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2024-10-20

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共14篇)

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篇1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通过课程的学习其中黄梅戏让我影响最深。我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篇2

关键词:戏曲,音乐,教学初探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它作为一条教学理念加以提出。特别是戏曲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博大精深、美轮美奂,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结晶, 它那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缤纷的舞台服饰、别具韵味的唱腔, 无不洋溢着神秘、奇幻的魅力, 令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们赞叹不已。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民间戏曲, 也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更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但是, 由于整个社会音乐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中小学生对戏曲音乐文化相对陌生, 接触的机会少, 感兴趣的人也不多。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了戏曲音乐。如果老师一走进教室说今天欣赏流行歌曲, 学生准会眉开眼笑;如果老师一说今天欣赏京剧, 学生就会愁眉苦脸。你尽管讲了一大筐道理, 什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要弘扬民族文化等, 一点用都没有。因此, 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音乐教育越是任重道远, 要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 并乐于去欣赏它、了解它, 甚至达到发扬和继承的目的。作为音乐老师, 我们责无旁贷。

一、以学生熟悉、喜欢的内容为切入口,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只有内心充满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才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所要面对的知识。要想欣赏者对作品产生积极的兴趣, 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所关注, 引起审美注意和期待。影响欣赏者审美兴趣的最大问题在于作品, 对那些熟悉的音乐作品, 学生会潜意识地产生欣赏的欲望, 而对那些陌生或少接触到的音乐作品, 会产生抵制情绪。

在对学生“有关戏曲知识的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 分不清“戏”的概念, 对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在他们眼里, 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 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 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 如何引导、提高学生欣赏、演唱戏曲音乐的兴趣?在欣赏之前, 教师应寻找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切入口。例如, 在学习《梨园金曲》这一课时, 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 我以零点乐队演唱的戏歌《粉墨人生》导入, 作为切入点, 戏歌的旋律唱起来郎朗上口, 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 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 使得歌曲别有一番韵味, 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和学唱开始, 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 当学生对京剧产生一定的好奇时, 再与他们一起学习京剧音乐也就水到渠成了。越剧是我们浙江的代表剧种, 在学习《越剧》一课时, 我专门借来了戏曲服装, 由于学生受祖辈的影响, 多多少少曾经听到过一些, 有些唱腔他们爱听甚至还能哼唱几句。抓住这一契机, 笔者在这节课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学生猜猜老师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戏曲。当我演唱一段段脍炙人口、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时, 学生的情绪高涨, 有随着我哼唱的, 有大声说出地区的, 有细细品味的。最后我选择了他们最熟悉的《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唱段让他们进行学习和表演, 当他们穿上戏曲服装时, 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他们积极地投入、专注地聆听, 认真地学唱……

二、以现代媒体为介, 发挥丰富的视听作用

戏曲艺术是一个综合性艺术, 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体, 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 她无穷的奥妙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 唱腔的一字一韵, 一板一腔, 演员身上穿的行头, 头上戴的饰物、盔帽, 脸上画的色彩、脸谱, 程式多多, 学问多多,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无一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按照“眼见为实”的说法, 只有真正看见的东西才真实可靠, 假如我们的课堂中仅仅让学生听听唱段, 看看图片, 怎么能够真正让他们体会戏曲的无穷魅力呢?怎么能使他们找到真实的感觉呢?我们的学生对于戏曲艺术如此陌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较少接触戏曲表演, 只有走进戏院的人才能为名角叫好、喝彩。我们也许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戏院, 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 明明白白地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同时刺激多种感官,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使用多媒体, 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教学情境, 落实了三维目标。第五届全国优质课比赛有一位老师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她让学生欣赏《拾玉镯》片段、《卖水》片段、《三岔口》片段, 进行模仿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表演与实践, 了解京剧的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

为了能使学生真实感受戏曲表演, 除了设计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选择演出片段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视听氛围里, 当学生观看《贵妃醉酒》时, 感受到梅兰芳那行云流水般的唱腔以及含义丰富的手势;当学生观看《穆桂英挂帅》时, 又被演员高超的武艺倾倒, 演员的劈叉、踢枪、筋斗, 引来学生阵阵喝彩。

