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架空送电线路

2024-08-28

RTK架空送电线路(精选11篇)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1

1 提出问题的背景

本文以柬埔寨王国斯登沃代水电站~欧桑变35kV线路工程为例, 该线路的全部路径均为原始森林, 地形复杂多变, 各种树木高大密集, 无法使用GPS-RTK, 只能利用全站仪进行线路选线、平断面测量及终桩定位, 由于砍树工作量非常大, 通视十分困难, 运用两台全站仪互相配合测量, 每天的最大进度也只是500m, 进度十分缓慢。现以其中典型的一段为题, 设当前测量桩为上一耐张段的终点B (Xb, Yb) , 根据现场踏勘选线, 本线路下一耐张段的前进方向必须从一狭窄的山涯之间C点通过, 不允许左右偏移, 否则将会导致线路方案不可行, 由于无法准确地获得C的坐标, 在当前测量桩无法直接观测到C的情况下, 那BC耐张段的前进方向就无从得知了, 工程只能暂停下来。因此, 除了如何确定BC的最终方向之外还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 能够利用树木间的狭小缝隙不断地调整全站仪视线方向测设线路中线方向桩或杆塔们桩, 做到尽量少砍树或不砍树; (2) 让测量数据直观的表达各测量点是否符合线路平断面测量的要求, 即时指挥司镜员现场选取平断面测量点。

2 实施方案比选与测量公式推导

由于C点的现场位置已经确定, 不能横向左右移动, 因此, 要获得C桩的测量坐标, 只能先在B桩至C桩之间布设支导线, 采用支导线的测量方法来计算C桩的测量坐标, 以此来确定BC耐张段的最终方向, 然后才能开始测量BC之间的平断面和杆塔位桩。由于支导线长度为3km, 中间导线点至少四十点以上, 如何保证终点C的测量精度尤为重要, 因此, 宜采取复测支导线的方式进行实地测量与数据处理, 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对支导线观测数据进行检核与平差, 保证测量精度,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每个导线点上分别观测其导线的左角与右角各半测回, 同时还往返观测对应的相邻导线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角一测回, 各测回距离差要求≤10mm,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fw= (β左+β右-360) ≤5", 垂直角一测回指标差≤20", 实际观测数据超出以上要求的一律重新测量, 直到合格为止。

根据B、C的推算坐标 (Xc, Yc) 就可以进行BC耐张段的平断面测量了, 然而, 由于以上推算得出的坐标均源自以上一耐张段采用的坐标系, 直接使用这些坐标来测量BC之间的平断面, 难以判断各测量点与线路中线的相对位置。为简化计算, 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建立一个以本耐张段最终方向为X轴的相对坐标系, 根据输电线路测量的作业方式, 本文以线路中线的最终前进方向 (B→C) 为X轴, 且规定前进方向的方位角为180°、以耐张段后面的转角杆位桩B的中心点为原点 (0, 0) , 经过原点且与X轴垂直的方向为Y轴, 左为正右为负, 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本耐张段坐标系。设耐张段后转角桩B的推算坐标为B (Xb, Yb) , 前方向桩C的坐标为C (Xc, Yc) , 各支导线点T的推算坐标为 (Xt, Yt) , 那么, 就可以通过测量坐标反复得出的线路最终前进方向的方位角为Fb~c和假设独立坐标系原点至任意各导线点的方位角与距离分别为Fb~t和Dt, 则各支导线点的假设独立坐标系相对坐标 (X, Y) 转换公式:

所有导线点的推算坐标都通过以上公式转换为假设的独立坐标系坐标。依据这些导线点的相对坐标及相对坐标方位角设站, 利用坐标法测量线路平断面, 即使这些测站点不在线路中线上, 但依据全站仪显示的三维坐标数据 (X, Y, H) 就能直观地判断各测量点的离中与归线累距的情况, 也能够完成大多数平断面点及中线方向桩、杆塔位桩的测量工作。然而, 在通视极为困难的原始森林中往往只能选择一些狭小的缝隙作为测设的视线方向, 因此, 在任意指定的方向上事先确定相邻杆塔位的档距及测站至线路中线的距离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但需要通过已知两点坐标确定的参考直线、参考直线外的任意点坐标及经过该点任意非平行方向的方位角来求解它们的交点坐标。

设耐张段后转角桩B的坐标为B (Xb, Yb) , 前方向桩C的坐标为C (Xc, Yc) , 中线以外的测站点坐标为 (Xo, Yo) , 测站至中线任意交点P的方位角 (即全站仪现场瞄准的目标方向的水平角读数) 为β, 全站仪任意视线方向与线路中线的交点为P (Xp, Yp) 。依据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利用点斜式直线公式可以求解得待定点P的坐标公式。直线BC的斜率公式为, 测站任意视线的斜率公式为。由这两个斜率公式组成以求解Xp、Yp等两个未知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经过移项与变换后求解该方程组得:

依据公式 (3) 、 (4) 及上述已知点的坐标数据及全站仪任意视线方向的方位角β, 就能求出全站仪现场瞄准的目标方向与线路中线的交点坐标, 这样, 在一个可以通视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棱镜就可以很快地完成线路中线上的方向桩、杆塔位桩的测设工作。从公式的推导过程看, 它不仅适用于相对坐标系中的线路勘测, 还适用于绝对坐标系中的任意直线的测设。这种在参考直线外设站测设参考线上各点的测量方法, 安置一次仪器就可以根据全站仪的任意视线方向同时测设参考直线上的很多个点位, 与传统放样方法相比, 可大大减少安置仪器的次数。因此, 采用两点参考线放样, 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放样的速度和精度, 在通视困难的环境中更显优越性, 操作灵活快捷, 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 结语

本文利用支导线的计算成果数据建立相对坐标的转换模型, 让本耐张段的线路平断面测量都使用以本耐张段最终方向为X轴的相对坐标系之中进行, 通过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式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各平断面测量点的实际情况, 而通过任意的视线方向去测设中线上的方向桩或杆塔位桩则更胜一筹, 都可以即时指挥司镜人员的行动, 大幅减少砍伐开路与转点设站的工作量, 避免了过多的转站, 不但提高了测量精度, 还大幅提高了野外的工作效率高, 因此, 以上测量方案很适合困难山区的送电线路平断面测量的需要, 值得同行参考使用。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2

2011-07-23 15:36:03 作者:zzsen 来源: 浏览次数:40

调研分析造成北京市当地送电线路工程征拆赔偿工作难度大、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推进此项工作的成功经验与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征拆赔偿工作效率、降低赔偿费用水平的建议,为电网企业改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进程、控制工程造价,推动电网发展。

作者:杨力俊

摘要:调研分析北京市 2006-2008 年间 220kV 及以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征地及拆迁赔偿费用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当地送电线路工程征拆赔偿工作难度大、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推进此项工作的成功经验与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征拆赔偿工作效率、降低赔偿费用水平的几点建议,为电网企业改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进程、控制工程造价,推动电网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建场费;征地补偿;拆迁赔偿

1.引言

针对当前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工程前期征地拆迁赔偿工作难度逐年加大、赔偿费用逐年攀升的现状,开展了北京地区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以下简称“建场费”)情况专项调研工作。

通过本次调研分析,一是系统掌握建场费的费用水平、变化趋势和实际使用情况,为电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细化造价管理提供决策支撑;二是总结当地在工程前期征拆赔偿与政策处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便于进一步提升征拆赔偿工作水平、控制工程造价;三是总结、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深入揭示电网工程征拆赔偿工作同各项法规、管理制度间的矛盾所在,为电网企业及当地政府积极改善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推动电网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1 工程范围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析的工程样本为2006-2008年度投产的220kV及以上新建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共收集上来工程样本 11 个,总杆路长度 201.40 公里,静态投资合计约 23.48 亿元。

1.2 分析内容及分析方法

(1)主要分析内容

重点分析北京地区送电线路工程征地拆迁赔偿费用的构成特点、费用水平,及其在 2006-2008 年间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同时对比分析实际赔偿标准与政策标准之间的差距。

总结近年来开展征地拆迁赔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策略措施,提出进一步提升此项工作效果的几点建议。

(2)分析方法及分析指标

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对比分析、偏差分析等方法对线路工程建场费水平、变化趋势、费用构成及特点、关键因素及变化原因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分析中采用了平均单基塔费用、单位面积费用、单位公里费用、单位容量长度费用等造价评价指标,以及平均单位公里塔基数、平均档距、平均单基塔征地面积和单位公里塔基征地面积等技术评价指标。

