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寓言故事

2024-08-11

儿童教育寓言故事(共15篇)

儿童教育寓言故事 篇1

瞎驴出门远行,

天色已晚,他闯入密林。

迷路了!他陷入困境,

前进不得,后退又不能。

纵使驴子双目明亮,

也奈何不得夜黑林深。

幸好碰到了一只猫头鹰,

他情愿替驴子把路引。

沟壑、土丘、山岗,全看得清,

猫头鹰确有夜行的好本领。

终于登上了坦途天色大明,

驴子怎忍离开引路人?

他央求猫头鹰不要离分。

猫头鹰竟然。

想骑着驴儿游遍世上路程。

他坐上驴背俨然主人,

指令驴儿前行。

他们顺利吗?遗憾万分!

太阳刚刚出来,

描头鹰的双眼立即失明。

然而它又,

命令着驴儿向西向东。

它吆喝着:“注意,右面有坑!”

其实,左边的坑比右边的更深。

“再往左靠,再往左靠!”

砰!驴子连同猫头鹰坠入谷中。

儿童教育寓言故事 篇2

在此,我觉得作为教师,对于一位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好像也算殚精竭虑了,直到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我布置了默写,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默写,没有完成的少数学生被我叫到办公室继续默写,最后只剩下一个学生,他自然就是马泽堃。我说:“你继续写,直到写起才能回家。”他背了一会,就说能默写了,正好我有点事出去了一趟,回来后,他已写完。我拿来一看,一个字都没错,书写也非常整洁,我有点怀疑,因为通常学生默写的书写都有点乱,有时还有涂改,就问:“你真的会写了吗?你背给我听听。”他说:“我不背,因为你要求的是写。”我又说:“你会写,应该会背,我再问你,真是你默写的?”他斩钉截铁的说:“是的。”他非常固执地坚持“不背”,我又看了一遍他的默写,突然,我发现他默写的笔迹是蓝色圆珠笔,而他手里却拿着黑色的签字笔!而此处再无其它笔!我明白了,他用事先写好的来蒙我,我有些愤怒了,我借此教育他:“你写不起只是不用功的问题,而作弊就是品行问题,从大处来讲就是违法,性质很恶劣,既骗了自已,又骗了老师,你犯的错是不能容忍的……”最后,他写了检查,怏怏不乐地走了。

这件事后,他不但没有改掉自己的缺点,而是变本加厉了,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他更喜欢与我作对,我的课堂经常充斥着对他的厉声训斥,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我的教学,很多时候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也明显下滑,他的成绩也一落千丈,我的心情也因此变得焦虑不安,心头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我虽谈不上是一个坚强的老师,但我自小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正当我徘徊之际,忽然想到我的校长曾经作过一次讲座(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讲座)题目叫《做一枝会思考的芦苇》。芦苇之平凡,不能改变周围的任何一物,只是默默的存在,但它一旦有了思考,它就有了内涵和力量。我开始反思我对该生的整个教育过程,整整苦思了一周,终于有了点茅塞顿开的感觉。

学生的撒谎和欺骗,以及他的知错不改,毋庸置疑是错的,我的教育也并无不恰当之处,一个是绝对的错,一个是绝对的正确,却怎么也导不出一次成功的教育,原因何在?我苦思的结果是:“错”的学生与“正确”的我不是“平等”的主体,一个是心智尚不健全、理智还未完善的学生。另一个是心智健全、理智成熟的专业教师,是非的辨别在成年人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这不是教育。他的一次精心骗局被我揭穿,对他是一次彻底的否定,他的世界尚未完全建立,也不坚固,他是承受不起这样的否定的。这时,我突然觉得我原有的正确是多么的粗暴和残忍,真有点不寒而栗,扪心自问:你还是教师吗?我又想到了我3岁的女儿,我眼泪来了,她刚上了1个来月的幼儿园,一连几晚我都在她尖厉的哭叫声中醒来,她莫明其妙地哭泣、吵闹,明显感觉到她的焦虑,一家人却无从安慰,而我无意中说了一句话:“算了,这几天不去幼儿园。”我的女儿听了这句话竟慢慢平息下来。事后才逐步了解到,幼儿园老师批评和指责了3岁的她没能自已穿好衣服,我不想探讨幼儿园老师的行为是否恰当,我只想忏悔我的教育。

我想知错能改我还是能成为好老师的。我开始观注马泽堃积极的一面,不再过分计较他与我作对,而且坚持每周与他交谈一次,地点通常不选在办公室,有时在操场,有时在放学的路上。我们交谈的内容很广泛,既有学习,也有生活;既有他的优点和优势,也有他的缺点和不足。我向他传达的信息关键点有:老师对你没有任何成见,学生犯错是难勉的,老师读书时也骗过自已的老师。比如为了贪玩,骗老师请病假;知错能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欣赏你的敏捷。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1年,我的学生马泽堃不再是与我作对的学生,反而是最配合老师教学的帮手:回答问题,他第一个举手;作业第一个交给科代表;背书最积极,经常对我说:老师我在你那儿背。我的课堂也因有一个思维敏捷的帮手而更显和谐,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他的语文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早已超过及格线。他的改变不仅限于学习和课堂,是他让我度过了一个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最感动的生日,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个晚自习,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只见学生全都站着。我正纳闷,学生齐喊:“蓝老师生日快乐!”在喊的同时又一起坐下,一下露出后面黑板,上面写着“祝蓝老师生日快乐”,我的眼睛湿润了,这难道不是做老师的最大幸福?这一切都是马泽堃“策划”的。我与他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师生关系,这是我离学生心灵最近的一次。

学生带着老师的教育走了,留下的是教师的反思。

教育写作,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篇3

教育写作是思考的记录

教育写作,可以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例如,我校以“学生个案跟踪”为主题进行教育写作,采用学生个案跟踪的形式,鼓励教师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学生个案跟踪”是教师反思教育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坚持做学生成长记录的个案积累,能大大增加自身的经验积累,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对学生的进步成长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个案跟踪”,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通过“学生个案跟踪”,教师开始用研究者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儿童,当我们把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个性的学生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关注每一个孩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生个案跟踪”这样的主题写作,可以将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改进工作后的成效、感想都一一记录下来,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一步步向着“教师即研究者”的方向迈进。

教育写作是成长的足迹

教育写作不仅是教师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倾诉,还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沉淀、专业的成长。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在每篇教学设计的后面记下我在课堂上的所感所悟,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七八本教学反思记录着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渐渐地,书写课后反思成为我的一种职业习惯,我快乐地坚持着。这样的写作,让我在无意中回顾着自己行走的历程,留下了自己的心灵轨迹。日复一日地写教育教学中的事,在写作中回顾,在写作中反思,在写作中不断地追问,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时至今日,我已经写下了近200万字的反思,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20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正因为如此,在以我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中,我倡导研修学员积极开展教育写作,已经有多篇教育教学文章发表或获奖。

教育写作是幸福的享受

在我的随笔里,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学生成长的故事,有课堂的故事,有学校管理的故事,有快乐阅读的故事……正是这些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让我深刻地感悟到:教育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教育写作,使我的为师之路多了一些喜悦与收获,多了一些充实与幸福。教育写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书写教育随笔,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在记录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儿童寓言故事 篇4

某局长在睡梦中醒来,只听空姐正在报告险情。为防万一,请乘客们在十分钟之内给家人留下最要紧的几句话。

啊?要写遗嘱啦?

