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成语故事

2024-05-19

儿童的成语故事(共12篇)

儿童的成语故事 篇1

【成语】: 天涯海角

【拼音】: tiān yá hǎi jiǎo

【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

儿童的成语故事 篇2

1.故事是伟大的

不要小看故事, 不要小看故事讲述, 千万。

20世纪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 “特定的人类生命, 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充满着最终可以当作故事来讲的事件……”的确, 故事与人类生命紧密相连, 进而可以认为, 故事本应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 创造故事是在创造生命, 讲述故事是在讲述生命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 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的确, 故事的叙述与倾听, 是在交流、分享, 是在感悟和思考, 在这一分享世界里大家都在进步。理查德·卡尼, 这位波士顿学院的教授认为, “叙述故事就是将时间从零碎的时刻与个人无关的消逝向一种模式、情节、神话转变。从而将时间人格化”。的确, 人格已融化在时间里, 融化在故事里。创造与讲述故事的深层意义是对时间的追寻, 对价值完善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故事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故事”。的确, 讲述故事正是讲述文化, 享用文化, 文化这一故事让我们拥有文化的思考, 而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向自由的境界。

所以, 故事是伟大的。

2.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 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 站在另外的立场上, 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 甚至是“反教育”。

儿童立场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 是因为儿童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丰富而又神秘的世界, 要对儿童立场进行界定、阐释, 还涉及诸多问题, 需要认证、厘清, 也是很复杂的事。说其简单, 是因为陶行知早就认为, “儿童社会要充满着简单之美”。儿童立场, 就是把儿童当主语, 从儿童出发, 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因此, 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 真正想儿童之所想, 为儿童之所为, 谈何容易?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 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 她认定这是一件罪行。而我们呢, 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 撞倒了孩子, 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 儿童在哪里;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不管是自觉还是无意, 我们也会“犯罪”——这是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批判。斯霞、霍懋征、李吉林……决不会这样, 因为她们有坚定而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 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 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 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 说到底是儿童教育家。

所以, 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3.儿童立场在故事中

儿童立场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实实在在, 有自己的落脚点和载体。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 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一个个教育行为或者教育事件, 其实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故事是教育行为、教育事件的凝聚。犹如文化是一个故事, 教育也是一个故事, 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编织的故事, 一个个故事中透析着儿童立场的密码。

儿童喜欢听故事。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 而往往是故事。要让知识、概念、道理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应当把它们寓于故事中, 故事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正是教育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 在童年的天空下, 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去说, 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同样, 教师建构、完善、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首先要建构、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事实上, 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故事与儿童立场融为一体, 所以, 端正、坚守儿童立场不妨从创造与解读儿童故事和教育故事入手。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更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更易于流传, 能影响更多的人。我以为,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应该成为教师校本研修和培训的课程, 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 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见, 当所有教师都讲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都有自己关于儿童立场故事的时候, 这该是一种多么精彩、神圣的教育情景与气象啊!

所以, 从故事中去寻找、明晰儿童立场, 是一种智慧。

二、经典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第一个故事:一棵倒长的树

一棵树树根向上翻长了, 而树枝树干往地下长了, 它倒长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刨地时发现了这棵奇异的树, 压抑不住好奇心, 顺着树干往下爬。爬呀爬呀, 这棵倒长的树里是一个奇妙的王国, 王国里美丽富饶, 而且, 想要什么, 只要一按电钮, 就来什么了, 这真是个科学化、现代化的童话世界。可是, 这世界不见一个人影, 静寂得可怕。当他爬到最下边, 也就是树冠顶端的时候, 眼前一亮——他看见了一个人, 而且是与他年纪一般大小的小孩!那小孩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一动不动, 原来是一个小皇帝。小皇帝没有脚, 一双手只剩下右手残存的一根食指。小皇帝看到不速之客欣喜若狂。小皇帝告诉他, 老皇帝已将整个王国的生活都自动化了, 需要什么只要按动电钮就能办到, 于是老皇帝把除了他们父子外所有的人全部杀掉, 因为王国里已不需要人干活了。

小皇帝不喜欢这个华丽、富有却寂寞无比的世界, 老皇帝害怕儿子离开, 死前就把儿子的脚和9个手指都砍掉, 反正只要一个食指就能无穷无尽地享受。小皇帝陷入孤独痛苦的深渊, 央求穷小孩带他离开。于是, 穷小孩背着他从这棵倒长的树往上爬, 虽然树根外面有着许多的苦难和纷争。

