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精选12篇)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 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自从Henri Holec于1981年出版《论外语学习的自主性》一书以来, 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成为相关研究的焦点。Holec是这样界定的: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 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 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他指出, 自主学习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有能力负责管理其学习, 二是必须有这样一个学习机构, 学生在这个机构里能支配自己的学习。
随着对自主学习研究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 教师甚至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 绝大多数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似乎更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方面的因素,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色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 并且进一步提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自主教学模式。
2 英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角色
影响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充当角色的因素很多, 有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个人心理情感、具体学习环境和人们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念等因素。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不应被动回答问题, 应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运用到普通课堂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向以学生为中心, 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 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具体而言, 拟将如下措施引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并检视其效果:
(1) 加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提升学生学习策略及能力。英语教学中提倡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 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 使之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求学者。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让学生亲身去感知、思索、实践,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学习环境, 就一定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教学, 以培养其能力为出发点, 将自主学习贯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必须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语言顾问等多重角色, 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促进学生善用网络学习资源, 增强其自主学习之意愿与能力, 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自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3) 采用多元学习与微型学习空间深化自主学习。多元学习是为了鼓励学生有多元化的自主学习, 不论是社团、班级, 或特定学生群体, 都可以鼓励成立自主学习团体。多元学习可视为是延伸其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微型学习空间使学习空间能成为小众学习团体的使用场所。微型学习空间就可以提供人数较少的自主学习团体做为学习场所, 使学习空间条件更为方便。
(4) 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 教师强化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 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 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习惯。如Dewey就一直强调, 学习基本上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而且这种习惯必须是有个人主动反思的成份。一旦有了这样的习惯, 学习的行动就有可能在离开校园以后还能一直延续下去, 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加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并将自主学习贯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自主教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行为, 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探讨了如何将自主学习贯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通过自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行为。
关键词:自主学习,角色,自主教学
参考文献
[1]韩玉群.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
[2]何文斌.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3]孙博.高职学生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4]喻秀文.从学习者周记来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邹雪红.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2
教学反思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决策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决策;问题;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决策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现今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为响应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决策能力。
一、教师教学决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以经验为导向进行教学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哪些内容是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决定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时并没有考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教育行业的新发展,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2.主导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讲授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仅仅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囫囵吞枣地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教师这样的教学决策破坏了班级教育的整体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教什么学什么,讲什么记什么。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决策能力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决策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要对班级中学生的现有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采取随堂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情况进行摸底。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注意结合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加快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乘法符号时,可以将乘法符号的学习同加法相结合,图中有5个格子,每个格子中有6个人,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先用加法列出图中共有多少人的数学式子6+6+6+6+6,然后教师询问学生其中有几个6,学生很轻易地会回答出是5个,然后引入乘法这个运算符号。
总体来讲,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活跃,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并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且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尽相同。基于学生的这一特性,教师在讲课时要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科学,通过构造有效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把课堂转变成蔬菜批发市场,教师是小贩,学生是消费者,每种蔬菜的卖价都是小数,学生买完菜后,要把每种蔬菜的价格加起来结账。将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寓于日常生活的买菜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余,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时的侧重点,将这些侧重点在课堂上予以呈现。还要关注国家教育的改革,对照国家提出的新要求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身哪些方面与新要求不相符,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并将国家提倡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自身的教学决策能力,教师要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收集学生和领导的意见,通过学生和领导的意见更好地了解自身教学决策的优缺点,结合教学活动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转变教学决策,提高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要转变教师是课堂主导者的这一观念,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学生放在重要位置。新课标要求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时,提前要求学生对本课进行预习。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出示多个形态各异的物体包装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商量得出哪些盒子的形状是长方形,并论述自己的理由。在进行分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进行观察、总结,然后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展开联想,最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总结出的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亲手制作长方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将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结合到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生具体实际的基础上设计出趣味性、生活化的课堂,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力,金烨.教师教学决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3).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4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事,既然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学习了,那老师就没有什么用处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最早研究和提倡语言自主学习的Holec是这样给“自主学习”下定义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Dickinson也认为自主学习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虽然知道自主学习的优点与好处,但是却不知如何自主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3)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
(4)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及进度;
(5)评估学习成果。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首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应该改变单向度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起咨询、辅导、启发和激励的作用,应该满足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和能力上提高的需求为目标,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完成语言知识的习得并能加以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其乐融融的大环境下,学生身心愉悦,尊敬爱戴老师,对自身学习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此时则应担负起营造良性学习环境的责任,因为教师是指导者,对课堂有一定的驾驭权,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应是由教师来“导演”、学生来“演出”的。教师应当创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效率较高,课堂活动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材料中,有很多富于哲理、积极健康的主题,我们就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将一些乐观、健康的理念提出来,在交流各自观点的同时,师生彼此、学生之间便可以增进了解,长此以往,双方便会在共识与分歧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彼此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除了交流之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抓住这个心理,教师就可以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怕出错、独立但有集体概念……
只要学生喜欢英语课堂气氛,他就一定不会讨厌学习英语。所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
二、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课上课下“忙”起来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部分还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大学里,学生自学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设计好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何才能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与教学材料,达到教学目标呢?