2.送电线路工程征地拆迁赔偿费用分析

2.1 费用水平及变化趋势

采用平均单基塔费用、单位面积费用、单位公里费用、单位容量长度费用四类指标对建场费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分析了建场费占工程其它费用和静态投资的比例.1)建场费水平及变化趋势

北京市近三年送电线路工程建场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 220kV 线路工程来看,单位建场费年均递增率各指标均在 120%左右,2008年平均单基塔建场费、单位公里建场费和单位容量长度建场费水平分别达到 195.09 万元/基、648.98 万元/km、6.35 元/kVA.km;建场费占工程其它费用的比例为 85%以上、占静态投资的比例在 35%以上,且呈现逐年小幅递增的趋势。

2)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工程建场费水平比对

从 2008 年数据分析看出,相比于 220kV 线路工程,500kV 线路工程平均单基塔建场费是前者的 1.76 倍、单位公里建场费是前者的 2.01 倍、单位容量长度建场费是前者的 1.2 倍。可见,不考虑输送容量,500kV 线路工程建场费大约是 220kV 线路工程的两倍,但考虑输送能力后,两者单位建场费相当,500kV 略比 220kV 多一点。

2.2 费用构成及变化趋势

塔基占地征用费、施工场地租用费、走廊拆迁赔偿费和跨越费是构成建场费的四项主要内容。这里采用单位公里费用指标对四项费用构成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测算分析,同时分析了各项费用在建场费中的占比情况。

北京市近三年送电线路工程塔基占地征用费、施工场地租用费、走廊拆迁赔偿费和跨越费四项主要费用构成的单位公里造价水平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增幅显著。

从各项费用占建场费的比例情况来看,走廊拆迁赔偿费占比最大,220kV工程为80%左右、500kV工程约为90%,其次是塔基占地征用费,220kV约为 5%-15%、500kV 约为 4%,施工场地租用费和跨越费占比较小,220kV分别为 10%和和 1%左右、500kV 约为 3%和 2%左右。

2.3 实际赔偿标准与政策标准之间的偏差

在近三年的征拆赔偿工作中,除了青苗、树木赔偿及征地补偿时的各项税费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政策标准执行,其余各项补偿、赔偿、租用等费用则是在评估价格的基础上再经协商达成的协议水平,相比于政策标准有较大的偏差。从 2008 年的实际赔偿标准来看,土地征用费(主要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大约是政策标准的 8、9 倍,住宅房屋拆迁赔偿费约为政策标准的 3-8 倍,非住宅房屋拆迁赔偿费约为政策标准的 2-4 倍。

2.4 原因分析

经调研分析可见,北京市送电线路工程征拆赔偿工作存在政策标准滞后、费用水平超高且增幅显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多、难度大、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总体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塔基永久征地补偿标准及施工临时占用场地租用费逐年上涨,前者(不含税)已由 2006 年的平均 20 万元/亩上涨到 2008 年的平均 40 万元/亩,年均上涨率达到 40%左右。

2)拆迁赔偿标准逐年提升,从 220kV 线路工程来看,单位公里拆迁赔偿费用由 2006 年的平均 109 万元/公里增加到 2008 年的平均 545 万元/公里,年均增长率达到 120%左右。

3)由于高跨、紧凑型、同塔多回架设方式及大截面、多分裂导线应用的逐年增多,使得塔基根开面积加大,同时国网公司新技术标准的出台要求提高杆塔抗自然灾害的强度,使得杆

塔重量加大、征地面积加大,此外随着老百姓维权意识的提高和获取赔偿经验的逐年丰富,要求塔基占用后无法再利用的边角剩地一并列入征地范围,因此造成塔基实际征地面积往往超出设计占地面积。以 220kV 线路工程为例,平均单基塔征占地面积已由 2006 年的 0.24 亩增加到 2008 年的 0.31 亩,年均增长率约为 13%,再考虑到土地价格逐年上涨,结果使得平均单基塔征地费用水平由2006 年的平均 5 万元/基增加到 2008 年的平均 12 万元/基,年均增长率达到60%左右。

4)北京城市化率高,地上附着物逐年增多、且拆迁难度大,加大了线路走廊的曲折系数和杆塔分布密度。以 220kV 工程为例,2006-2008 年间,单位公里塔基数逐年增加,年均递增率约为1.5%,平均档距逐年递减,年均递减率约为1.4%,使得单位公里塔基征地面积由 2006 年的 0.8 亩/公里增加到 2008 年的 1.02亩/公里,年均递增率约为 14%,同时使得走廊拆迁面积加大,进一步增加了拆赔的费用水平,最后反映在平均单基塔建场费已由 2006 年的平均 40 万元/基增加到 2008 年的平均 195 万元/基,年均增长率达到 120%左右。

5)北京市交通及电网日益密集,使得线路工程跨越次数增多,单位公里跨越费逐年增加,2006-2008 年间 220kV 线路工程单位公里跨越费年均递增率达到 170%左右。

6)推行首都标准,使得北京市电网工程执行的设计规程相比其它地区要求更高,对于线路工程,要求高塔、高跨、更宽的线路走廊和更严格的拆移标准,这就使得塔基征地面积、线路走廊拆迁范围和拆迁量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增加了线路工程的征拆赔偿费用。

7)分析造成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工程建场费水平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一单位公里塔基数和平均档距有较大差异,使得单位公里塔基征地面积差异大,从分析结果看出,500kV工程单位公里塔基数和平均档距分别是220kV 工程的 1.14 倍和 87.36%,使得前者单位公里塔基征地面积是后者的 1.15 倍、单位公里征地费是后者的 1.18 倍;二 500kV 线路工程占地走廊更宽,使得单位公里走廊拆迁赔偿费用更高,是 200kV 工程的 2.16 倍。

3.征拆赔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却日趋恶化,反映在征地拆迁赔偿方面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客观环境方面

1)实际赔偿标准居全国首位、且逐年增加,相关政策标准相对滞后、可执行性差,这就造成被征拆用户漫天要价,为了不拖延工期,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不满足用户要价。

2)北京属高度发达、且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上附着物密集、种类多样、形势复杂、更新变化快、私有化程度高,给工程征拆赔偿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和困难,使得赔偿工作推进难度大,赔偿名目多、数量大、费用高。

3)执行首都标准,增加了北京市线路工程拆迁范围,如其他地区1000kV 特高压线路工程拆迁范围是边线外 7 米,而北京地区 500kV 线路工程拆迁范围是边线外 30 米、220kV 是边线外 22 米、110kV 是边线外 15 米;拆迁规定更严格,要求线下建筑物全部拆除,而其他地区则要求 500kV 工程线下建筑物拆除,220kV 及以下工程线下建筑物可采用跨越方式。这就使得一方面增加了赔偿的数量和赔偿费用,另一方面增加了拆迁赔偿工作的难度。

4)设计规程与运行规程不一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缺乏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一般运行规程要求的拆迁范围和拆迁力度更大,造成建设期拆赔费用有所增加,而工程投产运行后更是存在重复拆赔的问题。

5)电力法权威性差,当出现与林业法、道路交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冲突的时候,往往是电力法让位,加大了电力工程赔偿工作的难度、提高了赔偿的费用水平。

(2)主观管理方面

1)建设期线下物采取一次性拆迁赔偿或跨越补偿的方式,并未改变线下走廊占地的所有权

和使用权属性,工程投产后往往出现大量附着物再生"现象,出于运行安全的考虑,造成重复拆赔或多次拆赔的问题。

2)塔基征地往往采取永久占地租用、签订土地补偿协议的方式替代,尽管省去了办理相关土地证件的麻烦,加快了工程进度,但这种未取得合法征地手续、拿不到土地产权证,无法说清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方式,给工程建设及工程投运后的用地带来风险,一是难以说服百姓,增加了赔偿工作的难度,二是唯有靠多出钱来解决问题,增加了赔偿费,如遇工程投产后老百姓再搭建房屋、种植草木等情况一是无权阻止、二则增加了再次拆赔的费用。

3)近年来电网建设加快、工程量巨大,为了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要求加快设计进度,这就不可避免造成现场勘测不准、技经人员未能及时到现场核查,结果使得估算、概算中前期费用计列不准、不足,超估、超概现象时有发生。

