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国际介绍

2024-07-03

安发国际介绍(共9篇)

安发国际介绍 篇1

安发国际介绍

安发生物科技落地中国,联合了中国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合作,致力于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安发生物科技秉承着“生命是灵、科技是魂、质量是根、诚信是本“的事业理念,被“中国健康协会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评为“食物与安全示范企业”,并授予“副会长单位”称号。2010年,被列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福建工作基地生物科技产业示范点”,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福建省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1998年创立于素有“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美誉的新西兰,立志以高科技手段,汇集业界精英,提高人类健康品质,引领人类健康时尚,服务人类健康生活。出生于宁德古田县的高益槐教授,2005年5月回到宁德投资创办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农户菌产品,专业研究和生产药用真菌等药物,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天然产品健康产业为特色,科技、政策为支撑,推动区域“三农”问题解决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子,解决三家问题就要抓住地方特色资源,比如福建菌类、海产资源丰富;东北长白山盛产五味子、人参、猴头菇等;西藏有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处处都是宝,这些宝贵的特色资源是巨大的财富。关注三农、解决三农问题、运用特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被中国政府列为21世纪重中之重的议题,也是中国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努力的新方向。

安发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靠的是一支成熟高效的科研攻关团队,依托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的研发专家队伍,汇集了一大批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学科配备齐全,实力雄厚。

安发之路是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是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路,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之路,是21世纪生命科学必经之路,是传承爱、传承健康、慈善为民之路,是值得您掌声不断的人类幸福之路!

安发国际介绍 篇2

随着全球能源渐近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发展低碳经济、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零排放”和“用之不竭”的特点而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清洁能源, 在世界各国的安装量日益增加。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一般承诺使用寿命普遍在20~30年之间, 这就意味着组件的年输出功率损耗必须低于1%, 这样才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总输出功率保持在原来的80%以上[1]。

光伏组件一般由电池片、涂锡焊带、EVA胶膜、背板、玻璃、铝边框、粘接材料、接线盒等组成。光伏组件的核心是电池片, 其本身具有长达3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因此, 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长期室外环境下的性能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组件的封装[2]。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是保证光伏组件使用寿命的基础, 其标准化日益受到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 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在全球占据半壁江山。随着光伏材料的不断国产化, 已经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在光伏材料国产化之初即启动了光伏材料的标准化研究制定工作:国内光伏硅材料标准目前已经较为完善, EVA胶膜和硅橡胶密封剂产品标准业已发布, 涂锡焊带和背板产品标准正在报批, 光伏玻璃系列标准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而光伏材料的可靠性评价标准和光伏电池制造工艺材料标准也已开展研究。

2 光伏材料国际标准现状

在光伏国际标准化工作中, 一直重点关注光伏组件、逆变器以及光伏系统方面, 光伏材料尽管处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顶端, 但是其国际标准化工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至今尚未有光伏材料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发布。近年来, 随着光伏材料对组件可靠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IEC/TC 82国际电工委员会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陆续启动了数项光伏组件材料标准项目, 截至目前共有七项在研项目 (详见表1) , 其中IEC 62788-1-6 Ed.1.0、IEC 62805-1 Ed.1.0、IEC 62805-2 Ed.1.0为我国提案。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光伏材料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3 IEC 62788-1-6 Ed.1.0

3.1 提案背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单元是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质量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和使用寿命。目前, 绝大多数光伏组件都使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以下简称EVA) 将光伏玻璃、电池片、背板粘结在一起进行封装, EVA起着固定电池、隔湿、透光、电气绝缘等作用, 对光伏组件质量极为重要。EVA的硫化程度不足会直接影响玻璃、电池片和背板之间的粘结性, 若粘结力不够会导致电池片松动, 直接破坏组件密封性及电学性能, 影响光伏组件使用寿命及耐电压性能。因此, 光伏组件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 硫化程度测试方法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3.2 研究历程及进展

该标准提案由中国代表团于2011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IEC/TC82年会上正式提出, 2011年12月正式获得立项。原标准编号和名称为“IEC 62775光伏组件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 交联度测试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 拟规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法) 来测量光伏组件用EVA的交联度。后经国际上多次循环比对测试、工作组内征求意见, 以及2012年挪威会议、2013年日本会议讨论, 决定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法) 测定EVA硫化程度的同时, 增加一种传统的流化程度测试方法——凝胶法。同时, 为与其他光伏材料标准名称保持一致性, 将标准名称和编号修改为“IEC62788-1-6 Measurement procedures for materials used in photovoltaic modules–Part 1-6:Encapsulants–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cure in EthyleneVinyl Acetate encapsulation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并于2014年6月经IEC/TC82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该标准项目在2014年5月23日至9月5日完成全球征求意见, 目前正在处理反馈意见, 对标准草案进行完善。

3.3 提案内容

该标准草案中规定了光伏组件用EVA胶膜硫化程度的测试方法, 包括方法原理、术语、试验设备、试验环境、样品制备、测试程序及测试报告。该标准草案中规定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和凝胶含量分析法两种方法来测定EVA硫化程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可以快速测定EVA胶膜的硫化程度, 而凝胶含量分析法测定EVA胶膜的硫化程度速度较慢, 但是测试结果相对准确。当需要对于不同EVA胶膜的DSC法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时, 应通过凝胶含量分析法进行校准。

该标准可用于EVA胶膜或光伏组件生产商验证EVA中是否存在交联剂且在有效期内;也可用于光伏组件生产 (层压) 过程中进行质量和工艺控制;还可用来评估同一卷EVA胶膜是否具有相同的构成以及不同卷EVA胶膜的构成变化情况。

4 IEC 62805-1、-2 Ed.1.0

4.1 提案背景

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低生产成本是光伏产业界和研究界始终追求的目标, 这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否与其他能源技术相竞争的关键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 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薄膜太阳电池与晶体硅太阳电池相比, 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成本低和能耗少等优点。但薄膜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一直较低, 要增加薄膜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除了改变薄膜电池的结构外, 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改变薄膜光伏电池所用透明导电薄膜 (TCO) 玻璃的光学性能, 如光谱透过率、表面微结构等, 尽可能使薄膜电池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 从而增加电池的发电效率。同理, 增加晶体硅光伏组件前板玻璃的光伏性能对于提高组件的发电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该两项标准的制定对于评估光伏组件封装用玻璃的光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4.2 研究历程及进展

