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精选9篇)
《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 篇1
“十二五”中继教《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
划
田锦江
十二五中继教育学习活动已启动。根据学校对继续教育学习的要求,我特对《教师教学智慧》一本做了简单的阅读。现将学习计划整理如下。
一、对于理解教材的能力这一篇节,需要我们 多读教材多钻研教材。只有我们真正把教材弄透了,才能将其转化为我们的知识和技能。
二、驾驭教材的能力学习方案,有用的知识,还需要合适的使用、传授途径,才能达到学习的心里,真正实现教学的真谛。这需要我们不光要多学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向老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
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学习,信息多了,需要处理、需要分类、更需要消化处理,才能转变 为实用的东西。
四、教学时间的安排篇章。一句话简单说明,联系实际。
五、进行有效提问,有效教学,这两个篇节,需要在学习时,重点放在“有效”两个字上面。毕竟我们是教师,没有很多精力用于无效的事件上。而我们的对象——学生,也是需要时间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正常健康地成长的。
六、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篇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从教育行业转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爬上领导岗位的人,在讲话演说时都不简单,漫骂教师无用同样语有伦次。这充分说明了当一名教师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好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造就更多的人才。
七、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2012年10月
一、理解教材的能力
2013年2月
二、驾驭教材的能力
2013年8月
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2014年2月
四、计划条理性(教学时间的安排)
2014年8月
五、进行有效提问的能力
2014年12月
六、有效教学策略
2015年1月
七、观察能力
2015年8月
八、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 篇2
一、听恰当的音乐———调节学习情绪
实践研究表明,音乐能够通过改变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调节人的情绪,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音乐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课前:我会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音乐的节奏与学生的心跳节奏相当(大约每秒一拍),这能够使学生的大脑很快安静、清醒下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课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巧妙使用音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情境应结合脑科学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在学生整理数据、制图时,我会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增强学生创造力和严密思维逻辑的联系;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我会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在复习和反思学习时,我使用节奏松散的梦幻型音乐,这有利于知识回忆、巩固和提高。例如,每节课快结束时,我经常使用这样的音乐,组织学生冥想,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组织学生画思维导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做脑保健操———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中做健脑操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活动,就能促进他的血液循环;运动可以促进呼吸加深,提高大脑供氧量;交叉运动有利于大脑两侧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效利用整个大脑;一些类型的运动会减少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化学物质,进而帮助大脑信息的传递和储存;对动觉型的学生来说能激发其思维;教师计划和控制下的运动会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会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热情饱满。
三、实施多感官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觉倾向性
学生的知觉类型主要有视觉、听觉、动觉等几种类型。学生的学习是“听到的一点、看到的一些、做过的许多”。因此,学习新内容时,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习效率越高。教师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组合参与学习,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实施多媒体教学;[2]落实体验性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冥想———整理储存信息
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给学生“冥想”时间,对学生整理和储存信息大有好处。冥想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再造事物的形象,将知识和情节联系起来,所以,冥想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中,我感受到有效的冥想是画好思维导图的基础,有效的冥想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与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一个教学片段,或者对整节课的知识,组织学生冥想。冥想时,我会用慢节奏的语言进行引导梳理,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身体和精神都获得了放松,处于一种有利于自然无意识整理与存储信息的良好状态。
五、画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将思维外化为图,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学生借助他们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示出来,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总体把握能力。[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由讲课者成为听课者。[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团队共同体中完成的,每个团队都有自己个性的队名,在团队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的自信。(3)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种教与学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进步非常明显。所以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快乐地学习,开发学习潜能。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多感观刺激,减少课堂压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学习,最终成为快乐的终身学习者。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快乐地学习,开发学习潜能。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多感观刺激,减少课堂压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学习,最终成为快乐的终身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思维导图,多感官教学,健脑操,冥想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走出忽视学生成长规律的误区[J].中国教育报,2014.
教师智慧教学 学生享受学习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多感官教学;健脑操;冥想
我们经常说要“照顾全体”,但是,一会儿叫这个,一会儿叫那个,教师就一个,要面对那么多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老师把该讲的讲了,孩子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后来我想,能不能调换一下,让学生讲课,老师听呢?我尝试过一次,效果很好。那节课,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我似乎成了多余的人。其实,老师不是真的没事干,老师的事都是课前干的。老师要制定两个方案——学习方案和评价方案。学习方案要告诉学生干什么,一条一条介绍清楚,每一条都要有相对应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就是告诉学生你要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的程度越深,加分越高。每个团队都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学,因为要为他们最后的讲解做充分的准备,要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
一、听恰当的音乐——调节学习情绪
实践研究表明,音乐能够通过改变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调节人的情绪,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音乐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课前:我会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音乐的节奏与学生的心跳节奏相当(大约每秒一拍),这能够使学生的大脑很快安静、清醒下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课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巧妙使用音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情境应结合脑科学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在学生整理数据、制图时,我会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增强学生创造力和严密思维逻辑的联系;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我会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在复习和反思学习时,我使用节奏松散的梦幻型音乐,这有利于知识回忆、巩固和提高。例如,每节课快结束时,我经常使用这样的音乐,组织学生冥想,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组织学生画思维导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做脑保健操——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中做健脑操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活动,就能促进他的血液循环;运动可以促进呼吸加深,提高大脑供氧量;交叉运动有利于大脑两侧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效利用整個大脑;一些类型的运动会减少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化学物质,进而帮助大脑信息的传递和储存;对动觉型的学生来说能激发其思维;教师计划和控制下的运动会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会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热情饱满。
三、实施多感官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觉倾向性
学生的知觉类型主要有视觉、听觉、动觉等几种类型。学生的学习是“听到的一点、看到的一些、做过的许多”。因此,学习新内容时,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习效率越高。教师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组合参与学习,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实施多媒体教学;(2)落实体验性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冥想——整理储存信息
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给学生“冥想”时间,对学生整理和储存信息大有好处。冥想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再造事物的形象,将知识和情节联系起来,所以,冥想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中,我感受到有效的冥想是画好思维导图的基础,有效的冥想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与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一个教学片段,或者对整节课的知识,组织学生冥想。冥想时,我会用慢节奏的语言进行引导梳理,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身体和精神都获得了放松,处于一种有利于自然无意识整理与存储信息的良好状态。
五、画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将思维外化为图,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学生借助他们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示出来,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总体把握能力。(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由讲课者成为听课者。(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团队共同体中完成的,每个团队都有自己个性的队名,在团队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的自信。(3)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种教与学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进步非常明显。所以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快乐地学习,开发学习潜能。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多感观刺激,减少课堂压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学习,最终成为快乐的终身学习者。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走出忽视学生成长规律的误区[J].中国教育报,2014.
