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爱老人的调查报告

2024-08-31

关于关爱老人的调查报告(共12篇)

关于关爱老人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关爱老人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孤单老人处上升趋势,现如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的痛。当越来越多的儿女为了生活四处奔波,顾不上到父母面前嘘寒问暖,当越来越多的父母独守空巢,静静守候远方的儿女如候鸟般归来,有谁知道空巢老人的所思所想?有谁牵挂空巢老人的生活冷暖?基于此,我们以金华市的沙畈乡的空巢老人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发放问卷调查、采访笔录以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目的是为了了解沙畈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随机抽取沙畈乡常住人口中的≥60岁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患病率高,患1种以上疾病者占87.1%,患4种以上疾病者占23.63%;干部在老年人群中患病比例最高。结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文化程度对

空巢老人患病影响非常明显,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高。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合理的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健康老龄化很有必要。同时希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帮助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的实际困难,为构建人文和谐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沙畈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调查

空巢老人”的真正定义,指年龄在60岁以上、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而在农村,许多老人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也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沙畈水库位于金华江支流白沙溪上,坝址距金华城区约50公里。沙畈水库是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被省、市领导誉为“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低成本”。沙畈水库的建成为金华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造福金华人民的水利工程。那里流淌着金华市区几十万人用的源头活水。白沙溪在群山之间一路欢腾,经过沙畈水库、金兰水库,最终流进千家万户,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因

为给几十万人口提供饮用水源,沙畈人作出了不少的牺牲。但是如此优越的旅游资源,在这如此世外桃源,原本以为社会经济会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但是什么使沙畈村的经济面临着威胁呢?什么又使当地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呢?沙畈乡有186平方公里,32个行政村,4365户、1.36万人口,拥有山林面积28万亩,农田面积仅有5660亩,是个以林业为主产的纯山乡,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04亿元,人均收入1840元,处于贫困状况。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地区输入的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出现了很多“打工村”,如此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如此大的劳务输入比例,造成金华沙畈乡 “空巢老人”特殊群体的产生以及急剧增加。那些生活在经济贫困地区,生活上无物质保证的老人来说,病痛是他们丧失生活信心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问题,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专程来到了金华沙畈乡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收回130份,通过对资料的整合,发现在沙畈乡常住人口中的≥60岁空巢老人中有80%以上的空病。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择金华市沙畈乡(包括周村、赛畈村、乌云村等村)的人口中的60岁以及以上的独居或配偶同居的空巢老人,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空巢老人男68例,女62例;60~69岁38例,70~79岁50例,≥80岁42例;文化程度:文盲80例,小学25例,初中19例,高中以上6例;职业:干部(包括军人、教师等)30例,工人32例,农民51例,其他(零时工等)17例。

2、调查方法 调查表参考国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对金华沙畈乡年龄≥60岁的空巢老人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涉及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居住状况、参加活动等。以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15名支教队员到每户老人家中进行实地调查。

3、统计方法 发出问卷150份,通过当地的孩子翻译或问答的方式记下答案或直接将问卷交给老人填写,除去不足60岁以及填写不完整的20份,得有效

问卷130份,回收率86.67%,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全面分析。三:沙畈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问题分析

1、沙畈乡空巢老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排位(从患病的频率降次排位):高血压、骨关节炎、耳聋、眼疾(白内障)、冠心病、糖尿病、偏瘫、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睡眠障碍、排尿问题、哮喘等。

2、不同年龄、性别的空巢老人患病状况:被调查的130个空巢老人中,慢性病患病率高达101个 77.69 % ,患有一种慢性病的达43 个 42.57%,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的29个 28.71%, 同时患有3种以上疾病的14个 13.86%,同时患有四种疾病以上的15 个 14.85%。60~69岁患病为32个 31.68%,70~79 岁患病为47个 46.53 %,80岁以上患病为22个 21.78%。男性患病为46个 45.54 %,女性患病为55 54.46 %。

3、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空巢老人的患病状况: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组中,患病者分别为24个 23.76%,13个 12.87 %、27个 26.72%,34个 33.66%,3个 2.97 %。高中、文盲、初中学历的空巢老人患病者较多、小学次之、大专以上学历者最少。