4)在线路工程跨越铁路、公路的补偿问题上,缺乏达成共识的补偿标准,一事一议,费用水平难以控制,且相关行业间配合协调力度不够,存在相互制约的现象,影响了建设工期。总得来看,上述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北京市送电线路工程赔偿工作难度

大、费用高。高昂的赔偿费也给电网建设单位带来较大风险:一是超概工程难以结算,存在重复批概、批可研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及造价控制;二是带来审计上的风险;三是资金难以到位,造成工期拖延;四是对于个别超概严重的工程,其造价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4.成功经验与措施

1)借助第三方力量。采取评估公司、拆迁公司以及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引入拆迁评估工作方式后,大大提高了赔偿费用计列的准确性,同时,第三方力量的充分发挥也有助于降低赔偿工作的难度,加快工程进度、控制拆赔费用水平。

2)提高评估效果。要求评估工作在可研阶段介入,评估结果作为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编制的参考依据,提高估算、概算编制的深度和准确性,降低超概、甚至超估的风险。

3)加强工程进度款管理与结算管理。在施工阶段,加强对进度款的管理,监理有责任在现场查看前期工作量是否落实完成,同时评估公司有责任审定前期实际发生费用,进度款计划应由监理和评估公司共同签字后方可给予批复;在结算阶段,应由设计、监理、甲方、施工单位和评估公司共同参与费用复合,保证实际发生费用控制在概算额度之内。

5.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基本掌握了北京地区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征拆赔偿情况。从费用水平来看,近三年赔偿费大约是工程本体费用的70%~80%左右,占工程其它费用和静态投资的比例分别为 80%和 30%左右。2008 年单位面积塔基占地征用费、平均单基塔征地费、平均单基塔建场费分别达到40 万元/亩、12 万元/基和 195 万元/基(均不含土地征用税)左右;单位公里塔基征地费、单位公里拆迁赔偿费、单位公里建场费、单位容量长度建场费分别达到 41.10 万元/km、544.94 万元/km、648.98 万元/km、6.35 元/kVA.km(均不含土地征用税);500kV 线路工程单位公里拆迁赔偿费、平均单基塔建场费、单位公里建场费、单位容量长度建场费分别约为 220kV 线路工程的 2.16 倍、1.76 倍、2.01 倍和 1.2 倍。从费用变化趋势来看,近三年,220kV线路工程建场费年均递增率约120%,其中涨幅较大的是跨越费、拆迁赔偿费和施工场地租用费,分别为 170%、120%、100%左右,塔基征地费则以年均 60%左右的速度平稳递增。从费用构成来看,拆迁赔偿费占建场费的比例最大,220kV 工程约为 80%、500kV 工程约为 90%;其次是塔基占地征用费、220kV 约为 5%-15%、500kV 约为 4%;占比较小的是施工场地租用费和跨越费,220kV 分别为 10%和 1%左右、500kV 约为 3%和 2%。分析造成北京地区线路工程赔偿工作难度大、费用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1)地价高、实际赔偿标准高;2)城市发达,线路走廊拥挤,使得线路曲折系数大、塔基密度大、平均档距小、跨越次数多,且增加了紧凑型、同塔多回、高跨架设方式和大截面、多分裂导线的应用,加大了塔基征地面积和走廊拆迁范围,造成征赔费用增加;3)推行首都标准,进一

步加大了塔基征地面积、线路走廊宽度和拆迁范围,使得征拆赔偿费用水平进一步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送电线路工程赔偿工作效率、控制工程造价,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改善外部环境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及具体规划、征拆工作中的支持作用,实现电网规划与当地发展规划同步协调,并推动工程建设征拆赔偿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相关政策、标准,使之与实际征拆赔偿工作的各项需要相适应,避免和减少被拆迁人漫天要价情况的发生。

3)加强电力建设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电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同时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危害的过度恐慌与误解,获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2)加强内部管理

1)创新工作模式。寻求各种有效的征拆赔偿工作模式,可以尝试委托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难度、控制赔偿费用。

2)寻求风险共担。在确保概算编制深度及精度的前提下,甲方和施工单位在开标之前,就征拆赔偿工作量达成共识,杜绝招标环节采用暂估价、敞口招标,以严格将概算包死的方式将征拆赔偿工作委托给拆迁公司或施工单位,并明确其工作职责,实现风险共担,有效控制征拆赔偿费用的攀升。

3)坚持多方案比选。将前期费用情况纳入工程建设多方案比选依据当中,综合比选出技术与投资综合最佳的方案,同时,建立全生命周期理念,考虑运行后发生的费用,以及将来技改可能发生的费用,选择全生命周期综合最优的方案。

4)统一征拆范围标准。首先,统一设计规程与运行规程在工程建设时的应用标准,避免建设期不必要费用的支出及多次赔偿情况的发生;其次,由于电力建设环评过多考虑社会因素,批复拆迁范围偏大,因此建议电网企业配合环保机构统一研究确定电网项目环境影响,确定合理的拆迁范围。

5)明确塔基征地及走廊占地的所有权与用地属性。灵活审慎办理塔基占地征用手续和土地产权证明,可以采取仅申报塔基柱下面积的方式,减少征地面积,一方面有利于相关手续及产权的快速办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税费;对于线路走廊,可以通过签订线路走廊用地协议的方式,明确其土地使用权限或使用属性,以避免工程投产后不必要的重复拆赔问题。参考文献

[1]《北京市园林局关于公布新的北京市城市园林树木赔偿标准的通知》京园绿发

浅析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 篇3

关键词:架空线路;送电线路;路径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015-02

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下文主要从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多种情况考虑论述。

1选线步骤

选线的目的是在线路起讫点间选出一个技术上、经济上较合理的线路路径。分为室内图上选线和现场选线两步进行。

1.1室内图上选线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先期准备工作,包括取得各种所需资料并在地形图上设计线路方案。过去一般需要现场测得地形图,如今各测绘单位就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图上选线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必要时也可选用比例尺比五万分之一更大的地形图。地形图最好要较新版本的,比例要切合实际,观看此比例的图纸既可把握全局又可兼顾局部。

先在图上标出线路起讫点、必经点。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有关城乡规划、工矿发展现划、水利设施规划、军事设施、线路和重要管道等),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同时考虑地形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绘出几个方案,经过比较,保留两至三个较好的方案。

根据系统远景规划,计算短路电流,校验对重要电信线路的影响,提出对路径的修正方案或防护措施。向邻近或交叉路越设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征求对线路路径的意见,并签订有关协议。签订协议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有关规程的规定,应本着统筹兼顾、互谅互让的精神来进行。然后应进行现场勘察,验证图上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有无图上未标明的障碍物,与图上不符的地形、地物及沿线交通情况),了解特殊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等。有时可不沿全线路勘,而仅对重点地段如重要跨越、拥挤地段、不良地质地段进行重点踏勘。对协议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地段、大跨越地段、地下采空区、建筑物密集预留走廊地段等用仪器初测取得必要的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室内选线还可结合各类卫星图片软件同步进行参考(文章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为Google地球)。该类软件对大部分城市均有较清晰图片,在先期选线过程中可尽量避开现有地表设施,将线路路径合理化、准确化。选定后的路径在该软件中均可查出任一点经纬度坐标,对下一步的现场选线具有指导性作用。

经过上述各项工作后,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1.2现场选线

现场选线是把室内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为定线、定位工作确定线路的最终走向,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的临时目标(转角桩、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在现场选线过程中,还应顾及到塔位特别是一些特殊塔位(如转角、跨越点、大跨越等)是否能够成立。对于超高压送电线路,还应考虑沿线每6~8 km有一设置牵引机或张力机的场地及设备运达场地的条件。

现场选线的工具早期多为经纬仪及全站仪。现GPS测量(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较为普遍,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既快捷、精准度又较高,且可大量减少在选线过程中的林木砍伐量,将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结合上文中提到的线路路径在Google地球中查出的经纬度坐标,可在现场较为快速准确地将路径选定。若要将其绘于地形图上,只需将经纬度坐标换算为地形图对应坐标系数据即可。

2路径选择的原则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遵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令。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交通条件及地质地形情况考虑。沿线交通便利,便于施工、运行,但不要因此使线路长度增加较多。若条件允许,最好将路径选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现在的施工及运输一般都由较大型的机械来承担,若交通不便,势必影响施工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路径长度最短、转角少、角度小、特殊路越少、水文地质条件好、投资少、省材料、施工方便、运行方便、安全可靠。