该两项标准提案由中国代表团于2011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IEC/TC82年会上进行了初步介绍, 2011年底正式提交IEC/TC82, 2012年6月获得立项。IEC 62805-1原标准名称为“太阳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玻璃总雾度及雾度光谱分布测试方法”, IEC 62805-2原标准名称为“太阳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玻璃透射 (反射) 光谱测试方法”, 主要适用于薄膜光伏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玻璃的雾度及透射 (反射) 光谱测试。后经多次会议讨论及在工作组内征求意见, 决定扩展该两项标准提案的应用范围, 由原来的仅适用于透明导电膜玻璃扩展为适用于普遍的光伏组件用玻璃雾度及透射比和反射比测试。IEC 62805-1标准名称改为“Method for measuring photovoltaic (PV) glass Part 1:Measurement of total haze and spectral distribution of haze”, IEC 62805-2标准名称改为“Method for measuring photovoltaic (PV) glass Part 2:Measurement of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ance”, 并于2014年6月经IEC/TC82委员会全会会议通过。目前, 该两项标准提案已经形成CD稿提交IEC/TC82准备在全球正式征求意见。

4.3 提案内容

IEC 62805-1规定了光伏组件用玻璃的总雾度和雾度光谱分布测试方法, 包括术语、试验仪器、样品准备、试验环境、测试程序、结果表达及测试报告。

IEC 62805-2规定了光伏组件用玻璃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测试方法, 包括术语、试验仪器、样品准备、试验环境、测试程序、结果表达及测试报告。

该两项标准的推荐测试波长范围均在300 nm~1 250 nm之间。

该两项标准均适用于光伏组件用玻璃, 包括超白压花玻璃、防反射镀膜玻璃、透明导电膜玻璃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光伏玻璃。

5 结语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 2013年组件出口量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随着国内光伏电站的规模化建设启动, 我国在2013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光伏市场。2014年9月初, 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 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在国内掀起安装潮。长期以来, 光伏国际标准的制定一直由欧美主导, 现在我国在光伏材料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有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同时, 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光伏材料已经初步实现了国产化, 部分产品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IEC/TC82/WG2工作组内专门成立了对光伏组件封装材料标准工作任务组, 业务内容涉及封装胶膜、背板和盖板、密封剂、粘接材料等。希望国内光伏材料专家更多地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光伏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峰, 张俊.光伏组件封装材料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 2012 (03) :429-436.

介绍留守儿童项目 倡导国际捐赠 篇3

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移民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教育、促进年轻人的成功就业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展开战略讨论,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激发与会者更好地推动自身慈善工作的发展并扩大网络合作伙伴。同时,本次论坛把志向相同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增强了共同的信念,对于鼓励商界领袖和慈善组织领导人加入到联合之路的工作中,推动跨境合作、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在论坛期间,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就总会与全球联合之路合作开展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做了全面介绍,从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及未来计划等几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释了该项目,使全球联合之路领导团队和与会的企业领袖们对儿童项目高度关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座谈环节,很多代表围绕着关爱儿童项目提出了各种问题,也有一些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关爱儿童项目方面的成功经验,反映了大家对该项目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反馈。在论坛期间,王副会长与全球联合之路亚太区副总裁王学良先生就组织跨国企业代表赴中国实地参观考察关爱儿童项目做了进一步交流,确定在10月下旬,组织爱心企业的代表赴天津、陕西考察项目并召开座谈会,为企业进一步了解儿童项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该项目提供平台,也为慈善组织筹募善款开拓了渠道。

安发国际介绍 篇4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调研

2012年3月14日上午,福建省宁德市常务副市长李转生带领科技、环保等市直相关部门领导,莅临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调研,并与世界著名科学家、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益槐教授、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总裁高炜先生、副总裁张小华女士等亲切座谈。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何如芳、副书记苏顺声、管委会副主任周水生、宁德市蕉城区副区长蓝晓平等陪同调研。

座谈中,李转生副市长首先向高炜总裁详细了解安发国际控股集团生物科技园目前的建设情况,随后又关切地询问了安发在建设生物科技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需要,并现场指示相关部门负责人尽快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整理汇总,抓紧落实执行!

最后,李副市长说:“安发国际控股集团的发展模式前景广阔,日后定能为宁德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市区两级政府一定会给你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做你们坚强有力的后盾!”

图一:高益槐教授向李转生副市长一行介绍安发国际控股集团生物科技园

图二:高教授陪同李副市长一行参观安发国际控股集团全自动健康品生产线

图三:高教授向李副市长一行介绍安发国际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

安发国际介绍 篇5

5 IEC/TC100/TA2颜色测量和管理

TA2的目的在于开发颜色测量和管理的用于多媒体系统和设备的国际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可能有一个更广泛的应用。TA2的秘书处设在美国。

项目组:

●PT 3 GM项目组;

●PT 61966-2-5多媒体系统和设备第2-5部分:颜色管理Optional RGB色空间opRGB (TA2) ;

●PT 61966-12多媒体系统和设备颜色测量和管理第12部分:色域识别的元数据 (Gamut ID) ;

●PT 61966-12-2色域识别的简单的元数据格式。

维护组:

●MT 61966-5颜色测量和管理多媒体系统和设备第5部分:使用Plasma显示的设备;

●MT 61966-7-1多媒体系统和设备颜色测量和管理第7-1部分:彩色打印机反射型印品RGB输入。

咨询组:

●AG 2技术领域第2研究组。ad-Hoc Group:

●AHG 1色域ID元数据。

其中, MT 61966-5、MT 61966-7-1、PT 61966-2-5、PT 61966-12分别与移动图像和电视工程协会 (SMPTE) 建立了D级联络。

6 国际色彩联盟 (ICC)

ICC由八家产业供应商 (Adobe、爱克发、苹果公司、柯达、微软、硅谷图形公司、升阳、Taligent) 发起并于1993年成立, 旨在创建、促进和鼓励一个开放的、独立于供应商、跨平台的色彩管理系统架构及组成部分。这项合作推动了国际色彩联盟文件规范的发展。

ICC文件格式旨在提供一个跨平台的配置文件格式。配置文件可以用来将一个设备上产生的颜色数据转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本地色彩空间。操作系统供应商通过接受这种文件格式使得终端用户能通过嵌入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配置文件移动文件和图像。这给用户和厂商带来极大的灵活性。例如, 它使得用户可以确保他们的图像在不同的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转换的同时保留其色彩保真度。此外, 它使得打印机制造商通过创建一个单独的配置文件就可以用于多个操作系统。

