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校园新闻范文

2024-06-16

好人好事校园新闻范文(共10篇)

好人好事校园新闻范文 篇1

日前,为进一步提高我系教职员工的道德修养,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在动力,生物系师生开展了以“学习身边好人好事”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

活动分为“唱歌曲、观视频、诵经典、谈感悟、做承诺、做点评、送吉祥”七个环节进行。在谈感悟环节,大家都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古代先贤、向当代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的崇高品质,立足本职工作,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本期道德讲堂是我院文明单位创建保持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对文明单位创建保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大家文明创建保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纷纷表示,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向模范人物看齐,向身边的好人看齐,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院发展做出自己贡献。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2

**管理处工程员——蔡雄先,在物业服务第一线,几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既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他在物业服务工作中用真心为业主服务,也赢得了业主们的称赞。

,他从公园前管理处调到**,那里服务面积达7万方,760住户。负责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工作。由于管区面积大、户数多。他认真学习房产相关政策,精通维修业务知识,熟悉并了解管区的状况,摸清管区住户的基本信息。他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他为自己选取的行业无怨无悔。服务业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潜力保障公共设施完好无损,确保业主的正常生活。平时在维修中以节能降耗为前提,给住户维修就像给自己家修东西一样,待人以诚。此外,工作中他不分分内分外,只要业主有需求,他有求必应。

今年4月15日,他和往常一样完成维修任务经过一楼电梯口,有个业主十分焦急要求把电梯关掉,说新购买的手机掉电梯井了,期望能帮忙解决,蔡雄先立刻联系服务中心,粘贴告示,联系电梯工程师关掉电梯电源,进入狭窄昏暗的电梯井里寻找手机,但下去后手机根本不在电梯井一楼,在电梯工程师的配合下,一层一层寻找。经过1个多小时,最后在8楼的电梯暗槽中找回了手机,此时的工程师已是满脸灰土,满身的汗水,业主接过手机,感动的连声道谢。

4月28日5栋1502的业主反映家中的窗台玻璃被楼上掉下来的木板砸中了,木板卡窗台玻璃中无法取下来,求助物业,蔡雄先第一时间赶到业主家中,在保安队长的配合下,翻上窗台及时解决业主难题,对此业主表示不胜感激,对**管理处的物业服务大加称赞。

作为**的工程员,除了平日里兢兢业业做好日常本职工作外,他还乐于助人,经常热心的为业主搬运一些大物件、为老人们提重物,让业主们一进小区就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受到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

物业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3

一件好事,传递着满满正能量;一个好人,激励每一个员工;一个重视培养员工服务意识的物业服务企业,温暖着每一位业主。今年4月6日,20xx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理事会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上,首次发布了中国物业管理的行业精神——“诚信服务 务实创新 专业规范 共治和谐”。**物业认真传递,坚持“让您的满意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的质量方针,长期重视培养员工队伍服务意识,打造了服务意识强、集体观念强的物业服务团队。一件件暖心服务层出不穷,好人好事扑面而来,让人倍感温暖。

一、平凡物业人,服务暖人心

**管理处工程员——蔡雄先,在物业服务第一线,几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既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他在物业服务工作中用真心为业主服务,也赢得了业主们的称赞。

20xx年,他从公园前管理处调到**,这里服务面积达7万方,760住户。负责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工作。由于管区面积大、户数多。他认真学习房产相关政策,精通维修业务知识,熟悉并了解管区的状况,摸清管区住户的基本信息。他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他为自己选择的行业无怨无悔。服务业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障公共设施完好无损,确保业主的正常生活。平时在维修中以节能降耗为前提,给住户维修就像给自己家修东西一样,待人以诚。此外,工作中他不分分内分外,只要业主有需求,他有求必应。

今年4月15日,他和往常一样完成维修任务经过一楼电梯口,有个业主非常焦急要求把电梯关掉,说新购买的手机掉电梯井了,希望能帮忙解决,蔡雄先马上联系服务中心,粘贴告示,联系电梯工程师关闭电梯电源,进入狭窄昏暗的电梯井里寻找手机,但下去后手机根本不在电梯井一楼,在电梯工程师的配合下,一层一层寻找。经过1个多小时,终于在8楼的电梯暗槽中找回了手机,此时的工程师已是满脸灰土,满身的汗水,业主接过手机,感动的连声道谢。

4月28日5栋1502的业主反映家中的窗台玻璃被楼上掉下来的木板砸中了,木板卡窗台玻璃中无法取下来,求助物业,蔡雄先第一时间赶到业主家中,在保安队长的配合下,翻上窗台及时解决业主难题,对此业主表示不胜感激,对**管理处的物业服务大加称赞。

作为**的工程员,除了平日里兢兢业业做好日常本职工作外,他还乐于助人,经常热心的为业主搬运一些大物件、为老人们提重物,让业主们一进小区就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受到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

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业主感受到了贴心关怀。蔡雄先的事例,是无数个美好物业人的缩影,他用真情感动业主,用真心为业主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热心服务情系业主,一面锦旗深表谢意

5月15日,**小区603室胡师傅带着印有“情系业主,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李经理的手上,以表示对东方时空物业服务的肯定和李经理的感谢。

5月初,**小区603室胡师家中下水经常堵塞,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还会发出臭味。胡师傅说他找了一家专门疏通管道的公司,服务态度不好,疏通效果也不好,疏通人员走后,发现下水管又堵住了,于是给小区物业打了物业电话。美好物业东方时空管理处李仁德经理得知此事,随即上门帮忙处理。前后疏通了二次,效果不佳。胡师傅再次打电话反反映下水仍然堵塞。

李经理再次来到胡师傅家进行全面检查,来到5楼敲击查看下水管道,发现横管中声音沉闷,打开接口处,发现里面全是油脂结块,然后开始疏通。由于堵塞物太多,采用多种方法终于疏通了管道,而李经理身上手上都沾满了污水。

面对家中的烦心事得以解决,胡师傅十分感慨:“感谢李经理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了,**管理处物业服务不愧为连续三年的武汉市物业服务质量先进项目”。为了表示感谢,胡师傅将印有“情系业主,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李经理的手上,表示谢意和感激之情。

这一件件好人好事发扬着“诚信服务 务实创新 专业规范 共治和谐”物业行业精神,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中体现不一样助人为乐、帮扶他人的文明之风,彰显物业行业窗口的良好形象。

