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典范(通用9篇)
民族团结典范 篇1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
王金明,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1967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2002年在虹桥北社区工作至今,担任出租房屋管理员一职。
王金明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表现一直很好,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先进个人。其政治坚定,旗帜鲜明。
新疆的危险主要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中央这个英明决策,王金明同志深信不疑。在党和政府的长期教育下,王金明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五官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她担任出租房屋管理员以来,无论在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中还是流动人口状况跟踪调查中,他总是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放在工作的首位,经常教育广大居民群众和流动人口,对违反民族团结的话和事总是发现一件就坚决制止一件。
王金明同志在担任出租房屋管理员期间,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遵照《自治区流动人管理办法》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在对辖区内出租房屋调查走访时,按照上级下发的《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管理规则》对来自重点地区的四地州的少数民族同胞做好信息登记,定期见面,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态。在走访过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利用社区资源解决他们的难题。因此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王姐”。位于西虹西路42号的馕房是辖区居民经常光顾的食品经营场所,在店内工作的4名少数民族同胞均来自重点地区,这4人思想意识正确,积极配合出租房屋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和社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勤劳踏实的工作,馕房的生意越做越好,周围居民和在附近上班的工薪族都经常光顾。眼看生意慢慢变好,馕房的员工也想着把生意做大,但在这时却碰到了难题。馕房的员工想购买一台和面机,这样就能减少劳动工时,提高生产效益,但馕房内并没有可以接线的供电线路,要想接线需从周围建筑上接线,接线后又会产生如何收取电费等后续问题,馕房的员工们一时难以解决。王金明同志在入户走访出租房屋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情况,同社区领导商量后,积极走访馕房周围的营业单位,为他们寻求帮助。因为馕房的工作人员汉语不流利,在和周围单位的负责人沟通交流室有困难,王姐便帮他们说明情况,成熟需求;有单位对接线工作安全性提出质疑,王姐又通过街道城管科联系电工师傅,设计出有安全保障的接线方案;有单位担心接线后电费如何接纳的问题,王姐作为中间人参与双方协商,并馕房工作人员作担保,例举了馕房工作人员配合社区工作的良好表现,打消单位的顾虑。最终,在王姐的多方奔走之下,馕房终于用上了电,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电费接纳等后续问题。馕房的生意越做越好,来馕房顾客越来越多,馕房的员工伊德日斯·阿不力兹看着来往的顾客市场感慨“感谢王姐,感谢社区,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的日子能过的更好多亏了大家的帮助。以后的生活还会更好,民族团结亚克西,党和政府亚克西。” 这样的事例在王姐多年的工作中比比皆是。王姐常年在工作中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向少数民族发放印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的报纸和宣传册。少数民族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和王姐慢慢熟络起来,见到王姐就主动打招呼,在和少数民族同胞渐渐熟悉的过程向他们宣扬我党的优秀政策,积极增进少数民族同社区的感情,用实际工作推进了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进程。
根据社区的安排,王金民同志因参加工作时间长,对辖区状况熟悉掌握,便同时担任社区人民调解员一职。在开展矛盾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将其总结为“说理、交心、扶弱、换位、集中”,即“对当事双方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与双方当事人交心谈心,使当事人感到我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千方百计地依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片面地强调扶弱而置法律规定于不顾;在调解过程中,我要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唤起当事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在调解过程中建议大家抓主要矛盾的方法,不纠缠细枝末节,集中一个或几个主要问题以调解。”
通过王金明同志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我社区的各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集体。王金明同志虽然没有做出惊天伟地的业绩,但是从他的点点滴滴折射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心系群众,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民族团结典范 篇2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两个考点近3年高考试题未涉及。“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
本专题内容涉及民族和宗教, 知识内容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存储, 又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调用。尤其值得提倡的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构建的过程是检查考生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2.走出误区。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掌握知识, 注重的是综合性。在此基础上, 考生还要加深对每个考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针对本部分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涉及的知识易错、易混点比较多的特点, 考生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内容,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这直接关系到选择题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关注热点。
高考能力立意决定了高考试题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就本部分而言, 要重点关注本年度内的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热点。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国际道教论坛召开等。考生一方面对这些社会热点背景要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点指津】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有利于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 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考点拓展: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②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和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 进行民族分裂和破坏活动, 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 由于不同民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差异, 也影响到民族间的交往。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也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 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与帮助背离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分析: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人力物力支持, 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这恰恰是维护民族平等的客观要求, 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背离。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分析:这种说法混淆了民族平等原则和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两个概念。民族平等指各民族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发展较为落后, 各民族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经济上的共同发展。
