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2024-07-18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精选6篇)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篇1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5篇)

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段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自我鉴定可以提升自身总结能力,为此要我们做好自我鉴定。你所见过的自我鉴定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1

三年的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生活转瞬即逝,现在对我三年来的学习情况做如下自我鉴定:

在政治上,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想团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团组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共青团活动。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实的精神热心参加各种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除了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在平常还会做一些有关专业的的一些作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快的提高我的能力。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敢挑战自我。时间观念,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我平易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与人先出融洽。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新强,这都是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经常配合同学们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平。

三年的大专生活,使得我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迈上可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的美好地中专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自信,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2

四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我是xx大学的一名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校的四年内,我一直信守做事尽心尽力的原则,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积极投入实践,全面充实和发展自己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四年的学习,较系统地掌握了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习期间,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勤于动手动脑,掌握了现代基本管理工作及常用管理知识,并逐步向理论基础扎实,具有思维严谨的综合型人才发展。

我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勤劳朴实是我的本色;正直真诚是我的原则;锐意进取,敢于拼搏是我的性情。自入校后,我参加过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在协会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舞台,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交际能力,锻造了自己脚踏实地、勤劳务实的个性品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定将虚心学习,再接再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能较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到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在校期间每逢假期,争取机会到一些公司实习。

“持经伦以侍慧主,怀赤诚以报知恩”。贵公司倘若能给我一个支点,我定能寻到一方广阔的天空让自己展翅翱翔,把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回报社会,贡献人类。

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深信在今后的锻炼中,积极、乐观、务实的我会很快地容纳于社会这个大集体中!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3

自从就读x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始,在进行经济学专业学习以来,我深深地为这里浓厚的学术环境所吸引,在理论深厚、学识渊博的老师们的教诲下,我时刻以“厚德博学、以人为本”的校训为宗旨,经过二年的专业知识熏陶,和近一年对专业研究方向的深入钻研和论文撰写,我即将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xx大学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回顾艰辛而快乐的三年求学生涯,作自我鉴定如下。

xx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刻学术造诣的高等学府,作为这里的学生,我时刻牢记“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校争光的学习理念。

在两年的课程学习中,我保持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所有课程,克服在外地的不便,坚持来校上课,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修完了所有学分。在最后一年的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一次次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一趟趟向导师求教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论文的写作,不辜负导师的期望和自己的汗水,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的培养。

我在思想觉悟上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着重加强了阅读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由于我性格开朗,能够与不同的人接触;平易近人,容易与同学或老师和谐相处;为人忠厚老实,凡事言出必行;乐于助人,能为别人分担一些工作或生活上的忧愁;行事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做事全力以赴,不会轻易中途而废;遇事临危不惧,能镇定地处理突发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仍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我敢于改正自己、完善自己。我坚信:我拥有人生最宝贵的年轻和知识,我会用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应付以后生活和工作中所有可能遇见的困难,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的精彩需要自己创造!

在学习工作上,根据老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它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永远亮丽的一页。在此,我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4

我是金融管理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回想四年以来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种种经历,本人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过成功的笑颜,也有过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四年,以下做个简短的个人鉴定。

在思想上,本人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较全面地学习了马克思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上,本人勤奋好学,态度端正,比较全面的掌握了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课余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模拟炒股比赛,力求做到学有所用,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同时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工作上,本人认真负责,在大学期间曾担任XX研究生辅导班校园招生代理,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得到了XXXX教育机构和考研学生的好评,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四年就如白驹过隙,匆匆太匆匆。踏入社会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要继续努力,不断自我完善,再创高峰。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5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系统地掌握金融学、经济写作、管理学等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等计算机方面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而灵活创新的性格特点。

大学以来一直都在班内中上位置,我非常努力加强专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金融管理领域的各项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平时有注意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术问题,学习认真扎实,注重摸索学习方法。

当今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身的全面提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个人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的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我相信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篇2

1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于选择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在未来的职业中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该专业对口的工作方向就是银行的工作。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这样择业,有两点原因,一是专业符合;二是银行业是高福利低风险的行业。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他们需要“高、精、尖”的专业金融人才。[1]但是这种复合型专业金融人才少之又少,而毕业生大多经验不足,所以难以开展工作。这种不同的需求就造成了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在了解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之后,深究之下,就可发现,造成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基础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课堂。就全国范围内的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而言,对于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比较缺少。本专业学生所学金融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另外,高职院校金融类实践资源少,致使实践教学计划不能落实。[2]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金融企业需求有限。为了立足金融业,金融企业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比较严苛。符合其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只有达到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类人才要求,才可能被顺利录用。

