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2024-07-27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共8篇)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篇1

有一次我在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课后,原本以为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内容,不料课后学生却问了一个出其不意的问题,很有参考价值。这个问题是:

维护民族团结,以及中华民族,这两句话中的民族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不是,那么民族团结这个概念是就一个国家范围内呢还是包括不同国家的民族团结?这里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问题还好说,中华民族中的“民族”不是指的一个具体的民族,而是中国所有民族的总称,这个学生也容易理解。维护民族团结中的“民族”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就我国而言)不仅包括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也包括各个具体的民族,只有各个具体的民族的团结,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团结。

问题在于后面一个问题,民族团结是就一个国家而言,还是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呢?如果只是就一个民族而言,是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呢?如果是跨越国家的界限,又如何解释一些特殊的政治社会现象呢?如原伊斯兰教旨主义提出的大伊斯兰民族,这不成了民族分裂了吗?

这里涉及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其复杂性源于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同一民族既可以存在于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例如朝鲜族,在我国、朝鲜、韩国等都有这个民族,与此类似的还有蒙古族、哈撤克族、维吾尔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仅是我国有这种情况,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在谈到民族团结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分析这个问题,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国情和世界政治发展的特殊情况来谈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极容易陷入地区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的概念中不能自拔。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篇2

一、中小学教师对大理市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价

(一) 调查说明

采用自制《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调查问卷》,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 共14个题项, 由措施和功能2个因子构成。第二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 包括27个题项, 由本地主体少数民族特征、中华民族特征和民族理论与政策3个因子构成。第三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包括12个题项, 由知识教育活动、文艺体验活动2个因子构成。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 对大理市9所5类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 调查所涉及到的学校为村小学教师15名, 镇小学12名, 市小学10名, 镇初中10名, 市初中17名, 市高中5名,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 教师评价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共69名, 为中小学担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其中男教师16名, 女教师53名。

1. 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评价

村小学、镇小学和市小学在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上的评价明显高于镇初中、市初中和市高中得分 (均P<0.05) ;初高中的教师认为, 学校及教师们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升学的压力上, 对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的关注度都明显不足。总体上, 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总体功能, 所有选项“符合”比例绝大部分都达到了60%以上 (见表1) , 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有着高度的认识, 认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及个体层面都有其必要性,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总体评价水平不高, 关注度不够, 但教师们能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民族个性特征, 并能据此因材施教;数据还显示文科女教师更适合开展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工作。

(%)

2. 教学内容与活动评价

1) 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评价总体相当低

最高分“民族理论与政策”仅为3.37分, 最低分“知识教育活动”为1.46分, 尤其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得很差。总体上, 一年中组织3次及以上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比例达50%以上的分别是“参加民族节日活动”活动和“跳课间民族健身操”, 其比例分别为53.6%和56.5%, 而比例最低的是“听民族文化、宗教政策知识讲座”和“参加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组织3次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5.9%和18.8%。表明大理市中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表现为更多地依靠课堂理论讲解, 活动开展得不多。相对来说, 文艺体验活动开展得更丰富, 而知识教育活动就少得可怜了。

2) 教师普遍对与民族历史事件及宗教政策知识的关注不够

为客观把握教师教育教学中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基本情况, 按题项对教师所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情况的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当地主体少数民族的节日 (66.7%) 、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 (63.8%) 、分布区域和人口 (56.5%) 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52.1%) 等, 而较少关注的主要是重大历史事件 (33.4%) 、著名历史人物 (47.8%) 、宗教信仰 (42.1%) 及白族的语言文字 (47.8%) 等问题。其结果提示, 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3) 对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较多

数据表明说明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 (详见表2) 在教学中不关注有关中华民族特征方面的教学内容, 相对关注较多的问题是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而40~49岁年龄组教师涉及到的“少数民族特征”教育教学内容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师。数据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 (53.2%) 在教育教学中能涉及较多的民族政策与理论方面的内容, 其中, 教师们较多关注的内容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等问题。

(%)

3. 团结教育的考核方式评价

对调查问卷中所列的有关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7种基本考核方式进行频次描述性分析, 调查显示7种考核方式调查结果主观性、随意性很强, 很难以把握其标准, 而考核是以班级对学生的操行评分为其主体形式为特征的。当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在很多教师中尚未建立明确的意识, 故此, 急需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4. 中小学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困难与问题