局长觉得心头涌上千言万语,却无法理出头绪来。算了,时间不允许了,索性单写存折的密码,这样家人取款就比较方便。

于是局长开始写遗嘱了。

“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局广大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我局去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了各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外,全体职工的经济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均达到元,同比增长15.85%,本人也不例外……”

写到这里,局长看了看手表,已经过了七八分钟。真见鬼,人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手脚不停地颤抖,就是不听使唤。时间只剩二分钟了,可“遗嘱”还没写到正题。都怪平时写惯了“八股”文,在如此紧要的关键时刻,竟然用最宝贵的时间写了这么多的废话!

一气之下,局长“擦擦”两下,把前面写的全划掉了。命都保不住了,还写那些“八股”干吗!他想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夫人:请记住存折的密码是:。

还没下笔,局长又觉得不妥:毕竟自己是一局之长,是有身份的人,即使死了,也要给人家留个好印象,岂能像普通人一样只用三言两语交代存折密码!弄不好人家还误以为这是本局长贪污受贿的脏款呢!不行,开头几句话还是省不了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想到这里,他又恭恭敬敬地把划掉的每个字重新打上“△”记号,然后想写清楚这些存款均系合法收入。

才想到这里,十分钟时间已到,空姐强行将“遗嘱”收走了。

幸好班机临时改变了航向,中途在附近机场紧急着落,总算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空姐又把所有“遗嘱”一一发还。

儿童寓言故事文字 篇5

那年,当大家还沉醉在故乡美丽风景时,一场猛烈的寒流袭卷各地,一夜之间,西柏利亚到处冰天雪地,整整比往年的飞迁日期早了一个月多。

寒风渐退,可南飞却迫在当昔,一次草草的召集会议后,大家各自准备向南飞行。

一个有整齐排列的队形,在空中优美的划过。飞过一座座高山,飞过一片片陆地。没想到,不到两天,寒流再次袭来,眼睛里到处是一片雾气,整齐的队列被冲散,鸟儿们各自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

稍微安顿一来,红嘴一看,大伙只剩下20多个在一起,还好,刚才风雨中尽力拉住的老婆孩子还都在,其它的还有几个,管不了了,先找个地方把狂风躲过去再说。

它们找到一个高山的岩洞,洞口背风,里面的温度还算有些高。

随着寒流的到来,外面开始积雪,洞内的温度开始下降,如果没有很好的办法,大家将都会冻死。红嘴站在洞口,张开翅膀,挡住了寒风。

风渐渐小了,太阳也慢慢的爬上了天空。大家到外面开始活动身体,寻找食物。可红嘴背部冻伤,不得动弹。

为了不影响整体的飞迁,红嘴对大家说:“你们先走吧,我独自一个慢慢的在后。”

它老婆白羽是一个温柔漂亮的红嘴欧,听到这话,先哭了起来:“你现在身体受伤,怎么照顾自己呀?还是让我和你一起吧。”

它们的孩子小不点才几个月大,刚刚学会飞行和觅食,只一个劲的叫着:“我要和爸爸在一起。”

小机灵从小和红嘴一起长大,是铁哥们,说:“不行,我们不能让你一个独自在后面,我们再等几天,你身体恢复了大家一起走。”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不能再耽误行程了,红嘴的伤似乎也好了很多,大家决定明天开始出行。

红嘴强忍着伤痛,努力的和大家一起南飞。不到半天,它已感觉自己体力不支,再和大家一起飞走,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于是,在大家不注意的一瞬间,它飞进了一个密林里。

当大家发现红嘴不在时,返回来寻找,一遍一遍的呼喊,红嘴借着茂密的树叶,隐藏了身体,心中默默的祝福大家顺利南飞。

白羽强忍着泪水,带着孩子随同伴们走了。

红嘴用清泉洗了伤口,找了一些食物,慢慢的飞上了天空。

慢慢的飞,累了再休息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少天,红嘴飞过一个美丽的地方,空气与温度都好似是自己的家乡。它太累了,翅膀不再听使唤,向地面一下子掉下去了。

清晨,一个退休老人去爬山,半路看到一只小鸟,好漂亮的小鸟,象鸽子却又不是,红嘴,白羽,只是有些受伤,好象也很累。

老人把红嘴带回家,给它洗澡,给它上药,小心的喂食。几天后,红嘴的伤好了,老人带它到湖边,没想到它还会游泳,老人乐了,这只小鸟伤好以后,虽然是放着养,可一直没有飞走,成了一家人开心果。

渐渐的,春暖花开,候鸟迁飞的日子又近了。红嘴好多天没有好好的进食,只是满眼的哀伤看着老人。老人一家也觉得很奇怪,开心果不再开心了。

那天,红嘴飞到老人手上、肩上,不停的叫,不停的在说着什么,后来就飞到天上,一圈一圈的盘旋。老人终于明白,这只可爱的小鸟要回家了,它舍不得走呀!

“去吧,飞走吧,记得下一年南归时再来!”老人挥着手,向红嘴道别。

红嘴再次落在老人肩上,不停的用嘴啄着他的脖子、头发。最后,红嘴鸣叫一声,飞走了,它记下了这个美丽而温暖的地方。

回到西伯利亚,同伴们都已到了,上次的寒流让它们的同类伤亡了不少,还剩下一大半。

见到红嘴归来,白羽和小不点高兴得近似疯狂,大家用最热烈的庆祝方式,并当既召开选举大会,红嘴当选为头鸟。

再次南归的时候,红嘴带着一家老小,还有所有同类们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看望那个曾经救它一命的老人。老人看到红嘴归来,还带着这么多的红嘴欧来,一直在兴奋,最后决定,他当一个喂鸟人,每天与鸟儿生活在一起。

自从1985年6000余只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首次到昆明过冬以来,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初,这些欢乐的“小精灵”都会不远万里飞来,与市民和游人和谐共处,成为昆明冬春时节的一道风景。昆明市民一直对红嘴鸥给予极大的关爱,每年当地政府都拨出专款、组织专人为红嘴鸥投食,并制定相关法规禁止伤害红嘴鸥。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逐年增多。

儿童短小寓言故事 篇6

松鼠用尾巴扫掉身上的雪,大喊道:“再见了,冬天!”

啄木鸟和松鼠们也都希望春天快点到来,因为在春天,花也多,虫也多。

这时,一只又瘦又大的黑熊,从草堆里钻出来,它伸了一个懒腰:“啊!呜!”

大家说:“你好!大黑熊,祝你春天快乐!咱们一块工作吧!”

大黑熊对此不加理睬,它拍拍自己扁扁的肚子,说:“好饿呀,我想想,要吃点什么好呢?”