地质方面一般应观察记录沿线地质地貌现象,对土、石、水等做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分析,如土壤种类、湿度、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等。除按上述常规经验选择外,还应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以免地面塌陷而危及线路安全。如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省份,采空区相当多,再加上部分小矿私挖滥采,造成了许多地区地面塌陷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另外,线路应尽可能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防护林带、公园等,必须穿越时也应选择最窄处通过,尽量减少砍伐树木。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免拆迁,减少拆迁房屋和其它建筑物。线路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减少基础施工量。应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应避免和同一河流或工程设施多次交叉。

3选线的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①线路与建筑物平行交叉,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或接近,线路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相接近时,应符合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②线路应避开沼泽地、水草地、易积水及盐碱地。线路通过黄土地区时,应尽量避开冲沟、陷穴及受地表水作用后产生强烈湿陷性地带。③线路应尽量避开地震烈度为六度以上的地区,并应避开构造断裂带或采用直交、斜交方式通过断裂带。④线路应避开污染地区,或在污染源的上风向通过。

3.2对选择转角点的要求

线路转角点宜选在平地,或山麓缓坡上。转角点应选在地势较低,不能利用直线杆塔(因上拔和间隙不足等)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处所,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转角点应有较好的施工紧线场地并便于施工机械到达。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避免造成相邻两档档距过大、过小使杆塔塔位不合理或使用高杆塔。

3.3对选择跨河点的要求

①应尽量选在河道狭窄、河床平直、河岸稳定、不受洪水淹没的地段。对于跨越塔位应注意地层稳定、河岸无严重冲刷现象。塔位土质均匀无软弱地层存在(淤泥、湖沼泥滩、易产生液化的饱和砂土等),避开地下水位较深地段。②不宜在码头、泊船的地方跨越河流。避免在支流入口处、河道弯曲处跨越河流。避免在旧河道、排洪道处跨越。③必须利用江心岛、河漫滩及河床架设杆塔时,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水文调查和断面测量。

3.4对选择山区路径的要求

①尽可能避开陡坡、悬崖、滑坡、崩塌、不稳定岩堆、泥石流、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②线路和山脊交叉时,应从山鞍经过。线路沿山麓经过时,注意山洪排水沟位置,尽量一档路过。线路不宜沿山坡走向,以免增加杆高或杆位。③应避免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必要时,杆位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冲刷的地方。④特别注意交通问题、施工和运行维护条件。

3.5矿区选线的要求

线路进入矿区时应尽量避开矿区,或少压矿带。当线路必须在矿区(如煤田)上架设时,应考虑在煤田境界线或断线上架设,以便共用安全煤柱。当无境界线或断层线可利用时,应尽量垂直煤田走向架设,缩短通过煤田线段的长度。

在矿区煤田范围内架设的送电线路时,尽量使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同时遭受塌陷的影响。

3.6线路经过多气象区选线的要求

由于大部分输电线路位于山地,地形复杂、植被繁茂。云南又属高海拔地区,所以一条线路途经多气象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使线路节省投资且安全可靠,在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反复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若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气象条件较好区域的等高线沿地势走线,确需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的,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同时应尽量缩短穿越长度。

同时,对于线路途经河谷、湖泊、沼泽、山谷受风面等微气象区域时也应尽量避开。

3.7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

①要调查清楚已有线路、植物等的覆冰情况(冰厚、突变范围)、季节风向、覆冰类型、雪崩地带。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

②避免靠近湖泊且在结冰季节的下风向侧经过,以免出现严重结冰现象。

③避免出现大档距,避免线路在山峰附近迎风面侧通过。

④注意交通运输情况,尽量创造维护抢修的便利条件。

4结 语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不可一概而论。一条线路很难通过一次勘测就可以完全通过,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线路走向。选择路径过程除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但不论过程如何,路径选择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将路径合理化、经济化、安全化。以上是本人在线路设计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以求改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荆林国,张韶晶.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电气化,2006,(11).

[2] 张俊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小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3] 黄焰林.输电线路设计与维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5,(10).

[4] 林健.城市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J].福建电力与电工,1999,(2).

[5] 王璋奇.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电力建设,2002,(1).

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 篇4

关键词:架空线路,送电线路,路径

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下文主要从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多种情况考虑论述。

1 选线步骤

选线的目的是在线路起讫点间选出一个技术上、经济上较合理的线路路径。分为室内图上选线和现场选线两步进行。

1.1 室内图上选线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包括取得各种所需资料并在地形图上设计线路方案。过去一般需要现场测得地形图, 如今各测绘单位就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图上选线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必要时也可选用比例尺比五万分之一更大的地形图。地形图最好要较新版本的, 比例要切合实际, 观看此比例的图纸既可把握全局又可兼顾局部。

先在图上标出线路起讫点、必经点。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有关城乡规划、工矿发展现划、水利设施规划、军事设施、线路和重要管道等) , 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 同时考虑地形和交通条件等因素, 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 绘出几个方案, 经过比较, 保留两至三个较好的方案。

1.2 现场选线

现场选线是把室内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 为定线、定位工作确定线路的最终走向, 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的临时目标 (转角桩、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 , 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在现场选线过程中, 还应顾及到塔位特别是一些特殊塔位 (如转角、跨越点、大跨越等) 是否能够成立。对于超高压送电线路, 还应考虑沿线每6~8km有一设置牵引机或张力机的场地及设备运达场地的条件。

现场选线的工具早期多为经纬仪及全站仪。现GPS测量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也较为普遍,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既快捷、精准度又较高, 且可大量减少在选线过程中的林木砍伐量, 将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结合上文中提到的线路路径在Google地球中查出的经纬度坐标, 可在现场较为快速准确地将路径选定。若要将其绘于地形图上, 只需将经纬度坐标换算为地形图对应坐标系数据即可。

2 路径选择的原则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遵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令。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交通条件及地质地形情况考虑。沿线交通便利, 便于施工、运行, 但不要因此使线路长度增加较多。若条件允许, 最好将路径选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现在的施工及运输一般都由较大型的机械来承担, 若交通不便, 势必影响施工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使路径长度最短、转角少、角度小、特殊路越少、水文地质条件好、投资少、省材料、施工方便、运行方便、安全可靠。

地质方面一般应观察记录沿线地质地貌现象, 对土、石、水等做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分析, 如土壤种类、湿度、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等。除按上述常规经验选择外, 还应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 以免地面塌陷而危及线路安全。如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省份, 采空区相当多, 再加上部分小矿私挖滥采, 造成了许多地区地面塌陷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3 选线的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1) 线路与建筑物平行交叉, 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或接近, 线路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相接近时, 应符合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2)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水草地、易积水及盐碱地。线路通过黄土地区时, 应尽量避开冲沟、陷穴及受地表水作用后产生强烈湿陷性地带。

(3) 线路应尽量避开地震烈度为六度以上的地区, 并应避开构造断裂带或采用直交、斜交方式通过断裂带。

(4) 线路应避开污染地区, 或在污染源的上风向通过。

3.2 对选择转角点的要求

线路转角点宜选在平地, 或山麓缓坡上。转角点应选在地势较低, 不能利用直线杆塔 (因上拔和间隙不足等) 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处所, 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转角点应有较好的施工紧线场地并便于施工机械到达。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 避免造成相邻两档档距过大、过小使杆塔塔位不合理或使用高杆塔。

3.3 对选择跨河点的要求

(1) 应尽量选在河道狭窄、河床平直、河岸稳定、不受洪水淹没的地段。对于跨越塔位应注意地层稳定、河岸无严重冲刷现象。塔位土质均匀无软弱地层存在 (淤泥、湖沼泥滩、易产生液化的饱和砂土等) , 避开地下水位较深地段。

(2) 不宜在码头、泊船的地方跨越河流。避免在支流入口处、河道弯曲处跨越河流。避免在旧河道、排洪道处跨越。

(3) 必须利用江心岛、河漫滩及河床架设杆塔时, 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水文调查和断面测量。

3.4 对选择山区路径的要求

(1) 尽可能避开陡坡、悬崖、滑坡、崩塌、不稳定岩堆、泥石流、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

(2) 线路和山脊交叉时, 应从山鞍经过。线路沿山麓经过时, 注意山洪排水沟位置, 尽量一档路过。线路不宜沿山坡走向, 以免增加杆高或杆位。

(3) 应避免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必要时, 杆位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冲刷的地方。

