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个人总结

2024-09-12

五下个人总结(精选5篇)

五下个人总结 篇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尹桂红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初步学会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知道了体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分数知识的教学,加强了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 初步学会了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了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

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系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教学存在的不足

1、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欠缺

《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往往就是学生对于这一知识接受的如何!而现在的小学现行课本常常把基本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基本上不用考虑就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做了,这在学习应用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例如:五年级有男生240人,女生的人数想当于男生的7/8。问:女生有多少人?

对于这道题目,如果是在课堂上的话,有绝大部分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今天老师所教的就是这处知识点,但是,一旦放到题目中去,他们就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却吃不准,就胡乱用乘法或者除法去做。这样倒也有一半的机会做对了。

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弥补,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并不只是纯粹地让学生了解这类题目要怎么做,而是要针对题目让学生了解到底为什么样要这么做,了解思路,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知道怎样去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考方法。

2、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不够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通过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修改自己原定的计划、方案或方法,灵活地运用一般的原理、原则,不固执己见,能够机智地从偏见和谬误中解放出来。

现在虽然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但是学生的理解现解题方法总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与提醒。例如五年级有这样一道题: 某车间计划用8小时生产1200个零件,结果提前3小时就完成了计划的40%,照这样计算,比计划提前几个小时完成任务。

解法一:8-1200÷(1200×40%÷3)=1/2 解法二:8-[1200×(1-40%)÷(1200×40%÷3)+3]=1/2 解法三:8-1÷(40%÷3)=1/2 解法四:8-3÷40%=1/2

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基本上只会给出第一、二种解法,第三、四种解法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较多的数学老师认为学生能给出一、二两种解法已经不错了,所以对于另外两种解法也就不提了。但是,人认为作为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及时提示学生一下,让他们换一个角度想想看,也可以提醒学生把问题简单化“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一来,既让学生了解到另一种解题方法又让他们明白可以换一个角度把问题简单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自己来改编题目,扩大他们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解决问题。

三、改进的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例如,我班的陈鹏同学刚开学的两个月里不安心学习上课走神、说话,下课就往外跑不打铃不回班,经常被拖欠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同其家长联系共同做他的思想工作,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他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现在陈鹏同学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其他的毛病相对就减少了。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德育工作总结.五下 篇2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德育工作,要说的很多,要总结的也有很多。

一、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1、针对三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学习雷锋”征文比赛活动。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尤其是陈淼同学的文章深受同学的好评。

围绕班会主题《安全在我心中》,进行了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的全面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和教育,对现代孩子的安全意识淡薄现象和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做出了教育。在班会上我给他们讲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和邱少云的故事,但通过我的讲解、教育,以及结合同学们日常各种浪费现象的教育及不文明的行为的说明,学生终于明白了勤俭节约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另外,三月份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除活动。由于囤积了一冬天的雪,现在逢春又化了,所以清扫起来很困难。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少,分担区的面积又大,落叶粘在湿地上,扫都扫不掉,但学生们并没有怨言,而是齐心协力的把扫除任物完成的很好。

2、针对四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爱家、爱城、爱卫生”的专题班会活动。主要针对这个月的大扫除情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整洁的环境,讲究卫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体会到环境保护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同学们在征文中写出了劳动后的快乐感受,整洁的环境带给自己的快乐心情。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突出,收效很大。

围绕队会主题《我和我的祖国》,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的教育,把爱国的意义和做法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爱国意识、爱国思想、爱国行动进行了规范和教育。学生终于明白了心中有祖国,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根据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的安排,在班级内进行了《法律伴我行》的手抄报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进行了手抄报的创作,创作的形式多样,版面设计科学美观,内容广,容量大,手抄报上的法律知识非常适合学生们学习,并评选出了五名优秀的创作者,分别是周仲尧、李响、陈爽、刘莹、孙佳欣。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创作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与锻炼,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针对五月份的活动安排,举行了“读经典、谈体会”的班级读书活动。活动做到了全员参与,虽然有很多同学他们的感悟数量上很少,内容上不乏空洞,但参与了,就是好的,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有好的发展。

围绕队会主题《养成道德好习惯》,进行了一次行为习惯、遵

守规范的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衣着、标志佩戴、语言表现进行了教育;对学生浪费粮食,乱花钱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是一滴汗珠摔八瓣才换来的,教育学生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学生感恩从节约开始,很好的落实了本次队会的主题,实现了教育意义。

成功进行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诵读比赛。在赛前,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声音素质对他们进行声音分析,而后进行“量身定制”的选择诵读稿,并进行跟踪指导,力图使每一个参赛的同学都能诵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4、围绕班会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教导学生感恩是人生善的体现,对一切有恩与自己,有帮助与自己的人和事要心存感激,在感恩的同时,要认真学习、遵守规范的教育,把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对现代孩子的衣着、标志佩戴、语言表现进行了教育;对学生浪费粮食,乱花钱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是一滴汗珠摔八瓣才换来的,教育学生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学生感恩从节约开始,很好的落实了本次队会的主题,实现了教育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

