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2024-09-24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共16篇)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1

夜晚的森林好黑呀!小花鹿害怕的呜呜呜哭起来。

这声音引来了附近的小动物们,第一个来的是猫头鹰哥哥,它关心的问:“小花鹿,你怎么啦!这么晚了,怎么不回家呀?”

小花鹿哭着说:“我迷路了,回不了家了!呜呜呜!”

猫头鹰说:“没关系,我会送你回家的!”

第二个来的是萤火虫,它听了原因以后,说:“放心,我会为你照亮回家的路!只不过,你以后可不能这么贪玩了,多让爸爸妈妈担心呀!”

小花鹿点了点头。

第三个来的是小青蛙,它说:“呱呱,我来唱歌为你壮胆吧!”

小花鹿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三个小动物一路陪伴着小花鹿,把它送回了家。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2

关键词:故事教学,小学英语,中年级课堂,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基础教育阶段,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运用故事进行铺垫教学, 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各年龄层的孩子都爱听故事, 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 而且故事中充满了令孩子向往的童话世界。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熟知的经典故事,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抵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教授4B Unit 9 Breakfast一课时就引入了Snow White的故事, 选用白雪公主进入七个小矮人家中的那段情节, 巧妙地插入fork, knife, plate等新授单词和What’s for breakfast?等Part A的句型。在一起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由“Snow White is so kind and helpful.Seven dwarfs are so lovely.Do you like them?And Helen likes them, too.”导入文本教学。学生在掌握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基础上, 再去学习A部分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所以, 运用故事进行铺垫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运用故事进行情境教学, 带领学生体验身临其境

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感受成功。我们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前提下, 恰当地联系教材进行新授, 对降低小学英语遗忘率是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 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都梦想成为哈利波特, 拥有各种神奇的魔法, 小学生更是不例外。在教授4B Unit 8 Open Day一课时, 就全部围绕哈利的魔法学校、魔力教室等展开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带领学生和哈利一起闯关, 连闯关的名字也都是“魔力眼”“魔力耳”等。在学习的过程中, 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 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语言方面的困难也随之迎刃而解, 最终也就达到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三、运用故事进行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小学英语课是实践活动课, 而不只是知识课。小学英语课堂中每一个教学步骤, 都是一个活动, 整节课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活动组成的“活动包”。因此, 在设计课时, 要围绕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将各项活动与故事有机整合,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3B Unit 11 A good idea一课时, 我选用了羊羊运动会的故事, 贯穿猜谜的活动, 分别引出喜羊羊、懒羊羊等爱好的运动项目:swimming, r unning, jogging, skating, skiing和重点句型: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在新授和巩固的环节中, 我都采用了实践活动的原则, 让学生一边说唱单词或歌谣, 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都投入了无与伦比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 我强调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强身健体, 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四、运用故事进行情感教学,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 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 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 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知识是抽象的,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故事为基石, 创设具有移情效应的气氛, 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五、运用故事进行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英语的信心

童话故事对小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曲折生动, 将故事融入教学中, 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知识变成有趣的英语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表演故事的欲望, 并且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故事的美, 不仅体现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 更体现于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当中。总之, 故事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 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而不倦, 从而达到提高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 篇3

想通过学校发生的事儿与相关新闻报道,透视儿童阅读世界折射出的问题。

问题一:儿童自由阅读失缺

1.“零”阅读

家长会上,互动交流阶段,一位爸爸说孩子没时间读书。我很纳闷,我们一直体现“轻负担,高质量”,他的孩子怎么回事?细问原委,他每日自行安排孩子完成随进度的练习题语数外各两套,还要练习1小时小提琴和半小时乒乓球。我听后,忙追问孩子几点钟睡觉?这个爸爸回答11点。我无语。

受应试教育体系的深度侵害,老师、父母为了让孩子多考一分,付出的代价终身不换——舍弃了读书的习惯。另外,我还想将存在低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等一类充斥妖魔鬼怪、恐怖暴力,既误导儿童行为,又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所谓书籍,也归为“零”阅读的范畴。

2.“快餐式”阅读

一日问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呀?”按年级段梳理大致为:《摩尔庄园》、《淘气包马小跳》、《名侦探柯南》、《笑猫日记》、《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到书店,总看到许多学生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书籍,仔细看来,他们选择的读物多为市面上流行的、较为肤浅、缺少文化积淀的畅销书。在跟风阅读成主流,浮躁文化乘虚而入的时代,儿童阅读也呈现出比较表面化、信息量少、情感也是快餐式的现状。原谅我将卡通漫画、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也归在此类中。

问题二:儿童经典阅读失重

1.儿童经典阅读≠外国优秀读本阅读

外国优秀儿童读物也大量“入侵”儿童的阅读世界。当然,我并不反对甚至赞成优秀的外国少儿读物的引进,如绘本系列,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却潇潇洒洒地夺得了众人的注目,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支新生的教学资源力量;童话系列,如《丁丁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名著系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

2.儿童经典阅读≠儿童经典古诗文阅读

经典诗文,是经过不知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精华。近些年来,儿童经典诗文的呼声日渐高涨,从“现代”私塾、国学经典、古诗词到小古文研究,“复古”文学思潮正在大面积影响着中国儿童,冲击着学校教育。儿童经典诵读存在误区即古代文学才是经典。

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各式各样的读物为儿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时,很可惜的是,在多年工作中,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了这些人的名字: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巴金、萧红、朱自清、沈从文……面对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教材体、量少质轻的现状这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形容“安徒生的童话就像摆在家中的精美铜器,越擦越亮”,我则希望更多的中国儿童能形容“中国现代经典书籍就像青铜器,照亮、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我想呼吁的是: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

首先需正名定分。我们经常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和文化的风向标,从对待它的态度和方式上,对后人总是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历史的进程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发展的空间。

其次需顺时而为。现在,我们的通用文字为中国现代汉语,儿童正是运用祖国现代汉语知识储备进行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提倡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就是让儿童的精神成长能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同行,找到文学经典与孩子的精神契合点,拓展儿童精神生命的空间。时代的良知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宽广的臂膀。

