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2024-08-11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共10篇)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篇1

最新版

第 9 课 小排球发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进一步掌握发球动作 学习内容:小排球发球 学习步骤:

一、小组游戏、熟悉球性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提示安全要求。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学习向后转走

3、分组游戏:截住空中球 组 织:六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习,熟练动作 重 点:发球有较准确的落点。难 点:能较好的控制好球的高度。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辅助练习。

2、提出练习的安全要求和动作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发球比赛

学生活动:

1、自选标准垫球练习、两人一组对垫练习。

2、徒手动作练习、抛球练习。

3、两人一组发球练习,相互督促改进发球动作,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4、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分组进行发球比赛。(发球得分和接发球得分,计总分)

5、针对比赛进行自我评价。

组 织:分组练习

2017.3.1 最新版

场地器材:体育馆、排球每生一个

课后小结: 本课是在上节发球课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学生先进行垫球练习,练习中我发球,学生两人对垫比较好,但多人配合就不是很好,特别是不到位的球很多时候无人去接,当然这和学生的技术水平是有很重要的关系的,所以还得多进行垫球练习,多采用比赛形式练习,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临场的垫球技能。本课的发球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体的发球准确率有了提高,男生的发球高度也比较到位了。

2017.3.1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篇2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结合技术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育体育心双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笔者学校2002年编写的《双节棍》校本教材,此教材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健身、娱乐、表演等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双节棍—前反弹》单元是《双节棍》校本教材第二个教学单元,单元内容是由单个发力动作串联成组合动作的衔接技术,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单元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完成组合动作进行舞台表演的欲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双节棍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双节棍的兴趣,了解反弹的技术原理、特点及在双节棍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克服畏惧心理,利用前反弹技术完成简单动作间的衔接,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武术兴趣班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运动能力。有4名学生可以完成多个双节棍组合动作,在教法上运用异质分组帮带的学习形式,有效利用优质学生资源,发挥“小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将学生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的机会,并搭建展示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教师示范(提出问题)→做实验(探索问题实质)→体验练习(进一步验证)→前反弹技术学练(学习实践)→组合动作学练(扩展学习)→分组练习(练习巩固)→组合动作创编展示(创造性应用)。

谈九年级体育教学与训练 篇3

初中升学考试的机制是既要考文化,又要考体育,并且体育加试分数从开始的30分改为现在的52.5分,但是初三级的体育课程安排少之又少,这必然决定了体育加试运动训练,只能是课外的、业余的。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摸索过程中,认为初三学年体育教学训练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来制定教学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两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面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训练中应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水平。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以发展速度、弹跳能力为主,以中等(耐力)运动训练量为辅。

第二阶段(11月-1月):此阶段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力量素质,特别是上肢、下肢力量以及腰腹肌力量,并结合跑、跳、投等考试项目,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跳台阶(男生不少于4格,女生不少于3格)、原地蛙跳、行进间蛙跳、后蹬腿跳、行进间高抬腿等,发展各个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尽快提高掌握各项技术的速度。本阶段运动量应以大运动量训练为主。由于在该阶段的一月份,也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紧张期末复习考试时期,训练应予调整,不要与文化复习考试争时间,但我们可争取每天放学后的时间(5:10-6:00)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例如,1. 安排学生围绕学校400米操场耐力训练,先慢跑1圈,之后第2圈逐渐加速,到3圈完全发力跑完,之后进行专项的动作训练。2. 进行短距离(30米、50米、80米)的起跑加速度练习,这样既不间断训练,又不影响文化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期末考试之后,正是寒假休息之时,学生可以利用寒假的充裕时间,进行较大负荷的训练或布置较大负荷的家庭训练任务。

第三阶段(2月-3月):该阶段时间约2个月。要在第二阶段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并逐步以提高和巩固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由于此阶段还没有公布考试项目,因此,在有可能要考的项目,我们都应认真抓好体育训练,不可提前“抓题”。在教学训练中,坚持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为学生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此阶段的训练强度应偏大。

第四阶段(4月-5月):本阶段为考试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市、区已公布了当年的考试项目,考生应在继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技术练习。由于我们面临的是考试而不是比赛,因此,我们在此阶段应多采用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教学原则。例如某些学生已经能在其中一项考试项目上能够轻松达到满分规定线,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多化些精力去练习他的弱项,而不必在已经达满分的项目上下功夫了;而对于一些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素质相对较弱的同学来说,则应以充分掌握好技术动作的前提下,结合其个人特点,稳打稳抓。或从他相对较容易进步的项目上进行训练,结合个人特点,强化训练。以激发他们斗志,切不可因不行而放弃。考试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个短时期进行集训,如考试前的全国大假“五一”节,便是一个最好的集训时间,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小型多样的比赛、模拟考试训练等,从运动技能、技巧及心理承受能力上为学生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四个阶段仅是从总体上进行大致的安排,要想取得好成绩,还应在每周甚至每天的教学训练中都有周密地训练计划,而且切实落实下去,方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其次,采用符合学校实际的最佳科学方法,并予以长期坚持,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绝非一次集训便能达到良好效果。再次,体育工作是应积极与班主任、学校领导取得协调配合支持,方可事半功倍。中考体育并不是教育机制给广大学生升学考试的一大障碍,而是为了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有准备、有能力、有信心迎接21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篇4

一、太极拳发展简说

(一)太极拳是成套拳架的名称,和拳套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太极推手,是练习对角的程式。太极拳已有二百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若干教师专家的改动,拳套已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除新编的几套外,从陈家沟传衍的杨、武(郝)、吴、孙四派大体上是相同的。至于姿势的规矩、动作的准则,基本—卜是一致的。至于推手的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动步的,称为定步或站步推手。一种是动步的,包括活步、大捋等等。进入自由的对角,称为散手,这就不受程式的限制了。

太极拳的套子,涵有技击与养生两个作用。王宗岳传下的拳谱中《十三势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这指出了它的技击作用。又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指出了它的养生作用。太极推手虽然以练技击为主,也有益于养生。技击术与养生法是太极拳整个内容的两个方面。

(二)太极拳的内容的两方面是统一于姿势的规矩与操作的准则上的,但又可以分别发展,各起作用的。从练法上说,为健身、治病而练,单练拳套也可以,要练技击,就非加练推手不可。不练推手,即使拳套练得很熟,姿势与操作也都基本正确,也不会用于攻守。因为缺乏对角的经验,临敌就不知所措,工夫用不上了。其次,攻守的练法,要求全身内外部的反射活动,增加不少复杂性;要锻炼得深入细致;要不断地提高大脑皮质与本体感受器(即肌肉、腱和关节的感受器)灵敏的反,才能精确地使用自己的力,捕捉对方的空隙,利用对方的力。这种技巧,不从推手实践中是得不到的。

