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三位一体(通用10篇)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1
引言
工业领域重点项目的储备,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加快山西省工业经济转型跨越步伐,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以项目为核心,点、线、面三位一体,全力做实项目储备工作
“十二五”是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投资五万亿、年均投资一万亿,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工作思路,为了确保“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新山西”总体目标的实现,山西省经信委在广泛深入基层、企业调研,脚踏实地了解企业项目及投资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核心,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点、线、面三位一体,全力做实项目储备工作。
对项目储备做到“点”的精准把握。省经信委围绕企业层面项目储备,加强与百强潜力企业的沟通,逐户帮助企业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梳理“十二五”规划项目,逐项落实规划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址、建设期限、项目投资和预期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已完成对60家百强潜力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的核实,累计落实项目341个,总投资约2 290亿元。
对项目储备做到“线”的深度挖掘。围绕行业层面项目储备,山西省经信委系统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推进行业层面项目储备。按照省政府“四位一体”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县区力量,紧密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潜力产业,将属地内央企、省属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工业项目全部纳入储备范围,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发掘、筛选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截至目前,已储备重点项目1 100个,总投资约6 265亿元。
对项目储备做到“面”的全面覆盖。围绕区域层面项目储备,省经信委加紧对105个区域特色产业和重点县域工业新型化规划项目的落实。截至目前,已核实先期论证的16个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195个,总投资约585亿元,正在加快落实36个区域特色产业和县域工业新型化规划的项目。与此同时,由省经信委牵头负责推进的9户央企及吉利集团签约项目初步核实38个,预计项目在晋投资近2 000亿元。
通过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加紧落实,截至目前,山西省工业项目储备共计1 674个,项目总投资11 140亿元。5月底前将把主体、投资、地点、建设条件落实的项目作为第一批项目纳入山西省“十二五”工业项目储备库,国庆前将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十二五”工业项目储备库。
2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山西省经信委编制的2011年山西省工业转型发展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推进计划中共列入工业转型发展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 100个,总投资6 26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 675亿元,吸纳就业10万人。通过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2.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传统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其中煤炭工业方面,将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保留矿井技改步伐,在关死关实淘汰小矿井的基础上,加快保留矿井升级改造步伐,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鼓励煤炭企业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炭采掘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煤矿环保设备、煤化工、煤炭物流等产业,不断提高非煤产业比重。电力工业将以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整合重组,全面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鼓励发展大型水电和小水电、风电、生物质、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重点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和500千伏、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外送通道,实现山西省由输煤到输电的战略转变。焦化工业鼓励有条件的焦化企业通过产能置换、兼并重组上马一批引领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焦化项目,逐步建设500万吨,1 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推进焦化产业从“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转变。同时,鼓励有实力的煤炭、钢铁、化工、机械企业等上下游相关企业与焦化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提升焦化抗风险能力。钢铁行业以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为抓手,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的优化升级。在淘汰落后、等量置换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太原、临汾、运城、长治、吕梁五大基地内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全力推动太钢整合各基地龙头钢铁企业,全面提高山西省钢铁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不锈钢板管带材、优质钢、特殊钢产品。有色行业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重组周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氧化铝项目建设,实施煤电铝联合,加快铝镁深加工集群化规模发展,提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2.2 发展新兴产业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新兴产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其中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四大战略性产品,统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特色军工民品、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农业机械等五大传统装备制造行业,加快发展锻造、铸造、钕铁硼深加工、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深加工等五大特色装备产业集群,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装备产业体系。煤化工业依托山西省资源禀赋,综合考虑水资源和环境条件,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快下游特色精细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及焦油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苯、油、烯、气、醇”为主链,煤制新型能源、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煤化工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和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基合成油等传统能源新型化利用,推动山西省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新型材料工业依托山西省资源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资融资、技术创新和项目推进的平台作用,遴选优先目标,集成前沿技术,大力发展白炭黑、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TDI等化工新材料和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资源深加工类新材料,做大做强特殊钢、高性能镁铝合金、LED、太阳能电池、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等高成长性新材料产业链群发展、集聚发展。轻工行业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纺织行业重在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装、高档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和新型纺织机械;医药行业重点扩大现有普药市场占有率,推进新药研制和特色药市场开拓。逐步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消费品产业格局。
3 扎实推进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
最近,山西省政府对各级各部门提出了重点项目储备、重点项目签约、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根据省政府关于“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要求,山西省经信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重点把好项目、实施主体、投资、落地、建设五道关口,确保项目有前景,业主有实力,投资能落实,落地有保证,建设有进度,力争项目实施率达到70%以上。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培植项目技术来源。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扩大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探索新的技改投资体制机制,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改项目实施投资。通过企业上市融资、银企合作、争取国家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贴息支持、用好省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的投入。
三是抓好土地利用,加强项目土地保障。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对列入全省技改工程的用地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对厂房加层、翻建等集约用地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政策支持。
四是引进战略投资,促进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培育、开发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的优势项目,强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示范效应。围绕一批大型企业,选择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战略性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各种类型的企业重组联合,实现技术跨越和市场跨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五是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水平。从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资源平衡、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方面统筹考虑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把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起来,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环境资源空间。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2
本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点线面和黑白灰”,学习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开头运用游戏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由此我利用大师作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黑白灰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接着我运用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组织原理进行示范造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本课将美术知识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设计服装,将所学知识展现出来,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实践活动中提高美术的理论与技能、技法知识。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作业的表现形式是以绘画和剪贴的方法来完成。服装的设计以平面型为主,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制作立体型的。只要学生运用点线面、黑白灰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处理得当,作品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点线面、黑白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黑白灰”,并欣赏图片,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和黑白灰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本课将美术知识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设计服装、将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美术的理论与技能技法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结合与变化。
教学难点——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要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运用于服装中。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黑白灰,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这些艺术语言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但对点线面黑白灰构成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美,并初步运用点线面及黑白灰设计服装。培养学生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法分析:
1、欣赏图片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艺术魅力。
2、通过比较,通过观察探讨,感受点线面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装饰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这部分,我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1、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探索性思维,为了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注重教法的趣味性,所以我用这样的导入:老师手中的这个圆形是点还是面?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为了证实谁的答案对。我用两张比较图,分别将圆形放入其中,学生并直观的分析出点和面它们之间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再分析线与面也同样具有相对性。接着让黑白灰入场,并直观的引导学生分析明度的差异性。并揭示课题——《点线面、黑白灰》。
2、欣赏图片,感知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魅力
用课件展示图片,新课标提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去欣赏,去感受,去体会。先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点线面巧妙组合而成的东西?让学生从具象的图形中找到抽象的点线面。教师接着出示图片并提问作品中点线面、黑白灰在那里?是怎么组合的?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此处的欣赏也为下面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变化打下了基础。
3、探讨研究,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变化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范画作品。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作品中组合的特点及带来什么感受,老师总结。本环节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点线面、黑白灰在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效果。
4、实践尝试,运用点线面、黑白灰进行服装的设计。
用黑白灰卡纸或绘画纸进行点线面、黑白灰合理的组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分小组或独立完成,积极地参与。在学生根据点线的粗细,疏密变化,面的大小变化,进行合理的组合排列。通过自主尝试,感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效果,是否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
六、课堂评价
评析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件服装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黑白灰对比的分布是否合适、点线面的组合是否合理,点线面的使用是否有变化,有节奏感。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美观明了,也让学生在欣赏老师的作品中体会到 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课题:点线面、黑白灰 课型:设计、运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确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能力。
2、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用绘画和剪贴的方式设计一件儿童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在于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
难点:点线面、黑白灰构成是否安排合理。教学准备:
卡纸、剪刀、胶水、水彩笔、画纸。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指示课题。
引入:(猜一猜游戏)同学们你们看,猜一猜老师拿的这个圆形是点还是面? 生:点、面
师:答案不一样,到底谁的正确呢?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生:左边的圆变成了面,右边的圆变成了点。师:接着猜一猜老师手中的纸条是面还是线?