1. 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很明确地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这样,学生有了目的性,明了自己自主学习的内容,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 合理、有效地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针对上课内容设计合理预习任务,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找出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与作业,让学生课前做好背景知识的学习,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既预习了生词、新句型等内容,又能扩大知识面,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授《21世纪大学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The Smile”一文中,根据学习重点,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思考下列问题:
(1) Do you believe that a smile is important for our daily life?
(2) Do you think that a smile can save our life?
(3) Do you like to smile when you meet some friendly people?
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主人公Saint-exupery和其代表作《小王子》的背景资料。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大都认真地准备了相关资料,检查结果让人满意。无形之中,学生便加大了阅读量,在课外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对文章分析与理解大有裨益。
3. 课堂讨论,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课堂应当活跃积极起来。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动脑,将所学词汇、片语用到自己的话语交流中去。所以课堂讨论必不可少。针对课文内容,教师可引发很多话题。如第八单元“Learning to Learn”一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便会有很多思考:
(1)你了解自己是怎样的学习者吗?
(2)你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吗?
(3)你是一名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吗?
(4)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适合你自己呢?
当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发问。在掌握文章大意之后,针对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履行“解惑”的义务,接着便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会进一步提高,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所有并能加以使用,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学生自由讨论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讨论,可以两两一对、三五一组,也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等。总之,教师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否则,久而久之就容易流于形式。
4.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这无疑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互联网可以使人们获得很充分的外语学习资料。通过更直观的外语类节目、影视作品等,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外国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当然书籍的用途依然不可小觑,学校图书馆都有英语类图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鼓励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自主学习语言文化,搜集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朗诵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笔者在校指导英语协会的活动,通过与学生共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笔者感觉到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发现了他们的无限潜能。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使用英语的机会,进而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其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担负着很大的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完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些都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教师与学生合作默契,共同努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
[2]杜亚鑫.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J].华商.
