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案

2024-08-15

说明文阅读教案(共8篇)

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1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教案)

吕毅超

注:内容较多,教师须全面掌握,但具体讲课时掌握时间择重讲解。

红色部分内容涉及初中各年级课文,要视具体学生情况更改。

教学目标:

本专题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说明文的基本常识和考查角度,掌握说明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并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一、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并学会阅读一般的说明文。

一、掌握中考大纲对说明文阅读的重点要求。

二、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的大致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划分说明文层次,分析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4、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体会说明文简洁、准确的语言特点。

一、发放例题

2008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声音:让你又爱又恨》及答案(讲解用)

二、内容讲解

(一)知识网络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其作用是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者阐明事理。它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种类

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分——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

结构的条理性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大纲讲解(2008济南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节选)

三、现代文阅读

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跟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1.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4.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6.能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即:探究能力)

(三)考点讲解

【说明文的分类】

1、依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依说明语言、表达方式: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从而正确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大多数的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题目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大多数的事物说明文都在开篇使用中心句点明了事物的说明对象。有的时候,题目没有反映说明对象,那就得认真阅读材料,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的对象。尤其要注意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这样就可以找到说明对象。无论是事物说明文或者是事理说明文,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8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以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或事理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的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的“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说明文的结构】(与下 说明文的顺序相结合)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 递进式

重点掌握说明文内容层次的划分

【说明的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全文。

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第9段。由现象到本质:《什么是生态平衡》。由性能到功用:《隆冬话竹》。

由一般到特殊:《隆冬话竹》第9段竹子的种类。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2、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说明了什么。

3、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说明文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考查要求及趋向】

“新课标”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学习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②对作者思路的梳理,对文章层次的划分;③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大意的概括;④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把握;⑤对关键词句的意义及其作用的体味和推敲。【说明文答题技巧】

1、如何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

(1)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联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2)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3)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对指代成分的分析,分析时要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如何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4、如何进行语言分析题?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5、如何答好开放性试题?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一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二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三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例题&演练

先讲解解题方法和步骤,再发下试题让学生练习,最后讲解。第一题为例讲,后两道为习题。【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2008济南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声音:让你又爱又恨

①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声音的总汇。小到元粒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震动。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16赫兹—20000赫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围之内的声音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比如,就振动特征而言,低级下流的言词不仅伤害出言不逊者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②任何人只要按以下方法做个简单的试验,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在播种以前,对一部分种子说祝福的话,对另一部分说粗话,你会看到:前一部分种子很快吐出嫩芽,而且发芽率是百分之百;而后一部分则只有很少的种子发芽,发出的芽也是干枯暗淡的。难怪俗话说:恶语伤人!③就振动频率和强度而言,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举个例子来说吧,莫斯科西南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楼里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原来,日夜运转的机器成了噪声源,而电梯则像一个巨型喇叭,又加重了这种噪声。忍无可忍的居民正打算同莫斯科市政府交涉此事。

④噪音有害,美妙的音乐又如何呢?实际上,音乐声在50分贝左右时会使人身心放松,给人以美感。而声音一旦高于85分贝,就会造成听力损伤。一般情况下,当人耳较长时间地听到音量达100分贝的声音时,无论多么美妙的音乐都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⑤一些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对人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火山学家对这一点非常了解。熔岩喷发时发出的响声是一种低音波(<16赫兹),它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恐惧感和躲避的念头。有实验表明:声频为4赫兹时,会导致海洋性疾病,达到5赫兹使人就会感到恶心,6赫兹时会令人恐惧不安,当声频达到7赫兹时,就会致人死亡。

⑥。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知道,教堂的钟声能杀灭细菌和微生物。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唯物主义看来荒诞不经的观点,恰恰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明。根据教堂钟学专家提供的资料,当中的振动频率超过25000赫兹时,属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范围,这时钟声的确能够治疗一些传染病,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中波范围(100赫兹—20000赫兹)的钟声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和淋巴流,低波范围(40赫兹—100赫兹)的钟声能起到镇定神经的作用。