(小结)我们在相同的视觉环境下,点线面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师:今天除了这三位朋友来了,老师这里还有三位朋友出示黑白灰并揭示课题——
10、《点线面、黑白灰》
2、探索学习,欣赏分析。
师:谁来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点线面和黑白灰? 生:穿的衣服、电线、红绿灯、斑马线、白墙黑瓦等。师:(出示课件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并提问在这些图片中能不能找到点线面与黑白灰的运用? 生:(生探讨研究,进一步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变化)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绘画等都离不开点线面、黑白灰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语言。
3、合作研究,并出示范画
师:今天老师也用了这些艺术语言做了几件服装。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上运用的点线面、黑白灰是否和谐、美观、大方的感觉。
生:线有粗细、长短、疏密、大小等变化。
生: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方向变化、渐变的变化,自由等。
4、实践尝试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漂亮的服装,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件呢? 结合本课所学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知识,采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服装。
三、展示评价
评析作品,分享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件服装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黑白灰对比的分布是否合适、点线面的组合是否合理,点线面的使用是否有变化,有节奏感。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四、课后拓展
阅读的点线面体 篇3
有很多人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怎么样读,读时什么都知道,读后什么都糊涂。几年后,语感依然差,作文水平依旧低,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没有找到阅读门径,阅读到底有什么窍门呢?我认为关键应该抓住四个字:点、线、面、体。
一、明析重点段落
黄河入海曲折弯延。我们在详细观察了每段河流的具体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同样的道理,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还要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详细的解读,在这基础上才能明白文章所揭示的深刻内涵,了解作品所蕴涵的独特魅力。要使作品揭示的内涵品味艺术成为一种可能,首先必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牢牢抓住并予以明析研读。例如,我们在阅读鲁迅的《鲁迅自传》的时候,在整体认知了作者一波三折、几起几伏的生活经历后,抓住求学、讲学这两个重要语段,通过剖析鲁迅求学时的爱国思想形成及讲学时的辗转反侧,才能体味出作者在轻描淡写中的艰难历程。经过如上所说的详细研读之后,我们才能整体把握文中的重点段落,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才能揭示出来。总之,通过从整体的角度把握重点段落,从抓关键词句的角度研读重点段落,从辨析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的角度解剖重点段落,则明析重点的目标就可实现。
二、明确主线目标
明确主线目标是指在众多的内容中如何确定阅读目标。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可供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如这篇文章的主旨如何理解,结构有何可借鉴之处,分析表达了什么,语言有何特色……抓不住阅读的主线,在阅读中就可能不知所措。脑海中主线分明,则目的明确,在阅读时就会有想要阅读的欲望,会产生阅读冲动,克服阅读中的种种困难。所以,我们在阅读之前头脑中应有一个主线目标,目标明确了,阅读动力才会随之增大起来。当然,消遣也可算是一个目标,但这种目标是低级的、消极的,难以产生阅读能力,这也就是有些学生即使读了很多书,其阅读能力仍然不高、写作水平仍然很低的原因之一,此乃阅读之大忌。因此,必须正确把握主线的轨迹。
三、明了全面感知
全面感知即对文章(段落)的整体把握。不同文体的文章,表达方式和性质功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客观的反映生活,文章要表达的主旨都比较鲜明。因此,阅读过程中整体感知很重要。我们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 才能把握文章之意,整体感知的关键之点就是归纳大意,了解内涵。是记叙文,要明白它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是说明文,要明白所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若是议论文,则要明白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够做到这些,也就抓住了文章(段落)的灵魂。当然,文学作品具有艺术反映生活的间接性,文学意蕴也相对隐蔽,因此应该根据不同文体的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去确定阅读的整体感知。
四、明白个体差异
这里的个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章和学生。文章有好坏之分,这需要教师进行健康指导选择;学生有个体差异,领悟能力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学生,也可能因为条件、爱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对文章理解产生偏颇,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用聪慧的头脑去思考;睿智的目光去观察;圣洁的心灵去感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的点线面体 篇4
有很多人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怎么样读, 读时什么都知道, 读后什么都糊涂。几年后, 语感依然差, 作文水平依旧低, 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没有找到阅读门径, 阅读到底有什么窍门呢?我认为关键应该抓住四个字:点、线、面、体。
一、明析重点段落
黄河入海曲折弯延。我们在详细观察了每段河流的具体流程之后, 才能对黄河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同样的道理,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还要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详细的解读, 在这基础上才能明白文章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了解作品所蕴涵的独特魅力。要使作品揭示的内涵品味艺术成为一种可能, 首先必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牢牢抓住并予以明析研读。例如, 我们在阅读鲁迅的《鲁迅自传》的时候, 在整体认知了作者一波三折、几起几伏的生活经历后, 抓住求学、讲学这两个重要语段, 通过剖析鲁迅求学时的爱国思想形成及讲学时的辗转反侧, 才能体味出作者在轻描淡写中的艰难历程。经过如上所说的详细研读之后, 我们才能整体把握文中的重点段落, 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才能揭示出来。总之, 通过从整体的角度把握重点段落, 从抓关键词句的角度研读重点段落, 从辨析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的角度解剖重点段落, 则明析重点的目标就可实现。
二、明确主线目标
明确主线目标是指在众多的内容中如何确定阅读目标。我们阅读一篇文章, 可供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如这篇文章的主旨如何理解, 结构有何可借鉴之处, 分析表达了什么, 语言有何特色……抓不住阅读的主线, 在阅读中就可能不知所措。脑海中主线分明, 则目的明确, 在阅读时就会有想要阅读的欲望, 会产生阅读冲动, 克服阅读中的种种困难。所以, 我们在阅读之前头脑中应有一个主线目标, 目标明确了, 阅读动力才会随之增大起来。当然, 消遣也可算是一个目标, 但这种目标是低级的、消极的, 难以产生阅读能力, 这也就是有些学生即使读了很多书, 其阅读能力仍然不高、写作水平仍然很低的原因之一, 此乃阅读之大忌。因此, 必须正确把握主线的轨迹。
