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0篇)
《从0到1》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1
最近把特别火的《从0到1》读完了,我认为好的书是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而神作或者优秀的书在于颠覆你现有的思想,而这本书就是后者。
App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产品几乎都市场的领先者,当初的iPod血洗了音乐播放器行业。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机行业。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标行业的节奏。至于Mac,当新款iMac发布的时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说;“真不知道其他传统电脑厂商再做什么”。
在音乐播放器行业中只有两种,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两种,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在电脑行业中也只有两种,PC和Mac。苹果在所有的行业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竞争,而是明显和其他所谓的对手在不同的维度上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从0到1》读后感 篇2
相信打开这本书的人一定都会被peter的第一个问题所吸引、产生困惑、渴望得到解答。
问题是:“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在整本书的都始终贯穿这个问题的精髓,你需要和别人不同,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哪怕是疯狂的、神经质的想法,那些独特性不要随着社会规范化的教育被消磨殆尽。
peter指出,做企业和做人是一样的,只有保持自己的与众不同才会有从0到1的可能性,平庸的、大众的、普遍化的思维即使创造了企业,取得了利润,也始终在0到N之间徘徊,仅仅是为全球化做了贡献,并没有推动人类的进步。
这本书有两个点给我启发,第一个是对未来的态度。第二个是初创公司和人生的类比。
先说第一个,peter将人对未来的态度分为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和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
这四个维度恰好涵盖了大部分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态度,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你属于哪一类呢?甚至说,根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概念,只是这么随时间活着而已。我们不想peter那么宏伟的,我们只谈自己的人生态度。
现在的我,属于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我知道自己近五年的人生规划,我要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而不是为了赚钱随便去找一份工作,但同时,没有迈向社会让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些盲目的乐观,往往是这种乐观激发了我拥有斗志、激情和必胜的信念。但这究竟会保持多久呢?说不定只是一两年而已,也许在计划失败后我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但我会时时刻刻谨记,不论自己是悲观还是乐观,永远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态度,这样便知道自己顺应着怎样的轨迹向前,而不是盲目、被迫选择了一条自己并不理想的生活。
也就是说,即使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未来是无法明确的,但你一定要把握和明确自己人生的小方向。
第二个是peter在创业初期所说的风投组合概念,在投资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分化风险,但人生和风险投资恰恰相反。一个人不可能为了拥有多元化的人生同时留住十几种可能性差不多的职业。人生是赌所有家当,孤注一掷,不留后路。
然而peter说学校交给我们的是无差别一般知识,导致现在学生已经成为流水线上的作业,毫无特色,没有差异。我身边毕业的同学大多都进了银行,要么都是在考公务员,其余的等父母安排工作。特别好笑的是,有一个走关系进银行的同学在拿到offer那天请小学同学组织聚会,底气十足的好像自己已经是金融界娇子了。在一般大众看来的成功和出息其实并不是那么正确,也没有必要去羡慕或妒忌,你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关键的是,不要人云亦云。
同时,教育将许多人教育成“你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显然,这也是工作中领导的要求,但peter告诉我,做什么非常重要!你应该将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此之前要仔细想想是不是有意义有价值。
这两点告诉我一个道理,全能型人才也许是个骗局,多元化人生也基本属于迷茫状态。所以,不论你是否创业,都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找到自己明确的、为之努力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小计划、小目的。就像这本书中的“大学炸弹客”说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哎,那就是:
1、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2、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3、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目标
从0到1读后感 篇3
首先,商业如何唤醒未来呢?
其实,任何个人或企业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因而我们不能只是永远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不断的累积着从1到n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创造,才能实现从0到1得突破。
其次,我们又该如何创造,创造什么呢?
