生建立融洽的和谐关系, 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一) 实施情境教学, 在感受快乐中获得知识

实施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或者是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与真切感,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材中所讲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 运用多媒体, 把声像以及图片还有影像给学生直观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并且在这种轻松、快乐的知识氛围中获得知识。

例如, 我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我会把桂林的山水美景以及人们泛舟游漓江的画面, 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来, 还有船夫在漓江上唱的歌声也用音乐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漓江以及桂林的美景。之后, 我会引导学生畅想置身在桂林山水中的情境, 然后顺势为学生解读像“危峰兀立”或者是“拔地而起”这样的不常见的词语, 逐步引导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美景, 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体会到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 这样学生就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

(二) 实施欣赏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还应该实施欣赏阅读, 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欣赏阅读, 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对学生加强引导,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课文, 在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从多个方面去欣赏与品读, 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并且在欣赏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 在学习《我的“自白”书》的时候, 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的情感。并且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对这篇阅读的感悟,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我还会指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 以及自白内容的角度去欣赏这一篇阅读, 各抒己见, 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 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 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愉快教育, 还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原因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着主动的学习者, 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快乐地成长。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或者是小组表演的方式, 还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例如, 我在讲解《小猫种鱼》的时候, 会让一些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并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者是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 把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快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 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转变。运用这种教育方式, 能够抵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 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成长与生活。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能够把枯燥的学习变为愉快的学习, 学生在这种情感教育中感受到快乐,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良.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育[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2) .

[2]张小苗.如何营造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情境[J].学子 (教育新理念) , 2013 (12) .

[3]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为及策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 2012 (4)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育改革 整体素质 参与式教学

自20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逐步开始了教育改革,我国当前也在进行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改革,其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是这场基础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数学教育不再单单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数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是把具体的实例加以抽象的过程,数学的教学和其他的学科不同,多层次综合性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生活中无时无刻不用到数学知识,从日常生活到科技的进步,数学的作用越发的体现出来,数学知识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虽然教育不断的改革,课本中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人们对数学的依赖却越发的严重,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社会的进步依赖于数学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同样要求人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必然是掌握一定数学知识的人,这对数学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抽象的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于它的严谨和抽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学习数学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数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育在不断的改革,数学教学内容的也在不断的改变,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这个重点不会改变,数学教育应该以正确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最后,学习数学不仅仅对提高智力有所帮助,对一个人品质提高也有所帮助。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有很高的智商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除了有优异的成绩,还应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社会的洞察力以及顽强的抗压能力,在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一个学生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品质,更能够培养一个学生团队的精神。二、数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国家层面上的数学课程改革,始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标准,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理念,系统的分析教学的新成果。数学教育的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的进行改变。

首先,数学课程结构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教材内容的几次修改,在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

小学数学的不断改革也是不断实践的结果,当今的改革上依然能够找到最初17世纪的数学体系的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的改变都是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要求用现代化的数学观念去认识传统问题。并且现代化的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现代数学的理解并且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呼唤着情意交易和人本主义课程的教育取向,价值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上课程改革的措施是人本主义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融合,以发展包括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全能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基于以上的教育新思想,课程的改革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数学课程完善的基础上对数学方法进行更新。小学数学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是应该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人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但有一天必然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学校的作用是让一个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来获得适应社会、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应该从大处着眼,它的作用不單单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培养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学生参与式。教学中老师设计不同的情景使得学生参与到其中,自己发掘数学的乐趣,自己去理解数学的神奇之处。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仅是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的去探究数学的概念和方法,主动的去学习数学。这种参与式的教学还没有成熟,依然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比如参与式教学的材料和情景都必须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创设,首先应当研究出这种教学方式固定的模式来,并且随着不同情境加以设计。虽然参与式的教学思想由来已久,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它没有在教学当中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在教学当中得到普及,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参与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引导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总结。对教材的内容做深入的分析,对课后的习题也应当具体分析并设计出相应练习。参与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方法的适时改变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变化而改变的,传统重讲授而轻参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模式,现在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摸索出学习的方法,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才是适合现代发展要求的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历时多年,改革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教育改革作为这场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来获得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通过学习为进一步服务社会创造自身价值做铺垫。以上部分所论述的这些都是小学教育当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小学数学的改革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以一种新的思维来对待,从而透过简单的小学数学,创造性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精备课文, 准确地找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 语言表达一般都很简单易懂, 通过语言的表达, 蕴含着动人的情感。简短的故事情节, 却凝聚着深深的情感和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是不能准确无误地整体把握, 不能透过表层进行深刻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精备教材, 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理清情感因素后,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将情感因素贯穿于课文的始终,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为读者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 还是在课文分析环节, 或是课文的小结环节, 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形成思想上的共鸣, 有意识地在认识教育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天冷极了, 下着雪, 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光”是指没有帽子戴,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从这里可以看出, 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 没有人关心疼爱她, 小女孩很可怜。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对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再通过课上的精讲,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 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从而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对于人物描写的课文,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剖析, 从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抓起, 剖析人物形象;对于风景的文章, 就要抓住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用词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意义, 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情感体验上形成共鸣, 从小就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直观反映很强、模仿意识很强, 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老师的情感所感染, 被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所需的情景,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笔者下载了电影《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课堂上放映, 渲染气氛, 看完之后,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被一种怀念之情深深感染着。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 带着对周总理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 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 表现出了他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无比的怀念之情。最后, 再次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 笔者用自己写的词句, 带领学生再次向我们伟大的总理致敬:凄风苦雨, 天地同悲!只为一生坦荡, 只为昂首无愧天与地, 星月两肩披半世的奔波不停息, 百姓祸福心中系———向周总理致敬!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安排学生进行表演, 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唱独角戏的做法, 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的做法就是, 文章中的重点情节让学生去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学生在表演中亲自感受、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不仅对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 更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切身体验。小学生的表演欲很强, 多数人都善于模仿, 都试图表现自己, 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身体力行, “触”景生情, 满足孩子们表演的冲动, 并将这种情感外化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通过动的过程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难以忘记的。

比如笔者在讲授《触摸春天》一课时, 这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 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 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笔者在讲授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分组, 到讲台上来进行片段的表演。

课文中重点语句,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 设身处地感受一下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的那种神奇。让同学们闭上眼睛, 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盲女孩安静, 慢慢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在花香的指引下, 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 正停着一只蝴蝶, 安静的手悄然合拢, 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学生表演后体会到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学生在表演中去体会生命的美好, 从盲童的角度,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更加懂得热爱生活,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人生路途坎坷, 不可能风调雨顺,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 像这位盲女孩那样的坚强乐观,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精彩的奇迹, 在不幸降临时, 不要气馁, 可以坚强地对自己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通过表演很容易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师, 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 并使之升华。要深入钻研教材, 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教育可以培养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

上一篇:毅力培养下一篇:中专英语教学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