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修坟

2024-10-22

清明节为什么修坟(通用12篇)

清明节为什么修坟 篇1

清明节为什么修坟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为什么修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清明节为什么修坟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现在人们已经把“节”和“气”统称为“节气”。

清明:为“节”,表示天气晴朗,草木开始繁茂的节令。

然而清明又是修坟动土、移骨安葬的时机。比如人体手术,其有一个手术的时机,什么时侯作手术,按医学的观点一定是身体状况,气候、最不容易感染、伤口愈合的时段为手术的时间,而地理也像人体一样,如果破土,也好像在龙脉上动手术,也有一个手术的时机,那为什么清明呢?因为清明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时段,这时间地脉处于流动状态,如果这个时间内破土修坟,那么对地脉造成的伤口就会很快愈合,同时由于地脉处于活跃状态,如同作手术,愈合最快,也是结脉最快的时段,尸骨很快于地脉接合,同时风水也很快就会发挥作用,故我们的先祖将这个节令定为破土修坟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大众节日,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修坟动土不用选择日期,随便什么时间都可以。

所以,古往今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清明就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修坟动土、移骨安葬的时间。

清明节修坟注意事项:

第一:清明节修坟取土一般要求在一百步之外,注意不要掘土太深,会损伤地脉,如果发现坟地周围有下陷、裂痕等一定要修补好,以免会出现灾祸。

第二:有些人会在清明节迁坟,一定要记住——凡是下葬不满一年的新坟是不可以迁葬的。如果一年之内迁葬,则会造成家里有人死亡的.现象发生。

第三:立碑与立向的是很重要的。凡是坟墓都有朝向,因此在坟前立碑定向,如果不立碑容易让后人不知道墓穴的坐山、朝向,造成不一致。新的墓穴与祖宗墓穴不一致叫做背祖脱脉,主后代子孙不孝顺,困难重重,别乡离土,或是人丁渐渐减少。(当然这一点是古书所论,大家也不要过于执着)

清明节修坟立碑口诀:

竖起玉笏朝天开,左龙右虎两边排。

后代子孙大富贵,科甲连登及第来。

山山降下是真龙,乾坤正气旺此中。

诗书传家长荣耀,科科竖起状元旗。

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节上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甚至有人大代

表提出,将清明节也列入法定假日。

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从时间上讲,我们当地流传着“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都是可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工作事业较忙的人为自己找的借口。

传说清明节阴间要开大会,没有子孙的人不能参加。参加大会的人必须举着子孙送的旗子才能入场。因此,现在清明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的坟上插上纸剪的旗子。所以,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应该在清明节之前,而不应该在清明节之后。

清明节当天上坟可以么?可以。但应该早一点,通常应该在早上8点钟之前。不然就失去意义了。

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坟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天有人称“韩氏节”。

据说以前一位皇帝错杀了他的大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深感愧疚,便请道士做法,使全国所有的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的人们给自己祖先敬献的东西,全部转移到韩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坟对你的先祖来说你奉献的东西他收不到。

清明节上坟是一种祭奠先祖体现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时很少去祖先的坟上,借清明节去看一看,在坟头上加点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补一补,的确是件好事情。

但是清明上坟可不要乱动,不能把那些东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齐的石头扔掉,换成漂亮整齐的石块。总的原则是“不要乱动,只加不减”。就是不要轻易乱动祖坟,泥土和石头只增加不要减掉。不好看不整齐的石头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层将其包住。

还有一点,将祖坟修得金碧辉煌并不是件好事情。很多兴旺的家庭因此败落下来。

清明节修坟注意事项

清明节修墓或迁坟大家都需要注意以下风水问题:直接在每年上坟时添上黄土,要圆形,这样一来接天地之灵气,子孙后代就能兴旺发达。

1、风水师勘验祖坟和判断是该原地修坟还是该另寻找一块墓地迁坟或改变朝向;

2、无论是迁坟还是新造坟,破土动工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吉日吉时,这一点很关键。并不能挖出坟窝来以后,停好几天再下葬,以免内堂遭到野生动物的糟蹋,或是遭到风吹雨淋。

