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包容的作文(共12篇)
谈包容的作文 篇1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拜为上卿,位于廉颇之右,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忍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因此感到羞辱,便想辞去,而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我对他容忍退让,是把国家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私仇放在后面。”这话被廉颇听到了,便有了之后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包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予宽容的人,也赐予被宽容的人。相反,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
庞涓不愿孙膑胜于他,比他智慧,比他强,便施加毒手,最后庞涓兵败身亡。周瑜不肯诸葛亮胜于他,对诸葛亮百般暗算。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古至今,包容仍存在于高尚品德中。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总理忽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刻把总理的脸划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可亲的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是因为我在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虽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宽容。
与人为善,是善于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包容每一个人,有时候,包容小到甚至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道歉、一句礼貌用语,便可让一次将要发生的斗争化为乌有。
反之,你若没有一颗包容之心,便会让你身上长满了刺,让人无法接近。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宰相肚里能撑船。就让我们在包容的海洋里遨游吧!
谈包容的作文 篇2
1过去5年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5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高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5年中,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中指出的:“这5年,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已经结束,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
下一个5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关键5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5年的崭新篇章。
2.1“包容性增长”概念的起源
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致辞时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一语,在我国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实际上这已经是胡锦涛同志第二次提“包容性增长”的概念。胡锦涛同志于2009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而第二次提出这一概念不是再次强调,而是深入阐释。这显示党的最高领导层已有意把这一概念纳入其施政行动之中。
从字面上看,胡锦涛同志这次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之议,说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一,当然也要研究和解决这一课题。现实当中,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30年,各方面失衡已十分突出。一是经济发展的压力前所未有,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二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经济结构在需求、供给、要素投入等都出现严重的失衡;更大的问题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别拉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积累。这一切,无疑对我国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阴影。
任何事物都存在内因和外因,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来说,就是指内外环境和形势。应该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3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更为突出。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与“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
从个人消费而言,生存型消费明显减弱,以自身发展为主的发展型消费明显加大,这种基本特征会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凸显出来。在这个背景下,为什么内需不足,就是因为发展导向有问题。也就是说,要由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一是国民收入导向是与现阶段的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二是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和扩大社会总需求,而只有社会总需求发生变化,才能使我国真正走上以内需为主的发展道路,逐步成为消费大国。
所以,内外环境的明显变化,使得“十二五”处在重大选择关头,处在以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的阶段。“十二五”这个事情选择对了,做好了,对我国后20年、后30年的国富民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高度政治化的执政理念,其基本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包容性增长”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战略的思考。在政策层面,“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主要是通过高速、有效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争取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确保民众有基本福利保障;在整个发展过程,希望确保民众机会平等、公平参与。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中共“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能否写进“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而是在确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之际,如何把“包容性增长”理论融入我国发展实践。目前,对“包容性增长”共识大致是发展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以及更为民众所认同。这就是“包容性增长”概念的起源。
2.2内涵
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从这一内容来看,它与我们党近年来一直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并无太大区别。“包容性增长”作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如此大的关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去理解。
(1)按照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一贯主张和坚持的,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而这与“包容性增长”讲的民众的认同感相近。因此,从“十二五”规划开始,由压制民生保经济增长的规划转变为经济增长和民生齐头并进的规划是必走的一步。
(2)“包容性增长”强调的主要是解决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缩小各方面差距。中共“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一大重点内容是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和谐稳定不能靠专政式“维稳”,而要靠公平的社会建设、法治的社会管理,而“包容性增长”的“确权”概念最应被引入。
(3)我国希望经济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当然需要以转变发展方式的安排来强化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以“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看,我国现行发展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性的,必须经由发展方式的转变,引申到发展模式的转变。
2.3实际意义
我国之所以要关注“包容性增长”,原因在于:内部发展高度不平衡,不同群体所分享的社会公共服务高度不均等,贫富差距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尽管在过去的30余年中,我国经济创造了世界少有的增长奇迹,贫困人口比例因此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以基尼系数所表示的贫富差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达到创纪录的0.48,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果把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群体差距考虑进来,我国的发展其实就是世界的缩影,换言之,是一个“不包容性增长”的典型。
发展和分享的不平衡性,其后果在我国已显露无遗。造成此种不平衡性的根源,源于我国长期实际奉行的“GDP主义”,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简化成GDP。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极端地说,就是一切为了GDP,一切服从GDP,一切服务于GDP。如果说在改革初期,实行“GDP主义”情有可原,因为那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蛋糕,那么在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心工作就应该转向怎么分好蛋糕。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调整官员政绩的考核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去GDP化。
3结语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民生和民权问题全面凸显的当下,必须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财富的分配而不仅仅是GDP的创造。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体制的惯性和既得利益的阻挠,但是必须强调,已经到了转变的时刻。只有这样,“包容性增长”才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享才有可能实现。这就是“十二五”规划的真正核心之所在,其意义非同寻常。
摘要: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8日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章认为,“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十二五,规划,核心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聚焦十七届五中全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 cn/GB/8198/204472/index.html,2010-10-19.