树根上有个大洞,洞里有个大蜂窝。大黑熊爬进去偷吃蜂蜜把蜂窝弄坏了。一群蜜蜂飞出来,缠得大黑熊大叫着,捧着脸,逃到烂泥坑里。

大黑熊爬出烂泥坑,又到人的家里找东西吃,结果吃了一顿棍子。

小动物们对大黑熊说:“别懒啦,像我们一样工作吧!”大黑熊听也不听,又走了。

大黑熊看见一个笼子,里面有一罐蜜糖,一个馒头,一篮糖炒栗子。它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的教育故事 篇7

第三届校园十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结束了, 3个校区, 71个班级, 4000多名学生经过个人申报, 班级推荐, 个人现场展示, 评委投票, 最终评选出了8名阳光少年提名者和校园十大阳光少年。

来自三年级的自强少年陈帅澎父亲因车祸失去记忆, 母亲离家, 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照料父亲并维持家庭生活, 但是他不言放弃, 自强自立, 坚持学习, 成为学生的榜样。来自四年级的爱心少年郑博文坚持为同学为班级为社会奉献爱心, 他的真挚之爱洒满校园, 温暖人心, 成为师生的爱心楷模。还有才艺少年任雨桐、健康少年包容润石、公仆少年赵婉桐、礼仪少年赵佳一、好学少年鄢雨江楠、环保少年张茗荃、勤俭少年王子一、诚信少年戚琪他们的事迹都很感人。此外, 我们还设置了提名奖, 有8名同学获得十大阳光少年提名奖。

每个孩子都有阳光的侧面, 就像多棱镜一样, 教育人要学会围着多棱镜转才能发现每个侧面都会闪光。让孩子找到自信, 获得认可会给孩子勇气和智慧, 这才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李美达作品拍卖会

2002年, 我在一所实验小学任职, 有一个二年级的女孩叫李美达, 酷爱剪纸艺术。小女孩文静、内向, 一天也不说几句话, 成绩一般但剪纸手艺很好, 每次特长组活动之后, 她的作品总是被同学索要一空。于是我向大队辅导员提议给李美达搞个个人作品拍卖会。

在征得李美达的同意后, 拍卖会如期举行。拍卖会上, 李美达的20幅作品被其他学生和教师一次拍走。作品低则几元钱, 最高一幅竟然拍出21元。拍卖会总计获得二百多元钱。这笔钱是如下分配的。一是扣除材料成本30元左右, 二是剪纸工时费用50元, 三是上缴少先队费用20元, 最后一百多元钱让李美达自行处理。李美达和少先队大队长说想把拍卖会剩余的钱捐献给贫困山区读不起书的孩子。按照她的提议, 少先队把剩余的钱捐献给了特困的孩子。我为小美达的做法感到欣慰。

拍卖会之后, 班主任说小美达变得越发开朗与活泼了。她的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高中顺利升入了大学。

由此可见, 学生的作品拍卖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二是让许多孩子知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三是培养孩子的纳税意识。四是激发了孩子的爱心。其实, 教育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怎样关注孩子, 怎样帮助那些孩子, 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是作为教育人永远思考的主题。

为何不和本土人住在一起

记得八年前在北师大培训报到的时候, 师大安排住宿的老师问我, 给你安排本省或本市的同行住在一起吧, 我说不用, 最好给我安排和西藏或新疆的同行住在一起。她疑惑不解, 似乎是我没领情。后来, 她给我安排和湖南湘西的一位同行在一个房间。

儿子在美国选择了一位室友是美国朋友, 祖籍为斯里兰卡, 父亲为美国大学教授, 我赞同他的选择。原因是其一, 可以很好地和这个美国朋友练习英语口语, 对儿子来说, 这就是免费的英语交流课堂。其二, 可以进一步与他沟通并了解美国以及斯里兰卡这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相关知识。其三, 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存在一定差异, 如何适应对方使彼此变得更加包容, 这很难得。其四, 由于差异性的巨大, 在工作岗位上避免产生竞争, 这点很重要。试想, 如果儿子还和读书时同寝室的室友在一起居住, 彼此熟悉得已经不能再熟悉, 那还有怎样的乐趣?所以, 不同本土人住在一起是有很大好处的。

由此思考到教育, 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如果都是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 对学习是没有太多积极作用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入学时说哪个班级有他幼儿园的小伙伴, 入学时候还想在一起, 其实那样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 都应尽可能多地接触非本土的人, 这样对提升自己有利无弊。

把学生鉴定写进贺卡里

2006年末, 学校印制了4000张贺卡, 班主任把学生一年来的表现写进了贺卡中。同时班主任在贺卡里对家长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对孩子和家长在新的一年表示了祝福。贺卡通过邮局邮到了每个孩子家长的手里。这一举动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的好评。

因为这是一个无预设的举动。我们事先没有告知学生和家长, 家长是在很偶然状态下收到贺卡的, 所以他们感到惊讶和欣喜。我告诉班主任一定要把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晾出来, 因为是贺卡, 所以贺卡上不许有任何指责或批评, 只能是希望或祝福, 因而家长看到贺卡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感到心花怒放, 无比自豪。家长们收到贺卡尤其是看到内容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据说有的单位的家长收到贺卡后热泪盈眶。过后, 有的家长把贺卡压在了孩子的桌子玻璃板下以示鼓励;有的家长把贺卡放在了孩子的文具盒里以示提醒;有的孩子把这张小小的贺卡一直珍藏着以至带到了大学。我想这张贺卡对孩子的鼓励是长久而深刻的, 对家长的影响也是积极而巨大的。

只有一个学生的班级

二年13班, 这个只有一个学生的班级, 昨天如期开班了。

班内的学生是个特殊孩子。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导致身体和智力等方面与其他孩子迥然不同, 鉴于孩子上学的渴望, 与家长沟通后, 学校经研究决定成立一个特殊的班级。

针对这个特殊班级, 我们委派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荣佳老师做班主任, 并特地腾出一间办公室改为教室, 配齐了正常班级应有的教学设备。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 我们重新调整教学计划, 降低教学难度, 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 要求家长来校陪读。今天, 我听了荣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从拼音起步, 老师的耐心与激情使孩子露出了天真的笑脸。

我曾经动员过家长带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可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享受正常的教育。我理解家长的心情, 面对家长含泪的双眼和对孩子成长的坚定信念, 我们不能再开启推脱之口把这个孩子推到别处, 而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其一, 特殊孩子同样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 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依旧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其二, 家长渴望自己的孩子随班就读, 我们理解家长的想法, 但更要考虑孩子的实际问题。随班就读要牵扯班主任很大的精力甚至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样势必影响班级整体教学效果, 这样不如从原班分离出来, 根据孩子的实际接受差异化教育。

其三, 日本很多普通学校也有类似的特殊班级, 针对特殊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已是国际惯例, 只是中国由于观念或师资条件所限, 还未能给特殊孩子提供条件。

我的教育故事 篇8

在一节自习课上,大家在认真地做题,教室极其安静,突然传来一声口哨声。我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教室,目光停在孙浩身上。此时他正用可疑的目光看着我。“一定是他!”我快步走到他面前,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站起来!”他慢吞吞地站起来,很不情愿的样子。

“我怎么了,老师?”

