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留学(共12篇)
到美国留学 篇1
一年一度的海洋节系列活动已于7月15日拉开序幕,先后举行了马拉松赛、半马拉松赛、海盗登陆等活动。
接下来的是:7月20日,由西雅图中华商会主办的中国城大游行于晚上7时开始;7月20日早上 6:30,在Seward 公园举行铁人三项和儿童铁人三项;7月24日晚上7时,在西雅图话剧院举行海洋节小姐选拔赛。7月26日晚,在西雅图市中心举行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火炬大游行。7月30日下午1:45时,在62-63号码头举行船队大巡游。8月1-3日在Genesee 公园和华盛顿湖上空举行波音飞行展。一年一度的西雅图海洋节盛会从六月一直持续到八月,其中最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当属中国城大游行了。今年的游行线路为:从南景街与第八大道交汇处开始,向西行至第五大道后,转南至南威拿街,最后在第八大道与南威拿街交汇处结束。积臣街因为建造了轻轨车站,不再作为游行街道。欢迎各界侨胞前往观看海洋节中国城大游行。
是在该集团实习的员工发到网上的。不同于北京和广东媒体按赞助费广告费给的评比标准,是最全面最真实的上海美国留学中介排名。对学生找上海美国留学中介很有帮助。
知名度排名:(满分5分)
1.中智留学(5)
2.美勤留学(4.1)
3.中锐留学(3.2)
4.上教留学(3.1)
5.东方留学(3.0)
专业度排名:(满分5分)
1.美勤留学(4.9)
2.伯乐留学(4.4)
3.中智留学(4)
4.华侨留学(3.4)
5.学美留学(3.3)
录取满意度排名(满分5分)
1.美勤留学(4.2)
2.上教留学(4)
3.太傻留学(3.9)
4.学美留学(3.2)
5.中智留学(3)
评选原则:
美国留学中介质量排名:这些最近更新的美国留学中介排名的重点在三个因素,一个良好的知名度的评分、一个被认可的咨询顾问的专业度的评分、委托办理美国留学的学生对录取满意度的评分。这与家长与学生的立场一致。
到美国留学 篇2
一、文化身份的迷茫
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引发了华人移民潮,随着“淘金梦”的破碎,华裔面临着各种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个时期,具有华裔血统的水仙花利用手中之笔为华人的遭遇鸣不平。她笔下的华人不再是同时期白人作家笔下的异教徒,而是会说谎,但又友好、可爱,忠诚且善良的人。水仙花不仅客观地描述了华人的真实心理,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从而开启了华人文化身份诉求的尝试。
在二十世纪中期到七十年代期间,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华裔美国作家多数选择了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美国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态度。向何种文化认同,此段时期多数作家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作品中的华裔为了在美国立足,割舍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试图通过隐忍谦让的“臣服”姿态,来得到跻身于美国主流社会的机会。刘裔昌的《虎父虎子》及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是这阶段较为典型的此类作品。当时的华裔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处于困境与迷茫阶段,他们强烈认同美国文化,做出了与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决裂的尴尬抉择。
二、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泛亚运动”唤醒了华裔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及对文化身份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思考,期间,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如赵健秀、徐忠雄、汤亭亭、谭恩美等。
置身于美国主流文化与华裔少数民族文化下的美国华裔,双重文化背景下的尴尬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既迷茫又带有迫切的危机感。一些作家竭力反对为求得认可,而对白人文化奴颜婢膝的态度。他们恪守中国文化传统,弘扬中国民族精神,作品中蕴含着难以割舍的中国文化情结。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赵健秀的作品猛烈抨击了白人主流文化强加给美国少数华裔的偏见和歧视,他主张华裔作家应树立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男性英雄传统,改变美国东方主义文化中对华裔男性形象的扭曲。同时期被赵健秀诟病的女作家汤婷婷的作品代表了其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定位:美国人,完全的否定“中国人”身份,但在创作中又不可避免地传承了中国文化,游离在“中国身份”与“美国身份”之间的“双重边缘”心态。汤婷婷的方式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来构筑独特的美国身份,将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以体现美国华裔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寻求和探索。与汤婷婷相似,另一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也坚持自己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置身于特定的美国文化土壤中,即便成长在美国,依然保留了原有的中国文化根须。双重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困惑、焦灼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呈现在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或人与社会冲突的每一处情节设计中。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所描述的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已经是彻彻底底地美国化的一代,与母亲的意见分歧、事业和爱情上所遭受的挫折、处于中美两国“边缘文化”之间的尴尬等均折射出中美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冲突和碰撞。
作为20世纪后期移民文学代表的华裔美国文学具有杂交性、混杂性,上述几位华裔美国作家有着几点共同之处:一方面,他们自认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另一方面,先祖的历史、难以割舍的中国文化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尴尬处境。为了在美国能够寻找生存之道,他们尝试不断挑战和颠覆主流文化,继续追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问题。
三、文化身份的超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中有股力量主张淡化文化身份的界定,消解文化身份的对立,任碧莲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成名作《典型美国人》以一个美国华裔的全新角度反映了华人适应美国的艰难,而第二部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充分体现了淡化族裔性的策略:淡化不同于同化,相反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她在小说中彻底超越了华裔作家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文化认同”主题,打破了白人主流社会和华裔的二元对立,认为主动选择可以超越原先的血统和环境所限,从而重构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华裔身份。
历经百年的华裔美国文学,从水仙花和刘裔昌到赵健秀、汤亭亭和谭恩美,再到任碧莲等,不同阶段的华裔作家对文化身份的执著探寻体现了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的非文学的重担。华裔作家不断思索并探究文化身份认同,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超越。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共存,消解中心话语与边缘话语对立的大背景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辩证地看待文化身份,促进各优秀文化间的平等交流,赋予文化认同新的价值内涵。
摘要:华裔美国文学是属于美国文学大范畴下的一种少数族裔文学,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和史,“文化认同”是华裔美国文学百年以来亘古不变的焦点问题,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文化身份、民族地位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华裔美国作家不断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超越。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文化认同,文化身份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中华书局,2007.