3、此外,修坟或迁墓之日,请人帮忙要请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千万不要弄脏内堂(坟穴),比如往内堂中吐痰、仍脏东西、抹鼻涕等等。

4、下葬时不要随便往内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动物,下葬时不要放入桃木制品、朱砂、金属利器、雄黄等辟邪物品,这些东西的磁场都很大,都会影响祖先的居住,给后人带来不好的命运。此外,修墓和迁坟还需避开很多其他风水上的禁忌,每一个风水上的小细节都不可大意,方能真正达到修墓和迁坟的目的。

清明节立碑注意事项

1、立碑的讲究首先来说就是择日,立碑也是讲求吉日的,不能相冲,这为求准确是请懂得风水的师傅帮忙看看,结合家中人的生辰、属相等因素加以运算。在风水择日上,一年当中有个时间段不必择日,其中一个时间段就是清明节前后在坟墓上添土、立碑、栽树等一切阴宅事宜百事不忌,这也是人们把一切阴宅事宜都集中在清明节来处理的的原因。

2、关于立碑的朝向。这项操作十分专业,要根据流水来去的方位、地势高低的方位、坑塘的方位等地理形态用罗盘准确定位。而且要注意的是立碑要和点穴的方向一致,立向有24山向,360分为24份15度,也就是说15度一个山向,而这些都要配合好评,如何立碑的朝向和坟地的穴位山向不相符合的话就很容易对风水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后人的运势、健康。

3、立碑的讲究还要注意石碑的大小。不宜过高过矮,一般低不过腹高不过颈,并非越高大越好。是能够配合坟地而定,一般百姓的墓都不太高大,非比皇帝的陵寝,高大的碑立在穴前,对坟形成逼压之势,反而影响后人的前程,子孙也不旺。墓碑形状,要长方形,要有规有矩,不要太窄太宽。墓碑如果又矮又宽,后人出矮胖之人。而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4、立碑的位置知识,除了位置、大小,立碑的讲究还有位置之说。立碑有前有后,意思是墓碑有立于棺头者,也有立于棺脚者。立于棺头,称阴碑,利人丁延嗣,立于棺脚,利家财。但万需注意,墓碑距坟的距离不要压到棺木,压到棺头,所以在立碑的时候就要测量好尺寸,这是特别重要的,如差了丝毫,压住棺木就会影响后人。导致头疾如头痛呆傻迟钝精神病等,压到棺脚,后人脚疾腿疾。另外,墓碑的地基要坚实,防止日后软陷造成墓碑倾斜,地基要问,否则有、离乡、后人走路、破财之险。

5、立碑的讲究有很多,其中碑文有很多注意事项,这一点一定要了解清楚哦,石碑上一般刻有墓主人的名讳、生于哪年,逝于哪年,而除了这些信息以外还有立碑人(一般是子孙)的名字、立碑日期等,碑刻要一定要是阴刻,即凹刻,不可是凸刻。其次是字数宜过黄道。黄道,源于张陵的道教,与12建除择日一致,据计算,字数总数的个位数为1、2、4、6、7、9者为吉。

再者字体不宜是行书、草书,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楷书。不过这也看各地的风俗和刻碑人的习惯。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贸、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而这些可随自己心意而定。

墓碑立好以后要注意保护,有时间来参拜的时候要注意清理一下碑周边的杂草树木。碑不能歪,落鸟粪要擦净,崩裂了要修补或更换。按照风水的观点,墓碑关乎全家吉凶,相信风水命理的朋友还是注重一下。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立碑的讲究,这地域不同,风俗不一样,也有恐有差别。

清明节为什么修坟 篇2

清明节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前清明节,学校要上课,寄托衰思、缅怀先人这一最传统的清明节习俗,学生参加的机会却并不多。从去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一做法体现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彰显了在清明时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方面的功能。这个节日可以将我们民族重视孝道、心怀感恩、不忘根本的传统美德联系起来,可以让我们每个成人自省自己的德行,同时也是教育下一代的良好契机。

