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2024-10-20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精选10篇)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篇1

一、之前由于做毛概的课内实践主题是四人帮,自己对文革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文革是被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是官方的说法,默默地回避了群众的错误。然而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来说,文革极有可能是中华民族的必然,只是毛泽东生物晚年错误决策和四人帮的野心勃勃加速了它的进程。虽然早在辛亥革命,中国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但是封建人治的瘤毒一直没有肃清。而四人帮和无数想靠文革上位的人利用了它,加上民众的愚昧和法则的不健全,使得文革长达十年之久。

《一百个人的十年》再一次把文革的从历史布满尘埃的狭缝中翻了出来,力图以一百个人不同的经历呈现文革这一历经十年、全社会大劫异常复杂的全貌。在看这本书里每一个受难者的经历时,心情很沉重。这是一场精神灵魂的虐杀。“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的消失,人间演出原始愚昧时代的互相残杀;美与善将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狼下的还是掀动这狂狼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的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以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

然而在那个灾难的时代,作者冯骥才为什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记录文革里的这些人和事,近乎疯狂的写下来,背诵在心,之后再烧掉纸片?

二、我在这场文革厮杀中看到了小市民对这片黄土地绝对的忠诚,对统治者永无质疑的赤诚。这份纯真的赤诚很值得称赞,然而我却感到悲哀。我们的民族没有的质疑批判的思想。为什么能不假思索就跟着上头干?为什么能无中生有的造谣污蔑?为什么能不明真相就对一个可能无辜的人施加以无人道的迫害?正是这份近乎愚者的赤诚,酿就了文革的一呼百应。孰不知,今日的栽赃祸害别人的或是事不关己见死不救的,明日也成了受害者,打为监下囚。美国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没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今天你的麻木与软弱会为你自己或者家人造就明日的悲剧与坟墓,所以请牢记法西斯的暴行也牢记文革给我们的教训,为受害者说话,为受害者声张。

二十世纪的今天,现代电子通讯的发达与网络的普及,让我们说话的成本大大降低,不需要是新闻工作者或文人知识分子,只要你能上网就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但这不意味着每一个人可以不明真相就胡乱发言。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和微博疯转的关于声讨人贩子,呼吁修改法律人贩子一律死刑的文章。这个呼吁受到广大网友的疯转,一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要求法律严惩人贩子。然而我看到这个呼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淡定,一律死刑的呼吁,太无理取闹了。杀人犯才处以死刑,将人贩子等同与杀人犯,只会将人贩子逼成亡命之徒,而亡命之徒玩起命来,只会把孩子的境地变得更加危险。而且死刑的滥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所以死刑不可乱用。所幸的是,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出来正言,从各方面分析人贩子一律死刑的不可行。

然而,民众的声音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27号刚出来的刑法修正草案,就对收买被拐卖儿童拟不免除刑罚。将现行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修改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目的在于堵住买方市场,有效消除买方需求,斩断拐卖儿童犯罪利益链条,进而推动形成“收买儿童是犯罪”的全民认知,从源头上减少拐卖儿童的发生。

三、老舍,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作品。文革中多次被批斗。1966年,不堪忍受凌辱,自沉北京太平湖。

傅雷,著名翻译家。译有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作30余部500余万字。1966年8月30日起遭到上海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抄家。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上吊自尽于家中铁窗两侧。

文革中多少知识分子受不了凌辱自杀。我知道这些人有比生命更爱的事物,也许是音乐、也许是文学、也是信仰或者尊严等等。而当挚爱被毁损侮辱时,生命也不想要了。但也有这么一些人在这样悲剧的年代活下来了。

说不清到底是那些保持个性和信仰离开的人值得人缅怀,还是那些活着的人更了不起。然而如果为了活下来,用尽手段、坑蒙陷害、本性全失;抑或是受尽折磨,落得一身病痛又一事无成,终日惴惴不安或者怨天尤人。那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个了结,免得苦痛一生。然而,生活太多变数,不走到最后一步,没有人能评说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圆满幸福,再者幸福与否,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咸味糖真正的味道,还是糖里边的发涩的咸味。”积极生活的人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都知道去感恩、去努力的活着。《一百个人的十年》书里面有一个部分是“三个人的苦中作乐”,分别写了主人公们在这样一个精神和物质都匮乏的年代里,如何智慧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不公,“圆滑”又不失反抗精神地忽悠“领导者”,用精神胜利法和迫害侮辱做斗争。在我认为,最值得赞颂的是历经苦难,努力汲取生活的养料,感恩生活不失本性的人儿。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

这些人即使在阴霾笼罩的年代里,也一直带着希望或使命在生活,像作者冯骥才就是抱着一种使命在生存。他要把文革的时期发生匪夷所思荒诞的事情给记录下来,告诉后人,让这些切肤的疼痛,切心的焦虑唤起庄严的民主责任感。

通过让我们,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这一段赤诚又愚昧的时代,真实又荒诞的文革文化,将一个个关于社会弊端、文化劣根和民族自身弱点的问题公开在阳光下,迫使我们做出思考,唤醒我们文明生存所需的良知、义务与人格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不再像父辈祖辈一般盲目而盲从,因无知而无畏,因愚昧而重蹈灾难的覆辙!

最后也想谢谢我们的毛概老师,谢谢宋老师,引导我们去看书、去做展示、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现象,思考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社会诟病。祝老师课越教越精彩,家庭幸福美满。

一百个人的十年 篇2

10年过去了,我经历了行业的潮起潮落,目睹了企业的兴衰更替,更见证了产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户外产业虽然只有1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10年发展却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据统计,中国户外用品市场拥有独立品牌总数超过400家,拥有广义户外运动爱好者八千余万,专业、半专业户外俱乐部千二百余家。户外产品的生产企业涉及大大小小十几个行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户外产品的零售渠道扩张迅猛,覆盖全国500家大中型商场,2500家户外产品专营店,零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为48.9%。在这其中和《户外探险》杂志合作过的厂商超过350家,保持常年合作关系的厂商超过150家,户外行业内广告经营额《户外探险》杂志排名第一。10年,是笔财富,10年,更应是种成长。10年来上天给了我许多恩惠,人生也讓我经历了许多磨难。我付出了,我也收获了。如果让我用句话或个词来对这10年的经历作个总结并表达真实的感受,那么我想说的是:感恩!10年户外运动的发展户外理念的普及、户外产业的繁荣,极大地拓展了《户外探险》杂志的生存空间。我庆幸当初选择了这个虽不流金溢彩却生机无限的领域。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事业,融入了情感,也学会了生活。

创业之初,我们只有几个合作伙伴。1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业务已覆盖大江南北,客户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不论是品牌厂商还是零售渠道,都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是《户外探险》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那些多年来直关注、关心关爱着我们的合作者,更让我永生难忘。