(4) 特别注意交通问题、施工和运行维护条件。

3.5 矿区选线的要求

线路进入矿区时应尽量避开矿区, 或少压矿带。当线路必须在矿区 (如煤田) 上架设时, 应考虑在煤田境界线或断线上架设, 以便共用安全煤柱。当无境界线或断层线可利用时, 应尽量垂直煤田走向架设, 缩短通过煤田线段的长度。

在矿区煤田范围内架设的送电线路时, 尽量使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同时遭受塌陷的影响。

3.6 线路经过多气象区选线的要求

由于大部分输电线路位于山地, 地形复杂、植被繁茂。云南又属高海拔地区, 所以一条线路途经多气象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使线路节省投资且安全可靠, 在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反复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若条件允许, 应尽量选择气象条件较好区域的等高线沿地势走线, 确需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的, 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同时应尽量缩短穿越长度。

同时, 对于线路途经河谷、湖泊、沼泽、山谷受风面等微气象区域时也应尽量避开。

3.7 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

(1) 要调查清楚已有线路、植物等的覆冰情况 (冰厚、突变范围) 、季节风向、覆冰类型、雪崩地带。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

(2) 避免靠近湖泊且在结冰季节的下风向侧经过, 以免出现严重结冰现象。

(3) 避免出现大档距, 避免线路在山峰附近迎风面侧通过。

(4) 注意交通运输情况, 尽量创造维护抢修的便利条件。

4 结语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不可一概而论。一条线路很难通过一次勘测就可以完全通过, 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线路走向。选择路径过程除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外, 还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但不论过程如何, 路径选择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将路径合理化、经济化、安全化。以上是本人在线路设计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 以求改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荆林国, 张韶晶.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电气化, 2006, (11) .

[2]张俊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小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1) .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5

1大跨越测量内容包括:

一、大跨越段的距离、高差和水位测量,

二、大跨越段的平断面测量。

三、必要时施测塔位地形图和进行平面、高程联系测量。

2大跨越档距,应采用红外测距或三角解析等方法施测。大跨越塔位桩和水位的高程,应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3大跨越档距的相对中误差为:

`1/(大跨越档距(m))`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其要求确定测距精度。

4三角解析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COLOR=red]注:1.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基线,需进行倾斜、尺长改正。

2.布设三角形时,基线与所求边夹角应在70~110之间。

3.必须用两个图形求距,两个图形所求边的较差不得大于4m,成果取中数。[/COLOR] 5大跨越塔位高程及水位的联系测量,应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当联测的附合路线长度大于10km时,应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其要求,确定高程测量精度。

6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6

【关键词】空间影像技术架空送电测量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35—01

东部城市是我国经济高发区,用电危机一直威胁着这些地区的用电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在缓解东部用电高峰城市电力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特高压线路建设难度大,而且建设工程相当复杂。其具备的特点是高压电线跨越地形复杂且数量繁多、电线档距长、铁塔高等。特高压线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的地区进行长途输电,确保其用电安全。然而,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言,这些新的要求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现代化的空间影像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电力测量技术

何谓传统的电力测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基于悬高测量方法的平视法测量方式来解决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点的测量。对净空距离以及导线弛度的测量是统的电力测量的重难点。

所谓悬高法,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难接近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比如:铁架横担、架空导线等。悬高法作为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用于测量非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但是悬高法测量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悬高点的精确度被棱镜以及悬高点铅锤度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棱镜与悬高点处于同一条竖直的铅锤线上,悬高点三维坐标的精度才能得到保证。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析:

当棱镜与悬高点的垂角被设定为45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0厘米;如果棱镜与悬高点的垂直角被设定为60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7厘米。

二、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一)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所谓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它是指待测物体的各个点的坐标位置,通过借助于待测物体的影像对待测物体的三维几何坐标,以及空间位置来加以确定。它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测量要求的技术。相对于传统摄影测量方法,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存在很多的不同点: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加入了全站仪光学测量的相关功能,该作用在于对待测物体特征的采集以及对待测物体影像测量数据的采集,通过上述数据以及物体特征的采集进而实现对待测物体影像各方位元素的收集以及从全方位纠正待测物体,最终实现测量的高效率以及高精度。但是传统测绘技术与三维扫描相结合的Trimble VX空间测站仪也能够采集到“一站式”空间影像数据。

(二)矢量照片

空间影像技术能够采集到矢量照片。VX空间测站仪具有矢量CCD传感器,该传感器同测距以及测角传感器处于同一轴线上。CCD传感器能够对矢量数码相片进行高效采集、凭借VX实现待测物体的常规测量,从而收集到被测物体的相关矢量影像。同一般数码相片相比较,该相片被标有具体的精确坐标,方便了对该坐标点的准确测量。内业对矢量照片的数字化处理,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三维影像数据信息;采集被测物体全方位矢量影像数据,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3600矢量照片。

(三)点云扫描

所谓点云扫描,它是指对选定的区域进行有序的扫描测量。VX空间测量仪能够快速、精确、自动地收集目标物体和目标区域的表面坐标,即点云。点云涵盖了待测物体的点三维坐标数据,实现有效采集大量的繁杂三维坐标,从而实现后期三维建模处理对大量数据的需要。矢量影像数据与数字滤波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可以实现纹理叠加,从而纠正了摄影存在的不足。三维建模可以被传人至CAD或者3DMax进行深入处理,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空间影像测量与电力施工测量的密切联系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是非接触式野外测量方式的一种,它的优点在于针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处理。空间测站仪主要是从矢量照片、长距离棱镜反射测量、点云扫描以及外业数据采集等各方面实现了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效率的最大化提高。

(一)业内资料和矢量照片

依据相关部门对特高压电力施工规范的要求:基铁塔的施工涉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要对其进行拍照存档。关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照存档作业,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要精确、清晰地记录下特高压线路的实际情况更是存在难度。但是如果将VX技术应用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摄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VX拍摄出的矢量数码相片不仅可以记录下电力施工实际画面,而且还可以对照片涉及到的测量物进行三维几何测量,从而实现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

VX拍摄的矢量数码相片附带着拍摄物的实际三维坐标,该信息方便了对铁塔的相应位置进行分组和编号,从而为内业资料的整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测量物的点云数据与VX拍摄的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可以方便将铁塔线路与铁塔的实际三维目标模型化。关于对电力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施工效率的计算,其直观性和形象化可以借助于对电力施工不同阶段记录下来的三维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加以实现。尤其是针对某些施工工程的细节问题,其图像以及几何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可以依据对比分析施工不同进度的三维模型数据加以复核。

(二)外业采集数据、点云扫描以及测量长距离无棱镜反射

被测物体的点云扫描能够实现对被测物体三维点位数据的高效率采集,然后被测物体的三维点位数据与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最终实现三维建模的高精确度。空间影像测量具备的长距离无棱镜反射测量功能可以实现户外测量作业次数最大化地减少,从而方便了测量工作人员在某一个测量站便可以完成对绝大多数测量点的测量任务。无反射测量方法属于非接触式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它被运用于电力施工的测量中的作用在于:在对被测量物的导线尺度测量以及交叉跨越测量作业时,无反射测量方法允许基点测量作业中不采用棱镜,而且可以对导线的至低点以及至高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直接测量。以此同时,长度为800米的长距离五棱镜反射测量也实现了对大部分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要求。

四、总结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在测量架空送电线路外、内业作业时的高工作效率。空间影像信息以及三维测量数据的全方位、多角度采集的意义在于:丰富了现有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成果;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资料的核查方面,空间影像测量技术为其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事实依据以及理论基础。加强对高空影像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确保特高压线路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东部电力资源匮乏地区的用电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平,兰孝奇,石杏喜.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作业方法及其注意事项[J].城市勘测,2008,(3)

[2]谢任林.GPS结合全站仪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0,(10)

[3]徐华山.CASS 7.0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

[4]张健,石克勤,万爱华.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研讨会暨祝贺许厚泽院士70寿辰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

[5]彭盛.空间影像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7

1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必要性

接地电阻是指电流经过接地体进入大地并向周围扩散时所遇到的电阻。大地具有一定的电阻率, 如果有电流流过时, 则大地各处就具有不同的电位。电流经接地体注入大地后, 它以电流场的形式向四处扩散, 离接地点愈远, 半球形的散流面积愈大, 地中的电流密度就愈小, 因此可认为在较远处 (20m以外) , 单位扩散距离的电阻及地中电流密度已接近零, 该处电位己为零电位。雷击杆塔顶部时, 电流通过杆塔接入大地, 引起塔顶电位升高, 其值是:雷电流对杆塔电感产生的电位升高值, 以及雷电流对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产生的电位升高值所组成。如果塔顶电位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的差值, 外加线路本身工频电压幅值的影响, 超过绝缘子串50%的冲击放电值, 就会产生反击闪络放电。