利用清明节假期,我对孩子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了解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诗句已经传颂了千古,绵延到现在,从大人到小孩都知道,可是关于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清明节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我给孩子讲介子推的故事,讲放风筝习俗的由来等,不管他们现在是不是能听明白,但我们做家长的有义务让孩子了解民族的文化精髓,知道应该怎样感念祖先,感恩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二、文明祭祖

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有几个孩子能真正理解“孝”、懂得“孝”呢?清明节是个很好的机会,父母可以把带着孩子去扫墓作为感恩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孩子铭记祖先、怀念亲人,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后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这对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祭奠先人的方式也应有所更新。近几年在过节方面有一股崇洋的风气,很多的洋节日过得太多,也宣扬得太多,这无可厚非。但这种风气冲淡了清明等我国传统节日,对我国传承文化教育是很不利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应该加以保护,但怎么过好这个举国的节假日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想“心祭重于形祭”、“厚养薄祭、文明祭祖”应是我们提倡的风尚。

清明扫墓祭祖,最重要的在于表达心中的悼念之情,而非在于它的形式如何。只要心中浓情未断,哪怕为故人献上一束鲜花,种上一棵亲情树,写上一篇祭文,弹奏一支乐曲,唱上一支歌,我想都能表达对故人的感念和祭奠。假如心中没有这份浓情,形式上搞得再热闹,花的钱财再多,也无法体现扫墓的真正内涵。

如果把那些祭奠时候大操大办的钱用在死者生前,多尽一份孝道,多一些体贴照顾,难道不是更有实际的意义吗?一句话,祭之以丰,不如养之以厚。要让孩子理解悼念祖先的最好做法就是孝敬老人和长辈,要求每一位学生为自家的老人和长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老人眼中的乖孩子。

清明时节,我们要提倡文明祭祖,进行一些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进行一些有利于教育下一代、有利于自己反思的活动,使清明节祭祖真正成为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让我们在清明时节,用心去感恩,将我们的孝心、慈心、仁心与祖先们沟通,去完成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运用祖先们优秀的品德,来完善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建设,不断探索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的精神内涵,并将这个内涵加以发扬光大,是对先人最好的尊重和怀念。

三、生命教育

清明毕竟是个与逝者有关的节日,死亡之类话题对小孩子来说似乎有点沉重,不好理解,好像也不太吉利。所以,不少家庭都会选择对孩子回避“清明”,回避“亡者”的概念,担心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如何以自然的方式诠释生命,如何将死亡教育纳入儿童成长的过程,一直是现代教育界的一大难题。空洞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清明节是生命教育的最好时机。为故去的亲人扫墓,一家人一起回忆祖辈往事……这种浓浓的亲情中,包含着对生命的珍爱,对死亡的坦然。体验生死悲欢阴阳两隔的无奈,更能使孩子珍惜有限的生命。让孩子自然地懂得死亡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对逝去的故人至亲,还有身边所有的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时因为生命短暂脆弱,所以更应该珍惜生命,要利用好时间,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热爱自然

清明节该做些什么? 篇3

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

春节体验的是年味,中秋盼望的是团圆,清明能让你我感悟的又是什么?难道仅仅就是祭祖扫墓?如今的墓区,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尤其是清明节当天,人山人海,磕个头,还真不知道是对着谁的。当你吞吸着冥纸冥币燃起的烟雾,看着扫墓大军你推我搡地挤车赶路,哪里还能静下心来祭祖扫墓?

其实,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自此天气转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它又是节日,是一个缅怀已故亲朋好友的节日。

依我看来,我们的老祖宗比我们更会过清明,他们把清明过得还真有滋有味:除祭祖扫墓外,他们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纪念逝者的同时,似乎更愿意去憧憬未来,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说过去,看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清明节,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清明,是个抒发情感的节日

祭祖扫墓,由来已久,战国时,扫墓之风就十分盛行,到了唐代,唐玄宗下诏定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千年的习俗,自然不可能轻易废去。“文革”期间,不讲人性,别说是扫墓,连坟都给扒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如今,国家定清明为法定节假日,正是顺应了民意。