20xx物业好人好事新闻稿【二】

物业中心各家属区物业员工心系业主,忧业主之忧,想业主之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让各家属区多了些和谐的元素。

20xx年2月17日早七点左右,我校西家属区计算机学院一名老师不慎将钱包丢失,物业保洁辛雪田在打扫卫生时捡到钱包后亲手还给了失主,现金等财务分文不少。

咸宁家属区保洁张新虎也因多次帮助行动不便的业主受到业主的表扬。咸宁家属区2号楼的一位业主写来感谢信说因儿女不在身边,多次得到张师傅的帮助,将自己送回家,业主非常感谢。

自20xx年1月份以来,仅统计在案的员工好人好事就有50多件,物业办公室收到业主的表扬信近10封。其中各院区员工提醒业主车窗未关、车灯未关、车钥匙忘记拔掉等共38件,物业员工拾金不昧共7件,主动帮助业主拎送重物、抬轮椅等助人为乐的行为几乎天天都有。

物业员工这些细微的举动,不仅为广大业主挽回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解决了业主的燃眉之急,让业主在家属区中生活的更安心舒心、放心。

在后勤领导的带领下,物业员工内在素质普遍提高,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为了激励和鼓舞这种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团队中不断的传播,物业中心按照管理制度,对以上好人好事进行了表扬和奖励。相信物业中心的员工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20xx物业好人好事新闻稿【三】

“一尺不如行一寸,敬业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

20xx年,**物业人怀着一颗真诚待人的热忱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谱写赞歌。一封封感谢信、一幅幅锦旗、一件件礼物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件令我们感动的事例。

事例一:

20xx年6月28日上午,商丘桂园27#2单元8B业主张宝岐先生送来一面“正德厚生,臻于至善”锦旗,以表达对四期贴心管家徐亚感谢之情。

张宝岐先生家是外县的,装修过程中,来来回回很不方便,因为贴心管家在装修监管方面时不时打电话告之业主装修进度,在很多细节问题提醒得非常到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房屋装修好后,管家得知业主有意出租,不几天,又成功了把房屋租了出去。

这位业主说,买房子就是因为建业物业好,可是没想到这么好。他为成为建业的业主感到高兴,为有这样的管家感到幸福!

事例二:

20xx年12月18日上午,陈兰英与家人一行带着“感谢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的锦旗、鲜花、牛奶,来到濮阳壹号城邦营销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原由是这样的:12月17日下午,陈兰英女士78岁高龄的母亲因出门散步,一时迷路,老人自下午16:00至深夜一直在寒风中转悠,其间敲了几家商铺的门面也无人应答。23:00左右,壹号城邦礼兵杜书杰在户外巡视过程中,看到了几乎已被冻僵的老人在路边徘徊,杜书杰及时把老人搀扶到礼兵值班室,找来热水、棉袄为老人取暖。后又几经周折,通过派出所才找到老人女儿陈兰英的联系电话。此时,陈女士已全家出动在外面奔波了数小时,当陈兰英女士看到老人时,潸然泪下,当即从钱包里拿出500元钱要感谢礼兵。金钱退回去了,但建业人的精神永远留在了陈女士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陈女士带着锦旗和礼品来到壹号城邦售楼部并连声说“建业,是咱们濮阳人的骄傲!”

校园好人好事 篇4

记得在前几个周以前,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但我们班的材料很少,既没有横幅,也没有碎碎或者手套之类的,这可愁坏了我们班的袁老师和班长、副班长们,“怎么办?怎么办?”这个问题顿时在很多人的心中存下了忧虑,又过去了好多天,眼看运动会还有几天就要开始了,就在这时,我们班的班长綦语桐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买材料的这个事情,她还带动了她的妈妈,一起为我们班的荣誉奋斗,做横幅、买碎碎、买手套,这全是她和她的妈妈一手操办的,终于,在运动会开始的前一天,她买好了所有的东西,并且没有让我们出一分钱,全是义务劳动,她的精神是多么地和雷锋相似,我要感谢她和她的妈妈。

其实帮助别人只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虽然现在雷锋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我们的心中,并让我们继承了下来。

关于校园好人好事作文 篇5

最近,我们校园的好人好事特别多,听我来给你说几件吧!

有一次,我的鼻子破了,老师就让邢桂青跟我去清洗,我还很感谢邢桂青呢;还有4月28日运动会上,李昕煊的鼻子出了好几次血,我和代皓媛一块陪李昕煊去清洗;今天打扫除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好人好事,徐嘉敏把教室门口周围扫得干干净的,谭皓文把讲台上打扫得一尘不染,于果扫得也非常干净。通过大家的努力,教室被大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我的脚扭伤了,是于果和韩若琪把我扶上来的,我真的很感谢她们。

我们校园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以后再给你们讲。

阳光校园好人好事作文 篇6

刘璐,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每天对同学眼保健保的检查,与同学身体健康情况的纪录,是她每天都要坚持完成的工作。每天,只要一有同学身体不舒服,总是她陪同一起去卫生室。记得有一次,刘璐因为自己身体不太舒服,早上直到我们做完早操之后,她才来到了学校。那天正巧也有一名同学身体不太舒服。刘璐却还是与往常一样,人陪同那位同学来到的卫生室。

有时,刘璐还会因为陪同同学去卫生室,而少上了一会儿课。但她从不为此抱怨些什么,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友善校园-好人好事报你知 篇7

一、石滋宜博士

石滋宜博士,1937年出生於臺灣南投縣,初中畢業後,進台北工專就讀。因父親攜家眷到日本創業,他在父親鼓勵下,選擇東京大學作為學習處所,1972年,獲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工作

取得博士學位以後,石滋宜也有一個兩歲小孩,為了給孩子英文的教育環境,他決定去加拿大發展。幾經轉折,他的治事才能很快地在職場表現出來,職銜上添了﹕加拿大標準局鋁合金焊接技術委員會 主席、GE(美國通用公司)加拿大公司經理、加拿大先進技術顧問公司總裁等要職,因而於1981年起,受邀出席國建會。