三、创设浓厚的戏曲教学氛围, 引趣激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因此,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 以兴趣为动力, 通过音乐本身的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 才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自愿接受音乐美的陶冶。有些教师自己穿上戏曲服装上课, 有些教师把真正的打击乐器放在讲台上, 适时让学生自己敲打锣鼓经。在《走近越剧》这节课中, 有位教师根据音乐情感性的原则和“儿童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从教室环境的布置到多媒体画面的展示,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不知不觉走入了戏曲的天地。通过方言的学习和各种唱腔的欣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情趣化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 提高戏曲教学水平

据调查, 如今在很多学校的戏曲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教不好戏曲, 学生不愿学, 不愿唱戏曲。不可否认, 现有的音乐教师在戏曲方面的自身素质是非常薄弱的, 平时也大都比较关注自己的钢琴、声乐等基本功是否扎实, 很少接触戏曲音乐, 甚至有好大一部分教师对戏曲不感兴趣。试想, 一个不喜爱戏曲音乐的教师, 怎么能培养出喜爱戏曲音乐的学生呢?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假如教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戏曲艺术修养和较为地道的戏曲功底,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会更自信、更自如地侃侃而谈。如笔者近期观摩了一节《黄梅一曲天上人间》课, 深有感触。这节课, 当老师向学生介绍地方戏曲的时候, 教师那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的演唱, 一会儿是越剧, 一会儿是京剧, 一会儿又是黄梅戏, 俨然一个戏曲杂家。而学生对于听自己老师演唱的兴趣远远胜过听戏曲大师的演唱。整堂课, 学生尽心地学唱、学做,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课后我想, 如果老师不亲自唱做, 学生会那么热情吗?看来, 三尺讲台真是一个舞台, 老师就是一个演员。因此, 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戏曲艺术, 多听、多唱、多学、多接触戏曲, 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做到厚积薄发, 应用自如。

戏曲脸谱走进校园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戏曲脸谱;校园文化;研究

自古戏曲脸谱的艺术就源远流长,戏曲艺术的传承,使得戏曲脸谱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内涵积淀得愈加沉厚。而今,戏曲脸谱不仅作为戏曲表演中特有的一种舞台化妆形式,还由于脸谱的样式夸张、性格鲜明常常被当作素材或元素运用在视觉设计的作品中。戏曲脸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戏曲脸谱的起源和发展

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相传净角脸谱出现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人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剧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12至13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这种戴面具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面具就不戴了,艺人们直接用粉墨、油彩、锅烟子在脸上勾画,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化妆脸上,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艺术。

我国古老戏剧剧种,如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川剧等360多个剧种,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脸谱形式,各有风姿。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剧,吸收了不同剧种的精华,经过艺人们创作,脸谱多达几百种,形成绚丽多姿的脸谱艺术,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来越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2 戏曲脸谱走进校园的艺术价值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此外,在体现戏曲艺术审美价值的同时,带给观众视觉享受,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戏曲艺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综合艺术,可视性很强,身段动作的模仿可以促使学生兴趣更浓。戏曲脸谱也是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切入点,由色彩勾勒出的脸谱角色,让学生亲身体会色彩的魅力和张力,了解戏曲人物行当、角色和性格,如青衣的铁镜公主,花旦的李铁梅和红娘,武生的孙悟空,红生的关羽,花脸的包拯、张飞,丑行的蒋干和时迁。

让现在的年轻人领略了戏曲艺术的美,慢慢明白了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海中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充分领略了我国戏曲宝库中的古典美、传统美,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3 戏曲脸谱在设计艺术中的文化传承

中国的戏曲脸谱属视觉语言,脸谱色彩是戏曲艺术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最基本的元素语言特征。戏曲脸谱最先进入我们视线的当然是其绚丽的色彩,其次才是它的图案造型。脸谱的装饰图案设计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其色彩的运用及夸张的表现力是关键,也是成功塑造戏曲人物性格形象的一种审美理念的体现。戏曲脸谱色彩的成功应用,非常有力地加强了戏曲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现力。色彩元素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语言功都能在每个脸谱图案中完美地诠释其象征的社会作用及自身的作用,阐述了中华民族的色彩观。因此,每种脸谱设计造型的色彩应用都会立刻左右观看者的视觉成效,吸引观看者的眼球。