2023教师教学学习计划 篇4
一、教师学习指导思想
立足本教研室教师现状和专业发展需要,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在职培训为主,结合本教研室重点建设专业的具体规划,按需培训,学以致用。
二、教师学习目标
促使本教研室教师充分把握我院的发展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学期办学理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教风,使本教研室真正成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师。
三、学习计划
1、为了学科的长远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考博。本教研室争取在20__年至少有1名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2、为了满足新办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需求,本教研室拟派__X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学习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进修时间为5个月(20__年9月至20__年1月)。
3、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位青年教师主备,邀请同行教师和专家评议。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要求确立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4、坚持同行听课制度。每学期互相听课6学时,课后交流,学习同行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找出自己的差距,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5、强化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科研处、教务处举办的各种科研和教学培训,以及国内相关专业的学术培训。
四、实施情况
1、教研室__X老师在20__年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与环境卫生学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20__年9月至20__年7月),完成了年度青年教师考博的学习计划。
2、教研室__X老师顺利完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半年的进修学习任务,也完成了年度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计划。
《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 篇5
罗亚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构建服务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坚持公平与效益并重,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学习目标及要求
1、明确教学设计原理;增强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
3、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四、学习内容
第一章
课堂教学能力研究
(一)导引
课堂教学能力界说
(二)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第二章
《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1、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2、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教学设计的标准
(二)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课例分析(三)案例
(四)反思与自我评价
五、措施
1、不断总结和反思,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的东西转化为经验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抓理论学习、促观念更新。
3、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4、期末认真总结,认真体会,不断完善自我。
5、同步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学习笔记,6、积极讨论问题。
教师教学智慧 篇6
培训内容:理解教材的能力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5日
培训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一、培训目标:
1.从胜任特征说明方面,培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对教学时间的安排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力、有效教学策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提升。
2.通过相关事例情境培养教师驾驭教材及处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分析处理,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训练,让教师的教学智慧及人格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通过对相关问题及事例的评估,培训教师坚定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培训重点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2.驾驭教材的能力。3.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4.有效教学策略设计 5.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智慧》第一部分:理解教材的能力
四、教学时数4学时
五、教学设计 1.胜任特征说明
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就广义说,把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都叫做理解;就狭义说,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一般所说的理解教材,主要指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理性上的掌握。理解教材主要包括理解教材的结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编写思路、教材的优点和缺点。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经历感知教材和思维加工两个阶段。理解教材的方法主要有换位法、阅读法和挖掘法等。
2.相关情境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前人文化、智慧积淀的精华,是知识、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精华,它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典范性和育人有效性等特点。要搞好教学,首先要理解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是教师保证自己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都不知道教材上在讲些什么.那么他又如何教会学生呢?对教材理解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随后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全面、出色地完成相应学科的教学任务。3.情景一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毕业五年来.非常喜欢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屡次参与各种教学比赛.成绩不错。最近,经过区级公开课的选拔,我被推荐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士赛,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于是自己先把以前上的比较成功的课的文件整理出来以备使用。但当我看到具体比赛规则时有点傻眼了,这次比赛课题规定为同一课,所谓“同题异构”,题目是“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从语言风格来看,语言精练平实。
这就意味着这节课比较枯燥,语言没有吸引力,净是一些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文讲起来简单,但不客易出彩,难得的一攻比赛机会,我要是按照平时的方法讲下来,肯定不会得奖,这可怎么办呢? 这位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几乎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知道各位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如果你是这位教师,现在会怎么做呢?结合本节课所介绍的胜任特征,对这位教师你会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解决策略之一
这个老师也真足够倒霉的了,偏偏遇到一个自己不擅长的课文。不过,说明文的讲解确实是比较枯燥。但是,既然学校要比赛,又非得讲不可,那就只能好好准备了。虽然不能在讲法上有什么新的突破,也可能讲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来,但是只要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至少不能算是一节失败的课吧。如果想做得更好点,那就要在条理性上多下点功夫,因为说明文很讲究条理和逻辑。
解决策略之二 这些事情虽然很苦恼,但是这位教师也未免太过悲观了。《鲸》是一篇兑明文,说得更具体点.还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学生对一些科学现象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位老师如果细细体味这篇文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篇很有意思,并且写得很精彩的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义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觉得好的成绩不是取决于有没有好的复习策略,而在于学生在平时上课时有没有把知识掌握牢。所以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保证平时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根本。
你在原单位的环境下“在教学成绩等各方面没有任何的竞争压力,自己感觉很轻松”,这说明你是一位比较优秀的教师,你对于教材教法的把握不存在问题,只是新的工作环境让你感到了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使你不知所措而忘记了自己的优势,以至于“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真有些乱了阵脚”,这是大可不必的。
此外,最后复习的时候,我觉得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因为复习不同于平时讲新课,复习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一单元一单元的复习,并不拆断单元内的联系,而且这样做也便于规划、检查,及时调整复习进度。
解决策略之三
首先,我非常理解这位老师担心的问题。的确,复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中考复习,那就更重要了。复习是要讲究技巧的,平时讲新课只是涉及 到教师对每节课的理解和驾驭,但复习就不同了,复习涉及到教师对整本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相比平时讲新课,复习对教师理解教材的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教师是否全面、透彻的理解了整本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复习计划的制定,所以,要想制定出好的复习计划,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就我的教学经验来说,每本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组织都是有一定逻辑的,各个单元内的联系是最紧的,除此之外,各个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考虑到这些联系,把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放在一起复习,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刚刚来到规模较大学校的您,不适应周围的环境是很正常的,从领导的管理方式到学生的素质高低,从同事间的竞争到家长的高期望值都会使你产生种种不适应,但看得出,您是一位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体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进入角色,以扎实努力工作,您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复习课的把握一定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4.解决策略的辨析
4.1初级的解决方式
具有这种思路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了教材表面,没有能够
