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留学

2024-11-05

在美国留学(共9篇)

在美国留学 篇1

9月新一年的留学新生入学季马上开始,各位小伙伴们已经充足准备,对新国度的求学生活充满期待了~~今天就跟大家说说,留学期间如何在美国打工?

美国留学打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了解当地社会的手段,并且打工对于留学生来说也是减轻财务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由于很多留学生初到美国,对当地的就业情况和打工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

在美国打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量寻找能够利用自身优势的工作,体力工作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很多学生盲目地认为,打工就是餐馆或者是杂货店工作,其实这是不对的。工作最好能和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起来,这会使工作更有趣。例如对于喜爱宠物的同学,到宠物店打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有些学生有一定的体育或音乐基础,做一些孩子的体育、音乐启蒙教师,也很有意义。找到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强项的工作,不仅强度会比餐馆等工作强度低,往往时薪也会比较高。

二、尽量打校内工,在校园内寻找工作机会。

学校其实是一个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地方,如图书馆、体育馆和学校餐厅,很多地方都大量需要打工的学生。而中国留学生刚刚入学,对当地的情况并不熟悉,校园的工作机会应当是重点争取的。校园工作的小时薪水虽然可能比外边企业提供的时薪稍低,但是校园工作的强度稍微小一些,面对的群体是学生和教职员工,素质也相对高些,而且校园的环境也相对比较安全。另外,学生到校园打工,路上来回的距离又比较短,所以在校园内打工是比较合适的。

留学打工

三、打工思路要多元化,不一定要从事本地的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工作是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的。一些工作完全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来进行。留学生应当考量自身,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工作可以选择,“身在曹营,工作为汉”也是打工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打工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生活体验,千万不要耽误学业。

很多留学生打工,尝到了甜头,一天八个小时下来,不仅挣到了固定小时薪水,而且还获得了不菲的小费。这使得不少学生对打工挣钱的信心大增。不仅增加自己打工的时间,而且甚至不上课去打工,这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虽然一个月的收入可能会挣到多美元,但是所换来的代价是学习成绩下降、身体状况变坏,也违背了自己要来美国学好知识的初衷。所以一定要有清楚的概念,想通过打工来挣到很多钱是完全不现实的,如果学习成绩不好,那还会需要给学校交更多的钱来补考或者重修。年轻的留学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青春,把打工时间控制到自己的学习和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理性地进行打工,切莫为每月多挣几百美元来牺牲自己的前途。

1.美国留学值得选择的打工方式

2.美国留学打工攻略

3.美国留学期间的打工规定

4.美国留学常见的打工途径

5.在美国留学期间生病了怎么办

6.在美国留学生活不可忽略的细节

7.美国留学护照如何办理

8.如何在美国尽快找到工作

9.美国留学读新闻专业如何

10.如何提前规划美国留学读研费用

在美国留学 篇2

周末,表姐带我游览了西雅图美丽的地标建筑,品尝了当地的美食,玩得很开心。第二天,一觉醒来表姐已上班了,想到表姐昨天陪我玩了一天,累得回来就睡觉了,就想着应该帮表姐干点家务减轻一下她的负担。

收拾完屋子后,看到沙发上放着表姐换下的衣服,就顺手洗了,洗完后放烘干机里准备烘干,可上面的英文又看不太懂,不知如何操作。看看外面太阳很好,我便把衣服拧干,想把衣服挂阳台外面晾晒,心想,这样既节能又环保,还能利用太阳光消毒,一举三得。

来到阳台上,上下瞅瞅,发现没有晾衣架,没有晾衣绳,窗台外面也没有可晾衣服的工具。我翻箱倒柜,最后找到一根电线,把电线系在阳台外的护栏上,把衣服晾在外面。然后,我打开音乐拿起一本书,正陶醉其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门口站着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女人,她看上去情绪激动,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我的英文很差,仅能听懂几个简单的单词,她又不懂中文,我俩比划了半天仍没结果。看我不明白,她更急了,横冲直撞直奔阳台,我拦也拦不住。到了阳台上,她马上把我晾的衣服取下来,我当然不肯喽,正当我俩争执不休时,表姐回来了。看到阳台外面晾的衣服时,表姐马上过去向这位中年女子道歉,并迅速取下衣服。我很不解,为什么在自家阳台外晾衣服别人也要来干涉?

送走中年女人后,表姐笑着对我说:在美国好多州的法律都规定,不允许在阳台和户外晾衣服,那是违法的。

为什么呢?我实在无法理解。

表姐告诉我:在户外晾衣服,一是影响观瞻,看起来花花绿绿不美观;二是降低社区内房子的价值,允许人们在户外晾衣服会使房地产价格下跌百分之十五;三是贫穷的象征,在他们眼里,只有买不起烘干机的穷人才会在户外晾衣服;四是不雅观,他们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内衣是很丢人的事;五是担心花粉过敏,把衣服晾在外面,花粉飘上去之后极易引起过敏。

我在美国留学的生活开销 篇3

到美国留学是很多人的梦想,庞大的经济开支却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这里我把自己这几年在加州克莱蒙研究生院(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california)学习期间的各种费用罗列出来,同大家分享。

本人申请的是教育学系博士生。2002年在接到的几个录取通知书中,几经权衡,最终选择了加州克莱蒙研究生院。当时在I-20(外国非移民学生签证表格)上标明我第一年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一共是39616。其中包括24196的学杂费,13920的生活费,另加1500的书本费等其它费用。

