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2024-08-12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共10篇)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1

观《十二生肖》有感

——中国梦.我的梦

江夏区第四中学七(8)班邓杰斯

我有兴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十二生肖》,我随着激动的波流、急切地盼望电影终于开始放影了。哇!原来是成龙演的,开场之前是他去军营,戴着滑轮套装与军方博斗......开始了,一八三零年,英法联军进攻我国清朝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这里的宝物数不胜数、价值连城。却都被那些强盗给掠夺走了,最后又是一把大火。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艺术的绝作,终于轰然倒塌,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些残坦断壁兀立遗址,野蒿荒草随风摇晃,似乎是在向前来“凭吊”的后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罪行。这由此想到了中国梦,这是经过长时间搏斗和战斗换来的富兴中国梦,而延伸成了“我的梦”。梦是浩瀚的大海,随着波涛的荡漾卷卷起伏;是广阔的蓝天,随着温顺的白云慢慢飘动;是高山流水,随着弯曲的小溪慢慢流动;是一望无垠的草原,随着羊群的踱步......成龙扮演的是JC,为领取国际文物贩子苍伦斯巨额奖金,他有一支装备精良而又有实力的盗古队伍。在里面,JC用高科技以及他的智慧及高超的武力,一下子就把价值连城的东西偷走。起初是为了钱财而盗,特别是“十二生肖”最后的四首。在寻宝的过程中,JC爱上了中国文物专家关教授的女儿COCO,并被她国情怀所打动,后来就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最后MP公司决定把“龙首”扔进火山,然

后他冒死一搏,挽回了“龙首”。大家都对JC的爱国情怀感到敬佩。

有很多为了自己国家利益的人,就拿钱学森来说吧,他是“两弹元勋”。钱学森1935年乘船去美国学习他们的科技,他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一定会早日归来为你复兴效劳。”钱学森生学完了技术后,美国再三不准他回国,经过人民政府的谈判,终于让他回国。回国后,钱学森努力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做贡献。他是总工程师,日夜操劳,让中国武器更进一程,这一举动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近了至少二十多年。钱学森不仅为武器方面做了贡献,还在应用力学、航天、工程、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等很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二生肖》是一部爱国大片,激动了我们要为祖国而奋斗、努力。如果一个国家不努力、不奋斗,就会遭到外寇的入侵,后代就会痛不欲生。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让梦想从此启航,让中国梦更加富强,让我的梦更加幸福、美满而成为现实吧。

通迅地址:武以市江夏区第四中学电话:***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2

古人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的这些毕业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我想, 在15年的坚守中, 这些同学精神上是充实的、满足的, 人格是完善的, 他们的人生也是完美的, 正所谓“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该敏锐地抓住难得的教育契机, 结合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 高度凝练、深入发掘“约定无期限”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行动指南, 与我省当前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为学生干部、全体学生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专题培训, 引导广大学生懂得:

第一, 要坚信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正是因为宝元平时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支持, 才赢得了同学们的无私帮助;第二, 要懂得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与同学相处时要谦虚宽容, 工作时要积极主动;第三, 要能够将瞬间感动转化为长久的行动坚持。不要做既容易感动又容易忘却的人, 行动起来, 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优秀大学生的素质;第四, 珍惜当前美好生活, 不怨天尤人, 不贪图安逸, 脚踏实地, 弘扬雷锋精神, 做诚信、感恩、关爱等一切美德的传播者、践行者, 进而早日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者, 用实际行动谱写美好的青春华章。

他们的事迹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保定调研时, 特意前去看望这些可敬的大学毕业生, 并指出“你们用自己的行为, 为全国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你们的事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 我想, 这一先进事迹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德是树人根本, 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事迹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道德的光辉, 因为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起着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这一事迹在社会上的强烈反响, 必将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将认真学习他们的精神, 更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首先, 弘扬主旋律, 给同学们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激昂向上的主旋律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追求的目标, 是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育元素。《约定无期限》的感人之处, 在于它体现的是“爱的传递”。这是一种向善的追求, 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弘扬主旋律,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是我们教育学生、打动学生的“利器”。

其次, 责任牢记心头, 追求不断超越。剧中的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关系, 无疑为我们辅导员队伍树立了榜样。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 肩负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 更重要的, 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严谨治学;学会选择、明辨是非;学会做事、认真负责;学会合作、交流得当;学会做人、适应社会;学会关心、胸怀天下;肩承国运、无私奉献。这既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 创新学生工作思路, 弘扬雷锋精神。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以及不同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不同问题,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充分体现时代性。认真贯彻“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崇德尚义的优秀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雷锋精神, 针对影响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 以互助、诚信、敬老、孝亲为重点, 引导大学生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最后, 以先进典型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次话剧之所以影响力巨大, 原因在于创作者们挖掘到了优秀的典型素材。因此, 作为教师, 在今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善于用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 还要善于把握宣传典型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觉得典型可敬、可亲、可学。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一盏明灯照亮一片天空, 一面旗帜渲染一片春色”的效果。

观看大相扑中国表演有感 篇3

6月初,我有幸与村山富市前首相一起前往北京观看了日本大相扑在北京表演的盛况。此次中国表演得以实现,是日本相扑协会及许许多多日中双方相关人士长年努力的结晶,在此深表敬意。相扑选手们无论是在比赛台上,还是在与中国民众的接触中,都为日中两国人民的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是用语言所表述不尽的。

作为日中友协所不应忘记的是,要明确认识到中方希望通过此项活动向日方传达什么信息,并在日中友协的活动中灵活运用。我们不能满足于说此项活动取得了成功,为加深日中友好作出了贡献等等这样欢庆节日式的评价上。

我认为,中方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中国非常重视促进和强化中日关系,希望把“政冷经热”转化为“政热经热”,希望推动日方的合作。中国政府和民间共同向相扑这项日本的传统国技表示尊重,是希望在高层次上发展日中关系。在一般大众面前演奏日中两国国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阁下等多位党政高官长时间观看表演,足以证明这一点。