但清明扫墓,毕竟是一种形式,如实行了海葬,你还怎么扫墓?所以,我们在文明扫墓与错峰扫墓的前提下,也许更应注重借这种现代祭祀的形式来表示对已故之人的尊敬与怀念,来梳理整个家族的历史,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从而让这种形式穿越阴阳两界,搭起一座逝者与生者心灵交流的桥梁。

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在去年的四月初,播出了一档“清明”特别节目,收藏家马未都、历史学家葛剑雄、主持人倪萍等都来了,其中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讲话,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得葛剑雄教授说:“我们民族原来生活在并不太广阔的地方,大都是从中原迁到各地,迁到海外,在迁移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没有忘记先人走过的足迹。这种传承,对大多数人来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记忆,这种记忆的节日传承,最重要的就是清明,因为我们的古人相信他们的先人是永远和他们在一起,先人的灵魂永远会关怀着他们的后人,所以,选择一个春光明媚或细雨霏霏的时节,跟他们的先人交流。祭扫不仅仅是对亲人表达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更重要的是跟先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每当清明我都会想起逝去的亲人,思念最多的是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因为他改变了我的人生。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花费了三十年,1982年又开始主编国家历史地图集。他一直跟我说,我恐怕时间不够了,也许来不及完成,但你们一定要完成。1991年在我最后一次跟他交谈时,他告诉我,人死了不要留下什么东西,所以我死了以后,就把我的骨灰和夫人的骨灰一起撒到海里。同时他又说:我没有多少积蓄,我准备了两万块钱,你看怎么办。我向他建议设立一个基金,他非常高兴。就在那一次交谈以后,他又发病了,再没有恢复说话……我还清楚地记得,1992年除夕的晚上,我到他的病房,他看见我,微笑了一下,已经不能说话了,只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我们就这样坐着,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一旁的录音机里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他爱听的昆曲……先生他没有坟墓,但是他的生命已经融入自然,骨灰已经跟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回忆,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感伤,更多的是情感的寄托。也许对更多人来说,怀念亲人的时候,似乎都是些小事,想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使如此,我相信回忆的过程,会触及我们的灵魂,成就我们的性格,并思考着如何为离去的亲人而好好地活着。

清明,又是个拥抱大地的节日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脱去厚厚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春服,正是出游的大好时光,踏青便成了中国人过清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城里人向往已久的快乐之事,所以,清明,又是个拥抱大地的节日。

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创立了清明这一节日,让你在感悟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同时,去缅怀已故的亲人,在希望中回顾消失,而不是在凄凉中依恋过去。

正因清明外出踏青旅游有祭祀先人之意,所以,与其毫无目的地漫游,不如带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好奇与疑问,带着已故亲人“回去看看”的叮嘱,去祖先们曾经居住、生息和创业的地方,来个寻根旅游。

我们这一代中老年人,人生的曲折太多,我们曾经经历过“有乡不能回”,“有情不能说”的“划清界限的年代”。我父亲14岁来上海当学徒,直到“文革”中去世,由于种种原因,从来没有回过老家。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不能把自己家族的根脉传承好,家史就会在我们手中中断,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我不告诉他,还有谁会告诉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去年,我终于根据父亲文革中写的检查发现了蛛丝马迹,寻根来到了老家。那天,村委会里济济一堂,各方亲属竟然有几十人!在他们身上,我似乎发现了父亲的轮廓,在他们的话语中,我听到了父亲的乡音,尤其在故乡的小饭店里,我又品尝到儿时家中菜肴的味道。

此时,我想到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她是蒙古族人,海峡两岸的隔绝,使她只能听父亲讲故乡的故事,直到四十多岁才圆了回故乡的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昨天,最美妙的,我是在梦中回家,今天,最兴奋的,是能亲手抚摸家乡的山水。我身上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我的姓取自族名“席连勃”的第一个字,“慕容”是译音,本义是大江、大川,所以你们也可以叫我席大江或席大川。故乡是指人生活过的地方,但是内蒙古对我来说,只是我父母的故乡。原乡是我心中的圣地,所以,我爱把故乡称作原乡。当我第一次踏上原乡土地的时候,虽然此前没有来过,但是感觉好像曾经来过这里,就仿佛走在自己梦里一样,我知道,我需要这块土地拥抱我!这不是单纯地与自然亲近,而是带着情感去抚摸家乡的山水,这就是寻根之旅的美妙之处。