[3]周淑萍.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5
临城中学
刘玮
课件制作是课堂多媒体使用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基础。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课堂多媒体使用的效果。而课堂多媒体的具体使用则为课件制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以及课堂教学多媒体的使用的研究上。在现代化教学中,课件制作是课堂多媒体使用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基础。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课堂多媒体使用的效果。而课堂多媒体的具体使用则为课件制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因此,我认为二者是联系紧密的一个多媒体整体。
一、关于课件制作
1、研究课件制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尽管信息化教学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制作课件的水平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及教育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关注。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而但从教师自身来看,实际上有两点,除了教师本身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不够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迷失了教学目的。因此我在课题研究中着力研究关于教师与课件制作的问题。
2、关于大多数教师ppt软件制作的问题研究。
制作课件可以使用很多软件,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Wps、flash等。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熟练使用
popwerpoint(下文简称ppt)进行课件制作。但是实际上他们制作的课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大多数非技术性问题而是教育观念问题。而技术性问题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1)课件元素杂乱。
大多数教师制作的课件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元素,如图片、声音剪辑、甚至能够制作很多复杂的动画。但是这些元素往往被杂乱地拼凑在一起,图片的出现随意地添加声音,根本不需要动画的地方却花了很多时间展示动画,毫不相关的剪贴画与教学内容掺杂在一起……尽管我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教师对ppt软件的使用水平很高,但是却也反映了教师对ppt的理解不够。课件好比文章,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恨不能将所有自己会使用的技术都用在课件里,这好像写一篇文章尽考虑怎样写出华丽的辞藻,而导致内容空洞。(2)、课件思路混乱。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角度 认识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教学改革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着它开展,这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基础教育领域,作为贯彻和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教材体系。”
从传统的认识论角度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因而是学习过程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只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因素相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比较显性、活性化的存在,而教师则处于隐性地位,隐含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
一、师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每一个程序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造。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偶尔冲突是正常现象。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不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沟通、理解。另外,有些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对老师的授课不配合也是造成师生间冲突的原因之一。因此,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仅能直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既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新课改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并在这一理念之下,探索出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还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则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克服种种矛盾的信心;即使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也会自己独立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自身去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元性的评价标准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认为:“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不能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美术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对作品的理解角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出现不同结果。要深刻认识到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工具存在多样因素,由于学生对其理解的不同,也会直接导致在作品中的表现不同。但是不管怎样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论教师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篇7
笔者从结束学业并顺利进入高校从事教职以来, 已将近七年时间。一个刚上讲台便觉得有些局促不安的年轻教师, 也在慢慢地向所谓的“老油条”的状态迈进。相比较那些从事教师工作数十载的老同事, 区区五年的教学经历并不算长, 但是笔者也确确实实从中学到和体会到了很多东西, 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许确有一些反思的作用。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并和同行交流。
关于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研究论文已经是汗牛充栋。在广大的教育领域同行看来, 兴趣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因而这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结论。但是笔者在搜索和参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 以往的关于兴趣的研究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缺陷, 那就是对作为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的两个主体, 即学生和教师的认识的研究不太均衡。我们比较多的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兴趣, 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当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 仅仅强调学生而忽视了教师兴趣的研究, 这样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在绝大部分关于教学过程的讨论中, 一般不去探讨教师自身素质对于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 而是把“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成是一个讨论的预设前提来加以看待, 这个前提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的。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被视作理所当然。显而易见, 这种预设并不正确, 而且对于教学工作的效果来说具有潜在威胁。正是这种潜意识中的“理所当然”, 阻碍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角色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和改观。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 提到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但是即便如此, 其最主要的目的仍然在于通过教师教学技法的改变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最终结果上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没有从比较根本的层面上来反思教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因而取得的成果也是暂时的。因此, 笔者认为, 应该让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的评价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审视。在兴趣的培养方面,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另外一端的主体即教师这个角色来说, 也需要得到足够多的重视, 才能够为“教学相长”的实现提供帮助。
二、教师的兴趣及其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笔者在求学期间所学专业是社会学, 经过了较长时间社会学的学习, 和该门专业已经有了较深的“感情”。因而在刚参加工作之初面临是加入社会学教研室还是社会工作教研室问题的时候, 笔者强烈要求加入前者。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不想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当然, 虽然在形式上有两个教研室的分设, 但事实上两个教研室的同事还是相互承担了一部分对方教研室的课程, 笔者自然也是如此。正式入职的第一学期, 笔者就承担了社会工作的几门课程, 比如《临床社会工作》、《精神病理社会工作》等。对于社会工作的课程尤其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背景的课程来说, 笔者可以说完全是门外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有些课程没有教材, 要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搜集材料;即使有教材, 其很多内容连笔者自己也知之甚少、懵懵懂懂。最后, 教学结果并不意外, 即教学效果很差。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笔者开设的一门全校公选课《农村问题研究》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这门课程与笔者自身的专业紧密相关。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可以很好地把自己作为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所调查得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当年的学生评教中, 学生给予后者的评价远比前者要高。可见, 教师自身的兴趣对于教学过程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什么是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界定, 对教师和对学生来说有所不同。就学生而言, 兴趣主要是学习的兴趣, 也就是如何去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某一门知识的兴趣, 从而驱动自己愿意自觉地去学习该门课程的知识;但是就教师来说, 他们的兴趣除了对授课过程本身的兴趣之外, 还包括了他们对自己授课程内容的兴趣或曰学术兴趣,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促使教师全身心无怨无悔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去。笔者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做的工作比学生要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比学生重要。