谈滇剧营销的“包容性发展” 篇3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市场发展的轨道。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发展滇剧也不例外,只有盯紧市场,与市场俱进,滇剧才有出路。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出 “包容性发展”思想,作者将其与滇剧联系起来,分析滇剧包容性发展的背景、意义、方法,研究和探索滇剧市场发展的方向、目标、战略,意欲加快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月份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其主题中的“包容性发展”五个字很有意思。其倡导将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由此,“包容性”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性发展的流行话题。
据新闻报道,“包容性发展”是从大约15个不同的备选主题中脱颖而出的,选择“包容性发展”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主题,就是希望在亚洲地区倡导和推动更为公平和均衡的新发展方式。“包容性发展”的提出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在寻找刺激经济的方法,并对此前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思考。只有“包容性发展”,才能让所有人都从中获益。
海纳百川成其大,因为包容海才成其大,百川共享大的成果;聚土成山乃为高,因为包容山才成其高,广土共享高的成果。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和内容为亚洲乃至全球各国和谐共处、携手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规划出了美好的战略愿景,鼓舞人心。
滇剧,能否包容性发展?
笔者最近一段时间关注于滇剧的发展和探索滇剧的大营销,看完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后,很自然地就将“包容性发展”和滇剧联系在了一起。原因有三:一是云南要在全国树立“民族文化强省”这一品牌形象,不能仅凭口号到处去叫卖,要有自己独特的、惟一的、民族的、文化的产业集群做坚实支撑。滇剧,显然是这一产业集群里的一颗文化明珠。但是我们没有更多地看到滇剧在“民族文化强省”里的表情和声音;二是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滇剧,至今还在云南本土上转悠,犹如闺中剩女无人结识,缺少中国气度是“转悠”的本质表现。滇剧对于政府而言就是六个字:“离不开,甩不掉”,放着就是拥有的态度,使滇剧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三是为了传承而去创作和管理的正面需求,与为了更好发展而去积极传承的反向配置需求的矛盾,导致了滇剧狭隘的传承和裹足不前。笔者认为滇剧的发展缺少营销、管理的包容性和拓展性。
滇剧表演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兼容并蓄了徽、汉、秦腔等剧种之长,使之具备了丰富扎实的基础,并在长达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云南民间多种艺术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和乡土文化艺术个性,具有其它省市地区剧种不可复制的基因区隔。2008年,滇剧作为云南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标签,进入中国第二批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本是值得云南骄傲的事情,应该超常规发展滇剧,但是在滇剧的营销和管理上,像是被 “遗产保护”念了紧箍咒,越保护越遗产、越遗产却越不见声音。
这就是没有包容性发展思想带来的权利注意力分配不均造成的后果。注意力在哪里,资源分配的重点就在哪里。以权利注意力作为圆点来画圈,离权利注意力近的发展得就好,离权利注意力越远的发展得就越差。政府也好剧院也罢,注意力的重点在于戏曲艺术的生产领域,对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剧目推广等营销和管理方面分配不够,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剧场整体实力提升和市场营销与传播领域,没有把剧院品牌、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良好的市场推广营销相结合,而摸索出匹配滇剧院乃至云南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包容性发展战略。在这一点上,滇剧应该像台湾的歌仔戏学习,作为一个民间剧种,它曾创下一场演出有10万人观看的纪录。
把“包容性发展”这一主题观点嵌入到滇剧的发展上,就是要让滇剧呈现一种开放性发展格局,就是让全国人民共享云南文化成果,就是让滇剧内部各环节、各流程、各部门、各功能之间互相关照,携手发展。不是一部分功能的发展,也不是少数优势的发展,而是生产、创作、编剧、舞美、管理、营销、人才等各环节共同发展。
滇剧成果共享的前提是滇剧的市场化。市场化就是要让观众有更多机会能主动靠近、了解和认可滇剧艺术。观众是谁?不是专家和戏曲专业的从业人员,而是由普通大众构成的观众群体,观众群体在哪里?答案只能有一个——市场。市场是检验滇剧创作与演出效果的重要指标。滇剧的命运并非是掌握在滇剧创作者、滇剧研究者等人的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政府和剧院机构的手中,其命运掌握在云南观众的欣赏和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喝彩声中。滇剧的市场化与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保护是为了延续文化的命脉,而市场化是还原滇剧自身的发展活力。这就是滇剧发展所要具有的包容性特质,更是滇剧展翅翱翔的双翼。
滇剧营销,
如何包容性发展?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把云南发展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在2009年底的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云南省确立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三大战略目标。从桥头堡的国家战略到三大目标的省级规划,滇剧在这种包容性发展的大环境里面临着营销的大机遇。
笔者在这里不妨提出滇剧包容性发展的几点营销思路,仅供大家参考和探讨,算是抛砖引玉。
1、组建并营销“中国滇剧俱乐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昆明市7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中,掏钱来看滇剧演出的不会超过2000人,而像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其固定会员客户就有3万人,该中心每年花30万美金印刷20万份会员信发出去,命中率在5%,并长期坚持了下来。这一范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文化,除了具备好的艺术、好的服务设施以外,成功的营销至关重要,肯尼迪营销策略的一个成功点就在于用渠道找到消费群体,这个渠道就是会员制。