“你自己做了什么自己不清楚吗?”我很生气地说道。

“我真不知道怎么了。”

“那你就站在这里好好想一想!”我不想再与他纠缠下去。

下课铃声响了,还没等我叫,孙浩主动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你是不是觉得那个口哨是我吹的?其实不是我,是王小明吹的。”孙浩见我半信半疑,又说:“不信,你可以问李琳。”李琳是王小明的同桌。事实证明,口哨的确是王小明无意中吹的。我暗暗责怪自己,不该那样对待孙浩。按道理,我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可是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让我放不下架子。虽然当众道歉我做不到,但是,必须当面向孙浩道歉。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内容有两点: 一、 老师错怪你了,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二、 你没有当众顶撞老师,给老师留了面子,并且课后能找老师解释清楚,老师很感激你。

他听了我的话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大概还不太习惯老师向他道歉吧!但是我接着又给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会认为那个口哨是你吹的?”我重点强调了“你”字。他低头想了想,说:“因为我平时不遵守纪律。”于是我因势利导:“是啊,可见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如果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随心所欲,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失去别人的信任,那么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它触动了我的灵魂,我已经是从教十多年的老教师,可是,我还是犯了一个新手才会犯的低级错误。我轻率、鲁莽,没有弄清真相就妄下结论。如果遇上一个情绪冲动的孩子,当面顶撞我,那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啊?如果遇上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又会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啊!孙浩虽然调皮,但他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通过这件事情,我对他刮目相看。同时我也意识到,平时我习惯用审视的目光盯着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殊不知,有一些表面看起来很乖的学生,也会犯错,但是他们往往不是老师的目标,不易被发现。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遇到事情,要冷静,要用脑子多想想,一定要把事情弄明白后再下结论。

这件事情后,孙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堂上我再也没有听到他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课下他经常找我说说话,我能感觉到我俩的距离近了许多。一次,他凑到我跟前,问:“老师,我最近表现怎么样?”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很好,进步很大,我觉得你懂得了自律。一定要坚持啊!” 看着他感动的样子,我暗自感叹:多么纯洁善良的孩子啊,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育他们?

儿童寓言故事 乌鸦 篇9

我的法律是:空中不准任何鸟飞,地上不准任何鸟走,树上不准任何鸟住宿。

但这里有一个漏孔,因为这样做王,所有鸟儿都非变成非法分子不可,可是鸟儿们又依然在空中飞,在地上走,在树上宿,这对于一个王可也下不了台。

但乌鸦是一只有趣的鸟。他翻了翻眼珠说:我姑且特许你们飞,特许你们走,特许你们宿。我是宽容的!

而同样有点儿不妙,因为鸟儿们不但不感恩,而且好象连听都不听,只管自己飞,自己走,自己宿,对于一个王可实在下不了台。

但乌鸦是一只有趣的鸟。他重复着说:我仍旧特许你们飞,特许你们走,特许你们宿。我是这样地宽容!

中国寓言故事儿童 篇10

冬天,火炉的四周总是围满了人,谁都愿意往火炉身边靠,有时能里外坐下儿层人。香炉见了高兴得差点叫了起来,“有了,有了,有主意了。请火炉帮忙!”

夜深人散之后,香炉移动着三条短腿,来到火炉跟前,“火炉老兄,你真幸运啊l”

“啊,是你呀,香炉老弟。”火炉琢磨了一下香炉的话,问:“难道你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唉……!香炉长叹了一口气,“我被扔到墙脚边多少年了,不仅孩子们Hq不上我的名字,该死的大人们,也把我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寂寞极了。”

“这好办。”火炉热心地安慰着香炉:“每天都有许多人到我这里来,你不嫌吵,也经常到人群中来玩玩,就不寂寞了。”

“不管怎么讲,我还是上帝的神物嘛。要我主动走到人群中去?”香炉几乎用的是辩驳的口气。

“那怎么办?”火炉无可奈何地问。

“将围在你身边的人,每天动员几个到我那里去,你肯帮忙吗?”

“这,哎呀,我无能为力。”

“怎么啦?”

“人心所向,不是我能动员更改的。”

“那你为什么能拉拢这么多人跟你在一块?请把你的秘诀告诉我吧!”

火炉没有想到香炉会提出这个要求,诧异了:“我确实没有什么秘诀。”

“不要保守嘛,我是专程来求教的。”香炉缠住火炉不放。

教育小故事 篇11

还没到教室门口,我就听到有哭声,赶忙加快脚步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两个小男生打了起来,我赶忙把他们拉开。一问原因,原来是因为抢位置,为这,我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排桌。排完位置,我环顾四周,教室地上到处是纸屑、零食袋、糖纸等,我开始不动声色地弯腰捡垃圾,有几个大点的学生看到我捡,他们也学着我开始捡地上的垃圾,随后加入这一行列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同学主动拿起扫帚,不一会,教室变得干净了。随后我开始了本学期第一节课——保持教室卫生。

面对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狠不下心批评他们,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温严并用”这个词便浮现出来,对了,我何不用表扬鼓励的话来代替训斥呢。

第二天课堂上我对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说:“童童,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得更好。”刚开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坚持鼓励他们,并且设立了奖励机制,只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工整者、知错就改者、被表扬三次的奖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只要我一说鼓励、表扬的话就能迅速专注。孩子们每次见到我,对我的态度也既敬又亲。

班上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还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她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她,致使她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急得大哭。还有一次,她和王x在玩投沙包,一连输了四次,竟跑进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又拉着王x再投沙包,直到赢了才罢手。我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朗读、讲故事上来,同时给予她具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女孩书读得悦耳动听,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讲故事”比赛中,被小朋友们评为“故事女王”。

每天离校前几分钟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孩子们的心就像冲出笼子的小鸟,兴奋地期盼着“阔别已久”的亲人的到来。但今天,一向活泼好动的刘x同学却一反常态,静静地站在队伍里,一声不吭。看到他反常的表现更让我疑惑不安“他怎么了?”心里一边嘀咕着一边走到他身旁,只见他两手握在一起,又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怎么啦,刘x?”他没有说话,只是把手从腿缝里抽出来,两手血迹斑斑的,我心里立刻紧张起来,吃惊地问:“怎么弄破的?”“是孙x用板凳挤的。”我瞪了孙x一眼气愤地问:“怎么回事?”孙x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我站起来时把板凳往后挪了一下,不小心碰到刘x的手。”我赶忙从医药箱里拿出创可贴给他贴上,一边贴一边问:“你为什么不给老师说呢?”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说:“妈妈说别人不是故意的,做错了事不必责怪的,孙x不是故意的,我不怪他。”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像这么大的孩子手上扎根刺也会哭闹不止的。等到了离校时间,我见到刘x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向她致歉,并夸孩子特别懂事,不但没有哭,还用包容之心原谅别人。刘x妈妈也开明地说:“没事,孩子之间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刘x妈妈的通情达理让我为自己的失职更感到自责。是她的包容之美原谅了我的过失。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和这群可爱的孩子相处我也学到了许多。