大相扑中国表演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项政治活动。

日中友协要认真认识和理解中方发出的信息,并付诸行动。这便是我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思考并整理出的感想。敬请批评指教。

为奴十二年影片观看笔记 篇4

于此同时,轻描淡写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自我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禁让人想去了解那段历史。主人公犹如卧薪尝胆,为了自由和与家人始终坚持没有放弃。同时,我觉得所罗门能回家有以下很重要几点,

学着隐忍,学着坚持不懈,学着逆流而上的心境。永远都心存感恩,心存善良之心,怀有希望,把家人长记于心。技多不压身,所罗门因为自身本领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自己和他人在恶略环境中过的还不错。会一门乐器,或者喜爱音乐,我想所罗门之所以能挺那么久,我想他的小提琴肯定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因为音乐真的能净化心灵。同时我想除了这些所罗门自己所有的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5

历史惊人的巧合,上一次我认真看待一部剧集也是反恐题材,并且依稀已是十多年前的事,记得当时那部叫做《24小时》的剧,每集一个小时时常刚好对应剧中一小时,全剧24集也对应了一天24小时的剧名。同样的,我相信《长安十二时辰》的初衷也应该是总24小时的时长对应长安的十二时辰,导演曹盾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展现好一千多年前长安的一天也是导演最想、最先、最有必要做到的事情。

和陈凯歌《妖猫传》里金碧辉煌的长安不同,《长安十二时辰》重点放在了以普通市井的角度讲述故事,宰相也好、青楼女子也罢导演把他们放在了同一个高度的视角下,以表现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很渺小,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又决定着未来。每一个出场的人物,台词或多或少都在推动剧情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很难让人快进着看的片儿,上一次让我这么害怕错过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的大概还是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原著马伯庸剧本里的历史忠实而又演绎,人物自然不必说亦真亦假,就连局里有很多简单的台词都暗藏玄机,何孚一句:十年内大唐必乱的话,按时间推算大概也就是安史之乱的时代。李必之于李泌、高力士之于郭利士、林九郎之于李林甫、何执正之于贺知章,而元载名字并未演绎,他最后也确实当了大唐的宰相……

第二大亮点在于“细”。本片服饰道具自然都是很有考究的,就连李必头顶上的发簪,别人的横着,他却前后,看着别扭仔细一查,的确符合史实。就算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并无多少研究得人,看着士兵的盔甲都有一种令人信服的严谨。都说想看过去的大唐就得看看现在的日本,这也印证了,片尾字幕中主创人员中有日本名字的出现。

举两个例子,第一次宁王出场的马球赛,从运动员流程的动作,到球撞击木板留下很多的凹槽;以及李必追到徐斌的造纸厂,竹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很是真实,让人产生了大概历史上大唐长安的风貌和剧中并无二致的信服感。

摄影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影视创作元素,毕竟有好的镜头语言是一部好作品的基础保证。曹盾导演丰富的摄影指导经历,绝对是成就《长安》这部好剧的首功,我本人也是因为第一集开始一个两分钟的长镜头入的坑,这个镜头不仅仅“长”而且很有信息量,镜头所营造的氛围能一下子把观众紧紧抓在屏幕前。剧中绝大部分镜头都有着巧妙的设置,每个剪切都能和剧情完美契合。一个主角的特写,由虚到实、有斜到正;很多配角的出场都有不逊于主角的铺垫,这样做值得么,值!

本片最大亮点是应该是神级的跑龙套们。就两大主角而言,雷佳音的表演应该在意料之中,加之角色设定脸谱化表演空间有限,易祥千玺表现略超期待但来日方长。其他每一个有台词的角色设置都很巧妙,无论善恶都异常可爱,剧中都有熠熠闪光,其中我最为喜爱的,大概有:

王思思饰演的青楼女子丁瞳儿,彻底死心,告别爱人的那一段台词,整个人都在发光;

芦芳生饰演的姚汝能,这大概是剧中最为真实的一个人物,善良而圆滑、正直却又胆小、心无大志但又背负家族使命,演员把姚卫率拿捏的恰到好处,十分可爱;

蔡鹭饰演的崔器,单纯而被命运玩弄,演员说话方式以及肢体动作的小设计很巧,也很抢镜。很难想象,他竟是《解救吾先生》中和刘德华一起被绑的小窦,反差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月球一个地球,没弄明白的可以把《解救吾先生》再找出来对比下。

余皑磊饰演的元载,脸作为看着很眼熟,名字不知道的老戏骨,很多片啊剧啊什么的都能见到。演好人一眼即好、演坏人一眼即恶、演个圆滑世故奸邪小人的元载?驾轻就熟。

此外还有,戏份一直在靖安司监牢里的穷酸秀才秦征、老谋深算的郭利士,彭冠英和吕凉演的都让人记忆尤新。

看到目前的29集,我最喜欢第六集,因为这一集张小敬无奈杀死自己的暗桩小艺,那场戏很让人动容,并且本集刚好以小乙的过往作为结尾与结尾字幕完美匹配;也因为这一集有雷佳音难得的复杂感情戏,让我明白雷佳音还是那个熟悉的雷佳音。

剧里那个中国鼓啊,敲得我魂牵梦萦……

说这么多的优点,本剧也不是没有硬伤:

电视剧的通病,剪切。国剧往往不像美剧、英剧、日剧,一集一集拍,一集一集放,电视台、网络平台为了广告,为了每集播放时长肆意的瞎剪,该切不切、该续又断,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观众体验,也是对创作者们的不尊重;