⑦当今医学界也已经在成功地利用声音治疗疾病。俄罗斯生物学家运用声音渐次减弱现象获得的数据证明,森林里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任何药物。而音乐对疾病的疗效也是广为人知的。专家发现,胃肠道具备音符“fa”的共振频率。音符“do”能够治疗牛皮癣,而“si”“so”和“do”的和声对肿瘤病患者。

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运用声音治疗疾病的经历,尽管我们自己没意识到。难道您从未试着通过抚摸小猫来放松疲惫的神经?科学家证实:能带来疗效的既不是小猫柔软的毛,也不是猫身上散发的特殊气味,而是温顺的小家伙发出的低叫声。现在,毛打呼噜的声音已经录成微型磁带用于医疗。⑨声音,真是让我们爱恨交加。

1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⑥段横线处填写一个既能概括上下文内容,又能领起下文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12、根据上下文,第⑦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只填序号)。(2分)A.大有作为 B.大有裨益

C.大显神通 D.大有希望

13、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楼里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

1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15、阅读原文,结合下面这则新闻摘要,用亲切的语言给“MP3”一族协议则“温馨小贴士”。(60字左右)(贴士;音译词,通常指提示、建议等)(6分)

近日,一个15岁的少年竟因长期用耳机听音乐造成耳朵失聪,成了“聋子”。记者调查时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挂着“MP3”、塞着耳机、边走边听歌的年轻人。他们上学、吃饭,甚至睡觉时,都习惯性地塞着耳机听音乐,而且为了保持音乐清晰,他们经常会提高音量。

温馨小贴士:

别让美妙音乐刺伤你的耳朵

答案

11、示例:声音能给人带来伤害,但也能为人类造福

12、B

13、示例:“经常性”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强调了居民失眠头疼的症状屡屡发生,说明了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第⑦段划线句子举了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药物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当今医学界也已经在成功地利用声音治疗疾病,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15、示例1:亲爱的朋友,美妙的音乐能愉悦身心,但可能成为我们听力的“杀手”,听“MP3”时,音量要小,时间要短,可别让音乐刺伤你的耳朵哦。

示例2:亲爱的“MP3”一族,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音量过大,都会大大损伤你的听力,所以,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时,可别忘了让你的耳朵也休息一下啊。

意大利蟋蟀

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重复,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这音乐在北方可难得听到。春天,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有交响乐演奏家野蟋蟀献艺;夏天,在静谧宜人的夜晚,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演日场的在春天,演夜场的在夏天,两位音乐家把一年的最好时光平分了。头一位的牧歌演季刚一结束,后一位的夜曲演季便开始了。

意大利蟋蟀与蟋蟀科昆虫的某些特征不太一致,这表现在它的服装不是黑色的,它的体型不那样粗笨。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从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大半夜,它都在那里奏乐。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

乐曲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听起来是这样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由于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而且非常宽阔。如果没什么惊扰,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你刚才听见它在这儿,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现在,你突然又听到它在远处,20步开外的地方,正继续演奏它的乐曲。

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已经无法凭听觉找到这虫类正在唧唧作声的准确位置。我捉到那么几只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笼子里,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儿有关演技高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

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

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就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

那高处,我的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低处,我的四周,昆虫交响曲汇成一片起伏荡漾的声浪。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表演。我们对天空的眼睛一无所知,它们像眨动眼皮般地闪烁着,它们盯着我们,那目光虽平静,但未免冷淡。

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选自《昆虫记》,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有删改)

1.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意大利蟋蟀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蟋蟀的外形以及习性有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有动静时,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大利蟋蟀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倒数第二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对意大利蟋蟀会如此的喜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蟋蟀的叫声很常见,但作者却能将这常见的叫声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称呼有:交响乐演奏家、演奏家、腹语大师。作者不断变换称呼,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说明对象形象立体,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也反映出作者对蟋蟀的热爱。

2.肤色不是黑色的;体型不粗笨;栖驻在小灌木或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在夏天夜晚持续奏乐。

3.鸣叫声产生变化是为了使对手产生幻觉,辨别不出蟋蟀的位置,以使自己摆脱危险。

4.因为琴弓与鞘翅摩擦时所接触到的摩擦点不一样,摩擦点有时是粗糙的胼胝,有时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