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篇3
3月27日下午,启德教育在广州举办“第33届启德国际教育展”。启德教育集团这两年不断推出留学各阶段的新服务,比如推出已与麦肯锡、保洁、壳牌等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创业公司达成人才输送战略合作的“职场领航计划”;也包括启德海外分公司提供“加拿大低龄全程无忧计划”“澳大利亚一年学习生活管家服务”;也有以专业为专题,帮助即将留学读本科,读研究生的学生培养阅读、写作、演讲能力的RWP课程。
启德教育集团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郭蓓女士表示,留学生们当前普遍存在的海外学习不适应、海外生活不适应、求职名企所遇到的困境。归根到底,某一方面特定能力的缺失而造成的。而这些能力是需要在留学前就有意识地培养的。
国际教育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要读美国前30大学,不能仅靠平时成绩、托福成绩很好,还需要有一个属于学生自己从零开始运作的独立项目,培养所有留学所需要的软实力,比如阅读能力、演讲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自我规划职业能力等。
这两年,启德教育花了很多精力完成新产品的研发,是希望构建一体化“留学成功”服务,聚焦教育,让孩子成长,真正提升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成为最好的自己。帮助学生在原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提升能力,能力从B级提升到A级,或者把原本只能申请A级学校的学生,将其能力提升与A+学校匹配,顺而成功申请A+学校,还能成为学生活动的领导者,成为职场、人生的赢家,收获一个更好的结果。
启德教育集团广州公司总经理刘湘女士认为,2015年是启德教育集团的产品之年,而2016年是启德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正在努力地从中介机构向教育机构转型,同时努力地帮助学生不仅成功留学,而且留学成功。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和课程,希望帮助广大留学生在“留学前、中、后”顺利衔接国外学习和生活,从而真正实现留学成功。这样我们才能给客户更贴心的服务,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价值。
到美国留学境外汇款要注意的事项 篇4
汇款方式一般选择电汇(T/T)和票汇(D/D)。
电汇与票汇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汇速度较快,一般两到三个工作日到账,但收费比票汇稍高。如果汇款金额较大或急于用款时,可采用电汇;如果汇款金额较小、短期出境或不急于用款时,可采用票汇。但汇票容易遗失,挂失起来手续又很麻烦,而且汇票有一年的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要退回到原来的开票行。
电汇分为外汇汇款和外钞汇款。
如果是外钞汇款的话,除外汇汇款的费用以外,还要收取一定的“钞转汇”的费用,这笔费用根据当天“钞卖汇买”的差价来收取。
钞转汇:以个人储蓄而言,外汇可以直接转成外钞,但是外钞不能随意转成汇,当汇款人采取“汇出”现钞时,由于现钞有实物的形式,银行必须将其出运至国外,运输费用将由客户承担,表现为“钞卖汇买”(即客户卖出现钞、买入现汇)。
以国内三大银行“外汇汇款”为例,具体费用:
电汇――
建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1‰ 20―300元/笔 + 电讯费 80元/笔;
中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1‰ 50―260元/笔 + 电讯费150元/笔;
工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1‰ 20―200元/笔 + 电讯费100元/笔;
票汇(无电讯费)――
建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0.625‰ 20―500元/笔;
中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1‰ 50―260元/笔;
工行手续费是汇款金额的 1‰ 20―300元/笔;
这里本人特别推荐建行的“直连汇款”业务。
这是建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和美国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合作的业务。在上海,建行的具体要求是:每日单笔汇款低于二千美金或单日汇款低于二千美金的,国内和美国均免任何手续费用。
电汇时还要知道你的孩子在美国的开户银行名称、SWIFT代码(即SWIFTCODE)、和地址。
那么什么是SWIFTCODE?
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英文简称。凡该协会的成员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SWIFT代码,即SWIFTCODE。在电汇时,汇出行按照收款行的SWIFTCODE发送付款电文,就可将款项汇至收款行。
为什么收款人收到的电汇款有时小于原汇出金额?
在电汇业务中,当汇出行和汇入行之间互开往来账户时,款项一般可全额汇交收款人。但是,大部分情况是汇出行与汇入行无直接的账户往来,而必须通过另一家或几家银行(即转汇行)转汇至汇入行。每家转汇行在做转汇业务时,都会从中扣收一笔转汇费。这样,该笔电汇款汇交收款人时,就不再是原汇出金额。同样,若办理退汇时,退回的.金额必定小于原汇出金额。
使用国际信用卡。
在孩子出国之前,您可以到本地银行办理一张国际信用卡(美元),并选用主卡和附卡的形式。家长使用信用卡的主卡同时,附卡归孩子在美国使用。孩子可以用这张附卡来进行日常的零星开支,银行一般不收取任何额外手续费用的(银行会按照国际信用卡组织公布的外汇买卖牌价,自动转换成您信用卡的币种进行结算)。有的学校甚至可以用信用卡直接刷卡来缴学费。但是国内信用卡不管是主卡、附卡,消费时均需输入密码,但在美国,信用卡消费是不需密码的。为了防止孩子将信用卡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您可以为孩子的附卡设置月消费额度。也可以将你的手机设置消费通知信息。消费的账单银行会每月按时给您寄回,用信用卡消费还可以享受20―50天的免息付款期,方便您的理财。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用国际信用卡在国外取现金非常不划算,如中行的长城国际卡在国外取现金,会按取款金额的百分之三收取手续费。
使用旅行支票灵活方便。
到美国留学 篇5
去美国留学住宿是首先解决的大问题,目前美国提供给中国学生的住宿方式有寄宿家庭,校内宿舍,校外租房。一般学生会选择寄宿家庭,这可以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寄宿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寄宿家庭,不仅可以快速的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能尽快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活。美国的寄宿家庭都是经过当地学校筛选的,有良好的公民记录,英语交流能力要非常好,很多寄宿家庭都是白人家庭,文化素质较高。下面是威久美国留学专家为大家总结的美国留学住宿方式选择寄宿家庭的注意事项。>>>
一、作息时间:西方人大多喜欢早睡早起,寄宿学生晚上9点以后最好不要再使用电话与人聊天,也不要洗澡、洗漱搞出很大响动,更不要夜半归来,以免影响房东休息。