对一般塔来讲, 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对塔顶电位升高起很大作用。在山区或土壤导电率不良的地区, 冲击电阻值能达到207-307, 此时, 冲击接地电阻就起了决定性作用。对高塔 (《电力建设工程 (送电线路) 预算定额》规定超过60m的为高塔) 来讲, 杆塔电感对塔顶电位升高起决定作用。所以, 目前来讲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值是减少线路反击跳闸率的最主要手段。当杆塔塔型、尺寸与绝缘子形式和数量确定后, 不同的接地电阻值对线路杆塔的耐雷水平影响是不同的。按照目前国家《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一1997) 和《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一1997) 规定, 不同的接地电阻值对耐雷水平的影响区别如表1。

从表1不难看出, 冲击接地电阻 (110kv) 从10增大到20, 其耐雷水平下降36.62%;从10增大到25, 其耐雷水平下降46.40%;从10增大到30, 其耐雷水平下降53.60%。由此可见,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是必要的。同时, 它也是降低反击跳闸率的重要手段。

2 降低接地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法

为了改善土壤电阻率高的杆塔接地电阻,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曾使用过化学型的降阻剂, 但是经过几年运行后发现:化学降阻剂容易腐蚀接地网, 时间一长接地扁铁和接地线容易腐蚀锈断。其原理就是:模块埋置土壤后, 与土壤紧密接触, 大幅度地扩大接地体的散流面积, 有效降低接地电阻。此外, 接地模块 (接地棒等) 特有的保温、吸湿性, 使其周围附近的土壤保持较底的电阻率, 这进一步改善接地体的导电性能。在目前的施工中接地模块的埋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 水平埋设时, 埋设深度不小于0.6m, 模块间距离不小于3m;垂直埋设时, 模块之间的距离也应尽量不小于3m。2) 模块极芯间相互连接或与接地网连接时, 必须焊接牢固。焊接必须是搭接焊, 搭焊长度至少应为电极极芯宽度的2倍或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焊接处应双面满焊, 应清除焊渣, 并采取防腐措施。螺栓连接的接地模块应对螺栓连接处进行防腐处理。3) 配合专用增效剂施工时, 回填前在模块下方和周围应填洒增效剂, 然后再用细土回填夯实, 不同类型的接地模块使用的增效剂也不同。4) 回填时 (回填土必需是专用增效剂或细土) , 还应适量洒水, 分层夯实, 待模块充分吸湿 (24h) 后测量接地电阻。

3 确保接地效果

防雷接地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让强大的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或地线中, 以降低雷电流通过杆塔时的电位。而雷击杆塔时, 一部分雷电流通过架空地线 (避雷线) 流到相邻或者毗邻的杆塔, 一部分通过杆塔本身的接地系统流入大地。所以, 架空送电线路的防雷接地是套系统工程, 而确保杆塔本身的接地效果, 对提高线路雷击跳闸重合成功率, 提高线路安全、可靠供电是非常重要的。1) 接地系统的连接必须牢固, 以此保障雷电流的正常畅通。接地系统的连接包括杆塔接地引下线与架空地线 (避雷线) 的连接和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在施工中对连接点 (螺栓连接) 、焊接点要做一定的标示, 以备后续运行维护时对出现的各个问题可以方便、迅速地查出。2) 要保证接地网的接地效果。接地网的接地效果, 要达到接地体的冲击系数小于1 (接地体的冲击系数为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与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之比值) 。

杆塔水平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V——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ρ—土壤电阻率;L—垂直接地极的长度;d—接地极用圆钢时圆钢的直径。杆塔的接地电阻, 在高频的雷电流下, 实际呈现为冲击接地电阻值。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很大, 接地体的电位较高, 导致土壤中的电场强度大大超过土壤的耐压强度 (一般为85v/m) , 这就产生了火花放电。因此使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比工频接地电阻大大减小。所以, 在敷设接地网时, 敷设深度一定要达到深度。《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一1997) 规定每根接地极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规定。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时, 当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 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

架空送电线路塔基断面自动化绘制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飞速发展, 特高压工程日益增多, 尤其在山区丘陵地形中, 塔基断面图是结构专业在塔基边坡保护、配制边坡、高低腿、挡土墙、排水沟等的重要参考数据。传统生成塔基断面图是基于内业的人工绘制, 在地形复杂和塔基数目庞大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易于出错。本文根据溪洛渡~浙西±800kV直流特高压线路工程湘西段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以CASS2008和MATLAB等工具为软件支持, 分析了野外测量作业数据编码方式, 基于MATLAB编写程序, 自动读取地形数据, 生成塔基断面图, 减少了人工误差, 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线路塔基外业测量方法

1.1 特高压线路塔腿及横担方向

特高压线路四个塔腿方向为塔位中心到前后两个塔位的方位角角平分线左右45°。特高压塔基断面包括塔腿方向以及相邻两个塔腿方向角平分线 (即横担方向) 的四个方向, 共八个方向。线路后方向为E。线路左横担方向为F, 线路前进方向为G, 右横担方向为H。四个塔腿方向由塔位中心到前后两个塔位的方位角角平分线为起始基准, 顺时针依次为A、B、C、D。相邻腿间夹角为90°。直线塔和转角塔塔基断面的表示如图1、2所示。

1.2 野外线路塔基测量

外业中, 由于湘西山区植被茂密、高大林木较多, 影响GPS/RTK的测量效率, 且仅使用GPS/RTK单一模式, 高大林木遮挡卫星信号严重, 精度差, 需砍伐树木, 破环了生态环境。所以外业尽可能采用全站仪配合RTK的作业模式。在该工程的运用表明, 此作业模式在山区塔基测量中效率高, 精度好, 而且只要保证全站仪通视即可, 保护了山区自然环境。首先利用GPS/RTK测定塔位中心, 再测定辅助桩, 以便全站仪的施测。其次在塔位中心架设全站仪, 后视辅助桩, 按方位角沿上述八个方向进行地形测量。为满足结构专业需求, 特高压塔基地形图测量比例尺为1:300, 测量范围以塔位中心为圆心, 长度25m为半径。准确测定四个塔腿的基础中心高程以及兜土点高程。除此8个方向外, 必要地形特征点如变坡处、陡坎、山脊走向等, 需现场加测。

2 内业塔基断面绘制

外业完成后, 内业进行原始数据处理,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数据格式整理, 生成可直接导入CASS软件的“.dat”文件。利用Cass绘制塔基地形图, 等高线间距为0.5m。然后沿1.1中所述塔基8个方向在塔基地形图上提取断面数据, 具体操作方法为:以塔基中心为起点, 以5m为间隔沿各方向取点;记录下各点距离塔基中心的距离d和高程h, 为了防止出错, 需将此两项数据交由项目校核人校核通过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然后将A、B、C、D四个方向上点的d乘以-5, E、F、G、H方向上点的d乘以5, 所有点的高程乘以5, 最后将这些点的d和h整理为CASS软件数据格式, 将该数据导入CASS软件即可绘制塔基断面图。此方法费时费工, 且最重要的是需多人校核, 出错率高。

3 塔基地形图绘制传统方法改进

首先利用CASS在塔基地形图自动提取断面数据, 然后基于MATLAB平台编写程序生成CASS简码文件, 实现塔基断面绘制自动化, 不仅大大提高绘图效率, 减少测绘人员内业工作量, 也减少了绘制过程中的出错概率。以下为操作流程。

1) 在塔基地形图上量取断面数据

沿塔基8个方向画多段线, 然后在CASS工具栏中选择“工程应用——生成里程文件——由复合线生成——普通断面”, 弹出对话框如图3所示。为后续程序生成成图简码文件, 所以里程文件名格式应为nnn*.hdm, 其中:nnn为塔基序号, *为方向代码。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塔基八个方向断面数据全部生成