前面20来集是往美剧靠的,故事铺开紧凑、人物出场频繁、大小坑无数,这倒是符合我这种既然要看就认真看的心里,而对那些下了班就不带脑子打算放松一下,边看剧边聊个天、打个牌的人来说多少有些灾难,这大概也是有人差评的原因;

我刚开始看就有人跟我讲,国剧都是虎头蛇尾,别太认真。看到目前29集,前面铺垫的很出彩,中间有那么三四集由撒网开始收鱼的转折的确有些许拖沓,并且败露些许儿女情长的迹象;

动作导演得好好请一个更符合整个剧质感的。举个例子,阎王归来的张小敬虐杀元载带队的右校尉众人的那场戏明显不够残酷凌厉。

目前,《长安十二时辰》更新至29集,评分还在稳步上涨,虽然中间有几集感觉要崩,但庆幸的是后面又稳了下来。如果一个剧集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怀有一个尊重观众的态度,然后让很多像我一样的人,回头去查查历史、查查常识,乐乐呵呵的和别人讨论一下,那大概这个电视剧也就真正的意义非凡了。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6

土路上,有一批身着铁甲冑的士卒走来走去,脸上焦急。不远处的百姓们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晚上的上元节。百姓们丝毫不知,长安可能会发生什么。

铁甲胄们知道。铁甲胄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着长安,守护长安的存在和长安的百姓。

铁甲胄们要能穿越长安城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长安城很大,大家又都是步行,这本就比较费力,但他们还必须穿戴盔甲以保护自己,于是就更辛苦了。

以往电视剧里是不会考虑这么细节的问题的,但《长安十二时辰》着眼点既然分别是长安和十二时辰,那就意味着它需要严格按照唐长安城来布局(尽管观众并不需要记住唐长安城的坊市分布),于是盔甲问题也被要求考虑在内了。

唐甲胄可以参考的文物很少,虽然考古挖掘后墓里的壁画、寺庙里的造像等等都有相关图样,但是又要考虑到日常使用中的灵活性,电视剧就必须在考究和改编中谋求平衡。

事实上,很多朋友在看到《长安十二时辰》里为盔甲这个小细节而呈现出的诚意时,就已经很欣喜了,金属质感的甲胄,古朴厚重的肃穆,而且不仅仅是主要武将,还包括所有的普通士兵。虽然很多观众不见得能清楚知道各种形制的铠甲的来源,但一眼望去便能迅速感受到自己身处长安三载的元月十四日。

这样的铠甲不仅仅蕴藏着灵活和还原,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意识到的问题,那个问题同样指向两个字:长安。

不过那时还是汉长安。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向西进发,年轻人带着使命行走了十三年终于回来了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出发地,长安。这个年轻人叫张骞。

当汉长安城已经消失不见近千年后,在汉长安城东南一段距离处,隋大兴城被建造起来,又过了几十年,李渊将隋大兴城作为新帝国唐的首都,并改称为长安城。

张骞带回给长安的,不仅仅是月氏的只言片语,还有长安以西近千年的交流。

唐甲胄的存在,本身就受到了中亚美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当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和希腊的痕迹在唐也越发明显。

长安有着大量的这些痕迹。

让我们把时空先拉回到五十年前,1970年的一个深夜,西安城南何家村挖掘出一千多件文物,从西汉到唐中期的器物应有尽有,何家村是当年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五十年来,学界为遗宝是谁埋在此地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后来齐东方老师说服了绝大多数人,把结论指向了尚书租庸使刘震,但总归是有一些疑点的。

何家村遗宝不见于史料,这给考古工作加大了难度,却给艺术建构贡献了极大空间。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也构建了一个原因,这在马伯庸原著里是没有的,但是在电视剧里,可以作为整部剧的大背景之一,有考古挖掘作为支撑,既扎实又让观众感到惊喜。

对一些观众来说,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对一些观众来说,不知道这个背景也无伤大雅。

就像很多人也不需要知道主角张小敬和他的小跟班姚汝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张小敬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名字其实出自华阴县尉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那本书里记载说:「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张小敬杀死了杨国忠,推动了历史。

张小敬是什么?

张小敬为什么要杀死杨国忠?

这一切与我们的故事毫不相干,却又息息相关。他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只是一个比普通人稍微不那么普通的人。

张小敬是见过废墟的人。只有见过废墟的人才知道废墟上的那一座座高楼是多么可贵。

张小敬不是天然对这一切就认同的,万年不良帅,能做这个位置,他必须复杂、坚韧、残忍,却又善良。

第六集里,他可以为了从葛老口中获取重要情报而拿自己埋下的暗桩小乙与葛老进行交换。第七集里,他看到哭喊着要殉情的一对男女,给那个口口声声说要寻死的秦郎说着长安的阳光多好啊,西市十字街老马家的那份水盆羊肉多香啊,然后秦郎就立马不想死了。

很多影视作品有戏剧但是忽略了历史,放眼望去比比皆是;极少数影视作品极重视历史而舍弃了戏剧,比如《贞观之治》。《长安十二时辰》有戏剧也有历史,尽管它在某些地方还有一点瑕疵,比如第一集主人公的主动性较弱、没有事件激发,比如为了一些艰涩的台词而忽略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异,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我很感谢这部剧。虽然它没有那么完美,但它给了很多可能性,把历史尽可能和戏剧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张小敬在地下世界的这段戏是全剧高潮之一。人在绝境中表现出的性格是最明显的,所以他敢杀了小乙,所以他知道让那个想死的男人看到阳光,那个男人就会舍下一切。张小敬这样一个没有规矩的人,性格就此展现。张小敬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善良。

张小敬和葛老是不一样的。

地下世界的主人,葛老,是昆仑奴。几百年来,张骞带回给长安的,不只有交流,还有贩卖。

《旧唐书·南蛮传》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我们现如今看到了大量出土的黑人佣,就是昆仑奴在长安存在过的证据,彩绘黑人立俑八十年代出土于郭村唐墓,是其中最出名的之一。

