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技术

2024-08-15

送电线路技术(共12篇)

送电线路技术 篇1

0前言

国内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断增加, 高压架空线路的截面不断加大, 所以虽动电线路杆塔基础的承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分析目前我国电业行业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 现在送电线路工程当中, 杆塔基础施工的工程会占到工程总量的一半以上, 材料运输量是全部工程的六成以上, 造价也高达全部工程投入的两到四成, 这样说来, 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 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对工程整体效果会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都是保证工期能够如期完成的基本保障。

1 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的分类

1.1 岩石杆塔基础

岩石杆塔基础是指在岩石地基中直接钻挖所需要的基坑, 与此同时需要把钢筋的骨架和砼一同浇筑到基坑当中, 凭借岩石本身的力量, 还有不同施工材料和施工为孩子之间的凝结力, 承载杆塔以上的歪理, 保证其整体结构的稳固。

1.2 灌注桩杆塔基础

灌注桩杆塔基础是指根据考桩四周和土壤产生的基础摩擦力, 还有桩端的承载力, 承担杆塔基础的上拔力和下压力。光柱状杆塔一般用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地理性质不够稳定的位置, 比如在耐张塔、直线塔中, 一般使用注桩杆塔基础。这些根据地理位置和施工实际方法确定的相关方法, 都是在建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3 掏挖式杆塔基础

掏挖式杆塔基础说的是在填挖基坑的时候, 在保证基坑可以成型的状况下, 要控制挖掘的深度, 防止开挖面积过大实施过多的土层回填。

1.4 联合杆塔基础

联合杆塔基础说的是通过横梁将杆塔的四个基础墩进行连接, 这样不仅能够控制杆塔基础的底面积, 还能降低杆塔基础施给地基的压力。联合杆塔基础的整体性完整、填埋的比较浅, 比较适合在较为软弱的低级塔位处施工。

2 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方法

2.1 掏挖基础施工的技术控制

掏挖基础在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的隐蔽性是很强的,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技术调控方法, 就会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灌之后不能进行后续的修复和修补, 这样说来, 我们要重视掏挖基础工程当中的ishu调控, 要强化与之对应的技术控制手段,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要控制配料的连续级别控制, 想要确保配料和其技术以及质量标准相符合, 我国一般都把0.5-1.0cm与2-4cm的石子按照1.5:8.5的比例实施混合;其次,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衬垫塑料的运用, 防止地面的杆塔基础壁因碰撞出现脱落的状况, 在浇制立柱之后要马上拆除;再有, 砼坍落度一般都使用比技术标准高一个阶层的方法, 确保其在在掏挖过程中进行头部扩张的时候能够让砼捣实的更为轻松。

2.2 土石方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

送电线路工程的杆塔基础施工中, 要重视控制土方工程的技术管理,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以实现, 首先在掏挖土方之前, 技术人员首先要检查和工程相关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掌握工程的整体概况, 明确杆塔基础的属性和尺寸内容, 同时要研究土壤性质是否符合实际施工的具体要求;其次, 杆塔基础的坑深要按照设计方案当中的施工基面作为标准, 通过拉线基础进行, 如果涉及方案中没有对设计基面提出具体要求, 就压根据拉线确定中心地面的标准高作为基准;最后, 进行杆塔基面的土方工程的工程的时候, 要重点控制坑深, 确保其偏差控制在+100mm、-50mm, 另外要凭证处理坑底。

2.3 杆塔基础施工中断桩的技术控制

进行送电线路工程的时候, 端桩是杆塔基础工程中比较频繁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 如果有类似状况出现, 现场的技术人员要及时和工程的设计、监理的工作人员探讨分析, 在第一时间确定解决方法, 避免对工程的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在杆塔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端庄的技术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 要重点分析设计内容中的砼坍落度和实际要求的切合程度, 在调配粗骨料的过程中要认真履行各种技术要求;其次,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导管堵塞的现象出现, 一旦砼尚未初凝, 可以用钢轨和其他重物对导管内部进行作用, 保证重开堵塞的砼, 确保砼浇注工作顺利完成;再次, 砼浇注与导管拔出共同进行, 要随时关注砼内导管的埋入深度, 保证导管一直埋在砼内;最后是一旦砼在地下水位以下有中断的状况出现, 可以使用比原桩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有的桩位孔进行钻孔处理, 一直到断桩以下的固定深度, 实施清孔工作。

3 结论

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 杆塔基础具有确保杆塔在水平以及垂直荷载、事故断线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形成比较稳定的属性, 保证其在这些情况下不出现上拔、下沉或者倾倒颠覆的状况, 这样说来, 在进行送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 要重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要强化施工过程前中后几部分的检查调控, 确保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送电线路技术 篇2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一直从事送电线路运行、检修及安全监察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大量的宝贵的线路实践经验。工作之余,我又经常自习线路相关书籍,以及经常参加一些培训工作,从而大大增加了自己理论知识,使自己在线路专业知识方面不断提高。下面主要总结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参加的一些运行检修情况。

送电线路传输强大的电能,是所有电能的必经之路,保证送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是每位线路工作者的职责。送电线路的检修、维护项目应根据设备状况及巡视、测试结果来确定,每年我都要参加大量的线路运行检修工作。

根据我多年来从事送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工作,总结出的送电线路的主要缺陷有:

1、杆塔拉线与基础:塔本体零件是否完备;零件有无锈蚀或松脱情况;基础护坡、排水沟有无崩溃、积水等等。

2、导线、避雷线:导线对外物的距离是否足够;有无断股、损伤或闪络的痕迹;腐蚀是否严重;有无杂物悬挂等等。

3、导线、避雷线连接件的问题:夹有无锈蚀及缺少部件;压接管和连接器是否有过热现象;跳线是否异常;防震金具是否滑走、绑线是否松脱等。

4、绝缘子及其金具:绝缘子串偏斜情况;是否有污秽、闪络、破损现象;连接金具及弹簧销子有无生锈或欠缺。

5、接地网的检查连接处是否严牢,引下线是否锈蚀;外露情况等。

6、保护区:树木等是否要修剪;是否在保护区内有修建房屋、筑路等;保护设施是否完好等。对一些小缺陷正常在巡视中处理掉;对另外停电才可清除的缺陷,只有在停电时清除;对一些重大缺陷,必须立即上报,及时处理。送电线路检修一般分为改进、大修和日常维护。

在对送电线路运行管理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线路运行技术管理经验,例如缺陷管理与运行分析。线路缺陷管理,主要是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制定设备管理体细则,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清除设备缺陷隐患,保证设备的健康水平。送电线路缺陷一般分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和紧急缺陷,应根据缺陷管理细则及时将缺陷信息传递、反馈、清除、验收等。为了提高线路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线路安全、经济运行水平,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会,对线路运行状况、存在的缺陷及事故和发现生异常进行分析,举一反三。

我正常参加线路日常维护工作,我们每年定期对线路逐杆进行登杆清扫检查,完好的绝缘子保证其在阴雨天及雾天不发生闪络,发现闪络瓷瓶必须立即更换;每两年就要对线路绝缘子带电进行零值测试,本着安全认真细致的原则进行测量,以保证线路不会因为零值而发生故障;以及经常参加一些线路消缺工作,处理扳线、处理交跨等,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我们每年的线路大修工作也是任务重,事情多,技术含量高。为了对现有的一些老线路进行修复或使线路保持原有的机械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每年都安计划对一些老线路进行大修。例如我参加了110KV阳招线大修工作、35KV垛安线、严崔线、阳陈线大修工作等。前几年我们的110KV阳招线是2类线路,通过近几年的大修,全线进行挖查更换拉线拉棒,更换耐张绝缘子,更换架空地线等,使其逐渐完好,又恢复为1类线路。

我还参加了大量的送电线路改进工程。线路改进主要是为了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性能,提高线路输送能量,改善劳动条件,而对线路进行改进或拆除的检修工作。如更换线路导线,多雷区加装避雷线,增加绝缘子或将普通绝缘子更换为合成绝缘子,将线路砼杆更换为铁塔等。线路换线施工是一项大工程,我经过多次的换线施工,总结其步骤如下:

线路更换导线,其施工基本分为拆除旧导线和更换新导线两步骤。

1、拆除旧导线的施工步骤为搭设跨越架、安装放线滑车,将耐张杆打好临时拉线,然后将旧导线拆下来放在放线滑车内回收。

2、更换新导线的施工方法,严格按照线路施工规范中放线、紧线。

送电线路技术 篇3

【关键词】空间影像技术架空送电测量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35—01

东部城市是我国经济高发区,用电危机一直威胁着这些地区的用电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在缓解东部用电高峰城市电力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特高压线路建设难度大,而且建设工程相当复杂。其具备的特点是高压电线跨越地形复杂且数量繁多、电线档距长、铁塔高等。特高压线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的地区进行长途输电,确保其用电安全。然而,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言,这些新的要求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现代化的空间影像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电力测量技术