从业10年,交往日宽。业务往来中与许多合作者日久生情——事业有成时我愿与他们共同分享,而受到挫折、有难处时他们会伸出援手为我分担。虽然世间万象,百态丛生,但我还是深切地理解了做事先做人的意义,体会到“友情”二字的分量。

做媒体是种集体行为,独行侠闯不了天下。10年来,尽管团队中的成员有过变动,但每位曾经工作在这里的人,都为杂志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每当回忆起大家同经历的时光,心中留下的不仅是怀念过往的温譬,也充满了携手未来的期待。10来,亲人与亲情始终是支撑我的一种信念,给我勇气、推我向前。纷繁杂乱时不至迷失,困惑艰难中不言放弃。

《户外探险》,创业的10年,我心中最大的积存就是这份恩情。尽管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极为有限,但感恩之心促使我竭尽全力,经营好杂志平媒,跟上新媒体发展,并逐步提供信息调研与品牌营销的全方位服务。以个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作为对户外行业的回报。

DECADE

《户外探险》的10年,是个本土媒体品牌发展的10年,同时也伴随和见证了中国户外发展的10年。

10年前杂志创办初期,也是大众户外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在我看来只是徒有“户外”二字,其主线并不明确,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些老牌的杂志,分别在人文旅游休闲运动、都市时尚等方面占有席之地,各自都有自己独特而明确的定位,惟独缺少本全面的户外生活类杂志。读者需要本既有地理杂志的人文旅游文化气息,但又不能太偏文化,还要有背包自助旅行的实用信息:既要有极限运动、探险的内容,同时要比专业登山杂志视角低,更强调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既要有旅行的内容,但又需要比些纯旅游杂志多融入自主体验的精神内涵——我们提倡的是对自然和社会深入的探索,推广简朴的旅行观念。

2001~2002年,杂志定位经历了摸索阶段,慢慢走到户外的正轨上来了。我直相信,自助旅行、户外运动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定位准确主题突出,在同类杂志中独树一帜,就一定能具有区别于其他媒体而得以存在下去的理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席之地。就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明确的道德立场,就活得鲜明活得畅快。

2004年,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在人艺小剧场公演,“黄昏是我

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开幕,男主角马路低沉的嗓音,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有些狂热有些搞笑有些凄凉、有些夸张有些哀伤的爱情故事。那种极致的感情很打动我,马路说“忘掉是般人能做的惟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在这个人人都懂得保护自己的今天,马路这种偏执的爱,算是人群里的犀牛,实属稀少而异类。至于俩人最后的结局并不是这个戏所关心的,我们只感到,在马路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是可以坚持的。就在这年,我们决定由《户外探险》发起个全新的奖项,依照重要性领先性和价值等标准,全面评价过去年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推介最具影响力和先锋精神的户外事件和人物。而奖项的名称毫无悬念地设定为“金犀牛”。记得第一届金犀牛奖的户外荣誉奖是颁给了威廉·林赛,他在获奖感言中表达的是对奖项名称的不解。犀牛那么丑,看起来那么凶,作为个外国人,他更是无法理解这个奖项名称的含义。我们给出的解释是,户外犀牛坚定执著,不轻言放弃,

今天永远不重来

默默坚持。犀牛是珍稀物种,而在我们身边真正富有探险和创新精神的人,如犀牛般稀少。金犀牛奖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五届,被各媒体誉为“户外界的奥斯卡”。每年春天,户外界的重量级人物都聚集在这个舞台上,闪亮登场。随着奖项的不断增加以及各户外品牌的加入,我们今后还计划继续扩大奖项的外延,加入更多活动元素,将其打造成中国户外年度的嘉年华,到时候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看点。

记得2005年30岁生日的晚上,开车驶过东二环,东便门古城楼的飞檐在暮色中显得很倔强,收音机里放着高旗的首老歌《完美夏天》:故事的结尾/会不会有意外的峰回/不愿辨清流言的真伪/我像孩子样/坚守着沙做的堡垒/抗拒着海浪的摧毁。时间比谁都走得远,热爱件事物或是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有人问我为什么媒体般来说流动率都很大,可我10年都没有换过第二个工作?我想是因为我是个经得起平淡的人吧,并总是顽固地坚守着当下。1995年我第次赴西北单身旅行的时候还没有背包客的说法,从百货大楼买个大包背上就当自己是客了,结果路上每到一城市第件事就是找修鞋摊子去修补背包开线的地方。现在家里有架子各种户外运动的精良装备,可已很难有当初怀着白云般自由的心态,四处漂移流离的机会了。但丁说:“切记,今天是永远不会重来的。”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磨合,杂志的内容从当初仅提供具体出行方案和信息,到增加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有意识地拒绝浮躁的情绪,以

稳健的姿態深沉的基调开始了白发的理性探索。户外探险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的游程,也是思想和精神的游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巡游,人类能了解并理解这个世界,进而了解并理解自我本体。杂志的模样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早是本光溜溜的单本,后来随着合作品牌的增多,资讯量加大,独立出来了装备手册,而后又独立了攻略手册。这样杂志形态就比较饱满,主刊偏重户外观念的传达,副刊偏重实用信息的提供,偶尔还有附送的某品牌的宣传手册。这如同原本是单身精干的个小伙子,来去了无牵挂,这下进入了成熟期,开始拖家带口的了。

桃李春风杯酒,江湖夜雨10年灯。原来,一朵花,一杯酒,便足以让人甘心飘摇江湖。人只是历史瞬间的留存,只有大地永在,默默记存所有的发生。这本承载着众多理想热望激情的杂志还将继续它的下个10年,我们在时间之河中跋涉前行,缓慢却坚定地成长。昨天已经远去,我们目送它远行。今天正在进行,让夜色种下希望。

把“晒”译成“share”比较合适,就是把生活放到网络上“晒太阳”。女晒衣服、晒情感,男晒工资、晒喝酒。一本杂志,就晒晒现任的编辑们吧。

2003年6月入职,现任杂志编辑部主任10年,115本杂志摆在面前,第116本正拿在你的手中。几次搬家,书架里越来越多的杂志我总是盯着期号本本地码放整齐,也许我很久都不去翻动次,也许它们摞在起还没赶上我的身高,但它们的重量却足以承载我们为之付出的岁月与梦想。《户外探险》10岁了,而我也在这里晃过了八年零三个月的时光,跨过了而立的年岁。还记得当年在报刊亭买《户外探险》创刊号时的惊喜,却不成想,在之后的数年中,我也成就了那字里行间的份喜悦。10岁,是个孩童刚刚学了些知识,对切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年纪:10年对于本杂志,意味着历练与成熟。好吧,就让我们姑且还把自己当做个孩童,让磨砺后隐约有些懈怠的心情继续绽放。

孙健

我甚至惶恐去谈论一个逝去的10年。我们曾经那样欣喜地在路上奔袭,为那些不曾谋面的景致,为清风流云,为山水峻峰。他乡陌路,变换的街道早已在时间的涡流里成为他人的风景。我们都因喜欢在路上。让这刻去和回忆对话,借用他的力量,抓住流逝了的时间。让往昔路途的笑靥和重负的疲惫重现。让“现实“成为流转的永恒。你若有遗忘,不妨看看这里,为你雪藏了路的畅快疲惫和满纸的雨露阳光。

杂志10年10年的杂志都摞在那里!