2) 将*.hdm文件转换为*.txt文件

将CASS生成的hdm格式批量转换为txt格式文本文件, 便于使用本文编译程序调用。单击电脑“开始”菜单, 选择“运行”, 输入cmd, 弹出DOS对话框。

在DOS对话框中进入hdm文件所在文件夹, 然后输入“ren空格*.hdm空格*.txt”即可, 如图4所示。

3) 生成简码文件

本文编写的程序界面如图5所示, 首先点击“读取复合线断面数据”, 一次性读入8个方向的断面数据, 然后分别生成简码文件和一般CASS成图文件。

至此, CASS成图的简码文件已生成, 打开CASS, 选择工具栏“绘图处理——简码识别”, 选择刚刚生成的简码文件“nnnjm.dat” (其中“nnn”为塔基序号) , 即可实现各个断面点自动连线。最后插入标准断面图框, 生成标准塔基断面图。

4 结论和展望

上述对塔基断面图绘制方法的改进在溪洛渡-浙西工程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大大提高了内业处理资料的效率和准确性, 也将测量人员从繁重的内业工作中解放出来。针对山区线路个个别塔基地形非常破碎、复杂, 且该程序不能自动调整步长导致的的提取的断面数据不能较真实的反映实际地形, 下一步对程序进行行行改改进进, , 使使之之能跟随地形变化的剧烈和频繁程度自动调整断面数据据据提提取取的的步步长长, 提高塔基断面图绘制的精度。

摘要:架空送电线路中塔基断面图是结构专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针对传统生产流程人工绘制塔基断面费事费力、易于出错等问题, 首先利用CASS2008批量生成所需的断面数据, 基于MATLAB编写程序读取断面数据, 生成CASS2008支持格式的简码文件, 最后利用CASS2008读入简码文件, 自动连接断面点数据, 制作断面图。实践证明该方法具备较高自动化程度, 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架空送电线路,塔基断面图,MATLAB

参考文献

[1]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陈锡磊, 周浩, 沈扬, 等.溪洛渡—浙西±800kV/75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回路参数设计[J].电网技术, 35 (12) :2632.

[3]李征航, 黄劲松, 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4]王琼.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28 (11) :5-7.

[5]周建兴, 等.MATLAB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浅谈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篇9

1 工程项目投资构成

从造价费用的构成来看, 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和动态费用两部分。其中静态投资主要是由编制年价差、辅助设施工程费、本体工程费和其他的费用所构成的。而动态费用则指对工程造价上的各要素在建设预算编制的竣工完成的时间内, 因为时间和市场价格的变动引起资金的上涨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产生的费用, 这其中包含了建设期间贷款的利息和价差预备费。同时动态费用存在不可控因素和受市场价格及资金成本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故而主要从静态的投资方面对工程造价进行实施控制。

2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投资构成及分析

本体工程费占据静态投资四项费用比例最高, 一般为65%~75%左右;辅助设施工程费一般为0.3%左右;编制年价差一般占5%~10%左右, 主要是由于其受人工、材料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其他费用一般占15%~30%左右。从比例结构上来看, 本体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控制是实施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编制年价差虽然也占静态投资的一定比例, 但由于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于投资主体来讲是一种不可控因素。

2.1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本体投资构成分析

了解本体工程造价的投资构成及所占份额是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前提。由于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受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及回路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因此不同地段、不同条件下的本体造价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各项费用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现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一般线路工程为实例, 从投资构成上进行分析。工程实例:

线路气象条件:风速30 m/s, 覆冰厚度10 mm;线路技术条件:220 kV电压等级、同塔双回路设计, 导线选用2×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形划分:平地占100%。在220 kV同塔双回路一般线路工程的本体工程造价中, 装置性材料约占总造价的71.27%, 安装工程费约占11.94%。在装置性材料中, 杆塔及导线材料费占据主导地位, 导线材料约占本体工程造价的32.99%, 其次是塔材约占本体工程造价的25.92%。因此从以上数据来看, 对本体投资的控制重点应该是对设计工程量及材料型号的选取和施工费的控制。

2.2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其他费用构成分析

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 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生产准备费、整套启动试运费等。其中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生产准备费等具有较为明确的费用标准, 因此费用管控相对较为容易。对其他费用的控制重点在于建设场地征用和清理费的控制上。

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中土地征用费用是指铁塔基础根开加上立柱断面后外扩一米的位置, 执行各省、直辖市政府关于征地工作文件。虽然有政府文件的支持, 但在实际施工中, 因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造成征占地工作实施难度较大, 这就要求了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现场勘察尤为重要。

3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实际施工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约为30%~75%, 项目决策及设计阶段明显高于实际施工阶段, 因此在实施工程造价控制时, 应以决策和设计阶段为主。

3.1 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首先, 要做好路径方案的优化选择, 决策阶段要对各方案进行比选, 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其次, 要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保证资料的准确性、详实性。要详细调查清楚沿线的地形及地质情况, 以及重大障碍物拆迁等。造价人员要对详细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认真分析, 从而为投资预测、经济评价提供有力保证。

3.2 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1) 实行限额设计。工程设计一开始就以做好限额设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为方针。路径选择在考虑方便施工和运行的基础上, 应该尽量缩短路径的长度、减少线路转角及特殊跨越量。选择好的路径方案, 将大大降低装置性材料的用量、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拆迁补偿费用, 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投资。

(2) 合理选择导线、地线。导地线材料在线路工程投资中占有较大比例, 必须合理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的输送容量、架线施工、运行维护等多方面因素, 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所选用的导地线既要满足技术上的要求, 又要保证工程投资的经济合理。

(3) 合理规划和设计杆塔。塔材是架空线路工程本体投资中的又一大影响因素, 塔型选择的不同对架空线路造价的影响比较大。在设计中, 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 尽量提高杆塔利用系数、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减少沿线障碍物拆迁量, 尽可能采用多回同塔塔型, 使塔材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3.3 实施阶段的控制措施

在项目实施阶段要重点从节约材料量、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来实施工程造价控制。国内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材料采购及施工多采用招标及监理的形式, 这就为降低造价费用提供了有力保证。在施工中,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尽可能降低导线、地线等材料的采购成本,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竞价采购。此外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来适时采购材料, 从而降低仓储成本。

3.4 工程收尾阶段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收尾阶段, 要做好工程结算及竣工决算工作。工程收尾阶段要选用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及经济人员参与, 防止出现套取高定额情况;工程结算均应以合同和竣工图纸为依据, 确保结算和决算反映实际工程造价情况。此外, 本阶段还应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考核和评价工作, 为将来类似工程的建设积累经验。

4 结论

影响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较多, 比如所用材料的物价、施工场地青苗的赔偿费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施工设计中, 工作人员要精心设计, 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抓住技术上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费用。

摘要: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经济的增长同时促使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输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 输电建设项目存在拟建和在建的很多。由于输电建设项目的不断建立, 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存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谈永国.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9) .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评审关键点浅析 篇10

关键词:送电线路,评审,关键因素

0前言

在评审过程中, 面对设计院提出的设计方案, 专家如何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是评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线路设计过程中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以达到投资经济, 技术合理, 施工高效的目标。

1 评审关键点

线路工程投资取决于线路规模、线路路径方案, 铁塔规划选型、铁塔设计和基础设计等方面, 下面针对这几方面在评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线路规模

(1) 设计单位不了解地区远期规划, 且未与建设单位有效沟通, 仅凭简单的判断进行设计, 造成规模偏差, 诸如:在某110k V T接线路工程中, 线路出线较困难, 路径较难取得, 需要为远期预留通道, 但是铁塔塔型设计却未能为远期考虑T接可能性, 造成工程规模的不确定。

(2) 线路工程应结合有些线路工程需要与其他工程配合投产时, 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出可以适应所有情况的设计方案, 方案导致了线路规模的大大增加, 诸如:在某220k V线路改造工程中, 由于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工程规模不合理, 经评审专家的建议, 通过增加线路两侧间隔的改造, 调整接线方案, 优化线路路径, 减少双回共塔线路长约11公里。

1.2 路径方案

(1) 选择避开敏感地段, 诸如居民区、自然保护区、采石场等, 以免后期出现颠覆性方案, 为投资带来不确定因素。

(2) 从曲折系数上分析, 应减少转角起角次数, 有些设计单位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 没有很好的针对工程进行现场勘测, 在选择路径上没有考虑到居民区, 结果为了绕开该区域, 起了太多不必要的转角。