那些“被教育”的故事 篇12

“流动红旗”——心中的痛

开学第二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纪律检查小组宣布“班级流动红旗”的归属时,五年级一班所有师生的心情简直比考试后等待宣布分数还紧张。因为他们憋足了劲儿,要从开学初就把“红旗”扛回班里。可是,没有!夺得“红旗”的依然是五年级二班。听到二班师生的欢呼雀跃声,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小张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闷棍!胸口隐隐作痛,心里什么滋味都有。原计划扛回“红旗”后,在教室里和学生们庆贺一番的,出现这样的结局,小张只好扭头就走。他怕看见学生们失望的表情,也不想听学生们愤愤不平的指责抱怨,他想,学生肯定也“怕”看见自己,彼此彼此。

总逃避也不是办法, 第四节班会课上还是得碰面——想想怎么安慰学生吧。做班主任的无论再怎么痛苦, 都必须先安慰学生。班长的“起立”喊得有点底气不足, 课堂纪律出奇的好, 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很多学生趴在课桌上, 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默默无语。此时此刻, 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小张最清楚。“没有什么!要学会面对失败, 学会承受挫折!”小张故作坚强, 将心中的酸楚与委屈尽可能地掩饰起来。“我们以后还有机会, 只要同学们把队站得再快一些, 把广播操做得再规范一些, 把卫生区扫得再干净些, 把地面拖得再亮一些, 就一定会夺得‘红旗’!”会后, 小张专门找了班委会成员以及各组负责学生谈了又谈, 总结失败的教训, 师生各自表了态, 誓用最大的努力夺得“流动红旗”, 否则决不“善罢甘休”。看来, 小张的班这次要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了!

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流动红旗”还是没有“流动”到他们五年级一班。

小张终于忍受不住了,在班会课上把“安慰”变成了“指责”,进而不可控制地“批评”了起来:“你们,你们,越来越没有集体荣誉感了,获得‘流动红旗’是对我们班的全面肯定……”正当他在讲台上唾沫四溅、情绪激昂地发表着演讲时,班长甜甜站起来说:“老师说的是没错,但我们已经尽了力,只是我们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没错,卫生区是扫得干干净净,地面是拖得一尘不染,但很多同学平时说话不注意文明礼貌,对别人漠不关心,还有的同学把用完的零食袋随地乱扔,这样的素质,即使把‘红旗’拿到了,我觉得也是有愧的!”

小张很窘迫,学生用班主任曾教育他们的话语反过来重重地教育了他。

“转学风波”——反思中自责

这天,班里学习成绩很差的小强转学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班主任小蒋轻轻地舒了口气。上完第二节课后,她安排好学生自习,简单叮嘱了几句就去开会了。散会后回到班里发现了十几双甚至更多双哭红的眼睛,有的学生脸上还挂着泪珠。小蒋有些错愕,难道又打架了?她阴沉着脸厉声说道:“你们怎么了?哭什么?我不是说了吗,好好写作业,不许瞎折腾……”学生们没有说话,教室里只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她又问了一次:“你们到底哭什么?说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带着哭腔说:“老师,小强转学了,他是我们的朋友……”小蒋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想到当她为“甩掉一个包袱”而暗自欢喜时,天真可爱的学生们却为他们失去了好朋友而伤心。小蒋承认,如果转学的是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己也会觉得伤心、惋惜,她不由得为自己的自私而感到羞愧。在学生们心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成年人无情地将他们分为了三六九等。每天高呼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个平等难道只停留在口头上?!

于是小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以前没有平等地对待小强和所有像他一样的学生而感到追悔莫及,学生们给她这样的班主任敲响了警钟,她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孩子似的纯真友情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和尊重。

让我们抛开分数,摘下有色眼镜,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天真的学生,用更多的爱去抚平那些特殊学生的“受伤的心”。

“哥白尼式的教师”——不能做

新学年伊始,班主任骆冰就发现有一个叫小珂的学生“锋芒初露”,没过几天就“脱颖而出”:他逞强好胜,脾气暴躁,学习不求上进。骆冰决定好好和他聊聊。

这一聊,却聊出了问题。

小珂说,他并不想考出什么优秀的成绩,他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商人,赚钱,享受生活。骆冰没有想到他的心里竟有如此想法,怎么年纪轻轻的,思想竟然如此“颓废”。

骆冰告诉小珂,过几天让他的母亲来学校一趟。听到这儿,小珂的情绪变得很激动,眼睛里火药味都冒了出来。可能是嫌班主任叫他的家长来学校里。骆冰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小珂知道,自己其实是想帮助他。

激动之中,小珂嚷着说:“老师,我对你有意见!我已经忍了很久了……”等他说了半天,骆冰才明白,原来,有一次体育课上,学生们运动量很大,下课后,学生们满头大汗,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里,下面的语文课已经上了几分钟了,还有一大半学生没有回来。骆冰正好在教室门口站着,就说:“都上课了,怎么才回来?”这时小珂说:“我们累得不行了。”骆冰说:“难道上了一节体育课,下节课就不用上了吗?”小珂不服气地说:“我们总不能累死吧?”当时骆冰好像也没有很在意。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给小珂留下了心理阴影,觉得自己顶撞了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就对自己不好了。

过了很久,骆冰已经忘记这件事了。没有想到,敏感、脆弱的小珂还一直记着。而且,每当因为一些事情,骆冰批评了小珂时,小珂就认为班主任对自己“有成见”。幸好今天他说出来了,骆冰这才知道,原来这种“生气”是“源远流长”的。

看着学生这么激动的神态、脆弱的表情,骆冰突然想到,“我到底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啊?用雷夫的话来说就是‘哥白尼式的教师’。认为自己就是太阳,一切是围绕太阳转的。自己的话就是圣旨,自己的思想就是真理”。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追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有些教师却偏偏要他们个个都争先进,考第一,眼睛里容不下一丝“异己”的认识。还有,学生的思想是多么脆弱啊,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许就会伤害到一颗心。骆冰想,“我是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了,我伤害了多少颗受伤的心了呢?我不但没有帮助他们,还在他们的心里撒盐,真是惭愧!想当商人的学生又有什么错呢”?

“养蚕事件”——认真的力量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班主任方芳和朋友们外出旅游,只好把家里养了十几天的七条蚕宝宝交给班里的女生思思,请她给蚕宝宝当两天“保姆”。临走前,方芳千叮咛万嘱咐:一天两次给蚕喂食,蚕食要用温开水和开,要注意通风,还要注意保暖……她实在是不放心,因为十几天来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蚕宝宝的数量还是一直在减少,它们实在是太难养了。方芳告诉自己,只要这位同学别让蚕宝宝都死掉,那就算万幸了。

三天后,方芳回到学校,急着去看蚕宝宝,万分惊喜的是,它们不但一条没少,还长得又粗又壮,白白胖胖,比两天前平均长了6毫米!真令人难以置信啊!她把思思叫来请教,思思慢条斯理地说:“蚕怕冷,我就把蚕盒放在褥垫上;它们怕晒,我就把它们放在北阳台;我每天早晨八点、晚上四点准时喂食;蚕食都用温开水和开;每天给蚕居住的地方打扫卫生,还有……”

方芳听得入神,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竟能如此认真;而自己,身为一名教师,已经是个成人了,忙的时候总不能按时喂蚕、照顾蚕,比一个孩子还不如。她的学生给她上了一课,学生让她知道,认真做一件事和不认真做一件事,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厕所事件”——兴趣教没了

上课铃声响了,语文教师小童扫视班里的学生,人没到齐,还有5个空位!这5个学生呢?难道被其他老师带走了?难道逃课了?最后,从班长口中得知,这5个学生竟在厕所里呆着!为什么呀?再想想,万一这5个学生在没有教师监护的情况下出了安全事故该怎么办?一定得去看看。安顿好教室里的学生后,小童快速跑到男生厕所,学生们见到他躲都来不及,他心想:还好都在厕所,没发生什么事,不过这些小家伙肯定是逃课了!