有42%的教师不清楚是否“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49.2%的教师认为在升学压力之下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此项工作;43.5%的教师也不清楚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对此项工作开展检查;34.7%的教师认为上级相关部门与学校之间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沟通;46.5%的教师认可“缺乏师资进行此项工作”;50.7%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课程设计案例”;47.8%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相关活动设计案例”, 20.3%的教师认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够, 导致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产生困难。纵观整个调查的基本情况, 亦可看出, 大理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共同支持的教育体系, 应景似的教育与教学实难保证其真正的效果。

二、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策略

根据调查情况, 本研究认为要构建一个切合大理地方实际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

(一)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1. 双管齐下, 加强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建议民宗局与教育局两家合作, 双管齐下共同出资出力, 从不同角度加强指导, 加强上下级之间与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学习等, 从各个层面, 提高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管理、督导及研究机制,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切实减轻中小学应试升学压力, 加强各区域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 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2009年, 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指出, “各地中小学要根据《纲要》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而本研究调查发现, 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 针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可以将民族基本常识纳入平时考试和升学考试, 而初中阶段可以将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纳入考试范围, 高中阶段则可以将民族理论等内容纳入考试。对于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及民宗局, 应成立专门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全面检查与考评, 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以完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机制, 最终实现教育局与民宗局协同管理, 再到学校的二级管理模式。

(二) 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1. 形成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

大理市当前教师关注度较高的主要集中于各民族的节日、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分布区域和人口等直观的常识性内容, 而对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认识不高, 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民族团结知识结构。因此, 课程建设力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及心理年龄特点, 应从直观到抽象, 从常识到理论, 逐步地建立梯级形式的课程体系。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本民族及中华各民族的节日、生活习俗与禁忌、著名历史人物等。高年级重点在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地域分布与居住特点、民族团结重大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等内容。可单独成册, 各有重点。

2. 民族团结的能力训练活动

主要内容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渠道, 才能保证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在活动设计中要注意教育与学生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与人们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 [4]我们要研究民族团结活动中, 我们的教育主体 (教师) 、客体 (学生) 、媒体 (学校) 以及各类介体文化 (社会与家庭环境) 等各种因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与功能;研究学生心理成长变化中, 如何调节“主我”与“客我”的关系, 生成“主我”与“客我”结合的心态, [5]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提供心理学支持。充分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渠道, 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能力训练。适用于各年级。

(三)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条件体系

1. 搭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平台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也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6]首先, 建立一个全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协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 开发优秀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与探讨等;其次, 通过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网站, 以会员的形式, 对相关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共享教学资源;再次, 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 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使其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并最好是选择女性的文科背景的教师来组建民族团结师资队伍, 形成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2.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挖掘地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把地方民族文化发展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也可专门编写白族民族团结发展史一类的书籍, 以史为镜, 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 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结合教育基地建设, 增强认识, 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武, 刘云山.民族团结宣教也要三贴近[N].新华每日电讯, 2009.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9-01

0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

如讲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一课时,我列举新疆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1)吴登云——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48年前的盛夏,年轻的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48年来,他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有着至善、至爱、至美的心灵——记法学院学生王燕娜先进事迹,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女,汉族,26岁,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社区青年志愿者。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了解到情况后,隐瞒了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已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弟兄的生命。(3)库尔勒的民族团结的案例——白克日·卡伊尔先进事迹,白克日·卡伊尔,一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什店火电厂的维吾尔族职工,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2002年5月17日这天,被撕心裂肺般的孩子的呼救声惊动,在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岸堤上,急速跑了40米的白克日·卡伊尔纵身跳进了冰冷的孔雀河,在与河水奋力抵抗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孩子托在自己的上面,自己却完全沉没在水中。(4)吐尔洪·尼亚孜和王春生:用生命谱写壮丽凯歌的事迹,2008年5月21日孔雀河畔为救13岁男孩厍江林,他们先后牺牲了。(5)书上p14页孔繁森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影片剪辑,让同学们谈感想。

用身边的实事、事例让学生能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使他们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民族团结教师心得体会 篇4

导语: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民族团结教师心得体会

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加强民族团结教师心得体会 篇5

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

(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

(二)新疆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负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因此每年的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都会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有多么的重要。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

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

(三)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并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因为天山松树

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篇二: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青海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星凌霄