二、洗浴方面:西方人一般很注重个人卫生,洗澡很勤。寄宿学生最好搬入后就询问清楚自己洗澡的合适时间,以免时间发生冲突或没有热水。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洗完后要将浴室清洁一下,用布擦拭干净,最后开窗换气。>>>
三、朋友来访:一般情况下,在事前一定要征得房东的同意方可邀请朋友来访,切不可自作主张经常让朋友前来,以防打扰寄宿家庭的日常生活,绝对不要留宿朋友在自己房间过夜。
初次到日本留学必看 篇6
签证
日本领事馆网站上很明确地有写,可以通过其指定的代办机构来办签证。或许有人会觉得,去总领馆(我这里说的是上海总领事馆)比较容易之类,其实不然,总馆和代办机构(我是在苏州的代办机构办的)基本都是一样的。代办机构所做的大概就是把要的资料打包了送到总管去,东西寄来寄去多花点时间而已。况且总领馆的“营业时间”有可能很短,就拿上海总领馆来说,就上午9点~12点。去掉进馆前安检的时间,想必如果不是住在上海,比较头疼吧。
上飞机
去日本的航班,托运行李(放飞机肚子里的行李)一般是限制20KG,有的航班可能对学生放宽到35KG.当然虽然说是有限制,但是超过1,2KG,一般也不会说你什么。如果工作人员觉得超重太多,会叫你把里面的东西拿一些出来,拿在手里。只有你自己觉得没法减少重量了,才按规章制度行事。我同学最多有超了5KG都没说什么的。不过另外一个就比较昏,行李一共带了40KG(限制20KG),超了100%,结果多付了1900多RMB.至于手提行李(放座位头顶上行李架里的),虽然有5KG的限制规定,但是基本你只要提在手里就不会说什么。大小别太离谱就OK.如果不想安检的时候花太多时间,就不要带金属之类会让各种各样仪器叫的东西。一般来说,如果金属探测器有反应,会要求开箱检查。食品也要注意,很多情况是过得了国内的关,过不了国外的关。D版光盘也要注意,想带也不要被发现,日本对版权看得貌似比欧美更重。
另:液体绝对不能带,铁一样的规定。
另:你可以把行李忘了,但是不要把护照、在留资格、现金忘了。
另:带电器的同学要注意电器的变压器上有没写 100~240AC(支持国际电压),没有的话就别带了。并且,记得带上三转二脚的转换器或者直接二脚插头的延长线。(日标的只有平行的二脚没有地线;美标的二脚和日标的一样,如果有地线则是管状地线,不锯掉是没法用的;德标的是三根铜管,不管怎么加工也不能在日本用;国标就最熟悉了,二脚OK三脚ダメ)。
另:行李里可以带点中国的东西作为 お土産,可以给老师和房东。一般比如小工艺品,茶叶之类。本人强烈推荐中国结,重量轻,不占地方,不送人可以自己挂着,逢人还可以说可以驱邪避鬼,招财生钱,胡说八道也没人知道„„。至于茶叶,如果对方是男的的话,获悉比较感兴趣一点。
下飞机
下飞机后,会要求填外国人入境申请表(具体名称不记得了),取指纹,拍照片。也有可能会被提一些问题,留学生的话不会为难你的。通过检查之后,就不要再往回跑了,所以
包包什么的都要随身拿好。托运行李是在通关后取。
在机场出口的大厅,一般会有这些东西会用到:
厕所„„
机场银行:可以把人民币兑换成日圆,也可以大额换小额。
公用电话:旁边一般就有一个国际电话卡的自动贩卖机。我在新泻买到的是1000日圆1050面额的国际电话卡,打给国内手机大概一共能打15分钟„„。使用方法在卡背面。
学校
该见的人去见见,该送的东西送掉,该认得的路认好。
住处
同样,该送的送掉,然后要把房东的名字,脸,住处,联系方式记好。当然,从住处到学校的路也要认好。
一般来说,租的房子不会有多大,比较狭小。但是硬件设施一般来说都是齐的:灶台,操作台,水池,冰箱,洗衣机,厕所(就一个马桶),浴室(可以冲澡和泡澡,分开设置),阳台。好一点的可能还有微波炉,电视机,こたつ,空调,床等。
要自己买的东西也罗列一下:
寝具等:被子(+被套)、毯子、垫子(+外套,床的话就是被单)、吸湿垫子、枕头(+枕套)、坐垫、こたつ用的地毯、被子(+被套)。
*可能会花掉接近2万日圆。我的话嫌麻烦,被子垫子,こたつ被子地毯都是买的组合套装,被套什么的得另外买。日本被子之类的东西尺寸都是统一的,大的就那么大,小的就那么小,不会有被套和被子不配的事情发生。
*如果没有床的话,最好有个防潮吸湿的垫子在最下面,防止发霉。こたつ则不需要,因为本身就一烤箱„„
厨具食具:锅、菜刀、菜铲、砧板(まないた)、碗、筷、糖盐盒(+勺子)、隔热垫、杯子。
*东西挑大的买比较好,不然会用起来很不舒服。对于中国人来说26CM以下的锅只能算是碗或者盘子。碗筷不要只买一个或者一双。当然这些是最基本的,按按需要你可以再买类似水果刀,削皮刮,烧烤扳之类奇奇怪怪的东西。
消耗品:铅笔(+笔心)、橡皮、圆珠笔、笔记本、电池、油盐酱醋糖姜味精、肥皂、香皂、洗发水、牙刷牙膏、洗衣粉、面纸、便纸、基本化妆品等。
*在国内或许你用习惯了水笔,不用多大力气就可以写出字。但是到了日本,因为很多
表格是有复写的,所以还是建议用圆珠笔。学校的作业考试建议用铅笔,因为写错了可以擦掉,并且不会影响日本人很重视的“外观效果”。
其他:钱包、日程表、硬币盒、当地地图、衣架、电饭煲、自行车
*日本的纸币只有10000,5000,1000这三种而已,而硬币有500,100,50,10,5,1.一般来说,硬币数量远远多于纸币,而中国的钱包一般不适合放很多硬币,所以在日本买个钱包会方便很多,另外硬币盒也可以帮你整理硬币。
*在日本,下下星期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今天就安排好了,并且一般不会更变。记到日程表上去吧,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是值得的。
*自己拿锅子煮饭的话,可能比较麻烦。如果不会用锅煮就更需要电饭煲了,一个电饭煲可能要花1~2万,也可以向房东借借看。
*自行车不用说了,可以扩大自己的行动范围。最便宜的大概也要接近1万,2手可以6000买到。也可以向房东借。
另:日本自行车车架上都有钢印,用于防盗。有时警察可能会在路上拦车查看这个东西。所以在购买二手车的时候要记得证件齐全。
证件表格
来到日本,少不了各种各样证件表格,这里罗列一下:
外国人登陆证明书(以下简称登陆证):需要印章、护照。入国90天内办理,办理时间一般在1星期之内。类似银行卡的硬卡。一切其他证件的开始。
*需要有印章。建议在国内刻好章,只要一个姓,直径1.2厘米以下圆形。虽然 赵,张,周 等有些中国人的姓可以在日本直接买到,但是保险起见还是自己刻个比较好。
国民健康保险:需要印章。留学的话,这个是必报的。银行卡大小的软卡。到医院看病70%OFF,办理需要1星期左右
养老保险:按需要吧,我没保,不清楚。
手机契约:需要登陆证、护照、印章。当天或者隔天。
*日本手机是实名制,不建议按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对待。
资格外活动许可:需要登陆证、护照、印章。本人保管。B5大小。办理需要1星期左右。
*打工本来不在留学签证的资格范围内,需要打工必须申请,1周限制28小时,风俗类打工不可(赌博,夜店类)
租房契约书:需要钱-+
当然也可以让银行自动划账。可以打电话要求,一般在用量通知上会有写具体方法。当然,如果是银行自动划账的话,是给划账通知。
如果家里人往日本寄包裹,一般是在下午送到住处。人不在的话,邮递员会把包裹带回邮局,另外塞张通知,叫你打电话联络合适的时间再送。其实你就算不即使联络,第二天还是会自己跑来再送一次,如果再不在就继续塞通知--!。邮件一般存放20天。
暂且写到这里
到美国留学 篇7
一、社会力量的反对与迟疑
1. 一些地方政治力量坚信STW干涉了地方权利
地方政府依据《宪法》拥有教育控制权,[3]长期在教育实践中行使对教育的控制,这种控制已超越教育领域,被视为地方民主权利、自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联邦号召州立法支持STW发展时,联邦的做法遭到地方力量的坚决反对,致使STW改革实践在很多地方无法进入主流教育改革的范围,严重影响了STW改革的效果。
2. 一些雇主对参与STW顾虑重重