三、明了全面感知
全面感知即对文章 (段落) 的整体把握。不同文体的文章, 表达方式和性质功能虽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客观的反映生活, 文章要表达的主旨都比较鲜明。因此, 阅读过程中整体感知很重要。我们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筛选信息, 揣摩语言, 概括要点才能把握文章之意, 整体感知的关键之点就是归纳大意, 了解内涵。是记叙文, 要明白它写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什么主题;是说明文, 要明白所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若是议论文, 则要明白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够做到这些, 也就抓住了文章 (段落) 的灵魂。当然, 文学作品具有艺术反映生活的间接性, 文学意蕴也相对隐蔽,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文体的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去确定阅读的整体感知。
四、明白个体差异
这里的个体包括两个方面, 即文章和学生。文章有好坏之分, 这需要教师进行健康指导选择;学生有个体差异, 领悟能力不尽相同, 即使同一学生, 也可能因为条件、爱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对文章理解产生偏颇, 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需要教师用聪慧的头脑去思考;睿智的目光去观察;圣洁的心灵去感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学会阅读。
点线面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布置作业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拓展练习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五、教学反思: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6
一、巧定“点”
1. 定摇点
初学摇绳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摇绳时的脚步移动, 造成绳时松时紧或两人摇绳的不一致而失去节奏。对此, 教师可选择适当距离给学生脚底画线或放置简易的标志物来定点, 并随时提醒摇绳学生注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摇绳的节奏上, 防止学生在跳绳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移动而影响摇绳的节奏。
2. 定跳点
跳绳起落点的准确性是初学跳绳的难点,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起落点的控制。第一, 定起落点。落点位置应为跳绳中央直径10厘米左右的范围。在教学中, 可按照“走点——跑点”的顺序进行, 先让学生进行空绳的踩点起落练习, 待其较为熟悉之后再进行跑点教学。第二, 定出绳的点。很多学生在跳绳完成后往往会出现出绳太慢而影响跳绳的连续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在离绳最大半径1米左右的位置设一点, 并让学生在落地之后喊“1、2”后迅速踩点, 迅速出绳。
3. 定远点
学生初学跳长绳, 往往不能够连续进行,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在出绳方向二三十米处设置一点, 让跳完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后再绕回来排队, 这样既可以防止出现学生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玩耍打闹等情况, 还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保障课堂的实效性。此外, 该方法还可以用来在高年级学生上耐久跑内容时发挥积极作用。
二、巧布“线”
1. 定路线
合理选择路线是跳绳教学中有效避免碰撞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在教学前,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出各小组跳绳的来回路线, 要尽量避免小组之间迎面跳绳, 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 各小组要按照“一”字形排开, 并且要拉大间距;在场地较小的情况下, 可以前后错位排列, 但方向要一致, 既要防止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叉, 还要考虑到与其他班级之间的互相干扰, 提高练习密度,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定眼线
眼线是跳绳学生的眼睛和摇绳学生的手之间的“虚线”。跳绳的节奏是初学跳绳的学生很难掌握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起跳开始时学会用眼睛来观察摇绳学生的手, 并能做出起跳的判断。在练习的初期, 可以将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 利用空绳、短绳、长绳的方式练习互相配合, 要让学生能够养成看摇绳学生手的习惯, 即摇绳手到最低点时起跳。
三、巧控“面”
跳长绳的连贯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前面定“点”、布“线”是外因, 而后的“面”则是提高跳绳效果的内因。以下几个“面”的合理掌控对提高跳绳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摇手的培养“面”
实践证明, 在小学低年级中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摇绳, 而好的摇绳手会使得课堂效果增色不少。因此, 教师在选择摇绳手的“面”上要注意观察, 并选择协调性、节奏感较好, 且负责任的学生来做摇绳手, 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他们尽快掌握摇绳技巧。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 低年级小个子学生往往比大个子学生容易掌握摇绳技巧;且在练习初期, 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一起摇绳, 让学生体会到摇绳的节奏变化, 并逐渐能够根据学生跳绳的情况及时做出稍快或稍慢的反应,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手腕的力量来摇绳, 以节省体力。
2. 节奏的掌握“面”
节奏是跳长绳的关键环节, 在节奏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强化节奏练习, 即利用口令或哨音来强化起跳的节奏, 要求学生要做到干净利落、令行禁止。第二, 多利用空绳, 即教师要充分利用空绳练习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第三, 要结合短绳。在教学中, 能够按照短绳的不同节奏连续跳绳的学生学习长绳也会很快。对节奏感稍差的学生, 可让其用短绳进行不同节奏的强化练习, 待其熟悉后再学习长绳, 效果会很好。
3. 配合的技术“面”
在跳空绳时学生会做动作, 但是到了真正跳长绳时很多学生因为看到长绳胆怯、害怕和对绳的判断不准出现不敢跳、不会跳等情况。通过实践, 笔者发现, 跳长绳配合的关键问题在于互相信任, 跳绳者只有充分信任了摇绳者才会产生试跳的欲望和勇气。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第一, 用小跳绳代替大跳绳能够化解一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第二, 在练习初期教师一定要亲自摇绳, 以提高成功率;第三, 要进行及时的语言鼓励和提醒。如, 教师可以用“进、跳、出”等不同词语来指导具体环节的学生练习, 对成功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 让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参与试跳的欲望。
4. 学习的成果“面”
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 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要区分对待;且要注意对成果的展示, 以不断增加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 “选择挑战组”。挑战组的学生是本班 (本年级) 技术掌握较好的, 前期可以制订如跳50次等较为容易达到的目标, 挑战成功后逐渐提高挑战次数, 或者增加难度到双人或多人进出等。对于挑战组, 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绳或对场地的优先选择权等进行奖励。最终,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到三年级第一学期, 6个班学生全部能够进行“8”字跳长绳, 在练习中, 要求在每一项挑战任务中小组达到500次后方可进行下一难度的学习。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7