近一百多年来,从蒋发在清朝乾隆年间把太极拳传人陈家沟以后,直到光绪年间,杨、武两家都是以技击为重,在这方面发展。从清末到解放前,有人注意到了养生方面,但在这方面还是发展得很少。这一时期内,技击则处于保守状态。虽然不乏专家名师,其造诣已不如前人了。这都和旧社会的历史条件有关系,从陈、杨以来,掌握这套技术的专家,或者本身就是剥削阶级中人,或者是从属于剥削阶级者。太极拳的名手,有的曾经为清廷镇压太平军与捻军,有的充当贵族官僚的家庭教师。清亡以后,要学太极拳,至少是生活比较宽裕的人,能够出得起相当数量的学费,还要有空闲时间。否则,或与教师沾亲带故,才能得到受教。教师也不是轻易肯把关窍传出来的。所以首先就是传授不广;其次是难于学到真工夫。这是由于太极拳正在商品化。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下,太极拳开始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现已正式应用于医疗,列人体育运动项目,对大众健康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运用现代科学的学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不少成绩。这是空前的一大发展。但从太极拳的整个内容来看,未免偏重午养生的一面。技击的一面几乎没有新的发展。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面似乎存在着对太极拳技击术的认识问题。

(三)关于太极拳技击术的认识问题

其一,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有无技击内容的问题。有的看法以为太极拳最初是有技击作用的。像陈家的拳架和练法,沉着有力,并有显著的难度动作,这样的太极拳是有技术内容的。到杨、武两家手里,变为轻松柔缓,就只有养生的内容了。因此有人称太极拳是卫生拳。其实杨、武两家变得轻柔,丝毫没有忽略技击的内容,而是在陈家沟太极拳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练法,这不是取消或削弱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相反的倒是丰富了太极拳的整个内容‘·这一点下面还要详谈。

其二,现社会里练习武术,要不要重视技击作用的问题。有人认为,在新社会里,练技击无大作用。太极拳既能强身、治病,就可以单独发展它的养生一面,不须重视它的技击一面。我认为,在现社会内,发展武术中的技击术,·正为国防军事技术所需要,也符合劳卫制体育运动的目的。太极拳的技击术有其独到的精妙之处,而-且重视它的技击术,对强身、保健、医疗等,还能起推进作用。我们没有理由只让太极拳的内容单面发展。

其三,技击与养生两方面的关系问题。有人问,如果练太极拳的目的只为治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否可以不练技击?这当然可以,上面也已经提到,但是能练技击更好。况且养生与技击在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在练法上虽然有所区别,也是有共同的原则的。为了说明理由,特把技击与养生两方面的关系分析一下: 第一,有些患病者只在医院中或在治疗时每日练习,病好就不练了。如果病好后能向技击术上追求,进而练习推手、发动各种攻守法门,就会引起许多兴趣,保证经常锻炼。

第二,在推手上,可以证明姿势与操作做得正确,就能有技击上的效果;做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就不能生效,或者效果不够好。由此认识掌握了正确的姿势:与操作,就会深入探究,愈练愈精,由表向里,使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加强其机能,乃至引起生理机制的变化。在经常锻炼中,既能阻止疾病侵犯,又能提高工作能力。大脑对内外部环境的感应都极灵敏,倘有病因萌生,很快就会感觉到,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内功去消除它。

第三,太极拳并不是专为老弱有病者设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推手,可以看作与拳击、击剑、摔角相类的运动项目。是具备加强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四个体育要素的训练课程。它能养成沉着、勇敢、机智、精细的能耐。尤其是工夫达到高水平,神经会受到最充分的深刻的锻炼。所以精通太极,可使精神活泼,而头脑灵活。

第四,太极拳在医疗上的作用,不仅能帮助患病者恢复健康,还能对针灸医生按摩医生在运指运掌卜起提高技术的作用(有位针灸医师在学习太极拳后,疗效有显著进步)。而这许多功能都要从练习技击的方法中取得。综观以上的分析,可见太极拳的内容虽分两面,却有其统一的整体性,因此有全面发展的必要。练习者最好能够全面掌握。

当然,如果年龄已有五六十岁,又是从未学过武术的人,可以不去研究技击。至于体弱或有病的人,如果是青少年或中年人,只要他有研究技击的兴趣,到了身体恢复健康后,还是可以学,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的。

总而言之,发展太极的技击一面,并不与发展它的养生方面相矛盾。至于怎样来运用,怎样来指导,那是学理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了!

(四)全面掌握,应特别注意于操练拳套。上面说过,“太极拳的内容是统一于姿势的规矩与操作的准则上的”,这一系列的规矩与准则。又必须由拳套的架式来实现。所以全面掌握又必须经常演练拳套。有人练出技击的兴趣后,专爱推手,把拳套放下,这是不妥当的。前辈杨澄甫先生、我师郝月如先生都是第一流太极拳。

工夫出自家传,推手技术,极为精能。但杨先生生年只有五十四岁,郝师生年只有五十九岁。杨先生年过五十时,身体就极肥胖,显然脂肪长得太多了。郝师是由脚气病逝世的。如果病因一起,及时发觉,是可以运用内功对治的,但郝师却没有这样做。这都是偏重于技击,忽略厂养生的缺点。他们在晚年有一相同的情况,都是只与人推手搁下了拳套。这对本体感受性反射与运动反射,虽然能保持高度的灵敏性,但对机体各组织与内脏器官缺乏深细的遍及的日常锻炼,就不能常保各组织与各器官的全部健康。内部感受性反射也就会不大敏锐,大脑皮质调节控制内部器官的能力也就会不够强。所以他们的技击工夫虽好,仍不能延年益寿。我们不该用迷信的命定论来解释,说是“生死有命”,“寿数难移”。应当从他们的环境和生活情况来研究,他们寿数不大,自然还有其它原因,但在太极拳练法上确有偏向,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的魅力,以吸引了整个世界。许多国内外有识之士,入迷与太极拳已不单单限于学拳健身,而且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位法国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太极拳来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它又是凝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明珠。犹如昆仑山上的一棵灵芝,它既是壮丽山河的一个点缀,又是巍巍大山所养育的一株仙草。它所以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因为它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它的根深深扎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因此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由于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松静自然,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苟得其术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滋李洪志之流邪教之流弊,走火入魔,又无歪理邪说以视听,有利社会风俗,有利安定团结,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之一。