见到学生们,他没有生气,更没有发火,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无地自容,居然把那么有趣的语文课上到有5个学生逃课,足足占了班上学生人数的10%,一定得好好反省一下。

把缺席的那5个学生带到教室,开始了今天的教学。

师:刚进教室的几位同学,老师今天谢谢你们!

生:啊?!(惊讶状)

师:5位同学给我上了一课,让老师今天有了一个发现,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不喜欢,或者说是不太喜欢上语文课的。我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

学生不发言。

师:说说心里话,让我明白大家的想法。只有我知道了大家的想法,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努力让同学们都喜欢语文课。

师: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因为不喜欢童老师吗?

生:不是。

师:都喜欢啊?

生:不是。

师:谁喜欢我的?举举手!

师:嘿嘿,你不喜欢我,说说理由,说得好,有奖品!

其他学生大笑。

生:你老是让我们完成“同步探究”,做“练一练”……

四年级的学生对“同步探究(练一练)”如此“深恶痛绝”,真让小童老师瞠目结舌。

儿童寓言故事总集 篇13

松树和杨树

路旁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粗壮挺直,将来一定能长成栋梁。瞧那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准成不了才。”听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好像真的长成了栋梁似的。而小杨树虽然很难过,但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 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整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让我长得好些!”小松树身上的枝条一根也没让动,而小杨树却让林业工人细心地修理了一番。 转眼间夏天到了,小松树和小杨树身上都长满了虫子,生了病。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要给它们动手术,捉虫治病。 小松树吓得哆哆嗦嗦:“我怕,我不治。”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走了。 小杨树挺直了身子说:“我不怕,快来给我治病。”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消灭的一干二净。 小杨树的病很快就好了,身子不断往上窜,长得更加茂盛……数年后,成了栋梁。而小松树身上的虫子越来越多,病情一天天加重,树叶枯黄,渐渐地撑不住了,终于低下了头。

儿童幽默寓言故事 篇14

“奇怪。猫是怎么上屋顶的?”小加想,“是飞上去的吗?难道猫会飞?”

猫不是鸟,当然不会飞!可是,也许这是一只会魔法的猫呢。这是说不定的。

于是,小加脑子里出现了猫飞行的慢镜头,猫飞累了,就落在屋顶上休息起来了。

“这只猫是天生有魔法的,还是有谁教它的?”小加接着想,“那个人是谁?是一个魔法师吗?”

眨眼间,有个魔法师站在了小加面前,他拍拍小加的肩膀,自我介绍说:“我就是那个教猫飞行的魔法师。”

“是吗?”小加兴奋极了,“你也教教我吧。”

谁知,魔法师两手一摊,说:“对不起,我忘了飞行魔语了。”说完,他就不见了,速度快得惊人。

“喵喵喵!”屋顶上的猫叫道。

“怪不得猫现在下不来了。”小加学猫叫道,“喵喵喵!”

猫看了小加一眼,突然跳到屋旁的一棵大树上,并很快爬了下来。

“哈,我知道猫是怎么上屋顶的了。”小茄笑了,像发现了新大陆,跑去对小伙伴说,“根本没有什么魔法师,也没有会飞的猫。”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篇15

1.故事是伟大的

不要小看故事, 不要小看故事讲述, 千万。

20世纪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 “特定的人类生命, 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充满着最终可以当作故事来讲的事件……”的确, 故事与人类生命紧密相连, 进而可以认为, 故事本应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 创造故事是在创造生命, 讲述故事是在讲述生命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 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的确, 故事的叙述与倾听, 是在交流、分享, 是在感悟和思考, 在这一分享世界里大家都在进步。理查德·卡尼, 这位波士顿学院的教授认为, “叙述故事就是将时间从零碎的时刻与个人无关的消逝向一种模式、情节、神话转变。从而将时间人格化”。的确, 人格已融化在时间里, 融化在故事里。创造与讲述故事的深层意义是对时间的追寻, 对价值完善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故事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故事”。的确, 讲述故事正是讲述文化, 享用文化, 文化这一故事让我们拥有文化的思考, 而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向自由的境界。

所以, 故事是伟大的。

2.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 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 站在另外的立场上, 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 甚至是“反教育”。

儿童立场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 是因为儿童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丰富而又神秘的世界, 要对儿童立场进行界定、阐释, 还涉及诸多问题, 需要认证、厘清, 也是很复杂的事。说其简单, 是因为陶行知早就认为, “儿童社会要充满着简单之美”。儿童立场, 就是把儿童当主语, 从儿童出发, 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因此, 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 真正想儿童之所想, 为儿童之所为, 谈何容易?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 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 她认定这是一件罪行。而我们呢, 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 撞倒了孩子, 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 儿童在哪里;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不管是自觉还是无意, 我们也会“犯罪”——这是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批判。斯霞、霍懋征、李吉林……决不会这样, 因为她们有坚定而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 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 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 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 说到底是儿童教育家。

所以, 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3.儿童立场在故事中

儿童立场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实实在在, 有自己的落脚点和载体。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 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一个个教育行为或者教育事件, 其实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故事是教育行为、教育事件的凝聚。犹如文化是一个故事, 教育也是一个故事, 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编织的故事, 一个个故事中透析着儿童立场的密码。

儿童喜欢听故事。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 而往往是故事。要让知识、概念、道理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应当把它们寓于故事中, 故事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正是教育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 在童年的天空下, 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去说, 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同样, 教师建构、完善、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首先要建构、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事实上, 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故事与儿童立场融为一体, 所以, 端正、坚守儿童立场不妨从创造与解读儿童故事和教育故事入手。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更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更易于流传, 能影响更多的人。我以为,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应该成为教师校本研修和培训的课程, 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 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见, 当所有教师都讲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都有自己关于儿童立场故事的时候, 这该是一种多么精彩、神圣的教育情景与气象啊!