组建“中国滇剧俱乐部”,用会员资源保证滇剧的演出效益,用会员资源营销传播滇剧,用会员渠道去聚集热度和关注,用俱乐部去影响观众市场,继而真正激活滇剧的市场活力。组建“中国滇剧俱乐部”除了要设计好俱乐部组织构架和章程外,更要设计好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模式,将俱乐部发展成一个基于经营实体性质的营销机构。让众多文化型企业单位及关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经营实体和组织机构成为俱乐部理(副)事长、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让创作、研究滇剧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个人和单位成为俱乐部的成员单位,让爱好滇剧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个人成为俱乐部会员。同时用俱乐部平台培养和挖掘戏曲人才,通过俱乐部活动培育观众市场。
2、创新构建社会性 “滇剧研究员体系”
根据中国职称管理评审制度规定,职称是对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表述,由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研究员职称系列包括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从滇剧和剧院发展的需要出发,可创新建立社会性(非人事职称)的研究员体系。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各大著名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集团向社会征聘的客座教授、研究员、专家顾问等就是最好的营销注脚。这样做将达成如下几项目标:聚集社会各界公关资源和高端人才;让研究员体系里的资源和人才成为营销传播的有效载体;增强社会各界对滇剧的认同、参与和支持力度;研究员体系里的资源、智慧和能量将成为滇剧乃至滇剧院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引擎。
研究员体系构成如:战略发展研究员、政策分析研究员、经营管理研究员、市场营销研究员、媒体传播研究员、剧目创作研究员和品牌规划研究员等。研究员体系里同样可分为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四个层级。
3、打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和滇剧国际营销论坛”
目前“节·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庞大产业,成為各地政府、经济组织、社团、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汇集资源、携手合作、拓展市场的黄金平台。而以“节·论坛”衍生出来的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每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衍生出来的豫园“中华戏曲天天演”活动,主要展示各种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使广大戏曲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天天演”活动不仅组织京、昆、越、沪、淮等人们所熟悉的艺术剧种到豫园演出,还专门组织了锡剧、甬剧、扬剧等剧种,特别邀请了湖北的汉剧,东北的二人转,天津的天津时调、大鼓,山西的晋剧、蒲剧,云南的滇剧,浙江的绍剧等到沪演出,效果非常好。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上海做到了“包容性发展”。
打造以滇剧文化为载体、包容中国传统戏曲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和滇剧国际营销高峰论坛,旨在为滇剧凝聚、培育更多戏曲爱好者,营造中国滇剧浓烈而积极的市场氛围,引入高端领先的市场资源和经营、管理、营销理念,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如电视、网络、报纸)的力量推动滇剧走向世界,让滇剧焕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
唯有包容才能发展,唯有发展才能共享,唯有共享才能持久。要做到这些需要战略规划,需要政策创新,需要理念锐智,需要管理精进,需要胸怀丘壑,需要目标高远,需要强力执行。唯有进行包容性的营销创新、改革和推进,才能实现打造滇剧国际影响力,增强滇剧文化渗透力,拓宽滇剧市场活动力,聚集滇剧人物核心力,充实剧院经济硬实力,激活剧院经营新能力,提升剧院品牌竞争力。才能使“云南省滇剧院”升级为战略上的“中国滇剧院”,滇剧才能走向世界。
谈包容作文 篇4
人不能没有包容之心。“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处在人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事尤如此,何况于人?人做事难免有过错,如果他人有过而你不能容,于他人并无害处,于自己却是徒增烦恼。容人之过,别人好过,自己也好过,也只有能容人之人,才能更为他人所接受。从古至今,从未有不能容人而成就大业者,唯有能容、敢容、善容之人,方能成功。
君若不信,且听我说来。齐桓公拔管仲于寇仇,而首霸春秋;唐太宗用太子建成之臣魏征,以人为镜而成千古之明君;成吉思汗获哲别于敌中,不记前仇而得其死力,明君英主,以能容而成大业。而隋炀帝听不得逆耳忠言,容不得正言直谏,杀“真宰相”高颍,终亡性命于江都。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无包容之心,无论地位如何高崇,都是成不了大事的。但是一个人想要建成功业,不仅仅要容人,更要能容己。诚然,我们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一昧“严于律己”,有紧无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如果自己犯了些小过错以至于错失良机,此时却不整顿心情应对下一次的挑战,而是倒在失败边自暴自弃,久久沉溺于之前的失败中,如何能成大事呢?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果死扣着自己的过失不放,花了许多时间用于抱怨自己的过错上,岂不是一错再错?君子不耻于犯错,而是耻于不敢面对错误改正错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只有既能容人,又能容己,才能成大事。
然而,我们所说的包容,并非是盲目、无原则性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底线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昧的包容,无论好的坏的,都包容起来,这就不再是“包容”了,而是放纵。见到有人行恶而不举发,和助纣为虐并无区别;人家犯错而不加指出,其实是在祸害他人,成了“乡愿”,这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有害而无益,苟同流俗,不能成器。只有正确地包容,包容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谈包容作文 篇5
没有包容,就不会有和谐、美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学业有成,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没有包容,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无论你有多美好的人生目标,无论你有多娇艳的美貌你永远是孤独的,永远会感到内心的苦闷。
