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2024-10-22

“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精选13篇)

“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篇1

2017年秋季学期“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龙州县红豆艺术团“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我校圆满完成,计划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组长:黄建学校长

副组长:黄珍兰

组 员:黄丽珍 林旅兰 稳彩荣 夏荧 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时间:2017年9月13日 上午8:30—10:00

三、活动地点:学校舞台 篮球场

四、工作安排:

观看对象:四五年级学生及科任老师 主持:黄丽珍

舞台布置、横额:稳彩荣 林旅兰 会场布置:卢艳珍 梁建 何丽琴 音 响:何海清 周星群 摄影:农慧新 赵俊勋 韦均林 活动宣传报道:林旅兰 夏 荧

五、学习“戏曲”相关知识 1.举行中高年级教室培训班

2.各班开展“‘戏曲进校园’我所知所感”主题班会。

城西小学德育处 2017年9月7日

“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篇2

一、戏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 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 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 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 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所以, 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 因此, 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 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 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戏曲旋律优美, 唱词生动活泼, 唱腔风格多样, 舞台形象丰富, 因而能触动学生情感, 震撼学生心灵,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传统越剧中有体现清正廉洁、机智断案、为民伸张正义的《秦香莲》《陈三两》等, 有体现惩恶扬善的《花烛恨》等;有体现贤洁孝道的《琵琶记》等, 这些看似老套的传统剧目却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完全可以警示后世、激励今人。

2.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 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 熔歌、舞、剧于一炉,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传统戏曲中, 有悦耳动听, 追求音乐美的唱腔;有节奏铿锵, 追求韵味美的念白;有动作细腻, 追求形体美的做工;有扣人心弦, 追求韵律美的武打, 还有舞台服装色彩的调配, 乐队和谐的伴奏等, 能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 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充满了激情, 在边学边唱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舞蹈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给大中学生开设戏剧课, 让他们参与一些戏剧活动, 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也有助于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 也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戏剧人才。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 纷纷走出国门, 活跃于国际戏剧舞台上, 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钟爱, 国际影响不断增大, 而在国内戏曲却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危机。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发展, 把戏曲音乐引入课堂, 历届国家领导人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 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 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戏曲音乐进校园的尝试

当早晨我们经过公园会发现一些小朋友在爷爷奶奶的感染下也能唱上几句京剧, 在中央电视台的各种大型晚会中也经常发现在戏曲联唱中有小朋友的身影, 他们声情并茂的演出博得了现场及电视机前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是戏曲爱好者。只要我们在学校中加强戏曲艺术教育, 利用课内外加强指导, 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学演能力, 是能让学生爱好戏曲艺术, 开展戏曲艺术教育, 为使广大中学生学好戏曲音乐, 学校还可以在广播台适量地播放一些戏剧的经典唱段, 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课外戏曲兴趣小组, 可以从学唱简单的唱段到逐步学唱、排演折子戏。这样, 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唱、排练的自娱自乐过程中, 热爱自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 充分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中的隐性功能。在当下流行音乐盛行, 传统戏曲备受冷落的时候, 不得不让我们感觉欣慰。他们当中如果能接受正统的训练, 说不定在未来的戏曲舞台上就能时常见到他们的身影, 同时也能为戏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3月25日光明网报道, 春季新学期开学不久,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实验校区) 就进行了一项新尝试:原来课间和午间的时间, 校园广播大多播放流行音乐, 现在被京剧唱腔所代替。学校广播节目先播放带有京剧韵味的现代歌曲《说唱脸谱》, 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接着再播放京剧名家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选段。

在湖北省武汉市, 第36中学、三眼桥小学等多所中小学, 京剧已悄然走进课堂;在北京, 北京市第171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等22所中小学, 也将在今年5月开设京剧课。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0省市中小学推行15首京剧唱段进课堂试点, 近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一种主要观点认为, 京剧进校园是一件大好事。将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京剧纳入教育体系, 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更是力挺京剧进校园。在做客中国日报网站时, 周和平指出, 京剧进校园, 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演员, 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周和平还认为, 京剧也是一种音乐, 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优美的音乐、表演中华民族的艺术, 非常有意义。

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种不仅仅是京剧, 京剧进校园活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他剧种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则在本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茅威涛透露, 在浙江, 越剧有几十万爱好者, 在长三角地区有上千万爱好者。相反, 杭州的公园、社区里, 很少有人唱京剧, 浙江的民间京剧团数量几乎是零。因此, 江浙地区的课堂里应教授越剧, 而不是京剧。如果只把京剧送进校园, 就会削弱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 文化保护需要本土化, 因地制宜。