这是个幻想故事。现实世界中的树不会倒长, 倒长的树虽然发生在幻想的世界中, 却是现实世界的映照。对这棵倒长的树, 可以有许多角度的解读。但是, 重要的是, 我们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来解读。倒长的树, 是一种隐喻和象征, 它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看世界和教育, 表达了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控诉与抗议, 也表达了对真正属于自己世界的呼唤和争取, 其中隐藏着许多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其一, 儿童是人, 所谓儿童立场, 首先是把儿童真正当作人的立场。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失去了自由, 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故事中, 老皇帝砍掉了小皇帝的脚和手指, 正是剥夺了小皇帝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小皇帝已不是人了, 更不是孩子了。而且,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剥夺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爱。这是爱吗?在儿童立场上, 爱是对儿童作为人的自由的保护, 否则, 再多的爱也不是爱, 因为, 这样的爱是一棵“倒长的树”。其二,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所谓儿童立场是遵循规律,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当向上、向前、向外, 犹如一棵树, 伸向蓝天, 伸向太阳。倒长, 不是规律, 是违反了规律。违反规律的教育必然是对儿童成长野蛮、残酷的绑架与残害, 是从根本上扼杀了儿童, “倒长的树”, 伸向的是黑暗和地狱。儿童应当成长为一棵向上的树。其三, 儿童发展要经受锻炼,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在锻炼中成长。倒长, 违反了规律, 但“顺长”并不否定挫折和困难, 免不了苦难与纷争。“顺长”需要爱心支撑, 还需要意志的支撑, 只有在风雨中, 才能长成一棵坚强的树。其四, 儿童需要过完整的生活, 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 所谓儿童立场, 就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脱离了伙伴, 就会寂寞无比, 甚至恐怖至死。儿童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否则就成了一具物质的躯壳。让儿童去活动、去劳动、去游戏、去合作, 才会长成一棵健康之树。

这就是故事里透析着的儿童立场。假若, 还是用树作比, 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就是让儿童长成好大的一棵树。

第二个故事:鲜奶油蛋糕

有一天, 拉拉和弟弟 (故事中的“我”) 看见冰箱里有个大蛋糕, 妈妈告诉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 不许碰,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 看那个蛋糕。“我”说, 不要碰它, 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 我根本不想碰它, 我只是在想, 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 如果坏掉了, 姑妈吃了就会中毒。“我”当然不想让姑妈中毒, 就问道, 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 拉拉说, 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赞成。拉拉尝左边, “我”尝右边。啊, 真好吃!“我”说, 蛋糕没有坏掉,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 拉拉说, 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 其他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 确实也没有毒。“我”说, 蛋糕周围都是好的。是的, 拉拉说, 外面这一圈是好的, 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 切开蛋糕, 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 看到蛋糕的样子,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 姐弟俩就照着做, 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 最后一起肚子痛了。“你看!”拉拉对“我”说, “这个蛋糕真是坏掉的吧!”

读前一个故事, 心里有点沉重, 读这个故事, 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发出笑声。忍俊不禁的是:孩子就是个孩子!没有责怪, 只有感叹:孩子真可爱。这就是真正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真正认识、发现儿童才会真正站到儿童立场上去, 否则, 儿童立场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对儿童既熟悉又陌生:有时熟悉有时陌生, 有的地方熟悉有的地方陌生, 有的熟悉, 实际上是陌生, 自以为熟悉了就忽略了陌生。所以, 我们其实对儿童不熟悉, 如果让熟悉遮蔽了陌生, 说到底是成人的视角遮蔽了儿童。这是因为,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几米说得对:“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与现实, 小孩们却觉得, 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小孩信赖大人, 大人却不一定值得依赖。大人不依赖小孩, 小孩却常常值得依赖。”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能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 走进儿童世界, 教育也才能成功。

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说孩子的话。大雁为什么排队?因为大雁排队是为了去吃蛋糕。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因为小猫咪捉不到老鼠害羞了。吃饭时为什么不能看书?因为吃饭看书会把书吃掉……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表达的方式。对儿童话语方式的尊重, 才会有与儿童共同的话语, 才会有共同的心灵。在共同话语、心灵的互动中, 儿童立场才会慢慢建构起来。

儿童的话语, 在其内部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拉拉和“我”真的想吃蛋糕, 想的办法是“蛋糕坏了, 会中毒”, 这是智慧的借口。先吃两边, 再吃四边, 再吃中间, 最后全都吃掉了, 目的达到了, 可是, 肚子吃坏了, 却说“这个蛋糕真的坏掉了”。这个看不见的儿童心理, 让我们看见了, 体会到了, 发现了。妈妈的伟大之处在于:“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不是责怪, 只是嗔怪;不是痛打, 而是把蛋糕都吃完的“惩罚”。如果她不了解儿童心理, 不会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 这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智慧之举;智慧教育是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第三个故事: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说的是女儿的故事。

女儿被同学叫作“23”号, 因为在50人的班级里, 她的成绩排名经常是第23名。爸妈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但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而她的梦想竟然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这大大出乎爸妈的意料。可有一次, 老师告诉家长说, 在语文考试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 请说出理由”的答案中, 除女儿之外, 全班同学写的都是女儿的名字。刘继荣回去问女儿, 没想到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 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故事简单, 也写得简洁, 但内涵相当丰富, 意义十分深刻。这一颇具思想张力的故事, 在表达着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 故事告诉我们,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宗旨。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是升学?当然, 这些追求都没错。正如怀特海所说, 认知教育总得要传授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有失偏颇, 但不能忽略知识的力量。同样, 让学生有一个好分数、好成绩、升一个好学校, 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些是教育的核心吗?是教育的唯一吗?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健康发展, 这既包含知识、能力, 又超越了知识、能力, 更超越了分数和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分数更不能决定一切, 学生素质发展、成长则比成绩更重要。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 是一种对自我的定位, 是一种素养。此外, 教育并不反对精英人才的培养, 但绝不能实施精英主义教育, 况且,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英雄, 即使成为幼儿园老师, 成为路边鼓掌的人都是成功的, 所以, 所有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显然,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发展比名次更重要。

