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演讲稿

2024-09-01

依法治教演讲稿(共9篇)

依法治教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xxxx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叫xxx,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依法治教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教师队伍中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赵某,男,1960年出生,大学文化,捕前系某大学实验室设备管理处采购员。

赵某在担任实验室设备管理处采购员期间,于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在经办设备采购合同中,非法收受对方单位给予的好处费、过节费共计人民币4.82万元。

2010年,中国科技大学某副所长涉嫌诈骗300万被诉,继学术腐败受人议论外,近年来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占贪污贿赂案件的绝大多数。2002年至2004年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查处的高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仅占三年立案总数的7.6%;而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0%;2006年前7个月,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就超过了2005年全年数量。涉案数额从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在这些案件中违法违纪和犯罪的教师,他们在过去也曾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过,也曾受到党和人民、社会的赞誉。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教育界产生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是我们教师队伍肌体上的一颗毒瘤,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校生活带来混乱。我们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决抵制这些腐败现象。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一名大四女生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竟在下课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50多岁的教授面部、颈部、背部烫伤,近一年无法正常上课。华政校方通过校团委官方微信表示,学校将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这起事件,视警方的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我想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自己遵纪守法的同时,也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老师们让我们做一轮红日吧,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做一面旗帜吧,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做一缕轻风吧,带来法制的缕缕清香!依法从教吧,让和谐之花溢满校园!

著名教育家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合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让我们依法从教,让和谐表现在叶上,叶更绿;表现在花上,花更红;让和谐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营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和谐表现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处处演奏着幸福快乐的乐章!

依法治教演讲稿 篇2

教育公平靠政府解决,教育质量要靠学校来解决。小学人均经费北京是1万多元,而个别省份不足2 000元,北京是其5倍。同时,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也不够,因此要立法,依法治教。至少应该有教育投入方面的法律,这样才可以依法平衡各地区的教育投入。

现代教育改革由两个轮子共同驱动,一个是观念转变,另一个就是制度建设。观念转变是社会问题。择校激烈和职业教育不能更好发展都是观念问题,社会中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现代人攀比文化、地方官员过度关注升学率等都是观念问题。而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社会、家长、教师转变观念。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相信学生。制度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又一个轮子。观念不是喊口号就能得来的,比如素质教育提倡了20多年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我国教育法比较抽象,也没有都做到规划纲要的要求。现在学校承担的责任太大,依法治校应该制定学校法,规定学校到底要承担什么责任。校长收到的文件和参与会议太多,很多问题不应该给校长,而是需要政府来解决。学校、校长的责任应该通过立法来明确和减轻,让校长有时间走到课堂中去。而且,学校规模太大,校长不好领导,如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学生才不到一千人。学校法应把学校规模也定下来,让校长可以走近学生和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

依法治教演讲稿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学术权力;依法治教

丰富教授治学内涵,充实高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

在高校建立和设置学术委员会既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路径和举措。对于教授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就有明确的阐述,“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的定位和职责进一步加以明确,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和运行规则进一步加以规范,成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的范本。《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发布实施,突出了教授治学和学术民主的理念与原则,对于促进高校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此次《高等教育法》修订,充分吸收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对高校学术委员会职责的规定,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进行了扩充,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审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调查、处理学术纠纷;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进一步充实了高校学术委员会享有的学术权力,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丰富了教授治学的内涵和意义,为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奠定了制度基础。

坚持依法治教理念,强化考试舞弊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教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坚持依法治教理念,推动教育法制建设,必须要健全和完善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只有健全、完备的教育法体系,才能为依法治教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也能使依法治教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了推进和实施依法治教,此次《教育法》的修订,首先在明确考试舞弊行为主体范围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考生在教育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修订后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对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处罚,依据情节不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惩罚: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如此,还明确了对组织、帮助考生舞弊的机构、个人以及由于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此外,修订后《教育法》还进一步强化了对违法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行为的处罚责任,明确规定了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外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制造、销售、颁发假冒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法律责任,以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行为后果。修订后的《教育法》,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频发性违法行为,明确了相关行为的主体范围和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考试舞弊和违法颁发学位、学历证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得对教育领域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与《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等犯罪行为有效衔接起来。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明确高校经费筹措机制的变革方向