茅威涛还建议,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方式应多样化, 不应仅局限于进课堂一种手段, 比如校园演出、举办讲座、邀请学生进团看戏。剧场所给予的, 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比如, 从1993年起,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已开始尝试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 与学校合作设立“爱越基地”。

早在2005年7月20日光明网就报道南开大学把戏曲艺术纳入正规的教学科研中, 开设了京剧选修课, 外语学院还成立京剧团, 先后赴日本、香港等地演出。连日来, 学校接连上演昆剧、川剧等经典戏曲, 校园内掀起欣赏传统戏曲艺术的高潮。

为在大学生中推广昆曲艺术,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策划了青春版《牡丹亭》十大名校巡演活动。近日, 青春版《牡丹亭》在南开大学开演, 南开大学以及天津高校师生千余人观赏了演出。《牡丹亭》在南开大学连演三场, 精彩的剧情、精湛的表演, 赢得了师生的喝彩。昆曲川剧等地方精彩戏曲进校园, 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不少学生反映, 演出非常精彩, 我们年轻人在这样古老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共鸣。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欣赏到这样高水平演出, 也希望我们民族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三、戏曲音乐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1. 戏曲进校园要因地制宜。

尽管国家教育部制订把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 并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剧目做教材, 但我国戏曲种类繁多, 为其他传统文化品种呼吁的声音, 不止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就认为, 是不是只选取京剧进课堂, 不能用城市孩子的标准或者是某一个地区有普及性的剧种来看全国。京剧在北京、天津等地方比较流行, 而在江浙等地, 评弹、越剧就更受欢迎, 全国有300多种地方戏, 其中有很多也和京剧一样进入了文化遗产名录, 对这些有丰富地方剧种的地区而言, 推广京剧就不适合。

2. 师资匮乏。

音乐老师大多是声乐或器乐专业的人员, 他们能否表达出京剧特有的韵味呢?师资匮乏, 是戏曲真正进校园的又一拦路虎。业内人士认为, 毕竟隔行如隔山, 不少音乐教师只能讲讲戏曲理论方面的知识, 有些教师本身对戏曲就不喜欢, 怎么能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美呢?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委托当地戏曲院团, 选出一批优秀演员对老师进行培训。为了弘扬戏曲艺术电视台还开设“跟我学京剧”之类的栏目, 音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看和学, 也可以组织优秀演员举办专题讲座, 和学生一起欣赏, 一起探讨。

3. 学校对戏曲进校园的重视程度。

我们不的不承认有些学校对戏曲进校园没有足够的重视。以京剧为例, 中小学推行京剧课, 应当按一门文化课来进行教学, 而不要上成表演课。在课堂上, 京剧老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 这种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4. 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的兴趣。

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应该得到不断弘扬。戏曲进校园, 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举措。但孩子们会不会很好地接受。流行歌曲满大街在放, 多听几遍也就会哼哼了。戏曲相对比较专业, 学起来比较费劲, 而且缺少氛围。不说社会上, 就是在学生家里, 很多家长没兴趣去了解戏曲、学唱戏曲, 也根本没有想到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戏曲的熏陶。

5. 戏曲进入校园的社会舆论。

对于戏曲进入校园社会上反响强烈, 有支持也有反对。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都说, 传承中华古老文明, 要从娃娃抓起, 弘扬传统文化, 势在必行。反对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有人认为当下戏曲文化已经落伍, 很难让小孩子和年轻人接受, 戏曲是老年文化, 即使进入校园, 也不会为学生所接受, 照猫画虎收效甚微, 再者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过重, 应该减负, 不应该再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四、对戏曲音乐进校园的几点建议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在校音乐老师利用寒暑假接受系统的戏曲知识培训, 在平时课堂上为学生造一种学习传统戏曲的气氛。

2. 在课余时间邀请专业人员或自行组织编排一些简单的样板戏, 让学生亲身体会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习热情。

3. 深入调研对于有戏曲特长的学生, 让其发挥优势, 一点带面, 互帮互助, 营造学唱戏曲的氛围。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举办学校票友大赛,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耳濡目染, 培养感情。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 纷纷走出国门, 活跃于国际戏剧舞台上, 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钟爱, 国际影响不断增大, 而在国内戏曲却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危机。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发展, 把戏曲音乐引入课堂, 历届国家领导人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 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 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戏曲艺术是融合表演、演唱为一体, 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的艺术门类。在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学习和演唱戏曲音乐有助于提高自身音乐素质和修养, 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戏曲音乐,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

[2]夏野.中国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3]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4]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吉联抗译注.孔子孟子荀子乐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

