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

2024-06-08

送电线路(精选10篇)

送电线路 篇1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屏山县35kV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

施 工 总 结

施工单位:甘肃省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屏山县35kV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施工总结

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其中包括: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工程于2010年10月15日工程开工,至2012年07月10日工程初步峻工。整个工程总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工程总概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四川省水利集团屏山电力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单位:成都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本工程施工单位:甘肃省 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2.4、该项目勘测设计合同; 2.5、招标合同书;

2.6、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相关批复文件;

三、施工概况与施工范围:

3.1 施工工程名称: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屏山县35KV以上电

网复建工程

3.2施工地点:屏山县境内。3.3施工规模:

(1)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线路约18.3km,导线采用LGJ-95;

(2)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含光缆),35KV线路约2.4km,导线采用LGJ-185;

(3)屏山县城郊一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建设长度约8.3km,导线采用LGJ-70;

(4)屏山县新县城变—金石化工(精铸厂)35KV送电线路工程,建设线路长度约4.6km,导线采用LGJ-95;

(5)屏山县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造工程,建设线路长度共计约6.418km,导线分别采用LGJ-120、LGJ-70、LGJ-95,该工程为企业自建项目;

四、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 施工安全负责人: 施工技术负责人: 施工质检负责人: 施工财务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施工材料负责人:

五、施工前期质量控制

1、成立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工程项目部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公司成立了以石福国同志为项目经理的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部。项目部面临现场,组织、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题。监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问题,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并确保施工服务质量的承诺。

2、制定质量目标

公司提出本工程建设质量目标:“按GB/T19002-200标准的质量体系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竣工投产的工程达到优良级标准,争创优质工程。

为实现工程建设的既定质量目标,工程项目部依据公司的质量计划、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及国网公司“输变电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对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验收规范、达标投产要求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即定目标。

3、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

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建立了以工程项目部为核心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从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专业师、质量专业师到各级人员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作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之形成一个严密、协调的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整体。

4、施工技术文件

为了指导施工,使施工全过程“有章可依”,工程项目部依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工艺标准。本工程分别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作业指导书》《立塔作业指导书》《架线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技术文件.5、原材料及器材的质量检验

本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均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程和规范、产品标准进行采购:对本工程所需的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等物资军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合格分供方,工地材料站收货时严格开箱检查。根据《进货检验计划 》的要求,对本工程事业的水泥、钢筋、钢材、铁

六、以工序管理为手段的质量控制

线路工程施工的工序包括基础开开挖、扎筋组模、基础浇制、杆塔组立、导、地线展放、紧线、导地线压接、附件安装、接地装置等主要工序。

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验、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这种质量控制方法,动员了全体职工参加,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克服了仅依靠少数专业技术人员以质量检查为手段的质量控制的弊端,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1、严格实行把关卡制度

严格执行关键工序的把关卡制度,加强上下道工序之间的检验交接工作,上道工序应保证不留质量、安全隐患到下道工序,下道工序应保证不接受留有隐患的上道工序。做到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准确地填写关键工序把关卡,把检验记录填写在检验卡上。

2、分部工程实行申检及检查签证制

对于基础工程和接地工程的施工,实行申检制。即班组在完成基坑开挖工序转入扎筋组模工序、由扎筋组模工序转入浇制工序等,均应向工程处申检,工程处质检验员和监理人员到现场检查合格,并做好记录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同样接地埋设前应由工程处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检查合格方可埋设.基础和接地的隐蔽工程在施工完成后,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在回填或埋土前应向监理部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申请后,组织人员到现场验收,检查合格后及时签证.导地线连接与补修,经监理人

员、项目部质检人员的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牵张紧线施工。未经监理检查、验收,自行回填、埋设或展放线,则不给予认可,并做违规处理。本工程现场监理师及项目部质检员在基础浇制前、浇制中、拆模后以及导地线压接、接地回填等隐蔽工程均进行了人证检查、把关,取的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

3、严格执行三级质检制度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工程合格率100%,工程按《送电工程施工检验计划》(QSD-10.003)程序性文件,对每个验收项目进行三级验收,既班组对完成的验收项目按100%进行自检,项目部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70%进行二级复检,在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且检查记录及检验报告齐全的情况下,由公司工程部组织有关人员按《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对验收项目进行抽检,公司安全质量部依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情况,分批对分部工程进行了三级验收。在完成三级验收,并在处理完缺陷的基础上,向监理申报转序报告,经监理复查合格同意后方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确保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实现项目工程建设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目标,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部及各施工队将始终把安全施工,特别是确保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为使项目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在认真执行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和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时,严格执行了本项目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1、项目工程建设安全工作思路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 3)、建立了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签订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状,重奖重罚。无安全事故者,给予加倍奖励,否则没收抵押金并加倍处罚。

4)、制定了适合本项目工程建设情况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施工队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使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5)、狠抓安全文明施工,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力求创建电网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一流现场的目标。严格按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自觉按照标准,规范每个作业程序环节,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高效、优质、低成本推进。同时,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加大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制止不文明施工行为。

6)、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以确定本项目工程的不可承受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或措施,控制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危害风险,同时,通过风险预测、辨识及评价,项目部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最终目的。

7)、各专业工序开工前,组织参加施工活动的全体人员学习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规程、规定、制度的学习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8)、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施工作业票制度,并在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签字认可。无措施和未交底,严禁施工。

9)、加强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建立机械设备

和工器具的管理台帐,工程中使用的工器具,使用前经过检查和试验,未经检查、试验的工器具,工程中使用。

10)、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施工队每月进行二次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施工班组实行每日巡查。