对戏曲脸谱色彩寓意的传达取决于人们对审美的标准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因此,中国戏曲脸谱中每一种颜色都带有全民族特定的含义,色彩运用的适宜可以对人物脸谱的性格特征起到增强的作用。角色的图案设计,色彩的应用都含有丰富的蕴意。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相对特定的作用,人物的脸谱设计,除了图案造型外,其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色彩的加入,图案只是图案,不可称其为脸谱,因此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其有形有色的造型,从而在历史的审美考验中保留至今。

传统的中国戏曲脸谱造型设计的独特引人之处还得归功于其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元素。因为戏曲脸谱文化在发展中具有传承其历史与民族特点,因而脸谱造型的设计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留给后人的一种智慧型的创造理念,灿烂的民族文化经历了历代大浪般的傳承,去其糟粕,留下的精华,在脸谱图案的创作设计中可处处发现其奥妙。我国戏曲脸谱造型艺术在现代动画技术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影响下,其将不断进行开发与拓展,并且将传统的古老艺术丰富的文化知识与民族精神在开拓中积淀得更加厚重,是戏曲脸谱创作设计的精髓所依。

总之,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长期发展的历史岁月中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

参考文献:

[1]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 篇4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欢迎查看。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一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二

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递来说,校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土壤。一方面,戏曲进校园,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期待获得哪些目标,如何才能够让戏曲进校园不再流于形式,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层次,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戏曲进校园的方案,而不是只是为了节约工作而进行各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鉴于此,戏曲进校园的工作贵在“精准”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则,戏曲进校园往往不能够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三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赓续。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一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而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可以很好展现中华美学风范。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讲述中国道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传承中国精神。因而,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可以说,戏曲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最近两年来,全国范围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戏曲繁荣,戏曲界应顺应变化,努力将多年传承积累的成果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资源,主动将传播作为阶段重点,在中小学普及戏曲常识,讲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故事,科学引导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培育更多年轻观众,涵养更多的戏曲人口,从根本上解决戏曲事业发展后继乏人这个瓶颈性问题。可以说,戏曲进校园政策为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00字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 篇5

下午,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一进入教室,浓浓的戏曲氛围就扑面而来。大屏幕上显示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精髓”的主题。主持人上场了,她先讲述了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等;然后说了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杂技五个表演艺术组成;最后说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随后进行了精彩的表演。首先表演了豫剧《朝阳沟》,让我感觉到了豫剧的行腔甘畅。随后我们又听了几部我不知名的戏曲,但我最喜欢的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为了国家安危,披上旧日的铠甲,擂响了出征的战鼓,她挂帅出征的精神令我敬佩。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600字 篇6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如何适应校园教学发展 篇7

一戏曲进校园面临重重困难

1. 师资匮乏

在教师方面, 大多数教师是在文化断层的年代以后出生的, 即便是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在戏曲方面也是知之甚少, 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戏曲训练, 不能全面熟悉戏曲教材, 因此进行教学有很大的难度。

2. 氛围缺乏

在家长方面, 一些家长本身就没有对戏曲产生兴趣, 更不用说能够主动了解戏曲了, 所以就不会想到让孩子学习戏曲。还有一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担心让孩子学习戏曲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戏曲进校园占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影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在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当下的流行音乐, 对于戏曲非常陌生, 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而且, 相对于流行歌曲的易学性来说, 戏曲就显得十分专业了, 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学好, 因此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不高。

二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戏曲充满魅力, 经过了千锤百炼, 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 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戏曲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特别是追崇流行音乐的学生群体, 更需要加强学生的戏曲熏陶, 丰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戏曲进校园, 从大的方面讲是传承文化。从小的方面讲,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丰富生活, 增加乐趣。

三戏曲进校园的做法

1. 尊重学生的兴趣, 从戏歌入手

流行歌曲, 通俗化大众化, 歌词直白, 旋律简单, 是新时代人的极宠, 青少年学生都很喜欢。戏曲经过千锤百炼,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戏歌, 是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的结合, 风格独特, 它既像戏又像歌, 歌词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情感, 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二者结合, 相得益彰, 我们不妨从戏歌出发, 引导学生爱上戏曲, 促进戏曲的复兴。

2. 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地方戏曲入手

柳琴戏是徐州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 它的演员出自泥土乡俚, 它的唱词是土言土语, 它的音乐是土腔土调, 它的演唱具有乡土风韵,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亲切感。