第三,政府部门政策引导不当。金融类专业学生大多倾向于选择国家控股(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等)的银行业,这些岗位属于稳定的“铁饭碗”,但这些岗位毕竟有限。[3]国家为了发展金融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融专业的人才,但是,却没有明确引导金融类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2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创新

2.1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创新设计

关于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创新的尝试,本专业的教师和校方应该进行全面的考虑,并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具体方案之后,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指导书应该进行重新修订。其中,主要针对学生的毕业方式给出多种选择,希望改变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的单一模式。学生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种,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沿袭写论文的形式;第二种,专业基础比较好的或实习岗位马上能定位到金融专业岗位的学生,模拟实习单位业务进行考核;第三种,市场调研(调查金融专业的发展),为本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意见。

2.2 构建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的创新模式

2.2.1 校企间、校校间、企业间合作

为了让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与其他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构建金融类实践资源共享平台。为此,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金融企业为金融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兼职工作机会。

校方与企业合作,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类实践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有渠道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是金融企业自身也能扩大宣传、营运,并实现增值目标。[4]同时,金融专业学生拥有专业对口的实习兼职机会,就能有锻炼能力的机会,便于毕业选择就业岗位。

第二,实施考核反馈。

高职院校和金融企业合作的平台为本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建立综合考评档案。在这份综合考评档案中,就学生的诚信、在校成绩、在基地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校企双方商定考评标准,并进行严格考评。在此过程中,还要确定反馈、调查流程,以便于人才与企业双向选择。

第三,校企合作推出校企主题夏令营活动。

校企合作推出校企主题夏令营活动,让该专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中选择表现突出的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或参观;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接触到与金融有关的事物或者资深金融人员,增长自己的见识或者能力。这样的活动便于企业和学生双方交流,也符合双方的需求。此外,优秀学员也可以反向选择自己想要去参观或者实习的企业。

第四,三方合作举办相关活动。

经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集资,举办一些相关竞赛活动。活动内容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譬如模拟经营等。[5]活动举办所需的资源由企业、学校负责,策划促成活动由政府负责。高职院校金融类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参加活动,获取经验。另外,举办活动的企业和学校应设置一些奖项,譬如为优胜者提供创业资金、权威证书等。

2.2.2 建设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培养体系

为了加强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建设实践课程培养体系。通过建设实践课程培养体系,让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注重实效性,更具有针对性。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设置远程课程。

金融类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各种资格证考试,譬如从业考试、相关专业高级资格证考试、专业英语考试等。学校设置远程课程时,可根据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专业课程培训。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方便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第二,增加就业测试与指导课程。

学校应招贤纳士,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专门负责为金融类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测试与指导。就业测试包括职业能力测验、情境模拟测验、高绩效管理测验等。与此同时,就业指导还应该安排培训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讲解求职技巧。

第三,合理安排基础培训实践课程。

对于金融专业学生,开设基础培训课程。把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给学生一一传授。开设OA实践基础课程,确保学生可以灵活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以及Excel、Power Point等办公软件。[6]开设专业实践基础课程,针对银行制单、证券模拟操盘、保险模拟销售等进行教学。在专业实践基础课程中,还应该设置专业仿真模拟(综合)训练,将金融专业仿真模拟的实际操作、实战训练等内容涵盖到教学内容当中。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毕业设计中,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职业和岗位实践能力训练等内容设置在其中,促使金融专业学生提升专业能力。

3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创新价值

创新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针对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进行创新,其价值在于三方面:其一,增强金融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对于金融类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实践课程培养体系和校企间、校校间、企业间合作,他们会积累更多专业实践知识和经验,了解就业形势。其个人能力可以实现实质性的提升。其二,促进高校之间、企业之间交流。在创新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合力打造了一个金融类实践资源平台,为金融类学生创造了很多发展机会。在此期间,企业通过参与活动得到了资源,校方也从课程体系方面入手调整了课程内容设置。这种实践、合作、互助、竞争方式,促使双方都能得到便利。其三,极大地缓解了金融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困境。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不足,一旦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得到创新,这方面的境况将得到改善。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当今一种主流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其教育的知识结构过于落后,以至于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研究探索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创新路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就业需求形势,解决金融专业学生实习或者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改革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贡献一份力量。对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进行创新,需要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创新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实践模式过程中,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形式,从实际情况入手分析,确保该模式可立足于实践,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芬.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实践模式的创新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33,75.

