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024-06-08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精选9篇)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篇1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为使我院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一)樟树市山前卫生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院长: 黄茂勇 副组长:分管院长 宋继林

成 员:陈小毛 邓转生 聂飞涛 应急处理电话:0795-7621155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医务科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放射源泄漏污染、放射源丢失、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市卫生局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二、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院领导。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除上述工作外,防护检测人员还应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迅速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禁区,防止外照射的危害。

2.根据现场辐射强度,决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的时间。3.协助和指导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及个人剂量仪。对严重剂量事故,应尽可能记下现场辐射强度和有关情况。并对现场重复测量,估计当事人所受剂量,根据受照剂量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医学处理或治疗。4.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应向区卫生局报告。

四、放射性事故的调查:

(一)本单位发生重大放射性事故后,应立即成立由放射科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有工会负责人和总务科负责人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恢复工作组。

(二)调查组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人员伤害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并认真做好调查记录,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配合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写、上报事故报告书方面的工作,同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等各方面的相关事宜。

五、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过程中如有与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抵触之处,以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的条款为准。

樟树市山前卫生院 2013年1月8日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篇2

近些年来,国民实力及社会经济水平获得了稳步、较快的发展,社会各界的建设工作与生产活动均呈现出非常良好的态势。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广大群众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需求也更为迫切。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是关系至一个国家的财产安全、职工生命安全、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工作,同时也是电力生产系统维护其根本运营效益的基本途径。电力生产的安全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位将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外部形象。那么为了有效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进程,一定要做好电力系统及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

1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问题

1.1 安全职责尚未落实到位

即使目前许多的电力企业内部均制定出了较为明确、细致的规章和制度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也明确了在安全生产管理在事故中的责任,但是仍然很难避免在生产活动的某些环节中相应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许多电力企业仅仅是把安全生产防止做在口头上,只是进行普通的动员及要求。并且负责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管理领导通常忙于事务而不能够深入到企业基层进行调查工作,因此很难发现在基层工作中的现存问题,也就更没有制定出于此相关的整改方案。

1.2 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而言,其总是将过多的精力和热情放到电力企业规模的生产扩张方面,很少有管理人员会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细节性工作。了解到一部分领导总是习惯于狠抓企业经济建设、企业管理,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事物背后存在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较难通过有效地事前预防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各个生产设备、安全装置的不定时检查、保养维修、检修记录以及档案记录等均不能够及时、有效、准确、规范地进行科学保管。

1.3《安全生产规定》执行不够严格

通常情况下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习惯性的安全违章行为也就被称为习惯性安全违章。在这里违章行为,主要包括了违章指挥行为、违章操作行为以及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电力企业中的一些临时工人,比如安全生产活动的检修工人、配电工人等等经常在尚未填写任何修理票据的基础上就进行修理和维修工作,从而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而对于需要提前断电而尚未断电或者变压器的二次闸刀接触不良等问题,工人进行违章操作行为,也将会最终酿成重大人身安全事故。

1.4 事故应急系统不健全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指挥系统或者其应急指挥机构等建设尚不完善与健全,因此则不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科学、有序、有力、高效的事故抢救工作,并且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应急准备与应急策划,因此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容易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因此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1.5 事故应急抢救人员能力较低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时,一些应急抢救团队的专业性知识培训工作不够深刻,因此培养的应急抢救团队工作人员也就不能满足专业标准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专业应急抢救队伍,主要包括事故的应急指挥以及应急操作人员。并且在全体职工的范围内也需要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 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1 以事前预防为主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活动中,应坚持着“安全第一、事前预防、常备不懈”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突出对突发性事故的事前预防与合理控制,定期、定时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了解与处理生产设备现存的缺陷,有效防止出现重特大的电力生产事故出现;组织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处理演习,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对于重特大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应急抢险及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能力。

2.2 统一领导

对于电力系统的突发性安全事故,应该严格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落实、措施得力”的根本原则,应该在各级指挥、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之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于突发性安全事故处理、事故应急、电力生产恢复、应急救援、确保稳定、恢复安全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2.3 分层、分区管理

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应该严格地按照“分层、分区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负其职”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每一级别的供电部门应当针对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事故防止与应急处置办法,有效地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

2.4 确保生产重点

需要遵循着“统一协调、保证主网、保证重点”的基本原则,在突发性事故的处置过程中,将确保大范围区域内电网的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运用一切必要的管理手段,限制突发性事故范围扩大。在恢复正常的供电过程中,应当优先恢复比较重要用户的供电需要,并且近况恢复整体社会的正常供电秩序。

3 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3.1 树立科学的电力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思想

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需要科学解决公共危机以及相关问题。明确电力事故的抢修仅是一种手段,那么有效地化解公共危机和现存问题才是根本目标。在事故与灾害来临之时,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民生、保安定;那么在事故与灾害有所缓解时,政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所以应急供电、应急照明的有效、及时跟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使得群众安心,最终让政府放心,有效地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3.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体系