第一, 让学生了解徐州戏曲艺术的历史及发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我市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中, 刻有古代歌舞、古戏等表演艺术形象的石刻竟达二三十块;我市出土的隋代武俑中看到, 歌与舞在隋唐时代的徐州是极为盛行的。明代, 我市的戏剧活动大有发展, 到了清代这里的人们的艺术情趣有所变化, 清代后期, 我市东郊新沂、邳州一带的“拉魂腔”戏班 (现柳琴戏) 就曾与“大锣班” (即调徽) 同台合演, 并吸收其营养、丰富自身。《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载:我国有戏曲剧种三百一十七个, 其中柳琴戏就是一种。

第二, 鼓励学生寻找柳琴戏唱腔曲调的独特性,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柳琴戏唱腔曲调在旋律音阶、节奏、运腔、用调、演唱等方面独有的风格特点。 (1) “拉腔”是柳琴戏唱腔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柳琴戏所以被人称为“拉魂腔”, 一是因它的腔调动听迷人, 有所谓“拉魂”的魅力;二是因它有美妙别致的“拉腔”, 但男腔不及女腔丰富。如:《灵堂花烛》王景龙[生]唱段 (厉仁清演唱) ——男腔的“拉腔”样式很多, 但不论如何变化, 其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女腔“拉腔”的样式有十种, 多姿多彩, 变化多端。有的插入了大量虚词衬字, 并配以花腔曲调, 表现欢快、抒情的情绪。 (2) 柳琴戏具粗犷、质朴的北方戏曲音乐特点。在柳琴戏唱腔中, 大跳音程的运用比较广泛, 四、五、六、七、八度的大跳音程随处可见。如:《唱面叶》梅翠娥[旦]唱段 (姚秀云演唱) 。 (3) 柳琴戏唱腔, 有的用五声音阶;有的则用七音阶;还有的在同一唱段中五、七声音阶并用。一般说, 以五声音阶构成的唱腔朴实简洁, 以七声音阶构成的唱腔缠绵、委婉。 (4) 板后起腔 (即后半拍起唱, 艺人称“闪板”) 及切分音的连续使用, 句尾音落在板上, 形成了“板后起、板上落”的规律。这种变形节奏被反复使用, 造成了由不稳定到稳定的特殊节奏形态, 曲调呈现出欢快、跳跃的情绪, 充满了动感和激情。如《灵堂花烛》卢彩[生]唱 (相瑞先演唱) 。

3. 丰富体验, 巩固学习效果

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做一些戏曲程式化的动作, 如:起霸及古装戏人物形象的造型、名称 (生、旦、净、末、丑) 和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等等, 最后采取片段性的带上服装、道具、音响、化妆、伴奏演上一小出, 让学生动起来, 定使教学大有收获, 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承扬了传统艺术。

四结束语

戏曲进入校园, 学生一方面能够通过接触戏曲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而且,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 戏曲进校园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

摘要:教育部提倡“京剧进课堂”, 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如何传承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 通过一些具体方法, 做到师生互动, 使同学们掌握简单的传统戏曲知识, 同时丰富自身的体验。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承扬传统艺术,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戏曲进校园范文 篇8

虎林市第一小学音乐教师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戏曲培训学习,经过两个月的为期训练,老师们对戏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在手位训练过程中,老师们个个仔细、认真。宋顺燕老师年近50,每次训练后都是大汗淋漓,老师分多个小组训练,自己小组结束后,她总是在别的小组后面跟着学习。她说,这是咱教育从外聘请的老师,咱得把握机会好好学习。刘震宏老师舞蹈基础好,不用说,学起来又快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夸赞。赵扬老师爱人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自己平时一个人带孩子,但是每到学习戏曲的时候,她总是能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场,自己先复习一遍。何丽老师的左脚得了踝管综合征,刚刚扎针结束,但是没有一次缺席,没有一次迟到。