高校作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载体,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增强高校发展活力的客观需要。

《纲要》对深入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其中承担高等教育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在中央财政支持和保障上,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此次《高等教育法》修订,在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上,充分吸取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明确“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办学体制,这有利于调动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估与管理方式

此次《高等教育法》修订,顺应了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和审批权限下放的要求,明确了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在高校设立审批上的权限划分,将一部分原来由国务院承担的高校设置审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完善了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加强了省级政府对区域内教育的统筹管理。对此,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此次《高等教育法》修订,遵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明确要求人民政府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保障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确高校的办学责任。对此,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建立本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管理高等教育上的职责划分,为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次《高等教育法》修订,吸收了教育部推进和实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遵循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要求,明确规定高校应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在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中对高校信息公开作出规定,是深化高校校务公开、促进高校依法治校、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内容。

此次修订《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心,确立了管、办、评相分离的教育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和增强教育治理能力,为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依法治教 篇4

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及县教体局提出的加强校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工作中不断加强依法治教规范性。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于全面加强师生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将学校管理与发展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充分发挥普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学校向法制化管理方向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地完成。

二、工作任务

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学校工作中心,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国家基本法律以及师生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依法保障校园稳定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对象与内容

全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

四、工作规划

1、切实加强对依法治教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依法治教工作的贯彻落实。

2、制定了工作计划,把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有总结。

3、全面提升教职工的法律素质和工作水平作为基本目标,组织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照依法治教工作目标和措施,切实把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的展开

1、依法治教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一年中,领导小组专门研究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达3次,完善了工作目标的制订及相关措施,有针对性地以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纪律安全教育活动,确保依法管理校园、师生充分享有自身权力,校内学习风气有了更加良好的转变。

2、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依法治教工作纳入到考核之中,经检查在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中存在严重问题的给予一票否决。

3、学习法律并依照法律法规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生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学习各类法律、法规,以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使师生知法,尤其是关于教师学生权利与义务部分及密切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认定教师资格,做好教师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制监督,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使师德师风有了明显好转,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依法聘任教师,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保障了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工作,对参加学历提高和学科研修的教师给予方便。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校务委员会、工会的保障和监督作用,增强民主决策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乎,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机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依法制订教职工的请假制度和考勤制度,完善了的教职工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无乱收费行为;依法治理教师违规补课、乱收费和违规征订学生用书,解决了社会反映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了校园安全检查制度和学生伤害等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健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报告制度,如重大事故责任报告制度以及学生非正常伤亡事故等,几年来,学生犯罪率为零。学校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千方百计地解决学生入学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身权利和活动参与权利,保障了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侮辱、歧视学生现象。

4、依法行政、执法规范。切实转变不适合形势需要的校园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并完善了教育行政执法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实施教师任用合同制,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各项工作更加透明,并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开展了学校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强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5、综合治理,对校门外的交通车辆秩序进行整治,学生上、下学出入校门禁止骑自行车,校门口每日有校领导值班;开学初对校园危房、食品安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学校没有重大责任安全事故。

6、六五普法,根据全县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实施意见,把普法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大力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法律素质,推进了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促进校园教育的健康发展。

7、法制课适时地开展法制课教育,坚持学科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做到有活动有组织、有时间保障、有教育的深入措施和反馈。

8、法制宣传。骋请法制副校长,每年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大型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在法制宣传活动中,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法制宣传,使全校的师生掌握了重要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教育法律规定的各类教育主体权利和义务,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氛围,切实形成“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以上是我校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情况的简要汇报。随着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促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给学校内外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我校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己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将信心百倍地推进校园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依法治教工作总结 篇5