4、不同职业的空巢老人患病状况:干部、工人、农民、其他职业中,患病者分别为35个 34.65%,30个? 29.70%,19 个 18.81%,17 个 16.83%,干部(包括教师、军人等),患病者最多,工人次之,农民患病者最少。

四: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在沙畈乡尤其是慢性病病患率明显增高,可能与老年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心理抑郁苦闷不能及时向子女倾诉,导致躯体有病不能及时就医,耽误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关,城乡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病率均居首位,骨关节炎居第2位,老年性耳聋排第3位。

本调查显示,女性老年人患病率高于男性,她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显著差于男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就业率低,经济不独立及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差等有关。本调查显示干部的患病率最高,可能与干部从事脑力劳动、压力大、生

活节奏变化快、缺乏必要的运动有关;农民的患病率最低,是由于他们经常进行耐力训练的体力劳动,生活节奏均衡,表明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有益于健康。此外,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综合健康相对高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这可能与文化素质较低导致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健康行为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社区应采取干预措施,根据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建立档案,社区卫生保健站的医护人员在空巢老人家属的配合下,针对老人的健康问题,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体检、心理调整,建立全面照顾体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健康老龄化。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人:学习“养生之道”

对于老人来说,生理上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是正常的,凡人都有生老病死,因此老人的心态尤其重要。空巢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若能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挥主动性,丰富老年生活,从而克服老年抑郁,提高自身免疫力,即所谓“养生之道”。

(二)子女:关爱父母,定期联系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成家立业后要常与父母联系,关心父母身体状况,给以安慰。若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可送老人去养老院,同时常去看望,定期联系。对老人来说,和许多同龄人共处一室,有助于缓解孤独感。

(三)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思想引导

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应该顾及社会各个层面,建立各种保障机制,使老人得到更舒心的照顾,仅仅靠一纸规定命令,并不能使农民信服,而要付诸实践,落实到各乡镇各村委,平衡空巢老人与城市的落差,为农村空巢老人做好生活安排和思想准备。

(四)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的帮助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或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社区为单位,掌握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方便志愿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最关爱老人的穴位 篇2

养是生养、养护的意思;老与少、小相对,长者为尊。中医认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故名养老。养老穴属于小肠经脉的穴道,而小肠的功能是吸收水谷所化之精气供养全身,因而此穴可以治疗目视不明、耳闭不闻、肩臂疼痛、手脚不能自如等老年病,是供养老人、调治老年人疾病的重要穴位。

怎样才能找准养老穴呢?手背朝上,以此状态观察手腕的外侧,可以肉眼看到骨骼突出部分,医学上称为尺骨小头。手指触摸尺骨小头顶部,隐约可摸到裂缝,养老穴就在裂缝中。还有一种取穴方法,我们把一只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另一只手的食指点在手腕尺骨小头上,然后掌心翻向胸部,由于尺骨小头的滑动,食指就跑到一条缝里面去了,这个缝就是养老穴。

养老穴是手太阳经之郄穴,经常按摩此穴,对老年人身体器官退化、衰老引起的各种疾病都有疗效,如咖,压高、动脉硬化、颈椎病、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胸闷气短、耳鸣耳聋、记忆减退、手指麻木、上肢酸痛等。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够很好地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消除不适症状。老年人由于精血亏虚,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眼昏等,长期按摩此穴,能够舒筋通络、聪耳明目。有病的老年人翻身起坐一般比较费力,这养老穴也管用。有人说我现在眼睛越来越花了,眼睛一疲劳就视觉模糊,视力下降,您就天天按揉养老穴吧,又方便又有效。另外对落枕、闪腰岔气、呃逆等疾病,也非常有效。

倡议书关于关爱老人 篇3

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风尚,作为年青一代,我向十二团全体年轻朋友们发出倡议:

一、常回家陪陪家中年迈的老人,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拿起电话,常给家中的老人及身边的长者送去祝福,祝他们身体健康。

二、做好爱心传递使者,告诉你身边所有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把温暖送到每一位老人的身边。