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十分恰当地反映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环境和凄凉哀怨的气氛。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人们多在清明这天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那为什么要在清明节上坟扫墓呢?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於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N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N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这天还要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头上。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生来变黄狗。”其实,清明戴柳的风俗起源很早,正如清人富察敦荣的《燕京岁时记》所云:“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被拨契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趸毒。今盖师其遗意也。”

杭州的清明,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是日,倾城上冢,南北两山之间,车马云集,樽酒担食,山家村店,享浚遨游,或张幕籍草,并鲂随波,日暮忘返。”这里描写的既是去上坟又是去春游。

1.清明节祭祀的习俗

2.清明节是几号

3.清明节放假安排几天?

4.今年(2015)清明节是哪天

5.2015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时间表

6.2015清明节假期是什么时候

7.2015(今年)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8.清明节习俗

9.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不能吃发物 篇5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所以,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了。

清明节哪些发物要慎吃

一、蔬菜类:主要发物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二、果品类:主要有桃、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三、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需要强调的是,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四、海鲜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五、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量食用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六、另外,腐乳、菜油、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蚕蛹及葱、蒜、韭菜等都属于发物,这段时间尽量少食用。

判断是否发物的三标准

中医的发物没有明确的定义。所谓“发”,是激发、诱发的意思,发物能够诱发某些疾病或症状。具体来说,食用某种食物,可能原来没病变致病;原来有病的,致旧病复发;在患病过程中,加重病情的,都可以称之为发物。

1、判定一个食物是不是发物,首先要看食物的性味,是否容易诱发疾病或症状:例如感冒中的人并不建议吃鸡肉、鸡蛋等食物,对感冒的人来说,鸡肉、鸡蛋就是发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鸡肉、鸡蛋一定是发物。对于不感冒的人来说,鸡肉、鸡蛋有其富含的营养物质,是日常的营养物,未必是发物。例如羊肉在夏天食用,对于多数人来说,阳气较旺,容易引起上火,就是一种发物。

2、发物还与疾病有关:例如有些人吃虾蟹容易引起过敏症状,对这些人来说,虾蟹就是发物。

3、发物还与个人体质有关:例如雪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滋养降火的水果,但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雪梨性味偏凉,是一种冷积发物。

哪些食物才算是发物呢

1,素体热盛,阴虚火旺的人,不要吃动火发物,如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卤制品、煎炒油炸食物。

2,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的人,不要碰动风发物,如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

3,湿热病、黄疸、淋症、痢疾、带下、疟疾病,不要吃助湿发物,比如大枣、面食、肥肉等等。

4,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水肿的人,不要吃积冷发物,比如冬瓜、四季豆、苋菜、莴笋、柿子等。

5,各种出血性疾病,比如崩漏、痔疮、吐血、咳血、鼻出血、皮下出血、血尿、胃出血等,不要吃动血发物,比如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等。

清明节为什么要画彩蛋 篇6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是:“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而生契”,秦始祖大业也与蛋卵有关:“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把各种禽蛋煮熟,涂上颜色,称“五彩蛋”,把五彩蛋放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明清时期,民间在婚娶、庆寿、得子,满月时,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表示人们对生命和生育的敬畏,同时祈福吉祥如意,人丁兴旺。还有种说法,祭祖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徵“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出人头地。

寒食节,距清明节一两天,又称冷食节,禁烟节,冷节。寒食禁火,熟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食物。踏青游玩,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 民间流传吃了这个时节的煮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传说古代孝感一带,人们都以打鱼为生。因为野外作业,许多人得了头痛病。恰巧神农路过,得知病情,就到处找草药,决心为百姓治病,可惜未果。三月三这天,神农从山上捡来几个野鸡蛋,又挖了些荠菜,煮给人们充饥。神奇的是,许多人吃了荠菜煮的鸡蛋后,头痛竟然消失了。后来,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就延续下来。民间有谚语说,三月初三,荠菜鸡蛋是灵丹。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可究其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吃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于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找一个充分的理由来犒赏一下空空的肚皮,以此点燃起生活的希望。适逢春季,生命复苏,万物化育,于是,民俗事象在生命意蕴和人文意蕴之间有了美好而又适宜的契合