最后需遵循心理。儿童文学作家范先慧认为“我们不应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应该把孩子抱起来,放在桌上,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高度的前提下,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观点、态度和思想去看书、看问题、看世界。”生命的成长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温润的土壤。

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情感背景、文学个性,教师的布道与行动将带领学生进入名家的文学世界,并将此变为儿童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关怀孩子的人文精神成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从钱理群、朱自强、徐冬梅到张学青,从《名家文学读本》、《经典儿童文学读本》、《日有所诵》到《12岁以前语文》等经典阅读教材的研发,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阅读从不寂寞、脚步深沉。作为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之间巧妙借力?在一系列的追问之后,我们正努力探索二者之间相结合的路径。

其实,我们已将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种子埋进孩子的心田,我们等待的将是倒春寒后一场蓬勃的春雨。这场春雨会带来什么呢?我在情不自禁地幻想: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阅读,有如登山,一帮儿童正在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相遇了一位又一位名家大师,十年、二十年后文学的山顶之上一群群真正的思想家迎风而立。

中国经典的儿童故事 篇4

一天,小章鱼快活的在海水里游来游去,迎面碰见了老海龟爷爷。

见老海龟爷爷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小章鱼游过来问:“海龟爷爷,您有什么心事吗?”

老海龟爷爷叹了口气说:“唉!我的孩子们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我非常想念它们,可是路途遥远,我又不能去看看它们!”

小章鱼听了,想了想说:“爷爷,您不用难过,要不您用我身体里的墨水来给您的孩子们写封信吧!”

老海龟爷爷听了,非常高兴。

小章鱼吐出一些墨水,扯了一片海叶子,海龟爷爷口述,小章鱼就给它写。

很快,信写好了,它说:“海龟爷爷,送信的事情您就交给我吧!我的朋友旗鱼游泳最厉害,我请它帮您送信!”

小河马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5

小老虎、小象、小熊、小狐狸……都惊讶了起来,小狐狸关切的问“大家快检查自己有没有受伤。”

结果大家都没事,这时候小河马站了出来,大家看着小河马身上还在流着红色的液体,大家着急的说:“小河马受伤了。”

小河马淡定的笑了笑说:“大家不要慌,我没有受伤,这是我的汗水。”

小熊笨笨问:“什么——汗水?可是为什么你的汗水会是红色呢?”

小河马笑嘻嘻的解释了一遍,说:“我们河马的汗水本来是透明的,可是遇到空气后就变成了红色,那可是河马天然的防晒霜。”

中外经典儿童故事经典汇集 篇6

有一天,主人不在家,也没有给他们留食物就匆匆而去了。中午还没到,他们就叫苦连天。欣欣对汽水说:“汽水,你知道咱们的食物放在哪里吗?”汽水无奈地回答:“喵……我只知道在厨房,而具体位置我不知道!”妞妞说:“汪……不如我们分头去找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大家便干了起来,欣欣在微波炉里找,乐乐、妞妞、汽水在三个橱柜里找。结果他们都没有找到。这时,汽水突然发现头顶上有四个大柜子,欣欣开心地说:“我闻到了,第二个柜子里有食物。”乐乐有气无力地说:“可我们怎么上去呢?这么高的柜子,看来我们只能望梅止渴了。”大家冥思苦想,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妥。最后汽水想到了点子,便说:“不如我们叠罗汉吧!”妞妞问:“怎么叠?”汽水想了一会又说:“从大到小,欣欣在最底下,乐乐站在他身上,然后妞妞上去,最后是我,由我来为大家取食物!”

说干就干,他们很快就叠好了罗汉,汽水在最上面,她拿了骨头又拿鱼,这一个主人不在的中午,他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功劳最大的是想出好点子的汽水,从此以后,这三只狗与汽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三只可爱的狗狗和一只聪明的小猫,并且让我们也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动动脑子,这样才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 中外优秀儿童小故事

★ 中外经典儿童故事选读文章

★ 短篇经典儿童故事

★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 读《中外名人故事》有感

★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200字

★ 儿童成长故事

★ 有趣儿童故事

★ 儿童故事范文50字

儿童进行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方法 篇7

一儿童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1. 经典一部, 胜杂书万本

刚开始指导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有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读经典, 认为古人的东西、旧的东西没有学习的价值, 在他们看来, 老师不带着学生好好读语文书, 每天这样只读背连家长们都看不懂的书, 孩子们也不懂意思, 没有用?认为这是死读书。

在小学阶段, 孩子的理解力相对较弱, 但记忆力超强。要发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应该轻理解重读背。如果孩子能从小把一些经典牢牢地刻在脑海里, 随着心智的成熟, 这些幼时积淀最终会“化”为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他的自传中曾提到, 幼年时所背的《孟子》, 是他成人之后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易经》的理念, 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少年时期诵读经典并下功夫, 是有利而无害的。

《养正遗规》中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 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 知识既开, 物欲渐染, 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当读之书, 皆当自十五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 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 皆有歌诀, 皆当熟读。”因此, 我们应准备有价值的书让孩子读背, 以受益终生。

2. 儿童时期是背诵经典的最佳年龄段

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 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 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 以后再补, 不仅困难极大, 而且效果远远不及童年。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 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 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 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 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是科学的。0~12岁, 是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段, 所谓“幼学如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带着学生们背诵《千字文》时, 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比赛, 同样的时间里, 同样一段内容, 看谁背得快。结果学生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熟读成诵, 家长们惊叹不已, 无不信服。

所以, 趁着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让孩子们读背一些经典, 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通过内化经典的内容, 可以形成好的观念、行为、习惯和性格, 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二指导孩子读背经典的方法