走进戏曲 篇9

一、缘起——打湿彩蝶香先陨,吹落绣衣曲犹闻

谈到与戏曲的初次亲密接触,不得不说起一部电影《霸王别姬》。当我被张国荣的完美表演感动的同时,仿佛也能体会到程蝶衣对戏曲的执着与痴迷,感受到戏曲的无尽魅力。

在《霸王别姬》中,蝶衣有句话:“不疯魔,不成活。”这固然是蝶衣的为情所困,但同时也是蝶衣的为戏所痴。“想成角,就要自己成全自己”。就像这句话所说,如同很多很优秀的戏剧艺术家一样,蝶衣把他的全部生命和灵魂都给了戏,演活了千年前的虞姬,演活了千年前的杨贵妃和杜丽娘。戏曲的魅力由此得以展现,那就是带着看戏的人和演戏的人穿越时空,来到戏中的人世天地。蝶衣是活在戏中的人,他的人生亦是如戏,然而他应是无悔的,他以最高的灵魂奉献完成了对戏曲艺术的承诺:“从一而终”。

《霸王别姬》给了我第一次与戏曲的接触,从此便对戏曲有了多一分的兴趣,多一刻的驻足。然而他已经走了,我也只能从他的电影和歌曲,他所喜爱的艺术和事物上点点滴滴地追忆。

因此,我选择了这门课程。

二、缘中——相识生旦净末丑,会际唱念做打功

来到了戏曲赏析课堂,我也真正地开始从较为专业系统的方面去了解戏曲。以戏曲行当为线索,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渐渐对戏曲富有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的艺术特点有了具体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

我且班门弄斧般谈谈我通过课程对戏曲的了解。

戏曲是融合了诗歌、念白、舞蹈、音乐、杂技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所以欣赏戏曲不能单一的注重剧情内容,剧中角色的对白、唱词、表情、动作也很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剧中的曲调、管乐、舞蹈等。正是因为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观众观看时才能容易地看到、听到、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避免了人物塑造的单

一、枯燥、生硬和概念化。

在戏曲所综合的种类繁多的艺术门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曲”了。唐代发生,元代兴盛,明代成熟,清代近代改良的曲文,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味,不仅是一剧之本,也是一剧之魂。我们看到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厌恶是张生的始乱终弃;听到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感动的是张崔二人坚贞的感情;再后来听到荀慧生的京剧《红娘》,着实赞美着剧中机智聪明、忠诚善良的红娘。不同的剧本,不同的曲词,给人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京剧的生生不息,当以剧本创作为重。

诚如课堂上所讲,京剧最富有程式性的模式无疑是京剧行当。生旦净末丑,每个在台上的演员都有他自己的行当。小生俊俏风流,老生稳重泰然,武生英姿挺拔,生角在舞台上总使人有亲近之感。青衣温婉端庄,花旦俏皮可爱,刀马旦巾帼不让须眉,旦角总能使人眼前一亮。画着神秘脸谱的净角,在舞台上往往扮演张飞、关羽等刚直、剽悍、勇猛的武将侠士,不过不讨人喜欢的奸诈的白脸曹操也是花脸净角。在鼻梁画一个豆腐块的丑角一登场就能引来笑声一片,机敏的刘利华行为搞怪,聪颖的许九经言语诙谐,令人捧腹大笑。有了生旦净末丑的戏曲大舞台,真称得上是人生小天地。

舞台上演员演出精彩绝伦,离不开舞台下的刻苦练功。且不说踢腿、劈叉、矮子步的幸苦的腿功,也不提跌爬滚打、跳跃翻腾的打功,但是听问青衣旦角勒头贴片子的经历便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听闻京剧里有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真不假。

戏曲艺术如同诗歌、国画等许多中国传统一样,讲究虚实结合,也就是美学上常说的“用虚假写意的艺术现实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京剧的布局可以永远是那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但故事的背景却已跨过农舍王府、市井公堂;人物可以在台上兜过许多圈子,故事却以走过千山万水、春夏秋冬。戏曲美就美在那虚实相生的布景和似有还无的程式化动作上,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示多姿人生无尽的天地。

三、缘续——便是曲终人亦散,再寻戏梦情可还

我与戏曲,到今日止,便有了这些渊源。戏曲博大精深,我实在不敢说自己

已经走进,但总还算是碰到些许衣角皮毛。

中国戏曲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我相信中国戏曲必能传承发扬,因为我就是接触到戏曲便被深深它感染的一个人。所以只要更多的人注意到,接触到戏曲,戏曲便能以其独有之美,感染更多的人。