分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我国历史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拓展:
(1)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①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不能理解为各民族, 也不能将“聚居”理解为“居住”。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④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⑤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 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某种宗教,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体现, 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护公民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③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考点拓展: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1)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是要发展宗教事业。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国家不鼓励, 也不干涉公民信教。
(2) 认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所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高考回眸】
1. (2011·重庆文综卷·34) 2011年, 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 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 同时, 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针对新疆实际, 对新疆实施优惠政策, 其他地区对口援助新疆, 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①④应选。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③表述错误。答案为B。
2. (2011·安徽文综卷·6) 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对口支援, 有利于增进民族平等和团结, 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贯彻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④正确。①中“政治保证”表述明显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 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 (2011·江苏政治卷·18) 2010年8月, 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 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故②③应选。①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必然联系, ④错误。答案为C。
4. (2011·海南政治卷·12)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 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进行解释, 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④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规定, 受法律保护, “解经”工作与保障教职人员的权利无关, ①错误;②夸大了“解经”工作的作用, 应排除。答案为D。
5.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 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 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 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 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 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 要求考生调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第二层, 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 概括出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题干信息分别从西藏人民当家做主、广泛自治权和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这三个方面作了提示, 考生要善于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设计】
1.2011年5月27日至29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 从2011年开始, 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措施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B.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279件具有西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内容涉及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为维护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西藏自治区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③西藏自治区具有立法自治权 ④西藏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 针对宁夏自身特点, 挖掘宁夏自身潜力, 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民族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宁夏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民族自治机关人大及法院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治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长处和优势 ③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多民族国家的人民如果把爱本民族与爱祖国、爱兄弟民族对立起来, 热衷于民族纷争, 那么怎能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呢?我国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个民族成员结合起来。”这段话说明
①我国各民族不存在自己的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的前提 ④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 美国无视中方坚决反对, 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此举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这说明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国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②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反对一切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活动 ③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反对宗教与其他国家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10月, 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共建和谐世界。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藏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西藏工作, 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西藏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在座谈会精神指引下,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 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 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 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西藏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西藏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提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援疆能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但不能消除差距, C、D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D 提示:材料中西藏自治区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表明西藏自治区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①入选;西藏自治区制定法律、法规, 是西藏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的表现, ③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3.C 提示: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 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 ①错误;③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4.B 提示:我国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①错误, ②正确;④错误。