雇主对参与STW的顾虑来自多方面。首先,很多工作学习活动和项目需要雇主为参加者支付报酬,雇主还要选派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员工指导学生的工作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留在企业工作,为企业效力的不多,一些雇主认为这样就使自己承担了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增加了企业成本。其次,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报酬明显低于企业正式员工,对企业正式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工资待遇水平构成威胁。再次,一些参加工作学习的学生年龄达不到法定雇佣年龄要求,雇主担心工会为保障工人利益而对雇主提出雇佣童工的指控。另外,学生在企业学习时的安全问题也令雇主担心。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一些雇主对参与STW顾虑重重。
3. 一些家长对STW不理解
一些家长对STW存在误解,认为STW是终结性的教育,目的是将学生从学校驱赶到各种工作条件差、工作报酬低的工作场,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没有区别;孩子参加STW项目需要时间与精力,可能会因此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过早进入以成人为主的工作领域。一些家长还认为STW对学术学习没有帮助,孩子对学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会因为参加STW而降低,会不利于孩子继续升学。
4. 一些教师参与STW的热情不高
在STW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态度不积极。很多教师担心STW会引起变化,不愿意花费时间、付出努力去学习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及课堂管理的新方法。另外,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认同学术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虽然认为基本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但是反对将这些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隶属于学术教育的教育内容纳入职业教育范畴,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必对学生学术成绩的提高负责。学术教育的教师受标准化改革(standarddriven reform)的影响,忙于应对提高学生学术成绩的要求,无力、无暇顾及整合理论所提倡的与职业教育教师合作的方法。
二、中等职业教育组织形式松散
由于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松散,每个学生接受的职业教育不尽相同,导致STW改革效果难以如实体现,影响了改革发展所能获得的支持度。
美国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三种:综合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跨学区职业教育中心(area or original vocational schools)、磁石学校(又称职业技术学校)。综合中学是美国最主要的公立学校,20世纪初期以前只提供普通中等教育。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The Smith-Hughes Acts of 1917)提出在综合中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此后,综合中学一直兼顾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中学的学术教育是必修教育,职业教育仅是选择性教育。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职业教育课程,只要选择的职业教育课程满足学分要求,学校就不能干涉学生的选择。目前,美国共有近9500所综合中学(包括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占学校总数的89.2%。跨学区职业教育中心通常只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不提供普通的学术教育。学生一般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在职业教育中心接受职业教育,其它时间在家庭所在地附近的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目前,美国共有800所左右的跨学区职业教育中心,占学校总数的4.6%。磁石学校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种全日制的学校。通常主要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辅助提供中学课程要求的美部学术教育课程。目前美国共有近1000所磁石学校,占学校总数的6.2%。[4]
学生在综合中学、跨学区职业教育中心及磁石学校接受三大类职业教育,但每个人接受的职业教育却不相同。三种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型:第一,具体的劳动市场准备教育(specific labor market preparation,又称职业教育:occupation education);第二,一般性的劳动市场准备教育(general labor market preparation);第三,家庭与消费者科学教育(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 education)。三大类职业教育课程分为28个小类,学生在28个小类中自由选择,自由搭配。因此,尽管美国学生在中学毕业时都接受过职业教育,但是,所接受的职业教育的内容却不相同。联邦依据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将学生划分为四类:课程参与者(vocational course taker)、职业投资者(occupational investor)、职业沉迷者(occupational concentrator)、职业探索者(occupational explorer)。 (1) 四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只接受过简单的职业技能训练,有的却在某一职业领域进行过深度探索。
松散的中等职业教育组织形式为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方便,却影响了人们对改革的支持。因为尽管实际参加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数量很庞大,但真正全面、系统地接受过某一领域学习和STW活动的学生数量却不多,影响了STW的参与对象及比较组的对象的确定,影响了对STW效果的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一个难以确定效果的改革必定难以获得广泛的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力量的反对与迟疑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是STW改革发展的两大不利因素。这两大因素深深影响着改革的实际效果以及人们对改革的支持度,实际上阻碍了STW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Robert, I.Lerman.Is the School-to-Work Movement on the Right Track?[J].The CEIC Review, 2001, (9) :22-23.