第一学年的经济来源

学校提供的助学金。助学金相当于一半学费,即每年12098。

个人积蓄及家庭资助。从总费用中去掉学校给我的12098,我需要向领事馆出示至少有27518(相当于大约220000人民币)的银行存款。本人工作4年,小有积蓄,再加上父母的资助,很快搞定盘缠,顺利取得签证后,踏上求学之路。

校内打工。校园内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及其它行政方面的工作。我到美第二个月,导师为我安排了一个研究助理的职位。每周工作15-20小时,每小时20。这样每月就有了固定收入1200。

加州虽然以高消费著称。实际上,第一年除了固定的12098学费之外,其它的费用都比预计的少得多。房费每月约250(三个同学合租一个学校提供的一室一厅的房间)。学校住宿又省了车钱、油钱和其它交通费。每月生活费约200。美国的书本奇贵。我主要以买二手书和图书馆借书为主。书本费花去我约200。到第一学年年底时,手上攒的再加上原来带来剩下的共有20000。用4000从一位毕业的韩国学生手中买了辆二手的本田,从此也算得上是有车一族,不用再麻烦别的同学到超市购物时给我带菜,还能反过来帮助新生。

第二个学年的经济来源

第二年,学费长了5%,系里继续给一半助学金,这样学费这块自己花了12703。每月校内打工照旧。除此之外,又有了生财新路,就是校外打工。

2003年夏天,我在汉廷顿博物馆找到一个兼职工作,每小时25。导师很够意思,帮我搞定校外工作的一切合法手续。一个夏天三个月,挣了4000,把车钱挣回来了。

第二学年,校内外的打工平均起来,每月约有1500。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我搬出学校宿合,在校园外和另外一个同学合租了一个二室一厅的公寓房。有了自己的房间,居住环境大大改善。这时每月的平均开支大约800:500房费、200生活费、100油费及其它。在这一年寒假,还同几个朋友开车用二个星期在西部玩了一圈。到第二学年末时,税后银行帐上显示的是12000。 (第一年不了解体系,稀里糊涂地就没交税。)

另外,我校的博士学位要求修满72个学分,就是学完18门课。头两年我修了48个学分。由于我在国内有个硕士文凭,系里同意我转了24个学分。哈哈,这样我就修满了所有的学分,变相地省了12000。

第三个和第四学年的经济来源

从第三个学年开始,我的学习主要是通过4个资格测试。每年两个学期只要交注册费,学杂费,以及保险就行了。这笔费用是一年约3000。最大的学费负担没有了,我顿时感到轻松起来。

科研经费申请:第三个学年,导师的科研经费紧张,要想继续研究课题,作研究助理,需要自己找经费。记得在系里年会上临座的大款校友曾向系里捐过款,是否应该找他帮助呢?导师非常鼓励我的想法。于是回去后,摩拳擦掌,写了一份科研经费申请,三个月后,10000赠款到帐。经济危机缓解了。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美国学习生活了4年了。学业已到尾声,在准备论文答辩。觉得头两年是最困难的。二年过后,熟悉了环境,机会也跟着多起来。见到过有同学辛苦地在餐馆打黑工;也有同学拿全奖,吃喝不愁时常旅游;更有同学不用操心,老爸全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总之还是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相关链接:留美小知识

01、助学金的英文名字叫Fellowship或者是Assistantship。主要是颁发给经济困难的学生,现在各个学校为了争夺好的生源,也把助学金发给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02、在美国学习,只要向领事馆证明有第一年的足够费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出示在美国4年或6年所需的全部费用。

03、外国留学生在校园内打工是合法的,但是平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寒暑假每周可以工作到40个小时。

04、教学助理一般是帮助本科生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帮助老师复印等工作。

05、科研助理一般是帮助导师做他的科研项目,工资就是由导师申请到的项目基金内出。

我这几年在美国留学的感受 篇4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国家,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美国中学上,因为是公立学校,并不要求穿着校服,所以基本上大家想穿什么都可以。男生通常以特大号的T-shirt和宽松的牛仔裤搭配,几十年不变,黑人朋友偏爱边走边拿着巨型音乐播放器,戴着巨型耳机摇摇晃晃。

女生花样可就多了,从发型到鞋子每天都得闪亮亮登场。耳环鼻环脐环一个接一个地穿,衣着暴露令人眼花缭乱,脸上浓妆艳抹的不在少数。每次看到这些人我都不禁想:她们早上得花多长时间在身上啊,还真肯下工夫!好笑的是,快到夏天时,学校的广播竟然播出一条“气温逐渐回升,请各位女生注意穿着”的通知,连老师听到都调侃似地说了句:“女生都心中有数了吧,别露不该露的地方啊„„”,真是有趣。

像这样夸张的穿着打扮,若在中国,还没踏进校门就被教导主任给拉去“批斗”了。好玩的是,在这里,老师不但不管,还兴致勃勃地与学生一起交流心得。像 “我真喜欢你的耳环!在哪里买的?”“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之类的话随处能听到。这种“美国式赞扬”的说话方式很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吃饭了没?” ——有时候明知道对方已经吃了还是会习惯性地问上一句。他们所谓的称赞,也算是一种客套拉家常吧。