可能来自大食国,也不排除就是从非洲地区直接过来的奇人。总之,昆仑奴,一直在长安的角落,他们不属于长安,却在长安生根发芽,所以他们对长安其实没有感情。

尤其是葛老,自己掌握着地下世界,那么在他眼中,只有交易。

张小敬不一样。张小敬是长安人,也许他曾经天然就认同过长安的存在,但是在旧历十三年的那场战争中,他放弃了很多,也看透了很多。

关于这件事,剧中专门加了一笔,看似无用,却和史料能够得上。

《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十一月丙戌,至兖州岱宗顿。丁亥,致斋于行宫。己丑,日南至,备法驾登山,仗卫罗列岳下百余里。诏行从留于谷口,上与宰臣、礼官升山。庚寅,祀昊天上帝于上坛,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礼毕,藏玉册于封祀坛之石,然后燔柴。燎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

《旧唐书·张说传》记载:「及将东封,授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源乾曜为左丞相兼侍中,盖勒成岱宗,以明宰相佐成王化也。」

历史上的张说,也因此而开始走上下坡路,所以张小敬的背景究竟和这件事还有多大关系,这是可以做戏的地方。

在战争中,张小敬还能留下什么呢?他解构了几乎一切,但其实他总有没有解构掉的东西。所以面对电车难题,是救一长安的百姓,还是保护一个小乙,张小敬不会犹豫。

张小敬没有解构掉人本身。

张小敬会为了长安牺牲小乙。

张小敬是认同长安的,因为长安有龙武军,有右骁卫军,有靖安司,有自上而下的一整套机制,这些机制可以保护像张小敬甚至比张小敬更弱小的人。

所以张小敬认同长安,他的这种认同和李必的认同是不一样的。

李必跟张小敬说了自己的诗,浩浩荡荡,宏大叙事。张小敬回了三个字,听不懂。

李必说,我要做宰相。张小敬没有理他,自己离开。

最后,李必对张小敬说,再做一天不良帅,便再守护一天长安百姓。张小敬同意了,去帮李必办事。

李必是天然就认同长安的。

李必出身贵胄,自有唐起他家就是贵族,他不需要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认同长安,他也不需要有张小敬那样的共情心。他也许冷漠,但他绝不无耻,他的认同来自他祖辈的荣耀,他对长安的认同让他更加高贵。

李必是高贵的,所以他掌握着靖安司,他可以让张小敬和姚汝能为己所用,他可以在史书上留下五千字,而姚汝能和张小敬只能留下一句话。

靖安司是什么?历史上不存在的,但马伯庸设计了它,目的就是为了十二时辰。

长安城很大的,出了承天门一直从北走到南都要半天,更何况故事要穿梭整个长安城。

很多剧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总是默认消息的传递是可以以秒计的,但是既然精确了十二时辰,又明确考虑了长安城,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要么是用来打时间差做戏,要么是想办法解决之。

一方面是李必坐守靖安司,一方面是张小敬在长安城内查案,互相如何传递消息?

望楼。

这样东西是马伯庸的虚构,但在古代并非不可实现的,他仿照摩斯电码在长安城设计了几座望楼,楼上的士卒们会打旗语,靠着旗语可以给临近的望楼传递信息,这样几个来回,现场的人和靖安司的李必之间就能迅速达成沟通。

传播速率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诞生于使用竹简的年代和使用纸张的年代的人们,他们的想法、行为就截然不同。历史走到了故事发生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纸张的广泛使用,而雕版印刷术也还没有开始使用。

长安对纸张的使用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会有大案牍术这样的存在出现,精确到每个户籍的信息都被靖安司记下。

马伯庸使用了这两个跨时代的却又能适用于长安的设计,完成了电子传输和大数据的古代化演变,虽然新奇,但是扎实。

如果一直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设计,那么就不会有事件了,没有事件,那就没有戏剧了。

所以卷宗案牍记载是需要慢慢疏忽的,语焉不详的地方是需要变多的。

原因很简单,对长安不认同的人变多了。

这就是这部剧的背景。

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本剧的内容就是:天然认同长安的李必,和需要靠自己力量来保护长安的张小敬,联手干死了不再认同长安的人。

长安认同,这是一个政治哲学构建。在这个构建里,核心是两个字,长安。

故事刚开始的那一幕,各种文化汇聚长安,各国人马流连长安。这是长安,有容乃大。

除却上文中提及的昆仑奴,道、佛、祆和景在唐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普遍,大唐智藏禅师舍利装具里的佛家思想,米继芬墓志里同时涉及到的祆(父)和景(子)更是表现了文化的交融并蓄。

在剧中,李必是道教,他的发簪是子午簪。而张小敬在抓捕过程中,也见到了祆祠。

这些都是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噱头是十二时辰,核心是长安。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长安城的普通人身上时,我们就会忽略掉宏大叙事。因为只有日常生活,才最能表现出社会文化的形态。

所有宏大的政治经济都发源于此。

只有当长安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长安才会必然成为一种天然的认同。

天然认同的背后呢?

是他们不需要去思考为什么长安能保护自己,是他们不需要去思考长安怎么才能保护自己。

是他们只需要感受到阳光,只需要一份水盆羊肉。

是他们只需要岁月静好。

而这一切岁月静好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张小敬、姚汝能在无数个十二时辰里的奋力拼搏,是无数个铁甲胄们日以继夜地在土路上走来走去。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7

张小敬,有恶而非恶人,讲义而非良善人。李必的理想抱负,他不屑一顾;那些俗世规则在他眼中仿若浮尘,张小敬用自己的一套规则行事。

《长安十二时辰》担得起近年来国产剧人物塑造上的良心之作。张小敬查狼卫不得已入平康坊(当时的烟花场所),平康坊颇有地位的姑娘:“你还是那么怕他”,一句话道出张小敬并非看上去的那般磐石模样,张小敬的弱点后背负的是另外一段故事。看似冷漠无情不为所动,临走叮嘱“窗栏失修,别摔着”又与之前的“不解风情”形成强烈反差。这样一个复杂且有魅力的“登徒子”,也难怪让李必的侍女檀棋,在十二时辰之内就动了恻隐之心,从敌对到吸引再到追随。

而这样复杂叛逆有一定阅历的人,思来想去,真的只有雷佳音能驾驭得了。开篇从死囚牢里拖出来的张小敬,脏臭至极被人毫不掩饰的嫌弃。即便如此,也可以在初见檀棋时,盛气凌人的问话下,懒洋洋的吐出的第一个字:“香”!

