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教案

2024-10-14

说明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

说明文复习教案 篇1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课型:复习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高中学过的说明文 《说数》、《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自然笔记》

二、把握考点

首先,我们就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如何把握呢?

(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

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

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

【真题演练】

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6小题

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

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

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

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

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6小题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二)、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明确了对象,抓住了特征,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安排好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在阅读时要抓表示说明顺序标志的关键性的词语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引资料 下定义 打比方 列图表 『(2017年考纲)

(二)阅读社科类现代文

1.理解

(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这就是在考查“列图表”这一说明方法,要求学生能将图表中的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 【真题演练】

2017年宝山一模语段一第9小题

9.根据乙文图表,简介2014年—2016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情况。(2分)【答案示例】2014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为90.0亿元;2015年增长为124.31亿元;2016年比上一年减少,为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

【答案示例】相较2014年的90.0亿元,2015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增长到124.31亿元;但是与2015年相比2016年却减少了0.02亿元,为124.29亿元。图表所转换的文字表述要清晰;具体数字及单位要清晰。

2.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重点强调)(学生回答)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用具体例子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引资料: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下定义:简洁、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列图表:具体、直观的表现了„„事物的„„的特点。

【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5小题

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三小题

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四)体会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科普说明文还具有的文学性、形象性。

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枯燥的数字提醒我们,中国已成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善待家园》

2、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可能 一般

3、是要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词的使用。

绝不 左右

4、表消息来源 据测定

【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7小题

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5小题

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四、小结知识点 明确考点:

(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及科普说明文语言的文学性、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说明文复习教案 篇2

下面试以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太空行走更完美》(文本略,可查网络。)一文为例,谈谈我的具体思路。

一、基于科普说明文的内涵找到作者要介绍的知识、规则或原理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是由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专家所写的,目的是向非专业人士传播专业知识、介绍相关的规则和原理。所以,阅读这篇文章,首先要迅速获取作者向我们介绍的知识、规则或原理是什么。

从题目即知,作者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宇航员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这个知识,或者叫结论。不难看出,这个知识或结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心句,或者在题目中,或者是文章开头的总起句,或者是文章结尾的总结句,或者是文章中间的过渡句。抓住了中心句,能帮助我们迅速地获取科普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二、依据实用文的“劝说”特性分析作者对知识、规则或原理的解释与证明过程

科普说明文是实用文的一个分类。它具有实用文“劝说”的特性。科普文章,劝说读者相信作者所介绍的知识是真的;社科文,劝说读者相信其结论;新闻,要读者相信其新闻事实的真实客观性;演说词,劝说作者或演说者一道采取态度或行动;说明书、指导手册文章,要劝说读者相信其介绍的行为步骤的有效性等。

该阅读的第1题要求:请根据选文内容来概括说明为什么说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你相信他说的这个判断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哪个段落直接在写“太空行走更完美”?找到关键词“完美”。其实就是第1自然段中专家的话。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细读第1自然段。因为一般来说,说明文开头或说明文每个自然段开头若是抛出一个判断或结论的话,那么,这个判断或结论的后面肯定会对这个判断或结论作出解释或证明。

因此,接下来就要细读第1自然段剩下的句子:“他说,从画面上来看,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是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这几个小句子就是对前面的评价结论进行解释的,可它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解释的呢?

实用文阅读的主要理解标志就是有感受,就是你读了别人的书之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它的意思。第1题考的就是这个能力。咱们逐句去读———

“他说,从画面上来看,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是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可概括转述为:“每个步骤都按既定计划完成。”

“无论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可概括转述成:“手指灵活。”

“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这句话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时,我们就要思考:作者是把什么比作“做体操”?细读文字,不难看出,是把回舱时的动作比作“做体操”。继续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打比方?体操人人会做,这是一套做起来很轻松的动作。两相联系就找到了原因:作者打这个比方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翟志刚在太空行走的动作十分轻松。

所以,第1题的答案就是三点:“每个步骤都按既定计划完成、手指灵活、动作十分轻松。”