深入到教材内部,仔细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及各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结构等,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
4.1.l辨析
您同样认为说明文不好讲,至少是不容易讲出新意,之所以好多老师有这
种想法,可能是基于大家的教学经验所得。正如您提到的:“说明文很讲 究条理和逻辑。”这是对这类问题很准确地把握。但同时,要想讲好说明文,仪仅看到说明文的条理性是不够的。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就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欣赏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我们同样能看到有些说明文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教师要想更好地讲好说明文,不仅要认识到说明文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同样的文体,其写法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很好理解了教材,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
4.2进步的解决方法:从这些教师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可以看出,这些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还是很高的。首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其次,有些教师甚至开始领会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这是难能可贵的。
4.2.1 辨析
您对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把握很准确。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史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但是,确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鲸》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
您准确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逻辑结构的理解也很到位。但是,教师理解教材的能力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对文章的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等等。所以,在您准确把握文章丰要内容的基础上,如果能更深层次.带领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组织方式,那么,相信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3 积极的解决方法
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些教师一般都能够做到全面理解教材,而理解教材是驾驭教材的基础,所以,这些老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在充分理解的同时,又能够超越固有知识,不为教材本身所限,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5.指导与训练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方法很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5.1.1 从面到点理解教材的方法
(1)研读“课本说明每册课本前后都附有编者的说明,大致包括编者的意图、教材内容的安排、编写体系、课本结构、单元知识和训练、课时安排等问题。
(2)浏览全套教材
(3)通读所教全册教材(4)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5)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5.1.2 理解教材的具体方法(1)换位法
教师要真正理解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教师可以采取换位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教材你编的,那你是怎样编出来的,又为什么这样编呢?这样才能钻进教材中去,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2)阅读法
阅读教材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教师们常用的方法。
5.2指导建议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后,面对新教材,我们的许多教师都有新的疑惑,以前的教学大纲对各种教学的要求规定地很详细。
(1)加深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
(2)加强对教材使用的培训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验非常大,一些教师在面对新教 材时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对新教材的使用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即使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组织大家互相交流讨论与借鉴别人的好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同解决提高。
(3)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找准重点,突破难点
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对教学没有了很细的目标要求,更精确的教学目标和尺度需要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来把握,这就更考验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界定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标准。
(4)教学前充分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基础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新教材中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再以此为基础来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能 完全依赖于教案设计。
5.3指导建议 钻研理解教材的五要点(1)把握整体
从全局上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写意图、训练线索及体例,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胸中有数,要把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起来钻研理解,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方面的智力、培养哪些道德品质和习惯,等等。
(2)理解单元
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任务;第二步,掌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知道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旧知识有哪些;第四步,了解各节各课内容的主要特点;第五步,了解编者将此单元内各节各课编在一起的意图。
(3)落实课时
即把理解教材的任务落实到每一课时,对单节单课教材的钻研是设计教法、改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一环,教师应独立地、认真地、深入地从各方面去钻研每一课每一节的教材内容。
(4)综合分析
要跳出单元和单节单课的圈子,从某一角度将教材的有关内容放在一起比较研究。这样不仅能对教材加深印象,增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而且能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发现能力和联想能力。
立足教学反思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篇7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价值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从教和学两个维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职业良知的体现。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心态,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
孔凡哲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可以细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申继亮教授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即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档案袋法等。教师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地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教学反思能积累教学经验,共享资源;教学反思能从成功中借鉴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反思的维度和途径
重复很容易,改变意味着创造。改变的原动力在于反思。那课后反思的视角有哪些呢?我感觉应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尴尬”之处、教学机智、学生的创新见解、再教设计等。
1. 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挖掘
张丹教授说:教学反思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挖掘是教学反思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师一定要对教学现象敏感,一定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What to(教学成功之处、遗憾之处,用具体事例说明)
Why to(为什么发生?寻求多种原因)
How to(采取何种策略解决?效果如何?)
我们可以从教师教的角度、学生学的角度和课堂互动交流的角度等方面挖掘教学现象。从现象中进行诊断,诊断其中的问题,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观点,有证据的支持(理论的或实践的),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2.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表情,品味学生的作品,从中获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后测的数据准确把握学生这节课获得了什么;透过学生的错误,寻找错误背后的合理性,引发学生向正确轨道上行进。面对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课后还进行访谈,访谈学生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接近事实的方法,教师常犯的错误是猜测学生的想法,其实学生就在我们眼前,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是我们研究教育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现象,而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反思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3. 再教设计
敢于直面自己存在的问题,能综合地反思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反思的习惯。反思不仅为了总结过去的成败,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梳理自己的思路。如课堂教学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反思,在反思中你要认真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反思中你要思考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是什么导致效果不佳或是什么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在反思中学会理性地看问题,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反思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在情境中感受到的不足之处和新想法,下节课就要进行尝试与跟进,直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某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思与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反思的功能,再教设计是反思的呈现方式之一。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描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经历,但如何把经历上升为经验,把经验作为再创造的基石,同时超越经验,打破习以为常的重复呢?