其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对儿童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慢活”, 需要慢慢来。慢慢来, 是对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完整、准确的把握, 是对急功近利、浮躁、浮华教育的抵抗和拒绝。因此, 当孩子不能名列前茅时, 不能心急, 不能焦虑, 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同样是一种进步。也许, 他永远不能跑到队伍最前面, 但他永远在队伍中, 永远在发展中。教育需要这样的心态。与儿童立场背道而驰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是把教育、把人生当成了百米赛跑, 因而带来心态的异化、心理的不健康以至阴暗。儿童立场的深意在于教育的平常心、在于教育的顺其自然以及顺其自然中的积极引导;在于学生的每一次参与, 每一个进步, 每一次起跑, 只要他在跑, 就在发展。而这一切都基于儿童的认识, 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再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 教育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引导, 是一种鼓励。杜威把教育比作输电管, 而非输水管, 其深意在于开发学生生命能量, 积蓄发展能量, 这需要鼓励的方式。当女儿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的时候, 她鼓励的是同学;当班上所有同学都最欣赏女儿的时候, 同学的认同、赞赏鼓舞了女儿;当女儿回答父母, 我不想成为英雄的时候, 父母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当母亲把女儿的故事写成文章的时候, 她肯定了女儿, 鼓励了女儿, 当然也鼓舞了所有的人。任何人都需要鼓励, 儿童更需要鼓励, 鼓励之于儿童犹如温暖的阳光。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 就是要在儿童前行时给予各种鼓励, 把阳光洒满道路。儿童怀揣着阳光, 正是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此时, 儿童立场已伸展为一条快乐、幸福之路。

三、在创造故事中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如前文所述, 故事是伟大的, 儿童立场是崇高的, 而儿童立场往往存活于故事中,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无论是实践, 还是理论, 都说明这是一个准确的切入口, 也是有效的突破口。亦如前文所述, 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这样, 儿童立场就会萌发、生长, 而基于儿童立场, 教师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行动, 可以成长为智慧教师, 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生活就是故事,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故事, 并悉心观察和体悟。生活中有许多故事, 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生活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 教师应当开发生活中的故事, 使故事成为自己生长教育智慧的资源和途径。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她和5岁的“小芝麻”散步。一天, “小芝麻”问妈妈:“妈妈, 月亮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今晚的星星为什么很少呢?”妈妈正准备给她讲一番科学道理, “小芝麻”自己回答说:“我看了好多天了, 月亮很圆很亮的时候, 星星就很少;月亮变成小船的时候, 星星就很多。为什么呢?”妈妈鼓励她说:“是呀, 为什么呢?”“小芝麻”说:“因为呀, 月亮像小船的时候, 是月亮没有吃饱, 肚子瘪着呢, 所以星星就多啊!等到月亮饿到好瘦好瘦的时候, 她实在受不了了, 就开始吃小星星了, 慢慢地吃饱了, 肚子就圆圆的, 星星就少了。”妈妈笑着点点头, 心想, 原来“月朗星稀”还可以这样解释。以后, 这位教师总是陪孩子去散步……故事很真实, 作为教师的妈妈, 智慧之处在于鼓励孩子观察、大胆提问, 而自己还悉心观察、耐心倾听, 不抢先回答, 更不包办代替, 不以所谓的科学答案纠正小孩。陪孩子散步是一种生活, 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故事就会跃然眼前。生活一定会开启智慧之门, 儿童立场定然随着故事的创造而生长。

2.教育细节是故事, 教师要在教育现场中细心捕捉细节、创造故事并认真思考。教育现场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不确定性让教育现场丰富多彩, 充满魅力。细节往往无处不在, 等着我们去发现。一个小女孩因为画不出画来而生气。老师弯下腰看了看白纸, 让小女孩在纸上随便画什么。小女孩抓起一支笔, 在纸上狠狠地戳了个小小的点, 老师让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 那位女孩走进美术教室时, 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画———她画的那个点, 老师还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装了起来。“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小女孩涂啊涂, 用好多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的点, 还画出更大更大的点。几个星期以后, 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 这个小女孩画的点引起了轰动……这也是个真实的故事, 名字叫作“一切从‘点’开始”。孩子画不出画来生气了,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老师不仅不责怪, 反而鼓励她只要画一个点;把画挂起来……这些都是细节, 老师没有让细节“溜走”, 而是敏锐地抓住, 细心地去开发, 于是就有了故事。犹如那个“点”一样, 教师的智慧也是从一个圆“点”生发的。的确, 细节是教育理念的具体显现, 开发细节是教育灵性的闪现。在一个个细节的开发中, 教师的教育智慧慢慢汇聚, 儿童立场也慢慢地凸显。这样, 看似偶然的细节也就成为体现教育规律的必然。也不难理解, 评判教师的儿童立场, 可以从关注和分析他的教育细节开始。

