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廉洁演讲稿

2024-09-14

讲故事廉洁演讲稿(共13篇)

讲故事廉洁演讲稿 篇1

廉洁小故事演讲稿:丰碑与粪土

在神州大地,有两个名字广泛传播着,一个是孔繁森,一个是王宝森。他俩同为领导干部,却以不同的胸怀震撼着千千万万个心灵:孔繁森为了党的事业两度进藏,历时十载,他淡泊名利,求真务实,踏险履艰,克尽职守。他爱民胜父,心系藏胞,扶危济困,情暖高原。孔繁森以他的党性修养和人格力量在人们心目中构筑起一座丰碑。

而王宝森呢?他身为京官,却为私利和享乐滥用职权,大肆侵吞、挥霍、挪用巨额公款。他道德败坏,不知廉耻,声色犬马,生活糜烂。他那腐朽的思想,堕落的行为只能被人们视如粪土,并添上一口绿痰。

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余得利有句至理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确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原创:http:///就让我们透过钱这面镜子,来观照孔繁森与王宝森的灵魂世界吧!在孔繁森同志逝世之后,人们发现他身上只有8.6元,清点他的遗物值不上500元,他的家庭还欠债19000元。人们不禁要问,身居高位的孔繁森为什么会穷?他的钱用到哪里去了?是的,孔繁森本不该这么穷,只是面对生活还不富裕的人民群众,他自愿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他把节省下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和物,几乎全部捐献给了藏族同胞。当钱仍不够用时,他甚至不惜卖血来补贴救助藏族孤儿。在孔繁森的心目中,个人的金钱、健康、鲜血乃至生命比起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比之下,王宝森展现的是另一派“风光”,他拜倒在金钱之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攫取金钱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以致堕落成为建国以来级别最高、数额最大的经济罪犯。他贪图享乐,一掷千金,挥霍的公款人民币达8433万,港币达2716万元,美金近7万元。他不仅把自己的腰包塞满了,把家族的腰包塞满了,把情妇的腰包也塞满了。他那道德沦丧、挥霍人民血汗的腐败行径,怎能不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慨?孔繁森与王宝森的鲜明对照,说明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是的,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们正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以最昂扬的斗志、最无私的奉献谱写着为国发展、为民造福的人生篇章。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舍生取义,没有震天撼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光芒四射的耀眼光环,有的只是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当您陪着家人漫步在宽阔的广场的时候;当您看着林立的厂房充满着生机的时候;当您望着西辛庄式的农村在悄然兴起的时候,您可曾想到他们?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聚集着一分一厘收获;是他们,用热忱优质的服务,为龙城经济的发展擎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闪光的亮点,正是这看似微弱的亮点,凝聚成了上进的发改委在党旗飘扬中的耀眼光芒!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他们就是我们眼前的楷模!

追求进步、完善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原创:http:///让我们一起深刻思考该选择和保持什么样的人生观吧。不同的人生观将会把人引向不同的境界:我们若崇尚孔繁森式的追求,就会不以善小而不为,就能一点一滴塑造出完美的心灵和品格;我们若是羡慕王宝森那样的“潇洒”,则会以恶小而为之,最终一步一步滑向邪恶的深渊。在两种人生观的拔河赛中,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会站到正确的位置加油使劲。

最后,让我们用一段话共勉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职务上升而自然获得。我们的同志必须经常增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一辈子为人民的利益努力工作。”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也将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因为,我们即使竖不起一座丰碑,但也决不能成为一堆粪土!

讲故事廉洁演讲稿 篇2

演讲中故事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节现场气氛, 缩短心理距离。演讲中个人的故事和事例, 能增加听众对演讲者的了解, 增强听众对演讲内容的兴趣。著名演讲家林肯在演讲中就常常运用自己的故事, 调节现场气氛, 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林肯在竞选总统时, 有一个听众提出一个挑衅性的问题, 问他有多少财产, 以此质疑他作为总统竞选的资格。林肯就给听众讲了关于自己的故事。他说:“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 三个都是无价之宝。我有一个租来的办公室, 里面有一张桌子, 三把椅子, 一个大书架, 书架上的书值得大家一读。我没有什么权势可以依靠。我本人既穷又瘦, 脸蛋很长, 不会发福, 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我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大家。”林肯毫不讳言讲述自己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林肯作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的形象。这个父亲、丈夫, 珍视自己的家人, 家庭成员在自己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听众中, 每个来自不同的家庭听众有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呢?和谐的亲情, 在演讲者与听众的心里搭建了一座桥梁, 缩短了听众的心理距离。无权势, 唯一的依靠就是大家, 这诚恳的态度, 体现了对听众的信任, 从而获得听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起到了调节现场气氛、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