在美国留学 篇5

对于准备赴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想要申请美国大学就一定要考出一个优秀的SAT分数来,这一点是很多考生心目中对SAT分数和美国大学申请之间的印象,但是事实上SAT分数在整个美国大学申请中的比重是有一定限制的,并非能完全决定申请结果的。

对于一般的美国大学来说,SAT分数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这个不假,但是作为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化考试,SAT分数在美国大学录取中所占的比重大概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部分名校和一些需要手动能力很强的艺术类专业和理科专业,甚至会将SAT分数所占的比重降至二分之一以下。

SAT分数的重要性体现在公平和公正方面,主要因为SAT考试是对所有申请美国大学的高中生的一个统一的考试,是美国大学所能得到的、可以用以比较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生的成绩的最重要标准,所以对录取与否作用非常大。

SAT分数的作用,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起作用,比如哈佛,SAT每个部份得分都超过600分的,排名在前35%的申请人都可以初步入围,这样通过分数只是筛掉明显不合格的学生。接下来,顶尖学校招生官员更希望看到学生的特长,并看到这种特色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贡献学校社区。以他们招生的程序看,是有个基本的分数线的,但进这个分数线的是多于实际招生数几倍的学生,然后再视每个个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考量。怎么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还会参考学生的GPA,课外活动和相关的推荐信以及自我介绍等等多个方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SAT分数的重要性。

在排除了SAT分数的其他几项中,尤其是对国际申请人,美国大学的录取委员会最重视的就应该是学生高中历年的学业成绩,尤其注重成绩有无上升的趋势,并以此来判定该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否顺利毕业。所以学生在9-级的表现,包括3年内所学课程的数量、深度、考试的平均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都是重要指标。

申请表以及命题作文(Essay)是申请人表现自己独到之处的好机会。另外就是推荐信了,推荐信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人、言谈举止、风度修养、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的态度和奋发精神,都可以让你在最后激烈的竞争中让招生官员的天平倾向你。有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要进行面试,从各方面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SAT成绩为你被优秀学校录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仅仅有好成绩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对成绩不算最突出,处于两可之间的那部分学生,如何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特性突出的自己就变成能使录取天平倾向自己的有力砝码。

在一个学校的候选学生中,你成绩不是最好的,你肯定不是智力水平不如人?那么你的时间到底用在哪儿了?所以,是否有独特见解、是否全面发展、是否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成长构成中有无艰难险阻,能否给该大学增添新的内容,包括诸如学生具有艺术天分(被认可的作品?)、体育天分(国家以上比赛获奖?),或者有领导才能(学生会主席?),或者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纪录) 等等成为中等候选人的最主要评定标准。

在美国留学 篇6

近日,一则中国小留学生在美绑架、欺辱同胞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以“大姐大”、18岁的翟某为首的多名中国高中留学生绑架了两名同样来自中国的少女,拳打脚踢,甚至拿烟头烫一名女生的乳头。令人发指的行为让“大姐大”和同伙面临多项重罪指控。而翟某从未想过竟然闯了一个可能“终身监禁”的大祸,认为这要是在国内,顶多被教训一顿。真是这样吗?

极尽侮辱之能的校园欺负在美国加州是重罪

侮辱同胞“一时爽”,面对牢房难嚣张

这些小留学生都干什么了呢?美国《侨报》报道,受害者之一的刘某出庭作证时表示,对她的残暴罪行包括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乳头,用打火机点燃头发、强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剃掉她的头发逼她吃掉等。主犯翟某直到4月14日出庭还没弄清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在中国校园司空见惯的学生恶作剧或打群架之类的小事,充其量被校长发现后训斥一顿,顶多是记过,连开除学籍都轮不到,更谈不上被警方逮捕,还要坐牢,甚至“终身监禁”。可事实是,“大姐大”和同伴不仅摊上事儿了,还是个大事情,看下图:

这张截图来自审理该案的美国洛杉矶高院网站,显示“大姐大”翟某面临着6项刑事罪名指控。它们分别是:一项折磨罪、三项绑架罪和两项殴打罪,前四项皆是重罪,尤以折磨罪最为凶猛,该刑罚最高能够判到“终身监禁”。翟某和另外两位成年犯刚满18岁,本案中还有未成年人参与,法官会先裁定这些15—18岁的学生走成人程序还是少年犯罪程序,再做相应处理,即使未成年也一样会被处罚。总之,每一个人都面临严厉惩罚,吓得共同犯案的12人中,3人逃回中国。

同样傻掉的还有开车望风的同伙和第一次赶上折磨罪的律师

本案中男学生张某引人注意,他没有亲自动手欺负,可“大姐大”面临的6项罪名他也一个没落下。张某是“大姐大”的男友,事发当日,他负责开车,在女生动手的时候,在旁望风看热闹。然而,根据加州的法律,他也是共犯。

傻了的不止中国人,也有美国人。《世界日报》报道,犯罪嫌疑人杨某的代理律师Rayford Fountai说,折磨罪在美国十分罕见,他执业30多年来,这是代理的第一起。可见在美国加州的法律体系中,这些学生的欺凌手段非常残忍。

中国有许多更为严重的校园侮辱事件,施暴人连行政拘留都不用

近3个半月,媒体公开报道了17起校园侮辱事件,手段之残忍,远超留学生“大姐大”