三、为身边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力的服务,为他们做一次家务,整理一次房间,梳一次头,以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敬意,让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深深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四、积极关注并参与“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参与尊老敬老助老志愿服务行动,将我们的点滴行动汇聚成爱的海洋,为可亲可敬的老人们送去我们年轻人的温暖。

敬老孝亲传温情,弘扬美德促安详;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的传播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让文明之风吹遍塔河两畔,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南口大地蔚然成风。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为了践行武大精神,为“武大梦”标记大学生的青春注脚。作为新时代的武大学子,更要求我们以青春的热烈姿态,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为此基础医学院12级临床五年二大班的同学们组建了“爱驻心巢”的暑期社会活动实践队,赴**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关注“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的父母远离家乡,用勤劳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却让留守儿童备受思亲的煎熬。他们不能像同龄伙伴那样欢绕在父母周围,遥远的亲情,留下太多的惆怅。缺少父母的关爱,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层厚厚的防护墙。“空巢老人”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或许你习惯了在爷爷奶奶的膝下承欢,可那些孤寂的空巢老人面对的清冷生活,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其实他们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孩子们的梦想可能就是看一场电影,得到一本好书甚至好吃的东西;而老人们的愿望可能是见一见亲人、有人多陪陪他们。他们的只是梦是那么纯粹、朴素!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传递一种正能量。就好像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同时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爱驻心巢”实践队26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缘汇聚在**大学,都是临床医学五年制12级二大班的`积极分子,并邀请团委副书记刘馨老师做团队指导。实践队具有各种才艺的的社团达人,文字图像,数据统计,交流沟通均具有一技之长。实践队将分别带着“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四种精神赴**市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以二人小组的形式走访当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携手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对其生活进行调查和了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切身交流。帮助其解开心结,倾听他们的忧愁苦衷,传递正能量,以武大精神为指引化解他们的心理阴霾。同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改善这些社会问题。

在活动中,我们实践队队员会通力合作,营造一个温馨的巢,将温暖与正能量带给他们,将武大精神传递播撒在他们的心里、为他们编织出心中的灿烂的“中国梦”。

关爱老人,远离痴呆 篇6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痴呆,从知晓开始”。本期名医谈病,就请大家跟随几位专家的讲解来认识老年性痴呆,提高对老年性痴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认知度,最终延缓或拒绝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近段时间,76岁的桂阿姨经常会出现一些很反常的事情。她总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而且反复地说一件相同的事情,有时候会把衣服当裤子穿。其实早在两年前桂阿姨就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原本很谨慎细心的她变得丢三落四,常常忘记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老伴和她回忆以前的很多事情她也总是一脸茫然。老伴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没有多想。直到最近6个月,桂阿姨变得表情漠然、行为异常,更严重的是,相伴60载的老伴,她竟然经常不认得,这让老伴十分难过,也开始担心。老伴叫上儿子陪桂阿姨去了医院,最终,桂阿姨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1906年由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疾病,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以记忆出现障碍为最初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语言、定向、思维、计算、运动等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最终不能独立生活。老年性痴呆不只是光顾普通人,连经常用脑的科学家也不能避免老年性痴呆的侵袭。据报道,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高锟2004年被查出患上老年性痴呆,现在他口头表达有困难,甚至有时还会忘记自己一生钟爱的光纤科技。

老年性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世界各国报道痴呆死亡率从0.8%~27.0%不等。由WHO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显示:高收入国家,痴呆带来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5%,是第四大致残疾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数据显示,所有致残疾病中,痴呆是老年人群发生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占43.5%)。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痴呆出现的平均年龄为72岁,65岁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由于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痴呆患者的就诊率较低。调查发现,轻度性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不到20%,其中半数以上被误诊,47%被认为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是“老糊涂”了。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两个新的现象:一是老年性痴呆的患病年龄在提前,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出现记忆力、思维能力明显下降等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二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血管损害所致的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5%,血管性痴呆占3.26%,全国共有各类痴呆症患者总数在800万以上,每年还有约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一行列。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痴呆表现逐个看