[2]王晓政,杨素娟.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2012(12):46-49.

[3]李厚俭,史丹.辽宁省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8):18-20.

[4]杨润贤,张新科,王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1(6):11-14.

[5]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3-106.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 篇3

人生的选择老是存在着很多必定性和偶尔性。当初面对高考的落榜,并异国让我悲观,更加鼓励了我对进修的巴望。在这大学的3年中,我埋头进修,不放过任何一个求知的机遇。

课上当真听讲,课下大量的涉猎,自动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以进步本身的综合本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周全成长为竭力方向,建立了精确的人生观,代价观和全国观。

在校门生会的培养下,更是塑造了我勇于面对,勇于办理的性情。伶俐并且理性的的脑筋,让我面对题目富裕了决议信念。

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糊口生涯,步入社会,让我有些紧急却又富裕了奋发。我要用热忱和活力,自负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糊口生涯和工作中的各种坚苦,用本身的进修本领和分析处理题目的和谐,办理本领去结束今后的美美人生!

金融管理专业求职的自我介绍 篇4

我叫好范文,毕业于XX大学金融专业。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与金融、会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即将步入社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希望我的才能,能够得到贵公司的肯定,能够留在贵公司成长,在贵公司留下光辉的一页。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 篇5

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23岁

最高学历:本科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广州

籍贯:广州

婚姻状况:未婚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电子邮箱:XXXXXXXXXXX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职

期望薪资:面议

工作地点:广州

求职行业:金融保险、证券、期货

求职职位:全部证券/金融/投资/银行

工作经历

201x-01-201x-03肯德基餐饮有限公司暑期工

工作描述:国际连锁餐饮企业基本的流水作业快餐点负责食材加工及销售

教育经历

201x-09-201x-06广东财经大学金融管理本科

专业描述: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表现优良,深受师长喜爱。是一个做事有上进心,责任心,性格谨慎,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且拥有创新及学习能力,具有团队能力,适应能力强,对视执着,有不完成不罢休的精神。从小对金融就十分敢兴趣,在校期间自读除去课本意外唔多关于金融的书籍,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原理》等。也一直十分想从事与金融方面有关的工作,身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时,都是师长口中,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的年轻人。另外我个人交际面广泛,自我检讨能力强,子认为是一个能过为贵公司做出贡献的人才。

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篇6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金融业的黄金时代。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 金融业也逐步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从就业人员总数变动趋势上看, 截至2013 年我国金融行业就业人员总人数达到了537.9 万人, 相较于2010 年增加了近15%, 近10 年来始终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而从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上看, 我国金融业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自2008 年起始终保持全行业最高水平, 更是在2013 年突破10 万元大关, 大幅度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以及科研技术服务业。独特的行业地位、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和高额的薪资回报不断吸引着新兴金融人才投身金融业。在可见的未来, 我国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依然会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2 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金融人才能力的要求

2.1 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整体呈现新常态

金融行业创新变革日新月异, 近年来其所处的大环境历经了重大变化, 因而其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特点。整体而言, 金融行业外部职业需求和内部人才素质都已呈现出对跨专业人才的高需求性和重要性。

从金融行业外部职业需求上看, 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上半年金融人才报告》为例, 该报告显示当前金融行业入职竞争压力最大的五个职位中除了传统的银行柜员、信用证结算员、银行大堂经理这三类职业外赫然多出了金融app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金融软件工程师这两个具有明显跨专业能力需求的金融岗位, 且部分大型金融公司招募金融app应用开发工程师的热门岗位竞争程度已达81:1。这充分说明了当前金融行业对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 单一金融专业人才在日新月异的金融行业变化中所承受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从金融行业内部人才素质上看, 以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为例, 2013 年全国人大农委调研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县域及以下地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呈现出加速流出农村的趋势, 即这些金融机构从农村吸纳贷款但却没有将其用于三农发展。尽管金融机构逐利性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 但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由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缺乏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因此无法对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幅度大的农业贷款进行合理评估和定价, 因此基于风险防范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最终往往选择拒绝三农贷款。而这不仅影响到三农发展, 更会让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宗旨名不副实, 进而让农民失去信任。由于此可看出, 金融人才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 复合型金融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金融业务, 并推动农村金融资源合理化配置。而随着金融业与各行业交汇的深入, 这种趋势也将会逐步得到加强。