震惊过后,“大姐大”非常不服气,在庭上公然表达对原告证词的各种不屑和不满,引来法官训斥。翟某在法庭表现非常不好

那么到底在中国国内是不是如“大姐大”说的那样,不算个事儿呢?无奈国内校园欺凌的一手研究数据不多,更不提专门针对严重侮辱性质欺凌的研究了。为了得到答案,我们搜集了从今年3月(即“大姐大”案发的那个月)到6月14日期间发生或曝光的、媒体公开报道的严重校园侮辱事件。选取的标准是:1.双方当事人均以在校学生为主,排除社会青年、辍学少年;2.欺凌事件必须是带有严重人格侮辱性的,排除普通的打架斗殴、学生意气之争。结果,在这么严格的标准下,竟然有17起事件浮出水面。许多案例侮辱手段之残忍,让人瞠目结舌。下图是3—4月份的详细列表:

可以看出有的凌辱已经到了受害学生完全无法忍受的地步,以编号3事件为例,男生长期受欺负,最后去上厕所也遭遇围观取笑,受不了的他万念俱灰跳下楼去,好在捡回了一条命,大家才能够从口述中知道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罪。来到5月,校园侮辱事件有增无减,需要说明的是,报道往往是有滞后性的,6月目前只有一起,不代表6月减少了。5月到现在的情况如下图:

看谁长得丑就打谁、殴打至耳膜穿孔、扒光受害女生并拍多张暴露隐私部位的照片……桩桩件件都太疯狂了。这些案例中,中学生是绝对主力,很难想象十几岁的孩子会有这般“恶毒”。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极端案例中,绝大多数的施暴者和受害人都是女生。一般人认为男孩比较淘气,爱打架,女生被欺负后也往往隐忍,家长也容易粗心大意。可事实是“大姐大”们不遑多让,并且,动不动拍裸照和视频的手段令受害者恐惧之至。

编号10案例中的被侮辱女生,看到这样的图片,还能对校园侮辱无动于衷吗?

也许有人说,校园欺凌很难避免,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都非常严重,所以不必焦虑。看完上面的统计图表还会坚持吗?事实上,普通欺凌和严重侮辱性质的欺凌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处于优势地位的孩子(比如是一个小团伙的中心),容易欺负弱势的孩子(比如刚转学来的新人)。如致力于家庭和儿童心理研究的美国畅销书作家迈克·汤普森的观察:“处在中间”的孩子大约占60%,他们追寻“小霸王”,大约20%的孩子是“牺牲者”,缺乏交朋友的社交技能,常常被排斥。可一般的欺凌也就是言语,严重侮辱人格和身体的欺凌还是极为少见的。以美国为例,媒体报道中常常称美国是校园欺凌盛行的国家,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从2005年开始做校园欺凌调查,最近一次结果是2013年,有21.5%的12岁到18岁受调查者称自己被欺负过。然而,细究起来,13.6%是言语欺凌,13.2%是被传流言蜚语,推搡等肢体欺凌仅占6%。

中国的校园欺凌研究起步非常晚,几乎没有整体研究,也缺乏统计工具。可是,不去研究发现,不等于能视而不见。三个半月有17起严重侮辱事件,说触目惊心不为过。

再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施暴者确实极容易逃脱惩罚

继续对这17起事件深入分析,会发现“大姐大”的“委屈之言”真是有据可依。先来看下图:

这17起严重侮辱事件中,一半都在教育机构内部解决掉了。甚至编号7事件,当地媒体稿件(很可能是学校给媒体的自吹通稿)还称学校“艺术处理,避免对学生的二次伤害”,“学校淡然面对学生的吵架和打架,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老师智慧处理预留了空间。”乍一看,还以为发生了好事情。

即使事情闹到了公安机关,也束手无策居多。施暴人大部分是16岁以下的孩子,别说追究刑事责任,就算是治安处罚,也基本是没有的,因为按照相关法律,“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都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所以,不是公安机关执法不严的问题,而是对待这类型的事件,着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即使是16岁以上的学生用极其恶劣的手段欺凌同侪,也依然没有太严重的后果。下面这张图里是去年山西吴起中学欺凌事件的一位受害者:

躺在床上的姑娘和其他四名女生一起经历了一场噩梦,同校高二六名女生拿着刀子逼这些女孩去“卖处”赚钱,最可恶的是,她们竟然用啤酒瓶塞受害者的下体。六名施暴人中,有五个是16岁以上。她们因“强制侮辱妇女罪”这个多为“色狼”准备的罪名而受到刑罚。统统判缓刑。而那些被严重伤害的女孩,活在巨大的心理阴影中。如此比起来,那位留学生“大姐大”还真是“冤枉”了,望风的男生简直“冤”到太平洋。

对于严重侮辱性的校园欺凌,再不开刀严惩就晚了

麻木是纵容犯罪,荼毒花朵

针对校园欺凌,有很多措施可以借鉴,也许需要耐心,构建反校园欺凌法律体系。然而,看过一桩桩一件件严重校园侮辱事件之后,起码应该形成一个共识——针对严重侮辱性质的校园欺凌,必须有所为了。以上17起事件,很多都是因为施暴者上传视频、照片“炫耀”,激起网络民愤,才曝光。令人沮丧的是,即便影响那么大,最终也能不了了之。但是,对于严重校园欺凌的麻木,是纵容,是犯罪。编号11发生在山东兰陵的那起校园欺凌事件,“大姐大”们正是在模仿网络视频,觉得很“酷”。对作恶者和潜在施暴者,难道不需要震慑吗?而那些受害者,往往绝望而战栗,难道不需要给他们“撑腰”做主吗?