(一) 教师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简单来说, 对教学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兴趣是指教师对作为师生互动过程的教学活动的积极心态;或者我们可以说它是教师对这种特殊活动的积极评价, 如果他很喜欢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种享受, 那么就表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兴趣浓厚, 否则则表明教师对教学过程没有兴趣。在传统的语境下, 教师被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模范而被社会所尊敬和尊崇, 因而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道德标杆而存在的, 传统的教师角色特点就是“默默奉献、不图回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身心的投入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压力以及人们对金钱货币的强调, 教师职业也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再是一个事业。当然, 说教师职业成为了谋生的一种工具并不是说可以否定教师应该恪守自身作为一门职业应该具有的道德和规范。然而, 我们不能否认, 在现代高校中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生活压力非常大, 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很多学者和其他的社会人士认为并且批评目前高校中存在着所谓的浮躁的气息, 这种批评有一定道理, 但是笔者认为简单的批评其实不尽符合实际。
在这样的一个大社会背景下, 教师们之所以还愿意去上课, 更多的主要是为了多得到一些课酬或者是为了完成学校给予的额定的教学任务工作量, 而对于教学本身自然没有多大的兴趣。在教学之外, 教师们觉得有远比它更为重要的事情, 或者去外面挣钱创收, 或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科研上, 毕竟前者可以养家糊口提高生活质量、后者可以在评职称的时候发挥作用。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现在教师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崇高的道德优越感不再是人们考虑选择这个职业的主要原因了。能够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项使命和事业, 并真正把它当成是使命和事业去对待的人也不是很多的。总而言之, 凡此种种皆最终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兴趣有极大的降低。
(二)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即所谓的学术兴趣。
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主要是指一个教师所正在教授的课程知识内容和他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他目前所正在从事的研究实践之间是否一致。目前, 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中, 由于受到教师编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有些相关院系、相关专业的教师数量并不足够。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存在着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互相窜课的现象。这种互相窜课的现象如果发生在非常临近的专业之间尚还无伤大雅, 但是如果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教师之间的互窜, 对教学来说无疑是很不负责任的, 就比如一个社会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去教历史学专业的课程一样, 很难说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是, 如果一个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和自己的学术及专业兴趣相脱离, 他就很难能够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讲生动、讲深刻, 甚至有时候在学生自己看来也颇具误人子弟的嫌疑。当教师所教授的课程知识是自己所感兴趣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将教学当成一个负担来对待了, 而把它当成是一个乐趣, 并且教师更有可能从中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意外收获。因为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较为开放、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群体,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因为年轻而不会受到其它知识的禁锢, 他们的思维有可能比教师更加活跃, 因而能够给教师打开一个事先没有想到过的思路。教师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过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又使得教师从中有所裨益,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对教学过程来说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三、结语
在我们研究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 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在该门课程学习中的兴趣, 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是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也可以知道, 单就兴趣这一个方面而言, 对于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而且两者是互相影响、教学相长的关系。本文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同时, 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由于在过往的研究中, 人们过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兴趣, 而同时很少甚至不提教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后者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 (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一样) 中, 应该重视其中的一个主体即教师兴趣的培养, 包括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兴趣以及教师对教授内容的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本人也才能更加迅速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 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 2010
[2] .马本和.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 .吴非晓.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吉林教育科学, 2000
[4] .谢庆良.论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关联性[J].江苏高教, 2006
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 篇8
1严于律己, 做学生的表率
作为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师直接交往的对象, 师生之间空间距离较小, 相处时间较多, 教师对学生而言有一种亲近感, 学生乐意与教师直接沟通、交往, 并把教师作为自己直接和经常模仿的对象, 学生时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对学生都会产生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无声的身教胜过有声的言教, 学生不仅是“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 甚至“学其行”。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以及奖励惩罚制度所无法代替的, 教师的世界观, 教师的品行, 教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教师如果很有威信, 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在大学时期, 学生对教师的个人思想行为, 道德品质, 特别敏感, 重教师的“行”胜过重教师的“言”, 而且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职业上、专业上处于定向时期, 学生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往往偏重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科学精神。所以对学生来说, 教师的职业道德始终是一面旗帜, 它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起着榜样的作用。正因为这样,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等方面严于律己, 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自己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师自己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教师自己要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通过学科渗透, 潜移默化从正面去教育影响学生。