何谓传统的电力测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基于悬高测量方法的平视法测量方式来解决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点的测量。对净空距离以及导线弛度的测量是统的电力测量的重难点。

所谓悬高法,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难接近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比如:铁架横担、架空导线等。悬高法作为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用于测量非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但是悬高法测量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悬高点的精确度被棱镜以及悬高点铅锤度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棱镜与悬高点处于同一条竖直的铅锤线上,悬高点三维坐标的精度才能得到保证。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析:

当棱镜与悬高点的垂角被设定为45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0厘米;如果棱镜与悬高点的垂直角被设定为60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7厘米。

二、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一)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所谓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它是指待测物体的各个点的坐标位置,通过借助于待测物体的影像对待测物体的三维几何坐标,以及空间位置来加以确定。它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测量要求的技术。相对于传统摄影测量方法,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存在很多的不同点: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加入了全站仪光学测量的相关功能,该作用在于对待测物体特征的采集以及对待测物体影像测量数据的采集,通过上述数据以及物体特征的采集进而实现对待测物体影像各方位元素的收集以及从全方位纠正待测物体,最终实现测量的高效率以及高精度。但是传统测绘技术与三维扫描相结合的Trimble VX空间测站仪也能够采集到“一站式”空间影像数据。

(二)矢量照片

空间影像技术能够采集到矢量照片。VX空间测站仪具有矢量CCD传感器,该传感器同测距以及测角传感器处于同一轴线上。CCD传感器能够对矢量数码相片进行高效采集、凭借VX实现待测物体的常规测量,从而收集到被测物体的相关矢量影像。同一般数码相片相比较,该相片被标有具体的精确坐标,方便了对该坐标点的准确测量。内业对矢量照片的数字化处理,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三维影像数据信息;采集被测物体全方位矢量影像数据,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3600矢量照片。

(三)点云扫描

所谓点云扫描,它是指对选定的区域进行有序的扫描测量。VX空间测量仪能够快速、精确、自动地收集目标物体和目标区域的表面坐标,即点云。点云涵盖了待测物体的点三维坐标数据,实现有效采集大量的繁杂三维坐标,从而实现后期三维建模处理对大量数据的需要。矢量影像数据与数字滤波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可以实现纹理叠加,从而纠正了摄影存在的不足。三维建模可以被传人至CAD或者3DMax进行深入处理,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空间影像测量与电力施工测量的密切联系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是非接触式野外测量方式的一种,它的优点在于针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处理。空间测站仪主要是从矢量照片、长距离棱镜反射测量、点云扫描以及外业数据采集等各方面实现了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效率的最大化提高。

(一)业内资料和矢量照片

依据相关部门对特高压电力施工规范的要求:基铁塔的施工涉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要对其进行拍照存档。关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照存档作业,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要精确、清晰地记录下特高压线路的实际情况更是存在难度。但是如果将VX技术应用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摄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VX拍摄出的矢量数码相片不仅可以记录下电力施工实际画面,而且还可以对照片涉及到的测量物进行三维几何测量,从而实现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

VX拍摄的矢量数码相片附带着拍摄物的实际三维坐标,该信息方便了对铁塔的相应位置进行分组和编号,从而为内业资料的整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测量物的点云数据与VX拍摄的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可以方便将铁塔线路与铁塔的实际三维目标模型化。关于对电力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施工效率的计算,其直观性和形象化可以借助于对电力施工不同阶段记录下来的三维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加以实现。尤其是针对某些施工工程的细节问题,其图像以及几何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可以依据对比分析施工不同进度的三维模型数据加以复核。

(二)外业采集数据、点云扫描以及测量长距离无棱镜反射

被测物体的点云扫描能够实现对被测物体三维点位数据的高效率采集,然后被测物体的三维点位数据与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最终实现三维建模的高精确度。空间影像测量具备的长距离无棱镜反射测量功能可以实现户外测量作业次数最大化地减少,从而方便了测量工作人员在某一个测量站便可以完成对绝大多数测量点的测量任务。无反射测量方法属于非接触式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它被运用于电力施工的测量中的作用在于:在对被测量物的导线尺度测量以及交叉跨越测量作业时,无反射测量方法允许基点测量作业中不采用棱镜,而且可以对导线的至低点以及至高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直接测量。以此同时,长度为800米的长距离五棱镜反射测量也实现了对大部分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要求。

四、总结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在测量架空送电线路外、内业作业时的高工作效率。空间影像信息以及三维测量数据的全方位、多角度采集的意义在于:丰富了现有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成果;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资料的核查方面,空间影像测量技术为其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事实依据以及理论基础。加强对高空影像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确保特高压线路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东部电力资源匮乏地区的用电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平,兰孝奇,石杏喜.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作业方法及其注意事项[J].城市勘测,2008,(3)

[2]谢任林.GPS结合全站仪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0,(10)

[3]徐华山.CASS 7.0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

[4]张健,石克勤,万爱华.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研讨会暨祝贺许厚泽院士70寿辰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

[5]彭盛.空间影像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试论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篇4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客观上推进了国内的电网工程建设。在国内的送电线路工程中, 为了满足施工作业的高质量、高安全、高效率要求, 必须加强对于施工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 并且在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理念和方法, 逐步构建符合国内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技术体系。另外, 在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 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 协调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进而促进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1 基础施工技术

1.1 钻扩桩基础

在送电线路施工中, 钻扩桩基础是较为常见的隐蔽工程。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无对于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 所以, 在施工中必须加强技术管理。钻扩桩基础主要适用于无塌陷、无地下水影响、无溶洞的可湿陷性黄土。在国内的送电线路施工中, 20世纪80年代开始钻扩桩基础应用于送电线路杆塔施工, 随着技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 现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施工技术体系。钻扩桩基础的施工原理是在原状土中事前钻取好的基础孔内置入钢筋笼后, 浇灌混凝土形成现浇基础, 其充分发挥了原状土的物理特性, 具有施工方便、承载力高与成本低等技术特点, 主要适合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送电线路工程的铁塔基础施工。在钻扩桩基础施工前, 必须结合相关技术资料和实地勘探数据进行真型试验, 以确定原状土的荷载特性, 并且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在钻扩桩基础施工中, 应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性优势, 合理利用原状土的物理学特性, 以实现材料与人工费的节约。

1.2 旋锚桩基础

在高压送电线路施工中, 旋锚桩基础主要适用于淤泥土质、地下水位较高等复杂的地质条件, 特别是在难以开挖的软地基施工中, 旋锚桩基础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基础类型。旋锚桩基础施工技术优点主要表现为:施工不受时节的影响和限制;利用专业机械设备辅助施工, 有利于提升施工作业的速度;施工作业中的技术含量较高, 且无需开挖基坑, 减少了人工费用的投入。旋锚桩基础通常由一个引导段、若干延长段共同组成, 所有的部件为低合钢金, 钢管则多是采用低合金无缝隙钢管。在引导段的管段上端焊接一个锚片, 引导段与延长段连接构成联轴。连接塔腿的插铁被灌注在桩帽中, 延长段顶部露出地面部分被灌注在混凝土桩帽中。

2 杆塔施工技术

目前, 国内在送电线路的杆塔施工中, 混凝土电杆、轻型铁塔等主要使用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 并且基本实现了施工工艺与技术的规范化。对于特殊型式的杆塔, 以及特殊地质条件的整立也做了局部的施工技术改进。

送电线路分解组塔的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创新, 一般的大型、重型铁塔均采用了分解组立的施工方法。在以往的送电线路杆塔施工中, 多采用外抱杆带落地拉线的方法, 由于拉线的难度较大, 经常会导致各种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山区组塔施工中技术难度更大。针对这一技术难题, 国内现阶段采取以内摇臂通天抱杆分解组塔、内拉线悬浮抱杆分解组塔等为主的施工技术, 有效改善了拉线的控制方法, 上述施工技术在送电线路铁塔组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铁塔、高塔组立施工中, 更多地应用了半倒装、全倒装组塔的新型施工技术。实践证明, 倒装组塔在杆塔施工中的应用, 将高空作业变更低空作业, 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也明显提升。为了适应杆塔施工中倒装工艺的应用要求, 国内电力建设研究所结合各种先进的理论与技术经验研制了液压提升新机具, 使得倒装组塔在施工工艺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杆塔组立是送电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施工技术管理与现场安全、组织措施的有机结合是不容忽视的, 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杆塔强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制作杆塔选用的材料以及杆塔的受力形式、结构形式等。