◇ 记忆力减退是最早表现

人老了,记忆力减退是最常见的机体障碍之一。记忆力减退恐怕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般从四五十岁左右就会开始。而记忆力减退也是老年性痴呆患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容易忘记新近发生的事情,比如刚刚看过的电视新闻就忘记是什么内容了,常常记不起钥匙放到哪里了,等等。不要小看这些不知不觉发展起来的症状而简单地认为是自然的老糊涂,小毛病也可能导致大麻烦。比如做完饭忘记关火就有失火的危险。到了中晚期连以往年轻时发生的事情也记不起来,不知现在是什么时间、身在何处,不认识家人。

◇ 语言出现障碍

词汇的联想和应用出现问题,语言变得单调而重复,许多物品因为不记得它们的名字,或者无法命名,语言变得很枯燥。有的独居老人经常被这种命名折磨,半夜打电话给分散在外地的儿女。

◇ 时空经常混乱

经常分不清早中晚、睡眠颠倒,分不清地点,记不得回家的路线,出门找不到家。

◇ 执行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等下降

无法完成别人交代的简单指令,如从哪里取东西,然后再放到另外一个地方;煮饭炒菜经常搞错先后次序,或先加盐,后放油;烫完衣服把熨斗放在冰箱里等。经常无法判断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如“分不清爸爸的哥哥和哥哥的爸爸是不是同一个人”等,外出买东西发现自己不会计算余额等。

◇ 行为及情绪改变

过去开朗、自信和独立的性格渐渐变得多疑、糊涂、害怕和过度依赖,生活和工作明显缺乏主动性,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现在一点也不感兴趣;以前经常运动,现在变得很懒;经常怀疑别人害他、偷他的东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到处乱藏,却又经常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反复地做同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没有价值观念,经常收集一些无价值的垃圾物品……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比较:与自己以前比较,与同龄人比较。这种比较一旦出现不同寻常的差异,家人就应该高度警惕。

另外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那些以前智商很高的人,因为他们的智能储备较高,甚至在痴呆早期还能胜任社会重任。对这一部分人的发现需要医生一双慧眼。

同时,以上的表现早期轻症时容易被忽视,即使家人意识到了也仅仅是感叹一声老糊涂了而没想到要去看医生。等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或家人再也对付不了时才就诊,已经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如果不加治疗,8~10年后大部分患者丧失生活能力,长期卧床,最后可能死于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和褥疮等并发症。这种患者本身一般缺乏自知力,不觉得有什么痛苦。但是其长期照料者要承担体力、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身心交瘁。可见老年性痴呆不仅危害患者本人的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你会得老年性痴呆吗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得老年性痴呆,其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 年龄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所罹患的疾病,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加,换句话说,活得越久就越容易得老年痴呆。在大于65岁的老人中,每增加5岁,患病的风险将翻倍,也就是说如果到70岁,患病的风险将达到10%,而到85岁以后这种风险将达到35%~40%。但不要因为年老而整日担心得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很多80多岁的老人,认知功能非常好。是否发病除了和年龄有关以外,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

◇ 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被诊断为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更要关注自己的记忆力,如果有下降就应该及时就诊。

◇ 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老年性痴呆,女性和男性的患者数比值为3:2。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男性的预期寿命比女性要短,使得老年女性的人数比男性更多。第二个原因是雌激素对大脑有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这种保护作用也会降低。

◇ 血液中的指标

血液中的有些指标可以提示老年性痴呆的患病风险,它们主要是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等。

治疗与护理:

延缓痴呆就是胜利

迄今为止,老年性痴呆还无法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关键,有些早期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缓解。而一般的脑营养品不能有效治疗痴呆。

◇ 早诊、早治

如果老年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记忆下降、智能衰退、人格改变和定向障碍,而又没有能发现导致这些异常的躯体或其他神经系统疾患,建议家属携带老人到医院让相关专家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针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医学上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就是胜利,改善症状当然更好。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剂治疗,如用药物难以控制或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相关改良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1)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如丹参、银杏叶、奥拉西坦、尼麦角林;(2)胆碱脂酶抑制剂,如安理申、哈伯因;(3)抗氧化剂,可应用维生素E;(4)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B12;(5)激素,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