2.烘托气氛, 营造氛围。从传播学角度看, 演讲实际上是一种公共传播。传播者传播的对象就是听众。传播者必须借助听众分析, 得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在演讲中, 有悬念的故事, 可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让听众紧紧跟随你的思路听下去。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以激发听众无边的想象力, 打开听众的心扉, 营造一种氛围。例如, 在演讲《信仰的力量》时, 演讲者在开头就给大家讲述了五个被困在热带丛林中迷路的战斗小分队脱险的故事。队长带领着分队成员, 顽强不懈突围, 不幸的是队长患病, 葬身密林。临死前他把一个上了密码锁的箱子托付给同行的队友, 叮嘱他们一定要将箱子带出去, 将它交给他的一个朋友, 朋友得到箱子后, 会带他们去找他埋藏在地里的金子。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多少次想放弃, 但是这个箱子支撑他们战胜了困境, 走出密林。箱子里有什么东西?他们几个人是否能如愿分到自己应得的财物?这些悬念不断刺激听众, 促使听众跟随着演讲者。当他们将箱子交到队长朋友手中时, 朋友很奇怪, 告诉他们没有托管箱子之说。于是他们打开箱子, 里面除了几根腐烂的木头桩外什么也没有。这时他们才明了队长的良苦用心, 队长是用这样方式, 让他们永远不要放弃走出密林的信念。他们最后虽然没有得到金子, 但是他们靠着信念, 找到比金子珍贵的人的生命。这个故事, 不断激发听众兴趣, 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把听众的情感紧紧抓住。习近平主席最近在哈萨克斯坦的出国演讲, 也用了许多故事, 讲述被访问国家历史上和现实中, 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 建立起与听众的相关性, 营造友好交往的外交氛围。

3.引出主旨, 增强说理的趣味。主旨就是演讲者最主要的观点、看法、主张。这些看法主张观点, 哪怕很有道理, 但道理毕竟是抽象的、概括的, 如果没有故事作为阐述支撑, 必将显得空乏。不能达到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演讲稿《你, 与众不同》, 为了说明“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你与众不同”、“你不必因此而自卑和胆小”这些观点, 演讲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演讲者曾经因为相貌, 相当沮丧, 后来找到一个丑的艺术大家罗柯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找到这样的故事后, 演讲者认识到, 人活着, 就该有这份自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观点, 演讲者还讲述了凡高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与众不同的红头发的疯子, 将来一无是处, 一事无成。可是梵高却认为:“是的, 在我的头脑里, 存在着巨大的事物, 我将给世界某些东西, 那也许会使人们关心一个世纪, 也许需要一个世纪去思索。”在他诞辰一百余年时, 这高度的自信的语言被公众证实了。这两个故事, 一个源于自身, 用自己的故事引出主旨, 有亲和力。另一个, 是名人画家梵高的故事, 名人的权威性, 加强了说服力。演讲稿最后重申自己的看法主张观点:大学是最自由、最尽兴、最本色的生活时光, 号召大家, 辨认出你最鲜亮的部分, 抓好这最好的年华, 建立自己的特色。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的演讲, 善于利用故事, 增强说理的趣味。他在一次关于人生体验的演讲中, 就用了三纹鱼回流的故事来讲述人生意义。演讲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经历、体验、升华。人与人的一生是不同, 有人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 有人却像徐霞客一样走遍天下;有人一生无所事事, 一事无成, 有人一生却充满拼搏和奋斗。人要善于反省:为什么别人行, 我不行, 反省自我是否听从内心的召唤, 竭尽全力的去做事?为了增强趣味性, 他给我们讲了三纹鱼回流的故事。三纹鱼的生命历程只有四年, 在四年中, 他们历尽千辛, 面对天上凶猛的鹰, 水中狡诈的鲨鱼, 岸上人类的捕捞, 他们不断抗争, 当他们回到他们出生地产卵时, 面对湍急的河流, 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否则大水将会把他们冲回原地, 所有的努力都将成为徒劳。他们只能48小时不吃东西, 奋力游过湍急的河流, 到达目的地。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 他们全身通红, 耗尽了生命的气力, 他们在安全的岩石底下, 产卵受精, 就双双死去。他们的生命, 在繁衍后代中得到永恒。演讲者通过三纹鱼的故事, 向听众提出了关于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生命的意义。引导听众思考, 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 如何确立人生目标, 听从内心的召唤, 去奋斗去拼搏, 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这本来是一个抽象的问题, 如果再通过抽象的说理、推理、论证, 必将使听众感到乏味, 但是由于演讲者利用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暗示, 就增强了说理的趣味, 启发了听众的思考。