2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因此任课教师要与学生努力建立一种融洽、真诚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 这是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 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 其内心必然会受到鼓舞, 上进心就会更加强烈, 学生也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形成一种好学上进的热情。一个合格的教师, 不仅要在课内向学生传授知识, 释疑解难,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更应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 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有亲和感, 也会无形中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亲密和谐的感情基础后, 就可以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严格、宽松而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对教育和教学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 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 知识的增多, 交往面的扩大, 自我意识的增强, 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 尊重他们, 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一条重要道德规范。在尊重学生方面尤其要注意善待后进学生, 有些教师常常难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在任何班级集体中, 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 不歧视后进学生, 做好他们的工作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3结合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特征, 结合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揭露、展示、点评学生在素质方面的欠缺, 可以使学生从内心身处感到提高素质的必要。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对学习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面对问题的自信心, 克服困难的意志与毅力, 情绪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心理调节等诸多的素质水平均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把人们素质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现状结合起来进行讲评, 使素质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具体思想和行为, 从而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学生成才铺路搭桥。
4面向全体学生,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增强自信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 使得我们大学的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 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如果人才是分层次的, 结构必须合理。初级和中级人才在任何时候, 任何国家其需求量都是最大的。没有亿万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我们国家要实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倾向, 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 而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可以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如果只有失败和批评, 没有成功的经验与喜悦, 学生的素质提高是难以实现的, 对于那些学习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 获得成功的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教学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得各自的成功。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他们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因此,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尽可能地在学习的各个片断,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帮助、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并将这种成功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 使学生不断扩大、积累这种成功的经验, 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进而带动其它素质的提高。
5把学会做人作为一条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素质是做人的基础, 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确立“成功先成才, 成才先成人”的正确成才观。应当把培养学生做人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 甚至是首要的任务。因为培养出来的人, 不管他们知识多么渊博, 身体多么健壮, 事情多么会办, 但如果他们不会做人,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6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着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同时也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再提高, 除了专业知识, 专业教学技艺之外, 对政治、思想、哲学、人文、心理、教育等领域都有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必要, 否则教师将难以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张兴华, 王铁军.教师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5.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5.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9
一、网络教学中, 教师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参与教学后, 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增多, 但对知识的筛选, 对网络的正确使用等仍需要老师作出正确引导。于是, 教师由讲解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在网络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的导航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学会生存,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原教育部长陈至立讲话中谈到: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 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不乏污秽、过时信息, 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又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小, 能力弱, 辨别是非能力差,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看西望望, 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本地资源库,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URL导航链接, 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 查询、下载相关资料, 完成小论文的写作,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导航者, 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 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 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网络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 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 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 不是为技术学习, 而是为能力学习,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可以这样安排: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 确定学习的起点, 选择或真实性的或问题性的或虚拟性的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 在协商会话交流后完成意义的构建。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基于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基于复杂问题的随机进入式教学。学生的协作学习也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 既可以协同, 也可以竞争、辩论, 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总之,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任务为驱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 有目的地进?其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 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及生产性, 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就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