三、根据主要表达方式,把“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完整而恰当地理解知识、规则或原理

科普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因此,解读这类文章一定离不开说明方法,但说明方法总是依附于一定的“课文内容”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解读时必须牢牢记住以下要点:

说明方法始终为“知识、规则或原理”服务。

比如第2题:“选文第②③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深刻的作具体分析。”

说明方法很容易看出: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怎么分析它们的作用呢?我们先看“举例子”,作者举了“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的例子,这两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太空行走不“太平”,联系上文第1自然段的介绍,你会发现:原来作者是想通过这两个例子和翟志刚作比较,说明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再看“列数字”,这两段列出了两个数字:“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1.8℃,几乎中暑。”“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G4c航天服很舒服,甚至认为‘出舱活动期间比飞行的任何时候都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体温上升了1.8℃、耗费了整整5分钟,这两个数字都是这两个宇航员在太空行走中遇到的麻烦。联系上文你又会发现:中国的翟志刚一点麻烦都没遇到!这是不是还是在突出翟志刚“太空行走更完美”这一点呢?

读到这儿,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了:其实作者无论采用何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他之前作出的判断或之后要提出的结论。也就是说,说明方法始终是为作者要介绍的知识、规则或原理服务的。把握了这个要点,有助于我们理清答题的方向。

再作一下迁移,比如第3题:“选文中两次引用‘骆剑评价’的形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两次引用他的评价?”形式不难看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而已。作者为什么要两次用同一个人的评价呢?我们先看这个人的身份,课文中出现骆剑这个人名后用了括号写补语:相关专家。我们一读便知:哦,他是专家,专家是在某个领域特别有研究,有发言权的人,而骆剑研究的就是太空行走。你说,这样的专家说出的话与一个普通人,说出的话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是更有说服力了,更能让你相信了。说服什么?让你相信什么?看看,又回到“知识、规则或原理”的点上了。

“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首要特点。科普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等体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说明语言的首要特点就是“准确性”。因此,但凡在理解说明语言是否可行或优劣时,我们的思考方向就首先应该转到“准确性”方面上。

如上面的第5题:“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含有画线词语的句子是“无论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无论……还是……”常常和“都”相连,合起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某种结果,不存在个别的现象。作者使用这个词,就准确地说明了翟志刚在任何时候手指都很灵活,堪称完美。如果去掉这个词,就无法“堪称完美”了。抓住这个思路,这类看似困难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技巧 篇3

中考说明文的分值比例虽然没有记叙文、作文等高,再加上说明文不是每年都必考,导致有些老师和学生对说明文不太重视。其实说明文不仅是中考的重要内容,而且说明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工作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复习课本时,讲透说明文知识点,重视技巧点拨,提高学生应试技能,鼓励学生多做真题和注重说明文阅读题讲解质量等技巧方面下足功夫,从而扎实做好说明文中考复习工作。

一、回归课本,讲透说明文知识点

有人认为,面对中考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搞好题海战术,没有必要再去复习课本,课本在有些老师和学生眼中早已成为课桌上的一种摆设,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课本上的说明文是学生获取说明文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这些说明文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选进中学教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是教学之本、知识之基。中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就是寻源求根,尤其是在一些地市最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呈现回归教材的趋势。因此,教师要主动转变认识,加强指导学生重点复习课本的经典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在对重要课文的复习中,重点讲解说明文的主要知识点,点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做到重要内容不遗漏,难点知识要讲透,在复习中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技巧点拨,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同是也是一种技巧的测量。虽然每年中考说明文的题目千变万化,但终有技巧可循,甚至某一技巧可以在多个试题中反复运用,因此,在复习中考说明文的时候,老师适当的技巧点拨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答题方法,提高答题技能,节约考试时间,从而提高总体成绩。对于概括说明文内容的试题,可以从题目或关键语句中捕捉筛选,或者摘录重要文段的重点语句,如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尤其是要注意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如果没有以上明显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就要学会在概括重要语段段意之后,加以总结。针对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师可以写出大概套路,让学生知道如何下笔答题。如列数字的作用: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在考场上,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试题,然后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对于与题目有关的重点语句最好用笔做记号,方便答题时参考,这样的技巧可以节约考场时间,同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中考说明文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技巧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多做真题,实战出真知