陆阳

2010年3月入职,任杂志编辑背Bigpack,踩Garmont,宿Eurohike225的日子早已远去,在我用蹩脚的英文日日对着backcountry网站意淫那些装备毒品的时候,一哥们儿对我说,你干吗不扎进这个行业去深入了解呢?从此我的人生走向了极致。工作与生活融为

体意味着,快乐也快乐得彻底,痛苦也痛苦得彻底。在《户外探险》的日子极大地满足了对知识的渴求。我的加班小宇宙也提升至黄金圣斗土等级。但理解装备并理解如何在规则内将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对于我这个菜乌编辑来说,依然是个有如哥德巴赫猜想般有趣的命题。

2010年7月入职,任杂志编辑10年前,我还是个热爱户外的愣头大学新生。周末混迹于厦门的户外俱乐部,翻开《户外探险》,爱不释手,每期必定翻来覆去地看。没想到的是,10年后,我居然来到了北京,加入了这个团队,策划选题写稿、加班……让自己的兴趣成为工作,是件幸福的事,也是件辛苦的事。既然喜欢,就想做好,而做好,是个无止境的目标。于是,发稿前每天夜里办公室里的灯火通明,熬夜加班是每个月不变的主旋律,大家都只有个目标——让杂志更精彩。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顶不错的工作我能走遍世界各地,结交菜乌老驴奇人异士,我不用打卡不用朝九晚五,生活张弛有度,我能和

帮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事,过瘾,过瘾。

魏宇

转眼我在《户外探险》杂志已经六年。新同事问我“做了六年是什么感觉?”突然问心里愣了

下。六年问,杂志做了三次改版,办公室搬了三次家,老同事离开新同事加入……而对于我来说,最深刻的记忆是最初的瞬间——第

次坐在编辑部的电脑前,陌生的周遭让我茫然而惶恐不安,是虫子告诉我流程,让我开始从陌生到熟悉。第次做内容《26毫米的平衡艺术——SLACKLlNE》,是老马(马德民)带着我

起外拍,并让我懂得编辑并不只是约来文章,文章在杂志的呈现要融入编辑的想法

编排与设计。还清晰记得六年前,当时的编辑部主任汤娟曾很认真地问过我,是否吃得了苦是否决心当个编辑,因为这个职业并非看上去的那样光鲜——黑白颠倒的加班,带着采访任务的旅行,截稿时突然消失的作者,抓狂得写不出字报不出选题……六年问,它们都与我的生活——相遇,如果未曾遇到它们,如果还遇到它们,我想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因为生活=喜欢+努力+玩耍!

十年风雨,感谢有你

9月,收获的季节,我们满载着累累硕果迎来了10岁生日。10年来,《1户外探险》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了中国户外市场的飞速发展,记录下户外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行进中户外人的努力与付出。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10年中,有太多与我们携手并肩的支持者,风雨兼程,不离不弃,给予我们无限力量。值此“户外探险”创刊10周年之际,市场部全体成员,有太多的衷心感谢,这源于各企业(部门)多年的信任,源于领导及编辑部同事的理解,源于每个关注并给予我们宝贵意见的读者与作者……感谢大家为我们付出的每个瞬间。我们将怀揣这份感恩之情,在未来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继续努力行进,10年风雨,感谢有你!

办公室主任,2002年1月加入《户外探险》团队想当初几个怀抱着将户外生活的理念发展壮大至全国并深入人心的志向的年轻人集合在起,并组成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团队,信心和理想就像初春的萌芽绽放着美丽炫目的色彩,但是理想和现实就像太极运行图,阴阳的两面不可分割但又相互排斥,稍不平衡就会失于倾斜而前功尽弃。10年来,杂志的成长经历了无数曲折与艰难,但是所有的风险都在这个团队领军人运筹帷幄的决策中化解于无形。我来《户外探险》杂志也已近10年,亲眼目睹和感受到杂志是怎样历经风雨成长壮大,并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年轻人有了割舍不掉的亲人般的感情。我愿意为它的发展壮大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衷心祝愿杂志就像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蒸蒸日上,永不凋谢!

广告部经理,2005年8月加入《户外探险》团队。2005年8月8日,周一,我入职的日子,依稀记得当天的莽撞、狼狈与迷茫……真真儿的没想到,这一天就是六年。回首六年问,46份版面列表,164份月季报表,500位QQ好友,两千五百余封邮件往来,四百余份服务方案,239份客户合同……简单的几个数字,积蓄着我与《户外探险》无可言

喻的情感!領导如家人般的理解,同事如亲人般的关爱,客户如朋友般的信任。正是这无数双手,托起今天的我。我不感谢CCTV,更谢不着MTV,我只想感谢这六年中给予我帮助与鼓励的每个人。《户外探险》镶嵌着我的青春,希望这切就这样继续着……

张凌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积满了10个年头,10年辛苦不寻常。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哪里工作,我会说《户外探险》,如果有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会说我们这里感觉像个家,有家的感觉,温暖的感觉,亲情的感觉。此刻我怀着感恩的心说恭喜《户外探险》创刊10周年,风风雨雨走过这1 0年,很骄傲地说我们起走过乐与悲,在这里我们成长。

李虹

懵懂的我带着

身的年少轻狂及我的梦想来到《户外探险》杂志,转眼已有六七年的光景,我的人生画板上也已多出了很多彩色的痕迹。这里给予我很多奋斗的勇气,实现梦想的空间,我同它起成长着。看着期期杂志在我的桌子上码放得越来越高,这些满载了我梦想的刊物,让我有说不出的感恩。它见证着我的经历与成长。翻阅着它们,回想着那些曾经起或正在起为之奋斗的同僚们的各种瞬间,那是什么都换不来的。我们不仅收获了它,还收获了更多。10岁了,期待着《户外探险》在未来的10年内更自由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去迎接精彩斑斓的更多10年。

吴振宇

1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每次腾飞和发展都离不开商业伙伴的支持,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商业伙伴,我们深知做产品易,做品牌难,做文化脉相承的品牌更难,你们是中国户外市场的耕耘者,没有你们的推动就不会有今天欣欣向荣的发展。下一个10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产品是容易被遗忘的,品牌才是长久之道,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弥足珍贵的财富,祝愿你们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金字招牌百年老店”!