3 架线施工技术

在国内传统的送电线路架线施工中, 多是采用人工放线、绞磨牵引紧线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的作业难度较大, 而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在架线施工中, 跨电力线路架线多需要采用全停电、半停电的方式, 跨通航河流架线则需要采用全封航、半封航的方式。从国内送电线路架线施工的总体状况而言, 机械化程度低、人工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与质量较差等问题客观存在。近年来, 在国内的送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张力架线的新技术, 并且总结了以下施工技术经验: (1) 创新放线方法, 包括炮弹放线、火箭放线等; (2) 在跨越电力线路的施工中, 采用索道架线工艺、钢结构跨越架、铝合金跨越架架线工艺等, 实现了不停电跨越架线, 也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

4 检修施工技术

送电线路检修施工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相关线路及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 对于存在运行故障的部分要及时进行维修, 从而保障送电线路整体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与稳定性。由于受到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送电线路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出现送电线塔倒塌、送电线器具破坏、绝缘串脱落等问题。在出现上述状况时, 送电线路调度员一定要认真做好故障与事故的应急处理, 及时进行巡查与检修。在送电线路的检修施工中, 检修人员应了解线路的类型、布线情况及常见的运行故障等, 在检修中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 从而全面提升检修施工的效果。

5 结语

为了确保送电线路工程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各种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 在国内的送电线路施工中, 各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外电力工程技术领先国家相比, 国内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弊端与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我国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具体应用问题研究中,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送电线路施工技术人员应注重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强调面向现场、面向未来, 努力钻研和创新施工技术、理论; (2) 在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研究中, 应加强国内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 并且结合国内高等电力院校的研究成果, 对于现行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行改造与完善, 更好地指导送电线路施工作业; (3) 加强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变革, 需要调动工程项目参与单位的所有技术力量, 特别是工程项目设计单位要在设计环节更多地应用先进的工艺与技术, 并且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科学性进行全面审核。

参考文献

[1]陈海龙.浅谈电力工程中送电线路施工监理的措施与方法[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24)

[2]孙竹森, 缪谦, 江明, 等.输电线路工程货运架空索道标准化施工方案[J].电力建设, 2011 (3)

[3]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4]尚大伟.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送电线路线路施工总结 篇5

施 工 总 结

施工单位:甘肃省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屏山县35kV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施工总结

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其中包括: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工程于2010年10月15日工程开工,至2012年07月10日工程初步峻工。整个工程总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工程总概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四川省水利集团屏山电力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单位:成都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本工程施工单位:甘肃省 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2.4、该项目勘测设计合同; 2.5、招标合同书;

2.6、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相关批复文件;

三、施工概况与施工范围:

3.1 施工工程名称: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屏山县35KV以上电

网复建工程

3.2施工地点:屏山县境内。3.3施工规模:

(1)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线路约18.3km,导线采用LGJ-95;

(2)屏山县真溪—石盘35KV送电线路工程(含光缆),35KV线路约2.4km,导线采用LGJ-185;

(3)屏山县城郊一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建设长度约8.3km,导线采用LGJ-70;

(4)屏山县新县城变—金石化工(精铸厂)35KV送电线路工程,建设线路长度约4.6km,导线采用LGJ-95;

(5)屏山县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造工程,建设线路长度共计约6.418km,导线分别采用LGJ-120、LGJ-70、LGJ-95,该工程为企业自建项目;

四、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 施工安全负责人: 施工技术负责人: 施工质检负责人: 施工财务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施工材料负责人:

五、施工前期质量控制

1、成立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工程项目部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公司成立了以石福国同志为项目经理的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部。项目部面临现场,组织、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题。监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问题,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并确保施工服务质量的承诺。

2、制定质量目标

公司提出本工程建设质量目标:“按GB/T19002-200标准的质量体系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竣工投产的工程达到优良级标准,争创优质工程。

为实现工程建设的既定质量目标,工程项目部依据公司的质量计划、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及国网公司“输变电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对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验收规范、达标投产要求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即定目标。

3、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

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建立了以工程项目部为核心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从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专业师、质量专业师到各级人员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作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之形成一个严密、协调的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整体。

4、施工技术文件

为了指导施工,使施工全过程“有章可依”,工程项目部依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工艺标准。本工程分别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作业指导书》《立塔作业指导书》《架线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技术文件.5、原材料及器材的质量检验

本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均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程和规范、产品标准进行采购:对本工程所需的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等物资军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合格分供方,工地材料站收货时严格开箱检查。根据《进货检验计划 》的要求,对本工程事业的水泥、钢筋、钢材、铁

六、以工序管理为手段的质量控制

线路工程施工的工序包括基础开开挖、扎筋组模、基础浇制、杆塔组立、导、地线展放、紧线、导地线压接、附件安装、接地装置等主要工序。

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验、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这种质量控制方法,动员了全体职工参加,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克服了仅依靠少数专业技术人员以质量检查为手段的质量控制的弊端,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1、严格实行把关卡制度

严格执行关键工序的把关卡制度,加强上下道工序之间的检验交接工作,上道工序应保证不留质量、安全隐患到下道工序,下道工序应保证不接受留有隐患的上道工序。做到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准确地填写关键工序把关卡,把检验记录填写在检验卡上。

2、分部工程实行申检及检查签证制

对于基础工程和接地工程的施工,实行申检制。即班组在完成基坑开挖工序转入扎筋组模工序、由扎筋组模工序转入浇制工序等,均应向工程处申检,工程处质检验员和监理人员到现场检查合格,并做好记录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同样接地埋设前应由工程处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检查合格方可埋设.基础和接地的隐蔽工程在施工完成后,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在回填或埋土前应向监理部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申请后,组织人员到现场验收,检查合格后及时签证.导地线连接与补修,经监理人

员、项目部质检人员的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牵张紧线施工。未经监理检查、验收,自行回填、埋设或展放线,则不给予认可,并做违规处理。本工程现场监理师及项目部质检员在基础浇制前、浇制中、拆模后以及导地线压接、接地回填等隐蔽工程均进行了人证检查、把关,取的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

3、严格执行三级质检制度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工程合格率100%,工程按《送电工程施工检验计划》(QSD-10.003)程序性文件,对每个验收项目进行三级验收,既班组对完成的验收项目按100%进行自检,项目部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70%进行二级复检,在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且检查记录及检验报告齐全的情况下,由公司工程部组织有关人员按《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对验收项目进行抽检,公司安全质量部依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情况,分批对分部工程进行了三级验收。在完成三级验收,并在处理完缺陷的基础上,向监理申报转序报告,经监理复查合格同意后方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确保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实现项目工程建设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目标,屏山县35kV及以上电网复建工程施工(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部分)送电线路工程项目部及各施工队将始终把安全施工,特别是确保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为使项目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在认真执行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和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时,严格执行了本项目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1、项目工程建设安全工作思路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 3)、建立了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签订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状,重奖重罚。无安全事故者,给予加倍奖励,否则没收抵押金并加倍处罚。

4)、制定了适合本项目工程建设情况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施工队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使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5)、狠抓安全文明施工,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力求创建电网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一流现场的目标。严格按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自觉按照标准,规范每个作业程序环节,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高效、优质、低成本推进。同时,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加大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制止不文明施工行为。

6)、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以确定本项目工程的不可承受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或措施,控制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危害风险,同时,通过风险预测、辨识及评价,项目部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最终目的。

7)、各专业工序开工前,组织参加施工活动的全体人员学习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规程、规定、制度的学习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8)、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施工作业票制度,并在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签字认可。无措施和未交底,严禁施工。

9)、加强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建立机械设备

和工器具的管理台帐,工程中使用的工器具,使用前经过检查和试验,未经检查、试验的工器具,工程中使用。

10)、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施工队每月进行二次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施工班组实行每日巡查。

11)、每月召开一次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按照“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的要求,研究、协调解决与布置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每月组织项目部安全教育学习。

12)、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法规、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环境污染。以先进的技术方案保障安全,按技术交底制度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时严格按方案实施。

13)、随时接受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对安全和环境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要求改进安全和环境工作。

14)、当发生各类事故时,在保护好现场、组织施救的同时,按有关的规定,即时报告。同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15)、配备齐全的安全用具定期检验;各种安全和环境管理帐表册卡及应保存的资料齐全、有效,归档查阅简捷。

16)、做好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配置组织准备,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

为此,项目部全体员工,将铭记“我就是福建电力”的工作信条,大力弘扬“安全 保护环境;遵法守纪,创新发展”的公司方针,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全面优质、安全地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