1. 立足学生,让诊断有依据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对经验进行固化再利用,对教训进行分析再加工,进一步提高理性思考的水平,提升实践智慧。
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后,我给出了如下思考题:
一辆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千米。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依据数学关系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感悟能力。这里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其中解答此题需要的知识基础包括乘法的意义,时、分之间的换算等。
学生的答案如下:
有的学生写60千米,有的学生写120千米,也有的学生写100千米,还有的学生写7200千米。这些不恰当的答案,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和数量关系的感悟有偏差,正确答案是180千米。一个单位是30千米,1小时有3个这样的单位,2小时有6个这样的单位,也就是有6个30。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没有用单位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习惯把1分钟、1时、1天、1周等作为1个单位进行估计和推算。其实,在具体情境中选单位是第一学段对估算的新要求。那么,此题应该把19分钟看作一个单位,60分钟里面有3个20分钟,也就是大约有3个19分钟。问题就变成了应用累加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才造成了不知累加几次的想法?得不出合理的结果。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基本的数量关系没有搞清楚,不知如何思考问题?面对间接条件不知如何转化?针对新情境下的问题,选择方法很重要。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核对意识,7200千米太大了。汽车1小时的时速大约在60~120千米之间,2小时根本不可能超过500千米,何况是7200千米呢,太不符合实际了。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障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对单位的认识,并拓展对单位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这里的单位不再是计数单位中的一、十、百、千等,也不再是一元、一角等常见的单位,还可以把一刻钟、半小时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测量,进一步体会度量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 立足差异,让想法可视化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如《鸡兔同笼》问题,把用计算能解决问题当作唯一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画图、尝试列表都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非只有会列算式才判断学生会解题了。
如:鸡兔放在一个笼子里,数头8个,数腿26条。有几只鸡?几只兔?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几只鸡?几只兔?
5分钟后,学生有的画图,有的列表,有的列算式……
答:有5只鸡,4只兔。
方法1
6+6+6+8=26(腿)
答:有3只鸡,5只兔。
方法2
头:5+3=8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方法3
假设全是兔
4×8=32(条)
32-26=6(条)
6÷2=3(只)鸡
方法4
方法1:学生用了画图的策略,“26条腿”这个条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可总数是8个头未引起学生的关注,说明在做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对题意有进一步的理解。
方法2: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一边画一边尝试调整,不仅关注了两个显性条件,对两个隐含条件也用得充分。假设一只鸡和一只兔为一对,每对有6条腿,画到3对时,还剩下8条腿,所以后面一对都是兔,为假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法3:学生用了尝试列表的策略,在保证鸡、兔共有8只的情况下,逐步调整,使腿为26条时对应的鸡兔只数就是所求。
方法4:学生把理解题意的过程用图文形式呈现出来,突出了问题解决中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学生用算式解答也体现了假设的思想。
学生多样化的想法,让我们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也清楚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有透过现象寻找证据的意识,不是凭经验、靠感觉。面对问题,要能透过现象,寻找教学中的症结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学生。反思的主要目的就是面对教学中的现象,调整教与学的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核对意识;既关注每种方法的独特价值,也要呈现几种方法背后的联系。
3. 立足联系,让知识有结构
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让学生体会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具有多元的对称性。如果只停留于此,似乎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马路中间的井盖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在篮球场的中间会有圆,三分罚球线是一个半圆弧?这样的三个问题足以涵盖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还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从问题入手,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
“圆,一中同长也”,正是这样的特点,把车轮做成圆形的,才平稳不颠簸;而用椭圆、长方形、正方形做车轮,因为这三种图形不是一中同长,所以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起伏,不平稳。马路中间的井盖都是圆形的,如果被车轧,翘起来,因为一中同长,也不会掉下去;而正方形的井盖很有可能从对角线的位置掉到井里而留下安全隐患;三分罚球线是一个半圆弧,应用了圆———一中同长的特点,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生成 篇8
课堂教学智慧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能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日本著名教育实践家斋藤希波认为:教学智慧是在教育教学展开过程中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决断和组织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智慧一般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流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如学生的发言、学生间的评价、学生的闪光点、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内容等,以此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灵活改变教学进程和教学手段,以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结合自身的教学以及听课之后的思考,笔者以为,生成语文教师教学智慧至少包括四方面的能力:
一、准确的判断力
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教师想把自己课前仔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拿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是自我的事,而阅读教学却是自我和他者发生关系的事。他者一旦介入,你便天然担负起引领的责任。你如何带领学生(他们或者自以为全都看到了,或者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们有的已经会走,有的还不会。他们有的感性,有的理性。)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让人人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这是一个难题!在解决这一难题中,要求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学情、环境等影响教学活动的相关因素的判断。这种判断越准确,越有可能让教学活动的根基牢靠,也就越有可能成功掌控课堂。从这个意义来讲,课堂教学进行之前,需要对相关教学要素进行判断。从具有判断的意识到尽可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是教师在这一阶段生成教学智慧的必经途径。
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位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真实阅读,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关键词,按照“美貌→美誉→美德→美丽”(结合标题“跨越百年”)的思路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认识到居里夫人用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理性的美丽,从而把握住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哲学意义和人生意义。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具有居里夫人同样的美貌和才能时,你会选择哪条路走完人生?”有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要走居里夫人那样的路!但从回答声中却听不到丝毫的感动。课后,这位教师也感觉到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自己的真实阅读与学生的阅读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东西,教师总是“浮”在课堂上,而学生似乎很客气地在旁观。居里夫人理性的美丽和永恒的价值,并没有像教师所预想的那样“传染”给学生。学生下课后的表情,也并没有像教师呕心沥血备课时思考的那样,让居里夫人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真实的影响。
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课堂设计流程是合情合理的,对文本的理解也都是很透彻的;在课堂上能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内容挖掘得很深。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真正跟着教师进行积极思考的学生很少,相当多的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思维游离状态。究其因,笔者以为:上课前教师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但没有在课前以“非我”的角色去进行阅读,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实际能力与设定的目标之间有多大差距。有了相应思考与判断之后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搭建台阶让学生思维走向更高层次。否则,就像这节课一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深度都显得很肤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和在自主活动中都表现不出为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的迹象。
二、沉稳的应对力
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一些“意外”,是由教学的复杂性决定的。巧妙处理这些“意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相反,被“意外”牵绊,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进展和效果。当然,这种情况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这是教师形成教学智慧必须接受的挑战。尽管老师都希望教学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情况进行,但这不免有些理想化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预设之外的“意外”,也是教学本身包含的东西。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应对“意外”时的那份沉稳,正是这份沉稳,才使得教学更有成效。
一位教师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此时,这位教师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背离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只见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语气缓缓的,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老师没有贸然予以否定,通过及时的调适,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随之被打开……课堂上教师沉着的应对,顺水推舟之后,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高超的驾驭力