电器设备故障分析的主要任务, 是利用电器设备的剩余耐用性, 保证经济、有效地修复汽车电器, 恢复其使用的可靠性。由于电器电子设备的增多, 汽车电路越来越复杂, 进行汽车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的难度逐渐增大。维修人员固然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与时俱进, 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电器设备技术状况相差悬殊, 维修人员必须针对具体故障现象, 分析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各种接线规律, 确定其技术状况, 弄清总体电路及联系, 先外后内逐一排除。一旦碰到不熟悉的车型和线路, 常常要自己动手, 甚至测绘必要的电路图。对于从业时间尚短、缺乏经验积累的维修人员, 选择修理方法, 形成故障分析的思路十分重要。
这里, 以Jetta2005型轿车照明系统为例, 在其汽车电路原理图识读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点线面要素方法, 根据对整个电路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 将故障现象分类, 进行电路分析和故障诊断。应用该方法可以快速锁定故障部位, 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亦适用于汽车电路其他部分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一、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汽车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较多,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观诊断法、断路法、短路法、利用车上仪表法、试火法、万用表法和元件替换比较法等。
1. 直观诊断法
当汽车电路部分出现故障时, 经常会伴有冒浓烟、冒火花、有烧焦味、发热等异常现象。通过人的感官如耳、鼻、眼等连锁感觉, 按照故障发生的部位, 通过对这些故障的外部特征进行分析, 判断故障原因。
该方法的优点, 是在任何情况下可以进行随车就诊, 适用于相对简单故障。对于较复杂的故障现象, 诊断时间较长, 且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人员的技术水平。
2. 车上显示装置法
利用车上仪表板上各种仪表和报警装置电路的显示和报警信息, 判断电路有无故障和故障产生部位。
3. 短路法
当汽车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 可采用短路法进行判断。采用导线或螺丝刀跨接怀疑有断路故障的线路, 观察电器设备工作状况或仪表示值变化, 从而判断被短接的电路工作状态, 以便确定故障部位。
4. 低压搭铁试火法
即拆下用电设备的某线头, 根据其对汽车的金属部分 (搭铁) 接触时是否产生火花, 来判定故障现象。
该方法比较简单易行, 是广大汽车电工经常使用的方法。但由于“试火”产生过电流, 会给某些电路或元件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因此维修装有电子线路的汽车电器时, 一般不允许采用“试火”的办法判明故障部位。
5. 高压搭铁试火法
高压搭铁试火法, 指对高压电路连行搭铁试火。用察看高压电火花的方法来判断点火系统的工作情况。
6.12V测试灯法
12V测试灯法, 主要是用来检查系统电源电路的断路故障。将该试灯跨接在怀疑有故障的电路两端, 通过观察试灯的亮与不亮, 来判断这段电路中有无断路故障。将12V测试灯接电器部件正电源, 另一端搭铁。如试灯亮, 说明电器部件的电源电路无故障。
7. 汽车用万用表法
汽车用万用表法, 指采用万用表对电压进行测量, 与正常技术参数进行对比, 判断所测电路有无断路故障。若万用表显示电压值与原参数相符, 说明所测的电路连接正常;反之, 说明该段电路存在故障现象。和其他领域一样, 常用来对各参数进行测试, 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所在部位。
采用万用表对电压进行测量时, 不允许使用万用表的R×100以下低阻欧姆挡 (或欧姆表) 检测小功率晶体管, 以免使之电流过载而损坏。
8. 元件替换比较法
元件替换法指在检修电路时, 怀疑电路的故障是由于某些元件的性能改变或损坏引起的, 而该元件的性能不易检测。此时,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选用同规格性能良好的元件来替换, 对两种情况下工作情况进行对比, 来判断故障所在部位。
由于一些进口汽车上的电子电路, 虽然可以拆卸, 往往缺少同型号分立元件代换, 需要设法以国产或其他进口元件替代。所以, 采用该方法的局限性, 在于要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
9. 专用仪器检测法
专用仪器检测法, 指在维修中采用专用的仪器对汽车电控装置进行动态测量。利用这些专用仪器设备可较快且准确地判断故障所在。
二、电路分析及故障诊断
1. 汽车电路图在故障分析中应用
正确识读汽车电路图, 尤其是电路原理图尤其重要。通过解读电路图, 可以了解车辆的一些基本信息和配置情况;分析一些部件如何工作;由电路图, 可以获知各部件和各系统之间关系, 如哪些部件受点火开关控制;还可以得知一些部件和系统的特点。
(1) 根据电路原理图上熔丝、继电器上标注的编号或标注的名称很容易找到其在熔丝盒、继电器盒上的位置。
(2) 根据导线的颜色与部件上标出的连接器端子的序号, 可以在实车上迅速找到相应的导线与端子。
(3) 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即可确定一些故障的诊断方案。如有一个制动灯不亮, 则应该去检查不亮的制动灯灯泡及相应线路, 如果两个灯都不亮, 那么首先应该考虑去检查制动开关及其熔丝。
(4) 根据原理图可以确定一些故障的检测点和和检测步骤。
2. 结合点线面要素分析方法
基于点线面要素分析方法, 是根据故障现象及其产生部位, 将故障分为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问题。我们以Jetta 2005型轿车前照灯基本电路图 (见图1) 为例, 采用点线面要素分析方法, 进行电路分析和故障诊断。
(1) 故障部位为点要素
故障发生部位在每一支路末端, 不影响整条支路状态。在图1中, 可以证明正电源信号已经过大灯继电器送到远光支路, 属于点要素故障。
例如, 某单一元素的左远光L1a (或左近光L1b) 灯不亮而右远光L2a (或右近光L2b) 灯亮。这时, 在验证保险丝S11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L1a灯丝烧断或保险丝S11至L1a存在断路现象。如果灯丝完好, 则应用导线将送入远光支路的正电平信号接到L1a的火线接线柱, 确定发生断路的部位。
(2) 故障部位为线要素
故障发生部位在每一支路, 影响整条支路状态。在图1中, 可以说正电源信号经过大灯继电器, 没有送到远光支路, 属于线要素故障。
例如, 某左远光L1a (或左近光L1b) 灯和右远光L2a (或右近光L2b) 灯均不亮, 而近光 (或远光) 灯发光正常。由于大灯旋转开关后的正电平信号→手动变光开关→大灯继电器→远 (或近) 光电路。这时, 在验证手动开关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大灯继电器至远光 (或近光) 电路之间存在断路现象, 或者大灯继电器中30号线至远光电路2个保险丝S11和S12输入端之间存在断路现象。
这种情况下, 应将故障分析重点放在决定支路电平信号是否正常的部位 (此时, 为手动变光开关和大灯继电器) 上。
(3) 故障部位为面要素
故障不仅仅发生在支路部位, 而影响整个主干路上所有元件的工作状态。例如, 所有大灯 (远、近光) 均不工作, 属于面要素故障。
按照图1, 在前照灯基本电路中, 正电平信号→保险丝S24→大灯旋转开关2挡→手动变光开关, 然后分别送到远光和近光电路。
这时, 首先应确定点火开关闭合情况下, 正电平信号是否经保险丝S24送入大灯旋转开关;用导线在大灯旋转开关的接线柱上搭铁刮火:无火, 为大灯旋转开关的第2挡存在断路现象;有火, 则该接线柱至变光开关间导线断路。如果接入大灯旋转开关的正电平信号正常, 应确定大灯旋转开关是否损坏;在大灯旋转开关正常情况时, 应考虑采用短路法, 用螺丝刀或导线, 在变光开关的火线接线柱上试火。若无火, 为大灯光旋转开关至变光开关之间有断路故障;若有火, 用导线使火线分别与远、近光灯接线柱连接, 确定大灯旋转开关到手动变光开关之间是否存在断路。如果灯全亮, 为变光开关存在断路故障;如果不存在上述现象, 应怀疑故障部位为手动变光开关。如果只有远光灯亮, 则为变光开关至近光灯之间存在断路故障。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8