一、抓依法治教工作队伍建设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教领导小组,要求班主任教师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师生中开展学法,守纪,遵法活动。从而培养师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提升师生的依法治教意识。

二、加强普法阵地建设

1、设置专用法制宣传栏:学校与班级定期出台以依法治教为内容的板块,让师生全面了解依法治教知识概念,从而起到宣传依法治教的作用。

2、利用外部和内部力量相结合的形式,切实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利用大队治安室和学校依法治教领导小组的力量惩治扰乱学校秩序的外来因素(社会青年、初中学生、闹事家长等)。

3、设校外辅导员:利用社会专业人士到校专场对师生进行依法治教讲座,以实例教育师生,唤起师生依法治教的深层次理解,以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行为。

4、每期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依法治教活动:

要求:体裁不限,参加人数不限,各项活动要求有记录,学校有评比存档。

三、抓好依法治教学习工作

1、每年有关依法治教的学习内容不同,要求教师读学的同时,写出读书笔记,并落实在工作实际中。

2、“四落实”

落实依法治教课程专业化,使依法治教教育在师生中看得见,摸得着。

落实依法治教教育课时化,进一步将依法治教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落实“六部法律”定时化,使学习内容更具体化。落实依法治教教育资源化,使学生享受优化等教育。落实依法治教教育资源化,使学生享受优化等教育。

四、全面完善依法治教工作制度建设:

1、实行法制工作档案专人管理;

2、加强“五。五”普法工作,使教师懂法,守法;

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依法治教教育的具体工作。如

优质课、知识竞赛、试卷问答等。

总之,依法治教工作,任重而道远,为建设和谐校园,我校将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法、守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依法治教工作总结

依法治教年工作总结 篇6

开展“依法治教年”活动的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

学校接到汴教文【2015】77号文件之后,立即组织学习,并传达到全体教职工,要求吃透文件精神,落实文件要求,让依法治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韩冠宇为组长的“依法治校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集中学习,明确工作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把“依法治教年”活动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学校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一线,布置、指导、督促、检查“依法治教年”活动开展情况,并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学校“依法治教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目标明确:

通过“依法治教年”活动的开展,促进全校教职工的法治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杜绝教育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使学校教育行政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能力、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效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内容丰富:

1、强化了法治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遵法学法,提高和强化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及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提高了学校领导干部依法管理水平。学校完善了教职工和学生家长法治教育制度,制定了学法计划和具体要求,举办法治专题培训、学法用法知识竞赛,提高了学校领导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活动期间,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法纪教育月”活动、“开门红”活动和“平安期末无违纪”活动。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了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举办法治教育教学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了全体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新招聘的教师进行了上岗前的法律法规培训、校规校纪、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教学常规培训。学校扎实做好了学生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源,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法官、检察官进校园活动,召开了多场法制报告会。4月15日至17日,“法制教育巡展进校园”活动,巡展共有39块板面,从“亲切关怀,给予亲切厚望”、“学法尊法,做守法好公民”、“警钟长鸣,远离违法犯罪”、“自我保护,免受不法侵害”四个方面,介绍了维护青少年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常见法律法规,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如何远离犯罪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法制教育。12月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12月4日利用“宪法日”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

2、大力推进了学校依法行政。按照法治政府要求,学校作为一级机构,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为此,在“依法治教年”活动中,学校一是加快职能转变,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把本该属于处室、段组、学生、家长、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为都于法有据。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学校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学校、各职能部门列出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简化办事环节,优化服务程序。二是建立健全了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把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制定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了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了执法行为。三是加强校务公开,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规定,涉及师生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

3、全面推进了学校依法治校。按照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禁行为绝不为,进一步规范了办学。具体工作有: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不仅上墙,而且入脑入心,做到知行合一。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章程,并把章程上报到教育局,12月底,召开了教代会,对学校章程进行审议。同时,学校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建立了规章定期审查制度,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要重新审查、修订,使之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治校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二是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学校认真落实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它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三是依法保护学生和教师合法权益。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加强了对学生、教师的安全教育,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切实维护校园安全。