三、太极拳作为国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清晰的师统承传,经过历史长期实践的检验,历世不衰。太 极拳世所公认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在明代时就已定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绳绳不绝。山西的王宗岳、河南温县赵堡的蒋发、陈沟的陈氏家族、及杨露禅、杨澄甫、武禹襄、李亦、郝为真、吴鉴泉、孙禄堂、郑悟清等等,都是各流派的精英人物。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各流派太极拳都有了极大发展,练拳人数不可胜数。各大门派都后继有人,蒸蒸日上。

(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支奇葩,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在我国,儒释道三大主流教派在思想、文化、理论上相互渗透、融合,因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三)太极拳有科学的、完整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拳架套路及刀、枪、棍、剑、扎杆等器械套路;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有克敌制胜的技击、实战功能。且各派太极拳都有著作行世,代不乏人。

(四)太极拳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

王宗岳《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祖师创太极拳的初衷,不仅是注重技击功能,而是重在延年益寿。

四、其功能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者强身壮体、康复延寿的有效手段。

依据当今有关科学调查测算,人的自然寿限可达到130--150岁。要提高人类的自然寿命没有什么仙丹妙药,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保健。太极拳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不温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动如抽丝,藕断丝相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因而是保健卫生、延年益寿的好选择。

2、太极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修炼。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患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抑郁、烦燥不安等症,长期伏案,四肢躯干得不到运动易患颈椎、脊椎、腰椎或肛门病。太极拳温文尔雅,静心修身也可松弛神经系统,解除疲劳,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周身血液畅流不息,保证了脏器、细胞的正常活动,使人体力充沛,不易衰老。正应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古训。

3、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顽症有辅助物治疗的作用,可使治疗起到特效。因为,“是药三分毒”,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顾此失彼,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造成药物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之以太极拳锻炼,可以使身体机能日趋健全,从内部增强免疫力,修复受到破坏的系统和功能,比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收效更显著。

4、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宜于塑造心理、生理都健康的新人。

现代医学健康的标准已不再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而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也有具体的标准。心理健康与否有以下几条标准:是否精神饱满,心情愉悦;是否能宽容别人,有自信力;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智力正常,言谈举止符合年龄特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尊重他人,不狂妄自大,自暴自弃;讲文明、懂礼貌;不盲从,不迷信;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挫折面前保持清醒冷静;乐于和人交往,不嫉妒,不猜疑,不忌恨别人;能不断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精神和肉体本来就统一在人生命的过程中,没有离开肉体独存的精神,也没有丧失精神而有生命的肉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太极拳心身双修,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理,乐于助人,不怕挫折,明辨是非,不信鬼神。所以太极拳的修炼可以造就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太极拳动作舒缓大方,易记易学,对场地、服装、器械没有特殊的要求,是广大群众健身的好运动,长期以来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推荐。毛泽东曾说:“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周恩来 也曾亲自派顾留馨赴越南教胡志明主席练习太极拳,藉以治疗胡志明的疾病。此事已被传为中越友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更是推崇太极拳,曾为日本友人书赠“太极拳好”的题词,并由此更加推动了太极拳在中外的大推广,大普及。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富有深层文化内涵、具有明显健身效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传统健身养生和防身运动。五、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

第一组: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第二组: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第四组: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力量练习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提出本课教学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5、慢跑400米

6、准备操:

伸展运动 扩胸运动 踢腿运动 体侧运动 全身运动 跳跃运动 基本部分:

一.力量素质练习

1.发展上肢、肩带肌群力量的练习

俯卧撑:男生20*4 女生15*4 2.发展下肢肌群力量的练习

单脚跳上、跳下:男生40*4 女生30*4 3.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

20~30秒立卧撑 二.自己自由参加兴趣小组

小组分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组织: 教法: ******.1 讲解示范

****** 2.学生进行练习

******.3、要求:认真

****** 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集合小结。

精选高中体育排球教案优秀 篇6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对发球学习的兴趣,巧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达到发展学生发球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新教学思想。

二、教材分析

发球时进攻的开始,有效的发球还是直接得分的手段。正面下手是排球运动发球的最基本技术,掌握正面下手发球技术,能为排球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以及进一步灵活应用各种技术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发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是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初中(水平四)的教材,是初中学生接触排球项目的必学内容,本次课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新的练习方法里,积极联系,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的排球教学占4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另外,这节课还安排了专项素质——立卧撑和折返跑,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奔跑能力,为后面技战术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女生,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对排球具有较强的兴趣,同时对排球垫球技术已基本掌握,具有一定的理解性与领悟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我要学,我乐学”的氛围中达到掌握技能与发展各方面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每个学生都能知道排球下手发球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

2、技能目标: 90%的学生做到在正面的位置发球,80%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发球的手型,60%左右学生能较协调的运用全身力量将球稳定发出。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以及灵敏性和协调性。 。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五、重点和难点。排球发球技术分为:准备姿势:面对发球方向,双脚前后站立。击球点与部位。身体与手臂:左手将球向上抛至右肩正前方,右臂由后向前直臂摆动,用全手掌、掌根或拳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身体重心前移。

根据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腹前直臂挥摆掌根击球后下部;难点是:以肩为轴挥摆击球时机。

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突破次重点和难点。

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教师①设疑法:“排球发球对其比赛具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发球的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发球技术的学习热情。

②游戏导入法:用小游戏“传送炮弹”, 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③模仿尝试法:运用模仿尝试练习,引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④图示法:通过图示法教学, 学生能够用最短时间掌握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做到事半功倍效果。

⑤直观教学法: 教师的优美规范示范与讲解,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⑥纠正错误法: 通过教师与优生示范、正误对比示范等进行集体或个别纠正常见错误和易犯错误,从而掌握技术动作。

⑦分解练习法:学生通过对技术分解的学习,使动作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较快掌握动作。

学生通过①观察法(了解技术动作结构与组成)

②模仿法(建立直觉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③分组练习法(根据自己能力或互教户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④合作练习法(培养合作技术,互相取长补短)

⑤自我评价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排球下手发球的技术,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思考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引入情境阶段包括

1、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3、队列练习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学生热身,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运动损伤出现。

2、热身操,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3、用小游戏“传送炮弹”,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技能学习阶段:

动作要领:以右手发球为例:面对发球方向,双脚前后站立。左手将球向上抛至右肩正前方,右臂由后向前直臂摆动,用全手掌、掌根或拳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身体重心前移。

易犯错误:

1、抛球不好(加强抛球的位置和高度的练习)

2、击球手臂弯曲(反复进行徒手练习,加强对比性练习)

3、击球点不好(多击固定球或眼睛盯住球、及时挥臂击球)

4、身体动作不协调(多做徒手练习,建立正确概念)

5、击球时身体重心过于靠后(身体重心置于前脚或两脚之间,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

1、学生观看教学挂图,了解排球正面下手发球的基本知识,教师提出观看目标,学生讨论排球发球对其比赛具有什么作用?