美国官方反校园欺凌网站,整个防控体系很完善了

该行动了!现有的少年司法体系,是大有问题的。多数的犯罪违法少年,法律只要求他们的父母严加管教,问题是孩子的“暴戾”很多时候正是拙劣的家庭教育产物。不管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是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制度,都是当下急切的。而校园欺凌往往是共同犯罪,学习美国的做法对帮凶们也加以责罚是应当的。当然,那些失职的教育机构和人员也该得到严厉的惩罚。值得借鉴的经验一箩筐,就看决心了。

结语

商务礼仪在美国 篇7

服饰礼仪

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总要衣冠楚楚,他们不太讲究穿戴,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春秋季,美国人一般下身穿长裤,上身在衬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夹克;夏天穿短裤和短裙者大有人在。但正式场合,美国人就比较讲究礼节了。接见时,要讲究服饰,注意整洁,穿西装较好,特别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洁。具体来说,要遵守穿着的TPO原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原则。

职业男士应备的基本服饰应包括:藏蓝色、普蓝色、灰色或铁灰色西装各一套,6件白色长袖棉衬衫,5~8条单色、条纹图案的真丝领带,2条黑皮带,黑色系带、无带扣皮鞋各一双。

女士职业装必备的基本服饰应有:藏青色、黑色或灰色西装套裙,3套互相搭配的上衣和裙子,连衣裙或两件套裙,含套裙颜色的围巾,黑色、藏青色或灰褐色鞋,黑色、藏青色或灰褐色皮包。

在美国,一般浅颜色受人喜欢,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

社交礼仪

见面是交往的开始,人与人在商务交往中的第一礼节就是见面礼,会见礼仪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举止庄重大方、谈吐幽默文雅能对双方交往的深度和广度有积极的影响。

握手礼

美国商人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时常是点头微笑致意,礼貌地说一声“Hello”就行了。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士握女士的手时不能用双手,而且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握手。长幼之间,长者先伸手握手。主宾之间,主人先伸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或将另一只手插进衣袋里等。

介绍礼

在美国,12岁以上的男子就享有“先生”的称号,而13岁以上的女孩就用“小姐”的称谓了。不过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即是在公司里,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然而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如果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对于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不要冒失地称其为夫人),这时,对方会理解你的心理,介绍自己。

介绍时,应本着“身份对等”的惯例来确定介绍者,介绍的顺序应秉着“尊者优先”的原则,先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如: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先将男性介绍给女性、先将主办方人士介绍给客方人士、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如果所要介绍的双方符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应先职位后年龄,再性别的顺序。

在美国,多数商界人士随身带有名片。但是,他们的名片通常并不是在会面时而是在认为有必要以后再联系时才交换。因此,美国人在接受别人的名片时常常并不回赠。

沟通礼仪

要想达到有效地沟通,需要把握一下几个因素:

(1)善于幽默:美国商人喜欢表现自己的“不正式”、“随和”、与“幽默感”。能经常说几句笑话的人,往往易为对方接受。

(2)保持适当的距离:美国人谈话时不喜欢双方离得太近,习惯于两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应保持120至150厘米之间,最少也不得小于50厘米。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才可坐下。同性之间,最忌互相攀肩搭臂。

(3)善于聆听: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与人交谈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多听,永远也不要不懂装懂。”聆听时,首先要适应讲话者的风格,其次还要眼耳并用,以获得承载有思想感情的信息;此外,还需要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的回应来给对方一种尊重肯定的感觉。

(4)赞美技巧: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在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等美国人都会表示歉意。

到美国人家里,对于其家中的摆设,可以适当地加以赞赏,但切忌不要询问价格。

馈赠礼

到美国人家去登门拜访,冒然登门是失礼的,必须先订约会时间,在即将抵达时也最好通个电话告知。给亲朋好友送礼时,如果他们事先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直接敲门,最好把礼物放在他家门口,然后再通知他自己去取。应邀去美国人家中做客或参加宴会,最好给主人带上一些小礼品,如可以送中国的玉饰、蜡染或真丝服饰、景泰蓝、绣品等。但切记不要送美国女性香水、化妆品、衣物、假首饰,她会以为你看不起她。

如果赠送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的,则可以选择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向外界宣传、介绍、推广本公司的产品、技术、服务乃至企业形象的礼品,如:公司的主打产品、宣传画册、企业标志或建筑模型等都是很好的正式礼品。

办公谈判礼仪

在美国,政府:企业均是5天工作制,星期六、日休息。公定假日有元旦、华盛顿诞辰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独立纪念日、劳动节、哥伦布日、退伍军人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由于美国犹太人甚多故还应注意当地的犹太人节日。找美国人进行商务洽谈时,不宜在这些时间(特别是复活节和圣诞节前后两周)。

在约定会面时,与美国人联系很简单,打个电话即可,他们会高兴地同意在很短的时间内会面。

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各种活动通常都正点开始,约会迟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法律意识强是美国商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商务谈判中,他们十分注重合约,合同条文很细,这与我国注重信用,合同条文较粗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