ICC一直以来致力于使该组织文件规范更好地服务于已采取该组织工作流程的各工作团体。

ICC组织架构:

●体系结构工作组

主要从事与ICC体系结构相关的项目。具体包括: (1) 针对当前体系结构拟出文件, 文件内容应包括体系结构的功能性, 旨在对进一步的工作和内部运用制定基准; (2) 研究以及提出针对当前体系结构的改进和备选方案, 从而解决一些已确定的项目。

●电影、录像及摄影工作组

主要负责在电影、录像及摄影方面提供并推进正确而有效的ICC色彩管理。

(1) 具体包括解决出现在实行并运用ICC色彩管理的电影、录像及摄影方面的问题;

(2) 与合适的电影、录像及摄影相关的标准发展组织建立关系并保持联络。这些组织包括:ISO/TC42、ISO/TC36、IEC/TC100、ISO/IEC JTC1/SC29、ITU-R SG6, 以及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 (SMPTE) ;

(3) 准备相关的白皮书及其他的教育性材料, 并采取行动用以指导开发商和用户将ICC色彩管理正确运用于电影、录像及摄影方面;

(4) 如有必要, 针对现有的ICC规范提出新的ICC规范或校订方案, 从而解决电影、录像及摄影相关的问题;

(5) 推动ICC色彩管理在电影、录像及摄影方面的应用。

●平面艺术特殊兴趣工作组

工作重心在于解决在使用ICC配置文件时, 出现在印刷机或者相关的印刷系统 (如数码打样机) 的问题。具体包括:

(1) 推动ICC配置文件在高端平面艺术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2) 鉴别当前ICC配置文件无法提供印刷体所要求功能的区域;

(3) 如有必要, 在工作实践中对ICC配置文件提出改进, 从而解决当前的局限性。

●配置文件评估工作组

该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评估ICC配置文件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

(1) 针对ICC配置文件制定一套质量属性;

(2) 为制定和研究有效的ICC配置文件性能确定分析方法;

(3) 研究可能定量或限制上述运行特性的指标;

(4) 推荐一些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给ICC组织, 供其参考;

(5) 短期目标是开发出供ICC内部使用的评估方法;

(6) 长期目标是为用户提供评估方面的建议。

●规范编辑工作组

主要负责处理已出版ICC规范相关的问题。具体包括:

(1) 保证通过投票的针对已出版的ICC规范 (包括ICC版本和直接衍生版本) 的改进法案及时地以少量或大量修订形式出版, 这其中还包括履行机制确保规范发表;

(2) 对提出的针对规范非实质性的改变进行讨论, 帮助澄清规范的意图, 并保证以上改变对应的规范是合理出版的;

(3) 负责出版和维护ICC开发的新的规范文件。

●自动化工作流程工作组

该工作组通过以下途径保证自动化色彩管理工作流程顺利进行:

(1) 将色彩管理要求传达给顶尖的运用程序开发商、设备供应商、操作系统建造者以及系统认证测试方法所有方;

(2) 识别出少数要求自动化环境中最常用工作流程 (例如数码设备以及普通办公室和业余摄影中用到的应用程序) ;

(3) 推荐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设备的有效使用方法, 实现需要自动化的环境顺利应用ICC色彩管理;

(4) 针对ICC规范和所暗指的体系结构推荐改进方案, 从而改善自动化需求环境下的工作流程;

(5) 与ISO/IEC JTC1/SC28、ISO/TC130、IEC/TC100/TA2及其他标准委员会紧密合作, 从而实现工作流程系统水平色彩管理自动化。

●ICC指导委员会。

7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Division 1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创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套界定和测量色彩的技术标准。CIE下设七个分部 (Division) 从事光和照明领域的研究:第一分部:视觉和颜色;第二分部:光与辐射的丈量;第三分部:内部环境和照明设计;第四分部:交通照明和信号;第五分部:外部照明和其他应用;第六分部:光生物和光化学;第七分部:图像技术。原有第七分部在1999年并入其他分部。

CIE Division 1由以下24个技术委员会组成:

TC1-36:含生理意义坐标轴的基础色品图;TC1-42:周边视觉颜色外观;TC1-55:用于工业色差评估的统一色空间;TC1-57:色度学标准;TC1-60:探测和辨别对比灵敏度功能;TC1-61:颜色分类识别;TC1-63:CIE DE2000范围的有效性;TC1-64:视觉、颜色和外观术语;TC1-67:动态和立体视觉图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TC1-68:刺激大小对颜色外观的影响;TC1-69:白色光源下的颜色显色性;TC1-70:用于室内日光评价的同色异谱样品;TC1-71:三刺激值整合;TC1-72:外观网络的测量;TC1-73:实际色域;TC1-74:重新定义CIE D光源的方法;TC1-75:颜色外观的广义模型;TC1-76:独特的色调数据;TC1-77:改进CIE白度和色彩方程;TC1-78:真实照明环境中视觉性能的评价;TC1-80:心理物理的研究亮度判断的研究方法;TC1-81:预测小色差公式的有效性;TC1-82:作为年龄和视野范围函数的颜色匹配函数计算;TC1-86:色彩情感和和谐模型。

8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Division 8

由以下技术委员会组成:

TC8-07:多谱线成像;

TC8-09:档案彩色成像;

TC8-10:用于成像的办公照明;

TC8-11:CIECAM02;

TC8-12:图像和视听压缩评价。

9 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

Ecma TC38-产品环境属性

范围:鉴定和描述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 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CE) 相关产品的环境属性, 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从产品理念的形成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 针对ICT和CE产品环境属性开发建议性规范 (如标准) ;

(2) 监控ICT和CE产品环境标准、规则、整合方案以及其他要求的开发;

(3) 推进和维护包含产品环境属性的Ecma标准。对外部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评论;

(4) 与相同及相似活动领域的其他组织和论坛建立并保持紧密的联系。

TC38由以下技术委员会组成:

TC38-TG 1:化学品发散物;

TC38-TG2:能源消耗;

TC38-TG3:环境声明;

TC38-TG4:代理服务器支持睡眠模式 (之前的TC32-TG21) ;

TC38-TG5:环境协调设计;