在考试之前,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关中考说明文的模拟试题,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教辅资料,学生家长、教师有时很难选择,甚至由于无法辨别就购买那些质量不高的试卷,这些试题不仅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最为关键的是这些试题和答案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购买最近几年各个地市的中考阅读真题,或者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搜索,只有真枪实战方能出真知、出成绩。一是中考真题充分体现命题思路和意图,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点,学会从命题者角度分析问题,培养“题感”。二是真题题目的设置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斟酌,严谨科学,而模拟试题大多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和推敲,质量不高,使用价值不高。三是真题答案标准规范、得分点详细,对于老师和学生有较强的参考性,而市场上的模拟题答案有时错误百出,得分点不详细,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因此,考前大量做历年真题是个明智的选择。

四、注重说明文阅读题讲解质量

试题讲解是说明文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试卷讲解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失,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确保试卷讲解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知识、提高能力,试卷讲解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学生完成了阅读题的训练,实际上经历了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到鉴赏到评价到表达等涉及诸多方面能力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答题的思维记忆并不会马上消失。但老师如果把这个阅卷的过程拖得很长的话,学生的思维印记就会淡化乃至消失殆尽,这时候,他眼中就只剩下一个何题错何题对的印象了。因此,教师要在做完阅读题后及时讲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针对性原则。试题讲解,不可面面俱到,要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做到重点突出。三是发散性原则。试题的讲解,其实是教师帮助学生来整理、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试题讲解课应力求有发散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对话、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说明文的信心。

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1 篇4

教学目的

能运用说明文的重要知识点来指导阅读,解决说明文阅读中的相关问题,突破说明文阅读的能力点。教学重难点

1、复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2、指出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3、辨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答题策略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在设计本课时,试图通过训练,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答题的能力,掌握答题的策略,突破说明文阅读的能力点。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也是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

二、回顾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生回忆旧知)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5、说明方法

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6、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

三、重难点突破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温故知新

师:找出说明对象是阅读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你能说出下面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吗?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

《生物入侵者》、《奇妙的克隆》

学生很容易答出前三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后两篇事理说明文相对较难,教师可以点拨。大屏幕展示:

《生物入侵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入侵的危害和原因;《奇妙的克隆》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意义。

2、方法小结: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

3、真题演练: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1、温故知新

2、方法小结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方法归纳; 1)举例子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四、阅读练习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复习教案 篇5

一、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要求: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

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②、找准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③、理解文章、段落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段落的说明顺序。

④、给文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⑤、辨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⑦、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⑧、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⑨、联系生活实际,解说文章中的说明对象,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

⑩、注意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

⑾、注意从文章中捕捉重要信息。

2、巩固说明方法的含义,类型。

3、提高生辨别说明方法的能力。

4、提高生能说出说明方法的作用的能力。

5、让生掌握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

6、生能正确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 作比较与打比方

二、重难点:

重点:能辨别说明方法。

难点: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一段文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1、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指名生答: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2、师点评后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复习说明方法的辨别及其表达作用

(二)师生复习活动

1、指名生回答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分类别)

(师生共同完成)

2、指导学生复习筑固这些说明方法的含义。

3、怎样才能记住这些方法呢? 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们编成了口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是怎样的口诀。(师出示口诀)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4、出示例句让学生判断主要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判断理由。

(1)、。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

(2)、细胞液是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3)、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

(4)、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一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大豆所需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5)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6)、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7)、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8)、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9)、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5、由生回答引出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出示内容。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 >)

作比较:也、而、相当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大部分是:什么是什么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打比方:像,仿佛、是„„

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配图表 摹状貌等

6、在这些说明方法中,有两种容易弄混淆,那么怎么区分它们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①出示例句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另一种叫异样,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作诠释)

②生判断方法。

③师解析如何区分。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是统筹方法。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容没有解说“异养”的本质特征,只说明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