5.A 提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以任何方式会见达赖,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①②正确。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③正确。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错误。
6.D 提示:在我国, 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7. (1)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对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维护民族团结。③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有利条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够凝聚各方力量。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自治的有机结合。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能够保障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能够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 协调本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
作用:①西藏自治区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②西藏自治区政府要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西藏特点,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
昌昇:再立民族印机制造新典范 篇3
7月5日,“昌昇CSS10402B双面双色胶印机产品推广会”在这座名城成功举办。昌昇公司高层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新华厂、出版社印刷厂、书刊印刷厂共约180多人参加了此次推广会。推广会由江苏昌昇印机销售公司总经理颜志龙主持。
服务客户 立足需求
推广会伊始,江苏昌昇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沙晓明首先致辞。沙总首先对于莅临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感谢业界同仁在昌昇公司从成立之初到后期发展壮大过程中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
回顾昌昇公司的发展之路,已有62年的建厂历史,仅从事印刷行业就有35载。一路风雨走来,从01机开始逐步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书刊印刷、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为主的生产制造企业,并形成与其相对应的两大类客户群。
面对当下经济疲软,行业发展压力巨大的局面,昌昇公司在各位领导与客户的关心下,所推出双面双色印刷设备,历经昌昇人数年的不懈努力,去年成功推向市场。昌昇书刊印刷设备的异军独起,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弥补了企业因市场销售下滑而带来的利润损失。
“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昌昇公司的客户服务宗旨。沙总诠释道:“‘顾客’,‘顾’就是关心,只要昌昇有能力为大家服务,大家就能成为顾客;‘满意’,‘满’是‘溢出’,酒满则心诚,让顾客的心声得到满足,超越需求才能实现满意。顾客需要什么昌昇就做什么。”
本着该项服务宗旨,昌昇公司的企业研发、营销人员均立足市场,深入顾客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和沟通交流,利用公司的专业知识,将顾客的真实需求和昌昇的发展紧密结合,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终赢得客户的满意。
以北京书刊印刷市场为例,根据北京顾客企业的实际需求,在20年前胶印机刚刚普及之时,首次开发研制出双面印刷设备01款BB机;随后又通过技术改进,开发出超过同行业档次的1+1双面印刷设备,并成功打入到北京优秀印刷企业当中,再次印证了昌昇设备的优越性能,为其今后发展带来了极大鼓励和信心;此外,与这些优秀企业的良好互动与交流,也为昌昇公司指明了后期产品研发的方向。基于此,昌昇公司短短六七年时间,在北京书刊印刷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北京市场取得的成功方式也在全国其他各地得到推广,数年来,公司设备遍布全国各地。
另据沙总介绍,公司的错层式硬压软“4+4”型胶印机正在北京做相关实验,预计年底前结束,这将全面覆盖书刊印刷幅面和印刷色数。
注重研发 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十八大”后,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成为全社会和各行业热议的话题。
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在会议致辞中介绍,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出版社总数接近全国一半,在印刷企业规模上,书刊印刷厂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数量比较多。印刷业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衡的矛盾日趋凸显,价格战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成为很多企业领导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就在创新。作为占据北京书刊印刷设备半壁江山之多的昌昇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研发实力,在不到1年的时间,研发出1040双面印设备。该设备在效率提升、纸张节省、质量提高和性能稳定等方面的巨大吸引力,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反响,加之强大的售后服务力量,目前北京市场拥有昌昇公司的设备接近700台,成绩斐然。
任玉成理事长指出,昌昇公司取得今日的成功在于其紧紧抓住了转型升级的市场机遇。企业没有因为在北京市场取得成功而自满,依旧每年邀请北京地区的企业领导、技术人员来昌昇研讨,为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性能提升积累第一手资料,发展速度超越了其他企业。
今年4月,北京明月印刷厂召开的“大对开双面双色胶印机演示会”,昌昇凭借设备的效率和环保方面的巨大提升,获得极大的市场反响。随后,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一次性签订6台大对开双面胶印机的购买合同,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任玉成表示:“昌昇公司的创新既是企业自身的创新,更是印刷企业和印机企业联手创新的典范。”
昌昇集团副总裁杨明先生也表示,昌昇一步步走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与产品发展有很好的连续性。研发、制造、市场推广既有技术的突破,也注重产品之间的衔接。“除了立足书刊印刷设备制造外,在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上也实现了突破。不仅针对对开胶印机研发和制造,还注重大幅面、超大幅面的研制。所推出的大幅面包装印刷设备有很强的纸张适应性,后期根据包装印刷厂精度要求的提高,从而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面对近些年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和数字印刷的日趋普及,我国印机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举步维艰。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创新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居安思危,尽管昌昇公司目前已取得杰出的成绩和高度的市场认可,但也在考虑如何在现有的传统印刷基础之上,再次拓展经营业务,因为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
60余年的辛勤耕耘,昌昇公司创造并奠定了现如今的行业地位,始终在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上奋勇前进。与会嘉宾通过此次会议更多地学习、感知和借鉴昌昇公司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开拓进取、永不停步的企业精神以及特有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元素,同时探讨更多的合作形式和开展业内交流,为多方面服务创造机会和条件。