TC38-TG7:商务电视会议。

1 0 Ecma TC46—XML纸张规格

TC 46成立于2007年6月, 是开发基于开放性XML纸规范标准 (Open XPS) 的技术委员会, 其目的是为基于电子文件格式的XML和基于XML的页描述语言制定一种正式的标准, 它与现有的Open XML文件规范 (Open XPS) 的实现形式是一致的。该技术委员会将使用称为Open XML文件规范的格式作为一个起始点, 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标准、安全和高度可信赖的格式使宽的一组应用程序、设备、工具和平台实现兼容的随意翻阅的工作流。另一个目标是开发互操作性的独立创作的软件和硬件系统, 这种系统制造、消费或处理XPS内容。该技术委员会并负责标准的维护和演化。

工作计划:

(1) 为基于XML的电子文件格式和基于XML的页面描述语言制定正式的标准, 它与现有的称为Open XML纸规范的实现形式是一致的。

●为基于XML的电子文件的格式和页的描述语言产生一个完整的记录和明确的标准;

●产生适当的W3C XML架构以把文件的自动验证写入标准;

●使现有的行业之间实现应用程序、设备、工具和平台的互操作性。

(2) 负责Ecma国际标准的维护和演化;

(3) 支持反向兼容的目标与实现之前的标准版本;

(4) 评估并考虑建议补充或相关的附加技术;

(5) 与其他Ecma TCs和其他标准制定组织 (SSOs) 建立和保持联络以促进和传播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6) 评估并考虑向ISO和/或IEC贡献Ecma标准使其获得批准和采用。

1 1 ISO图像技术指导委员会 (SCIT)

ISO/SCIT于2000年建立, 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共享进行管理和协调活动, 而不是确定或管理特定图像技术标准项目。该委员会建立的目的是尽早地确定图像技术领域的新工作以及更好地利用这一领域的标准制定资源。图像技术被定义为信息、获取、存储、检索、表现 (显示、打印等) 和图片、文本或图形材料的组合复制。该委员会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当前项目的信息交流, 支持数据图像及相关领域的联合合作。

SCIT的成员资格对ISO图像技术领域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以及被承认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例如CIE、ITU、IEC等) 内的有关工作组开放。任何制定图像技术规范或使用图像技术标准的集团经过SCIT批准都可以获得SCIT成员资格。盈利组织、公司或个人只可以作为观察员参加其活动。

SCIT成员有:ISO中央秘书处、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ISO/TC42 (照相) 、ISO/TC46 (信息与文件) 、ISO/TC130 (印刷) 、ISO/TC159/SC4/WG2 (人-机交互影响的人机工程学/可视显示要求) 、ISO/TC171 (文件管理应用技术) 、ISO/TC211 (地理信息/测绘) 、ITU Radio communication Bureau、ISO/IEC JTC1/SC28 (办公设备) 、ISO/IEC JTC1/SC24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环境数据表示) 、ISO/IEC JTC1/SC37 (生物统计) 。

观察员有: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IEC/TC100。

其他相关委员会有:国际色彩协会 (AIC) 、质量保证学会 (IQA) 、ISO/TC36 (摄影技术) 、环境表示和交换源 (SEDRIS) 、移动图像和电视工程协会 (SMPTE) 、网络3D国际合作集团。

1 2 数字保存互用性 (DPI)

深圳国际展览中心水喷淋系统介绍 篇6

【关键词】国展中心;消防;水喷淋系统

深圳国展中心建筑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为展览区,面积达九万多平米,中央展厅建筑净高分别为13米和18米,展厅东连装卸区、西接前厅,装卸区建筑面积约一万平米,装卸区面积约6000平米。西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六万多平米,高五米,为车库与设备用房,地上三层建筑面积近五万平米,西区主要设置有会展中心、餐厅、展示厅及厨房等。

1.消防给水方案

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消防给水系统设置与消防给水量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给水系统设置

表2 消防给水量

2.水喷淋系统布置

由于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规模较大,根据展览中心的需求与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矛盾所在,设计认为针对这一矛盾采用性能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在工程中加强对自动灭火措施的应用。

2.1泡沫喷淋系统

主要布置于地下车库。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对泡沫喷淋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保证,使其达到设计的要求,是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在发生火情以后,系统需要将管网中的水喷完以后才能将泡沫喷出,存在时间差问题。如果这个时间过长,那么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的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其次,泡沫比例混合器选择。主要是针对所喷出泡沫的性能、比例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考虑。

2.2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

主要用于大空间展厅的消防给水选择,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首先,将泡沫炮系统该成水炮系统。虽然泡沫灭火的效果比较好,但其主要是针对油类物质居多的火灾。而对于展厅而言,主要是可燃固体引起的火灾,所以采用水炮系统更为适合。除此外,由于泡沫炮系统还存在投资大、维护繁琐,泡沫也难于管理的缺陷。

其次,在一层展厅采用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即设计方案的选择,在三层采用水炮系统。因为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的流量大、响应速度快,虽然这种灭火方式主要用户仓库类建筑,但是展厅与仓库建筑在具有类似的火灾特征,如果选择雨淋系统,由于展厅空间非常大,需水量较大,而且水的损失也较大,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存在困难。雨淋系统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对火灾的具体位置明确以后才能启动装置灭火,导致时间的消耗,不利于对火势的控制。而设计方案中选择水炮系统,该系统早期主要用于码头、露天油库等灭火系统,近年来逐渐被用于展览厅、体育馆、飞机库及航空馆等大空间场所。如果是比较先进的水炮系统,可以遥感自锁、自控,还能自动对准火点和自动喷水,能够与火灾探测系统联合使用,因此该系统的实用性较强。

第三,开式雨淋系统,主要用于第三层展厅,也可使用水炮系统。和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比较而言,雨淋系统的喷水面积较大,对火灾初期的控制效果非常好;和火灾探测系统联用,由于火灾探测系统的灵敏度非常高,所以雨淋系统的灵敏度也得到提高;采用大流量喷头,对于控制火灾的横向和竖向蔓延都有较好的效果。而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对比,其用水量及水损失都比较小,设备的投资与维护费用较低,水炮系统难免存在死角,而雨淋系统不存在死角。

第四,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结合。由于该展览中心展厅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在消防方面也有特殊需求,在安全疏散、防火分区方面,线性消防技术规范也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按照性能设计方法,应该加强自动灭火系统的使用,保证展厅的安全。采用开式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结合的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灭火效果。