当然,学会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错怪了你,老师误会了你,同学不谅解你,甚至,朋友背叛了你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去包容他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吗?仔细反省一下自己,也许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正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其中便包括了我们自己。包容自己过去、现在已经犯过的和将来可能犯的错误,同时也要原谅别人,宽容别人,包容别人。包容自己和别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并非是神,人必须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有人说:包容就是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送上去。不,这是不对的。包容,不是放纵罪恶。
作文之谈包容 篇6
人具有很多品德。包容也是其中之一。包容它含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包容的品质。包容不是先天性就有的,它关于人的德性,也关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的人才能有包容,德,识靠不断的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曾有人问包容从何学?便有人曰:“对自己严,对别人要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自己的言行虽然对别人或社会伤害不大,我们也不能对自己宽容,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人的言行,如果不涉及大的利益,我们都可以包容。只有对别人包容才能得到他人的包容。
回首历史。宋太宗包容二臣。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臣子孔守正和王荣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争吵不休,失去了臣子的礼节,内侍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但太宗说:不,派人送他们回家去。第二天,他俩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后在皇上面前失礼,十分害怕,一齐跪在金銮殿上向皇帝请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说:“昨晚,朕也喝醉了。”宋太宗装糊涂,既表现了大度,又收买了人心。 作文
以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一切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蔡哀候的妻子和息候的妻子是姐妹。一次,息候的妻子回陈国探亲,回来时路过蔡国。蔡哀候说:“她是我的小姨子,我应该与她相见。”但见面后,蔡哀候对她非常不礼貌,并把息候的妻子留在蔡国,不让她回息国。 作文
息候听说后怒火上升。派使者对楚文王说:“请您出兵讨伐我国,然后我向蔡国求救,当蔡国出兵后,请您派兵灭掉蔡国。”
楚文王答应了,按计行事,把蔡国的部队打败了,俘虏了蔡哀候。
蔡哀候把息候的妻子献给楚文王,并请求楚文王灭掉息国。于是楚文王又派兵灭掉了息国,带着息候的妻子回楚国去了。
同样的,彼此不相互宽恕最终导致的是两个国家的灭亡。如果当初息候不发怒,不请求楚文王打败蔡国。以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蔡哀候把自己的妻子留在蔡国。或许这段历史就会改写,也不会导致两国间的灭亡,最终谁也没得到好处。
包容是理解人的.体现。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包容别人。当同学无意中触犯了你,潇洒一笑是包容的表现;当师长错责你时,无须辩个是非黑白,要知道他们最终目的是为你好。生活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的时候,想活的轻松,就得学会包容;想学会包容,首先做到理解。
谈包容的作文 篇7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拥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拥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一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城市的绿色崛起需要一种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支撑。开放包容的石家庄市同样需要一种独具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精神。精神是动力,城市精神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意志和品格,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特色、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炼,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可以说,城市精神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引领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一座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如果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这个城市的灵魂重在讲内涵。当下,城市精神更是对城市传统优秀品质的萃取,既要体现石家庄的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人文情怀,又要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既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又要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既要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幸福石家庄相承接,又要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呼应。同时,要充分遵循石家庄这座新兴城市“植根历史、展示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这对构建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新兴城市品位、弘扬高尚的道德标准,奏响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最强音,引领当下的石家庄尽快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实现“四个全面”和石家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此,笔者归纳提炼了“向善厚德、奉献担当、开放包容、和谐奋进”十六字,建议作为石家庄城市精神简明表述。供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向善厚德