[2]Job Markets.School to Work High Yields for Students, Schools, Parents, Educators, Employers, Legislators, Business, Com-munities, A Guide for State Legislators[R].Denv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ors, 1998.
[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50.
到美国读高中 篇8
美国东北部冬日的寒冷是出了名的,为了对抗可能出现的暴风雪,其中一个朋友颇有先见之明地租了辆能够应付雪地行走的大福特,还赶上这里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虽然东部不及中西部空旷,但这些高中星散各处。他们只能开着车一个小镇一个小镇地拜访,一天换一间小旅馆,不免还要顶着大风艰难步行。为时20天的日程安排之紧凑,不亚于明星巡演或公司的上市路演。
经过一番考察,我这个朋友发现,那些二流高中招募的学生中七成都来自中国。尽管有心理准备,这个结果还是令她惊讶。
一些上进的中国学生本想到这里锻炼英文,瞬时如换了时空回到了北京上海。当然,这里没有中国那些大都市的灯红酒绿,都是地处乡野的封闭式寄宿学校。但即便乡野也并不寂寞,就在一个晚来寂静的小镇上,她遇到了跟在北京的家仅隔一个小区的一家人,殊途同归地来带孩子面试高中。本来他乡相见倍感亲切,在感慨了一番“世界如此之小”后,双方突然意识到,彼此可能就是潜在的对手,于是谨慎而克制地聊了几句便匆匆散场。
虽然到了美国,还是在跟中国人竞争。《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也印证了她这种感受,美国联邦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就读美国私立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有2.3795万人,而5年前则为4503人。创立于1890年、全美排名第三、肯尼迪总统曾就读的Choate学校,今年仅在上海就有上千人申请,而它每年不过招收几十名国际生。那些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倒因此获益,因为近年来美国本土生减少令它们纷纷陷入财务危机,这些中国学生的就读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一些学校仅报名申请费就高达600美元,至于学费更几倍于本地学生。当地做家庭主妇的华人也做起了“赴美读高中”的生意—从安排接机、提供住宿、面试辅导到全程咨询的一条龙服务,甚至准备了额外的旅行线路设计。
对我来讲那些如同天书的知名高中的名字,对这两个做足功课的朋友显然如数家珍。
一行归来,他们感受到这些一流高中处处兼优,师资设备有的比常春藤大学都好,还顶着著名校友百年历史的光环,更坚定了送孩子到此读书的决心,虽然文化差异终究天然存在—比如,其中一所学校声名显赫,但其中一个朋友完全不能接受“以体育论高下”的做法。在美国,体育和政治是典型的社交话题,不懂一二很难真正融入,但将它划入每学期的考核之中,恐非中国人所长。
中国人的出走已成了话题,从移民到买房到送孩子读书,早年亚裔美国移民的成功总被当作美国梦的佐证,而如今这些身在中国的父母也希望他们的孩子复制梦想。
贝恩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富人中58%的人移民是为了子女教育。美国私立高中一年学费大约为5万美元,4年下来就将近20万美元,而听闻了更加“疯狂”的中国家长经历,这个朋友便不觉连日睡眠不足的辛苦—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周末预科班的一些中国家长,有的每周末从加州飞来送孩子上课,有的则从波士顿凌晨两点开车到此,咖啡浓稠如固体才能保证不在路上睡着。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把握地进入常春藤名校,从而离他们的美国梦更近一步。
离开美国的时候正赶上情人节,虽然距离这些私立高中“出榜”的3月10日还有一段时间,但这个朋友已经为女儿定下了4年后的下一个目标:耶鲁大学。
到日本留学需要注意那些事儿 篇9
日本留学近年来留学政策不断更新,这些对留学生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但是才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毕竟是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有些同学初到日本时非常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活。对什么都毫无头绪,该怎样才能最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呢?下面北京语言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的留学专家为大家讲讲初到日本时应该做哪些事情,做到这些就能很快的适应日本留学生活。
一、去日本留学过程中,注意要理性地处理在日本的生活。
要注意保持清洁的环境,特别是自身的卫生,以免生病,还要注意在经济上要懂得节俭。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去除自己身上不良的习惯。
二、去日本留学第一个月要用心地学习日语和熟悉当地的生活。
在异国他乡,最主要是和当地人要能很好的交流,这样才能很快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一定要从语言上,风俗上,生活等方面克服自己的自身障碍,这些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不要操之过急。
三、去日本留学一定要遵守当地的规则,一定要处理好和学校的关系,千万不要与学校管理的部门发生冲突,要逐渐的去适应日本学校的生活。为将来进入大学的打下人脉基础,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四、去日本留学一定要和同学处好关系,不要独往独来,只有和同学的关系好了,才能最快的了解当地和各学校的情况,这样才能让以后在日本学习生活轻松一些。才能知道怎样进入当地社会、打工、上学等情况。
五、去日本留学一定要处理好打工和学习的关系,不要光顾着打工,而忘了学习。要想以后的职场之路非常坦荡,去日本留学一定要在以下这几方面有所成就:
1、一定要很熟练的和日本本土人交流。
2、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学士学位,具有某一方面的资格。
3、学习在国内不能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为回国开拓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与学习、工作中结识的日本友人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为将来在中日之间做事打下基础。
其实如果在国内读北京语言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的日本留学预科,就可以不必为这些烦恼,因为北语的日本留学预科联合日本最优质的语言预备学校,并对接上百所日本知名大学,使我国学生进入日本一流大学深造不再遥不可及;还为学生打下坚实日语基础的同时,配合日本大学入学对托福成绩的需求,特设了350小时的英语强化与托福课程,帮助学生在出国
前全方位提高综合能力;这样学生在去日本留学时就能很快的和本土人交流,就能很快的适应日本留学的生活。
到美国留学 篇10
英国:优秀院校多 选择面广
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
意大利:名额多 费用低
英国