11)、每月召开一次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按照“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的要求,研究、协调解决与布置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每月组织项目部安全教育学习。

12)、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法规、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环境污染。以先进的技术方案保障安全,按技术交底制度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时严格按方案实施。

13)、随时接受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对安全和环境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要求改进安全和环境工作。

14)、当发生各类事故时,在保护好现场、组织施救的同时,按有关的规定,即时报告。同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15)、配备齐全的安全用具定期检验;各种安全和环境管理帐表册卡及应保存的资料齐全、有效,归档查阅简捷。

16)、做好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配置组织准备,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

为此,项目部全体员工,将铭记“我就是福建电力”的工作信条,大力弘扬“安全 保护环境;遵法守纪,创新发展”的公司方针,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全面优质、安全地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

八、工程综述

1、本工程从开工以来,由于施工进度情况、地方清赔工作的影响,导致我施工进度进展缓慢,实际工期受到严重的拖延。根据本线路的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合理组织施工力量,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克服了清赔难。整体工程于2012年07月10日全部完工,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分别于2011年01月10日、2011年04月10日和2011年06月30日经试验、24小时试运行后顺利投产运行,工程检查合格率100%.2、由于各因素限制,各分项工程即基础、立塔、架线工程等穿插于整个工程流序,施工总体上秩序井然。漳州电业局、武汉中超监理等单位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此我单位特表示诚挚的感谢。

甘肃省

送电线路 篇2

送电线路导线舞动可导致线路跳闸致使大面积停电事故以及大量金具、绝缘子的损坏, 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 风速、风向及迎风面覆冰的增加是引起导线舞动的主要因素。采取加装相间、线间间隔棒,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线夹回转式双摆防舞器、普通双摆防舞器, 根据档距不同加装防振锤及防舞器等措施, 可达到防舞动目的。

2 送电线路导线舞动危害

2.1 跳闸事故

输电线路发生强烈的舞动, 严重磨损、导致导线断股、脱落, 同时导线对地线放电, 会造成线路跳闸。输电线路发生强烈舞动, 所产生的纵向应力非常大, 对耐张杆塔强度起到了破坏作用, 部分耐张塔横担塔材扭曲变形, 导线间隔棒有断裂和松动现象, 跨越档导线断股、防振锤脱落。导线的舞动幅度比较大, 造成线路闪络是最常见的故障。由于导线舞动发生在多个档距内, 如果发生线路跳闸情况, 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频繁跳闸, 迫使该线路退出运行。

2.2 金具及绝缘子损坏

导线舞动会使导线会沿着线路方向窜动, 悬垂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摆动, 使各种金具连接处发生滑动磨擦。当绝缘子串越短时, 由于金具之间磨擦相对较大, 因此磨损越严重, 特别是架空地线线夹船体的凸轴处尤为严重。220kV以下线路会因短路烧伤; 500kV线路大跨越因使用滑轮线夹, 在舞动时导线船托滑出滑轮外, 导线来回窜动与滑轮直接摩擦。

3 线路舞动原因分析

3.1 气象条件

导线舞动是在某种特定的气象条件与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线路自身的各种参数结合到一起而发生的。一般情况下, 发生导线舞动的气象条件是:导线有覆冰、风力5级以上、风向与线路方向夹角大于45°。从观测到的舞动现象来看, 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多数导线上有覆冰时产生舞动, 可有时导线上没有覆冰也发生舞动;在同1档距内只有1相导线舞动, 有时多根同时舞动;有时架空地线发生舞动而导线不动, 有时架空地线不动而导线却在舞动。

观察导线舞动过程证明, 风和覆冰是发生导线舞动的主要原因, 气温、电流等条件则不是主要原因, 当有覆冰出现时, 发生导线舞动的概率最大。

3.2 线路结构及参数条件

从导线舞动情况看, 部分线路的结构和参数也是形成舞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同的环境、气象条件下, 分裂导线要比单导线容易产生舞动, 并且大截面的导线要比常规截面的导线易产生舞动。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电网建设力度的增强, 我国电网建设已明显呈现多分裂、大面积的发展趋势, 就此而言增大了舞动的可能性。

3.3 力学因素

由于导线迎风表面覆冰增加, 改变了导线的外形, 从而在风力的作用下, 产生了升力和扭距, 有一定柔性的导线产生了很大的舞动, 导线的整体运动会造成扭转更强烈的情况。

3.4 地形与地势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 导线舞动多发生于平原开阔地区, 开阔地区无论从风速还是空气的流态来说, 都更加有利于舞动的形成。通过气流对导线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 不规则的气流对导线的空气动力荷载, 将会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 而不及同一方向的气流所造成的空气动力荷载相互叠加塔。

4 防治线路舞动的措施

4.1 采用防治舞动装置

在防治送电线路舞动的工作中, 采用各种防治舞动装置与措施, 改变、调整导线系统的参数抑制舞动发生, 或减轻舞动强度, 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这类措施主要有合理布置分裂导线的间隔棒, 设计合理的双摆防舞器, 安装失谐器、整体式偏心重锤、扰流防舞器, 安装阻尼线、护线条。