清明,是教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

作家曹文轩曾说过:

“大自然是在告别过程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人类社会也一样。

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

清明,就是这漫漫人生路中,一次告别的必修课。

马东曾在节目上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父亲是突然去世的,接到消息后就立即往家赶,但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整整三年的时间,他在内疚和遗憾的种种情绪中煎熬,迟迟放不下。

三年以后,他在梦中见到了父亲,父亲对他说:

“我今天才真正的走了,很高兴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

马东这才恍然了悟,这话并不是父亲说的,而是他内心深处的自己跟自己说的,“我的潜意识放掉了我自己。”

从那天以后,马东才真正地把自己从这种情绪中解脱出来,接受了父亲离去的事实。

他依然还会去扫墓,依然还会时常怀念,只是他终于想通了,人要一直往前走。

对逝者而言,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

清明节的佛教意义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天法祖,特别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祖先的尊敬,佛教同样注重传统和传承,强调知恩报恩,因此二者渐渐结合在一起,使得清明也成为佛教特别重视的“感恩节”。对祖先的追思哀慕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渴望,每个后辈都希望父母祖先能长期住世,然而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应当在祭拜祖先时充分体现热爱生命的慈悲之心。

佛教主张上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其中之一便是报父母恩,父母辛勤养育儿女,可谓恩重如山,因此儿女对父母应当恭敬爱戴,生养死葬,永存孝思。佛教的孝是大孝,推近及远,推己及人,崇尚“普敬”、“普孝”。佛陀开示敬父母即同敬佛,不孝的恶业也是最大。我们可能受了陌生人的小小帮助便已连声称谢,但是对最亲近的父母,对于无私无我教导我们正信正见从迷到觉的佛菩萨,善知识长期施与我们的大恩大德却视而不见,岂非连最初的重耳也不如?

真正明白了六道轮回因果不虚,就会明白所有未觉悟的众生,都在六道轮回中,累世都曾经互为眷属,这是真实的实相,众生是随着业力而流转。

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之物,死亡只是四大的分散,如同世间任何物品都是因缘和合之相,终究会有坏去的时候,但是魂识不灭,未觉悟的众生依然会随各自的业力继续六道轮转,这是因果规律,因此佛教不但不主张以物品殉葬,更教导众生在人死之后,不可用贵重的棺木、不可穿高价的衣服、不可动用过多的人力与物力;应该换上日常所穿的干净旧衣服,将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给贫苦人家,应该多做放生诵经、布施贫穷及供奉三宝的善行。唯有如此,在世过世的有缘众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益处。

清明节有什么讲究 篇7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拍照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5、身体不佳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6、坟头长草必须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

清明节意义

祭烈士先祖

爸妈可以提前问询下各个陵园的规定,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带孩子去扫一扫墓,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或是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之情。

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已逝生命的尊敬敬仰和追思怀念。相信在祭奠中,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懂得敬畏生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踏青放纸鸢,迎风祈好运

除了缅怀先祖,清明自古就有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习俗。确实,春季万物复苏,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当风筝飞上天,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还有利于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孩子视力的目的。

古人把纸鸢放上蓝天后,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寓意这些断了线的风筝能带着病痛和灾难远去,并给自己带来好运。

做清明团子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团子”是我国江南地区在寒食节制作的特色习俗美食。宝爸宝妈可以提前采摘或网购一些艾草,亲手自作“清明团子”;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1、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2、踏青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3、鬼节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介绍 篇8

清明节的由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习俗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唐代时球内充气。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至今我们叫足球。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属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草木吐绿的时节。悼念之后当仰起头迈向未来,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人们在寒食之时,祭祀哀思;寒食之后,就出去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几枝柳,看它日后成荫。而且在寒食之时,偶尔会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烧掉了;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补上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碰鸡蛋