4.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今年,我校紧密配合全市统一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几方面专项治理活动:一是为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了对违法违规办学的专项治理活动;全体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落实了教育部的六项规定。二是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活动;学校不存在乱收费行为。不存在有偿补课现象。不存在滥购教辅资料等问题。通过以上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办学收费等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5.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本年度,学校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开展“依法治教年”活动中,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落实,细化责任内容,强化责任追究,层层传导压力,使党员领导干部更加清廉、更加勤政。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强化了民主监督制约,学校党风领导作风更加纯洁。加强了教育经费的管理,完善了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完善了监督机制,加强了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过程审计和绩效考评,防止了腐败行为发生。

四、效果显著

一年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法制科的指导帮助下,学校“依法治教年”活动得以扎实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严格执行校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严肃财经纪律,杜绝了乱收费现象。就党务工作、招生制度、收费标准、物品采购、施工建设、考核评优等方面,做到及时公开,严格按职能程序办事。以“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师生”为重点,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树立诚信廉洁的服务意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具体化,有效调动了广大师生“了解校情、参议校事、监督校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教规范化、制度化。法制深入人心,法制也净化了心灵,优化了学校的生态环境。“依法治教年”活动的开展,使学校发展更规范快速,使教师执教更快乐幸福,使学生成长更健康茁壮。一年来,校长韩冠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管理人才。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开封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学校、开封市园林式学校。

依法治教演讲稿 篇7

一. 高校“依法治教”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改善教育教学硬件条件, 提高教职工待遇, 缩小城乡间差距都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然而制度的变革必须依靠法律的护航, 依法治教这一理念便应运而生, 制定反映教育规律的法律, 通过法律规范教育过程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理顺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权力运作界限便尤为重要。近年来, 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以及公民个体法律意识增强, 高校管理中法律纠纷呈迅速上升趋势。从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原告胜诉开始, 高等学校不断地被推上被告席。“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法律纠纷愈多, 一方面表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的法治进程, 显示了权利意识和法治理念正在深入高等教育领域;另一方面, 它也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了我国法治的不成熟以及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反映了学校管理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欠规范以及现行教育法制的缺陷”[3]。

(一) 约束学校管理权力的法律缺位, 导致学校权力的滥用

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4]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所说“权力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一切公权力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监督。首先, 高校拥有的管理权力应有明确的授权。高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职权范围和运作程序进行, 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今, 对公民受教育权影响最大的退学权应该由谁来规范, 高校能不能自己设定退学权, 法律还没有规定。针对退学权是否应当遵循和适用法律保留原则, 有学者认为, “高校不能自行设定退学权, 即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没有先行规定的情况下, 高校不能自行规定退学的条件、范围、种类”。[5]“权利限制首先应该坚持正当性、不贬损性和最低性原则, 而不应实质性地损害或剥夺权利本身”[6]。所以, 立法应该明确学校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及享有的权力及其限制。高校在依法行使“学生入学决定权”、“学生学籍处分权”等有关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或丧失的权力时, 应适用“法律保留”原则, 这个问题的实质即凡是有关限制甚至剥夺公民受教育权的立法权, 不应该属于学校, 只有这样才能够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二) 高校行政管理行为不遵守正当程序原则, 致法治理念落空

