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通用10篇)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点线之舞》
活动目标:
1、利用点线的变化,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2、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点线变化带来的美感。
活动准备:
1、黑色、红色、蓝色、黄色油画棒;白色水粉。
2、牛皮纸、ppt、米罗的作品(复制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朋友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欢不欢迎呀?
2、出示画好的点点,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二、欣赏大师作品
1、教师示范点线拉手。
――这么多的点点在这里聚会真热闹呀,接下来又有一位朋友要加入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欢迎它吧!(出示一根线)
――这根线像什么?
――今天这根线要和点点来跳舞,你看,线绕着点点来跳舞,一会儿跳到外
面,一会儿跳到里面。
2、引导幼儿观察,拉手后的图形像什么。
――你看,点点和线拉手还会变成一个图形呢,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呢?
3、欣赏各种星座连线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其实线和点点拉手跳舞,可以变化出好多的图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欣赏米罗作品《星空》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米罗爷爷,他也很喜欢玩点和线拉手的游戏,今天他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这幅画上都是点点和线,所以米罗爷爷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星空》。
――米罗爷爷的这幅抽象画里藏了许多秘密,隐藏了许多的朋友,谁发现了?发现了什么呢?
5、要求幼儿画出不同造型的线条和点点手拉手跳舞。
――我们也像米罗爷爷一样,让我们的小点点跟线手拉手跳舞吧!
三、幼儿进行添加想象
1、找秘密,说发现。
――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画里找一找,看看你们的画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有哪些有趣的朋友?
小结:原来我们也可以把点点和线变成许多动物,也可以让它们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
2、幼儿进行想象,添加五官。
――请小朋友用魔法笔给你的发现添上眼睛、鼻子、嘴巴,让这些有趣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楚。
――还可以像米罗爷爷一样,用一些漂亮的颜色打扮一下,让我们的画变得更加有意思。
3、添画背景。
四、讲述自己的作品,共同起名字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米罗画中点和线的不同组合。
2.迁移欣赏经验,尝试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想象作画。【活动准备】
(一)材料投放:水粉纸、水粉笔、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白、)、抹布、洗笔筒、罩衣、音乐《星空》。
资源利用:请家长夜晚与幼儿共同观看夜空星星或相关节目。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米罗的点线世界》,亲子手册《米罗的点线世界》。【活动过程】
一、播放数字资源《米罗的点线世界》,引导幼儿对画面的整体感觉。
(一)引导语:看看这两幅画,你找到了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找出画面中的点和线,并观察两者的不同及联系。
(一)引导语:这么多的点点有什么不一样呢?哪里的点点大?哪里的点点小?哪里的点点是靠在一起的?你觉得这些点点在一起像什么?
(二)引导语:除了点点还有什么?线条在哪里?是弯弯的,还是直直的?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它们和点点在一起像在告诉我们什么?
三、播放音乐《星空》,幼儿自由作画,幼师观察指导。
引导语:你想画什么样的点点和线条呢?你的点点和线条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师幼共同收集圆形和线状的废旧材料,如:瓶盖、废旧双面胶的芯、小圈、毛根等,投入美工区,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组合创作。
儿童点线面认识教案 篇3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点线面
(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构成美的画面
(情感目标)认识点线面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大树和小草。
(师)黑板上的树和草口渴了,我们能为它们下点雨吗?
很好,小树小草正向你道谢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只
是添加了一些小竖点就使画面上出现了一场雨。看来这个点的作用还不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动物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上有什么样的点好不好?(展示斑点狗图片,从中发现豆点、水滴点、椭圆点)
小狗很可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凶猛一点的它们是什么样的。(云朵点、圈点)演示介绍各种点-沙子点、星星点、波纹点、圈点、米字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的两种动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种动物身上的特点(都有黑白条纹)这个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点一样吗?这叫线条,有的线条是直的,而有的线条是弯曲的。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线条呢?老师出示一组图片你试着把你看到的线条画下来,比比看谁画的多
直线,(横线、竖线、斜线、网状线)曲线、(锯齿线、弧线、波浪线、蜗牛线、螺旋线、回形线)虚线轻 轻松松画出的线象散步(画例)急促滑动的线象跑步象溜冰(画例)一起一浮的线象波浪(画例)
旋转的线象蜗牛的壳(画例)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线条,大家太棒了。的确生活中的线条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笔直的,有的是弯曲的。有的是粗的,有的是细的。还有的给我们的感觉是柔软的,而有的是坚硬的。
今天老师不止给大家带来了点和线还有一位朋友,它就是面。其实面就是点的括大化。点与面是比较而形成的,同样一个点,如果布满整个或大面积的平面,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个平面中多次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线和面我们都认识了,让我们用它们组成漂亮的画面好不好? 其实用点线面装饰出来的画面很漂亮,大家想不想看看啊。(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两边分别对折,得到四个小长方形,四个小长方形分别构成四幅画面按自己的意愿装饰画面。要求四幅各不相同)
板书
点:沙子点 水滴点 星星点 竖线点 波纹点 豆点 圈点 云朵点 米字点 线:直线:横线 竖线 斜线 虚线 网状线
点线面体教案2 篇4
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 罗绵景
【设计说明】本课学习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体及其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它们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既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学抽象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点、线、面、体概念的提出形象地描绘了各种物体的空间形式,剖析了图形的构成要素,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是认识图形本质,发展空间观念的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体、面、线、点,并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2.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3.初步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先结合实例抽象出图形,再进一步抽象得到概念,最后在具体模型中概念得到阐释应用,达到对概念意义的同化.