石博士是充滿理想,熱情洋溢勇於任事的人,不但在會中屢屢建言,而且是直言無隱,他的建言,多被政府當局採納。

在GE工作時,石滋宜負責技術轉移、技術引進、技術輸出,包括自己工廠的改善等任務,這份推廣自動化的經驗讓他聯想到台灣。2.結緣

他認為台灣工業化需要的正是這種自動化。於是撰文向當時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先生陳述推動自動化之重要性,因而受李國鼎先生及當時經濟部長趙耀東賞識。

3.奉獻

趙部長是中鋼奇蹟的締造人,坐上經濟部長位子後,一心想為台灣再造經濟奇蹟,石滋宜的意見,深獲他心,隨即主動聯繫他,希望遊說他回國服務。

石滋宜以家庭的因素,多次婉拒了趙耀東的邀請。後來,趙耀東邀他懇談,對他說:「我現在已經這麼大的年紀了,還在為台灣的經濟打拼!難道連你都不願意回台灣,為你土生土長的家鄉服務嗎?」這句話深深打動了石滋宜,改變了他的初衷。

1983年,石滋宜接受趙部長委聘的經濟部工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 團長之重任,一個加速工業自動化步調,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擔子,便落在石滋宜肩上。

他也不辱使命,率領一批學驗俱豐的工程師,在短短2年進行487項廠商之輔導項目。使接受輔導的廠商,能在1986年新臺幣匯率大幅升值之下,渡過經營危機。

1984年底,石滋宜出任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為配合行政院及經濟部之政策,接受委託執行大型專案計畫。陸續推行「生產自動化推行計畫」、「全面提高生產力運動」、「全面提升產品品質計畫」、「中小企業技術引進服務計畫」等重要項目,對臺灣企業轉型、升級貢獻良多。在他領導的“中國生產力中心”本身就培養了許多管理專才,運用這些專才,僅在臺灣一年就培訓過企業經管人員85000人次,輔導企業400家,被世界銀行譽為「開發中國家協助中小企業升級之典範」。4.受挫

1997年5月12日,立法院審核財團法人預算,因有綠色委員質疑生產力中心設立的目的,借機批評他把預算用到對岸輔導台商不利台灣,經濟部破例一定要他去列席備詢。

在這之前他從沒有去過立法院,而且他也認為沒有去的理由,因為生產力中心有82%的營運所得是靠本身的業務貢獻,即使沒有政府的預算支援,還是可以自給自足,因為無愧,他依然赴約。輪到他說話時,他的火暴個性就按奈不住了,一上台他就毫不客氣地批評政府讓台商形同是孤兒,而「戒急用忍」的政策,是在拔根台灣,不是真正愛台灣,此舉無疑給政府難看,也讓他痛下決定,離開他喜愛的台灣。4.繼續奉獻

他回加拿大後,溫世仁先生打了三十幾通電話勸他,溫先生懇切地對他說:「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馬上面臨的是全球化的挑戰,需要更多的幫助,你不能棄之不顧!」這番話宛若當年趙耀東先生對他的期許,也再度激發起他的使命感,在溫先生資助成立的「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中,他以董事長的職銜,繼續協助台商提昇企業競爭力。5.因勞成疾遇良醫

石博士做事積極認真,體力早已透支,過去一年,突然橫斷性脊椎病變,發病後,他在醫院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出院後,經過親友的介紹,到台灣東勢租屋療養,接受中醫治療。他原先不認識這裡的中醫師,醫師也不認識他,但醫師的許多患者,其中有企業家、公務人員或老師…等,看到他時,都會向醫師詢問﹕「那位先生是石博士嗎?」醫師說﹕「是的」,而幾乎每個問這問題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告訴醫師,我看過石博士的書,或我聽過石博士的演講,石博士對企業界貢獻很大,石博士是一個好人…等等,並請求醫師一定要把他治好。

醫師告訴他,從來沒有一個病患,得到這麼多人的關心與祝福,所以他每天自願到石博士住處治療。石博士過意不去,就告訴醫師:「你太辛苦了、太累了,實在不需要每天來」,醫師告訴他:「你不要客氣,我不是為了你一個人來,因為有太多人期待你可以好起來,所以我也是為了他們的期待而來。我也告訴我的兒子,爸爸每天下班後都會去看石博士,他不是一個做大官的人,而是一個做大事的人,雖然兒子現在還似懂非懂,但我相信他長大之後,就會了解我的意思,家人也支持我這樣做,所以我很歡喜。」

石博士聽了之後,深受感動,他沒有想到二十多年來回到台灣,所做的事情,竟然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不管過去所認識的親朋好友,或患病後新接觸的朋友,大家給了他無比支持的力量抗拒病痛的折磨。6.人生體悟

病中他體悟到﹕「人生是無法計算的,明天會如何,沒有人知道,過去我認為就是盡自己最

大的能力,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更深信,做就對了!不要計較自己付出多少,又能夠得到多少回報,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多麼的有價值。所以當你能夠做些什麼的時候,就盡力去做吧!或許你的起心動念是為了他人,但最後還是會回報到自己身上,換句話說,你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做,因此不用去想回報,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都將得到應得的回報。」

二、王金河醫師

王金河醫師,1916年4月23日生於台南北門鄉,是一處鹽鄉。1931年考進長榮中學,快畢業前,王金河決定皈依上帝,他的人生終於有了信仰。

中學畢業後赴日留學,考上東京醫學專門學校,又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出任日本東京太久保醫院外科醫生,服務兩年。

1943年7月二次世界大戰戰事正熾,因母親病危,在太平洋戰火中趕回鄉照顧親人,自此留在家鄉開業,並以自己的名字開設金河診所。

王金河醫生行醫時也曾被鄉親推舉從政,擔任北門鄉的首屆鄉長,南縣第一、二屆的議員,也曾經因為白色恐怖而蹲過23天的苦牢,為了洗清污衊,出獄後還打了三年官司。有了這段經歷,他決定不問政治,全心投入醫病救人的行業中,在他的80歲退休之時,剛好行醫五十年。

1.烏腳病

烏腳病的學名為壞疽或脫疽,早在1920年即在台灣沿海地區出現,嘉南沿海流行於1950至60年代,尤其1956年後那幾年的病例增多,引起衛生當局和醫學界的重視。

此病俗稱「烏礁蛇」的血管疾病,症狀大多出現於腳部,乾性的會硬化像木炭,濕性的腫脹皮破發出惡臭味,病情嚴重時必須截肢,因此稱為烏腳病。

病人在家人心目中變成累贅,病發劇痛哀嚎不斷,擾人安寧,連鄰居也避之惟恐不及。截肢後得以存活,卻已無法像過去那樣做原來的工作,不管個人和家庭,過得更加困苦。2.免費診所