◇ 护理:适当引导活动

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就称之为中度老年性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护理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我们只需要稍加注意,适当进行协助就可以了。随着病情进展到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就会出现轻度思维混乱,记忆力下降更明显,这时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应该给予患者一个宽敞、清洁的环境,要把一些凌乱的东西放置好,把危险物品藏起来,还可以做一些标志性的提示物,如在洗手间门口标注一下,电炉、煤气开关都要关好,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写在提示板上,挂在显著的位置。

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不知道怎么穿衣服、随地大小便等问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衣物的挑选和穿戴;患者随地大小便也不是他故意的,只是不知道厕所在哪儿,或者还没到厕所就控制不住了,或者是衣物不方便解开,因此应该给患者明确的提示,或者定时带着患者去厕所。另外还可以带着患者出去散散步。避免让患者独自外出,免不了的话,可在其身上挂一个地址牌,这样可以更保险。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在家属的监护下,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在家属的眼皮下,可允许老人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果病情许可,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例如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家属不能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

◇ 勤学习,善用脑

尽管多用脑不能保证不得老年性痴呆,但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更高。防治的关键仍然是防止脑细胞损伤,保持信号传导的通畅,以及提高对这些损伤的抵抗力。勤学习、善用脑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因为读书受教育能增加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增加神经突触的数量。即使患有脑病,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大脑认知功能仍保留得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好得多。

所以,老年人要想方设法保持思维活跃、善于联想。可以多参加一些脑力劳动,如看书学习、下棋、绘画、做智力游戏、跳舞、演奏乐器、玩纸牌和填字游戏、上老年大学等。这些,都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帮助,能显著降低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另外,缺乏维生素B12会加速大脑老化进程 ,从而引起老年性痴呆。发酵豆制品(如豆豉、豆腐乳等)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多吃这类食品,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作用。加拿大科学界发现,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护理是否用心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敬老、爱老为我国传统美德,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痴呆老人,帮助痴呆老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开展生活、医疗保健等社区一条龙服务,使痴呆老人生活起居有助,医疗保健有方,娱乐活动有伴,摆脱孤独无援、悲观忧伤的心态,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全社会的有力支持,身心愉快地度过晚年。

链接

美国前总统里根,他被怀疑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时候还是在职总统,当他在国会做最后一次国情咨文后,因为不记得从哪个门出去而犹豫了,正是这个小动作被他的私人医生捕捉到……里根退休后4年,终于对外宣布患了老年性痴呆。

链接

老年性痴呆判断问卷

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采取有针对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应考虑是否有患病的可能:

(1)记忆丧失、尤其是记忆减退,如和邻居交谈后不但记不起人家的姓名,连交谈过这个事也忘了;

(2)难以胜任日常家务,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

(3)语言问题,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4)判断力变差,如衣着违时,烈日下穿着厚衣,寒冬时却只披薄衫;

(5)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跟不上他人交谈时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账单;

(6)将东西放错地方,将东西放在奇怪的地方,如将熨斗放进电冰箱;

(7)人格改变,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如忘记金钱放在哪里就怀疑被别人偷走了;

(8)情绪极不稳定,情绪毫无来由地快速涨落,或较以往淡漠、麻木;

(9)主动性丧失,终日消磨时日、昏昏欲睡,或对以前的爱好也兴味索然。

关于关爱老人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共青团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帮扶情况

(一)“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201X年,由我委西部计划项目办设计实施的“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该项目获201X年“一县一品”xx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品牌项目立项,是河池市唯一一个入选项目,成为xx区13个立项项目之一。在共青团中央、民政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颁奖仪式上,荣获全国银奖。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先后37次前往敬老院,开展义剪、陪老人聊天、打扫敬老院的卫生、包饺子、煮糖水、文艺联欢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志愿者耐心地去倾听老人心声,用心去了解老人的需求,并寻求方法解决老人的困难,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