每到清明,总有几个小朋友愿意碰鸡蛋,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因为不能吃热食,所以这个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

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清明养生食疗

清明时节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利肝。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篇9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1.清明节的由来

2.清明节荡秋千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3.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4.清明节的由来习俗

5.清明节的由来作文

6.清明节的由来样本

7.清明节的由来100字

8.清明节的由来介绍

9.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清明节去丽江穿什么 篇10

丽江四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丽江四月每日气候

那么看到天气情况后,游人们应该怎么穿衣呢?

丽江清明节平均温度是8℃ - 19℃,

白天平均2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8℃,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丽江四月为旱季,降水非常少,建议多补充水分。

清明节去丽江旅游穿衣,清明节期间的丽江气温还是蛮舒适的,基本上白天都是在20几度,就是早晚温度比较低一点,不过一件t恤加一间外套也足够了,丽江游一雨成秋的说法,如果下雨是会比较冷一点,最好是备一件厚一点的外套了清明节去丽江旅游穿衣,去丽江旅游鞋子的选择必须讲究。购买时要注意,脚尖和脚后跟的强度要适中,应有防滑条纹;试穿时,脚尖最好能自由活动。长时间的步行会使脚部肿胀,所以出游的鞋一定要比平时穿的鞋子大一号。最好平底鞋为佳,便于行走的鞋子,一般的旅游鞋也是可以的。

清明节去丽江玩什么?

在丽江,三月的风已轻柔入水,太阳每天都是好的。有人开玩笑说“丽江的好在于它的阳光本该收费,却如此慷慨的全部免费。”可见在丽江,不抽出一个下午,好好晒晒太阳犒赏一下自己,有点说不过去。丽江晒太阳的地方有很多,随便找个台阶,坐下来、随便找个水边,坐下来,阳光就会暖暖的落在身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时节,老一辈的人都要组织家人到已故者的亲人坟墓上上坟,以祭奠逝者,悼念他们。清明为逝者扫墓,清明外出踏青。除了扫墓之外,踏青,可以理解为生者不忘逝者,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静默地释放自己对生者的坏念。扫墓之余,到哪里去踏青,寻一处美丽安静的地方,细数自己的亲人的思念?来丽江吧,宝贝,这里的油菜花开的正美。

丽江三月盛开的美丽的油菜花

油菜花盛开

丽江的油菜花田分布在从束河到拉市海的路上,路两旁都是大片的油菜花,非常漂亮。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开成一片黄色的花海,花海随风起舞,站在油菜花中间,让花海包围,让花枝随风轻抚你的全身。仰着头,看着蓝蓝的天空,思念着心中不忘的故人,默念对他的思念,告诉他你最近的生活,让风儿帮你传话,让花儿告诉他你对他的思念。然后,拍下这些美丽的风景,带回去。

蓝天,白云,黄花。

丽江赏油菜花宝典:

清明节扫墓有什么意义 篇11

若是祖先无德,怠于承先启后,后人就只能活在不方便,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中。尤其,祖先不但传端正的身相给我们,更传正心给我们;此德此恩更是大如昊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感恩祖德,不忘祖德;一方面要将此祖德正心流布下去。

例如:若有人的祖先由于为人老实,从不说人是非,从未行淫为恶,所以到了这一代富厚丰盛,子孙科甲连绵。则这一代的子孙在富厚之余,自要不断地缅怀祖先心行老实,口德身行清净的庇荫,并将此受庇荫的因果详情向子孙传述下去,期望子孙也如此有德,而继续富厚下去。

清明节主要活动是什么 篇12

2、艾粄。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

3、馓子。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

4、暖菇包。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

5、子推馍。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

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获悉: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法定节假日及其连休日,实行高速路免费通行政策。

所以,清明节高速是免费的,免费时间为4月3日0:00-4月5日24:00。

清明的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

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浣溪沙·春情

宋·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上一篇:初中常见短语总结下一篇:应聘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