如果说准确的判断是前提,沉稳的应对是依托,那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就是保障。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大的动态系统;而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每一堂课又是一个小的动态系统。既然是个系统,那么就应该有相对完整性。课堂教学,需要一种持续不断的驾驭力,任何环节上的差错或者失当都可能成为课堂系统的“瑕疵”。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仅指常态下按部就班式的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还包括非常态“遭遇意外”后巧妙处理,并继而从新的教学着眼点起步重新驾驭课堂的能力。能不能做到常态下教学有的放矢,能不能确保“非常态”下教学的有序进行,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必要途径。
曾听一位老师上伊索寓言《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一课,初读课文之后,老师便提出一个问题:课文第一句写道,“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征?在片刻沉默之间,全班学生无不流露出困惑的神情,有的则把头埋得很低。见状,教师不慌不忙的去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到:“我们把课文中这句话改变一下,改成‘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得到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你把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作为商人的庇护神,赫耳墨斯想去做社会调查的目的和心理前提是否完全相同?”同学们想了一下,回答道:“不同。改变后的句子,意思是赫耳墨斯还不知道人间对他是不是尊重,心里没底,所以想到人间调查一下。课文的意思是,在赫耳墨斯看来,人间对他是否尊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事,要了解的是尊重的程度到底会有多深。所以调查目的完全不同。”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轻松地体会到“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性格特点”。
凡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除得益于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和课堂教学密度合理外,还得益于教师课堂引领得法。其中引领正是教师课堂驾驭力的体现,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很容易把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起来,通过师生对话去让学生深入体悟。
四、敏慧的反思力
现在的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前预设、教中创生,也强调教师的教后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来讲,教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思考失败的教训。但是,具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不可能对每堂课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反思也应该有重点,有主次。用心筛选和甄别反思的内容,并对反思本身作出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可行路径。
教学反思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上主要从两个维度去重点关注:第一、语文教学维度。即语文教学是否体现“唤醒”意识,唤醒教师自身的精神智慧和人格魅力,唤醒文字所蕴含的作者情思,唤醒文本的知识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智性及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唤醒学生对母语的情感。第二、语文教师自身维度。我们是否应该不断丰富学养,完善人格,强健精神;是否致力于提升语文学科的品味,还原语文学科的魅力,用语文之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沐浴母语之甘霖;是否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己任,打好学生精神底子,培育学生人格精神为使命。微观上可从三个方面关注:第一,关注教师自身行为的量度。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这节课我是否以认知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把语文课当做了只是传授课,是否用狭隘的的机械的训练发展能力。是否过分注重教师的理性分析,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得不到张扬,创造力受到严重的扼制等。第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否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第三,语文课堂的效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没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融于心智的语文活动。
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就是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教学境界的提升,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值得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表现出来的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通过某次学习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一靠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经验积累,二靠通过学习的不断积累,三靠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满腔热情的关爱。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9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
作为班主任,从班集体的组建之初,师生就共同努力,力争使班级形成自主管理型的班级特色。我的做法是:制定班规,使学生自我约束;利用目标激励,积极引导;利用小组评价,引导合作与竞争。
我在初一到初二担任数学备课组组长期间,针对班级小组的课堂评价环节,与同组数学教师共同设计并使用数学小组评价单,有效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并且通过这一工具引导学生持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在初一数学小组评价单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课堂评价方式。
开学之初,我要求每个同学都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目的性和动机,减少了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利用“你追我赶争上游”,在每次考试的前两周,每位同学制定考试目标。这个表格记录着他们每一次的成功与超越,也记录着他们的失败与反思。每次考试后,同学们都要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优势、不足、措施。应同学们的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为全班同学做学习经验介绍。
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小组积分细则和课堂表现记录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个积分细则也在逐渐的精细、完善。课堂表现记录表主要从回答问题,板演,讲题三个方面加分,由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表现打分。
每周各组组长都要组织本组同学总结本组这周学习、纪律、卫生,课堂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两周学习委员要针对全班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班级的共性问题提出建议;每月对积分最高的三个组进行表彰与奖励。
通过这一工具引导学生持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这个做法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初见成效。
作为初二数学备课组长,在20xx年1月2日,组织初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竞赛,我主要负责出题、评奖、写奖状、领奖品、给学生颁发奖状与奖品,此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5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18人,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作为备课组长向学校及时申请利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时间上数学辅导课,把全年级学生分成5个层次,本组四位数学教师各负责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力求提高全年级的数学成绩。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我会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掌握和运用“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名老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班通”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存在差异的交流活动。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利用情景再现使学生展开联想、想像,从而培养阅读创新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情景再现,是阅读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它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利用情景再现,再造作品境界。如读《孤独的收割人》,我们边读边展开想像的翅膀,在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图画:在一望无垠的高原上,轻风吹动着白云,在蓝天上缓缓移动,成熟的庄稼泛起微微的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这时,传来阵阵凄凉的歌声,循声而望,是位姑娘。她“又割又捆”,“边干活儿边唱歌”……由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作品的艺术境界,并将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在感染、共鸣、激动中不能自已。
②发挥丰富的想象,再造人物。《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诗中仅写到她的唱歌与收割,至于其他情况没有写及。阅读此诗我们可根据姑娘唱歌和收割的情况,对她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造一个完整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如此再造人物,才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甚至“与之共语”。
③展开联想,去填补艺术空白。如《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家世如何?经历如何?她过去怎样?现在怎样?歌声为何这般凄凉?为何这般哀伤?……我们可发挥联想,去填补这些艺术空白。
阅读中的联想主要有四种方式:
①接近联想。如阅读郦道元的《山峡》,联想到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眼前呈现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
②相似联想。如读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梅此景,可联想到人的坚韧品质,不屈精神,顽强斗志。
③对比联想。如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从萧条凄凉的秋联想到峻青《秋色赋》中所描写的丰收的秋。
④因果联想。如阅读鲁迅小说《孔乙己》,可根据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自身等因素,联想到孔乙己的结局。运用阅读联想对读物进行理解、追忆和创造性的思考,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广泛而多样的联想,以努力提高阅读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最鲜明的要求,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也只有通过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造想象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4