2.3自动喷水系统

主要针对钢屋架钢结构部分的消防措施,多数人认为采用喷涂防火方法如果满足不了消防安全的时候,可以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如果喷头选择68℃的产品,钢屋架在没有收到威胁的时候,喷头已经在68℃的时候爆裂喷水,不受高度的影响。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际设计和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

2.4消防积水量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认为,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消防水系统的储水量应该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选择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时,现有的出水量难以满足ESFR喷头的自动喷水需求;再者,该中心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情十分复杂,会同时使用多种灭火设施;而该中心也位于华侨城,该地的市政消防供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发生火灾后,供水能力不足。

2.5消防水炮

水炮实质上也是自动喷水系统的一种,在国外,该系统主要用于体院馆、机场等大空间场所,国内在飞机库、航空馆等场所也有相当多的使用。目前,国外的水炮系统研究相对成熟,具有设计先进、性能优越、制作精细等特点,能够自动对准着火点、对焦,自动喷水的功能,但是价格非常昂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消防水炮,但是在使用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深圳国际展览中心水炮系统采用进口产品。

3.结论

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建筑规模非常庞大,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对防火设计也要不断的完善,完备的防火设施的采用只能说是做好了一半的准备工作,另一半还需要进行科学的、严格的消防管理来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大型会展中心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1).

[2]张媛.会展中心所面临的消防与生命安全的挑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5).

[3]孙文全,梅凯.高大空间场所消防系统设计初探[J].中国给水排水,2009(4).

安发国际介绍 篇7

ACCP是印度APTECH公司推出的一门贴近市场需求,注重个人实际能力和综合性计算机素质培养课程——— Aptech Certified ComputerProfessional(阿博泰克认证的计算机专家)。印度APTECH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计算机教育和培训机构之一,IT教育的先行者,在全世界四大洲43个国家里拥有2300多个计算机培训中心;在教育和支持服务领域第一个获得IS09001认证;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技术先锋”称号。该课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用可视化编程、基于事件的编程、基于WEB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分布式解决方案等技术贯穿在培训的实际演练之中,把一个人塑造成为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

二、ACCP课程设置

ACCP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

该课程每个学期都设置一门“新技术研讨”课,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监测获得每年IT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技术。APTECH对398家公司进行了调查,找到各个行业中最本质的需求。基于这些调查,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包含与行业有关的模块。

2.课程内容尽力贴近实用

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参加方案和研讨会,才能完成结业设计项目,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员更具商业头脑。

3.课程内容注重能力

该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套系统的知识;注重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都有毕业设计;还包括人格开发、有效交际技巧、小组讨论、时间管理和演讲技巧等,使您在步人工作岗位后,最快地融人集体,为自己潜能的最大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4.课程内容全面而灵活

ACCP课程由浅人深,稳步提高。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可以马上投入工作。如果您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也可以通过考试越级学习。

三、ACCP教材介绍

ACCP课程全部采用印度APTECH公司的教材,经APTECH公司技术支持部门汉化后,发给学员使用。教材内容平均一年更新一次。ACCP课程的教材是学员在培训中心上课的专用教材,不出版发行,不公开出售,不对外出租或出借。

2.信息技术概念(Cn)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讲述信息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漫游计算机技术的世界”,“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和"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

2.Windows2000操作系统(W2K)

曾有一段时间,客户机/服务器解决方案很流行。尽管目前流行的是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但这种解决方案仍存在。不管它是什么技术,无论它是客户机/服务器还是Web,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该课程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网络组件和网络管理问题。实验部分向您介绍Windows2000—Microsoft最新的网络操作系统。您将学习具体操作Windows2000(包括专业版和服务器版),还会研究该软件提供的一些高级功能。同时,您将学习执行网络管理任务,如创建用户帐户、组、设置用户配置文件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操作Windows2000专业版计算机的技能,履行网络管理员的日常任务。

3.Internet&网页设计(1WPD)

因特网(Internet)已经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随着它的到来,距离和地理位置已经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因特网使得相隔甚远的人们彼此之间可以在数以分计甚至秒计的时间内相互交流。早些时候,人们在网上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而现在则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如网上聊天)进行交流。通过网上聊天,使得全球各地的人之间进行实时交谈已成为可能。WorldWideWeb又称WWW,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Web组件。它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格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信息呈现给全世界范围的人们。在本书中,我们将介绍Intemet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如何使用FrontPage 2000和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来设训‘网页。

4.数据库概念MS—Access(ACC)

可以这么说,数据库,作为一种有序数据集,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支柱。很多人首选的构建数据库的解决方案是关系模型。因此我们决定有意识地向大家介绍可视化RDBMS工具—MS—Access 2000。选择该工具的原因是基于它可能是现在最受欢迎的桌面RDBMS程序包之一的事实。另外,它的GUI界面可使初学者轻松学习设计自己的数据库。该课程的设计将MSAccess 2000作为一个后端数据库构建工具。纵观全书,重点放在RDBMS概念及其在MSAccess中的实现过程。概念性方法便于该课程的参与者独立于工具思考数据库构建,并且使其能够用其它工具如Oracle或MSSQL进行相同的数据库设计。该课程从DBMS概念开始,再转到RDBMS设计、查询概念,然后到最后的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本书的特色是带有图解的明晰的表达形式、实际的示例和章节中许多需要动脑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让参与者定期地自我评测。

5.程序逻辑及C语言实现(LGC)

该课程是针对没有编程经验的初学者开设的。在学习任何计算机语言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门课分为6章。每章都介绍了一些编程的新特点,同时对设计时所用的算法进行了指导。分别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数据类型和运算符、数组和指针以及函数、文件操作等相关知识。

6.VB6事件编程技巧(VB6)

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大量工作都是可视化地完成的。本书分别介绍了不同的用户界面,以及可视化程序设计优点,各种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介绍了菜单的创建,以及VB控件访问数据库的数据,创建MDI应用程序的概念。

7.Vbscript(VBSCR)

本书将向您介绍VisualBasicScript的概念。Microsoft使得VBScript成为VisualBasic语言家族的一个成员,它可为HTML页面创建动态的内容,并提供一种在Web上连接Active—X控件、Java对象和WindowsNT的方法。VBScript是一种易于掌握的语言,尽管其指令集有限,但熟练的程序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灵活而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具有一定的VisualBasic 6.0的知识将有助于您掌握VBScript,但并不需要一定具有泫方面知识。VBScript最初主要是用来提供动态Web内容,但今天VBScript可用于各种任务当中。本课程的内容包括VisualBasicScripting5.0中的主要功能。介绍创建简单脚本、使用内置函数和过程、InternetExplorer对象模型、以及连接Active—X对象的方法,