王斌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户外探险》杂志的生日又到了,而且是10岁了。在这10年的风风雨雨中,《户外探险》

路走来,慢慢长大,我有太多想说的话,有太多的情感想表达。这里就像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大家相互帮忙,相互学习,跟着杂志社一起进步,一起度过个个的难关,一起收获一颗颗的硕果。我爱探险,探险的精神就是勇往直前,我爱《户外探险》,它鲜活的生命力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祝《户外探险》十岁生日快乐,我们定将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赵阳

告别了学生时代步入社会,《户外探险》敞开温暖的胸怀接纳了我。走过了春夏秋冬,时光晃而过,我幸运地迎来了《户外探险》第一个10年的生日,几年的朝夕相伴,公司如同家长一样包容我的一切,教会我成长,给予我知识,结交到天下友人。作为《户外探险》人我非常荣幸。更荣幸的是,我分享了公司的辛酸与喜悦。让我体味到付出的快乐。10年是付出,是收获,也是个新的开始。期待着第二个10年,第三个,第四个……未来我们努力着,未来我们依然气势恢宏。

《户外探险》10岁了

九周年的纪念刊好像才没做完几天,一下子就忽然开始了10周年纪念刊的编辑制作,日子快得还真有点儿离谱。小编们翻看着一百多本这10年的杂志,《户外探险》从一个青涩的小姑娘一步步地长大,现在可以说是亭亭玉立有模有样了。“户外探险”的发展,许多读者和作者都一直伴随左右,对于杂志,他们亦师亦友也更像是一家人,对于亲人不想多说什么感谢,只愿我们与中国户外共同成长!

牧云人

10年前漂在皇城,偶然的机缘,看到了刚刚试刊的《户外探险》杂志,脸稚嫩而清新。记得那时在旅行途中路遇的好友“云南土匪”怯生生地摸过去做了摄影记者,不成想竟然很快就做了执行主编,确实让俺吃惊不小。再次感慨时间真是世间最厉害的东东,转眼问自己不小心进入户外行业竟然也已九年多(难道俺是要说合肥牧云人户外是与《户外探险》

起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的吗)。现在,俺是不是应该可以抚摸那收藏着的本本《户外探险》杂志——创刊号和第

期我都还保存着——那不断变化着的新奇的脸,等到某年对孙子说:爷爷当年独自搭车走川藏时,遇到了个人,又遇到了本杂志——然后,爷爷便开始了户外人生。

哈利·波特10年,《户外探险》也10年了,但其实我的户外经历满打满算也只有九年,因此y一直不敢贸称自己是老驴。户外,爱的人纵然在旅途中苦哈哈傻透透,也头栽进无法自拔,不爱的人,一听“帐篷”二字就会连连摆手忙称不行。

真的不行吗?直到抵达非洲大草原,才知道帐篷原来也是可以那么奢华享受,到了克什米尔,才知道船上屋也可以那么闲适绮糜,这切,都是早年爱玩爱享受的英国贵族的遗珠。正如老驴常有的心境我们能吃苦,但并不是要自找苦吃,苦中作乐,惠泽后人,这也该是户外与《户外探险》发展的脚步。

张震

《户外探险》杂志竟然10周年了,不禁心动地想起自己的户外经历,居然也是刚好10年!

《户外探险》在这一步步成长和壮大的10年中,给我们讲出了多少关于户外的故事和户外人的传奇,我在这10年的成长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丰富的户外人生!

如果有一天,我想不起自己曾在哪里留下过跳动的身影,我便会翻出本当年的《户外探险》,一定能从杂志中找回我当年的记忆。《户外探险》简直就是我此生投身户外运动的成长经历伴侣刊,嘿嘿……我想,再过10年,《户外探险》应该会有更多故事,那时的我也会有更丰富的旅程。我开始期待,期待个新的10年!

银翘

10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个人在路上随便乱走着……10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我自己爬山,也起行走,我信任你们,也写下了感受,你的面孔总是摆在我的床头,陪伴我左右,经常能找到拥抱的理由……

1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可也着实不算短了。从读者到作者,从粉丝到朋友,我和《户外探险》之间可真是说不清,理还乱,一直都没有离开对方的视线。我们一起成长,一起等候,从户外的雏乌到蓝天展翼,也许有天,我们就能携手翱翔,你可千万不能甩了我呀。

李嘉乐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 篇3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1

在假期内我读了一本书,叫《一百条裙子》,它不仅内容精彩而且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旺达佩罗司斯基是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她家住在波金斯山上,她每天着洗的发白、晾了走形的裙子。她的座位是一个角落,那里又吵又脏。正是因为她的名字和裙子所有的女生嘲笑她、捉弄她。直到有一天,她说自己家有一百条裙子,可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嘲笑。没有人会相信她,有一天,旺达在也忍不住女同学对她的嘲笑了,她们一家搬走了,但她给大家留下了一百条美丽至极的裙子,这一百条裙子永远留在同学的心里。

旺达忍受着女同学对她的嘲笑,而这些女同学却不知悔改,一错再错。最后把旺达逼走了,可旺达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她美丽至极的杰作一百条裙子。旺达是一个勤劳、爱干净、大度的女孩子,她虽然走了,但在同学们的眼中那个有美好愿望的女孩依然在她们心中。

一百条裙子,与众不同、美丽至极的一百条裙子!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2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波兰女孩,她每天都穿着一条洗的发白、晾得走了形的裙子,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最脏、最吵的角落。也正是因为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拿她开玩笑,仿佛她生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取笑”的。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大家都拿这件事捉弄她,旺达默默地忍受着。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她用画笔描绘的那一百条与众不同、美丽至极的裙子,留在了所有同学的心里。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已的存在,她带走了不愉快的记忆,把包容和原谅、友爱和希望留了下来。

这个故事很令我感动,它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甚至卑微的小女孩,即使是被歧视、冷落、嘲笑着,她的心里仍就留存着许多美好的愿望。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的坚持和执着。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有一个男孩,他从生下来就不会说话,而且还是个瘸子。别的孩子见了他总是嘲笑他是个哑巴,还经常用石块打他,他总是默默地忍受着。他很喜欢画画,但大家谁都不相信他会画的多好,都拿他开玩笑,但有一天,他画了一朵荷花,那朵荷花美丽、精致、跟真的一样,从那以后,大家再也不嘲笑他了,再也不拿他开玩笑了,反而都积极地帮助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已的追求与向往,包括那些被别人冷落的一些人。心里仍旧有美好的憧憬。让我们去感受他们的心,让友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3