需要科学整合电力企业内部所有的事故应急救援资源,最终可以很好地实现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生产经营在更加高层次、更加大范围、更加深程度上的有效结合,并且在此前提下建立好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当包括1个快速反应的事故应急管理中心与1个非常强大的事故应急抢险团队;事故应急物资的储备,需要兼顾好物流的合理调配,信息基础建设则应当始终贯彻应急通信的基本要求,宣传与培训工作则要充分满足应急处理的需求,并且装备技术的发展应当始终坚持着为安全生产与应急服务,发挥出科学应急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事故的应急效率。

3.3 提高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置的质量及其效果

电力生产的安全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位将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外部形象。那么为了有效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进程,一定要做好电力系统及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在突发性事故或者灾害不能够有效避免时,则应该充分发挥出事故的应急体系作用,组织及时、有效的事故应急行动成为合理抵御突发性事故及灾害、控制事故及灾害蔓延、降低事故及灾害后果的决定性甚至是唯一手段。突发性事故、灾难,通常具有发生特别突然、扩散十分迅速、危害范围较广等显著特点,所以应急处理体系一定要确保事故应急处理响应的迅速、准确与有效。

3.4 大力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

尽力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想,合理、科学地安排好电网有序生产与运行方式,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协调调度,大力加强核心输变电设施以及重要输电断面的预测和监管,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测分析以及供需平衡;不断完善事故及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有效加强自然性灾害与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及时地启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保证应急响应当迅速、应急处置应当有效、保证措施合理有效。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需要始终坚持着“安全生产第一、增强事故预防”的基本生产原则。把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运用至电力企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总规划之中,从根本上改善事故的应急处置管理水平。伴随国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内部职工的实际操作量也将大大减少,但是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却逐渐复杂化。所以在运用新型生产设备时,还需要及时、有效地改善事故应急方案,适应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标准。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事故应急处置效率,这将对确保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职工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稳定,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活动时刻关系到国家及群众的财产安全、人民利益,并且还有广大电力系统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电力安全生产,作为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非常严重地影响着相关电力企业的外界形象。那么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阐明与探究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与措施。在面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突发事故时,可以极大限度地来降低及减少不良影响与危害作用,从而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应急事故,处置原则,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田世明,陈希,朱朝阳,谢迎军.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31(24).

[2]李锐.完善停电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4).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篇3

一、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案例

陆地的石油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石油泄漏事故也逐渐成为海洋石油利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2010年的4月20日,位于美国的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的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还给海洋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然而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要肇事者英国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及处理该事件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却是大相径庭。这件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除了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讨论外,也暴露了中美石油海上监管机制和海上石油污染法律救济机制的巨大差异。与此同时,由于这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给与众多国家以深刻警醒,使得如何加强海上石油泄漏的应急处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成为石油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以下是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今后各个国家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一)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案例简介

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出现石油泄漏事故,这次石油泄漏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出现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事件,其这次漏油点位于1500米的深海,该次事故相当于每天1.2桶到1.9万桶的原油向深海里“倾倒“由此可见,这次漏油事件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创。因为,漏油点是发生在人类历史中首次1500米的深海,所以在原油漏油事件上就非常难以处理,这次原油泄漏的处理直到878天以后才得以有效解决。致使美国的总统奥巴马只能无奈的宣称这次事故所造成的灾难并不小于“9.11”的恐怖袭击,这次事故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二)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采取的处理措施

英国石油公司作为这次事件的肇事者,在石油泄漏后的第一时间就加入到清污堵漏中,并积极的履行赔偿义务以及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并且在最大限度的回复海洋生态环境,并且为了控制这次石油泄漏造成的危害,英国石油公司动员了7000艘船只和48000人对这次石油泄漏事故进行处理,并以此积极塑造英国石油公司的良好形象。这次漏油事故的发生,英国石油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首先是监督和管理负责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堵塞漏油点,并及时进行油污的清理,进而在源头遏制住石油的泄漏。针对于海洋污染方面英国石油公司定期的发布漏油扩散的监控报告,就是为了让处理石油泄漏事件的管理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石油处理的动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空气、食品进行监测,确保石油泄漏处理人员的安全,并且建立野生动物的收容所,保护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点周围动物的安全。其次,则是对这次泄漏石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彻查,并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此美国监督政府也对此积极的响应。并对此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后,对政府今后对石油的监管和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再者,针对英国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墨西哥湾海洋污染造成的伤害作出积极的赔偿,美国也对这次的赔偿的始末做到全程的监督,以此确保受害者得到公平、公正的赔偿。

二、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存在的管理缺陷

(一)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

海上石油泄漏事故首先造成的是石油资源的损失以及海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还间接的造成石油开采方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因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会造成极大的阻碍,尤其是一些需要石油才能发展的经济公司来讲,海上石油泄漏事故不亚于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此外,因为石油泄漏还会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物价的起伏波动。这样一来,石油危机就会出现,而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会采取哄抬石油物价的措施,进而出现石油价格垄断现象。

另外,海上石油泄漏问题的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一些深海生物的生存发展,并且一些海上的珍贵生物会因为石油泄漏可能会出现灭绝的风险。此外,因为海上石油泄漏的处理给海上的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延缓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进而造成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停滞。