三、网络教学中, 教师是协作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 然而网络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限的相关知识, 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 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网络协作教学中, 学习者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是协作过程的中枢,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的帮助、指导、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因此,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何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这也是协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 并提出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然后各小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组内协商对话, 分配任务, 通过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后, 接下来便可组织基于WEB的专题讨论, 讨论中交流信息, 有时展开辩论、竞争, 有时又结成伙伴, 协同一致, 有时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形式不一, 但都能起到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的作用。其间,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BBS论坛系统、email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公告板、视频会议系统或网上在线交谈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发布言论、参与学生的讨论, 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个别化辅导为学生解惑答疑。最后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 和谐了教学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 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 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也对教师不断提出考验, 反思现有传统课堂教学, 将两者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作为教师, 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 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 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10
一、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体现教师的导
1.教师的导 ,教师需精心营造探究环境 ,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导学、导思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旁点拨,对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通过点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探究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关键是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导与学的关系转变 ,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自问、自做、自练和自我总结的机会。
二、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导超前或过快 ,学生思考时间不够。个别教师在设计问题探究时,考虑不充分,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在放手让学生探究、合作时,存在放手后收手不及时或者收不回来,加之考虑到课时内容的完成情况,讨论不充分,有时候存在先于学生讲出探究的知识点, 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2.教师的导过多、过细 ,将知识“桥梁” 都搭建好了 , 学生只需“通过”,存在包办太多。在教学中教师包揽太多,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知识内容空间太窄。
3.学生在学的过程中 , 没有意识到主体性或主体意识淡薄, 加上家庭教育的关系, 个别学生喜欢被家长或者老师安排,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认为老师教什么,我才学什么。
4.在探究和团队合作过程中 , 有的同学存在滥竽充数的嫌疑, 个别思维发散强的同学可能牵扯出与讨论问题较远的话题。
5.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思想观念在更新 , 教学模式在不断摸索和实践,学生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导和学生学的合作还需要不断磨合。
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均需要做好准备
1.教师要精心准备 ,学生要认真准备新课内容 ,落实好预习。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状况和学习的习惯,制定教学程序如何落实分解的目标,精心准备和设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正确方法和规律, 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应在课前安排好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结合教学目标在课堂采取各种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和问题。
2.给学生介绍知识探索的方法 , 多鼓励学生尝试自学的同时,鼓励他们发现探索出新问题。
3.课堂导入要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片、生活中的小常识、故事材料、视频等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精心创设良好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被愉快和谐的气氛感染和激励。比如在乙酸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醋”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点明本课时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加强师生 、生 生间的交流 、 讨论和评价 , 将自主和合作结合起来。
自学基础化学知识后, 学生掌握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课前可以让他们交流所学,对于还有认识矛盾的问题和难点知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也可以找老师讨论。发挥集体力量,互相启发,发挥互补作用,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5.教师精讲 ,点拨难点 ,贯通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学 ,根据个体的情况可以了解或掌握部分知识, 合作探究、讨论以后,对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可能还比较零乱,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比如说化学平衡、电化学知识,每节课的重点知识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精讲,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度点拨,引领学生梳理知识的网络,逐步形成知识点到线、面的转化,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
6.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课堂练习 , 联系旧知 , 巩固新知 , 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化学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同时是巩固知识,形成基本化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当堂检测,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当然,课堂练习应注重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根据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努力掌握基础知识, 让有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7.引导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 ,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堂总结这个环节最容易被教师当成教师总结或者课堂结束语,其实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课堂总结的习惯,引导他们全面、综合、系统概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延伸和拓展能力,同时锻炼综合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或者不足,也可以联系生活、科技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教学评价其实不仅仅是试卷的考查和作业的评价 ,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及时评价和鼓励, 能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教学;优势;方法;习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76-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投入,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育教学逐渐重视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突破与创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是学习方法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思想方法对合作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之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合作之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助于丰富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互相监督,并提出各自的意见,集思广益。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实现学生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会局限在原有层次上,而是从正、逆向同时考虑问题,丰富了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同时,合作学习方法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应用可以解决通过用题海战术来学习数学错误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克服教师在授课中不会将教学内容深入展开,打破教师照课本授课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方法挖掘数学内容,重视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在课上给学生设置问题,学生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有深层次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合理运用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开展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之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进行开展合作学习呢?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选择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初中数学中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够实现.据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并不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实现。学生们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得到实现,在初中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只是针对初中数学知识中的结构和层次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才具有作用。