本次寒假政治学习中关于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学习完之中后,越发的觉得民族团结非常重要。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 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56 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最后,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无视民族团结的在搞国家分裂,这种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感,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

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李 红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努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作为当今教师,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教育发展,坚持与群众合辙,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二是多干平凡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为了一切孩子。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成了当前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必须从学校的发展做起,从自己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提出要懂得照镜子是富含哲理的,古

人照 “镜”修身,往往是个人的洁身自好。今天我们教师照镜子,则是为了饰面和修心、使教师做到内秀与外修的合

一、使教师找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更可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作为教师的我,对自己更应有正确的定位。教师首先是教己,然后才是教人。如何在学生的心灵之中撒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使他们充满自信、力量,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导航,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作为当今教师应该拥有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 者。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鼓励,只有师爱才能凝聚学生的心,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热爱,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篇三: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一)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xx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xx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xx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xx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xx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二)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

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篇四: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铜仁、黔东南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心 得 体 会

黎平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 蓉 2014年3月29、30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在此期间,聆听了从北京远道而来的退休专家武亚男老师对《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这两本教材的深透剖析,曾祥慧老师讲解的《民族政策及民族政策地方化》,刘吉昌老师的专题讲座《学校民族团结建设》,彭石老师的《民族常识》专题讲座。为期两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武亚男老师主要针对《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这两本民族团结教材进行了解读。从课程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课程的理念这三大点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两本教材,她告诉我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武亚男老师还结合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学员讲解教材,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不同学段的重点,教给我们不少关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我们今后在上好这门课指明了方向。从曾祥慧老师主讲解的《民族政策及民族政策地方化》中,我更加清楚了民族政策的含义及我国的“八大” 民族政策。在刘吉昌老师的专题讲座《学校民族团结建设》中,我知道了更多的民族历史和民族团结政治意义。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今天我们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那就是上好和用好我们的教材。

通过培训,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加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两天的培训结束了,我将把这次培训会的精神带回去,改变理念,认真开展好我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2014年4月1日篇五: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青海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青海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青海、平安青海、和谐青海建设而助一臂之力。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青海社会稳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

社会稳定、繁荣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青海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们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们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青海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王卓曼

2013年12 月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不仅意义深远,而且营造了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青海全面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就是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县委、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努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用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

当然,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用每个人的努力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在青海这块民族大聚集的地方,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思想,敢于和一切的反

学校教师民族团结演讲稿 篇6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只有民族团结,才有社会稳定》。

团结就兴盛、就繁荣,分裂就、就衰败,这是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客观规律。

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首府的小学教师,我深切的知道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多么的重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

我校作为市区农村小学,有很多宁夏、甘肃和外地打工者的子女,教学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民族学生较多,在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学校周边还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我们教职工都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民族团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树立优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把问题和挑

战估计的充分一些,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就需要我们要大声说出来,大胆做出来,并灌输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联系实际,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必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制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侵蚀的能力,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篇7

一、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意义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 就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道,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不屈不挠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在高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活动,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一)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团结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系, 平等、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准则。因此,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不仅有助于帮助各民族学生提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 同时对发展和巩固当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 有利于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培养,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同时, 加大对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 使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 加快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宣传速度, 从而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三) 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树立科学的民族观

大学生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 他们的民族观对年轻一代甚至全民均有着很大的影响。各族大学生只有深刻领会民族团结的内涵, 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才能够正确地处理以后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决定了西北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相比较国内其他地区高校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然而,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 由于有些学生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出现了不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缺乏理解和尊重的言行, 从而刺激和伤害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感情, 进而形成民族隔阂。因此, 加强高校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使大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民族观, 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变得极为重要。