一、点线面的形态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 就学会用大自然所赋予的灵感来创造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因而我们在对自然形式的探索中, 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点就是其中最小但又极其重要的一项。点是可见形式中最小的一个单元, 它作为设计基本元素和视觉语言的点, 和几何数学中点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招贴设计中, 点的本质是一种体现动态张力的静止图形, 任何一个单独而细小的形象都可以称之为点。点排列的方向, 位置, 形状, 大小, 发散, 聚集都能够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感受。
线蕴含着某种能量, 能激起受众们的情感。艺术家克利就说过他要带着一根线去散步, 其实给人们描述的就是线的一种精神状态。线条作为平面设计的概念要素之一, 最基本的作用便是进行空间分割, 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曲线有生动、活泼和柔滑的意味, 优雅地曲线可使它们传递的信息内容敞快和谐。重粗线传递的信息显得强烈而可信, 有厚重、力量、稳定和男性化的感觉。轻细的线则表达出纤细、精致甚至有些腼腆的情绪, 有快递、满面春风、敏感的感觉。此外, 线条组成的线框还能起到约束空间的作用。
面视图形是指以整体的黑白关系将不同的形态按照视觉目的分解与重新组合, 其中有具象形态也有抽象形态, 有规则形态也有不规则形态。图形中的面给人的心理感受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 规则形中的直线几何形、曲线几何形、直曲几何形等, 它们给人的心理感觉是秩序、安定、机械等;不规则形中的有机形、偶然形、杂乱形等, 它们给人的心理感受就是自由、生动、灵活等。
二、从招贴设计元素中分析点线面的作用
点线面在招贴色彩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 有情感、象征、联想、意念等,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 色彩始终焕发这神奇的魅力。在现代平面视觉传达版式编排中, 色彩语言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功能。色点、色线和色块不仅是基本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 而且它们三个本身在画面中会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会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点线面在招贴文字中的应用, 中国的汉字是伴随着华夏古国几千年文明一路走来的,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 诉说着历史、文化, 传承人类的文明。中文字可以看成是一个“点”、英文字母是“点”、标点符号也是“点”, 多个字或是字母便连成了一条了“线”, 由多个点或者多排线的聚集和扩大就构成了一个“面”, 这就是文字中的点线面。一个好的招贴不仅要有好的图形语言, 也要有好的配色方案, 但是文字的编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是图的解释说明, 能够完美并适当地表达你的思想, 而无论是从文字的设计上还是文字的编排上, 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都是设计必须要遵从的守则。
点线面在招贴图形中的应用。点、线、面是图形的构成要素, 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如点的扩大是面, 面的缩小成点;点的移动是线, 线的移动构成面。不过如何才能判断在一幅画面中是点是面还是什么形状, 主要取决于环境和参照物。图案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设计, 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就是把点线面不同程度的加强或是减弱, 放大或是缩小, 变形或是再设计。在图形的构成中, 要善于利用点、线、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 丰富图案的表现。
三、整个分析点线面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节奏来自于有机的生命体, 我们仔细地研究那些能引起观者生理上和心理上愉悦和兴奋的视觉形式就会发现, 这种节奏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将某类图形有规律地安排在平面空间, 视觉就会产生有规律的运动或延续, 形成视觉的节奏;另一种是一种随机性, 它使人难以把握, 又使人关注这种节奏, 难以摆脱。
招贴设计技巧繁多, 无论是在版式、色彩、图形还是文字设计中, 根本都离不开“点线面”, 因为它们是招贴设计的最基本“元素”。点线面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构成要素, 又可以相互补充, 相互作用, 遵循以点定位, 以线分割, 以面为格局的造型法则, 在招贴版面中产生一种互生的关系。点线面都有相应的主从关系, 以分布比例的多少来获得整体和谐的视觉空间。如何将点线面组合构成其特有的、富于运动变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给人以新鲜、震撼感的独具个性的艺术设计形象, 这就要看作者如何把握好点线面的互生关系了。点线面的各式排列组合分布比例和异化特征更是千变万化, 不断地为人们创造出惊呼醒目的视觉形象, 和好的平面招贴设计作品。
“点线面”这些平面设计造型的最基本“元素”, 从古至今设计者在掌握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之后, 才对以后几千年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平面设计中无论是版式、文字、图形, 还是书籍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等, 具体设计门类都在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延续。点线面作为符号, 是一种视觉语言, 承载这传递信息, 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观者可以通过符号在跨文化的传播中突破语言的障碍, 迅速, 有效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而在招贴设计作品中, 符号发挥着更为强大的作用, 它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激发人们对作品的兴趣, 强化观者对作品的记忆。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结构之八》就是几何形的构图, 充分展示了点线面带给整个画面的活跃与热情。在他的作品里人们能够“聆听”绘画, 描绘“音乐”。通过点线面自由组合, 打破了古典设计的束缚与限制。这种具有前卫意识的风格用在招贴设计中, 能够引起人们感官上的兴奋, 满足其好奇心。
点线面是构成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所有设计永恒的主题, 符号语言作为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法, 在招贴设计作品中频频出现。点、线、面作为最基本的视觉语言和构成要素其作用不可小视,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它们的构成美, 也要理解点线面在招贴设计中的特点, 不断挖掘其视觉表现的资源, 通过真正的思考将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在自己的研究下, 变成自己的语言。将这简单的视觉符号更好地作用于设计, 服务于设计, 更好的应用到设计中去, 然后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做出更棒的招贴设计作品去震撼人们的心灵, 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摘要:点的哲学含义就是宇宙的起源, 没有任何体积, 被挤在宇宙的“边缘”, 点是所有图形的基础。线的哲学含义为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那面呢?指的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点成线, 线成面, 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这也反映出在设计中, 点线面作为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整个设计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多的设计师则从最基础的由平面构成的图形语言中, 提取其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及其个性化特性进行创作, 以简洁轻松的表达方式去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点,线,面,招贴设计,视觉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伊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赵殿泽.构成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7.