英国有多所优秀的院校提供多种类型的艺术与设计课程,不管你现有水平如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英国院校要求艺术类的申请者有扎实的功底和专业知识和技巧,一些公立的艺术类院校如伦敦艺术大学,对于生源的要求非常严格,艺术类科班出身是基本的要求。英国的艺术类院校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也有专门的艺术类院校,比较好的有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英国的优势专业主要是室内设计、电影艺术、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珠宝设计、园林设计等。留学英国的学费在每年10000英镑至12000英镑。英国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般在雅思5分以上,高中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需要提交作品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开设艺术类预科的英国高校才能招收国内的艺术生,所以家长和学生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学校情况。
法国
法国是世界艺术之都,公立、私立的美术学院实力都很强。据统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占留法学生中的四成。艺术类的专业如绘画、雕塑、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造型设计、舞台设计、电影等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有名,在全球留学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法国的公立大学是免学费的,如果能申请到公立学校,学生只需承担生活费用,并且国际留学生还可以享受和法国学生相同的福利,如住房补贴、交通补助、医疗保险等。
专家提醒:申请签证时如果TEF/TCF(法语水平测试)只达到A2水平,可申请先读语言课程;法语达到B2水平才可申请入读专业课,同时还需提供人民币7万至15万元的银行存款证明。
意大利
为了给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赴意大利留学的机会,2009年3月,意大利开始了“图兰朵计划”留学项目,此项目专门针对中国的艺术生申请人(含高中生和本科生),列出了近70所意大利公立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开放了近2000个席位,包括佛罗伦萨美院、罗马美院、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这样的世界顶级艺术学府。
这一政策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生的一大福音,中国学生只要取得该项目资格,在6个月的语言课程结束后,通过最终的语言考试及专业考试后,就可以在其选择的艺术或音乐类学院注册学习,这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
另外,留学意大利的费用比较低,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意大利的全年生活消费(包括衣食住行)只有约5000欧元,留学生每周累计打工时间可以在24小时以内,打工所得完全可以平衡在意大利的开销,家庭基本没经济负担。
初到美国三日记 篇11
初到异乡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天,我在首都机场独自拉着行李,背着沉沉的双肩背包,时不时向后望望爸爸妈妈越来越模糊的身影,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所笼罩。经过将近20小时的飞行,其间还有两次转机,我终于来到了雪城(Syracuse City),这个人口只有15万的美国“中型城市”。我下了飞机才知道,机场很小,深夜基本没人值班,附近也不像首都机场那样排满了等待接活的出租车。要不是学校的中国学生会安排了同学来接机,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去我租的房子。记得来接我的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博士生,他很热情地帮我把行李搬上车。我坐在车上,默默地望向窗外,街上静悄悄的,零星有几盏路灯,路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荒原。汽车穿过一排又一排的小木屋,终于到了我的住处。那位接我的师兄帮我把两大箱行李抬上楼,还嘱咐我记得给家里报平安。临走时我塞给他20美金以示感谢,他却说什么也不要,只认真地对我说:“我当初来的时候也有学长接机。以后你要是有了车,多帮助新生就算感谢我啦。”听了这话我感动得鼻子微微发酸,暗下决心以后也要这样帮助我的学弟学妹们。
我租的房子是一栋木结构的“别墅”,被分成六套独立的两居室。走进我的新家,环顾四周,我发现屋里的家具简陋破旧,很多都掉了漆,木地板也因年代久远而有点微微翘起。 从窗户向外望去,满目所见只有草和树,真可说是渺无人烟。我的室友还没有到,偌大的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一头倒在床上,忍不住哭了起来。在这里我谁也不认识,对哪儿都不熟悉,感觉就像是被困在了孤岛上,真后悔离开家人朋友跑到这荒郊野地来受罪,真想坐飞机回家。看看手机,中国移动的标志已经变成T-Mobile,不免又是一阵伤感。我好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但又怕在电话里忍不住大哭起来会让他们着急。于是我只好起身铺好床,然后就这么在泪水中沉睡过去。
购物初体验
第二天,由于时差还没调整过来,我很早就醒了。我怕太早出去外面还没人,于是等到九、十点钟才出门,结果却发现除了松鼠和鸟,什么“活物”也见不到。周围没有便利店,也不见早餐摊点,饿了想吃东西都不知道去哪里买。我敲了敲邻居的门,却无人应答,我不禁抱怨:“难道美国就没有人吗?”爸爸妈妈怕我寂寞,从早上开始就不惜花昂贵的电话费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家人的温暖与这冷清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更想家了。可再想家也得把吃饭问题解决了!于是我找出当时学生会发给我的接机人联系信息,随便找了个电话号码拨过去,看看对方能不能带我出去买东西。电话那头的师兄很痛快地答应了,没过一会儿就开车过来了,在他车上还有其他几个新生。
师兄先带我们去AT&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办理手机业务。美国的手机大多是合同机, 而且基本上只要你与电话公司签下数年的使用合同,他们就送你手机。我那天分文未付就得到了一部黑莓手机,还被告知我可以先拿回去用,到时候他们会给我寄账单。
我们接着去了Wegmans食品超市买菜。师兄提醒我们,买菜要买够一个星期的,因为从学校步行到最近的卖新鲜蔬菜的地方要40分钟,而且学校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的饭馆。在Wegmans买菜顾客要自己称重打价签,甚至可以不用通过收银员自助checkout (结账)。 当时我就问,如果有素质低的人,比如他打一个西红柿的钱却往袋子里放三个西红柿的话,超市岂不要赔钱?结果师兄说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大家都很自觉、很诚实。这个超市非常大,但蔬菜的品种却很有限,大多都是能生吃的蔬菜,像胡萝卜、西红柿、黄瓜什么的,而很多像冬瓜、韭菜、蒜苗、莴笋等在国内常见的蔬菜却都没有。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美国人只爱把蔬菜弄成沙拉来吃的缘故吧。
最后,我们去了沃尔玛买家用品。一到沃尔玛,我就后悔从国内背这么多东西来了。在美国,沃尔玛的东西非常便宜,我觉得很多东西甚至比在国内还要便宜。而且这里的沃尔玛真不愧为supercenter (特大购物中心),就日常用品来说,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在那里买不到的东西。不过这里实在太大了,工作人员却很少,有时候很难找到想买的东西在哪儿。