在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中, 学校以田永考试作弊为由对之作出退学处理决定, 原告认为学校除了编印和签发的“期末考试工作简报”、“学生学籍变动通知单”外, 并未给其实际办理退学手续。并且在此后的两年中, 原告仍然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继续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 使用学校的各项设施。学校依然为田永正常注册、发放津贴、安排培养环节直至最后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并通过论文答辩等事实, “均证明按退学处理的决定在法律上从未发生过应有的效力”。然而临近毕业, 学校有关部门通知原告所在的系, 因对原告已作退学处理, 故不能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不能办理正常的毕业派遣手续。[7]法院认为, 被告人北京科技大学在对原告田永作出退学处理之前, 应给予其听证或是提出申辩意见的机会, 而后将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人宣布、送达, 只有严格遵照正当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没有瑕疵的行为, 也只有没有瑕疵的行政行为才能保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法院判决被告败诉。美国的程序法学派认为, “把程序制度化, 就是法律”[8]。这也是对美国宪法中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拓展, 没有正当程序, 受教育者在学校中的“机会平等”就难以实现, 其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没有正当程序, 不仅难以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实现公开和公平, 而且“事后救济权”也得不到保障, 从而也就谈不上对人的公正。“根据正当程序要求, 在学生因其不轨行为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以前, 必须给其通知和受审训 (即听证) 的机会……法院一致确认, 正当程序条款适用于公立学校做出的开除学生的决定。”[9]学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对违规学生作出处罚时, 是否具有符合法治精神的严格程序, 诸如原告的申诉权、学生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专门委员会听证并作出处罚建议的程序、被告的辩解和申诉程序、作出决定的程序和实施处罚的程序等等, 是学校管理是否遵循法治原则的重要体现。

(三) 高校内部管理规定漠视学生合法权利

高校制度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是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学校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的前提。”[10]我国《高等教育法》第41条赋予高校校长的第一项职权就是制定具体规章制度, 使高校能够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前提下, 依法有效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高校应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 修订学校原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既要继承和巩固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 保证学生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也要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充分保障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真正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因此, 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管理依据合法化、管理程序正当化、管理行为规范化。但是, 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内部管理规定都不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例如学校规定学生毕业时未完清欠缴的费用将不予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然而事实上颁证行为与欠费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 颁证行为所涉及的是行政行为中的行政许可关系问题, 只要达到许可的条件和资质就可以依申请获得证书, 而欠费行为涉及的则是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问题, 分别受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 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学校将此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明显违背法治理念。

还有在大多数高校存在的非常典型的现象, 学校保卫部门对作弊未遂的学生进行强制搜身, 并以搜出的作弊工具作为认定学生违纪的主要依据, 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这里的问题是学校保卫处有无权力对学生强制搜身?学校保卫处是学校内部治安保卫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公安机关的委托依法行使对学校内部治安事务的保卫工作, 但不具有法律授予的行政强制权, 特别是对人身的强制权, 对学生强制搜身已超越了其职权范围, 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对学生隐私权、知情权的保护也是现实中的一个盲点, 比如学生考试成绩未经允许能否公开, 学校作出影响学生利益的处理决定当事人是否有陈述申辩等等。

(四) 教育相关权利法律救济机制不完善, 申诉制度亟需重建

虽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申诉权, 《教育法》又将其具体化, 确立了学生申诉制度, 这是对受教育权利程序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但是整体来看, 我国对受教育权利的程序保障还非常薄弱, 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受教育权利受损而得不到法律救济的现象屡屡出现。英国法学家韦德曾指出, “权利依赖救济”[11]。无救济就无权利, 救济对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监督学校依法行使职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 必须完善相关救济制度。

我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了学生的申诉权, 是学生申诉的主要依据。然而, 《教育法》只是提出了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必要与可能, 并未就其具体问题, 如学生申诉的范围、内容、程序等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完善的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尚需有明确的法规或规章予以规定。2005年教育部修改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 对申诉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 例如规定了受理申诉的组织, 申诉的范围, 申诉时效等,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申诉制度作出更加具体而详尽的规定。新规第六十条规定,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但是, 该规定只是从原则上规定了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以及该机构构成人员类型。规定的过于宽泛, 为高校自由裁量留下了过于广阔的自主空间。申诉处理委员会要公正的行使职能, 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也是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 否则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可能会流于形式, 成为学校用来‘做秀’的机构。”[12]