[4]周婷.色彩构成与现代设计[M].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6.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9
自20世纪兴建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 高速公路就逐渐成为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 随着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力度更是逐年加大, 交通变得更为快捷便利, 但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旧有的高速公路由于时代理念的局限性, 其对原有的地域景观产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出来。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之前的“快速、安全、经济、舒适”发展为“安全、快速、环保、美观”, 这也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指以美学为基本出发点, 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基础上, 考虑道路空问的美观性、公路使用者感受的舒适性、公路本身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继而使使用者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包含了道路自身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中地理、美学、心理学、风俗学等综合性学科知识。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点
空间上的点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位置,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大小的, 但在造型上, 点可以是某个具体的物体, 其大小只有相对意义, 没有绝对的数值。高速公路景观中的点具有相对大小, 为了引述的方便, 这里讲景观中的点分为宏观节点和微观节点。宏观节点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特大桥、服务区以及收费站等大型节点, 而微观节点则包括细部景观常涉及到的指示标牌、车道标志、自然形成的突兀的岩石、与环境相协调的雕塑、特色灌木、立交出口匝道分流鼻的防撞设施以及路界外孤立的建筑等。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 由于行车速度较快, 路侧设计合理的微观节点通常能够起到诱导驾驶员视线、提高驾驶员注意力、提供有效路权信息等的作用。当汽车行驶于高速公路平曲线上时, 中间带护栏、行车道边线在远处形成了不断变化前进的交汇点, 当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到驾驶行为上时, 这些点自然地引导了驾驶员的视线。合理使用路侧孤石以及对路界外景物的借景, 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 缓解景观单调时产生的疲劳效应。设计合理的指示标牌, 能够在驾驶员发现到驶过这段较短的时间内, 提供有效的道路使用信息, 为驾驶员驾驶行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信息量大、文字多、颜色不易识别的标牌, 势必会给驾驶员造成困扰, 这种不良的景观点设计最终可能导致行车安全性的降低。
高速公路宏观节点是整个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往往能够决定高速公路局部路线的走向。而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 对宏观节点的景观进行特殊设计, 不仅可以体现高速公路设计的主题, 而且对于道路使用者来说, 个性突出的宏观节点为其提供了较高的可辨识度和可记忆性。在车辆慢速行驶的服务区、收费站等处, 对建筑风格的设计可以加大力度, 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感受。
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线
高速公路景观中存在大量的线元素, 包括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的三维空间曲线, 即道路线形;包括随道路线形变化的护栏构成的直线曲线交错的线;包括路面喷涂的标线、路侧标志构成的道路轮廓线;同时也包括挖方断面的边坡轮廓线等等。借景恰当的高速公路, 亦融入了周围自然景观的线元素, 比如野外平原地区与天空交界线、山体坡面形成的边界线等。
就高速公路而言, 道路线形的确定往往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高速公路平纵线形设计时, 直线无疑是最经济的, 曲线更生动, 充满活力, 更贴合自然。在山区, 沿河谷山岭展线时, 我们应顺应地形地势, 将道路的挖填、结构物加以巧妙的组合, 路线要顺其自然, 要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曲直自如。将平曲线与竖曲线合理相结合, 以平包竖, 不仅可以提供安全行车的诱导, 避免长距离直线导致的疲劳, 而且容易形成优美动人的道路线形和景观。利用平纵线形本身的起伏变化, 将路段景观的设计分成若干段, 使驾驶员的视觉感受多变而有节奏、张弛而有序, 始终保持着对前方道路的新鲜感和探求感。
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面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 平面可以理解为一种媒介, 用于其他的处理, 如文理或颜色的应用, 或者作为合围空间的手段。在景观中的许多变量都依赖平面来提供基本的媒介。面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静止、踏实的感觉, 所以在景观设计中, 应该使平面错落有致, 或者在形状上有不同的搭配。这样, 不会使观察者产生审美疲劳。
高速路的边坡是重要的带状景观, 它的设计应富有人性化, 才能有效缓解高护坡给人的压迫感, 同时带给人们清新, 浪漫的气息, 但边坡设计还应建立在节约原则的基础上, 强化立交区, 跨线桥, 隧道洞口等重要地段, 以简约流畅的造型, 自然和谐的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同时避免复杂的形体和细腻的刻画, 以适合高速路的景观特征。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宏观节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速公路的景观。在对立交进行填方路基坡面景观设计时, 在满足排水的要求情况下, 放缓路基边坡的坡度, 给人以自然坡度的感觉, 减少了人工构造物的痕迹。而当立交处于挖方路段时, 为避免驾驶员产生道路空间变窄的错觉, 设计时可将匝道右侧的土部分或者全部挖去, 同时对匝道所包围三角区域重新进行坡面修饰。
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空间
高速公路空间是由点线面综合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道路线型是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的三维空间曲线, 在对高速公路路线空间进行设计时, 应考虑线路线型的顺畅、连续和可行性。如果道路的平纵横设计不合理, 绿化设计做得再好, 也会让人感觉不协调, 不能产生美的感受。优美的道路空间线形, 平、纵线形良好的配合, 线形平顺流畅, 行车舒适并富有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景观设计。
不仅仅是道路线形组成的空间, 通过施工上的填方、挖方、森林开伐等完成的空间造型的行为对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空间应尽量和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当地形及原有植被形成有吸引力的景观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栽植构成的空间, 处理好边坡、边沟、填、挖方的景观设计工作。因此, 设计者一定要注重开拓路外景观, 尽量利用路前, 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 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
5 结语
作为高速公路景观的设计元素, 点线面空间形成了高速公路景观的每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 包括道路的路面铺装、种植和道路设施等。优秀的高速公路景观是将自身充分而和谐地融入到其周围的自然景观中, 使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从而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行车体验。[1,2,3]S