【教学难点】从实物或模型中抽象出概念,并举出确切的实例描述概念.
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避免半这些抽象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自发地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可先引领示范,待学生获得体验后再进行再进行模仿式探究,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学习概念 课件展示丰富的美丽图片.
问题1:物体的构成往往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以长方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图形的构成元素:
(1)观察长方体模型,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成几个点,三棱柱呢?
(2)由此可见,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议论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观察、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
问题
2我们先来认识“体”.观察一本书、圆罐、篮球,想一想从它们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并相互交流;教师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结合这些实例,教师明确几何体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设计意图:以立体图形为认知基础,明确“体”的概念;通过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体”,加深学生对“体”的概念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解.
教师:观察这些几何体,再联想上一课“展开图”的知识,想一想:包围着体的是面?是线?是点?
容易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面.
问题3(1)看一看:四棱锥、圆柱、圆锥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区别吗?
师生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并开展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面有平的面、曲的面.
教师归纳:数学中的面可以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而在数学中“平面”一词具有特定含意,它是无限延展的.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练一练:(1)围成下面这些几何体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观察我们的教室和周围环境,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面”的例子,并指出哪些面是平的,那些面是曲的?
师生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用电脑演示一些“面”的例子.
设计意图:由“体”分解出“面”,这是由整体迈向局部的第一步,通过多举例和及时练习,加深学生对“面”的认识,理解“面”的概念.
问题4:观察几何体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2)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纠正,师生共同归纳: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3)想一想,举出生活中符合线、点形象的例子.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地举出例子,并用电脑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认识线和点,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体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由静到动,探索关系
问题5 物体的运动会留下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往往也能抽象成几何图形.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动手试一试.
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并相互交流.
追问1:通过上述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师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点动成线. 追问2: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这一结论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举出更多实例;教师用电脑再演示一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直观感受,在讨论交流中抽象概括,引导学生模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问题6
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从几何的角度观察这种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这一结论吗?做一做,想一想.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举出更多实例.
设计意图:将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类比迁移,重复“实践发现→抽象概括→举例验证”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具体——抽象——具体”认知方法的体验.
问题7:既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然后选择适当的学具,操作演示.
师生共同归纳:面动成体. 设计意图:从动手试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过渡到思考想象→猜想假设→实践验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
练一练: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面动成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追本溯源,探求本质
问题8 观察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
从几何的角度观察它们有何共同特点?你能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吗?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图形是由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组成的.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一些符合这一观点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交流,举出更多例子:庆祝节日时不同颜色的鲜花组成美丽图案;显示器的像素;一块块小瓷砖镶嵌的图案;十字乡图案等等.
设计意图:渗透集合观点,提示图形的本质,认识图形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归纳小结
(1)谈一谈你认识到的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围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想一想在获得一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哪几个环节,这对你将来探索新知识有何帮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突出重点的知识技能,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加深学生对认知方法“具体——抽象——具体”理解.