二. 解决高校“依法治教”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树立依法治校理念, 为高校注入法治精神和权利意识

目前, 集中在高校的法律纠纷, 更多的是由高校管理工作者缺乏法治观念引起的。高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 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 而对于如何“维护人的权益”重视不够。因为, 法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不是物, 法的核心是权利。维护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受教育权益, 应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所谓受教育权, 是指受教育主体公平、公正地普遍享有各种类型和各种形式教育的权利”[13]。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 对其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受教育权已成为当代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在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的过程中, 不能不研究行使权力的结果与设置这些权力的目的或初衷是否一致。在考虑公共利益和管理效率的时候, 不能缺少法治意识和“维护人的合法权益”的理念。衡量高校管理工作好坏与成败的标准, 已不仅仅是管理效率的高低, 同时还要看其能否实现对人的正当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保障和维护正当的个体权利, 是现代法治精神的核心内容。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尊重人权的理性精神, 美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指出:“如果政府不给予法律获得尊重的权利, 它就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忽视法律同野蛮的命令的区别, 它也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不认真地对待权利, 那么他也不能够认真地对待法律。”[14]大学管理工作, 不仅应使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还应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和内在法治信仰的养成, 大学的管理文化应该是一种充分尊重权利的文化。

(二)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必须树立和体现法治精神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 必须高扬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必须服务于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为本, 转变管理理念。在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管教与被管教、管理与服从的关系, 而应该是一种相互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设计、管理、改革等各个教育相关环节, 应该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尊重学生人格展开。

(三) 完善教育立法, 约束规制学校权力的行使, 规范限制学校自由裁量权

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法治要求对学校权力的约束和控制。对学校管理的立法控制, 是指在学校管理权力的设定阶段, 对学校行政中的自由裁量权——自主管理权力的合理性进行规则性控制, 明确权力安排并设定权力界限, 对涉及基本社会关系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 明确法律保留的行政基本原则。高校在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的过程中, 对于如招生不录取、退学、开除学籍这种使受教育者丧失受教育机会的重要事项, 其基本原则应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来规定。实质就是高校作出关系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或丧失的决定所依据的必须是法律的规定, 使用“法律保留”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社会公正。

学校是一个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机构, 为了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教育目标, 法律需要赋予它相当多的自由裁量权, 即学校对很多事务享有自由判断并作出决定的权力。学校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时, 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作出规定。高校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 并不意味着该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当然合理。所以, 监督和制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无约束的自由裁量权的整个概念是不适宜于为公共利益而使用权力和拥有权力的公共权力机关的”[15]。正如韦德所说, “法治所要求的并不是消除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而是法律应当能够控制它的行使”, “法治的实质是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一整套规则”[16]。高等学校有权制定校规, 但这种权力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 否则就会侵害到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对高等学校制定校规的限制, 主要体现在实体内容与制定程序两个方面。首先, 作为一项法定义务, 高等学校制定校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即法律优先原则, 是指行政应受制于既存法律的约束, 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行为原则上是可以撤销和诉讼的。[17]其次, 在制定程序上, 参照一般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应当经过起草、审批和发布几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制定校规的过程应该最大限度体现民主, 扩大教职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因为校规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 教学教育活动密切相关, 只有经过这些程序制定出来的校规才能得到很好的遵守和实行。

(四) 畅通救济途径, 重建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由我国《教育法》所确立的一项法定救济制度, 它应当而且可以成为保护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一条重要救济渠道。但是这项制度还很不完善, 急需在立法上将学生申诉制度予以规范化、具体化, 使其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一是保持申诉机构的独立性、中立性。学校应该在申诉机构的设置上更多地吸纳没有行政兼职的教授等学术人员, 而不是行政人员占据申诉委员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申诉机构独立于学校的管理机关, 尤其是独立于学校违纪处分管理部门, [18]只有这样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才可以独立地作出裁判, 而不会过多地受制于大学内部各权力职能部门。二是维护学生利益, 需要学校在申诉机构的设置上更多地兼顾在校学生的利益, 因为他们才是申诉这项救济途径中真正的权利人和利益方。只有学生能够在受理申诉的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申诉机构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处境、学生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优手段, 才能够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单方面地作出错误决定。