《老子》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推崇上善若水。他认为人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就启迪我们做人要向善,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做事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干事创业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同时,在困难的时候,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共克时艰。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说人心向善可以凝聚力量,那么厚德必能铸就一个城市广大居民性格中的忠诚刚直、大气质朴、讲信用、重情义。《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说,有德之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维护。当然,我们共产党人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以及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德泽,与“重德”、“尚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徳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厚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道,立城之魂。将“厚德”这一元素纳入石家庄城市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的弘扬,更有利于夯实城市道德之基。前些年,出现的红心蛋、黑心肉、三聚氰胺毒奶粉……这些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诚信,甚至连老人摔倒都不敢扶。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这就倒逼我们确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精神坐标。那就是向善厚德。只有引导人们向善厚德,才能让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如今,生活的日渐富裕,并未自动引来幸福的敲门,却让不少人感到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迷茫。面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只有引导人们自觉养成心灵向善、以德立身的习惯,才能解开“口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的困惑,才能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奏响精神之歌的美妙乐章!
奉献担当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拥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拥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一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支撑,一个城市的绿色崛起需要一种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支撑。开放包容的石家庄市同样需要一种独具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精神。而奉献担当就符合这种精神。公民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汇聚成大千世界的经纬;爱憎取舍,勾勒出大地山川的色调。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份子责无旁贷,要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敢于奉献、敢于担当。这不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对石家庄市的忠诚和热爱,更是每一个石家庄公民的最起码道德要求。
奉献担当是一种责任,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人的骨气和底气;是让个人梦与城市梦和国家梦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好了,大家才好。我们倡导的奉献担当,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奉献担当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以那么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续写石家庄速度、石家庄奇迹,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石家庄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放包容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一个时代的精神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石家庄也是如此。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发进取、高歌猛进,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作为生活在省会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新兴城市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农是商,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要学会尊重全国各地来石投资、兴业自主选择和发展项目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要把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要借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的东风,要秉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要遵循“植根历史、展示现实、引领未来”的原则。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这样对构建石家庄新兴城市品位、弘扬高尚的道德标准,奏响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最强音,引领当下的石家庄尽快搭乘“京津冀一体化”快车,实现“四个全面”和石家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和谐奋进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城市发展同样需要价值导航。我们倡导和谐奋进的目的是,使其成为石家庄城市广大居民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精神之钙和兴市之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孕育了古中山国泱泱文明、常山赵子龙的侠肝义胆、(恒山郡)南越国的创建者赵佗。更令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摇篮西柏坡等等。这些文明折射出一个地方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我们倡导和谐奋进是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相传承。我们倡导和谐奋进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相统一。我们倡导和谐奋进是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创新姿态,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为石家庄全面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力。