2、教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讲解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示范时注意分解动作和示范速度,以侧面示范为主,正面示范为辅,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练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动作和初步形成动作。

4、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练习感受。使学生基本形成动作。

5、“发球得分比赛”,方法:将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得分区,分成四组,每人一次按正面下手的发球和设定的距离记发球。得分高者为胜。规则:脚不得踏线,球不得出界。

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总结整理阶段: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身心。

2、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八、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需要器材为

九年级体育总结 篇7

2013年的教学我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平时我花一些时间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琢磨教法,真正做到全力以赴,全情投入。为更好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正反馈作用,我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态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耐心地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学生也愿意主动向我打开心扉诉说“秘密”了。在工作中,我总是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我能认真学习教材,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训练任务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坚持每天锻炼,让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做好分管工作。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为此,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虽然我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教无极限,学无止境”。因此,我非常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注重自学,自费订阅多种杂志,购买形形色色的教学参考书加以钻研。学以致用,既提高自身的“教力”,又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学力”。

九年级体育排球教案 篇8

《那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

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主题探讨,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从那树的命运中思考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初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那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相信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也有一棵树,它的命运变迁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拜读散文《那树》,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树的命运吧!

(板书:那树)

(二)感知树的形象:

1、速读课文第1-8段,思考: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那是一棵          的树,因为课文第    段中这样说“              ”。(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句式回答。

2、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茂盛的树(第2段);坚固稳定的树(第2段);沉默的树(第5段);有奉献精神的树(第3、4、5段)。

我及时做小结:那是一颗古老、坚固、执著、坚韧、茂盛的树。

3、如果学生找到了例1: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

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我准备指导学生带着舒缓的语气读这句话,重读四个“立”字,读出那树执著、坚韧的品质。

4、如果学生找到了例2: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我准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那树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质,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气,重读“仍”“更”,读出那树的深沉。)

5、如果学生找到了例3: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我准备指导学生读出沉重的语气,重读“暗中”“一厘米一厘米”,读出那树的沉默品质。

6、小结: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归结,从对那树的描写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啊”,朗读指导:“啊!那树!”读出赞美、赞叹之情。

(三)了解树的命运:

1、我先提问:那树的命运怎么样?

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被砍了。

我追问:那树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被砍了?引导学生细读第9段。

学生会回答:因为一场交通事故,一个喝醉了的驾驶员,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继续追问:那课文是如何描写那树行刑时的情景?

2、学生可能会找到例1:

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B、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 。

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A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被B句中加点的词语替换?指导学生从中体会人类对那树的残忍,感受那树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要求用轻声读,读出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的品质,更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层的痛苦之情。

学生可能会找到例2:

A、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B、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个长满根须的大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断了所有的根须 。

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B句的用词是否比A句更好?在肯定A句更能体现人类的残忍及作者的愤恨之情后,指导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悲愤与痛惜之情。

3、在此基础上,我再次进行归结,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唉”,朗读指导:“唉!那树!”读出痛惜、悲愤之情。

(四)主题探讨:

1、出示提问:那树被砍倒了,挖根了,闷死了,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与生命中消逝了。消逝的仅仅只是一棵树吗?结合课文,思考:随着那树一起消逝的还有什么?

学生能从文中找到:鸟语、孩子的歌唱、乘凉的人们、驻足的情人。

追问:发挥你的想象,消逝的还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远山、人们劳作的身影、归乡的游子……

2、我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说:随着他们逝去的还有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江南景致,还有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朗画面,还有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幽静情韵,还有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还有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的游子之思。

我们明白了,随着那树消逝的,不仅仅是这些物、景、人,还有我们的古典情思和文化的根!(板书:根)

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台湾《国文教学手册》上的一段话,引发学生的思考:

荫庇人类、护卫大地,可其后却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但响应到人类社会,老树的坚固稳定,何尝不是传统文化根深叶茂的表征?奈何时移事迁,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

(五)布置作业:

德州的山水风韵渐渐消逝了,民俗文化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的生活正行走在一片消逝之中……请任选你感受深刻的一个点,写一篇随感。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9

1、知识目标:

通过同学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体会我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给国家面貌带来的新变化。引导同学对自己所处的新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同学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同学将个人生活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同学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同学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同学可以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就是要力图按照“从近及远”“由家到国的逻辑,引导同学形成多所处时代的准确把握。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懂得并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变迁的表现。

2、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路上车流如织,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来好,社会越来越繁荣,国家越来越昌盛。我们时时处处栋能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二、新课学习

思想驿站:想一想

(1)我们的学习用品和父辈相比有哪些变化?

(2)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切实地感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

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舒适,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我们的穿着打扮,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漂亮。

讨论“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们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花费大幅度增加,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如: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花钱买知识”成为新的时尚。文化市场丰富活跃。

3、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注重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讨论:举例说明。

三、小结:

四、作业: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哪些?

九年级作文教案 篇10

——感悟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写法导引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一花一世界,大概意思都是说任何微物,放大了看,都可以看作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从任何微物中都可以发现和得到安宁快乐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二.话题解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

感悟自然就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科学的启示,人类因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从半亩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头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千变万化,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一定会发出许多感慨,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

比如以花开花落为例:含苞欲放时,你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感悟自然”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感悟自然”这一话题是相当宽泛的。材料提供的意境,令我们驰骋遐想的空间十分广阔。

这要求我们要从以下两点来思考:一是“化抽象为万象”。要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我们的眼底。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象”。“取”自然之景,让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要能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感悟自然,要有较深的内涵,古人说,“意高则文胜”。总之,用自己的心去与自然沟通,用真情去拥抱自然,就会“在细微处显出才华”(老舍语),就会写出独特的感悟。

当然,感悟自然,思考人生,所“感”所“悟”,不能漫无边际,或浮光掠影,要注意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蕴。

如果能从一朵平凡的花中看到整个宇宙人生的真想和道理,去发现生命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心灵会变得丰富,生命因此而变得有滋味。不管生命遇到怎样的凄风冷雨,为了光明,花儿都能耐得住寂寞;为了理想,花儿都能蓬勃地绽放。

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一朵花学习,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怒放呢?