在人们印象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无非是识字、写字,而阅读方法的指导那是中高年级老师的任务,与低年级的老师似乎没什么关系。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只会识字、写字,那么在考试中一定会一败涂地的。分析一下低年级孩子的语文试卷,你不难发现,识字、写字固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读和写也非常重要,孩子们不仅仅要会写一些字、词、句,还要会简单的阅读,了解短文的意思,完成相关的练习。如果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渗透在各个年龄阶段,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也同样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的引领与渗透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给予阅读方法
低年级孩子刚刚进入阅读课的学习,他们对于阅读方法可以说是毫不知情的。所以,在教学第一篇课文时,我就给予了孩子们六个字:读、标、圈、划、描、查。读,就是引导孩子拿到一篇课文后至少读五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提。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这是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为课文分段的必要前提。圈,圈出课文中的一类字,二类字。使学生明确课文中自己所要学习的生字。划,划出生字所能组成的词语。划词语也是帮助孩子丰富词汇,识记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描,描红所要学习的生字。让孩子看懂生字的笔顺后描红,这样孩子能更好的掌握生字的笔顺,为生字的书写做好一定的准备。查,结合课文内容,查查自己有疑惑的东西,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在查阅资料中逐步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六个字,就是课前预习的六个要点。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给予孩子们六个阅读小方法,使孩子们知道每拿到一篇课文,就要仅仅围绕这六个字,去预习课文。在这六个字的引领下,逐步渗透了简单的课前预习方法,为以后的阅读指导做好了铺垫。
二、总结提炼规律,学会有效阅读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有效阅读的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阅读更多的内容。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要让孩子们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语,结合以往所学等等都是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仅仅使用这些方法,而是在使用后,要归纳,要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渗透阅读的方法。记得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理解“美丽”、“非常”两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读了相关的句子后,引导他们分别换一个词语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就很好得理解了这两个词语。
在孩子们理解词语后,我及时的总结: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我的总结引导下,孩子们就会慢慢明白理解词语时可以找相近的词语,使孩子习得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中,理解“得意”一词时,我引导孩子们想想:自己什么时候最得意?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了很多得意的情景,这时理解“得意”一词,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我总结:“是呀,结合我们的生活情景,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参加”、“蘑菇”、“练习”。让孩子们读一读,随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有的孩子说:“我是在电视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说:“我是在书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说:“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听了孩子的话,我及时总结到:“看电视,看书,听故事,都是识字的好方法。”这样的总结语,能使孩子们明白识字有很多途径,也能使孩子们更好的去主动识字。因此,真正有效的阅读,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方法让学生悟。我们老师负责总结提炼有效方法,有效规律,使有效阅读的方法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宝贵财富,一种完美引领。
三、提供迁移机会,运用阅读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孩子并非能做到一教就会、一点就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引导他们将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类似的学习情境中,进而领悟到阅读方法的真谛。
1、圈圈画画法。
圈圈画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圈圈画画,摘摘抄抄这种阅读的方法。在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但是我们低年级的小孩子把握不好该圈什么,画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孩子们去寻找,去发现。《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是一小篇很好的阅读教材,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用多种形式朗读这一自然段后,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笔划出相关句子。孩子们在多形式朗读后,很快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那菊花到底好看在哪?”让孩子们结合图片接着回答。“颜色好看”“菊花很多”“那菊花有些什么颜色?那些词语写出菊花的多?”让孩子们继续圈出有关的词语。孩子们很轻松的都能找到。“菊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深秋”。在引导中,孩子们圈圈,画画,学的很轻松,很自然。阅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教学中了。
2、半扶半放法。
半扶半放,从字面不难理解,就是先扶着孩子学,再放手让孩子独立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的。这样的阅读方法既能使孩子有话说,又不会扯得太远。《会走路的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教学时,我先出示图片和句子“小鸟跟着小树来到草地上,看到”,“小鸟跟着小树来到果园里,看到()”,“小鸟(),看到()”。这样半扶半放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口语能力也获得的很大的提升。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也就轻松到位了。
3、情景想象法
为了拓展语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也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中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让孩子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再现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会“跑”的黑板》一文中的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以至于在散步时误将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了黑板,跟着黑板走起来,直到自己跟不上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在教学安培聚精会神的演算,情不自禁跟着马车走的这一自然段时,我不仅抓住文本中对安培的直接描写的句子,还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发挥想象:“马路边散步的漂亮小组,悄悄地对身边的女伴说()”、“戴礼帽的绅士看见了,心想()”、“马路上的乘客发现了,自言自语地说()”这样的想象,使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空间拓展,也积极调动、联系了孩子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揣摩进一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对“安培搞科学研究。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5
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看来动手去把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还是应该坚持去写教学札记。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主张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三、教学体验
我借鉴前辈的数学游戏上了一节公开课《比较数的大小》,共试讲了三节,其间遇到的课堂生成花样百出,此时更体现黄爱华老师所提倡的创造性,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经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研读着他的一个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黄老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使数学的课堂上也充满了灵气,这样的教学过程因此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了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充分展现个性的过程,成了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过这本书后,我有这样的感受,研读了这本书,胜过了我十年的教书生涯,这本书是宝贝呀,这不经让我想到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6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小闫的这本《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黄爱华用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着开放式课堂教学;用他高超的教学艺术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他先进的教学理念:
·关注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在他的数学课堂上,那种忽视学生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的`注入式的教法早已不复存在了。一改“以教师为中心”而成“以学生为中心”。他让孩子们“跳一跳,摘果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他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科学,他想法设法使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
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去指导教学实际,这是黄爱华老师教学艺术的一个特色。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黄老师会“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出例题”,让学生“用一道加法竖式验证一个算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用一个“立体式”板书去刺激学生的感观,在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做错题时,会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在“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上,当学生出错又满不在乎时,黄老师通过讲科学家在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的重量时,发现小数点后第三位不精确,从而发现了“氩”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黄爱华认为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味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如一位教师所创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但是,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我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仍时有发生。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我们常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我们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又如数学课堂上,当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后,常可听到这样的问话:“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老师听听?”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必须靠拢教师。按照面向全体、平等互助的理念,这句话应改为“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两句问话,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反映出两个泾渭分明的教学观。