201X年,志愿者联合“八桂义工”、“微力基金”、“一缕阳光”等爱心公益组织到公昌小学、龙峨小学等8所贫困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学校捐赠一批体育用品、文具、书籍、教学用品、衣物等爱心物资,并为特困生家庭送去爱心慰问金,共价值25万元;组织志愿者发起“明信片计划”,在“六一”前夕,组织志愿者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祝福,在“六一节”之际,联合“微力基金”公益组织,为xx小学、xx小学带去来自全国各地“六一节”的祝福和爱心文具、书籍、体育用品等礼物。

(二)“七彩课堂”活动。201X年3月至1月,xx县委组织全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七彩课堂。开展义务授课28次,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志愿者们广泛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开展学习辅导,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教他们唱歌做游戏等。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志愿者们还注重孩子的亲情陪伴。与孩子们做游戏、聊天,动员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信,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在学校、家里的.表现,寄给父母。xx县委还定期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为孩子们送去一些课外读物和文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自己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劳。因“七彩课堂”活动开展得好,目前我委已经争取到全区“七彩小屋”示范点建设项目。

(三)“一个鸡蛋”计划。“一个鸡蛋”计划是由xx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出资支持,由共青xx县委员会、野百合公益联合会、方舟公益互助中心主办的公益活动。计划以每天资助给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一个鸡蛋的方式,改善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状况,改变他们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营养素摄入量低下的现状,保证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均衡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县大曹、甲板、塘袍、拥里等7所完小和教学点开餐,为800多名贫困山区少年儿童每人每天提供一个鸡蛋。

(四)“免费午餐”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我委积极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申请该项目,已经在大曹小学、令当小学全面开餐,共为207名小学生提供免费提供午餐,给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不吃午餐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点。而为龙峨小学、甲岩小学、文里小学申报的手续也正在进行。

(五)下乡家访。下乡家访是志愿者定期化、常态化的一项工作。在我委的积极组织下,天峨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日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全县9个乡镇各个村屯,进行100余次的面对面家访活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将这些孩子的资料收集整理好,为他们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通过天峨县西部项目办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努力,每年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资助的爱心自己及物资达40万元以上。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xx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中国青年福利基金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对我县贫困学子进行帮扶,捐赠助学资金、助学物资等。到目前为止受助学生已有240余人。

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一)部分孩子有抵触心理,难接触。有些留守儿童因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不大愿意与志愿者交流,工作难开展。经过我们多次家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大多数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已经年老体弱,而且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无法真正和孩子交流。只重“养”不重“教”的抚养方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性格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徐xx是四年级的学生,她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里,你越说,她越烦;你越打,她就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七岁那年,她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故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读书。过了几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她托付给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徐xx。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她经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还经常与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

(二)志愿者流动性大,参与帮扶的人员不稳定。我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力军,但是志愿者流动性大,当新旧志愿者交替时,又常出现青黄不接、工作交接不好的局面,新的志愿者没经验,老志愿者服务期满已离岗,关爱工作没能持续深入,始终处于简单的送物资、搞卫生阶段。

(三)无注册资金、办公地点、人员补贴等。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运作机制,定期化、常态化、深入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均取得成效,并获得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进行公益活动。但是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爱心资金、志愿活动进行统一规范话管理。需成立志愿服务协会,本地干部、群众不热衷于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行动,不积极参与,全社会没有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氛围,仅靠政府、志愿者或者某一方面来参与关爱活动,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三、需要国家、自治区、县市统筹统筹解决的难题

(一)社会保障缺乏。一方面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户籍内居民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另一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办法都只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

(二)学校教育收到制约。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在学校生活中和搜到关爱和重视,需要通过老师、通过集体的温暖来拟补其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但留守儿童多集中于农村地区,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约,不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三)无专门的公益服务管理中心。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资金和志愿者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使我县的关爱行动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阶段,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

四、对策建议

1.要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抚养人。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且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出去打工的。外出打工的父母更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能动性,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力量,使得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加大宣传。动员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加大宣传,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让人们自然而然的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而不是逢年过节去慰问一下。让那些老人小孩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 篇8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分享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11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

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多给老人精神关爱 篇9

每每读到此,我的眼睛常常是湿润的。我深感父母养育之恩的艰辛与伟大,父母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了我们生活上的关爱。作为儿女,我们对父母的回报,不仅要物质上关心,精神上更要体贴关爱。