二、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工作中, 笔者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课前演讲、课外实践等途径融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内容。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一) 根据课堂教学进度, 穿插式讲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并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要求, 分步骤、适时地补充和讲解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团结内容, 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 深刻领会中国民族团结精神的历史渊源。如在讲授“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时, 笔者在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科技、建筑、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的同时, 补充介绍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与此相关领域的成就。如我国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11 世纪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尔编写的百科知识性辞书《突厥语大辞典》, 已翻译成多种文字, 被誉为世界语言学界一部罕见的巨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已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奇珍,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瑰宝。成书于11 世纪的维吾尔族经典巨著《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至今仍受到格外的重视。彝族的民间长诗《阿诗玛》、傣族的叙事诗《召树屯》、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望夫云》等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农学方面, 例如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 是我国第一部按农家月令体例记述、总结各族人民农牧业活动及生产经验的农书, 其内容之广泛、体例之完整远远超过当时同一类农书, 被后人誉为元代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天文学方面, 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人斛兰曾参与制作了著名的铁浑仪;公元8 世纪时藏族的拏依盘桑杰益西创制了能长期观测日影, 测量二至、二分的仪器。元代著名回族天文历法学家扎马鲁丁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和地志而闻名于世, 曾创制出7 种天文观测仪器。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 准确精密, 反映了回族天文学的研究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他制造的地球仪, 是我国第一架地球仪。数学方面, 例如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 他运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 开创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的先声[1]。在讲授的过程中, 可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故事, 使学生耳濡目染地领会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勤劳、智慧的各少数民族不仅开发了祖国广袤的边疆, 而且各少数民族以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科学典籍, 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科学宝库增添了夺目光辉,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 近代以来新疆、西藏地区民族仇杀频起、民族分裂活动不断, 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关系的正常秩序。尤其是2004 年, 由美国16 位研究中国新疆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发起了一个名为“新疆工程”的学术课题。该工程对新疆历史进行歪曲, 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中国在新疆主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为新疆分裂出去提供理论依据。2008 年3 月14 日, 西藏一小撮“藏独”分子在拉萨打砸抢杀人放火。2009 年7 月5 日, 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外“东突”势力, 又策划、组织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暴力恐怖行为导致新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为了帮助学生认清民族分裂主义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反动本质, 在讲授“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 笔者着重讲授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施的各项民族政策, 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同时,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藏、新疆的真实发展历史, 教师还可选取一些历史图片、文献纪录片作为课堂的辅助材料, 如《西藏今昔》、《美丽中国》等。用史实说明,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任何把新疆、西藏各族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把新疆、西藏从祖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企图, 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注定要失败的。

(二) 运用分组讨论、课前演讲等形式,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除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之外, 笔者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选择、使用讨论、课前演讲等形式和途径,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 它具体表现为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诸方面的活动方式和禁忌、喜好等, 它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家乡的民族风貌, 笔者首先让学生以所在地区为标准进行分组, 进行讨论。组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一些可资利用的资源对家乡的少数民族源流、近现代历史、民族风俗等进行检索, 然后确定主题。最后, 每组各推荐一名组员作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5-10 分钟的演讲, 展示家乡风貌和发展成就, 教师对学生发言适当进行点评, 师生互动, 以增强教育效果。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地去了解自己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而且能够切实认识到今天家乡的发展变化是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进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三) 创设情境, 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统一进行的抗争。如1867 年, 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 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 (今恒春) 登陆, 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 击毙马肯基, 打退了美军的进犯。抗日战争时期,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 多次, 歼敌3.76 万余人;台湾岛内的高山族等台湾同胞则坚持不断地发动抗日暴动, 组织抗日义勇军。此外, 教师可适当对这些事例展开讲述, 也可补充讲授其他相关史实, 如:四川、云南各族军民对抗战的贡献和滇边抗战中的少数民族;湘西、广西、贵州各族民众支援抗战和抗击入侵日军;海南岛、东南沿海、台湾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黔南布依、苗、水各族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东北内蒙古各族民众抗击日本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等典型事例。尤其是西藏、新疆虽地处中国西部, 远离抗战前线, 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 这场空前的灾难使西藏和新疆的各族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 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通过筹资、捐献、募集等活动,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前线的勇士, 坚定了各族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3]。这些资料均表现出民族团结之情, 可谓是情景交融。在教学中, 要把握这两条线, 在引导学生感知情境的过程中, 逐渐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对中华民族含义的理解。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 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民族文化灿烂多彩。高校学生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 课程任务较为繁重, 通过个人接触到的民族团结知识相对有限。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我国灿烂的民族宗教文化, 笔者还以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为契机, 适时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文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小品、相声表演, 让学生近距离地去体验民族团结的内涵, 进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更是当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而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 在他们中间强化民族团结知识教育, 是实现中国各民族间和睦团结的基础。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注意正确引导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目标就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各族仁人志士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史实, 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因势利导将民族团结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始终, 正确地引导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 培养学生自觉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义务。

(二)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内容为主, 适当补充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写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写出来的, 是目前学界最权威、系统, 也是质量最高的课程资源。因此, 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容为主, 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适当地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 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引导学生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理念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各族学生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讲授过程中, 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也要尊重和弘扬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注意帮助各族学生克服狭隘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加强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要帮助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理念。

综上可知, 《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中蕴含有十分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途径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这对于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其教材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较多,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其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使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继承并发扬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1-92.