找到自己的独特所在加以利用,并动用大脑的智慧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方法甚至价值。然而要想创造全新的事物或彻底改进一种已经存在的事物,一个企业在运行时就必然要经过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破坏性创新(避免不了恶性竞争)、后来者居上(一开始的市场份额只会让你略显身手,一定要形成现金流)的过程。而由于竞争的存在,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须知在商界,平衡态即静态,静态就是死亡,企业失败更多是由于无法逃脱竞争,这时聪明的投资者企业家更善于运用规避竞争的方法,借此来保证自己企业的生命力。
所以,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重点就在于怎样才能有效的规避竞争。而规避竞争的的核心就在于创新。上文提到的破坏性创新本质上不能等同于创新,凡创新必然带有可操作性的属性。千禧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让全球万千互联网公司都化为泡沫,本书中所讲的硅谷公司自也不能幸免,可最终硅谷创始人还是凭借强大的融资战略挺了过来。一场金融危机让好多企业家开始追求精简保守的发展理念,然而大胆有谋识的企业家却更要尝试探索,结合营销策略和产品内核,打造开拓自己的优势市场,这样才能形成市场支配力,才有更大得自主权去运营自己的公司,关心自己的员工。正如书中所述,如今社会生存本身是一件低成本的事情,可谁又甘于只是生存着,不甘心就要去创造,去打造独特,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矛盾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宣扬竞争,好像竞争是一种生存观念:通过在竞争中站到最高位才能证明自己是强者。事实却不然,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商界的机会成本向来很高,商界即战场,战场上尤其当今时代,能和平处事就绝不打仗流血。为什么?因为只要开战,必要牺牲,对双方都必然要带来损失。战场如此,商界尚同。我们需要有价值的创新,则初创的竞争压力少,阻力也就少,更容易形成垄断企业,而垄断企业的特征就是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及品牌优势,因此垄断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商界的成功。当然了,毕竟很多时候规避竞争只是一时的,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要长久发展就必然面对竞争,实在免不了竞争,还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
最后,未来不是自行发生的,那又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新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清洁能源迅速崛起,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未来的任何时刻都是不明确的。面对不明确的未来,我们是该悲观还是乐观呢?不应该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金融是多样的不确定的,但也正因此,才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世界不停变化,我们就更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使得规划始终优先于机遇。
这就不得不提到幂次法则了,幂次法则不仅对投资者有价值所在,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那么什么是幂次法则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指数方程,就好比花园里20%的豌豆荚产出了占总量80%的豌豆,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以少胜多的模型。借助幂次法则的力量,我们可以挑战世界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我们要以敏锐的目光注意到别人不曾关注的角落,并抓住良机,持续健康生长。
未来说到底是由人民的创造力推动而发生的。因而对一个初创公司而言,领导者万不能出现重大错误决策,因为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大框架基本不会再变,而只考虑细节修改。比如美国宪法只修改了17次,在以后的发展中并不会大修宪法,而只是在细节上变化或者补充。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然而这种独特需要勇气。lady gaga服装怪异,若是走在街上,怕是会被当成疯子一样的看待,可谁能说她不成功呢。乔布斯时而严肃的可怕,时而疯子一般张狂,他同时将两种对立的,矛盾的特质结合起来,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普通民众做不到,也难怪他是天才,才一个苹果转动了世界。
科技发展,于是开始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终究会取代人类。而在本书中,作者认为计算机和人类之间在需求判断和数据处理方面有本质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是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逃避竞争的唯一方式。它们再强大,可就是取代不了人类,而只能起补充作用。它们不会提出需求,所有价值流向人类。因而,对于不明确的未来,我们依然可以乐观。