《一百条裙子 》是一本令人回味绵长悠久的书,通过另两个女孩细腻的心理衬托出旺达的孤独静默,让我不禁对旺达这个女孩进行想法上的揣测。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个有着奇怪姓氏的孩子,她总是身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因此遭到其他女孩们的嘲笑,旺达顶多皱了皱眉,没有任何表示。直至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家里有一百条五颜六色的裙子,然而却成为女孩们的笑柄和更多的讽刺。终于,旺达因无法忍受而转学了,她留给大家的,是那一百条裙子的画像。捉弄过她的孩子们才发现旺达是多么善良,画技是多么高超,但旺达早已离去。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旺达而心疼明明是一个该欢声笑语起来的女孩,却因他人的耻笑而不得不低头,同时,她又是那么坚强豁达,不流泪也不气愤,不去计较和报复伤害过她的孩子们,一个人默默承受那不该有的嘲讽,若是我,绝不可能承受那些异样的眼光。

阅读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两个女孩。女孩们的拥戴者佩琪,同情旺达的佩琪追随者玛蒂埃。通过佩琪从对旺达的嘲讽,到对失去旺达的后悔,玛蒂埃对旺达同情却无能为力的心态,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不善言辞的旺达。作者还运用了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侧面描写的修辞手法,令人更加感到身临其境,更加体现作者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

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自尊心有多重要,只有当你拥有真诚的心,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4

《一百条裙子》是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埃莉诺·埃斯特斯的经典作品,这本书还获得了纽伯德儿童文学奖银奖。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书,也深深地爱上了故事中那个其貌不扬的平凡女孩儿——旺达。

旺达是一个普通甚至卑微的小女孩儿,她每天都穿着同一条洗得发白、晾得已走了形的蓝裙子。她总是坐在教室里最脏、最吵的角落,就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嘲笑她,捉弄她,好像她压根儿就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笑料”,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当众宣布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是却是更多的嘲笑。是啊,有谁会相信她呢?一个穷得连件像样儿衣服都没有的女孩哪里来的整整一百条裙子?大家都拿这件事更加起劲地嘲弄她,旺达只好默不作声地忍受着。

有一天,旺达终于因忍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离开了。她给大家留下了那一百条“裙子”,而那些“裙子”条条都美丽至极且与众不同,它们留在了所有同学的心里。捉弄过她的那些女生这才发现,旺达是多么地爱她们,她又是一个多么聪明可爱、富有才气、心底善良的人、她们这才幡然悔悟,为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于是就写信向她道歉,并且想去把她找回来,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主人公旺达,一个“丑小鸭”式的女孩儿,她在一大群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小公主一样的美女中间,处处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她被别人无情地冷落、遭人歧视、受人嘲笑,可她并不在意,她的心中仍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对理想不懈坚持。她家境贫寒,从小失去母亲,与爸爸和哥哥相依为命,每天要自己做饭、洗衣、做功课、收拾家务,还得步行好几里的崎岖山路去上学。她没向任何人说起过这一切的不幸。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面对同学们的嘲弄与奚落,她没有怨恨,没有愤怒,只有包容与微笑,她那小小的瘦弱身躯总是独来独往,她用自己的的聪明与智慧精心创作了整整一百条美丽的“裙子”,并把它们慷慨地送给了同学们,她甚至还特意为最爱取笑她的佩琪和玛蒂埃“量身定做”了一套最漂亮的裙子。好一个勤劳朴实,宽宏大量、善良无私的旺达啊,你送给同学们的每一条裙子都荡漾着美丽的梦想与纯真的友爱,叫我怎能不喜欢?

由此我想到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或许他们很平凡,像一粒小小的尘土,不为他人所关注,只是悄无声息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默默度日。尽管如此,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视而不见,更不能随意去贬低、歧视他们,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万不可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评价他们,更不能像故事中的佩琪和玛蒂埃那样,肆意去摧残他人的自尊而换取一时的欢乐,到头来只能为自己的愚昧无知而心怀内疚,以至于遗恨终生。相反,我们都应像旺达那样,无论生活是多么窘迫,不尽人意,都要勇敢自信地乐观面对,宽宏大度,心怀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才能有远大的理想,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有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生历程。这一点,可爱的旺达做到了,谁又敢断定她将来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呢?

那一百条精美绝伦的漂亮“裙子”,不只是挂在了十三班的教室里,它们已永远挂在了十三班所有师生的心中,还有千千万万个如我一样,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着的每个人的心中,它们像一面面永不褪色的彩旗,时刻指引着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为梦想而顽强拼搏。俗话说:马活驰骋,人活梦想。让我们都来坚持梦想,让梦想飞翔,迎着风雨奋力振翼,让最初的美丽梦想成为绚烂现实!

我们应该懂得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贱,无论他们是美丽还是平凡,我们都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给予他们温暖和爱。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5

今天,我带着好奇心读完了《一百条裙子》这本书。

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名字奇怪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直道有一天,旺达声称家里又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相信她,而且大家多来拿这件事捉弄她,旺达都默默的忍受着,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一百条“裙子”。捉弄过她的那些女孩发现旺达是那么的爱他们,于是,他们决定把她给找回来,可是,她在也不会回来了。最后,她接受捉弄她的女生。

这里。我们不能学习捉弄旺达的女生。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6

寒假里,妈妈下班帮我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一百条裙子》,妈妈一拿回家我便迫不及待的跑进了书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很奇怪,她的两个好朋友玛蒂埃和佩琪几乎是所有恶作剧的挑头人,佩琪是学校最受欢迎的女孩------她漂亮,有许多好看的衣服,还留着一头褐色的髦发。

当我看到《关于裙子的游戏》时,我心想:关于裙子的游戏也有?后来,我看到王达·佩特罗斯基声称自己有一百条裙子时,我吃惊的嘴巴成了一个O字形,大的都能塞进一个鸡蛋,她明明一天到晚只穿一条褪了色,晾得走了形的 蓝裙子,竟然还 说自己 有一百多条裙子,而且还是 各式各样的,后来又说自己 有六十双鞋子,也是 各式各样的。

到最后 我 才知道,旺达佩特鲁斯基所说的.一百条裙子是她参加设计大赛画的一百幅作品。

后来,旺达.佩特罗斯基因为受不了同学们的嘲笑便转学 了,此时此刻,我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想;她还会回来 吗 ?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 深有感触,我们应该学习旺达.佩特罗斯基不贪心荣华富贵的这种精神。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7

今天,我看完一百条裙子,书中那真挚细腻情节扣人心弦,让我为之震撼。

书中旺达由于家庭贫困穿着他那退了色的裙子被同学们嘲笑,旺达不但没有采取报复的行为而是默默的忍耐着。

……终于有一天,旺达离开了这个学校,而她留给同学们的是她那珍贵的一百条裙子。当看到旺达的裙子时,尤其是马蒂埃和佩琪他们多么自责,多么想和旺达道歉,和他做朋友。

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友谊这两个字,明白了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在朋友遇难时我们要及时帮助,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朋友的优点我们要及时学习,对于朋友的缺点我们要及时帮助朋友改正,这样友谊才会更加深厚!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8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一百条裙子》。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三个平凡的女孩,分别是:可怜的旺达、学习好的佩琪和她的朋友玛蒂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旺达,她家里贫穷,没有妈妈,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其实只有一条洗了发白的蓝裙子。而佩琪和旺达相反,她家很富有,长的也很漂亮。玛蒂埃的情况比旺达稍微好一点点,其实她也只有一条裙子,只不过她的妈妈会在裙子上变花样。也就是这三个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宽恕的故事。