3.经典中存活着故事, 教师要在经典阅读中读懂故事, 潜心领悟和逐步提升。经典之于教师的智慧生长和专业水平提升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读经典, 是否潜心, 是否与自己的心灵滋养联系起来, 效果是不同的。比如, 爱, 大家都知晓, 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力量, 也是教育的方式, 不过,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爱呢?教师又怎么施爱呢?不是所有教师都清楚的。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写过一本书《爱与意志》, 他认为, 爱与意志是教育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没有爱的意志, 只能是一种操纵, 而没有意志的爱则是平庸、肤浅的。最近看了王周生写于2011年的一篇文章, 题目是《桥在水上》, 我将其称之为经典, 因为, 我认为经典不完全由时间来裁定。她写在爱尔兰的某一个早上, 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 让他们去桥上给发烧的、浑身肮脏的流浪汉送早点, 孩子邀请没有家的流浪汉到家里去, 和他一起玩玩具, 3人拥抱在一起……故事的结尾这么写:“天空越来越晴朗,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手表, 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 该走啦!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 和流浪汉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 两个孩子再次狂奔而来, 每人给流浪汉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 妈妈说了, 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 谢谢你让我们有这么快乐的早晨……我用眼角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 她依然站立在那里, 粉红的围巾在飘动。”无须多说, 桥在水上, 爱在心里。这一经典, 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怎样去爱, 怎样教学生去爱, 当然, 也提醒我们思考:儿童立场在哪里?

4.实验研究和写作中活跃着故事, 教师通过研究去创造故事, 并要用心去表达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写作让故事沉寂, 也让故事沉淀, 正是在沉寂与沉淀之中, 儿童立场从深处显露出来。写作, 也是对故事的淬化与升华, 原本略显模糊的会慢慢清晰起来, 原本略显表面的会渐渐深刻起来, 原本略显分散的会越来越聚焦。我有一个感觉———因为还没作科学的统计和分拆———文章写得好的或者故事写得好的教师, 对儿童立场的认知程度总是比较高, 行动也比较自觉。而写作的基础常常是教育研究与实践。最近看到一份资料,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过实验。实验中, 托尔斯泰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有可能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看来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对学生来说却是复杂的。多少年以后, 托尔斯泰编写了他享有盛誉的作品集《23个故事》。后来他又说:“只有当实验成为学校的基础, 也就是说, 只有当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教学实验室时, 学校才不会落后于普遍的进步水准。”托尔斯泰的写作基于他的实验, 在他身上实验与写作是合二为一的。教师这样去做, 我们就会自豪地站在儿童立场上, 把脚踮得更高, 去瞭望未来。

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篇3

我班里有两个留守儿童,一个叫王燕,另一个叫李梦,这两人都是女生。先说王燕,她学习虽说认真,但智力不好,学习成绩极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并且还经常完不成作业,该背的课文、每周背的两首古诗总是背不下来,为此,她没少挨批评,我也没少为她犯愁。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生气。一天上午,我刚到校,我班里的“冒失鬼”王鹏就跑到我跟前说:“老师,王燕昨天下午放学后又偷你的写字纸和白纸,不信你问一问王聪。”我连忙找来王聪同学,问明原因后,接着就找王燕谈话:“你到底拿我的写字纸和白纸了没有?如果你拿了的话,明天早上上学时一块捎来,趁别人不注意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你要是想练字需要纸,可以向我要,拿别人的东西用,必须先向别人说一声,别人允许后再拿,我相信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学。”这时王燕哭着说:“老师我错了,你能不再和别的同学说吗?”我说:“只要你改了,我保证不再提起这件事。”放学后,我到王燕同学家进行家访,才知道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常年在外打工,她只得靠奶奶照顾,她的奶奶对其过度疼爱,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养成了习惯,前些日子,她奶奶手头有些紧张,他要钱买本子,奶奶没给他,于是他出此下策。事后我又找王燕同学谈了几次话,并告诉她:“如果买本子、钢笔需要钱,我可以帮助你。”由于她家离学校较远,中午经常带饭在学校吃,偶尔一两次没带饭,也没带钱,我就掏几块钱给她,有时间我还给她补习功课。一段时间后,她的坏毛病彻底改了,学习也大有进步。

另一个留守儿童名叫李梦,她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成绩较好,有时完不成作业,偶尔有逃学的现象发生。那是上学期发生的事,一天,预备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准备晨检,发现她的座位上没人,问班里的其他同学,别人都说不知道,她家又没有电话,我心想,等一会再说吧,也许她迟到了。直到第一节下课仍不见她的人影,这时我感觉到事情的不妙,赶紧骑车到她家问明原因,几经周折,才找到她的家,原来她感冒了,她的奶奶正在陪着她。我问:“李梦的父母呢?”她的奶奶说:“都怨我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又找了一个女人,一连三年没回家,不问家里的一切,她的妈妈去年才抱着她的弟弟也走了,李梦只好和我老俩口生活在一起,没有办法,我俩都七十多岁了,家中没钱,她的爷爷今年又出去打工去了。”听完她奶奶的叙述,我有点心酸,于是说:“李梦真可怜,等他的病好了,赶紧让她去上学。”于是我回到学校。第二天她没到校,我以为她感冒还没好。第三天她仍没到校,我又得家访了。刚到她家,她的奶奶说:“今天早晨她已经上学去了,早早地就走了,他没在学校吗?”我说:“没有,你赶紧去找找吧!”第二节课刚上完,她奶奶才领着他来到学校,原来她在逃学。我问她:“你感冒好了吗?”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来上学?”“谁叫俺奶奶不给我钱的?”“这样可不行,你奶奶爷爷已经年龄大了,挣点钱不容易,学习用品可以买,一些零食就不要再买了,如果买学习用品没有钱的话,对我说,我可以帮助你,但以后不要再逃学了,你学习也不错,只要认真学,准会有出息的。”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救助贫困生,我给她报了名,救助了她二百块钱,她的奶奶非常感激。从此,她的学习更加努力了,再也没有发生过逃学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给我很多启发,对于留守儿童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她们正像地里的弱苗,需要农民倍加呵护。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留守儿童是可以教育好的。