2.2 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的具体能力需求

基于从用人单位角度探究金融人才究竟需要拥有何种能力的需要, 本文选择通过分发“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具体能力关注表”进行了一番问卷调查分析。此次调查问卷共发出68 份, 收回61 份, 其中3 份作答不完整, 最终整理得到58份有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为85.3%。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福州、厦门、泉州和三明四地市, 主要针对上述四地的金融类相关单位发放, 涉及具体行业有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从事非金融业务的公司。整体而言, 受访公司规模跨度较大, 员工人数在10~500 人之间皆有之;调查对象的从业年龄在1~5 年间均有涉及 (已排除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实习人员) 。本文通过对问卷中数据的综合汇总计算, 将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的具体能力需求按照其顺序打分, 得到柱状图数据表。

从图1 中可以看出:由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大多倾向于集中在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类金融机构, 因而用人单位对于其银行、证券、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较高;而部分基础性金融学知识, 例如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受用人单位的关注度则较低, 这可能说明这类课程在工作中的实践意义不强。

“掌握多专业知识”的选项在用人单位关注度中位列第二, 而传统意义上理解与金融行业无关的“程序编程能力”也位居第三, 这可能说明由于当前各行业连接十分紧密, 因而用人单位对于跨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如果金融学专业人才在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能够顺带拥有其他专业技能, 将会在就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财务与营销知识”、“对个行业了解度”和“基础文理科知识”这三个选项受用人单位的关注度也较高, 且大多来自于从事非金融业务公司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这可能说明如果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非金融类工作, 那么掌握一些非金融专业技能和知识对其求职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而且从金融行业变动趋势来看, 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金融从业者的需求也逐步增长, 拥有一定营销能力或财务能力的人才往往更受青睐。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 当前用人单位对于金融人才的关注力主要还是集中于其能否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但在此基础上知识面多样化、掌握跨专业技能的金融人才将会更受欢迎。此外, 调查数据也显示超过9 成的金融行业关注者为本科学历, 这说明本科阶段是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能否在此阶段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制定合理课程安排、在巩固金融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多渠道进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将显得尤为重要。

3 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 我国高校本科金融基本教学模式

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起点始于高考选拔, 本科院校通过高考分数选拔出满足招生条件的文科和理科生就读金融专业。但由于金融专业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纯文科或纯理科专业, 因而金融学专业几乎同时为文科生和理科生都开启了大门。正是生源的混合型, 因而使得金融专业学生异质性较强, 知识背景较为多样。

从图2 中可以看到, 通过高考吸引到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入学, 这对联合文理科优势、培养复合型跨专业金融人才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有别于本科教育中诸如历史、哲学等专业, 金融专业除了继承高中教育时代的基础数学和英语之外, 其余专业知识都是本科零起点教育, 因而本科期间的课程设置更显得尤为重要。由图2 中可以看出金融专业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习课程包括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其中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大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性、常规性课程, 而从实际来看此类课程除英语外对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影响皆不大;以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学等为代表的专业必修课则关乎金融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和质量;以股票投资技巧、期货实务操作等为代表的专业选修课大都与专业必修课内容相挂钩, 其能够有效拓宽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并提升其实践技能;而以思政类课程为代表的公共选修课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并无突出影响。

3.2 财经类高校跨专业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 我国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金融学与各学科间逐步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在此背景下, 伴随着国家对财经类人才重视程度的强化, 各地通过转型或兼并成立的不少财经类大学。这些财经类大学以财经类专业为培养重点, 并以培育优秀的财经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