06111004班

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篇10

1. 艺术团队——扬剧进校园的领头雁

扬剧进校园需要一支领头雁,成立兴趣小组或艺术团队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好方法。我校的扬剧小戏迷艺术团主要是由三至五年级爱好扬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文艺团体。这是菁菁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学校艺术团队的一朵奇葩。通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小戏迷们长了不少见识,丰富了课余生活。这个艺术团成为了他们学习扬剧、展示才华、快乐成长的舞台。

2. 校本教材——扬剧课堂教学的依据

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的范本,是教师执教的教本,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依据和载体。为了让扬剧真正科学、深入地在校园内普及起来,我们组织学校音乐组的所有教师通过上网查询、拜访名家等形式收集资料,编写了《走近扬剧》校本教材。《走近扬剧》共分五个部分:扬剧概述、剧目欣赏、著名人物、学唱曲目和扬剧广角。其中学唱的曲目囊括了扬剧的主要曲牌和唱腔,这些曲调简单易学、唱词生动有趣,是初学者的最好学唱曲段。《走近扬剧》这本校本教材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科学有序、深入浅出是一本受广大师生喜欢的教材。

3. 专家引领——扬剧进校园的科学保障

(1)聘请名家,培训指导。我校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汪琴和葛瑞莲老师担任我校扬剧艺术团师生的指导老师,定期来我校指导扬剧教学。两位名师德艺双馨,精益求精,她们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扬剧的起源和发展、扬剧的唱腔与曲牌、扬剧的道具与服饰、演唱著名曲目、表演舞台身段……艺术团的师生们在名家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中充分领略了扬剧艺术的魅力,感悟了地方戏曲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表演程式。

(2)结对社区,老少互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西峰社区有个成立多年的扬剧老年艺术队,队长是个76岁高龄的老人。虽说这个扬剧艺术队表演都是业余的,但多年来该团排练演出活动从未间断,在扬州较有名气。我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西湖社区结成对子,经常开展互动教学。他们拉起二胡,敲起响板,一字一句教唱,从吐字到行腔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很快就让同学们沉浸在戏曲的优美旋律中去了。

4. 开展活动——扬剧课堂教学的延伸

(1)观摩专业扬剧课,感受扬剧魅力。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是扬州市唯一一所开设扬剧专业的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专业扬剧班学员的风采,我们组织了一次观摩活动。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专业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同学们表演了水袖、云场步、毯子功等基本功,演唱了经典曲目《鸿雁传书》和《单下山》。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婉转清新的唱腔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同学们虚心请教,学起耍枪舞棒,穿起了戏衣,甩起了水袖。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扬剧,感受了扬剧的魅力,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扬剧的种子。

(2)牵手名家票友,接受艺术指导。扬州市扬剧团的团长李政成是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我校扬剧小戏迷艺术团接到扬州日报的邀请,参加“党报在线”栏目与扬剧团团长李政成、副团长张卓南、国家一级演员葛瑞莲、国家二级演员赵紫君以及扬州宝带社区的戏迷票友们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同学们现场表演了经典唱段《王樵楼磨豆腐》,虽然他们的唱腔稚嫩,但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扬剧专家们感动。扬剧团团长李政成亲自点评,他从唱腔、身段上给同学们指点,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戏曲进校园”校长致辞 篇11

尊敬的各位艺术家、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县委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工作部署,更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今天,由清丰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戏曲进校园”在我校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行知学校全体师生,对送戏曲进校园的各位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戏曲艺术融合了诗词歌赋,口头文学,音乐舞蹈,书法艺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360多个戏曲剧种,古今剧目浩如烟海,名人名曲层出不穷,积淀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古往今来,戏曲通过讲述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的故事,生动传递了中国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平的崇高价值追求,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千百年来,看戏、听戏、唱戏,已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必将拉近戏曲艺术与同学们的距离,自觉亲近戏曲经典,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家乡戏曲,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艺术。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篇12

中国戏曲文化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结构。戏剧曲艺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戏剧曲艺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开展此项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教师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都是兼职的,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调整作息时间,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加大校本教材的重新编排力度,开展民族音乐的编辑。根据地方特色,安排调整课时计划。保证我校民族文化凸显本土特色。保证我校教育为地方发展融为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戏曲进校园广播稿 篇13