不畏生死的大气,久违阳光的喜悦,略带戏谑的调侃,让檀棋一时羞红脸。一个重见天日的死囚,却知晓天下形势,虽话不多,却句句稳准通透,三两句把李必的身份,心思,窘境摸了个八级不离十。

说起李必的选角,着实让人惊喜。如果之前易烊千玺被人记住的标签更多是“顶流”而非“演员”的实力的话,那么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可以不由感慨一句未来可期!李必这个角色也很有挑战。年少成名,心怀大志,步步为营,这个角色沉默寡言却不同于张小敬的狡诈式话少,他是心气高傲,不屑与外人多谈,属于话不投机半句多式的高冷。但这些计谋之后的是谨小慎微的算计,这样的他自然敏感。

演的偏一点,容易有面瘫之嘲,意外的是,易烊千玺在与雷佳音对戏的时候,并未输掉气场,特别是戏中对于二人角色关系的设定,是傲骨天才李必以赦罪之诱哄骗张小敬为己所用,对于驯服这样桀骜不驯的人,易烊千玺将成长环境、地位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的相处拿捏的很稳妥,当然也不排除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与角色有高度相似性,同样的年少成名身负众人期待,三思后行都是他与角色天然融合的必然,与雷佳音这样优秀的演员对戏,也并未输阵。

特别是二人对峙的那场戏,要以精湛的口才,饱读诗书的气场压制住一个死囚犯人为自己效命,即使挨了人称一声“张帅”的张小敬三拳,也依然滔滔不绝的描绘自己当宰相守护天下百姓的雄心壮志,“少年未来可期”这句话用在易烊千玺身上,再合适不过。

除了两大男主的选角外,众多优秀演员的加入,比如韩童生老师,也让这部戏的品质让人很有期待。一些并非眼熟却演技精湛的好演员,全员演技在线飚出来的剧情代入感与情绪感染力,让这部文化底蕴深厚的剧集成功打破圈层。

每一部作品最终呈现和前期制作与观点概念密不可分,这部戏的导演曹盾,众所周知这是一位慢工出细活,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导演。在“追速度”、“追流量”、“追热度”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导演似乎在与主流背驰,但这次充分用时间和观众口碑证明,有实力,独具匠心的导演,才有机会让大众愿意腾出时间细细品。

我很喜欢第2集结尾处张小敬与狼卫打斗追逐戏,没有花里胡哨的炫技,只有拳拳到肉的搏斗,闹市,人群,飞檐走壁的追逐,争分夺秒的刺激,与靖安司的克制隐忍,形成强烈反差,再次将剧情推向了一小波高潮。无论是构图、色调、服装、道具,还是贯穿于剧情中的李白诗词配乐,每一处精致的细节,都在以曹盾的作品风格下,用电影的质感为观众一一呈现。

观看《十二生肖》有感 篇8

榜样4观后感

10月21日晚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节目《榜样》播出,《榜样4》延续了前三季的风格,围绕人物故事,呈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彰显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是广大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是指引全体党员前进和奋斗的“方向盘”。

“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的深藏功名60多年的张富清老英雄,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勇当突击队员,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他就冲锋到哪里、找都到哪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脱贫帮扶工作中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将年仅30岁的年轻生命奉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第一书记”黄文秀……正是他们以计利国家、奉献人民、无私忘我的精神,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他们的精神原点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榜样”人物先进典型其品质最耀眼之处就是永葆一颗赤子之心,对信念坚定不移,对党忠贞不渝,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执著,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忠诚之歌。

学习“榜样”精神,就要学习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激扬奋斗精神,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立足岗位,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学习榜样的品质,就是要学习坚定信念、永葆本色,把忠诚和信念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落实到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守中,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恪守正义的精神气质,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榜样的方法,就是要学习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自警自律。我们要从榜样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把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内化于心,用奋斗与奉献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榜样4观看心得

“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就更是一种政治力量。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系列节目,报道7位优秀共产党员和1个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每位嘉宾都登上“初心台”重读入党志愿书并进行了宣誓。这堂“党课"是指引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星,是以榜样之光照耀民族复兴之路的生动写照。

不忘来路,永葆初心。不论是“忠诚执着,传播真理”的张富清,吃亏书记李连成,还是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或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或是不在乎自身得失的坚持,这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对入党时那份初心的保持,这种对党忠诚的信念是指引他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八位榜样们重读入党志愿书、讲述他们入党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心中有信仰,他们的脚下才有力量。而新时代的我们也更要学习榜样们把坚定信仰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始终这一行为,真正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奋斗目标”这一要求,执着坚守,信仰坚定,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把每个共产党员身体里的“红色基因” 发扬光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新时代的我们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在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果和胜利,在未来,我们将迈向更大的胜利。在未来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我们要以榜样为目标,树立坚定信念,广大党员干部更要车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不能惧怕任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铸造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榜样4观看感悟

为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0月21日晚,我观看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