8.软件测试技术(TST)

软件测试(SoftwareTesting)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每个软件公司生产流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软件测试的力度和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对保证软件产品最终质量有很大帮助。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本书中,我们将介绍软件测试产生的背景、软件测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软件测试组织、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自动测试技术等,使您对软件测试有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技巧。

9.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新技术研讨(CPD/NTS)

在今天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要想取得成功,一个专业人士所需要的不能仅仅是技术技能。我们的世界在一天天变小,但我们每日与人交往的范围却越来越大。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写出了《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这本书。我们希望这本书中的章节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帮助学生发掘出自己真正的潜力,提高自信心。

四、ACCP学习及认证

1,参加ACCP学习需要具有的知识水平

ACCP课程面向社会所有想从事IT产业和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按照一般情况,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会计算机简单操作的人,都可以参加ACCP课程的学习。报名时不需要带学历,也不考试。

2.ACCP课程的设置及考试认证

目前,ACCP课程有680学时,分为三个阶段,学员学习结束并通过考试后,发给阿博泰克公司的认证证书:分别是第一学期(160学时),学习结束并通过考试,发给APTECH认证的超级用户(poweruser)的证书;第二学期(184学时)学习结束并通过考试,发给APTECH认证的程序设计员(visualprogrammer)证书;第二学年(336学时)学习结束并通过考试,发给APTECH认证的系统分析员(system analysis)证书。

3.关于认证考试

学员学期学习结束后即可报名认证考试,认证考试时间每月一次。认证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机试,时间是120分钟,地点在相关培训中心(学员原学习地点);二是笔试,时间是60分钟,地点、时间由阿博泰克公司统一指定。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学员考试。考试不过关者有一次免费补考机会。所有认证考试的题目全部是通过互联网从印度APTECH公司的题库下载。印度APTECH公司从目前已结业学员参加考试认证的结果来看,通过率大概在80%以上。

4.学习效果及效益

安发国际介绍 篇8

ISO/IEC JTC1/SC35 用户界面分技术委员会是近几年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委员会之一,主要考虑如何在产品标准中整合文化、语言适应性和用户界面(CLAUI) 的需求,以使得软硬件适应当地文化和语言的需要。其中,WG5 侧重于确定关于评估ICT产品CLAUI的( 推荐) 实践。该工作组用英、法两种语言发布的技术报告《信息技术产品的文化和语言适应性的指导原则、方法和参考准则》是确保CLAUI的最为相关的工具。基于对语音交互在用户界面领域的应用需求,WG5 工作组近几年主要开展了ISO/IEC 30122《信息技术用户界面语音命令》和ISO/IEC 20382《信息技术用户界面面对面语音翻译》这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详见表1。

2 推进过程

2.1 语音命令提案进展

2007 年8 月, 在ISO/IEC JTC1/SC35 第12 次全体会议上,SC35 成立新的学习工作组OWG-VC,调研语音命令的标准化工作。2010 年2 月,语音命令的调研工作结束,OWG-VC解散并将语音命令的标准化工作指派给WG5 来推进,WG1、WG4、WG6共同参与讨论,正式注册包括四个部分的《信息技术用户界面语音命令》系列标准提案。2014 年7 月在杭州举办的SC35 全体会议对该标准的第1 部分和第4 部分进行了DIS投票。2014 年10 月,SC35 发起对语音命令标准“第2 部分:构建和测试”和“第3 部分:翻译和本地化”NP稿以及面对面语音翻译标准提案的投票,获得通过。2015 年8 月,在日本札幌召开的SC35 全体会议上,对“ISO/IEC 30122 语音命令”标准的第2 部分和第3 部分发起DIS投票,同时标准的第1 部分和第4 部分进入正式发布阶段。

2.2 面对面语音翻译提案进展

2014 年7 月在杭州举办的SC35 全体会议中,韩国提出了ISO/IEC 20382《信息技术用户界面面对面语音翻译》国际标准提案。2014 年10 月,SC35 发起面对面语音翻译标准提案的NP投票,获得通过。2015 年8 月,在日本札幌召开的SC35 全体会议上,对面对面语音翻译标准进行了WD 1.0 版的审议,会后起草组结合专家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对标准的修改,并提出将标准拆分为两个部分:《信息技术用户界面面对面语音翻译第1 部分:用户界面》和《信息技术用户界面面对面语音翻译第2 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组件》。

2016 年2 月,完成面对面语音翻译第二个版本草案的修改,提交工作组全体专家进行意见征集。

3 提案内容

3.1 语音命令

语音命令是指用户使用母语对ICT设备进行操控,该方式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并且具有一定的口音覆盖和人群覆盖度。当人们不方便用手操控ICT设备时,通过语音命令实现操控是一种自然便捷的方式。

在ISO/IEC 30122 国际标准中,定义了主要的、常用的、有限的、可被本地存储的标准语音命令词,这些命令词常被用于各种ICT设备操控,通过这些命令可以方便地控制ICT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汽车导航系统等。该标准包括四个部分:框架和通用指南、构建和测试、翻译和本地化、语音命令登记管理。

3.1.1 框架和通用指南

本部分为必要的语音命令定义了框架和总体指导原则,主要包含对标准中四部分内容的概述,给出了开发者流程( 对于任何一个需要使用语音命令的应用/ 系统开发者需要遵循的流程)、命令词属性( 每一个命令词序列,都需要具备标题、功能、命令文本、发音、注释、关键词、发布日期、版本号、版本历史、相关TCs/SCs和出版物等)、启动和结束信号( 通过启动信号,使得ICT设备可以接收语音命令;通过结束信号,禁止ICT设备接收语音命令)、具有不同功能的语音命令序列的唯一性、语音命令的接收与反馈、语音命令数据库等方面的通用基本要求等。

3.1.2 构建和测试

语音命令是使用者用来控制ICT设备的口述指令,ICT设备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并区分口述指令,因此为了确保语音命令的普适性,在ICT设备使用的语音识别技术规范中,必须考虑语音命令的声学特性。