摘要:本文从景观美学的角度出发, 针对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 从点线面空间及其协调组合在高速公路景观中的运用等方面出发, 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初步提出了基于点线面空间分类的景观设计指导方法, 希望对我国新时期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点线面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斌.建筑空间构成:从点、线、面、体的构成到建筑[Z].2012:116.
[2]张翼明.点线面美学与景观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点线面”三位一体 篇10
2008年至2014年,笔者有幸参加了6届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教学观摩活动,其中市级优质课3届39节,省级优质课3届36节。“多听多思,常听常创新”。每一次听课,笔者都认为是向教学能手学习的机会。
1.起初漫无目的的“泛泛而听”
在早期参加教学观摩活动时,笔者基本上处于漫无目的的“泛泛而听”状态。在听完一堂课后,一般会有这样的认识:某老师的导入很有新意,某老师的小结很到位,某老师教学调控能力很强,某老师的语言表达很清晰、专业,某老师目标达成度较高,某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好等。
在发现这些教学能手的优点后,笔者逐渐在自己的课堂上予以效仿,但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不仅笔者有如此感受,很多听课教师把教学能手的教学设计带回去重新演绎时,也往往感觉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观摩教师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教学能手内在的东西,仅仅在学他们的教学之“术”,而没有真正把握住他们教学设计之“道”。
2.寻求特定方法后“研究式”地听
经过前4年的教学观摩体验,笔者认识到,听课仅仅靠“直觉和感觉”是不真实的。教学能手教学设计的“优”与“道”需要听课教师用“教学事实”来证明。如何捕捉这些“教学事实”呢?笔者设计了一套听课程序。
一是“预”:在获知听课课题后,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预设该课的课堂教学。实际上,这种课堂预设就是一种研究对照。通过“对照”,教师听课时才能对某些研究的“点”或“角度”有深刻的感受。
二是“听”:深入各参赛选手的教学课堂,认真观察,边听边看,边录音,边记录。这里的记录主要是标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或者即时写下教学评语等。
三是“叙”:通过回放课堂录音或校方所拍摄的教学视频,将重要的教学片断叙写出来。这些原生态的“教学事实”就是宝贵的研究资料。此外,听课教师还要把课堂上的教学流程再一次清晰地勾勒出来,把课堂上用到的有价值的图片、实验器材(物品)、所设计的情境等准确地描述出来。
通过“预·听·叙”三部曲,特别是经历过“叙”的过程,听课者会逐渐对某些优质课产生共鸣,进而迸发出灵感与叩问:这些课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课的设计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优质的课堂有没有一定的共性?
沉下来的思考
1.挖掘优质课背后的教学哲学
听课者经历“叙”的过程后,要结合听课时的即时评语以及教学认同感对重要的教学事实进行“深描”,表达自身真实的听课理解、体验与感受,分析阐释某些教学事件背后的教学理念与价值,归纳提升不同教学事件之间所隐藏的教学逻辑与规律等。下面,我以2013年杭州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H和S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为例予以分析,她们的授课课题是“信息技术始业课”。
(1) H老师:《开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之旅》的核心环节呈示
第一环节:能力调查
H老师让学生填写在线调查问卷(网页版),通过后台分析得到学生小学阶段所获得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环节:探秘之旅
H老师让学生通过“主题网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大致了解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并将关键词记录在“学习记载卡”中。在师生交流后,教师用思维导图呈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知识框架。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
H老师呈现三幅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的某些“不良行为”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得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建议。
H老师呈示“某同学正在模仿书本样例制作封面,在操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喊老师”等三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场景,让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得出“遇到问题时,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等学习态度与方法。
挖掘与分析:H老师设计的在线问卷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获得的基本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是为引入“探秘之旅”作铺垫。在学生完成“探秘之旅”,了解了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框架后,如何学好这些内容就成了信息技术始业课要解决的问题。所以,H老师采用反面案例予以正面引导与剖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态度。H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三处值得品味:第一,抓住了三个关键点,即学生的知识基础、要学习的内容框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态度;第二,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基础是学好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前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态度是学好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保证,H老师从这个逻辑关系出发,将这三个关键点有机地串联了起来;第三,H老师不仅串联了知识“线”,而且在每个知识点上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了一条学生学习的“方法线”。比如,在“能力调查”环节采用的是网络调查,在“探秘之旅”环节采用的是主题网站、学习记载卡以及思维导图。
(2) S老师:《始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呈示
第一环节:探索信息与技术
S老师播放《手机》电影片断,围绕“严守一进城排队打电话传递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等6个问题展开探讨学习。通过师生对话,采用“动态”板书的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知识框架。除此之外,学生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并了解了初中信息技术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环节:展望未来信息生活
S老师播放《未来科技与生活》的视频,呈现高科技生活的画面,让学生畅想未来的生活方式。
第三环节:制定课堂学习规则
S老师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制定课堂学习规则,然后小组交流,获得共识,比如“上课不能讲话”“上课要积极发言”等。