包容的洛阳 篇8
我觉得,“包容”两个字是洛阳这个城市最可贵的也是最有文化内涵的因素。而且是洛阳这个城市文化品格中最有普世价值和当代活力的核心因素。包容包括了待人接物的宽厚随和,日常生活的兼容并包,也包含着文化观念的包容精神和价值观选择的多元化立场。
早在10年前,我为电视系列片《我是河南人》写解说词,写到洛阳的文化特点时我就情不自禁地用了“包容”两个字。当时我曾经这样表述:
洛阳的特点或文化精神是“大度”。国花牡丹的雍容大度,龙门大佛的大度,就是这种精神的象征。洛阳具有在精神领域罕见的包容性。形成这种大度精神的可能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处,并且在很长时间里作为中国的首都暨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窗口,是一个文化大熔炉。龙门石刻、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都说的是这种文化上的和精神上的交流。现代的洛阳仍然是一个文化大熔炉。上世纪70年代,作为备战备荒政策的一部分,曾经有一大批工厂从东北和沿海迁移到洛阳。几十万人从天南海北来洛阳定居,更开阔了洛阳人的视野,扩大了洛阳人的胸怀。这种交流,这种包容,培育了洛阳人开放的大国心态,一种高傲的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在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次去洛阳,到了几个工厂区,家属区,满耳朵里都是普通话和东北话的声音。甚至,说东北话的人比说河南话的人还多。我当时很奇怪,问在洛阳的熟人,这里的人怎么都说东北话呀?熟人告诉我,说这些都是备战备荒时从东北迁来的三线工厂的人,我才明白。
几十万人来到洛阳,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生活,一点也不感觉到文化差异和隔膜,也没有在某些城市里常见的排斥或歧视外地人的现象。每一个深入到洛阳市区的人都会感受到,在洛阳,外地人没有受排斥的边缘感,本地人没有被他人抢了饭碗的失落感。双方不仅是和平相处,而且是交融为一体。
这样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洛阳是九朝古都,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城市,洛阳又是一个工业化的现代化城市,是一个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的根脉,又保持着现代化动力的城市。
早在北魏时洛阳就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隋唐时的东都洛阳,不仅是国内的商业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洛阳的开放与包容是一以贯之的。
作家李国文在反观唐朝的文化开放态度时,曾经感叹,“唐朝的天空底下,是一个张开臂膀,拥抱整个世界的盛世光景”。“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也就是李唐王朝,曾经达到如此气度闳大而不谨小慎微,包容万物而不狭隘排斥,胸怀开放而不闭塞拒绝,胆豪气壮而不畏缩懦怯的精神高度”。
我倒觉得,他用来形容唐朝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用来概括洛阳的文化性格。因为,洛阳的开放和包容,绝不只是局限在唐朝那几百年间。它已经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传统,一种内在的存在方式。
历史,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包袱。
历史,是一种惰性,也是一种动力。
对于洛阳来说,历史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现实。
洛阳人不是生存在记忆中,而是真切地生存在现实中。这里的文化包容精神,文化多元化的胸襟,从汉、魏晋、唐,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常用“汉唐气象”来形容中国古代社会上升时期的文化气氛。我觉得,当代的洛阳依然难得地保持着这样的风格。它既不遗忘过去,也不放弃明天,而是抓住历史机遇,踏踏实实地前进,始终保持着自己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不断地创造新的成就,赢得世人的尊重。如今的洛阳,象征着历史骄傲的龙门石窟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代表当代创造力的洛阳浮法玻璃和金龙管材等现代化企业则支撑着城市建设的步伐。
谈包容 篇9
懂得宽容的人,他们有着豁达的心胸,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即使自己的内心有多什么不悦也不会大发雷霆,反而会进行自我安慰,调解情绪,所以他们装着一颗年轻的心灵。
宽容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一个人。《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被监禁,刑满后他来到了一个主教家,想偷走主教家的银烛台,主教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用真心感化他,使他深受感动,并成为了积极进取,乐善好施的人。
宽容的力量无穷大,只有“上天”能掌管的命运他依然可以改变。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社会最低阶层的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坚强,可封建礼教制度硬是注定她一生的艰苦生活,改嫁,捐门槛……加快了她的死亡,但她还是勇敢的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到最后只是徒劳无功罢了,如果当时的人们多一些宽容心,同情心,我们可能就不会再听到那句耳熟能祥的“我真傻,真的。”
宽容就像一个和平使者,使国与国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我国八年抗战期间,无疑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敌人对我国进行疯狂的掠夺,至今那南京大屠杀血腥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我国经过浴血奋战,日本于1945年投降。而今我国经济实力强大,国际地位提高,与各国形成友好关系。日本改写史书一事,我国则采取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正是因为这种宽容,中日两国才更像亲兄弟一样,相亲相爱。
谈包容议论文 篇10
——题记 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请教禅师,说有人暗地里想用刀子捅他,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把它扔向天空。斧子被扔出去后掉在地上。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的声音吗?”
那人说:“斧子没有伤到天空,怎么会疼呢?”