本部分为ISO/IEC 30122-1 中定义的语音命令及对应语音识别技术提供技术准则和测试方法。技术准则包含了构成语音命令的单词或者短语的发音音素要求,规定了语音命令设计原则,测试方法是用来验证语音命令或语音识别引擎是否满足所要求的规范,仅仅包括测试和评价方法,并不包含定量的准则规范。具体来说,规定了语音命令测试对象要求、语音命令测试样例选择、语音命令测试条件和程序、语音命令测试结果统计等。

3.1.3 翻译和本地化

本部分内容包含了在第一部分中定义的语音命令多语种要求和建议。主要描述了组成语音命令的单词/ 短语的翻译和本地化要求和建议,以及如何从语言学角度选择用于语音命令的单词/ 短语。但是这部分内容不包括对翻译和本地化的技术要求。

在“本地化语音命令要求和建议”中,提出语音命令适用不同语言应用场景中的描述、选择和支持方式。在“语音命令的单词和短语选择”中,提出在选择用于组成语音命令的单词或者短语时,需要考虑这些单词短语的文化和语言适应性,包括发音的稳定性、所选的单词短语的常用性、社会和文化对其的接受度、表达的准确性( 无歧义性)、与本地语言含义理解的一致性等方面。

3.1.4 语音命令登记管理

本部分内容定义了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方式收集语音命令词的流程、需求和准则,同时还定义了在数据库中添加、更改和撤销语音命令的方法。具体包括登记管理流程、变更请求的要求和上诉。

为了实现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讯来访问和管理数据库,本协议定义了一套可执行的操作流程,用于确保数据库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当有提议要求更改网络访问语音命令数据库时,本协议验证团队的会议召集人将依据语音命令注册到数据库的难度情况,组织维护团队,或直接提请验证团队对这些修订进行评判和表决。

为了准备变更请求,相关说明应该包含如下元素:请求类型,是为了重新编辑,还是出现了新技术,或者是技术改造;建议文档,需要对提案的技术内容用文本进行阐述;建议原因,提出这个建议的理由;提议人,按照姓名、电子邮件以及提议主体进行标识;补充信息,为了更好地评价和验证,可以提供一些可选的元素。

3.2 面对面语音翻译

该国际标准描述语音翻译功能、面对面情况下语音翻译服务的一般要求和功能框架,范围包括语音翻译设备、服务器、用户界面和语音翻译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包括机器翻译本身。规范用户界面,以反映演讲中用户的特征。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的多个翻译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帮助人们避免在全球化环境中的语言障碍,提升沟通的便利性。本标准由“用户界面”以及“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组件”两个部分组成。

3.2.1 用户界面

面对面语音翻译在使用应用中面临多个实际问题,尤其在交流对象存在频繁的变化时,如:商场购物,与不同的销售人员进行商品的沟通交流,已有的辅助产品在界面的设计和使用操作上对操作者本身要求较高,大大增加了沟通前的准备工作,进而影响实际沟通成本和体验。

该提案基于面对面翻译的用户界面,并结合用户的实际场景,对现有的面对面翻译过程进行改进,以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与周围需要沟通的对象建立连接并通话的功能。该用户界面规定了用户参与者数量要求、用户服务模式以及用户服务情况等过程,同时约束了界面的输入和展现内容、响应速度、易用性、易操作性和功能预设等特性。

面对面语音翻译的用户界面,充分体现智能化技术对现有跨语种沟通的影响,减少用户在存在多个交流对象时所需要的操作步骤,降低了面对面语音翻译所需要的使用门槛,不仅满足正常人群的面对面跨语种交流,同时为残疾和特定需要的用户提供辅助功能,有助于提升翻译服务的体验以及终端的普适性。

3.2.2 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组件

面对面语音翻译现有的系统体系架构,虽然已经使用云+ 端的解决方案保证用户使用最优的效果,但当前云的建立无法有效满足不同网络下的用户需求和不同硬件下的性能要求。利用多种云服务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为不同设备提供统一的翻译服务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基于面对面翻译的,针对不同云+ 端的组合格式,分别讲述了面对面的两种使用情况,不同设备和同一设备上的跨语种沟通。该系统体系架构根据硬件终端本身的已有功能,规定了多种云+端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离线合成+ 离线识别+ 在线翻译相结合、离线合成+在线识别+在线翻译相结合,以及交流的设备终端存在不同的结合方式等解决方案,同时规定了不同设备间搜索匹配的条件和方法,约束了整体响应时间要求、多语种识别的输出要求、多语种翻译的跨语言处理以及多语种合成的音色要求。

面对面语音翻译通过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灵活了云+ 端的服务体系,减少了不同设备基础服务迭代问题,降低了在不同网络环境下无法快速交流的风险,有效地满足在任何硬件设备之间,均能够快速、顺畅的翻译对话的需求。

4 结语

当当前前,随着智能终端和穿戴式设备的迅猛发展,语语音音交交互互技术作为人与智能设备最自然便捷的交互方方式式之之一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音交互技术在在用用户户界界面领域的深入应用,将产生越来越多的标准准制制定定新新需求。语音命令和面对面语音翻译两项国际际标标准准提提案的制定,为其他语音交互类标准奠定了基基础础,,将将有助于引导和改善国际领域相关产品的应用用,,并并可可能会对我国相关产品( 如机器翻译类产品的的应应用用产产生影响。为此,我国相关专家已开始积极参参与与和和关关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未来我们还将在相关关国国际际标标准的制定中发挥更多的影响力,加快推动国国际际标标准准化进程。

摘要:介绍了ISO/IEC JTC1/SC35语音命令和面对面语音翻译两项国际提案的推进过程和主要内容,语音命令提案定义了标准语音命令词,包括框架和通用指南、构建和测试、翻译和本地化、语音命令登记管理四个部分。面对面语音翻译提案描述面对面情况下语音翻译服务的一般要求和功能框架,由用户界面及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组件两个部分组成。

安发国际介绍 篇9

关键词:可变,充气建筑,空气交换,医疗护理

1引言

今年年初, 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多个城市空气质量都已经达到六级以上的严重污染, 引发了公众对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担忧1) 。空气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健康之本, 面对日益危机的城市空气问题,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如何应对值得业界深思。

2011年笔者所在的学生设计团队在第24届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建筑设计概念竞赛中, 围绕空气展开设计, 提出“空气交换”的概念, 旨在通过一次概念设计竞赛反映出一种未来建筑 (尤其是医疗护理建筑) 的发展可能性。

2概况

本次竞赛主题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隶属于筑波大学附属护理院的国际医疗及护理中心 (IMNC) 2) 。该中心将接受来自日本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和护理专业的人们, 同时, 中心也将致力于促进和支持联合国各有关组织密切合作。

该主题的竞赛研究范围位于筑波市桂木区 (该区将成为筑波市的新核心) 的北部, 面积约30ha (图1) 3) 。该地段区位良好, 与筑波Express Line的Kenkyo-Gakuen站十分接近。

文章将从问题的提出、基本单元建构、场地规划设计及医疗系统运作四个方面对获奖作品进行介绍。

3方案设计

3.1设计出发点

方案设计的起点在于回答以下三个面向未来的问题:

(1) 未来的医疗建筑如何从更本质的方面保证人们的健康?