三.范文举例

那一刻,我读懂了花落的声音

无边的暮霭勾勒不出阳光灿烂的鲜艳,倦归的鸟儿展翼飞翔。迷惘的我,默默地踩着树影回家,暗暗梦想着我的将来。

蓦地,一瓣残花飘落到我的肩上。顺着我的身子滚落到脚下,我被这一点点苍凉牵动了心弦,弯腰拾起,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一棵不高的花树,它正竭尽全力地展示着最后的生命。树上那些曾经美丽的粉色小花,也抵不住萧风的呼唤“零落成泥碾作尘”。我瑟瑟地走向那棵树,冥冥中似乎觉得那无名的花树正讲述着一段生命的传奇。

一片花瓣悄然滑过我的左颊,继而又卧倒在我的脚边。我发现这残瓣上表现出了秋天的生命。曾经热烈奔放,曾经生命盎然,在这花期已尽的时刻只能化作生命的碎片。我不禁哀叹:为何花有凋零时?

抬头仰望,我猛然发现那无名的花树上结着一层青绿色的果子。哦,那繁花的盛开与零落正是为了孕育这小小的果实!刹那间,我忽然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正是有了那些美好的赞誉和执着的求索,而变得更加精彩。真正的果实是在你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之后结出的。

花儿飘落的声音是美丽的,快乐的,它们为生命的延续留下更重要的小生命。

花开固然美丽,花落更具意义,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片一片地洒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为生命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2、《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二、教学重点

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

猜一猜

比一比

议一议

试一试

练一练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首先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他的手刚一伸进一位妇女的背包准备扒窃时,突然一阵警笛声他身子一颤,但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2、大家能成功找到此人得益于什么?细节描写

3、铺陈蓄势,顺理成章

训练目标:

通过学习铺陈蓄势的方法,学会运用铺陈蓄势作文。训练重点:

1.横式铺陈与纵式铺陈。2.铺排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训练难点:

理解什么是铺陈蓄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内外中用到了铺陈蓄势方法的文章及段落,找到《木兰诗》《雪》原文 课时建议:1——2课时 训练过程:

一、导入:

师:七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诗》,其中这样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难道一个市场只能买到一样东西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吗?(学生发言略)

师:铺陈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技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总体上用了三种技法,即赋比兴,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其中的“赋”实际上就是铺陈。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①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②这篇文章是否用到了我们前面说到的铺陈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爷爷那年十八岁,十八岁那年,俺们家砌了房。都是用稻田里的土垒的,还 十八岁那年,爷爷娶了亲……于是,每天早晨,温柔的奶奶早早起来。打开白纸糊的米格窗,把阳光牵进来。那年十八岁,十八岁这年。俺们家砌了房,是砖墙呢……

十八岁那年,爸爸娶了亲……于是。每天早晨,漂亮的妈妈早早起来,把玻璃窗擦得跟自己的眼睛一样的乌亮。

十八岁这年,爸爸给我娶了台电脑,爸爸还说,这就叫智力投资……于是,每天早晨,我都要拉开窗帘,打开塑钢窗,让清风溜进来,然后,在晨读中迎接阳光……

我们家常听到的对话是:

爷爷说,唉,俺们那年头。

爸爸说,恩,我们那时候。

而我说,瞧,咱们这时代!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①这篇文章以“窗”为线索。实际上“窗”还是五十年辉煌的一个窗口。②文章层层深入,显示了三代人之间,从物质上逐渐富裕,到精神上走向丰富的这样一个上升的过程,显示了五十年的辉煌成就。

4、教师谈话:我们在阅读现代作品时,也经常发现: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议论文,也往往用到铺陈,而不少文章都因有精彩的铺陈而给人以难忘的美感。一个善于铺陈的人一定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而且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如果能在作文时自觉不自觉的用好铺陈蓄势的话,其作文定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再来看看我们所学过的一些课文:

(1)《木兰诗》中还有一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教师质疑:这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若改成“木兰凯旋归,全家喜洋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写渲染出木兰凯旋后家人兴奋喜悦的心情。这里用了铺陈手法,分开描写家人各自的表现,表达情感比改过后的句子更强烈一些。

(2)学生阅读《雪》全文,思考鲁迅的这篇文章是怎样运用铺陈手法的?

学生讨论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但作者在文章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江南的雪,其实描写江南的雪正是为写朔方的雪作铺陈的。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

我今年十八岁,十八岁这年,俺们家又砌了房,是一幢临湖而居的小洋楼……贯之的前行动力。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三、要点点拨:

(一)铺陈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种:横式铺陈与纵式铺陈。

(1)铺陈的范例很多,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这里主要突出军情紧急,而木兰为出征紧张而周密地进行准备的情形。古朴自然,繁而不乱,一吟三唱,回味无穷。

(2)纵式铺陈的典型例子也很多,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陈就写出了刘兰芝的多才多艺,要言不烦。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按情节发展写了三拳,却令人叹为观止。第一拳从味觉方面写:“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写:“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写:“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里的纵向铺陈贴切,生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

(二)铺陈既可以用在文章的开头,也可出现在文章的中间,同样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处。如果用在文章开头,这就形成了所谓“豹头”。同学们平时做过的很多仿写题都可以成为文章的豹头。例如: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观察上面一组句子,同学们会发现里面整体或部分都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铺陈与排比用在一起,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铺排”它常常将一连串内容相关的景、事、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几段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这种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重复的章法,无形中使文章产生一种整体的节奏感,并在回旋反复中使文章感情得到强化.主题更加突出。

铺排的形式总其有四种。

第一种:类比式铺排 类比铺排既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中心,又能昭示作者的机智,使文章妙趣横生。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段文字邹忌巧妙运用类比,让齐威王欣然纳谏。第二种:并列式铺排

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铺 并列式的铺排类型很多。根据铺排的内容可分为“井列描写式铺排,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能使文章具有广度美和丰富美。

排(散文)”“井列论点式铺排(议论文)”“并列论据式铺排(议论文)”“并列叙述式铺排(记叙文)”。下面这篇《趣说为人》,就是典型的并列式铺排,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胡乱联系。却又妙趣横生。

“人的两只眼睛平行,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的鼻端共有两孔,所以不能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人只有一舌。所以不能说两面话;人虽只有一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并列式的铺排要点在于,一是要精心打磨三个核心旬;二是三个核心句尽量包蕴丰富,有很大的代表性。

