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想伴我成长作文

2024-11-30

让理想伴我成长作文(精选5篇)

让理想伴我成长作文 篇1

上课了,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还有的`想当特种兵……答案可真是丰富多彩啊。

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双手托起下巴,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一件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

前一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有时骄阳似火,像是老天爷在发脾气;有时又下起倾盆大雨,像老天爷在哇哇大哭。我不幸感冒了。

感冒的滋味可真难受呀。头昏沉沉的,老是想睡觉,每天有气无力,连我最喜欢的动画片都吸引不了我。一点食欲都没有,吃两口吐一口。妈妈心急如焚,唯一能做的就是拍拍我的后背,想让我舒服一点。

这时,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稚嫩的心田萌发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别伤心了,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患者赶走病痛带来的痛苦,让所有人都健康快乐的生活着!”妈妈摸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呀!你有这份心,妈妈支持你!”

怎样才能梦想成真呢?上课时,我要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下课后,我要主动预习,好好复习。我还要利用双休日,走进大自然,跑去图书馆。总之,我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让理想伴我成长吧。

让书香伴我成长 篇2

一、阅读误区

作为语文老师,笔者也曾感叹自己的学生视野狭窄,语言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也曾发动学生课后多读书、写好读书笔记;甚至在家长会上,一再嘱咐家长多给孩子创设读书的氛围,鼓励父母与孩子同读。可是,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个学期下来真正能认真地读完两三本名著的学生不足5%,多数学生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阅读效果较差。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许久,经过与同仁们相互探讨,自己深刻反思,我终于意识到是我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弯道,进入了误区。

1.学生意识上的误区:读不读名著无关大碍。纵观几年来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关于名著的考题非常简单,老师领着学生把名著导读里的重点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即使不读也能蒙混过关。加之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难以挤出时间;名著篇幅较长,短时间内难以读完……于是,读名著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老师指导上的误区:重说教,轻落实。光说不做难成事。读书的益处,不读书的弊端,我对学生说了一箩筐的道理,但是具体该怎样做我也是一团雾水。于是学生也只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把它当成回事。每周两页的读书笔记抄抄写写的范围也很狭窄(不是自读课本就是作文选),可以说,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效果。

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怎样才能使学生饶有兴趣,真真正正地投入进去,读文化的精髓,读一些长篇的文学巨著?我不停地思索,不懈地探索,这几年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具体是:

1.确定阅读书目。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选择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我们曾经在一次阅读调查中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喜欢读“与他们的生活贴近”“有想象力”“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一身”“惊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的书籍,于是《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利波特》《福尔摩斯探案》《草房子》等等加上课本所列的必读名著篇目几十种书目,被我们分年级分类别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在学生阅读中我们还发现,像一些文言文,或文白兼杂的古代名著及一些外国名著,学生普遍感觉较难,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就建议他们读一些青少年版的,或一些名著普及本。另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不限于推荐书目,到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阅读,并通过读书报告会,把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同学们,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读书范围。

2.实施阅读策略。(1)合理安排时间: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不足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因此,我们对阅读时间和进度做了统筹安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其余课余时间自我阅读。每天至少读10页以上,并在读书笔记上做好内容概述,标上页码,家长签字,每周五的阅读课上同学互查,记上学分(每写一次记1分,一个月评比一次,给予适当奖励),这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个月下来,每位学生至少读一本名著,一个学期下来,最少的同学读5~6本名著,有的甚至在10本以上。(2)开展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也是老师检查、评价学生读书情况的有效手段。读书交流会一个月举行一次,采取写读后感,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另外,充分利用假期这难得的时机,系统地读一两本大部头的名著,并对名著或者缩写,或者改编,或者续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编成自己的小书,开学后展览交流。这些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读书的氛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阅读效果。阅读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它决非一日之功,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学生的表现会让你越来越惊喜,你会发现:课间疯玩的少了,读书的身影多了;无聊的谈吐少了,侃侃而谈的多了;语文课上涉及此类话题时,举手发言的多了;写作文时,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的多了……

著名特级教师、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高万祥先生说:“一个孩子不读书,是这个孩子的悲哀;一个不读书的学校,就是一座精神的牢狱。学校应该是书籍的王国,教师应该是精神的贵族。”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就应该成为“精神贵族中的贵族”,做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不老,才能保证我们的知识常新,才能保证我们的才思永不枯竭,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活力,才能保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我们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长久传授给学生真理与人生的真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同时,我们自己本身更应该成为一个手不释卷孜孜以求的读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者!让书香伴着你,伴着我,伴着我们身边的人共同成长!

理想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 篇3

听妈妈说过,我在两岁多的时候,就能够自己阅读了,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开怀大笑,从那时候算起,看过的书有很多了,很羡慕那些作家能将一个个汉字,通过自己的想法,组合在一起,就能达到让看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激发我竖立成为一个校园作家的动力来源,却是来自于一个视频,里面的内容是一个牢改犯,通过学习弟子规而洗心革面,这个视频深深地打动了我,文学是能够改变人的思想的,她能够像黑暗中的那道闪电,划开人们心中的无知、贪婪、罪恶、惰性等,从而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升华与提高,如果我能通过写文章而达到帮助别人的目的,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

而为什么我还强调是校园文学呢?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课外的书籍太多的,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是,其中的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都被光头强、游戏机、韩剧明星给充斥满了,而激发人的思想,鼓励大家积极向上的内容不是很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可是好的书,学生时代是吸收知识、改变思想的黄金时期,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一名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怎么去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呢!

让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篇4

我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小鹿斑比》使我明白世间善恶;《淘气包马小跳》使我明白了善良比成绩更重要;《星辰夜空》让我懂得团结合作……书,让我对事物有了更深的感触。

有一次,我看书看到九点四十分还舍不得放下。爸爸提醒我道:“该睡觉了,都快十点了!”我嘴上应了一声,心里可是一百个不情愿。于是,我便趁爸爸不注意,又拿起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看着看着,我恍然大悟:哦!原来“他”指的就是猎人!这是爸爸喝道:“怎么还不睡?”我赶紧将书依依不舍地放下。不过,我心里依然绞尽脑汁地思考故事里的主人公该如何渡过难关……后来迷迷糊糊睡着了。

因为看书多,所以语文课就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对于老师的问题,我娓娓道来,还能举一反三。

让书香伴我成长五年级作文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我的童年,是在书籍的陪伴中度过的。当我孤单时,书总是在我的怀中,给我一丝“温暖”;当我骄傲时,又是书籍让我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那一本本书,犹如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童年的读书趣事总是数不胜数,一个走过,另一个便挤进我的生活。我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极少被外界干扰。那天,我独自一人在家,做完作业同往常一样,随手拿起一本《警犬拉拉》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渐渐地,我被拉拉那机智灵活的身影吸引了,被沈石溪笔尖流淌出来的字打动了,看着看着,也没听见家里的电话铃一直响个不停,直到妈妈急急忙忙赶回家,我才发觉。

还有件事,尽管发生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了她同事家,她家有个小姐姐,小姐姐热情地带我参观她的书橱。当我看到小姐姐有那么多书,羡慕极了,立即就缠着妈妈和我去买书,妈妈闹不过我,便带我去了书店。看着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我真想都搬到我家里去,左挑右选,午饭也顾不得吃,终于在下午2点多抱着一大堆书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我又花了近一个多小时,把书一本一本地分门别类地整理到书架上,才发觉自己的肚皮已经饿得快到脊梁了。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下一篇:验收会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