④得出判断规律。

下定义与作诠释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交换位置。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不能这样

做练习题:语文书(九年级下)第18课,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7、我们知道了如何辨析说明方法,那么它们在具体的语段中起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复习。

实际上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都可以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来加以解说,都有一定的规律。具体如下: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真切、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例十分清楚(条例清晰)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具体、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作诠释:能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1)出示例句,生练习。

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a、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b、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蜇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c、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e、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f、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2)抽生回答,师作分析点评。

作用分析:

a、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地印象。

d、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更有说服力。e、作用分析: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的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f、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

8、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说明方法的类型,容易混淆的2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做诠释)还有他们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再记一下,以巩固我们的所学知识。

说明文复习公开课课件 篇6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柴淑琴

一、复习目标:

1、会分析说明文标题的作用及妙处。

2、准确辨别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其作用。

3、熟练掌握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123 学习难点:通过本课的复习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说明文阅读中考要求

1、分辨说明的对象,明确事物的特征;

2、会筛选、提取关键信息;

3、能够明确说明顺序;

4、会辨识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

5、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6、能够利用文本说明道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三)、说明文常识再现 1.类型

按说明对象按语言特点 2.顺序: 3.结构: 4.常用说明方法: 5.语言特点:

(四)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

1、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答题格式:

文章以________为题,内容上,指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并指出其特征是_______。表达上,运用了_______的方法______,吸引读者阅读文章。方法技巧: ①比喻、拟人、化用诗句、成语,生动、新颖,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②问句形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③话题新颖,超出人们认知常识。④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实战演练:

2、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作诠释 画图表 摹状貌 引用

解题方法:①.明确方法 ②.分析作用(抓住关键词+扣住说明内容)

实战演练: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①当今医学界也已经成功地利用声音治疗疾病。俄罗斯生物学家运用声音渐次减弱现象获得的数据证明,森林里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任何药物。而音乐对疾病的疗效也是广为人知的。专家发现,胃肠道具备音符“fa”的共振频率。音符“do”能够治疗牛皮癣,而“si”“so”和“do”的和声对肿瘤病患者有效。

能源,意义非同一般。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场馆的部分用电,也许将由太阳能发电来提供

③.这样制成的食用薄膜,其强度、抗老化性能和可塑性等都比早先使用的“米纸”强百倍。

④、雪兔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奔跑时犹如离弦之箭,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顷刻间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五)真题测试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11.山西人喜食刀削面是因为其具有的特征。(2分)

1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⑴ 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⑵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13.选文画线句中的“一般”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14.除刀削面之外,山西还有很多的地方特产,请写出你熟悉的一种特产名称,并至少采用一种说明方法简要介绍其特点。(不少于50字,5分)特产:

特点:篇二:说明文阅读复习公开课教学案----8k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2、学会概括说明内容。

3、准确辨别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其作用。

4、熟练掌握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5、领会科技说明文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及精神。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学习难点:通过本课的复习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2、学会概括说明内容。

3、准确辨别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其作用。

4、熟练掌握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5、领会科技说明文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及精神。

(二)说明文常识再现 1.类型

按说明对象:-----------.------------.按语言特点:------------.------------.2.顺序 3.结构

4.常用说明方法 5.语言特点

(三)、常见题型

1、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内容)

2、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说明顺序的判断

5、综合素质考察

(四)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

1、说明对象 及特征(说明内容)(前提:先仔细阅读文章或段落内容)

①概括全文说明内容,要抓住说明对象及特征。先从标题入手,再抓各段总括句和中心句。②.概括段落说明内容,先找各段总括句和中心句,如没有再阅读概括.(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如:总之,因此,所以,一句话等.)例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其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言论、作诠释

解题方法:①.明确方法 ②.分析作用(抓住关键词+扣住说明内容)实战演练: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①.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②.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③.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这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①.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 „„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②.考查题型:

典型试题 一: 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 典型试题 二: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典型试题 三: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③.快乐演练 a.“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b..”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c、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分析加点词语“左右”的表达效果。