(二)海上石油管理存在的缺陷

海上石油的泄漏一方面是因为开采的不当造成石油泄漏现象,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海上石油监管者管理上的不当,即对海上石油监管上存在的隐患因素没有及时的处理,造成问题的恶化最终导致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此外,海上石油监管问题除了对石油开采的监管以外,对海洋生态环境也需要监管人员进行定期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报告判断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上这一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三、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针对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需要监管部门和石油公司双方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对海上石油泄漏区域应该进行隔离阻拦,并且安排船只和工作人员对泄漏进行及时堵漏清污措施,在源头上制止海上石油的泄漏。另一方面,对海上石油泄漏的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该定期的进行监测包括对海洋生物生活状态的监测、空气的监测以及食品的监测,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以及处理海上石油泄漏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建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所和海洋生物保护所,对处于污染环境下的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保护,将生物资源的损伤减少了最低限度。

另外,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的处理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的协助石油公司进行石油泄漏的处理,并采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对石油泄漏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侦查,并拟定最佳的治理方案保障今后海上石油开采利用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资源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却成为各个国家、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海上石油泄漏事故之所以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石油资源的损失进而造成石油价格的波动,严重者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另一方面,石油泄漏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加强对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处理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篇4

本措施适用于电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现场应急

发生火灾、电石遇水爆炸、一氧化碳泄露中毒窒息或其他影响公司安全生产运行的事故,现场人员要履行职责,发生事故时任何工人有权下令撤离作业场所作业所有工人。按照相关规程要求,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按规定报警;应急救援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必要时请求社会援助。

2、发生电石炉生产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1、应急措施

1)当班中控工应立即停电,向下压放电极;

2)当班班长应组织当班巡检工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蔓延;

3)打开电石炉炉门进行降温,置换。

2、当班操作人员受伤或发现他人受伤:

1)当班中控工应立即停炉。

2)发现受伤人员时,当班班长应组织救护。

3)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

3、当班值班人员或安全科接到报告后:

1)迅速赶到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实行救护,严重时拨打120急救中心寻求救助。

2)做好灭火、防爆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扩大蔓延。

3)同时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

4)主管领导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的特性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按预案规定,各小组要按照分工,协调配合,立即投入应急救援。

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篇5

一、成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主办机构,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公布联系方式。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刘越云(见附表1)任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机构设在项目办公室,联系人:刘越云;联系电话:1351380737

2小组有关人员:

安全员:***、***

外部公用应急电话:

火警:119急救:120匪警:110交通事故报警:12

2二、项目部配备灭火器、急救药物、担架、绷带等。

三、应急设备

灭火器、急救药物、计算机中心、财务部、试验中心;

物资:危险化学品、电脑、记录和报告。

四、事故现场的应急措施:

1、呼救

当工地发生伤害、失火事件,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发生某某情况!将信息准确传出。

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以其最近的项目部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处。

现场负责人(项目部经理)、或由项目经理指定人员负责现场工作。

2、报警

报警员负责急救电话120,(如遇火灾应拨打119火警电话),将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事故种类、伤害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消防部门)前来救护,遇特殊情况应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人员。报告发生伤亡伤害的地点、伤害类型(或失火地点、火势、失火材料),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姓醒目标志建筑,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安全员负责将伤亡(火灾)伤害情况及时公司安全站(或物业保卫部)。

3、接车

接车员迅速到路口接车,引领急救车(消防车)从具备使用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4、事故应急方案

4.1火灾现场的逃生

4.1.1遇有火警发生时,应迅速准确打“119”报警并积极参与扑救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当火势难以控制时,要镇定情绪,设法逃生。

4.1.2火灾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做沉着、冷静,更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拥挤;

 正确判断火源、火势和蔓延方向,以便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

 回忆和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公司基地疏散图见附录2),以便在最短时间

1内找到安全出口;

 要有互相友爱的精神,听从指挥,有序的撤离火场;

 当被要火包围时,可通过阳台排水管等处逃生,或找固定的物体上栓绳子,顺绳子

逃离火场。如果上述措施不通,则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火灾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发出信号。

 高层建筑遇火灾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的从安全通道和室外 消防

楼梯安全撤出,切务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的空隙、下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如果确实无力或没有条件用上述的方法自救时,可禁闭房门,减少烟火,火焰的入侵,躲在窗户下或到阳台避烟,单元式住宅高楼也可沿通道至屋顶的楼梯进入楼顶,等待到达火场的消防人员解救。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不要放弃救生的希望。 如现场慌乱秩序不能平息,找不到逃生的通口和出口,自己已经不由自主的被卷入

杂乱的人流,甚至被挤压践踏时,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慌乱人群中,应用双手抱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确保呼吸畅通和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注意避免使自己的身体靠在墙上或被挤压到墙角、栅栏傍边,要尽快走进通道;如果被挤压倒,人群从身上踩过,应双手抱住后脑勺,两肘支地,胸部稍离地,以免窒息死亡。

4.2触电伤害事故的急救

4.2.1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迅速展开急救工作,动作迅速,方法准确最为关键。

4.2.2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可用绝缘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切断电线。切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作救护工具,更不可接触触电者身体,以防自己触电。