5.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意大利蟋蟀在夜晚尽情歌唱,后半句“群星的表演”指的是“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歌声的特别喜爱。

6.因为作者从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里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而这“生命”的颤动其实就是“灵魂”的颤动。

7.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要了解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 1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7.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3分)

8.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2分)

9.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请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3分)

10.以“环保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为此,某校拟开展“我为奥运献计策”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请结合对本文的阅读理解,向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将你建议的主要内容及理由写在下面。(3分)

【参考答案】

7.(1)环保无污染;(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意思对即可,3分)8.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意思对即可,2分)9.“之一”表明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能源也具备这一方面的特点。“有望”表明了太阳能空调有希望在今年“走进百姓生活”,但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以上意思对即可。3分)10.不设统一答案。(建议合理,其内容及理由与选文提供的材料有关,2分;语言清楚满明白1分。共3分)

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2

一、找准说明的对象, 把握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 知道说明的是哪一事物或哪一种事理, 这在阅读文题和文章后, 一般是不难看出的。被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呢?当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 概括时尽量从原文中找出总写事物特征的原因的原句;若没有, 则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一般说来, 可分四个步骤:

1. 整体阅读

浏览全文, 了解材料内容, 筛选出其中的主要信息,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把握文章的主旨。值得注意的是, 有的说明文专业性很强, 专业术语平时也很少见到, 面对这些陌生的词语, 没有必要手无足措, 因为命题不会深入到科学研究本身, 只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分解阅读

对文中信息量大的段落, 要反复阅读, 力求全面掌握作者的意图和隐含信息, 采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方式, 把信息储存于大脑, 以备答题之需。对较难读懂的段落要反复琢磨, 不能心浮气躁, 只求速度不求效果。似懂非懂,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是答题之大忌。

3. 审明题干

细读题干, 明确命题者的要求, 然后在材料中找出与题干有关的信息。这一步非常关键, 找准了与题干相关的原文,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找错, 则处于被动, 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1) 对题分析。

(2) 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原文后, 应将题干和原文反复比较, 分析异同, 反复推敲其中的关键词和语句, 弄清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二、明确说明的顺序, 理解文章的结构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说明顺序的, 所以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形式, 或从内到外, 或从上到下, 或从前到后, 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2. 时间顺序

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 逻辑顺序, 也成事理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 从整体到部分。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征时, 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地先介绍全桥, 再介绍大桥、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2) 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 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3) 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中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 就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

(4) 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揭示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 再列举海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 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三、辨析说明方法, 理解所起的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 因此, 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 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1. 下定义

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定的说明。这种说明文常用于科技说明文、政策条文、产品说明书等。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对“自养”和“异养”以及“光合作用”进行了定义。

2. 举例子

为了清楚地说明道理, 在说明中经常举出一些例子。如《中国石拱桥》就举出赵州桥、卢沟桥等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石拱桥。

3. 作比较

通过事物的比较, 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如《苏州园林》把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作比较, 从而突出了南方园林的特点。

4. 打比方

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 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 说明沙漠对人们的危害时, 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比喻为“游击战”和“阵地战”。

5. 分类别

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然后进行分门别类地说明。如《看云识天气》按云的种类, 分成八种云来分别说明。

6. 列数字

就是用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 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有:“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 (食盐) ;有63.7亿吨氯化钙……”

说明的方法很多, 在一篇说明文里可以以某一种方法为主, 也可以同时运用几种说明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 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做到真实、准确、具体、生动, 给人以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 对于其他几种说明方法一般了解即可。

四、分析说明语言, 体会准确性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主要是准确。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副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使用上。因此, 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就要抓住这些词语, 分析它们如何恰如其分、准确严密地进行说明的。同其他文体相比, 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 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如《向沙漠进军》中说, 经过治理, 已有一部分沙丘长出了草皮和灌木, 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 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 “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 就可以固定下来”……这里的“过度”“任意”用得非常有分寸:不是不能砍伐, 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 不是不能“任意”。

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硬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 语言风格可以平实, 也可以生动。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 《看云识天气》属生动说明, 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 都必须准确。