1. 定时定量, 点点滴滴的五分钟

实践证明, 读背经典不需花费整块的时间。每天早读时挤出五分钟, 每节语文课前挤出五分钟, 眼保健操前的预备五分钟, 下午上课前的预备五分钟, 这二十分钟, 就是我和学生们每天固定的读经典时间。别小看这分散的五分钟, 效果要比集中的二十分钟好。零散的时间短, 学生读起来不疲惫, 新鲜感可长久地保持, 就算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也能打起十足的精神来, 保证了五分钟的读经典的质量。

2. 只鼓励、奖励, 不批评、强迫

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读背经典, 凡是小段背诵合格的学生, 我都在书上给他们印上小印章, 还在班级里贴出名单并贴上大拇指;凡是全部背诵完的学生及时发给小奖状;慢的学生, 在时间上不强求, 只要背完了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实在背不完的学生, 能熟读, 也给予一定的鼓励。能坚持背诵的学生, 在刚背完了《弟子规》后, 都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自信心大大增强。长时间的读背积累, 使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尤其是背完了《千字文》后, 我感觉学生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3. 要持之以恒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诵读经典同其他学习一样, 靠的是长期坚持, 绝对不能“三分钟热度”, 学生年龄小, 老师和家长要做好榜样,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先带头做起来, 每天坚持, 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欲知天下事, 须读古人书。”无数经典组成浩瀚的知识海洋, 只有诵读经典, 才能启迪智慧, 陶冶灵魂, 感悟人生, 修身立德。我们已经错过了大好的诵读经典的黄金时间, 不可再让孩子们错失这绝无仅有的精神盛宴。

参考文献

经典诵读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经典诵读;儿童;健全人格

女儿诵读经典已有数年时间,在她身上出现的许多可喜变化更加坚定了我带她在诵读经典的路上坚持下去的信心。

一、经典诵读,开发记忆,开启智慧之门

1.诵读经典,提高儿童记忆速度

在我们诵记的过程中,《三字经》的诵记时间最长,《弟子规》读本内容多于《三字经》,但诵记时间却只是其一半而已,而《古诗词70首》诵记就更加容易了。现在,她背诵一首稍复杂一点的七言绝句也只需我领读一次,自己重复三两次即可记熟。这个速度让我惊叹,前后相比,判若两人。可见,诵读经典对开发儿童记忆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诵读经典,锤炼记忆精准度

经典读本短小工整的结构特点要求精确记忆。即使对古代经典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也知道这些文本篇章短小,却寓意深刻。尤其像《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读本,常常单字成义,前后语意贯通,背诵时不可少一个字,不然意义就不完整。经典读本的节奏音律感要求精确记忆。经典读本一般都有对仗工整,节奏优美,音律和谐的特点,背诵起来朗朗上口,丢字加字都会造成音律节奏的混乱。正是因为经典读本这些特点,所以对提高儿童记忆的精准度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诵读经典,提升儿童的语言修养

在诵记《三字经》的时候,我没有给她说过其中的含义。到了《弟子规》的诵记,她自己就有了这方面的要求。因《弟子规》的内容与她的学习生活联系极为密切,所以将内容大概简洁地说给她听,能听懂多少,不作强求。但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她的身上时时出现诵读对她良好的影响,所以我觉得经典中的很多内容贴近儿童的天性,儿童自会在诵读中悟得,从而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诵读经典,培养读书习惯,掌握知识内涵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女儿喜欢上了读书,而且读的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动物植物,古代的人物故事,现代的科技文明……她都有兴趣。阅读量的逐渐增大,使她各方面知识也增长了不少,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多了些轻松和愉快。

四、诵读经典,培养性情,塑造健全人格

1.孝爱父母,尊敬长辈

孝爱父母,尊敬长辈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这种美德继续在中华民族后代子孙中传承下去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更是一种责任。“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诸多传诵至今的名句,《弟子规》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做人的基本规范,儿童诵读这些经典,其中人物、故事、情操都會潜移默化影响到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

2.与人为善,快乐童年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专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良好沟通等是独生子女性格中较为突出的特点。而经典读本中处处渗透着“与人为善”“兄友弟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道德,这些道德原则也会在儿童诵读经典时得以默化,约束儿童行为,塑造儿童道德品质。

3.“仁爱”之心,伴随成长

诵读经典,让儿童在经典的思想和操守中浸濡,让“仁爱”思想影响儿童,让我们的下一代能以“仁爱”应对未来的不测变化。在她的童年里,虽然没有钢琴,没有舞鞋,但在经典的滋养中,她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杜艳玲.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杨易梅.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三分钟经典的儿童故事500字 篇9

在田地中间的一根木杆(gǎn)上,笔直地站着一个稻草人,他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喜悦。

一只小老鼠瑟(sè)瑟地沿着田埂(gěng)走了过来。

“站住!你赶紧滚开!”稻草人怒吼着,不停地挥舞着自己的手臂。

小老鼠吓得一下子跌坐在地上,连声说道:“我不是来偷稻谷的,我是来朝拜(cháo bài)您的!”

“什么,朝拜我?”稻草人一愣,停止了怒吼。

“您是英雄啊!我当然来朝拜您了!”

“我算是什么英雄啊……”

“您是真正的英雄啊!您看,您每天不吃不喝,看护稻田,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您说,您不是英雄,又是什么呢?”

“这……”稻草人不再说话了。他心里想:小老鼠说得多好啊,我是英雄,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承认我、崇拜我呢?只有小老鼠才是我的知音啊!