学校组织绘画大赛,男生画游艇、女生画衣服。佩琪和玛蒂埃本以为冠军肯定是佩琪,没想到,居然是很久没来上学的旺达。更出乎意料的是,旺达说她有一百条裙子,全挂在她的柜子里。只不过,这一百条裙子是她幻想出来、画出来的。她喜欢幻想,幻想着有一天可以穿上它们。也就是因为这样,旺达的画达到了高水准。

只有当你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才会找到属于你的“一百条裙子”。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像旺达一样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百条裙子”。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9

《一百条裙子》是美国埃莉诺·埃斯特斯奶奶创作的。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旺达、佩琪、马蒂埃和梅森老师。

旺达是一个有着奇怪的名字的小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而让所有班里的女孩子都喜欢捉弄旺达。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时,紧跟着的就是更多的讽刺和嘲笑,根本没有一个人相信她,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事捉弄她,旺达都默默地忍着。直到有一天,旺达终于忍不住因此转学了,给大家留下了那一百条“裙子”。而这时,女孩们才认识到以前不应该这么对待旺达,女孩们写信给旺达道歉,并想找回旺达,可是旺达再也没有回来!那么旺达有没有原谅女孩们呢?你们就来到《一百条裙子》这本书里来找答案吧!

只有当你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时,才会找到属于你的“一百条裙子”。

你可能是接下来这本书的主人,请你好好保管它,这本书会带给你许多道理。来吧,翻开它,让它教你如何做一个有颗善良心的小女孩!

每个女孩有曾经有“一百条裙子”的梦想!把你心中那“一百条裙子”骄傲地挂起来吧!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10

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小女孩,他每天都穿同一条旧裙子,自己洗,自己烫,有时来不及烫,不干也只好去上学,旺达从来不向爸爸提起买新衣服的要求,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她从不埋怨爸爸。这让我非常敬佩旺达!多么自主、多么爱干净、多么懂事的旺达啊!

旺达的同学却因为她的怪名字和只有一条旧裙子,而嘲笑她,旺达默默忍受着,但内心却非常难过。可是旺达非常想融入集体,想得到大家的友谊,于是在十月的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旺达忍不住告诉时常嘲笑的佩琪和玛蒂坮她有一百条裙子各式各样你的漂亮的裙子。但是旺达虽然是个穷孩子,但是,佩琪她们根本不相信旺达说的,反而更加嘲笑、捉弄她。最后,旺达因受不了嘲笑,和爸爸搬到了另一个小镇,那里的人各种各样的怪名字,也没有人会嘲笑她。旺达走的时候,把自己画出来的一百条裙子给同学们留了下来,佩琪玛蒂坮没想到旺达会把漂亮的裙子送给我们的。

这是,我们才发现旺达是多么爱我们,是多么聪明啊!玛蒂坮流泪了,因为其实她和旺达一样是一个穷孩子,她现在身上穿的那条裙子还是佩琪送给她的,但是她也嘲笑旺达。于是,佩琪和玛蒂坮一起去波金斯寻找旺达,可是,旺达已经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佩琪和玛蒂坮决定写信给旺达,向她道歉,希望能和她成为好朋友。

读《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有感 篇4

在100个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探究、思考。更感兴趣的是“钢笔回来了”、“不让他带着”病“走”、“你的未来不是梦”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做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的要求不仅仅就是训斥,因为严格所以我就板着面孔,严格,一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条教育原则。

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所谓责任感就是你的良心。我们教师的这份活是良心活呀。你做了好事没人看见没人表扬你,自己就觉得高兴;你做了坏事没人批评没人看见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这说明什么,这个无形的法律,时时在警醒鞭策和褒奖你。

你光有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行,你充其量是一头拉磨的驴,因为你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

教师还要有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

三、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五心”

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

第二心:信心。我有一个公式:信心+实干=成功。我把这个公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

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做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心,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你半途而废了,你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最终就能有你可喜的成果了。

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篇5

这本书精选了爱丽儿、贝儿、爱洛等八位着(著)名迪士尼公主的一百个动听的故事,是梦想成为公主的女孩们都想看的。在故事里,公主一样会遭遇挫折、烦恼和厄运的折磨,但是他们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以开朗乐观的心态迎接命运的挑战。每个故事都以一种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告诉女孩们怎样在生活中成为一个乐观、自信、坚强、出类拔萃、高雅不凡的小公主。在每个公主的故事之前会看到一些经典话语让我受益匪浅。“敞开心灵的大门,真诚的对待别人,朋友自然向你走来。”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如何去交朋友,交好朋友;“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请你微笑面对。”这句话启发我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勇于迎接暴风雨之后最灿烂的阳光;“只要敢想、敢做、不怕困难,最不可能的梦想也能实现。”这句话激励我把心中的梦想继续下去;“女孩子的美多种多样,真实的表现自己,你就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美丽;“爱能创造奇迹,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句话让我悟出爱在这个世界有多么重要。我今后要在生活中做一个像爱丽儿、爱洛等公主一样乐观、自信、坚强、出类拔萃、高雅不凡的小公主。读《女孩子必读的一百个公主故事》,悟人生的真理,做像故事中的公主一样的小公主。送给大家几句话:坚强,让你勇于攀登;自信,让你笑看人生;智慧,让你梦想成真;爱心,让你分享幸福;才华,让你马到成功。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篇6

野鸡坨中学窦秀玮

书常读常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更是让我每次阅读一遍就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好像今天的教育形势比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每当我工作中有急躁、有困惑、有松懈时,总喜欢用它来给自己解忧打气。

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集教育教学于一体;书中那浅显易懂的语言,一则则生动感人的事例,或长或短,一个个令人熟悉而又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的观念,仿佛引领你走进教育的神圣殿堂里,让你为之折服。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时间分配的问题,我深有同感。他自己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字统计,480名教师是这样说的:“因为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是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各样的总结,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的。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我突然想起有人曾做过这么一个试验,他在一个瓶子中放入了几块石头,石头把整个瓶子塞的满满的。他问自己的学生:“你们说瓶子满了吗?”孩子们的回答是“满了”,他接着那出一些小石子放入了瓶子中,那些有空隙的地方全都塞满了小石子。这位老师接着问:“瓶子里满了吗?”孩子们的回答是“满了”。老师又拿出一袋沙子倒入瓶子内,这时孩子们觉得瓶子里该不会有任何空隙了吧,结果这位老师又往瓶子里面灌进了一些水。不可思议吧,看起来已经不可能的事情总是会有奇迹发生。虽然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但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的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上记一些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啊!课后又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听完这位老师的话,我想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很意外吧,这种境界对一名教师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是值得我们深深学习的“Times New Roman”。

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教育著作。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因为你面对教学生和其他,能游刃有余。

读《十年》有感 篇7

――读《十年来的变化》有感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形容十年来的成果最好的诗句;“突飞猛进”是形容十年来的变化最好的词语。这十年,神舟系列飞船多次载人飞天,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蛟龙号潜入7062米深的海域,完成了7000米的海试任务……从29寸小电视到55寸液晶电视;从黑白屏手机到3G智能手机;从自行车到小汽车;从……十年来的变化,真大!