(2) 未来的建筑的形式是否能对现有的医疗建筑模式进行改进?

(3) 未来的建设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对现有场地最小破坏如何可能?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空气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定义,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基本需求。然而调查显示, 全球的空气质量正在逐步下降, 世界范围的空气污染现象越来越多, 同时由空气污染所诱发的疾病也在不断的增加 (图4) 。随着空气污染日益加剧, 到2050年将会有更多人因为空气问题而无法保证自身的健康。因此, 我们提出一种以空气为治疗媒介的治疗方法, 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气体环境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保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大部分疾病的产生。

对于第二个问题, 我们从医疗建筑本身不可变性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认为现有的医疗建筑的模式无法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例如, 当今以病床容量为基本单位的医院, 其在病人较多的时候能够维持高效的运转;然而当病人数量急剧减少时, 对于建筑资源及相应的社会资源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 我们希望提出一种具有可变性的建筑形式, 它对于现有的医疗建筑模式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

此外, 基地上具有相当可观的树木, 而树木又是维持良好空气质量的一个保证, 那么我们所提出的建筑形式应该保留对场地环境的尊重, 建筑应该能够与树木共同成长。

基于以上三点, 我们认为“建筑——场地——环境”的可变与适应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于是我们提出了可充气式的医疗护理建筑系统的概念, 即将空气本身作为载体应用在建筑空间的塑造和疾病治疗上。

3.2基本单元建构

我们把可充气式建筑的单体定义为两种单元, 一类是森林单元 (F o r e s t C o m p o n e n t) 、一类是建筑单元 (Architecture Component) 。两类单元类型在不同形态下代表着三种功能的载体, 它们分别是“森林 (森林单元) ”、“建筑 (建筑单元充气状态) ”和“活动场地 (建筑单元未充气状态) ”三类 (图5) 。这些功能载体可以通过互相的组合安排演变为到多样化的功能组团, 这些组团能够满足医疗及护理中心的各项要求。如健康公园、会议中心和治疗室等 (图6) 。

此外, 单元的多样化组合能够为场地的组织和安排带来极高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为了适应不同的条件, 我们设想了一种交换机制 (图7、8) , 使得建筑单元与森林单元可以通过简易的运输与安装进行转换。这种操作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场地得到最高效地运作, 另一方面也能对场地本身的绿化系统进行保护。

3.3场地规划设计

场地规划上方面我们引入两种交通组织模式:一种是人工模式 (Man Grid Circulation System) , 一种是有机模式 (Organic Sub-Circulation System) (图9) 。人工模式的优点在于交通效率高,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输;有机模式的交通路网可以有效地避开树木, 同时使得行进中的人最大化的接触空气, 即其优点在于高效率的利用场地资源。因此在场地的交通组织上, 我们将两种模式结合, 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上发挥人工模式的优越性, 而在场地内部交通组织上运用有机模式的自由性。

首先以人工模式为整体道路交通结构骨架, 保证外部交通到达基地的交通高效畅通, 同时与现状城市道路对接。我们保留了现有行车道并加入两条新行车道, 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未来城市中心更多的人流集散, 主要交通可在地下快速通过, 地面保留少量行车, 以减少行车对场地空气与空间连续性的破坏。这样一来整个场地被划分为了六个地块。

每个地块内部的交通组织以有机模式来布局, 保证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机模式的道路结构体系类似于自然界的“根茎”结构体系。有机路网组织慢行交通, 在地块内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道路形成“内环”, 承担接受护理疗养的人到达每个单元组团的输配功能;二级道路以步行、自行车为主, 是一级道路进入治疗单元的道路, 也是人们在场地内活动的路径。场地规划的方案生成如图10所示。

3.4医疗系统运作

在规划设计中, 笔者所在团队围绕医疗功能为核心制定了的两类设施体系:主要设施和辅助设施。主要设施包括信息处理中心、个人护理装置和健康公园等, 是参与医疗护理的主体;辅助设施包括为污染空气吸收装置、净化空气排出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等, 是整个医疗系统运作的必要组成。他们通过与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传递快速完成对污染空气的净化与个体的治疗 (图11、12) 。

医疗系统的运作模式是, 一方面, 环境监测装置对场地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并将空气污染的状况通过信息传递给中心系统。一旦场地内的空气污染超过卫生指标, 中心系统便会向污染空气吸收装置传递指令并使其开始运作。污染空气吸收装置和净化空气排出装置, 通过中心系统的协调进行污染空气的吸收、净化和排出, 维持着场地内部健康的微环境。

另一方面, 当患者进入到场地的时候, 个人护理装置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信息采集, 同时将信息通过中心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匹配, 并经由个人护理装置将治愈疾病所需的气体信息传送给净化空气排出装置, 最终由净化空气排出装置向个人护理装置提供适宜的治疗空气来实现对患者的治愈。医疗系统是一个循环的体系, 循环的核心是交换, 通过空气的交换实现健康的恢复,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场地周边的微气候进行改善 (图13、14) 。

4结语

这次UIA的建筑盛会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是建筑问题本身, 更多的是安全、健康、生态环境等关乎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而本次设计竞赛更是一次畅想未来建筑形式与作用的舞台,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作品反映了一个独特的想法, 即建筑不仅应当满足其自身基本的功能, 建筑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形式, 建筑还应改善甚至创造好的基本的物理环境 (温度、空气、适度等等) , 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笔者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 在包括空气在内的诸多物理环境的改善上, 建筑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泽阔.城市空气污染现状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01) .

上一篇:落实“两个责任”剖析报告下一篇:高罗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