儿童故事猴子的故事 篇4

有一天,猴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每人一百元钱,叫它们离开家去独立生活,看谁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猴听话来到一个小镇,就听见一个人在大声地说:“PP银行开张了!现需一名保安人员,快来应聘!”猴听话心想:这份工作不错,我能不能考上呢?正如猴听话所愿,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保安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板见它干得很好,就提它为总管。就这样猴听话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猴机灵拿着一百元钱兴冲冲地来到一座小镇,开了一家流动小吃店,哪儿人多就能见到它的身影。流动小吃店开张了,人们跑上来问:“要是你开的店是冒牌的,我们亏本了怎么办?”猴机灵说:“本小店刚开张,每人分一张试吃券,免费试吃一次,只发一张,好吃再买。”那些人满腹疑狐地拿了张试吃券。那些人吃了还想吃,每天猴机灵都能赚很多钱成了有名的“小吃王子”。

猴美丽来到有名的电影之城,考上了电影演员的工作,成为了合格的电影演员。她对每一次表演都十分重视,有了许多粉丝,工资高如小山。

两年之后,三个孩子回到了猴妈妈的身边。老大买了一篮桔子,拿来一叠钱给母亲。老二也拿来它小吃店最有名的小吃和一叠钱。而老三呢请一位按摩师给妈妈按摩和一叠钱。

儿童故事鸭子的故事 篇5

七月一日那天,正是黄黄的生日,黄黄没有伙伴,没有蛋糕、蜡烛和装饰品。黄黄好孤独啊,她跑到大树下,哭了起来。

小猴刚好经过,问:“黄黄,你怎么啦?”

黄黄抽泣着说:“呜呜呜,没,没有妈妈,蛋糕、装饰品,孤,孤独。”

小猴皮皮听了,说:“等一会儿,今天是妹妹的生日,我先去给妹妹做个圆桌子,在上面放上蛋糕!”黄黄听了,哭的更厉害。

过了一会儿,小羊卷卷毛儿背着满满一筐果子来了,一边走一边唱:“给妹妹做个水果灯,请妹妹等一等!”黄黄听了,心里好痛苦。

小猪白胖胖一边走一边心不在焉的说唱:“摘果果,做浆果,切块蛋糕包一包,弄块奶油做蛋糕,我给妹妹做蛋糕!”黄黄赶紧捂住耳朵,泪流双颊。

黄黄回到破木屋,呆呆地、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黄黄的心里好伤心。

轰隆隆,一个肉球儿滚来了,上面放着一个没有蜡烛的蛋糕。黄黄吓傻了。“呵呵呵,呵呵呵呵!是我呀!”肉球说。原来是小猪。小猪伸伸腰,踢踢腿,开心地说:“呵呵,我来了,祝你生日快乐,送你一个蛋糕啊!”黄黄甜甜的笑了。

过了一会儿,一张大圆桌子从天而降,小猴子站在圆桌儿上,他把竹竿立在地上,哧溜一声爬上了“树”。小猴高声说:“天下第一孙悟空!”黄黄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哧溜!一团散发着香味的白毛线闪了一下。白白吓了一跳。“哈哈哈,是我啊!”卷卷毛儿说。“我给你带来水果灯和彩色蜡烛啦!黄黄兴奋地说:“你真够朋友!”

小猴皮皮叫道:“跟我来,带你们去个好地方,咱们到那里给黄黄过生日。”

大家立刻拿起自己的礼物,跟着皮皮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天上,星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远处,是丛丛密林,近处,是两棵枝干繁茂的大树。

卷卷毛儿把水果灯挂在树上,那五彩的灯光,让人感到美丽、温和、耀眼。小猴子把桌子搬到两棵大树下,下面是柔软的草地。

小猪把盘子和蛋糕放在桌上,黄黄插上彩色蜡烛。

生日宴会开始了,他们又吃又喝,真高兴。

儿童看的成语故事精选 篇6

在众多说客中,公孙衍、张仪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代表着强国,所以弱小国家的国君看到他们两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们发动战争攻打自己的国家。

有一个说客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说:“他们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为一个大丈夫,应该懂得礼仪法度,把仁义看得至高无上。得志的时候不脱离百姓;失意的时候也不屈从世俗,学习阿谀奉承之术。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7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用故事浸润儿童心灵 篇8