[6]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

“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篇3

通过学生对戏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了解家乡所在区域自然与地理的概况;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艺术与民俗;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当代社会与生活;通过舞台艺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校戏曲文化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整合了区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型、综合性课程。戏曲文化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它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价值关联的文化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课程目标并非局限在某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如戏曲《卖水》《风雪配》等。另一方面,它是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进行高度整合而产生的课程,兼具了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如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收姜维》《天仙配》等。

戏曲文化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是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经验。一方面,课程是以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形成经验,获得人文滋养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如两夹弦《三拉房》、豫剧《挎红》等。另一方面,这些内容选择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优良的表演方式,如《苏三起解》《对花枪》等。

学校领导对弘扬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特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戏曲演唱,音乐教师进行教、练指导。在音乐教学中讲到民歌时,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戏曲,开展“学唱戏曲”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我们把韵律操作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国传统运动、戏曲基本动作引入体育课中;美术教学中加入脸谱的绘画等。在校园的文化廊下、墙壁文化等,学生都能看到戏曲的倩影,同时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动作。他们把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动作彼此表演,看看动作中还有什么不到位的,讨论一下该如何改正才能做得最好。这样就避免了把校本课程孤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真正达到了综合实践的目的。在强调学科整合的今天,我们认为只有融合了校本化内容,才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开发,才有利于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不定期聘请两夹弦剧团的专家老师来校给予专门指导,请他们纠正唱腔、表演的步法和手法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唱词力争优美隽永,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唱腔唱词力求迷人、亲切,清新的话语体系,让校园戏曲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自己所教的班级、小组为整体进行戏曲教学。把最新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及时总结。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和县市电视节目,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我编排的戏曲《爱心家园》荣获全国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我执教的《看大戏》荣获菏泽市电化教学二等奖,同时被评为菏泽市教学能手;我主持的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地方戏《两夹弦》”获得成功结题。我还为我校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六·一”艺术节,我排演的戏曲《说唱脸谱》《卖水》、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越剧《收姜维》、曲剧《风雪配》、大平调《三传令》、枣梆《蝴蝶杯》、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拷红》《朝阳沟》《洼洼地里好庄稼》、两夹弦《三拉房》《王宝钏》《爱心家园》等都搬上了舞台。活跃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戏曲教学的设计尽量以唱为主要呈现方式,注重实践性。强调与身边文化的密切联系,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讨论、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戏曲文化课程的建构不应仅停留在“乡土气息”上,力求彰显戏曲的文化品位,弘扬文化精神。把戏曲文化教学呈现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既有美的内容,也有优美的形式。我认为,只有美的,才会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现实与超越的统一;美,才符合戏曲文化课程的意韵;美,才能让孩子们更愿意触摸历史,亲近家乡,自觉地接受地方文化的滋养;美,才会使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 2009(10).

戏曲进校园 篇4

根据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为推进我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加强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教师进修学校特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全面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培训一批在戏曲方面有一定技能的教师,从而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培训时间: 10月22-24日(周日至周二)10月27-29日(周五至周日)

2、培训地点: 教师进修学校多媒体教室舞蹈室

3、参训人员: 每乡镇初中教师1人,小学教师2人。县直学校每校2人。

4、培训内容: 以豫剧为主,配以京剧、越调、曲剧等。

5、参考曲目: 整剧,折子戏 《花木兰》(豫剧)《穆桂英挂帅》(豫剧)《朝阳沟》(豫剧)《五世请缨》(豫剧)《(卷席筒》(曲剧)《七品芝麻官》(豫剧)《老子.J L子.弦子》(豫剧)《小二黑结婚》(豫剧)《收姜维》(越调)《沙家浜》(京剧)《红灯记》(京剧)

22号(周日)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宰春怀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 下午2:00-5:00 授课教师:樊春霞 授课内容:戏曲广播操

23号(周一)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张小英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 下午2:00-5:00

《花木兰》选段 授课教师:樊红霞 授课内容:戏曲广播操

24号(周二)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张小英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下午2:00-5:00 授课教师:樊红霞 授课内容:戏曲广播操

27号(周五)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刘建平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下午2:00-5:00 授课教师:刘建平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

28号(周六)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刘建平

《朝阳沟》选段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 下午2:00-5:00 授课教师:刘建平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

29号(周日)上午8:30-11:30 授课教师:宰春怀

授课内容:戏曲理论与唱段 下午2:00-5:00 授课教师:张小英 授课内容:全体汇报表演

2017年10月19日

戏曲进校园作文 篇5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进校园学生发言 篇6

学生代表

付功宇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付功宇,是新县高中高二年级的一名学生。非常高兴“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新县高中,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

众所周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戏曲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这里面,既有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昭君出塞》等精品力作,还有评剧“巧儿我采桑叶”、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腔。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古代经典留住。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

“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于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提高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扩展知识层面和培养高尚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增加我们舞台艺术实践的宝贵机会。通过更深入的文化传播活动,让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先进文化的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吸纳,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新高学子,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包括戏曲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之魂薪火相传。相信有了我们这群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的年青人的参与,我们的戏曲艺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的国粹一定会历久弥新、不断发扬光大!