1960年,台灣基督教芥菜會創辦人美籍孫理蓮女士因疼惜烏腳病患的痛苦,到美國奔走籌募專款,1960—1986年結合她的愛心募款,開設基督芥菜種會北門「憐憫之門」免費診所,邀王金河與有台灣史懷哲之譽的謝緯醫師一同為病患治療烏腳病,傳達愛心。初期診所就設在金河診所會客室,王金河上午為自己診所看診,下午就為烏腳病患醫治。

謝緯是王金河醫生的東京醫專學弟,當時的他,在南投埔里行醫,每周由埔里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看診,再巡迴到北門免費診所為烏腳病患開刀,連續十一年之久。

這段期間,北門免費診所業務由王金河主持,孫理蓮女士負責向美國募款籌資,三人成為早期烏腳病患醫療的鐵三角。

但謝緯醫師在一次的意外中,因為過度疲勞,在往返途中發生車禍與世長辭,享年五十歲。3.醫病也醫心

主持免費診所期間,王金河要求醫護人員以救人濟世的愛心,細心照顧每位患者,他自己不但親自為患者治療敷藥,還不嫌惡臭,細心地挑出患者潰爛處長出的蛆蟲,面不改色。他也常常背著鋸了腿,行動不便的病人去換藥或做禮拜。他的另一半醫生娘毛碧梅,每天為貧困患者準備三餐飲食,毫無怨言。每晚餐後帶領痛苦呻吟的病人唱聖詩、做禱告,讓他們的精神有所寄託,生活能夠平靜下來。4.善行義舉榮耀上帝

當時除了治療患者、截斷殘肢,如遇到有患者往生而家屬無力處理後事時,王金河就協助辦理。從木材行買回木板做棺材,替喪家入殮找墓地,都是自己動手,並親自和醫護人員及教會義工扛著棺木將往生者下葬,就像對待家人一般。因此感動許多病患,紛紛加入北門嶼教會、成為虔敬的上帝子民。5.生活照顧

醫生娘毛碧梅女士體恤貧苦患者,於1963年3月在原址成立「烏腳病患手工藝生產中心」,由她親自負責訓練及經營。讓烏腳病人出院後,能做些手工藝賺點錢補貼家用,不再被視為坐著等死的「無路用人」。

從此,烏腳病患的醫療與技藝訓練及就業輔導結合在一起,免費診所及手工藝中心幾已成為烏腳病患之家。該中心提供手工藝訓練17年間,輔導過許多烏腳病患就業,為他們解決一些癒後的生活問題。因此,王金河醫師被稱為「烏腳病患之父」,而王金河醫師夫人則被稱為「烏腳病患之母」,真是實至名歸。6.引起國內外注意

專心於醫事後的王金河為協助基督教開拓北門嶼教會,帶領神學院及教會人士訪問北門烏腳病患,取得大眾與政府當局對烏腳病的重視。1958年由台大醫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在陳拱北教授的率領,組團至台南學甲、北門及嘉義布袋、義竹四鄉鎮進行調查研究,並於台大外科病房設六個免費病床專門收容烏腳病患。1962年發表研究結果,指烏腳病之病因與飲用地河井的深水有關,係水中含砷量過高所致。因此要遏止烏腳病的發生,居民絕對不能再飲用地下深水。政府亦在1970年頒布「台灣烏腳病防治計畫」,三年後行政院指示成立「烏腳病防治中心」,隸屬省立醫院。1977年在北門興建的「烏腳病防治中心」完成興建,正式接手烏腳病的防治、醫療及復健,烏腳病才逐漸消失而告絕跡。政府的介入,足足比民間的北門免費診所晚了18年。

7.永恆紀念

行醫半世紀的王金河2006年將自己的診所「北門烏腳病診所」捐出,正由台南縣政府整建,縣府將以「王金河醫療歷史紀念館」命名,用來呈現王醫師對家鄉、對苦難患者的愛。

經王金河醫師摸過的「烏腳」,超過三、四千雙。他們夫婦對病患無怨無悔的付出,搏得病患們的信賴與尊敬。在北門大家都尊稱王醫師為金河仙仔,一位病患就說,他真的是上帝派來幫助病患的天使。8.榮譽

王金河曾榮獲海內外醫學榮譽,包括﹕好人好事代表的表揚、北美洲台灣人醫師醫療服務獎、賴和獎、醫師公會貢獻殊偉獎、衛生署二等衛生獎、第七屆終身醫療奉獻獎、2007年5月獲陳總統頒授三等景星勲章,表彰其卓越功績與奉獻、2008年11月12日獲行政院長劉兆玄頒發「社教公益獎」。9.謙虛為懷

醫生娘過世之後,王金河打起精神繼續開業一年,因嘉南沿海在自來水管線帶來烏山頭水庫的淨水之後,不再傳出新的烏腳病例,政府對相關病源防治也有健全的配套措施,金河診所遂於1996年宣告結束,他也離開北門,到台北與女兒、女婿同住。

王金河大半輩子奉獻給烏腳病患,他說感謝上帝、派他為烏腳病患者服務,一切榮耀都歸於神。

這位老醫師今年九十三高齡了。獲選為第七屆醫療奉獻獎的得獎人時,他半是興奮地謙辭說:「佔了別人的名額,真不好意思。」

王金河說:「沒有烏腳病患,我就沒有獲獎的理由;若沒有謝緯醫師的牽成,我也只是個平凡的鄉下醫師。」

認識更多的好人

儒家的倫理觀和人生觀,曾促使古代知識份子產生「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觀念。良相有濟世佐國功能,良醫則慈悲為懷治病救人。

台灣在兩蔣時代,起用了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這類知識份子,他們無私無我,戮力從公,所發揮的濟世佐國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至今仍令人感念。

我們從石滋宜的故事中,看到他對企業的付出,也看到他原先不認識的趙耀東和英業達集團故副董事長溫世仁,對他的信任和期許,希望他犧牲小我,奉獻社會,真是物以類聚、惺惺相惜啊!1.溫世仁