《从0到1》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4
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即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
《从0到1》为你开启创新的秘密。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0到1》还将带你穿越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你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 0到2岁短篇睡前故事
★ 育儿心得范文
★ 育儿心得
★ 幼儿园育儿心得
★ 育儿心得幼儿园
《从0到1》经典语录 篇5
2、经验:循序渐进、保持精简性和灵活性、改进中竞争、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当然后面这句话他给自己打脸了)
3、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为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似乎国内创业者都在讲前面的故事,以及,这句话后面又被他自己打脸了)
4、在所有人类冲突的戏码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5、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最近的国内市场……)
6、垄断企业的特性:
a、专利技术:最明确的方法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十倍好,你就可以避开竞争;你也可以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十倍改进
b、网络效应: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具有价值,否则无法受到网络效应
d、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
7、“破坏”最近已经被曲解为形容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
8、从中国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得还是不够快,其他国家都害怕中国将要统治整个世界,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
9、宗教极端主义者不允许对难题持中立观点:不是孩子脱口而出的简单真理,就是无人能解的上帝之谜
10、成功的企业建立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
11、……其中一些是硅谷有名的夸张福利,却没有实际内涵,并不起作用
12、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
13、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前提
14、任何机器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和人交易得到的成果……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竞争对手
从0到1的经验总结 篇6
小米模式带来了互联网品牌的无限想象空间,带动了大厂商们纷纷试水互联网推出子品牌独立运作,点燃了“局外人”罗永浩的手机梦,也使得刘作虎这样的手机高管触网。然而,在模仿小米的互联网品牌的道路上,不同的厂商又衍生出不同的打法,各有所长。
案例代表:荣耀
成立时间:2013年12月16日
销量成绩:2014年增长近30倍,全球销量超2000万台(占华为手机全年销量7500万部的四分之一还多),全球销售额近30亿美元,成立半年即进入57个全球市场
应对挑战:在小米模式的光环下逆生长
亮点提取:基于小米模式,形成独特打法
★ 亮点1:背靠大树(华为),借“势”(互联网、小米模式)而为
荣耀极其注重借互联网之势,即穿互联网的鞋,走自己的路。“穿互联网的鞋,是指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熟的消费模式、智能手机的大爆发、用户的强烈需求都成为快速发展的外因;走自己的路,则是荣耀依托华为的技术优势,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在内部管理、品牌营销及渠道等多面创新”,荣耀负责人对《成功营销》记者总结荣耀快速成长的内因、外因。2014年荣耀给自己打了80分,另外20分的空间则留给未来互联网营销的探索,荣耀还未完全形成独特的互联网营销路径。
★ 亮点2:狼性文化、目标明确
华为是“竞争对手驱动型”公司,小米所代表的互联网模式给华为终端业务带来压力。当竞争对手出现、并走出独特道路时,华为就有了斗志,组织机制上进行突破就成为可能,荣耀因此而诞生。
荣耀的目标很明确――死磕小米,从产品、定价到营销打法都是针锋相对,发挥狼性文化。先不论及此种策略的创新性,标着第一打、快速上位总没错,荣耀最终成功对攻小米,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品牌手机之一。
★ 亮点3:全面布局,力争高端
荣耀品牌高管曾对媒体表示,线上销售降低了30%的分销费用,拥抱互联网电商渠道成为必然。同时,荣耀也没有像其他电商品牌,只走线上不走线下,而是从最初就保持了运营商与社会公开渠道的同步销售,线上线下的销售占比大概是7:3。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品牌形象,获取更高的利润,荣耀开始进军欧美等发达、高端市场。