八、工程综述

1、本工程从开工以来,由于施工进度情况、地方清赔工作的影响,导致我施工进度进展缓慢,实际工期受到严重的拖延。根据本线路的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合理组织施工力量,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克服了清赔难。整体工程于2012年07月10日全部完工,屏山县城郊—书楼坝35kV送电线路工程、屏山县城郊—龙华35kV送电线路工程、35kV新中、新金、新雪线路改线工程分别于2011年01月10日、2011年04月10日和2011年06月30日经试验、24小时试运行后顺利投产运行,工程检查合格率100%.2、由于各因素限制,各分项工程即基础、立塔、架线工程等穿插于整个工程流序,施工总体上秩序井然。漳州电业局、武汉中超监理等单位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此我单位特表示诚挚的感谢。

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架空送电;转角塔,不对称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30-02

在我国实际的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的应用中,转角塔在超过110 kV的送电线路中以每100 km仅30基左右的较小应用量成为了一种辅助型送电架空铁塔设计,但是随着城市对于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输电网络错综复杂,工业与普通居民对电力的需求程度不一样,使得羊角型塔、十字型塔、鼓型塔、酒杯型塔等多种传统的架空送电铁塔设计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对称转角型铁塔的设计方案成为了解决我国越来越多大功率输电线路进入城区诸多问题的优秀设计方案。因此,优化转角塔的设计成为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1 转角塔铁塔的主要优势

虽然转角塔也是传统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的一种定型模式,但是其却有着自己显著的优势。在传统对称架空铁塔设计模型中,在输电线路角度发生了偏移的时候,传统对称架空铁塔极其容易因为风力从不同角度刮吹导致铁塔主体架构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导致铁塔的稳定性不足造成安全隐患,使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得不增加铁塔整体的用材结构规模设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个原因,传统铁塔相比转角塔就造成了大量的材料浪费。而转角塔的不对称设计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多变的角度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气候等诸多环境对于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的技术要求。

2 架空转角塔结构的确定

确定架空送电线路转交铁塔的最终结构实际上就是确定转角塔设计过程中的两翼临界角度,因为在这个临界角度内所设计的转角塔模型都是合理的。

2.1 临界角的含义

我们知道,风由内向外方向吹来时,角度荷载方向(即导线张力、避雷线二者所产生的矢量力)与风荷载的方向相反。那么,在风的水平档距固定的情况下,转角塔模型中必然有某个转角刚好抵消铁塔整体机构所受到的水平力。反之,一旦风向转向,为了使得转角塔主体结构水平受力为零也会出现某个临界角度。

2.2 临界角度数值的确定

确定具体的临界角数值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一旦我们能够确定这个临界角度,我们就只需要在这个临界角度内合理设计转角铁塔结构,便能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设计与施工成本。临界角由最大风速反向的风荷载确定,并且临界角的大小与反向分压大小成线性增长关系。

例如,当水平档距的大小为400 m(即档距450 m),正常规格的送电导线设计可承受的极限风速为30 m/s和20 m/s时,“临界角”的最大值分别为13.2 ?觷和11.2 ?觷(并且临界角的大小还会因为送电导线材料的差异而会有不同的数值)。

因此,在实际临界角的计算与选取中,我们为了安全起见,在忽略建设材料的诸多材料等因素的前提下,我们通常会相应的增加临界值的数值,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便会将临界值的数值相应的增大到20 ?觷和15 ?觷,其他情况以此类推。在实际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设计施工成本,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如果我们能找到符合设计的转角塔模型,我们就不应该在拘泥于其他传统的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模型而造成大量的不必要,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的财力与人力的浪费,因此设计出最合理临界角的转角塔便显得尤为重要。

2.3 水平档距的临界值

水平档距指的是不对称铁塔模型设计过程中,随着转角临界角度变化而随之变化的最大水平档距。临界水平档距直接影响铁塔的安全性,实际水平档距的大小与临界水平档距的大小关系是评判一座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评判一座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能否实施竣工的重要标准。

3 不对称铁塔临界角的实际应用

不对称转角塔的“临界角”仅仅为我们解决了设计上的设计难题。现代架空送电线路铁塔在我国居民工业用电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合理的架空送电线路铁塔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架空送电线路的稳定性与耐用性,让建造竣工的转角塔完美适应转角塔所在地的气候、工况等许多实际情况,这在技术上也向我们提出了诸多要求。转角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满足以下前提。

3.1 塔身受力要趋于稳定

在不对称转角塔设计模型中,转角塔整体所受到的荷载与导线产生的张力的方向相反时,转角塔的主体部分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手拉的转角塔塔身很有可能变成受压控制塔身。

3.2 合理增加临界角的实际应用数值

转角塔的实际选取的“临界角度”大于理论设计所计算出的“临界角度”时,转角塔主要的荷载方向上,其矢量方向的两侧架构所受的力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二者的差异过小便会使得不对称转角塔的内部构造和相关材料的规格大小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同时其实用性也大打折扣,这是不可取的。同理,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建设材料,就必须使得二者之间存在足够的差距,使不对称转角塔结构规格和其他限制塔身结构的条件改变。换句话说,也就是较小型的不对称转角塔相比较大型的不对称转角塔而言会消耗掉更多的建设材料。与此同时,较小型铁塔的不对称设计不会成为转角塔整体架构的不利因素,因为反向风等一系列随机荷载只能是有利的因素。

3.3 科学细化建设材料的分级

在不对称转角塔的材料设计过程中,为了适应小对称转角塔的设计,我们还应该细化其他的材料分级,虽然细化材料的分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加工、施工的复杂程度,但是对于采用小对称设计模式的转角塔是很有利的,当然,如果能在不增加加工、施工复杂程度的基础上细化这种分级自然最好不过了。

4 试验验证不对称转角塔设计的合理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对称转角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并不能等同于架空送电线路铁塔实际架设的科学合理,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实践过后,我们才能确定设计方案的最终合理性。2002年9月,国家电网电力建设试验所为了验证架空送电路线铁塔的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环境对其整体架构的稳定性、耐久度等方面的诸多要求而进行了一次真型力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选取了六种不同的试验环境:地线张力差,运行覆冰,事故断中导线,事故断右边导线,正常90 ?觷大风以及90 ?觷大风超载。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试验荷载工况大于220%的时候,铁塔上下的两个曲形臂轴才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在这个试验荷载工况的范围内时,试验中的ZM3直线试验塔正常工作且塔身的零部件并未出现任何异常。试验结果与最初的设计要求预想完全一致,建设竣工后的铁塔是稳定安全的,我们可以将这个设计运用到实际的架空送电线路的建设中去。

5 结 语

不对称转角塔在我国架空送电路线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一方面,不对称转角塔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小因为城市建设力度的增加而导致电力网络线过于错综复杂所带来的管理维护难度,同时也能减小城市变电所的体积大小而减少占地,优化中小型变电所的进出线路复杂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够一味地追求节约成本而在本来不适用的地理气候、输送电(比如电压压力过载等)环境下或者错误的设计建设不对称转角铁塔,而应该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建设不对称转角塔,从而最大限度的建设合理的监控送电线路电网网络,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开全,刘思远,于维俭,等.架空送电线路铁塔安全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0,(14).

[2] 刘志华.送电线路铁塔设计研究[J].硅谷,2011,(12).

送电线路技术 篇7

1.1 标准工艺的内涵

施工工艺是经过书面规范的包含施工技术、工艺流程、作业要求和控制措施等内容的文件。标准工艺是针对某种或某类施工技术, 在经过验证和优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使其对该种或该类施工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艺文件。标准工艺与一般施工工艺 (或非标准工艺) 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为源于成熟、典型的工艺案例, 是经过验证以及充分优化处理过, 可以推广应用的成功工艺;后者不具普遍性, 例如《220k V某1#线路铁塔分解组立施工工艺》是针对某1#线路特点编制的, 其中包括以往施工的经验以及可预见工况和特制的工器具 (如各种抱杆等) , 而在《220k V某2#线路铁塔分解组立施工工艺》中虽然不乏相近的内容, 但两者并不能通用。

1.2 标准工艺的应用价值

周秋鹏等人经过研究, 标准工艺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1.16%, 其中对变电工程综合质量的贡献度为12.02%, 对110k V~750k V送电线路工程综合质量的贡献度为10.19%, 说明标准工艺对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有助于工程技术和质量工艺的持续改进。孙建波等人也对标准工艺在35k 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从2011~2015年标准工艺应用效果得分由94.5%提高到97.6%, 并且在防治质量通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事例说明, 标准工艺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成效显著,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2. 标准工艺在送电线路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2.1 工艺概况

现以铝包钢芯铝绞线张力放线的标准工艺在220k V送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为例说明。铝包钢芯铝绞线简称铝包钢绞线, 是以铝包钢丝作为加强芯, 并与硬铝线绞合而成的架空导线。它与普通钢芯铝绞线最大差别是, 重量更轻, 载流量更大, 弧垂更小, 电力损耗减少5%左右, 并在防腐性、使用寿命、架设与维护方面更优, 尤其适合沿海盐碱地区送电线路应用。铝包钢绞线张力放线标准工艺的应用, 对于提升施工质量水平、工程创优、提高顾客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主要施工流程