溫世仁於1948年1月21日-2003年12月7日出生台灣台北人,24歲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當他還是研究生時與林百里設計出第一台電腦,並當上「三愛公司」的廠長生產電子計算機、25歲出任金寶公司總經理,因電腦設計與林百里同時獲頒第一屆青年獎章、27歲與葉國一及鄭清和等創立英業達電子公司,主要生產筆記型電腦、36歲任英業達集團總經理、40歲出任英業達副董事長、50歲創設「明日工作室」以實現推廣創作的夢想、2003年12年07日因腦幹出血逝世,享年55歲。

溫世仁出身窮苦,累積了足夠財富後,一心只想回饋社會,他曾告訴好兄弟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我這一生賺這麼多錢,做生意就到五十歲為止,五十歲以後,我要做一件你們都做不到的事,就是把錢花掉,回饋社會。賺三五十億容易,花三五十億卻很難。」此語道出了他為什麼要資助石滋宜,成立的「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的理由。

他曾大力投入公益及出版事業,也寫過武俠小說。其小說《秦時明月》改編為動畫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為了紀念他,其創辦的明日工作室舉辦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

他曾透過英業達公司與黃羊川高職的合作,幫助當地居民,從學校開始使用網路,也和世界接軌。如今,英業達正在那裏興建的150房間的五星級國際會議中心,以及軟體科學園區已經落成啟用。

生前他在大陸推行「千鄉萬才」計畫,倡導以校領鄉,共襄盛舉,協助大陸西部告別貧窮。溫世仁在世時,曾喊出”消失中的台灣海峽”來說明兩岸經濟發展往來頻繁,已逐漸沒有海峽阻擋,他呼籲兩岸要合作,共創雙贏,此聲彷彿至今仍然迴盪耳際。

當年李登輝主政時,因採戒急用忍政策,對他的話充耳不聞,綠色阿扁執政後,更不用說了。

如今馬英九上台,兩岸情勢開始大逆轉,出現了共創雙贏的態勢,南韓媒體也開始用Chinwan一詞,表達對南韓企業造成競爭威脅的憂慮。溫世仁的遠見,此時得到印證。

他是虔誠的基督徒,在公開場合從不避諱表示他的信仰,他曾說:「身為基督徒,我相信生命是出現在舞台的那一刻,死亡和黑暗則是在生命背後襯托光彩的佈景,每一個人都會在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盡力把這個角色做好,就是最精采的演出。」

2.謝緯

有台灣的史懷哲之譽的謝緯醫師行誼,是另一則動人的故事。王金河醫師曾說﹕「沒有烏腳病患,我就沒有獲獎的理由;若沒有謝緯醫師的牽成,我也只是個平凡的鄉下醫師」這句話,此語讓我們也想對謝醫師多認識些。

謝緯醫師出身南投世家,父親謝斌是南投長老教會長老。小時候,台灣還是日據時代,謝緯九歲就讀公學校二年級時,曾從高處摔下,腳受了傷,又患了嚴重的助膜炎,長出膿來非常危急,更因為胸膜穿孔昏厥過去,瀕臨九死一生,父母束手無策之餘,與長老教會牧師吳天賜,徵得小謝緯的同意,四人同心禱告,求上市親自醫他的病,並許諾將此小孩獻給神做器皿,終其一生為主所用。果然,小謝緯的熱度漸退,日漸恢復健康。

長大後謝緯信守與上帝的誓約,獻身作傳道人。台中一中畢業後,他即投考台南神學院。他的一生由此開始,他深深知道他是耶穌基督的門徒,要捨己,背十字架,服從祂。神學院畢業後,再往日本東瀛研究醫學來充實自己,返國後相繼地實現他的諾言。

1949年,謝緯被封立牧師,協助南投教會的牧會工作,同年他參加門諾會舉辦的山地醫療團,經常一天要步行七、八個小時,跋山涉水,穿梭於原始森林中,走崎嶇險惡的山路,吃喝簡省,席地而眠。有時,一天診治數百名以上的病患,備極辛勞。

為充實所學,謝緯曾前往美國賓州大學深造,並在紐約水牛城的布斐洛綜合醫院實習,接受最新的外科醫事訓練。返台後,他在埔里建造了第一所山地醫院,專為山胞義診,分文不取。之後,更在風光明媚的鯉魚潭畔,占地三甲有餘的基督教肺病療養院,當時政府百廢待興,尚無暇顧及山地醫療問題,惟謝緯牧師悲天憫人,憑一己之力救人無數。

1960年,他應孫理蓮之邀加入基督芥菜種會北門「憐憫之門」免費診所,更擴大了他的服務範圍。

由於他熱心助人,被愛護他他的人推舉出任台中中會醫療團第一、二屆主席,1964年成立中督徒醫師聯誼會,成為台中中會醫療團之外圍團體,並擴大成員,包括﹕牙醫師、藥劑師、護士、助產士、及醫事技術人員等。進而以二林為基地,成立醫療中心。同年11月2日改名為二林基督教醫院─這是台灣唯一沒有外力協助,完由本國人自立完成的基督教醫院,他自然地成為二林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1969年2月,在台灣擁有九百多間教會的基督教長老會總會選他為總會議長,這是該會最崇高的職位。

王金河醫師回憶謝緯主持該診所手十年的工作成果時,說:「南投至北門,路程相隔150公里,計程車單程最快也需二小時半,每星期四上午十時半,謝緯醫師便從南投偕一位護士及兩、三位助手,搭乘計程車抵達北門,通常都在下午一時左右到達,主持病患的手術工作。手術患者除烏腳病切除四肢外,尚有列為貧戶的盲腸炎、脫腸、痔瘡....等等。患者每週平均五名上下,有時達十二人之多,固定在星期四開刀。謝緯醫師來時,都先巡迴住院患者及門診患者,然後喝杯荼就走進開刀房,站著工作五、六個鐘頭,往往開刀至夜深人靜,始起回南投,有時抵南投時,已經翌晨一、二點鐘了。他長途的跋涉,在沒有冷暖氣設備的開刀房長時間的工作,尤其在醫療器材不齊全的診所,做這種關乎人命,且克難式的工作,是夠辛苦的。有誰願意且不抱怨呢?謝緯醫師就是願意且不抱怨。一週又一週,有恆不斷的,風雨無阻,毫無報酬,完全犧牲奉獻,默默的工作著,十年一日,嘉惠了940名患者。」 1992年,行政院衛生署和厚生基金會合辦的第二屆醫療貢獻獎頒布時,已逝世22年的謝緯赫然名列其中,榮獲頒特別獎,由其夫人,楊瓊英醫師代表受獎。可見謝緯精神影響之深遠,感召之力量,迄今不墜。3.孫理蓮