“我来朝拜您,什么礼物也没有带来,我知道,就是我带来什么,您也不会要,因为您是英雄啊。但我不会白来朝拜您的,我给您按摩和捶(chuí)背吧,以表达我的敬意!”小老鼠说着,爬上了木杆,给稻草人按摩和捶背。

稻草人陶醉了,多舒服啊!渐渐地,稻草人睡熟了,打起了轻轻的鼾声。小老鼠向远处打了一个响指,一群老鼠越过田埂,扑进了稻田,开始偷食稻谷。小老鼠爬到木杆的细弱处,以最快的速度将木杆啃断了,还在睡梦中的稻草人轰然倒下。稻草人一下子清醒了,可是,一切都晚了。

一大群老鼠正叼着稻谷往远处的洞穴里搬运;一大群麻雀也飞来了,开始啄食谷粒。

儿童经典益智故事 篇10

松鸡太太现在正在外面找虫子吃,一点也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情。当找到虫子的松鸡太太回家一看,自己未出世的小宝宝都不见了,只剩下几个破碎的蛋壳。松鸡太太伤心得嚎啕大哭。松鸡太太的哭声让散步的小兔禾禾听到了。

小兔禾禾急忙问:“松鸡太太,你怎么了?”松鸡太太边擦眼泪边说:“今天早上,我早早的去地里找虫子,可我一回家,就发现我的宝宝不见了,只剩下几个破碎的蛋壳……”松鸡太太越说越难过。“不要着急。”小兔说,“我们去公安局报警吧。”松鸡太太点点头。于是,它们就到公安局报了警。

黑猫警长迅速地对这个案子进行了分析,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便想去请教臭鼬老弟,听听它有什么意见。黑猫警长往臭鼬家走去。

这时,臭鼬正在床上睡大觉呢!听黑猫警长讲完松鸡太太的不幸遭遇,他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说:“我非常愿意帮松鸡太太的忙,把那个干坏事的家伙找出来。只不过我今天有急是要办,改天我一定跟你们去。”

离开臭鼬家,黑猫警长决定去找自然老人。

自然老人二话不说,就吩咐微风发出通知,让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到大松树下集合。

不大功夫,小动物们都到齐了。自然老人让他们挨个说说自己今天早上都干了些什么。

大家都把自己今天早上干的事情讲了一遍,没有什么让人怀疑的地方。于是自然老人就向微风问道:“每天早上你起得最早,一大早,你看见了什么?”

微风说:“我看见黑熊从玉米地回来,兔子呆在浆果地里,猫头鹰从农场飞回家。还看见一个黑乎乎的影子直奔臭鼬家。”

自然老人向黑猫警长吩咐道:“你去仔细看看那些破碎的蛋壳,兴许能有一些发现。”过了一会,黑猫警长就回来了,他把三根黑亮黑亮的毛放在自然老人的手上:“这几根毛是在蛋壳上找到的。”

自然老人问:“你们当中谁穿黑衣服?”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臭鼬!”自然老人非常生气,就扒掉了臭鼬的黑衣服。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11

[关键词] 国学经典;口语表达能力;策略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蕴藏的智慧精髓、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对儿童一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诵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行为,是对语言直接的感知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我们开展儿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既是可以让孩子从小与圣贤接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世界,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大力提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

一、诵读国学经典对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

笔者幼儿园从2006年开始开展儿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分层次的吟唱,配以旋律优美温婉的古典音乐、肢体语言、富于变幻的队形、情景表演等,将“唱”“诵”“读”“跳”结合起来,寓诵读活动于故事、游戏中,让儿童“在玩耍中学国学、在快乐中诵经典”,激发儿童诵读的兴趣。

选用《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等语句简短、词汇优美、韵律感强、容易朗朗上口的经典典籍给儿童诵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诵读给儿童带来了诸多好处:一是让他们克服了最原始的害羞、口吃等心理障碍,当“张开嘴巴”的诵读形成习惯时,儿童便有了诵读自信;二是诵读活动中无意储备的语言词句,丰富了儿童的口语表达词汇量和内容,使之变得想说、敢说、喜欢说,提升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自信;三是轻松愉悦、有规律的诵读培养了儿童的语感,为幼儿时期固有的口齿模糊、发音不清的生理现象,提供正确的发音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准确的发音。另外,我们还发现儿童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熟悉、热爱经典文化,这些发现,让我们很兴奋,促使我们对深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影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后天培养的,但儿童“倾听”能力却是与生俱来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到开口说话的那一刻,就是不断“倾听”积累的过程。可见“倾听”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儿童接触世界、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第一步。作为社会人,不仅要用语言来进行思维,而且还要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儿童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取决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发散性、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发散性、拓展性思维”可以多维度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激活其语言信息,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增强儿童语言信息加工能力,为儿童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

三、运用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儿童“倾听”的氛围

国学经典中古诗词大都语句优美,意境高雅。如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创设能吸引儿童、使儿童很快沉浸融入其中的清幽寂远的场景展示,配以如行云流水般的古典韵律和深情委婉的男声吟诵,这样将迅速引起儿童欣赏“倾听”的兴趣,他们会投入到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当中,专注“倾听”。

(二)细化要求,让儿童逐渐向“会听”靠拢,培养儿童专注“倾听”能力

儿童要达到注意力集中,听得明白,同时对“倾听”的内容做出迅速、准确反应,有所创造和发挥,一定是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倾听”方法的。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当中有作品的名称,作者和诗词主体。我们通常要求儿童先听名称和作者,不针对具体“语音”展开发散性思维培养,接下来一步一步地细化要求,重点是儿童对诗体的“倾听”,当孩子听第一遍便会说出诗歌的“名称与作者”,听第二遍就能说出这首诗共有“四句”,听第三遍能说出每句有“七个音”,是一首七言绝句,第四遍是要求从诗的第一句听起,具体有什么“音”,哪些是你熟悉和喜欢的,这些“音”会让你想到什么?一切为下一步儿童的“发散性、拓展性思维讲述”做准备。

(三)鼓励儿童发散、拓展思维,增强儿童口语表达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学龄前的孩子对“字”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我们整个活动是“重音不重形”的,重点是启发、支持儿童大胆想象,激活儿童储存大脑的信息,鼓励儿童对与此“音”相关联的事物,特别是与经典相关的事物进行发散性,拓展性思维并进行讲述。