4.2 加装间隔棒

加装相间间隔棒和线间回转式间隔棒后, 可以减轻导线舞动幅度, 同时也可以避免导线之间互相靠近造成相间闪络。在每相六分裂导线上隔段安装回转式间隔棒, 能够起到限力和降低共振的作用;在500 kV舞动区内的线路上根据档距的不同加装导线双摆防舞间隔棒;在阻尼间隔棒上加装重锤装置, 起到吸收振动能量、减振的作用。在一般档距下增加间隔棒的安装数量, 缩小间隔棒的距离, 起到防舞动目的。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 一定的风速、风向及导线的迎风面覆冰增加是导线舞动的主要原因。宜加强观测, 确定舞动易发地区, 可以加装相间与线间间隔棒预防导线舞动, 根据档距的不同加装导线防振锤及防舞器等。

4.3 合理设计线路

合理设计线路是防止送电线路舞动的关键。在新线路设计时, 可改进线路的走向、注意塔型的选用。进一步开展线路导线振动测量工作, 在线路舞动区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对线路导线振动状态进行监测, 并进行数据积累和分析, 为今后选择最佳防舞动方案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

5 结论

送电线路导线舞动的研究与治理, 工作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治理导线舞动的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对有可能产生导线舞动的地区, 在线路设计时就应采取防舞动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送电线路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丁锡广, 陶文秋.减轻送电线路导线舞动灾害的措施[J].高电压技术, 2004.2.

[2]杨振国.高压输电线路舞动及防治措施[J].吉林电力, 2008.5.

[3]陈正华.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及其防治对策的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4.

[4]蒋兴良, 周仿荣等.输电导线覆冰舞动机理及防治措施[J].电力建设, 2008.9.

浅析送电线路初步设计 篇3

关键词:送电线路;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128-01

初步设计是送电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一些重要问题,如设计原则的确定;不同线路路径方案的综合经济比较、最佳路径的选择及有关协议的取得,导线和避雷线、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正确性的充分论证和各种电气距离的确定;杆塔和基础型式的选择;通信保护的合理设计;严重污染区、大风和重冰雪地区、不良地质和洪水危害地段、特殊大跨越设计的专题调查研究;针对工程特点及设计实际情况的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各项设计的优选等都要在这一阶段解决。

1设计概述

①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②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说明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电力容量及导线截面,线路起讫点、长度、回路数,中间落点及连接方式;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和预算,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还应该说明线路是否包括降压运行的设计,进出两端变电所临时线的设计及检修站、巡线站的建筑设计等。③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④主要经济和材料耗用指标。主要包括全线总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说明每公里耗用的导线、避雷线,导线和避雷线用的绝缘子、金具、接地材料、杆塔、基础、水泥、木材等的数量。

2电力线路设计

2.1路径设计

①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发电厂)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②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从路径长度、可利用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条件,沿线路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特殊气象区,污秽地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跨越河流,各种障碍物,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除了从技术上比较各路径方案外,还要从线路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的处理及大跨越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2.2气象条件

①气象资料的分析及取值。对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自然灾害资料进行分桥说明。如果送电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择气象区。气象资料的取值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②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机电部分

①导线。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和分裂根数,论证导线型式、规格、分裂方式、分裂间距等,并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通过污秽区时,应说明是否采用防腐导线。此外,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发电厂)的相序排列情况,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②避雷线。按照设计规程规定,经分析比较,确定避雷线的型式、规格并列出其性能情况,确定避雷线的绝缘方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间隙距离及换位方式和防振措施等。③防雷接地及其他。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话动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确定避雷线根数、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照地质、地貌情况,说明采用接地装置的主要型式和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按照送电线路设计情况,计算雷电预期跳闸率和耐雷水平,以满足过电压保护规程的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应选择间隔棒型式,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提出防干扰措施。

2.4杆塔和基础

①杆塔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杆塔型式。设计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的成熟杆塔型式并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对新型杆塔的设计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经科学试验后再选用。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各种杆塔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使用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使用档距、线间距离、标准杆塔高度和分段高度、杆塔允许转角度数、杆塔重量等)及杆塔设计的主要原则。②基础设计。依据基础设计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和原则,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型式,并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点、地质、水文条件,每基耗用材料量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些特殊基础(如沼泽地基础、强腐蚀地区基础、大孔性土基础、特殊不良地质基础)的设计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提出处理措施。

2.5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设计一般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海峡等的设计,其档距在800 m以上或杆塔高度在80 m以上,且发生事故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故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予以特殊考虑。对线路跨越较大的山谷,是作为大档距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只对导线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进行处理。

①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②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③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④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和金具,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3结 语

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现场踏勘阶段,设计人员需不辞劳苦、反复踏勘,收集各种现场资料,比较各种方案以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方案。经过辛勤工作设计出的线路即使不是最好也是较为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

2002,(4).

[2] 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

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6).

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篇4

1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牢固树立“环保为重、文明施工”、“预防为主、保护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意识。

2在施工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检查各施工队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源保护、动物保护、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执行、处理情况。建立机构把环境保护落实到了各级负责人的头上。

3项目部在环保方面进行必要投资,为环境和水保提供资金保障,使环境保护和水保措施得到落实。施工现场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4.1 水泥尽量安排在库房内存储,在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4.2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载工程砂、石最高点不得超过车辆槽挷上沿200mm,边缘低于车辆槽帮上沿100mm;

4.3施工现场设专人管理车辆物料运输,防止遗洒材料,并将其拍实。

4.4生活垃圾应按当地要求集中存放或掩埋,严禁随意倾倒,减少对大气污染。

4.5严禁焚烧有毒、有害的塑料包装和废油等。

5施工现场的噪音扰民的措施:

5.1 施工中加强文明施工,尽量减少人为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5.2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扰民;

5.3施工现场配备了小型搅拌机,以减少噪声的扩散;