对于这些结构和层次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们自己思考起来比较困难,无法找到争取的思考思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和学习,相互交换思考方式和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们思考的空间,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能够有多种思考方式,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仅使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增强,思维能力拓展。也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老师负责数学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讲和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合作学习模式是通过学生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学生们的作用。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们如何让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参考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问题,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分解。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老师必须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三、重视课堂练习,发挥合作优势
众所周知,练习是获得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上完课后感觉上得相当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可是出乎意料,作业质量极差。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不能独立的完成一些习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能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知识,老师没有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检查学生掌握当节课的内容情况,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体现出不良效果。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通过趣味教学问题或数学游戏来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做起数学题自然顺畅,或老师运用有意差错来进行数学教学剖析,最后引出矛盾或说明解答是错误的,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提高解题能力,运用类比方法。同时,我们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更应该兼顾到基础差的学生,所以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得到应得的个人思维能力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 篇12
1 未来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从2010年初到现在, 无论重点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院校无一例外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今后, 移动学习和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将以其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未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以计算机网络化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未来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从4个方面展开:1) 随着普适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1:1数字化学习向纵深发展, 其发展趋势由1:1的关系形态演变成多对一的关系;2) 由课堂学习到E-Learning再到m-Learning最终迈向u-Learning学习时代 (杨刚、徐晓东, 2010) ;3) 扩大英语相关选修课程的范围;4) 外语教师的工作多样化。除了上面列举的英语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之外, 未来的大学英语改革之路还将延伸到大学各学科专业课的教学领域当中, 即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
2 青年英语教师在教改过程中的优势
近几年, 高校扩招, 大批高校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致使不少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已达到60%-70%, 这个比例随着老教师的退休呈上升趋势 (王超群, 2007) 。毫无疑问, 青年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里是最有激情、最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之一, 这一特征让他们很容易接近改革,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 青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首先, 青年教师在学生中间有很强的亲和力。他们更容易亲近学生, 倾听学生对教学的真实想法。其次, 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就像广告词常说的那样:“年轻, 没有什么不可以!”
3 青年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新发展
国内学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探讨, 认为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学理念, 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二是在知识结构上, 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知识教育”, 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三是有与未来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青年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1) 从单纯的英语教师发展成为跨学科教师
新型教学模式下, 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紧跟潮流, 走在时代前沿, 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教师。英语教育有很强的工具性、技能性, 英语不再单独作为语言出现, 与各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和交叉性非常强。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局限于纯语言知识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利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进行多领域的跨学科的发展。由于许多教授专业课程的老师不能熟练运用英语授课, 而双语教学又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所以很多青年英语老师开始通过攻读其它专业来实现双语教学。他们利用自己深厚的英语功底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从而使自己发展成为跨学科教师。
(2) 从单纯的教书匠发展成为能够掌握现代网络教学技术的“多面手”
改革使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网络教学在以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英语教学的同时, 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使他们发展成为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然而这些技能并非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获得。事实上,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随着对网络教学实践的丰富, 青年教师担负起“多面手”的责任, 他们除了单纯的授课以外还兼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 程序联络员;2) 咨询员;3) 评估员;4) 调查员;5) 辅导员。
(3) 从单纯的“讲课人”发展成“教育研究人员”、“学者”
在教改不断向前推进进程中, 教学领域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只有“教学”而无“科研”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个学校为了加强竞争力, 特别看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众多高校将科研成果划定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 甚至是唯一指标。从年底考核, 到评职称, 甚至是工资和学校的福利分房等等都要和教师的科研能力挂钩。青年教师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 会自觉不自觉的在授课之余, 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中。这样一来,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探索的过程里, 青年教师不断丰富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增强科研实力, 久而久之他们终将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
总之, 未来的英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纯语言知识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将利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 最终迈向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超群.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 2007 (10) .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推荐阅读:
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教学素养05-10
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07-19
听力教学中的教师话语07-04
教师教学中的科学管理06-13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仪表06-26
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引导08-29
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09-18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语言10-26
《教师教学智慧》学习计划10-01
教师表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总结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