5.布置作业
鞋匠之舞教案反思 篇5
教学活动目标:
1.听辨不同的乐曲,感受A、B、C不同的乐曲变化。2.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感受音乐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音乐《五只小鸭》 《鞋匠之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律动:《五只小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
2.谈话导入(请幼儿安静,小手放好)你们知道吗?昨天老师遇到了一件很倒霉的事,老师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发现我心爱的鞋子破了,我很伤心,你们说现在怎么办呢?(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举手回答问题)
二、音乐游戏
1.老师有一个修鞋子的好办法,你们看看是怎么修的?(播放音乐)刚才你们看了老师修鞋子的,你们发现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师幼共同小结:第一步拿起胶水抹一抹,第二步拿起小榔头敲一敲,第三部拿起针和线缝一缝。(注意动作规范)
2.小朋友们你们又没有坏掉了的鞋子? 播放音乐《鞋匠之舞》,鼓励幼儿创编。3.刚才你们修鞋的动作也像舞蹈一样,老师请幼儿站起来一起修鞋子。(请幼儿展示自己修好的鞋子,看谁的动作最漂亮。)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两个人也可以跳修鞋舞,找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修鞋子。(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展示自己修的鞋子,看看谁的动作最有趣。)
5.刚刚我们两个人一起修鞋子,那么现在三个人一起来修鞋子,(展示自己修的鞋子,看看谁的动作最有趣。)
四、活动结束
师幼互动:请能干的小鞋匠们检查一下下面的顾客老师的鞋子,发现鞋子有问题的帮忙修一修。
艺 术 活 动 《鞋匠之舞》
单位:皋兰县城关幼儿园时间:班级:大一班姓名;张静
2018年10月15 《鞋匠之舞》说课稿
教师:张静
《鞋匠之舞》是一首旋律非常好听的乐曲,主要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段是2分音符,B段是4分音符,C段是8分音符,快慢节奏非常明显,比较容易分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修鞋子的方法律动,以及游戏活动进行教学,首先是:第一步拿起胶水抹一抹,第二步拿起小榔头敲一敲,第三部拿起针和线缝一缝。在熟悉了乐曲之后,进行律动教学,让孩子感受节奏的同时学会简单的律动,并且体会分组合作的快乐,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乐曲节奏的变化。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本学期总第 1课时 本单元第 1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3月4日
课题:第一课 纸片插接(第一课时)主备人:姜萌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插接这种纸艺形式,产生对插接艺术的兴趣;了解插接的结构及基本的变化手段,尝试着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
2.通过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合作、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追求行为目标的情感驱动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设计、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留下自己在艺术道路中成长的足迹。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各色卡纸、美工刀、吹塑版、手套。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幅供欣赏的优秀的纸艺插接作品的图片,投影仪,剪刀、美工刀、吹塑版、手套。教学重、难点
1.单元形的设计要简单易制、方便复制。
2.启发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的长度、方向及在基本形上的位置的方法使作品产生出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3月4日 活动一:
学生汇报自己通过课前研究性学习,了解到的关于纸艺插接的知识。
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出示课题:纸片插接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师作品,请学生概括总结插接作品有哪些种类。
①普通形的插接:单元形相邻两片各切割一半插缝。(教师提醒学生:断面形状又有放射形和平行形,后者易变形,故要求面材有一定厚度 或使造型有较大支撑面。)
②靠榫眼、扣接的单元形的插接,形式更加灵活。
③由曲折的开形做插接。
④由单位内空体做插接。
我们今天就来尝试着制作插接中最简单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活动三:
实物投影仪出示大家熟悉的雕塑“铁蝴蝶”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看到这组雕塑时所产生的感受,理解作品由于造型形式所产生的张力和所蕴含的奔放的情感。
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展示“铁蝴蝶”雕塑的一个单元形象,请学生每人用彩纸来“克隆”一个3*4CM的“铁蝴蝶”形象。(学生运用剪刀、美工刀进行简单的形的模仿)
做完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和实践,将本组内每个人做的蝴蝶个体在合适的地方切割开缝,插接成一组“铁蝴蝶”雕塑。(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运用易切割的铜版纸进行对简单形的模仿,并自己找出成组造型的插接方法的过程中,找出单元形在插接过程中向各个方向延伸时的插接规律和方法。)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组是怎样如何找到最适宜切割开缝的地方成功的实施插接的,也可以帮失败的组找一找问题出在哪儿。
教师总结:实际上所有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都是先设计出一个单元形,进行复制,并裁割出有规律的表面切缝,再进行变换平面角度的对插,向空间各个方向延伸。这样,一个视觉上的立体形态就显现出来了。活动四:
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一个简单易复制的单元形的形象,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卡纸或吹塑纸进行制作并找出合适的位置裁出接缝,做好后组里其他同学进行复制。小组进行插接造型。活动五:
展示作品,学生互相参观,通过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本学期总第 2课时 本单元第 2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日
课题:第一课 纸片插接(第二课时)主备人:姜萌萌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3月6日 活动一:
想一想,说一说:你们组要做什么形象的插接作品,这个形象代表着自己对学校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各组绘制出单元形的设计稿。活动二:
学生尝试着用美工刀将吹塑板切割成单元形:(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要注意使用美工刀的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将已经用美工刀做过切割练习的学生分到各小组,指导其他同学正确、安全的用美工刀来进行切割。
本组内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由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切割曲线部分,学困生可以几个人合作来切割直线和较短的曲线。(每组派一个负责卫生的学生,将切割下来的碎屑及时回收到垃圾袋内)活动四:
各组将切割好的单元形切割插缝,以一个单元形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进行延伸式插接。
在学生插接的过程中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长度或在基本形上位置的方法产生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活动五:
“看,我的作品”小型展览。由学生自己解说作品的构思、制作中的感受,其他学生作观众,并在“参观留言本”写下自己看了这件作品的感受。课后拓展:
1.出示范作,启发学生回去后试着用在同一组作品内用改变基本形或改变面材的方法使自己做的插接作品更具观赏性。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瓶盖拓印圆形,进一步感受圆形的虚与实。
2、迁移欣赏经验,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网形的方法。
3、愿意大胆想象,感受拓印痕迹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若干。
2.欣赏图片课件。
3.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瓶盖,洗笔筒、抹布若干。
4.幼儿作业纸(刷有底色),护衣人手一件,黄色KT板。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图片《单个圆》。
教师: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圆形,让你想到了什么?
2.欣赏图片《圆之舞》
(1)对画面进行整体欣赏。
教师:看到这些许多的圆形时,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2)在故事情境和教师体态的引导下,幼儿对画面进行局部欣赏。
①教师:有一天来了许多圆形仙子,它们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你找到了吗?它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呢?它们有的离朋友很近,有的离朋友很远,你看到了吗?
②教师:你瞧!这几个圆形在干什么呢? (它们手拉着手)这两个圆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它们拥抱在了一起)
要点提示
在欣赏中,教师可以一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一边通过师幼互动中夸张的体态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如大小、远近、和朋友拉手、拥抱等。
3、继续欣赏图片。
教师:找一找,哪些圆形是靠在一起的?哪些圆形是拥抱在一起的.呢?
4、观察操作材料,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圆形的方法。
(1)教师:我们也来邀请很多的圆形到画纸上做游戏吧!看看,我们有哪些材料呢?颜料和瓶盖子怎么变出圆形呢?用瓶盖的两面印,印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一样?等下请你来试一试。
(2)教师:如果我想印手拉手的圆形怎么办呢?如果我想印拥抱在一起的圆形怎么办呢?是先印大的还是先印小的? (可以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6、将幼儿作品展示在黄色KT板上,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找一找,哪些是空心的圆?哪些是实心的圆?仔细看看,手拉手的圆形相遇时颜色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提供有颜料的泡泡水,让幼儿尝试对着画面吹泡泡,当泡泡落到画面上时会留淡的圆形痕迹,再提供瓶盖让幼儿印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印迹。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玩“瓶盖拼拼乐”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瓶盖进行拼图活动;提供自瓶身让幼儿用丙烯颜料涂满瓶身,再进行撕贴活动。②科学区:提供瓶子和瓶盖,幼儿进行两者的匹配活动。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产生思路:
在语言活动区,我利用瓷砖墙壁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背景图,有草地、马路、家门口等地点,引导孩子们摆图讲述,在马路上,我添上了一些汽车,这无意的一举着实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过后的几次游戏中,美术区的孩子们画起了汽车,并且对之意犹为尽。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点都停留在粗轮廓上,画的汽车只是简单的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没有注意到汽车的另一些主要的特征;在涂色时,孩子们没有意识到用多种色彩表现会更漂亮,只是一色到底;在与孩子们的个别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还是很丰富的,如他们把简单的汽车说成各种功能的,说出想象中的漂亮的颜色等,可见,孩子们有美化汽车的愿望,只是表现与设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设计了汽车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更好更流利地表现设想中的汽车。预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能更具体地表现出汽车的外部特征,能画出玻璃窗、驾驶室,方向盘、反光镜等,使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2、引导幼儿选择多种色彩表现汽车的美,注意图色时的要点,如均匀、不涂到轮廓之外等。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收放物品的方法,学会按口令做出反应,形成有序的活动常规。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的玩具汽车,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
2、大的汽车模型(轿车、公共汽车),音乐《开汽车》,道具红绿灯。
3、作画纸,水笔与油画棒。活动过程:
1、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课题。
在音乐声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开汽车,师:“嘟嘟,前面有盏红绿灯,红灯亮了怎么办?(停)如果闯红灯那会怎么样?那我们小朋友可不能闯红灯啊!”出示大的汽车模型,进入下一步。