4.2.3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治疗。对伤势不重。精神清醒者,应使其安静休息一小时,再送往医院观察;对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其舒适、安静地平卧,并迅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对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迅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必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4.2.4人工呼吸

实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效果最好。捏紧被救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口,并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为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4.2.5胸外心脏挤压法

救护者跪在被救者一侧或骑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被救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以压出心脏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进行。

一旦被救者心脏和呼吸都停止跳动时,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只有一个人抢救,可以两种方式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4.3机械伤害事故的急救

4.3.1体克、昏迷急救

由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造成工作现场的体克昏迷。其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1)

(2)

(3)

4.3.2骨折急救

工作现场发生严重骨折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救护,对于骨折伤者,正确的固定最重要。固定的方法为:

● 固定断骨的材料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长短要以

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准。

● 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

地,等待携有医药器材的医务人员来搬动。

● 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缓缓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不能用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折伤者的头须放正,两旁必须用沙袋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4.3.3严重出血急救

严重出血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现场止血,队挽救伤者的生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常用止血方法有:

● 一般止血方法,一般伤口小的出血,先用理盐水(0.9%NaCI溶液)冲洗伤

口,在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 压迫带止积压法,严重出血时使用,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时的临时止血。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心脏更进的动脉跳动处

(止血点)。只要位置找的准,这种方法马上起到止血的作用。身上通常的止血点有8处,一般来讲臂动脉、大腿动脉、桡骨动脉是最常用的。上臂动

脉;用四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

大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桡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

方。

● 其他止血方法,有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多种。

4.4模板坍塌的安全事故预案

4.4.1发生模板坍塌事故后,班组长及木工班组成员或其他施工管理人员应立即一边派人通知项目经理一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4.4.2得到通知的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应立即拨打120电话,将工程所在的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伤者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遇特殊情况应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人员;

4.4.3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维持秩序,在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以防其他时间的发生;

4.4.4医护人员来到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人员应协助救治伤员并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处理其它事项,项目经理及其他施工管理员应保护好现场,并通知公司、分公司(处)安全监督分站及分领导以备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4.5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预案

高处坠落是多事故,为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及尽量降低事故发生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项目部应及具备有急救箱等其它必须品。

4.5.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应一边进行急救,一边通知项目经理及班长。让体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体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要搬动时,动作要轻。氧和必须保持呼吸畅通。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重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或内插管给氧。立即与医务工作人员联系,请医生治疗。

4.5.2得到通知的项目经理及班组长、施工管理人员应尽早通知公司有关部门,并应立即拨打电话120将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伤者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遇特殊情况应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人员;

4.5.3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应立即赶往事现场维持秩序,在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以防其他事件的发生;

4.5.4医护人员来到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应协助救治伤员并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处理其它事项,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人员应保护好现场,并通知公司、分公司(处)安全监督站及分管领导以备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4.6物体打击安全事故

物体打击是多发事故,为减少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及尽量降低事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项目部应备有急救箱等其它必需品。

4.6.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应一边进行急救,一边派人通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伤者情况等通知医务前来救护,遇特殊情况应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人员知项目经理及组长。

4.6.2得到通知的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应立即拨打120将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伤者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遇特殊情况应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人员;

4.6.3施工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应立即赶往事现场维持秩序,在现场周围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以防其他事件的发生;

4.6.4医护人员来到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应协助救治伤员并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处理其它事项,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人员应保护好现场,并通知公司、分公司(处)安全监督站及分管领导以备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4.7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4.7.1积极抢救

在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应积极组织抢救中毒者,控制现场,确保没中毒的安全。

4.7.2及时逐级报告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公司则向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和建设局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案部门报告。

4.7.3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下食物不要急于到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提供可靠的情况。

4.7.4如实反映情况

公司负责人及本次中毒有关人员,如食堂工作人员、病人等应如实反映本次中毒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的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4.7.5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调查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在卫生部门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对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处理。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的工具、容器可用1~2%碱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来苏溶液进行消毒。

五、事故报告:

1、根据国家《特别重大事故程序暂行规定》的要求,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接到基层

单位事故报告,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将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建委)和所在地人们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们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

2、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并报上条所列部门。特大事故报告应以下列内容:⑴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

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⑶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断;

⑷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⑸事故报告单位

六、事故妥善及处理

1、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到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织,专人分工负责组织抢救、抢险工作,统一调派所需的车辆、人员、物资、派人协助指挥交通、疏散人群,努力将事故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派专人协助重、特大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派专人协助公司进行事故善后处理事宜。

4、根据事故调查组认定的事故原因分析,举一反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根据事故责任分析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将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篇6

海晏县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

二00六年五月十六日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有效处理本部门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使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及其它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危害,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海晏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要求,结合本部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加强协作的原则,各部门各行其职,密切配合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部门内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局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才让扎西

副组长:刘永忠

成员:柳霞、张海英

根据重大食品安全应急事故处理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各有关单位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二)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局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执行落实《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各项要求。

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

(3)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或与之相关的初步调查结论;

(4)报告本部门己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5)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

各单位及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应急处理工作应当积极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本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食品质量检验调查工作,并依法严肃查处。