(五)真题综合演练

a、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题。(14 分)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 分)答: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 分)答:

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 分)答:

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答:

5、拓展链接。(4 分)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b、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 题。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 露

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逐渐从公安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 2.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特点?(3分)答: 3.人脸识别技术有何明显优势?(2分)答:

4.选文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逐渐”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答: 5.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请你发挥想象,另举一例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还可运用在哪些方面。(3分)篇三:说明文复习指导(公开课)班级 小组 姓名学号番禺区“研学后教”——富丽中学“20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说明文阅读指导 【学习目标】

1、能辨析出说明文的类型,能通过关键词或中心句说出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能判断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能熟练判断文中的说明顺序

4、能注意限制性词语,能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学习重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词或中心句说出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能判断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能注意限制性词语,能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知识链接】

问题1.区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概念并连线 a、表达方式

1、顺叙、倒叙、插叙 b、修辞手法

2、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引用„„ c、写作方法

3、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d、记叙手法

4、对比、象征、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e、描写方法

5、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f、说明方法

6、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g、论证方法

7、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3: 给左右方框连线

给下列几个概念连线

对比表达方式

对比论证 修辞手法

作比较 写作手法

描写说明方法

摹状貌 论证方法

比喻

打比方

比喻论证

象征

【学习过程】

探究

一、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问题1:什么叫说明对象?

问题2:找出以下语段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

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点:(2)“视盘”既可以显示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微观世界的

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

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在屏幕上。视盘的每一

面可以存储五万四千多个画面,一张视盘相当于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

万字的书,简直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了。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a.可以存储大量的画面和文字。

b.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把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c.可以显法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各种情况或现象,信息容量大。d.可以显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原子核的破裂。学习小结: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是: 问题1:说明顺序有、、三种。

问题2:判断下列语段的说明顺序:

(1)卧室的西边放着我的书柜和写字台,写字台上东西摆放有序整齐,可以说,一尘不染。左侧放着一盏蓝色的护眼灯,它的底座上坐着一只活泼的小狗,顶着大大的礼帽,穿着黄色的小上衣,蓝色背带裤,手里抱着桃子钟表,样子可笑吧!台灯旁放着墨水和一个小小地球仪。写字台的旁边那就是书柜了,书柜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主要是放少儿图书类,中层放着学习和参考书籍,下层是报刊和常用资料。不管什么类的图书,有时间我总是拿出来看上几页,挺方便的。()

(2)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3)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探究

三、判断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问题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问题2:判断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他们的作用

(1)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

(2)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

作用:

(3)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外国的、中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作用:

(4)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5)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叫地球。()

(4)和(5)的区别是:

(6)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的作用:

探究

四、分析说明文语言 问题1: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是。在这基本要求下,说明文的语言有

问题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

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以上句子中的“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

问题3:“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

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以上句子中的“估计“能否删掉?为什么?【a、b层】

学习小结:解答“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这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格式是: 【达标检测】 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①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

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②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对其分析它的作用。5.请你说说文中两处的加点字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却很大。d.对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有很大困难,堆置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人类始终束手无策。7.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a、b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1、这节课我主要学习了说明文的

2、我仍需注意的问题是

【巩固练习】 [分析]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高科技污染,分析文章的四段内容可以发现:四个段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测重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种类、危害,影响到的范围等内容。

具体分析,第一段说明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是高科技污染、它的类别、污染到的范围。根据本段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内容是概说。

第二、三、四三段分别说明了不同种类的高科技垃圾所造成的不同的汗污染。它们虽然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特点:垃圾量增加速度迅速,处理它们难度相当大,污染的后果相当严重等。再加上

第一段中提到的影响范围广泛就更进一步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严重性了。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四段文字都在说明有关高科技污染的问题,所以说明对象就是高科技污染。