孫理蓮女士於1901年1月29日生於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彼略湖畔,就讀馬加勒斯特學院時,認識了一位來自南達科他州農場的同學孫雅各。1924年他們從馬加勒斯特畢業之後,雅各升學普林斯頓神學院,而理蓮教了一年中學後就讀紐約聖經神學院。

1927年孫理蓮26歲,在普林斯頓和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孫雅各牧師結婚,蜜月旅行時,坐船經過太平洋至上海,由福州到台灣的基隆登陸,開始他們的獻身主的生活,他們曾向神祈禱:「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為我們的一生只有一次。」到當時日本統治之殖民地台灣做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師,是神的安排。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孫牧師夫婦因是美國人,全家被迫返美,其後他們又轉赴南美洲英屬圭亞那向土著繼續傳教。

1947年()4月,大戰後第二年,孫雅各夫婦再度正式受派來台。這次孫牧師宣教的目標轉向原住民。他除在神學院教書外,每週末開吉普車進入山區各處傳道,孫牧師是原住民傳道事工的開拓者。牧師娘也入山從事婦女及兒童佈道。

有一天她向孫牧師說:「我不要只是一個宣教師的太太,我要做一個太太宣教師。」孫牧師感慨地向她說:「你可以非正式地做些工作,就是我們其餘的人做不來的。」她就從當時台灣社會最需要的著手,實踐主所吩咐愛的誡命,創設了自己的事業。1951年孫理蓮開始每月一次寄出油印的新聞信,向支持她的加拿大和美國朋友報告,從當初每個月五十封信不斷地增加到幾百、幾千封。到後來採用透印版複印才能順利每月寄出五千封航空和兩萬封平信,向美國和加拿大的基督徒募捐。這項事工在 1954年1月4日 正式以『芥菜種會』名義向美國政府登記立案。

芥菜種會的工作內容包括:兒童青少年事工、醫療事工、職業訓練學校、建堂補助、其他救濟、及海外事工等六大志業,每項都做得有聲有色,基督芥菜種會北門「憐憫之門」免費診所之設置,只是其中善行之一而已。

1983年1月14日孫理蓮宣教師在工作中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壽82歲。與孫雅各牧師同葬於嶺頭台灣神學院教堂邊,為一生愛台灣,提供了典範。

【啟示錄】

1.大愛無國界,大愛是不分省籍與國籍。

2.追求「生命的幸福」的故事,是如此動人。

3.台灣多的是好人,也有許多「愛與付出」的故事,的確沒錯啊!

參考資料

1.史帝芬.波斯特 吉兒.奈馬克著 李淑珺譯,《好人肯定有好報》,天下,2009/01王金河口述 黃宏森採訪整理,《王金河醫師回憶錄》,2009/03

2.莊金國,<烏腳病之父王金河 行醫故事動人心弦>,台灣新聞周刊2007/08/23 第596期 3.石滋宜,<人生意外的回報>,總裁學苑學習電子報 4.陳玉潔,<石滋宜:時刻準備著>,中國網,2005-10-13

5.好學生老闆部落格,<北門白宮,那一段烏腳病的記憶>,2008/01 6.洪樹旺,<烏腳病患之父──王金河醫師愛的故事>,2007/11/30

7.王陽明,《窮得只剩下錢》,橄欖,2008/06

8.陳文茜,<給下一輪的溫世仁>,Date: Sun, 14 Dec 2003 9.姜亦慧專訪,<謝緯>,厚生基金會網站

校园里的好人好事作文 篇8

每天早晨,你总能在教室里看见一个摆放扫帚的忙碌的身影——刘瑾。室外值日生几乎每一天扫完地,总是满不在乎的把扫帚随便丢在后门那儿。因此,早晨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后门那儿的扫帚十分脏乱,而且还没人来整理。虽然刘瑾每天早晨来的会有点晚,但是事后她总会积极的去弥补,履行她劳动委员的义务。

有一天早晨,还是跟以往一样:室外值日生依旧把扫帚随手丢在后门那儿,搞的后门一团糟;刘瑾还是急匆匆的来到学校。刘瑾把目光转移到了后门那儿,摇摇头,叹了口气,起身准备去整理扫帚。只见她先把那些乱摆乱放的扫帚挑出来;再认真地把它们摆放好;并且把畚斗也摆放的整整齐齐。而她的额头上却有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其他同学却若无其事、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不以为然的从她身边走过。我心里想:刘瑾不会嫌烦吗?我自己天天看着都烦。下课后,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刘瑾。可她却这样说:“没办法啊!他们乱摆乱放,总得有人来整理吧,总不能一直让这些扫帚乱下去吧。”听完了刘瑾的话,我的心里不禁对这位认真的、尽职的劳动委员肃然起敬。

每一天早晨,如果后面的扫帚依然乱摆乱放,刘瑾还是会任劳任怨的去整理、去摆放。而我有时也会去帮忙:我会向她递几把扫帚,让她摆放好;有时也会把畚斗整理好。算是帮她分担一些任务吧。她看见我帮助她,也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刘瑾所做的好事也被老师在早会课上表扬了一番,老师是这样说的:“刘瑾同学对班级卫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到她劳动委员的义务,值得表扬!”同学们也向她传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对她为班级做的好事表示鼓励和赞扬。

一城好人 新闻稿 篇9

“今夜,我们向一城好人致敬,用歌声、鲜花和掌声”——昨晚,琴台大剧院座无虚席,首届武汉市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颁奖晚会隆重举行。省市领导、解放军、学生、社区志愿者、护士、环卫工代表等1800多名观众,再次重温感人至深的“武汉故事”,共同向一城好人致敬。