还是以教学《枫桥夜泊》实例为例,比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这个音,教师询问学生听到了哪个音,通过这个“音”能联想到什么?孩子可能会回答听到了“月”字这个音,由它想到了“月亮”,教师一定要及时接上话,鼓励学生:“你想到了圆圆的月亮,很不错!”每个孩子发言后,教师都马上要接话。孩子们各抒己见后,教师要进一步启发:“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的,可以是长长的句子?”反应快的孩子会马上回答:“在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月饼很甜。”教师要很开心地鼓励孩子,接着话锋一转,故作神秘地继续启发他们:“还有没有与这个‘月音相关的,同学们赶紧开动脑筋!”当孩子回答出来后,教师要作惊喜状,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让幼儿感受到大受鼓励。没有比教师用热情肯定的语言和神态更能激励孩子了,在这样的鼓励下幼儿们会更积极地回答生活中关于这个“音”的故事,通常能兴奋流利地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有时候,幼儿的发挥会让我们难以想象,他们会不断地给我们制造惊喜:比如“人”,他们会回答古诗《鹿柴》里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石鱼湖上醉歌》中“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竹里馆》里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大学》里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少年中国说》里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等等。在诵读活动中无意积累的大量词句,堆积在儿童脑海中不断发酵,当遇上需要运用的时候便会悄然地喷涌而出,从“敢开口”“大声说”到“脱口而出”,孩子们变得“善于表达”“能说会道”,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组织能力和自信心。到最后,经过幼儿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音”,孩子会印象特别深刻,每一句话具体几个“音”,每个“音”排在第几,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串着说出来,就这样循序渐近地学会了该首古诗,学会了诵读,学习方法变得简单。

综上所述,笔者幼儿园开展的“运用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研究,是以“诵国学经典”作为载体,在“重音不重形”原则的指引下,培养儿童积极专注“倾听”,感知、体验、理解“语音”,并通过激发儿童发散性思维,打开记忆的大门,鼓励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之前学习到的、现在想到的与“此音”相关联的事物,特别是国学经典与“此音”相关联的事物,勇敢地说出来,儿童从简单的组词、说句,逐渐提高到创编故事,教师对其作出肯定、鼓励和支持的积极回应,实现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之语言与交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12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经典古代儿童故事 篇13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kuǐ lěi],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yàn]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zhū]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xí]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小学经典儿童故事 篇14

可是,有谁知道贝贝好孤单,虽然他是那么受人关注,但是当关注的人群散去,他又一个人呆在这个红红的肉肉的温吞吞的空间里,这种绝对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他没有用武之地,那些粘糊糊的或者流质食物从他的身边滑过,一次又一次。除此之外,生活再也没有什么改变。他有些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啊,谁?”在梦里,贝贝觉得被人挤了一下,而且紧紧地贴着自己。他猛睁开眼睛,四下张望。“咦,没人啊,他叹了一口气,哎,怎么会有人呢,还是接着睡吧。”“喂,你好!”

贝贝吃惊得想跳起来,一个白嫩嫩的小妹妹正依偎在自己左脚下,她那么小,小到刚从红红的牙床上冒出了一丁点儿头,她正冲自己开心地笑呢。

“啊,你好——”贝贝有点不好意思,也冲她笑了笑。“我叫贝贝!”“贝贝哥哥好,我叫久久。”

从此以后,贝贝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样子。他变得爱说话了,每天讲不完的故事,久久总是睁着天真的大眼,崇拜地望着他。“贝贝哥哥,你真棒!”他还有说不完的笑话,久久总是被他逗得合不拢嘴。“呵……哈哈……”“贝贝哥真逗!”每当那些流质食物从他们身边经过,贝贝以前懒得动,现在他故意寻找夹杂在里面的固体颗粒,拦住它们,跟久久玩“扔球”游戏。

有时候,他还能借助上面牙床的力量,把这些颗粒压碎呢!

“贝贝哥哥,真有力气!”久久拍着手喊。“其实你也行,要不要试一试?”贝贝向久久建议,久久眼里的贝贝健壮干净,浑身亮白,透着一股子精神劲儿。就在这时候,有一粒白白的圆圆的固体食物经过久久身边。“这个不可以……”贝贝话还没说完,久久已经使足了劲儿直冲上牙床顶去。“啊——”久久痛得叫了起来,身子摇摇晃晃,差一点就歪倒了。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声更尖利的惨叫,接着是哭声。久久受伤了,贝贝很自责。以后再有什么坚硬的东西过来,都是贝贝抢着去顶,挤压碾碎,有时干脆不管,让那些食物囫囵吞枣地进入喉咙。

一天晚上,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首梁祝小提琴曲。贝贝睡不着,他歪着头看着甜甜入睡的久久,感到非常幸福。他在心里说,久久,是你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我们会永远不分离的!久久的脸上绽开了花朵一样的笑容,可是她并没有醒呢,她正在甜甜地说梦话:“我们永远不分开!”

第二天一大早,一块黏黏的黑黑的巧克力送进来,贝贝劲咬,可是有一块粘在了他的身上,怎么也甩不掉,舌头大婶来帮过几次忙,就是拽不下来;一些水冲过来,巧克力晃动了几下,水下去了,黑黑的黏黏的巧克力还是紧紧地贴在贝贝身上。整整一个晚上,贝贝感觉很不舒服,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水果糖、冰激凌、巧克力、奶油酥、七彩豆豆……每天源源不断地送过来,贝贝还是抢着去顶去咀嚼,一些细小的糖粒留在他的身上不走了,舌头大婶赶不走,水也冲不走,慢慢地,贝贝亮白的身躯上有了一层黄黄的硬硬的东西,有时他感到身体发酸,有时无缘无故地疼。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15

五年来, 孩子在教师的呵护、支持、磨砺中, 悄然成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 在他们的孩童时代, 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点什么?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细微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脚印”, 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等他们长大了, 关于童年的记忆, 一定会很远很长……

因此, 笔者把孩子们每天的日记载入我的生活中……

一、观察日记——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刻画是写作素材生动的重要条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要选准观察角度, 让细节生动起来。