买完东西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这次购物让我对雪城的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起初的寂寞感也已经减轻了不少。坐师兄的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雪城的晚霞真的很美。看着成群结队的飞鸟划过紫彤彤的天际,我突然相信,我在雪城的生活会很美好。
接二连三的小“惊”历
回到家后,我收拾收拾东西便开始大扫除。我清洗灶台的时候,感觉灶台下面烫烫的,于是掀开灶台的盖子查看,发现下面居然有两簇小火苗。我立刻慌了,心想:“不会是煤气漏了吧?或者是着火了?以前我在国内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情况,屋里就我一个人,我该怎么办?”我急忙给房东打电话,但那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房东的手机已经关了机。我又慌张地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妈妈,在妈妈的提醒下我拨打了美国的报警电话911。打完电话我便出了门,站在屋外等消防员来。没过几分钟救火车就来了,只见消防员火速跳下车通过窗户进了屋,好不威猛!消防员在厨房检查一圈后告诉我没有发现什么异样,这种煤气灶平时就是要留火种的,我这才舒了一口气。
翌日,我下厨做饭。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饭,没想到做到一半就又有意外发生:我削萝卜时不小心把自己中指的指甲给削没了。看着血不停地涌出来,我吓得六神无主。我急忙跑去校医院,结果到了那才知道看病要提前预约,“最早要到后天早上才有空档,”护士对我说。她建议我到旁边的医院看急诊。我想不能让血这么一直流,必须先止血,于是便先拿了点药自己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再去急诊。在急诊室,我居然等了三个小时,轮到我就诊时血已经止住了。医生看了看我的伤口说:“你处理得很好,我们也是这么处理伤口的,你就等它慢慢长好吧。”我十分无奈,早知道就不这么折腾了。
这些只是我初到雪城时的二三事。我在初到美国的头几个月中,还经历过各种让人感动、慌张、纠结的小事。渐渐地,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我越来越适应那里的生活模式,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原先看着又破又旧的房子有了家的温馨,曾经让我觉得荒无人烟的社区也成了我眼中的世外桃源。我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里,而我也由初来时的脆弱变得坚强起来。
作者简介:
到美国留学 篇12
1903年, 杜波依斯在论文集《黑灵魂》里提出美国“二十世纪的问题就是种族问题”。他在这本书里总结了非洲黑人被卖到美洲大陆后的生活经历, 指出黑人在美国生活的三百多年里为美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白人种族主义者因其黑肤色而把他们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杜波依斯把非洲裔美国人既是美国人, 又不被美国社会接纳的难堪身份归纳为美国黑人身份的双重性, 他把这种双重性形象地比喻为“双重意识”。他认为双重意识“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以另一个世界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灵魂, 而那个世界又是以满带嘲弄的蔑视和怜悯来看待黑人。黑人总是感觉到自己的双重性—— 一面是美国人, 一面是黑人;两个灵魂, 两种思想, 两个不可调和的奋斗目标, 在黑人头脑里不停冲撞的两个理想;黑人靠自身的顽强力量才使自己的身体未被撕裂开来。”非洲裔美国人在日常生活里的能动性和主观性已在三百多年的奴隶生涯中消磨殆尽, 杜波依斯的定义正好揭示了他们的独特心理特征。亨利·路易斯·盖茨也认为, “黑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 只有双重意识, 他们像白人隔着面纱看黑人那样看自己”。纳桑·欧文·哈根斯进一步指出:“黑人总是通过白人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 尽力想成为他想象中白人应该是的样子, 或者尽力干他以为白人想干的事。”这样, 黑人的个人身份最后就消极地、被动地取决于白人看待黑人的视角和态度。
三百多年奴隶生涯所形成的文化沉淀对20世纪的美国黑人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 造成的心理创伤仍然折磨着一代又一代黑人。尽管奴隶制早在1865年被废除了, 美国宪法的第14个修正案确立了黑人的公民权, 第15个修正案确立了黑人的选举权, 但是美国黑人要摆脱白人的强权和对白人的心理依赖仍然困难重重。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长期以来拒绝黑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不管白人如何排斥黑人, 事实上, 黑人居住在美国并与白人已形成了长达四百余年的共生关系, 已成为美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 “白人的排斥和种族主义把黑人置于一个卑下、低贱的社会地位, 迫使黑人进入双重意识的心理状态。”种族歧视引起黑人对白人的既爱又恨心理, 使黑人陷入既是美国人, 但又不被美国社会接纳的边缘人。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反思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问题, 并在其4部长篇小说《土生子》、《局外人》、《长梦》和《今日的主》里以文本的形式求证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赖特在描写黑人的双重意识时, 并没有把所有的黑人主要人物都局限在这种意识里。美国文学评论家尤金·E·米勒在《土生子的一个愿望》一书里也提及到赖特对杜波依斯理论的发展:“赖特把接触到的两种文化环境的‘我’一分为三, 即:强烈的自我意识、 对自我游刃有余的控制力, 和在‘我’生存的两个文化环境里产生的双重视角。‘我’的巨大推动力是利用这三个要素, 而不是被这三个要素利用”。赖特认为黑人的“自我”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孕育, 在20世纪的30年代已开始出现。因此, 他在其文学作品里极力展现黑人在新历史时期的亮点, 描写美国民权运动来临前黑人的思想和行为。
赖特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主要黑人人物是一批勇敢的、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反叛精神的新黑人。这些新黑人的头脑里拥有一种新的意识, 激励这些黑人为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做不懈的斗争。我把这种新意识取名为“第三种意识”。第三种意识是黑人在与自己的双重意识搏击过程中产生的, 是赖特小说主要黑人人物的精神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种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黑人的求生意志、对自我的追求、对男子气概的追求、对主观能动性的运用, 对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和暴力自我维权的渴望。第三种意识形成于黑人在种族社会里对更美好生活和实现自我的追求过程中。