黄爱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节课堂上,教师在自己的衣服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可是,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也不能只对孩子的某一方面的优良行为进行奖赏,而忽略了对孩子其它方面优良行为的奖赏。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这位教师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教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可令人费解的是:刚下课,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有时候教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使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至。
(二)他高超的教学艺术:
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循环小数”时,黄老师通过一个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师生在谈话中,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教师笑着关掉录音机,说:“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人人举手,都要求讲,老师指定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往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位同学讲到这里停了,教师问这位同学,“怎么不讲了?”这位同学说:“这个故事讲不完。”教师对着全班同学说:“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为什么呢?”教师又问。一位同学举手说:“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导入新课。
“循环小数”这一观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学了新课后,不能准确地口述概念的定义,对个别词的理解也不够深刻。究其原因,一是这个概念的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二是教师在教法上存在问题。以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告一段落、行动结束之际,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也并非预示着布置些习题练一练,安排些作业做一做而索然无味的“草草收场”。黄教师总是在此时此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如在学习完“约数与倍数”后黄爱华老师面对全班同学,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纸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在走出教室。你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将台前,学号是4的学生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6的学生说:”2是6的约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说出一句话,得到在座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慢慢地拿出一张卡片0。5,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教师接着又分别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新颖有趣的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这比简单地布置一些习题或作业,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黄爱华在开放式教学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背后,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规律性的东西: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板书,体现了一个”巧“字;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同时,在他的成功中我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凝结。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7
“走出去,就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者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今天,我又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智慧教学与教师发展教研培训》活动,聆听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精彩的说课、优质的公开课以及教研员们专业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四节不同级段的语文课,并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评课。在我看来,教师们的精心设计,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师演绎出了不同的风采,但又同样的精彩。这几节课,各位教师展现出来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以及对教材层次上的把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把各位教师的优点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特色,更高效,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本身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犹如一缕清风,让人茅塞顿开,同时又让我深思。对于这几节课,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时间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的总体目标第七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几节中高年的语文课,课堂上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太少了,比如《黄果树瀑布》这节课中,教师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进行了18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留给孩子们的读书时间却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读、分角色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二、重难点未突破
还拿《黄果树瀑布》为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板块设计的很合理,首先是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接着汇报展示,最后教师稍作总结。此时,教师没有进行内容更进一步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甚至要更深层次的挖掘教材,让内容更进一步的提升。旁观者清吧,回头想想,这些问题在平时自己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着的,甚至更多。通过这次听课,我将把优点继续发扬,改正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呈现更精彩的课堂。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8
一、实施背景
复习课的实施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复习课不同于平时上课,学生易形成懈怠情绪,而对于老师也感觉如何提升学生复习课效率的确是严峻的问题。
通过本次的活动来向老师展示如何利用英语小剧来将课本内容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融入式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做事中逐渐将语言与课本文本生活化,从而促进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
以往的复习往往成了新课的重现,旧课的大杂烩,也成了无休止的题海战,缺乏对学生学过知识的全面梳理,综合,归类,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难以获取新知。
教师墨守陈规,教学方法单一。在复习课中,教师或是一讲到底,或是成试卷的校对机。这样的英语复习课堂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师疲惫不堪,甚而困惑,达不到英语复习的最终目的。
实施利用英语小剧表演展示活动来进行跨单元整体学习以便更好地实施复习这一课型。在此课型上充分调动学生去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去为小组做贡献。打破那种教师疲惫不堪,学生茫然无措,疲于应对的境地。
二、英文短剧表演的教学实践
1.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表演的内容和时间:来自课本的短剧或者由课本上的故事改编的短剧都在讲解完课文后布置,为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老师可鼓励学生对其情节和结局可以进行再创作。
其次,注意表演必须是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由其组员确定一个导演。分组可以有多种安排,可以按照宿舍的号码进行分组,这样的好处是同学们彼此之间熟悉、了解,排练起来也方便;也可以抽签决定分组。由于每次抽签分组后可以与不同的同学合作,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互相了解,在全班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再次,教师应布置学生准备工作道具,提倡亲手制作,外借或者便宜的道具可以购买。
最后,要在第一次表演之前说明短剧表演的评分标准,一般来说,以10分为满分,其中,语音、语调2分;英语流利度2分;表演技巧2分;手势和服装道具的准备2分;是否具备创新精神2分。
2.准备活动
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各组的导演开始分工,着手编小剧本、分配角色、准备服装道具、熟悉剧本并研究表演技巧。对于学生自己编写的剧本其出现的语言和表达错误可由教师进行修改;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参与很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在编排短剧的过程中,能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通过不断地排练,可以把所学的词汇、表达方法用于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3.课堂表演
一般来说,小组在表演之前都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很轻松,他们得到了释放。以前从来不发言的两位同学通过本次小组表演准备与展示活动都感觉他们可以融入到小组中。他们表示喜欢这种形式的活动。他们表示通过表演他们在玩中就轻松运用知识。
4.随堂评价
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可以邀请观众发表评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表演时记录下的笔记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要热情,选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不足的地方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避免在台上学生进行表演时,台下学生产出现游离状况。可以请表演的同学提出一至两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请台下学生进行有效反馈。这样无疑对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并潜移默化渗透尊重他人的理念。由于小剧表演面向全体学生,在总结时笔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舞台上,有一种竞争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表演完毕和回答完毕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掌声为同学加油,点赞!