第三种:递进式铺排

递进式铺排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段铺陈排比,一目了然。但也有细微的变化,除了时间上 余光中的《乡愁》:

描述方法,内容上具有纵向性,以深刻和深人见长。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的递进。还有意象上的关联。从邮票到船票,再到坟墓,最后到海峡,意象不断放大,正好映衬出乡愁的逐步增加.逐步浓烈,从一己之乡愁,到一个民族分离的哀怨。可谓递进式铺排的典范。

第四种:对比式铺排

对比式铺排,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拿来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也可以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鲁迅的《雪》便是很好的对比式铺排。使用对比式铺排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选择好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

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对比的指向性要清楚。

第二,对比要有主次之分。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四、实战演练 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运用铺陈蓄势的方法,以《渴望》为题完成一篇作文,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也可以反应自己他人内心的某种渴望。600字左右。

五、拓展阅读

阅读提示:《每个人心中都有天使》采用类比铺排式行文:雕像是雕刻家的天使,蓝图是建筑师的天使,好的小说是小说家的天使。无一例外,它们都需要用心寻找,再细细打磨。最后再回到生活,回到自己,充满着生活气息和盎然的朝气。《人与猴》是一篇妙不可言的文章,文章采用对比式铺排手法。起初非常平淡——情节平淡,故事平淡,语言也平淡。及至后来,突然视角一转,全篇生辉——一切戏耍他人者,也被他人所戏耍。“他者”就是“我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天使

人心中的天使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速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速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的那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

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它都是那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4、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

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重点:

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训练难点: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课前准备:

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课时建议: 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6)……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句(2)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句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句(4)加上“雨细长,愁丝更长!”这一句,情景交融。句(6)换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具体,魅力大增。

4、师小结:句(1)(3)(5)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稍加雕琢,就已点石成金。上例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三、要点点拨:

1、精心锤炼词语。

恰当地选用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逼真地再现对象的情状,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感染读者。如说晴天,‚晴朗‛是一般的表达,‚万里无云‛就形象化了,而‚响晴‛更有表现力。

(1)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写作时应多推敲,多使用。

如《社戏》中有一段描写水乡少年撑船的语言:‚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一“点”一“磕”,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乡少年架船技巧的娴熟老练。

鲁迅作品中“排出九文钱”的“排”,踱进店里的“踱”,“用手罩住”的“罩”都是动词运用的典范。

(2)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分别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叫天子‛。这些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

(3)虚词的运用巧妙得当,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作家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一文中有这样的妙句:‚总之,这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点希望的下午‛。“杯”、“块”作者采用活用量词法,既新颖贴切,又具体可感。

又如‚太阳嘎吱嘎吱升起来‛中的“嘎吱嘎吱”是一个平常的拟声词,但用在这儿,把太阳上升的力量,朝气描写得淋漓酣畅,十分生动。(4)仿词,使语言具有新鲜、风趣美。

如:有人在县‚抓点‛,索取土特产品价格一千一百多元……群众说:‚这哪是‘抓点’,明明是 ‘吃点、喝点、拿点’啊!‛这里以“抓点”为基础,仿用出“吃点、喝点、拿点”,借以讽刺那些以“抓点”为名,大搞违法乱纪的人。在内容上一针见血,在表达上也幽默风趣。

(5)灵活采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活字活词,尤其是当今新产生的字、词。

如学会运用电脑就拥有了进入21世纪的‚护照‛。这里的护照就是透着时代气息的新词。其他诸如“点击”、“扫描”、“链接”等新词汇,如能运用得当,也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2、灵活选用句式。(1)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2)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

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3)假设句与反问句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

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3、注重衔接照应。

文章的“前后照应”,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化,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1)首尾照应:如《小桔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如《小桔灯》一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3)前后照应:如《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面写停住了脚步,后面写加快了步伐,动作上虽不一致,但又是一个绝妙的照应。

从上例行文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哪一类照应,还需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以实实在在的文风表达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观点。

四、实战演练

以“我读懂了(如金钱、亲情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首尾照应。

2、精心锤炼字(词语),增加文采。

5、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训练目标:

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训练重点:

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训练难点:

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课前准备:

留意初中所学课文中有景物描写的文章。课时建议:2——3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

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又如《沁园春 雪》中的写景,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词的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句句写景,句句又都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实是作者胸中先有情,然后通过景抒发出来。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4、教师质疑:下面是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请大家读一读,悟一悟,看它是借什么景、抒发什么情,怎样借景抒情(先有情,再确定借什么景),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学生讨论。

6、集体交流:这一段文字是围绕一个“乐”字展开的,正是作者对百草园这个儿时的乐园喜爱有加,才通过写景把对它的热爱之情自然的流露出来,同时写景也相当精彩:①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②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景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③整个段落由整体到局部,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④这一段除了脉络清晰的特点,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乐”字,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井然有序地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采。⑤作者写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石井栏的“光滑”,黄蜂因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为轻捷而能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生动;⑥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7、教师谈话:明确了这些,不仅对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阅读写景的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好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到用眼看,细细观察;用心想,慢慢揣摩。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这样,就能把百草园给人的总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加之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叫人读来有滋有味,整个画面才能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的支撑,在对百草园的描绘中,作者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要点点拨:

要较好地运用借景抒情方法,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一、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心情感伤,你选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激动,你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更不合适。因而,写景与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以景衬人,以人带景,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示例]“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我的叔叔于勒》前句写了出游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后句写出了归来时失望沮丧。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自然景物也各有其独特的特征,互不相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的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又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写好景物。抓住要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独特特点,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去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

三、抒情要真挚自然。借景抒情,总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讳的。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

一:五觉法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二:分解法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转化。[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白杨礼赞》

三:烘托法 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示例]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西瓜》

四:组合式 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示例]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子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老人、男人坐着矮凳,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驰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写景的方法多样,它的作用也是多样的,除借景抒情外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我们学过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羚羊木雕》《观沧海》等文章中都有体现,课下要好好品味。可见,写景可因文而异,因需要而异。

四、实战演练

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一个季节中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题目自拟,600左右。

6、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

训练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训练重点: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训练难点:

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 课前准备:

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

课时建议:1——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 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

生:“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师: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 二 例文导学

请大夫 云 江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

再看一篇例文:

罗汉也吸香烟吗

程秋生

春游季节,中外游客兴致勃勃地来苏州游览名胜古迹。当人们鱼贯步入举世闻名的西园五百罗汉堂时,一位细心的游客突然吃惊地问身旁的导游:

‚怎么,罗汉也会吸香烟?‛

人们随着这位游客手指的方向一看,无不大为惊讶。第一百五十尊罗汉的右手居然夹着一支正在冒烟的香烟,烟灰散落在袈裟上,烟蒂将烧到他的手指。见此情景,罗汉堂的服务员轻骂一句:‚真该死,恶作剧!‛把残烟拿掉了(用三个自然段叙述一件事)。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文化,不朽的艺术,值得人们欣赏。在游览名胜、参观古迹时,要提倡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切不可肆意糟蹋破坏。遗憾的是,游览胜地,恶作剧时有发生,越规者不乏其人。在古建筑上刻字留名者有之,用石头砸击塑雕佛像者有之,攀花折枝者有之……(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有些人干这等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能。真该向这种人大声疾呼: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这一段是议论)!