这天的日记, 笔者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擦黑板的同学的动作。先让一小个子男生上来擦黑板, 孩子轻松地擦去了够得着的部分, 黑板上方的字, 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 只能跳着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 小家伙跳了好多次, 终于擦完了。笔者又请另一位高个子女生上来“表演”, 女孩不慌不忙走上前, 拿起板擦, 轻轻挥动, 从左往右,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笔者告诉孩子们,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写好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开始擦黑板了”为开头,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完成日记。

精彩语句:

瞧!小李开始擦黑板了。只见他右手拿起黑板擦, 左手紧紧地按着黑板, 像是怕黑板逃了似的。他使劲挥动着右手, 不一会儿黑板的下方就被他擦得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可上面的呢?这对于没我高的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愣了一下, 突然, 眼睛一亮, 松开左手, 双腿下蹲, 做出了准备跳跃的动作。突然他用力地高高跃起, 同时大幅度地挥动着右手, 样子有点滑稽, 像一个小丑, 但总算是擦到上面了。他很高兴, 跳得更起劲, 挥得更卖力了。黑板终于擦完了, 他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遍, 确定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 摸了摸头上的汗, 把黑板擦放回了盒子, 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座位。 (学生1)

这天中午, 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挑选一个孩子, 仔细观察他 (她) 吃饭时的动作, 提前观察, 提前构思, 观察两天后, 开始练笔。动笔之前, 先说两句, 这是动作专题训练之一, 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吃饭时的“趣”, 如果是单纯的动作描写, 不配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等, 那么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很单调, 没有感情, 只有动作, 充其量就是一个机器人。

精彩语句:

小陈开始吃饭了。只见平日里文静俊美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虾, 翘着兰花指把虾的头轻轻地拉下来, 再用另一只手慢慢地、轻轻地把虾身上的壳剥下来。最后, 她把虾放进嘴里, 闭上眼睛, 细细地品味…… (学生2)

我同桌吃饭呀, 真是叫那个夸张。他的饭碗里, 永远是米饭和菜拌一块儿, 堆成一座小山。只见他把嘴巴贴在碗边上, 张开他的“血盆大口”, 从小山丘上刮下一些米饭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然后重复做着这两个动作, 直到他的嘴巴塞不下为止…… (学生3)

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小乌龟、小刺猬, 用细节刻画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外形或动作。这一系列的训练,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 紧扣中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体验, 加上适当的指导, 写作素材就真实而充实。

二、状物日记———真切的体验

如何把状物类的文章写好呢?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列姆的一首小诗《我学写字》:

当我学着写“小绵羊”,

一下子, 树呀, 房子呀, 栅栏呀,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都弯卷起来, 像羊毛一样。

当我拿起笔把“河流”,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的眼前就溅起了一片水花,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

两只蝴蝶旋舞着,

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个儿最高, 身体最棒,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我们写状物日记, 也要让小绵羊在笔下欢蹦乱跳, 让河流在日记本上尽情地流淌, 让草地上开满鲜花, 蜜蜂和蝴蝶尽情歌唱……

这天的日记题材, 来源于五小瓶韩国糖。笔者把五个小瓶子放在手心, 在教室里走一圈, 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猜测着, “老师, 香水吗?”“我猜是糖。”“肯定不是, 你见过这么迷你的糖吗?”……小周周的屁股早已逃离了凳子, 等着我转过去, 一把抢过一瓶, 扬起黑乎乎的小手用力摇了起来, 憨憨地说:“老师, 有沙沙沙的声音呢!”

当我把一部分倒出放在投影下时, 孩子们纷纷赞叹, 这糖太迷你了, 不光是由于糖的形状特别, 更是因为光照下颜色更加亮丽。当孩子们排队上来挑一颗时, 全体沸腾了。他们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心地放想手心里, 正面看, 侧面瞧。孩子们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上一舔, 又放回手心。看过了, 也尝过了, 孩子们要求我继续放在投影上让大家欣赏, 回味。

精彩语句:

我细细地打量着那瓶子, 只见它戴了个大草帽, 肚皮透明发亮, 里面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小刺球”。 (学生4)

蓝色冰糖十分小, 仿佛天上的星星, 小巧玲珑。它的做工十分精致, 基本上每颗都是一模一样的。摇一摇, 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十分动听。我拿起一粒蓝色冰糖, 闻了闻, 香香的, 把它放到嘴里, 甜甜的, 有一股蓝莓味, 令我回味无穷。再看看那美丽的瓶子, 仿佛和冰糖一块甜了。 (学生5)

看, 那有几个小小的糖罐子, 颜色非常的鲜艳, 一罐粉红, 一罐橙黄, 一罐湛蓝, 一罐翠绿, 还有一罐居然是耀眼的金黄。走近一看, 原来透明的罐子里边有一颗颗诱人的小糖果,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取出一颗看看, 小小的糖果做成一个四不像, 像花园中五彩的花朵, 又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学生6)

有滋有味地批阅完孩子们的日记, 发现他们写得还真不错, 写无论是糖的外形还是颜色, 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把这几小瓶糖写得比我眼睛看到的漂亮得多。孩子有了这些真切的感受后, 才能写出生动的东西来。

三、丰富的想象———灵动的生活

丰富的联想能够拓展作文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让素材超越时空的限制, 反映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而在学生心里播撒一颗颗创作之种。

笔者的办公桌上有两盆豆瓣绿, 一盆生机勃勃, 一盆一枝独秀。一枝独秀的这盆在国庆节八天时间里, 经过重重磨难, 仅存的一株, 现在长得特别绿, 特别高。我想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一株豆瓣绿顽强的生命力, 让孩子想象在八天中, 它是如何挺过来的。

精彩语句:

一天, 我们的主人没有来给我们浇水, 我和兄弟姐妹们口渴极了, 艰难地度过了这一天。接着,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主人四天没来办公室, 姐妹们都快不行了, 她们个个脸色腊黄, 生命垂危。我和其他的姐妹们也蔫了一半。第六天, 大家纷纷倒下, 我伤心极了, 悲痛地昏睡了一整天。第八天早上, 一束晨光透过门缝,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进来, 当然也包括主人。