三、取得成效
1. 活动开展以来,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由原来的厌学变成了现在的乐学,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学习效率,班级英语成绩的各项指标均为年级第一名,其中本学期期末口语的平均分必平行班高出7分。
2、某些所谓的“潜能生”也在活动中跃跃欲试,使得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上课举手发言的人多了,课后用英语交流的人多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多了,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
3、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地读懂一些简短的英语短文一些优秀的学生能读懂较长、较难的英语剧本并进行英语剧本创作。
4、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英语会话并敢于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交流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我自己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课例与论文多篇获奖,还获得了UDS 先进个人称号,先后接到了市区及北师大老师等的听课任务,大家表示回去一定要去尝试。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9
聆听了全国著名班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田丽霞的讲座,她从智慧课堂的打造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对与会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可谓是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使我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一、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田老师用五个关键词来对大家进行指导:
(一)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种下树苗,立刻就变成大树的,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经验的积累。学到愚时才是贤!
(二)不动
成为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风雨,屹立不动!任何人要想成功,一定要“经风霜、历雨露,始终坚持而不悔”。不断换频道,可能什么也没有看到;见异思迁会丧失自己的核心优势。
(三)努力扎根
树都有千万条根,这些根深深扎入地下,吸收营养,供大树成长。人要想成功,也要不断扎根,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而学习要有规划,读书要有选择,有计划,有思考,有收获,避免“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做蜜蜂型的老师,要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
(四)积极向上
旁逸斜出不能成为栋梁,要一直向上长!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排除一切干扰,正道直行,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要吸收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是成功的捷径!
(五)心向阳光
如果要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就像大树张开每一片叶片来迎接阳光一样,我们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拿出来,以饱满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每一个黎明,每一个黄昏,每一缕春风,每一滴秋雨。
二、智慧课堂的打造方面
田老师从四个问题入手,引领与会人员深入思考。
(一)怎么看待学生
要知道学生幼稚无底线,学生可能会犯错,可能会撒谎,可能不懂事……我们应该接受他们的一切,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田老师反用“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的典故,强调,对待学生要有“种了芭蕉就爱芭蕉”的态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管住我们的嘴,不利学生成长的话不说,平等的对待学生,欣赏每个学生。要有专业素养,管住情绪,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她调侃道: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二)怎样赢得学生的尊敬
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做一个响当当的教师,就要业务精、有爱心、有方法。不能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去为自己的业务不精,课后不努力找借口。田老师活用《学记》中“亲其师则信其道”的道理,认为,尊其师信其道,信其道更尊其师。
(三)怎样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方法。爱学生才能懂学生,想法决定做法,态度决定高度,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要关爱学生,用真心换真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怎么和学生谈话
田老师总结了一段口诀:做好准备,想好再说;因人而异,适合才说;选准场合,当说再说;明确目的,有用再说;强调语气,当说再说;及时闭嘴,无效不说;方法恰当,管用才说。同时,她还强调,要注意口头禅、否定句,避免轻重颠倒、含糊其辞、画蛇添足等问题。备课还要备语言,让语言更精彩,更有表现力,不能想到哪说到哪。
就如同田丽霞老师在讲座中说的,培训就是学习,培训就是财富,培训就是待遇,培训是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培训更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到了优点,也发现了不足,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找出了方向,我将更加珍惜工作室的每次交流、研讨和学习活动,向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学习,博采众家之长,让自己的授课更加精彩,更好的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0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是教师以学定教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在前置学习中激发兴趣
本学期我在语文前置学习方面进行了思考实践,前置学习任务不超过2项,形式灵活,因人而异,自主性强。例如:在字词积累方面我的常规要求是:不会读的注音,不会写的写会了,形近字组词,多音字辨析,写不理解的词义或者挑3-5个词写一段话,美句、重点句摘抄、背诵、仿写或者赏析。老师在第二天及时进行抽查或者检测。再如:在课文学习时,运用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调动学生的兴趣,理清结构。学习《植树的牧羊人》、《猫》等文章时,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练习题运用思维导图整理课文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还让我将作品拍下来微信发给家长。又如:在期末复习,我让学生用此方法整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古诗词,整理《西游记》和《朝花夕拾》的知识,学生在快乐的画图中进行学习,兴趣很高。
2.在课后练笔中激发兴趣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阅读教学中要“以读引写”,搭建“读”与“写”的桥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让阅读得以升华。如学习亲情单元时,结合《自读课本》上的诗歌,写献给母亲(或者其他亲人)的诗歌,学生很喜欢,好多孩子将一首诗写改了三遍,争先恐后的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此外我还进行变换文体练笔:发挥想象将《狼》、《天上的街市》改写成一篇现代文。进行美文赏析练笔: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彩的写景片段的赏析。写读后感练笔:学习《秋天的怀念》让学生结合自己中学生的身份,写一写当下“应该怎样好好活”;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写“我身边的种树人”;学习《<论语>十二章》结合实际选择座右铭并写出理由。阅读为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写作使阅读得以升华,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3.在个性化作业中激发兴趣
教学相长,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应发生在生生之间,学生也喜欢过把“当老师”瘾。根据学生特点,我让学生自己编写小卷子,互相检测,教师点拨,可以说一次作业,学生出一套试卷,判一套试卷,做一套试卷,改一套试卷,根据时间还可以再观摩几套试卷,在交流中提升,在主动中高效。再如学生初读《论语》时,我让学生完成一份个性画的作业,学生有朗诵的,有进行赏析的,有画手抄报的,有选择座右铭、家风或宿舍口号的,有制作书签的,有写书法作品的,还有写读后感的。总之都与名著阅读有关,又不失其兴趣,学生在读思写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推荐阅读:
教师教学智慧10-04
提升教师教学智慧12-25
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生成06-20
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08-07
《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第八章11-25
教师智慧学习07-19
教师专业教学计划09-16
体育教师教学计划10-15
历史教师教学计划11-16
中学教师教学计划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