美国人谈生意喜欢开门见山,他们在谈判时只简短寒喧几句便会进入正题,同时,对商谈涉及的问题,美国人喜欢答复明确。因此,与美国人商谈时,“是”与“否”必须表示清楚。如果他们提出的要求无法接受,就要明确告诉他们,不要含糊其词、态度暖昧。倘若还有商量的余地,也应据实告诉他们,待后作答。遇有疑问时,就要不客气地问清楚。这样,美国人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对你有好的印象,也可以避免纠纷。

美国人的传统是从事各种商业。他们以在经济上为已获利为自己的谈判目标。他们善于讨价还价,并能很自然地在谈判时将话题转到讨价还价上去。因此,谈判时也要讲究技巧,并坚持原则,善用底牌。

销美的商品首先要去美国联邦政府登记(防止被冒名)并且最好用公司的名称作商标,便于促销。美国人对商品的包装特别重视,包装好坏对商品的销路也影响很大,因此,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还要极力宣扬商品包装的优良之处。

赴宴礼仪

美国商界流行早餐与午餐约会谈判。赴宴是一定要注意一下三点:

(1)准时赴宴:接到出席宴会的邀请后,应及时答复举办者,便于主人安排。一经答应赴宴,不要轻易改动。一般情况下,在宴会开始前3~5分钟到达。如因故不能准时赴约,一定要打电话通知主人,诚恳说明理由,或告诉主人什么时间可以去。主宾如果不能如期赴宴,最好亲自登门道歉。

(2)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赴宴时,男士应穿上深色西服、白色衬衫,系上领带,配锃亮的皮鞋;女士赴宴时所穿礼服,若是长袖的,可戴短手套;若是短袖的应戴长手套,赴晚宴的年轻女宾,可以穿着色彩艳丽的裙装或低胸露背款式的丝质罩衫。

在美国留学 篇8

黄树贤指出,自2005年以来,两国在JLG框架下的反腐败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这一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为两国反腐败职能部门开展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和个案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稳定的渠道,成为中美执法合作的亮点。

JLG1998年5月成立。2000年6月,《中美司法协助协定》签订。在随后的6年中,中美两国在刑事司法协助和合作领域的合作迅速推进,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在相互协助调查取证、追缴被非法转移的犯罪所得、相互通报有关犯罪情报和对逃犯的监控及缉捕等方面成果颇多。

但是在中美刑事司法合作领域也存在着一些法律上的困难和障碍,影响着两国在打击犯罪、实现公正司法方面共同利益的实现。其中最大的法律障碍之一是两国尚未缔结双边引渡条约。

为了尽量弥补这一缺憾,中美两国主管部门努力探索一些替代措施,以解决逃犯遣返问题。例如,采用遣返非法移民的方式将逃犯递解出境,或采用异地追诉的方式,以触犯美国法律(如洗钱、欺诈、违反移民法罪行等)的罪名在当地对逃犯提起刑事诉讼等等。开平案的主要犯罪人余振东就是通过这样的替代措施被遣返回国的。但是替代措施仍不足以使中美双方执法合作的通道畅通无阻。

全局来看,中美之间开展执法合作成效如何,发展趋势又会怎样?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风。

黄风曾任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正司级巡视员,高级顾问,参加过40余项我国与外国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被判刑人移管条约和多边国际公约的谈判及有关文本的准备工作。2007年8月他作为中国专家组的特邀顾问,曾赴美参加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专家组会议。

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

《瞭望东方周刊》:JLG的成员组成以及工作机制是怎样的?

黄风:JLG各方都会指定一个首席联络员,负责联合执法方面的协调工作。联络员在中方是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美方有两名首席联络员,一名由美国国务院指定,另一名由美国司法部指定。

执法合作涉及面广。从中方来讲,涉及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监察部、外交部。美方主要涉及司法部,包括隶属于司法部的FBI,另外还有国土安全部、禁毒署,烟酒火器爆炸物管理局,首席联络员就是协调这几家执法机关进行对口合作、商谈等。

这个机制每年都应该有一次专家组会议,还有一些分小组会议,比如司法协助小组。还有就是知识产权方面的会议,由最高法牵头,反腐败方面则是监察部牵头。一般在JLG开会时这些分小组也开会,有时候分小组自己也可就重要问题组织开会。比如监察部,在反腐败问题上也和美国的司法部等一些执法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针对一些案件磋商。

成员不是固定的,由各单位自己指定。分小组的单位成员是相对固定的。

《瞭望东方周刊》:JLG对中美之间的刑事司法合作起到了什么作用?

黄风:这是一个协调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协调、沟通和磋商。

现在中美之间比较重要的合作是刑事司法协助,即根据两国政府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开展的合作,这个协定有着明确的程序性和条件性规定,完全针对具体的案件来运作。

另一个就是中美之间的执法合作,主要是公安部和FBI之间的合作,更为日常。

上述两种合作比较持续、稳定、具体,比如中美分别在各自使馆里派驻了警务联络官,职责就是针对具体案件开展联系和磋商。

执法合作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反恐、反洗钱、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犯罪、走私、贩毒、反腐败等。这几年涉及案件较多、关注度较高的是反腐败和知识产权保护。

合作内容方面,第一部分是针对人,一方的犯罪嫌疑人逃到另一方,我们叫追逃,把外逃罪犯遣返。

第二部分是针对物,把非法转移到对方境内的财物冻结、扣押,然后返还。

第三部分是调查取证,例如,在余振东案件中,无论是在美国对他提起刑事诉讼还是中国对他进行审判,都需要双方调查取证的合作。中国需要美国提供其转移资金、伪造身份取得移民身份的证据材料;美国需要中国提供相关材料,尤其是他从开平支行窃取资金的罪证。

中美之间联合执法的成果是有的,但是很难说成果是JLG取得的,大部分都是在两国直接的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进程中取得的。

追逃效果较差,追赃有一定成效

《瞭望东方周刊》:合作成果如何?