2.2.1 放线准备

放线计划编制→放线通道清理→牵、张场地平整→挂金具串和放线滑轮→搭设跨越架。

2.2.2 放线阶段

导引绳展放→铝包钢绞线展放→铝包钢绞线接续。

2.2.3 紧线与附件安装阶段

紧线→弧垂观测→铝包钢绞线画印→开线、耐张连接→挂线→附件安装。

2.3 主要设备机具

220k V送电线路放线施工通用设备小牵机 (5t) 、小张机 (3t) 各1台, 地锚 (7t) 2套, 放线滑车、旋转连接器、抗弯连接器、网套连接器、卡线器 (皆3t) 各1件, 机动绞磨 (5t) 1台, 导引绳、磨绳各1根, 卸扣 (5t) 、双钩紧线器 (3t) 各1件, 液压机 (200t) 1台, 配套铝包钢绞线液压钳、断线钳各3副, 经纬仪1台。

2.4 质量控制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标准工艺, 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清理放线通道、搭设跨越架并进行质量验收。沿线护线人员到位率检查, 通信设备检查。牵、张场地检查验收。线盘架、导线长度检查。铝包钢绞线外观质量检查。导线与张力轮缘以及导线相与相间摩擦检查。导线与地面或其他物体缓冲设施检查。放线滑车轮槽与铝包钢绞线匹配度检查。检查是否放线滑车轮径≥15倍铝包钢绞线径。检查放线滑车转动灵活性。牵引机牵引力、张力机出口张力整定值检查。展放过程中, 导线离地距离监控, 一般地段≮3m, 车辆通行地段≮5m, 离跨越架顶≮1m。张力放线时, 1个档距内的铝包钢绞线最多只能有1个接续管和2个补修管, 它们与悬垂线夹中心距离≮5m, 并且在铝绞丝护线条或防震装置以外;耐张管与其他各类管的距离≮15m。禁止在同一耐张段内不同规格及不同绞制方向的铝包钢绞线作直线连接。铝包钢绞线的连接强度不小于铝包钢绞线设计强度的95%。

2.5 安全控制

所有设备操作, 例如牵、张机操作及液压机操作等, 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要求进行。设备锚固及导线临锚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设计要求, 确保锚固安全可靠。铝包钢绞线接续施工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接续后打上施工人员钢印代码。现场分坑、锚坑埋设必须经过安全检查, 并经过现场指挥员、副指挥员的签字。用于配套铝包钢绞线展放的连接器、锚固系统的工器具必须配套使用, 没有配套工器具时可以“以大代小”, 但绝对禁止“以小代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通信顺畅、口令清晰、言语准确、报告简练, 并不得讲述与施工无关的内容。

2.6 考核评价

将标准工艺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并将工艺水平、施工质量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除了质量检查、验收结果以外, 还采取不定期现场抽查进行评定。考核的重点是标准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使用功能需要。从标准工艺的执行情况中, 找问题, 查原因, 以利下次施工改进和提高。

2.7 改进方向与对策

标准工艺在铝包钢芯铝绞线张力放线施工中的应用, 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一次优化率, 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例如铝包钢绞线损伤的处理不到位, 所以必须加强薄弱环节监督和整治, 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对施工单位建立质量责任终身制, 以推动标准工艺持续改进和提升。

结语

标准工艺通过对成功、成熟、典型施工案例的提炼和优化处理, 并借由标准工艺的宣传贯彻、推广应用来深化、改进和提升, 是标准化技术与输变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结合的最佳方式, 本文通过标准工艺在铝包钢芯铝绞线张力放线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直观地反映出来。

摘要:标准工艺是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 推进标准工艺的深化应用可以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本文从标准工艺的内涵与应用价值、在送电线路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标准工艺,送电线路,施工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秋鹏, 孙向东, 吴松, 等.“标准工艺”对电网建设质量贡献度分析[J].湖北电力, 2013, 37 (2) :48-51.

送电线路技术 篇8

某500 k V超高压送电线路工程要在#265与#266两基铁塔之间跨越500 k V线路甲一次, 在#266与#267两基铁塔之间跨越500 k V线路乙一次, 跨越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施工现场有着完善的组织机构, 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分工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岗位, 如总指挥、现场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停电联系人以及具体的施工人员等。

2 跨越方案及工器具选择

由于本次跨越需要连续两次带电跨越500 k V线路, 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要合理选择跨越施工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的牵张设备, 使牵引绳、导引绳以及导地线在展放和紧线施工过程中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还要考虑到跑线等最坏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在导线下方搭设的防护网进行承托, 避免发生触电以及跳闸事故。

2.1 跨越施工方案的确定

针对现场铁塔高而档距较小的情况, 利用跨越塔代替跨越架作为支撑, 用12保真迪尼玛绳作为跨越承载绳架设在跨越档间。同时在跨越点承载绳的下方悬挂由绝缘杆所组成的拉帘式防护网。此外, 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将临时横担固定于跨越塔K节点上方[1]。

2.2 工器具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的工器具应根据工程需要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3 跨越施工的相关计算

3.1 跨越500 k V线路甲

单根承载绳的水平张力为:

式中, l为导线长度 (143 m) ;w为导线单位重量 (0.92 N/m) ;a为跨越塔与被跨线路的水平距离;w′为牵引绳的承载重;fk1为跨越点弧垂;φ为导线悬挂点间的高差角。

考虑重载情况下, 保护拉帘式防护网对500 k V甲线的地线安全距离为3.6 m, 甲线的地线对地距离为43.2 m, 临时横担对地距离为53 m, 防护网的高度为0.2 m, 因此跨越点的弧垂fk1为6 m。考虑最坏情况即发生跑线时, 导线将落在防护网上, 单根承载绳的水平张力F1可由公式 (1) 计算出为10.615 k N, 12保真迪尼玛绳破断力为123 k N。则安全系数k1=123/10.615=11.587>5。

3.2 跨越500 k V线路乙

500 k V乙线的地线对地距离为33.45 m, 两临时横担高差为11.5 m, #266的临时横担对地距离为53 m, 则跨越点弧垂fk2为13 m。同样根据公式 (1) 可求出单根承载绳的水平张力F2为6.038 k N, 安全系数k2=123/6.038=20.370>5。

取F1和F2中大者, 则单根承载绳的水平张力F为10.615 k N。

3.3 承载绳滑车及与承载绳相连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承载绳滑车的下压力为:

由公式 (2) 得, 承载绳滑车的下压力为7.505 k N, 此外滑车选择时还应考虑2.5的安全系数。

应选用型号为φ12.5钢丝绳, 其公称抗拉强度1 700 N/mm2, 破断拉力97.3 k N。由公式 (3) 可求出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3=6。

式中, k0为有效系数;k′为不平衡系数;k″为冲击系数。

3.4 张力及牵引力

在牵张机之间有10基铁塔, 滑轮阻力系数为1.01, 单根导线自重为13.22 N/m。经计算, #265与#266之间的张力机出口张力T1为2.3 k N;#266与#267之间T2为2.9 k N, 实际整定张力机张力为114.7 k N/根, 经计算牵引力T为69.1 k N。

4 跨越施工步骤及过程

4.1 施工准备工作

(1) 要留意收集当地的气象信息, 在大雾、雨天、雷电及风力5级以上的气候条件下不能进行施工。 (2) 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器具需经过试验, 在施工前要对绝缘绳进行绝缘电阻测定, 其值不能小于700 MΩ;要对绳索进行拉力预紧, 按额定荷载的10%来消除初伸长。 (3) 向相关部门提交施工期间退出500 k V线路甲和乙重合闸装置的申请, 并请运行人员登塔将杜邦丝φ6绝缘绳从甲线和乙线上方穿过[2]。

4.2 固定临时横担和放线滑车

将临时横担用钢丝绳套悬挂于横担下方后, 在外侧打一拉线或在K节点处将塔身固定来平衡临时横担承受防护网的拉力。可用2台机动绞磨分别对临时横担两头进行起吊, 注意起吊过程中临时横担要保持水平。在每一根临时横担的每相上悬挂3个3 t滑车, 其中2个用作展放承载绳, 1个用作循环绳。挂点的选择应能够保证导线基本处于防护网中央, 采用机动绞磨来展放绳索, 制动则由滚杠人力进行控制。注意滑车必须经塔体接地, 接地线可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编织软线。