参考文献

彭雪枫的廉洁小故事 篇3

下不为例

一次,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与参谋长张震到第三十二团一个营检查工作,对该营战备训练、作风纪律和军民关系都十分满意。中午留在营里就餐时,彭雪枫看到炊事班送来的菜是炒鸡蛋、炒粉丝,就问营长和教导员,战士们都吃同样的菜吗?营长老实回答,是他看首长累了半天了,部队的伙食不大好,特地要炊事班加了两个菜。彭师长听后,就要随行人员把这两个菜分给战士们吃。他和张参谋长及随行人员一起到伙房打来饭菜,走到战士们中间边吃边谈,很是高兴。

饭后,彭师长与营长和教导员作别时,表扬了他们的工作,并感谢他们的接待。同时还语重心长地说:“我是经常下部队的,今天在你们营吃了专门为我做的菜,明天到别的营他们也会专门给我做菜,战士们会怎样看?长此下去就是特殊化,就会脱离群众。我们提倡官兵平等、艰苦奋斗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要以身作则去做的。作为部队的指挥人员,只有在生活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才能取得战士们的信任,才能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官兵一条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请你们牢牢记住。今天为我加菜这件事,我理解你们,但下不为例。”

一件棉大衣

1942年冬天,滴水成冰,洪泽湖也因冰厚封湖。皖东北地区在日、伪、顽包围下,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极度困难,军民生活十分艰苦。数九严寒之时,部队冬衣仍难以全部解决。彭雪枫师长及指战员还是以秋衣代冬衣。

师供给部被服厂的同志听说彭师长还没有棉衣,日夜辛苦操劳,胃病不时发作,都十分心痛。他们想办法给彭师长做了一件棉大衣,还在衣领内绣了“祝你健康”四个字,托供给部的同志转送给彭师长。

供给部的同志把大衣送到彭师长住处时,师长第一句话就问,部队的冬衣是不是全部解决了?当他听说部队的棉衣尚未全部发到时,就命令来人把棉大衣送回被服厂。妻子林颖说这是被服厂同志们的一片心意,退回去不好。彭师长沉思片刻之后,就以诚恳的态度对林颖和供给部送大衣的同志说:“我很感谢被服厂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在战士们没有全部穿上棉衣时,我穿这件棉大衣会愧对战士的。我要求部队艰苦奋斗、同甘共苦,自己却做不到,又如何取信于人呢?我退还这件大衣,就是想提醒供给部和被服厂的同志们要更多地去关心战士的冷暖和生活。”

彭师长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说服教育了林颖和送大衣的同志。当供给部把大衣送回被服厂,传达了师长的谢意和要求时,同志们也深受感动,表示要尽快想办法把部队的棉衣做好发齐。

清风聊城廉洁故事 篇4

光明小学 曹振

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里面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演员精湛的演技都使人们看到这部剧的诚意,更重要的是里面关于贪腐问题的惩治更是深得民心,让人们看到了国家反腐的决心跟信心,无论蝇贪还是巨贪,只要跟人民过不去的都不会有好下场,人民的名义高于一切。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里面的剧情离我们看似很遥远,但是我们从事的是直接与人民接触的岗位,更需要廉洁从教,给人民树一块清廉的口碑。

朱校长曾经给我们说过,每一个党员都是领航员、宣传员同时也是服务员、调解员,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要以自己为荣,做人民喜欢的教师,那么校园与廉政到底能孕育什么故事呢?