在美国, 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申诉规则, 这些规则非常的具体、详尽。以耶鲁大学本科生规章中有关申诉制度的规定为例:耶鲁大学的申诉受理机构由10名常设成员和1名特设成员组成, 其中10名常设成员包括3名终身教授、3名非终身教授、3名学生代表以及教务长或教务长制定的代表。[19]可见, 在美国的高校申诉机构中, 都是以教授而非行政管理人员作为机构中的主要成员, 这样可以保证申诉机构相当于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学生代表的作用在美国申诉机构中也得到一定的重视, 反映了学生的利益, 可以说这样的制度设计才具有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 程序问题是整个申诉制度的关键。在处理学生申诉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正当程序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考虑是否公开申诉, 实行听证制度, 回避制度, 保证学生不会因为其申诉行为而受到加重处罚, 也不会遭受恶意的刁难和歧视对待, 彻底消除申诉人的后顾之忧, 也避免此制度沦为“做秀”。

摘要:依法治教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但是, 我国依法治教还存在诸如约束学校管理权力的法律缺位、高校行政管理行为不遵守正当程序原则、高校内部管理规定漠视学生合法权利、教育相关权利法律救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我们应该从树立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立法、畅通救济途径等方面解决高校“依法治教”中存在的问题, 使我国高等教育能够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进依法治教 优化育人环境 篇8

一、开展“依法治教年”活动,依法提高办学能力

1.加强普法教育宣传

一方面,我们以专题报告会、法律讲座等形式,组织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他们掌握法律知识,增强依法治教意识。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以校为单位聘请兼职法治副校长为师生做辅导报告,强化师生的法律意识。此外,我们还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挂图等,教育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2.加快依法行政步伐

市教体局加快教育职能转变步伐,完善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职责,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强互联网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如在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许可审批工作中,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开工作流程,公布受理地点、承诺时限、监督电话等,规范了办事程序。

3.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标志。为此,全市各中小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把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我们建立了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制度,让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履行对学校的民主监督职能。对于扰乱学校周边环境、侵占学校土地、无辜伤害师生等不法行为,引导鼓励学校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保障校园安全。

二、开展“百校行”活动,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为规范办学行为,市教体局在教育系统开展了“我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设立公共信箱等,搭建沟通平台;组织机关中层干部、中心校校长提建议、谈反思,系统上下人人参与。经过广泛调研,教体局出台文件,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校管理“百校行”活动。该活动要求局党组成员全员出动,各科室共同参加,由40余人组成7个检查组,所有人员步调一致,紧锣密鼓,务求抓真抓实。活动采用抽签检查的办法,每月随机抽签检查2~3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签检查10~15所中小学校,被检查学校涵盖初中、中心小学、教学点等。检查内容主要有学校管理、教学教研、队伍建设、学校安全等。“百校行”活动要求,抽查并带回学校一个班学生实际人数,检查学校控辍情况;实地查看有无违规办寄宿制学校和审批与实际办学不一致等现象,检查违规办学行为治理情况;查看课表,进班听课,查看备课、作业,检查体音美课程是否开齐、开足。

截至目前,市教体局已抽签检查129所学校。通过“百校行”活动,学校依法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依法优化育人环境

1.治理违规招生

我们出台了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招生政策规定,高中招生落实好择校生、政策性加分等政策,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明确了划片招生范围以及招生流程等,特别强调:“学校不得代收伙食费、交通费、管理费、住宿费、洗衣(澡)费等;不得以办‘封闭班‘寄宿班为名搞一校两制;禁止公办学校以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学生收费。”全市中小学校严格执行方案规定,整肃了招生秩序,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治理教育乱收费