挖掘与分析:S老师设计的“探索信息与技术”环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信息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的技术等;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从影片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中体会信息技术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展望未来信息生活”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延伸,通过“技术畅想”让学生感受到学好信息技术、创造信息技术的使命感,从而顺利地过渡到“制订课堂规则”这一环节。因为,学好信息技术必须从现在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积累开始,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规范。综观S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展示,我们可以“管窥”她的教学理念与构思:第一,她认为让学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第二,正是抓住了“信息技术”这个关键点,她组建了课堂教学的生活线(情境线),即信息技术的过去、未来与现在。与之相应地,也就搭建了本堂课的逻辑关系:信息技术能够改变生活,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就需要学生在做技术消费者的同时,更要做技术的创造者,需要学生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她用自己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融合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生成(创建课堂规则)与教学反馈等元素。笔者认为,S老师的课例,“点”与“线”的思想尤为精妙。当我们把这些“点”与“线”串联起来的时候,自然也就形成了教学的“面”。
2.构建“点线面”的教学设计范式
通过对以上两堂经典课例的挖掘,笔者认为,真正优质的课在教学设计范式上表现出以下特性。
(1)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即授课教师能根据自己的“课程观”,把本堂课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多个知识点或模块的方式予以合理地呈现。
(2)善于搭建核心点之间的逻辑线。即授课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观”把各个核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搭建出来。一般外在表现为生活线(情境线)或德育线,内在表现为知识线和方法线。
(3)自然地“串点连线”构成结构面。即在教学结束时,授课教师一般都会无形地把核心知识点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勾勒出来,形成一个教学结构面。对学生来说,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一个理性的认知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学能手的教学设计共性概括为“点线面”的教学设计范式(如图1)。在这个设计范式中,各个小情境统一于大情境,形成情景线;各个知识点之间遵循逻辑相互承接环环相扣,形成知识线;各个方法以最匹配知识内容的形式呈现,形成方法线。一条明线和两条暗线的有机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面。
思考后的实践
行动研究理论强调,研究者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如何把“点线面”的教学设计范式合理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以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呢?笔者以《排序与筛选》一课为例,作出实践上的阐释。
1.找点与搭线
(1)找准核心知识点:本堂课的核心是排序和筛选,既要让学生理解排序和筛选的含义与作用,更要让学生学会排序和筛选的实际操作与应用。
(2)巧妙设计逻辑线:如何把排序和筛选这两个核心知识点关联起来?这就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这个数据能同时容纳“排序”和“筛选”的应用。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而不至于被动生硬地模仿操作?这就需要创设一个“诱人”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这个思路出发,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情境与“数据”。
背景(大情境):牛牛企业牛总的12岁儿子小牛被人绑架了,罪犯要求家属拿500万赎人。警方接到报案,迅速展开调查。根据排查和多方调查、取证,警方锁定了20个犯罪嫌疑人。
数据:12.9绑架案犯罪嫌疑人名单(如图2)。
2.核心环节呈示
(1)初步排查:如何排?
情境一:警方让被绑架者的父母在“家属意见”栏中填入这些嫌疑人犯罪可能性的大小:1表示最有可能,2表示比较可能,3表示可能性不大,4表示根本不可能。
任务一:请根据家属意见将“初步排查”工作表(犯罪嫌疑人名单)中可能性最大的人(包括他相对应的信息记录)排在前面,可能性最小的人排在后面,要求保留整行记录。同学们尝试实践时可以参阅教材P67。
渗透知识:排序是将记录的前后次序根据关键字重新排列,排序前需要选中全部待处理的数据区域,而不仅仅是排序条件的那一列。
情境二:根据谈话和测谎结果,警方给每个犯罪嫌疑人打了个分数,分值越大,犯罪可能性越大。
任务二:在刚才“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将可能性相同的人再根据测谎仪测试的分数从大到小降序排列,并将前三名嫌疑人姓名的字体颜色设置为红色。在尝试实践时,同学们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互帮互助。
渗透知识:排序时先根据主要关键字来排序,主要关键字中数据相同时,再按次要关键字来排序。
(2)深入调查:如何选?
情境三:叮铃铃……罪犯打来电话,要求家属拿500万赎人,根据敲诈电话的口音,罪犯为男性,可能是富阳本地或建德人。据学校保卫讲,接小孩放学的人年龄至少30岁,那个人身高估计在1.7米至1.8米之间。
任务三:在“深入调查”工作表(犯罪嫌疑人名单)中找出符合以上“四条线索”的所有嫌疑人。同学们在尝试实践时可以参阅教材P68。
渗透知识:筛选是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隐藏(不是删除)不符合条件的记录。筛选中的多个条件是并列关系,改变筛选顺序不会影响筛选结果。
(3)对比分析:如何定?
将“深入调查”工作表中的筛选结果(共4行记录)与“初步排查”工作表中的排序结果(前三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同存在”的犯罪嫌疑人,即犯罪嫌疑最大的人。
(4)课堂小结:画“图”
让学生用“图”的形式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师生共同得出的知识框架如图3所示。
3.本课的教学结构面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排序”和“筛选”这两个核心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三个子任务渗透到三个相应的小情境中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采用情境线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情境线融合各个知识点来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最终找出那个犯罪嫌疑最大的人。在情境线中,各个节点(小情境)是围绕“破案”的需要,即知识学习的逻辑予以设计的。在解决每个小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都设置了与之相匹配的解决策略,比如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与讨论等。
4.所取得的教学实效
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他们学得很带劲、很快乐、很有成就感。所有的“侦探”都找出了犯罪嫌疑最大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所画的“图”表明,他们心中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并且“这一结构”的获得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范式有一定的关联。
从教师的角度反思,采用“点线面”的教学设计范式,能让课堂教学“抓点有方向、开展有思路、落脚有结构”。
从评委的反馈来看,这堂课在校内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评委们认为,“教学情境高度融合教学知识,任务设计的逻辑性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