那天我去老战友家聊天,见老战友正在为其90岁高龄的老父亲读报。老战友说,他为父亲读报已多年。老父身体还好,晚年生活单调,照顾好父亲吃穿,抽时间再给父亲读读报,是为调剂父亲的精神生活,让他老人家过得更愉快些。老战友还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父亲退休后,由于腿脚不便,多年不能出门。一次老战友看到父亲对电视画面上的山山水水,流露出留恋的目光时,老战友便暗下决心,一定带父亲外出走走。老战友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老父亲竟一夜兴奋得没合眼。老战友便经常在好天气里,推着一架单车,带着父亲游遍了家乡周边的山山水水。老人开心极了。老战友的所作所为令诸多做儿女的深思。

身体好的,眼不花耳不聋的老人,自己可以参加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户外活动;难为的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身体不好的老人,如果再得不到儿女的关心和体贴,其晚年生活之孤单寂寞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大多数儿女以为只要让老人吃好穿好,就算尽到心了,其实不然。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曾国藩也曾说:“孝亲得以欢心为本。”因此,儿女们在给予了老人温饱的物质生活外,还应尽量为老人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天地,让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曾经看过一篇名为《空巢和满巢》的文章,我想空巢这个比喻一定是一位老年人想出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时空感觉,倒也很贴切。

像小鸟一样一只只喂大的孩子,一个个长大了,羽毛丰盈飞出去了,剩下两只老鸟留在窝里相对无言。巢空了,心也空了,心里便没有了着落。“百善孝为先”,中国古时候有二十四孝的故事,那些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给老人一个愉快的心情,让老人享受到亲情的关爱和温馨,这总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市无助老人的情况调查报告 篇10

桐乡市#######高级中学

组长:1037

组员:###############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空巢家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据我国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

最近十年来“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占16.7%,而上升到25.8%。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速,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资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还记得的那台春节晚会吗?一首平常的像聊天一样的歌曲,却在晚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到有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老人们可以过清贫的生活,但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那是一种扯心扯肺的“催人瘦”的思念呀!父母最想摸到的并不是你寄去的汇款单,而是你的那一张被父母哺育的脸啊!

对于生活很好的老人都在忍受这样的痛苦,更何况那些连衣食住行的无助老人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我们对身边的无助老人和身边的人们进行调查。所以我们呼唤社会关心无助老人,给他们温暖与帮助。

此次调查的目的: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桐乡市无助老人的调查”,我们想通过对无助老人的调查来呼吁社会上的人们对老人多一份关心,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当他们年迈时最希望的是儿女的一句关心,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向那些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无助老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受到创伤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都是幸福。

实际活动:

确立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开始付诸实践。首先我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图片,去了解了现今老人问题的所在和有关部门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准备。

为了得到具体的数据,使研究性学习更真实,我组成员决定做一次问卷调查。我们一共准备了200份 ,利用星期天发给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站在街的十字路口,我组成员分成三队,分头行动。我看到前面过来一位老太太。因为我组的课题是关于老人的,所以我就走过去对她说:“奶奶,您好!我们是高一的学生。为了研究性学习,现在请您填一张问卷调查。”她欣然答应了。可是,老奶奶会听普通话,不会写字。于是,我和一名组员一起配合。最后,在我们的努力之下,终于完成了这张问卷。拿着第一张答卷,心里十分激动。突然,又见到一位中年阿姨。于是,我微笑着上前说道:“阿姨,您好!我们是高一的学生。为了研究性学习……。”可是,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就挥挥手欲走,口中还说道:“我可没时间填这些……。”听完,我愣住了。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拒绝,这是多尴尬的事;另一方面,我感到挺失落的。之后,我又被拒绝了几次。心想:他们是不是真的没时间,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理会这些事儿。经过自己的实践调查,得到的体会自然是深刻的。

由此我可体会到: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程度还不够深。我们应该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关心老人,我们的责任!”希望世界处处都充满爱,让我们一起为爱歌颂吧!