该节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节目中老英雄张富清的淡泊名利、李连成的“吃亏学”、黄文秀定格的青春、唐真亚20年的水上邮路、嫦娥4号航天人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通过观看《榜样4》,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既让我们受到激励,又让我们可学习他们的做法,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以后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榜样的力量永放光芒。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专题节目中的先进模范、典型事迹,进一步提升了个人对党的认识,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党员的重要职责,树立了要向榜样学习的信念和目标。

榜样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榜样是一本书,为我们指点迷津。《榜样4》节目讲述了一批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是同样奉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不断努力奋斗,忘我工作,不怕牺牲,无怨无悔,无私奉献,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正是因为有无数象张富清同志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才使党的伟大事业蓬勃发展,令今天的中国富有强盛。他们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地为群众服务,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是中建科技徐州公司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

观看结束后,组织座谈交流、互动分享,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榜样看齐,学习先进,凝聚和用好榜样的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榜样身上的高贵品质,将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向榜样看齐,争做优秀党员。”分享观看感受,节目中的党员榜样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我们大家要向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足自身岗位,着力为中建科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榜样观后有感

10月21日晚,观看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榜样4》节目,节目中以最直观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榜样们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特等功臣”张富清;“吃亏书记”李连成;“时代楷模”黄文秀;“抽粪女工”李萌;“羊书记”隋耀达,“船上邮局”唐真亚,“嫦娥四号参研代表叶培建、、孙泽洲、刘适嫦。

其中是李萌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李萌作为八五后北京本地人,本可以在母亲身边工作过上舒适的生活,而她选择了来环卫所抽粪班,臭味和他人的眼光足以使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退却,而李萌不但坚持了下来,并且得到单位和身边亲人、群众的认可,并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十九大代表,她彰显了年轻共产党员该有的精气神,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年轻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

践行初心使命要会吃苦。张富清在转业到偏远地区时说过“我连死都不怕,害怕吃苦?”,每天加班写材料苦不苦?苦;基层脱贫攻坚累不累?累;但和牺牲的革命先烈比起来,我们现在吃的苦算什么。习总书记说过“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识”,吃苦就是在斗争,在斗争中才能成长,只有能吃苦,吃得了苦,才能成为一名能打胜仗的合格干部。

践行初心使命要业务硬。“嫦娥4号”工程意义非凡,科研人员通过高超的技术水平,完成前无古人的月背着陆,开启了探月新篇章。过硬的业务水平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立足本职岗位,吃透政策规定,掌握政策方向,打牢工作功底,把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当成一种习惯。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扎实的积累、更过硬的本领,去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

践行初心使命要亲群众。李萌在刚工作时因别人摊子挡住井盖而发生争执,她通过联系群众,用下班的时间和周围街坊拉近关系,使大家积极配合工作。百姓是我们干部的衣食父母,我们干部都是从老百姓中来的,我们当上干部就是要为群众谋幸福,我们干部要走进群众,成为群众的一份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懂群众所想、不断提高工作中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这是一名好干部的榜样4观后感心得

10月21日晚8时,华亭市委办公楼视频会议室座无虚席,市委全体县级干部及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收看了《榜样4》节目。

老英雄张富清,60年深藏功名,隐居乡里,本色不改,坚持为民服务;大学研究生黄文秀,为了乡亲们的致富,义无反顾走上了扶贫路,牺牲在精准扶贫一线;村支书李连成秉持“一人吃亏换来全村致富”的理念,奉献20年带来全村人大变样;22岁的女青年李萌,“宁愿一人脏,换来千家净”,投身掏粪工的岗位9年;为了航天强国梦,嫦娥四号工程党组织代表们克服无数难关,自主攻关创新,实现了新的跨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忘初心、倾情奉献,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是时代的楷模,以榜样的力量凝聚了新时代的磅礴之势,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为重走新时代长征路指引了方向。

榜样传承奋斗的力量。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老英雄张富清,在战斗中勇往直前,不畏生死,浴血奋斗,以身报国;解放后淡泊名利、甘当公仆、为党奉献。采访中,老英雄说“这里苦,共产党员不来谁来”,“连死都不怕,还怕生活条件苦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争中能够不畏生死,在和平年代更能扎根基层,耐得住清贫,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相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稍有成绩便会自我满足、放松警惕、私欲膨胀,忘记了党的培养,忘记了共产党的奋斗本色,导致贪污腐化,最后沦为人民的敌人,走上不归路。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以奋斗作为青春最明亮的底色,以人民满意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人民不懈奋斗,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榜样传承初心的召唤。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榜样4》中的每一个先进人物,都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显示了共产党的担当。黄文秀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她却脱掉裙子、换下高跟鞋,去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就冲在第一线”海南省保亭县共村第一村支书隋耀达,响应党的号召,走出省直机关的大门,远离父母妻儿,扎根乡间培育特色产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他们坚守初心,以各自的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情怀滋养初心,以公仆的意识践行初心。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党的初心,立足岗位,勇于奉献,甘于担当,向人民学习,牢记党章誓词,终生不渝,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观看十八大有感 篇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或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11月8日至11月14日,共7天。中共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实际出席2268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全国8260万名党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感想一: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自信的强音,给人鼓舞、让人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披荆斩棘、科学发展一往无前。面对“四种考验”,应对“四种危险”,自信更须自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号角已经吹响!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振奋人心、指引方向!

1、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前行

90多年来以来,党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从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再到摸索前行春潮涌动的改革开放。党始终不为艰难所折、不为外力所迫、不为情势所惑,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奋勇前行,勇不退缩。毛泽东、邓小平,接力不曾间断,内心不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30年的变革可以证明、代表的选票可以证明、人民的口碑可以证明!

2、理论自信,矢志不移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历代领导人结合中国实情,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所处时代结合起来、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矢志不移开拓,将伟大理论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实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旗帜指引方向,理论指导行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我们倍加珍惜,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将开创新的篇章!