师:读了两篇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这种文体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议论有何特点?文章模式有什么特点呢?

生:议论文中的叙述很简洁,少有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生:议论都是在叙述的基础之上,自然而发。观点鲜明。

生:它的议论往往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申开去,说明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可以说的上是就事论理。

生:这种文章总是先叙事,在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有自己的见解。三 要点点拨

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抓住关键句和词语去概括。选材尽量典型,叙事尽量简明。弥留之际,十分难受,还纠正秘书的“叫”大夫;不文明到给罗汉的手指夹上点燃的香烟,这些都够典型的了(话题作文提供事例,那就没办法选择了)。叙事过详,篇幅过大,喧宾夺主,成了记叙文,看不清楚作者的观点。这两篇例文的叙事都比较简明,恰到好处。一般说来,600~800字的一篇中考作文,叙事部分占200~300字比较合适。

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了„„.等。

3、找准论点,叙议结合。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在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应尽量展开联想,分析尽量深刻。在议论部分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像第一篇那样,使是非更加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像第二篇那样,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联想能使分析深刻,讲清道理也能使分析深刻,说实在的,上述两篇例文,因篇幅所限,分析部分都略嫌不足,如果同学来写可以展开些。

4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5、拟题尽量新颖。如果不用“请大夫”,而用“要有礼貌”;不用“罗汉也吸香烟吗?”而用“要做文明游客”,主题倒是鲜明了,但不新颖,不能吸引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悬念。

6、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引要简明;议要精当;联要深入;结要有力。

四、实战演练

学生接着下面的事例写一篇题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议论文。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老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

五、拓展阅读

(一)议中学生高消费

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

[评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文中的“事”不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青少年高消费。文章开头用五十几个字简述了这种现象,然后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极不适宜的。”第2、3两个自然段论述了“不适宜”的理由:一是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二是高消费是腐蚀剂,事业成功离不开俭朴。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进一步重申提倡俭朴、反对高消费的观点。文章不仅做到了就事论理、理从事发,而且在提出观点后能扣住论点展开议论,论据恰当、说服力强。

(二)‚作弊‛一席谈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1)本文主要由哪两种表达方式组成?

(2)本文针对考试作弊发表了自己怎样的看法?是怎样深入议论的呢?(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有关写此类文章的启迪?

7、跌宕起伏,不失严谨

——学习作文中一波三折的写法

训练目标: 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习作文中一波三折的写法。训练重难点: 学生在作文中能恰当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古今中外名人青春时期的故事

2.教师准备:打印《寒假中的一件事》《醉人的春夜》范文各60份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活动导入: 师: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那么,拥有青春,我们便可以看到沿途最美

二、“青春随想”第一站——倾听青春的故事:

1.讲述 请部分学生代表精彩讲述课前搜集到的名人故事,其他同学静听。

故事示例:“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朝文学家左思,青年时期就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三都赋》,为了写成它,在室内,门前,墙壁,厕所等处,都挂着纸笔,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想到好句子就随时记下来,这样,他花了十年工夫终于写出了这篇好文章.文章问世后,京城洛阳人人争相抄读以致引起洛阳城的纸价猛然上涨.“洛阳纸贵”的典故,即由此而来.2.畅谈 故事听完后,学生们用“从„„的故事中,我读出了„„”的短小句式自由畅谈故事带来的感想。

三、“青春随想”第二站——诉说青春的心愿:

师:同学们,伟大的人是平凡的事造就的,他们只是用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做了普通人不愿去做的极其平凡的事,而且能坚持------一辈子的坚持!同学们正站在青春的舞台中央,相信大家有很多青春的心愿要对自己说,对他人说,来,跟我们说说吧!

生1:我的心愿是活出自己的风采,在青春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美丽的足迹。

生2:我的心愿是走出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另一番天地。

生3:我的心愿是珍惜美好时光,出色完成学业;我将来的心愿是运用所学知识,开创未来新天地。„„

四.“青春随想”第三站-----抒写青春的颜色 1.教师出示此次作文训练目标(在文中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2.明确写法概念: 的风景。拥有青春,我们便拥有了多彩的未来与五色的梦。

什么是一波三折的写法?(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3.阅读范文,获得写法启示:

先请同学们看篇例文:(教师分发课前打印好的范文给学生,人手一份)

寒假中的一件事

从前,我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有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农历十二月二十八这一天,我在集市上闲逛。因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所以今天买东西的人特别多。我转来转去转到了卖鲤鱼的地方。今天卖鲤鱼的人买卖可真红火!买鱼的人多,卖鱼的人少。许多人都围着一位老大爷转。在人群的最外边,有一个手拿一把零钱的小男孩和一个绅士模样的中年人。看小男孩的样子很是着急,却又苦于挤不进去。而那个中年人却并不着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对那拥挤的人群显出鄙夷的神色。

那位老大爷的生意真不错,才一会儿,他那满满的两筐鱼就剩下一条了。此时,也仅剩下两个人要买鱼了:小男孩和那个中年人。两人几乎同时递出钱又同时说了一句:‚我买鱼!‛面对这种情景,我有了兴致,想看看究竟谁能买到这条鱼。

‚这鱼多少钱一斤?‛中年人问。‚3块钱!‛老大爷答道。‚几斤呀?‛中年人又问。‚3斤!‛大爷答道。

‚我这儿正好有9块钱,我买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带着嘶哑。‚老张,怎么还在这儿呢?你那宝贝儿子吵着要吃鲤鱼呢!‛从旁边走过一个人来对中年人说。