五、结合生活实际, 拓展延伸理解

阅读说明文, 有时还要将课文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积累结合起来。或用文中介绍的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提出自己对文中知识的理解与看法。解答这类题, 既要注意与文中内容的联系, 又要解决实际问题。

怎样阅读说明文 篇3

主持人:小博士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能够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比如,《太阳》一课就是以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说明文。其次,阅读说明文,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介绍事物必须抓住它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前提。

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准确性。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最后,要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方法: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要重视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要学会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会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层意。

下面就以《大自然的现象——风》这篇说明文为例,给同学们具体说说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文章中括号里的内容为阅读指导提示。

大自然的现象——风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一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一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一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变化无常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以上总说风的特点。)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用设问引出分说内容。)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说明风形成的三个原因,使用列数据的方法,重点说明空气流动产生了风,其他略写。)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来磨面。现代,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1500户人家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以上段落具体说明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语言准确、简洁。)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害。(这一段说明风的危害,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的方法。)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篇4

初三年级 陆凤珍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阅读最重要的四个知识点,学会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讲练结合,在习题训练中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整体认识

1、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特点:知识性、科学性

2、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绿色蝈蝈》《故宫博物院》。

(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的成因、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如《看云识天气》《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

二、重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四个知识点

1、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方法点拨:

(1)抓住说明对象——看题目,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绿色蝈蝈》《故宫博物院》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2、理清说明顺序(1)说明顺序的类型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2)回顾几篇所学课文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逻辑顺序:整体-局部(主-次、大-小);《中国石拱桥》逻辑顺序:概括-具体 总分总;《故宫博物院》总体:逻辑顺序 局部:空间(3)堂上训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时间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1)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2)举例介绍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例:《看云识天气》,把天上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四类。引资料: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例:《苏州园林》: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中国石拱桥》,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例:《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例:《故宫博物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例:《中国石拱桥》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例:《中国石拱桥》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任意延长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例: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3)难点指导

下定义 VS 作诠释

二者的区别如下: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却不是甲。举例:a.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4)堂上训练

a、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列数字)b、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打比方)c、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举例子)d、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分类别)e、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作比较)f、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g、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列数字 引资料 分类别 打比方)(5)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简明准确;列图表:直观形象

例: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中国石拱桥》 答:此句运用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6)堂上训练

体会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例①: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答: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例①: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答: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由例子总结解题方法

例:“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法归纳: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改)

②释义: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③假设: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原词作用: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格式如下:“XXX”词不能删(不能改)(①表态),是“XXXX”的意思(②释义),删去后表示„„,与真实情况不符(③假设)。“X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④原词作用)(2)堂上训练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能否删去?

答:“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删去?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如果去掉意思就不符合实际。“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对说明文阅读知识的系统复习,相信同学们对说明文的认识更深入了,希望各位同学都能牢记今天所掌握的知识,今后能学以致用。

四、拓展训练(见学案)

读书养气.(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5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

1、回顾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2、每题必须说出做题的理由。

22.选文论述的观点是.读书可以养气。

23.第⑤段“厚积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读书多,“薄发”指的是 写出好文章。

24.第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答: 举例论证法.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25.下面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①)(④)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26.联系你的读书生活实际,谈谈你看了本文后的感受。(提示:可举学习中的例子)

27、小结:谈谈你这节课后,从中得到了哪些经验体会?

22.读书可以养气(3分)

23.读书多(2分)写出好文章(2分)

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

1.初读文本

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文章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文章本身,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看文章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主要--次要 特征--用途 概括--具体 整体--部分)

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甚至可以润滑关节,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水,主要讲了水对人生命的作用,分别从水是重要营养素、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过渡:通过初读文本,我们迅速把握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非常准确严密科学。初读文本之后,我们就应该来着重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

2.品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为什么会如此准确严密和科学呢?这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用词的准确上。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从品说明方法和品修饰、限制语入手。