3、制度自信,锐意改革探索

在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续丰富,一脉相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相继完善,发挥效用,党和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建推进等呈现勃勃生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几多质疑。几十年间,我们自力更生、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尝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汶川地震,举国支援,把温暖和力量传灾区;金融危机,全国携手,从容应对,把冲击和危害最小化……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彰显威力!

感想二:党员干部接地气

十八大代表、广东老省长叶选平说,各级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现象关乎党性,必须高度重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委一把手,不仅自身要具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还要能带出一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干部队伍。

良好的党员干部作风好似枝头的花骨朵儿,想要绚烂绽放、清香怡人,想要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就得植根沃土,不断从大地吸收养分。党员干部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做好人民的好公仆,党事业的践行者。

1、党员干部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之: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于人民群众中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党员干部只有扎根基层接地气,才能真真切切地解民意,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有底气。

2、党员干部接地气,老百姓才能得福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宗旨。党的政策方针都是本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制定的。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切实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才能从政府的政策中得到实惠。

3、党员干部接地气,党的事业才能聚人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以来,为官从政都得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长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深入群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使,情为民所系,党的事业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在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身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感想三: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青年有了期待,对执政党才有信心,这是执政党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国家的前途也才有信心。如果多数人觉得国家的发展跟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无法分享成果,没有共同的利益感觉,国家自然就没有未来。所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因为期待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对未来没有想象的人,会自暴自弃;同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多数人都不觉得自己是改革的受益者,或者看不到受益的希望,网上网下充斥着受害者、受损者、受排斥者的情绪,国家不仅没有未来,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因为“期待”和“梦想”是将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人凝聚起来的力量,都说中国社会已经日益多元和分化,共识已经在贫富差距拉大中撕裂,没有了改革共识。而十八大报告正是努力通过“让每个人有所期待”来凝聚一个国家的共识。人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但在增加收入共同富裕上没有分歧,反腐败上没有异见,追求民主上没有异议,建设法治上也没有不同。人心思改革,人心求变化——这就是共识。如果民众在这些问题上有了共同的期待,人心也就有了凝聚力,改革也就寻找到了共识。

我们一起去期待和实现这个美丽的“中国梦”。这份期待,不是等着外来的恩赐,执政党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有能力自己主宰这个梦想,主宰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感想四: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1、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总是坚持从新时期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新期盼谋划建设和发展,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党。

2、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信念

“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十八大报告通篇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中,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人民利益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更要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近年来,许多地方发生的群众性事件都是因为忽略了当地的人民利益,人民群众不满意而造成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本前提和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放低身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以人民满意作为行事决策的标准。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4、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过去十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信念,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战胜“非典”暴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为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拓展了新的内容,为经济发展与转型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篇章。

观看禁毒影片有感 篇10

蒋顶小学四年级:赵志萱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禁毒教育片——《黑白记忆》,这部教育片讲的是: 有一个叫“默默”的青少年女孩,她的妈妈因为吸毒,变成了疯子,她的爸爸也被捉了。默默开始流浪,认识了林小宇,也认识了一个叫“李通”的人,他们三个人以前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但自从一个叫“黄大刚”的坏蛋和他们认识之后,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阴暗,变得那么可怕,变得那么恐怖。他们都染上了毒品!经过一番的周折,他们终于认清了毒品的真面目,去公安局自首了,最后,黄大刚也被捕获了。我为他们粘染毒品而痛惜,为他们的觉醒而高兴。

毒品,是一个可怕的恶魔,他会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迷恋上他;毒品,是一个阴暗的爬虫,他会让你慢慢地依赖他,最后,让你变成一个面黄肌瘦,全身无力的“魔鬼”;毒品,我们不能靠近!为了明天,远离毒品。请那些吸毒的人们醒悟过来吧!大家都不要再成为毒品的奴卑!

《禁毒影片》观后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何伟

通过观看有关禁毒的电影,使我们对吞噬人类宝贵生命的魔头——毒品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禁毒,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人们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会开始堕落,人格必将扭曲。毒品,不仅残暴地销蚀着人的灵魂,还无情地破坏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防备它,战胜它。那些贩

运毒品的坏人,真的把什么都想到了,他们无孔不入,这让人不寒而栗。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大部分吸毒者都是青少年,他们执迷不悟,甚至认为吸毒是时尚,且全球吸毒者是渐渐增加。有了第一口毒烟就永远没有最后一口了,他们慢慢跌入了幽黑的深渊,当他们觉悟时,已没有悔改的机会。多少人因为吸毒而无家可归,卖儿卖女。

在一部禁毒影片中,有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唱戏很出色。一天,默默回到家,发现她的妈妈躺在沙发上,全身发抖。妈妈让他去吴阿姨那里拿药。默默拿了药后,怕吴阿姨乱来,(因为吴阿姨不会医术)就把吴阿姨开得药拿给医生看,医生看了看,吃惊地问:“孩子,这是哪来的?这不是药,这是毒品,是海洛因!”默默这才知道妈妈在吸毒。回到家,妈妈叫默默把药给她,默默告诉妈妈,那不是药,是毒品!妈妈就抢了默默的书包,(因为药在书包里)妈妈拿出药,吃了。最后,妈妈疯了,爸爸被关进监狱里。从此,默默也开始吸毒烟了。就这样,一个本来美好的家庭被毒品毁了。

生命的价值在于幸福、美好地活着,若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去吸毒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消灭毒品吧!

禁 毒 观 后 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曹翔宇

毒品是一种危害人的毒物,人只需一吃便可上瘾,在戒毒的时候,非常痛苦,一般人都会熬不住去寻找毒品。很多人上瘾毒品都是由朋友介绍而来的,首先朋友会免费尝试,如果你不愿意,朋友就会自己先尝或者说吃一次不会上瘾,而且还能美容,有许多人大概都受不了这样的诱惑,所以人类要禁毒,否则后患无穷!可能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毒品是什么,甚至好奇心强烈的人,把毒品当作其它东西吃了下去,使自己不知不觉得上瘾了。最近又上市了新型毒品麻古、*等。所以,每个人都要了解毒品对人的危害,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防范措施,不可以乱吃别人给的东西,哪怕他是你的朋友,有一句话叫做“人心难测”,我们就要怀着这样的思想拒绝别人送给你的食物。毒品有很多种类,令人很难防范,如果我们做到不乱吃陌生的食物,就不会上瘾毒品了!