★ 亮点4:跨界合作,花重金玩品牌
荣耀通过高声量、全平台的品牌行为,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把自己从众品牌中凸显出来。通过荣耀大篷车、校园公开课、校园马拉松、咪咕音乐节、北京电影学院影像新力量、陈盆滨极限跑等事件,荣耀与音乐、体育、设计、艺术、极客等领域的年轻人深度互动。
此外,针对勇敢、理性人群,荣耀选择了特斯拉以及土豪级别的帆船,来进行荣耀的品牌形象包装。从跨界、赞助、电商、广告等各个层面的广告投放情况可以看出荣耀花重金来玩品牌。
案例代表:大神
成立时间:2014年1月8日
销量成绩:成立半年即完成500万台销量,成立一年销量近千万
应对挑战:在无品牌优势背书的情况下突围
亮点提取:注意力营销虽粗暴但有效
★ 亮点1:厚积薄发,决心转型
“酷派从2012年开始探索电商平台,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电商渠道发展较为成熟的大环境下,于2014年推出针对电商渠道,接地气、易于传播的互联网品牌,采用爆品策略,辅之互联网营销手段,整合媒介资源,才能达到尖叫的效果”,曹井升这样剖析大神的快速成长。他透露,2014年酷派集团的营销预算相比2013年翻了将近3倍以上,投放主要以互联网渠道为主,大神花费一半左右的预算。由此可见酷派对于培育大神品牌的力度和决心。
2014年是大神探索、打基础的一年,难得的是在几个关键点进行改变:“酷派的运营商烙印比较深刻,整个团队做了思维的转变;产品做到相对极致;在互联网营销领域从零开始,快速学习。过去一年大神打造了粉丝运营平台以及电商销售平台,且跟各个渠道、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过程比较艰辛,庆幸的是坚持下来了”,大神总裁祝芳浩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同时他也反思“未来一定要做高品质、有竞争力、生命周期长的产品;一定要关心用户体验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初衷,不能太急躁,要看长远利益。”
★ 亮点2:注意力营销博眼球
大神的快速崛起与其成立之初的系列“尖叫”不无关系:3月发起了“大神送你特斯拉”活动;4月买大神送高尔夫;5月6日,酷派官方微博策划“尖叫门”,发布“啊!”字样的内容,每隔一个小时就增加一个“啊”字;5月8日,酷派大神小米楼下“快闪”行动;5月20日高调推出大神节。而祝芳浩本人也较为高调,其《智能手机市场“七大恨”》痛斥手机市场乱象,剑指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如果大神不高调,怎么能后来者居上呢。
但是,祝芳浩遗憾地表示大神在营销层面的确与友商还有一定距离,也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粉丝营销路径,还处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我的微博名字改成了‘大神首席惊喜官’,希望能扎扎实实地与用户互动,在互动中帮助用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好的体验,只有这样用户才会真的回报你。大神一直在观察这个圈子,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他说道。大神独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流程、计划,有自己的预算做自己的事情,决策更加快,整个架构都更加的扁平化和更轻量级。
案例代表:一加
成立时间:2013年12月17日
销量成绩:十个月完成100万台的销量
应对挑战:在红海中抢占一席之地
亮点提取:个人魅力驱动品牌发展
前OPPO副总经理刘作虎推出一加手机,打出“不将就”的产品理念。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一加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产品上,刘作虎也曾多次坦诚地说道营销推广的确是一加的短板。但既不是精神领袖,也没有参与口水仗的一加,靠个人魅力及团队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新品牌打造仍有借鉴价值。
★ 亮点1:聚焦高管形象打造
一加公关负责人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一加推崇产品即营销,在过去一年以来,一加并没有投钱砸广告。但是的确有意在公关、媒体层面从刘作虎个人形象入手,以极少的成本包装刘作虎个人创业色彩”。虽然刘作虎没有雷军那样的互联网背书,没有罗永浩那样站在精神高地,没有黄章那样鲜明的个性,但其在科技圈打拼多年而辞职创业,个人色彩及丰富阅历的确是加分项,CEO营销在科技界再次奏效。
★ 亮点2:口碑效应解决品牌认知问题
一加在成长的初期并未依赖高成本的传统推广,挑战是如何在信息爆炸、友商动作频频的时代先解决认知的问题。刘作虎对《成功营销》记者表示“不擅长炒作不擅长营销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懂营销企业只是发展得慢一些,但只要产品做的好,有人买就能活下去,速度慢一点没有关系。一加先吸引一批极客人群,口碑好他们就会帮我们做宣传,就会有第二批客户,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加在国内很低调却有现在的销量。”同时,一加也在通过一些手机周边产品及粉丝活动,来进一步诠释其不将就的态度,以打动消费者。
我享受从0到1的过程 篇7
我享受从0到1的过程
风浪口项目负责人Frank
很多人在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情时,会因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担心做不好,觉得没办法把握这件事情,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阻力。我倒很享受这种过程,我也经历了很多次这种的过程。