1、这学期我的学生进步很大很明显,为人处世似乎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也都能够做到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有了这样的思

想,自然就会有好的回报。

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与坚持下,我们班连续四次被评为校“纪律卫生文明中队”,这样的荣誉得来不易,也证实了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

2、由于我一直都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平培养,尤其是积累经典诗文方面,所以我的学生也表现不俗,在校级的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诵读比赛中,我班的周仲尧同学以优美而低沉,激情而催人警醒的基调诵出了《岳阳楼记》的精髓,也一举夺得了个人成绩的第二名。同时邹天浩和陈爽的表现也非常不俗,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又以总成绩第一夺得了班集体诵读第一名。这对我班同学是个非常大的激励和鼓励,相信在下一次的类似活动中,我们班会收获更多!

五下语文备课 篇3

(十)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教材分析:

1、认真观察课本第1页插图,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认真观察课本第2~3页插图,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并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能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

教学难点: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并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让学生了解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小事例的出示,进一步感知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以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设计意图】:看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清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自主修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使用修改符

(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 2.学校: 3.校外:

【设计意图】:通过细分,让学生感受语文无处不在!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感知。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设计意图】:细交流、深感悟。

三、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的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四、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

① 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 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③校外学语文。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2.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板书设计: 多种渠道学语文

1、家中:

2、学校:

3、校外:

教学反思: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轻快而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巨大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意象明显,语言的跳跃性不大,较为简单浅显,容易诵读理解。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值得关注。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诗歌题材的文章接触较多,但在朗读以及诗歌意境的体会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5、通过对本首诗的学习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当和和韵律美,激发学生对诗歌体裁的兴趣。教学重点:

1、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真正理解诗题的含义。

2、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赏析,感受现代诗语言的精炼,通过个性化的品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对诗歌中一些精炼词语的赏析,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精当以及表情达意的精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总结: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春天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

1.提问: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3.课前大家都预习了,我们来听写一下。4.交流前置性学习第一、二大题。

教师进行补充: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预设答案: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5.试着给这首诗歌分分段,并总结一下段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结构特点:文章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通过理清诗歌脉络,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指导写字 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思考: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

板书设计: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首尾呼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细读品味 1.出示第一小节。(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学习2——7小节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学生讨论得出: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一找描写植树前与植树后的词语或诗句。从这些词语、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预设:小鸟抖动双翼,来这里搭窝筑巢。(生动有趣)第六小节(拟人手法)、第三小节(拟人、对比手法)

(5)仿照第5、6小节的写法,完成生成性学习第二大题第2小题。3.学习第8小节(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3)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及语句,为学生更好地朗读以及背诵诗歌奠定基础。】

三、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四、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2.小组轻声背。3.配乐齐诵。

五、课堂总结

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中本课当堂小测试题。

六、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用上以下词语,写一段话。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课后反思:

2《暖流》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暖流》 教材分析:

寒冬时节,南开大学校园里却涌动着一股暖流,原来是前来天津视察的国家主席江泽民给师生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课文《暖流》将把你带入到那令人激动的场景里。文章讲的是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学生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学情分析:

课文中所说的这一故事发生在1994年,学生对于自己出生前的事情,基本没有了解,对于国家领导人与大学生之间浓浓的关怀之情,也没有体会,因此在教学时,将重点围绕暖流展开教学。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课前大家通过查字典理解“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那指的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前置性学习第三大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1节,思考: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师生员工们会这么激动? 3.读出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暖流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课后反思: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细读第2—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的什么地方?主要做了什么?(2)江主席是怎样对王辉进行“考试”的?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第4—6自然段,体会江主席是怎样问的,王辉又是怎么回答的。

思考,在与江主席交流的过程中,王辉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江主席的平易,让王辉消除一开始的紧张,害怕,变得放松】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理解“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等。

“江主席走到阅览室的尽头,„„然后满意地离开了阅览室。”

有感情地朗读,找出描写江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指导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语气。“和蔼地问”“高兴地说”“激动地说”(指名读,相机评价指导)

4.从课文中你感觉江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平易近人体现在哪些地方?他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分组朗读,说感受。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找心眼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一想“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总结

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本课的课堂一得。

六、作业

1.把《水调歌头·中秋》找出来读一读,最好能并背下来。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2 暖 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课后反思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轻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搜集本班学生春游时的照片 搜集冰心资料 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行了几节课的自主学习,对于自主学习程已经有所了解,需要进一步巩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能不能改成“捡”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预习,当堂检测,组长批改。

2.结合自主学习报告单,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浑身解数 成千盈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2.按作者游览路线,小组推荐同学起来汇报分段。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段以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描写了什么?小组讨论,完成报告单生成性学习第二大题,推荐汇报。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小组选出说得最好的同学表达: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2.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深朗读、深感悟。】

(1)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汇报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2)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4.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小组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3)小组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练习

自主学习报告单课堂一得。

五、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六、作业布置。1.背诵5-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板书设计: 2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冰心)

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4《早》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早》