4.3 承载绳的展放及锚固和防护网的安装

(1) 在500 k V甲线退出重合闸并且杜邦绳穿越完成后, 在#265塔将φ6杜邦绳与准10杜邦丝循环牵引绳相连接, 在#265塔下牵引至#266塔。 (2) 利用循环牵引绳分别对φ12承载绳和防护网的固定绳进行牵引, 并在#266临时横担对承载绳进行固定。另一头则与φ12.5的钢丝绳相连, 并在#264与#265档距内进行锚固, 其对地的夹角不大于45°。随后用防护网的固定绳将防护网从#266塔拉向#265塔, 一直到500 k V甲线上方为止, 并在两塔上进行固定。 (3) 用上述相同的操作步骤对#266与#267塔之间的牵引绳进行展放, 并安装好防护网。 (4) 在#266塔将两侧的承载绳相连, 并利用#265与#267塔的手扳葫芦将承载绳收紧, 保证其对被跨线路的地线间距大于3.6 m。在承载绳与钢丝绳之间以及承载绳之间要做成环头连接, 并串接防扭器, 防护装置至此安装完成。

4.4 导地线的展放

(1) 利用循环绳分别从两侧防护网上将放线导引钢丝绳进行穿越, 与#265和#266两塔两侧的导引绳相连后, 可在张力状态下利用牵张设备分别牵引牵引绳和导地线。 (2) 放通地线后就可以进行紧线和附件作业, 完成后方可进行同侧导线的放线作业。 (3) 可以用手板葫芦和钢丝绳套对悬瓶串的倾斜进行调节, 使防护网同时起到保护导地线的作用[3]。

4.5 防护装置的拆除

在导地线及附件全部完成后才可以进行防护装置的拆除工作, 拆除的步骤与安装步骤相反, 要用循环牵引绳将承载绳牵引至#265塔后, 再解开循环绳, 待牵出跨越档后再拆除临时横担。

5 结语

500 k V超高压送电线路的长度一般都有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沿线需要跨越的物体众多, 涉及到大量的跨越施工。其中, 带电跨越施工技术难度大, 危险程度高。在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要求与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 按事先设计好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 并做好现场的监理监视工作。否则, 一旦出现事故, 后果将不堪设想。

摘要:首先介绍了某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工程的概况及现场组织情况, 并对跨越方案和工器具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带电跨越施工中相关参数的计算, 提出了应力及安全系数等方面的要求, 进而详细阐述了跨越施工步骤及过程, 对于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

参考文献

[1]王承一.500kV托浑线带电跨越施工技术[J].山西电力, 2008 (5)

[2]谢泽波.浅析某500kV输电线路的放线技术[J].广东科技, 2010 (2)

送电线路技术 篇9

1.1 基本原理

GPS, 即全球定位系统, 是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研制出的导航测验系统, 其主要是应用于军事目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一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 开始了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准的时间信息与三维坐标。该技术的主要原理以精度相对较高的所及控制点为基准点, 安置有接收器的参考站对卫星实施实时观测, 流动站接收器在接受卫星信号的过程中, 同时利用无线电传输装置接受来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 并依据定位的相应管理计算相互流动站的时间与三维坐标等信息。

1.2 技术优势

(1) 对通视要求较低。常规仪器在作业过程中, 必须实现测站与镜站间的通视, 若没有实现通视, 还必须砍去遮挡的树木或庄稼, 这就给线路测量作业带来了加大的赔偿费用, 而当前进行的所有测量勘察都是不允许砍树与破坏庄稼的, 而在这一要求下常规作业仪器是无法完成的。随着GPS-RTK技术的应用, 流动站与基准站彼此间是不需要通视的, 这就避免砍树或破坏庄稼带来的损失, 也保护了自然环境。

(2) 作业距离较长。常规测量勘察仪器的作业半径仅有3km, 当作业距离超出时就需要进行搬站解决, 在作业半径超出1.5km后就会因为成像不清晰而造成作业精度较低情况的出现, 影响了测量质量;而运用GPS-RTK技术后, 作业半径扩展到15km, 如果覆盖了VRS网络地区与移动、联通或电信通信信号较好的地区, 可以利用VRS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测量, 这将不会受到作业半径的限制。

(3) 误差累积较小。一般来说, 采用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作业会造成误差累积, 仪器中的定向镜站扶杆误差或对中整平精度较低都会照成测量的偏差;当GPS-RTK技术应用于测量作业后, 虽扶杆仍有误差, 但是不会进行累积。手簿软件能够准确快熟的放出直线桩, 但每个直线桩出现的误差主要是在测量该桩时产生的, 既不会受到上一测量点误差的影响, 也不会将误差积累至下一测量点。

(4) 独立性较好。常规作业需要镜站与测站进行良好的配合作业, 在彼此看不见时, 目标难以寻找, 测线与选线小组不能分开, 造成测量进度缓慢。而GPS-RTK技术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流动站与基准站能够独自作业, 流动站终端才是工作重点, 测线与选线小组各拿一个移动站进行作业, 互相配合能够使测量进度提升至常规作业的4倍以上。

2 GPS-RTK技术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中具体应用

2.1 选线测量

在实际情况下, 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线路走径, 因此在测量作业时必须遵循基本原则, 比如避开较为重要的建筑物, 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尽可能的减少拆除房屋的可能;依照公路、铁路以及规划部门的要求跨越公路、铁路;一、二级的通讯线与通信光缆的交叉角应符合电信部门的有关规定等。在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时可以利用高分辨的卫星图片与航测资料来实现, 而在一般的送电线路中则没有这些资料。线路选择与路径优化可以通过GPS-RTK技术并参考收集来的地形图像资料来实现。先选线作业时, 在能够影响到线路路径选着与优化的区域与路段时, 可以利用GPS来测量, 测出坐标数据, 并利用相应软件生成CAD图像资料, 并在计算机上对路径进行调整, 完成线路走径与各转角坐标的作业。

2.2 定位定线测量

完成线路走径与各转角坐标的作业后, 测量勘察人员应依照设计人员提供的塔位坐标信息, 运用RTK定位技术, 实现将塔位坐标输入系统并确定塔位实际位置的工作。利用RTK定位功能, 将两相邻转角塔坐标输入GDP手簿中, 完成基准线的建立, 然后系统会在手簿屏幕上显示一个单位与所建立的确定的那条主线, 并适时传输出流动站具体位置以及与主线的相差距离以及偏离角度, 仅为指引流动站逐渐靠近主线。当流动站与主线实现重合时, 就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量转角两转角塔间直线塔的具体位置, 并且还能测量出其高程与平面坐标, 然后依照设定好的编码规则将数据信息储存至相应的系统单元中。

2.3 高差与距离测量

依据设计部门的塔杆分布图, 在确定线路转角桩也就确定了直角桩桩位。通过使用GPS-RTK技术的实时动态测量功能, 输入各转角坐标, 并利用两转角点定义直线, 再在对该直线进行放线, 并直接测出各直线桩里程, 只要能保证量转角桩与直角桩在同一直线上, 及可依据测平断面图的需要敲定其间的直线桩。

2.4 断面与平面测绘

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得到的成果主要通过平断面测量图来表现。为满足排定杆位、验核电气与计算土石方的要求, 必须要对线路中心线纵断面以及部分横断面进行测量, 以及高质量的完成测量线路中心线两侧带状平面的工作。

3 总结

随着经济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GPS-RTK技术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由于GPS-RTK技术使测量勘测作业更加容易, 极大的降低的作业强度, 提升了测量考察的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 并大大的节约了线路测量的成本开支。充分发挥GPS-RTK技术的功能与显著优势, 必将使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作业更加高效、便捷与精准, 为电力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鸿兴.GPS-RTK技术在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 2007, 35 (03) :38-39.