通过此次推广会,昌昇公司再次向行业展示了自身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先进的生产制造水平。据了解,昌昇CSS10402B双面双色胶印机的装机量已经达到20多家,分别是北京财经出版社(2台)、北京中科印刷(2台)、北京明月印务、燕郊紫恒印装有限公司、三河祥达印包有限公司、唐山润丰印刷有限公司、大连金华光、大连图腾印务、青岛星球印务、新疆新华厂、呼图壁阳光彩印、启东人民印刷厂、常熟市华顺印刷有限公司、上海崇明裕安印务等。
民族团结典范 篇4
2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
23、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4、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权力。
25、众志成城,铸造民族团结不朽丰碑,齐心协力,续写哈密腾飞崭新篇章。
2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7、民族团结你我同创,美好家园大家共享。
28、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29、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0、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1、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2、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33、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4、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35、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36、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37、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38、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9、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民族团结典范 篇5
一是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每逢“古尔邦节”、“肉孜节”,各民族党员干部相互走访,增进感情,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人人讲民族团结,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二是深入榆树沟镇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展“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为生活困难干部职工,送去了价值20_元的大米、面粉、和清油,引导各民族群众提高思想认识,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三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尤其是兑现草奖补工作以来,深入排查信访、调处信访案件,不断加大信访问题处理力度,对少数民族观注的草场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均及时给予答复。四是发挥职能优势、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
优化牧区畜牧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在牲畜品种改良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对牧民外购西门塔尔种公牛每,麦盖提肉羊补助费等外购纯种肉用羊,发放补助2022年度民族团结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为加快牧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对牧区村、集体、合作社和牧民新建的养殖小区,新发生拉电、引水和小区道路建设等
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民模创建与畜牧业工作深入结合
1.将民模创建与实施畜牧业项目相结合。
我局把民模创建与实施游牧民定居项目相结合,不断转变民族聚集地区生产生活方式。20_年,计划继续依托河南援疆项目、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_市牧区的牧民定居点,实现定居150户、600人;同时,按照定居兴牧“五宜两结合”模式要求,开发达坂风景区,实现分散定居45户、180人。
2.将民模创建与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相结合
民族团结典范 篇6
家亲
振太镇中心小学五(1)班
熊凤仪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熟悉的声音出现在我耳旁,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骄傲。
我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我们要尊重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民族服装和宗教信仰,每个民族人人平等,互相帮助,所以每个人在这个大家庭中幸福的生活。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开运动会,进行接力赛,那个时候,我们三(1)班的同学相互给对方打气加油。开始跑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男生飞快地冲了出去,把接力棒交到另一个人手中,三(2)班也不甘落后,猛追了上来,可当他们接力棒交到另一个人手中时,接力棒掉到了地上,我们班又领先了一步。可是,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脚上有伤,跑慢了一点,三(2)领先了,我们大家没有怪她,还让她和跑好的同学一起呐喊助威。终于,最后一个同学像风一样冲了出去,把接力棒交到老师手里,转败为胜,“耶,我们赢了!”后面的同学都欢呼起来,我觉得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我们班李娅楠同学患了严重的病,正在医院救治,学校知道后,倡议每个师生捐爱心钱帮助她。后来,李娅楠同学已经回到家里静静地休养了,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代表大家去看望她,还带上同学们送给她的贺卡。过了几天,李娅楠同学来到学校上了,那时,她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愿意和我们玩,我心里不是滋味,于是,我一有时间就去哄她开心,渐渐地,她愿意主动和我说话了,也愿意和我们玩了。之后我觉得我做的这事非常有意义,我们这个大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很多。
以法治精神巩固民族团结 篇7
一、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
近年来, 少数民族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而得到发展,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在民族地区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如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比较落后的位置, 迫切需要发展当地经济。 首先是民族所在地区经济大致发展的情况。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一个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与经济水平较高的主体民族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过大会导致民族交往中发生经济方面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偏向于中东部地区, 广大少数民族所处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样对民族团结有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政策法律方面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 有一些民族地区的政策有些不适应这种逐渐的变化, 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当前急需改进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之与实地相适应。 最后是社会意识和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民族的文化、风俗、意识的不同容易在不同的民族间造成一些误解, 在中华民族形成中, 是各民族间矛盾统一的一个过程, 历史上在民族融合中形成的一些冲突, 或多或少会在一些方面形成一些影响。
二、增强民族团结, 解决存在问题
(一) 增强法治建设促团结