黄风:看两国合作效果,要从三方面评价。

首先是追逃,这是三大部分里相对效果差的一部分,现在中国重大案件逃犯在美国的比较多,美国是中国一些经济犯罪分子、腐败犯罪分子非常看重的一个外逃目的地,中美开展执法合作这么多年,至今美国都没有向中国引渡过一名逃犯。有一些遣返,是通过替代措施实现的。

因为中美到现在没有缔结双边引渡条约,所以导致追逃效果差。

第二部分,追赃,这一部分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果,美国帮我们冻结扣押了几个逃犯转移到美国的所有资产,余振东在旧金山两家美国银行存的355万美元,全额返还给中国。但是追赃有时候比追逃还困难。

第三部分,调查取证,中美两国在合作方面比较畅通,而且成果也较多。特别是反恐、打击腐败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等方面,两国通过调查取证为双方的刑事诉讼提供协助,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合作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追赃比追逃还困难”,怎么解释?

黄风:实际的资产转移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拎个密码箱出国,现在都是通过地下钱庄等洗钱手段转移资产的。洗钱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一个银行提现再秘密存入其他银行,只要提现,资金转移链条就断了。

nlc202309041259

从中国向外转移资产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洗钱,把资产去向和相关上游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事实都掩盖了。要对资产采取措施,就要证明是非法所得,而洗钱造成了调查取证的困难。

每个国家对财产权的保护都非常严格,对财产的冻结、扣押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材料,对方就不会合作。我国刑事没收制度与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太一样,这也使一些国家不接受我国的司法裁决。此外,每个国家谈到经济利益都会比较谨慎。

缔结引渡条约主要障碍是美国国会

《瞭望东方周刊》:美国现在已经和100多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却没有和中国缔结引渡条约。这里面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黄风:主要障碍来自于美国国会,美国国会有一种成见,对中国刑事法制不信任。国会的一些人受以往的舆论和政治偏见的影响,对中国法制和人权保护制度缺乏了解。

JLG开专家会议时美国国会人员不参加,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的官员也都无能为力。从中国方面讲,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宣传自己法制的进步和人权保护方面的进步,以消除成见。

这几年我们的执法机关摸索出了一套替代措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赖昌星案使用的移民法遣返方式,针对邓心志、李东哲等人的劝返方式,以及针对余振东和“二许”的异地追诉方式。

《瞭望东方周刊》:替代措施有哪些局限性?

黄风:替代措施完全是由对方根据自己的国内法自由裁量。替代措施中用得最多的是移民法遣返,即把罪犯作为非法移民遣返。但被遣返者会打着保护人权的名义提出异议,美国移民法庭特别重视人权保护问题。

另外,遣返非法移民和引渡不一样,引渡是把逃犯送到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国家,移民法的遣返只要驱逐出境就完成任务了,而且美国的移民法允许被驱逐出境的人选择出境后前往的地点,如果这个人不配合,就不能实现对他的刑事追诉。

中国方面实际上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引渡法规定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只要是遵循相关原则就可以引渡,但是美国方面要引渡必须依据条约。

现在和美国缔结引渡条约的主要障碍就在美国国会。其实,美国政府也感觉到有加强追逃方面合作的需要,他们也想缔结中美双边引渡条约---美国在中国的逃犯,数量上并不少于中国在美国的逃犯。

“旁门左道”给合作带来阴影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2007年8月曾作为中国专家组的特邀顾问赴美参加JLG专家组会议,就你观察,这些年来,美国方面向中国寻求执法合作的需求是否有增加趋势?

黄风:现在中美合作是互有需要。司法部主管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和公安部主管执法合作的工作人员都有统计,近年来,美国提出的司法协助请求和执法合作请求,在数量上都超过了中方提出的请求。所以中美合作是对两国发展都有利,符合两国利益。

开会只是推动,要真正取得成果,还得建立一种常态化、法制化的联系途径和合作程序。

中美之间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一开始是美国比较强调采用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现在中国更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事实已经给双方合作蒙上了阴影。

《瞭望东方周刊》:“阴影”指的是?

黄风:比如为了引渡中国公民,美国经常会采取诱捕的方式,设一个圈套,把中国公民引诱到外国某处将其拘捕,再从这个国家引渡到美国。这几年发生了类似案件。

美国制造这种引渡陷阱,受到损害的将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和中美两国司法合作的发展前景。

从某种意义来讲,这种做法是对中国一些禁止性法律规定的规避,如果把这种做法常态化,也不利于两国建立一种稳定的引渡合作关系。

美国经常通过诱捕,甚至通过绑架、在境外击毙的方式缉捕犯罪分子,这些方式都是违反国际法和有关国家的国内法的,对国际刑事合作会造成很重大的影响。

国际间的执法合作如果不能实现常态化和法制化,老是靠一些旁门左道,对于两国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会产生不良影响。

《瞭望东方周刊》:中美之间的执法合作与其他国家相比,效果是最显著的吗?未来中美执法合作会突破法律上的障碍吗?