‚给你10块钱,我买了!‛中年人边说边拿鱼。

‚大爷,俺们刘老师得了种怪病,听说只有吃鲤鱼才能把病治好。这点儿钱是全班同学凑的,求您把鱼卖给我吧!‛小男孩恳求道。

中年人不耐烦了,嚷道:‚20块,20块钱总够了吧?你们老师有毛病也用不着你们管!‛边说边扔钱,伸手去拿鱼。

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小男孩激动地说:‚老大爷,谢……谢谢!‛边说边把手里的一把零钱递给老大爷,老大爷用粗大的手把小男孩的手挡了回去。中年人愤愤地说:‚老头儿,你……‛老大爷白了他一眼,对小男孩说:‚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

4.范文写法整理,收集:(形式: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这篇记事的文章将“卖鲤鱼”这个中心事件写得一波三折,作者先运用“悬念法”要看看老大爷剩下的最后一条鱼究竟谁能买到。然后又抓住小男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由希望“正好有9元钱”到失望——中年人给10元,小男孩说出买鲤鱼是为给老师治病,似乎又有希望,可中年人紧接着又拿出20元硬要拿鱼,小男孩又一次失望了。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了老大爷一把从中年人手中抢过鱼,递给小男孩。这不仅使情节一波三折,而且通过最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突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后由老大爷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孩子,记住,大爷姓李(理)不姓钱!”将老大爷的高贵人格充分表现出来。

5、写法指导: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所叙故事“一波三折”呢?办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曲直法”、“张驰法”、“虚实法”、“开会法”、“烘托法”等,其中“悬念法”和“误会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先说“悬念法”。悬念就是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关注。巧设悬念,能使文章曲折生动,起伏跌宕,引人入胜。《驿骆梨花》采用了悬念法。课文开始写“我”和老余到何处投宿?茅屋的主人是谁?从瑶族老人口中得知是梨花姑娘。可梨花姑娘又是谁;她在哪儿?后来又通过梨花妹妹的解释,才知道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解放军同志。至此,悬念似乎解开,但似乎仍存在,因为梨花姑娘仍未出面,然而答案尽在不言中。这种先设置县念,然后逐层推进、释疑,这种构思法,既可以使文章显得紧凑,又可以提高阅读兴趣。

再说“误会法”。这是通过偶然反映必然性的一种构思方法。《醉人的春夜》写道,陈静自行车出了毛病,恰遇一个小伙子一掠而过,然后小伙子又回来。陈静以为他是流氓,要加害自己。由于没有工具,小伙子告诉她修车地点,陈静以为他是在玩手段,诱她上当。修好车子,小伙子要“5元钱”,陈静以为是“敲诈”。其实小伙子并没有反常动作,也不打算要钱。这一连串的“误会”,就把简单的情节叙述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六、实战演练:

“青春随想”第四站——抒写青春的感想:

展望青春,你会满怀理想,渴望实现你的价值。青春的冲动不需瞻前顾后,只要心中坚信“幸福就在不远处”,向前冲!就会到达人生的颠峰。把你青春的梦想,大声的向世界宣告,时间作证,我们思考着,我们努力着,我们存在着。

写一篇能展示青春的文章,要求文中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题目范例:《青春的颜色 》《为青春喝彩》

七、拓展阅读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只来得及‚哎‛了一声,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

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矜持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链盒里了。‛她呐呐着,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爱莫能助了,没工具,谁也拆不开大链盒呀。‛陈静心里又是一片黑暗。‚你家远吧?‛‚我家?‛她没了主意,下意识地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这样吧,胡同口外左边,有个车铺,这会儿可能还有人,你去看看吧!‛小伙子在她身后跨上车子,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这号人!‛陈静差点哭了。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她心里咒那小伙子:‚骗人!叫你今晚做个噩梦。‛

不信归不信,出了胡同口,陈静忍不住真朝左手方向看了一眼。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她踌躇地站住了。小屋里走出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冲着陈静喊:‚同志,来吧!‛‚哎呀,真是车铺!‛陈静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

这是间临街筒子房,通里屋的门关着,外面这间,只有一桌一床和一辆自行车。一个年轻人正蹲在桌边翻看什么。‚请进,就是地方小了点。‛年轻人站起身,手里拿着把改锥。陈静一楞:‚是你?‛‚是我。‛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我哥送我嫂子上夜班,回来就急火火地把我叫起来,说有要事,原来是〃〃〃〃〃〃。‛跟在陈静后面的姑娘说话象是放机枪。‚还是有个体户好。‛陈静心里想着,感激地冲着那姑娘笑了笑:‚太麻烦你们了。‛‚没什么,我哥怕您不敢来,才让我起来招呼您,其实您也是胆子太小,我就不怕。‛说得陈静怪难为情的。

会者不难,车很快修好了。‚多少钱?‛陈静打心里希望这小伙子多收她点儿钱。‚钱?‛小伙子一楞,旋即笑了:‚给五块钱吧。‛一只大手,满是油污,伸到陈静面前。‚五块?敲诈!‛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她娇嗔地把那只油污的手打下去,转头对着陈静:‚同志,您别多心,他就这样,跟谁都瞎逗。我们又不是开业修车的,哪儿有帮帮忙就要钱的?‛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着红潮。‚好了,不开玩笑了‛小伙子搓了搓手,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一路上,微风吹着陈静的长发,拂到脸上,怪痒痒的,又很舒服。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呵,你这醉人的春夜!

8、书香伴我行

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这里有温馨的宁静,也有激情的舞动„„-题记

眺望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好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每至夜深人静,握一书在手顿感思绪万千。我拜读过古今中外灿烂的长卷,翻阅过人世千般气象的纸页。触摸书中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品悟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顷刻间唤醒了我的心灵。有书陪伴的日子,我充实,快乐,振奋!被荡涤过的心灵在书香的浸润中闪光,炫彩,歌唱!我爱读书。曾几何时,我置身书海“不可自拔”。《雷锋日记》使我明确人生存的最高意义,便是作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我因此明白奉献的一生最美丽;《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击的老者让我肃然起敬;《茶花女》让我铭记,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将永具魅力!„„我在书中目睹了黄河的九曲喷薄,见证了长城的雄伟逶拖,领略了金字塔的庄严神秘„„我居高临下,历史长河里的点点滴滴尽收眼底,人类社会的没一寸足迹一览无余!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在愚昧无知的落后世界中停留;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更无从谈发展!

与书结伴而行,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荫,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让你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人生的旅程!

上一篇:校园普通话宣传口号下一篇:小学2013年春季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