晚会现场,“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3人荣获“功勋市民”称号。

章开沅、李德仁、冯天瑜、杨小玲、董明、桂贤娣、刘继平、毛建东、李冲、王争艳、段逸群、赵瑞泰、何祚欢、孙东林、易勤、刘幼生、黄华、王波18人荣获“模范市民”称号。

长江救援志愿队荣获首届武汉市“模范市民群体”称号。

“犟妈”易勤,多年变卖房产、一家三口蜗居斗室,只因舍不得放弃一群残障孩子;信义兄弟,哥哥走了,弟弟第一件事是还债,今生不欠来生债;长江救援志愿队,不求名不求利,只为救人一命,明知是以命博命,依旧无悔坚守„„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武汉故事”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一座友善之城、信义之城、志愿之城、爱国之城跃然舞台,让全场观众感动不已。

省市领导李鸿忠、阮成发、傅德辉、尹汉宁、曹广晶、范兴元、万勇为获奖者现场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

市领导吴超、胡曙光、胡绪鹍、车延高、朱毅、贾耀斌、张学忙、冯记春、胡志强、龙正才、胡立山、李述永、黄克强、于建海、潘汉生、胡洪春、刘英姿、李传德、江中联、石大鸿、黄卫国、吴勇,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武汉临空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裕江出席颁奖晚会。

昨晚,“一城好人——首届武汉市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颁奖晚会”在琴台大剧院倾情上演,台上700多名演员倾情演绎好人故事,台下原型看得热泪盈眶。我市著名导演、国家一级编导严兵是《一城好人》的总导演,他介绍说,两个小时的演出几乎全部都是“原创”作品,从策划到排演,花费了不止两个月。严兵对武汉晚报记者说,这是首次执导为普通人点赞的文艺晚会,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为江城“好人们”的事迹深深感动,这也让他在创作和导演这部演出时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有一个妈妈,她名叫易勤。十年前,易勤的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里只有两个智障人打杂,8年前,智障孩子一下来了10个,易勤眼睛一热、心一软,收下吧!

善良的意愿如此单纯,现实却一点也不简单。即使年年亏损、月月负债,即使卖掉自家住房,她也要按时发工资。“犟妈”一犟就是八年!

台上:为演“犟妈”专门去过她的工厂

“犟妈”易勤的故事昨天被搬上舞台,武汉人艺编排的情景表演短剧《最好的未来》,再现“犟妈”背后的不易。饰演“犟妈”的是武汉人艺青年演员李莹,人艺去年根据“犟妈”故事创作了一部话剧,昨晚演出的是从中重新截取和编排的一段情景短剧,只有四五分钟,展现“犟妈”和女儿之间为厂里事产生矛盾的对话。

李莹说,起初她和“犟妈”女儿一样,无法理解“犟妈”。但是当她到易勤所经营的公司参观时,当她看到“犟妈”住在十四平米的小房间,每天为厂里操劳,顾不了家庭,她忽然理解了“犟妈”。李莹说:“‘犟妈’身上的犟,是一种坚持,她特别坚强特别善良,扛得住任何压力,浑身充满正能量,这让我们年轻一辈很感动。”

台下:“这个奖我要同我的爱人和女儿分享”

《最好的未来》让坐在台下的“犟妈”易勤泪如雨下。颁奖晚会结束后,第一时间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她讲述了自己的心情。

“演得真的蛮像。”看到台上的那一幕冲突,“犟妈”说,自己百感交集,那是厂子最艰苦的时期,一家三口也是矛盾四起,一边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一边是不能放弃这群孩子,这个倔强的女人内心非常痛苦和煎熬。

“犟妈”说,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新厂今天的样子,让人格外振奋,“看到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晚会结束后的回家路上,“犟妈”易勤和丈夫分享着自己的喜悦,“有人问我今天得的这个奖最想跟谁分享,说实在的,我最想跟我的爱人和女儿分享。军功章上一大半都是他们爷儿俩的功劳。”

台上台下的好人

你们来了,长江救援志愿队!不为名利,不求报答,无论白天夜晚,你们总是自发出现在两江四岸,用你们巡视的双眼,守望,用你们矫健的身姿,站岗。

2014年10月25日晚,三个外地人滑入湍急的江水,奋力挣扎中,三名救援者在岸与江之间划出三道壮美的弧线!

第一个青年被救起,第二个、第三个青年也起死回生,可是,有一个救人的队员却没有上岸„„四天之后,英雄的遗体被找到,那手臂伸向前方的救人姿势,瞬间打湿了人们的双眼。

台上:高高托举起志愿者精神

晚会上,武汉歌舞剧院40多名演员身穿橘色救生服,用气势磅礴的舞蹈生动再现了长江救援志愿队搏击长江,奋勇救人的感人形象,最后舞蹈定格在高高托举的舞者身上,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台下:“我是代表爸爸来领这个奖的”

看着台上荡气回肠的舞蹈《城市英雄》,台下救人英雄的儿子陈思流下了泪水,“我是代表爸爸来领这个奖的,如果他还在,看到我们这个团队如此团结向上,一定会欣慰的。”

队员张建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59岁的他是现任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说,节目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江水”的舞台背景,江水越来越凶险的感觉,就跟他多次跳入长江救人时的感觉是一样,“看得我很激动,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为减少长江溺亡率而努力”。

那是2010年春节前的一天,孙水林雪夜上路,从天津直奔武汉,为的是赶在大年三十之前,给那些跟着他干活的农民工结清工钱。可是,车祸降临,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连夜赶往现场,从遇难车内找出了保存完好的26万元工钱——顾不上哥哥的后事尚没处理,在腊月二十九的凌晨,他赶回了黄陂老家,为乡亲们发工钱!

台上:“信义兄弟”故事感动主演

昨天情景短剧《养命钱》截取了孙东林在哥哥去世后,带着哥哥未完成的心愿,向农民工发放工资的感人片段。这段短短四五分钟的表演,武汉人艺花了一两个月时间精心排练。饰演孙东林的武汉人艺话剧演员王天靖对本报记者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看了很多关于“信义兄弟”的报道和电视采访片段,努力展现孙东林身上的可贵品质。而他自己也要被“信义兄弟”的光芒感染,做有责任心和诚信的人。

台下:孙东林忍不住哭了

“妈,这是您的养命钱,我不能要,一定不能要!”“东林,你忘了你们兄弟俩的约定了吗?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昨晚,短剧《养命钱》引得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看到这一切,这些记忆就在我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有伤心,也有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对责任的认识。”坐在台下的孙东林说,他再次听到母亲的话时,泪水一下子就忍不住掉了下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自己没有让母亲和哥哥失望。

获奖者眼里的“一城好人”

吴天祥:期待武汉好人更多

“下面,有请武汉市首届‘功勋市民’上台领奖。”当主持人念出“吴天祥”这个名字时,全场瞬间爆出热烈的掌声。头发花白的吴天祥走到舞台中间,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获得这项殊荣,吴天祥却说:“我只起了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算得么事呢!我只希望武汉的好人更多。”

赵梓森:这不是一个人的荣誉

荣膺功勋市民,83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说,能够获评功勋市民他非常高兴,但这不是个人荣誉,是和同事共同奋斗的结果。

夏菊花:期待一代胜过一代

著名杂技艺术家、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菊花昨天获得“功勋市民”荣誉称号。她激动地对记者说:“没有想到会获得这个荣誉,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支持和认可,看了这个演出之后,特别感慨,希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一代比一代好!”