2、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外部结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象什么形状?颜色怎样?”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3、学习绘画汽车。出示大模型,师:“老师这儿有辆大汽车,我想把它画下来,你们一起来帮助我,好吗?”请幼儿尝试绘画大的轮廓,教师与幼儿一起添画小细节。教师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边讲边画,使幼儿明白观察的作用。
师:“大汽车画好了,现在我要给它刷上漂亮的颜色,黑黑的轮子,红红的车身,淡淡的玻璃窗,------,我要沿着黑线用力地涂,不涂到外面,你们看,我的汽车涂好了(出示已完成的范例),颜色鲜艳吗?你们也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汽车,再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好吗?”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先画出大的轮廓,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定位。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添画细节。
5、讲评
(1)幼儿在音乐声中开着自己的汽车到好朋友那儿,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讲讲自己的汽车。(2)教师观察,对有创新的作品进行点评。(3)给未完成的幼儿一点时间补充完整。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达到了目标。幼儿绘画时能大胆画出轮廓并添画观察到的特征,有创新,如:李瑭小朋友就画出了车门,好些小朋友添画了人物,胡宇恒小朋友画的汽车是与范例不同的,充分体现了他的创新意识。在着色时,孩子们也有意识地挑起了色彩,嘴里还哼哼着要把自己的车子打扮得漂亮一点。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是高昂的、饱满的,他们将他们对汽车的认识用语言、画笔及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活动设计中,我利用“红绿灯”的道具,一方面渗透社会常识教育,另一方面希望能帮助幼儿形成按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
由于幼儿平时已在着手画汽车,所以在活动中,我选用了幼儿未画过的小轿车来作示范,增加活动的新意与难度,在示范时我有意识地在行动中强调观察的意义。为了使时间更紧凑,在涂色示范时我采用了口述要点和直接出示范例的形式。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为照顾到个别,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段自由的时间补充,同时,这样也能帮助幼儿形成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孩子们确实需要这段时间,使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作品。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page]
(2)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3)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
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流动的、无色无味、透明的。
2、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受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水是没有颜色的。
有的孩子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黑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无色的……到底水是什么颜色的呢?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发现水的颜色。于是找来几个脸盆,里面盛满清水,给幼儿准备了不同的颜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不同的颜料分别倒入每个脸盆中,水一下子就变成了各种颜色,这回孩子们总算明白了,在水中加入不同的颜料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水,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
2、水是透明的。
知道了水的颜色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拿一块石子分别放到清水中和带颜色的水中去,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通过实验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有的孩子说:“石子放在带有颜色的.水中就会看不见了。”有的孩子说:“放在清水里的石子还能看的见。”有的孩子就说:“水也和玻璃一样是透明的,所以才能看见石子的。”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总结得出:水是透明的,所以放在水中的任何东西都能看的见。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在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后,我们继续做实验。让每位幼儿用自己的杯子接上水,然后去闻一闻、喝一喝会有什么味道?孩子们都摇头说什么味道也没有。这时我拿出一包糖来给每个孩子的杯子放上一点,再让孩子们去尝,这时孩子们都高兴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水变成甜的了。”然后我又在每个孩子的杯子里放了一点盐,这回喝了后他们都不由地吐出了舌头,“老师,水怎么又变成咸的了?”在孩子们亲身实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4、水是流动的。
孩子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想玩水了,我就在脸盆里放上许多玩水的小器具,然后提出玩水的要求:卷好衣袖,不要弄湿衣服,不要把水洒到外面,玩时说话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到别人,玩完后要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玩水了,一会把瓶子里的水倒进脸盆里,一会又把碗里的水倒进小瓶子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我蹲下来问幼儿:“你们碗里的水是怎么到瓶子里去的啊?”孩子很自然地就告诉我:水是从碗里流到瓶子里去的;有的孩子说水会流啊,所以就流到那里面了。就这样在玩水的过程中很容易就领会到了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活动小结:
【《点线之舞》中班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点线面07-19
点线面07-03
点线面的投影05-13
“点线面”三位一体07-11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创意《奇妙的圆》教案05-23
中班美术冬至教案06-16
中班美术教案设计05-14
蛋糕中班美术教案05-14
《萝卜》中班美术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