“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那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禅师继续说:“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那是因为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胸怀,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他的心灵。”
那人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读了这个故事,我若有所思。尤其是里面那两句“那是因为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深深触动了我。
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
在苏州的老城中有一条“六尺巷”。相传宋朝时,有两个富户为了建房都想占有同一块地方,结果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其中一户,有亲戚在朝中做宰相,便想让宰相出面占下这块地。结果,这位宰相却在信中写道:“何苦争地伤和气,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这家人便主动向后退了三尺,另一家深受感动,也向后退了三尺,从此两家世代友好。
一份宽容,让两家冰释前嫌,世代交好。
我一度认为这些事只会出现在书中。
有一天,我和朋友小怡一起去打饭。因为去晚了,不出所料——食堂很拥挤。在排队时,因为太挤,有一个人打完饭出来时不小心把一整碗饭菜都倒在了小怡身上。小怡的校服上沾满了油,那人愧疚地对小怡说对不起。我以为小怡会生气,没想到小怡却笑着说没关系,本来很紧张的气氛,被小怡的一句“没关系”而烟消云散。我不禁想:如果是我,我会宽容她吗?
包容——北京的城市性格 篇11
作为国际大都市,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达465.1万人、少数民族58.5万人,外国留学生在校学生31712人,外省市借读生37.1万人。除此以外,北京接待了上亿人次的国内外旅游者。他们能否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获得融入当地文化的满足感和公平感?北京离包容性城市还有多远?为此,2009年10月,北京市统计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开展了“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城市包容度调查”。从地域开放性、文化多样性、社会关怀、就业环境、城市管理和总体评价六个方面对城市包容度进行测量,体现了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主流群体与弱势群体、亚文化群体之间的包容程度和社会观念。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方式(CATI),共完成有效样本4091份,其中北京1016份。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包容程度得分84分,市民对北京作为“包容性城市”认同感较高。当问及“就城市的包容程度而言,您给北京打多少分(满分为100)”时,半数以上(51.8%)的被调查者打分超过80分,认为包容度超过90分以上的被调查者达23.1%;认为包容度在60—80分的被调查者有42.8%;60分以下的仅有5.3%。被调查者对北京市城市包容程度给出的平均分为84分。
另外,当问到“相对而言,您觉得中国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是哪个城市”时,62.9%的被调查者认为北京是中国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1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深圳,另外分别有7.9%和6.1%被调查者选择了上海和广州。
调查所显示出的北京的城市包容性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 地域开放性较强,但逾半数者表示应设进京门槛
一个城市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地域开放性,以平等、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外来者。对于北京不断增加的外来务工者和北漂族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市民对他们作出积极评价。19.7%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地人“给城市带来活力,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14.3%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地人“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弄脏环境,带来治安隐患”;大多数人(66%)则认为“二者兼而有之”,其中将近七成(68.6%)被调查者积极肯定外地人对北京的贡献,给城市带来的正面影响要多于负面因素。具体问到“如何看待北京的外地人”时,排在前三位的均为肯定态度:78.1%的被调查者表示“外地人有很多地方值得北京人学习”,71.5%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71.2%的被调查者“离不开他们,本地人和外地人相互依赖”。包容不应仅仅体现在观念上,更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作为。当问及“是否愿意和外地人居住在一个社区”,58.9%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
然而,当被问及外地人进京的准入制度时,超过半数人表示应该设立进京门槛。当问及“您觉得是否有必要设立一些门槛(如“学历门槛”、“差异房价”)来限制外地人进京”,54.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其中25%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有必要。
■ 关怀弱势群体,但存在一定理解误区
城市的包容性还取决于它能多大程度保障残疾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权利,给予他们社会关怀而不是歧视和偏见。2006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北京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49%。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残疾人充分的尊重并提供方便,是城市包容力的重要体现。
调查显示,人们充分认可残疾人的平等权利,高达96.7%的被调查者认为残疾人同正常人一样,拥有工作、受教育、生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当问及“如果您为某单位主管,是否会聘请残疾人作为员工”时,多数人做出肯定回答:65.6%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聘用残疾人,21%的被调查者会视情况而定,只有13.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
然而,人们对于对残疾人的能力水平认可并不高,68.8%的被调查者表示残疾人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这说明人们虽然普遍认为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各项社会权利,但对他们实际能力水平认可并不高,存在一定理解误区。
■ 人才选择相对理性,宽容失败氛围逐渐形成
包容性城市具有吸引各类人才集聚的能力,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不但乐意接纳各种高学历人才,对于缺乏高学历和高资历的优秀人才也给予宽容和鼓励。当问到“您觉得北京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时,人们的选择相对理性,不是一味追求学历资历的高门槛。50.7%的被调查者选择北京最需要“技工和专业人才”,33.1%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高学历和资历的人才”。