五、防范监控

为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本部门将加强对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本部门要建立档案,逐级上报,并制定防范监控方案,确保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和有效监控,从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本应急处理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海晏县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局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篇7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 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公用事业企业, 充分发挥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支点功能以及公司对产业和社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制定实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治理战略, 大力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而伴随“厂网分开”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电网企业的内外运营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安全生产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确保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显然已成为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首要任务之一。而电力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电力的生产发、输和配用电需同时完成, 电力系统独有的物理联接自然属性与其内部运行的电气特点, 再加上电网随时可能受到外界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影响, 电力事故时有发生, 这给电网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带来威胁。就此, 为了提高电网调度和变电站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迅速性和正确性, 本文就电网事故处理中应急处理预案的重要性作较为深入的研究。

2 事故应急预案对电网事故处理的必要性

目前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 尚未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在每次灾害停电事故发生后, 电力部门才根据灾害程度和停电范围, 临时成立工作组进行应急处理, 进行灾后果补救, 没有一套成熟可行的应急预案;即使一部分已制定好应急预案的, 但预案可操作性和实战性不强, 亟待健全完善。

(2) 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较为薄弱。尽管各电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报告系统, 但其水平均不高, 基本上都是依托于电力公司的指挥平台。此外, 电力企业考核社会的联动手段不够强, 信息资源的共享比较弱。而在发生突发公共事故时, 大都是以部门作为单位来逐级进行汇报, 因此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 不能够在危急时刻进行统一调集与迅速汇总。

(3) 应急联动能力明显不足。在涉及社会公众或者其他单位电力的突发事故, 如重要用户停电和大面积停电以及重大设备事故等, 预案的启动与执行通常还是限于本企业, 没有较好的联动社会去开展综合的应急演练, 没有与社会较多用户建立起相应的电力应急预案。

3 预案在事故处理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3.1 预案程序化和规范化

电网的处理预案规范化与程序化的会直接的影响到电网事故的处理速度以及其准确性。所以, 对于电网应急预案的规范性以及程序化应编写成事故处理指导书, 不仅实用而且规范, 这样就可以指导在发生事故时, 相关运行人员以及调度事故的处理行为。因此有了事故作业书的引导, 相关处理人员可以按照事故类型与安全自动装置和开关跳闸之后其停电的范围与保护动作等信息的情况, 在确定准确了事故信息之后可以准确的和快速的完成相应事故的处理, 并在启动预先编好的规范预案帮助之下, 能够及时恢复相关的供电。电网的应急预案在其事故发生之时作用是较为重要的, 因为其不仅起到的是预防作用, 还会有使运行人员与调度员能够有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

3.2 按照预案开展反事故演习

要提高电网事故的处理能力, 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必要的预案事故演习。所谓的预案也就是对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把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指导性和针对性以及实用性都很强的预案, 以此来预防事故的再发生。因为运行之中的电网较为复杂, 有可能存有一些问题以及事故隐患, 并且电网的预案也不会是面面俱到的涵盖任何的处理措施, 也并不是预案启动了就可以能顺利指导事故的处理。所以, 只有通过电网事故的演习, 才有可能预防或发现电网中所存在问题和隐患, 以此来完善和检验事故的处理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

4 电网事故处理中应急处理措施

4.1 健全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规章

加强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规章建设, 逐步形成规范的各类电力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规章制度体系, 依据有关法律、规章,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自身规章制度, 尤其是加强应急管理规定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切实做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对潜在的事故, 要有针对的编制应急预案。在进行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 要注重全体人员的培训和参与, 让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掌握危险源的特性以及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4.2 加快应急系统平台的建设

建立应急信息指挥平台以及电力应急通讯保障等的基础设施, 形成结构完整和标准统一以及符合国情等的电力应急信息指挥系统与电力安全实时监管, 实现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以及综合研判等功能。在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后, 要相应的建设区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以及省级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 从而全面提升电力安全的监管水平与其综合的应急指挥能力。

4.3 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

电网的应急预案实施, 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变电站的运行人员起到帮助作用, 使得他们有了非常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样也就有利于对事故的处理。然而, 对运行人员的处理能力而言, 还是有待进一步来提高的, 在经过一定的分析后, 所发生的电网事故也就是其设备上事故以及由于外力破坏所造成的整个系统或局部的电网停电事故。避免设备事故需要很多相关运行人员的仔细巡视, 也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设备中的缺陷, 并及时的给出相关的报告。而提高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 并达到避免或者及时的去处理效果, 有如下几点措施:

4.3.1 班组技术的培训

通常而言, 一个维护运行的班组, 其整体的水平就决定了班组在处理突发电网事故中的能力。因为, 当发生事故之时, 只靠某一人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 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 相互配合和一同协作, 这样才有可能快速的处理好相关的事故。若业务不够熟练, 那么将无法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法, 这样也就起不到协助的作用。因此, 需要班组在不断对员工的文化水平以及业务知识进行提高的基础之上, 结合其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这样才能够让员工可以更好的熟练和掌握其岗位的设备性能与相应的操作, 也才能够在发生电网事故之时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