5.4加强平时对机械的保养和维护,降低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减少噪音污染。

5.5杜绝在夜间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6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6.1施工现场要保持整齐清洁;

6.2工地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时,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和行政管理部门汇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传播。

6.3施工现场设置饮水用具,保证职工有充足的饮用水,并有专人管理和清洗,保持卫生;

6.4施工现场就餐后的剩菜剩饭不得随意倾倒,应将其回收集中处理;

6.5施工现场应设立定点厕所,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大小便。

6.6生活区垃圾按指定地点集中,及时清理;

6.7 伙房炊事人员穿戴工作服,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生产,不赤背,不光脚,不随地吐痰,搞好个人卫生;

6.8伙房操作间、库房要清洁卫生,作到无蝇、无鼠、无蛛网并有防火措施,伙房内要清洁卫生。

6.9项目部及施工队驻地应设专人进行打扫,保持整洁卫生。

6.10职工宿舍被褥应叠放整齐,生活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生活用品不得随意摆放。水源保护的措施:

7.1教育职工牢固树立水源保护的意识;

8.6.2严禁在鱼池、芦苇湖附近堆放砂石料,严禁向水源内倾倒圬物、丢弃废弃物;

7.3在施工中,在满足施工及生活用水外,应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7.4严禁将降水井中抽出的水排入灌溉渠道。

7.5严禁向沙湖、鱼塘中排放废水和建筑垃圾。工地运输时的环境保护措施

8.1因地制宜,多方求助,向当地群众找询道路,并利用开辟好的山间小路及自然林区草木较少的地段去优先考虑开辟;

8.2 尽量减少对农田的踩踏,要树立“宁可多走几步路,不可多踩一分田”的思想。

8.3运输砂石料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遗漏。基础施工时的环境保护措施:

9.1基坑开挖时,应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基础回填时,应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回填在基础表面,以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起到保护植被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

9.2土方堆放时,应铺垫彩条布,保护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9.3降水井内抽出的水严禁排放进沙湖、农田和鱼塘。

9.4基础施工完毕后,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砂石等应掩埋。组塔施工时的环境保护措施

10.1组塔施工:运输塔材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因开方、修路而造成植被破坏。组立铁塔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在布置四方拉线时,应在保证施工要求的同时尽量将拉线地锚设置在植被较少的地方,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组片时在地形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多片连组,以防塔片太大,过多地破坏植被。

8.地貌,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0.3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在不影响组塔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采用塔材运输、组装、吊装流水作业,即运输部分塔材后,同时进行塔材组装、吊装工作,尽量减少塔材堆放场地,从而做到减少砍伐和避免对环境的破环。架线阶段时的环境保护措施

11.1 施工场地尽量选择远离居民区,植被少的空间;

11.2施工中展放引绳时应由熟练工带领,一次看准线路通道,避免过多的损伤通道植被。多条引绳尽量布置在同一条空间上,尽量少占用土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11.3施工人员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加强对地表植被和树木的保护工作。12防火、动物、文物保护

12.1组织学习国家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12.2施工驻地、仓库、施工机具停置及堆放料场等小型临时设施严禁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野生动物主要通道上设置,避免干扰动物活动,阻断其迁徙路线;

12.3施工中采取严格的草原区、芦苇湖防火措施,严格控制草原区火种,进入草原区严禁吸烟、取火及宿营;我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为消防组组长的消防机构,在各施工队成立草原区防火小组,专职消防员现场监督检查,由施工队长任队级消防组长,责任到位,坚决杜绝草原火灾现象的发生;

12.4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森林及动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本标段严励禁止任何打猎行为;

送电线路员工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总结这一年多以来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亭复Ⅱ回施工期间,这段时间是自己从事送电线路工作入门的阶段;第二阶段,20xx年春节过后至今,连续经历了达通线、亭复线π接、华复线π接三个工程,这段时间是自己工作能力巩固和提高的阶段。

20xx年7月初,刚来到公司没几天就顶着达州的烈日参加了亭复Ⅱ回复测工作。工程正式开工之后,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是项目总工曾发跃指导我的工作,把我领进了送电线路技术工作的大门,他是我的“恩师”。回想起来,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亭复Ⅱ回基础工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和曾工一起准备基础验收和质监检查所需的资料。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填写各种表格以及编写其他有关质量、安全和日常施工管理的资料。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那时以后,我可以独立完成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件事是亭复Ⅱ回架线施工之前,和曾工一起编写架线作业指导书,在这期间,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弧垂,而且发挥自己在电脑方面的特长,利用EXCEL表格简化了弧垂计算,此后的工作中我不断利用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进行各种施工计算和数据管理,将EXCEL应用到了送电线路技术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过后,还写了自己工作以来的第一篇科技论文――《EXCEL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

第三件事是亭复Ⅱ回架线施工的.时候,自己独自一人到陕西去办理了跨越襄渝铁路施工的相关手续。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单独负责办理过如此重要的有关工程施工的事情。但是,到了陕西过后,凭着自己过去在社交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第一次打交道的陕西人手里拿到了跨越襄渝铁路的施工许可证。当听到他们说“其他工程办了几个月都没有办下来,而我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办下来了”的时候,心里真是特别高兴。

20xx年春节过后没多久,达通线、亭复线π接两个工程相继开工,紧接着华复线π接也开工了,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已经基本适应了送电线路的工作,并且承担了许多有关工程施工的事情,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在此特别感谢我们的项目经理郭春林),从而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有了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

送电线路 篇6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并系好帽带,严禁坐安全帽或将安全帽另做它用。