[2]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98.

民族团结教师教学计划 篇8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能够有效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但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科内涵和学科方法尚处于摸索总结阶段,而且以往学到的知识内容还是较零散的、较肤浅的,而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对可以为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因而,应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逐步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理解如何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史实,使学生感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用我国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齐读标题,有助于加深对本课重点知识的印象。

【小游戏】:猜猜看

花衣银装,吊脚楼房。

泼水龙舟,孔雀屏靓。

敖包相会,长调牧羊。

布达拉宫,金璧辉煌。

……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描述,猜猜分别是我国的哪些民族?

学生回答:苗族、傣族、蒙古族、藏族。

教师归纳:通过游戏,大家发现在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每个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增添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中华民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少数民族,从而增强各民族儿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学生活动】了解民族:请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下列情况:(邀请本班一位回族学生简短介绍)

◆你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你们民族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你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与其他民族关系怎样?

其他同学思考,我国各民族在日常相处中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回答:我国逐步形成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教师归纳: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得以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少数民族当然也是。

1.我国逐步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少数同学的介绍,生动、直接地让学生感受我国现在的新型民族关系,通过追问这一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源,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当然再次强调我国最根本的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离民族更近一步,以西藏为例,走近民族、走近西藏。

【时事链接】走近民族:2015年9月8日在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播放视频《六十年回眸:新西藏翻天覆地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很关心藏族人民,全力支持西藏各项事业建设,与旧西藏相比,新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

思考:(1)看视频后,说说国家在西藏的政策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政策?

(2)从西藏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历程中,我们看出国家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

学生回答:“三包政策”、安居工程、交通运输、第一次人大选举、农业税减免……

教师归纳:60年一甲子,一轮回,西藏却在短短六十年由封建农奴制走向现代文明,它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无私援助,为什么国家会给予西藏这么多帮助和支援呢?这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呢?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板书)

【设计意图】选用西藏六十年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事例,一是因为材料新,且与时政热点有关;二是因为视频内容丰富,围绕西藏60年发展,列举了许多党和国家给予西藏的优惠政策,学生能真正了解一些国家的具体政策;三是因为视频资料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为后面的知识起到开篇的作用。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看书P72-73,什么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钟)

【学生活动】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国家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凝聚各民族,体现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小组讨论)

【活动规则】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一个主题,然后按主题顺序分享讨论成果。

各小组分别列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体繁荣的典型事例。

教师归纳:

1.民族平等是指在我国民族之间还有多少人口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习近平

3.民族共同繁荣,也就是各民族要共同富裕,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小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同学们会对三个原则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三原则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民族团结原则”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理解,各民族人民珍惜民族团结、互帮互助,也有极少数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结合习主席对民族团结论述,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辩一辩】

有人说“国家对少数民族就是太好了。凭什么你们可以获得那么多经济的扶持、享受高考加分?这是对我们汉族的不公平!”

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是否有悖于民族平等原则?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由于历史、地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影响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实现,如有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只是封建社会,甚至原始社会,所以给予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恰恰是祖国母亲爱护每个子女的表现,恰恰体现了民族平等。

【设计意图】理不辩不明,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直观事例,通过辩论、质疑,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表面的不公,恰恰是祖国母亲对每个民族的公平之举,既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国家的具体政策,从而支持国家政策的执行。

过渡:我们今天了解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下面就看我们大家是如何行动的?

【我们在行动】

展示我们学校新疆班同学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各民族是相融合的大家庭。

思考:如果班级转来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汉族学生的你会怎样与他们相处?

学生回答:学习上帮助,生活上相互了解、尊重;邀请新疆班同学到自己家里做客……

教师归纳: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首先我们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珍惜这样的民族关系,这既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与少数民族同学的相处最终是落实在行动中的,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板书)

(1)珍惜、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弱化了知识点,强化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最终到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课堂小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让我们行动起来,携起手来,同舟共济,爱我中华,繁荣富强。

五、教学反思

上一篇:有关于学会尝试中考作文下一篇:质监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