②本文四段文字都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谈到了高科技污染的特点:第一段中说明到了“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与下文分类说明的三段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个特点---种类多;第一段中还提到“分布领域日超广泛”的说法,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再有就是二、三、四段中所说到的数量激增,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等,都可以说是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这样的垃圾“指代的对象,其实也就是考查我们对代词的指代作用的分析能力。从一般规律上说,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文的句子中,就本段具体内容看,“这样的垃圾”一句起到了总结本段内容的作用,所以,这里的“这样”应该不仅仅是指与本句紧邻的句中的对象,再从全段内容看,一共涉及到两种垃圾---太空垃圾、核垃圾,由此可以断定,指代对象应该是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④本文的说明方法,题目中要求说出四种,以全文的角度看,用了分类别的方法,每一类又举了具体的例子,所以举例子也是一种。除此以外,文章开头就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这一概念,还有文中的一些数字说明也是本文所用到的说明方法。

⑤本题目的开放性较强,而且在题目中已经用着重号标出了答题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还应注意“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这一要求,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找句子时就有一定的范围了。因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多数是些起限制作用的词语,我们在找时注意会有这样的词语的句子就可以了。比如:“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些句子都用了限制性词语来准确地说明数字,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的限制性词语也可以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⑥此类题目与文章内容有直接联系,我们在答题一定要紧扣原文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还要注意对课文中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根据文意,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说明文复习教案 篇7

记得李炳亭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一个‘野蛮’的灌输者和‘优雅’的表演者, 而是一个发动学生的‘纵火犯’, 去点燃藏在每一颗头脑里的小太阳, 从而让课堂形成核反应堆效应。”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从而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思考的时间, 有充分的学习活动的空间, 那么,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学校尝试推进“问题发现与解决”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构建学生全员投入、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敢展、能评”, 经过讨论、展示、质疑后,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形成智慧, 丰富精神, 提升人格, 促进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又到初三总复习的阶段, 当复习到说明文阅读板块时, 我不由得重新翻开三年前的教案, 旧有的教案表明:那时的复习课设计概括起来为两大内容:一是“我讲你听”———教师系统复述关于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二是“你练我评”———学生当堂完成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后, 教师酌情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鉴赏能力等。说明文阅读理解是中考复习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无论是知识点本身, 还是它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都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凸显的途径呢?怎样让初三的复习课堂也能够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空间而更加有效呢?对此, 我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二、案例陈述

环节一:七嘴八舌“说”基础知识。

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 鼓励学生回忆有关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主要内容有:

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说明事物的特征, 或阐明事理,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配图表、引用。

5. 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总分总式、递进式、并列式等。

6.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 (科学性) 、生动 (趣味性) 。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 对以上主要内容加以归类和补充, 并适当举例,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设计构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环节一改过去的“给予———接受”式课堂师生关系, 采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的学生活动为主的方式, 学生在此模式下得到了尊重和激励, “老师给你们时间回忆”、“你们好好想一想”等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更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表达。检测结果表明:学生对自行回忆梳理的知识点接受得更为全面。

环节二:想方设法“找”不同题型。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回忆后, 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从曾经做过的试卷或者手头的教学辅导用书中去寻找各种题目, 这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小的高潮。此时, 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要确认文章是不是说明文体。每个学习小组纷纷找出不同的题型开展大组交流, 教师肯定后归类为:

1.本文说明的对象 (或说明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它有哪些显著特征?请根据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哪种 (哪些) 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请说说句中加点的词语 (如“主要”、“之一”等)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或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 (或错误) 的一项是 () 。 (选项略)

5.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表格略)

6.文章内容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题目的积极性, 告知学生常见说明文题型有:概括文章内容、说明方法运用、说明顺序结构分析、品析说明语言、文章信息的辨别和概括、材料链接分析比较、开放拓展题型等等。

设计构想:对学生而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感到新鲜, 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 但意义非同一般———学生从大量的题目中寻找出典型题目的过程, 就是一个认知、比较、梳理、归纳的过程, 从而对说明文阅读题有了全面的感知, 激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 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教师适时的评价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三:聚精会神“听”解题方法。

教师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之后, 师生共同探讨解题的基本步骤, 具体内容有:

1.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学生逐段读懂全文, 初步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理清说明顺序,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认真读题, 了解题目。要学生仔细揣摩题目本身的表述, 准确把握题干中的重要信息, 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 再读文章, 在文中努力寻找答案。