关键词:幽默感;想象力;文学味

一个孩子天生就有听故事的欲望,当他开始有接受能力的时候,就流露出对故事的渴望。“你听话,我就講个好听的故事”是大人对小孩最大的恩赐;“你再闹,我就不给你讲故事了”当然也成了惩治小孩的法宝。你会选择怎样的儿童故事给你的孩子呢?选择怎样的儿童故事,我们心中需要有一杆秤。

一、好的儿童故事要有幽默感,要有极度的幽默感

台湾有个作家叫侯文詠,他的故事非常幽默,每看一回我都笑得前仰后合。其中有个故事《我和祖母的战争》说的是“我”因为调皮,祖母在院子里画了个圈,处罚“我”站在里面不许出来,还要背《三字经》。“我”讨价还价说圈可不可以自己画,得到允许后在自己肚子上画了个圈,把《三字经》扔在圈圈中跑出去玩了。回家后被祖母气急败坏地追打,一边逃跑一边大喊:“圈圈画在肚子上,没有超过……”

在大人眼中的狡辩,也许正是儿童古灵精怪的智慧,我们是不是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呢?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喜欢的儿童故事首先就是好玩的。每个人的心中都躲着一个精灵,聪明又调皮,有时它会闪出来作弄一番,既活泼又可爱,也让人哭笑不得,它的名字叫童心。

二、好的儿童故事要有想象力,要有非凡的想象力

《我的妈妈是精灵》这个故事讲得非常精彩。九岁的女孩陈淼淼不小心发现了自己的妈妈是“精灵”后,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惊恐,不想秘密背后竟有着更大的家庭危机:爸爸要离婚。于是淼淼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故意生病、假装学坏、夜不归宿,幼稚地想让爸爸回到从前。读到精灵妈妈为了爱选择了离开人间,在月光下一点一点变空,一点一点变蓝……此时每个成年人的心都是湿润的。儿童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能做的不是培养,而是松绑、呵护、挖掘。浸润在这样的故事中,难道他们还要通过一道道习题操练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三、好的儿童故事要有诗意,要有一种非常纯美的诗意

《再见,马库》说得是孩子如何走出死亡带来的悲痛的故事。这个故事温馨感人,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淡淡地描写了一个小孩怎样度过伤心、难熬的时刻。故事讲得是一个名叫彼恩的男孩儿,他心爱的狗叫马库死了,作者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娓娓道出孩子内心的伤感,静下心去读,你分明会读到一个孩子普通外表下那颗细腻敏感的心,文字中那种感觉自然而然就渗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诗意说白了就是打动人。儿童文学的诗意来自于儿童生命的形态以及儿童自身的生活。儿童需要诗意,也能够感受诗意,只要故事留存在孩子心中,诗意的领略迟早会从他的心里荡漾开去。

电视里有句台词:“人这一辈子或许就是靠儿时的记忆才能度过余下来的人生的吧。”我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几个深藏的故事?将来这些幽默、灵性、诗意的故事,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儿童故事同样是我们成人的伙伴。我们在选择、推荐儿童故事的过程中,也在享受和儿童一起成长的快乐。我们今天倡导的儿童故事阅读,不仅呵护了儿童的童年,将来也会为自己带来美好的回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选择更多更好的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兔子的故事精选 篇9

小兔子在屋前找了一块空地,它开始种花了。小兔子种下了一颗又一颗花种,但是没有开出一朵花来,小兔子气呼呼地去找长颈鹿,还把剩下的花种扔在了地上。长颈鹿笑呵呵地问小兔子怎么了,小兔子说,你撒谎,我都种下半袋子花种了,还没有开出一朵花来。长颈鹿拍了拍脑袋说,哦,都怪我,我忘了告诉你,在种下种子时,你得说出想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小兔子听了,将信将疑,它拾起扔在地上的半袋种子回去了。

小兔子又忙了起来,这一回,它仔细多了,它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种子说,我早就想要月季花了,小兔子把种子埋进了土里,突然一朵月季花从土里钻了出来,小兔子高兴地欢呼起来,这一回是真的。小兔子把鼻子凑近花瓣,贪婪地闻着花香,它说,可惜是红色的,要是黄色的就更好了。小兔子又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种子,它把种子种了下去,一朵黄色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的月季花从土里冒了出来,小兔子高兴地跳了起来,真是太神奇了。小兔子想,要是各种颜色的月季花都有,五颜六色的,那该多美啊。

儿童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篇10

他走啊走,走阿走,来到了一家大商场门口,商场里有许多人,有的在买衣服,有的在买食品还有的在买玩具。商场保安员看到了,走了过来,“挖土机,你在这里干吗?”

“我是来找工作的”挖土机答道。

“快离开,快离开,商场是人们来买东西的地方,不是挖土机工作的地方,你在这里大家都没法购物了!”

“喔,我知道,我马上离开”

挖土机又向前走去,前面好热闹喔,有好多小朋友在里面玩耍,原来是一家幼儿园,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呢,有的小朋友在滑滑梯,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 有的在作体操。幼儿园阿姨走了过来:“挖土机,你来这里干什么啊,这里是小朋友学习游戏的地方,你来这里小朋友都没法学习了”

“喔,我知道了!”