2进入现场人员严禁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背心、短裤及裙装。严禁在现场内赤脚露背。

3进入现场人员必须穿统一制作且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着装整齐统一,佩带胸卡上岗。

4进入高处作业区域人员必须人手一条安全带,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悬挂位置必须符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要求,不得低挂高用。禁止不系安全带登高作业。5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不得打领带,不宜戴戒指、手链等饰物。

6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不得长发披肩,长发、长辫应塞在安全帽内。7使用砂轮机、切割机、电焊机及接触化学危险品必须戴防护镜。

8遵守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规定和操作规程,禁止无机械设备操作证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保证设备、设施不损坏和不发生人身伤害。

9严禁施工人员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闲杂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10严禁在送电线路施工现场随地大小便。

11严禁在河流、水库、池塘游泳和洗浴。

12结合施工季节特点制定夏季安全施工措施和冬季安全施工措施,在措施中结合作业现场的特点,制定安全施工的措施,增加安全文明施工的设备、设施。13严禁施工人员在险要地形下方或在基坑内休息,以防土石方坍塌造成伤害。14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部位、场所、设备、环境、管理、工器具、作业人员动用可能引发的危险点,应制定预防措施。

浅析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 篇7

根据工程设计实践, 以近年来设计工作为例, 出现的新特点如下:电力线路横跨多县、市, 在系统中有重要地位, 设计为高可靠性线路;途经地段工农业发展迅速, 大多线路临近或穿行于严重污秽区, 对线路绝缘要求高;地段临近山根, 风速大, 覆冰厚, 微气象条件复杂, 对线路结构要求高;个别地段水位埋深浅, 地表水、地下水对线路基础影响较大;与铁路、高速公路、等级通信线、110k V电力线数次交叉跨越;OPGW作为1种新兴的信息传输通道, 在电力系统越来越普及, 设计时必须考虑;大量采用先进设备, 计算机深入到测量、设计计算、成图等各个方面, 显露绝对优势。

2 线路设计优化

2.1 基本要求

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作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 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2 优秀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实现

2.2.1 变电站出线廊道规划与实施

因近年来变电站出线要求非常频繁, 故出现变电站前廊道有限, 站内有间隔而站外无廊道的问题, 合理规划进出线廊道显得更加重要。根据变电站供电范围内的负荷预测, 许多分析、计算必须到位, 除按常规布置廊道外, 应满足确保本期, 服从长远, 兼顾后续的设计原则, 通过现场测量地形, 计算机AUTOCAD绘图, 考虑其中各回出线单双变换的情况, 合理选择单双回路终端杆塔型。必要时, 可选择近年来我国大量采用的钢管终端塔, 甚至采用电缆进出线, 以使各回出线均满足安全距离。

2.2.2 线路走径的优化设计

线路路径的选择是整个线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和技术经济性, 在线路工程主要经过农耕地, 村庄布点密集, 线路两端变电站廊道紧张, 线路路径选择的重点放在避开厂企业、村镇的规划区、不良地质地带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与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线、Ⅱ级通信线的交叉跨越点, 满足对通信线影响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使得线路路径最短, 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施工和运行条件方便。

在施工设计中, 在初设走径图的基础上, 应准确测量, 合理调整路径, 减少曲折, 缩短距离, 做好局部设计。在山区线路设计时, 有些设计过分强调为便于施工运行沿公路走线, 因此遇上林区即大范围避让。作为选线人员, 应先在地形图上认真分析定线, 再到现场踏勘核对, 落实预计的方案是否可行, 以避免出现“之”字形、半圆形、大转角等

2.2.3 详尽调查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

为使工程能获得较精确的沿线气象条件, 应根据规程对观测场、距本线路距离的要求, 走访气象站, 经计算平均最大风速、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雷暴日数, 结合沿线现有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造成自然灾害等资料情况分析后, 获得本线路的气象条件结果表。

2.2.4 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杆塔位排定原则杆塔位排定

依据《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和本工程所采用的各种杆塔设计条件进行。线路通过经济作物林区时, 不砍伐通道, 对与个别垂直距离不满足要求的进行剪枝、削顶, 甚至砍伐, 线路跨越普通树木时, 按砍伐施工通道和保证安全运行的原则进行设计, 如须砍伐防护通道, 按照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2倍进行。在非经济林类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导线与树木 (考虑自然生长高度) 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4.5m情况下不砍伐防护通道。

2.2.5 主力杆塔和地线的选型设计

根据以往工程的设计经验, 在杆塔选型中一般采用根据工程导线型号及水文气象地质特定情况而选择在该地区使用了多年的杆塔型, 这些塔型, 具有丰富的施工及运行经验, 不仅可以缩短设计订货周期, 同时有利于运行单位的检修及备品备料。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

2.2.6 交叉跨越的设计保证

近年来线路工程的一大特点是交叉跨越多而线路在果树、枣树地里的测量异常困难, 故实际中在果树地里运用了高架穿线进行测量, 在果树树梢上看过去;在枣树地里采用仪器架低, 利用枣树树身之间空隙穿行, 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如遇到大树干、临时房屋, 采用几何法进行修正。