所以, 从故事中去寻找、明晰儿童立场, 是一种智慧。

二、经典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第一个故事:一棵倒长的树

一棵树树根向上翻长了, 而树枝树干往地下长了, 它倒长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刨地时发现了这棵奇异的树, 压抑不住好奇心, 顺着树干往下爬。爬呀爬呀, 这棵倒长的树里是一个奇妙的王国, 王国里美丽富饶, 而且, 想要什么, 只要一按电钮, 就来什么了, 这真是个科学化、现代化的童话世界。可是, 这世界不见一个人影, 静寂得可怕。当他爬到最下边, 也就是树冠顶端的时候, 眼前一亮——他看见了一个人, 而且是与他年纪一般大小的小孩!那小孩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一动不动, 原来是一个小皇帝。小皇帝没有脚, 一双手只剩下右手残存的一根食指。小皇帝看到不速之客欣喜若狂。小皇帝告诉他, 老皇帝已将整个王国的生活都自动化了, 需要什么只要按动电钮就能办到, 于是老皇帝把除了他们父子外所有的人全部杀掉, 因为王国里已不需要人干活了。

小皇帝不喜欢这个华丽、富有却寂寞无比的世界, 老皇帝害怕儿子离开, 死前就把儿子的脚和9个手指都砍掉, 反正只要一个食指就能无穷无尽地享受。小皇帝陷入孤独痛苦的深渊, 央求穷小孩带他离开。于是, 穷小孩背着他从这棵倒长的树往上爬, 虽然树根外面有着许多的苦难和纷争。

这是个幻想故事。现实世界中的树不会倒长, 倒长的树虽然发生在幻想的世界中, 却是现实世界的映照。对这棵倒长的树, 可以有许多角度的解读。但是, 重要的是, 我们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来解读。倒长的树, 是一种隐喻和象征, 它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看世界和教育, 表达了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控诉与抗议, 也表达了对真正属于自己世界的呼唤和争取, 其中隐藏着许多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其一, 儿童是人, 所谓儿童立场, 首先是把儿童真正当作人的立场。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失去了自由, 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故事中, 老皇帝砍掉了小皇帝的脚和手指, 正是剥夺了小皇帝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小皇帝已不是人了, 更不是孩子了。而且,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剥夺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爱。这是爱吗?在儿童立场上, 爱是对儿童作为人的自由的保护, 否则, 再多的爱也不是爱, 因为, 这样的爱是一棵“倒长的树”。其二,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所谓儿童立场是遵循规律,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当向上、向前、向外, 犹如一棵树, 伸向蓝天, 伸向太阳。倒长, 不是规律, 是违反了规律。违反规律的教育必然是对儿童成长野蛮、残酷的绑架与残害, 是从根本上扼杀了儿童, “倒长的树”, 伸向的是黑暗和地狱。儿童应当成长为一棵向上的树。其三, 儿童发展要经受锻炼,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在锻炼中成长。倒长, 违反了规律, 但“顺长”并不否定挫折和困难, 免不了苦难与纷争。“顺长”需要爱心支撑, 还需要意志的支撑, 只有在风雨中, 才能长成一棵坚强的树。其四, 儿童需要过完整的生活, 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 所谓儿童立场, 就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脱离了伙伴, 就会寂寞无比, 甚至恐怖至死。儿童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否则就成了一具物质的躯壳。让儿童去活动、去劳动、去游戏、去合作, 才会长成一棵健康之树。

这就是故事里透析着的儿童立场。假若, 还是用树作比, 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就是让儿童长成好大的一棵树。

第二个故事:鲜奶油蛋糕

有一天, 拉拉和弟弟 (故事中的“我”) 看见冰箱里有个大蛋糕, 妈妈告诉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 不许碰,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 看那个蛋糕。“我”说, 不要碰它, 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 我根本不想碰它, 我只是在想, 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 如果坏掉了, 姑妈吃了就会中毒。“我”当然不想让姑妈中毒, 就问道, 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 拉拉说, 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赞成。拉拉尝左边, “我”尝右边。啊, 真好吃!“我”说, 蛋糕没有坏掉,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 拉拉说, 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 其他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 确实也没有毒。“我”说, 蛋糕周围都是好的。是的, 拉拉说, 外面这一圈是好的, 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 切开蛋糕, 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 看到蛋糕的样子,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 姐弟俩就照着做, 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 最后一起肚子痛了。“你看!”拉拉对“我”说, “这个蛋糕真是坏掉的吧!”

读前一个故事, 心里有点沉重, 读这个故事, 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发出笑声。忍俊不禁的是:孩子就是个孩子!没有责怪, 只有感叹:孩子真可爱。这就是真正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真正认识、发现儿童才会真正站到儿童立场上去, 否则, 儿童立场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对儿童既熟悉又陌生:有时熟悉有时陌生, 有的地方熟悉有的地方陌生, 有的熟悉, 实际上是陌生, 自以为熟悉了就忽略了陌生。所以, 我们其实对儿童不熟悉, 如果让熟悉遮蔽了陌生, 说到底是成人的视角遮蔽了儿童。这是因为,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几米说得对:“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与现实, 小孩们却觉得, 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小孩信赖大人, 大人却不一定值得依赖。大人不依赖小孩, 小孩却常常值得依赖。”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能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 走进儿童世界, 教育也才能成功。

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说孩子的话。大雁为什么排队?因为大雁排队是为了去吃蛋糕。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因为小猫咪捉不到老鼠害羞了。吃饭时为什么不能看书?因为吃饭看书会把书吃掉……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表达的方式。对儿童话语方式的尊重, 才会有与儿童共同的话语, 才会有共同的心灵。在共同话语、心灵的互动中, 儿童立场才会慢慢建构起来。

儿童的话语, 在其内部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拉拉和“我”真的想吃蛋糕, 想的办法是“蛋糕坏了, 会中毒”, 这是智慧的借口。先吃两边, 再吃四边, 再吃中间, 最后全都吃掉了, 目的达到了, 可是, 肚子吃坏了, 却说“这个蛋糕真的坏掉了”。这个看不见的儿童心理, 让我们看见了, 体会到了, 发现了。妈妈的伟大之处在于:“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不是责怪, 只是嗔怪;不是痛打, 而是把蛋糕都吃完的“惩罚”。如果她不了解儿童心理, 不会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 这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智慧之举;智慧教育是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第三个故事: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说的是女儿的故事。

女儿被同学叫作“23”号, 因为在50人的班级里, 她的成绩排名经常是第23名。爸妈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但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而她的梦想竟然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这大大出乎爸妈的意料。可有一次, 老师告诉家长说, 在语文考试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 请说出理由”的答案中, 除女儿之外, 全班同学写的都是女儿的名字。刘继荣回去问女儿, 没想到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 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故事简单, 也写得简洁, 但内涵相当丰富, 意义十分深刻。这一颇具思想张力的故事, 在表达着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 故事告诉我们,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宗旨。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是升学?当然, 这些追求都没错。正如怀特海所说, 认知教育总得要传授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有失偏颇, 但不能忽略知识的力量。同样, 让学生有一个好分数、好成绩、升一个好学校, 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些是教育的核心吗?是教育的唯一吗?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健康发展, 这既包含知识、能力, 又超越了知识、能力, 更超越了分数和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分数更不能决定一切, 学生素质发展、成长则比成绩更重要。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 是一种对自我的定位, 是一种素养。此外, 教育并不反对精英人才的培养, 但绝不能实施精英主义教育, 况且,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英雄, 即使成为幼儿园老师, 成为路边鼓掌的人都是成功的, 所以, 所有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显然,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发展比名次更重要。

