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教学案杜薇(精选2篇)
说明文复习教学案杜薇 篇1
八上说明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高密市第四中学 杜薇
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背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学完这两个单元后,很有必要对这两个单元进行整合复习,从总体上把握说明文的知识。
【教材分析】:说明文复习首先要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是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的作用。考试时,说明文阅读不外乎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还有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也就是一个词该不该删去,对了还有说明文的对象。把握住这几个复习点,所有说明文阅读迎刃而解。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生动性的特点。4.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二】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通过复习,探究,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说明文中的著名篇什,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巩固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说明文的重要知识点有说明文的类型、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五个方面。)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 和。
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说明对象所具有的特点,也是文章的主干部分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 顺序、顺序和 顺序三种。():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4.说明方法:(注:一般说明方法用三个字回答)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 ——通过列举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
举例子 —— 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 —— 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打比方 —— 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 —— 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作引用 ——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摹状貌 —— 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作图表 ——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下定义 ——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作诠释 ——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例如,《向沙漠进军》中对沙漠的说明: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补:“下定义”与“作诠释”形式上基本相似,一般都有“„„是„„”、“„„叫作„„ ”或“:”等字眼表示解释说明。判断的依据是把前后词语调换位置看是否唯一指向,正确就是下定义,不正确就是作诠释。)
5.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有、和 的特点,第一要求准确、客观(分析模糊性词语如“大概”、“比较”、“左右”等一定要往准确性方向思考,同时也要对句子本身作出具体分析,切忌只写空话)第二不排除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存在,分析此类语言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①语言本身所反映的客观情况;②文采、情感色彩、渲染的气氛等。
二、小组合作
(一)、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因此我们在学习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那么你能概括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吗? 《苏州园林》 《中国的石拱桥》 《故宫博物院》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注意文章的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是围绕着哪一句来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又从哪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二)、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辨识说明顺序,通常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说明对象本身的条理特点。②写建筑物(群)一般会表现为空间顺序;③写事物的成因,常常从本质到现象或者反之,有时还会依由主到次或由因到果的次序,也可反之。要辨识这些顺序均应细细品味原文。(注:答题只需写三大类之一,无须分小类)
我们来回顾一下以下几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 《故宫博物院》 《生物入侵者》 《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课堂展示:
(三)、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考察的重点,所以说明方法的掌握是关键。你能说说下面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②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④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⑤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⑥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展示:
师生技巧总结:
(针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考察,答题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 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特色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这一先决条件的同时还有生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一般说明文的语言方面会如何考察呢?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解题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请你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
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举出例子来吗?(学生小组合作举例并加以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一般是一些限定性词语、模糊性词语如:之
一、大约、几乎、常常、估计、左右、可算、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2012年湖南株洲中考题)
(我们掌握了说明文的基础知识,让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吧?)
超级网银 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分)2.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2分)
① ② 3.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4.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教学反思】把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的各方面分别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教学中以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等方面做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同时穿插各课中的突出考点特点。这样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能够使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把握。
说明文复习教学案杜薇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掌握2、3、5 的倍数的特征, 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2. 通过画和说思维导图, 经历有关概念整理的过程, 建构知识网络,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的能力。
3. 通过参与游戏和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乐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知识, 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揭示课题
1.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导入 ( 未等学生入座) 。
师: 请同学们先不要坐下, 我们来玩个游戏, 好吗? 请按老师的要求坐下!
师: 如果你的学号是2 的倍数, 请坐下! 追问: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 依次让学号是3 和5 的倍数的学生坐下, 追问3、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 没坐的同学学号分别是几? 如果让剩下的同学同时坐下, 可以怎么说?
( 1 的倍数请坐下! )
师: 为什么呢? ( 任何自然数都是1 的倍数)
【设计意图】课始, 借助每个学生的学号, 在轻松的游戏中复习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愉快地进入了因数和倍数复习的情境之中。
2. 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 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复习因数和倍数。 (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回顾概念, 梳理知识
过渡: 课前让大家准备的思维导图, 都画好了吗?
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知识, 请拿出思维导图。
( 一) 展示思维导图, 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1. 同桌指图互说, 老师巡视, 选优秀作品贴黑板上。
2. 点名学生上台讲说, 同时投影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 既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科学构建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因数和倍数单元, 内容杂, 概念多, 而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尚处于摸索阶段, 因此, 知识网络的构建分两个阶段很有必要, 课前学生画思维导图是初步构建, 第二次则是科学梳理和巩固提升, 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 通过游戏, 回顾概念
游戏:“快乐大转盘”
课件出示大转盘。 ( 转盘中间数字是5, 周围有以下概念: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
②演示并说明游戏要求: 转盘停止后, 用中间的5 和箭头指到的概念造句, 造句时可以加上另外一个数。 ( 如“5和3 的最小公倍数是15。”)
③转动转盘, 游戏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转盘游戏, 既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概念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快速回顾重要知识点, 保证了复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三、抢答比赛, 强化知识
1.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先举手, 后回答; 回答时响亮说出答案; 答对记√, 答错记 × , √多获胜。
2.开始比赛, 老师记录。
(1) 明辨是非。
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③质数 × 质数= 合数 () ; ④91 是倍数, 13 是因数 () 。
⑤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 和3 的倍数, 这个数最小是120。 ()
( 2) 精挑细选。
①把12 分解质因数是 () 。
A.1×2×2×3=12 B.2×2×3=12
C.12=2×2×3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除以它的最大因数, 结果等于 ()
A. 最小倍数B. 最大因数B C. 本身D. 1
3. 统计成绩, 宣布结果。
师: 男 ( 女) 生就是今天的冠军, 祝贺男 ( 女) 生! 女 ( 男) 生就是今天的亚军, 今天的亚军就是明天的冠军, 掌声送给女 ( 男) 生!
【设计意图】“以赛代练”往往事半功倍。简单重复的练习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而一旦引入比赛, 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际应用, 提升能力
1. 出示端午节题目。
端午节, 爱心小队的同学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他们带了24 个苹果和16 个芒果。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 每份礼物中苹果和芒果各有几个?
巡视指导, 学生口答, 课件校对。
【设计意图】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其实就是复习“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 再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去成功解答, 学以致用, 水到渠成。解答的同时还受到良好的爱心教育。
五、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内容:“破译密码”
师: 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做朋友, 想把电话号码留给你们, 我把号码设置成了密码, 你们能破译吗? 以下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ABCDEFGHIJK, 提示如下:
A: 只有一个因数。
B:既是3的因数, 又是3的倍数。
C:它的因数有1、2、3、6。
D: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E:2和3的最大公因数。
F:它的最小的倍数是5。
G:1和3的最小公倍数。
H: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I:既是奇数, 又是合数。
J:5的最小因数。
K:5的最小倍数。
师: 同学们知道了老师的号码, 以后可要经常联系啊, 咱们可以聊聊因数, 谈谈倍数,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者QQ号、微信号设置成密码形式, 和同学们互猜, 既有趣好玩, 又巩固知识。
【说明文复习教学案杜薇】推荐阅读: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教学案02-08
说明文复习教案10-14
小学说明文阅读复习03-13
说明文阅读复习全解07-21
说明文考点 中考复习(九年级)02-01
自考大学语文说明文部分复习要点汇总03-31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教案07-26
说明文写作中考复习04-05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复习教案01-04
说明文教学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