教师举出两条题目示例。 (例题略)

设计构想:笔者以为,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学生有了展示的欲望, 有了自学研究的动力, 听课的效果才有保证。高效课堂要追求“活”与“实”。所谓“活”, 是指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方式、展示方式多种多样, 真正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所谓“实”,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体验情感的真实状态, 既有充实的知识容量, 又有充分的思维含量的课堂才是实在的课堂。

环节四:认认真真“做”典型题目。

“做”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短小的例文, 设置典型的题目, 在讲清解题的基本方法后, 让学生当堂训练。

设计构想:选择什么样的文章供学生练习?我的思路是, 文章要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题目要典型, 学生能够藉此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举一反三。

环节五:真心诚意“评”最佳答案。

尝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进行自我评价。基本的步骤是:相互对答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讨论———质疑———提问———教师讲解———评出最佳答案。整个过程中, 教师行间巡视,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及时发现共性问题, 及时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设计构想:传统的评价方法是, 学生先练习, 教师批改后,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这一评价方法的缺点是, 评价周期长, 学生容易淡忘。和传统评价法不同的是, 学生自我评价法重在当堂“做”、当堂“评“, 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了, 答题的兴趣提高了, 思维空间打开了, 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案例分析

纵观这节课的设计, 我认为体现了“为学生而设计”的理念。

1.为了学生的需要。

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盏引路明灯, 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点拨者、赏识者, 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发掘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是学习本质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才能激发其内驱力, 唤醒其自主意识, 调动其学习兴趣。纵观这节课, 学生的“说”、“找”、“听”、“做”、“评”等系列活动, 无一不是在参与、在实践、在思考。

2.为了学习的有效。

初三学生进入复习阶段, 他们需要对说明文体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认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 学生不仅要了解中考试卷中有关说明文阅读的相关题型, 更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节课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上述需要。对比过去的教学设计, 我觉得此次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表现在, 学生对所学知识点重新“听” (复习) 过一遍之后, 通过有效的“学” (学习答题思路和方法) 、“练” (当堂同题训练) 、“评” (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 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解题方法。

3.实现了课堂的突破。

一直以来, 复习课的固有模式是“先讲后练”, 教师先进行“一言堂”式的灌输, 然后学生做题目, 时间允许的话, 课堂上对对答案, 一堂课也就过去了。这样的课堂定势最难掌控的是:教师讲得有效吗?学生复习得高效吗?因此, 我在课堂设计中加入了“学生找题型”和“学生讨论答案”的环节,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其结果就是, 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旦有了主动意识, 就会迸发出可贵的探究热情, 其实践运用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说明文复习教案 篇8

编者按:“高考英语要改革?”“听说不用考英语了?”……还是别高兴太早了,人家说的是社会化考试。而且小编从权威渠道获悉,高考改革2017年才推广实施,也就是说目前在校高中生并不受影响,所以你们还是老老实实端起英语课本吧。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小编特邀黄冈中学资深英语教师来解读近两年的考试大纲,可以帮助你们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哦!高考考啥,咱就复习啥!

考纲解读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英语试卷,我们可以看到,高考英语试卷一直坚持“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这一命题原则。2014年英语科全国卷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对词汇量的要求可能会有所提高),所以分析近两年的考纲,依然有助于我们做好2014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从近两年考试大纲《全国卷英语科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来看,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呈现出稳定发展的特点。“稳定”具体表现在:

1.命题原则不变

继续以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为依据,命题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基本结构不变

含听力的试卷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几个部分。不含听力的试卷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听说的要求,试卷中设计了几个考查语音知识的小题和1个补全对话题;而为了加强对写作基础知识的考查,写作部分设计了10个特定情景下的单词拼写题。

3.总体难度不变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且这三种试题控制在合适的分值比例上,总体难度适中。