送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探析 篇10

我公司的送电线路共有一千一百余公里, 所有的线路都具备一定的防雷装置, 保证了线路的安全供电。但由于分布在近六百公里维护半径区域内, 地形地貌复杂, 气象条件不一, 所以也多次发生雷击闪络, 造成线路跳闸。为此我们对每一次的雷害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对跳闸线路的各个方面情况进行了比较, 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防雷害措施, 使送电线路的雷害事故不断降低。以下就是我局综合运用送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具体过程。

1 送电线路雷害情况分析

1.1 雷击跳闸分析

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绝缘子击穿, 二是架空地线的元婴, 三十由于雷击时产生的雷电流大小原因, 第四就是由于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值大。分析输电线路的跳闸, 我们应该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对策。

1.1.1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

我们研究后发现输电线路地形地貌已经线路本体的设计呼称高、保护角、等等因素都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 在丘陵山区等地形的输电线路要比在平原地区的线路跳闸绿更好, 基本上3~4倍的关系, 在山区我们的输电线路经常需要整体跨越两座山的大沟、大坎不免会出现一些档距过大、高低差过大的现象, 这也正式线路被雷击的一些具体的原因, 同事一些地区的雷电往往较为集中地会爆发, 这样此区段就更会经常地发生所谓的线路绕击从而造成线路跳闸。

1.2 将近几年赤峰供电公司遭受雷击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我市位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的地带,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俱全, 既有崇山峻岭, 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 又有广袤饶无际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 整体地貌属山地丘陵区;气候属中纬度温带内陆季风气候;通过对遭受雷击杆塔的接地电阻测量结合对杆塔地理位置的分析, 我们可以判断发生的绕击雷害少于直击雷害的次数, 杆塔遭受雷击的情况完全符合两种雷击闪络的特点。

2 常用防雷措施及其特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国内外防雷工作的实际情况,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在这里简要进行一下介绍。

2.1 架设避雷线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架设避雷线的方法来进行防雷, 这也是得到很多单位、专家认可的一种最有效、最善于解决问题的防雷手段。它有效的防止了雷电直接击中导线, 同时还具分流作用。

2.2 安装避雷针

安装避雷针也是一种较为常见和见效的防雷手段。但是大家要注意, 用避雷针防雷我们要避免由于避雷针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大;同时它的保护范围相对于避雷线小很多;同时也存在这一些危害。

2.3 加强线路绝缘

在输电线路建设的过程中, 不免会进行设计大跨越的杆塔而且很高, 这样也对雷击防范有缺陷, 增加了落雷的几率, 并且容易遭受绕击雷。

2.4 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

预放电棒的作用机理是减小导、地线间距, 增大藕合系数, 降低杆塔分流系数, 加大导线、绝缘子串对地电容, 改善电压分布;负角保护针可看成装在线路边导线外侧的避雷针, 其目的是改善屏蔽, 减小临界击距。制作、安装和运行维护方便, 以及经济花费不多是其特点。

2.5 装设消雷器

消雷器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应用还不是很好,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它完全对线路的防雷没有效果, 但是消雷器对于线路本身的要求比较严格, 需要接电阻不能超标, 在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环节的控制。使其真正发挥效果。

3 综合运用防雷措施

在设计施工阶段对线路防雷保护已经考虑到了, 但影响架空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原因很多, 而且有些因素也很复杂, 所以, 我们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处理线路的雷害问题, 要进行综合治理。在实施防雷措施改进之前, 需要仔细调查分析, 详细掌握地矿、线路、线路运行等各方面的问题, 核算线路的耐雷水平, 再进行措施研究的可行性、工作量、效果及经济效益等。

3.1 在雷害区安装消雷器

通过雷击闪络统计分析, 我们确认220k V元大线的93#杆至125#杆之间是一个强雷电活动区, 经过实地勘察后, 我们引进了丹东供电公司的全金属多针型的消雷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雷击放电的先导阶段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利用装置感应产生的迎面先导电荷, 消弱和均衡雨云的电场强度, 抑制雷电先导的发展, 使之低于形成雷电场强的临界值, 延缓雷电主放电的到来时间。当雷云中的所含电荷能量积累到足以能形成雷击主放电, 此时对电气设施已无大的威胁。因此消雷器在一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驱雷器。至文章截稿时, 该线路该地段未再发生雷击闪络跳闸事故。

3.2 在山区和沙地上改善接地电阻

2000年大乌线165#杆发生雷击闪络跳闸故障, 该杆塔位于巴林草原的沙丘上, 由于连续几年的干旱及当年春季干旱少雨, 使沙丘上的杆塔接地电阻剧增。发生雷击后测试该杆塔的接地电阻, 其阻值达一千多欧姆;而在雨季中进行测试时, 其阻值仅几十欧姆。根据这种实际情况, 我们又进行了改善沙地杆塔接地的工作, 我们采用了增加接地极的数量并且我们挖深了深度进行埋设, 使杆塔在沙地也达到了设计上的基本的标准要求;对于一些在岩石基础的接地体我们尝试的使用了先进的化学产品进行降低阻值以达到要求。

4 结论

通过我公司十余年防雷工作的实践, 综合运用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能够有效地减少因雷击造成的送电线里跳闸。但随着地区电网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赤峰地区新增的风力发电电源点, 他们为了获取更好的风能资源, 都建在偏远山区, 而且输电线路长度较长, 经过的地区气候条件恶劣, 更应做好送电线路的防雷工作。还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应用, 我们应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做好的线路防雷工作。

摘要:本文从论述送电线路的防雷的四道防线入手, 详尽的分析了我公司1993年以来送电线路发生雷击闪络故障的原因, 讨论了我公司所采取的防雷措施, 并对今后的防雷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架空线路,雷击,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1]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东北电力设计院.

送电线路铁塔机构优化的设计 篇11

【关键词】送电线路;铁塔机构优化设计;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输电线路

0.引导语

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地区均以铁塔托举的形式送电,送电线路与终端的供配电线路不同的是,越是上游的送电线路,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用电人群数量就越大,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就更为恶劣。所以在设计时针对送电铁塔进行优化设计以保障送电线路的安全对于电力企业与设计人员同样重要。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较为迅猛,但是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比,仍然无法匹配,这就造成了用电的需求远远要超过供电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保障送电线路就成了设计之中的关键性问题。送电线路赖以支撑的铁塔是送电线路之中较为关键的一环,送电线路的铁塔不仅起到支撑送电线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连通送配电环节的枢纽与节点作用。对送电铁塔的研究,国内的专业文献绝大多数集中在风荷载、雪覆荷载、基底稳固度等的研究范围。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铁塔的连接的滑移与节点弹性也是研究的重点,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等也是影响送电线路铁塔的重要因素。此外,铁塔的上拨力测试与各种水平力组合作用等现场实验也为铁塔的设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与创意。由于电力系统中铁塔的较大规模的使用,所以建立铁塔的力学模型以便后续的铁塔工程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做为计算的基础,以加快铁塔的施工设计十分有益,而且对于进一步优化铁塔的设计意义重大。我国沿海地区经常会出现台风天气,在这种极端天气的影响之下,风荷载实验基础之上的铁塔模型的建立就十分必要,在风荷载条件下控制铁塔的主要因素就包括了塔身的坡度与朝向、铁塔的主要材质选择、铁塔的斜材的布设、铁塔的交叉点的连接设计,铁塔的塔脚的布计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的电力系统的铁塔的架设无论是其基础还是塔架部分都已经实现了模块式吊装结构,也就是说其基底的混凝土工程已经实现了预制化,部分铁塔也已经按照相应的部分组装在一下,只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就可以完成铁塔的装配施工过程。这样的设计对于优化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过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仅降少了对当地的环境的污染与影响提高了社会效益也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速区域设计不同的铁塔力学模型,按照不同的标准为不同的电力系统风速区域提供不同的铁塔构件。这样不仅保证了不同地区的铁塔的安全性也同时兼顾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由于铁塔采用的是角钢、钢管的结构,其连接完全采用高强度螺栓,一理螺栓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造成整座铁塔的解体。所以对其螺栓连接节点的分析就可以对其整体的性能得到基本的验证。对螺栓连接机构可以采取荷载之下的滑移实验与荷载之下的位移实验,观察在受力情况下的节点的破坏情况根据实验形成滑移、位移曲线。并且根据力学原理,据此还可以推导出各钢构件的轴向刚度值。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采用模糊统计法、例证法、专家经验分析法、二元对比排序法、系统相关性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确定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研究铁塔的结构与其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之间的关系。铁塔的机构优化不仅关系到铁塔的基底与其地上的部分,还与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息息相关,铁塔的优化设计要在了解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依据地下情况对铁塔的体系结构,水平坡度、线性应力、弧型悬垂、铁塔钢构件内力反应、基座反作用力以及塔顶相对塔基的结构误差性综合性位移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与考量。然后就可以逐步建立铁塔标准化体系的三维建模,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对应有限元模型加以系统性研究,就可以找到地下地质状况、负荷载、雪覆荷载、上拨力等对铁塔体系共同作用下的机理。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配合工作线路的走向与环境因素就可以对铁塔进行优化设计与布置实施。

1.在铁塔计算的处理方面的优化

角钢式铁塔的论证过程较为繁琐,在从论证进入到实际的设计过程更是如此,一座看似简单的铁塔,往往需要设计人员花费数月的时间,主要是其中的复杂的关系的运算与各模型的匹配相关分析工作极为艰巨。虽然许多软件公司生产设计出了一些软件,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这些软件的自由度与灵活度不够不能完全支撑起整个铁塔的复杂的力学结构模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需要手工进行分析与计算。一个好的设计人员不仅要关注铁塔的力学模型,还要在塔头的设计中注意其防污、防风、防雷的必要的三防措施,还要考虑电压负荷与绝缘配置问题等。

档距的分配直线塔挂双绝缘子串时,前后垂直荷载按4:6分配;耐张塔前后挂点垂直、水平荷载按照3:7分配。我们搭建转角塔是为了避免安装工况控制塔材及基础作用力的作用,档距的一侧代表档距取300m,另一侧代表档距取500m。