老师们十一放假, 主人八天都没来管我们, 我们好渴, 好饿, 我们哭, 我们闹。没过几天兄弟们都倒下了, 眼看周围一片死寂, 我差点也跟着倒了去, 我哭了, 哭得那么伤心, 那么绝望。 (学生7)

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 学生可以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思维、真情感、真表达的日记。想象有多远, 思维就有多活, 文章就有多美。只要我们努力给孩子一块肥沃的日记土壤, 给孩子一篇自由的想象天空, 为孩子播撒一颗颗个性创作的种子。

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篇16

1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2日,在河内的巴亭广场,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宣读了《独立宣言》,文告表明,在越共领导下,脱离殖民统治,建立共和政体。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世称“北越”。法国则拱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在南方的西贡市立国。1955年,吴庭艳在首都西贡市(1975年4月30日,北越统一全国后,将其改名为“胡志明市”)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

1968年1月31日,越南农历新年初一。

尽管处于南北内战之中,但根据过去几年的惯例,双方都会遵守春节临时停火协议,好好过个节。

凌晨,西贡大街上突然“轰隆”作响,不少民众误以为有人放鞭炮庆新年,随着响声越来越剧烈,听出街上混杂着AK-47点射的声音,这才明白战争爆发了。战争不仅爆发,而且是越战期间最大的地面军事行动——越共著名的“春节攻势”。兵力超过55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六座城市(包括了驻越美国大使馆)发动突袭,西贡的总统府、机场、国家电台、美国大使馆、军营成为重点攻击目标,战况激烈。

这场战役,致使2500多名美军和近5000南越军人阵亡,越共士兵伤亡估计在4万左右,平民伤亡不计其数。春节攻势成为越战的转折点,其惨状通过媒体传回美国,震撼了民众。当年3月,时任总统约翰逊即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放弃总统竞选,越战成为当年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

2月1日,西贡街头的巷战中,西贡市警察局局长阮隆正在市内第五郡堤岸的唐人街区率部防卫一所医院,他的部下带来一名越共上尉阮文林(音译),经过简短问话后,阮隆拔枪朝着对方头部射出一发子弹,身旁的美联社记者埃迪·亚当斯迅速抓拍这一场景,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恰好也录下了这段视频。

亚当斯发回国内的标题是:《阮隆将军对越共上尉执行死刑》。第二天,美国各报均把此照片登在头版醒目位置,全国广播公司在晚间播放了视频,脑袋开花,鲜血四溅的场景刺激了美国公众。未经判决便在街斗执行死刑在美国人看来,是漠视生命的残忍行为,何况对方穿着平民服装,美国各界为此事之争议持续数年。这则新闻很快促使学生反战示威升温,逐渐遍及美国各大城市,尤其欧洲左翼人士更把照片奉为反战经典标志。一年之内,支持这场战争的美国公众从41%下滑到37%。

2

因为这张名为《枪毙“越共”》的照片,阮隆的形象“走红”全球,声名狼藉。1975年4月30日,西贡被越共攻占后,他移民美国弗吉尼亚,开了一间披萨饼店,1991年,因身份被曝光,倍受骚扰不得不退休。

亚当斯认为自己的一张照片毁掉了阮隆的生活,一辈子都在忏悔,多次向他道歉。“这个将军杀死了越共,但是我用摄影机杀死了他。照片在战争中是强大的武器,人们相信了照片,但是它撒谎了,哪怕它没被修改过,因为那仅仅是部分事实。”亚当斯说。阮隆患病期间,亚当斯数次致电慰问,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而阮隆则很宽厚地对他说,应忘掉过去,“当时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

1998年7月,阮隆遗下妻子和5个孩子,因癌症病逝。亚当斯送去鲜花并夹着一张纸条:“我对不起你,我的眼中含着泪水。”

当年,很多美国记者认为照片可调动人们的反战情绪,有意无意抹去其所揭示的全部事实,后来美国新闻界多次以亚当斯照片为例探讨职业操守问题。那位被阮隆粗暴处决的阮文林,在被警察抓获之前,刚刚处决了34个“反革命”,大多数为警察家属,其中一位遇害者阮遵中尉是阮隆的部下和好友,因拒绝与阮文林合作,全家六口被杀。阮文林被抓捕后,对这一切事实供认不讳并引以为傲。阮隆是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并深受部属民众爱戴的人物,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他在枪杀阮文林后,简短告知过亚当斯原因,这些情况后来皆被亚当斯证实。

美国外交与军事学者詹姆斯·罗宾斯,在其著作《这一次我们赢了:回顾春季攻势》中还考证了阮隆更多事迹。在自己职权范围内,阮隆坚持着民族尊严,不准美军事当局干涉南越司法,抵制过几次美方的逮捕要求,强调在越的美国记者、军人皆要受南越法律管束,并对美国高层与北越的“秘密交易”深恶痛绝。阮隆因此与美方发生龃龉,一度递交辞职申请,鉴于其威望与能力,南越政府拒绝了他的辞职报告。

2009年,亚当斯这幅作品的底片在一次拍卖会上卖出4万余美元的价钱。亚当斯从不希望人们把这张照片视为他的杰出作品。“我情愿人们更多去了解我的另一组作品”,他抓拍到48个越南难民架着小舟逃到泰国,但被泰国军方驱离到公海的场景,“因为我的这组作品及相关报道,说服了美国总统批准收容20万乘小船出逃的越南难民”。

3

对于黄功吾这个名字,许多人会感觉到陌生,但是提起那幅与越战相关的经典作品《战火中的女孩》(亦称为《火从天降》),恐怕无人不知。一个女孩赤裸着身子沿着越南一号公路惊慌地奔逃,身旁还有几个惶恐万状的孩子和疑似美国兵的人物,时为美联社资深战地摄影记者的黄功吾正好抓拍到的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间,而正是这幅照片,长期铭刻在全球受众的脑海中。

在中国大陆,对此照片最常见的表述是: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在越战后期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对平民和村庄实施狂轰滥炸。