就说我们家吧:十年前,烧菜得用煤气瓶,每次煤气用完了,得等着爸爸把煤气瓶扛上来,现在有了煤气管道,用煤气就象用自来水,笼头一开就行;十年前,郊区的公交车至少得等半个小时才有一趟,天还没黑就没了,去趟外婆家要费半天时间,现在的公交车四通八达;十年前,马路很窄,大多用水泥铺成,现在的马路不仅宽,还用柏油浇成,能有效减少噪音;十年前,生点小病也得跑大医院,现在只要去社区医院就行了;十年前购物只能跑超市商场,现在点点鼠标就行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渐渐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汽车排出的尾气,工厂排出的废气,让天不再蓝,水不再清,让大自然毁了容……我们向大家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有感 篇8

生命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有感

作者:刘重庆 老师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这本书,会常读常新。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候,读的时候是一口气读完,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情怀和丰富的经验所感动,下决心“给自己一个耕耘的田地”,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因此,激情于教育事业,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着。

那纸质的文本的依然在书柜上,略沾了灰尘,还有那电子版本的,也随存手机,方便随时读之。当有自己有教育困惑时候,读它,当小有教育收获时候,读它,慢慢的,由读变为了品。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段时间,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前几天读到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教授谈到学习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

(1)被动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人,是被动接受外界给予的知识,对于知识基本没有产生渴望或饥渴之感。

(2)主动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人,除了被动接受外界传授的知识外,还产生了对知识的热情,内心渴望知识。

(3)学以致用――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能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成功用于工作或生活中。

(4)产生思想――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是,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反思已知知识的不足,从而提出全新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仅仅是对自己是全新。

反思自己,还真是做得不够,教书这么多年,还不能算是个读书人。这次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深有感触呀。我认为在学习的时候要加强反思。走学习和反思相结合的道路,促使自我的进步。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培养明天的孩子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

读《政道:仇和十年》有感 篇9

人秘股卢和明

最近读了《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深受教益和启发,感慨良多。想想仇和,对照仇和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以及他所做的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感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仇和在沭阳期间,面对沭阳的“穷”、“乱”,突出一个词“整治”。他从城市环境、公路交通、社会治安、官场腐败、经济改革等民生问题入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全力以赴抓落实,让贫穷落后的沭阳几年间一跃而成为学习的典范。从端正官风、引导民风、净化乡风、树立县风“四风工程”入手,整治吏治腐败和官场积弊,查处党员干部二百余人,从而大大改变了沭阳的软环境,营造了沭阳后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沭阳人因之“出行有路、创业有心、就业有门、民生有节、为官有道”。“经济变大、经济变强”了。“人心思危、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了。短时间内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仇和速度”。

个人认为,仇和之所以能创造“仇和速度”,之所以能制造“仇和现象”,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首先,仇和坚持了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我想可能凡是读了《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的人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仇和做事的无私无畏。我认为无私无畏,其本质就是对党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因为只有敢于对党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干部,才可能无私无畏。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无论是说狠话,还是出狠招,都要有底气,这个底气,并不来自于个人的权威和能力,而是来自于对党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落后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传统习惯根深蒂固,传统思维僵而不活,要在这样的地区干出让组织放心、让老百姓满意的政绩来,需要 1

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忠诚。要打破传统习惯的桎梏,必须要有非凡的胆识,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是难以见效的。仇和在沭阳、宿迁以及昆明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传统思想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恰如仇和同志自己所说:“改革要冒风险,发展要付成本,稳定要花代价!”“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等等这些,不正是体现了仇和同志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一心为公的大无畏精神吗?

其次,仇和坚持了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分明确地诠释了发展的含义:“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然具有“决定性意义”,既然要“聚精会神”、“一心一意”,那就要毫不动摇地发展经济。仇和是深得“发展”之精髓的。科学发展不是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调整发展的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仇和深知一个经济实力欠缺的地区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一个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地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的。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无时不在证明: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就必须大破大立——大破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大立强势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高调向影响发展的不良现象宣战:“管不住大盖帽,就拿掉乌纱帽”,“掌不好大印,就不要掌权”,“谁损害昆明形象,谁破坏昆明软环境,谁就是跟全市人民过不去,每个人都决不答应!”

仇和正是紧紧抓住了一切为了发展这个硬道理,尽管他有时候显得“独断专行”,但恰恰正是有了他的“独断”,并依靠其

特有的“铁腕”、“强权”,使老百姓看到和迎来了渴望已久的沭阳急需的高效率和大发展,从而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和不凡的政绩。

再次,仇和坚持了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表面看,仇和似乎总给人以“硬”、“狠”和不讲情面的印象,但仔细分析,仇和的“硬”、“狠”和不讲情面,主要是针对传统桎梏,针对官员中的不良习气,其目的是为了正风气,优环境,促发展,谋和谐。恰恰相反,仇和对普通老百姓往往是带着感情工作、带着感情交往的。通常许多人喜欢从表面看某个官员是否亲民,比如,说话是不是温情,做事是不是温和,为人是不是温厚,处事是不是温婉等等,而对说话硬气、做事张扬者总是“另眼相看”。其实,我认为不管哪种干部,真正让老百姓记住的一定是那些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的干部。仇和正是那种在传统陋习面前说话硬气,敢于逗硬,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对改革有利就大刀阔斧去“张扬”着干的干部。正因为这样,他才真正成为了一个一心为民、深受百姓拥护的干部。他在离开宿迁时很多人含着眼泪,对他难舍难分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写到这里,对照我们自己,对照赣县国土,更深刻地感觉到赣县的发展更需要许许多多个像仇和一样的干部,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开拓奋进。当前赣县事业可以说是历史以来面临发展机遇最好的时候:徐绍史部长挂点赣县,国土资源部给了我县“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政策、南京土地督查局把我县确定为江西省的构建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四个试点县之一,六个土地利用长久观测点之一,省国土厅确定的全省唯一的万村整治试点县,两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试点县之一,这一系列大事喜事接踵而至,这一切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赣县国土事业已经迎来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光有机遇而没有人去干,没有人去践行,也是不可能实现新的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所以,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必须从身边工作做起,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情做起。并结合本地实际学好用活仇和倡导的五个强化: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担当起加快发展的历史责任。全局干部职工都应该增强“在岗一分钟,做好六十秒”的责任感,增强“不进则亡、慢进是退”的危机感,增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刻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不停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中装着老百姓,脑中想着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带着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怀着道德和伦理创事业。”