其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对儿童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慢活”, 需要慢慢来。慢慢来, 是对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完整、准确的把握, 是对急功近利、浮躁、浮华教育的抵抗和拒绝。因此, 当孩子不能名列前茅时, 不能心急, 不能焦虑, 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同样是一种进步。也许, 他永远不能跑到队伍最前面, 但他永远在队伍中, 永远在发展中。教育需要这样的心态。与儿童立场背道而驰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是把教育、把人生当成了百米赛跑, 因而带来心态的异化、心理的不健康以至阴暗。儿童立场的深意在于教育的平常心、在于教育的顺其自然以及顺其自然中的积极引导;在于学生的每一次参与, 每一个进步, 每一次起跑, 只要他在跑, 就在发展。而这一切都基于儿童的认识, 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再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 教育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引导, 是一种鼓励。杜威把教育比作输电管, 而非输水管, 其深意在于开发学生生命能量, 积蓄发展能量, 这需要鼓励的方式。当女儿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的时候, 她鼓励的是同学;当班上所有同学都最欣赏女儿的时候, 同学的认同、赞赏鼓舞了女儿;当女儿回答父母, 我不想成为英雄的时候, 父母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当母亲把女儿的故事写成文章的时候, 她肯定了女儿, 鼓励了女儿, 当然也鼓舞了所有的人。任何人都需要鼓励, 儿童更需要鼓励, 鼓励之于儿童犹如温暖的阳光。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 就是要在儿童前行时给予各种鼓励, 把阳光洒满道路。儿童怀揣着阳光, 正是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此时, 儿童立场已伸展为一条快乐、幸福之路。

三、在创造故事中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如前文所述, 故事是伟大的, 儿童立场是崇高的, 而儿童立场往往存活于故事中,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无论是实践, 还是理论, 都说明这是一个准确的切入口, 也是有效的突破口。亦如前文所述, 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这样, 儿童立场就会萌发、生长, 而基于儿童立场, 教师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行动, 可以成长为智慧教师, 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生活就是故事,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故事, 并悉心观察和体悟。生活中有许多故事, 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生活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 教师应当开发生活中的故事, 使故事成为自己生长教育智慧的资源和途径。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她和5岁的“小芝麻”散步。一天, “小芝麻”问妈妈:“妈妈, 月亮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今晚的星星为什么很少呢?”妈妈正准备给她讲一番科学道理, “小芝麻”自己回答说:“我看了好多天了, 月亮很圆很亮的时候, 星星就很少;月亮变成小船的时候, 星星就很多。为什么呢?”妈妈鼓励她说:“是呀, 为什么呢?”“小芝麻”说:“因为呀, 月亮像小船的时候, 是月亮没有吃饱, 肚子瘪着呢, 所以星星就多啊!等到月亮饿到好瘦好瘦的时候, 她实在受不了了, 就开始吃小星星了, 慢慢地吃饱了, 肚子就圆圆的, 星星就少了。”妈妈笑着点点头, 心想, 原来“月朗星稀”还可以这样解释。以后, 这位教师总是陪孩子去散步……故事很真实, 作为教师的妈妈, 智慧之处在于鼓励孩子观察、大胆提问, 而自己还悉心观察、耐心倾听, 不抢先回答, 更不包办代替, 不以所谓的科学答案纠正小孩。陪孩子散步是一种生活, 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故事就会跃然眼前。生活一定会开启智慧之门, 儿童立场定然随着故事的创造而生长。

2.教育细节是故事, 教师要在教育现场中细心捕捉细节、创造故事并认真思考。教育现场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不确定性让教育现场丰富多彩, 充满魅力。细节往往无处不在, 等着我们去发现。一个小女孩因为画不出画来而生气。老师弯下腰看了看白纸, 让小女孩在纸上随便画什么。小女孩抓起一支笔, 在纸上狠狠地戳了个小小的点, 老师让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 那位女孩走进美术教室时, 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画———她画的那个点, 老师还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装了起来。“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小女孩涂啊涂, 用好多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的点, 还画出更大更大的点。几个星期以后, 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 这个小女孩画的点引起了轰动……这也是个真实的故事, 名字叫作“一切从‘点’开始”。孩子画不出画来生气了,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老师不仅不责怪, 反而鼓励她只要画一个点;把画挂起来……这些都是细节, 老师没有让细节“溜走”, 而是敏锐地抓住, 细心地去开发, 于是就有了故事。犹如那个“点”一样, 教师的智慧也是从一个圆“点”生发的。的确, 细节是教育理念的具体显现, 开发细节是教育灵性的闪现。在一个个细节的开发中, 教师的教育智慧慢慢汇聚, 儿童立场也慢慢地凸显。这样, 看似偶然的细节也就成为体现教育规律的必然。也不难理解, 评判教师的儿童立场, 可以从关注和分析他的教育细节开始。

3.经典中存活着故事, 教师要在经典阅读中读懂故事, 潜心领悟和逐步提升。经典之于教师的智慧生长和专业水平提升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读经典, 是否潜心, 是否与自己的心灵滋养联系起来, 效果是不同的。比如, 爱, 大家都知晓, 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力量, 也是教育的方式, 不过,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爱呢?教师又怎么施爱呢?不是所有教师都清楚的。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写过一本书《爱与意志》, 他认为, 爱与意志是教育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没有爱的意志, 只能是一种操纵, 而没有意志的爱则是平庸、肤浅的。最近看了王周生写于2011年的一篇文章, 题目是《桥在水上》, 我将其称之为经典, 因为, 我认为经典不完全由时间来裁定。她写在爱尔兰的某一个早上, 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 让他们去桥上给发烧的、浑身肮脏的流浪汉送早点, 孩子邀请没有家的流浪汉到家里去, 和他一起玩玩具, 3人拥抱在一起……故事的结尾这么写:“天空越来越晴朗,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手表, 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 该走啦!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 和流浪汉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 两个孩子再次狂奔而来, 每人给流浪汉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 妈妈说了, 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 谢谢你让我们有这么快乐的早晨……我用眼角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 她依然站立在那里, 粉红的围巾在飘动。”无须多说, 桥在水上, 爱在心里。这一经典, 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怎样去爱, 怎样教学生去爱, 当然, 也提醒我们思考:儿童立场在哪里?

4.实验研究和写作中活跃着故事, 教师通过研究去创造故事, 并要用心去表达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写作让故事沉寂, 也让故事沉淀, 正是在沉寂与沉淀之中, 儿童立场从深处显露出来。写作, 也是对故事的淬化与升华, 原本略显模糊的会慢慢清晰起来, 原本略显表面的会渐渐深刻起来, 原本略显分散的会越来越聚焦。我有一个感觉———因为还没作科学的统计和分拆———文章写得好的或者故事写得好的教师, 对儿童立场的认知程度总是比较高, 行动也比较自觉。而写作的基础常常是教育研究与实践。最近看到一份资料,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过实验。实验中, 托尔斯泰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有可能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看来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对学生来说却是复杂的。多少年以后, 托尔斯泰编写了他享有盛誉的作品集《23个故事》。后来他又说:“只有当实验成为学校的基础, 也就是说, 只有当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教学实验室时, 学校才不会落后于普遍的进步水准。”托尔斯泰的写作基于他的实验, 在他身上实验与写作是合二为一的。教师这样去做, 我们就会自豪地站在儿童立场上, 把脚踮得更高, 去瞭望未来。

上一篇:感恩的演讲稿模板集合下一篇:孤独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