照片上的这位女孩名叫潘金淑,生在越南南方的展鹏村。当时的实情是,1972年6月8日,在距离西贡40公里的全邦一号公路线,北越和南越军队已经在此对峙了3天。南越军队试图冲破障碍打通这条道路。南越陆军还召唤空军支援,随即两架A-37战斗机出现在空中,其中一架飞机投下了4枚常规炸弹和4枚凝固汽油弹,炸弹并未击中北越的占领地和路障,反而在南越难民聚集的高台教寺庙边上炸开,令原本躲在寺庙里的潘金淑与村民们奔跑着逃离那里。

nlc202309020653

“好烫,好烫。”多年后,潘金淑还记得当时嘴里不停地大喊。

其后的情景是鲜见于报端的。潘金淑的这一小段奔逃,却与两位记者结缘。

当她哭着向英国独立电视台(IIV)记者克里斯多夫·韦恩及黄功吾跑来时,克里斯多夫·韦恩让小金淑停下来,并往她身上泼水。随后,黄功吾迅速拦下美军的吉普车,将她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医疗站。在那里,他被告知这个孩子已经没得救了。他马上出示了自己的美国记者的徽章,并要求医生尽力为这个女孩治疗,直到医生答应他为小金淑治疗之后,他才匆匆赶回冲洗照片。

几天后,克里斯多夫·韦恩在医院找到了潘金淑。他竭力将其转运到了西贡地区唯——家可以治疗她这么严重烧伤的医院。经过14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前后17个大大小小的手术,潘金淑的身体才慢慢康复。但是她身上超过一半的皮肤三度烧伤。尤其是背部、颈部和手臂,疤痕和痛苦将伴随她一生。

在这期间,黄功吾经常前往探视,直到西贡市被越共彻底攻占。而潘金淑与克里斯多夫的再次会面则是在数十年后。

照片拍摄之后,美联社曾一度拒绝刊发,因为当时的主流媒体对裸体照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霍斯特法斯看了这张照片后,认为可以为这幅照片打破陈规,他争辩说此照片的历史重要性足以抵销因“正面裸体”带来的发表禁忌。最终,他赢了。

很快,这幅震撼人心、定格于历史的黑白照片就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1973年,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后来,《战火中的女孩》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尼克松当时的幕僚长霍得曼透露,当时,尼克松曾怀疑该照片的真实性。而照片上的小女孩潘金淑得以从灾难中幸存,成为证明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和越战惨绝人寰的历史证人。

这幅照片以令人震惊的纪实效果唤起了全世界人民对战争的反感,反战声此起彼伏。最后,联合国规定,不允许在战争中使用凝固汽油弹。而美国政府在1973年1月27日,与北越政府在巴黎签署停战协议,也与这种强烈的、多方面的反对有关。而在30多年后,这张照片则成为越战记忆的一部分。

4

潘金淑小姑娘的这段际遇,既是祸又是福,既是福又是烦恼。长大后,潘金淑被越南政府当作美帝国主义罪恶的活标本,在被送进医学院学习期间,她经常被政府要求回到村里拍电影,接受采访,潘金淑显然对这种生活不满,希望摆脱“宣传工具”的角色。

1986年,越南政府同意让她去古巴哈瓦那大学完成学业,但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在那里,潘金淑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一个来自越南的小伙子裴辉全。

也是在那个时候,她决定彻底离开越南。1992年,潘金淑在哈瓦那结婚。他们在莫斯科度过了蜜月。在返回古巴的途中,这对新婚夫妇趁飞机在加拿大加油的机会,逃离飞机申请政治避难,她最终自由了。

据丹妮斯·约翰逊为潘金淑写的传记所言,夫妇俩本来移居加拿大的多伦多默默无闻生活,谁也不知道她是当年轰动世界照片中的人物。

1995年3月,英国《星期日邮报》披露了这则消息,又把新闻转让给多伦多的《多伦多太阳报》,她的图片被登在了该报的头版。此后,潘金淑广泛参与国际公益活动,拜会了当年救治过自己的医生、记者,重叙前情。1996年,美国退伍军人节,她在越战纪念碑前面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缔造未来的和平而努力。”

这次演讲还引发了一段趣事,—位叫约翰·普拉默的美国越战老兵声称,他是当年下令轰炸展鹏村的人,要向潘金淑致歉。随后,他们被安排了一次简短的会晤,潘金淑表示宽恕对方。加拿大电影摄制人把这次会面制作成纪录片,轰动一时。

早有人向克里斯多夫提及,想安排他与潘金淑会面,但他认为潘金淑被某些商业组织过多消费,他不愿趟混水。直到2010年5月,在旁人一再说服下,他才在时隔38年后与这位当年救助过的小姑娘首次会面。

1997年11月,潘金淑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亲善大使”,专门为世界上被虐待、被强暴和挨饿的孩子奔走。12月,她在芝加哥发起成立了一个“潘氏基金会”,旨在为在战争和恐怖活动中遭受伤害的儿童提供医疗援助的经费。在成立大会上,潘金淑说:“我原本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所作为,永远只是‘照片里的女孩’,永远只是受害者。然而,我不再逃跑,不再是受害者。让心灵复活,让爱和宽恕成为战胜仇恨和死亡的良药。”

人生常有不可思议之事,虽曾受过战争创伤,却因成为一张经典照片中的主角,命运全然改变。潘金淑先是得到越南执政党和政府的“关怀”,获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又在西方成为公益名人。

要注意,照片中还有些配角,有一对牵着手在潘金淑左边奔跑的姐弟俩,他们是潘金淑的表姐弟。西方媒体居然把这对姐弟也找到了,他们没有因照片而改变命运,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庄,如今在老家摆小摊为生。

“潘金淑曾经回来过,穿着好漂亮的衣服,差点认不出来,我们为她高兴,但我们也想知道,她的命运被那张照片改变了,为什么我们却被遗忘?”

上一篇:给妇科医生的感谢信下一篇:护士如何正确书写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