播出时间: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负责人:鹿艺昂

A: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收听今天红领巾广播站为大家播送的节目。

B: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拓宽大家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浸润每一位菁菁学子的心田。A:今天我们将播出主题节目《校园小戏迷》。

B: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A: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艺术活跃校园 戏曲相伴成长 篇14

——营里小学2017年庆祝“六一”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咸宁戏曲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和《赤壁市“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文件精神,丰富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和素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美好情感,值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特举行系列戏曲庆祝活动,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示自身特长,让全校每一个孩子在节日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充分体验节日的欢乐。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特制定此方案。二:活动主题:艺术活跃校园 戏曲相伴成长

三、主体活动设想:

1、新队员入队仪式

2、文艺汇演

四、筹备小组名单:

组 长:何家兴

副组长:蔡玉梅 游清华 卢回星 龙清秀 张河清 陈文芳 毕松青 夏少华 刘 玲 龙 英 石海宏 周新华 成 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主持人培训及节目串词:刘 玲 舞台、音响:龙 英 陈文芳 节目音乐处理:金 梨及音响师 场地布置负责人:卢回星 张河清 安全保卫:毕松青 周新华

五、活动具体安排

(一)新队员入队仪式

总策划:少大部 负 责:刘 玲

时 间:5月29日 ——5月31择日举行 地 点:学校内操场

参加对象:一年级每班40人、二年未入队学生,六年级学生若干。

(二)文艺节目汇演 总策划:政教处

时 间:5月29日 ——5月31择日举行 地 点:学校内操场(自搭舞台)总 监:何家兴 策 划:蔡玉梅 夏少华 具体安排:

1.活动规划、节目审核、小主持人选拔和培训(政教处)2.节目准备安排:见附表

3.会场设施和舞台布置、影音播放、摄影(总务处)4.校园文化宣传策划布置(政教处)5.宣传发动、组织(各班班主任)

6.日程安排:5月7日各班把文艺汇演节目上报政教处,5月14日蹲点领导督查节目进度,5月21日审节目,5月24日进行第一次节目彩排,5月28日进行第二次节目彩排,5月29—31日演出。

六、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准备工作及分工

1、节目落实、彩排(含碟片、程序册)负责人:金 梨 完成时间:5月29日

2、主持人培训(含主持词、服装)负责人:刘 玲完成时间:5月29日

3、舞台布置、音响设备落实 负责人:张河清 完成时间:5月30日

4、新队员入队仪式 负责人:刘 玲 完成时间:5月31日上午

5、场地划分 负责人:游清华 毕松青 完成时间:5月31日上午

(二)、演出工作及分工

1、学生入场及指挥 负责人:刘 玲

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搬凳子听口令排队入场,班主任带队在前,科任老师带队在后,演员学生在班级的后面,方便出入,任何老师不得缺席,并严格按照要求管理会场纪律。

2、方阵气氛 负责人:刘 玲

3、会场秩序 负责人:蔡玉梅 毕松青 周新华

4、演出环节 负责人:蔡玉梅 陈文芳

5、节目协调 负责人:卢回星 六年级学生一名

6、演员候场区 负责人:夏少华

7、家长观看区 负责人:周新华 门卫:龚主金

(三)、安全保卫工作及安排 负责人:张河清 毕松青

1、出场、退场楼道秩序安全

2、舞台安全负责人

上(左):宋振华 徐晓春 下(右):余和平田亚林

3、校门负责人:张平汉

(四)、宣传报道工作

1、照相、摄像(含碟片制作)负责人:张河清 陈文芳 2、媒体报道

负责人:张河清

(五)、会场纪律

1、各区域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会场纪律,必须自始至终在岗。2、任何人不得用太阳伞。

3、学生不得带零食入场,可带矿泉水,但不得乱丢乱扔。4、大会期间不得随意离队,不得站起来,不得聚拢

5、家长不得进入班级方阵,不得与学生在一起,有自家孩子演出时可以照相,照相之后迅速离开回到家长观看区。

6、领导讲话结束、每个节目结束,学生必须抱以热烈的掌声。

(六)、其他工作

1、化妆 各班在下午2:30之前必须完成化妆工作。

2、科任老师负责随时清点班级人数,严禁学生逗留在教室或其他区域,必须在指定地点坐好观看演出。

上一篇:三年级学生感恩父母演讲稿下一篇:情境教学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