通过对我国五所知名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规划中专业必修课的不完整统计, 出现频率最高的18 门课程分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学、国际贸易、保险学、证券投资学。从中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财经类大学对于金融专业的教学仍然偏向金融理论课程为主, 课程安排整体呈现出“重专业、偏理论、窄口径”的态势, 跨学科教学现象仍然有待深化发展。但与此同时, 我国部分财经类院校如今也逐步开始注重跨学科金融人才的培养。例如, 北京大学于新世纪推行的“元培计划”旨在“加强基础, 淡化专业, 因材施教”;西南财经大学则以课程体系创新为基础, 借助培养模式与教学计划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来进行复合型跨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西南大学则是通过学分制度改革, 提升“文化素质课程”与“自由选修课程”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总体上看, 这些财经类高校进行跨学科金融人才培养主要根据两个途径:通过学分制度改革以拓宽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设立辅修专业让非金融专业学生能够系统性学习金融专业知识。

3.3 非财经类高校跨学科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各高校专业培养方向趋于明确, 非财经类高校与财经类大学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逐渐趋于。本文以福建省农林大学为例, 列举出金融学专业本科阶段专业必修课程安排情况:

从表1 可以看出, 在金融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中,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这三门基础课程占据较大比重, 这说明福建农林大学对培育学生扎实金融学基础知识较为重视。但本文的调研也显示, 金融类企业对金融从业者基础知识 (宏微观知识等) 的掌握程度并无太大需求。而以“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投资学”等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以“会计学”、“统计学”为代表的次核心课程和以数量一般为50 节左右, 数量较之基础课而明显偏少, 而这些课程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的关键, 更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为其将来多样化就业提供更多保障。

基于上述分析, 从福建农林大学金融专业必修课程角度来看, 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当前高效金融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 但在一些方面, 例如对金融相关行业了解度、核心金融知识掌握度、金融知识拓展度上还存在不足。结合本文的调查问卷数据, 可以清晰看出当前社会所需金融人才技能与高校重点培养能力之间的差别。

具体而言, 福建农林大学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侧重点的差异。在福建农林大学对金融人才各项能力的培养中只有“证券、保险、银行方面的具体知识”、“财务会计能力”、“国际贸易能力”、“熟悉电脑基本办公软件”方面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但在这方面福建农林大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性学科在福建农林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占据较大比重, 其为金融专业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但在本科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中却没有发挥突出功效。虽然这并不能够说明基础性学科的没落和否定其贡献, 但如何在有限学时中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 更值得我们共同思考[1]。

4 以辅修专业联合毕业论文为渠道培养跨专业复合型金融人才

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福建地区唯一的农林类院校, 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倾向于农林类自然学科, 传统的农学、林学、生物学等专业历史悠久、优势明显;而以经济金融、管理、文学等为代表的社科类专业发展历史较短, 优势相对薄弱。金融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无不避免地受到缺乏其他学科支撑的困扰, 这不仅会使得福建农林大学面临外校学科压力的增大, 更直接影响到金融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福建农林大学迫切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 以提高福建农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4.1 辅修专业设置的背景

在本科教育层面设置辅修专业的目的在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另一个专业, 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对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并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空间[2]。

福建农林大学金融学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该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内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且辅修专业课程上课时间为周二、四、五、六、日晚上及周日上午, 一周不少于8 课时, 课程持续两学期。辅修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生选定辅修专业课程后, 必须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学分, 考试不及格者进行补考, 补考仍不及格须重修, 毕业时最后的考核采取毕业论文的形式。因此, 辅修专业有着和主修专业一样严格的考核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辅修专业的毕业生真正有所学并能为所用。由于福建农林大学早在十余年前就已开展金融学辅修专业的培养, 因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这就使得辅修专业能够成为培养跨专业金融人才的沃土。因此, 从金融学辅修专业入手, 以联合毕业论文作为渠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2 以辅修专业联合毕业论文为渠道培养跨专业复合型金融人才

金融学辅修专业的学生既拥有原先本专业的知识, 又通过金融辅修专业掌握了金融学的专业技能。但这样并不能满足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 单纯的学习了金融学知识, 但却无法灵活将金融学知识与本专业或是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不能从多学科联合的角度看待问题, 就不能称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跨专业金融人才。而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长期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考核, 也是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3]。因此, 利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不仅能够盘活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创新, 也是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关键渠道。