还记得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曾为教师这个被冠以“清贫”的职业而困惑。是啊,在一掷千金的大款群体中见不到教师的身影;在衣着光鲜的时尚一族中寻不到教师的足迹。别人一天工作八小时,教师工作十小时不止;工人工作三班倒,教师工作连三班;农民三季忙,教师忙四季......教师的概念,两个字便能概括:“勤”和“清”。“讲台上教书育人,讲台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就是教师的“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生清贫。”这--就是教师的“清”。在全国教育系统清廉务实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老师始终甘守清贫,乐于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了妹冢中学的冯老师。

廉正需要操守。只有甘于清贫,洁身自好,才能勇立潮头,才能闯过人生设下的道道险关。冯泽杰老师五十多岁了,作为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农村老教师,他身上有着那种独有的气质。那是我支教生涯的第二年,跟冯老师一起教初二物理,同学科在一个办公室。我认识他正是跟他在一起教物理的日子。冯老师接的班是全年级最糟糕的一个班。学习成绩差,几率不好,还有几个关系户,种种原因使我觉得冯老师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不应该接这个班吧。冯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年级主任就只是说冯老师拜托你了我也只是替冯老师担心。然而,冯老师却一点也不在意,说挺好的。冯老师就开始了他的“复兴大业”。一周过去了,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变化,我跟冯老师说,“冯老师怎么样了?”“挺好的”冯老师平静的说,“比我想的好多了,我们班都是人才。”人才,哪有这样的人才。慢慢的我看出了冯老师的不同之处,来的最早的是冯老师,走的最晚的也是冯老师。冯老师离家有七八里地,乡村小路很窄,每天早上五点多冯老师就骑着他的旧电车来学校了,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教室里坐着。刚开始的一个月,几乎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冯老师,每天都在班里盯着,渐渐的能发现他们班纪律比以前好了,班级没这么多事了,孩子们进办公室问问题的多了,特别是几个孩子跟在冯老师后面,对冯老师是言听计从,我仅仅能看到变化,但是对于冯老师怎么做到的却是不知道。第一次月考,班里总成绩又是垫底,我们都看成理所应当了,跟冯老师说:“冯老师这个班就这样,慢慢来。”冯老师笑着说:“哪样呀,我觉得我们班挺好,学生都喜欢我,还有几个就是调皮,没事,这些孩子我会让他们进步的。”冬天来了,冯老师依然骑着他的旧电车,依然是五点多。天没亮,但是刺骨的寒风却一直在呼啸,每天冯老师披着一个大棉袄,戴着护膝,帽子,口罩,早早的来学校。他们班早读课读书的声音慢慢大了起来,叫到办公室谈话的孩子少了,作业本慢慢厚了起来,作业质量也变好了,到了期中考试,班级评比量化已经排到中游了。

期中考试过后的一天,有个家长来办公室找冯老师,我去班里把冯老师叫过来,那人看到冯老师激动地说“冯老师,我家孩子这半年跟变了个人似的,成绩变好了,表现好了,平常在家里也能跟大人说话了,都是您的功劳呀!”“其实也没什么,孩子爱玩是天性,我们做老师的要保留住孩子的天性,顺着孩子发展的方向加以引导,多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带,孩子能分清什么是对他好的。”冯老师笑着说。家长依然很激动,跟冯老师说了很多话,冯老师也积极的回应着。临走的时候家长拿出了一个盒子说“我也没什么能表示的,这是专门给嫂子带的镯子,也花不了多少钱,就表示个心意。”冯老师看着这个盒子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拿回去。”冯老师严肃的说,“孩子变好了,做老师的很开心,这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我要是今天收了你的礼物,以后孩子会怎么看我,我在孩子面前还有什么威信。”家长愣在那里了,显得很尴尬。冯老师看了叹了口气说:“其实家长能理解老师,并且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家长脸瞬间红了:“对不起,冯老师,我错了,你真不愧是人民的老师,也谢谢你今天给我也上了一课。”家长走了,冯老师也回班里了,一切归于平静,而我却陷入了沉思,多好的老师呀!

古今廉洁故事 篇5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廉洁小故事 篇6

(二年一班)

周恩来总理“罢宴”--由个人掏腰包,减轻别人的负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

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总理“罢宴”——不离开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敢吃酒宴了。

温家宝总理“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格言警句

1、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

2、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

3、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

4、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5、名节源于觉悟,腐败止于正气。

6、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7、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8、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9、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讲故事廉洁演讲稿 篇7

一、廉洁文化在基层的几种表现形式

1、在寓教于乐中树立反腐倡廉思想。

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中, 借鉴一些历史上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的故事, 使基层干部职工在听故事、看笑话中树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

2、在激浊扬清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廉洁文化建设在大力倡导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工作中, 发挥着以正压邪、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