3 技术分析

3.1 单回路塔与双回路塔配合问题

长期以来, 当变电站架构排定后, 由于终端塔位及廊道限制, 为保证当期线路及后续工程的顺利进出线, 在终端多采用双回路终端塔, 在廊道规划中拥挤地段多采用双回路架设, 这带来1个单双回路变换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单回路各相导线最大风偏时在直线塔上悬垂绝缘子串偏移造成导线对杆塔净空距离、导线线间距离无法满足规程要求, 此类教训很多。另外, 线路两侧变电站相序经常出现不吻合情况, 在单回路上双回路塔档内进行调整是经常采用的1个方式。例如祥周电厂1回220k V输电线路进入某站段即是这种情况下处理较好的1个例子, 当时有2种方案可供选择, 一是采用单回路耐张塔, 另一是采用直线猫头塔。根据实际, 按规程要求, 对线路直线单回路塔和双回路终端塔配合情况进行计算机软件详细计算, CAD准确绘图, 提出理论计算模式, 最终拿出合理的直线塔位移施工图纸 (一般情况下, 直线塔不作位移) 。并根据两端变电站相序情况, 提出了相序调整方案。该方案被采用后已运行2年多, 各方面均证明设计合理, 计算准确, 且经济效益显著。

3.2 铁塔基础改进

500k V桂林变电站至木马变220k V双回、双分裂送电线路在施工中遭遇连阴秋雨, 线路所经局部地带地下水位很高, 个别塔位积水成池, 施工机械无法展开。如采用常规基础, 不但施工难以进行, 工期难以保证, 基础安全受力也受到一定影响。根据雨季现场情况, 参考各单位意见, 对常规基础进行改进, 确定基础型式为“自重式基础”, 即基础的抗拔、受压、抗倾覆均由基础自身完成, 不再考虑土壤受力。

基础改进应注意2个方面: (1) 正确分析铁塔基础受力, 应首先保证安全, 针对轴心受压基础, 轴心受拉基础, 分别选取不同的K值。 (2) 新基础计算的前提条件是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若地质属淤泥或淤泥质土, 则必须进行重新设计。

3.3 降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措施

要解决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偏高的问题, 先要对偏高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 到现场认真勘探测量, 进行严格的计算设计,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降阻措施, 主要有: (1) 水平外延接地, 杆塔所在地若有水平放设的条件, 则尽量采用此法。因其施工费用低, 不但可降低工频接地电阻, 还可有效地降低冲击接地电阻。 (2) 深埋式接地极, 如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 可用竖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极。

3.4 城市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工业城市, 负荷水平、负荷密度高速发展, 要求电能以220k V或110k V输送至负荷中心, 而城市建设中的市政规划, 对景观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对架空线走廊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土地和环境景观等资源的占用不再是无偿或微不足道的了, 线路建设中用于征地赔偿和搬迁以获得走廊使用权的各项费用在建设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某些情况下, 采用单侧三相垂直排列的杆型, 虽仅架设一回线路, 但与电缆线路比较, 效益却很可观。狭窄的路径走廊, 促使钢管杆的出现, 它在技术上能满足输电线路的要求, 如价格与角钢塔可比时, 其应用领域将更广泛。钢管杆不仅造型美观, 安装快捷, 占地面积省, 符合现代城市环境对架空线路的高要求, 而且还与城市地势较为平坦, 走廊宽度小, 线路施工不方便等特点相适应, 故得以迅速发展, 给设计选择带来了方便。

线路的走廊宽度由塔头尺寸、风偏、安全距离3部分组成。减少线路走廊宽度的关键在于控制塔头尺寸和风偏。采用固定挂点的直线杆塔以及固定跳线的耐张塔, 是减少塔头尺寸和限制导线风偏的有效措施, 也是控制走廊宽度的有效措施。走廊的日益紧张, 发展的趋势将是多回路、大截面。

摘要:近年来,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良好发展, 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的设计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 故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针对工程设计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推导、实践应用, 总结设计经验, 为线路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高压送电线路,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浅析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 篇8

关键词:架空线路;送电线路;路径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015-02

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下文主要从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多种情况考虑论述。

1选线步骤

选线的目的是在线路起讫点间选出一个技术上、经济上较合理的线路路径。分为室内图上选线和现场选线两步进行。

1.1室内图上选线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先期准备工作,包括取得各种所需资料并在地形图上设计线路方案。过去一般需要现场测得地形图,如今各测绘单位就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图上选线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必要时也可选用比例尺比五万分之一更大的地形图。地形图最好要较新版本的,比例要切合实际,观看此比例的图纸既可把握全局又可兼顾局部。

先在图上标出线路起讫点、必经点。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有关城乡规划、工矿发展现划、水利设施规划、军事设施、线路和重要管道等),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同时考虑地形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绘出几个方案,经过比较,保留两至三个较好的方案。

根据系统远景规划,计算短路电流,校验对重要电信线路的影响,提出对路径的修正方案或防护措施。向邻近或交叉路越设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征求对线路路径的意见,并签订有关协议。签订协议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有关规程的规定,应本着统筹兼顾、互谅互让的精神来进行。然后应进行现场勘察,验证图上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有无图上未标明的障碍物,与图上不符的地形、地物及沿线交通情况),了解特殊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有时可不沿全线路勘,而仅对重点地段如重要跨越、拥挤地段、不良地质地段进行重点踏勘。对协议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地段、大跨越地段、地下采空区、建筑物密集预留走廊地段等用仪器初测取得必要的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室内选线还可结合各类卫星图片软件同步进行参考(文章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为Google地球)。该类软件对大部分城市均有较清晰图片,在先期选线过程中可尽量避开现有地表设施,将线路路径合理化、准确化。选定后的路径在该软件中均可查出任一点经纬度坐标,对下一步的现场选线具有指导性作用。