我们进一步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管行风”的原则,加强对教育收费工作的管控,与各乡校签订教育收费管理目标责任书,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层层抓落实。设立了举报电话、信箱,接受群众举报;要求学校全面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大教育收费政策宣传力度。采取不定期组织人员明察暗访的形式,严肃处理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的教师,对违纪违规的4起案件,依法依规处分了相关责任人,及时刹住了不正之风。

3.治理高考舞弊

依法治教演讲稿 篇9

淄博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晏刚 许超

2010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省各项教育政策相继出台。7月中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8月下旬《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下发,为深入了解新形势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现状,为 “六五”普法更具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效果,深入区县、学校,对全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法制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以“弘扬法治精神 普及法律知识 共建和谐教育”为主题,开展了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学校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全市教育系统“法制淄博”建设集中推进年等丰富多彩的普法、学法、用法、守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干部、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2009年和2010年,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分别表彰为全市“法律五进”集中推进年活动先进集体和“长效机制”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中和街小学等一批学校为全省法律五进现场会提供了现场,市教育局作了经验介绍,全市教育系统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肯定。今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法治淄博”建设集中推进年工作,全市教育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这项工作已结出硕果,今年,我市省级 “依法治校示范校”又有11所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我市省级“依法治 1

校师范校”已达28所,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要求达到25所的目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和“五五”普法工作总结也已接近尾声。这些工作,必将推动我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更上新台阶,对维护教育稳定,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回顾近几年全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重点是: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逐步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学校依法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依法管理学校的基本法规文件学校章程,并在教代会上通过,也得到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章程开展,并依据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教育教学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了依法执教、依法管理、依法育人。

(三)尊重师生合法权益

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聘任教师,并建立了教师申诉制度及操作办法,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发展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同时建立并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四)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成立教育工会和实行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校长信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长期联系制度,积极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广泛争取社会及家长对学校的监督和支持;设置公开栏,成立了校务公开组织,对各种评优、晋级、收费等敏感问题,及时张贴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些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学校工作沿着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五)法制学习宣传氛围浓厚

各级各类学校的普法工作机构比较完善,并做到了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各学校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使广大师生的普法学习有了保障。学校每学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向学生做普及法律知识的报告,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和征文评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的能力。校内均设置了法制宣传板块,同时利用校园网、校刊、手抄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对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对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分析

(一)部分现行地方教育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淄博市义务教育管理若干规定》、《淄博市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淄博市幼儿园托儿所管理规定》等地方教育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弱化、片面、甚至不执行的情况。许多学校还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不注册、私自开办民办幼儿园等情况。

(二)学校章程许多条款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校的学校章程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条款内容不全、内容不适合当前形势等状况,也有些学校的章程没有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同时也存在审批部门把关不严、审核不细等问题。

(三)家庭法制教育阵地急需开辟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看法存在偏差,还普遍存在诸如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家庭没有关系,孩子只要学习好,法制教育无所谓等片面认识。

(四)打造具有丰富法制内涵的校园文化力度需加强

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内容,法制教育内容相对缺乏。

三、对今后依法治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地方教育法规的执行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教育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力度,杜绝执行不力甚至不执行的状况。尤其在规范办学行为、民办学校的审批检查方面要严格把关,同时加强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制度的落实,以有效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学校章程的修订和完善

学校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依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各项条款内容、体例等做到仔细研究,认真核对,不允许出现与上位法相抵触甚至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把好审批关。

(三)积极开辟家庭法制教育阵地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努力推进家庭法制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接受法制熏陶,以达到“法制并不远,就在我身边”的教育效果。

(四)努力打造法制校园文化

各级各类学校应努力创造造校园法制教育文化氛围,将学校法制教育与“法律进校园”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法制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欣赏法制图片、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法制知识竞赛”

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通过广大师生法制水平的提升来规范办学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六)认真抓好法制教育 “四落实”

上一篇:学习《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下一篇:大学生安全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