我们先来品味说明方法

复习一下,常见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

不错,我们不但要非常熟悉这些说明方法,还要在具体的文章中把它们辨别出来。

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

2.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3.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5.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1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12.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看来大家都已经能轻松地辨别说明方法了,很好。每一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都承担着它自己独特的作用,中考试题中,也往往会考到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我们能力训练上面的说明文专题中,每一篇都有这样的题目,由此可见这也是说明文的一个重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品味说明方法的作用呢?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运用三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 用事实具体说明卢勾桥的坚固。

②作比较: 通过比较来突出卢勾桥的.坚固。

③摹状貌: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总结答题规律: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

举例子: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数字:准确,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务必要结合语言环境具体来分析其作用

学生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过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是说明方法的功劳。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修饰、限制词语的正确使用呢。譬如说,下面一段文字:有哪些修饰、限制词语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来品味的呢?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当然,在中考时,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一般都用以下的形式来命题:

……一词能否去掉?

……一词能否换成…… 譬如例题: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次能否去掉?)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换成“将会”?)

1.不能去掉,“至少”从数量上限制,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就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不能换成“将会”。“很可能”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而“将会”则表示肯定。“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规律: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本词(表数量/程度/范围/次序/时间/空间等),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准确);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能力训练上也不少。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当然,在千变万化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察题型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总之我们都必须在初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思考, 综合运用解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各类综合性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例谈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7

读, 了解文章内容和考查的题目。

文章主要介绍了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以及当今研究的意义。设计了三道小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这一步是对全文的内容的整体把握, 有了这一步, 就为解答设问奠定了基础。下面就逐题解说。

第5题, “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审, 就是审题。本题主要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找、比、定。这个题的信息在原文第1段。A选项的信息来自第1句话, 是对这句话的压缩, 表述正确, 可以确定, 此项不是答案。B选项的信息来自第2句话, 原文表述为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 是“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而盖天学派的圭表则是“广为世人所知”, 是分述, 这两者在受重视的程度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而B项把圭表和浑天仪、浑象相提并论, 因此是不正确的, 应该是选项。C选项的信息来自第1句的后半句“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和第2句、第3句, C项是将这三句中的重要信息整合而成的, 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且表述正确。D选项的信息来自第3句, 几乎是原文信息的概括, 是正确的。

所以, 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答案是B。第6题,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审, 本题主要是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并整合, 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重点是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找、比、定。A选项的信息来自原文第2段第1句, 从“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一句看, 所谓《周髀算经》一书出自周人之手只是“传说”, 并非史实, 而A项把《周髀算经》的作者说成春秋时代的周朝人, 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符合题目的要求, 是答案。说明文的语言的一个最重要要求“准确”, 原文“传说出自周人之手”和选项“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语言表述差异很大, 一个是推测, 一个是确定, 在这种比较中, 学生慢慢养成了严谨的阅读习惯, 思维越来越缜密、精细。

B选项的信息来自原文第2段第2句, “古人于伞盖之下, 仰观其形有若天穹, 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 就成为一幅盖天图。”第3段1句, 说“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 人可站立其下仰视, 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 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比对分析, B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不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C选项的信息来自原文第3段4-7句, 说:“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 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 ……”比较分析, C项也符合原文的意思, 不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D选项的信息来自原文第4段1句, “平面盖天图, ……其好处是制作简易, 方便携带”, 第4、5句“浑象……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比较分析, D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不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所以, 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答案是A。

聚焦科技说明文阅读 篇8

【试题特点】

分析历年的科技说明文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 科技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长难句多,语法分析较困难。

2. 文章理论性强,逻辑严密。

3. 文章内容注重科技领域的新发现,较为抽象复杂,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术语,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4. 命题方面侧重对具体细节的准确理解和以之为依据的推理判断。

5. 文章中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简明,不带感情色彩,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这类文章通常不会出现文学作品中采用的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一词多义的现象也不多见。

6. 常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一些惯用被动句式。

【应试策略】

首先,由于科技说明文中的专业词汇及理解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科普知识是考生最头痛的事情,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拓宽科普背景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丰富自己的科技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所读的内容。

以2011年为例,各地高考卷中的科普类文章分别涉及到了如下话题:

其次,生词是影响我们读懂科技说明文的一个重要障碍。我们对这些和科技知识相关的专业词汇应该多一份关注,平时多留意课本、报纸和杂志上的科技说明文章,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相关词汇,如:GM food (转基因食品),AIDS(艾滋病),DNA(遗传基因),clone(克隆),gene(基因),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new energy (新能源)等。因为科技说明文中的那些专业词汇的意义单一、明确,不像文学作品中的一样含糊、模棱两可,所以一般来说,只要能够识得相关词汇,文章和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好理解的。

再次,要熟悉科技说明文的结构特点。科技说明文一般由标题(Headline)、导语(Introduction)、背景( Background)、主体(Main body)和结尾(End)五部分构成。但涉及到具体的文章,不一定每篇文章都面面俱到。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高度而又精辟的概括,导语一般位于整篇文章的首段,作为背景交待一个事实的起因。主体则对导语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叙述,这一部分命题往往最多,因此阅读时同学们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结尾往往也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并与导语相呼应,命题者往往会在此设计一道推理判断题。

【解题技巧】

1. 根据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科技说明文材料一般不给标题,而要同学们选择标题,因此抓住这类文章的主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类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文章的导语部分(往往是第一段)提出,所以第一段往往是选择标题或确定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

(2011山东卷)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witzerland, the BCI Research Center.

B. New Findings about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C. BCI Could Mean More Freedom for the Disabled.

D. Robotic Vehicles Could Help to Cure Brain Injuries.

【解析】答案选C。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确定。Since the 1970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ays to link the brain with computer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technology could 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

(2011湖南卷)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Naturalist’s Belief about Elephants.

B. Amazing Experiment about Elephants.

C. An Unexpected Finding about Elephants.

D. A Long Scientific Debate about Elephants.

【解析】答案选C。也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确定。A recent study of ancient and modern elephants has come up with the unexpected conclusion that the African elephant is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不同的) species.

2. 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带着问题阅读短文,根据不同题型,选用不同阅读方法,即先看问题,再决定选用跳读、略读和精读方法,这样做,目的性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推理判断时,同学们一定要以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同时所得出的结论还应符合基本的科普常识。

(2011广东卷)44.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businesses have many chances to ______.

A. develop sustainable productsB. explore new natural resources

C.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D. deal with the major challenge

【解析】答案选A。 根据题干,问题针对最后一段,直接跳读最后一段。The major challenge of this century is to find ways to meet the needs of growing populat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this single planet. That is no small task, but it offers abundant new chance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 industries. 大致看过之后,发现chances一词出现在后面一句,仔细阅读之后可确定答案。

3. 学会分析长难句。科技说明文的句子往往比较长,逻辑关系紧密,句子结构分不清就会导致对句意的误解。

(2011江苏卷) 63. The Hywind project uses totally new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_______.

A. the cables which tie the spar to the ocean floor

B. the spar which is floating in deep-sea water

C. the blades driven by strong and steady sea wind

nlc202309031910

D. the stones filled in the spar below the sea surface

【解析】答案选B。根据题干中的The Hywind project, new technology和stability,我们确定要细看第二段:The steel spar, which is filled with stones and goes 328 feet below the sea surface, will be tied to the ocean floor by three cables(缆索);these will keep the spar stable and prevent the turbine from moving up and down in the waves. 但在此处也要理出句子主干,仔细分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否则很容易误选。

4. 学会抓关键词。科技说明文的阅读难度高,比较费时间,但是考试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整篇文章从头到尾慢慢读懂之后再做题。所以在略读一遍之后,要学会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查找到文章中的相关句段,细致阅读然后确定答案。不过题干中的关键词有时也不一定能在文章中找到原词,要学会变通。

(2011江苏卷)65. 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 ________.

A.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deepwater windmills

B. make financial profits by producing more turbines

C. settle the argument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 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

【解析】答案选D。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wide application,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我们确定查读最后一段:Deep-sea farms are invisible from land, which helps overcome the windmill-as-eyesore objection. 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又,wide application表示“广泛运用”,我们发现它和catches on(流行起来)意思相近,确定看后面这句,再选答案。

不过,上述只是一些方法技巧,要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同学们还必须苦练内功,必须从每一天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下一篇:承包商安全协议书