赵瑞泰:做好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著名剧作家、武汉戏剧家协会主席赵瑞泰获得了“模范市民”荣誉称号。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他动情地说:“‘模范市民’这个荣誉对我的艺术创作是种鞭策,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我这一辈子得过不少荣誉,但这个奖让我很感动,我对好人的理解是,在文艺战线,首先做好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家要想人民所想,乐人民所乐,写人民所需,与人民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

王争艳:向长江救援志愿队竖起大拇指

昨晚,再次获得殊荣,“好医生”王争艳激动不已,她的激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一城好人”。“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净化,武汉不愧为‘一城好人,道德高地’,我为武汉人自豪!”晚会前,王争艳还专门到后台找到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和陈忠贵的儿子,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你们是我们武汉的英雄,我佩服你们!”

“武汉故事”

打动观众

市民徐桃荣今年67岁,昨晚,在晚会现场观看了这些令人动容的“武汉故事”后,她十分激动:“尤其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义举,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救人一命,这是真正志愿精神。作为社区志愿者的一员,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武汉为社区尽自己的一份力。”

来自武汉市三医院的护士邓艳丽,和30多名同事在前排观看了昨晚的演出,她说:“最震撼的是《国家》这首合唱,曲调优美,恢宏大气,十分感人。王争艳是我们医疗战线的模范,我才参加工作,要多多学习王争艳老师的精神。”

好人好事校园新闻范文 篇10

篇一

所谓“好人主义”,顾名思义就是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虽说听起来仿佛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主义生活、本本分分的做人,但实质上并不是这样。好人主义是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它麻痹人的真假、善恶、美丑之心,目的是讨好卖乖,说到底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在作怪,本质是讨好、得好。好人主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好人主义一害党、二害同志、三害本人,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歹人主义。

如何克服好人主义,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摆正思想。一些同志奉行好人主义,说到底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批评上级,怕得罪领导;批评同级,怕陷入孤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这些同志怕这怕那,唯独不怕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怕丧失共产党员的本色。因此,克服好人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锻炼。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确立这样的观念:宁可“得罪人”,吃“眼前亏”,决不放弃原则,随波逐流。这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

完善制度。克服好人主义,还有一个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问题。要坚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基本方向,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制度,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做到既坚持群众公认,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意发现和保护那些德才素质好、工作作风实、敢抓敢管的干部。在党内绝不能让那些敢于坚持原则、踏实工作的人吃亏,也绝不能让“老好人”占便宜、好人主义有市场。

正确引导。要讲政治,讲党性,提高党员、干部克服好人主义的自觉性。要解决好人主义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党员、干部队伍的问题。好人主义实质是个人主义。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国家公职人员,都要从党性和党的原则出发,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端正判断事物的立场和方向,严肃政治纪律。要敢于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如果把自己的人缘、选票看得比党和人民的利益还重,就谈不上讲政治和讲党性了。

加强民主。要努力营造一个使人们敢讲真话,敢讲实话,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环境。缺乏这样一个环境,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信任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营造一种好的环境。因此,要努力清除封建遗毒,在党内和全社会提倡开诚布公、赤诚相见、披肝沥胆,搞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批评,摆到桌面上来,营造让人当面提意见包括尖锐意见而从容讨论的气氛。对于那些敢于为党和人民利益说真话的人,应该予以表扬和鼓励。有了这样的环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就会轻便起来,拿得起这个武器的人就会逐渐多起来。

篇二

古往今来,“好人”向来都是褒义词,人们也常常把它当做区分坏人的“标尺”,人们都喜欢和好人交朋友,也希望自己被贴上“好人”标签。然而,是不是贴上“好人”标签就是好的呢?

当今社会,不少人奉行一种“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所谓“好人主义”,就是信奉做“事”不如做“人”,做“坏”人不如做“好”人,网络上对这个词语是这样解释的:“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虽说听起来仿佛是与世无争的、本本分分的做人,但实质上并不是这样。好人主义是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它麻痹人的真假、善恶、美丑之心,目的是讨好卖乖,说到底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在作怪。好人主义不好,一害党、二害同志、三害本人,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歹人主义。好人主义的本质是讨好、得好。好人主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可见,虽然不少人奉行此种“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但此种“哲学”的危害也注定了它即使贴上“好人”标签,也不招人待见的命运。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党内切实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表面一片“和气”,背地里“互掐”搞小动作,疏远了同志与同志间的距离,大大影响党内团结;有部分同志喜欢当“好好先生”,只要与自己没有利害冲突,便大放顺水人情,有上级组织来考察,谈话时优点特长一箩筐,问题缺点一笔带过,影响组织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不说,非常不利于对干部的选拔培养。

所以,“好人主义”不好,它是“麻醉剂”,麻痹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立场原则,更是一把“软刀子”,割断党员与党员间良性交流互动,侵蚀党的“肌体”健康,削弱党的战斗力和执政根基。党员干部要敢于在“好人主义”面前说不,勇于接过革命前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剑,明确立场原则,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永葆生机活力。

篇三

针对少数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不敢坚持原则、奉行“好人主义”的现象。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四平八稳当“太平官”。有的有心“栽花”,无意“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包着、护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败坏干部队伍风气,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群众眼中是最重要的形象,不讲原则、不负责任在群众眼中是最可憎的行为。要看到,不得罪歪风邪气,就必定得罪公道正气;不得罪少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就可能得罪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使自己成为得罪组织和人民的人。面对利益关系复杂、矛盾问题凸显,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原则、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局面。

上一篇:高一音乐教案人教版下一篇: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