4.依然强调对能力的考查

试卷对考生的听、读、写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既全面考查语法、语言功能项目及各种题型所要求的技能,又确保卷面上无偏题怪题。具体表现为:(1)听力材料、语速和听力试题都保持传统的考查特点;(2)单项填空覆盖常见的重要语法项目,对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及非谓语动词进行了重点考查。(3)完形填空语篇和试题的考查特点未出现波动,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综合能力。(4)阅读理解保持题材、体裁的多样化和语言材料的新颖性,考查考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5)书面表达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生成能力。

5.试题素材源于生活,体现丰富内涵

试卷各部分的选材语言环境真实,语言地道,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注重品位。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的选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涉及社会、人物等多方面的内容,但阅读难度及阅读量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题型分析与应对策略

结合考纲内容及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笔者特为考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冲刺阶段英语备考策略。

1.听力

听力材料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人物、新闻故事等;谈话可以发生在宾馆、饭店、商店、办公室、影剧院、家里、车站等不同的地点,也可以是在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独白可以是天气预报、课堂上授课的内容,也可以是讲述自己或别人的一段往事。听力部分的设题一般不在语言材料的难度上做文章,且设问多以what,which,who,where,when,how等词开头。

在最后这几个月里,考生应该选择一些与高考试题难度相当的听力试题,或者直接使用历年高考听力真题进行训练。每完成一套听力题后,还要注重朗读听力材料。朗读,即出声的阅读,可以解决由于单词发音不准而导致的语音辨别能力低的问题,还有利于语感的培养、词汇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要时不时地变换听力材料,熟悉不同的语音语调,或是看看电视英语新闻,经常“刺激”自己的耳朵。

2.单项选择

这一部分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的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且考查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词语辨析和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代词是考查重点,而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和情态动词是重中之重。动词时态考查得比较多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关于非谓语动词,考生一定要明确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它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它与相关的名词、代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试题还会涉及各种从句、虚拟语气、词类搭配、强调句、倒装句、主谓一致以及其他句式(如it作形式主语、动词的特殊句式、祈使句等)。

在后一段的复习训练中,考生应以常规训练为主,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查漏补缺,切忌钻研偏题怪题。

3.完形填空

高考完形填空的短文多为具有哲理的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材料的可读性强,贴近生活实际,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短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这种题型能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及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相对于阅读理解而言,它的难度更大些。

记叙文较容易被理解及掌握,夹叙夹议的文章在故事叙述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情感或感悟。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的设题逐渐淡化从语法的角度设题,着重考查从同类词中选出最符合上下文意思的词,所以也许从语法的角度看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从意思上看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后一段的复习中,对于这个题型应重在改进自己的做题方法,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欣赏能力和对作者意图的领悟能力。

4.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材料一般较为简短,每篇最长不超过350个单词;题材和体裁继续保持多样化,语言材料则更新颖,来源更广,更具有教育性、可读性与知识性。

根据题型,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为:(1)具体信息题——只要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确定答案。这类题考查考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2)词句理解题——通过同义转换方式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一些关键字句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充分理解题意,然后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词句,正确理解其意思后再选答案。(3)抽象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大意的能力,命题方式有归纳段落大意、揭示文章主题、选择文章标题等。(4)推理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分析、判断得出文中隐含信息的能力。

考生在复习阅读理解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限时阅读,如35分钟内做5篇与高考阅读理解材料长度与难度相当的阅读理解题;(2)经常分析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子,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语篇的概括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宏观语境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3)培养精读、略读和跳读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4)分析试题时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5)课上注意听老师对阅读理解题的分析与讲解,课下多与同学交流做题的思路,相互学习。

5.短文改错

这一部分旨在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和纠正语篇错误的能力。一般说来,这部分选用的短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文字上都比较简单,文中的错误也都是初中、高中学生写作时常犯的错误。

(1)词法方面主要考查: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及情态动词的用法等;名词和代词的数、格;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主谓语一致及其他的一致关系;连词、关系词的使用等。(2)行文逻辑方面主要考查人物的性别及与之相对应的物主代词、句义的并列与转折、时间的顺序、数量的增减、因果的倒置等。

6.书面表达

上一篇: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下一篇:方文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