经过上述各项工作后,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1.2现场选线

现场选线是把室内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为定线、定位工作确定线路的最终走向,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的临时目标(转角桩、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在现场选线过程中,还应顾及到塔位特别是一些特殊塔位(如转角、跨越点、大跨越等)是否能够成立。对于超高压送电线路,还应考虑沿线每6~8 km有一设置牵引机或张力机的场地及设备运达场地的条件。

现场选线的工具早期多为经纬仪及全站仪。现GPS测量(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较为普遍,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既快捷、精准度又较高,且可大量减少在选线过程中的林木砍伐量,将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结合上文中提到的线路路径在Google地球中查出的经纬度坐标,可在现场较为快速准确地将路径选定。若要将其绘于地形图上,只需将经纬度坐标换算为地形图对应坐标系数据即可。

2路径选择的原则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遵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令。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交通条件及地质地形情况考虑。沿线交通便利,便于施工、运行,但不要因此使线路长度增加较多。若条件允许,最好将路径选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现在的施工及运输一般都由较大型的机械来承担,若交通不便,势必影响施工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路径长度最短、转角少、角度小、特殊路越少、水文地质条件好、投资少、省材料、施工方便、运行方便、安全可靠。

地质方面一般应观察记录沿线地质地貌现象,对土、石、水等做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分析,如土壤种类、湿度、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等。除按上述常规经验选择外,还应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以免地面塌陷而危及线路安全。如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省份,采空区相当多,再加上部分小矿私挖滥采,造成了许多地区地面塌陷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另外,线路应尽可能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防护林带、公园等,必须穿越时也应选择最窄处通过,尽量减少砍伐树木。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免拆迁,减少拆迁房屋和其它建筑物。线路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减少基础施工量。应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应避免和同一河流或工程设施多次交叉。

3选线的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①线路与建筑物平行交叉,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或接近,线路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相接近时,应符合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②线路应避开沼泽地、水草地、易积水及盐碱地。线路通过黄土地区时,应尽量避开冲沟、陷穴及受地表水作用后产生强烈湿陷性地带。③线路应尽量避开地震烈度为六度以上的地区,并应避开构造断裂带或采用直交、斜交方式通过断裂带。④线路应避开污染地区,或在污染源的上风向通过。

3.2对选择转角点的要求

线路转角点宜选在平地,或山麓缓坡上。转角点应选在地势较低,不能利用直线杆塔(因上拔和间隙不足等)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处所,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转角点应有较好的施工紧线场地并便于施工机械到达。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避免造成相邻两档档距过大、过小使杆塔塔位不合理或使用高杆塔。

3.3对选择跨河点的要求

①应尽量选在河道狭窄、河床平直、河岸稳定、不受洪水淹没的地段。对于跨越塔位应注意地层稳定、河岸无严重冲刷现象。塔位土质均匀无软弱地层存在(淤泥、湖沼泥滩、易产生液化的饱和砂土等),避开地下水位较深地段。②不宜在码头、泊船的地方跨越河流。避免在支流入口处、河道弯曲处跨越河流。避免在旧河道、排洪道处跨越。③必须利用江心岛、河漫滩及河床架设杆塔时,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水文调查和断面测量。

3.4对选择山区路径的要求

①尽可能避开陡坡、悬崖、滑坡、崩塌、不稳定岩堆、泥石流、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②线路和山脊交叉时,应从山鞍经过。线路沿山麓经过时,注意山洪排水沟位置,尽量一档路过。线路不宜沿山坡走向,以免增加杆高或杆位。③应避免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必要时,杆位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冲刷的地方。④特别注意交通问题、施工和运行维护条件。

3.5矿区选线的要求

线路进入矿区时应尽量避开矿区,或少压矿带。当线路必须在矿区(如煤田)上架设时,应考虑在煤田境界线或断线上架设,以便共用安全煤柱。当无境界线或断层线可利用时,应尽量垂直煤田走向架设,缩短通过煤田线段的长度。

在矿区煤田范围内架设的送电线路时,尽量使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同时遭受塌陷的影响。

3.6线路经过多气象区选线的要求

由于大部分输电线路位于山地,地形复杂、植被繁茂。云南又属高海拔地区,所以一条线路途经多气象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使线路节省投资且安全可靠,在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反复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若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气象条件较好区域的等高线沿地势走线,确需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的,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同时应尽量缩短穿越长度。

同时,对于线路途经河谷、湖泊、沼泽、山谷受风面等微气象区域时也应尽量避开。

3.7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

①要调查清楚已有线路、植物等的覆冰情况(冰厚、突变范围)、季节风向、覆冰类型、雪崩地带。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

②避免靠近湖泊且在结冰季节的下风向侧经过,以免出现严重结冰现象。

③避免出现大档距,避免线路在山峰附近迎风面侧通过。

④注意交通运输情况,尽量创造维护抢修的便利条件。

4结 语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不可一概而论。一条线路很难通过一次勘测就可以完全通过,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线路走向。选择路径过程除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但不论过程如何,路径选择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将路径合理化、经济化、安全化。以上是本人在线路设计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以求改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荆林国,张韶晶.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电气化,2006,(11).

[2] 张俊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小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3] 黄焰林.输电线路设计与维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5,(10).

[4] 林健.城市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J].福建电力与电工,1999,(2).

[5] 王璋奇.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电力建设,2002,(1).