风荷载调整系数βz的取值对于2-3型直线塔,当全高超过60m时,风荷载调整系数应分段计算,但加权平均值应不低于1.6。

塔身正侧面风压增大系数的影响通过计算是众多周知的,由于大风区转角塔的选材主要由导、地线的张力及断线张力控制,因此塔身正侧面风压影响较小。而选材相对于导、地线的型号的影响甚小。若塔身正侧面风压取得过大,塔材显得不经济,取得过小又不安全。在用道亨软件计算的过程中,正面风压增大系数(Fa),侧面风压增大系数(Fb)均未考虑补助。材、节点板、螺栓的面积,如何计算与估算补助材、节点板等在不同塔身节问的挡风面积将对沿海大风区直线塔的计算有重要的意义。

2.塔身坡度的优化

塔身坡度对铁塔重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主材规格、斜材的布置形式、基础作用力等的经济指标。合理的塔身坡度会使主材受力更加充分且均匀。如:本工程新设计的铁塔(SJ332A-36)为保证铁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塔建的过程中,还应确定适当的变坡开口尺寸。

3.塔身斜材布置的优化

我们在布置斜材时,都是参照对主材最优计算而得到的长度来进行,致使其充分受力。本工程的直线塔,分为塔身上部,中部及下部,塔身上部斜材采用的小交叉式节问控制在1.2-1.3m,塔身中、下部的大交叉式节问控制在1.4-1.5m是适宜的。转角塔因荷载较大且为防止斜材同时受压的情况发生,塔身第一节问斜材采用倒K结构,然后由上至下依次采用3等分、4等分大交叉式节问进行布材,而节问高度随主材的变化控制在1.3-1.6m。

一组高低腿中最高腿的高度与铁塔全根开的比值控制在0.8-0.9是比较合适。依据上述原则,结合本工程初设阶段的报告,该地区主要以丘陵为地貌,地面高程50.0~250m,相对高差20~220m,山坡坡度,自然坡度20°~35°,山体自然稳定。因本工程主材采用Q420材质,铁塔根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每一组高低腿最小级差设为1m,且最高腿与最低腿的坡度控制在28°-35°间,可以有效地减小塔基开挖面。

4.结束语

送电线路铁塔的连接滑移和节点弹性,均被认为是影响送电线路铁塔受力特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地下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呼声的高涨,开展采动区铁塔力学计算模型与塔一线体系两者共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对上部结构的安全性和地下以及空间资源的可用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李庆林.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抱杆的方案选择[J].电力建设,2007,(03).

[2]黄满长.送电线路全方位长短腿铁塔设计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04,(01).

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 篇12

关键词:架空线路,送电线路,路径

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下文主要从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多种情况考虑论述。

1 选线步骤

选线的目的是在线路起讫点间选出一个技术上、经济上较合理的线路路径。分为室内图上选线和现场选线两步进行。

1.1 室内图上选线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包括取得各种所需资料并在地形图上设计线路方案。过去一般需要现场测得地形图, 如今各测绘单位就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图上选线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必要时也可选用比例尺比五万分之一更大的地形图。地形图最好要较新版本的, 比例要切合实际, 观看此比例的图纸既可把握全局又可兼顾局部。

先在图上标出线路起讫点、必经点。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有关城乡规划、工矿发展现划、水利设施规划、军事设施、线路和重要管道等) , 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 同时考虑地形和交通条件等因素, 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 绘出几个方案, 经过比较, 保留两至三个较好的方案。

1.2 现场选线

现场选线是把室内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 为定线、定位工作确定线路的最终走向, 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的临时目标 (转角桩、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 , 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在现场选线过程中, 还应顾及到塔位特别是一些特殊塔位 (如转角、跨越点、大跨越等) 是否能够成立。对于超高压送电线路, 还应考虑沿线每6~8km有一设置牵引机或张力机的场地及设备运达场地的条件。

现场选线的工具早期多为经纬仪及全站仪。现GPS测量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也较为普遍,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既快捷、精准度又较高, 且可大量减少在选线过程中的林木砍伐量, 将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结合上文中提到的线路路径在Google地球中查出的经纬度坐标, 可在现场较为快速准确地将路径选定。若要将其绘于地形图上, 只需将经纬度坐标换算为地形图对应坐标系数据即可。

2 路径选择的原则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遵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令。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结合交通条件及地质地形情况考虑。沿线交通便利, 便于施工、运行, 但不要因此使线路长度增加较多。若条件允许, 最好将路径选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现在的施工及运输一般都由较大型的机械来承担, 若交通不便, 势必影响施工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使路径长度最短、转角少、角度小、特殊路越少、水文地质条件好、投资少、省材料、施工方便、运行方便、安全可靠。

地质方面一般应观察记录沿线地质地貌现象, 对土、石、水等做必要的物理与化学分析, 如土壤种类、湿度、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等。除按上述常规经验选择外, 还应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 以免地面塌陷而危及线路安全。如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省份, 采空区相当多, 再加上部分小矿私挖滥采, 造成了许多地区地面塌陷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3 选线的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1) 线路与建筑物平行交叉, 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或接近, 线路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相接近时, 应符合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2)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水草地、易积水及盐碱地。线路通过黄土地区时, 应尽量避开冲沟、陷穴及受地表水作用后产生强烈湿陷性地带。

(3) 线路应尽量避开地震烈度为六度以上的地区, 并应避开构造断裂带或采用直交、斜交方式通过断裂带。

(4) 线路应避开污染地区, 或在污染源的上风向通过。

3.2 对选择转角点的要求

线路转角点宜选在平地, 或山麓缓坡上。转角点应选在地势较低, 不能利用直线杆塔 (因上拔和间隙不足等) 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处所, 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转角点应有较好的施工紧线场地并便于施工机械到达。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 避免造成相邻两档档距过大、过小使杆塔塔位不合理或使用高杆塔。

3.3 对选择跨河点的要求

(1) 应尽量选在河道狭窄、河床平直、河岸稳定、不受洪水淹没的地段。对于跨越塔位应注意地层稳定、河岸无严重冲刷现象。塔位土质均匀无软弱地层存在 (淤泥、湖沼泥滩、易产生液化的饱和砂土等) , 避开地下水位较深地段。

(2) 不宜在码头、泊船的地方跨越河流。避免在支流入口处、河道弯曲处跨越河流。避免在旧河道、排洪道处跨越。

(3) 必须利用江心岛、河漫滩及河床架设杆塔时, 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水文调查和断面测量。

3.4 对选择山区路径的要求

(1) 尽可能避开陡坡、悬崖、滑坡、崩塌、不稳定岩堆、泥石流、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

(2) 线路和山脊交叉时, 应从山鞍经过。线路沿山麓经过时, 注意山洪排水沟位置, 尽量一档路过。线路不宜沿山坡走向, 以免增加杆高或杆位。

(3) 应避免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必要时, 杆位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冲刷的地方。

(4) 特别注意交通问题、施工和运行维护条件。

3.5 矿区选线的要求

线路进入矿区时应尽量避开矿区, 或少压矿带。当线路必须在矿区 (如煤田) 上架设时, 应考虑在煤田境界线或断线上架设, 以便共用安全煤柱。当无境界线或断层线可利用时, 应尽量垂直煤田走向架设, 缩短通过煤田线段的长度。

在矿区煤田范围内架设的送电线路时, 尽量使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同时遭受塌陷的影响。

3.6 线路经过多气象区选线的要求

由于大部分输电线路位于山地, 地形复杂、植被繁茂。云南又属高海拔地区, 所以一条线路途经多气象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使线路节省投资且安全可靠, 在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反复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若条件允许, 应尽量选择气象条件较好区域的等高线沿地势走线, 确需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的, 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同时应尽量缩短穿越长度。

同时, 对于线路途经河谷、湖泊、沼泽、山谷受风面等微气象区域时也应尽量避开。

3.7 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

(1) 要调查清楚已有线路、植物等的覆冰情况 (冰厚、突变范围) 、季节风向、覆冰类型、雪崩地带。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

(2) 避免靠近湖泊且在结冰季节的下风向侧经过, 以免出现严重结冰现象。

(3) 避免出现大档距, 避免线路在山峰附近迎风面侧通过。

(4) 注意交通运输情况, 尽量创造维护抢修的便利条件。

4 结语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不可一概而论。一条线路很难通过一次勘测就可以完全通过, 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线路走向。选择路径过程除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外, 还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但不论过程如何, 路径选择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了将路径合理化、经济化、安全化。以上是本人在线路设计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 以求改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荆林国, 张韶晶.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电气化, 2006, (11) .

[2]张俊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小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1) .

上一篇:注意因素下一篇:闪电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