接着统计他们的回答情况,分析出人们对无助老人的关注和关心程度,以及对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和对无助老人的帮助情况。之后我们统计了问卷调查数据,并对此有些感受。

有一则出自《辽沈晚报》的新闻:一位83岁的老人因寂寞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为之一动,一位老人却选择了自杀,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在的老人真正因生活贫困,衣食无望而自杀的并不多,而主要是因为家庭问题和身体疾病导致的抑郁症,独守空巢,整日孤寂、落寞。尤其是身体不适的老人,生活处处不便,又不愿增加子女的负担,边往往催生了老人自杀的念头。由其随着生活的多元化,老人与子女之间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代沟越来越深,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就算同居一室,也说不上一句热心话,反而增加了双方的摩擦。

我们为更好地进行研究,作了一些问卷调查,有超过85%的人认为老人最需要精神上的关心,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更重要的是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使其真正地老有所得。

老人在怎样的环境才能不寂寞,我们调查了40岁―60岁的人,如果自己是个无助老人,有65.8%的人会向社会福利部门求助,到多数老人认为到敬老院与老年宫生活可以生活得更加快乐,因为那里有同一代的人,能找到共同话题。

关爱老人,远离食物中毒 篇11

“人处疾则贵医。”

——韩非

谁都知道生病要找医生,但有时候名医不在身边,慕名求诊困难重重。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本地的医疗专家,只是您不知道去哪儿找;而如何引导读者健康养生、科学养生,是《晚晴》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起,健康版块全新推出“身边医生”栏目,向读者传递健康、科学的养生观,为医患和读者之间搭建能实时沟通、相互交流的保健平台。在这里,“身边医生”将养生之术娓娓道来。

同时,我们也将在“晚晴”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系列报道,汇集微信公众号的群友,适时建立“养生俱乐部”,并定期开展线下活动,走进企业,走进社区,为读者开展养生讲座、义诊,教授一些科学的健康知识。

为使“身边医生”栏目更具权威性及专业性,本刊目前已邀请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如果,您身边有我们需要的医药专家,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将分享他们的经验;如果,您在养生保健中碰到了疑惑,我们也将为您答疑解惑。

“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深动、静脉置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参数为……”一阵紧急而又准确的医嘱在床旁下达,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刘涛、王毅等医护人员组成的抢救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医嘱。经过近3个小时的持续心肺复苏,电除颤6次,气管插管,药物抢救等措施后,患者生命征暂时平稳下来,但主持抢救的李兰主任心情却并不轻松。

原来,被抢救的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70多岁,2015年10月9日因为自服由乌头炮制的药酒而中毒4小时后,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前急救紧急送入ICU病房。此后,在ICU病房里面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李主任明白,虽然刚刚的抢救暂时跑赢了死神,但病情进展并不乐观。果不其然,在此后的时间里,患者出现了心、脑、肾、循环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ICU全体医护人员在李主任的带领下,沉着应对,在脑保护、呼吸机支持、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RRT)、器官功能支持、营养支持、中医药胃肠功能保护等支持下,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于2015年10月14日顺利出院,这时大家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重症医学科医护们脑中浮现出了另外一幕画面,就在前几天,9月28日,ICU也收治了一名老年患者,来自贵州省息烽县,因为进食鱼胆后出现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在当地医院救治8天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转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治疗,到ICU时患者已经表现出肝、肾、心、肺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医护人员迅速明确诊断后,经过积极治疗,于2015年10月1日顺利出院。

这两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一位为急性乌头碱中毒;另一位为急性鱼胆中毒,均为误服导致,虽然经过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的积极救治后均安全出院,但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问题凸显,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很多老年人对食物的认识不够科学,常常会出现误食或者错食而出现急性中毒事件,危及生命。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顺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只有老人身心健康了,才能更好的颐养天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呼吁社会,关爱老人,在此关于老年人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提出几点建议:1、科普食品安全知识,预防有毒物品的摄入;2、及时清除家中变质或过期的食品;3、关注老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酒制品及动物内脏的摄入;4、老人身上应准备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便于和监护人及时联系;5、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送诊,避免耽误病情。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12

你可能很难想象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寒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

2.调查方法:2011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结束语:人人都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和谐、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上一篇:合作走向成功的句子下一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读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