我读大学的时候经常逃课,很多课程都是我在考试前一两周自学的,当然包括运筹学、概率论这些课程。
读大二的时候,老师拷贝了一个英文版的软件给我,对我说,把它弄懂了,大三的时候,这门课你来讲。因为这个是外国的软件,国内能找到的学习材料非常少。我去泡论坛,找到懂这个软件的人,求他们教我,大半年过去了,我终于学会了这个软件,它做完了自己毕业设计,并且给班上的同学讲怎么用这个软件。
大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专业不是很好找工作,很多同学很困惑。所以我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创立了土木大讲坛,现在叫土木学术沙龙。我们邀请学院优秀的校友、行业的企业高管回来给我做讲座,搞沙龙分享会,讲职业规划。
搞这个东西的确有点难度,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单单是同学,还有企业的高管。
怎么去找这些优秀的校友和企业高管呢?我们用了很多办法,土办法,比如说,别人开宣讲会,到招聘会现在直接找他们,和他们聊。你放心,总有人会拒绝你,也总有人会乐意和你聊。
最后我们成功了,反正我们就能请到人。我们能做到这点,自然老师觉得能帮助到同学成长的,也很乐意支持我们。
现在协会的方向虽然发生了一下改变,但是发展得比以前更好了。我觉得也比较欣慰吧。
出来工作以后,我找了一份和我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土木工程——建高铁,修高速公路。我读的是交通工程。我刚去的时候,也感觉到有压力——妈的,一看什么都不懂。我不知道水泥的标号,钢筋的标号,图纸更加不会看,力学知识基本为零。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基本把项目部所有的人都问遍,可以独立指挥现场施工了。后来我带着40个兄弟,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一座大桥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成长得很快。我懂得做一件事,不要等到100%了再去做,而是在实践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当然在摸索的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不是安全和质量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干了一年左右吧,我跳槽到互联网、投资行业了。风浪口——互联网行业最接地气的活动社交网络
我觉得这样很好,真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我自学了几年的价值投资,非常熟悉巴菲特、格雷厄姆、费雪、芒格的投资理论,我也很喜欢索罗斯的投资理论,虽然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驾驭它。我始终觉得一级市场的投资和二级市场的投资道理是相通的。
至于说互联网,我很喜欢这个行业。
说起这个东西,都是痛。我本来有很多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南立新建立创业邦的时候,我在微博上找到了她,给她留言了,和她交流过,给她寄了一本自己写的书。但是想想太远了,还是算了,所以没再找南总谈。
许单单打算在深圳建3w咖啡厅,我打电话去问了。但是后来又犹豫了,觉得一间咖啡厅有什么前途。放弃了。
还有36氪还是一个刚搭出来的网站,烂得一B,看得到这个样子,就不鸟他们了。
刚辞职的时候,我投过简历去雪球,雪球财经的总监卢山林找过我,但是那时我已经进创新谷了,而且还在北京,所以就没有过去,他们现在已近融完B轮了。
我是看着这批企业起来的,那时候我真的不懂互联网,我一直不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我去国企呆了一年,外面的世界变化真大。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吧,在国企里,磨炼了我的意志,再大的压力,我也抗住了。
现在出来创业了。我觉得团队不完善没问题,我们可以花时间去找人;没钱没问题,我们可以去外面找投资。
现在有问题不要紧,不完善不要紧,任何的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过程,就像学习也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只要我们去折腾——努力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去推导事情的发展,我们肯定会成功的。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团队沉不住气,看到今天有一个活动都争着去参加,明天有一个培训都说要去。如果我们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我们的项目谁来推动?我们好像每天都来办公室了,看似很忙了,看似每天都很有激情,但是做不出东西来,没有成果。我没见过什么企业是忽悠出来的。
我们固然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要抓住外面提供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懂得踏踏实实地做事。有公才有私。
高中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8
美,是一种品性;美,是一种涵养;美,是一种气魄。如《淡之美》文中所指,美是一种境界,而淡,则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淡之美,又在何处呢?