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法治观念的发展伴随着自由竞争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经济发展为人们法治观念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法治正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 为人们对经济社会生活提供合理的预期。没有法治的支撑与保障, 便不能明晰产权制度, 不能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易和诚信体系,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经济发展会陷入无序状态。 依法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推进依法治国, 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 法治与民主相辅相成, 是不能分离的。避民主谈法治, 法治便失去民意根基, 如同无源之水, 容易走向独裁和专制。 同样, 民主离不开法治。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正是法律在民主制度上的体现, 没有法治, 难以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实现, 难以保障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果。依法治国的目的就是运用我国的这些法律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保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建设事业的进行, 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我国公民的一切权利, 不断提高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的所有重要的法律, 都是以宪法为根据的, 都是对宪法精神的体现,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因此, 只要有效保证宪法的实施, 就能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就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依法治国也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始终发挥重大的作用。 如果把国家比人体的骨骼, 宪法和法律是身体的各个器官, 那么人民群众则是构成身体正常运转的灵与肉。 所以, 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是依法治国得以正常、有效运行的保证。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所以人民群众的配合不仅需要汉族人民的支持而且需要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积极配合, 怎样才能使各个民族都能积极支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这就需要把各个民族一起团结起来。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法治中国建设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
我们中国关于民族的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宪法为主体的,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民族区域设立适合地区情况的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 在立法方面有专门的促进民族团结的立法。 但是一些抽象模糊的立法却缺乏一些具体性, 导致实际操作非常困难, 有些地方政策和法规可能出自不同的方面而相互矛盾, 或与一些程序相冲突, 导致实施中让执行者迷惑, 而使得施行困难重重, 在实施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民族关系, 立法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应该推动涉及民族法律的规范性建设, 使民族法律法规变得明确化, 避免混乱和矛盾, 使相关法律通过发展形成一个体系。 重新对过去的立法进行系统的整理, 科学发现不足的地方, 进行备案研究, 对失效的法规条例进行编排, 进行适当的处理, 使民族法律法规能够起到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然后把那些法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性的条例, 进行具体的容易实施的调整, 使它能够适应复杂民族关系所带来的变化, 让民族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 起到所期待的作用。 然后, 要增强民族立法对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统筹兼顾性, 并且要重视本地区少数民族自身的法律文化, 通过对民族地区的考察, 结合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科学性, 设立适合的法律。
最后, 民族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也就是要着重了解“人”, 要多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的了解, 参考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讲述, 面向社会征集一些意见,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诉求, 进行科学立法。另外, 也要着力避免法律法规由于着重形式而导致的重复。
(二) 用 “四个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现在民族团结已经写入到了我国宪法当中。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有义务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应当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 正是由于宪法对民族团结的支持, 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法律也得到相应的出台, 如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
虽然个别地区如新疆已经出台了 《民族团结教育条例》, 但我们可以发现, 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法律和法规仍旧非常少, 而且内容比较模糊, 比较难得到实践。 建议多针对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增强立法, 注意联系实际。 在教育方式上应当注重对少数民族加以“四个认同”方面的教育。
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 就是让少数民族群众认同。 如何能让群众认同呢? 那就是让大家价值观一致并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多民族多元文化凝聚成了中华文化。 每个民族跟祖国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在思维上与我们国家我们党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一起走向进步, 这样就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四个认同”的相关知识, 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旨在统一思想, 用“四个认同”深厚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四个认同”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大力宣传使少数民族群众把 “四个认同” 当自己的思维准则, 并形成一个长期的社会行为规范, 之后“四个认同”就会融合于群众的思想。
加大“四个认同”普及首先需要强化宣传少数民族政策, 使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社会的发展, 生活的进步, 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举出相应的真实事例使群众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得到的好处, 还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让群众了解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相关法律条例, 从实际意义上提升各族群众对我们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认同。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另外, 在民主法制的大力宣传中, 要突出权利的方面, 让民族地区的群众和干部都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才能加深对民族地区法治的理解, 才能让“四个认同”巩固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思想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让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朝着共同的理想前进。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 “依法治国”和“民族团结”成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落后地区地区的少数民族与经济水平较高的主体民族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过大会导致民族交往中发生矛盾。现在我国迫切需要用法律进一步保障民族的大团结, 提升各民族的认同感。每个民族跟祖国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当前我国的民族团结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民族关系, 立法需要不断完善发展。制定完善民族团结法律法规和开展相关教育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利器。
关键词:法治,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1]王霞.弘扬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徐少宏.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孙建峰.进一步加强“四个认同”教育[J].今日新疆, 2006.