挖土机失望的走开了,挖土机又走啊走,这次来到了大马路上,马路上车水马龙,小汽车,公共汽车川流不息,挖土机一来到马路上,交通都阻塞了。交通警察赶紧过来 “挖土机,快离开这里,你把道路都堵上了,上班的人都没法上班去了”

儿童的成语故事 篇11

数年之后,在一次玄武区的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中,我再一次观摩了蔡琳老师的课,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位母亲。当时学校在推广电子白板教学模式,蔡琳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是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在《树上树下》这一节课中,她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优势,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相得益彰,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演示,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互动性,熟练的操作,精彩的呈现,凸显了美术学科的特色。树洞中小熊憨态可掬的冬眠形象,树下蚂蚁们忙碌地储备粮食的样子……生动地展示了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童眼观察自然与生活,以童心表现想象与形象,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表达了学生们的童真。

蔡琳老师是我的徒弟,她是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赛课中获得一等奖,她对小学美术教育执着的追求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在美术教育研究方面也成绩显著。由她领衔的教师团队,开发了校本艺术课程辅导丛书《小画家e家——电脑美术教材》,在2007年就将数字美术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学校是不多见的,教材内容都是从儿童生活中汲取的。

在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之际,由我主编的《走进美术新课程——江苏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一書中,收录了蔡琳老师的文章《故事美术——儿童美术教学的回归与超越》,图文并茂的撰稿方式,表达了她对儿童故事绘画教学的深度研究。儿童喜欢故事画,在本文中她阐述了美术原本是生活中一个故事的教学观点,并结合故事画提出了“欣赏教学类、故事画技能技巧教学类、情节性绘画创作类、连环画创作类”四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儿童故事画对儿童生活的渗透就是要让儿童成为绘画的小记者,在儿童对话中收集素材,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创作兴趣。她也提出了教师要成为故事与美术的连接者和创造者的思路,凸显了回归美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故事美术的价值。当时,她依然将儿童生活作为研究的关注点。

现在蔡琳老师担任学校的中层干部,在管理岗位上,她的美术教学视野更高,思考得更深,探究得更实,美术教学风格也发生了悄然变化,“故事画教学”成为她教学研究的方向,在区域有了较大的影响。本期刊登的《和孩子们一起画故事》一文,从故事画的另一个视角出发,以学生“四问”为主线,突出了小学美术教学应关注什么的话题。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想象,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探索儿童故事画的教学规律,发现儿童故事画的鲜活素材,并让“故事画教学”成为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有趣教学形式。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对当前的美术课程、美术教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化的故事画儿童美术教学就是以美术学科的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和审美性特征,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享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就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学会表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

蔡琳老师的儿童故事画就是抓住学生常态下的所见、所想、所思、所画,让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情节、场景通过儿童特殊思维的“加工”,成为儿童们倍感亲切、抒发情感、直白表达的美术创作形式。她的儿童故事画教学是对教材、学情、目标、重点的有效把握,既符合了教材基本要求,也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更关注了儿童需求,这是她教学智慧的展示。■

儿童的成语故事 篇12

五年来, 孩子在教师的呵护、支持、磨砺中, 悄然成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 在他们的孩童时代, 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点什么?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细微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脚印”, 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等他们长大了, 关于童年的记忆, 一定会很远很长……

因此, 笔者把孩子们每天的日记载入我的生活中……

一、观察日记——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刻画是写作素材生动的重要条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要选准观察角度, 让细节生动起来。

这天的日记, 笔者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擦黑板的同学的动作。先让一小个子男生上来擦黑板, 孩子轻松地擦去了够得着的部分, 黑板上方的字, 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 只能跳着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 小家伙跳了好多次, 终于擦完了。笔者又请另一位高个子女生上来“表演”, 女孩不慌不忙走上前, 拿起板擦, 轻轻挥动, 从左往右,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笔者告诉孩子们,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写好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开始擦黑板了”为开头,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完成日记。

精彩语句:

瞧!小李开始擦黑板了。只见他右手拿起黑板擦, 左手紧紧地按着黑板, 像是怕黑板逃了似的。他使劲挥动着右手, 不一会儿黑板的下方就被他擦得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可上面的呢?这对于没我高的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愣了一下, 突然, 眼睛一亮, 松开左手, 双腿下蹲, 做出了准备跳跃的动作。突然他用力地高高跃起, 同时大幅度地挥动着右手, 样子有点滑稽, 像一个小丑, 但总算是擦到上面了。他很高兴, 跳得更起劲, 挥得更卖力了。黑板终于擦完了, 他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遍, 确定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 摸了摸头上的汗, 把黑板擦放回了盒子, 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座位。 (学生1)

这天中午, 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挑选一个孩子, 仔细观察他 (她) 吃饭时的动作, 提前观察, 提前构思, 观察两天后, 开始练笔。动笔之前, 先说两句, 这是动作专题训练之一, 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吃饭时的“趣”, 如果是单纯的动作描写, 不配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等, 那么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很单调, 没有感情, 只有动作, 充其量就是一个机器人。

精彩语句:

小陈开始吃饭了。只见平日里文静俊美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虾, 翘着兰花指把虾的头轻轻地拉下来, 再用另一只手慢慢地、轻轻地把虾身上的壳剥下来。最后, 她把虾放进嘴里, 闭上眼睛, 细细地品味…… (学生2)

我同桌吃饭呀, 真是叫那个夸张。他的饭碗里, 永远是米饭和菜拌一块儿, 堆成一座小山。只见他把嘴巴贴在碗边上, 张开他的“血盆大口”, 从小山丘上刮下一些米饭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然后重复做着这两个动作, 直到他的嘴巴塞不下为止…… (学生3)

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小乌龟、小刺猬, 用细节刻画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外形或动作。这一系列的训练,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 紧扣中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体验, 加上适当的指导, 写作素材就真实而充实。

二、状物日记———真切的体验

如何把状物类的文章写好呢?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列姆的一首小诗《我学写字》:

当我学着写“小绵羊”,

一下子, 树呀, 房子呀, 栅栏呀,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都弯卷起来, 像羊毛一样。

当我拿起笔把“河流”,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的眼前就溅起了一片水花,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

两只蝴蝶旋舞着,

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个儿最高, 身体最棒,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我们写状物日记, 也要让小绵羊在笔下欢蹦乱跳, 让河流在日记本上尽情地流淌, 让草地上开满鲜花, 蜜蜂和蝴蝶尽情歌唱……

这天的日记题材, 来源于五小瓶韩国糖。笔者把五个小瓶子放在手心, 在教室里走一圈, 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猜测着, “老师, 香水吗?”“我猜是糖。”“肯定不是, 你见过这么迷你的糖吗?”……小周周的屁股早已逃离了凳子, 等着我转过去, 一把抢过一瓶, 扬起黑乎乎的小手用力摇了起来, 憨憨地说:“老师, 有沙沙沙的声音呢!”

当我把一部分倒出放在投影下时, 孩子们纷纷赞叹, 这糖太迷你了, 不光是由于糖的形状特别, 更是因为光照下颜色更加亮丽。当孩子们排队上来挑一颗时, 全体沸腾了。他们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心地放想手心里, 正面看, 侧面瞧。孩子们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上一舔, 又放回手心。看过了, 也尝过了, 孩子们要求我继续放在投影上让大家欣赏, 回味。

精彩语句:

我细细地打量着那瓶子, 只见它戴了个大草帽, 肚皮透明发亮, 里面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小刺球”。 (学生4)

蓝色冰糖十分小, 仿佛天上的星星, 小巧玲珑。它的做工十分精致, 基本上每颗都是一模一样的。摇一摇, 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十分动听。我拿起一粒蓝色冰糖, 闻了闻, 香香的, 把它放到嘴里, 甜甜的, 有一股蓝莓味, 令我回味无穷。再看看那美丽的瓶子, 仿佛和冰糖一块甜了。 (学生5)

看, 那有几个小小的糖罐子, 颜色非常的鲜艳, 一罐粉红, 一罐橙黄, 一罐湛蓝, 一罐翠绿, 还有一罐居然是耀眼的金黄。走近一看, 原来透明的罐子里边有一颗颗诱人的小糖果,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取出一颗看看, 小小的糖果做成一个四不像, 像花园中五彩的花朵, 又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学生6)

有滋有味地批阅完孩子们的日记, 发现他们写得还真不错, 写无论是糖的外形还是颜色, 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把这几小瓶糖写得比我眼睛看到的漂亮得多。孩子有了这些真切的感受后, 才能写出生动的东西来。

三、丰富的想象———灵动的生活

丰富的联想能够拓展作文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让素材超越时空的限制, 反映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而在学生心里播撒一颗颗创作之种。

笔者的办公桌上有两盆豆瓣绿, 一盆生机勃勃, 一盆一枝独秀。一枝独秀的这盆在国庆节八天时间里, 经过重重磨难, 仅存的一株, 现在长得特别绿, 特别高。我想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一株豆瓣绿顽强的生命力, 让孩子想象在八天中, 它是如何挺过来的。

精彩语句:

一天, 我们的主人没有来给我们浇水, 我和兄弟姐妹们口渴极了, 艰难地度过了这一天。接着,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主人四天没来办公室, 姐妹们都快不行了, 她们个个脸色腊黄, 生命垂危。我和其他的姐妹们也蔫了一半。第六天, 大家纷纷倒下, 我伤心极了, 悲痛地昏睡了一整天。第八天早上, 一束晨光透过门缝,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进来, 当然也包括主人。

老师们十一放假, 主人八天都没来管我们, 我们好渴, 好饿, 我们哭, 我们闹。没过几天兄弟们都倒下了, 眼看周围一片死寂, 我差点也跟着倒了去, 我哭了, 哭得那么伤心, 那么绝望。 (学生7)

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 学生可以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思维、真情感、真表达的日记。想象有多远, 思维就有多活, 文章就有多美。只要我们努力给孩子一块肥沃的日记土壤, 给孩子一篇自由的想象天空, 为孩子播撒一颗颗个性创作的种子。

上一篇:学校创建文明单位下一篇:讲规矩守纪律查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