夜晚的城市,虽没有白天的车水马龙,却依旧繁华热闹。在高楼大厦与购物中心,到处闪烁着灯红酒绿的浓丽景象,随处一望,都可见霓虹流转,华灯四起。疯狂而劲爆的音乐依旧不知疲倦地响着,好像永远都不曾停息。在这样的气氛里,人们的心里仿佛都燃烧起了猛烈的蓝色火焰,在兴奋中却有一股难以压抑的躁动。
而这样的躁动过后,又能留下什么呢?
在静谧的月夜里,独自来到水塘。几株清荷在纯净的月光下呢喃,萤火虫如散落的星子,在柔和的轻风中浮动着。水草轻轻摇曳着,好像在与蛐蛐的吟唱声相合。柳枝在水面上划动着,使得碧水微微荡漾。鸟雀偶尔从巢中发出一两声天籁般的梦呓。夜空与池水是一样的纯净,纯净得就像一首诗。沉醉在这水墨画般的夜景里,再躁动不安的心都会散发出山谷幽兰一般的芳香。
淡之美,清新而自然。
而茶,则是淡之美中的一种代表。
茶的种类实在是很多,红茶,绿茶,铁观音,白茶,青茶,碧螺春。然而,无论是什么茶,都透露着一个“淡”字。细品一盏香茗,就如同读一本书,看一个人。只有在淡中品茶,才能品茶之淡。愈是略带苦涩的茶,就愈难品其中味。然而若是使心境清淡,则茶的清淡,自然就流露出来。品茶,就如同啜饮花朵上的甘露,山间石缝中的清泉,嫩蕊舒展,水色微碧。
这样的淡之美,是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饮料和啤酒远远不能及的。那些带有冲击力的烈酒,刺激味蕾的畅快感,使人飘飘欲仙的酒精,在麻痹人大脑的同时,也麻痹了人的心灵。经常在这样的饮品中浸泡的人,不仅造成的是身体伤害,也破坏了心境的平和。
淡之美,纯净而滋润。
左耳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9
关于小耳朵,实在是为她着急,也惋惜,小耳朵是好孩子,配许弋刚刚好啊,为什么许弋就不能喜欢她呢。希望最后好孩子一生顺利,可以嫁给张漾。其实小耳朵并不像表面上那么乖,期待像吧啦那样不管不顾,事实上做不到,我觉得也不是不敢,也不是没有勇气,爱上许弋就是她这辈子叛逆,离经叛道,在许弋变坏之后帮助许弋,就是一个为了喜欢的人付出的傻孩子。好在没有傻到最后。我也替小耳朵感谢许弋的背叛,没有给小耳朵造成更大的伤害。
关于吧啦,死了干净。自古红颜多薄命,像吧啦活得这么自如的女子,注定活不长,我想她不会有什么遗憾的,她这样敢爱敢恨,洒脱的女子,为爱而死,当时是恨,可是最后仍会原谅。
张漾,我是为他叫好的,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能屈能伸,敢爱敢恨,没有穷酸却还自命不凡的讨厌气质,完完全全屈从了现实,却又不放弃自己的前途,为了一定的目的,可以依靠富家女,这在我看来没有什么错,我看不上的是那种自己穷,却不上进;或是自己穷,看不得别人能借富家女的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自己穷,上进,很高傲,其实自以为是,是自卑的表现。
公交车上,张漾对小耳朵说了我爱你,说是嫁给你。真的,我真心是这样觉得,青春已经支离破粹,大家都该接受现实,现在看来小耳朵和张漾在一起是最合适的,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完全因为吧啦,因为吧啦爱张漾,那时小耳朵对张漾也许是不痛不痒的感觉,吧啦间接因张漾而死,小耳朵恨死了张漾,一恨就恨了那么多年。可是张漾没有令他失望,做的很好。小耳朵说过对张漾,没有办法恨了,于是两人应该是那种失去了恨与被恨这层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张漾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小耳朵工作顺利,越来越漂亮,张漾一直给小耳朵关心,不紧不慢,不急不缓,不唐突,不巴结,他的关心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耳朵没有拒绝,也许他把他当成老朋友,老同学,没有刻意回避,也不会觉得收礼物会不好意思,因为她知道这些礼物对张漾来说算不上什么,不比觉得受之有愧,坦然的接收礼物。就这样也过了许多年,小耳朵休年假,在家乡遇到张漾,二人之间那种熟稔,很让人羡慕,也许他们在一起挺合适,虽然张漾有钱,可是不会觉得是小耳朵高攀了,因为从面相上看小耳朵就是那种自由自在,往严重了说就有点像是不食人间烟火,可是又让人觉得很朴实,很踏实的女孩子,不贪财,不虚荣,是个乖宝宝。