4.2.1 金融学辅修专业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模式的优点

第一, 能够提升综合已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完成跨专业联合毕业论文的写作, 需要找到金融学科知识与本专业有关的交集点, 以此为基点构思论题。然后再灵活综合各学科知识, 全面的对论题进行论证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或是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联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桎梏, 用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而这些能力正满足了企业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该模式不仅提高了辅修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更是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多方面知识综合考虑事物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在将来的工作中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第二, 有助于系统归纳整理本科期间的学习所得。通过多学科联合论文这一模式, 能相对全面的复习本专业与金融专业两方面知识。在选课题、写论文的时候会翻阅两个专业的课程知识, 会巩固或复习两学科的专业技能, 这就达到了毕业前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的作用。这样的复习比单一学科的复习更具有结构化, 也更为高效。

第三,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学院的教研能力。当前经济学院教师在团队教学合作上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 虽然在工作中都保质保量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在学术研究上并未产生合力。而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学院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为其论文涉及多学科知识, 在论题与论文内容上容易推陈出新, 往往能给学院教师提供灵感, 以拓宽日后研究的宽度;该联合论文模式下需要金融辅修专业学生原专业教师的支持, 而这侧面加强了经济学院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机会, 有助于将来在学术研究上形成合力。

第四, 有助于为其他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指导。通过这一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 而且低成本、易实施。将金融辅修专业作为试点的前哨战, 若方法行之有效, 可以快速的复制给福建农林大学其他11 个辅修专业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不断加强与完善该模式, 最终指导各主修专业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未来的目标。

4.2.2 金融辅修专业跨专业联合毕业论文模式具体步骤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由经济学院负责, 与本专业毕业论文一样需要经过开题、期中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从时间上看, 一般从大三下开始进行, 历经导师选择、课题确定、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这些环节, 前后大约历经9个月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而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因要涉及学生本专业的知识, 需要有本专业相关教师的支持, 故在论文写环节上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具体而言:

第一阶段:首先在辅修专业开始教学时就要告知学生毕业论文的形式, 要求学生联合金融与本专业知识来选择论文题目并完成写作。这样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金融辅修专业与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两者交汇的领域并从中发现自己兴趣的方向, 如“XX地区建立污水处理厂会带来的经济利益”、“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是否会造成经济效益的流失”、“情绪变化对经济效用的影响”等课题都能写出一篇出彩的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辅修专业老师要督促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找到大致的论文方向, 发现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并产生研究的兴趣。尽早确定研究方向以形成一种以课题和兴趣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不仅能为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还能在早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并培养综合学科的能力, 使之学会用多学科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第二阶段:大三上学期学生要有初步的论题与写作思路。在进行辅修专业选择导师后, 学生与导师探讨拟定课题中关于金融专业知识部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学生拟定题目审核通过后再到本学院找一名有助于论文写作的、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教师作为第二导师, 与其商量拟定课题中关于本专业知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若一方不通过, 学生就要听从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与替换, 直到主副两位导师都满意为止。论文题目在这一阶段结束要确定, 并开始着手看参考文献、写文献宗述及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开题报告中要注明第一导师与第二导师, 任务书中需要第二导师签名) 。

第三阶段:在进行开题报告审查、答辩前, 学生需要将开题报告交与第二导师进行审核直到通过。并要求第二导师在开题报告表格 (表格需多加一栏第二导师审查意见与签名栏) 注明审查意见并签名。学生们在规定期限前通过第二导师的审核然后统一在经济院进行开题报告的审查与答辩, 答辩时未先通过第二导师审核的视为答辩不通过。在通过答辩后正式开始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的写作。

第四阶段: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学生要主动与第一、第二导师保持联系, 及时反馈写作时所遇到的问题, 确保不会出现专业性的错误并多听取两位导师的意见。论文写作完毕并通过两位导师口头确认终稿后, 要将论文与评分表 (需加入第二导师审核意见、评分值以及签名一栏) 先交与第二导师审核, 由第二导师填写审核意见、评分并签名。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第二导师审核后统一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第二导师的评分占最终评分的20%。

参考文献

[1]杨师斌, 杨茹.以毕业设计 (论文) 为抓手加强应用型人才多重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28) :76-77.

[2]郑红霞.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8, (2) :35-36.

上一篇:软件技术专业下一篇:六年级上册应用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