1.3 铁塔规划选型

(1) 应结合工程实际规划出适宜的塔型, 对于需要建设钢管杆的工程应提供建设的依据, 诸如:在佛山某110k V线路工程中, 设计单位并没有对比钢管杆与角钢塔线路走廊宽度的差别, 选择钢管杆不仅从造价上有所提高, 而且从运输手段上也有较高要求, 通过评审优化, 其实针对走廊问题, 修改为角钢塔, 不仅减少了塔基数, 而且降低了对交通运输上的要求。

(2) 多采用直线小转角代替角度较小的转角塔, 这样不仅能降低耗材, 也能对应减小基础工程量。

(3) 塔型规划上, 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塔型的配合及转角度数的设置。对于不同地区的工程, 直线塔应考虑山区的特点合理设置档距。

1.4 铁塔设计

(1) 应满足结构合理, 布局合适, 传力直接等要求。

(2) 应比较不同布置设计方案的优劣。诸如:同塔四回线路, 可以采用伞形排列或者蝶形排列, 不同排列方式各有优点, 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3) 在满足设计规范后, 不应过度的提高安全系数, 诸如:在设计钢管杆的过程中, 常常发现设计单位, 在满足规范挠度要求的情况下, 仍然加大钢管杆的杆径来较小挠度, 究其原因在于对安装造成的误差吃不准, 为钢管杆运行验收顺利而增加的安全系数, 其实这可以通过铁塔、基础的预偏处理得到解决。

1.5 基础设计

基础投资在整个线路本体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基础设计、选型对工程造价影响颇大, 设计人员水平的高低对基础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常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 为了节省成本, 设计单位往往未对全线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查, 而仅仅靠地形图中的地形比例划分来作为基础的设计依据, 对于以丘陵山地比例居多的工程, 这个影响可能不大, 但是对于沿海或以水田、鱼塘比例居多的工程, 由于前期对地质把握不够, 会出现基础工程量偏大, 亦有沿海淤泥层深厚而估计不足, 造成后期设计造价偏差巨大。

(2) 选型不合理:一些设计院由于缺乏现场施工经验, 仅从设计便利角度出发, 在山地设计采用大板基础, 在存在地下水地段采用挖孔桩基础, 过度采用灌注桩基础, 这都是设计深度不足的体现。

(3) 设计不合理:由于对投资把控能力不足, 将安全系数取得过高, 比如地质参数严重偏离实际情况, 通过加大桩径、埋深提高混凝土工程量等等。

(4) 现场情况了解不足:在某些工程中, 由于路径需要跨越大片鱼塘, 这时采用灌注桩基础, 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难度, 因为灌注桩的施工机械和混凝土运输需要搭建临时道路, 有些设计单位并没有考虑到此种因素, 或者有的设计单位这部分费用巨大, 严重影响了工程投资, 这时就需要设计单位在本工程一个较为深入的地质分析, 是否可以将基础型式修改较为容易施工的大板基础。或者可以通过划分区域的方法来达到后期建设目的。

2 结论

通过分析以上几个关键因素, 设计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充分与业主方沟通, 了解诉求, 做好方案比较。

(2) 做好前期工作准备, 做好资料收集。

(3) 统一技术标准, 引导电网设计向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

(1)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节能损耗。

(2) 利用高强度材料替换低等级材料, 以降低塔重。

(3) 利用新工艺解决铁塔构造问题。

(4) 利用新施工工艺减少减少时间、降低施工过程中铁塔的受力情况。

(4) 从投资角度出发, 综合征地、基础工程量等, 从宏观的角度去规划铁塔。铁塔设计不能只关注铁塔本身的重量, 应该从工程实际出发, 综合征地、走廊及基础出发, 方案的整体上的优化。

(5) 基础选型设计改善方面:

(2) 设计单位提前介入, 对现场施工情况、地质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3) 因地制宜, 大力提倡原状土基础、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

(4) 严格遵守法则法规, 准确真实的填写参数确保计算的真确性。

(5) 在铁塔设计阶段, 对基础设计进行比选, 以达到铁塔和基础工程的综合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璋奇.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电力建设, 2002 (1) .

[2]傅春蘅.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几点分析[J].电力建设, 2003 (1) .

[3]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4]DL/T 5154-2012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RTK架空送电线路 篇11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转角塔基础,角度变换

1 实际工程情况

在第2次改线前,已将P13塔位按第1次改线的角度分坑并开挖完毕,开始现场浇筑基础。由于第2次改线引起P13角度变小约16°,按常规应对P13塔位重新分坑进行基础施工因P13塔所处山头地形较复杂,在P12~P13直线上已无法再找到适合的塔位,因此只能采用第1次改线确定的塔位。P13塔位于山顶坎边,地表0.3m为植被层,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石英质砂及植物根系,结构松散。0.3m以下为砂质粘性土,褐红、褐黄、褐灰色,系花岗岩风化而成,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含强分化块。根据地质情况,设计认为宜采用掏挖基础,砂质粘性土可作为基础持力层。根据上述情况,提出2种方案:方案1:P13塔第1次改线设计采用SJC1转角塔,采用直柱全掏挖型基础,基础主柱直径2.0,2.4m,基础底板直径3.8,3.7m,基础埋深7.0,8.0m。第2次改线后,保持原设计和基础分坑位置不变,对该塔电气间隙、铁塔结构和基础受力等进行验算、复核,其结果均满足有关设计规程的要求。因此P13塔不需要重新进行分坑和开挖,仍采用第1次改线设计的塔型和基础。本方案线路方向与铁塔基础布置方式见图1(铁塔组立按无偏差考虑)。方案2:按新的转角对P13重新设计塔型和基础,并对基础重新分坑。

第1次设计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以天然土构成抗拔土体保持基础上拔稳定的人工掏挖基础。如果按第2次改线后的转角度数重新分坑开挖基础,由于此时的基础与第1次改线后的基础有错位和重叠的部分,需要在原开挖的基础上再扩大开挖范围,将影响塔位附近山体的稳定性,而只好采用大开挖基础。另外,由于新设计的基础与原基础有相碰撞的地方,需要将原基础报废并打掉。

方案2设计采用SJC1转角塔,采用直柱混凝土台阶式基础,基础主柱1.2m×1.2m、1.4m×1.4m,基础底板4.0m×4.0m、4.4m×4.4m,基础埋深4.2,4.4m。

2 对《验收规范》具体条文的理解

根据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基础型式的选择,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不含桩基础)基础。P13塔位地质情况较好,应优先采用方案1的基础型式,还可以减少报废原基础造成的浪费和打掉部分基础引起返工而增加的投资。

针对方案1,在线路转角变化后,能否保持原基础分坑位置不变,甲方、设计、监理存在不同理解也就是对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中第5.2.16条关于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表5.2.16)理解不一致。

《验收规范》中没有对基础分坑提出具体要求在第5.2.16条关于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表5.2.16)要求:地脚螺栓式和主角钢插入式整基基础扭转不超过10′。转角塔整基基础扭转是指转角塔整基基础顺线路与横线路两轴线与该线路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和横线路方向中心线的角度偏差。目前,同塔双回线路大量使用。在某些地方,将双回路塔作为分歧塔使用,即在双回路塔的一侧分为2个单回路。当2个单回路方向不一样时,不能单纯的以其中一条线路的方向作为顺线路方向,或选取2个单回路转角的平均值作为顺线路方向。由于线路走廊的限制,现在越来越多采用3回路塔、4回路塔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转角塔基础的两个轴线也应该由设计计算确定。规程中所提出的“整基基础扭转”施工允许偏差,应指基础回填夯实后实际的两轴线与设计要求的两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

如图2所示,轴线(1)为第1次改线的线路内角平分线方向,轴线J为第1次改线的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轴线(2)为第2次改线的线路内角平分线方向,轴线K为第2次改线的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如果没有施工误差,轴线(1)就是原基础的横线路轴线,轴线J就是原基础的顺线路轴线。

如果单纯以线路方向来确定基础轴线方向,那么第2次改线后,轴线(1)与(2)或轴线J与K之间的夹角Δ就是基础扭转偏差值,此时Δ远大于验收规程允许的10′。以此来作为方案1不满足验收规程要求,必须对P13基础重新施工的依据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在根据导线布置、电气间隙及铁塔、基础的荷载情况进行计算,并得出满足有关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针对此特殊情况提出以轴线(1)和轴线J来衡量基础扭转偏差。只要基础施工后的扭转偏差小于10′,就可以认为是满足验收规程要求的。

3 结论和建议

上一篇: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下一篇:高职学生软实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