“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 篇7

1. 艺术团队——扬剧进校园的领头雁

扬剧进校园需要一支领头雁,成立兴趣小组或艺术团队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好方法。我校的扬剧小戏迷艺术团主要是由三至五年级爱好扬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文艺团体。这是菁菁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学校艺术团队的一朵奇葩。通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小戏迷们长了不少见识,丰富了课余生活。这个艺术团成为了他们学习扬剧、展示才华、快乐成长的舞台。

2. 校本教材——扬剧课堂教学的依据

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的范本,是教师执教的教本,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依据和载体。为了让扬剧真正科学、深入地在校园内普及起来,我们组织学校音乐组的所有教师通过上网查询、拜访名家等形式收集资料,编写了《走近扬剧》校本教材。《走近扬剧》共分五个部分:扬剧概述、剧目欣赏、著名人物、学唱曲目和扬剧广角。其中学唱的曲目囊括了扬剧的主要曲牌和唱腔,这些曲调简单易学、唱词生动有趣,是初学者的最好学唱曲段。《走近扬剧》这本校本教材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科学有序、深入浅出是一本受广大师生喜欢的教材。

3. 专家引领——扬剧进校园的科学保障

(1)聘请名家,培训指导。我校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汪琴和葛瑞莲老师担任我校扬剧艺术团师生的指导老师,定期来我校指导扬剧教学。两位名师德艺双馨,精益求精,她们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扬剧的起源和发展、扬剧的唱腔与曲牌、扬剧的道具与服饰、演唱著名曲目、表演舞台身段……艺术团的师生们在名家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中充分领略了扬剧艺术的魅力,感悟了地方戏曲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表演程式。

(2)结对社区,老少互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西峰社区有个成立多年的扬剧老年艺术队,队长是个76岁高龄的老人。虽说这个扬剧艺术队表演都是业余的,但多年来该团排练演出活动从未间断,在扬州较有名气。我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西湖社区结成对子,经常开展互动教学。他们拉起二胡,敲起响板,一字一句教唱,从吐字到行腔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很快就让同学们沉浸在戏曲的优美旋律中去了。

4. 开展活动——扬剧课堂教学的延伸

(1)观摩专业扬剧课,感受扬剧魅力。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是扬州市唯一一所开设扬剧专业的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专业扬剧班学员的风采,我们组织了一次观摩活动。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专业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同学们表演了水袖、云场步、毯子功等基本功,演唱了经典曲目《鸿雁传书》和《单下山》。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婉转清新的唱腔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同学们虚心请教,学起耍枪舞棒,穿起了戏衣,甩起了水袖。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扬剧,感受了扬剧的魅力,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扬剧的种子。

(2)牵手名家票友,接受艺术指导。扬州市扬剧团的团长李政成是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我校扬剧小戏迷艺术团接到扬州日报的邀请,参加“党报在线”栏目与扬剧团团长李政成、副团长张卓南、国家一级演员葛瑞莲、国家二级演员赵紫君以及扬州宝带社区的戏迷票友们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同学们现场表演了经典唱段《王樵楼磨豆腐》,虽然他们的唱腔稚嫩,但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扬剧专家们感动。扬剧团团长李政成亲自点评,他从唱腔、身段上给同学们指点,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8

今年9月7日,我州召开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戏曲进校园”工作鄂西片区推进会精神,总结交流前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借开学之际,掀起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各县市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推进会上,恩施市教育局、咸丰县委宣传部、鹤峰县教育局、恩施市非遗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

XX市文联、市非遗中心整合资源,将一批老专家、老艺人纳入戏曲教学库,积极开展戏曲讲座和培训,为各中小学校派去戏曲辅导员,充实专业教学力量。

XX市在中小学校秋季学期课程中开设戏曲课,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学校艺术实验县”工作评价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评价内容,积极开展“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XX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明确“既普及戏曲知识,又培养后继人才”的工作目标,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工作手段相结合,实现县域全覆盖,乡镇有示范,县里有样板,剧目有特色。