[4]张振华, 任世辉, 张明玲.强化“四个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国民族教育, 2007.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篇8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把‘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把‘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天,《风光》杂志请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加座谈会,就是表明了媒体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请专家学者们一道为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支招。”《风光》杂志社社长蔡金华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基于世情、国情以及云南省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赋予云南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示范创建处处长鲁德忠首先发言说:“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立足当前,抓好重点工作。一是握紧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和新路径;二是握紧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战略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三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着力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学者们对鲁处长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高度的诠释非常赞同。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张亚平说,党中央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担交给云南,饱含了党中央对云南民族工作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践行“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為主线一以贯之,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定要浓墨重彩加以突出。”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若青建议,在建设云南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上,要精心考虑如下几点:第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大力加强“四个认同”教育,进一步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第三,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第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不断夯实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条件;第五,积极打造云南民族精神高地,不断增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感召力、影响力;第六,着力抓好意识形态管理,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安全屏障。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生态学博士尹仑认为:“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农村是重头戏,应采取以下具体办法:拍摄适合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群众观看的影视作品,针对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要专门成立针对农村的电视频道;定期组织专业文艺团队到农村演出,同时,在县一级要组织本民族专业的文艺团队;建立农村的乡土艺术家数据库,定期举办农村文艺汇演,促进乡土艺术之间的交流;在自然村一级以当地村民设立农村文艺员,定期组织村里的文艺活动;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青年,在城市中要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平台,设立民族文艺活动中心,定期免费组织其观看文艺表演、艺术展和电影,丰富其在城市中的文艺生活。”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不能忽视。” 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巡视员张勇说,古人云: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重不重视学习,擅不擅长学习,是民族、地方文化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应下功夫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整体民族素质,是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民族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只有民族素质提高,才能真正缩小差距、加快发展。
“我还想再谈谈民族文化。”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省民族学会苗学研究会会长古文凤言犹未尽地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延续的血脉。在‘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谈民族文化的发展时,要注意民族文化的‘均衡发展’问题。当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巨大的不均衡、不平等现象,成为影响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潜在因素。尤其是16个跨境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它不仅涉及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权利问题,还涉及国际影响和民族文化的戍边能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部署,跨境民族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会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一直持续到晚六时许,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专业,提出了一系列中肯、有见地的建议,流露出了对早日建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期盼。
《风光》杂志社社长蔡金华主持会议,《风光》杂志社编务委员会主任吴安臣、主编熊树文、运营委员会主任字如方和部分采编人员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吴安臣
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精) 篇9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自治法。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进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项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学习钻研国家现有的各项民族政策,把各项民族政策用好、用足。要综合运用好更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快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着重在建设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与时俱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发挥制度的优越性,优先大力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使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从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至今共发出了8个“一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造了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阳朔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靖西模式”;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恭城模式”;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车”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北流模式”;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以文化知识致富型——“横县模式”。这些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形成,是各族群众自己的创造,是农村生产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应继续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各民族美好家园。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当前的基本区情。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和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城乡差别越拉越大。全区党员干部对此应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面对的区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人口占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的重要任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在 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虽然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和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业,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应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实现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是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基层政府应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着力培育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建立乡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少数民族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加强自创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就目前情况看,在边远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在养老保障方面可以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提高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少数民族村级卫生条件,对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村干部都是民主选出的村里的能人,他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社区自治建设,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优秀两委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抓手。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青年团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机遇,认真组织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一2010)》、《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团结,科学发展,人才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民族区域自治的巩固和完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民族矛盾与纠纷的最终解决,必须根据党的一贯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之中,与本民族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易于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疾苦和要求,对本民族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纠纷中具有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自治区党委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紧紧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加强教育,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努力造就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针对干部队伍的现状,我们要更加注重安排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或艰苦环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得到锻炼和提高。坚持“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识人、用人视野,多渠道发现和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堪当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基层组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构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新,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对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乡村能人。同时,为民族地区建设培养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经济、金融、管理、贸易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人才开发措施。重视外省甚至国外的智力资源引进,扎实推进“人才强桂”工程,为各类人才在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努力营造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
【民族团结典范】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典范06-19
共谱民族团结曲 齐唱民族团结歌10-27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05-16
民族团结06-09
民族团结柱06-08
民族团结方面08-31
民族团结总结10-25
民族团结观摩流程07-02
民族团结教案全05-19
共育民族团结花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