3、注重宣传报道工作, 强化反腐倡廉责任感。

廉洁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通过有组织的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反腐倡廉文化作品展、规范作业施工、结算中与甲方的合作关系等活动, 把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覆盖面扩大到大队的每一个角落。

4、积极建章立制, 建立廉洁文化长效机制。

反腐倡廉, 制度是保证。廉洁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把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转化为制度, 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探讨制度、认同制度、执行制度, 推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廉洁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的价值源泉和思想保证。

二、如何从机制上筑牢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建设的功效要得以长期持久的体现和发挥, 必然要求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实施, 加紧建立健全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为此, 大队党委从以下五个方面确保各项制度适时建立并有效实施。

1、组织领导机制。

为有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大队党委在认真研究廉洁文化建设活动特点的基础上, 迅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大队领导为主要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大队廉洁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组织和协调部门, 大队政工组纪检监察办公室及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进行了分解和落实,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要求进行了明确。各基层队党支部也都根据大队党委的要求, 相应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活动组织机构, 制定了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

2、群策群力机制。

为确保这一机制的有效落实, 大队党委一是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采取有效办法合力引导推动;二是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工具, 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部门间的协作, 使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廉洁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3、广泛参与机制。

通过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强化厂务公开、悬挂宣传横幅、征集廉洁从业格言、观看反腐倡廉教育录像片、签订廉洁从业书、落实谈话诫勉制度、完善效能监察等制度, 着手建立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经常性受教育的全民参与机制

4、监督指导机制。

探究廉洁文化建设规律,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以保证廉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巩固和广大廉洁文化建设成果, 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指导机制。

5、考核评价机制。

大队党委把廉洁文化建设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多层次的考评, 进一步增强每个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建设意识。

三、基层廉洁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服务生产的原则。

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惩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要弘扬正气、鞭鞑歪风, 积极引导舆论, 激发工作激情, 为当前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创建和谐油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2、注意以人为本的思想。

廉洁文化建设中要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挽救人, 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 增强教育针对性, 做到廉洁教育的人情化和社会化, 让人们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坚定思想信念, 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3、注意长效机制的创新。

医生廉洁故事 篇8

----------我眼中的胡医生

胡XX,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现任卫生院外科医师,在龙海市XX卫生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约41年。

当我走上医疗这个工作岗位,第一次在门诊见到胡医生时,他看上去十分的可亲,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很和善的老人。在接下来一起共事的日子里,随着对胡医生的了解愈加深入,也愈加地增添了我对他的敬意。

我眼中的胡医生,他是一个朴素的人。

每天,骑着那辆陪了他十几年的脚踏车上班。在医院里,只要听到“吱呀吱呀”的响声,大伙就知道是胡医生来了。

但如果你不是看到他正穿着白大褂,也许你会觉得他就是个普通的老人,和家里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多数人的眼中,医生是个体面的职业。在穿着上,西装革履是标配,不然也是一身比普通人“气派”的行头。但他从无半点奢华的念想,稀松平常的衣着反而常常被病人作为乐子,调侃他“不修边幅”。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已过下班时间。胡医生刚脱了白大褂。这时,有个病人慕名而来,扫视了胡医生一眼后,问道:“胡医生在哪?”胡医生笑着说:“我就是。”

病人直呼不信,说医生哪有穿得这么俭朴的。我眼中的胡医生,他是一个仁厚的人。

许多老病号跟他接触久了,觉得他平易近人,十分有趣。

但,他们不曾看到的是,当有的病人不听医嘱、不按时吃药时,他怒发冲冠却不得不苦口婆心相劝的可爱样子。

但,他们不曾看到的是,时常有心怀感激的病人送来“特产”、“小礼品”,在他使尽各种招数婉拒终于退还后,嘴角流露出的满足。

但,他们不曾看到的是,有时他也会“耍脾气”,甚至关掉诊室大门。因为他要将笑脸相迎的医药代表拒之门外。

“红包”、“回扣”之类的东西从来就与他不相干。我想,年资最长的他身体力行,告诫我们的是:不可以让那些阴暗的东西沾染了白大褂。

我眼中的胡医生,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十多年前的卫生院就像是一个空壳,技术不行,设备简陋。除了一群人,什么都没有。而他毅然挑起外科的重担,刻苦专研技术,一次次自费去大医院进修,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当胃大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在本院内热火朝天地开展时,我们的卫生院瞬时成为了当时镇内,乃至市内卫生院中赫赫有名的“大医院”。