黑人的第三种意识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它有助于黑人调节已吸收的白人文化与已保留的非洲根文化之间的关系。当吸收的白人文化占优势时, 他在思想和行为动作方面更加西化;当他对非洲根文化的坚守占优势时, 他就会有更强的黑人种族荣誉感。 (2) 第三种意识有助于黑人在文化移入过程中按照个人需求或社会阅历来吸收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那部分白人文化。 (3) 第三种意识有助于黑人形成强烈的求生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这种意志和渴望正成为黑人的“顽强力量, ”阻止“黑色躯体”在激烈的双重意识争斗中被“撕裂”。 (4) 第三种意识鼓励黑人去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激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美国梦。最后, 黑人完善自我的追求和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渴望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和阻挠时, 第三种意识促使黑人挑战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 以暴力实现自我的方式向白人社会发起反击。黑人的第三种意识会在文化移入中会不断得到加强, 成为黑人追求美国梦的巨大驱动力。然而, 具有第三种意识的这类黑人既不是滥杀无辜的恐怖主义分子, 也不是安心于现状的温顺黑人, 他们也时常受制于双重意识思想的束缚。这类黑人在遇到某种危机时刻才会展示其叛逆性。因此, 我把赖特揭示的这类新型黑人心理, 归纳为三重意识。从理论上来讲, 三重意识就是第三种意识与双重意识的结合体, 笔者以此专指赖特塑造的新黑人的精神和心理状况。
赖特认为白人社会对黑人第三种意识的压制会引起黑人的精神绝望、社会排斥, 甚至夭折。在美国种族偏见浓烈的社会氛围里, 大多数黑人淹没在自我憎恨的泥泽里, 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但是, 赖特对美国文学的创造性贡献是在其文学作品里塑造了一批新黑人, 粉碎了种族主义者宣传的旧黑人形象:黑人智商低下, 不求上进, 满足于现状, 愚昧无知, 对白人主子的严酷训导充满感激之情;如果没有白人主子的指引, 黑人就可能成为迷途的羔羊或堕落成危险的野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是美国种族主义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其生动、具体的写作手法, 赖特在其作品里揭开了美国黑人问题的面纱:种族偏见和种族压迫是黑人苦难的致因;种族隔离和白人至上论引起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相互恐惧、猜忌、仇恨和误解。黑人的第三种意识激活黑人的种族尊严和种族骄傲感, 在黑人争取社会平等、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所进行的斗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第三种意识仅被赖特小说中的一部分具有叛逆性的、有胆有识的黑人所持有, 但这表明部分黑人的觉醒是全体黑人觉醒的先兆, 同时也揭示了黑人意识从双重意识向三重意识方向发展的新趋势。黑人的第三种意识的逐渐形成预示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到来。虽然在赖特小说里拥有第三种意识的黑人不是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杀害, 就是被驱逐出国, 然而, 这些黑人的第三种意识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描写的桑地亚哥精神一样, “这种精神可能被摧毁, 但不可能被击败。”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而奋斗。
赖特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启示:任何人, 如果长期遭到主流社会的无情排斥, 都难免会陷入像黑人双重意识一样的心理窘境;任何国家里的较弱民族, 如果长期受到主流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像第三种意识一样的革命精神就会率先出现在这个民族一些先驱者的头脑里, 最后引起整个民族的觉醒。赖特在小说中揭示的三重意识概念不仅有助于解读美国社会非洲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 而且还可以用于解释那些遭到社会压抑和压迫的人们的心理状况。总而言之, 赖特的小说图解了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 不但为以后的评论家沿着杜波依斯开辟的道路解读非洲裔美国文学作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且还发展了杜波依斯的理论, 使读者对黑人意识形态的认识从双重意识深化到三重意识。本文提出的三重意识思想和第三种意识的概念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而且还具有巨大的学术理论意义。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为非洲裔美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课题、新方向和新方法。赖特发展了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 揭示黑人意识从双重意识向三重意识发展的社会现象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现代黑人的社会心理问题和黑人意识形态的发展, 为当代非洲裔美国批评的文本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从理论上丰富了非洲裔美国批评, 为科学、客观、完整地解读非洲裔美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摘要:理查德.赖特在其文学作品里不仅揭示出双重意识是黑人意识形态的普遍现象, 同时还揭示出一部分有叛逆精神的黑人的意识形态已从双重意识发展到了三重意识。三重意识中的第三种意识虽然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 但是它的出现戳穿了白人种族主义者贬低和丑化黑人的种种谬论。赖特的文学作品开辟了非洲裔美国批评的新视野。
关键词:双重意识,三重意识,非洲裔美国批评,赖特
参考文献
[1]Tyson, Lois.Critical Theory Today:AUser-Friendly Guide[M].New York:Garland, 1999.386.398.
[2]习传进.走向人类学诗学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J].学术论坛.2006, (9) :131.
[3]Du Bois, W.E.B.The Souls of Black Folks[M].New York:Bantam, 1989.
[4]Gates, Henry Louis, Jr.Introduction:Darkly, as Through a Veil[A].The Souls of Black Folk[C].W.E.B.Du Bois.New York:Bantam, 1989.
[5]Thomason, Elizabeth.The Souls of Black Folk[A].Nonfiction Classics for Students:Presenting Analysis, Context, and Criticism on Nonfiction Work[C].Vol.1.Detroit:Gale, 2001.328.
[6]Miller, Eugene E.Voice ofANative Son:the Poetics ofRichard Wright[M].Jackson:UP of Mississippi, 1990.
[7]庞好农.三重意识的张力:理查德.赖特笔下的种族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 (2) :88.
【到美国留学】推荐阅读:
到美国留学有哪些好处10-20
从美国精神到09-20
美国留学清单05-10
在美国留学11-05
美国留学 美国私立高中青睐哪些学生?11-24
美国硕士留学费用05-10
美国高中留学费用10-26
美国硕士留学条件01-08
美国留学计划高中08-20
美国留学面试法则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