XX县选取京剧、豫剧、黄梅戏、咸丰南戏等经典剧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光碟,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播放。利用音乐课、选修课开设戏曲课程。县南剧团结合送戏下乡,将《女儿寨》《土司夫人》等南剧剧目送进中小学校。

7月15日至8月13日,XX县举办了一次戏曲夏令营活动,向学生普及南剧的唱腔特色、起源发展、戏曲音乐、表演等基础知识。如今,XX县实小、二实小、县民中、县一中、中等职校等已建立XX个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XX县还在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表演,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长期跟踪培养。目前,全县共25人被纳入培养计划。

此外,XX县戏曲进校园的方案和思路,在全省戏曲进校园启动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xx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师资培训上取得了突破。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戏曲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孙小艳 副组长:刘 莲 丁莉萍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要点:

本学年让孩子们重点欣赏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视频,了解地方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2、分组选择相关曲艺类型(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及喜好自由选择)。

3、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欣赏学习。

五、活动设想:

1、了解湖北地方戏曲(川剧 越剧 粤剧 黄梅戏 京剧),特别是具有恩施地方特色的戏曲基础知识。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把地方戏曲唱腔板式或京剧唱腔引入音乐课堂和少年宫艺体活动中,提高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

4、选择确定学习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在下列内容中进行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在少年宫艺体活动时间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场所及辅导老师。

(1)、京剧 ——我们的国粹。唱腔优美,特别是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些传统节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转,优美动听,但学生接触较少,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

(2)、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5、在学习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创作和提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排练节目,以班会演出检验成果。我们可能将在“六一”进行汇报演出。

花坪民族小学德育处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篇10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一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而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可以很好展现中华美学风范。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讲述中国道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传承中国精神。因而,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可以说,戏曲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戏曲进校园作文500字 篇11

戏曲开场了,上台的主持人是一位有点苍老的叔叔,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听他说表演有川剧绝活――《变脸》,同学们个个都期待不已。

第一个节目是戏曲韵律操。14位穿黑色衣服的小姐姐,先做了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之后,就是期待已久的变脸节目了,我想:这样的重头戏不都是在最后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在后面?不管了,我又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变脸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穿着红衣戏服的演员走上台,一转眼功夫,他那红脸瞬间变成了蓝脸,接着,又从蓝脸变成了白脸,这真是太神奇了!这个演员每变一次脸,台下老师和同学们都热烈鼓掌,同学们还时不时发出“哇”的赞叹声,这个节目真是太精彩了,后来还变到了孙悟空的脸呢!

下面的两个节目是《朝阳沟》和《亲家母你坐下》。我怎么看也看不懂,看来这几个节目只有中老年人才能看懂吧!我感觉不是一个世界,完全听不懂。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们都也看不懂,其中一个同学说:“这好像是四个女儿在夸母亲吧!”

二胡独奏《大起板》开始。那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叔叔表演,他弹奏的速度太快了,非常娴熟,曲调热烈中有些凄凉。后面还有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夜深沉》等好多节目,都非常精彩。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篇12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5月24日“戏曲进校园”来到中牟县大学路小学,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艺术盛宴。

主持人首先给全体师生介绍了戏曲的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乐队老师现场演奏,同学们认真聆听。戏曲联唱引起了

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卷席筒》小仓娃扮相滑稽,表情丰富;《包青天》表演的老师,演技娴熟,技巧高超;《朝阳沟》的表演者扮相俊美,字正腔圆,五年级的小戏迷洪静怡也大胆登台为大家表演了�w花木兰》选段,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主持人介绍完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之后,孩子们也登上了舞台,跟着老师学习基础动作――耍花枪,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赞扬,最后戏曲表演�w穆桂英下山》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篇13

昨天上午,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主要请来了外面专门演戏曲的人到我们学校去表演。

我们都搬着我们的凳子到操场上坐上去观看戏曲,这表演可谓是生龙活虎,我们观看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场面热闹极了。首先是那些人给我们表演了花木兰的戏曲,边唱边描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接下来又表演了刘大哥讲话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听不懂的话,舞台的旁边还显示着字幕,这可真是太周到了呀!接下来又继续表演了一个紧张而又激烈的现代抗日剧,讲的是女儿和奶奶誓死捍卫传家宝,不交给日本人,我当时看得热血沸腾,这一部戏曲又许多的同学的看过,所以台下全都是讨论的声音。

我觉得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可不只是单单让我们来快乐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懂得戏曲,了解戏曲,热爱戏曲,关爱戏曲,表演戏曲。戏曲会让我们懂得许多的知识,许多的欢乐。

上一篇: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下一篇:未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