同样,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包容性的重要指标,宽容失败的氛围有助于鼓励创新、激发创造力。当被问到对“青年人创业但不成功”现象的看法,绝大多数人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94.7%的被调查者认为“很正常,付出是值得的”,93.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吸取教训,继续创业”。只有不到三成人持否定态度:28.5%的被调查者觉得“风险太大,不要再轻易尝试”,24.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对资金和精力的浪费”。
■ “市民待遇”观念犹在,包容的政府政策是关键
城市的包容品格和博大胸襟应该化为城市决策者的执政理念和实践理性。只有建立城市管理最基本的平等政策,才会消除瓶颈,修正歧视观念和赢得包容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仍持有“市民待遇”的观点。当问到“您觉得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否应享受一样的待遇”时,(49.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给本地人优惠”;近三成(31.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地人和外地人应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只有19.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给外地人更多的保障”。
综合评价政府管理工作,调查显示本地人和外地人没有明显的差异。分别有51.1%的本地人和53.3%的外地人评价“非常好和比较好”,42%的本地人和39.3%的外地人评价“一般”。
在舆情反映和管理机制方面,74.8%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方便地通过居委会或信访等部门反映问题和意见”。进一步了解反映问题、意见的解决情况,分别由5.9%和64.3%的被调查者认为“完全可以”和“基本可以”解决问题,15.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可以解决”。
■ 文化兼容性有待加强,对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还需一定过程
文化多样性也是一个有魅力城市的都市风格。主流文化和各种不同的亚文化群体能够相互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当问及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被调查者表现十分宽容和尊重。90.2%的被调查者可以理解,其中30.2%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理解”。
对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和社会新兴现象,人们态度各异,总体而言对亚文化群体和新兴现象的理解和接纳程度还需要一定过程。调查中,我们列举了“同性恋”、“啃老族”、“未婚同居”、“整容”等社会现象,按照三个递进层次测量人们的态度,即“不理解”、“可理解,但不认可”和“可理解,也能认可”。结果显示,对于“未婚同居”和“整容”,人们态度相对包容,分别有36.8%和37.2%的被调查者认为“可理解,也能认可”,只有14.2%和21.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理解”;对于“同性恋”和“啃老族”,则有将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理解”,分别达到43.4%和46.2%,只有少数被调查者(18.7%和8.0%)表示“可理解,也能认可”。
“包容性增长”:巨大的发展动力 篇12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组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讲话,引起了普遍关注。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他在会议上提出四项建议: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他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这个讲话十分重要,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
当然,这番讲话的主题是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建设问题、亚太经合组织的共同课题来阐发的,但是,对微观层面、企业发展而言,讲话的整个命题、四项建议、四项公平等内容,对当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转变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现实、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企业发展而言,其基础性、现实性的意义在于包容性增长会产生巨大的发展动力!
战略性资源动力。众所周知,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最宝贵资源。正如胡总书记讲话中所说,“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开发的资源, 人力资源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勿庸多说, 无数事实证明, 企业的生命力, 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长青基业, 首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育, 它是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发展动力!
巨大的团队动力。包容性增长的特点之一,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使企业发展中,形成从主导经营、各项管理到各种岗位的多层次团队,协同合作,团结一心,去迎接一切工作和种种挑战!团队精神,团队活力,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
感知激情的事业型动力。包容性增长的另一特点:在于对弱势群众、待培员工,乃至工作中的偏差倾向,均采取团结宽容的诚信方式,化解一切负面因素,达到和谐共进的境地。这对有关人士,将产生巨大的感知激情,从而形成企业整体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就是形成全体向上、众志成城的事业动力!
克难不屈的创新动力。目前,创新也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完胜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谁都知道,任何创新都不是一举而成的,都需不断克难解惑,甚至从多次失败中崛起。因此,只有宽容失败,不断激励,并形成群起创新的潮流,才能获得真正的创新成功!包容性增长方针,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巨大能源!
此外,如声誉品牌动力,社会责任动力,环境和谐动力等等,都来自真正的包容性增长胸怀!
【谈包容的作文】推荐阅读:
谈包容议论文作文10-06
包容的作文:包容之心很美10-03
包容为题的作文600字:海的包容08-26
学会包容的高考作文07-04
爱是包容的作文08-13
高三关于包容美德的作文08-21
关于包容型社会的话题作文07-26
学会包容的初二作文600字09-02
以包容为话题的开学作文09-24
理解包容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