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感受对腊梅花的赞美,感悟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具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三味书屋、鲁迅的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对鲁迅了解得不多,对那个时代的精神也不能感同身受,因此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讲解,辅以鲁迅的作品补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4早,生齐读课题。

3.教师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检查预习1.指名提醒易错字。2.当堂完成多音字组词,同位互换批改。3.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报告单前置性学习内容。

4.小组根据三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汇报交流。5.课前查过哪些资料?指名交流。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3.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2.提出难写的字。3.师指导书写。4.生临写。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1)小组交流,画出三味书屋的陈设图,并试着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一下。(2)小组推荐人选进行班级交流。

过渡:除了看到三味书屋的陈设,作者还闻到了一股清香,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方位词,感受三味书屋的陈设。】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小组内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2.理解: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小组中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推荐表达。

引导: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3.出示: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设计意图:通过读和悟的过程,感悟鲁迅的人格魅力。】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练习: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课堂一得。板书设计: 3 早

鲁迅 三味书屋

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刻早字:时时早 事事早 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重点词句的意思,并想象描述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得熏陶。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具有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提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文章后,能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搜集古诗背景资料以及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生字的学习

1.请小组汇报生字词语的学习,交流自主报告单前置性学习内容。2.听写重点字词,同桌批改,涂星。

二、学习古诗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解诗题,知诗人。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抓字眼,晓诗意)A介绍第一首诗意。

①小组介绍古诗每一句的意思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意与“大”相对,这引申为“轻轻” ③ 教师重点关注“扣”“怜”“屐齿”等词语的意思。④解释全诗。指名完整地说说诗意。B小组介绍第二首诗意

①小组介绍古诗中每一句的意思

② 师点拨篱落: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走:跑急走:快跑 ③ 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没形成树荫?”。④ 解释全诗。指名完整地说说诗意。5.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当堂反馈

1.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的课堂一得。2.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指名背诵古诗。

二、探究体验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春天的人物和事物,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1.小组交流两首诗中的动静描写。2.小组汇报交流。

两首诗中的动静描写,哪部分最精彩?有什么理由? 3.学生在讨论。4.小组汇报交流。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选一首古诗,将你想象的内容描写下来,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动态、静态

五下研说教材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今天我说的教材

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纵横联系说课标、立体整合说教材、落实目标说建议这三方面来研说本册教材。

一、纵横联系说课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形成良好的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一共分四个阶段,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我要说的就是5—6年级目标(第三阶段),新课标对第三阶段明确规定:

(一)(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综合性学习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二)通过对课标的整体解读,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五年级下册的目标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

分钟不少于300字)。

3、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

于25万字。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

5、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

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立体整合说教材

编写特点

(1)教材编排意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更好发挥导学导练功能、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教材结构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3)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1.导语:在每组课文的前面,包括本组主题简介和单元教学目标。

2.课例: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3.回顾与拓展:包含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课外书屋”栏目有时是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和展示台。

4.教材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4)人文性整合祖国灿烂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西部建设艰苦奋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多彩童年《祖父的园子》《童年的水墨画》《我想》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桥》纯真善良心愿《梦想的力量》多姿多彩异域风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彩色的非洲》《与象共舞》

(5)文体语体整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确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一样教师应当相应地进行一些解释。

在本组教材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引入相声这种新的教学题材,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深受教益。

本次研究性报告是《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6)导学导练整合导向(导读)

(7)导学导练整合导学导练(课后题)交流收获(回顾拓展)、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11)口语交际1.手拉手活动5.演课本剧

2.童年趣事6.讨论辩论网络问题

3.劝说7.讲人物故事

4.一件自己感动的事 8.聊热门话题

口语交际让学生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能清楚地讲出见闻,说出想法。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继续提出“讨论”“转述”这两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而且提出了“发言”这一新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中心有条理。

习作编排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应用文、材料作文。

语文综合运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首先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落实目标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独立识字重视写字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达到即使没有字词典情况下,不妨碍阅读的效果。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2)、阅读:词句理解读写结合朗读默读学习浏览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①朗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②默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3)、口语交际:提高质量当众发言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激发欲望修改习惯结合小练笔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明确了这一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5)、综合性学习:制定计划进行交流阅读例文跟踪辅导展示交流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先后开展两项活动,或选择一项:①进行“信息改变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4、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6)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发现搜集积累运用

(7)课本剧表演《半截蜡烛》通过合作的形式,将课文改编成剧本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创造性探究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五下教案 篇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时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前置作业:

1、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都是哪几种?并画一画。

2、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

3、准备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可以摆成什么形状?体积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物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你准备了几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啊?都摆成什么形状了?体积是多少呢?

根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也动手摆。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立方厘米。图下板书:4立方厘米

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学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就含有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课题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摆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长 宽 高 正方体个数 体积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方体4

师: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它们的体积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师巡视。

组织交流,课件出示拼摆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

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

V=abh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³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

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9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

2、长0.5米、宽2.5米、高0.8米

3、棱长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大学生思政实践报告下一篇:人机交互的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