4.3.2 组织相关的演习与预想事故工作

在对电网事故进行处理时, 其现场的情况一般都是极不稳定的, 因此需要快速、及时以及果断来对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是对相关运行人员对应急事故进行处理水平的集中考验, 当然, 像这样的知识与经验, 除了要从现场的实践来进行积累外, 也要靠平时的事故预想以及演习来进行训练获取。因此, 在平时就应该有目的的做事故的处理演习, 这里就要求运行人员能快速作出反应, 并可以正确的对事故进行处理, 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及心理素质。

4.3.3 加强培养值班班长的组织和指挥能力

由于事故多数情况下是突发性的, 而对于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人员而言, 在事故发生之时, 其可能不太明确自己的职责, 这样就导致其无从下手。从而对事故的快速处理带来影响。所以, 在发生事故时, 值班班长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时, 他也等同电网事故的现场负责人, 其正确的指挥, 会让操作人员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 从而迅速的对电网事故进行控制, 减少停电时间与经济损失。而若值班的班长心理素质很差, 并且其指挥经验与能力明显不足, 这样其自己就会手忙脚乱, 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 愈演愈大。所以, 在平时的工作之中, 有必要对值班班长加强锻炼和培养其良好的组织和指挥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了解电网事故的预案, 知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善, 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并且从各个电网事故来看, 电网的经营企业的运行人员与管理人员都应加大其所管辖的设备与电网的薄弱环节所存在的问题的重视程度, 如果发生电网事故, 就应该可以做到沉着冷静应战, 做到临危不乱, 按照日常事故的应急预案来确保电网事故的处理是迅速和准确的, 以此防止电网的稳定被破坏或瓦解。

参考文献

[1]陈竟成.电网安全生产预警与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实施要点[J].电力安全技术, 2005, 05:5~9.

[2]李洪锦, 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 2004, 02:15~16+25.

[3]黄建勋.电网调度系统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36:265.

[4]张锋.电网事故预想制度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探索[J].华东电力, 2010, 07:1052~1054.

[5]纵淑莉.电力应急管理理论在河南电网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6]解丽君.包头地区停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7]竺士北.地区电网的事故控制及处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3.

[8]张锋.预防和应对电网大停电事故的研究[J].华东电力, 2007, 04:37~40.

[9]郭华, 李林峰.浅谈电网事故处理预案的定制管理[J].南方电网技术, 2008, 03:77~78.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篇8

在当下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三、职责

1、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2、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成立应急组织

1、应急组织是应急处置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处置的组织基础。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总经理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3、各组织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方具体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跟踪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所有组织成员应保证通讯畅通,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二、监测、预警及报告

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三、充分识别紧急情况

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1、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3、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

4、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5、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

6、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公司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

7、公司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

8、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9、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四、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1、当有信息显示公司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

3、突发的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停水使生产无法正常生产时,如果停产时间超过工艺规定时间,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并确定数量,做好标识然后,出处理。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则按照《符号品管理制度》执行。

4、原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照成伤害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确定处置方式。若已经出厂的销售的产品则按照《食品管理召回制度》执行

5、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公司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或国家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公司产品检测不合格时,应正确不合格的产品范围,采取销毁,召回等措施防止危害发生。若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则按《食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

6、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照成恶劣社会影响。应急组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相关人员对外进行澄清,尽量减少对公司的声誉的损害。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档案

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篇9

1 密闭空间作业的定义

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一个被围封容易产生缺氧、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空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空间足够大,工作人员可以完全进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二是出入口较为狭窄;三是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1]。

较易发生事故的密闭空间主要涵盖如下三种场所:(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2 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分析

2.1 缺氧危害

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狭小的内部空间不允许随身携带空气呼吸器等救助设备,使得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容易导致缺氧窒息。

2.2 有毒气体危害

密闭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它既可以是密闭空间内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密闭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这些都对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2.3 火灾爆炸危害

在密闭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密闭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甚至静电。

2.4 生物病原体危害

废置井、污水井、化粪池、沼气池等,其内的各类有害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生物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致病。

2.5 物理因素危害

过冷、过热、潮湿的密闭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密闭空间时间长了以后,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致使体力不支。

2.6 作业危险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密闭空间作业,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有坍塌、坠落,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的事故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

3 密闭空间作业的事故特点

3.1 事故发生率高

中毒窒息事故是密闭空间危险作业的常发事故之一。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 089例,死亡1 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表现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 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 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而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

3.2 事故发生原因多

密闭空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密闭空间通风不良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在未明作业场所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的情况,贸然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场所;缺乏安全检测防护和救护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不善;施救不当致使事故扩大等[2]。

3.3 易造成人员伤亡

人员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潜在缺氧、有毒气体、火灾爆炸、生物病原体、物理因素、作业危险等多种危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形成一次性伤害,失去自救能力,遇险人员在密闭空间内有时不易被发现,脱离险境十分困难。