黄风:刑事合作的三个领域,在追逃问题上中美之间合作较差,而后两个领域合作比较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亚于美国与其盟国的刑事合作关系。

我国和36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其中主要是我们周边的国家。这几年我们也和欧盟的一些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澳大利亚,缔结了引渡条约。

在国际执法合作方面,中方努力实现常态化和法制化,现在的办案效率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

中美之间执法合作要想取得根本性的进步,我个人觉得还需要在引渡问题上实现突破。

在美国留学 篇9

“ 这篇文章是一个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写的,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就是:美国的学习一点也不轻松,美国学生很勤奋,在美读研学生压力巨大。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

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

我这学期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以至于我一直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经济学要求数学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一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因为这一部分本科没有学扎实,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然后就交了。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分得了16分。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而且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学得都是非常难的,作业和考试很难。所以如果保证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话,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 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

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或者说C),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当然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

2.再说说美国的考试。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说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8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 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许工科的同学有,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

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 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 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

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3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而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书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 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而且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

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前7章了,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我看我本科 的书看了好几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太细了,太系统了。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其中 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几乎每周都有考试。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数学或物理大题,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太残酷了。

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用考,什么花样都不 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 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择填空题。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了吧?还好,我的高等数学学得还不错,计算基本功还行。所有数学考试全部95分上下。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

本来开学初我们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还说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那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个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就是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来折腾了很久,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分,说是有一个环节论证方法出了问题。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最后我把总复习的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85。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 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3.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 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

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

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

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4.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此处,省略部分文字,细述国外国内高等数学难度差异...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此处,省略部分文字,细述国外国内经济数学难度差异...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 边就把gauss掌握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 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 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

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我们要求很松。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像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

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 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那么有影响力。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 gauss编程课,我们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gauss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费精力。

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记得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

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5.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

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用不用这个这么理论化的东西。我们对此问题专门问过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的。我问他父亲的卖树苗企业用用吗?他说当然用。我问他用不用模型处理日常生活,他说他用,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

当时我们听了都目瞪口呆,感觉美国人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中国是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那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他去年上他的课,由于太难跟不上,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得了十几分后就放弃 了,所以今年重新学这门。

他说去年那个老师今年退休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最高30多分。上课老师基本不怎么讲,留作业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们学得这个经济学也有公司信吗?他说当然有啊。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经营的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所以他留的作业是最难的,和实际结合最紧密的。

我们国家人们往往说的和实际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

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的。

学生们都不会做他的作业,但是不做又没有平时成绩,所以都被迫大家一起课下约个时间,找个空教室一起研究题。研究题的方法是大家坐一起,谁会哪道题,谁就去黑板上写出来,给大家讲,最后把题都做完。那个台湾同学继续说我们没有赶上那个老师很遗憾。我们想我们一个计量经济学就够受的了,如果再加上那个老师,非吐血不行。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计算机和电子科技产品。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内存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本韩国公司造的,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

虽然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乎全是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因此企业赚的钱都是很少的部分,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不能和国内的农产品,普通小商品一样有适合中国人的价格,而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国际价格接轨的。因为成本降不下来,产品的主体成本,是外国厂商定的,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润,所以降价空间很小,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没有取胜机会了。现在液晶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上是没有核心技术。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以前总是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走运,老天怎么那么照顾他?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非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

6.多数在美学习学生都面临很多压力

我在学习的中期,上留学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我可以列举如下:考,考,考,考死算了。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前次考完疯赶作业,拉下两天的课没复习,还没缓过劲来,又要考了。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觉得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而已,对我来说全是新的内容。师兄师姐安慰我说过一个学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试都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只有一两个考试了,适应又怎么样呢?大局都定了。郁闷,继续看书去了。大家累么?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感觉这样,上课累死,考试累死,实验累死,写文章累死,专业还不好找工作,于是修外专业的课,作业能写傻,出来找工作吧,认识的人好多因为交流工作不顺 被fire掉,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觉得晚上醒来的时候还兴奋的不行,活的那叫一个提心吊胆。等等,以上是我在这学期中期的时候看见的帖子,当时大家都在喊累。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论坛,看见有一个博士得了C,教授建议他退学,他想重新申请。PhD第一年成绩不好,紧急求助-PhD第一年成绩有了一门C,教授建议我Quit,但是还是希望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想问一下各位前辈转学要如何转?对于去年申请过的学校,还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经读完的两门B的课程的学分转过去?还有一个一科平均78.5结果B以下,也在人心惶惶:紧急求教各位如果GPA低于3.0,还能继续做TA吗?我这学期有一门课的总成绩是78.5分,也就是C,这样使得整个的GPA还有一个硕士2年没有读完:我的master要延期毕业了...当时拿的奖学金只给两年,今年8月份以后我就要自费了,sigh~ 我一年前还雄心壮志要读phd,现在连个master都读不明白,sigh~ 每次见到朋友和亲戚,别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延期,我就说课很多,没修完。

实际上,别人都修完了,只有我没修完。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太挫了,只是我没有说出来……所以我说的这种压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国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学校特殊。而且我们学校只是美国排名一百多名的学校,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只睡2个小时。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的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而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至少是个以省名命名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总之,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我不想多说,多少经济学家都有很好的建议。我觉得我们最能控制的,也是在整个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过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

上一篇:《小猪的花园》教案下一篇: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