禁 毒 观 后 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谢欣慧

通过观看有关禁毒的电影,使我们对吞噬人类宝贵生命的魔头——毒品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禁毒,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人们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会开始堕落,人格必将扭曲。毒品,不仅残暴地销蚀着人的灵魂,还无情地破坏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防备它,战胜它。

那些贩运毒品的坏人,真的把什么都想到了,他们无孔不入,这让人不寒而栗。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大部分吸毒者都是青少年,他们执迷不悟,甚至认为吸毒是时尚,且全球吸毒者是渐渐增加。有了第一口毒烟就永远没有最后一口了,他们慢慢跌入了幽黑的深渊,当他们觉悟时,已没有悔改的机会。多少人因为吸毒而无家可归,卖儿卖女。

在一部禁毒影片中,有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唱戏很出色。一天,默默回到家,发现她的妈妈躺在沙发上,全身发抖。妈妈让他去吴阿姨那里拿药。默默拿了药后,怕吴阿姨乱来,(因为吴阿姨不会医术)就把吴阿姨开得药拿给医生看,医生看了看,吃惊地问:“孩子,这是哪来的?这不是药,这是毒品,是海洛因!”默默这才知道妈妈在吸毒。回到家,妈妈叫默默把药给她,默默告诉妈妈,那不是药,是毒品!妈妈就抢了默默的书包,(因为药在书包里)妈妈拿出药,吃了。最后,妈妈疯了,爸爸被关进监狱里。从此,默默也开始吸毒烟了。就这样,一个本来美好的家庭被毒品毁了。

生命的价值在于幸福、美好地活着,若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去吸毒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消灭毒品吧!

禁 毒 观 后 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张嘉俊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许多的禁毒教育,许许多多的图片、数据让我触目惊心,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带着贪婪的欲望,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曾经以五千年文明而自豪的中华民族,解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

现在,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这一数字已经引起了联合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此外,青少年吸毒不仅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造成家破人亡,亲人为仇,乃至败坏社会风气。所以,毒品理当被人唾弃、遗忘。它会让一个和睦的家庭,充满硝烟的战火;促进一个民族的毁灭。为防止毒品的猖獗,让我们做好准备:禁毒,是每一位小学生应尽的责任!

通过这次活动,我才了解到,毒品是那么的可怕,如果我们的意志不坚强,也许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当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头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鼓励我们去尝试的时候,请多一个心眼,自觉抵制魔鬼的诱惑,否则会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惨重的代价啊!

做为青少年一定要做到洁身自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识破毒品诱惑,坚决抵制毒品的侵略。要慎重交友,不能义气用事,发现朋友吸毒要及时劝阻,当无计可施时就该远离他(她)。

我们应该多参加禁毒活动,让自己彻底地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防毒意识和拒毒信心,加强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优化自己的心态。

“毒品时刻要警惕,吸毒上瘾很容易”,朋友们,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共同努力,一起预防毒品!

禁 毒 观 后 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谢莹

毒品是一种危害人的毒物,人只需一吃便可上瘾,在戒毒的时候,非常痛苦,一般人都会熬不住去寻找毒品。很多人上瘾毒品都是由朋友介绍而来的,首先朋友会免费尝试,如果你不愿意,朋友就会自己先尝或者说吃一次不会上瘾,而且还能美容,有许多人大概都受不了这样的诱惑,所以人类要禁毒,否则后患无穷!可能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毒品是什么,甚至好奇心强烈的人,把毒品当作其它东西吃了下去,使自己不知不觉得上瘾了。最近又上市了新型毒品麻古、*等。所以,每个人都要了解毒品对人的危害,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防范措施,不可以乱吃别人给的东西,哪怕他是你的朋友,有一句话叫做“人心难测”,我们就要怀着这样的思想拒绝别人送给你的食物。毒品有很多种类,令人很难防范,如果我们做到不乱吃陌生的食物,就不会上瘾毒品了!

禁 毒 观 后 感

蒋顶小学四年级:李敏

有一年秋天,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反映我国禁毒的电视片——《中华之剑》,看后我感到十分震惊。片子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副一望无际、姹紫嫣红的罂栗花画面。真令人难以相信,有着如此艳丽花朵的果实——罂栗果,竟是每年都要夺去大约20万人的生命的毒品原料。目前世界上吸毒者有5300万人,我国吸毒者已达5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竟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他,年仅15岁,已经是第三次进戒毒所了。每当毒瘾发作时,他浑身颤抖,涕泪横流,痛苦不堪,用手使劲扯头发,用头猛烈撞墙,吃不下饭,喝不下水,骨瘦如柴,失去了上学的大好时光。另一位年仅18岁的吸毒者想戒毒,用手铐把自己的左手拷在铁床上,仅仅过了一天,她就忍受不了毒性的摧残,竟用菜刀剁下了自己的左手,她不顾一切地跳下楼去找毒品。结果,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个吸毒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变卖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他开始四处行骗,骗不到便偷,偷不到便抢,结果等待他的确是铁窗生涯……

毒品,它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白色恶魔。被毒品像魔鬼一样附身而演出的一幕幕惨痛悲剧何止这三个人!记住吧,吸毒只会引人走向深渊,陷入死亡的。毒品千万沾不得,千万碰不得,它害人!毁家!祸国!禁毒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上一篇:管理年方案项目部下一篇:珙县巡场大庙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