3.4 事故救援困难

密闭空间范围小,救援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施救器材,活动空间范围小,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深入缺氧的密闭空间实施救援,由于受环境条件、无装备等诸多因素制约,送风和供氧的难度都比较大,给救援带来困难。一些密闭空间无光线照明,处于漆黑的状态,不利于救援行动。如果待救人员处在密闭空间的深处,救援人员则无法确切了解待救人员的实际状况,即使是进入到密闭空间实施救助作业的救援人员,与外面人员之间的通讯和联系也存在着一定困难,影响救援行动的展开和救援目标的顺利实现。密闭空间事故救援,常常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任务,且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救援人员会非常疲惫,器材装备磨损严重,救援难度相当大。

3.5 易发生次生事故

密闭空间事故现场潜在缺氧、有毒气体、火灾爆炸、生物病原体、物理因素、作业危险等多种危害因素,并且空间范围小,能见度低,通讯和联系困难,稍有不慎,极可能发生次生事故。

4 密闭空间作业事故预防措施

4.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工厂企业、施工单位、管理部门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密闭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确保密闭空间作业场所无事故发生。凡需在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进行施工、检修、清理等作业活动的,有关施工(管理)部门必须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或业主方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3]。

4.2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宣传教育,使作业人员了解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可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以吸取教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4.3 严格落实作业保障装备

需要经常在密闭空间进行危险作业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必须配置相应的气体检测仪、通风机械设施和防毒救护器具;应保证其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可靠;产品认证书、合格证、检验或鉴定报告、使用(操作)说明书等相关证件一应齐全。对检测仪器、救护器具等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鉴定或校正。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更换特殊环境中设备设施的易损件,提高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保障维修质量。

4.4 及时清理污物防止有害物质产生

毒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毒性与传染性物质以及腐蚀性物质是导致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纸浆等有机物,保持下水管井清洁,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防止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硫化氢(H2S)等有害气体。

4.5 建立密闭空间进人程序

做好进入密闭空间前的准备工作。判断是否必须在密闭空间内进行作业,是否可能在密闭空间外部作业,查看书面的密闭空间作业审批许可材料,制定应急预案和密闭空间内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指定作业人员的陪同者,密闭空间内的作业者与陪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对密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监测,确保氧气含量符合作业要求,易燃气体和蒸汽低于国家相关规定,无有毒气体和蒸汽。

4.6 作业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监测

在进入任何密闭空间之前,都要对其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并且要在非接触情况下按以下顺序进行检测:确保有足够的氧气浓度存在;不存在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气浓度低于国家相关规定。在进行非接触检测并确认空间安全后,检测人员可以发放进入许可证,允许员工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工作。但是,气体检测工作不能停止,进入其中的员工和外面的监护人员一定还要对空间内的气体进行连续的检测,避免由于泄漏、毒气释放、温度变化等原因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这个过程要一直持续到员工离开密闭空间为止。

4.7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密闭空间作业的有关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坚决遏制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作业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作业现场必须坚持上班考勤和下班清点人数的制度,确保密闭空间安全作业。

4.8 临时作业须消防部门保障

临时须在密闭空间施工作业,而缺乏检测、防护器具配置条件的单位,应与当地政府消防或应急管理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租借形式落实解决,否则不得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或承包负责人)应为作业人员配置适合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9 作业区内严禁烟火

在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施工,包括相对密闭的车间内油漆、防腐施工作业,必须严禁现场烟火。凡需进行动火作业的,必须经气体检测且符合要求,在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后,方可动火。储存过油类、易燃易爆的密闭容器,严禁擅自进行焊接或切割。

4.1 0 制订并执行密闭空间作业的法规和标准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防护均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或法规。我国虽然曾经也制定了一些密闭空间作业的相关标准,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控制技术的发展仍严重滞后,尚缺乏通用的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控制标准,难以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政府应加快此项规范及配套措施的出台和有效执行,规范密闭空间准入程序与方法,杜绝或减少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 密闭空间作业的应急救援措施

5.1 准确掌握事故现场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救援措施,尽快将遇害人员救出,保证救援安全,应准确掌握如下现场情况。(1)密闭空间的形状、大小、深度和近期使用情况。(2)遇险者的数量、遇险的时间、每个遇险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3)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密闭空间内是否缺氧;是否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是否有积液、积水。(4)对于市政的下水管道、井坑,应当请市政管理设计部门出示城市管道井设计网络图,了解管道井布局、走向和结构情况。(5)对于可能坍塌的事故现场,要掌握能否发生坍塌,如果已经坍塌,根据知情人的描述,确定埋压在其内人员可能所在的位置及掩埋的深度等。同时,利用生命探测仪或消防搜救犬进行搜救,确定被埋人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一侧挖掘的可能性等[4]。

5.2 加强事故现场警戒

疏散事故现场围观的群众、有可能影响救援工作的车辆、家畜。根据救援的实际需要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对于可能塌陷或已经发生坍塌的事故现场,必须减少警戒区内非救援人员的数量,并禁止人员在距事故现场较近的范围内随意走动,防止因地面重量增加和随意走动产生的震动发生二次塌陷或坍塌。

5.3 实施救援作业前的检测

凡进入可能存在中毒窒息气体的密闭空间,按照先检测、后施救的原则,采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如果氧气含量在18%以上,23.5%以下,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场所。