第二,强化绩效管理,实施严格的目标任务倒计时制度。随着我县“三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局承担的批地、供地、批后监管的工作日益增多,而且我县还是南京土地督查局确定在我省的构建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四个试点县之一,六个土地利用长久观测点之一,省厅确定的全省唯一的万村整治试点县,两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试点县之一,我县占全省增减挂试点任务的六分之一,加上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可以说,我局是全省国土工作任务最重的县局。面对这种工作境况,我们必须凝心聚力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对所有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实施目标任务倒计时。

第三,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导向鲜明的奖惩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加大责任型政府建设力度,努力倡导人人是国土形象,事事关系国土发展的良好氛围,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甚至阻碍国土发展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惩处,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警示教育作用,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正如仇和同志所说:“当我们做决策,抓落实的时候,要想到这事关全体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尽心、心智、尽力、尽责,不能敷衍塞责”。第四,强化督促检查,营造大干快上的干事氛围。强化督促检查,决不是为了鞭打快牛,更不是为了问责干部,而是为了国土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我们一定要从赣县跨越式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从快、从紧、从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以强有力的督促检查,推动形成大干快上抓落实、团结鼓劲干事业、奋勇争先谋跨越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注重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把布置工作与督促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监督到位、推动有力的督促检查机制,把推动落实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第五,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层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对机关各股室、队、所、中心,各国土资源所,尤其是对抓落实任务重、责任大的部门进行职能、权限的科学规划和统筹整合,将相关责任固化到部门和岗位。完善部门联动制度,真正建立起制度严密、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打破股室的利益局限,多协调、多支持、多配合,彼此做到主动沟通对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努力形成一切围绕落实、一切服务落实、一切为了落实的浓烈氛围。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到各项重点建设中来。

读《永威课改的十条定律》有感 篇10

沁阳市联盟小学张艳萍

“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你该怎么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我有多少长进?”。当我拿起2011年10月11日的《中国教育报》,细细品读蔡校长的《永威课改的十条定律》时,不由得就想起了三月份在永威参加培训时看到的这些励志标语。回想当时一周的生活,自己都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心里其实满满的,太多太多的想法、太多太多的思考都在胸中激荡着。

一、蔡林森——永威小学最亮丽的风景线

去过永威的人都知道,永威学校设施一流,环境清幽,教室内外窗明几净、一层不染,浓郁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无处不在感染着每一个来到学校的人,无时不在激励感召着每一个人。

早上五点五十,当天幕还是一片漆黑,蔡校长那振奋人心的讲话声已经响彻四方,不由得让人心情激荡,一种对事业、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之感油然而生。不光如此,蔡校长每年至少要听1000节课,并且天天都会参与评课活动,虽然有时候语言很犀利,但是就是这样尖锐的话语,点燃了永威学校追求理想的圣火,成就了今天的《永威课堂的十条定律》。

大家都在议论着,是什么让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依然神采飞扬?是什么让这位七十岁的老人还在坚持着自己梦想?毫无疑问,是吃苦就是福的精神支撑着这位老人,让他毅然地行走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创造着属于永威的奇迹。

“我一定要拼一回,一定要办好永威学校,创造又一个教育奇迹。”“和洋思一样,永威在我的生命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把洋思精神带到永威,又以永威特色丰富洋思理念,走出了一条扎根我们中国土壤,又充满我个人色彩的教育改革之路。欢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与我一路前行。”蔡校长的话语诚挚中肯,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永威,他点燃教师的激情,他引发教师思想的“革命”,他带领教师追求教育的完美。他,改造了永威,他赋予永威青春的光辉。从此,永威的生命里有了蔡林森精神的永恒的烙印。而《永威课改的十条定律》正是蔡校长在永威烙下的又一个炙热而又深邃的印痕。

蔡林森,永威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正在缔造着世界一流的梦想,我们期待着,深信着,这个梦想的成功和跨越。

二、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永威小学奇迹的传承者

当时,我们的培训和永威学校的老师进行了结对子式的“影子学习”,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了永威教师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奉献的朴素而又伟大的精神。

从早上7点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永威学校小学部的老师们已经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一天共七节课,除了固定的上课时间之外,每天最少要听两节公开课,而且要全体参与评课。除了上课,老师们大多时间在教室批改作业,永威学校对作业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孩子们作业本上的名字,全是老师自己写上去的,为了防止卷角,每个本的本皮都用透明胶布粘好,本的左

上角是序号,便于老师查阅谁没有按时上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中午的作业必须在下午上课前批改完成,当天的作业必须在第二天上课前批改完成。晚上,老师们还要组织学生做好当天的“日清”工作,直到八点才下晚自习。

下午的第三节课前是固定的打扫卫生时间,永威学校采用“卫生分包制”每个地方都有专人负责,到打扫的时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各干其事。每天都有专人检查卫生,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班级都会以详细的书面形式通知。

整整一天下来,老师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但是在永威老师的身上却看不到一点疲惫,上课时他们依然声音响亮、精神抖擞。课前候课、课下交流,他们都在悄无声息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开端,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开花结果,之所以能逗引的那么多的“蝴蝶”“蜜蜂”前来采摘、观赏,永威学校的老师功不可没,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吃苦就能做好教师”,这句话在永威老师的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永威课改的十条定律》也正是在永威老师们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开始破茧化蝶。

细细品味《永威课改的十条定律》,回想永威的管理和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课改的成功,重要的是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习归来后,在蔡校长的魅力感召和永威教师的精神鼓舞下,我坚持走了半年的永威之路,虽然在形式上已经轻车熟路,但是总觉得每节课的骨子里还是缺少点什么东西,每节课总是很死板的演练下去,并没有永威学校教师的那种游刃有余。而今,蔡校长终于以“十条定律”向我们更好地诠释了永威的课改精髓,对照“定律”,把自己的课堂逐一分析,问题马上浮现出来:第一,定律一和定律二要求我们不要把课堂向课前和课后延伸,但是我却把学生的时间占得满满的,预习、后补一点都没让学生落下,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反而积极不起来了;第二,定律五中说到“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但是,在课堂上,我把学生的手放得太开了,一节课只有问题的提出、回答,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因为每次都想不起答案,而干脆放弃了思考,养成了抄袭的习惯,结果成绩总也提不上去。病因有了,医病的良方也有了,在后来的几节课里,我大胆尝试,虽然还达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但是整节课不再是那样机械枯燥了,孩子们也开始兴趣盎然了。

上一篇:古琴学习之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三语文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