送电线路 篇9

1一般交叉跨越测量,可采用直接丈量、红外测距和视距法等方法测定其距离和高差,

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应就近桩位一测回施测。

2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或穿过)已有电力线,应测量中线交叉点最高线(或最低线)的线高。

当线路不是正交,且左右杆不等高时,尚应测量左右边线有影响一侧交叉点的线高以及风偏点的线高。

当交叉跨越杆塔时,应测量杆塔顶高程及平面位置。

3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应测量交叉点的线高。当左右杆不等高时,尚应选测风偏点的线高。对一、二级弱电线应施测其交叉角,并记录两侧杆号、杆面型式、材质及通向。

当跨越弱电线路杆位时,应施测其杆顶高程,并在送电线面平断面图上予以注明,

4送电线路交叉跨越一般通航河流和水库时,应配合设计与水文专业按照第四章高程联测的要求进行洪水位联测,并实测水位,注明施测日期。

当采取多档跨越,河中立塔时,应根据设计和水文专业的需要,进行河床断面的施测。

5送电线路交叉跨越铁路和主要公路时,应施测交叉点轨顶和路面高程,并注记铁路被交叉跨越处的里程。

6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房屋时,应测量交叉点屋顶高程,注记屋顶的建筑材料、结构类型、房屋间数(边线外5m以内)。

7送电线路通过林区时,选测注记主要树种的名称和高度,并表明范围。

8送电线路跨越电缆,油、气管道等地下管线时,根据调查了解和设计提出的位置,施测其平面位置、交叉点地面高程及交叉角,并注记管线名称和通向。

9送电线路跨越架空索道、特殊管道、渡槽等建构筑物时,应施测交叉点顶部的高程,并注记被跨越物的名称、通向和材料等。

110 kV送电线路设计与施 篇10

关键词:送电;线路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4-0018-02

1送电线路路径选择

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选择路径应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以及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并应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的进出线,应根据厂、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对规划中的两回路或多回路线路,在路径狭窄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

耐张段的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 km;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 km;分裂导线及以上线路不宜大于20 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小。

对于700 m大跨度,线间甩离为7 m;对于700 m以下各种档距的控制计算:

式中:D——导线水平间距离,m;

La——悬垂绝缘子长度,m;

U——线路电压,kV;

f——导线最大弧度,m。

有大跨越的送电线路,其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大跨越杆塔,一般设置在5年重现期的洪水淹没区以外,并考虑30~50年河岸冲刷变迁的影响。

2导线设计

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除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外,还要按电晕及无线电干扰等条件进行校验。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海拔不超过1 000 m地区,采用现行钢芯铝绞线国标时,如导线外径不小于9.6 mm,可不验算电晕。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70℃(大跨越可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应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采用0.5 m/s(大跨越采用0.6 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0.1 W/cm2。

导线和地线(以下简称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架设在滑轮上的导、地线,还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张力。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6%。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情况决定。

导线弧垂取值依据:

设LGJ-70导线,K=2.5,气温+400℃.r=10 m/s,风速25 m/s,查弧垂直计算表得出结果列于表1。

当挡距大于500 m小于700 m时,查弧垂曲线得600 m 时,f=40.30 m;650 m 时,f=42.30 m;700 m时,f=45.86 m。线路采用三种规格不同的铁横担和一种单杆单线跳线横担及跨越铁路一处的双秆6 m长双横担。水泥杆底盘800×800×l00 mm,拉线底盘600×300×200 mm和800×400×200 mm。如遇有稻田烂泥时则基础采用混凝土加固。

3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110 kV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在海拔高度1 000 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7片。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7的基础上增加。

为保持高杆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过40 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 m,应比表9.0.2所列值增加1片同型绝缘子,全高超过100 m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送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的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110 kV送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送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 km地线。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山区110 kV单地线送电线路宜采用25°左右。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

S≥0.012L+1 (2)

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

L——档距,m

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5 Ω。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 Ω。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 mm2。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 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通过耕地的送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线的安全运行。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须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

4基础施工组织

110kV送变电施工项目根据地形、工程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施工中具有点多、线长、面宽的特点。点多是因为工程施工的作业点繁琐、作业点多;线长指线路长度长,面宽指涉及面宽,有新建、扩建、改建及抢建等项目;施工具有流动性,国家电力网点遍及全国各地,施工项目也遍及全国各地,因为施工高度流动、高度分散,施工管理难度大、协调性差,施工人员、工具和设备频繁地在各个施工项目之间流动;施工具有复杂性,因为是施工的室外工作,天气变化对施工影响很大,露天野外作业条件差、地质和水文条件变化、地理条件恶劣、交叉跨越复杂等。

综上所述,送变电施工项目在建筑业内属于高强度、高风险作业,因此在施工全过程加强施工组织是保证安全有效施工的前提条件。

①现场检查,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制动装置、地锚、夹具、钢绳、卷扬机等器械的安全性;准备就绪确认后再施放电缆。

②密切监督施工关节点,在施放电缆时要密切注意电缆盘支架及电缆下滑的控制,发现有失控的前兆就立即停止。

③确保人身安全,如果发生电缆失控下滑时,必须注意电缆的控制人员,提前撤离,杜绝生命危险。

④防止漏电,做好检查。在施放电缆时应该注意到电缆的外皮不被划破,如果有划破应该在电缆的外层钢丝上刷防锈漆,进行防腐蚀并用绝缘带包扎处理。

5结 语

文章从110 kV送变电施工项目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导线设计、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以及基础施工组织,结合送变电施工项目的特点,构建了一整套的送变电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GBJ233-90,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

[2] 顾济江.110kv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问题探讨[J].广西电业,2003,(7).

[3] 蒋庆其,冯炳文.电网建设工程危险点预测与预控措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上一篇:材料型选择题做法下一篇:致帮扶单位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