也可采用如下检测方法:(1)从场所外放置动物(如小鸟、白鸽、白鼠、兔子、鹌鹑等)进入场所,放置前先要搅动场所的杂物,以使中毒窒息气体充分释放,观察其是否有中毒窒息反应。(2)对于古井之类的场所,在确保不会发生火灾爆炸的情况下,可采用点火试探的方法,如果燃烧更剧烈或者燃烧熄灭,均不能进入[2]。

5.4 采取通风措施

如发现有人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空间内昏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时,切不可盲目进入抢救,以免再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应立即向密闭空间内通风,使密闭空间内气体震动排出,设法送入新鲜空气,可用送风机或排烟机向密闭空间送风。若出入口较为狭窄,应尽量使用长管空气呼吸器和移动式供气源,或先吊放几个空气瓶入内,使遇险人员能呼吸到空气。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5 正确选用救生器材

必须选择便携式器材。在狭小的空间内,若器材占据空间的体积过大,会大幅增加人员救出的难度。

器材必须操作简单。在密闭空间内一般光线都很差,甚至没有光线,在这种情况下,器材的操作就必须熟练,所配的器材要便于操作,操作动作越少越好。

所选器材要有稳定的安全性能,密闭空间救生涉及到横拉、竖吊、侧吊等多种救生动作,有单点甚至是多点与外部摩擦,因此对救助绳索的要求很高,器材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使遇难者出现危险,甚至会直接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部队所配的救生三角架(四脚架)、多功能救生担架、便携手动破拆器材等都是狭小空间救援的合适器材,这些器材不仅使遇难者安全,也便于救援人员的操作。

在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要使用不打火器材。

5.6 正确使用救援方法

(1)尽可能施行非进入救援,当遇险人员未受伤或神智较清醒能够配合救援时,可通过向密闭空间施放绳索,指导待救人员实施自救,用保险带、保险绳将其救出。

(2)当遇险人员受伤或已昏迷,无法配合救援行动时,在确定密闭空间无垮塌的危险后,可由救援人员进入实施救援。

(3)当出入口较为狭窄和空间很小,只能一人垂直上下时,可采用一人倒挂金钩的办法进入其内,抓住被救者将其救出[5]。

(4)当事故现场已垮塌,造成人员被掩埋时,应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现场,在密闭空间的一侧或周边利用机械和人力实施挖掘,打出一条通道,再横向打通其壁面实施救援。在挖掘作业时,一定要有安全观察员,时刻观察救援进展情况。一方面要避免挖掘机撞坏壁面,威胁遇险人员;另一方面在挖掘到一定深度后,要避免塌方,及时对陡坡进行加固。

(5)如果是城市管道井内发生事故,要针对不同的管道井特点,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5.7 注意安全防护

(1)对于地下密闭空间事故,现场所有救援和工程车辆应与事故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出现因停车位置不当造成其坍塌。

(2)当密闭空间的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危险浓度的情况下,不得冒险进入。

(3)根据密闭空间的类型和可能遇到的危害,决定需要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且有效实施救援的装备随时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在进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空间救援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有他救接头的呼吸器,带备用面罩。当存留有毒液体时,还需着防化服。

(4)在进入密闭空间救援时,宜选用质量可靠的救助绳索,且绳索的固定要具有双保险扣。救援三角支架必须牢固设置,使用的绳索必须经过检测。

(5)如果密闭空间积水较深或在流动,进人人员应着救生衣或潜水服。

(6)进入密闭空间救援要携带好通信和照明器材,时刻与外面人员保持联系。

(7)进入密闭空间救援一般应两人以上分组进行,定时进行轮换。

(8)如果在进入密闭空间救援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应有保证救援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措施。对遇险和救援人员的吊升,重要部位应做好防护,防止撞伤。

(9)在城市地下管道、井、坑、洞救援时,要防作业过程中损坏燃气管道,导致易燃气体泄漏。

5.8 防止二次伤害发生

在密闭空间事故救援中,遇险人员一般都有较为严重的外伤,甚至是昏迷、休克,对这种人员的救助必须采取正确的救援方式,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对于有外伤的人员,在时间和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固定,要采用躯体固定气囊。对无意识人员的固定,要确保其呼吸畅通,情况许可下可用多功能救生担架等进行固定。在多功能救生担架等器材无法使用,须用绳索固定时,只能使用盘绕腰结身体结索固定,绝对严禁活扣胸部固定。因为在救援中有时被救者呼吸已处于衰竭,若再用绳索固定胸部,用力向上提升或拖拽,很有可能在救援中使被救者致命。

当中毒窒息者被救出密闭空间后,应立即将其抬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服、裤带,纠正缺氧。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做胸壁外心脏按摩;严重者,要迅速送医院救治。

6 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的密闭空间作业存在非常大的危险,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应建立健全HSE体系,在作业时严格按程序进行工作,并及时进行安全检测和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实施,确保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邢娟娟.劳动防护用品与应急防护装备使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117-184.

[2] 范银华、王树坤、陈桂成、万木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 :89-93.

[3] 贺德生.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10) :10-11.

[4] 郭铁男.中国消防手册.抢险救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1-680.

上一篇:申报材料自我保证声明下一篇:写骆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