许弋,干干净净的校草,不应该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人,喜欢上也问题,就像吧啦说的,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可是他这种自暴自弃,自己亲手毁了自己的前途,辜负了喜欢他的人,就不对了,电影结束之后,一直在想许弋之后是什么样子,电影里最后一场戏,是已经是许弋女朋友的小耳朵撞见了许弋和别的女人…… ,小耳朵跑了之后没有做任何表示,没有追出去,没有道歉,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他的后来怎么样了呢,是规规矩矩找了一份工作,找了一个安静温柔的老婆结婚生子吧。反正我是不相信,曾经的校草会一辈子放弃自己,显然那天的女人不适合许弋,而许弋也绝不是因为爱而和她在一起。
《我不》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10
读他的书总觉得像是在听一个年长的大哥哥讲故事,有生活的味道,有凡世俗人的味道。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大冰的第五本书——《我不》。《我不》是他的新作,依旧是故事加故事,他和他们的故事,他们和他们的故事。舍友说,初读时,感觉大冰变了味道,有些不像以前的那个大冰了,可当看到最后,最初的那种“打动你,让你哭”的感觉就又回来了。
书里记录了八个故事,八位主人公,就像记忆深处的那句话一样:“幸福的人大都相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不》里面的故事,亦是如此。
《我不》里面的八个主人公,都是值得让我们心疼的人。12岁开始做门巴的“白玛”,94年的他,背负理想的容巴,善良努力。乐观开朗的“小蓝”,像蓝天白云般清新,都说爱笑的姑娘运气不会太差,可小蓝却成了被漏掉的那一个。“老兵”,书里的英雄,货真价实的英雄。成都姑娘“莉莉”的华丽变身有些让人措手不及,却也是理所当然,大难不死的姑娘,她应该幸福。东北兄弟“大洋”,浪迹天涯的时候,带上了父母,最后母亲的癌细胞奇迹般地消失了。新疆的丫头子“乔一”依然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孩,还好,与画相伴,她不会孤独。老文青“老潘”在诠释真正的关注究竟应是怎样的日常,这和我们向往的那些以梦为马不太一样,可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大梦”是折翼的天使,幸好,他找到了幸福。
正如书中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那个远方,我们无从得知所谓悲苦,而他们都是上帝失宠的天使,不屈于命运,不甘于现状,折翼的他们唯有背负善良才能在人间行走。越深读,越明白《我不》是一种善意坦然,也是一种善意的随缘,更是我们人与人的一种自省,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叫《我不》。我不,我不,我不,我就是不……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个体的我们,都有种喜欢自由不受别人拘束的姿态。我想,文中的他们是用要告别的生命向世人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有我们不够坚持和认真来过。
《我不》告诉我们有梦勇敢追,倔强而不失张扬。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就像大冰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而那些人大都曾隐忍过你尚未经历的挫折。”
【《从0到1》读后感1000字左右】推荐阅读:
《1984》读后感1000字左右06-12
读后感1000字左右麦田08-21
读后感1000字左右高中09-22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08-21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中06-06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1000字左右07-09
从主动到卓越读后感05-16
从合格到优秀在岗位上成长读后感范文10-17
八佰观后感1000字左右07-02
牛虻读后感700字左右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