此后,上山下乡、体检老人、结扎妇女,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小小乡镇,十几个村落,无数的人们念着他的仁心与仁术。而他乐于奉献,也乐于默默无闻。

我眼中的胡医生,他是一个有“传承”的人。

人们常说,医生是个充满技术含量的活计,越老便越有资格,病号就越多。诚如他们所言,经年累月下来,胡医生积累了一大批的“粉丝”。

但人们还有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言外之意是说,哪怕带了徒弟,也要自己留点后手,免得没饭吃。

可他也是个不受传统教化的人,在他看来,医疗要进步,不仅需要他们老一辈冲锋陷阵,但更需要新生的力量薪火相传。自进入单位以来,医院内的几个年轻人一直由胡医生手把手带教,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连同人们所谓的“不可外传的偏方”。当遇到棘手的病历,他永远走在最前面,替小辈们揽下风险。

今时今日,许多医生选择规避风险尤怕不及,他却乐于扮演一个“避风港”的角色。他常说,初出茅庐不是虎。

也正因为这样,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无不尽心尽力地为医院内的年轻人指点和规划。无数个日夜,陪着病人与疾病打交道。在他看来,几十年的从医生涯并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有的是一次次替病人解除病痛的小小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一个医生,他很普通,也很平凡。

但他身上流露的充满魅力的品质,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的。

这就是我眼中的胡医生:朴素而有声誉,仁厚而有信仰,担当而有魄力,有传承更有未来。

XX卫生院

廉洁小故事 篇9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持续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古代廉洁小故事(定稿) 篇10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

我身边的廉洁故事 篇11

姚亦翀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踏进了中学的校门,我们更应该注意廉洁的所在和重要性。

“廉洁 ” 亦作“廉絜”。谓不贪财货,立身清白、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屈原《楚辞》中有“联幼清以廉洁兮”之诗。

一个朝代的兴起和一袋子上时期的兴盛,首先是廉政和廉吏的兴起和兴盛,当这个朝代或时期廉政被腐败压倒,廉吏被贪官欺侮,那么,它的丧钟也就敲响了。而敲钟人——新朝代或新时期的空气必定是沁人心脾的:廉政之风大利,廉政之吏大用。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廉洁故事。

众所皆知,现在的社会烧烤满天下,连初中的大门口也未能“幸免”。新闻上经常说,大部分的烧烤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不加节制地吃,身体就会沉受不住。

这些全是那些黑心的烧烤老板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那些已经发霉或变质的食物来代替那些好的食物。撒上香粉,就能把臭气掩盖得无隐无踪。这种烧烤老板做生意不讲诚信,不够光明磊落,更没有一点廉洁的意识。如果他们也能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就不会去做这种不诚信的买卖了。

廉洁校园是我们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期盼的,并且都在身体力行。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却在网吧里天天混日子,跟社会上的人结交。甚至向比自己小的孩子勒索,要钱。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从教的做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而许多老师也正有这样的风格。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 篇12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篇13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人人讲廉洁,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共处,国家就会繁荣富强。不廉洁则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导致国家腐败,民不聊生,拖垮整个国家。

作为一名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拥有廉洁的品质。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廉洁的品质。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廉洁品质的人。

他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同时任学校中层干部工作,名字叫张学华,现年48岁。在程河镇中心小学工作。最近,学校按照《襄州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评选贫困补助对象,张老师的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托他办事的人也挺多的,也有人请他吃饭,有的还往他家送礼。可是只要遇到这样的情况,张老师总是婉言谢绝。

前几天,我和同事到张老师家做客。刚进家门不久,就有一位家长上门来约他吃饭。张老师问清楚缘由,那家长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尤其对你而言,更是小事了!”原来,他听说最近,学校在评选“贫困生”,并结合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助。于是,他想找关系,要个指标把他的孩子也填报上。

他的话音刚落,张老师的脸马上由晴转阴,沉思片刻,接着严肃地说:“拿人家的手,吃人家的嘴短。如果我吃了饭,帮你的忙,那我就是在违法,你可知道,贫困生补助的这笔钱可是他们的救命钱呀,我是一名教师,你想让我知法犯法吗?”那位家长听完张老师的这番话,惭愧得低下了头。

上一篇:和领导乘电梯礼仪下一篇:虚拟语气练习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